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尹相铉成东日金敏贞金智媛李准
类型:悬疑犯罪韩国导演:赵秀沅 状态:已完结 年份:2014 地区:韩国 语言:韩语 豆瓣ID:25809324热度:31 ℃ 时间:2022-10-12 19:52:49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看到剧中被害女生一脸少女心的和杀人魔说话,就想在旁边狂敲她的脑袋,不要被外表迷惑啊!!!!看似人畜无害的少年却是杀人不眨眼的恶魔. 所以妹子们,千万不要随意和陌生男人搭讪啊!剧里有一句话说的很好,就是泰武对要杀的女孩说:不知天高地厚的就跟陌生男人走…
之前看到有人说不喜欢马智郁这个角色.还不太理解.看到一半的时候终于理解了.…太过于傻白甜了吧. 就算这个杀人魔没杀你.可是在你之前已经杀了那么多无辜女性了..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个手工艺稻草女,下身被苕帚乱捅,半截苕帚把都是血……还有第一位女性,家里还有孩子.…作为正常人难道没有同理心嘛?觉得这样的杀人魔,仅仅因为脸好看,看似无辜,就可以随意原谅?还试图改变?这些都交给法律制裁吧.
连环杀人魔,在夺取他人生命的时,任意侮辱践踏,往往没有忌惮,没有同情心,但是当自己生命受到威胁时,往往最怕死..那副怕死的窝囊样让人看着真是恨不得千刀万剐.
无论何时,都要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 对陌生人多一份提防之心,不要过分善良而失去原则和底线.
韩剧。
《岬童夷》
一说到韩剧,就能联想起狗血烂俗王子灰姑娘等等,可是,往常我们看到的韩剧都是一般都是水木剧,水木剧主打青春偶像剧,颜好甜甜甜就行了。
韩剧的类型其实还有很多,尤其是这几年,各类题材更是蓬勃发展。
我之所以看《岬童夷》,当然是冲着李准的颜去的,听闻李准在这部戏里演技爆发,一个idol演技还不错,你知道这需要多么有才华吗?
这部剧讲的是连环杀人案的故事。
很多年前有桩未破的连环杀人案,很多年后又出了一个模仿犯。
不过,要不是因为有模仿犯,说不定很多年前的凶手会一直逍遥法外。
看这部剧的时候我在想,恶的极致是什么?
这部剧里的凶手岬童夷过着两面生活:一面是光鲜的警察厅部长,一面却是杀人不眨眼的恶魔。
他诚然是个变态。
但是,他开始杀人是有原因的,因为某些动机杀了人之后,为了掩盖这种动机从而杀了更多的人,甚至还做成仪式,让人以为这不过是一起无差别的连环杀人案。而结果是,这个人嗜杀成瘾。
冷血、狡诈、这些词用在这个人身上完全不为过。
贫穷、暴力、冷漠的童年造就了这样的他,他披着人皮,对这个世界进行疯狂的复仇,你能感觉他身上的感情色彩是很浓重的。
他的模仿犯成长的环境却是另一个极端:家境殷实,但精神空虚。
你能感受到他的空洞无聊,而正是这样的空虚,使他要找一个信仰,做些什么。
模仿犯柳泰武家庭条件十分优越,按道理来说不应该变成这样。他长着一张人畜无害的脸,他的言语和微笑都能让人卸下心防,以至于马智郁在知道他是连环杀人案的凶手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相信。
是的,那样一个美好的人,怎么可能是凶手呢?
可是恶魔不会长着一张恶魔的脸。
柳泰武的心是冷漠的,他无法感知爱,无法感知怜悯。
当一个人无法感知这些感情的时候是非常可怕的,因为他失去了罪责感——这就是反社会人格。
罪责感这种东西,有时候往往是破案的关键。
《坏家伙们》中的李正文用道德约束自己,虽然他感受不到这些感情,但他死守着这些原则和底线,他只是单纯的守着,靠着这种自律防止自己对别人造成伤害。
但他完全能够理解连环杀人案主谋的心境,以至于他能够判断出雨夜杀人魔的杀人动机是因为喜欢闻血的味道。
同样是演变态,李正文无需掩饰,所以表情空洞,大多数时候面无表情,偶尔心情不错挑起唇角,以至于后来快要真相大白的时候显得颇为温情。
而柳泰武,则时刻在掩饰自己,假装自己是个暖男,使人卸下心防,愿意跟他独处,然后他再将人杀害。
这样的合情合理,一个笑得如此温暖的男生寻求你的帮助时,我想普通女性很难拒绝吧!
