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头上的月牙形状的疤痕是父亲在他童年的时候虐待的结果。家里人给他寄来的照片上面没有父亲,只有母亲和姊妹。 童年是悲惨的,也是他在人生取向有变态的走向。母亲跟他说爱他,但是后来他用他的病人也就是他喜欢的人照片挡住了全家的合照。说明了他的家里人除了父亲之外,母亲和姊妹还是对他有一定的感情的,但是他对她们并没有什么感情。影片里面也没有他和家人童话的镜头,说明了父亲对他的影响是很大的,所以造成了他的爱无能。只是想着把人或者东西掌握住而不是爱。他在和病人说:"if you love him, you should set him free" 但是很明显他没有这样子做。 他认为成功的标准就好做一名好的医生,并为止奋斗,所以在人生的其他方面就没有关注。成功定义的狭隘,也说明了他的心理是扭曲的。 电影里面多次显示他用洗手液擦手,洁癖是一点,极度的傲慢也是一点。因为每次都是他在和病人有接触或者接触了医疗设备之后,他才去洗手。他认为病人是肮脏的。他认为比自己低下的人都是肮脏的。他极度地厌恶那些人。从他对病人家属,就是那个说精液的弟弟的面部表情中就可以看出来。 他曾想着走进大海里面消失,他也在影片的结尾幻想了这一点。但是他还是回去处理现场。导演讽刺地表现了,其实他认为自己很高冷,其实他就是个心理扭曲自卑的一个小人物。也是我们大多数人,认为的自己,一个样子。
有朋友觉得他爱上那个女病人的桥段不合逻辑,理由是因为像他条件这么好的男人不会以前没有女人追,他怎么会如此轻易就为一个不见得多美貌的女人而动心,既而犯错?是因为这个女病人愿意和他说话?doesn't make sense。如果找一个长相普通更有屌丝气质的男演员来不是更有说服力吗? 我认为并非如此,这恰恰点出了他性格的弱点。Martin的爱,表面上不过是一自卑闷骚男的小清新单恋,但这不是正常的、为对方着想的爱,我前面用的名词是:迷恋,与其说他迷上的是她,不如说是深深迷上了照顾她、被她依赖的那种感觉。我猜测他以前从未被人好好地信任过,他一直生活在一种无法自控自决的生活中(是否因为从早被女性家属管束过严?)。
《一个好医生》是一部很有意思的电影,因为它非常简单:故事简单、场景简单、人物也不多(当然有可能是资金原因),而且这部电影的留白很多,很多细节都没有交代清楚,例如男主角的家庭背景,那本日记的具体内容等等,这就需要观众高度的参与,甚至需要每一位观众都成为编剧来使整个故事更加完整。就像一块不完整的拼图,需要依靠想象才能使之出现完整的容貌。
《一个好医生》的男主角马丁基本上就算作是一个无良的人,但是影片开头我们完全没有觉得他有什么不正常之处,英俊的相貌、和谐的家庭、体面的工作(虽然是试用期)、舒适的房子,可能唯一“不正常”的地方就是为什么这么一位优秀的男人却没有一个女朋友呢?而随着故事的发展,我们先前对他形成的基本印象也被彻底推翻。
马丁虽然有着英俊的相貌,但是他却有一种自卑,在和异性的接触中也处于非常被动的位置上,即使有女孩子对他主动示好他也完全无动于衷,可能马丁唯一一次可以算作主动的行为是偷走女病人的照片吧。基本上马丁的感情路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他被不止一个女孩抛弃过,二是他从来就没有交往过女孩子。但是第一种情况明显不符,因为他并没有对异性有明显的厌恶感,只是有一定的距离感。而且当他的女病人问到他关于感情方面的事他也无言以对,这只能说明:马丁从来就没有谈过恋爱。
