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沙鲁克·汗瓦妮·卡普尔保罗·布莱克维尔玛瑞沃拉·嘉沃斯卡李·尼古拉斯·哈里斯琼恩·史密斯乔蕾·科斯扎卡里·柯芬理查德·班克斯
类型:动作剧情悬疑惊悚动作片导演:玛尼什·莎玛 状态:正片 年份:2016 地区:印度 语言:印地语 豆瓣ID:25824009热度:632 ℃ 时间:2024-01-04 22:36:46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很多人都有自己的偶像,而作为粉丝,我们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偶像发生了负面事件。
有粉丝就会有黑子,我们通常会觉得粉丝都是最好的,而黑子是最讨厌的。粉丝都是友军,黑子都是敌人。
其实不然,一个明星最大的敌人并不是黑子,而是那些粉过头了、已经失去理智的粉丝——脑残粉。
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一粉顶十黑”。
而《脑残粉》,就是一个脑残粉把偶像逼得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故事。
高瑞夫从小就迷恋电影明星阿利安。
他房间里贴满了阿利安的海报、照片。
如果有人说阿利安不好,他就会维护阿利安。侮辱我可以,但不能侮辱我的偶像。
如果有人说其它人比阿利安更红,他就会和对方打起来。没有人比阿利安更红,阿利安天下第一。
在他心目中,阿利安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演员,是他的神。
阿利安的每部电影他都看了无数遍,台词都倒背如流,他轻轻松松就获得了连续三届“超级巨星模仿赛”冠军。
也许正是因为他对阿利安的狂热爱慕,他长大后连长相都和阿利安一模一样。
他还有一个异性朋友妮哈,妮哈对他有好感,他对妮哈也有好感,他原本是有机会和妮哈在一起的,但是他对谈恋爱没有丝毫兴趣,他唯一的兴趣就是阿利安。
他对自己的生日并不在意,但是阿利安的生日对他来说就和国庆节、春节一样重要。
为了给阿利安过生日,他愿意千里迢迢坐火车去孟买,远远看阿利安一眼,然后就坐火车回去。
他连票都没买,就坐上了开往孟买的火车。
他逃票被列车员发现了,他就威胁列车员,如果不让他去孟买,他就从火车上跳下去。
为什么他愿意为了一张火车票玩命?
理由很简单。他觉得如果不能在阿利安生日时见到他,那他活着也没意义了。
眼看他这么不要命,列车员只好答应他。
列车员问他:阿利安是你家人吗?你是阿利安的什么人?
高瑞夫说:不是,我是他的粉丝。
他说话的眼神、表情,都体现了他觉得做阿利安的粉丝是一件很光荣的事。
仿佛是他拍了那么多电影,仿佛是他拿了那么多奖,仿佛他不是阿利安的粉丝,他就是阿利安本人。
当初阿利安来孟买打拼的时候,住在特丽酒店205房,所以高瑞夫也要住在特丽酒店205房。
205房已经有人住了,他花双倍的价钱也一定要住这间。
晚上23:59,他拿出蛋糕,点燃蜡烛,为阿利安的生日倒计时,比自己的生日还还认真。
第二天,他在人群中远远见到了阿利安。
但是阿利安的粉丝太多了,根本不可能注意到他。
阿利安走后,粉丝们也纷纷离去,留下满地垃圾,这一幕也是很真实了。
为了阿利安,高瑞夫什么都愿意做。
阿利安已经快要过气了,又有一个名叫卡普尔的明星走红了。
而卡普尔又和阿利安有矛盾,于是高瑞夫决定帮助阿利安教训一下卡普尔。
他打了卡普尔一顿,然后强迫卡普尔对阿利安道歉,否则就刮花他的脸,将他毁容。
卡普尔对阿利安道歉的视频迅速在网上走红,成了网友热议的焦点。
人们都不知道卡普尔为什么对阿利安道歉,阿利安也不知道。
就在阿利安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他收到了高瑞夫发给他的视频,正是他强迫卡普尔道歉的录像。
高瑞夫不懂事,就以为阿利安也不懂事。
他不仅胁迫卡普尔,还动手打了卡普尔,他的行为已经是犯罪了。
幸亏他只是把视频发给了阿利安,要是这段视频传了出去,阿利安会被网友骂死。
他把这段录像发给阿利安,还天真地以为阿利安会感谢他,其实阿利安恨不得杀了他。这哪是粉丝干得出来的事,这比黑子还可怕。
阿利安并没有纵容高瑞夫,果断把这件事告诉了警察,叫警察把高瑞夫拘留了。
很多人说,阿利安完全可以假装什么都没发生,没有必要拘留高瑞夫。
其实这是很有必要的。
之前一位酒店工作人员做了一个抱枕放在肖战的房间里。肖战很开心,还拍照发到了网上。
结果很多粉丝去举报这位工作人员,酒店迫于压力就把她开除了。
一个人今天偷了鸡蛋,明天就可以去偷骆驼。
肖战对这件事没有任何反应,他今天纵容粉丝举报工作人员,明天粉丝就可以把整个网站都举报了。
海恩法则: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
肖战粉丝举报AO3的背后,也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
粉丝犯了小错你不制止,将来他就一定会犯大错,到时候你后悔都来不及了。
很多粉丝打着爱的旗号违法乱纪,如果偶像知道后却没有作为,那么他的粉丝就会越来越猖狂,会做出更恶劣的事。
身为偶像,当他的粉丝做了出格的事,他就应该出来管管。
不过再脑残的粉丝也是粉丝,阿利安还是没有做得太绝,他只是叫警察拘留高瑞夫2天,2天后就把他放出来。
阿利安还特意叮嘱警察对高瑞夫温和一点,不要打他,吓唬吓唬他就行了。而且警方档案、视频资料全都不要保存,不要留下案底。
阿利安还给警察钱,叫警察把高瑞夫放出来后给他买张回家的车票,送他去车站。
阿利安还单独和高瑞夫见面,亲口告诉高瑞夫,他做的事并不光彩,是犯法的。
高瑞夫感到很疑惑,警察是怎么知道这件事说他干的。
阿利安没有撒谎,而是很坦诚地说,是他叫警察拘留他2天的,因为他犯了错,就必须受到惩罚。
然而高瑞夫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做错了,还说:法律上是错的,但在你眼里不是爱吗?