那张人畜无害的脸,是他作案的最好工具。
不过他也有带感情的时候,只是这种感情不那么明确。我一直不太懂他对吴玛利亚医生和对马智郁的感情,究竟是好奇,还是有那么一些好感和信任。
但我愿意相信后者,至少让这个空洞的人看上去不那么冷血。
这两个角色对于事情的好奇和执着有些相似,李正文因为记不起自己杀过人,一直在追查,也许他是因为相信自己不会杀人;而柳泰武,则对岬童夷是谁跟岬童夷为何会收手而好奇不已,这种执着还了李正文清白,也让柳泰武最终引出了岬童夷。
看上去十分和善的警察是杀人狂魔,看上去平庸胆小的邻家大叔业余爱好是杀人,看上去又帅又暖的高富帅也是杀人狂魔,这些剧让人觉得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可谁说不是呢?我们时刻处在危险之中。
除此之外,《岬童夷》还在说一个很复杂的问题:由连环杀人案引发的连锁反应带来的社会影响。
连环凶杀导致人心惶惶,人与人之间的基本信任都被破坏殆尽,女人不敢出门;
因为无法破案,民众对警署及其不满;
案件中的幸存者在接下来的岁月始终无法走出阴影;
执着的警察为了查案不择手段,被冤枉的嫌疑人被逼自尽,嫌疑人的孩子心中种下对岬童夷、对警察仇恨的种子,性格变得疯狂而偏执;
排除嫌疑人过程中受到牵连的几千人,重新回到自己生活之后发现周围人的眼光都变得不一样,慢慢慢慢自己的生活就因为曾被怀疑成杀人犯这件事而瓦解崩塌;
长大的嫌疑人孩子在办案过程中,又把岬童夷的阴影传递给了死者的孩子,那个死者的孩子却并不是憎恨和害怕,反而把岬童夷当做自己的榜样和信仰,成了模仿犯;
警察之间甚至也开始相互怀疑,每个人都成为了怀疑的对象。
一个未结的案子,所造成的社会影响有多大,根本无法想象,甚至于整个社会都笼罩了一层死气,变得病态。
把岬童夷当成信仰的人不止柳泰武一个人,柳泰武最终死在另外一个信仰者手中,他停止了,他死了,但故事不会完结,因为还有无数个柳泰武,继续他的疯狂。
“我们这种人,不到死是停不下来的。”虽然他有时候会反思自己为什么要无故杀人,但是没有结果。
一旦开始,无法停止。
将人杀死的瞬间他是否有快感,普通人无法得知,非要理解的话,也许他们只是把杀人当做乐趣。
“岬童夷(杀人犯)只杀了九个人,但虎患妈妈(警察)却间接杀害了几千个人。我情愿站在岬童夷一边。”被怀疑过的嫌疑人疯了之后说出这句话,在这之前,他也受唆使差点杀了人,在这之后,他成了妄想症者,以为自己是岬童夷。
反社会人格究竟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形成的?警察为了查案毁了那么多人,还算不算正义一方?
这部剧给人带来的思考太多了。更为可怕是,这部剧是根据事实为原型而编写的:韩国华城连环杀人案的凶手就是岬童夷,现实中,岬童夷甚至比剧中恐怖得多,手段更残忍,案件牵扯面更广,当时韩国因为这个案子动用了数以百万计的警察,而这些被牵扯的人身上发生的故事甚至比剧中更为悲情。
比起现实,小说戏剧永远是逊色的。
看完这部剧之后,我上网搜了很多比较著名的案件,看得让人直打冷战,人性这种东西,真不是每个人都有的。
我们的生命或许真的轻如草芥,所以我们更要珍惜。
三十
韩国烧酒狂想曲
别再犹豫
看了又看国语第一部
加利福尼亚旅馆
你回来了
暂无简介...
播放指数:653℃
看到剧中被害女生一脸少女心的和杀人魔说话,就想在旁边狂敲她的脑袋,不要被外表迷惑啊!!!!看似人畜无害的少年却是杀人不眨眼的恶魔. 所以妹子们,千万不要随意和陌生男人搭讪啊!剧里有一句话说的很好,就是泰武对要杀的女孩说:不知天高地厚的就跟陌生男人走…
之前看到有人说不喜欢马智郁这个角色.还不太理解.看到一半的时候终于理解了.…太过于傻白甜了吧. 就算这个杀人魔没杀你.可是在你之前已经杀了那么多无辜女性了..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个手工艺稻草女,下身被苕帚乱捅,半截苕帚把都是血……还有第一位女性,家里还有孩子.…作为正常人难道没有同理心嘛?觉得这样的杀人魔,仅仅因为脸好看,看似无辜,就可以随意原谅?还试图改变?这些都交给法律制裁吧.
连环杀人魔,在夺取他人生命的时,任意侮辱践踏,往往没有忌惮,没有同情心,但是当自己生命受到威胁时,往往最怕死..那副怕死的窝囊样让人看着真是恨不得千刀万剐.
无论何时,都要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 对陌生人多一份提防之心,不要过分善良而失去原则和底线.