那么马丁为什么会对异性如此冷漠呢?这就要从他的家庭入手了。整部电影中,马丁和家人只联系过一次,还是通过写明信片。而后不管他遇到什么,他都选择独自面对,完全不和自己的家人倾诉。我们再来看看马丁的家庭成员:一个妈妈,2个姐姐,男性的缺失导致马丁和别人相处相对比较温和,而3个女性长辈也将马丁牢牢的控制住,这也导致马丁形成了非常强的控制欲。
影片开始的那一刻起,编导都在向我们传达一个讯息:马丁热爱医生这份工作,并且非常努力,即使在他转正以后,他依然非常努力。马丁为什么会如此努力工作呢?不是因为他道德高尚,而是因为只有在工作时才能满足他的控制欲和那脆弱的虚荣心。一旦回到家中,马丁孤独无助的一面就会展现出来,这才是他努力工作的真正原因。他跑到女病人家将药掉包不是因为喜欢女病人,而是因为那位女病人既满足他的控制欲,又对他崇敬有加。试问如果你真的喜欢一个人,肯定是千方百计的对她好,怎么还忍心害她呢?更何况如果马丁主动一些是完全有机会的,所以他对女病人没有一丝所谓的爱,有的只有控制。当女病人去世时马丁确实很难过,但是他难过的真正原因是他失去了一个可以满足他病态心理的病人。而病人的死,在他眼中就像死了一只蚂蚁一样那么微不足道。
故事到这里还没有结束,一个平常吊儿郎当的男护工无意间得到了一个可以威胁马丁的筹码——女病人的日记,从护工口中我们得知日记的内容基本就是女病人与马丁之间一些微妙的情愫,即使曝光对马丁也不会有致命的影响,但是随着男护工对马丁一而再,再而三的勒索,马丁选择了结束男护工的生命。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觉得不可思议,但是以马丁的性格作出这样的事情却再也正常不过了,因为他觉得自己被控制了,这导致了他的愤怒,马丁一直在摆脱家庭的控制,控制是对他人格的羞辱,更何况还是一个比他卑微的护工,所以男护工之死也就成为了一个必然。如果说女病人是他间接害死的,那么男护工则是直接死在他手上的,是赤裸裸的谋杀。如果是正常人的话杀了一个人肯定会内疚很久,但是马丁呢?他只是通过了一个幻想就简单的将这件事情遗忘了,甚至可以在警察面前信口雌黄,侃侃而谈。
马丁有一套面朝大海的海景房(这要是在天朝的三亚,肯定老值钱了),但是这套房子一直都处于装修期,马丁还时不时的添置家具,直到电影结束这套房子也没有完全布置完,严格来讲,这套房子还不能算是完整的房子。我们有句老话:“有娘的地方才是家”,然而马丁的房子里却只有他一人,他住的地方只能叫房子,不能叫家。
很多观众一定觉得让这样的一个疯子逍遥法外的结局有些无法接受,但是事实上这样的无良者在生活中比比皆是(尤其是欧美国家),他们之所以没有犯下像马丁那样的罪行主要是因为他的底线没有被碰触,但是如果他的底线遭到侵犯,那么他比起马丁来只会有过之而无不及。另外,由开花哥来演绎这个角色,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我们对人物的厌恶感和对结局的不满,毕竟开花以前的角色大都是阳光、善良、帅气多情的正面人物,所以开花一出现谁还忍心对这个角色恨之入骨呢?
记得星座里有一个段子:千万不要让天蝎座当心理学家,他们只会让你更加疯狂。马丁虽然没有身体上的疾病,但是心理上的疾病却异常严重。正是这样一个疯子,我们却称呼他为“好医生”。
相信大多数人一定都希望像马丁这样的人可以早点下地狱。请你想想:当一个人没有亲人、没有恋人、没有朋友,每天的生活除了工作还是工作,这。不就是活生生的地狱吗?
