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动漫  »  进击的巨人 最终季

进击的巨人 最终季  进击的巨人 第四季 / 進撃の巨人 Season 4

405人已评分
很差
1.0

主演:梶裕贵石川由依井上麻里奈三上枝织下野纮小林优谷山纪章细谷佳正朴璐美神谷浩史子安武人花江夏树佐仓绫音沼仓爱美增田俊树村瀬步松风雅也小野贤章榎木淳弥渡边明乃斋贺光希井上和彦齐藤次郎花轮英司

类型:日本动漫动漫导演:林祐一郎宇田钢之助山崎光惠森邦宏宍户淳德土大介平向智子牧田佳织下司泰弘大峰辉之茉田哲明高桥英俊曹毅杨烈骏 状态:第16集 年份:2020 地区:日本 语言:日语 豆瓣ID:33440021热度:183 ℃ 时间:2024-01-06 10:03:06

简介:详情在艾伦他们居住的帕拉迪岛之外,还存在一个其他人类居住的世界当中一个国家「玛雷」与其他各国爆发战争。陷入苦战之际,他们决定要攻进帕拉迪岛,把「始祖的巨人」抢过来。在这里又看到另一群孩子们拼命求生存的身影……。...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在艾伦他们居住的帕拉迪岛之外,还存在一个其他人类居住的世界当中一个国家「玛雷」与其他各国爆发战争。陷入苦战之际,他们决定要攻进帕拉迪岛,把「始祖的巨人」抢过来。在这里又看到另一群孩子们拼命求生存的身影……。
  • 头像
    思路乐
    事先声明,本人会以漫画党的角度来看待《巨人最终季》每一集动画的制作水准,从原作漫画角度出发来解析动画改编制作中优秀与不足的地方,同时涉及大量剧透,观看本篇文章须谨慎。
    作为一个原作漫画粉丝,我不得不承认,MAPPA所带来的《巨人最终季》第一集的制作水准真的让我非常满意。尽管我接下来的评论会有不少的挑刺段落,但首先必须感谢MAPPA的制作人员敢接也愿意去接《进击的巨人》这个烫手山芋,同时最终动画质量又是如此亮眼。真的,真心感谢MAPPA,满足我们巨人粉的这份热爱。
    但并不代表我就会“纵容”MAPPA在动画改编中所犯下的错误,一些分镜演出和方向上的问题我仍然会狠狠批评。n

    第一~三集长评:《巨人》最终季e01~03个人观感

    第七~九集长评:《巨人》最终季e07~09个人观感

    第十~十二集长评已更新:《巨人》最终季e10~12个人观感

    ————————————————————2021.1.20————————————————————

    最终季第六集「战锤巨人」

    在降低了相应的观看预期之后,实际得出的观看体验其实还算不错。

    然后根据前六集MAPPA的具体表现来看,基本也能预测到往后文戏与动作戏的水准上限。

    首先是改编内容,这一集对应漫画100~102话大约两话漫画的容量,其中100话的内容只有威利与马加特队长的谈话部分,然后大部分内容都是101与102话的大场面动作戏。不过我最初倒是没想到本集会停在调查兵团众人围剿颚巨那里。不过仔细一想,帕拉迪岛方与马莱方战力集结后正式开战那幕就大概率会放在下一集的OP之前,能在第七集的一开始就把气氛烘托到高潮,正确的改编思路。

    然后如我所料,马车上的对话果然放到了第六集开头OP前。而这之前还特地原创了一段威利与家人告别的剧情,用于丰富角色形象。

    但说实话,我觉得这段原创内容其实蛮拉胯的,一眼就可以望到底的温馨与煽情,在威利本人虚伪的面容下显得更加丑恶。这种强烈的英雄主义行为渲染与威利的实际行为是极度违和的,当然这也是原作里威利角色魅力的一种体现。但MAPPA这块真的做的足够好吗?那为何上一集会刻意把政客们的反应单一化,把艾伦不得不继续前进的心境扁平化呢?为何要把观众的共情引导到掌权者而非真正的受难者。如果真要原创,那为何不执行的冷酷一点?《巨人》后期不就是通过谏山创对两方遭遇客观冷静的笔触才有独到的魅力吗?至少在我这里,这段原创剧情的正当性是很有争论的。

    这种对单方势力的倾向性与共情呈现让我开始怀疑MAPPA对原作的理解是否真的出了差错

    (这里特别感谢@半株乔泱 同意我的长评引用她的观点)

    在马车谈话结束后,黑屏淡化,时间线转接回第五集结尾艾伦变身宣战。顺带提一下,个人观点觉得艾伦吞咽威利的动作做得很儿戏,尤其是该处为了凸显视觉效果特地用了静音处理,反而更加儿戏了。

    既然说到了3D,那接下来就重点聊聊MAPPA在立体机动镜头与巨人战的实际动画表现。

    第一处立体机动镜头的视角用的是第一人称,在3D建模的背动下快速运镜,先是让钩爪射出,然后才是调查兵团的成员正式亮相。

    第二处立体机动镜头则是三笠的惊艳亮相,此时才能真正看出原来第四季不仅仅巨人用的是三渲二,连人物也是如此。

    这个战锤脑袋蹭雷枪引线的镜头我很喜欢

    不过想想倒是可以理解,在工期与人手有限的前提下,如果真的要全程拿2D手绘来制作本季的调查兵团,会让画师过劳死的。你看看这套新装备的作画细节有多少,哪怕让今井有文、胡拓磨、江原康之这种顶级原画师来也得过劳死。所以3D制作真的是无可奈何下的最优解。

    就看看三笠这个镜头,光一个半蹲的动作就要带动身上穿的那么多立体机动装置,非常麻烦

    本集监督曹毅的微博回应

    战锤倒下这一幕有个BUG,明明被八颗雷枪炸倒在地,脖颈处却毫发无损

    之后伤口又有了

    虽说目前MAPPA的3D技术决定了立体机动镜头的上限,但本集中发挥其实还算不错,某些镜头甚至能有7、8成WIT的水准。

    就比如这个镜头,运镜思路和整体动感非常好

    但最后波尔克看着调查兵团的那个背光镜头真的蛮离谱的,我原以为MAPPA会用慢镜头来做,没想到最后整出来的是个正常速率的镜头。第一次看的时候我就觉得这个镜头很诡异了,然后写影评时反复重刷后,发现这一幕出现的所有角色基本都是“静止”的,只是上下左右平面移动而已。

    类似的镜头WIT也做过,但人家会画披风的动态效果,让画面不至于那么死板

    MAPPA这个做的就真心比较离谱,而且这么杂乱,很难不让我担心那些钩爪会不会在空中被缠住。得亏这个镜头两秒都不到,要不然违和感爆表了

    当然最后一幕用2D作画的背光镜头非常帅,曹导设计的很绝。

    尽管MAPPA在立体机动装置上的表现还算是超出预期,但仍然能看见MAPPA选择三渲二技术后实际动画效果的局限所在:无法完全还原手绘的形变感和极具视觉张力的夸张透视效果。

    先拿最终季第一集颚巨与铠巨的镜头为例:漫画里利用这种夸张透视与肢体形变很好的体现了颚巨的速度感与力量感,而动画中则改成了平视的中远景镜头,同时为了掩盖三渲二动作的突兀,特地加了很多烟雾来遮掩画面细节,视觉张力骤降。

    艾伦宣战这块也是同样的手法,大量烟雾遮掩

    再看看第六集中艾伦先发制人的画面,与上述同理,战锤被击中的瞬间改成了制作难度更低的特写镜头与平视镜头,同时用烟雾遮掩画面细节。

    对于某些在剪辑调度和动作衔接方面非常敏感,亦或是对原作漫画非常熟悉的观众来说,可能第一遍观看时就能发现这一段巨人战的动作分镜衔接不是特别流畅。比如下面这个画面:上一秒艾伦干倒战锤,下一秒镜头就直接切到了艾伦硬质化完成的拳头的特写镜头。对比漫画可以看到谏山创这些动作分镜的衔接是非常顺畅的。

    至于MAPPA这样做的原因,有可能是因为他们的三渲二技术无法完全还原这种形变与透视所带来的力量感与速度感,也有可能他们可以还原漫画这一分镜,但受限于工期和人手的问题只能放弃。当然了,不排除上述两种原因都有的情况。而这样做的后果就是造成了动作与动作之间的逻辑缺失。

    同理,之后战锤反杀艾伦与三笠打战锤这两部分也有关键的动作缺失,这里放上动画与漫画的分镜对比。

    PV中的分镜还原

    那我为什么总是要纠结这种夸张的肢体形变与非常规透视效果呢?主要还是前三季的巨人战做的太好了(「雷枪」那集除外)。

    这是漫画中艾伦出拳的镜头

    这是动画中艾伦出拳的镜头,那种透视与形变完美复原,还特地用不同机位把同一动作反复放了三遍,加强观众对这一拳的印象

    顺带一提,MAPPA巨人战中有一处音效设计其实蛮敷衍的,就是艾伦爆揍战锤那里,基本全程用的都是打铁音效,而且随着击打逐渐有了节奏感之后,甚至能让你以为自己在听奥特曼计时器“叮咚叮咚”这种清脆声音的错觉。

    当然,也有非常优秀的镜头,比如下面这个。

    这个镜头是本集中我觉得做的最好的镜头,跟随雷枪的运镜设计,战锤重心不稳后又能体现那种巨大感,同时还难得的用了一次手绘

    颚巨从高空跌落这个镜头的质感也非常可以

    接下来就不得不说一下角色样貌这块了,也是很多观众普遍不满的地方。这里重点提一下,本集没有任何作画崩坏的部分,只能说是画风更改后带来的观感违和,以及部分角色造型确实存在走型的问题。(事实上本季到现在都没有任何角色作画崩坏,但角色表情神态没能通过动画还原这点是真的存在)

    低情商:为什么MAPPA画的帕岛人都这么胖啊?
    高情商:在夺回墙内外的土地后生产水平提高,调查兵团的伙食也随之变好了起来,要打仗的士兵们肯定得吃的壮实一点,很合理。

    首先是三笠的样貌,其实第一次看时我还没有太多感觉,重温几遍后发现这个表情确实没有很好地捕捉到原作中的气质。也不要总说漫画谏山创就画这样,那些阴影和排线的不同所造成的区别还是清晰可见的。

    原作中三笠的样貌偏向中性美,但这个特写还是能看见柔和的特质。同时也没有如此夸张的“海鸥嘴”

    原画线稿其实看着还蛮正常啊,感觉就是后期上色时阴影的问题,下嘴唇厚度有点夸张了,而且原画里是完全没有这么夸张的“M”形嘴

    然后动画的上色效果就比较一言难尽,阴影这块也有点问题

    至于兵长这张,感觉MAPPA就不应该把原作中斜下45度角改成正脸,明明是侧脸才更有气势。

    但弗洛克就真心离谱,我是怎么也没想到MAPPA会把这个后期耶派的关键角色画的这么“臃肿”,而且还把头顶那卷标志性的漩涡给改的特别普通,真成路人了。要不是小野贤章的声音辨识度高,我怕我真认不出来。

    第三季WIT的弗洛克(必须承认头上那卷漩涡确实蛮离谱的)

    呦呦呦,这不弗洛克吗?四年没见,这么拉了

    至于其他角色,比如让、萨沙和科尼,都画的很不错。

    科尼竟然成为了本集颜值最高的帕岛人

    但说了那么多角色,其实画的最拉胯的反而是艾伦。虽说艾伦相较于漫画也变圆润了,但这不是核心问题。

    核心问题是什么?MAPPA对艾伦·耶格尔这个角色的理解依旧有偏差。

    先看看艾伦望向三笠的这个镜头吧,谏山创前期画工不精那是事实,但从王政篇开始就很明显能感受到他画工一点点的进步了。尤其是马莱篇,加上他标志性的“谏山线”,角色表情张力十足。这一刻艾伦所背负的重担和自身建立的心理防备在眼含热泪的三笠面前被全部击溃,流露出一丝难以言表的脆弱。而且最绝的部分,是谏山创特地把艾伦那个上嘴唇的阴影画的比较模糊,会让你有一种他的嘴巴微张的错觉,而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神态细节直接把艾伦的角色魅力拉满。

    而上一集被我诟病的打光到了这一集依旧存在,甚至更加过分:面部大量阴影导致艾伦的表情不再明显,尤其是眼睛的高光消失不见,同时也和摄影的柔光处理有关,本该加强视觉引导的嘴部线条变得更加模糊,让这一幕的角色神态异常空洞。

    剩下的这些例子我不多说了,上对比图吧。

    我期待的艾主席出驾驶仓图最后整成这样...

    漫画这里真的帅到掉渣,动画平平无奇

    有一说一,MAPPA画的帕岛人真的太圆润了

    以及这一幕,我非常期待MAPPA会怎么画现在的19伦咬手变身的场景,结果它们直接一个分镜解决了....

    完 全 一 致

    讲真,我现在最怕的就是萨沙那段重头戏部分,制作组能把艾伦那个痛苦的似笑非笑的表情真的画成真笑,而且他们还真有可能会这么搞,简直就是梦魇....

    还有一点就是马加特队长的台词也被改成了完全相反的意思:漫画里完全没有夺走始祖的意思,而是打算杀死艾伦,并不再依赖巨人之力。而动画则简化成让手下小心不要杀死艾伦,必须夺回始祖的意思。

    台词这块的改动是需要经过脚本、监督、制作委员会、漫画出版社和谏山创本人一层层的审核意见后才能做最终决定的。按照动画这种台词改动的话,好像在逻辑上也确实不会有太大问题,同时也能精简台词节省时间给其他动作场面。

    但原作漫画这段马加特的台词真的贼有魄力啊,心狠手辣,不再依靠巨人的力量,说明他对世界局势是有深刻了解的,角色魅力直接拉满,也侧面体现了威利选择了正确的“继任者”。

    而这段台词的更改还与第二集里马加特在会议上的观点冲突了。讲真,这是最能体现马加特这个角色“进步性”的地方,动画直接把角色意图和立场改成了相反的存在,真搞不懂系列脚本构成、制作委员会、漫画出版社等决策方是怎么想的....

    尽管本人以一种尖酸刻薄的态度挑了那么多刺,但不得不承认由曹毅担当监督的第六集其实整体观感很不错。但某些脚本改动和工期紧张所暴露出的问题也让我非常难受,而且给我的感觉就像是MAPPA在不知不觉让观众偏向马莱一方。而这些问题到了后期恐怕会持续放大,到了一种无法挽回的地步,这是我最不愿意看见的。

    但不管怎么说,至少成功拉动了《巨人》的原作漫画销量,这点还是要好好感谢MAPPA,同时也建议更多动画党要想彻底了解谏山创所要表达的内容,最好去看漫画,难以用言语形容的精彩。

    个人评分:8.1分(初看观感过得去,但仍然潜藏着诸多隐患)

    ——分割线——

    至于你问我为啥上一集「宣战公告」的文戏处理会如此失望,这一集的巨人战与立体机动镜头却能放平心态?我的回答是:因为动作场面这块从一开始就没期待过。

    不是贬MAPPA的意思,如果你真的硬把前三季对那些立体机动镜头的期待套到这一季来,那真的是自找没趣。咱就先不说什么因为疫情原因工期紧张,更换公司所造成的作画经验缺失,动画项目多开所带来的资源分流等等各方原因了。哪怕MAPPA能全力去制作《巨人》,你确定这种水准的立体机动镜头能完全复刻吗?

    所以我基本把观看重点放在了MAPPA对文戏的处理上,毕竟马莱篇奉献了整部《巨人》里水准最高的文戏。结果呢?我也懒得再去讲了,真的失望。

    ————————————————————2021.1.14————————————————————

    最终季第五集「宣战公告」

    本集主要观感:差强人意(这里就是用这个词的本意“大体上尚能令人勉强满意”,你不要跟我玩文字游戏谢谢)

    第五集所对应的原作漫画内容,在很多巨粉眼中都是整个《巨人》漫画里最好看的两话。

    所以这一话的重要性不必多言,光就故事本身来讲,可以说是整个最终季里地位最高的一集。

    纵观《进击的巨人》整部动画系列,从形式与节奏上来看,与「宣战公告」最为相似的毫无疑问是第二季第六集「战士」,都是前半部分用大量的对话戏来铺垫,埋下伏笔并逐步梳理角色情绪,然后在某个关键点以一种无法预料的方式将其引爆,奉献给观众一个极其震撼的结尾。

    那最终效果呢?客观来讲,这两集的实际观看体验对比下来是有较大差距的,而且凸显了一个MAPPA与WIT之间的核心差距:MAPPA到目前为止,仍然未能奉献出可以媲美WIT最高水准的动画单集(也就是下限高,上限低)。

    我在第四集影评最后有说这么一句话:“证明了只要老老实实按照原作漫画的叙事节奏来进行动画改编,那观感再怎么说都能有8分打底”。这其实算客气话,不客气讲,就是“哪怕MAPPA的改编质量再怎么平庸,有原作的故事撑底,怎么着也有7分打底”。

    说的再准确点,就是最终季到现在仍然没有一段真正值得满分的动画改编集数,表情演出、音乐使用,或是某些大场面作画的力量感,以及这些组合在一起的实际观看效果,都不如之前「战士」「完全比赛」「勇者」「白夜」那样震撼。依旧停留在“不错”“可以”“还行”的范畴。很难不产生观感落差。

    MAPPA又一次错过了可以在IMDB上拿满分的单集(本来就完全可以超越「战士」「勇者」与「白夜」这三集),但就是差那该死的一口气。

    首先看看改编内容,把「宣战公告」与「战士」进行对比:前者抛去op/ed,共计大约19分半,改编内容为99~100两话;后者抛去前情提要、op与ed共计大约18分半,改编内容只有42话一整话。

    这样的改编方案,与投资方有关,与动画制作委员会的决策有关,与电视台的审查与放映时间限制有关,与唱片公司是否同意删去op/ed有关,与制作组、漫画出版社与原作者三方的共识有关。但无论如何,摆在观众面前的一个既定事实就是:WIT可以用一整集的容量去好好改编单独的一话漫画,而最终的动画效果是无可置疑的优秀,在整个《巨人》系列里都是质量排名前三的最佳单集。

    至于「宣战公告」,一集动画容量改编两话漫画,删减肯定是有的。

    首先是马加特与威利在马车上的对话,这一部分的删减我可以理解,毕竟要全力推进剧情,在此处停留可能会造成节奏的紊乱。而且大概率这段剧情会被安排到下周的「战锤巨人」那一集中进行补充,正式完善威利·戴巴的人物形象。

    但真正要命的,是对地下室对话的表情、台词等细节的删改,而这些小细节却对完善角色形象至关重要的。没有这些演出细节,本集的质量只能达到“不错”,而非“史诗”。

    本来这些删改所造成的剧情问题可以通过移除本集的op/ed增长正片时间来解决。结果都已经「宣战公告」了还不删,不会真的打算把op/ed留到过年吧(字面意思)。

    至于BGM的选择问题,不能说不好,但遗憾是肯定有的。

    这里提前对“某些观众”声明一下,不要一看到有人提BGM的问题就拿“燃”说事,什么“马莱篇的剧情不应该是单纯的燃”“巨人无脑燃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动画这一段情绪氛围渲染不到位的问题,被你偷换概念成“不够燃”,最后显得你才是懂哥。讲真,你催吐的本事跟莱纳有的一拼。

    至于这一处音响监督三间雅文所选用的曲子,则是第三季part2中出现过的“tow-lives”,在兵长砍猴与枭变身巨人这两段有重点使用。其实这首曲子在当时也饱受争议,很多人都在质疑为什么兵长砍猴这段要配这样一首“没啥存在感”的曲子。(当然我的个人感受其实很不错,完全没有在意这个)

    毕竟今井有文的分镜都这么牛逼了,我估计也真没几个观众会去在乎这个

    那为何艾伦开战这一段很多观众都希望用的是第二季第六集的「叛变神曲」呢?