2.关于人性的转变。车道赫年少时被崔父强奸,并目睹了自己的母亲被其杀害,从而开始了第一次杀人,接着是不断地杀人,到后来完全是被变态和疯狂的,可以说是兽性侵占整个身体;泰武也是,因为听到父亲对他的评价,听到了父亲认为他是怪物,因为从小遭遇家庭的冷漠,当看到自己的父亲被杀害时(在这里我不确定杀害泰武父亲的凶手是谁,但我总感觉不是泰武,甚至我还怀疑过凶手是泰武的母亲),因为无念的一句戏话而把岬童夷当做杀害父亲的凶手,从此视他为英雄,为神(就是以此我认为杀害泰武父亲的并不是泰武),因为假岬童夷的朴虎硕,从而开始一发不可收拾的模仿杀人之旅。他们的经历都很可悲,但并不是他们成为现在反社会人的直接原因,也不是借口,他们第一次杀人之后,激发了他们内心潜在的兽性,潜在的变态思想,就像韩博士说的,某个瞬间激发了某种潜在的动物性本能,他们并不是天生这样的,而是后天被兽性所主导的。这世上也许也有那么些类似经历的人,他们没有因此变坏或者犯罪,有可能是没有这样的瞬间激发人性的转变,也有可能是在面对同样瞬间时,他们的人性思想打倒了兽性思想。
3.关于泰武的情感。在我看完最后一集之后,我突然释怀了,泰武一直是内心没有情感的,长期以来面对家庭冷漠与孤独使他没有心,不懂什么是情感;感觉泰武对智郁的情感,就像剧中所说,“虽然你比我年轻,但是很像妈妈”,智郁对泰武一直是用心去教导,用心去帮助救赎,是很单纯的思想,没有利用也没有厌恶,泰武在智郁面前总是能说出内心的真实想法,并且会逐渐找到一些情感,比如什么是幸福,什么是愧疚。这些都是我们小时候妈妈教我们的,也就是启蒙,但是泰武没有得到这些,而是泰郁教会了他,还记得那一次吗,智郁拔掉木块上的所有钉子,告诉他上面的印记都是你对他们造成的伤害,这些就是一个个伤疤,你知道愧疚的感觉了吗,泰武虽然皱着眉头说“到此为止吧”,其实他是有感觉到的,但是他20多岁的人生以来,从没有人告诉他这叫愧疚;泰武对医生呢,就是一种依赖吧,第一次见到医生,那么热心那么温柔地为病人洗脚,泰武应该是第一次感觉有人为他着想,关心他照顾他,这种感觉是很贴心很温馨的,就一直很想依赖医生,很依赖被人关心的感觉,以至于后来医生变了,泰武才会一直去问哪一个才是真正的医生你呢,医生你为什么不愿意相信我呢?由此而见,泰武并没有喜欢这其中的哪一个,因为他还缺少很多正常人有的情感,也就是他对智郁所说的“你既爱笑又爱哭,且还是个富人,因为抱有太多怜悯了,我觉得你最适合我教了,善心”,泰武缺少很多正常人拥有的可以喜怒的内心,需要更多的教导去学习,在这之中对智郁的信任和对医生的依赖都会让我们误以为是喜欢,其实泰武还不知道什么是真正意义的喜欢。(声明我是标准的泰郁党,内心当然是十分希望泰郁之间是有爱情线的,但是看到这里我释然了,泰郁之间这样的情感,这样可以信任的友谊我觉得很不错了。)
4.最后,关于结局,我一直都在想着泰武的悲剧是什么样的,但没想到是这样,没想到会在陌生的街头被陌生的人狠狠地捅了很多刀,也许有人会问,如果泰武先出国了,那他是不是就真的自由了,我的答案是是否定的。就像我以上第2条写的,他内心的兽性一直潜伏在身体里,说不定会在他出国后的日子,在某个瞬间又激发出来了,就像他死之前所说的“果然是不能停止的。”死亡才是阻止他们兽性再次出现,阻止再次开始反社会行为的唯一途径了。(话说看到这一幕哭死我了,泰武确实很可恶,但是这段时间一直牵动着我的心,带给我很多欢乐,所以很不舍,整个大结局充满很多泪点,总之感触很深)所以说死亡对泰武来说才是真正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解脱。
最后三人对话的设置我觉得很美妙(?),可以用这个词吗,我的理解是在面对许多困境或者艰难的抉择时,要理性,而不是冲动地很快下决定而做出极端的事情,理性就是像人,所以还是美丽的,极端就是非人,是丑陋的。面对岬童夷的时候,玛利亚想过不去救泰武,让其吃毒药后中毒身亡,但是最终放弃了;无念也放下了对车道赫的痛恨,对岬童夷一直以来的仇恨,同意用怜悯的力量送他离开。他们都放弃了极端选择了理性,放弃了丑陋选择了美丽,正因为世上理性的人是大多数的,世界才是那么美丽。
