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小镇,两名情窦初开的花季少女。影片开始在安妮(瑞贝卡·里尔杰伯格 Rebecka Liljeberg饰)写下的生日愿望中展开,内向自闭的她把这个秘密一直封存在自己的电脑中。在学校里,她也觉得自己没有真正的朋友,直到她转校来到伊琳(亚历桑德拉·达尔斯托姆 Alexandra Dahlström饰)的班上。外向叛逆的伊琳美丽早熟,身边总是围绕着一群讨好她的女生跟一堆追求她的男生。安妮一直默默的注视着她,暗暗把伊琳作为自己的爱恋对象。在生日聚会当天,大家发现了安妮的秘密——希望伊琳可以爱上她。伊琳因为一个赌注真的亲吻了安妮,两人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她们之间这纯真的爱情,是否能够抵过父母的质问与同学的嘲弄,终可挽着双手、昂首挺胸地走出人群呢…
BFI???? 太難過憋屈了。
跳樓了,看得太難過了,讀索德格朗的Agnes,聽搖滾的Agnes,被欺負孤立的Agnes,拿出剃鬚刀割腕的Agnes,沒有男孩喜歡、為喜歡的女孩流淚的Agnes,喜歡全年級最popular的女孩、但她連自己的social circle都不願為你犧牲的Agnes⋯⋯16歲的Agnes,她是我啊。
Elin哪裡配得上你!她只會傷透你心的,她連拉開櫃門都那麼猶豫!我看到結局都被憋死了,想給恐同的垃圾瑞典青年一人十拳,想對著欺負Agnes的辣雞女的扇50個耳光,想看Elin當當正正在眾人面前跟Agnes接吻。Agnes等了Elin好久啊!兩個女孩手牽手走出來笑得那麼陽光,我只覺得Elin會辜負她的細膩溫柔,只能期盼被歧視的時候,Elin能給她懟回去保護好她????
太難過了,需要看很多小姐姐戀愛片舒緩心情。Agnes來喜歡我吧,我們一起讀索德格朗????
每个少男少女都会在青春期对男女之间的不同产生特别的感觉,有句话说得好:“哪个少男少女不怀春?”可是,本片却恰恰不是说少男少女之间的情事,而是少女之间的情事。
[故事,]
瑞典境内最大的瓦尔内湖畔有一座叫阿玛尔的小城,这座小城的人口只有一万多人,与瑞典其他的小城市一样,这里的人们过着平静而且惬意的日子。在当地中学里,有一名名叫艾格妮丝的14岁内向女孩,她在生日前一个晚上在电脑里打下了她的生日许愿:
1 我不希望开生日派队
2 我希望艾琳能够注视我
3 我希望和艾琳一起坠入爱河
我爱艾琳!!!!!
艾琳也同样是个14岁的女孩,她有着与年龄不相符的成熟且性感的身材,因此,许多人就因为她的性感身材而诋毁或猜忌她于许多人上过床,同时也有许多人想着和她上床,对此她颇为烦恼。她和姐姐杰西卡恶作剧式的来到艾格妮丝那没有任何人参加的生日派队,杰西卡告诉艾琳,有人说艾格妮丝是一个女同性恋,但艾琳却不已为然,她反而觉得这样很酷。在艾格妮丝进房间之前,姐姐和妹妹打赌,如果她敢与艾格妮丝接吻的话,就给给她20克郎,结果艾琳很自然的与艾格妮丝接起吻来。姐姐笑着给了妹妹20克郎,可这却让艾格妮丝伤透了心。
艾琳和杰西卡随后来到了高年级男孩子开的派队,可艾琳无法适应响彻着爱斯基地音乐的房间和为酒精而疯狂的人群,而且少年乔翰对她的示爱,更让她感到反感,在派队还没到一半的时候,她就离开了那里。艾琳仍然对此前对艾格妮丝的所作所为感到懊悔,于是她再次来到了艾格妮丝的家中表达歉意,艾琳并拉着艾格妮丝在大街上乱逛,艾琳却情不自禁的再次与艾格妮丝接吻,艾琳保证这次是真心的,并且答应次日她会打电话给她。
不知道这只是一时兴起还是这个诺言太廉价,她没有实现这个诺言,反到是她在周围人的怂恿下,接受了乔翰的爱意,交往不久的他们,就发生了关系,可他后来才发现艾琳是处女,和其他人所说的与无数人上床的谣言根本不是一回事。尽管艾格妮丝随后打了不少电话和主动接近艾琳,可艾琳却始终没有勇气面对她,她故意将注意力都放在乔翰的身上,可是她和乔翰交往越深,她就越发现她其实并不喜欢男人,艾格妮丝的名字又不断的在她脑中出现。发现自己其实真正喜欢的是女人,她决定向艾格妮丝表达出自己的真正想法。在学校的午餐时间里,艾琳偷偷的拉着艾格妮丝到厕所里,十分真诚的向她讲述了自己的想法,她已经不是上次的那个艾琳了。门外的同学发现了蹊跷,于是便叫她出来,可艾琳却不应门,这引起了好事者的关注,他们不停的拍打着厕所门,并且告诉其他人,艾琳和一个男孩子在厕所里。