    首先是单纯的氛围营造。

    在「战士」那一集中,艾伦等人是“受害者”,而莱纳与贝尔托特是“加害者”。同时对艾伦来说,上一秒莱纳还是他最信任,最尊敬的“战友”与“大哥”,下一秒却变成了他怎么也不愿相信的“杀人魔”,是他千辛万苦想要消灭的“恶魔”。这个瞬间的身份对立蕴含着无限的戏剧张力,难以预料却又如此震撼。而经过了之前种种事件的洗礼,艾伦也早已不会有任何犹豫,在痛苦与愤怒中,挥出了充斥着仇恨的一拳。

    那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一段,真的仅仅只有“燃”吗?当然不是!细品之后这一段整体观感是十分复杂的,悲怆、愤恨而无奈。无论观众在此过程中积累了何种情绪,在经过了前面十几分钟压抑的文戏演出之后,终于在「叛变神曲」的衬托下得到了完全释放。所以这才是重点,在前半段所积累的情绪到了后半段需要以一种合理而高明的方式进行释放,这样才能让观感自然而然的提升。

    所以仅从效果来看,「叛变神曲」所蕴含的情绪确实要比“tow-lives”要丰富,不仅仅是单纯的“燃”,还有“悲壮”“恢弘”以及“无奈”。那光从这点来看,确实应该选这首曲子。

    另一个原因,就是谏山创所精心设计的剧情对应。

    正如我之前所说,马莱篇最值得细细品味的一点,就是谏山创把艾伦的经历、处境与性格拆分成不同的部分,随后注入到莱纳、贾碧与法尔科这三个角色之中,然后在推进剧情的过程中不断体现这种相似以及角色间本质的不同,并让这些部分决定了关键剧情的走向。

    就以法尔科的这句台词为例,该台词和对应分镜基本就是明示了,可惜动画直接删去了莱纳的特写镜头,让三人之间的对应关系不那么紧密。

    多么精妙的分镜设计,在这一刻三人命运的联结前所未有的紧密,反复品味之后觉得谏山创所设计的角色对称堪称完美。动画没了....

    艾伦:曾经痛恨自己的平庸,担心这一生都一事无成;受到莱纳的激励,发自内心尊敬他;最后被莱纳背叛。后来激励法尔科,被他发自内心尊敬,最后背叛/欺骗了法尔科。

    莱纳:曾经痛恨自己的平庸,担心这一生都一事无成;后来激励艾伦,被他发自内心尊敬,最后背叛/欺骗了艾伦。

    法尔科:曾经痛恨自己的平庸,担心这一生都一事无成;受到艾伦的激励,发自内心的尊敬他;最后被艾伦背叛。

    所以知道为什么很多观众会坚定的认为「叛变神曲」才是最优选择了吧,因为「宣战公告」这一集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最相似的就是「战士」那一集,立场的转变,经历的相似,人格的成熟,以及无法逆转的悲剧走向。只有「叛变神曲」的再度响起,角色命运才能正式形成一个圆满的闭环,而莱纳与艾伦之间的角色对照和个人塑造也将达到顶峰。根据目前漫画的进度来看,这是最关键的,也是最后能着重塑造二人的机会了,很可惜MAPPA没有把握住。

    哪怕真的不用「叛变神曲」,那还有没有其他选择?有的。在动画第五集放送的前几天,网络泄露出了疑似「宣战公告」所使用的高潮配乐,而第五集放送完毕后,b站也有up主用这段配乐对原片进行了替换。至于最终的视听效果,我可以说完全不输「叛变神曲」,沉重、无奈而激昂,该有的情绪都有了。但音响监督三间雅文面对这两个最佳方案,都不选,最后依旧用的是第三季兵长砍猴的曲子。属实迷惑决策。

    (替换视频的B站链接)

    那本集争议如此之大,BGM的使用是主要问题,但不是核心问题。真正的核心问题是——MAPPA在角色塑造方面的删减与发挥失误所导致的平庸观感。

    先看看莱纳坐下的演出效果吧,迫害什么的暂且不提,仅从故事来分析角色的心理:漫画这一段,莱纳仍然沉浸在惊愕中,直到艾伦用平民的生命来威胁,他才总算回过神来,颤抖着扶着椅子坐下。这种角色间神态、肢体动作与心理状态的对比非常精妙,再度强化了艾伦的压迫感,以及莱纳在动作中所展现的惊慌与局促。

    在极度惊慌中颤颤巍巍的坐下,然后经过了长时间的沉默好不容易平静下来,开口询问艾伦,对方的回复让自己再一次崩溃,这样的心理弧线才算完整

    动画的效果是:莱纳在惊愕中闭上了眼,接受了现实,努力尝试使自己平静下来,正常的坐下。我现在仍未理解这一改动的原因,漫画里地下室的对话中,莱纳的心境是在“极度惊慌”与“稍稍平静”之间反复拉扯的,而动画这一改动等于说是加速了莱纳的心理变化,弱化情感反应,真的不应该。

    除此之外,地下室的对话还有大量关键的台词删减,我下面具体放出来给大家看:

    首先是莱纳小心翼翼询问艾伦“你如何到这里来”与“你为何而来”,艾伦先是稍显惊讶的反问,然后才说出那句“和你一样”,第二次击垮莱纳的心理防线。动画仍然是弱化了这一层层递进的效果。

    谏山创还特地通过拉进角色距离,以及高低差的对比来加强艾伦的压迫感

    “四个一无所知的孩子,被送到那座岛上”,这句台词初步展现了艾伦对莱纳的理解,同时也表明他不再是曾经那个脑中只有仇恨的家伙了。

    这里还删除了法尔科的内心活动,本来动画的各种演出改动就是应该让法尔科成为参与者的,结果这段内心独白删去了又把他变成了一个“毫不相干”的旁观者。

    至于艾伦的表情变化,我真心觉得制作组对这个角色的理解都已经出问题了。是绝对不该出现这种“幽怨”的表情的,漫画里是以一种极度平静温和的神态说出这句话的,而正是这种来自直接受害者近乎没有任何谴责的反应,才让莱纳无法承受。

    接下来这部分真的非常可惜,原本那些可以在剧情上增加剧情深度/厚度的台词因为动画单集的时间考量都被删去了。被删去的台词真的是精髓中的精髓,是谏山创思想内核的核心体现。任何一个删减都会显得可惜,而削弱剧情的深度。

    删去的这一句台词才是真正让莱纳心理防线崩溃的原因,受害者带来的话语不再是单纯的仇恨,而是理解

    同时漫画中莱纳跪倒的俯视定格瞬间被制作组改成了低机位的仰视镜头,尽管视角更加偏向于莱纳一方,但对于肢体力量的呈现仍然无法复刻漫画的瞬间张力,类似于第三季part2点题回格里沙起身的那个镜头,动作被动画具象化之后的遗憾

    同样可惜的还有莱纳这句“与时代和环境无关”,这里我就不多说明了,结合我前面的观点,动画完全没有复刻出莱纳面对艾伦心理防线一层层崩溃的过程,真的,这太粗糙了。

    想从直接受害者那里得到谴责与报复,最后却被对方所理解,万千负罪感在心中决堤,将莱纳彻底压垮,所以莱纳才会如此愧疚自责,他希望消失

    还有一点我曾经在第二集的长评里稍微吐槽了一下:就是MAPPA的动画改编里,总是喜欢把漫画里的那些角色站位、物件摆放,还有“摄影机”所相对于轴线的位置都设置成镜像的,相反的。本来这也不算什么瑕疵,但在本集里,却彻底暴露了MAPPA的致命伤。

    地下室里的光源,MAPPA特地把这盏灯从远离法尔科的位置移到了法尔科身边,可能制作方的考虑是想让法尔科从一个“旁观者”变成“参与者”这样的存在。但很多机位设置仍然是参照漫画的,位于轴线的那一侧。

    这样做的效果就是“摄影机”所对准的艾伦那一侧的脸是暗部,而漫画中明显就是亮部。所以结果便是艾伦的表情无论画得如何,都会被阴影所遮挡,变得模糊,而不是像漫画那样清晰地展现出艾伦在那一瞬间的具体神态。更何况MAPPA所画得表情本身也没有把握住原作的精髓....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而艾伦的左眼是瞎的,所以谏山创自然要把光源移到右侧来让读者看清他的眼睛,去了解这个角色所压抑的情感。MAPPA把光源移到左侧,角色表情的作画线条自然就不再清晰,失去了所应有的表现力。单从这一点来讲,MAPPA真的下了一手臭棋。

    既然说到了表情这块,那我真得好好批判一下MAPPA的表情作画了。尤其是第五集的发挥,那些本该令人细细品味的微表情刻画,最终的呈现效果实在是太愣了!

    本集艾伦的表情,感觉完全没有抓住原作的神韵:漫画里你是可以很清晰的通过艾伦的眼睛看到这个角色内在之深,沉稳?愤恨?悲悯?还是知晓一切的漠然?绝不是这其中的一种,而是混杂交织到一起后,让艾伦的压迫感和角色魅力愈发明显。但无论怎样,这些透过眼睛所表达的情绪里绝不该有“幽怨”,而这恰恰是动画所表现出来的效果.....

    而莱纳的表情更加拉胯,完全没能复现出漫画那种心理防线一点点崩溃的过程。那些因精神痛苦而饱受折磨的表情,动画的效果就是机械性的张嘴闭嘴,外加几处关键台词的删除(尤其是那句“这不是时代与环境的错”,这句话出来我才真正开始喜欢莱纳这个角色),导致本该层层递进的人物塑造变得扁平而乏味。

    最后莱纳转身保护法尔科这一幕的僵硬表情给我看麻了,MAPPA你在搞笑吗?

    漫画里谏山创所着重的那些微表情变化、五官特写,外加其标志性的“谏山线”,张力实在是恐怖。至于动画,无论是艾伦还是莱纳,关键的表情变化大部分都被删去,角色情感的变化失去了过渡地带,显得生硬且突兀。说的再难听点,MAPPA对于这一段演出效果的设计完全配不上梶裕贵与细谷佳正的完美表演。

    这里再一次引用我在第三集长评所表达的观点:从第二集MAPPA决定删去莱纳那个表情变化的分镜开始,就已经注定了动画对于莱纳的个人塑造的上限。

    就目前的效果来看,最终季的动画仍然是依靠剧情来推动情感,而非具体的动画演出手段。

    咱也别说什么“漫画与动画的载体形式不同,表现力自然也会有差别”。我这里截几张前几季的表情作画,与漫画对比看看效果。实话实说,比不过就是比不过。

    尤其是团长这个表情,四种变化,每一处的变化过程都明显缓慢,给观众足够的时间去体会团长的心境变化,这是WIT良心制作的体现

    动态表情这块WIT也是真的良心

    至于被众多观众诟病的艾伦变身宣战那部分的动画效果,我也不多讲了。只给几张动图对比,各位自行判断。

    在《巨人》里是个人心中最棒的变身镜头

    ( 这里我特地放两个B站up主的一些同人作品链接,你们可以去看一看。真要说“吊打MAPPA”是不可能的,但从中透露的动画演出思路是可以参考的。各位观众也可以自行在脑海中想象这一段最完美的动画效果。 链接1;链接2)

    无论是形式、内容还是质量,本就应该对应「战士」这一集。而最终的结果,是「宣战公告」只能比肩第三季part2的「进击的巨人」一集:同样是120分的原作漫画,而最终的动画改编效果只有80分左右,平庸平淡的动画演出效果,搭配上这样令人震撼的剧情,不免失望。

    个人评分:7分(“还行”“可以”“不错”,但这一集本就应该“震撼”)

    ——————————————————2021.1.6———————————————————————

    最终季第四集「手手相传」

    天呐,本集的节奏终于对了。

    不再是第三集里为了赶节奏而大量删减原作剧情,压缩声优的表演,忽视其他角色塑造。上述问题在第四集里基本都不存在,因为节奏一旦缓下来,就有充足的空间去给制作组表现:删改的剧情数量大幅减少,甚至还可以把之前没有画出来的趣味部分给补上;声优终于不用再卡着时间点去说台词了,而是有充足的发挥空间来向观众传递情感;视点终于平均分散到马莱一方的众多角色之上,由点及面,逐步编织成一道完整的群像网。

    再让我们看看本集的改编内容:原作漫画97「手手相传」第31~45页的内容(合计大概30%的漫画内容),以及98话整话。合计下来大概是1.3话一集的改编,对比上一集2.5话的改编实在是宽裕太多了。也正是这种宽裕让本集的节奏如此舒服,意味着绝大多数关键情节的保留和演出时间的从容,于是在高层政治与平民生活的交叉中缓缓构建起温馨的故事氛围,无形之中也在为下一集「宣战公告」做基调上的对比,越是平静美好,接下来的残酷就越有价值。

    不多废话了,让我们来看看第四集的具体效果如何。

    首先便是开场法尔科替艾伦送信的镜头,漫画中这一段剧情是被拆成两部分,分别放置在马加特队长与戴巴的会面前后的。动画将其拼接在一起,方便观众跟进剧情。

    与此同时,动画还删除了吉克的镜头,联系前后剧情来看,我们才能发现谏山创早就在各种地方埋下了草蛇灰线,伏笔与伏笔之间不断串联,构成了一张缜密的剧情网。

    也不知道动画组会不会在接下来的集数里补全这些镜头,完善逻辑链。

    马加特与威利·戴巴的对话,有两处值得点明的改编:

    第一处便是对戴巴家族增加了更多的特写镜头,用于增加画面的丰富程度。

    第二处则是对威利·戴巴肢体动作的更改:漫画中大部分时间威利·戴巴都是背对马加特,直到马加特毫不留情的说出“这一切已经太迟了”之后才正式转身面对他;动画则是从“铜像也是中空的”这一句台词之后就让威利转身面对马加特,而后在“这一切已经太迟了”这句台词之后又让威利转身,随后正式说明计划时又让威利转回来面对马加特。

    漫画中威利的转身意味非常明显,在马加特说出那番不留情面的话语之后他就认定此人是实行自己计划的最佳人选,所以用一个转身的动作表达了认同与接纳。而动画将这一段的心态描写复杂化,第一次转身表明马加特的话勾起了威利的兴趣,而后在被戳中痛处后又转身背对他,侧面说明了马加特说的是实话;最后说明计划时才再度转身,表明了接纳的态度。这种改编类似于第三季part2里团长赴死之前的表情特写,不失为一种有效丰富人物刻画的手段。

    然后,第二集里被删去的“皮克爬行”原来是放到了第四集中,不得不说画得真好,沼仓爱美配出来的那种慵懒的气质真是太棒了。

    莱纳讲述情报这段,用了这种几乎完全反常规的镜头视角:从地图下进行仰拍,纸质的地图像是玻璃一般透出莱纳与高层军官的面孔。非常有趣的演出设计

    《绝命毒师》便是这种「物体角度」仰视镜头的代表案例

    众人远观战士小队训练这一段,动画删去了柯特的担忧和吉克的劝导,以及那个打抛接球的镜头。

    注意看谏山创这里特地给到吉克的面部特写,以及若有所思的波尔克与莱纳二人

    注意二人打棒球的画面,谏山创已经告诉观众答案

    而且最重要的是这一段已经开始默默展现《巨人》里三对兄弟的身份对应关系了,我其实还蛮担心这种情节被删去后会不会对之后动画改编119「兄弟」那话有实质性的影响。

    另外小战士们与门卫大叔插科打诨的片段被保留我是很开心的,因为这两个门卫大叔与小战士们的关系类似于墙内的汉尼斯大叔与主角三人组的关系,这种角色对照是之后贾碧愤怒的重要伏笔与根据,不知不觉中就把剧情引入一种轮回之中。

    顺带说一句,这一段节奏轻快明亮的吉他演奏是本季目前为止最好的一段原创配乐。

    动画组还顺便原创了一段收容区内的艾尔迪亚人对小战士的关怀行为,用了很多笔墨来渲染收容区的生活氛围,也是暴风雨前的短暂宁静。

    这一组表情真是够搞笑的,动画组怎么这么爱给布朗一族加戏啊.....

    马加特与威利在广场上的对谈,各种“黑话”。短短几句台词就已经交代了他们的合作关系以及接下来的军政高层大洗白活动。

    动画这里又一次改了两人的站位:漫画中马加特站立而威利坐下,动画则是两人朝相反方向而坐,也许是为了加强二人的平等关系

    在马加特说出这句台词之后,特地用了一个声音先入的剪辑手法让艾伦的声音提前入画,很有意思的衔接

    艾伦在医院与爷爷的对话是本集最为惊艳的改编,漫画中只有台词讲述,而动画则放大了眼部特写,同时加入了关键的闪回镜头(大概率是为了让观众明白这人就是艾伦的爷爷),闪回画面的加入让这一段不再只是声优的表演,隐藏在只言片语之中的情绪终于得到合理的宣泄,算是MAPPA难得“正确”的一次文戏演出发挥。

    小战士们在宴会上当服务员的片段,同样是丰富原作内容的动画改编,这种对画面演出做加法的选择在不影响画面内容的前提下可以很好的提升观感。

    原作漫画里一页的分镜被扩展成了多个有趣的演出片段,背景音乐还是激昂的鼓点,完完全全就是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

    这里还加了一个汉人的镜头,是动画组的原创内容。莫非按照巨人的世界观,明朝被其他汉人王朝所取代了?

    收容区庆典这段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改编:漫画里只有四个小战士胡吃海喝,而动画里还特地加上了波尔克与皮克来蹭饭吃,只有莱纳一人买单,迫害力度再度加强。

    同时漫画里法尔科发现艾伦的细节动画中也给加上去了

    ed之后,就是莱纳与艾伦的再会,惊喜的发现这一段再度用上了第二季第六集的“叛变神曲”,这种制作上的细节对应实在是太妙了。身份互换,立场反转,宿命轮回。

    这里顺便预测一下第五集里会把莱纳下楼梯这段的演出再度细化,同时引入99话开场莱纳的回忆部分来构建平行剪辑,在贝尔托特说完那句“希望有人来制裁自己”的台词后接上艾伦的“你能回到故乡,真是太好了”,剧情正式进入高潮,接上op,观感绝对差不了。

    个人评分:8分(证明了只要老老实实按照原作漫画的叙事节奏来进行动画改编,那观感再怎么说都能有8分打底)

    ——分割线——

    接下来的「宣战公告」「战锤巨人」「强袭」与「杀人子弹」是整个马莱篇的剧情高潮点,无论是文戏还是动作戏都无比精彩,MAPPA能否正式证明自己就看这四集的发挥了。

    顺便我建议各位观众可以多留意莱纳、法尔科与贾碧的角色对应关系,谏山创最神的地方就在于他把艾伦的经历、处境与性格拆分成不同的部分然后分别注入这三个角色之中,同时又保证了艾伦天性与三人的本质不同,这种相似与差异将共同决定马莱篇的剧情走向,让人拍案叫绝。

  • 头像
    苍稼轩

    《进击的巨人》没有烂尾,关于“自由”的主题贯彻始终。

    139话一出来,可谓骂声一片,许多人恨不得想冲去把谏山创的温泉变成化粪池。可明明直到138话,大部分读者依然认为这是一部非常棒的作品。

    确实,从商业漫画及编剧的角度来说,139话圆得不好:既没有能让读者“爽”,部分角色也明显与之前有所割裂,表达的思想亦有争议——然而,这真的就把整部作品枪毙了吗?