这个关于权力下自我满足的主题放到一个看似最严谨的制度环境下,一个关乎生命健康的职业中,显然更具张力,也可以带出更多的解读,其实这样的医生电影并不少见。
一个还算合理逻辑的故事,用了一个很恰当的基调和节奏,配合上奥兰多·布鲁姆 Orlando Bloom令人刮目相看的表演,令人满意。
小成本影片《一个好医生(The Good Doctor)》是一部小格局文艺片,它以清淡冷白的光影再现了在医院这样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所发生的隐秘事件,若不是影片以医生的视角切入叙事,不知情者只会当那里发生的恶性事件纯属个案,很少将其和人性的阴暗联想在一起。然而事实上,一个人在成为医生之前,首先是人,有着人类所拥有的一切优缺点,而那些在成长期不够走运的,或许缺点会更多一些。
该片对特殊人物的心理刻画相对到位,一个看上去温文尔雅童叟无欺的人,却拥有着阴郁的内心世界,此种外形与内在的矛盾统一,让年轻的实习医生马丁身上散发着一种莫可名状的气质,就仿佛他和灵魂之间的距离很遥远,而他的存在却很真实一般。影片虽没有详尽交待马丁的家庭背景,但通过他收到家中邮寄包裹时的平淡表现、他新家的孤寂风格以及他在医院里的种种行为举止,不难看出这是一个有着过去有着心结的人,而且现在已然手握他人生死的他,不仅远没有从过往开释,反而深陷心性的缺陷中,准确的说,他是个医生,更是个心理病人,只是,他能很机敏,避免让别人发现他的这种病态。
马丁选择做医生的初衷是,“人人尊敬并且能帮到别人”,这似乎暗示了他内心深处的基础需求,渴望被尊重、被认可、被重视,甚至被崇拜,他喜欢掌控的感觉,但是因为心性方面的因素,他为人内向而孤僻,生活圈子狭窄寂寥,他只能过分关注自己的渴求,并将这种渴求和职业紧密结合,当年轻的患病女孩简单地说了句“你是一个好医生”时,这句病患间闲聊的话语,在马丁那里却变了调,仿佛暴涨成了一个极大的认可,与其说马丁爱上了女孩而陷入“爱你爱到杀死你”的疯狂,倒不如说马丁是迷恋上了女孩给他的感觉,女孩的信赖和认可,如同迷药般迷幻了马丁不健全的神经,长期匮乏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就像海洛因,一旦上瘾便不可收拾,此时操控病人的病情,已成为马丁内心最顺理成章的事。
影片虽然缺省了一些对故事本身挖掘开垦的章节,却也塑造出了一个典型人物,只是限于格局,戏剧张力稍显不足,剧本仿佛很克制,留给演员发挥的空间不是很充分,似乎只想做到点到即止,让观众自己去臆想一般。其中对马丁内心世界的刻画大多通过主演的神情再现,虽然这样的戏份算不得是多么了不起的突破,但不得不说此次奥兰多·布鲁姆演得不错,似乎总被拉入商业片领域的小布对表演还是有所追求的,该片也是他首部自筹资金拍摄的独立电影,作为制片人,选择这样一部注重阴暗心理再现的影片,足见小布心中颇有一番职业抱负,只是通常人们都太过关注他的外表罢了。
略显沉闷的叙事手法似乎并不太利于非文艺片观众理解感受该片,影片从出手的第一个镜头就表明了它是小众的,冷色的画面,带着一股孤绝感,许是发生地点在医院之故,画面中的白色很多,却不给人刺目之感,也没有诡异的强光来凸显人物的异化和所谓的惊悚,这样的做法和编剧中存在的大量缺省一样,显得平静而克制,就像发生在真实的生活中事件,看上去不一定要多惊心动魄,但揭开的内质却是惊诧人心的。
仿佛滚雪球一般,起先和拧巴的马丁有过交锋的人,只是被错误的开除,之后的事渐渐变得失控,而马丁却执迷着那种掌控感,何况他也有这种能力,就在片尾马丁频临失控边缘时,影片通过一个画面外延又令他回归冷静,当他微笑着握手,送走警察时,观众会难免喟叹:一个真的怪物已然修炼成功了。
(杂志约稿)
http://nicolew.blog.hexun.com/80463486_d.html