高瑞夫还满脸高兴地说:我为你做了那么多,你喜不喜欢我送给你的生日礼物——把卡普尔狠狠地揍一顿?
阿利安说:你是谁?你为什么要为我做事?
高瑞夫回答道:我是你的粉丝。
阿利安又问:粉丝就能为所欲为了?就可以打人杀人了?
高瑞夫却说:如果有必要,我可以为你去杀人。
于是阿利安说:你不是我的粉丝。
其实阿利安把高瑞夫交给警察就可以了,没必要和高瑞夫见面,没有义务给高瑞夫讲道理,告诉他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高瑞夫都这么大的人了,什么违法什么不违法他完全知道,不需要阿利安来教他。
阿利安没有报警抓他,只是拘留他2天,就是为了让他意识到错误。
他和高瑞夫说这么多,也是为了让他意识到错误。
他又是叫警察对高瑞夫温和点,又是叫警察不要留下案底、给他买车票、送他去车站……这已经仁至义尽了。
高瑞夫非但没有意识到这点,反而还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高瑞夫想起阿利安领奖的时候说过:我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都归功于我的粉丝,没有粉丝,我什么都不是。
想到这里,高瑞夫竟然狂妄地说:高瑞夫造就了阿利安,没有高瑞夫,阿利安什么都不是。
高瑞夫可以用跳火车来威胁列车员,可以坐几十个小时的火车远远见阿利安一面,可以为了阿利安去打人……联想他做的这些事,你就知道他是一个很极端的、一个做事不考虑后果的人,他什么都干得出来。
果然,阿利安拘留他2天的事让他很不爽,他决定要报复阿利安。
他来到杜莎夫人蜡像馆,打扮成阿利安的样子,让大家都以为他是阿利安。
随后他在蜡像馆捣乱,还殴打工作人员,然后就消失了。
这下阿利安是百嘴莫辩,所有人都以为是他在蜡像馆捣乱、打架。
阿利安不仅遭到网友的炮轰,还被警察逮捕。
阿利安被放出来后,一位富豪邀请他出席他女儿的婚礼。
高瑞夫又混了进去,和千金小姐跳舞,还在跳舞的时候动手动脚,然后再次消失。
此时阿利安在走廊上,助理告诉他,有人冒充成他和千金小姐跳舞。
阿利安匆匆赶来,高瑞夫已经不在了,迎接他的是富豪的怒火和斥责。
阿利安解释说:刚才那个人不是我,是别人。
但是有人相信他吗?
这两件事对阿利安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他掉粉无数,他的节目也遭到抵制,赞助商也退出了,没有一个人来看他的节目。
高瑞夫还不肯罢休,他还冒充成阿利安来到了阿利安的家。
高瑞夫进来以后,阿利安的妻子才发现他不是阿利安。
她谎称去给高瑞夫倒杯水,其实是去拿手枪。
当她拿了手枪走过来时,却发现高瑞夫此时正抱着她的女儿。
万幸的是,高瑞夫并没有伤害孩子,只是把阿利安的家乱砸一通就走了。
一直都是敌在暗我在明,打得阿利安措手不及。
阿利安找不到高瑞夫,于是他想了一个计谋,逼高瑞夫自己站出来。
你冒充成我,那我就冒充成你。
阿利安冒充成高瑞夫去参加“超级巨星模仿赛”,然后当着所有观众的面,说他高瑞夫是怎么陷害阿利安的,在蜡像馆捣乱,在婚礼上性骚扰别人,还潜入了阿利安的家里,把所有东西砸烂……
阿利安成功把高瑞夫逼了出来,但最后他还是决定再给高瑞夫一个机会。
阿利安语重心长地说道:我享受我的生活,你就不能享受你的生活吗?做个好儿子,做个好的男朋友,不要做粉丝了。我独自一人闯荡,没有活在别人的影子里。我会忘了这一切,你也一样,重新开始,你不是小阿利安,你是高瑞夫。
阿利安希望高瑞夫不要活在别人的影子下,能做自己。
而且高瑞夫三番五次捉弄他他都既往不咎了,高瑞夫搞得他身败名裂他也不在乎了,时间、金钱、精神损失他通通不追究了。
但是高瑞夫仍然不肯罢休。
他选择了跳楼。
高瑞夫曾经说:以前都是粉丝追明星,现在马上要反过来了。
他的目的达到了,他一个粉丝,逼得偶像提着灯笼到处找他。
高瑞夫还说:我不会让你忘记我的,我们两个人的名字会形影不离。以后大家提到阿利安,高瑞夫这个名字也会如影随形。
这个目也达到了,他的名字永远和阿利安绑在了一起。以后只要人们提到阿利安,就会联想到他有一个叫做高瑞夫的脑残粉。
他如愿以偿地出名了,但是并不是好的名声,而且还是以死亡为代价,这真的划算吗?