    其实我们只要捋一捋《巨人》到底在讲什么,就不难得知,139话其实是对全篇合理的收束,主题的表达完整且前后一致,那就是“自由与生命意义”,而且富有存在主义的色彩。

    残酷而美丽的世界: 世界荒谬、人生痛苦,但值得一过

    《巨人》的世界充满了苦难。两千年前,始祖尤弥尔作为艾尔迪亚帝国的奴隶,痛苦地生活在世,只希望得到弗利兹王的爱以及能够自由地生活。直到一次偶然,怪诞虫与尤弥尔结合,赋予了她巨人之力。这种力量打破了战场上的平衡,令艾尔迪亚帝国得以一家独大,整个世界都陷入了受艾尔迪亚奴役的苦难中。然而直到尤弥尔死亡,她也仍然是王家血脉的奴隶,被困在路中,继续给后代提供巨人之力。

    然而世界并没有因为统一而实现和平。没了外敌,九大巨人各怀居心,彼此斗争,所以就算艾尔迪亚帝国很强大,苦难还是继续蔓延,仇恨的链条也越来越巨大。传到145代弗利兹王,他看不下去了,才联合战锤巨人自导自演了一场戏,把大量艾尔迪亚人带到帕拉迪岛上,用围墙围起、清除记忆,希望能够远离纷争,安静地度过艾尔迪亚人最后一段时光。

    不过纵使清除了艾尔迪亚人的记忆,在围墙内“重新开始”,不再有敌国争端、有足够的自然资源、有信仰(墙教)、有高度统一的意识形态/世界观(教育、政治宣传)、有宪兵团维持秩序等等,世界也并没有因此变得美好:世界只是变小了,生活的底色仍是苦难。

    知晓真实历史的贵族阶层,靠着整个墙内世界的人民供养,尽享荣华富贵,而到当民众大量死去,他们根本无动于衷,只关顾自己的利益——整个岛中失去记忆的艾尔迪亚人,不过是上层贵族吸血的对象。这一点在兵长番外篇的地下世界显得更加强烈——贫困、底层的人连阳光都不能拥有。

    至于墙外呢?世界并没有因为始祖巨人隐退而能够免于被巨人支配。拥有了巨人之力的马莱,接替了艾尔迪亚帝国的位置,成为了又一个压迫全世界施的霸权。马莱在拥有了力量之后,由曾经的受害者变成了加害者。

    雷贝里欧收容区的艾尔迪亚人,从生下的那一刻,就背负着“原罪”,面对的是整个世界的欺压、凌虐,并且只能为马莱卖命,不幸的会被变成无垢巨人当作武器使用,最好的结局是努力竞争成为下一任智慧巨人的继承者,为马莱侵略其他国家,换来剩下13年寿命、家人稍好的待遇以及作为“荣誉马莱人”的虚假尊严。

    那么对于马莱以外的人类而言呢?没错,他们是巨人之力的受害者,是被侵略的一方,但是一切战争罪恶的根源是巨人之力而已吗?我们不妨代入现实:落后就要挨打是没错,可是先进的科技、军事并不是侵略战争的根本原因,力量本身是中性的,只是一些国家有了力量之后,热衷于用力量来剥夺他国人民的自由、压迫其他民族,以谋取自己的利益。

    巨人的世界很现实,并不存在什么单一的“世界之恶”,没有把一切过错推给怪诞虫,击杀某个大boss也不能解决一切问题。世界所有的罪恶,归根结底源于人性。巨人之力只是引发纷争的导火线,只是造成了力量的不平衡的一个契机,以致令人的恶更加肆无忌惮地爆发。

    如果哪一天,世界上的军事科技强大到能消灭巨人,那么马莱恐怕不仅仅是霸权陨落那么简单,马莱人是很可能遭遇血腥复仇的,到时沦为奴隶、失去自由的可就变成马莱人身上了。这也是为什么,马莱对科技的进步极为焦虑,非夺回始祖不可。

    我们回过头来看,打败了艾尔迪亚帝国的马莱最终变得和艾尔迪亚一样残暴。可以设想:如果有一个国家最终凭先进的科技击败了马莱,而且一家独大,那大概不过是又换了一个国家来压迫全世界而已。人类总是在奴役他人、彼此仇恨、不愿理解,人类的苦难其实源于人类本身,而是不论过去或现在,不论是墙内还是墙外,不论是艾尔迪亚人还是非艾尔迪亚人,甚至不论有没有巨人之力,苦难都是永恒且无解的。世界的荒谬,正正体现于此。

    那么,既然苦难常在,“美丽”从何而来?为什么人生仍然值得一过?

    确实,世界是荒谬的,但我们又能在生活中,切实地感受到美好。

    这些美好的事物也许并没有什么意义,也许只是微不足道的事情,像是:

    库沙瓦与吉克玩起了抛接球;

    阿妮的父亲被阿妮揍倒在地,却高兴地笑了起来;

    莎夏是那样地爱吃尼古洛做的菜;

    阿尔敏喜欢雨天在家里读书,喜欢和艾连、三笠在夕阳下赛跑,墙外的沙之雪原、火焰之水、冰之大地也令他向往;

    艾伦为三笠围上了围巾;

    甚至只不过是诞生在这个世界上而已,因此才有经典的那句:“诞生了在这个世界上,就已经很伟大了——你看他多可爱啊。”

    正正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让人觉得生命值得一活,让人有了理由去对抗世界的荒谬,不愿放弃活在这个世界上。

    我们都是某些事物的奴隶:对荒谬的遮蔽

    比世界的荒谬更加可怕的,是“遮蔽荒谬”。存在主义的观点认为,世界是非理性、混乱、无意义的,不存在先验的价值和秩序,但是人类偏又总是对世界报以理性的呼唤,希望这个世界是有目的、有意义的,尤其希望自己承受的苦难是有意义的——而“意义”永远不可得,因此世界与人的纽带,就是荒谬。

    当人无法认清世界荒谬的本质,反而总是寄望于虚假的、本不存在的意义,这就是“遮蔽荒谬”。当荒谬被遮蔽了,人就无从反抗,不能投入生活,乃至失去自由,即肯尼所说的“每个人都是某些事物的奴隶”,例如:宏大的历史叙事、民族仇恨、盲目的爱情、泛滥的物欲、扭曲的权力欲等等,这种对荒谬的遮蔽会压迫人性,进而加剧世界的苦难。

    在《进击的巨人》中,对荒谬有三大遮蔽:墙、大叙事与仇恨

    帕拉迪岛上靠高墙外加记忆清除、洗脑,令艾尔迪亚人得以安安稳稳地生活,看上去挺好,虽然还是不自由,但总比成天打仗好。可是,墙内的安宁是脆弱、随时可能被打破的。就像加缪的《鼠疫》所写的城镇,安定、繁荣之下,有着潜在的灾难(鼠疫),一旦爆发,就会夺去一切,将荒谬暴露出来。因此当墙壁被打破、巨人来袭时,平静的生活被不讲道理地破坏,至亲莫名其妙地死去、财产灰飞烟灭,人生苦难的真相,马上被摆在眼前。

    大叙事

    因为接受了一套“艾尔迪亚人是恶魔”的叙事(注意,这本质上不是仇恨:菲没有杀人,墙内的艾尔迪亚人之前也没有杀过马莱人),马莱及全世界都欺压着艾尔迪亚人,甚至放狗咬死艾尔迪亚人也没什么不可以。

    雷贝里欧收容区的艾尔迪亚人,与帕拉迪岛其实很像。马莱人为他们建设了集中营高墙,并且进行意识形态洗脑,通过教给他们错误的历史,让艾尔迪亚人自己也认为自己就是恶魔,同时创造一个虚假的意义/希望:只要成为荣誉马莱人,为马莱作出贡献,就能洗刷罪孽

    相信马莱鬼话的人,如早期的贾碧,热衷于为马莱的侵略战争建功立业,沉醉于杀光帕拉迪岛的艾尔迪亚人,而不考虑敌人其实是和自己一样的。贾碧认为这样就能洗刷自己本不存在的罪孽,从而令艾尔迪亚人自由,这就是她最大的意义——而当她与卡娅对峙时,当她知道地鸣即将踏平世界时,她才逐渐意识到自己一直以来相信的一套历史大叙事是多么可笑,世界又是多么荒谬。

    在此意义上,早期的莱纳也是如此。他想当英雄,认为抢回始祖、灭了帕拉迪岛,就能拯救世界,同样是被大叙事遮蔽了双眼,无法看见世界的真相。相比之下,一心只想回岛上见父亲的阿妮,比莱纳清醒得多。

    仇恨

    格里沙由于妹妹被马莱人残杀,他受到了仇恨的遮蔽,誓要对马莱人进行复仇。而他在加入了地下党后,更开始相信另一套大叙事:“推翻马莱,解放艾尔迪亚人”,这就是他的意义。

    结果,他强迫吉克为了自己的“宏图大愿”成为战士,一定要继承巨人,而从未考虑过吉克自己的意愿与所需,令吉克痛苦不堪。

    直到后来被流放到帕拉迪岛,格里沙才有所察觉:他重新建立生活,发现最值得的,其实是身边的妻子和儿子艾伦。这时他终于认清了世界而的荒谬,不再执着于抢夺始祖——后来受艾伦影响所作的事是后话了。

    正如肯尼所说:每个人都是某些事物的奴隶,不然根本活不下去。人在面对一个荒谬、无意义的世界时,总是找一些东西来欺骗自己,通过投身某种建构出来的意义来遮蔽荒谬:家国大义、历史叙事、名利、享乐……这便是肯尼所说“每个人都是某些东西的奴隶”的根本含义。

    而当“对荒谬的遮蔽”被撕破时,人就宛如跌落深渊,失去方向。

    所以贾碧一直相信的价值观破碎时,怅然若失;

    所以兵长砍完猴,心里空荡荡的;

    所以当莱纳通过与104期同学的生活,意识到岛内的人不是恶魔,而自己杀人如麻时,恨不得自杀。

    杀光岛上的巨人,有海对面的敌人。把海对面的人都杀光了呢?人就获得了自由吗?人就从荒谬中解放了吗?并不会。人的痛苦、世界的荒谬依旧,只是世界变小了,纷争还将继续,人并不会因此得到自由。达成某个目标,消灭某些人,根本不可能消弭荒谬。地鸣灭世如果成功,也不会带来救赎、不会实现自由。

    吉克倒是认清了世界的荒谬,但最终选择投身虚无主义,干脆彻底放弃生活,把人生目的等同繁殖、延续,所以断定安乐死才是艾尔迪亚人最好的命运。换句话说,吉克投降于荒谬。

    然而他到了生命的最后才醒悟:如果只是为了玩投球,他也会选择降生在这个世界上。“天气真好啊,要是能早点这么想就好了。”

    那么,到底怎样才达到自由呢?如果世界无意义,生活中的美好如此脆弱,命运又无法违抗,人该怎么办呢?

    唯一的方法,就是“撕破对荒谬的遮蔽”,然后反抗。唯有当清醒地认识到世界的荒谬,无关结果如何,仍不断地前进。就像遭受永罚的西西弗斯,虽然永远徒劳无功地推巨石上山,但也要藐视诸神,直面荒谬,反抗命运。

    如此,人就获得了真正的自由。

    为了自由,不懈地战斗:我反抗,故我们在

    “自由”一词,有着非常丰富的含义。而艾伦不断演变、逐步推进的自由观,很好地诠释了自由的含义。

    最开始,艾伦只是想走出墙外,看看美丽的世界,破除物理限制,这是一种消极自由;艾伦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精进战斗技术、巨人之力,从而更好地达到自己的愿望,这是在追求积极自由;墙破之后,艾伦要杀光巨人、打败政敌,后来希望杀光海对面的敌人,这些都是在追求免受他人宰制的自由。然而,即便如此,人似乎还是没有得到彻底的自由。

    因而《进击的巨人》关于自由的论述,实则有着更为哲学层次的含义,即:实践人的自主性

    存在主义认为,人之所以为人,在于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而且人作为个体,并没有先验、确定的人生、价值、原罪。而存在是先于本质的,人的本质,是人通过不断地选择、实践来创造。这种自主选择的过程,正正是人类自由的体现。

    虽然帕拉迪岛的艾尔迪亚人遭受高墙围困、记忆清除、洗脑,但仍有人自发或受人影响之下,觉醒了自由意志。这里面有不服现状的矿工、质疑历史的老师,当然还有向往墙外、追求真相的调查兵团。

    虽然受到围墙围困,但是有别于大众,艾伦、阿尔敏还是想出去看看,格里沙与妹妹菲则在那一天走出了收容区。

    虽然科尼很想复活妈妈,但是他选择飞身救下阿尔敏。

    虽然艾尔文一生最大的夙愿就是了解到世界的真相(墙内人类的幸福和自由是其次),但是他在最后一刻,选择放弃私欲、真正为人类献出心脏。

    虽然兵长很想救活艾尔文,但最终选择成全他。

    虽然救世小队的成员们曾互相为敌、杀害对方的同伴,但最终选择放下仇恨、偏见、大叙事,齐心协力阻止地鸣。

    虽然三笠深爱艾伦,但她选择向艾伦挥刃。

    在各种困难的抉择前,人通过选择与实践,塑造了自己,并且为之承担责任——这正正就是自由的体现。

    格里沙、艾伦是自由的,不是因为他们继承了进击的巨人,所以他们追求自由,而是他们追求自由,认清了荒谬并且反抗命运,所以是进击的巨人。

    阿尔敏、三笠、艾尔文,乃至后来的救世小队全员,所有认清了荒谬,不再受仇恨、大叙事遮蔽的人,他们就像受命运折磨的俄狄浦斯、永远推着巨石的西西弗斯,就算充满的苦难命运必然发生,也仍要反抗,那他们就是自由的。

    就算他们失败了,他们什么也没有达成,意义仍会由后人继承。斩断仇恨之链,突破大叙事,藐视不可违抗的命运,这种反抗会最终能让人与人连结起来:“我反抗,故我们存在。”

    所以每个时代,不懈追求自由的人,就是“进击的巨人”。

    撕破对荒谬的遮蔽,反抗无法改变的命运,体现人的自由,并且投入生活,这就是《进击的巨人》最重要的主题。

    因此139话结局实际上是合理而且在主题上前后统一的。世界虽然没有得到和平,帕岛也仍由主战派、耶派主导,但这并不是在表达“战争是对的、应该的”,只是呈现了一种非常现实的结局。

    反而结局中不乏对战争的揶揄讽刺:当民众狂热地要发动战争时,画面中的记者、希琪、萨夏父母等人不以为然,阿尔敏主角团等人也在致力缔造和平。只不过,斗争、对立是族群之间的常态,帕岛和马莱双方仍有大量沉溺于民族仇恨与历史叙事的人,他们执意继续战争,所以就算经历了惨痛的地鸣,世界仍不会达成和平,这也是对“荒谬”的一个写照。

    而有关结局情节的争议,其实一切非常残忍的选择,包括地鸣灭世、弑母,都是为了最终达成让尤弥尔能够看到“三笠自主地选择砍死艾伦”这一条件,否则就永远都无法消灭巨人之力。

    虽然这一点很多人吐槽,但其表达的想法并不与“自由”的主题冲突:尤弥尔渴望弗利兹王的爱,所以她一直在路中阴魂不散,在世界上维系巨人之力。因为这种执念,她失去了自由,沦为王族血脉的工具和奴隶。

    而三笠对艾伦的爱其实和尤弥尔很像,这种爱令不论三笠还是尤弥尔,都失去了人应有的独立、自主。救世小队出发前,阿妮和三笠曾讨论过,如果最后非杀掉艾伦才能阻止地鸣,三笠会否反过来保护艾伦? 那时的三笠是觉得就算全世界死光,她也要守护艾伦,在所不惜。换句话说,三笠出于盲目的感情,沦为了艾伦的奴隶。

    因此当三笠能够作出选择,她能够为了“正确的事”(人类的自由)杀掉自己最爱的人,尤弥尔便释怀了两千年以来的执念,也就得到了解放和自由:她不用再当爱情或弗利兹王的奴隶了。

    这一点,其实和艾尔文团长在生命的最后选择带头冲锋而不是去地下室看真相,本质上是一样的:为了人类的自由/正确的事作出选择并实践,自己就不再是“某些事物的奴隶”,也就获得了自由。(虽然看起来沦为爱情奴隶的说法比较low......)

