主演:马蒂·佩龙帕卡蒂·奥廷宁萨卡里·库斯曼嫩
类型:喜剧爱情导演:阿基·考里斯马基 状态:正片 年份:1986 地区:其它 语言:其它 豆瓣ID:1401894热度:996 ℃ 时间:2024-08-15 13:33:42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第27届法罗岛电影节第2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主竞赛单元的《天堂孤影》,下面请看场刊影评人的评价了!
米米
也许不管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人最重要的拥有就是亲情,友情,爱情吧。
孟山
爱情是城市边缘人的慰藉取暖,资本是寸步不离在周身的压制,桃源是大船驶向未知的远方,哪有什么理想国
dama.W
都说布列松式,感觉只有肢体特写和表演是布列松式的,最大的不同是摄影机的运动,创造了不扁平的空间,布列松比较忽视空间。第一次看阿基还没太搞明白他,故事就是这么一回事。看多几部再评。
Andrea
她只在落难时找他,他却始终如获至宝。
一桶猫
冷色调的背景只有她身穿红色大衣 一如极简的台词却能如此饱含爱意;底层小人物逃不过现实的残酷 坐在垃圾车里也有别样的浪漫
Sanders03
第一部阿基,冷峻简约,音乐太好了
消亡之人
阿基的气质真是太独特了。 片中的人们总是板着脸,面容肃穆,好像要去执行些什么秘密任务,让剑拔弩张的空气弥漫在身周。怒气时刻在酝酿,但他们从不与所爱之人争吵,只是把所有的力气用来在生活的低谷里挣扎、出拳。 他的冷峻并不让我感到“幽默”,事实上我产生一种幸福感和安全感,因为我知道,只要他们还能绷住那张扑克脸,就有无限的,特工一般的能量潜藏在他们的身体里。 这大概是他赋予这些小人物以尊严的方式。
快乐王子
怀揣着政治梦想,但我坚信世界上没有理想国
三色堇紫
阿基·考里斯马基“无产阶级三部曲”序曲。极简的对白,大量的沉默片段,简短却层次丰富的故事,繁琐生活和爱情趣事的交织,底层人民的真实生活写照,平凡且艰苦,温馨而浪漫。动听的乐曲在响彻,浪漫的氛围在弥漫,沙滩上的深情一吻,随着逐渐燃烬的烟丝化作温暖的美好瞬间,难以捕捉。生活里的变故,不被信任、不被理解、不被关心,试图靠报复来弥补生命里的缺失部分,却落得一无是处的下场,两个人的相互慰藉,是杂乱现实里唯一的寄托。故事的结尾,他们携手逃离了这片是非之地,渴望得到爱神的祝福,却始终逃不过命中注定的不安与困苦。
伊菲吉妮娅
底层小人物的朴实生活,现实终是冲不破的囚笼,无可奈何的挣扎,残酷中却又满含温情,阿基的配乐太高端了!
FranzCamus
孤独的人并不可耻 肆恣的呈现才是阿基想要的表达。摇滚乐 酒精 边缘人群的爱情 殊途同归。
#FIFF27#第2日的场刊将于稍后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看考里斯马基的电影总是有趣的。
特别偏爱的演员老是那几位,这部的A角是另外一部里的B角,随便一个路人看着都眼熟。还有以墙挂照片露脸的方式客串纪念(《没有过去的男人》,马蒂·佩龙帕),简直就像找茬儿和连连看游戏,观众屡玩不爽。加上他的影像环境停留在充满复古色彩的80年代,时间的变幻与几位演员的轮番登场给我造成混淆,所以曾在某一刻(《勒阿弗尔》中主角的妻子,扮演者卡蒂·奥廷宁出场时),我感叹道,天啊,她竟然这样老了!
你也会不自主的将这些演员曾经诠释的各个角色相互代入,比如《升空号》中的狱友正是《天堂孤影》里勇敢夺爱的男主角,当他说自己犯下凶杀罪时,你就会觉得他必定是情杀无疑;当《薄暮之光》的保安小哥(詹·海帝安饰)出现在相隔10多年的《希望的另一面》中时,你便会想啊,这么多年过去了,不知他与那个默默爱他的餐车女孩生活的如何?
