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范植伟马思纯蒙亭宜甘薇马德林孙一理彭冠英
类型:剧情爱情音乐导演:周旭 状态:正片 年份:2012 地区:大陆 语言:国语 豆瓣ID:6126441热度:584 ℃ 时间:2024-08-15 14:39:44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白狐情缘
真爱百分百(国语版)
朝鲜魔术师
跟随旋律
本命年
舞力对决2
影片讲述了县剧团的小名角彩云到上海寻找“明星...
播放指数:813℃
在网上看到很多BEYOND的歌迷朋友在看完《岁月无声》后骂声一片,说来说去不过都是在谩骂电影打着纪念家驹纪念BEYOND的旗号来赚取票房。另外一部分人则愤愤表示电影很好,觉得那些嚷嚷着电影欺骗了歌迷感情的人盲目且不懂欣赏。首先,我也是一个热爱家驹热爱BEYOND的姑娘,在没有去电影院之前我过滤了所有关于《岁月无声》的宣传信息。我不需要隐瞒,我是为了BEYOND而去。
电影以马卫国的人生经历作为构筑故事的主框架,爱情友情亲情分角度地揉进去,最终以一个不算太坏的结局来宣告完工。我始终觉得,马卫国缺了那一无声的叹息。爱情主线很老套,马卫国结婚了,新娘不是杨朵朵。而多年以后已为人母的杨朵朵拿出那半张手绘的BEYOND演唱会门票时无声落泪的情节,也是意料之中。所以我想说的是,这部电影能够让我掉眼泪,不是因为它情节够真挚它对白够煽情,是因为那一首《情人》。
《情人》响起的时候我听到了身边一哥们很轻微的哭声,你可以想象到或者你一定有过这样的感受,鼻子酸酸的,眼泪就堆积在眼眶,好像再眨一下它就会溢出来。
红霞的饰演者在这部电影里很出彩,我个人认为整部电影里最能够感染观众的角色非她莫属。因为她我再次哭到咬唇,这是一个无奈却又不甘接受命运的女人。当她一袭红装在新婚之夜为马卫国翩翩起舞时,我彻底沉醉了,我觉得这个坚强乐观的女人,好美。
然后我想说的是为什么这部电影赢不到更多人的青睐。有人说是因为主演不够出名不够大牌,的确算是个客观的原因。但是不晓得电影的导演和制作人有没有自我反省过,拍电影不是写章回小说,片段的衔接对于一部优秀电影的重要性您应该懂得吧。编剧再好,意义再深刻又怎样,电影整体看来就像是生拼硬凑而来,就像绘画时线条生硬,少了那份本该具有的柔和感。对观影者来说,评价一部电影好坏与否最通俗的标准就是看完以后是不是让我依然有回味的欲望,我是不是愿意再细细欣赏一遍,是不是觉得它在我脑海里有一个很清晰深刻的印象。好吧我说这事技术含量的问题。纯属于一个古怪观影爱好者的毒舌意见,如您不喜欢可以自动过滤。
岁月无声堪追忆。不管是电影里的马卫国还是现实中的你我他,心底都有那一声默默的叹息。一生太长长到谁也无法预料下一秒会发生什么,苦困后悔唏嘘遗憾想来其实人人都有吧。任你无法再回到青春放肆疯狂的样子,终有一天也需对曾经的理想说再见。谢谢《岁月无声》让我为自己将要逝去的青春流泪,谢谢《岁月无声》给予家驹和BEYOND的纪念,那一段属于他们的美好岁月。带不走的就留下酿成回忆,等到终老的一天依然可以感慨,岁月无声。
男主的老爸老妈拿到他的一纸通知书,老妈喜悦的表情让我想起了当年高考时候老妈亢奋的心情。但是这高兴劲儿刚刚起来,却又乐极生悲的事情。整个人生从此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同样,不得不承认,这也是一种人生。为叛逆青春付出代价的青春。当然老师的死也是这个代价的牺牲品。他为他的冲动付出了生命,也改变了两个人的命运。
所以任何一种行为,或早或晚都会让你自己去买单。
在男主入狱的时候,朵朵的一吉他背后刻下的字,又让我想起当年风靡全校的校服涂鸦,虽然没有任何关系,但是还是让人勾起了回忆。居然还有一句“命犯狐星”。。。这种对于未知事物的笼统概括,似乎也给了他们在青春年少时候犯下的错事一个看似合理却有些低俗的理由。
这看似狼狈的爱情,在逝去的岁月里被不断的变旧,让人想忘却,却又已经深深的刻在了那个被烟头烫下的印记里。它提醒,青春是痛的。
男主出狱后,给老父亲点了一根烟,那个场面貌似木有台词,唯一温暖的颜色,就是火柴划出的火花。一口烟雾,抹去了多年的遗憾。