    而让阿尔敏当救世主、消灭巨人之力的意义是什么?就是最终让艾尔迪亚人不用再背负先天的恶魔之名,从而让他们今后能自由地定义、创造自己。但是为了实现艾尔迪亚人、伙伴们的自由,艾伦选择牺牲80%的人口。这确实存在道德的诘难,其实有点像电车难题,而艾伦就是手握拉杆的人,不论他怎么选,例如:

    A.彻底灭世

    B.灭80%人,达成消灭巨人之力的条件

    C.和三笠私奔,不管艾尔迪亚人死活

    D.其他任何不达成让巨人之力消失的选项,包括一开始不吃妈/吃小贝/通过地鸣震慑全世界同时发展帕岛等等

    在道德上都存在巨大的争议,而且结果难以预料,无法断定长远而言哪个更好(艾伦不能看到死后的未来),因此是无解的局面。最终,艾伦出于种种原因,包括私心以及“我也不知道的原因”(可能是意识受尤弥尔影响),选择了灭世并让救世小队阻止他。

    至于帕岛的阿尔敏、让、科尼、兵长等人和马莱的阿妮、莱纳、贾碧和解,很多人无法接受,不过这其实正正应了“走出森林”、“斩断仇恨之链”,他们从“对荒谬的遮蔽”中获得了解放,所以并不是一个特别有问题的情节。

    许多人对于阿尔敏“感谢”艾伦的屠杀,以及艾伦对大屠杀、弑母的轻描淡写,非常毁角色。我认为这里确实存在一些角色塑造的割裂,如果多几个画面表现他们的挣扎,就会合理很多,可能是由于篇幅不足,随便收尾了事。虽然谏山创自己大概也不在乎读者的不满,但这些瑕疵并不至于推翻整部作品一直以来要呈现的内核。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到了139话结局,作品本身并没有认同地鸣这种“通过剥夺他人自由来实现自身自由”的做法,也没有合理化、提倡战争,仅仅是呈现了非常现实的一幕:人什么也不会学到,地鸣完该斗争还是继续斗争,世界的荒谬无解,但是总有像阿尔敏主角团等自由的人继续反抗命运。

    在完成主题表达以外,《进击的巨人》确实有许多不符合公序良俗的情节,例如种族屠杀、弑母、罪人得到善终等等,这一点在中国的舆论环境下又会被加倍放大,可能就不仅仅是“伤害读者”那么简单了。所以如果你强烈地认为,文艺作品最终要倡导“公序良俗”,自然会难以接受这些情节,但这又是另一个话题了,无关“烂尾”或“主题表达”。

    以上就是我对《进击的巨人》全篇的解析,如果觉得有收获,还请点个有用,谢谢各位。

  • 头像
    宗城

    谏山创亲手缔造了一部可能伟大的动漫,又亲手把它毁掉了,这可能是人生最意难平的收尾,但还是谢谢谏山创,感谢《巨人》这部作品,这些年来,的确带给我太多的震撼和感动。

    3月31号更新。

    《进击的巨人》可以跟《狂人日记》对着读,艾伦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原来这艾尔迪亚的历史,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所谓《巨人》,就是吃人的历史与终结吃人。所以艾伦的动机一直是很纯粹的,向往自由的少年,要让整个民族实现自由,而要真正实现自由,就要结束这吃人的噩梦,把人类从巨人的梦魇中解救出来。nn所以要弄明白,巨人化是怎么回事,艾尔迪亚人变成巨人是从何开始。说怪诞虫,和说尤弥尔,都只说了一半,准确来说,是怪诞虫扩张、繁殖、恐惧于被毁灭的本能,跟尤弥尔渴望挣脱奴役,追求生命的价值,却又在被初代王欺骗、沦为战争工具后,怪诞虫的本能与尤弥尔的绝望结合,成为了巨人梦魇的始作俑者。nn但是,本来尤弥尔是可以一死了之,从源头扼杀怪诞虫的扩张的,奈何初代王利益熏心,渴望巨人之力绵延子孙后代,实现艾尔迪亚帝国千秋稳固,才想出了子嗣分食尤弥尔的法子,结果尤弥尔的始祖巨人之力又被分化为九大巨人,怪诞虫的力量因此弥漫整个艾尔迪亚民族,它寄居在始祖巨人拥有者本体,而每一个吃过尤弥尔,包括吃人者的后代,都会被怪诞虫的力量影响。nn怪诞虫隐喻了人类繁衍、扩张的一面,尤弥尔则是人类向往自由而不得的一面,而初代王,代表的就是人类历史上源源不断出现的奴隶主,那些渴望征服、奴役、统治他人的欲望。所以,如果从小的说,是奴役的环境培养出了吃人的人,往大了说,大地恶魔隐喻的就是人类自己,尤其是人类性本恶的一面,是人类的暗面造成了吃人的噩梦。因为这一层寓意,《巨人》不是纯粹的热血少年漫,而是一部作者承载了足够野心、讨论面涉及社会学、神学、哲学、宗教和人性本身的作品。《巨人》的历史,其实就是人性之善与人性之恶不断抗衡的历史,是人类为什么犯下如此多恶行,又仍然具有存续意义的历史。当然,对地球来说,人类存不存在并不重要,但对人来说,这是一个存在价值的问题,它很难有解法,但每一个试图追问的人,都有着执拗的可爱。nn所以,最终的结局是不会有解法的,因为人类到现在都解不出来,但可以期待的,是作者谏山创呈现出“自由”这个命题,不同的回答。什么是自由,艾伦是怎么理解的,阿尔敏又是怎么理解的,尤弥尔会自由吗?牺牲自己结束吃人轮回的艾伦,又是否得偿所愿,得到一句“你是自由的”的嘉奖。或许,当艾伦窥探记忆,发现自己已经看不到下一代进击的巨人记忆时,就已了然自己的宿命。但是,进击的巨人仍会延续,因为所谓进击的巨人,就是每一个人,都有平等的追求自由的心。

    2月10号更新,关于艾伦的选择。

    说艾伦是狂热民族主义者,或者断定艾伦黑化,为了渴望的自由而牺牲大多数人的读者,我觉得他们忽略了一个前提,那就是艾伦的民族艾尔迪亚人,面临怎样的命运。nn他们面对的是即将被世界联军屠杀灭绝。nn如果这样还不能理解,我们不妨代入一个语境,如果我们自己的民族,被污名化为恶魔,世界列强以正义之名要把我们屠杀,而实际上,他们是要掠夺这片土地的资源,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是苟且求和,指望列强的恩赐,还是想一个办法,让本民族与列强形成真正的制衡?nn在历史上,更准确的案例是德国纳粹时期的犹太人。犹太人被污名化,整个德意志帝国,上致领袖,下至平民,都发动或默许对犹太人的屠杀。nn在《进击的巨人》里,马莱帝国就像是那个不可一世的纳粹帝国,或者说,是一个种族主义思想根深蒂固、妄图主宰世界秩序的庞大帝国。而被视作怪物,却又不乏精英成为军政商界要员的艾尔迪亚人,就是被污名化的犹太。nn巨人里有一个细节值得留意。马莱有不少上层精英,他们的祖辈也曾是艾尔迪亚人,但他们在代代教育的洗脑中认为艾尔迪亚人是恶魔,更愿意承认自己是荣誉马莱人。于是,就连帝国内部的艾尔迪亚人也在杀自己的同胞,因为他们觉得同胞是恶魔。nn艾伦面对的是这种局面。nn如果坐以待毙,马莱率领的世界联军登岛,艾尔迪亚人即便不灭绝,也会世代成为奴隶。nn如果像韩吉等人幻想的那样,大家打一仗,意识到战争的残酷,再握手言和,那是一种虚妄。因为马莱真正的目的就是岛上的巨人之力,马莱要掠夺岛上的资源,怎么可能愿意让艾尔迪亚人与自己平等而坐。nn艾伦要拯救民族,仅仅解除巨人之力是不够的,还必须形成一种新的制衡秩序,一个小国能和大国制衡的战略武器。nn这个武器,在现实里是原子弹、氢弹。nn在漫画里,是能够召唤所有巨人发动灭世战争的地鸣。但更长远来说,艾伦需要构思的,是如何让地鸣的威胁始终存续,使马莱帝国不敢轻易动武。nn所以他决定这样做。发动地鸣,让世界联军意识到它的恐怖。但并不限制调查兵团的自由,不限制掌握巨人之力的阿尔敏、莱纳、阿尼等人,联手阻止自己。nn巨人还没有结局,所以艾伦的最终解法,还没到尘埃落定的时候。但总的逻辑点就是两个:nn1、终结大地恶魔的始作俑者怪诞虫,将艾尔迪亚人从巨人化的梦魇中解救出来;nn2、为艾尔迪亚人制造核武器,或者说与其他第三世界,受马莱帝国欺凌的国家联合争取时间。nn简单来说,就是如何让艾族人不必灭亡,又从巨人的梦魇中挣脱。nn对应北欧神话里,诸神黄昏之后,一个新世界如何建立?nn理清了这一点,就知道艾伦根本不是单纯的种族主义者,他的目的也不在于灭世。可惜的是,为什么当很多读者批判艾伦时,却忘了马莱帝国才是那个延续奴隶秩序、侵占弱国的巨大之恶,而艾尔迪亚人,他们才是那个要被灭绝种族的一方。nn指望苟合是不可能的。因为马莱已经发动了战争。马莱维持了源源不断恶的缔造秩序——奴隶制、殖民者、战争贩子和父权制社会。只有这个秩序在,整体性的恶就会源源不断。nn只有终结这个秩序,缔造一个消灭奴隶制的新的平衡,艾尔迪亚人和其他弱小民族才会有尊严地存续,而这不只是艾伦的判断,也是历史上,第三世界在争取革命和解放中所做的事情。

    2月8号更新,结局预测。

    分割线。

    原文:

    《进击的巨人》是近年来不可忽略的一部动画巨制。作者谏山创通过诡谲奇妙的幻想,打造了一个令人震撼的巨人世界,但这个世界并非悬空架构的科幻,而是对人类历史和政治深刻的隐喻。

    回顾《进击的巨人》,艾尔迪亚人隐喻的不是日本人,而是犹太人,艾尔迪亚人戴的袖章和纳粹时期的犹太人袖章极其相似。在《巨人》里,艾尔迪亚人是尤弥尔母亲的子民,从一个小部落,突然依靠巨人之力建立强大帝国,后来被马来人联合其他民族推翻,第 145 代王率领他的子民逃离到帕拉迪岛,建立不战之约。长期以来,艾尔迪亚人被视做恶魔,因此被驱逐、流放、奴役。而在现实中,根据犹太教律法《哈拉卡》的定义,一切皈依犹太教的人以及由犹太母亲所生的人都属于犹太人。他们认为自己是被上帝选中的子民,具有强烈的民族主义和排外思想。犹太人历史上曾建立以色列王国、犹太王国,后来被异族征服,子民四处流亡,屡遭镇压,到二战时期,纳粹肆虐欧洲时达到极致,600万犹太人被当做恶魔而遭遇杀戮。

    《巨人》里艾尔迪亚人最后的“桃花源”帕拉迪岛,就是犹太人神话里的“应许之地”。《旧约·创世纪》记载:以色列人祖先亚伯拉罕由于虔敬上帝,上帝与之立约,其后裔将拥有“流奶与蜜之地”——迦南,后来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在旷野漂流四十年,来到了这片应许之地。

    此外,《巨人》有浓厚的宗教氛围,主要是对犹太教、天主教的指涉。主人公艾伦·耶尔卡是被巨人之力选中的人,他步步成长,成为艾尔迪亚人的领袖,一个降临尘世、拯救苦难民族的“弥赛亚”。弥赛亚拯救子民于末世,在犹太教经典里,有如下对话:“到那日,我必建立大卫倒塌的帐幕,堵住其中的破口,把那破坏的建立起来,重新修造像古时一样,耶和华说,日子将到,耕种的必接续收割的,踹葡萄的必接续撒种的……我必使我民以色列被掳的归回,他们必重修荒废的城邑居住……”把这一段结合《巨人》里,马来联军对帕拉迪岛的入侵,抵御巨人城墙的破裂,艾伦发动地鸣的场景,俨然是弥赛亚降临的复制。

    值得留心的是,《巨人》里模仿日耳曼姓氏起的名字,木桁架式民居,以及马莱帝国对艾尔迪亚人迫害细节与纳粹德国清洗犹太人的高度相似,都深化了这一对照。

    作者谏山创在犹太人历史的基础上,刻画出史诗般的艾尔迪亚民族史。但是,艾伦的意义不只是一个犹太复国主义者,也不是一个民族主义者,艾伦最终发展成一位革命家,他的理想是砸碎旧世界,在新世界中实现真正属于艾尔迪亚人的自由。在这个目的中,流血、威慑、革命教徒式管理,都是他的手段。姑且不论艾伦的手段是否正确,理想能否实现,到目前为止,《进击的巨人》的立意之高是令人难以忘却的。

    《进击的巨人》:做出你无悔的选择

    01

    《进击的巨人》之所以好看,是因为它是少有的通过漫画,达到文学高度和政治思想史高度的作品。漫画世界是人类历史的镜像,不同角色的冲突折射的是人类千年来几大主要思想的根本矛盾。到了《巨人》最终季,随着艾伦·耶格尔“无悔的选择”,世界联军与艾尔迪亚人的决战,《巨人》的终极一问也就浮出水面,那就是,在面对一个结构暴力和弱小者不断被边缘、污名化乃至死去的世界秩序,身为被压迫的国度一方,到底是选择终结这个秩序,哪怕付出毁灭性的暴力,还是选择接受压迫,默许秩序继续运转。原作者谏山创借助一种极端的情境引领读者思考:

    当世界联军把艾尔迪亚人视作恶魔,要消灭艾尔迪亚人,身为这个民族的一员,艾伦·耶格尔究竟是选择发动地鸣,灭世,为艾尔迪亚的自由而战,还是接受哥哥吉克的提议,用艾尔迪亚人的安乐死,来换取世界和平。

    很多人把艾伦视作民族主义者,或者因他的灭世选择,而当作纳粹。这其实是一种混淆。纳粹的诞生是一种民族极度压抑(又渴望狂热)、民族国家取代神圣,成为一切世俗事物决断者(而国家决断本身又无人制约)的产物。纳粹统治德国之际,德国并无灭国危机。但艾尔迪亚人面临的是被清除,是在千年漫长的奴役与驱逐后,依然要被霸权缔造者(故事中的马来帝国)灭族的命运。在这个前提下,艾伦才选择了发动地鸣。是因为他意识到,无论是吉克的安乐死计划,还是韩吉与世界弥合的愿景,到头来都无法终结这个源源不断生产奴役的秩序,非但无法拯救艾尔迪亚,也无法终结“奴役历史的轮回”,争取不同民族生而平等的自由。而自由,一直是艾伦的母题。如果说最初的艾伦,还是一个朴素的自由主义者,那么后期的艾伦,毫无疑问是一个激进的社会主义者,一个渴望终结奴役历史的人。尽管,他若选择的方式,注定令他与旧友决裂,但他别无选择,只能战斗。

    所以,艾伦对昔日好友的忠告也是,去战斗,做出自己无悔的选择。而与艾伦相对,吉克其实是一个保守主义者,一个拒绝乌托邦,通过实用经验来介入世俗,做出最有利于当前秩序决策的人。吉克没有艾伦的乌托邦幻想,没有对自由决绝的执念,也没有民族高于一切的念头,他是一个保守主义底色的活动家,为了现有秩序的完好,他甚至不介意牺牲在自己看来背负了原罪的民族。

    至于韩吉、阿尔敏,乃至海的另一边的莱纳等人,他们乃是程度不一的自由主义者,或者具有人道精神的民族主义者。他们对自由的追寻在一些时刻和艾伦相似,对于生命的珍惜、他者处境的怜悯,使他们拥有了人道的光芒。但他们没有勇气也不敢冒着道德危机的风险,去发动神圣暴力来终结现有的秩序,他们固然反对奴役,但如果那奴役披上人道的外衣,加之以自由的幻觉,便使他们的信念产生动摇。他们与艾伦的根本区别,就是前者止步于改良,后者要的是革命。而这,正是漫长历史中,自由主义者和社会主义者常有的分界线。

    自由主义者警惕革命后的专政,那些对平等的追寻,被他们嗅到乌托邦或专政的可能。为此,他们宁愿选择资本主义的社会模式,哪怕知道贫富悬殊和结构暴力的存在。因为说到底,在自由和平等之间,自由主义者更倾向自由。而社会主义者固然爱自由,但强调自由要建立在反抗奴役之上,是以社会主义者更不能容忍奴役的发生,哪怕它以更体面的方式出现。社会主义者追求一个更好的未来。而自由主义者防范一个更坏的结果。《巨人》最终的选择,折射的其实也是这种价值观上的根本分歧。

    02

    现代社会是用理性支撑的。在理性的主导下,人类建立了一系列规范秩序,达到今日的文明。但在十九世纪末,托尔斯泰曾质疑理性的决定性作用,他说:“我们如果承认人类生命能用理性加以规矩编制,生命的可能性也就毁灭了。”(《战争与和平》结语,第一部分,第一章。在《俄国思想家》中,以赛亚·柏林指出:此处的生命,指与意志自由之自觉相随而起的自发活动。)n

    自由意志和理性秩序的冲突,这是人类恒久的问题,漫画《进击的巨人》的主题之一,正是对自由意志的探讨。主人公艾伦渴望去到墙外,看一看大海的模样;埃尔文团长舍生忘死,奔赴对梦想的实践;还有利威尔、三笠、阿尔敏等调查兵团的人,他们无不诠释着人类对自由意志的向往,但横亘在他们面前最高的墙壁,既不是执政者的谎言也不是巨人的恐怖,而是强大的理性秩序。

    在《进击的巨人》里,一个墙内人最理性的选择,恰恰是放弃对自由的向往,安安稳稳地在谎言里度过一生,这样,他才能免于过早死亡的恐惧。王家建立的国度之所以要竖立高墙,清洗臣民记忆,也是基于理性的判断——这份理性,为统治和秩序服务。

    《进击的巨人》是一部有文学价值的漫画,作者谏山创画的是巨人,表达的却是现代社会的价值冲突。往往奇幻作品有两类:一类是提供现实里不存在的情境,探讨人类世界在未来可能发生的伦理观念变迁。另一类是以未来写今天,隐喻现实世界,《进击的巨人》属于后者。

    《进击的巨人》热烈讴歌艾尔迪亚人(漫画中一个受压迫的种族)对自由的向往,但它也提出了很多矛盾境况,来揭示人类在追寻自由的过程中所要面对的残酷,犹如一首抒情诗,在灰烬和尘土中,歌颂仅存的一丝负隅顽抗的火苗。

    埃尔文团长最后的冲锋、大陆复权派的反抗,还有艾尔迪亚人在知道真相后对大国马来的反击等,被谏山创涂抹上了悲剧史诗的色彩,仿若被缚的普罗米修斯,那是生命本能最原初的热情——对生之意义的求索。

    残酷的是,人类对意义的求索,伴随的是幻灭。这世上困难的并不是黑白分明价值观主导下的热血突击,而是一个人在看到自我和世界,乃至曾经体认的理想的荒诞后,是否依然有献身的勇气。为了呈现这份残酷,《进击的巨人》处处是反讽、荒诞。

    在动画版第三季的回忆中,渴望光复艾尔迪亚族的大陆复权派,被马来帝国的统治者放逐成无垢巨人,给墙内艾尔迪亚人造成了灭顶之灾;

    在第一季扬言要杀死所有巨人,拯救世界的艾伦,发现自己就是拥有巨人之力的艾尔迪亚人,是大多数人眼中最容易造成动荡的X因素;

    艾伦本想维护墙内世界的和平,保存人类最后的希望,却发现自己的父亲正是打破墙内和平秩序的人。他的父亲杀死了拥有始祖巨人之力的女王,也就是王族成员希斯特利亚的姐姐,夺取了始祖巨人之力。

    而经由艾伦父亲的记忆,观众知道复权派事败的下场,就是都会被放逐到帕拉迪岛,成为无垢巨人(丧失自我,以吃人为生),艾伦父亲的第一任妻子、王族成员戴娜也没有逃脱这一命运。戴娜在丧失自我前对艾伦父亲说,无论变成什么样子,我都会找到你。后来,这个无垢巨人把艾伦的母亲吃掉。讽刺的是,正是因为接触到无垢巨人戴娜,艾伦体内的坐标之力才被第一次唤醒。(只有王族成员的血才能唤醒始祖巨人具备的坐标之力)

    此外,效忠王族、向往自由的调查兵团,锲而不舍地出墙探险,却发现墙内王族早已知道墙外的秘密,派他们出去,不过是让他们送死;

    艾尔迪亚人拥有成为巨人的潜能,在“此刻”时间里,他们被马来人奴役、清洗,可在千百年前,他们的祖先在成为大陆的支配者后,同样将其他民族视作下等人种,奴役其他民族,实行民族清洗政策长达170年,让亡国的马来人受尽耻辱。所以,马来人对艾尔迪亚人充满仇恨。