李准演绎的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真是入木三分,毛骨悚然的笑容,开心美好的笑容,故作无辜的笑容······虽然演绎的是沉郁的有精神病倾向的人,却更多的是运用明朗的演技,在众人面前,他是很喜欢微笑的,然而却在转身背对着世界的时候,仿佛全世界都被按下了静音键,他用冷冷的没有一丝感情的面庞回应着寂寞的空气。
其实柳泰武是想停下来的吧!所以他用他十年的时间一直在寻找他的英雄——岬童夷。没有别的理由,只因岬童夷在第九次作案后停了下来,再没有作案了。这么简单的理由却让岬童夷成为了柳泰武的神,这足以说明柳的心里多么想要结束他浑浑噩噩的生活,他想像一个正常人一样生活,获得亲情,友情,甚至爱情。他需要信任,却不需要理解,正如马智郁所说的,不想理解,因为理解很累。
如果说他是 拉斯柯里尼科夫,那么谁会成为他的索尼娅呢?吴玛利亚,他曾经期待过她的信任,期待过她的救赎,柳泰武曾以为她就是自己心中的光,可以消除阴霾的值得信赖的光。可是,他从未想到这道光自己心中也有无从驱除的阴影,他的光从一开始就没有把他当做一个正常人一样信任过,他的光心中充满了怀疑,只是不只是针对他一人,而是所有具有危险的人。
吴玛利亚亲手毁掉了柳泰武的希望,所以才有后来,柳泰武脸色阴郁决绝地对吴玛利亚说,枪口指着我的时候我都没说,为什么要在你面前说出来,你以为你是谁,难道你以为我喜欢你吗?医生,别忘了,我可是从来不会拥有那样瘪三的感情的。
第五次作案时,他带走了马智郁,却并没有杀她。也许是拥有同样的伤痛吧,自己喜欢的人从不曾看向自己。我认为,之所以没有杀小美女,是因为她与之前的受害人有着不同的表现,我们二不愣登的马萌萌童鞋只是擦了一下刚刚为疯和尚流的眼泪,视死如归地问出我是要死了吗?我们要去哪里?我是要在那里死去吧之类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话。这便是马智郁童鞋的魅力所在,即使心里害怕的要命,脸上却能装的如此云淡风轻,嘴上用谈天气的口气问出我要死在哪里的话,果然单纯的孩子是最无敌的。
-------------
如果说柳泰武是神经症患者的话,那么他最缺乏的就是关爱。他需要被爱,他需要信任与依靠,不得不说,柳泰武从小的生活环境和他的家庭教育就注定了这是一个缺爱的孩子。他不懂什么是爱,他不能爱不会爱却急切地想要被爱,这种患者很容易对自己的心理医生产生依恋的情感,这种现象在医学上称为“移情”。如果说柳泰武对吴玛利亚产生了可能是叫做“爱恋”的感情,那么在很大的可能性上是出于移情的作用,而不能叫做真正的爱。
在这里我想先讨论一下什么是爱。“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貌似有解却终究是无解的。如果爱是一种态度的话,那么我认为爱一个人首先要有最基本的信任感,因为据我所知,人们通常对自己不信任的东西是没有好感的.其次爱是需要理解的,爱一个人是感同身受,是想她所想。很明显,小变态只是很依赖吴玛利亚医生,因为当他在知道吴医生是第九次岬童夷事件的受害者时,很残忍地便问出来那次事件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却并没有考虑还是受害者的玛利亚医生的感受。
而智郁对于柳泰武来说是不同的,因为她是第一个想要试着相信他的人,尽管在出事之后,大家都拼命地告诉她柳泰武就是岬童夷,她却还是固执地叫着泰武偶吧,在韩国这是一种对前辈的尊称,说明了马萌萌童鞋始终不敢相信有着那样悲伤面容的少年,他其实是个货真价实的杀人犯。
马智郁想要查清楚,所以她一次次地想要站在柳泰武面前好好滴问清楚,却怎么也过不了十七岁少女的心理障碍,是一种出于本能的不敢靠近。马智郁怎么也想不通,在他面前一直保持着温暖笑容的泰武偶吧该是怎样残忍地作下了那五次案子,是否也是面带笑容?而这时,被玛利亚伤得伤痕累累的柳泰武终于看到了在橱窗前偷窥的少女,这次他是真的在微笑了,然而少女在发现他注意到她时慌张地逃走了,柳泰武不假思索的追出去,不久之后,马童鞋的手机上收到了一条信息:
喜欢一个人的感觉很难受,但是信任一个人也很难吧,不是吗?