童年是悲惨的,也是他在人生取向有变态的走向。母亲跟他说爱他,但是后来他用他的病人也就是他喜欢的人照片挡住了全家的合照。说明了他的家里人除了父亲之外,母亲和姊妹还是对他有一定的感情的,但是他对她们并没有什么感情。影片里面也没有他和家人童话的镜头,说明了父亲对他的影响是很大的,所以造成了他的爱无能。只是想着把人或者东西掌握住而不是爱。他在和病人说:"if you love him, you should set him free" 但是很明显他没有这样子做。
他认为成功的标准就好做一名好的医生,并为止奋斗,所以在人生的其他方面就没有关注。成功定义的狭隘,也说明了他的心理是扭曲的。
电影里面多次显示他用洗手液擦手,洁癖是一点,极度的傲慢也是一点。因为每次都是他在和病人有接触或者接触了医疗设备之后,他才去洗手。他认为病人是肮脏的。他认为比自己低下的人都是肮脏的。他极度地厌恶那些人。从他对病人家属,就是那个说精液的弟弟的面部表情中就可以看出来。
他曾想着走进大海里面消失,他也在影片的结尾幻想了这一点。但是他还是回去处理现场。导演讽刺地表现了,其实他认为自己很高冷,其实他就是个心理扭曲自卑的一个小人物。也是我们大多数人,认为的自己,一个样子。
【评分】
按照IMBD评分制的话,大概是7/10,6.5给电影,0.5分给开花的特别奖励
【友情提醒】
1. 这篇不是影评,只是个人的一些感受,我尽量做到客观,但难免受自身喜好影响。每人看法角度各不相同,欢迎各种意见交流。
2. 虽然影片分类是惊悚悬疑,不过我从来没当这分类一回事。不要不带任何预设观点地看,比较不会失望。
3. 同样不要因为这里涉及一点犯罪题材,就以为是CSI、CM那样的罪案剧,你要看想看曲折的案情复杂的人性变态的手段,请翻出肖申克的救赎、汉尼拔、七宗罪等。
【观感&脑补】
所有的镜头是以Martin为第一视角,也就是说,我们看到的场景、感受到的氛围,其实都是Martin眼中的世界:一切虽然有色彩,但视觉上是一种淡淡的白色调,不是像日系电影那种温馨柔和的白,而是毫无生机,全然苍白,病态空洞的感觉。
影片前三分之一在交待他的日常生活,没什么特别,但说不出的别扭。他是一个孤单、内向又俊朗的男子,作为新人多少会被老油条的上司欺负,也总是非常有耐心忍受着护士对他的挑衅。他独来独往,没有交际,他的住所异常干净整洁,面朝大海却没有春暖花开,我找不到任何令人愉悦的元素,一丝不苟得好像每天都有客房打扫似的。
影片中没有交代Martin的背景(这是否是个缺憾,我觉得见仁见智)。片中只给出两个线索:一个是他家人寄到他公寓的一张相片并附言“为了让你记得家里”,是他和母亲及两个姐妹的合影,没有男性。大致可以猜出他成长在一个都是女性的家庭里,父亲可能很早就离开/去世了,他对他没有什么感情。他对家人的感情似乎有点复杂;
另一点是他眉骨上方有一处小小的伤疤,这又是如何得来?也许只是一个暗示,一个象征,他是个带着未知伤疤的男人,他一定曾有过故事,但我们无从知晓。
我们能看到的是,他对自己的状态显然有点失落,但他始终控制着自己,极为彬彬有礼,但又极不真实:他这样单身年轻有为的医生应该有健康活跃的职场生活和社交,应该有情绪和宣泄,可是他没有。他的整个人和他所处的环境格格不入。他小心翼翼地观察却又疏离于人群,最重要的是:他对非常敏感他人对他的态度,他很介意那个老是堵着他揶揄他的护工。他曾抱怨过一个医生应该受人尊敬,可是现实中他却处处碰壁。在医院里郁闷的行医生涯毫无尊严可言,上司不重视他,和他一样的年轻见习医生能搭上主任的女儿,当他坐进主任的梅赛德斯豪车发现,他们听着一样音乐,而他却不能拥有这样的前程。
有朋友觉得他爱上那个女病人的桥段不合逻辑,理由是因为像他条件这么好的男人不会以前没有女人追,他怎么会如此轻易就为一个不见得多美貌的女人而动心,既而犯错?是因为这个女病人愿意和他说话?doesn't make sense。如果找一个长相普通更有屌丝气质的男演员来不是更有说服力吗?