阿利安这个人还是很正直的。
高瑞夫以爱为名义犯罪,阿利安愿意面对面和高瑞夫聊一聊。
高瑞夫报复他、骚扰他,阿利安最后也原谅了他。
但是高瑞夫并没有意识到阿利安已经对他够好了,却选择了报复阿利安,甚至还说:高瑞夫造就了阿利安,没有高瑞夫,阿利安什么都不是。
他太自以为是了,他以为他一个人就能代表阿利安的所有粉丝。
高瑞夫问阿利安:我冒着生命危险来见你,我打了卡普尔,我千辛万苦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见你,拍几张合影,签几个名,仅此而已。你就不能为我抽出5分钟的时间吗?
阿利安说:这是我的生活,我为什么要给你5分钟?我是人,会哭会笑,也会发疯。有家人,有责任,所以我没有时间见所有的粉丝。
阿利安说的话没有一点问题,他有那么多粉丝,每个粉丝见5分钟,加起来都多少分钟了。
别说明星了,就是你我这样的普通人,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去见一个素不相识的人。
不代表说你坐了那么久的火车,为他准备了生日蛋糕,他就一定要见你。
他见你是情分,不见你也没做错什么。如果你强迫他见你,这就是道德绑架。
任何人从选择做一个人的粉丝的那一天起,就应该做好费尽千辛万苦也见不到偶像一面的准备。
我们常常说“理性追星”,什么叫“理性追星”,就是不影响偶像的生活,不影响自己的生活,也不能影响别人的生活。
阿利安和卡普尔有矛盾,他就去把卡普尔打一顿,还强迫他给阿利安道歉,这就超越了“理性追星”的范畴,上升为了犯罪。
他自以为他为偶像做了那么多,其实只感动了自己。
高瑞夫这种人并不是只存在于电影里,现实中也有很多。
正如粉丝举报酒店工作人员,导致她辞职。
正如有人写了肖战的同人小说,粉丝就直接把整个网站举报了。
高瑞夫把卡普尔打了一顿,作为送给阿利安的生日礼物,他的行为可以说是非常不可理喻了。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有人都知道高瑞夫是个脑残粉,他自己还浑然不觉,还觉得这不是犯罪,这是对偶像的爱。
阿利安并不感谢高瑞夫,恰恰相反,他叫警察把高瑞夫拘留了。
同样的,你举报AO3,肖战也不会感谢你,只会觉得他上辈子是造了什么孽才会有你这样的粉丝。
粉丝的一切行为,前提都是不能影响到他人的生活。
2007年,周星驰在《鲁豫有约》宣传《长江七号》,现场播放了一支由影迷制作的短片《我们的故事》。
周星驰看了之后十分感动,提出和这部短片的导演合影。
这部短片的导演正是卢正雨。
卢正雨送给周星驰一张光盘,里面有他制作的影视作品。
周星驰回家后真的看了卢正雨的作品,还请卢正雨和他一起写《西游降魔篇》的剧本。
后来卢正雨还和周星驰合作了《美人鱼》,担任《美人鱼》的联合编剧、副导演、演员。
王俊凯在《中餐厅》中说,他正是因为听了周杰伦的歌才喜欢上音乐。
他也发过微博,说是周杰伦的歌陪伴他长大。
如今王俊凯和周杰伦经常见面,周杰伦还请王俊凯喝奶茶,还为TFBOYS作曲《剩下的盛夏》。
还有昆凌喜欢周杰伦,最终嫁给了周杰伦。朱丽倩喜欢刘德华,最终嫁给了刘德华。霍启刚喜欢郭晶晶,最终娶了郭晶晶……类似的故事有太多太多。
绝大多数人没有机会像卢正雨、王俊凯那样和偶像成为朋友,更没有机会像昆凌、朱丽倩、霍启刚那样和偶像结婚。
但是你也可以像高瑞夫刚开始那样,把偶像的海报、照片贴满整个房间,去住偶像住过的酒店,坐火车去他的城市远远看他一眼就回来……这样也很不错。
你有追星的自由,但你没有影响别人的生活的自由。
反过来说,如果粉丝做了出格的事,比如去把别的明星打一顿、强迫别的明星道歉、举报无辜的工作人员、举报无辜的网站,偶像就有义务制止。
肖战被所有网友批评,原因在于脑残粉坑了他,但不代表肖战就没有任何责任。
如果粉丝犯了小错,他就及时制止,粉丝就不会犯更大的错误。
如果当初粉丝举报酒店工作人员的时候,肖战就能有所作为,后来粉丝就不会去举报AO3,导致肖战被所有网友抵制。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
所以阿利安就做得很对,他得知高瑞夫把别人打了一顿后并没有纵容他,还是叫警察拘留了他2天。
高瑞夫说他不是犯罪,而是爱,阿利安就问:你是我的粉丝,那你就能为所欲为了?就可以打人杀人了?