    在帕拉迪岛,墙内居民从小接受的教育是:自己是人类最后的希望,墙外的世界则一片荒凉,所以她们对自己的认同感是正常的人类。但这是代代相传的谎言。多年以前,马来帝国光复,尤弥尔·弗利兹王(也就是艾尔迪亚人,又称尤弥尔人的国王)战败,率领残部逃入帕拉迪岛,建立三座高墙,隔绝与大陆的联系,同时使用能力将墙内子民的记忆消除,让存活的艾尔迪亚人,以为自己是人类最后的希望。也就是说,残留的子民一直生活在谎言之中。

    谎言,是残酷人生的一部分。《进击的巨人》严肃的地方在于:它没有因为自己是一本漫画或一部动画就刻意为作品涂抹上牵强的鸡汤,而是毫不留情地把残酷放到读者的面前,让读者意识到清醒的代价。但也正是因为这残酷的局面,艾伦、利威尔等人的坚持才显得弥足珍贵。

    03

    在《进击的巨人》里,没有绝对的好人与坏人、正义与邪恶,所以用"洗白”、“黑化”这样的词来形容里面的人物都是不恰当的。《进击的巨人》里的主要人物基本都在沿着他们的性格行事,他们有自己的爱憎分明,自己的崇高向往,只是他们成长的环境不同,对世界的认知大相径庭,导致了他们行动的错位,由此带来一系列冲突。

    艾尔迪亚人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他们中的部分人住在墙内王国,由于记忆被清洗,误以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后的人类。与此同时,他们的同胞——另一支艾尔迪亚人后代却残留于大陆,被马来帝国统治者驯服,历经几代人的教育,他们被灌输了“墙内王国的人都是恶魔”的想法,误以为杀光这些“恶魔”,世界就能和平,艾尔迪亚人才能实现救赎。结果,本来是同胞的彼此却在战场上兵戎相见,为了各自的所谓理想,将他人的家园毁于一旦。

    谏山创讲故事的手法很有技巧,他在线性叙述之外加入了大量插叙、倒叙,埋下大量伏笔,一次次颠覆读者对故事的发展预期。这个故事本来只被当做一部人类打怪的爽文,人们以为勇士对抗巨人,就是它的文本主线。但随着故事的推进,读者发觉人类的敌人根本不是巨人,而是他们自己,对抗恶魔的人,却被他人视作恶魔。主人公面对的不再是巨人的冲突,还有他们如何重建崩溃的价值观,如何在幻灭的情绪中重拾存在的意义。例如艾伦·耶尔卡,他所做的一切本来是为了“拯救世界,守住人类的希望”这个崇高的理由,但后来他发现世界不需要被拯救,艾尔迪亚人也不是最后的人类之光,甚至是大多数人眼中的“恶魔”,他不得不直面这个残酷的真相,击碎往昔的幻想,但即便如此,他仍然勇敢爬起,成为守护艾尔迪亚族的巨人。

    从对抗巨人到国家战争,谏山创要写的不是艾尔迪亚人如何光复帝国,而是通过对政治谎言的揭穿、对冷酷战争的呈现,还有对自由意志的探讨,反映出现代人的精神困境。

    所以,《进击的巨人》书写的不只是历史英雄,还有一个个活生生的大写的“人”。艾伦、三笠、利威尔、艾尔文乃至希斯特利亚,他们都是梦想的奴隶、命运的奴隶,他们都在羁绊中活着,被自己的使命绑住,但旁观者不会对此嘲笑,不会发出“何不食肉糜”式的感慨,因为他们是真正追求生之意义的人,在他们的身上还有宝贵的浪漫主义。

    与此同时,和热烈歌颂英雄主义的作品不同的是,《进击的巨人》留出了不少笔墨刻画看似无关紧要的人物。插曲中对基斯教官人生的回顾,呈现了一个中年人的前半生。这个人本以为他是“不同的”,是能够参与历史变革的“天选之子”,但面对攻城的巨人,他发现自己无能为力,他的才华和力量不要说比不上敌人,就连调查兵团里的很多后辈也比他优秀。他为了证明自己与众不同的念头,换来的是调查兵团一次次无意义的牺牲。基斯痛苦地意识到自我的平庸,看到自己的努力原来不是在改变世界,而只是强撑着自我不往无用的洞穴里坠落,在他见识到格里沙、埃尔文这样真正与众不同的人后,他决定离开调查兵团,成为一个旁观者。基斯的退去尽显苍凉,但他的努力正是大部分人的写照——不是超级英雄,不能拯救世界,往后余生搏斗的,都是自我人生的无意义。

    《进击的巨人》其实是反英雄主义的,改变历史的表面上是艾伦·耶尔卡这样的特别人,实则是战争中跟随埃尔文团长一同牺牲的那些无名之辈、在一次次调查兵团出城和作战中殒命的普通人。是他们堆起了历史的厚度,才有艾伦·耶尔卡的闪光。这部作品反英雄主义的地方还在于,最后你会发现单个英雄的行为在长期历史进程中是无意义的,只有整体观念的改变、共同力量的支撑,才能真正让一代人远离往日的悲剧,而不是回到昨日。毕竟,英雄改变的只是表象的历史,容易被一个人改变的历史,也容易被改回来。

    有一种观点认为,《进击的巨人》在宣扬战争,恰恰相反,作者在书写的其实是战争和种族主义的荒谬。多少人假崇高之名发动战争,最后得到的只是失去。多少人自诩优越净化异类,最后成为自私的魔鬼。曾经的艾尔迪亚,后来的马列,几代人沉溺其中,几代人枉抛心力,结果得到了什么?是无尽的仇恨和轮回。《进击的巨人》有一个细节,就是哪怕最伟大最冷酷的人,在战争中临死一刹,都会表现出瞬间的恐惧,那是人性最直观的反映,只有一个发自内心反战的创作者,才会去书写这样真实的细节。

    三季下来,《进击的巨人》严格遵循了一个心灵主线,那就是一个少年的心灵成长史。曾经热血沸腾,自认为天选之子,对世界的看法简单而黑白分明。中途意识到世界的残酷、自我的悖论,原来自己没有那么重要,世界也不是自己想的那样,甚至,拯救深渊的幻想,变成正视自我的深渊。是该望而却步,还是直面那残酷的人间?而艾伦乃至利威尔的选择,无不重复着罗曼·罗兰对英雄主义的判断。他们会成为怎样的人、做出怎样的选择,成为了故事的真正悬念。这时候我们不再把它当作科幻看待,《进击的巨人》成为了彻彻底底的现实主义,让我们在他们的身上看见自己。这个故事让人感慨的并不只是谎言和现实的混淆,也不是个人面对高墙的巨大绝望,而是看似对立的两派人都在为了自以为的“正义”奋战,都选择了自以为对的献身方式,却走到了今时今日的残酷局面——你死我活,血流成河,明明彼此没什么不同。

    备注: 笔者和朋友最近在做一个播客,除了对《进击的巨人》的讨论,也会涉及其他文艺作品和公共议题,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们的公众号“宗城的小黑屋”、小宇宙账号“席地而坐”,以及微博“阁楼上的宗城” 。加入相关会员群,阅读更多完整版内容,可以添加微信czc1566

  • 头像
    思路乐
    事先声明,本人会以漫画党的角度来看待《巨人最终季》每一集动画的制作水准,从原作漫画角度出发来解析动画改编制作中优秀与不足的地方,同时涉及大量剧透,观看本篇文章须谨慎。
    作为一个原作漫画粉丝,我不得不承认,MAPPA所带来的《巨人最终季》第一集的制作水准真的让我非常满意。尽管我接下来的评论会有不少的挑刺段落,但首先必须感谢MAPPA的制作人员敢接也愿意去接《进击的巨人》这个烫手山芋,同时最终动画质量又是如此亮眼。真的,真心感谢MAPPA,满足我们巨人粉的这份热爱。
    但并不代表我就会“纵容”MAPPA在动画改编中所犯下的错误,一些分镜演出和方向上的问题我仍然会狠狠批评。

    第四~六集长评:《巨人》最终季e04~06个人观感

    第七~九集长评:《巨人》最终季e07~09个人观感

    第十~十二集长评已更新:《巨人》最终季e10~12个人观感

    ———————————————————2020.12.26—————————————————————

    因为现在写的字数实在是太多了,从头翻到尾也很麻烦,所以个人绝对一篇影评只写三集的内容,那么e04~e06就新开一篇长评来写。

    同时,下周更新巨人长评可能会比较晚,一个原因是因为下周本人实训周+考试周,时间比较紧;另一个原因则是巨人第五集因为日本放冬假停更一周,让我有喘息的时间。

    ———————————————————2020.12.24—————————————————————

    最终季第三集「希望之门」

    第一想法:突然觉得上周被我狂喷的第二集还蛮不错的。至少那一集主要的叙事节奏是正常的,整体的空间与时间都能相互衔接,避免了观感上的断裂。

    第三集已经不再是“删减多少”的问题,而是“保留多少”的问题了。但这能全部怪MAPPA吗?这一季的动画集数仍然是由投资方组成的制作委员会决定的,这种剧情删改的取舍是一定要经过电视台、漫画出版社、原作者和动画制作公司等多方商议后才能拍板制作的。所以这真的是个很复杂的问题,锅不能随便扣在某一个人、某一个团队的头上。

    但即便如此,我还是希望很多人明白一点:“动画最终效果存在问题,我们这些观众能理解”≠“动画没有问题”。一些在观看过程中产生的“心理落差”或是实实在在的“删减问题”是有必要提出来并予以详细说明的。

    同时,我要提前说一下,很大概率会有人拿“谏山创自己都说第三集非常好看,你算老几”“众所周知,你比谏山创懂巨人”之类的话语来阴阳怪气我。如果真要套用你的逻辑的话,谏山创以前还盛赞过那部真人版电影呢。暂且不提谏山创那个赞美是客套话的可能性有多大,难道一部作品的评价标准不应该给予作品本身吗?就像我上周说的“观影乐趣必须由正片中实际的视听效果所决定,而不是从制作手法中获取”,到了这里也是一样:针对一部作品的评价应该由观看者本人自行做出判断,而不是由制片方/动画监督/漫画编辑/漫画家对自己作品的评价来定夺。如果一切体验都要以他人的观点为根基,那「观看」与「评价」两个行为的意义又何在?

    好了,废话不说了,进入正文。

    看完第三集后,我一直在找合适的词语来形容MAPPA的制作,最终找到了一个完美的词语来形容第三集的主要观感——「总集篇」

    总集篇,是某些动画中将多集中的画面重新剪辑中的集数,同时为了快速简略的概括动画剧情,基本抛去大部分故事细节,只保留核心故事素材。所以对于很多漫画党来说,第三集其实本质上跟「总集篇」没有什么差别,超快节奏的叙事下舍弃大量关键细节和情绪氛围,只展现故事主轴,让你了解一下剧情就可以了。这对漫画党来说不就是总集篇吗?

    看看第三集所要改编的漫画内容:94半话、95半话、96一整话以及97三分之二话。好家伙,这种情况我真的只能说好家伙了。第一集对应漫画内容91~92两话,主要都是大场面动作戏,这样的改编是合理的;第二集对应漫画93话、94半话以及95半话,合计大概也是两话以文戏主导的改编内容,然后就能看到由于时间限制不得不进行一定程度的删改。而这一集所对应的大约2.5话漫画内容全是马莱篇的精髓,是重中之重的文戏,要在一集里面塞入那么多内容,同时又不删去op、ed,那最后的效果只能是一言难尽.....

    首先说说开场到op这一段,直接删去了漫画里莱纳在战士选拔过程中处处吃瘪的过渡段落,直接跳到战士七人组的会话。

    还有我个人比较期待的一幕,谏山创的黑色幽默,可惜没有保留

    同时也删除了莱纳向母亲展示战士候补生袖章的分镜,削弱了莱纳原生家庭的悲剧性

    这里因为删减,动画还特地把战士长跑过后大汗淋漓的状态改成了正常对话

    这一段被删去后所造成的主要问题,便是很难直观体现莱纳作为一个战士素质上的平庸与无能,毕竟实打实的画面永远要比台词来得更有说服力。与此同时,莱纳在战士训练吊车尾的经历又与之后艾伦跪地痛哭那段是相对应的,删去后,这种角色之间经历与心路历程的重合所带来的厚重感又会少掉几分。

    另外这一段的配乐是真的蛮出戏的,非得用PV里那个激昂的BGM吗?音响监督得背很大的锅。目前主要的新曲子都是由山本康太负责的,很怀疑接下来几集泽野弘之到底会不会谱几首新曲子.....

    随后便是介绍马莱主要巨人战力的片段,伴随着军官的旁白介绍,通过人物档案的快速剪辑来高效的向观众传达有效信息。这一段的设计手法在很多犯罪/谍战/特工类型片里都有出现,意在通过控制镜头衔接的节奏来让观众迅速代入剧情,喷涌的信息量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麻痹观众,让观感提升。上一集很多人吹捧的“真人电影式镜头设计”在这一集里终于有了合理有效的运用实例。但好像,也是极少数在这一集里可以夸赞的镜头设计了。

    阿妮的女巨人难得用了2D手绘来制作,画得确实精致

    马塞尔的颚巨好像用的也是2D手绘

    之后战士四人小队从港口出发之后,下一秒就直接跳转到他们在帕拉迪岛上赶路了。删去了漫画里他们在帕拉迪岛放逐巨人的港口停留,被长官交代注意事项的片段。同时这里马加特队长还难得的表达了对战士小队的关心,这些删去的细节也会影响观众对后续剧情的理解,产生突兀感。

    至于马塞尔为了保护莱纳被尤弥尔吃掉这段,也删去了非常关键的旁白。此处莱纳内心旁白与其实际行动的反差是营造戏剧性的关键所在。而且到了后面,你会发现莱纳身上的悲剧性大部分都来源于这种言语/意愿与行动/经历所形成的残酷对照。类似于「旁观者」一话的基斯教练,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一生,但在莱纳身上,这种悲哀而荒诞的人生所产生的错位感被描绘到了极致。

    同时你可以发现这一幕里阿妮是想变身救下马塞尔的,结果看到莱纳逃跑,自己也慌了

    原作漫画94、95的删减都已如此,96话「希望之门」就不仅仅只是单纯的“删减问题”了,它还涉及到了与WIT的画面对比。

    动画中,上一秒莱纳还在裸绞阿妮,下一秒,直接跳到贝尔托特踢破城门了。这一段给纯动画党的观感就像是莱纳勒晕阿妮之后把她带到墙内来。

    而漫画里有详细展现这之后三人组是如何到达城墙破门并混进墙内的过程和心理描写。为什么谏山创的作品会被那么多读者所喜爱?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十分擅长在故事中埋下草蛇灰线的伏笔,并在后期给予充分而合理的解释(这点与他提前构思好《巨人》故事大纲分不开关系)。而战士小队千辛万苦到达城墙这段剧情的删减,恰恰造成了动画里的逻辑空缺。

    同时,就像我之前说的那样,本集故事的核心魅力在于“反差”,不仅仅只存在于莱纳身上,还体现在其他角色的心态与经历中。其中贝尔托特在城墙下这段最能验证我的观点,第一季第一集里那个压迫感十足的超大型巨人,在看到城墙时也会怀疑,自己是否真的能破坏它。

    而变身巨人后,看着脚下那些即将被他杀害的民众,超大巨的眼睛居然被谏山创赋予了些许怜悯。而三人组与贝尔托特“对视”的镜头将那根无形的命运之线变得清晰可见,曾经爆发在少年眼中的那份仇恨到了现在竟是如此悲伤,这就是谏山创的功力。

    因果的收束

    对WIT动画素材的反复使用则让视角变得单一,无法体现时间线收束的宿命感

    莱纳救下小贝并将二人放在城墙上的分镜也没了....

    然后,MAPPA在这一集所使用的素材恰恰是WIT所制作的破墙画面,这是让我比较失望的一点,因为漫画以故乡三人组视角展示破墙这段的精髓恰恰就是用不同视角对同一事件的反复审视,让观众在已知结局的情况下还能从中获得更多的感悟。动画直接使用WIT的素材,就相当于失去了故乡三人组的视角。

    更迷惑的是,在放完第一季今井有文负责的高水准手绘铠巨之后,突然直接插入MAPPA自己制作的3D铠巨。先不提这个画面的插入会对节奏、速率以及镜头动态产生什么影响,只说画面张力的比较,已经十分出戏了。实在想不通制作组为何要这么安排,要么就老老实实全部采用WIT的素材,要么就自己尝试去做好三渲二的铠巨画面。最后用这种方案,好听点叫“自曝其短”,难听点就是“自取其辱”。

    看看这个镜头,插入的太拉胯了

    在难民收容所处,谏山创特地利用景深的变化让主角三人组与故乡三人组同框,再度强调了命运的荒诞性。而动画里只有一个远景镜头,很容易被忽视。

    同时,动画又删除了三人组在田间的谈话,主要内容有对岛内局势的概括,进入训练兵团的理由,以及人物塑造(贝尔托特对阿妮的感情,阿妮的消极态度,以及莱纳逐渐成长为团队领袖)。这一段剧情的删减同样造成了逻辑空缺。

    至于漫画96的结尾部分,我曾经无比期待这一幕动画化的效果,但不知为何,MAPPA热衷于修改分镜构图的惯例又出现了。这一幕可不仅仅只是莱纳坚定的宣誓口号啊,还有背景里那些将会继续改变/折磨他余生的角色啊,只有他们同框,这一幕才会有如此产生十足的戏剧张力。MAPPA,你到底是在干什么?