智郁回头望去,少年站在阳光下,脸上的笑容却悲伤四溢,苍凉无比。
--------------------
拉斯科里尼柯夫,一个杀人犯,泰武貌似把自己带入了这个角色中,因为在这个角色看来,他是需要救赎的。柳泰武需要一个索尼娅,而他选中了马智郁,正如拉斯科里尼柯夫在见到索尼娅第二面时便选中了她一样。然而智郁并不像索尼娅,首先她的恩人并不是柳泰武,而是河无念。其次她生活得并不悲惨,她是一个早有自己职业规划的高中生,而不是像索尼娅一样是为了生活不得不出卖肉体的妓女,这就导致她在感情上并没有与杀人犯相通的地方。
最后柳泰武悲惨的死去,马萌萌只是看到医生衣服上的血迹就已经猜到泰武是怎样的结局,泪水也控制不住地从眼眶流出,即使是一个杀人犯,也会有同情他关心他的人存在,这个世界就是这么残酷又美好。
韩剧。
《岬童夷》
一说到韩剧,就能联想起狗血烂俗王子灰姑娘等等,可是,往常我们看到的韩剧都是一般都是水木剧,水木剧主打青春偶像剧,颜好甜甜甜就行了。
韩剧的类型其实还有很多,尤其是这几年,各类题材更是蓬勃发展。
我之所以看《岬童夷》,当然是冲着李准的颜去的,听闻李准在这部戏里演技爆发,一个idol演技还不错,你知道这需要多么有才华吗?
这部剧讲的是连环杀人案的故事。
很多年前有桩未破的连环杀人案,很多年后又出了一个模仿犯。
不过,要不是因为有模仿犯,说不定很多年前的凶手会一直逍遥法外。
看这部剧的时候我在想,恶的极致是什么?
这部剧里的凶手岬童夷过着两面生活:一面是光鲜的警察厅部长,一面却是杀人不眨眼的恶魔。
他诚然是个变态。
但是,他开始杀人是有原因的,因为某些动机杀了人之后,为了掩盖这种动机从而杀了更多的人,甚至还做成仪式,让人以为这不过是一起无差别的连环杀人案。而结果是,这个人嗜杀成瘾。
冷血、狡诈、这些词用在这个人身上完全不为过。
贫穷、暴力、冷漠的童年造就了这样的他,他披着人皮,对这个世界进行疯狂的复仇,你能感觉他身上的感情色彩是很浓重的。
他的模仿犯成长的环境却是另一个极端:家境殷实,但精神空虚。
你能感受到他的空洞无聊,而正是这样的空虚,使他要找一个信仰,做些什么。
模仿犯柳泰武家庭条件十分优越,按道理来说不应该变成这样。他长着一张人畜无害的脸,他的言语和微笑都能让人卸下心防,以至于马智郁在知道他是连环杀人案的凶手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相信。
是的,那样一个美好的人,怎么可能是凶手呢?
可是恶魔不会长着一张恶魔的脸。
柳泰武的心是冷漠的,他无法感知爱,无法感知怜悯。
当一个人无法感知这些感情的时候是非常可怕的,因为他失去了罪责感——这就是反社会人格。
罪责感这种东西,有时候往往是破案的关键。
《坏家伙们》中的李正文用道德约束自己,虽然他感受不到这些感情,但他死守着这些原则和底线,他只是单纯的守着,靠着这种自律防止自己对别人造成伤害。
但他完全能够理解连环杀人案主谋的心境,以至于他能够判断出雨夜杀人魔的杀人动机是因为喜欢闻血的味道。
同样是演变态,李正文无需掩饰,所以表情空洞,大多数时候面无表情,偶尔心情不错挑起唇角,以至于后来快要真相大白的时候显得颇为温情。
而柳泰武,则时刻在掩饰自己,假装自己是个暖男,使人卸下心防,愿意跟他独处,然后他再将人杀害。
这样的合情合理,一个笑得如此温暖的男生寻求你的帮助时,我想普通女性很难拒绝吧!