高瑞夫说如果有必要,他可以为阿利安杀人,阿利安就果断地说他没有他这个粉丝。
如果当粉丝违法乱纪后,偶像愿意亲自教育他;如果粉丝还执迷不悟,偶像就开除他的粉籍,也许脑残粉会大大减少吧。
当这部电影还没有引进的时候,我就一直在关注这部电影。为什么呢?因为我一个朋友是沙鲁克·汗的粉丝。有一天他跟我说,沙沙(粉丝对沙鲁克·汗的昵称,也要叫沙皇的)的新片印度票房惨败。这让我挺震惊,虽然不太了解印度电影,但对沙鲁克·汗在印度的号召力还是了解,这位在宝莱坞可谓是万人敬仰的超级大牌,在世界范围内也有着影响力,他的作品票房失利,还是非常少见的。n
nn随后我登陆外网,发现这部叫做《FAN》的电影口碑不错啊。IMDB评分7.5,烂番茄82%的新鲜度。nn不过当看完这部电影的时候,我大概能了解这片为啥不受印度人民喜爱了。
nnn粉丝与明星互撕的故事,让我想起了两部电影,1981年劳伦·白考的《夺命影迷》和1996年罗伯特·德尼罗的《狂迷》,三部电影的共同点,就是用戏剧化手法刻画身为一名粉丝的心理,为了偶像进而走火入魔,疯狂、偏执。说句夸张点的话,这玩意跟邪教差不了多少,而且结局都挺悲惨。
nn《脑残粉》这个中文译名还是非常恰当的。nn都是类似的故事,本片与《夺命影迷》《狂迷》不同之处在于:上述作品的粉丝,在狂迷偶像的同时,生活中都遭遇到各种各样的不顺,有点“玩物丧志”的感觉。他们认为,自己为偶像付出了一切,偶像也要对自己负责,也就是说,主人公都要求偶像达到某种目的才肯罢休。比如《狂迷》中的罗伯特·德尼罗,绑架了偶像的儿子,要求对方必须在下一场比赛中打出全垒打,意思就是,我为了你都这样了,你必须对得起我。
nnn《脑残粉》中的高瑞夫却不一样。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色,从小迷恋大明星阿利安,为了对方什么事都肯做,甚至连命都不要也无所谓。他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对方,且不要求对方的回报,只是一个五分钟见面,签个名、合张影完事。但被拒绝之后,这位一直以来的世界观崩塌,进而粉丝转黑。把这部明星与粉丝互撕的电影变成了动作片惊悚片。nn也就是说,《脑残粉》的核心在于,粉丝眼中偶像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异,导致了悲剧。电影对粉丝心态的刻画很准确。这名粉丝高瑞夫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脑残粉↓↓nn“因为有你,我才能活的很好,而且我也希望你过得更好,你今天的成就,都是身为粉丝的我给你的。”这一切都是建立在自我的意愿之上。但是,随着自己从小到大一直建立的世界观在与偶像见面之后却崩塌,那么“我要让你过得不好,没有我,你丫什么也不是。”n
nn所以,这是一个从极爱到极恨的心态转化。nnn
nn一人分饰两角,是这部电影最大的噱头,两位本来长得就比较像,后半段不但“雀占鸠巢”,还“喧宾夺主”。把偶像搞到身败名裂,自己乐在其中。“换身份”这个梗非常有趣,抛弃刻意毁掉对方名誉的行为,二者都以对方的身份完成一段故事,也使得二者的心态都发生了变化。n
nn就是这就是“换位思考”的概念,但前期二者都犯了同样的错误。一面是偏执的粉丝,热情似火,心甘心愿的奉献,只是偏执入迷。一面是高高在上的明星,有些耍大牌,不想自己被打扰,但表达方式不对,同样也是偏执。这部电影名为《脑残粉》,不单单描述了一个疯狂的粉丝,我想导演还打算在片中融入人性化的思维。明星与粉丝之间的互为关系,并不是单独一方可以独立达成的。nn到了最后,在天台上那场戏,沙鲁克·汗演的两个角色,才算真正的合二为一,但依然逃不掉一个悲剧性的结尾。其实,电影在天台之上二者搏斗之后的交谈,就可以收尾了。但依然做出了一个“没有道歉”的梗,反而有些刻意。n
nn作为一部宝莱坞出品的作品,电影算是不走寻常路,全程没有歌舞“插队”不说,电影的故事节奏、剪辑和音乐都很棒,几场动作场面和气氛调度有板有眼。用句俗话来形容,不,这很不印度。能看出导演的野心很大,打算做出一部国际大片范儿,打破印度电影长期以来的刻板模式。他这一步走的很正确,但印度人民并不买账。因为....