    之后接上阿妮跟踪肯尼的部分,这之后又删了一段莱纳与104期的日常生活,还包括两人看见阿妮一脸疲惫的样子。事实是正是这些衔接部分的缺失造成了第三集故事的断裂,也丢失了很多有趣的细节。

    平常艾伦与让起了争执都是莱纳来劝架,所以第三季夺回战前夜他俩才会打得不可开交(因为已经没有人来劝架了)

    我为什么要如此纠结与这些被删减的部分呢?难道制作组为了加快节奏而进行“适当”删减是不可行的吗?马莱篇里莱纳的回忆章节为何会被如此多的读者所喜爱,其叙事节奏的关键魅力正是“缓慢”。正是在这种缓慢的叙述下,莱纳以他所期望的马塞尔形象构建了士兵生活下的好大哥身份,那些缓慢而盈满细节的日常打闹却如此悲伤,因为观众都清晰的知晓这段故事的结局。不可否认,这种过快的节奏大幅冲淡了莱纳自身附着的悲剧性,也直接导致了最后这段双线剪辑的失败。

    关于原作漫画中莱纳自杀的段落,我直接给大家看分镜吧。

    谏山创真正厉害的地方,是他在这段分镜里其实插入了三条时间线:莱纳扶起艾伦并鼓励他要继续前进;莱纳等人二次破墙前后的记忆浓缩;以及最后的吞枪自杀。而第二条时间线的插入,谏山创运用了他一贯擅长的“倾斜分格”手法来处理,极其高效的帮助读者分辨出这三条时间线的差别所在。与此同时这种手法还与莱纳本人精神分裂的症状极其贴切,在临死前一生最痛苦与最美好的破碎回忆不断涌现,审视这一切罪孽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只有通过这一段分镜,我们才能深切体会到莱纳所遭受的「无间地狱」。

    再联想到现在,阿妮、贝尔托特、马塞尔、艾伦、马可....那些为保护他而死的,被他所威胁的、被他所欺骗的、被他所连累的,甚至包括曾经那个弱小的自己,都化作了莱纳的梦魇。他本不该出生,本不该成为战士,本不该继承铠之巨人,本该死于巨人之口,本该尽早回到故乡,本该成为真正的好大哥。但心愿与命运总是相悖,他继续前进,在他人的期望下,又或者在自我意识的推动下步入地狱。曾经的四人小队有三个人留在了那个恶魔之岛,唯他独活;梦想成为荣耀马莱人,却又迫不得已当上了训练兵团的老大哥;在帕拉迪岛惨败归来四年后,却又成为了马莱的战争英雄。这一生所经历的反差实在太过庞杂,终于在某一瞬间,那些美好的回忆冲破了最后一层屏障,大坝决堤,他将枪口对准自己。

    至此,关于莱纳的角色塑造已经到达顶峰。

    动画这一段的演出,直接把漫画的时间线删了一条,只剩“莱纳鼓励艾伦继续前进”与“莱纳试图自杀”这两条时间线的平行剪辑。MAPPA再一次把莱纳自杀的根本原因给删的支离破碎,搞得好像艾伦才是他自杀的根本原因。事实是这些看似煽情的段落根本不足以概括莱纳那悲剧性的内在,甚至会在很大程度上对动画党进行误导。作为漫画章节中不输「白夜」「旁观者」的神回,几乎每一页都能让我窒息,而动画的演出效果让我面无表情,单薄而乏味。

    然后,MAPPA热衷于改分镜的毛病又双叒叕犯了。我实在想不通他们为何要在这段平行剪辑中插入一幕莱纳把枪伸入口中的镜头,漫画里只有“拿起子弹”“塞入弹匣”和“拉栓上膛”这三个分格,随后便是密集的台词涌现;直到莱纳鼓励艾伦继续前进,消灭世界上所有的巨人时,希望光明的气氛达到小高潮。下一页,莱纳吞枪的画面将一切希望打破,甚至能在漫画这种视觉载体下感受到声音的骤停,气氛跌落谷底,所以才会如此震撼。动画演出错就错在让其有了预兆,将希望氛围的构建破坏,也否定了漫画里前后行为落差所造成的震撼感,平行剪辑几乎没有形成任何有效的视觉冲击力。

    讲真PV里这个镜头我个人认为视觉张力甚至都超越漫画分镜了,正片没用真的蛮可惜的....

    我现在严重怀疑谏山创会给第三集好评的主要原因就是莱纳拉丝这段画的很精致

    其实连MAPPA自己都知道这种过度删减是不可行的,所以第二集里才会加一个PTSD士兵跳楼的镜头,就是为了铺垫莱纳的自杀。用此种拙笨的方法去弥补逻辑链的缺失,详细制作方也是迫不得已。

    原作漫画91~100话是我个人认为《进击的巨人》整体质量最完美的一段,谏山创对分镜的运用已入化境,在从容的笔触下,他把一个人自我破碎的过程描写到了一种恐怖的境地。莱纳身上这种反复挣扎间所产生的人物弧光恰恰是马莱篇得以升华的重要原因,并借这个角色投射出囚困在马莱的艾尔迪亚人的精神现状,同时通过他的视角很好的完善了墙外的世界局势。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漫画党会以「战士」「旁观者」与「白夜」的水准去要求这集,因为这几话就是谏山创的文戏巅峰,没有之一。

    在此引用友邻@Annihilator 在12月六日发布的广播作为观点论述:

    正如他所说,观看媒介与载体的变化所产生的鸿沟是难以修复的,所以用动画的语言进行二次创作就非常重要,一方面要重现原作的语境,另一方面又需要在这种转换过程中体现出动画的独有魅力,这样才称得上是优秀的动画改编作品。至于MAPPA的制作效果,差的就是这种“第二作者”的强势介入。也不是说制作组只会照搬原作分镜,但MAPPA越是想证明自己的实力,越是在各种关键分镜的演出手法上下功夫,只能继续凸显自己与WIT的实力差距。

    即使第三集删去了如此多的漫画内容,其节奏依旧赶得要命,几乎没有给观众任何去细细品味剧情的时间。而这也直接影响到了声优们的发挥,台词是一句接着一句,时间点的停顿缺失导致声优都快没有正常发挥的空间了,更别提让观众去体会角色在特定处境下的感情。尤其是莱纳的声优细谷佳正,「战士」那一集的发挥有多完美,那这一集的发挥就有多平淡。这肯定不是声优的锅了,只能由制作公司来背。

    那莱纳回忆力道大幅减弱是第三集大量删减剧情的原因吗?是主要原因,但不是全部原因。莱纳为何会自杀?因为在某一瞬间他已经达到崩溃的顶点。那他为什么崩溃,为什么会精神分裂,为什么会背负如此多的痛苦,以及最为关键的问题:莱纳到底是如何从一个想要与家人团聚的孩童走到这一步的。谏山创用每一个表情的细微变化,每一句反常的台词,每一个象征记忆紊乱的分镜,以及每一段温馨中透着残酷的情节,告诉读者一个普通人是如何从完整到支离破碎,甚至是“非人”的境地。那为何动画会在剧情和氛围上变得这般“支离破碎”?第三集肉眼可见的删减是主要原因,但现在再去回想第二集,也许,从MAPPA决定删去莱纳那个表情变化的分镜开始,就已经注定了这样的结局。

    现在想想,有关莱纳的核心剧情只剩地下室了,就动画现有的表现力来看,很难再有更多期待了。

    个人评分:6分(麻了)

    倒也并非一无是处,至少人物作画这块非常稳定,没有出现过任何崩坏。

    尤其是这个艾伦,比我想象中的好看太多了

    —————————————————————2020.12.16———————————————————

    最终季第二集「午夜列车」

    看完第二集,我的感想可以用漫画131话的这张分镜来形容:

    为什么呢?文戏部分大量删改,节奏平缓或是表情作画不到位等等,这些我都能理解并接受。但MAPPA在正片所做出的演出选择与最终效果真的让我无法忍受。

    从正片效果来看,MAPPA大量使用了「转描」作画,这是一种动画家用来逐帧的追踪真实运动的动画技术,这种技术最早是把预先拍好的电影投放到毛玻璃上,然后动画家将其描绘下来。而这种技术在动画领域其实争议不断,原因在于转描对画师的画力和技术要求模糊。一部分人认为,转描只是对动作的“捕捉”而非创造,越是效仿真人动作的流畅,就越难以体现动画所特有的演出风格。这方面先按下不表,我们回到正片。

    首先看看吉克与柯特走上房顶对话这一段,人物步态作画张数是绝对够的,动作也流畅。但问题就是2D原画、3D背景与摄影之间并未协调好,透视和空间出现了肉眼可见的错位,导致观看体验很奇怪。

    这一段同样有类似的问题

    然后就是乌德在海边为艾尔迪亚人未来担忧的作画了,这一段很明显使用了转描技术。流畅吗?确实流畅;张数足吗?也确实很足。但这段演出的具体效果呢?若是用传统的“分解再构成”的演算系作画,那动作的实际效果就会多很多缓急变化,在某些关键帧上加大作画张数,从而加重这个关键动作的力度与质感。而转描手法,正如前文所言,可以让制作团队在某种情况下描绘出真实、准确的运动,尽管会缺失某些关键帧对动作的加重效果,但整体来看非常流畅顺滑。所以如果靠转描之类的手法既能节省经费和时间,又能达到更出色的效果,那便是正确的做法。

    但这一段的转描运用真的正确吗?跟帧率、经费什么的都无关,从乌德起身开始,动作细节就已经开始“溢出”了,过于丰富的动作细节恰恰与正常动画中的动作逻辑相违背。说得再难听点,乌德这整个动作都像是帕金森患者一般,强行接近真人的动作细节反而造成了反噬。拙劣的转描也会让画面中帧与帧之间无法顺利的衔接,而破坏画面的观感。这一段便是如此。

    常规的肢体动作在劣质转描下显得如此诡异

    贾碧在餐桌上的谈话也是如此,漫画里可以通过静态的肢体作画、对话框样式的改变和中近景景别的推进来强化某些细微的心态转变,而到了动画,只有大量“多余”的肢体动作来填充,而不是强化面部特写的作用

    一些打戏或者是舞蹈部分,由于本来动作就很多,所以大量的线条抖动所造成的多余动作就无伤大雅。

    哪怕是一些日常文戏部分,只要后期作监修正到位,动作效果就会显得流畅而自然。

    看看真正流畅、自然的转描作画是什么样的

    当然,让我更气愤的是很多人在看完正片的表现之后还会对着MAPPA硬夸“真人电影级别的镜头设计”“流畅的转描作画,经费充足的表现”“这已经是剧场版级别的作画了”。前两个我多多少少还能同意部分观点,但第三个真的让我很崩溃,真的没有必要,不是突然来一段真人电影形式的摇镜与高张数转描就是剧场版级别了,更何况正片里的效果是滑溜溜而不自然的,既没有真人电影的感觉,也丢失了动画自身的运动特质。

    说的好听点,原画、背景与摄影的配合导致透视效果不佳。说的难听点,请别碰瓷“真人电影”了,人物几乎没有走路的实感,像鬼魂一样飘浮,有意思吗?再说了,“真人电影”就一定比“动画”这种载体高级?一昧的要求用后者的内容去追求前者的视听逻辑与效果,最终只会适得其反,在两种影像载体之间迷失。

    现在这种对转描作画无缘由尬吹的情况,不禁想起在《信条》上映时很多人对实拍撞飞机的莫名追捧。与我而言,观影乐趣必须由正片中实际的视听效果所决定,而不是从制作手法中获取,这只是本末倒置而已。

    好了,扯远了。接下来主要分析这一集动画改编过程中的情节/画面删减和叙事过程中的不同之处。

    正如我所预料那般,本集在文戏上进行了一定的删改,同时把莱纳的回忆剧情挪到了下一集,马莱战士小队开会的剧情则被提前到了这一集,看来是要在第三集「希望之门」集中展现莱纳的回忆剧情了。

    我也很担心下一集的剧本构成问题,因为预告画面内明显有漫画97话里阿妮与肯尼的遭遇战,也就是说动画第三集的剧情跨度大概是94-97大概三话的内容(其中94与95两话都是各取一半回忆部分),要在23分钟里讲完如此丰富而重要的文戏部分,我真的很难去完全相信MAPPA,也不知道动画又会有多少删改。

    说回第二集,由于最终季part1只有16集的篇幅,删改剧情也是在所难免,有些删改部分可能无伤大雅,但有些重要的面部特写/台词语气/故事细节与漫画的差异真的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动画党与漫画党对马莱篇故事的理解。尤其是这种差异本质上基于动画与漫画在观看媒介上的分别,是动态作画与静态分镜之间的不同。

    重点在于,在大段大段的台词叙述中,漫画这种载体可以利用台词框样式的不同以及在不同分镜下插入对应台词的画面,来削弱大量对话的单调程度,提升漫画观看的趣味性。

    比如开场马莱军方会议这段,谏山创先是隐藏对话者,通过对话框引导视线,让读者明白战后情况与开会地点,随后引入开会众人和马莱军方领袖,高效的视觉叙事

    动画则是以传统方式来处理:人物对话间的正反打,通过变焦来把视线从远景的元帅引导到近景的吉克,以及越轴处理和十字架样式的阴影。MAPPA在这一段的分镜设计还是蛮精细的

    而且我发现,MAPPA在动画制作中,总是喜欢把漫画中的机位从轴线一侧跳到另一侧,甚至连人物站位都是相反的。

    在漫画里,吉克除了推测帕岛掌握的智慧巨情况外,还描述了立体机动装置和阿卡曼一族的恐怖。所以下一页的分镜承接也更为顺畅,而MAPPA在这里把兵长从墙上跃下刺中莱纳的镜头换成了砍猴的镜头所以观感很不合理,因为这一段是基于莱纳所见所感的事实去画的,动画的改动就造成了逻辑错误。同时在漫画中,莱纳是在看到贝尔托特的超大巨倒下后才从梦中惊醒,动画将这个分镜删除蛮可惜的。

    想象画面的插入可以削弱大量台词的枯燥感

    直接用了第三季part2的画面

    然后波尔克对话莱纳这段,漫画中波尔克的语气更加接近阴阳怪气的嘲讽,动画里则是略带愤怒的质问。同时漫画这里谏山创用三格分镜非常细致的画出了莱纳的表情变化:先是一惊,被质问到痛处;而后转变为苦涩的微笑,回忆起帕岛104期那段美好的时光;最后恢复了冷静严肃的表情,眼神偏移,承认了对方的质问。这种反常的态度反而让波尔克觉得诧异。这段分镜恰到好处的刻画出了莱纳心智的成熟以及麻木。可惜动画把这一段全部删了,真心觉得可惜(所以建议那些观看体验不错的动画党去看漫画,好好体会谏山创是如何利用每一格分镜把莱纳这个角色压垮的)。

    非常期待这个表情的动画化效果,结果MAPPA直接删了

    在众人回到雷贝里欧,从火车站走到隔离区时,漫画这里的分镜很清楚的展现了普通马莱民众对于艾尔迪亚人的厌恶态度,动画则并未展现出来。

    而艾伦在本集中一共登场两次,第一次是在港口窥视莱纳等人的背影,动画改成了艾伦站在高处望着莱纳等人,通过空间上的高低差来暗示接下来剧情的主导权。第二次则是在雷贝里欧隔离区,艾伦此时混迹于一众伤兵之间。漫画里谏山创特地用对话框、头发和分镜角度来掩盖艾伦的正脸。动画这一段的处理略显敷衍,如果把回忆镜头删去的目的是为了让帕岛势力保持神秘感并作为接下来的剧情爆点,那为何不把艾伦的脸遮得更严实一点?

    动画中有一个小兵的站位刚刚好挡住了艾伦的脸,但下一秒这个小兵就走开了,演出效果真心迷惑

    第二集后半段战士小队的会议,可能很多动画党会疑惑为什么皮克要用这种姿势趴伏在沙发上。漫画中不仅有台词说明,后面在会议之前还给了皮克在地上爬行的镜头。漫画把这些部分删掉就会显得特别突兀。

    同时漫画里皮克与波尔克是一起进入会议室后皮克才趴在沙发上的,动画改成了波尔克最后进来,皮克已经趴在沙发上

    最后讲讲第二集的文戏重点:莱纳在餐桌上的谈话。这一段漫画分镜神乎其神,是需要反复观看多遍之后才能领会其中的精髓。在这一页中,谏山创先是给了莱纳面部的一个大特写分格,可以清楚看见他的微笑,下一格又瞬间恢复了严肃的神情。回忆镜头的插入不仅仅只是为了让读者了解莱纳所指之人,也是为了避免大量台词堆叠所造成的枯燥乏味,这是简单直接却十分有效的手段。在讲述岛上“恶魔”的过程中,莱纳的表情也反复变化,有时回忆会不自主的露出一丝温柔,却又立刻恢复了往常的平静。最后在无限悲伤中,莱纳说出了这句台词:

    在岛上当士兵的时光,其实是他最开心的一段生活吧

    至于动画的改编,主视角从莱纳那边转向了餐桌上除莱纳之外的每个人,更准确的说,是莱纳的母亲。没有任何回忆画面,只是把镜头从餐桌的一侧推向另一侧,bgm也愈发诡异,在氛围到达顶点的瞬间,窗户突然被吹开,下一个镜头就是莱纳母亲的面部特写。对于她来说,自己的儿子已经被岛上的“恶魔”给侵蚀了,嘴上说着“如同地狱一般”,其实都能明白莱纳对那段日子的留恋。所以下一秒当贾碧疑惑莱纳的发言时,莱纳母亲立刻过去对其洗脑,坚定她的思想。毕竟没了一个莱纳,布朗家还能再出一个荣耀马莱人,至少不会一起去“乐园”了。所以动画中这一段的氛围异常诡异,甚至有种惊悚片的特质。

    动画特地加重了这个特写的表现力,也是为了强调此段主视角视角与漫画的区别所在

    但我仍然觉得这一段的演出安排有缺陷:正如我之前所说,谏山创在漫画里可以通过安插回忆分格来削弱大段台词所造成的枯燥感,而动画这段就没有那种直接有效的方法来处理了,一个推镜头来取代所有的回忆画面,同时在很多表情细节变化上做的又不到位,导致最终观感就只有细谷一个人在那边干巴巴的念台词,一些关键的停顿缺失让这段台词显得非常赶,作为漫画党来说还是很遗憾的。

    事实上在看漫画这一段时,我对莱纳的印象产生了极大动摇,并第一次真正开始触及这个角色的心境,也更加能理解他尝试自杀的行为动机,并伴随有强烈的情感共鸣。所以视角的转变必然不可避免的带来一定程度上的理解错位,只有通过莱纳的视角去复盘这整个故事,才能产生更紧密的链接,真正达到谏山创“伤害读者”的初始目的。

    MAPPA的制作难道不良心吗?不,从这一集的具体演出效果来看,MAPPA的经费相当充足,而且在文戏部分也下了不少心思。但过分强调“真人电影运镜”和“转描技术”真的有必要吗?过分炫技却达不到真正合理的演出效果,难道不是本末倒置吗?第一感觉就像是MAPPA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不输于WIT,在各种奇怪的地方使劲,却愈发暴露了他们之间的差距。说的难听点,能不能把经费用在刀刃上?

    莱纳伸手的这段分镜演出几乎是本集唯一值得夸赞的部分

    个人评分:6.5分(异常失望,越是明白真人电影与动画的载体差异,就越觉得MAPPA在误入歧途)

    —————————————————————2020.12.10———————————————————

    最终季第一集「海的另一边」

    第一个镜头,是以法尔科主观视角所看见的鹰,画面虚焦晃动,随后切到了法尔科的眼部大特写。(这里必须夸一夸MAPPA,特写画得特别漂亮)之后,镜头逐渐向上移动,上方不断闪过的子弹痕迹、不远处的爆炸与静谧的环境形成了独特的反差,观众能够很好的代入进战场的环境。相较于,漫画一开始那种萧瑟荒凉的氛围,动画这种动与静的对比处理更合我的品位。

    MAPPA的眼部特写画得不输WIT

    至于很多人在PV所诟病的人设与滤镜问题,我可以很负责任的说,这些完全不会影响你的观看体验。人设方面是绝对贴近原作漫画的,眼部周围的大量“谏山线”可以说相当还原了。而摄影方面那层雾蒙蒙的滤镜,对某些观众来讲可能需要时间去适应,但绝对不是什么缺点,更多像是动画公司的风格差异,而且这种降低颜色饱和度的滤镜也很适合中东战场漫天黄沙的氛围。至少就我第一次观看而言,没有任何不适感。

    某些圆下巴和圆鼻头的作画好像也不会太出戏....