这时候艾琳显得不知所措,她不知道应该怎么办,可艾格妮丝却告诉她:“我们应该一起走出去。”艾琳犹豫了片刻,然后打开了门,高兴地向大家说道:“这是我的女朋友,现在我们要去‘干’了!”两人手牵着手,面带笑容的走出了学校的大楼。回到家里,艾琳给艾格妮丝冲了杯可可奶,两人腼腆的谈起冲可可奶的经验来,这,才是真正的爱情。
[观后感,]
这是一部看似标准的青春式电影,但却又有点疯狂的电影,同时还是一部述说年轻同性恋者的电影。从选择的题材来看,这部电影打破了青春片一定以俊男美女之间发生爱情故事的惯例,他们选择了一个几乎很多人都视为病态行为的同性恋作为电影的主题,而且这些同性恋者只是一对14岁的小孩子。对同性恋的问题,虽然一些心理学者仍然将其列为一种心理变态,但其作为一种个人的生活方式以及性取象,同性恋已经越来越被世人所接受。导演穆迪森也正式以这种开明的眼光来审视这个问题,但可惜的是,在这部影片中,仅仅是审视,而没有探讨。
在表现和把握青少年心理方面,本片做得相当的出色,例如艾琳第一次尝新鲜式的与艾格妮丝第一次确立恋爱关系,但却因为自己的准备不足而不敢面对。除此之外,就连同性恋之间的关系剧中也有展现出来,在女同性恋中,情侣都有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英语里女性化的角色使用lipstick(唇膏)女同志来表示,男性化的角色则使用butch(大老粗)女同志来表示。片中,穿着男性化而且更敢于面对的艾格妮丝扮演着T的角色,而优柔寡断,不断在两者间徘徊的艾琳更像是P。显然,穆迪森对自己的处女作十分的注重,对自己要表达的事物先进行过深入的了解。但美中不足的是,影片缺乏冲击力,和那些好莱坞快餐差不多,回味起来如同苏打水一般基本没有什么太深刻的感觉。
影片的画面有强烈的颗粒感,而且画面的色调也使用了黄色来渲染,使得整部电影画面具有更强的室内感,在镜头的处理上,感觉导演受到了DOGME95的影响,镜头没有任何的修饰,没有滥用光板,一切都显得很真实,有一种记录片的效果,但却没有DOGME95那种纯手提摄影机给予的那种强烈的运动感。这样的画面让你人联想起《天生杀人狂》,虽然本片没有《天生杀人狂》那种嗑药般的迷幻效果,但在如今的电影中,这种组合本身就显得十分的特别。
电影的原名是一个很具有煽动性的名字《Fucking Åmål》,可是一部这么清新的青春爱情片中,使用具有煽动性的名字也许有点不协调,于是在国际发行的时候,将名字改成了本片的结尾曲,由瑞典女流行歌手罗比妮演唱的歌曲Show me love,而这个更柔和的片名也与本片的主题恰好吻合,也就是鼓励大家大胆展示出你的爱,无论是性别,无论是年龄,只要有爱,就积极争取,就展示出来。
[导演。]
导演卢卡斯•穆迪森他今年只有36岁,但他却是近年来瑞典十分引人瞩目的一个新贵导演,他17岁的时候就出版了自己的诗歌作品,可谓是少年得志。本片是他的第一部正式的剧情长片,而后,穆迪森在2000年又推出了《在一起》(Tillsammans),本片推出后立刻大受好评,就连息影已久的英格玛•伯格曼都亲笔写信给他表示鼓励。穆迪森作品的风格基本上都是以表达欢乐、明快的,很少主动表达阴暗面,这和以往的瑞典电影在国际上的形象有很大不同。自从伯格曼退出影坛之后,瑞典的电影就陷入了一个衰退的时代,但最近我们可以看到瑞典影坛中涌现出了不少年轻出色的导演,他们现在正在开创“后伯格曼时代”,而目前外界将穆迪森与另外一名导演迈克尔•哈夫斯托姆(作品《校园规则》获得第76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以及第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最佳男演员与最佳摄影奖)一同看作是瑞典电影新的希望,新的伯格曼。
里面每个人都代表社会上的一类人,安妮的父母整天自说自话,他们想关心孩子,但是,从未抓住重点的谈心,偷看日记以及以“家长”的姿态来劝告指挥孩子,渐渐的,距离使父母跟孩子疏远,有些事再也不愿跟他们谈论。
伊莲的姐姐,遵从那些姑娘小伙的规则,女孩都应该有男朋友,喝酒抽烟,男友训练的时候在一边默默注视,男友研究“运动和技术”时静静的听。表面上放浪形骸,骨子里却是最传统的,所谓男人背后的女人。她希望妹妹伊莲也能像她一样,像大家一样,找男朋友,做爱,逛街,吃薯片,而不要费什么脑子去当什么心理学家。其他的人呢,恶毒的女同学和愚蠢的冰球手,他们认为他们才是标准,任何异常都是恶心的!于是,伊莲为打赌而亲安妮,没关系。恶心的是,她居然亲一个相同性别的人。
数量可以定是非吗,难道大多数人占有的是真理,少数人就是邪恶的吗?