nn可以看出,很多观众看完电影都将电影的故事联系起国内,比如杨丽娟事件啊,那名为了周董自杀的少年(忘了叫啥名),还有某大片的粉丝那句著名的“你折断我的翅膀,我毁掉你的天堂”的话语(其实这句话是来源于《英雄联盟》),都是脑残粉的现象。感觉,中国脑残粉太多了。nn但是,要论偶像崇拜情结,印度敢称第二。敢称第一的,大概也只有金三胖那个国家了。
nnn印度,是“偶像崇拜”的重灾区。这与印度的宗教习俗有关。印度主要信仰印度教,印度教中神灵,会化身为各种形象拯救世界于危难之中,久而久之印度就形成了非常浓厚的偶像崇拜情结,他们认为英雄、大人物都是神灵的化身,偶像明星也不例外,当人们崇拜某个大人物时,就不知不觉的赋予英雄某种神性、将其神格化。nn而且印度教,直接宣扬世袭等级制度,把种姓制度作为核心教义,印度“解放前”,歧视妇女都是国家法律名门规定的,这在别的国家是不敢想象的。你这辈子是个小屌丝,就是因为你上辈子是个傻逼,没准下辈子还是一个德行。要打破这种轮回,你就要虔诚,要信仰、崇拜我们的神,奉献你的一切,反抗是没有用的。
nnn正是这种宗教习俗,造就了印度非常浓厚的偶像崇拜风气。记得看过一段视频,《巴霍巴利王》公映的时候,印度人看片时就跟嗑药一样,站在凳子上狂舞大喊,在他们眼里,电影里的角色,就是神的化身。同理,现实中那些高高在上的偶像人物,同样也值得小屁民们崇拜,你们值得粉丝这样为你付出。nn所以,知道这部电影为什么在印度不受待见了吧。这部电影并没有歌舞、没有爱情、结尾悲情,都是印度观众不太喜欢的方式。而且,印度大部分偶像的粉丝,都是高瑞夫这个样子。如此打脸的片儿,当然不买账了。
nnnPS,沙鲁克·汗不愧是“宝莱坞之王”,演得真棒。nnPPS,我觉得这个电影,可以拍个中国版,估计很热闹。n
追龙番外篇之廉政大风暴
末日货物
木乃伊狂鲨
美少女特攻队
007:大破量子危机(普通话)
致命武器
本片讲述了ICAC廉政公署在历史上首次绝密行动档...
播放指数:913℃
娱乐生活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网络时代信息交流通畅,也使得这样一个群体越来越活跃,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追星族。大多数时候人们听到追星族都是不大能够理解他们的所作所为的,为了一个可能没有见过一次面甚至于看起来毫不相干的人花钱,花时间,花精力做一些看起来很“脑残”的事情,看起来真叫人难以理解。而明星和粉丝之间的关系也日益成为很多人关注的焦点。作为公众人物,明星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语都有可能被放大,无论好与坏。所以人们希望明星可以带来更多的正能量,以便积极引导他们的追随者。人们也希望追星族们可以更多的学习明星所展现出来的正能量的一面。这当然是最好的发展方向,就像电影一开始,因为喜欢那个自己一直奉为偶像的超级巨星,他满屋子都贴满了自己偶像的海报,各种周边。在参加活动时也是模仿自己的偶像。人总是不满足的,所以他想去见自己的偶像,和他说因为他自己做了什么,获得了什么,一切看起来并没有什么不好,甚至父母也同意了,因此他踏上了去见偶像的列车,满心欢喜。
然而,梦想和现实,往往都是有那么大差距。之后他做了一系列超级脑残的事情,帮偶像打人,甚至拍视频威胁他人,被送进了监狱。最后终于逼的偶像在监狱见了一面,然而由此引发的后果也让他偶像受尽谴责。之后他进行了一系列的报复行为,只因为我为你做了那么多,你却一句话也懒得和我说。他开始伪装成偶像的样子,各种败坏他的名声,甚至骚扰偶像的家人,陷入疯狂。
偶像和粉丝之间怎么样的关系才是最好的关系呢,这个时候似乎可以说距离产生美,不要试图去挖掘太多,不要试图去靠的太近,不要试图去干扰彼此原本不想干的生活,在你的心里,你喜欢TA,可是在生活中,你有你的生活,TA有TA的生活,有些界限不能越,否则无论是谁,都有可能万劫不复,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很多人都有自己的偶像,而作为粉丝,我们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偶像发生了负面事件。
有粉丝就会有黑子,我们通常会觉得粉丝都是最好的,而黑子是最讨厌的。粉丝都是友军,黑子都是敌人。
其实不然,一个明星最大的敌人并不是黑子,而是那些粉过头了、已经失去理智的粉丝——脑残粉。
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一粉顶十黑”。
而《脑残粉》,就是一个脑残粉把偶像逼得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故事。
高瑞夫从小就迷恋电影明星阿利安。
他房间里贴满了阿利安的海报、照片。
如果有人说阿利安不好,他就会维护阿利安。侮辱我可以,但不能侮辱我的偶像。
如果有人说其它人比阿利安更红,他就会和对方打起来。没有人比阿利安更红,阿利安天下第一。
在他心目中,阿利安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演员,是他的神。
阿利安的每部电影他都看了无数遍,台词都倒背如流,他轻轻松松就获得了连续三届“超级巨星模仿赛”冠军。
也许正是因为他对阿利安的狂热爱慕,他长大后连长相都和阿利安一模一样。
他还有一个异性朋友妮哈,妮哈对他有好感,他对妮哈也有好感,他原本是有机会和妮哈在一起的,但是他对谈恋爱没有丝毫兴趣,他唯一的兴趣就是阿利安。
他对自己的生日并不在意,但是阿利安的生日对他来说就和国庆节、春节一样重要。
为了给阿利安过生日,他愿意千里迢迢坐火车去孟买,远远看阿利安一眼,然后就坐火车回去。
他连票都没买,就坐上了开往孟买的火车。
他逃票被列车员发现了,他就威胁列车员,如果不让他去孟买,他就从火车上跳下去。
为什么他愿意为了一张火车票玩命?
理由很简单。他觉得如果不能在阿利安生日时见到他,那他活着也没意义了。
眼看他这么不要命,列车员只好答应他。
列车员问他:阿利安是你家人吗?你是阿利安的什么人?