    面部特写很有张力,谏山线也画得特别细致,这点MAPPA是真良心

    同时动画组原创了一段艾尔迪亚人冲锋前的描写,恐惧与不安的表情画得相当到位

    另外你要是真的无法接受MAPPA的滤镜,可以试一下迅雷播放器的“画质增强”效果,WIT的感觉立马就回来了。

    说到动画原创,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关于法尔科台词的改动:原作中针对法尔科的记忆混乱只是轻描淡写了一句“哥哥,你怎么穿成这样”,而动画里的台词则更加直接。

    讲真,当时这句台词出来我立马就懵了,完全没有想到动画组会做出这样的改动。但转念一想,这句台词大概率是谏山创所向MAPPA提出的意见,估计接下来几个月的漫画内容很有可能会去揭晓这个伏笔。

    当然,谏山创这么搞我完全不惊讶,毕竟第二季那个全程剧透的ED就是他本人的主义,md这货老剧透犯了。

    本季OP与ED分别由圣神放逐乐队与安藤裕子演唱,而第二季的ED便是由前者负责,是整个系列里我最喜欢的ED。最终季OP名为僕の戦争(我的战争),美术设计异常独特,战争中的大地与生灵皆为苍白,而爆炸、烟雾与火焰却异常绚烂多彩,非常意识流,同时也很洗脑。而ED衝撃(冲击)则非完整版放送,最亮眼的部分还是尤弥尔的出现与「路」的动画效果,以及法尔科「鹰」的符号暗示。当然,依据可靠情报分析,本次OP并非完整版OP,说不定MAPPA在接下来的几集里会不断更换OP画面,个人猜测最有可能出现的替换画面是中间的过渡烟雾和最后五彩斑斓的雨(可能会是血雨)。

    最终季的巨人战斗画面大量采用“三渲二”技术,虽说单场景的动作张力比不过2D手绘作画(缺失了很多夸张的肢体形变),但整体看来还是很流畅的。MAPPA的“三渲二”技术,应该是比WIT要更加成熟。

    三渲二最终效果,感觉兽巨还是欠缺了点....

    其中做的最好的应该是颚之巨人,3D制作很好的还原了原作漫画里“灵活、机动性强”的特质。

    铠巨的渲染做的也很好,但跑步动作还是显得轻飘飘的,没有2D手绘那种呼之欲出的重量感。

    而兽巨部分,我本以为“三渲二”的使用会丢失2D手绘的“力量感”(尤其是投石的动作效果),但MAPPA并未让我失望,兽巨的动作特质很好的渲染了出来。

    莱纳倒下后兽巨紧随着从烟雾出现,魄力十足

    此处通过摄影技巧很好还原了漫画分镜中投出炮弹时产生的冲击波

    兽巨在远景,舰队在近景,视角的转变很好的形成了更强的视觉冲击效果

    好了,优点讲完,接下来是挑刺时间。

    首先,颚巨摧毁碉堡这一段,原作漫画这里的分镜很好的利用夸张的透视效果与肢体形变体现了速度感与力量感,画面张力呼之欲出。但到了动画中,视角却改为平视的中远景,可能是由于3D渲染不好做这种夸张的透视,也可能是为了尽量节省“不必要”的原画劳动。但无论如何,这一段动画的表现力要明显不如漫画。

    其次,就是某些大场面分镜与原作漫画的不同,比如天降巨人与铠巨挡炮这两处。原作漫画分镜到了动画里有删改是很正常的,但MAPPA这里的问题是,在今年五月放送出的PV里已经做出了十分还原的动画画面,却在正片里采用了其他素材。

    先让我们看看天降巨人这里,漫画中谏山创的分镜与作画极有魄力,巨人的面部特写,诡异扭曲的姿势,以及“杂而不乱”的构图,动画PV里对这一幕的还原我相当满意,但正片的这一幕被替换后就再无那种独特的视觉冲击力了。

    构图与上面两张比,高下立判

    前一秒的近景冲击力十足,但下一秒却切到远景来降低作画量,视觉效果大大弱化,非常儿戏

    铠巨为兽巨挡炮那一幕也是同理,PV的那个镜头还特地加了黑白闪的效果,非常好看。至于正片,可能是由于前面原创剧情中莱纳断手,外加工期不足导致没法对该素材进行修改,只能在正片中将素材替换,属实可惜。

    个人评分:8.2分(总体来说还是相当满意的,至少该有的都有了,满足了,真的满足了)

    —————————————————————2020.12.10———————————————————

    谈一些题外话,《巨人》里的马莱篇可以说是很多漫画党最为喜爱的一个篇章,而漫画第91话到100话这一段是我个人认为谏山创的水准最高的部分。尤其是文戏段落,大量插叙和非线性叙事的把控,以及分镜分格形式的比较、对于角色的深度剖析和完美的伏笔回收,谏山创在这一期间讲故事的能力已入化境,让无数读者为之动容。

    而接下来的两话「午夜列车」与「希望之门」都有大量优质的文戏内容。相较于第一集改编漫画两话动作场面还有加上原创的选择,文戏的改编很有可能会被进行删改,我所担心的正是这点。

    最后,尽管莱纳天天被广大巨粉迫害,但不得不承认,进入马莱篇之后他绝对是塑造的最为饱满的角色(可能没有之一),也正是这一篇章让其个人魅力到达了顶峰。所以最终季第二集,就看莱纳故事的演出效果如何了,如果真的能让我满意,那就意味着MAPPA可以完全胜任《进击的巨人》的动画制作工作。

    十分期待(也十分惶恐)这个表情的作画效果

  • 头像
    行素菌

    先不打分(虽然应该无论如何都是五星),只评价剧情。

    油管大神soul关于艾伦和莱纳的那期视频相信大家都看过(没看过的指路B站BV124411F75R),在那期视频中,他将硬币定义为【人们为什么要互相争斗】,硬币的两面则为【双方各自眼中继续战斗的理由】,然而看完视频的观众应该能感受到,硬币两面除了代指不断循环的争斗本身,也代指争斗的具象化——处于对立阵营的两位男主角,艾伦和莱纳。Soul在视频中列举了艾莱两人从性格到人生轨迹上的大量相似点:拥有与生俱来的理想和战斗意愿、可以为理想放弃性命和良知、都有把对面阵营开除人籍的倾向、都是主动迈出了无法回头的那一步。然而艾伦和莱纳真的相似吗?在精致的表面对称背后,驱动他们做出相似行为的,真的是相似的背景和动机吗?艾伦在地下室里那四句“我们是一样的”,究竟是对真理的陈述,还是对将要犯下罪行的自我安慰呢?地鸣前最后一战,莱纳对艾伦的独白,是同道中人的共鸣,还是他将自己的自杀倾向投射给艾伦的以己度人?我认为Soul的视频非常清晰的解读了对称狂魔谏山创笔下那些工整的令人惊叹的对称,所以这篇文章我想谈谈艾伦和莱纳在对称之下的,那些或截然相反,或毫不相关的东西。

    主动迈出无法回头的一步

    845年,帕拉迪岛上,莱纳在失去队友的情况下依然选择继续执行始祖夺还计划,攻破玛丽亚之墙;九年后,雷贝里欧,尽管遭到军团和朋友的反对,艾伦依然选择发动袭击,开始他灭世计划的第一步。

    他们都是主动做出的选择,然而他们面临的情况完全不同,最大的区别在于知识。莱纳在做出选择时是无知的,他对马莱高层觊觎帕岛资源的真实目的一无所知,他真的相信岛上的人都是字面意义上的恶魔,他们的存在真的威胁到了全世界的安全,在他迈出无法回头的那一步时,他并不知道自己跨过的是一条什么样的线。而艾伦不同,他是有知的,在他跨过那条线的时候,他清楚的知道自己选择了什么,又放弃了什么。无知是离自由最远的东西,只有后者才算是基于自由意志的选择,也因此需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全部的责任。

    不过在后来的故事里,莱纳也做出了他的选择。到850年的时候,已经在墙内生活了五年,和同期生一起训练了三年的莱纳决定二次破墙,此时他已经清楚的知道墙内并非恶魔,虽然他嘴上仍然说着恶魔民族自我安慰,但在巨木森林里他对贝特那句“有什么关系啊,像我们这种杀人如麻的短命鬼,除了彼此还有谁能理解我们吗”才是他真正的自我认知。他早已知道了自己并非英雄,执行的也不是什么光荣的使命,但在“人性良知”和“对祖国的忠诚”之间,他最终还是选择了后者,这一次,是基于自由意志的选择。

    104称呼莱纳为叛徒,这其实挺黑色幽默的,因为纵观全剧,他大概是那个对自己效忠的阵营最忠贞不二的人,他的罪过不在背叛,而恰恰在忠诚。小时候的莱纳忠于马莱是因为:岛上恶魔威胁全世界安全——消灭恶魔就能拯救世界,解放大陆艾族人——自己就会成为英雄,赢得所有人的尊重。简而言之,一为天下太平,二为民族解放,三为自我实现,他的目的和(他以为的)马莱的目的是相同的。长大后的莱纳显然意识到这是个弥天大谎,天下不太平就是因为马莱这个军国主义国家穷兵黩武,艾族受压迫就是因为马莱用巨人侵略他国招致全世界的仇视,他成不了英雄就是因为他站在侵略者一方为虎作伥。然而,即使在了解世界的真相之后,他依然没办法背叛马莱,这也就意味着,他的忠诚不仅仅是被军国主义教育洗脑的结果,他是真的把忠诚看的比人性良知重的那种人,军国主义教育只是让他误以为自己在拯救世界,但即使他意识到了自己在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行时他还是没办法不继续执行任务。他可以在痛苦和愧疚中把自己折磨致死,但他就是没办法做出良心里正确的选择。地下室里他求艾伦杀了他恐怕不仅仅是忏悔过去的罪行,更是清楚的知道,他只要还有一口气在,他就没法不做马莱的帮凶。

    我一直觉得巨人这个故事的悲剧审美和价值冲突的核心正在马莱的艾尔迪亚人,而莱纳是其中具象化的代表,他代表了一种身份的分裂,他既是马莱人又不是马莱人,既是艾尔迪亚人又不是艾尔迪亚人,这两个身份他都无法归属。对于墙外艾族人来说,纵使不听信岛上恶魔这种政治宣传,也没有理由对岛上艾族有半分好感。145代王带着一批人躲进墙里,把剩下的人抛弃在大陆上,对于墙外艾族人来说,是民族与国家先背弃了他们,把他们留在大陆上任由其他民族凌虐,君主失格在先,遗民怎肯效忠?墙外的艾族人,是被艾族人抛弃的艾族人,他们既做不成堂堂正正的艾尔迪亚人,也成为不了真正的马莱人。对于国家/民族的忠诚是基于身份归属的,墙外艾族不存在理所当然的身份归属,也就不存在理所当然的效忠对象。也是因此,我虽然不赞成在良知与忠诚间选择忠诚,却可以理解莱纳的选择。因为表面看起来是基于自由意志的选择,实际上他根本没得选。在所有的阵营中,从头到尾都不存在他的阵营,不是效忠马莱不能实现他的理想,而是没有任何一个阵营能够实现他的理想,既然注定要作为罪人死去,好歹做到忠贞不移宁死不屈吧。

    这也是为什么我对雷贝里欧之后的艾伦非常愤怒,艾伦本可向被145代王抛弃的子民伸出橄榄枝,然而他却举起了屠刀,他挟自己以令调查兵团、把整个国家绑上战车、对海对岸血脉相连的同胞发起屠杀的行为和马莱军方那些贪婪愚蠢、试图通过开战转移矛盾的高层将领没有任何区别,正是他们这些掌握权力却不思如何结束相互杀戮的历史循环的大人物,让身处其中的小人物没有选择。

    大人物和小人物

    大人物

    力量和权力是不同的,拥有力量的人不一定拥有权力。尤米尔·弗里兹虽然有近乎无限的力量,然而她生前是弗里兹王的奴隶,死后困在道路里造巨人,还是个奴隶,这就是只有力量却没有权力。

    艾伦和莱纳都拥有巨人之力的力量,但他们拥有的权力完全不同。战士队成员在马莱军方看来基本就是马戏团野兽的存在,他们对于战略部署没有任何话语权,只能执行上级的命令。而艾伦面对的情况则大不相同,玛丽亚夺还之后,调查兵团的老人们彻底死的一干二净,104成功填满兵团高层(谏山你可真行,别的漫画如果主角团突然集体升官一定会被吐槽很假,但巨人不一样,直接让前辈死光,主角团顶上简直顺理成章),考虑到希斯就是个傀儡女王岛内本质是军政府的政治生态,这意味着艾伦在国家政府的三方势力里有一支全都是亲朋故旧的嫡系部队,加上玛丽亚夺还他在民众心目中成为英雄,他的政治观点对于岛内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即使没有始祖之力,他依然有决定关键事务、影响国家命运的力量。

    而始祖之力的设定更是有着强烈的象征意义。所有的艾尔迪亚人都由道路连通,九大巨人在宿主死后会选择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作为新的宿主,暗喻巨人的力量是始祖尤米尔留给整个艾尔迪亚民族的礼物,始祖之力是属于整个民族的公权力。如果这么看,那艾伦指挥格里沙从雷斯家抢来始祖就有了窃取公器的意味,以残忍的手段篡夺公权力,为私人的愿望(要自由)行使公权力。不战之约订立之后,发动始祖就需要两个人合作,就像某种制约机制,然而艾伦绕开了这一制约,成功独占始祖之力。这不禁让我想到,1933年那个人也是通过绕开竞选的方法当上了总理,魏玛共和国从此名存实亡,制度终究没能困住野兽。所以地鸣发动前后岛上的众生相,与其说是在批判狭隘的民族主义,不如说是在提问,究竟是自下而上的极端狂热绑架了整个国家,还是自上而下的引导让国家陷入万劫不复?

    小人物

    莱纳从幼年时代开始就深感自己缺乏力量,因此在成长的过程中,他学会了借力打力。虽然大家嘲笑他憨之巨人,但剧中莱纳的几场谈判,其利弊分析与看人下菜,都不得不让人感叹一声鬼才。

    举个例子,两度破墙加杀马可,莱纳几次成功逼迫阿妮做了不想做的事,而阿妮除了揍他一顿以外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阿妮的软肋是她的父亲,以阿妮的性格她绝对不会和莱贝谈论自己的家庭,更不会在他们面前表现出对父亲的爱和想念,然而莱纳知道,这只能是他在马莱就观察来的。这相当可怕,那时候他还不到十二岁,就会留意其他预备生的出身背景,以防来日有用。

    丛林谈判拉拢尤米尔更是巧妙,注意到尤米尔在意希斯这不困难,但绝的是他之所以能取信于尤米尔,正是因为士兵人格的莱纳喜欢克里斯塔,这一点尤米尔知道,于是战士人格的莱纳非常自然地利用了士兵人格的自己真诚的爱情作为筹码,加上马莱对帕岛的压倒性实力局面,引导尤米尔选择更有利的立场。

    莱纳的这种借力打力,应当是马莱的高压政治衍生出的产物。虽然漫画里没有正面展示,但估计他妈妈是那种会用乐园故事吓唬孩子,以此确保莱纳对马莱绝对忠诚,不会为家族招来祸患的母亲,莱纳从小就在言辞上高度谨慎也侧面证明了这一点(波尔克、贝特、阿妮都说过不那么马莱政治正确的话)。而与此同时,莱纳从小能背一套非常流畅的政治宣传套话,当有人欺负他时,他背诵这套绝对的政治正确,通过诉诸权威来获得保护,这又让他感到权威于他而言可以是有利的。因此幼年时代的莱纳就建立起对权威又敬又怕的态度,我想这大概也是他毫不动摇的忠诚的另一理由,被当作巴普洛夫的狗训练大的他,确实早已失去反抗权威的勇气。

    不知道有没有人注意到莱纳是如何劝让不要和艾伦或其他人吵架/打架的,“再这样,可能会进不了宪兵团哦”。即使在岛上,那个连屁股上的毛都要接受审查的收容区远在千里之外,他还是条件反射的诉诸权威和慎言,这大概才是政治高压对人的迫害,是小人物的悲哀吧。

    (莱纳唯二两次的真诚给了贝特和法尔科,这两个人向他提出了同一个问题,13年之期真的可以接受吗。贝特提问时,9岁的莱纳骄傲的回答,虽然是有点短,但这十三年间每一天都是英雄啊。时隔十二年,一个同样温和宽容的孩子向他问出了和亡友当年一样的问题,不知道想到当年的回答,他心里是什么滋味。)

    开除人籍

    艾伦和莱纳在故事的最开头都有把对面阵营开除人籍的表现,但是起因并不相同。

    艾伦可以说是天生的习惯性将不赞同他观点的人开除人籍,不仅仅只是罪大恶极之人。在他看来,人活着必须要追求自由,所以如果你安然呆在墙中,不向往外面的世界,甚至还责怪调查兵团空耗税收,那你就是家畜。而如果你罪大恶极,那就更简单了,他可以毫无负罪感的杀死你,因为这不是在杀人,只是屠宰一头野兽罢了。

    我觉得他强硬的人与非人的判断是对自己非黑即白的价值观的一种保护,通过将莱纳和贝特判定为非人,他就不会再感受到被他们背叛的痛苦,不必再试图去理解他们,可以毫不犹豫的下手杀死他们。

    雷斯王地洞里发生的事情对艾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其实第一次看的时候我完全没明白,为什么艾伦崩溃的点居然是“我不是特别的”,而不是“我的父亲是有罪的,他还把这份罪责传给了我”。而后我意识到,在艾伦的价值观里,因为自己是特别的,是天选之子,所以有人为保护自己而死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但如果自己不是特别的,那他们的牺牲就没有意义,这份血债就要算到自己头上,自己就成为了非人。这导致他一直很低落,直到从沙迪斯那里听到母亲那句“不一定要是特别的啊”。在他接受了自己也许只是个普通人的同时,他也接受了另一件事,死亡不一定是有意义的,也许保护他的人确实就是毫无意义的死去了,他也没有能力赋予他们的死亡任何意义。从这个时候开始,他决定放弃人与非人的判定标准,而将所有人都视为“诞生在这个世界上就已经很了不起”的人。

    【死亡未必有意义】和【每个人都是人】这两件事合起来,解释了为什么他会一边痛苦悲伤,一边毁灭人类。每个人都是人,所以每个人的死去都是值得悲伤的,然而死亡未必有意义,所以地鸣灭世也不需要为任何一个脚下亡魂赋予意义,他们就是白死了,这就是一出惨剧。艾伦在极度痛苦中做出自己认为不得不为的必要之恶,从而达到精神上的高潮,在云端之上高喊自由,确实是刻奇的最高境界。

    莱纳的开除人籍则更像是马莱洗脑教育的灌输,他本人事实上是个非常把所有人当人的人。因为原生家庭中爱的缺位,莱纳的自我认知无法完成内循环,需要依靠外界评价。他渴望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结,他会非常积极的回应别人对他的感情,满足对方对他的要求和期待,以期获得对方的尊重和赞赏。所以母亲希望他赢回父亲,他就竭尽全力成为战士,故乡组需要一位领袖,他就把自己活成马赛,同期生需要一位大哥哥,因此他关照每一个人,孩子们需要一位引路人,所以他可以放弃自杀(说真的,为了孩子选择活着,这理由太母性光辉了)。这种对爱与尊重的渴望别说对“岛上恶魔”了,我毫不怀疑就算是一只会说人话的海星,莱纳都会竭尽全力让它喜欢自己。