相似而模糊的角色设置与固定的演员班底,在为阿基电影营造流畅延续感的同时,也成为隐藏其中的特殊彩蛋。所以,不要再说谁谁谁是熟脸了,既然影像记录他们的体态面容正在阿基呈现出变与不变的空间容量之中,那么就把这当作是他们真实的人物串场吧。
充斥着高昂歌声的赫尔辛基,永远干净与萧瑟并存的街道,不变的电车与餐馆,门口揣着手抽闷烟的男男女女,万般苦涩,往日时光。数十年如一部,被从不超过90分钟时长的影像尽收到底。
作为阿基考里斯马基“无产阶级三部曲”第一部的《天堂孤影》,便是由上文提到,与他合作最多的男女演员(马蒂·佩龙帕与卡蒂·奥廷宁)共同主演的电影。
熟悉考里斯马基的影迷都知道,他的电影主题永远是“孤独与希望”。
开场十分钟,被朋友拉伙一起创业的男主角,经历了惊喜与意外的几度波折。转机总是赶不上危机,还没说几句话,他那壮志踌躇的老朋友,作为未来好生活的希望象征,就那样死在了垃圾车下。
相比较而言,阿基的前期作品似乎更冷、更狠、更加直接。人物的苦涩和反应的主动性更大一些,影片同情的眼光则更淡,暖意也没有那么突出,甚至都不曾出现,这一点体现在《火柴厂女工》里尤为明显。
似乎还没有走到被社会无情践踏后,于爱情中求得栖息之所的那一步,《天堂孤影》中的男女主角,就是那么纯粹地、一见钟情地,谈了场真实无比的恋爱。也是从这一部起,我们开始看到爱情,是如何在底层人民无奈挣扎的生活当中产生波澜的。
对于男主角,哪怕我只是个垃圾工,我没钱,我性子闷,一旦爱上了,我就要对你好。有情敌,我也要坚强。你走了,我还是爱你,生活残酷,却有希望,因为我不相信你那么没有良心。看着吧,我正好好学习英语呢,最后我总能带着牛气与自信,让你跟我走;
对于女主角,一言不合就被辞退的操蛋日子真是过够了,生活的窘境让我看不到爱情的光。不是非你不可,我在犹豫、观察和试探着呢。我爱上了你,可我不甘心。我跟别人好了,我终于进来高级餐厅吃饭了。知道吗,我记得跟你来过这里,但是那次没位子。跟不喜欢的人在一起,你知道我有多孤单?爱真让人伤脑筋,但我不能违背自己的心;
而朋友呢?他知晓一切。
高福利政策下的芬兰让你衣食无忧,不必冻死街头,不必饿坏肚子,但你仍旧是孤独的。你的孤独和无助没人管,你受到的冷漠与轻视无人过问;别人骗了你,你安慰自己这没什么;爱人离开了,你也只能放着狠话,你何不现在立刻就走?
引发孤独异化的冷漠危机,是阿基电影故事中的大敌。它可能是《希望的另一面》中的移民局,《升空号》和《薄暮之光》里的小法院,也会是火柴厂女工那双无情的父母……在《天堂孤影》中,女主角供职的超市就是一台冷酷机器, 它将女主角推入爱情热浪,也用地位和阶级的思想,渗透给她对于爱的踌躇不定。
与此同时,学习英文的男主角还没有放弃努力。
录音机里发问:“And it's a lot of fun too, to be in love. Do you think so? ”
他急忙按下暂停键,一字一句的录下回答:我对这个话题相当熟悉。
还有面对女友的突然变卦,他不甚关心原因,只是目不转睛的说完狠话,接受了一个离别的吻,没表情的带上墨镜。朋友问他病了吗,回答,是的。我们还去收垃圾吗?不去。看着这一幕幕的我,有点想笑,又很想哭。
你带给我的只有悲伤和痛苦/但那没关系/我能装作无所谓/我不会告诉别人/如果你现在离开我/我将心碎/但不会表露出来/……