那张人畜无害的脸,是他作案的最好工具。
不过他也有带感情的时候,只是这种感情不那么明确。我一直不太懂他对吴玛利亚医生和对马智郁的感情,究竟是好奇,还是有那么一些好感和信任。
但我愿意相信后者,至少让这个空洞的人看上去不那么冷血。
这两个角色对于事情的好奇和执着有些相似,李正文因为记不起自己杀过人,一直在追查,也许他是因为相信自己不会杀人;而柳泰武,则对岬童夷是谁跟岬童夷为何会收手而好奇不已,这种执着还了李正文清白,也让柳泰武最终引出了岬童夷。
看上去十分和善的警察是杀人狂魔,看上去平庸胆小的邻家大叔业余爱好是杀人,看上去又帅又暖的高富帅也是杀人狂魔,这些剧让人觉得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可谁说不是呢?我们时刻处在危险之中。
除此之外,《岬童夷》还在说一个很复杂的问题:由连环杀人案引发的连锁反应带来的社会影响。
连环凶杀导致人心惶惶,人与人之间的基本信任都被破坏殆尽,女人不敢出门;
因为无法破案,民众对警署及其不满;
案件中的幸存者在接下来的岁月始终无法走出阴影;
执着的警察为了查案不择手段,被冤枉的嫌疑人被逼自尽,嫌疑人的孩子心中种下对岬童夷、对警察仇恨的种子,性格变得疯狂而偏执;
排除嫌疑人过程中受到牵连的几千人,重新回到自己生活之后发现周围人的眼光都变得不一样,慢慢慢慢自己的生活就因为曾被怀疑成杀人犯这件事而瓦解崩塌;
长大的嫌疑人孩子在办案过程中,又把岬童夷的阴影传递给了死者的孩子,那个死者的孩子却并不是憎恨和害怕,反而把岬童夷当做自己的榜样和信仰,成了模仿犯;
警察之间甚至也开始相互怀疑,每个人都成为了怀疑的对象。
一个未结的案子,所造成的社会影响有多大,根本无法想象,甚至于整个社会都笼罩了一层死气,变得病态。
把岬童夷当成信仰的人不止柳泰武一个人,柳泰武最终死在另外一个信仰者手中,他停止了,他死了,但故事不会完结,因为还有无数个柳泰武,继续他的疯狂。
“我们这种人,不到死是停不下来的。”虽然他有时候会反思自己为什么要无故杀人,但是没有结果。
一旦开始,无法停止。
将人杀死的瞬间他是否有快感,普通人无法得知,非要理解的话,也许他们只是把杀人当做乐趣。
“岬童夷(杀人犯)只杀了九个人,但虎患妈妈(警察)却间接杀害了几千个人。我情愿站在岬童夷一边。”被怀疑过的嫌疑人疯了之后说出这句话,在这之前,他也受唆使差点杀了人,在这之后,他成了妄想症者,以为自己是岬童夷。
反社会人格究竟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形成的?警察为了查案毁了那么多人,还算不算正义一方?
这部剧给人带来的思考太多了。更为可怕是,这部剧是根据事实为原型而编写的:韩国华城连环杀人案的凶手就是岬童夷,现实中,岬童夷甚至比剧中恐怖得多,手段更残忍,案件牵扯面更广,当时韩国因为这个案子动用了数以百万计的警察,而这些被牵扯的人身上发生的故事甚至比剧中更为悲情。
比起现实,小说戏剧永远是逊色的。
看完这部剧之后,我上网搜了很多比较著名的案件,看得让人直打冷战,人性这种东西,真不是每个人都有的。
我们的生命或许真的轻如草芥,所以我们更要珍惜。
在微博上看到了一张李准的剧照,帅气地微笑却让人毛骨悚然,因为这张照片再加上后来看介绍得知这部剧跟《杀人回忆》的背景都是“华城连环杀人案”,就决定追。《杀人回忆》在我心目中一直是韩影的Top One,所以对于跟它同源的《岬童夷》,同样抱着很大的期望,虽然电影和电视剧会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但是前两集看过以后还是找回当初看杀人回忆的激动,而且《杀人回忆》里的情节也能当做这部戏补充说明,但毕竟是改编,两者还是有所不同。
《杀人回忆》是对当时案件的再现,并且描绘了当时社会的各种现象,对于人物的刻画相当成功,拍摄手法和社会意义等元素一直被影迷津津乐道,影片其中一个最耐人寻味的点在于导演有意无意中遮掩凶手到底是谁这个真相,各种巧合和意外导致真凶无法落网。一直到影片的最后宋康昊那个惊讶绝望茫然百感交集的表情,整个观影过程从像看着悬疑片的感觉,过渡到最后悄无声息的绝望。但电视剧与电影不同,《岬童夷》选择同一个背景却做了不同的改编,铺开了更多的线,用更多的人物讲述这个案件,并让这个案件“起死回生”,让凶手“重现人间”,与其说《岬童夷》是《杀人回忆》的电视版,倒不如说是延伸版。