相反的,现实中往往是相反的,可是我们有理说不清,并且,我们失去的不止话语权。
极帅的结尾,伊莲推开门拉着安娜的手说:"大家好!她是我新任女朋友,看着吧,我们马上要做爱了。”
去斯德哥尔摩,那里有一箩筐的女孩等着我们。
我们就是跟别人不一样,那又怎样,只要快乐。
安妮是一個個性敏感內向,幾乎沒有什麼朋友的女孩,過早體認到自己異於常人的性向問題,無疑是一個沉重的心理壓力。安妮無法將自己安置在任何一個團體裏,她別無選擇,只能挺身孤獨的抵抗這世界對她的排斥與訕笑。安妮有一個秘密,她喜歡同校的一個女生伊琳,伊琳和安妮就像不同世界的兩個人,關於伊琳這邊的世界是狂野的、潑辣的,是五光十色的熱鬧非凡。青春的張揚與跋扈需要後天條件,伊琳的美貌和個性讓她成為同儕裏受歡迎的人,這樣的天之嬌女理應是快樂的,然而伊琳卻總是焦躁憤怒,風風火火的不耐煩著。她不知道未來是要做個模特兒還是心理專家,或者去選瑞典小姐;她未雨綢繆的猜想自己的人生應該就是結婚、生子,然後老公外遇;她覺得自己應該談個戀愛,卻又嫌棄男生煩人;伊琳不知道自己怎麼會這樣子,好像無論做什麼都填不滿那種失落的感覺。直到一個開玩笑的吻,開啟了伊琳不能自持的性別取向。
《同窗的愛》是非常典型青春期女孩們的故事。雖然同志題材早已不算新鮮,但是該片處理青春萌芽的同志認同能予以如此幽默的胸懷,還是很讓人驚豔。
對青春期的孩子而言,同儕的壓力是最大的標準。這個年紀的孩子最怕和別人一樣,卻又最怕和別人不一樣;所以總是矛盾的一邊與別人畫清界線,一邊又渴望被團體接納。《同窗的愛》中描繪的青春男女的生活,比較難能可貴的是能站在他們的高度,只是讓青春漫無邊際的延伸出去,片中很多讓人會心一笑的地方,都是來自年輕人本身不夠成熟的思考和莽撞成事。《同窗的愛》不予批判,只是讓這些惶然的嘗試和錯誤中的學習自然的存在。這是好萊塢式同類型片中很難有的輕鬆自在。
電影的收束,尤其可見導演不落俗套的寫意。當伊琳和安妮決定一起從廁所走出來(出櫃)面對大家時,背景音樂開始大作,她們兩手牽手帶著勇敢且幸福的笑容從驚愕的人群身邊昂然經過--這本是一個非常好萊塢式的the end,但是導演沒有在這裏就結束。鏡頭突然拉回到房間,背景音樂消失了,伊琳泡巧克力牛奶給安妮喝。然後伊琳自顧自的講了一段關於泡巧克力牛奶的心得:「我總是泡得很甜。我用了一點牛奶,加了很多巧克力,看起來就全黑了……然後我會多倒些牛奶,但是杯子不夠大,於是我只好倒在大些的杯子裏,如果沒有大的,只好用另一個。這樣就做成了很多巧克力牛奶,但是已經沒有關係了--」
電影結束。我很喜歡導演這樣的安排,欲言又止的結束,用泡巧克力牛奶這件事為電影做最後的註解。
青春期的懵懵懂懂,那種摸索是多麼讓人心急,深恐踏錯一步就萬丈深淵--當然這是對旁觀的成人(大人)而言。對青春正盛的孩子們來說,他們是不會有這種擔心的,就像安妮和伊琳一樣,即便只是是非曲直未有所定的緩慢長大,都是渾圓飽滿的完整。成長是一條漫長的路,就像泡巧克力牛奶一樣,東修正一點,西修正一點,就成了我們的人生了。
这让我想起我的初中时代
那时候喜欢一个高我一级的女生,初一时候,记得很清楚
学校组织去北京游玩,那时候的我还是个很帅的小孩儿
有相片为证,头发非常短,非常帅 那时也非常瘦
在初二2班的队伍里看到她,扎着两个辫子,却不是一般的辫子