女主角那一次匆匆离开,右手拎着全部家当,左手则拿着一个收音机。阿基电影中,无数次出现了唱片机、车载音响、收音机,最热烈的地方永远是有乐队演奏的酒吧。人们静静地听着,喝着酒,内心深处暗流涌动,表面却只有烟雾缭绕。沉默寡言,擅长冷眼旁观的北欧人啊!心思都在歌声里,爱恨从不愿说出口,那种冲动与无畏,单纯与浪漫,伤感和纯情,全归给阿基一手的音乐好品味上了。
啥都没有也没关系,还有音乐唱出我心声,总能把丢了的爱找(夺)回来;要我一辈子干垃圾行当我自然是毫无怨言,但我不能给冰冷机器打工,要我死在硬邦邦的车轮之下,这才是我最不能接受的人生——既是阿基影像中,乐观、朴实、忠诚又浪漫,倔强而勤奋、一意孤行、说一不二、眼里不揉沙子的芬兰人。
谁都有资格追求爱情。哪怕是个垃圾工,也可以拼尽全力向往更好的生活;爱情是平等的,哪怕是在这不甚公平和充满压迫的社会。
最后,《天堂孤影》以阿基的特有方式迅速扭转。
甩了服装店老板,他是谁?不认识。
男女主角一下子硬气了起来,抛下一切,“私奔”前往塔林。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临时起意式的冒险和逃离,在其后面作品中逐渐形成风格。
这样看来,“无产阶级三部曲”是可以被戏称为“逃离三部曲”的。而且,相比较《升空号》的坐着船驶向未知,以及《火柴厂女工》更为绝望的悲剧结局,《天堂孤影》中的“跟我一起去塔林吧”浪漫大胆,让人对爱情和未来都充满向往。栖息在孤独中的两人,终于可以摆脱生活暗影了。
即便是在高福利的芬兰,也会有很多不完美、不如意的事情发生,也会有寄居社会边缘的可怜人存在,也会有人受伤流泪,也会有人需要关心和关爱,需要尊重。阿基考里斯马基用这一种不变的视角给予他们同情,用在影像中创造美好而平等爱情的方式为他们的希望建造梦巢。电影里的happy ending未必都能顺利实现,但这份愿望也能算作另一面的希望,不是吗?
请记住,孤独是常态,而爱能带来薄暮之光。
http://music.163.com/song/4197204/?userid=552420741
趣事
宝塔镇河妖之诡墓龙棺
萌犬好声音2
齐木楠雄的灾难真人版
至尊三雄
婚情告急
当成年的压力变得太大而无法承受时,一个女人就...
播放指数:941℃
在aki的故事里,男主人公都很完美,兼具善良、正直、勇敢与柔情,甚至还会有一点文艺青年的小调调。aki影片中的爱情并不轰轰烈烈,却总是突如其来,而后又坚定不移。在天堂孤影里,女主并非一下就爱上了男主,她犹豫了,面临失业的困扰,她走投无路,但又不甘心和一个垃圾清理工在一起。是选择一种更好的生活还是选择一个更好的男人,女主最后问:“你能养活我们两个人吗?”他回答:“小菜一碟。”
你能明白吗,当你真的经历过这样的生活时,真的经历过这样的选择时,你会明白,当你被放弃时你亦会明白,那四个字并不一定是真,却是真的勇气与责任。我想任何好的作品寻求的不是画面中虚置的人为的解读过程,而是心领神会,而是唤起那些自我阅历产生的共鸣。这或许会教人强化自己心灵里的自我意识,感知身边发生的一切,或许抑制住关于未知的冲动情绪,或许勇敢地开解自己渐渐地释然。即使皆非如此,至少涌起的感动能让人觉得自己并非麻木。
aki的故事中同样钟爱友情,配得起朋友二字的那个人总是能够无条件地奉上友情。最后是巨大的商船带他们离开,奔向前方,未知的新生活。
看看aki的片子吧,教男人学会如何做一个男人,看看aki的片子吧,真的很棒!