    所以也难怪104的男孩子们最不能原谅的就是他,贝特和阿妮都知道早晚有一天要见血不如从一开始就别靠太近,只有他非常愉快的和所有人打成一片,把自己滴着血的真心挖出来,换得别人的真心,最后真相揭露,自然是伤人伤己。

    但是尽管莱纳内心里已经对希斯喊了无数遍“结婚吧”(贾碧说艾尔迪亚人和马莱人怎么能相爱的时候我笑疯了,真想让你看看你哥在岛上啥德行),他嘴上还是说着岛上恶魔,和艾伦一样,这是他对自己脆弱的精神状态的保护。只是和艾伦不同的是,艾伦是先判定对方是非人再动手,而莱纳,在他反应过来之前他已经害死25万人了,所以他必须坚定的将这些人全部归类为非人,否则他没法直视着手中的鲜血活下去。

    当然,谏山怎么可能这么容易放过他。马可事件对莱纳最大的冲击在于,他亲手杀死了一位他无论如何不能用恶魔称呼的朋友,开除人籍这招真的不管用了,于是被迫面对现实的莱纳干脆精分了。从巨木森林里那句“像我们这种杀人如麻的短命鬼”可以看出,战士人格下的莱纳知道自己犯下了多么不可饶恕的罪行,也不再用恶魔作为理由为自己辩解,也就是说,从精分开始,他放弃了用岛上恶魔的概念来进行自我保护,转而通过时而清醒时而做梦的方式来逃避现实。

    希斯塔利亚

    【预警:看完130话后我的理解是,希斯塔利亚虽然不喜欢艾伦的灭世计划,但还是通过怀孕配合了他,并帮他保守了秘密,因此我接下来的所有观点都是基于希斯塔利亚在行动上支持了艾伦的灭世计划这一情况,假如最后大结局打我的脸,那么当我没说】

    我一直觉得聊艾伦和莱纳的对应关系,希斯塔利亚是无法绕开的重点。如果说巨人是双男主的话,同时和两个男主及两个尤米尔都有关系的希斯塔利亚显然是真正的女主。

    就如同莱纳的战士人格和士兵人格都是莱纳一样,克里斯塔也是希斯塔利亚真实的一部分,克里斯塔并不是凭空变出的面具,而是希斯有所隐瞒的部分真实。也就是说,如果将希斯塔利亚的所有人格要素视为全集的话,克里斯塔所包含的要素是其中一个子集。我们姑且将克里斯塔这个子集称为希斯塔利亚性格的A面,而将其余的部分称为B面,方便讨论。

    莱纳爱的显然是克里斯塔,也就是A面。而且这不仅仅是士兵人格的莱纳在角色扮演中的爱恋,因为莱纳精分是由于马可事件,而训练兵时期他就对克里斯塔很有好感。(我一直很确定训练兵时期的大哥哥莱纳是真实的,因为这就是他最想成为的自己,根本不需要扮演)其实也不奇怪,观察一下莱纳的择友标准,他喜欢性格温和、关爱弱者、自我意识比较低、侵略性低、容易相处的人,贝特和法尔科都是这个类型的,克里斯塔只是恰好符合这个标准罢了。(艾伦还真是非常极端的是这个类型的对立面,所以他和莱纳就有一种拽着莱纳的衣领把他强行拖离舒适区的感觉,哎,真不愧是宿敌啊)

    而艾伦欣赏的,恰恰是希斯的B面。我不知道该用什么形容词来形容那一面,我只能表述为,可以接受灭世的那一面。当然,AB面都是真实的希斯,所以在听到艾伦的灭世计划时,含泪的温柔劝阻是真的,冷血的守口如瓶和后续配合也是真的。克里斯塔是莱纳的女神,而希斯塔利亚是艾伦的王妃,是能手牵着手走进地狱的共犯。

    因此在这里我想谈谈尤米尔。尤米尔和希斯塔利亚在我看来并非神仙爱情,尤米尔爱的不过是自我投射的幻象,而希斯塔利亚不过是被她不计代价的付出打动。

    尤希之间最关键的一条线是【你的名字】,尤米尔要求希斯用真实的姓名活着,言下之意是,希望你抛弃伪装,以自己真实的模样面对这个世界。所以问题来了,尤米尔真的了解真实的希斯吗?她期待的希斯,究竟是真实的希斯,还是她想象中真实的希斯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看看尤米尔做了什么。尤米尔听到贝特的话后意识到自己是唯一能理解他们处境的人,为了让莱纳和贝特不被马莱处死而选择做他们的战利品回去交差。

    这是一个很有宗教意味的自我牺牲。对于神明来说,众生是平等的,墙内的艾尔迪亚人是尤米尔的子孙,墙外的也是,在对峙的104和故乡组之间,尤米尔站在一边,看到了所有人的挣扎和苦难,所以当贝特哭着说谁能来找到我们的时候,神明回应了他的祈祷。和巨人中其他的英勇无畏的牺牲不同,这不是出于爱、正义或者理想的自我牺牲,而是出于救赎,救赎两个早已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过的孩子。波尔克的回忆里她被铁链束缚在高台上的样子,与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何其相似,她确确实实就是一份祭品。继承了神明名字的尤米尔,最终真的做出了神明的事迹。

    因此我非常确定,尤米尔无论如何不会赞成灭世,即使是为了保护希斯塔利亚。我甚至很确定,如果希斯真的以十三年之期、五十年威慑,换得天下太平,两岸同胞重为一家,尤米尔会为她感到骄傲。

    所以,尤米尔爱着的,大概既不是克里斯塔,也不是希斯塔利亚,而是她透过克里斯塔看到的那个为了满足所有人心愿竭尽全力的幼小的自己,她不希望有另一个女孩重复自己的悲剧,希望以第二次生命为后来者指一条明路,只是她指路的对象,和她并非同道。

    官方同人莱纳、尤米尔、希斯塔利亚的关系总是被构建为只要莱纳和希斯说上一句话,尤米尔就会醋到发疯暴打情敌,然而在正剧里,尤米尔为她的情敌献出了生命,她唯一一次略有吃醋也不过是希斯撕裙子,她爱的很有尊严,更爱的很有原则。我总觉得她和莱纳之间的惺惺相惜是因为他们都是喜欢光的人,他们不约而同的将希斯看作那道光,所以也没什么可惜的,希斯是或不是光已经不重要了,他们都体验过追光的感觉,这就足够了。

    ———————————————————————————————————

    12.7 最终季终于开播啦~ 以后会随缘更新每集剧评(如果我写了的话

    第一集

    OP堪称完美。

    有的OP贡献了一首听过就无法忘记的神曲,比如红莲之弓矢,比如unravel,比如uninstall,而有的OP,基于特定的故事背景,将画面和音乐合起来,是一件完整的艺术品,这个OP正是如此。绚丽诡异的色彩和混乱嘈杂的音乐的结合让我想到死亡笔记第二部分的OP,同样是一个阴沉晦暗向着正义的内涵发出质疑的故事,灰色背景中的彩色则可能是在致敬辛德勒的名单,同时水墨晕染风的炮火和沙雕坍塌式的士兵也暗示在战场上夺去一条生命就和海浪冲散沙堆一样容易,如果说第三季的ED那句立场变化时,正义也会露出獠牙是暗示的话,第四季的OP对于战争发起者无差别的谴责可以说是明示了。

    正片内容和漫画基本一致,添加了法尔科在不太清醒时可能是在描述立体机动的台词,对莱纳在要塞内和中东联合军队的战斗戏做了一定的补充,果然谏山笔下的打戏都需要动画组自己加料不然结束的太快(捂脸)。另外莱纳从飞艇上跳下去的时候那句“我已经受够墙壁了”在漫画中是在墙上的近距离平视镜头,而动画则改成了从上空俯视的远距离镜头,就像跳伞的莱纳俯瞰四年前在墙上整修固定炮的自己,个人认为是一处很妙的分镜改动。

    结尾旁白一如既往是巨人御用剧情背景介绍阿尔敏同学,即使他这一话根本没出场,这也使我猜测最后的大决战中阿尔敏会活下来,而整个进击的巨人的故事,就是由他在战后记录下来的。

    ————————————————————————————————————

    4.11 漫画完结点评

    2021年的诺贝尔和平奖我提名谏山创,他以一己之力弥合了全球巨人读者从政治观点派别到角色和CP偏好上针锋相对的尖锐矛盾,通过创造出一个没有任何人满意的结局将所有的怒火都引到自己身上,从而避免了未来十年间针对作品的无休止争论,实乃三次元之鲁路修。

    道德虚无主义在日漫中是个挺常见的问题,沈逸的评价——武士道精神、相对自由主义历史观和天下无义战可以适用包括巨人在内的相当一部分日漫作品,从119话地鸣启动开始谏山创对于地鸣正义性的犹疑不决通过104众人对艾伦毫无底气的苦苦哀求已经初见端倪,这也是为什么从此处开始读者明显能感觉到巨人的剧情水平不复以往。连作者本人都不相信他笔下的角色在打一场为了人类命运的光荣之战,角色又怎么可能打出绽放人格魅力的高光时刻?

    然而这一切,在139话之前其实都不算什么大问题。沈逸的评价听起来挺苛刻,但这三点都不违背原则,我们固然不赞成“战争都是非正义的”这种虚无主义历史观,但一个发自内心厌恶所有战争的人,他起码不会主张对外侵略,也算在正常人类的价值观范畴内。一个作者的作品难免落入所属国家、民族意识形态的窠臼,如果一部作品能够超脱这一限制那自然是神作,如果不能那也无妨,读者可以有选择的欣赏,再说通过文娱作品去了解其他国家民族的意识形态、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也是看故事的部分乐趣所在,全都和我们自己一样岂不是很无趣。我得说从地鸣开始谏山创确实让我失望了,一个讲述英雄的故事,最后堂堂104竟无一个人心性品格配得上身上那件自由之翼,实在无法不令人失望,然而一直到138话,巨人在我心里依然是一流的作品,原因无他,它前80%的杰出足以让我原谅后20%的平庸。但是,毫不夸张地说,139话带来的破坏是毁灭性的。我一直觉得巨人这部作品,秉持天下无义战的价值也无妨,马莱艾尔迪亚都是右翼军国主义国家,主角团有一个算一个都是血债累累,最后死的干干净净,也算是平稳结局。然而我万万没有想到,谏山创居然在最后一刻放弃了他一贯避而不谈的中立态度搞起了价值输出,借“和平主义者”阿尔敏之口亲口承认了种族屠杀是带来和平的可选方案,让主角团心安理得的享受着建立在全世界80%人口尸骨上的“和平”并为艾伦的“自我牺牲”感动的痛哭流涕。如果这就是他想出的伤害读者的妙计的话,恭喜他,他做到了。

    然而这都不是最激怒我的点。相比于价值取向,我更在乎一个虚构故事的完成度和艺术性,如果谏山创只能通过赞同种族屠杀来编圆这个故事,那我也可以批判性的审美。但是事实正好相反,谏山创宁愿废掉先前的所有伏笔,无视之前的所有铺垫,破坏已经完整构建的人物性格,甚至增加新的机械降神设定,就为了在最后一话输出价值,他要么是故意的,要么是有意的。我们来梳理一下哪些(主要)伏笔被谏山创切片白灼后拌着酱油吃掉了:

    1、自由。

    艾伦说他灭世是为了追求自由。在我之前的文章里我判断,【艾伦追求的自由是自由最原始的定义,他对自由的理解就是为所欲为,每个个体都可以为所欲为,不同个体的自由发生矛盾时通过武力解决。说白了就是丛林法则,谁拳头大听谁的。所以对艾伦来说,让他不自由的既不是三堵高墙也不是海对岸有敌人,而是人类文明本身,要求个体让渡一部分自由以换取保护的社会契约、限制个体自由以维持社会秩序的法律、鼓励自我约束和克制的普世道德,这些显然都让艾伦感受到了无法容忍的不自由。而他若想要自由就只能如埃尔文说的那样,全世界只剩下一个人,只剩下他艾伦·耶格尔和燃烧的水冰冻的大地沙粒的雪原,只有人类灭绝的那一刻他才能感受到无比的自由。】虽然我觉得男主很屑,但我可以承认对自由的极端追求是有审美价值的,而当阿尔敏问出“他到底哪里是自由的”时候,我以为接下来会是两人对于自由定义的激烈辩论。我并不认为艾伦只是在按照看到的预言行事,因为自证预言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不自由的事情,连选择未来的可能性都被彻底剥夺,即使以艾伦的智商都应该能看出这和自由毫无关系。

    然而谏山创表示,对不起,就是自证预言。那你好歹让阿尔敏质问一下自证预言哪里自由了吧,噢抱歉,阿尔敏已经泪流满面的感谢艾伦为他们成为刽子手什么自不自由的早忘到一边去了。到头来艾伦灭世的动机就是三笠阿尔敏,这部从第一话开始就高喊自由喊道我都快不认识这两个字怎么写的漫画在最后一话告诉我,不论是主角的行为动机还是故事的核心主旨,都和自由一点关系都没有。

    2、始祖尤米尔

    最后一话我们终于知道了始祖尤米尔两千年来被困在道路中不得解脱的原因——因为爱情。一个奴隶小女孩爱上了烧毁她的故乡、杀死她的双亲、拔掉她的舌头、还因为她不小心放跑了一只猪而处死她的国王,在获得巨人之力死里逃生后依然痴心不改,心甘情愿地给国王当生育工具和贴身保镖,不但最后为国王而死,死后还兢兢业业的为国王的后人堆了两千年沙雕。

    这真(友善度)是我见过的最(友善度)感人的爱情故事,我真(友善度)不知道谏山创(友善度)经历了什么才能写出这种(友善度)玩意儿。以后再(友善度)有人吹谏山创女权,我(友善度)必须顺着网线爬过去和他打一架。

    而就这么一位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晚期的祖奶奶,就因为看到了三笠,就愉快的放弃了坚持了两千年的沙雕事业光荣退休了。我估计这应该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祖奶奶瞅着三笠那又当姐姐又当妈,扶弟妈宝两手抓的态度痛心疾首,为两千年后的后辈女性青年的爱情观深感担忧,然后自我反思一下发现,嘿,小丑竟是我自己。因此怒砸沙雕,愤而投胎,再也不伺候杀千刀的弗里兹王和他的小崽子们了。冥冥之中一个PUA重症患者以己身的惨痛教训拯救了另一个PUA重症患者,也算是一件好事,我愿称此为PUA患者不相容定律。

    3、巨人之力

    有一些支持帕岛的读者认为,如果要世界接受艾尔迪亚人,巨人之力就必须消失,在我看来这些读者其实才是最歧视艾族人的一群。艾族人不同于其他种族的巨人之力就好比世界上不同族裔间肤色容貌宗教文化的差异,不致力于建立一个包容差异的社会,却想着消除差异本身,这就好比要求黑人的皮肤变成白色后再谈种族平等,简直荒谬至极。如果不能包容差异,就算世界上真有魔法能把所有人的肤色变得一样,人类还是能根据头发的颜色、眼睛的大小、鼻梁的高低分出三六九等。所以我之前就说过,将巨人之力的存在当作艾族人被敌视的核心原因,这是种族歧视的观点。然而我没想到,谏山创居然就对号入座了。而且从马莱篇开始的大量细节,从门卫大叔对贾碧的关心,到尼科洛对莎夏的恋慕,再到地鸣到来时艾族人和马莱军队的和解,无不在表达艾尔迪亚人和其他族裔的人是可以相互理解的,其他族裔对于艾族人的恐惧来源于隔阂和无知而非变巨人这件事。结果到最后一话谏山创给我来了一出岛外人怕的就是巨人之力,变不了就是人类,变得了就是怪物,那我就奇了怪了,艾族人变巨人又不是蒙牛随变冰淇淋,随心所欲想变就变,他们手里有没有脊髓液,你们到底在怕个啥?

    说完中道崩殂的伏笔我们再来说说分崩离析的人物塑造。

    是,艾伦是个很屑的男主角,但最后一话谏山创的操作让我这个铁杆伦黑都忍不住对男主产生了一丝怜悯之情。艾伦有很多塑造方法:艾伦是个极端自由主义者,向往天地之间唯我一人的自由世界,可以;艾伦是个法西斯,为了帕岛的利益可以杀光岛外所有人,也可以;艾伦是个反社会人格,他很享受种族灭绝的过程,至于杀的是什么人无所谓,这也可以;甚至艾伦是个居家好男人,就想三笠阿尔敏热炕头,享受普通人的幸福,这都可以。然而在之前的138话里,艾伦已经成了一个嘴上喊着自由的口号身体却很自觉的当着自证预言的奴隶,说是为了帕岛人民而灭世结果地鸣砸死一群普通民众,杀人前抱着小孩痛哭流涕杀人的时候又表现得很享受,说是要保护同伴结果三笠阿尔敏差点被炸弹炸死被耶格尔派打死被墙巨踩死,的这么一个精神分裂的人间之屑。我以为他真的已经不能更屑了,谏山创告诉我,不,他可以。他可以根本没有计划就走一步看一步的随意发动地鸣,他可以随手组建耶格尔派然后完全不关心这些人会如何影响帕岛命运,他有能力把无垢巨人变回人类但他就是可以不管喝了红酒的皮克希斯,他可以操纵着墙巨烧死对他有恩的韩吉并自我安慰这是为了拯救世界,他居然TM还可以一边哭一边说我希望三笠一辈子都想着我,把橡皮擦屑研磨过后放进榨汁机里搅拌一遍都不可能比这更屑了,如果诸位知道日漫中有更屑的男主角的麻烦在评论区推荐一下,我一定拜读。

    希斯塔利亚。希斯塔利亚作为地鸣计划最早的知情者、参与者和最大受益者,不但借助希干希纳之战清除了制约她的军团高层,更是在战后耶格尔派当政的环境中重归政治中心手握大权,地鸣的罪责则由艾伦一人承担。啊这,昭和天皇点了个赞,东条上等兵点了个踩。

    阿尔敏,听说艾伦要杀光全世界所有人时惊恐不已苦苦哀求,听说艾伦只准备杀80%后立刻转悲为喜感激涕零。这样吧我给敏团长提个建议,把岛外杀到只剩几十万人口,赶到特定的聚居区内,然后给这些地方取名叫保留地,岛外人不得随意出来,艾族人也不得随意进去,反正敏团长只是求个心安而已,如此省时又省力还避免种族接触带来的矛盾,岂不美哉。

    三笠,我不想说她了,她和第一话相比没有任何改变,这个角色的唯一价值就是让始祖尤米尔治好斯德哥尔摩。

    莱纳。莱纳的人物弧光倒是很丰富,从痴恋希斯的变态到成熟稳重的老大哥到可恨的叛徒到军国主义的受害者到忏悔赎罪的英雄到痴恋希斯的变态,有始有终,完美。

    利威尔。他应该和埃尔文一起死在玛丽亚夺还。

    埃尔文。虽然早就死在了玛丽亚夺还依然被拖出来鞭尸。希望他的在天之灵无法观看139话,不然棺材板可能会飞起来。

    总之,可以看出谏山创真的很想去开温泉店了,以至于用这么一个结局让自己彻底退出漫画行业,希望他温泉店开的开心,再也不要回来了。

本网站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即时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11-2025  合作邮箱:[email protected]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