高瑞夫说:不是,我是他的粉丝。
他说话的眼神、表情,都体现了他觉得做阿利安的粉丝是一件很光荣的事。
仿佛是他拍了那么多电影,仿佛是他拿了那么多奖,仿佛他不是阿利安的粉丝,他就是阿利安本人。
当初阿利安来孟买打拼的时候,住在特丽酒店205房,所以高瑞夫也要住在特丽酒店205房。
205房已经有人住了,他花双倍的价钱也一定要住这间。
晚上23:59,他拿出蛋糕,点燃蜡烛,为阿利安的生日倒计时,比自己的生日还还认真。
第二天,他在人群中远远见到了阿利安。
但是阿利安的粉丝太多了,根本不可能注意到他。
阿利安走后,粉丝们也纷纷离去,留下满地垃圾,这一幕也是很真实了。
为了阿利安,高瑞夫什么都愿意做。
阿利安已经快要过气了,又有一个名叫卡普尔的明星走红了。
而卡普尔又和阿利安有矛盾,于是高瑞夫决定帮助阿利安教训一下卡普尔。
他打了卡普尔一顿,然后强迫卡普尔对阿利安道歉,否则就刮花他的脸,将他毁容。
卡普尔对阿利安道歉的视频迅速在网上走红,成了网友热议的焦点。
人们都不知道卡普尔为什么对阿利安道歉,阿利安也不知道。
就在阿利安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他收到了高瑞夫发给他的视频,正是他强迫卡普尔道歉的录像。
高瑞夫不懂事,就以为阿利安也不懂事。
他不仅胁迫卡普尔,还动手打了卡普尔,他的行为已经是犯罪了。
幸亏他只是把视频发给了阿利安,要是这段视频传了出去,阿利安会被网友骂死。
他把这段录像发给阿利安,还天真地以为阿利安会感谢他,其实阿利安恨不得杀了他。这哪是粉丝干得出来的事,这比黑子还可怕。
阿利安并没有纵容高瑞夫,果断把这件事告诉了警察,叫警察把高瑞夫拘留了。
很多人说,阿利安完全可以假装什么都没发生,没有必要拘留高瑞夫。
其实这是很有必要的。
之前一位酒店工作人员做了一个抱枕放在肖战的房间里。肖战很开心,还拍照发到了网上。
结果很多粉丝去举报这位工作人员,酒店迫于压力就把她开除了。
一个人今天偷了鸡蛋,明天就可以去偷骆驼。
肖战对这件事没有任何反应,他今天纵容粉丝举报工作人员,明天粉丝就可以把整个网站都举报了。
海恩法则: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
肖战粉丝举报AO3的背后,也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
粉丝犯了小错你不制止,将来他就一定会犯大错,到时候你后悔都来不及了。
很多粉丝打着爱的旗号违法乱纪,如果偶像知道后却没有作为,那么他的粉丝就会越来越猖狂,会做出更恶劣的事。
身为偶像,当他的粉丝做了出格的事,他就应该出来管管。
不过再脑残的粉丝也是粉丝,阿利安还是没有做得太绝,他只是叫警察拘留高瑞夫2天,2天后就把他放出来。
阿利安还特意叮嘱警察对高瑞夫温和一点,不要打他,吓唬吓唬他就行了。而且警方档案、视频资料全都不要保存,不要留下案底。
阿利安还给警察钱,叫警察把高瑞夫放出来后给他买张回家的车票,送他去车站。
阿利安还单独和高瑞夫见面,亲口告诉高瑞夫,他做的事并不光彩,是犯法的。
高瑞夫感到很疑惑,警察是怎么知道这件事说他干的。
阿利安没有撒谎,而是很坦诚地说,是他叫警察拘留他2天的,因为他犯了错,就必须受到惩罚。
然而高瑞夫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做错了,还说:法律上是错的,但在你眼里不是爱吗?
高瑞夫还满脸高兴地说:我为你做了那么多,你喜不喜欢我送给你的生日礼物——把卡普尔狠狠地揍一顿?
阿利安说:你是谁?你为什么要为我做事?
高瑞夫回答道:我是你的粉丝。
阿利安又问:粉丝就能为所欲为了?就可以打人杀人了?
高瑞夫却说:如果有必要,我可以为你去杀人。
于是阿利安说:你不是我的粉丝。
其实阿利安把高瑞夫交给警察就可以了,没必要和高瑞夫见面,没有义务给高瑞夫讲道理,告诉他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高瑞夫都这么大的人了,什么违法什么不违法他完全知道,不需要阿利安来教他。
阿利安没有报警抓他,只是拘留他2天,就是为了让他意识到错误。
他和高瑞夫说这么多,也是为了让他意识到错误。
他又是叫警察对高瑞夫温和点,又是叫警察不要留下案底、给他买车票、送他去车站……这已经仁至义尽了。
高瑞夫非但没有意识到这点,反而还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高瑞夫想起阿利安领奖的时候说过:我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都归功于我的粉丝,没有粉丝,我什么都不是。
想到这里,高瑞夫竟然狂妄地说:高瑞夫造就了阿利安,没有高瑞夫,阿利安什么都不是。
高瑞夫可以用跳火车来威胁列车员,可以坐几十个小时的火车远远见阿利安一面,可以为了阿利安去打人……联想他做的这些事,你就知道他是一个很极端的、一个做事不考虑后果的人,他什么都干得出来。
果然,阿利安拘留他2天的事让他很不爽,他决定要报复阿利安。
他来到杜莎夫人蜡像馆,打扮成阿利安的样子,让大家都以为他是阿利安。
随后他在蜡像馆捣乱,还殴打工作人员,然后就消失了。
这下阿利安是百嘴莫辩,所有人都以为是他在蜡像馆捣乱、打架。
阿利安不仅遭到网友的炮轰,还被警察逮捕。
阿利安被放出来后,一位富豪邀请他出席他女儿的婚礼。
高瑞夫又混了进去,和千金小姐跳舞,还在跳舞的时候动手动脚,然后再次消失。
此时阿利安在走廊上,助理告诉他,有人冒充成他和千金小姐跳舞。
阿利安匆匆赶来,高瑞夫已经不在了,迎接他的是富豪的怒火和斥责。
阿利安解释说:刚才那个人不是我,是别人。
但是有人相信他吗?