米米
也许不管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人最重要的拥有就是亲情,友情,爱情吧。
孟山
爱情是城市边缘人的慰藉取暖,资本是寸步不离在周身的压制,桃源是大船驶向未知的远方,哪有什么理想国
dama.W
都说布列松式,感觉只有肢体特写和表演是布列松式的,最大的不同是摄影机的运动,创造了不扁平的空间,布列松比较忽视空间。第一次看阿基还没太搞明白他,故事就是这么一回事。看多几部再评。
Andrea
她只在落难时找他,他却始终如获至宝。
一桶猫
冷色调的背景只有她身穿红色大衣 一如极简的台词却能如此饱含爱意;底层小人物逃不过现实的残酷 坐在垃圾车里也有别样的浪漫
Sanders03
第一部阿基,冷峻简约,音乐太好了
消亡之人
阿基的气质真是太独特了。 片中的人们总是板着脸,面容肃穆,好像要去执行些什么秘密任务,让剑拔弩张的空气弥漫在身周。怒气时刻在酝酿,但他们从不与所爱之人争吵,只是把所有的力气用来在生活的低谷里挣扎、出拳。 他的冷峻并不让我感到“幽默”,事实上我产生一种幸福感和安全感,因为我知道,只要他们还能绷住那张扑克脸,就有无限的,特工一般的能量潜藏在他们的身体里。 这大概是他赋予这些小人物以尊严的方式。
快乐王子
怀揣着政治梦想,但我坚信世界上没有理想国
三色堇紫
阿基·考里斯马基“无产阶级三部曲”序曲。极简的对白,大量的沉默片段,简短却层次丰富的故事,繁琐生活和爱情趣事的交织,底层人民的真实生活写照,平凡且艰苦,温馨而浪漫。动听的乐曲在响彻,浪漫的氛围在弥漫,沙滩上的深情一吻,随着逐渐燃烬的烟丝化作温暖的美好瞬间,难以捕捉。生活里的变故,不被信任、不被理解、不被关心,试图靠报复来弥补生命里的缺失部分,却落得一无是处的下场,两个人的相互慰藉,是杂乱现实里唯一的寄托。故事的结尾,他们携手逃离了这片是非之地,渴望得到爱神的祝福,却始终逃不过命中注定的不安与困苦。
伊菲吉妮娅
底层小人物的朴实生活,现实终是冲不破的囚笼,无可奈何的挣扎,残酷中却又满含温情,阿基的配乐太高端了!
FranzCamus
孤独的人并不可耻 肆恣的呈现才是阿基想要的表达。摇滚乐 酒精 边缘人群的爱情 殊途同归。
#FIFF27#第2日的场刊将于稍后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1、导演的风格在这早期作品里就已经很成熟了,此后一直就没有变化,已然程式化。就那么三招两式,但一直摆弄的很好。
2、他的通俗化的极简主义效果很好,演员的动作稀少,表情木纳,话语短促,但由于剧情的通俗性,观众很乐意参与其中,帮助去完成电影的言外之意。冷幽默和音乐的使用,又很好调节放松了观众的情绪,使电影不至于枯燥。 不至于像看他的老师,苦行僧布莱松的电影那样神经绷紧。
3、芬兰应该是一个北欧发达国家。多数中国人应该都是通过诺基亚知道这么个国家的。考里斯马基对本国的发达视而不见,而是偏执地将镜头对准下层命如浮萍的卑微人群,破败寓所,街区暴力。让我这个发展中国家的观众,看的时候有些暗自得意,甚至有了(可耻的)满足感。
4、他的电影里,演员们总是在吞云吐雾。以前,这对我是一个要命的诱惑,一看他的电影,就忍不住要抽烟;现在,这些镜头引起了我生理上的抗拒——原来我已经有四个月没抽烟了。
导演拍了三部曲,而且是让很多人不齿的蓝领三部曲,蓝领在中国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一辈子不见天日,又或者是抬不起头做人,在朋友聚集的时刻还要扮演被人奚落嘲笑的角色,这真是可怕。我从来就很抗拒蓝领,在看这部电影之前,但当我看过之后,我并不觉得做一个蓝领有什么令人不妥的地方了,只不过,是在芬兰,又或者是在天堂里面。
芬兰是诺基亚的故乡,不知道这家公司每年能从中国人手里掏出多少人民币外汇,电影里面的芬兰并不像我想象中的那样漂亮,甚至不干净。
蓝领们每天一大早起床上班,比如电影里面的男主角,他是收垃圾的,这些人穿着制服,开车,上路,停车,收垃圾,中午吃午饭,然后在日落时分下班,结束一天的生活。
简简单单的生活有什么不好,而男主角的朋友,一个干了几十年的老男人这时异想天开要开一间公司,还想好的广告词什么“值得信赖的垃圾回收,始于1986”这真是疯狂的事情,而且这个双眼浮肿发黑的老男人还有一个令人叫绝的理由,他不想死在车轮下,他要死在办公桌后面。死就是死,死在哪里又有什么区别呢。