我认为并非如此,这恰恰点出了他性格的弱点。Martin的爱,表面上不过是一自卑闷骚男的小清新单恋,但这不是正常的、为对方着想的爱,我前面用的名词是:迷恋,与其说他迷上的是她,不如说是深深迷上了照顾她、被她依赖的那种感觉。我猜测他以前从未被人好好地信任过,他一直生活在一种无法自控自决的生活中(是否因为从早被女性家属管束过严?)。
所以在他平凡稳重,又和谐可亲的外表下,他一直存在着对现实的不确定和惶恐,他想通过做医生而获得他所缺乏的尊严和自信,因为“医生受人尊敬”。所以当这个叫Diana(天哪我终于想起来了)的女孩把她的生命交托给他时,仰慕地叫他“医生”时,他终于找到了他想要的东西——混杂在爱中的掌控感——第一次,有个女孩完全在他的手上,她的健康与否,她的身体、呼吸、血脉中流动的液体都在他的掌握,他太着迷了。
当女病人出院后,他又继续试图寻找和维持这种在她身上的掌控感,甚至在是非罪恶中没有过多纠结(我想你在我身边,所以你就得在我身边)。甚至在他看来,她甚至被他的温柔体贴打动了,和他柔言款语,如果一切如他所愿的话,他所获得应该不只是从睡着她的唇上偷到的一个吻。
所以当那个因他换药而病情恶化的女孩去世后,他的确伤心难过,但更多的是失落。我想说,如果他真的爱那个女孩,多少会表现出觉得自己做错了事,对自己的所作所为的内疚和厌恶感。但是当上级怕他第一次失去病人有负担,安排进行了心理咨询,他的第一反应是警惕,非常好地掩饰了他真实的情绪,而且他完全没有为此而否定自己,他只是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失去了控制。”
他的另一面不容易发现,甚至也许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他内心中的极端自我意识。在那种迷恋的背后可能是深不可测的自私与冷漠。
如果说之前对不幸女孩的感伤,令人多少对这个有着天使面孔的实习医生抱些同情。那么后来,他对那个护工就是明确的谋杀了。其实就算日记的内容曝光,也没到值得用一条人命去换的程度。当护工叫他帮忙找点high的东西,他虽然嘴上拒绝,但很淡定接受了要求,以他的医学知识在家里偷偷制作药物。护工三番四次索要后,他又不动声色地加入了更“high”的成分,甚至将急不可耐吞了药的护工引入小房间,在他发作时死死地按住,看着他渐渐走向死亡,人们闻讯赶来时他假装在抢救。从头到尾,他心中十分清醒他在做什么,多好的医生,一切就像他给那个女孩换药时表现得那样淡定自然。
这才是真正的他,没有罪恶感和共情心,而当事情不受他控制时,他会用自己的方法控制回来。Orlando的外表太善良美好了,他不是那种天生长得就适合演变态演反派的演员,他的神情那么真挚,那双鹿眼和长睫毛忽闪忽闪的时候多么令人迷醉。所以突如其来,又淋漓彻底地将Martin的阴暗面撕开给人看到——原来他的残酷就像他的外表一样鲜明。这种反差感难道不是比一个普通长相的男演员更强烈?
我觉得颇有意思的是,按照一般的逻辑,人最后会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正义会出来申讨。的确,当警察找上门来时,他理所当然地又被那种惶恐感包围,他讨厌他的秘密有可能被泄露的威胁。他急需翻过这一页,把他不需要再理会的、会堵着他路的历史,全部清理掉。
影片将这段处理得很具象。他走进洗手间,开始撕那本日记,这时他可没一点“这是我爱过女孩的遗物”之类的念头,就直接把纸页扔进了马桶,结果堵住了下水道,水漫了出来。他开始慌张起来,实物总有处理的方法,总能让它们消失。但是,让他惶恐失措的回忆还在哪里,他不假思索地爬出窗子,企图找一条出路,而唯一的出路就是那篇美丽沙滩尽头的大海。他突然发力向前冲(这段的音效配乐很有感),越来越快,直到终于浸没在海水中,随波逐流……此时,他突然清醒,转身爬进窗子。
他用意念将自己丢入大海,淹死了一次,所以,讨厌的回忆就可以随着那个死去的他一起被海浪冲走了。
这时他走出去面对警察时有着显而易见的轻松,因为他已经洗白白干净没负担了,身心都是那个善良美好的Martin,不是什么杀人犯。但我看到他此时的笑容,忽然心里一阵恶寒……
“正义”只是出来打打酱油。他摆脱纠结之后,竟然守得云开见月明了。最后一组镜头,他的生活如常继续,已成了独当一面的真正医生,有人呼唤他“Doctor”,他回头应答:“yes?”那口气,非常地自信呀!