《北京北京》音乐一响起来,那种站在天桥上看着滚滚的车流和灯火辉煌的城市的心酸,或许能引起一堆奔波在外的年轻人们的共鸣。换眼泪的剧情也在这里算是开始。
一场梦一样的婚礼。我都觉得这个婚礼来的有些唐突,没有任何伏笔,只是遇到一个陌生的想跳舞的姑娘。或许也在提醒现在还在单身、苦苦寻爱不到还对爱情深信不疑的人们,或许,下一个回首就是爱情。同时也提醒,爱情不是生活的全部,它只是能让整个人生完整的一部分。或者说一个男人生命中真的应该出现红玫瑰与白玫瑰,一个用来初恋,一个用来共度余生。
对亲情的刻画没有对友情刻画的那么脉络清晰,淡淡的推出儿女叛逆,父母管教等等。又以老友相聚叙旧来结尾。贯穿整个影片的脉络此时才做了终结。
当Beyond的歌又响起的时候,一老一小的背影道出当所有感情都化为泪水被岁月洗刷的时候,唯有亲情、友情一直相伴。
这部电影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背景音乐,我看到了李安《饮食男女》的影子,用流行音乐为年代刻上明显的印记。93分钟的电影,竟然毫无突兀的穿插了15首不同年代的流行歌曲,《岁月无声》无疑为70、80零后打造了一场音乐盛宴。当男主角站在北京的天桥上,背景音乐渐渐响起,我竟然有一种莫名的紧张,汪峰一开口我狠狠的拍了一下桌子,《北京北京》,这他妈简直就是为男主角量身定做的一首歌啊,能够跟作者产生共鸣不也是作者所追求的?这个场景我是小小的感动了一下,为了作者精彩的配乐。当然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的场景我们可能想到不同的音乐,当男主角被关进警车,女主角在后面拼命追赶,我多么希望响起许巍的《蓝莲花》,总感觉许巍那些许沙哑的嗓音有一种忧郁、悲壮的力量,送给此时的男主角应该很是贴切。
闪亮的日子、走过咖啡屋、维纳斯、再见理想,大约在冬季、粉红色的回忆、路灯下的小姑娘、血凝、棉花、北京北京、心太软、心恋、绽放、坦白、情人。它们是属于70、80后这一代人共同的财富。有人说过“一首好歌往往比一则新闻更能记录一个年代”。 电影的画面已经模糊,它的音乐似乎穿透了我的心灵。虽然有些歌名很陌生,一旦旋律响起,我就能一下子回忆起曾经的某个年代。
听到《心太软》我就能想到初中时住在教室改成的宿舍里,冬天没有暖气在灯泡上套袜子烤,鞋子里放一个装满热水的塑料袋,过段时间拿出来鞋子里冒出一缕缕热气伴着男孩子特有的脚臭味在宿舍里飘来飘去。
听到《大约在冬季》就想到大学宿舍里的老七,仅仅比我小一个月,明明应该叫我六哥,但是就因为(据他说)我跟他一个亲戚很像,他叫了我四年的表弟。每当踢完球回来光着膀子在宿舍抚摸着他那惨不忍睹的膝盖,他都要忍不住吼上几句《大约在冬季》或者《大海》,何其豪迈,少年壮志不言愁。
听到《闪亮的日子》我竟然有点想哭,曾经的无忧无虑,曾经的意气风发,曾经的年少轻狂都已经成为往事。回忆起大学里打球、恋爱、和舍友提着暖瓶买上瓜子结伴看电影、通宵游戏的日子,闪亮的日子历历在目。那时的我为了听音乐宁肯花上一个月的生活费也要买一个WALKMAN,那种很屌的松下牌录音机,能自动前进倒退一整首歌;为了打球我肯花半个月的生活费去买个球拍,买回来不合适又花半个月的生活费修改;那时的我曾经去学校教学农场偷过梨,好像比正宗的莱阳梨都甜,那时的我曾经和朋友围着学校围墙走了个遍,回来累个半死,大家都不知道在干什么;那时的我带着女朋友跟朋友们去附近野炊,从山上挖一些土豆、地瓜埋在地里烤着吃,虽然半生不熟,难以下咽。
同学们,“你我为了理想历尽了艰苦,我们曾经哭泣也曾共同欢笑,但愿你会记得永远的记着,我们曾经拥有闪亮的日子”。感谢《岁月无声》让我在这个下着小雨的春夜,又一次回忆了我那懵懂的无悔的青春岁月。
以下全文转自网络:
这书是这么来的
我不知道这书最初成稿的时间,也不知道当初马德林童鞋怎么想起来攒这么个故事,在我看来这不应该是他这个年纪会思考的问题,一个关于人生的悟。
2010年的下半年,我们准备攒一个与青春的记忆有关的摇滚演唱会,主角是唐朝乐队、黑豹乐队、beyond乐队的黄家强(黄家驹的弟弟),取名叫《光辉岁月—殿堂级中国摇滚世界巡回演唱会》 ,这三只乐队的经典曲目是一路伴着我们这一代人成长的,当那些熟悉的旋律响起的时候,总会勾起很多人对于青春、爱情、岁月、理想的记忆,但恰恰是因为太熟悉,在整个晚会的编排上,很难搞出新意,如果按照常规,只是三只乐队的一场大拼盘,连我自己都觉得没什么意思。弄个故事吧我说,用他们经典的曲目讲述一个关于我们自己的故事,故事的表现使用现场背景视频,视频是默片,乐队现场的演唱是伴音,感觉是一出摇滚音乐剧,但又不全是,总之这不是一场演唱会。