结果,他真的死在车轮下,导演那个镜头刚好是他躺在车轮下面,头靠在车轮边上。
收了几十年垃圾,到最后死也死在垃圾场里,如果这个人生下来就知道他要干这个干一辈子,连死都要和垃圾在一起,他一定会想的更多。
男主角,这个男人是导演的御用主角了,导演的每部电影好像都有他,这个其貌不扬,有点小滑稽的背头,头发留的还挺长。
电影里本来简单的生活被一个超市女员工打破了,他和她相恋之后,他以为自己可以重新开始一种新的有些意义的生活,他每晚都去上课所学的英语说不定可以派上用场,他们可以到一个更好的地方,他找一份更好的工作,他们结婚。
但是,几天的欢愉之后,她还是觉得沉默单纯的他没有意思,她又离开他,寻找新的自由。
“给我一杯断肠酒”于是,当他的胖同事来找他一起上班的时候,他带着墨镜直躺在床上。当他说他死也不去的时候, 下一个镜头又直接切到影片开头那组工作的画面,男主角还是机械地站在垃圾场的尾部,右手拉动滑杆。
音乐也无法让他释怀失恋的痛苦,他还是想着那个让他心动的女孩,于是他不顾一切地找到了她,要与她一起离开那个伤心失意的地方。
末尾 ,轮船在阴霾寒风细雨中缓缓驶向远方,深蓝的海水在风中起伏滚动,一首老式的摇滚歌曲响起,就像歌词里面所说的那样:“生活本来就是痛苦的……”他们的未来也终究逃不过苦难,但他们很快乐,因为他们找到了生活中真正值得珍惜的东西。
看考里斯马基的电影总是有趣的。
特别偏爱的演员老是那几位,这部的A角是另外一部里的B角,随便一个路人看着都眼熟。还有以墙挂照片露脸的方式客串纪念(《没有过去的男人》,马蒂·佩龙帕),简直就像找茬儿和连连看游戏,观众屡玩不爽。加上他的影像环境停留在充满复古色彩的80年代,时间的变幻与几位演员的轮番登场给我造成混淆,所以曾在某一刻(《勒阿弗尔》中主角的妻子,扮演者卡蒂·奥廷宁出场时),我感叹道,天啊,她竟然这样老了!
你也会不自主的将这些演员曾经诠释的各个角色相互代入,比如《升空号》中的狱友正是《天堂孤影》里勇敢夺爱的男主角,当他说自己犯下凶杀罪时,你就会觉得他必定是情杀无疑;当《薄暮之光》的保安小哥(詹·海帝安饰)出现在相隔10多年的《希望的另一面》中时,你便会想啊,这么多年过去了,不知他与那个默默爱他的餐车女孩生活的如何?
相似而模糊的角色设置与固定的演员班底,在为阿基电影营造流畅延续感的同时,也成为隐藏其中的特殊彩蛋。所以,不要再说谁谁谁是熟脸了,既然影像记录他们的体态面容正在阿基呈现出变与不变的空间容量之中,那么就把这当作是他们真实的人物串场吧。
充斥着高昂歌声的赫尔辛基,永远干净与萧瑟并存的街道,不变的电车与餐馆,门口揣着手抽闷烟的男男女女,万般苦涩,往日时光。数十年如一部,被从不超过90分钟时长的影像尽收到底。
作为阿基考里斯马基“无产阶级三部曲”第一部的《天堂孤影》,便是由上文提到,与他合作最多的男女演员(马蒂·佩龙帕与卡蒂·奥廷宁)共同主演的电影。
熟悉考里斯马基的影迷都知道,他的电影主题永远是“孤独与希望”。
开场十分钟,被朋友拉伙一起创业的男主角,经历了惊喜与意外的几度波折。转机总是赶不上危机,还没说几句话,他那壮志踌躇的老朋友,作为未来好生活的希望象征,就那样死在了垃圾车下。
相比较而言,阿基的前期作品似乎更冷、更狠、更加直接。人物的苦涩和反应的主动性更大一些,影片同情的眼光则更淡,暖意也没有那么突出,甚至都不曾出现,这一点体现在《火柴厂女工》里尤为明显。
似乎还没有走到被社会无情践踏后,于爱情中求得栖息之所的那一步,《天堂孤影》中的男女主角,就是那么纯粹地、一见钟情地,谈了场真实无比的恋爱。也是从这一部起,我们开始看到爱情,是如何在底层人民无奈挣扎的生活当中产生波澜的。
对于男主角,哪怕我只是个垃圾工,我没钱,我性子闷,一旦爱上了,我就要对你好。有情敌,我也要坚强。你走了,我还是爱你,生活残酷,却有希望,因为我不相信你那么没有良心。看着吧,我正好好学习英语呢,最后我总能带着牛气与自信,让你跟我走;
对于女主角,一言不合就被辞退的操蛋日子真是过够了,生活的窘境让我看不到爱情的光。不是非你不可,我在犹豫、观察和试探着呢。我爱上了你,可我不甘心。我跟别人好了,我终于进来高级餐厅吃饭了。知道吗,我记得跟你来过这里,但是那次没位子。跟不喜欢的人在一起,你知道我有多孤单?爱真让人伤脑筋,但我不能违背自己的心;
而朋友呢?他知晓一切。
高福利政策下的芬兰让你衣食无忧,不必冻死街头,不必饿坏肚子,但你仍旧是孤独的。你的孤独和无助没人管,你受到的冷漠与轻视无人过问;别人骗了你,你安慰自己这没什么;爱人离开了,你也只能放着狠话,你何不现在立刻就走?