那个杀人犯竟然成功了,而且他的成功是在所有不知情人的默许和推动下成功的。
很讽刺耶~~~
************************************************************************
有评论说:“这种道德上走向极端的电影,难免会遭到很多人的指责,但谁说现实里可能发生的,电影里就一定要道德分明。”在看之前我不太好理解这句话,看完后颇有感触。
通常涉及犯罪情节的电影,多少都对罪犯带有一种判断和审视的色彩,因为剧情一般会站在旁观者或者警方等破案者角度去看……但这部电影没有预设,虽然它是犯罪题材,但它并没有追究是非黑白的义务,它本质上还是一部探讨人性的小格局文艺片。它只是想客观地、冷静地让你从这个人的角度去看,事情该是什么样子,没有鲜明的道德立场给你。第一视角的观感确然有趣。
我一开始不能完全看懂,后来反过来想,也许Martin最大的不正常就是太过正常。以前看到的影视剧里的罪犯,都热衷于展现他们的变态和癖好,比如《天才瑞普利》,并且,他们在犯罪的过程中通常获得了强烈的心理宣泄和快感。我们总聚焦于这个人各方面的性格、犯罪理由、手法、背景……因为作为旁观者,我们是去试图理解一个异于我们的事物,所以总希望一切看起来reasonable,可分析可归类可解释。
但对于真正的罪犯(Martin的所作所为完全称得上),从他的角度看,那些我们认为不可理喻的地方完全没有那么复杂,他的性格也许温良和善,无懈可击,无迹可寻。我们认为罪犯总是有不可抗拒的理由才会杀人,在最初作案的时候他会受到良心的折磨,必须经过自我的不断强化来克服。而实际上他们的道德感有如浮云,发生的事情都是合理的,他们没有判断自己的能力,杀人后也没有内疚,甚至都不用找个借口直接把过去翻页就是。
当Martin最后走出来微笑着和警官握手,这简单的动作才是让我真的感到恐惧。最恐惧的地方并不在于所谓“动机”,而是在于不可测的人性本身。你知道门背后将会有可怕的东西跳出来,而那个可怕的东西就在你生活之中,但你找不到,认不出,谁知道就是那个看起来温良谦恭,尽心尽责的好医生呢?
Martin就这样继续生活着,在所有无知的人的瞩目下。
************************************************************************
摄影和音乐都做得比较到位,用镜还算精致,留出足够的空白,在小小的范围中表现出了异样阴冷的气氛,一般电影里如果有大面积白色的铺陈我都会觉得不舒服,但这片中倒非常,只是如果光线更冷更硬、空间感的对比更明显、后期再把开花拍得诡异点可能更好XD。
音乐方面,这类片子音乐主要为了烘托气氛,带动情绪,旋律性上没有叙事性可言,有些地方配得还颇带感,开花对于音乐的品味不差,看得出是用心做过。
叙述方面,我真的认为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它的叙事方式和第一视角,作为一部文艺片的戏剧冲突也不够强烈,舒缓恬淡的速度大概会使看惯了紧张刺激的罪案片的观众昏昏欲睡,整体上都有可再加强的地方,特别是对于Martin背景编剧留了太多的谜语给观众脑补,如果加上几个flash back的略交代他的过去,有点俗套却有助于完善对角色的认识。
关于开花的表演,他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他已经可以完全挑起一部戏,就算只是一个小制作,但这样的角色还不足以挑战他的潜力,也没有充分的戏剧冲突带出更多的戏感。所以这是他的一个练手,无论塑造人物或电影制作,这部电影注定是在他的生涯中不会很起眼而确有必要存在的一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