周旭是我认识很久的一位有才华的青年导演,约他谈了两次,把我的想法告诉了他,请他帮我拍摄演唱会所需的视频,这时已经是2011年初了,距离我们确定的5月13号北京五棵松体育馆的首场演出时间不到4个月的时间。我们计算了一下演唱会视频内容的时间,发现竟然需要60多分钟的内容,突发奇想我说:干脆我们套拍一部电影得了,一部90多分钟的电影,跟现在需要的演唱会视频差不许多,一样的精力投入,为何不再衍生个作品出来,况且摇滚演唱会加电影这种模式,国内也从来没人做过,这就有了马德林,这就有了《岁月无声》的电影剧本。
第一次见马德林,是在霄云路的一家涮羊肉饭店,那天人很多,所以也没聊几句,我说把本子拿我看看吧,剧本靠谱了,才能往下进行,还说了些什么,不记得了,但我记住了这厮爱吃土豆。几天后我拿到了第一稿剧本,一口气看完,然后嚎啕大哭了20多分钟,我不知道是为主人公的命运,还是为我自己,曾经有的理想被岁月消磨殆尽,如今剩下的只不过是生活的继续,现实就是这样,如同青春年少时你问我为什么活着,我会说为了理想,但今天我会告诉你,活着其实只是为了活着,仅此而已。
接下来三稿、四稿......每一稿都带给我唏嘘和感动,记得我坐在大理的床上,一场戏一场戏的跟周旭讨论着,打了两个多小时的电话,手机烫手,我坚持的认为主人公最后应该意外死亡,那么这人生就完美悲催了,但最后的结果是大家都觉得那样太残忍,最后让他活了下来。
电影终于在2011年的4月10号正式开机,上半部分在陕西的富平县拍摄,下半部分在北京郊区,拍摄周期我给限定的是30天,因为还要赶5月13号的演唱会使用视频,所以基本上是一边拍一边剪,这给导演带来很大的压力。马德林童鞋也终于成功的拿到了“铁头”这个角色,说实在的,除了看着老点儿,演的那是真不比他写本子差,尤其是大排档踢桌子那场戏,尤其感人。说实在的,拍的并不是特别顺利,中间各种磕磕绊绊在这儿我就不说了,总之终于在5月12号彩排现场,我拿到了演唱会使用的视频。
2011年5月13号晚上7点30分,北京五棵松体育馆,10000多人的现场座无虚席,实话说作为演唱会的总导演、制作人,开场前我一直很忐忑,做了无数演出了,这种紧张还真是头一次,也许是期待太多吧。当那熟悉的旋律与记忆的画面扑面而来时,我看到了满场的泪眼,那一刻我终于释然了。150分钟的欢笑、眼泪、尖叫与掌声,我相信现场的所有观众深深的跌进了他们自己青春的记忆里,那也是电影《岁月无声》的首次亮相,接近70分钟的画面,基本就是电影的粗剪,演唱会结束,我听到现场观众评论最多的是这个视频做的太牛逼了!
2011年6月3号,上海大舞台,同样是万人的现场座无虚席,因为要补拍一些演唱会现场的戏,所以电影其实是在那天正式杀青的。同样的万人大合唱,同样满场的婆娑泪眼,同样的欢笑、尖叫、掌声与泪水,与其说现场的观众是被屏幕上主人公的命运与经典熟悉的旋律打动,不如说也许他们是为了自己曾经的理想与青春的记忆。补充一下,其实上海观众看到的画面比北京的观众看到的更精细,因为在5月13号北京结束后,视频部分做了大量的调整和精细,对不起了北京的朋友们,实在是太仓促,来不及。
三个月的剪辑,从粗剪到精剪,最初的版本竟然有3个多小时,我跟周旭导演开玩笑,这是剪了一版电视剧啊,当然我理解,作为导演,他是看看这个也舍不得剪那个也舍不得弃。后期我们是在泰国做的,对于一部小成本的电影,这有点儿奢侈,最终的版本92分钟。10月份我带着电影去了美国洛杉矶,参加第7界中美电影节,竟然稀里糊涂的入围了竞赛单元,然后迷迷糊糊的拿了一个最佳新晋制片人奖,实在是很晕。
接下来是艰苦的发行谈判,这种小成本制作的文艺片,对于院线来说基本上是看不上眼,他们的注意力都在大片、大片、大片!好在还是有文艺情怀的发行商,那是一群文艺男女青年的发行团队,朝气、热情、文艺氛围浓厚。
电影大概会在今年的5-6月份上映,书却出在了电影前面,好吧。
《岁月无声》制作人
王兵
2012年3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