有浅紫色的小球荡在细细的高高束起的两根辫子之间
很古典,很安静,很江南,很美好的一个女孩子
我想尽一切方法去看到她,
记得那么清楚,她带了一个相机
一个什么零件掉到地上了,有点焦急的,周围的同学都帮着她找
眉头轻轻皱着,当时就觉得如果我是男生,一定要去追求她
可是她跟我一点也没有交集,我却那么想去认识她
后来同家属院的男生跟她一个班,我便很大胆的写了信给她,让他帮忙去送信
其实那时候什么都不懂的,只是非常想认识她,跟她成为朋友
果然她回信了,以后我们就一直通信,很默契,很多共同点
这件事情老师也知道,仿佛是学校里一桩很成功的通过笔友形式促进语文水平的案例。。。。
后来我们两个不再通过那个男生送信,而是去彼此的班级门口直接送信
有时候同时给对方写信,内容会大致相同,或者一封信提问,对方的信里就会有答案
多么美好的青春岁月
后来我用这件事情写过作文去参加作文比赛,老师说,虽然美好,可是这里没见识的评委们,会以为你是同性恋
我那时候觉得脸上热辣辣的,不知道有没有刻意去辩解,可是依然没有意识
那时候潜意识里也觉得同性恋是不好的行为吧 初中生还没有那么高的觉悟
可是后来想起来,那时候也许真的就是,我每天都想看到她,一切可能看到她的机会都不错过
中午很早来到学校在窗台上趴着看她骑一辆听淑女的白色车子进校门
做操之前女生们聚成一团团讲话,看见她跟一个长的很像林心如的女生低着头站着
做操结束后,大家都乱哄哄的往班里走,我悄悄挤在她后面,看她上台阶露出来的可爱的袜子,后面有淡紫色的小球球荡来荡去
有一次离得好近,她把胳膊搭载窗台上,我看着她的臂肘,觉得很光滑,一点疤痕都没有,真好看
画过很多她的肖像什么的,也写关于她的日记
后来发现她跟我们楼上住的家人有亲戚关系,很惊讶,也去过她家玩儿,她也来过我家,只是很紧张,不知道说什么好
她跟我升入了不同的高中,因为接近完美,总是会有很多 男生围绕在她身边,可是她也为了自己的向往头破血流。
那时候写信不像以往频繁了,每次都是厚厚的一封,说着她的繁忙,纠结,以及空闲中也会去寻找的回忆,细小的美好
再后来不同的大学,慢慢的断了联系,每年都互寄明信片的诺言还是没有实现,可是这个现实也是我们早都预料到的,现在想起“瑾”这个名字,觉得依然很伤感,很怀恋,会记得她的生日,会给她留言说想跟她一起去旅行
可是这算不算爱恋呢
现在我还是会跟男生恋爱,并且认为以后会永远在一起的,也无数次想过同性恋的可能,可是总觉得有那一段美好就足够了
在完全自己不自知的情况下完成,不是最美好么
说回影片,同窗的爱,也很单纯 很美好,可是却有一点刻意,这是让我觉得不太好的。安妮的思想或许已经比较成熟,伊林却是完全不定型的,这样的爱会改变,也会痛苦,不知道下一秒钟会不会坚持
也许真的仅仅是像我一样的一份欣赏,依恋,那么就不应该打上现在年轻人都喜欢的les标签
-----------
看过这个电影好久了,那时的回忆像角落里的镜子,虽然蒙上了灰尘去仍然反射朦胧的影像。前几天听说她结婚了,不知道她是否真的幸福?后来明白我们是太不一样的人,而我终究是被她的外表吸引。我对同性的观念从那时起改变了太多,但有一点是不变的,便是我永远不会真的挑剔女生身上的什么,却总是可以看到她们的可爱之处。
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