《岬童夷》的故事从九六年开始讲起,九六年的连环杀人案负责警官杨铁坤,耗尽了一切却无法捉到凶手,一直认为凶手岬童夷不止一个,却一直认为第一个岬童夷是河无念的弱智父亲,但最后弱智父亲身亡,一直追捕无果,十五年公诉期过去,凶手依然逍遥法外。十七年后,当年“嫌疑犯的儿子”河无念当上警察,一直为了抓拿凶手而努力,偏偏想放下过去之际,新一代岬童夷重现人间,而杨铁坤也申请调往案发地日炭,两人的恩怨随着案件的重现发展。而另外一边,柳泰武是岬童夷的崇拜者,从精神病院出院以后,模仿岬童夷寻找对象作案。精神病院里新来的医生吴玛利亚,是当年受过岬童夷惊吓的女孩,表面上待病人温和,但平时的装扮却是庞克风。这些人都是被岬童夷改变人生的一群,一群想放下却偏偏放不下的疯子。
第一二集铺出了非常多的悬念,但也基本突出了每个人的性格特点,为他们日后的行为动机埋下伏笔。引起猜测的同时,也让整部剧有了一个极具吸引力的开头。尹相铉饰演的河无念(相比于武念,个人更偏向于无念这个译名),从小背负着“禽兽的儿子”的骂名长大,固执,喜欢李小龙,行动力极强,有着敏锐的观察能力,被同行称为疯僧,父亲去世后被陈祖大师收养。无念这个名字却偏偏和他的生活相违背,为了洗脱父亲的嫌疑和自己的骂名,一直努力收集岬童夷的资料并立志要抓到他,但努力多年无果,原来想放下一切的想法却在看到精神病院涂鸦以后灰飞烟灭,拿不起又放不下的一切,像是电影般在脑海里重现。
小时候河无念的演绎相当有意思,一个微胖的小男生,穿着李小龙的经典黄色衣服和条纹裤,拿着双节棍,头顶着李小龙的发型,而且到了长大以后,无念也依然常常嚷嚷着李小龙的名言。小无念抓紧拳头望向杨铁坤的眼神直接敲中我的心,相依为命的父亲被怀疑是凶手,而指控人正是眼前这个铁面警察,眼神和拳头完全体现小无念的怨恨和愤怒,但当他发现父亲藏有血衣的时候,相信与不相信之间的矛盾和着急让他想到要直接烧毁证物,而这个行为恰恰证明了他已经接受父亲是凶手,这一点成为了杨铁坤一直觉得河无念父亲是第一个岬童夷而河无念正是帮凶的证据。但根据电影所说,弱智儿是案件的唯一目击证人,能够完整地说出案发经过,却被警察认为是嫌疑人,被带到案发现场案件重现,令当时很多的人都相信弱智儿便是凶手,弱智儿因为躲避不及被火车撞死。不知道电视剧会不会按照这个设定来继续写,但不管如何变,河无念的父亲不会是凶手,他的死也绝对跟杨铁坤的指控有关,甚至可以说杨铁坤是间接逼死河无念父亲,但愿编剧不要让我打脸。
而多年的压抑、愤怒、痛苦和怨恨都压在河无念身上,尹相铉完全表现出这种感觉,与杨铁坤再次交锋,已经当上警察的无念想用行动告诉杨铁坤,他已经不是当年那个手无寸铁看着父亲被当做嫌疑犯无能为力的小孩子了,但某些小孩子的习惯却依然存在,比如赌一条胳膊和一根手指,还有在手指上写上无念的。无念更像一个矛盾体的存在,就像他当年对于父亲的相信与不相信的矛盾一样,他希望抓住岬童夷来证明父亲的清白,同时愧疚于当年对父亲的不信任,但其实又害怕知道真相以后发现自己相信的其实是错的,但明显想要证明清白的心和愧疚比害怕更多,所以一直支撑着他坚持下去。公诉期限结束以后想要选择忘记还把之前一直搜集的资料都放进房间里锁着却一直忘不了,最明显一段在于和吴玛利亚医生在医疗室的对话,河无念看似在讲一个初恋的故事,但当吴医生一提到岬童夷这个名字,无念像是条件反射一般整个人弹起,追问医生是否见过岬童夷,吴医生说他就像是找到活下去的理由,好像一直等待这一天到来的人一样,其实在说无念的同时,这番话似乎也像是说给她自己听的,因为两人同病相怜,都是被岬童夷改变人生的人。一个疯子一般想要抓住岬童夷,另一个被岬童夷恐吓过,当上心理医生医人想医自己,会是相互治愈还是相相毁灭?现在看来是玛利亚想要作为诱饵引出岬童夷,而目测无念更可能是作为守护的角色?这样的走向似乎也蛮有趣的,再一次希望编剧不要打我脸。这两人的感情线从这两集两人相遇就开始埋下了,有着同样追逐目标的两人,后面要怎么虐,还是等待编剧发落吧,希望无念会秉持着李小龙永不放弃的精神继续追查下去。
而成东日饰演的杨铁坤,同样是深受岬童夷影响的角色,一直抓不到凶手,唯一觉得嫌疑最大的就是无念的父亲,渐渐地从寻找凶手转变成为寻找证据证明无念父亲是凶手,被无法抓到凶手这个噩梦纠缠,生活压力和职业压力让他渐渐丧失了应有的理性,目标模糊就只能把主观认定的嫌疑人当做禽兽看待,连带嫌疑人的儿子也是禽兽的儿子。当然,作为一个功绩斐然即将退休的警察,推翻往日指控对于他而言可以说是职业生涯的污点,他为这个案件奉献的时间和精力甚至家庭,儿子生病,而又因为岬童夷这个案件而败退,到头来就剩下“确定凶手”这个唯一值得欣慰的结果,如果连这个结果都被夺去,他一直追求的东西又有何意义?所以之后可能很大部分的剧情,都会围绕在杨铁坤如何阻碍无念寻找新一代岬童夷并在此过程中产生对过去自己判断的质疑并找回失去已久的人性来叙述,如果编剧不抽风的话,值得看下去。