这两件事对阿利安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他掉粉无数,他的节目也遭到抵制,赞助商也退出了,没有一个人来看他的节目。
高瑞夫还不肯罢休,他还冒充成阿利安来到了阿利安的家。
高瑞夫进来以后,阿利安的妻子才发现他不是阿利安。
她谎称去给高瑞夫倒杯水,其实是去拿手枪。
当她拿了手枪走过来时,却发现高瑞夫此时正抱着她的女儿。
万幸的是,高瑞夫并没有伤害孩子,只是把阿利安的家乱砸一通就走了。
一直都是敌在暗我在明,打得阿利安措手不及。
阿利安找不到高瑞夫,于是他想了一个计谋,逼高瑞夫自己站出来。
你冒充成我,那我就冒充成你。
阿利安冒充成高瑞夫去参加“超级巨星模仿赛”,然后当着所有观众的面,说他高瑞夫是怎么陷害阿利安的,在蜡像馆捣乱,在婚礼上性骚扰别人,还潜入了阿利安的家里,把所有东西砸烂……
阿利安成功把高瑞夫逼了出来,但最后他还是决定再给高瑞夫一个机会。
阿利安语重心长地说道:我享受我的生活,你就不能享受你的生活吗?做个好儿子,做个好的男朋友,不要做粉丝了。我独自一人闯荡,没有活在别人的影子里。我会忘了这一切,你也一样,重新开始,你不是小阿利安,你是高瑞夫。
阿利安希望高瑞夫不要活在别人的影子下,能做自己。
而且高瑞夫三番五次捉弄他他都既往不咎了,高瑞夫搞得他身败名裂他也不在乎了,时间、金钱、精神损失他通通不追究了。
但是高瑞夫仍然不肯罢休。
他选择了跳楼。
高瑞夫曾经说:以前都是粉丝追明星,现在马上要反过来了。
他的目的达到了,他一个粉丝,逼得偶像提着灯笼到处找他。
高瑞夫还说:我不会让你忘记我的,我们两个人的名字会形影不离。以后大家提到阿利安,高瑞夫这个名字也会如影随形。
这个目也达到了,他的名字永远和阿利安绑在了一起。以后只要人们提到阿利安,就会联想到他有一个叫做高瑞夫的脑残粉。
他如愿以偿地出名了,但是并不是好的名声,而且还是以死亡为代价,这真的划算吗?
阿利安这个人还是很正直的。
高瑞夫以爱为名义犯罪,阿利安愿意面对面和高瑞夫聊一聊。
高瑞夫报复他、骚扰他,阿利安最后也原谅了他。
但是高瑞夫并没有意识到阿利安已经对他够好了,却选择了报复阿利安,甚至还说:高瑞夫造就了阿利安,没有高瑞夫,阿利安什么都不是。
他太自以为是了,他以为他一个人就能代表阿利安的所有粉丝。
高瑞夫问阿利安:我冒着生命危险来见你,我打了卡普尔,我千辛万苦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见你,拍几张合影,签几个名,仅此而已。你就不能为我抽出5分钟的时间吗?
阿利安说:这是我的生活,我为什么要给你5分钟?我是人,会哭会笑,也会发疯。有家人,有责任,所以我没有时间见所有的粉丝。
阿利安说的话没有一点问题,他有那么多粉丝,每个粉丝见5分钟,加起来都多少分钟了。
别说明星了,就是你我这样的普通人,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去见一个素不相识的人。
不代表说你坐了那么久的火车,为他准备了生日蛋糕,他就一定要见你。
他见你是情分,不见你也没做错什么。如果你强迫他见你,这就是道德绑架。
任何人从选择做一个人的粉丝的那一天起,就应该做好费尽千辛万苦也见不到偶像一面的准备。
我们常常说“理性追星”,什么叫“理性追星”,就是不影响偶像的生活,不影响自己的生活,也不能影响别人的生活。
阿利安和卡普尔有矛盾,他就去把卡普尔打一顿,还强迫他给阿利安道歉,这就超越了“理性追星”的范畴,上升为了犯罪。
他自以为他为偶像做了那么多,其实只感动了自己。
高瑞夫这种人并不是只存在于电影里,现实中也有很多。
正如粉丝举报酒店工作人员,导致她辞职。
正如有人写了肖战的同人小说,粉丝就直接把整个网站举报了。
高瑞夫把卡普尔打了一顿,作为送给阿利安的生日礼物,他的行为可以说是非常不可理喻了。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有人都知道高瑞夫是个脑残粉,他自己还浑然不觉,还觉得这不是犯罪,这是对偶像的爱。
阿利安并不感谢高瑞夫,恰恰相反,他叫警察把高瑞夫拘留了。
同样的,你举报AO3,肖战也不会感谢你,只会觉得他上辈子是造了什么孽才会有你这样的粉丝。
粉丝的一切行为,前提都是不能影响到他人的生活。