引发孤独异化的冷漠危机,是阿基电影故事中的大敌。它可能是《希望的另一面》中的移民局,《升空号》和《薄暮之光》里的小法院,也会是火柴厂女工那双无情的父母……在《天堂孤影》中,女主角供职的超市就是一台冷酷机器, 它将女主角推入爱情热浪,也用地位和阶级的思想,渗透给她对于爱的踌躇不定。
与此同时,学习英文的男主角还没有放弃努力。
录音机里发问:“And it's a lot of fun too, to be in love. Do you think so? ”
他急忙按下暂停键,一字一句的录下回答:我对这个话题相当熟悉。
还有面对女友的突然变卦,他不甚关心原因,只是目不转睛的说完狠话,接受了一个离别的吻,没表情的带上墨镜。朋友问他病了吗,回答,是的。我们还去收垃圾吗?不去。看着这一幕幕的我,有点想笑,又很想哭。
女主角那一次匆匆离开,右手拎着全部家当,左手则拿着一个收音机。阿基电影中,无数次出现了唱片机、车载音响、收音机,最热烈的地方永远是有乐队演奏的酒吧。人们静静地听着,喝着酒,内心深处暗流涌动,表面却只有烟雾缭绕。沉默寡言,擅长冷眼旁观的北欧人啊!心思都在歌声里,爱恨从不愿说出口,那种冲动与无畏,单纯与浪漫,伤感和纯情,全归给阿基一手的音乐好品味上了。
啥都没有也没关系,还有音乐唱出我心声,总能把丢了的爱找(夺)回来;要我一辈子干垃圾行当我自然是毫无怨言,但我不能给冰冷机器打工,要我死在硬邦邦的车轮之下,这才是我最不能接受的人生——既是阿基影像中,乐观、朴实、忠诚又浪漫,倔强而勤奋、一意孤行、说一不二、眼里不揉沙子的芬兰人。
谁都有资格追求爱情。哪怕是个垃圾工,也可以拼尽全力向往更好的生活;爱情是平等的,哪怕是在这不甚公平和充满压迫的社会。
最后,《天堂孤影》以阿基的特有方式迅速扭转。
甩了服装店老板,他是谁?不认识。
男女主角一下子硬气了起来,抛下一切,“私奔”前往塔林。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临时起意式的冒险和逃离,在其后面作品中逐渐形成风格。
这样看来,“无产阶级三部曲”是可以被戏称为“逃离三部曲”的。而且,相比较《升空号》的坐着船驶向未知,以及《火柴厂女工》更为绝望的悲剧结局,《天堂孤影》中的“跟我一起去塔林吧”浪漫大胆,让人对爱情和未来都充满向往。栖息在孤独中的两人,终于可以摆脱生活暗影了。
即便是在高福利的芬兰,也会有很多不完美、不如意的事情发生,也会有寄居社会边缘的可怜人存在,也会有人受伤流泪,也会有人需要关心和关爱,需要尊重。阿基考里斯马基用这一种不变的视角给予他们同情,用在影像中创造美好而平等爱情的方式为他们的希望建造梦巢。电影里的happy ending未必都能顺利实现,但这份愿望也能算作另一面的希望,不是吗?
请记住,孤独是常态,而爱能带来薄暮之光。
http://music.163.com/song/4197204/?userid=552420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