暂时来说看得最过瘾的是成爸和尹相铉的挑衅对戏,这段两人针锋相对气场全开,先是成爸挑衅地边笑边说着DNA会否跟岬童夷的DNA有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的相似然后直接走开,铉叔冷笑一声拍桌直接炮语连珠地说着现在找出岬童夷也毫无意义,科长比较需要去治疗,全程成爸只是带着鄙夷的笑容看着铉叔,好像是看着不懂事的小孩子在开玩笑一样,正如无念当年说要抓住岬童夷时候一样的眼神,然后冷冷地说了句那就检验DNA吧。铉叔没有震惊没有任何不安,只有微微叹气,接着说出了我赌一条胳膊你赌一根手指台词,却被成爸大人嘲笑小孩般的笑声镇住,皱眉以后又很快地就恢复镇定接着还击,一句看来你没自信,成爸的表情迅速变回慌张,但也只是一瞬间的事情。杨铁坤马上用自己的长久以来的心理建设安慰自己也反击了无念,并用无念最致命的一点直接打击了他,用当时烧掉血衣这个行为代表相信父亲是罪犯这一点来打击他,被打击的无用,铉叔用了一个愤怒又不安的表情表达,“抓一个变态疯子,我想疯一点会更有利。”这段其实两人都戳到痛处,所以两人见招拆招情绪切换看得十分过瘾,铉叔演出了富有层次感的愤怒,夹杂了过去对父亲的愧疚和多年来背着禽兽儿子之名的痛苦,而成爸则是从淡定到瞬间的慌张再到淡定再加上嘲讽,两人的对戏希望之后能看到更多。
最后一个要说的人物,是吸引我来看这部戏最大原因的角色,李准饰演的柳泰武。对高智商变态角色的钟爱让我下足了眼力去看,这种角色每次看都会让我想起偶像希斯莱杰的小丑,而且这种角色最容易出彩也非常考演技,所以对于李准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仅有的两集来看,这个角色还是深得我心。最喜欢看到他那种假面微笑,如果说小丑的微笑是用刀割形成的,柳泰武的微笑却是用演技去扮演的,可以算是戏中戏,人设也有介绍说这个角色是个天生的心理变态者,对人的痛苦漠然无感,没有受过良心的责备。真正一次感受到他情绪的起伏是在他在病院里遇到所谓的“岬童夷”,姑且不论这位是否就是凶手,李准呈现出来的表情除了是敬佩以外其实还有棋逢对手的惺惺相惜的感觉,总觉得柳泰武不仅要成为岬童夷模仿者这么简单,而是想要超越他。拥有不可忽视的帅气脸庞,但从未见过他真心的笑容,有着宽敞的家,与无念擦身而过充满不屑的神色,在店门口寻找目标见到警察也仿佛无所畏惧,不慌不忙地盖着印章,数着数字说着完成一件事难道不觉得开心麽?脑海里闪过《哈利波特》里小时候的伏地魔说着七难道不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数字麽?一模一样的表情。暂时只播出两集,还不能看出泰武的行为动机,只有小小的提到过泰武的雷区是父亲,最过瘾的莫过于看到李准从无辜脸转到微笑脸的表情切换,明明前一秒是个看起来可爱呆萌的帅哥,后一秒立刻变成有着阴森微笑的怪物,很期待看到后面会有更加多变和流畅的演绎,也期待看到更多魅力的反转,同时也期待着能和萌妹纸漫画家有感情线发展。
最后的最后,看到很多的评论都在猜测凶手是谁,但现实中“华城连环杀人案”的凶手并没有绳之于法,所以个人觉得电视剧里也不会告诉观众凶手到底是谁。而且这部戏的着重点应该是二十年后新一代岬童夷重现人间与警察斗智斗勇,过去的案件只是作为背景以及新案件的作案模板,还有造成杨铁坤和无念的矛盾以及这个案件对当时的涉案人物的影响,并借由这些影响结合新案件推动整个故事发展并且交代人物行为动机,过于关注真正凶手其实可能会让我们忽略掉很多这部戏想要呈现给我们看的部分如人物在时代下的转变,因为很可能凶手只是一个幌子,就好像《杀人回忆》所呈现的那样,个体的命运和动荡的时局相互纠缠,过去像是阴影一般笼罩在每个人的心中,但如果这一切发生在现在,会是如何?能抓住新一代岬童夷然后呢?这部戏将旧案当做背景再加入新元素,玩出新意之余能不能提升上另外一个层次跳开原有的韩剧模式,值得期待,但鉴于看过太多虎头蛇尾最后编剧写崩无力补救的情况,还是暂时持观望态度。但起码来一段杨铁坤和无念相爱相杀二十年最终变为好基友的剧情吧(大误……),带着期待等着下两集的到来。
图文版请戳:http://tieba.baidu.com/p/2987207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