2007年,周星驰在《鲁豫有约》宣传《长江七号》,现场播放了一支由影迷制作的短片《我们的故事》。
周星驰看了之后十分感动,提出和这部短片的导演合影。
这部短片的导演正是卢正雨。
卢正雨送给周星驰一张光盘,里面有他制作的影视作品。
周星驰回家后真的看了卢正雨的作品,还请卢正雨和他一起写《西游降魔篇》的剧本。
后来卢正雨还和周星驰合作了《美人鱼》,担任《美人鱼》的联合编剧、副导演、演员。
王俊凯在《中餐厅》中说,他正是因为听了周杰伦的歌才喜欢上音乐。
他也发过微博,说是周杰伦的歌陪伴他长大。
如今王俊凯和周杰伦经常见面,周杰伦还请王俊凯喝奶茶,还为TFBOYS作曲《剩下的盛夏》。
还有昆凌喜欢周杰伦,最终嫁给了周杰伦。朱丽倩喜欢刘德华,最终嫁给了刘德华。霍启刚喜欢郭晶晶,最终娶了郭晶晶……类似的故事有太多太多。
绝大多数人没有机会像卢正雨、王俊凯那样和偶像成为朋友,更没有机会像昆凌、朱丽倩、霍启刚那样和偶像结婚。
但是你也可以像高瑞夫刚开始那样,把偶像的海报、照片贴满整个房间,去住偶像住过的酒店,坐火车去他的城市远远看他一眼就回来……这样也很不错。
你有追星的自由,但你没有影响别人的生活的自由。
反过来说,如果粉丝做了出格的事,比如去把别的明星打一顿、强迫别的明星道歉、举报无辜的工作人员、举报无辜的网站,偶像就有义务制止。
肖战被所有网友批评,原因在于脑残粉坑了他,但不代表肖战就没有任何责任。
如果粉丝犯了小错,他就及时制止,粉丝就不会犯更大的错误。
如果当初粉丝举报酒店工作人员的时候,肖战就能有所作为,后来粉丝就不会去举报AO3,导致肖战被所有网友抵制。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
所以阿利安就做得很对,他得知高瑞夫把别人打了一顿后并没有纵容他,还是叫警察拘留了他2天。
高瑞夫说他不是犯罪,而是爱,阿利安就问:你是我的粉丝,那你就能为所欲为了?就可以打人杀人了?
高瑞夫说如果有必要,他可以为阿利安杀人,阿利安就果断地说他没有他这个粉丝。
如果当粉丝违法乱纪后,偶像愿意亲自教育他;如果粉丝还执迷不悟,偶像就开除他的粉籍,也许脑残粉会大大减少吧。
影片的故事非常简单,有一个叫高拉夫的男子,非常崇拜一个叫阿利亚的明星,他希望阿利亚能抽出5分钟给自己,让自己得以完成近距离接触偶像的心愿,阿利亚拒绝了,结果事情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5分钟的请求”中双方的矛盾
整个剧情以“5分钟的请求”为分割线,划为两部分,前半部分描写高拉夫如何热烈的崇拜着阿利亚,后半部分则描述他在请求拒绝后,如何疯狂的报复阿利亚,显然,“5分钟的请求”成了一个关键问题,它让一个粉丝因爱成恨,酿成最终的悲剧。
“5分钟的请求”必须一分为二来看待。
首先,高拉夫对阿利亚的崇拜不是一时的兴起,而是从小到大的一种热爱。他的房间里贴满了阿利亚的海报,放满了各种阿利亚的周边产品,从火柴到项链,不但如此,高拉夫还学会了阿利亚的所有歌舞,并擅长模仿他的神情与动作。在日常生活中,高拉夫习惯时不时的以阿利亚在影片中的动作来表现自我,以阿利亚在影片中的台词来表达自我,他甚至参加了社区的明星模仿大赛,并以对阿利亚的传神模仿,获得了三连冠!对于一个从小学习成绩差,长大依靠开网吧谋生的小人物高拉夫来说,这是他人生唯一值得骄傲的荣誉。可见,阿利亚对高拉夫来说,不仅仅是一个魅力四射的明星,更是他的整个人生。“5分钟的请求”对高拉夫来说,是一个梦,更是一个理想。
<图片1>
<图片2>
其次,高拉夫认为,没有粉丝的支持,就没有阿利亚今天的成就,阿利亚也曾多次在媒体上表示:没有粉丝,自己将一无是处。并且高拉夫认为自己不是一个普通粉丝,而是一个少见的铁杆粉丝,对他这样一个铁杆粉丝来说,“5分钟的请求”是一个合乎常理的请求。
<图片3>
然而,阿利亚拒绝高拉夫的理由同样充分。
首先,高拉夫提出请求的方式非常不合适。在没有机会接近阿利亚的情况下,高拉夫去威胁、殴打了一个曾对阿利亚出言不逊的明星,并强迫他拍摄了一段道歉视频。高拉夫这么做,一来是替阿利亚出气,二来是希望引起阿利亚的注意,获得相见的机会。但这种行为是非法的!阿利亚年近50,混迹娱乐圈多年,成熟如他当然不可能支持这种行为,这不但违法法律,且毫无理智。如果,他因此而接受“5分钟的请求”,那将成为一个错误的示范,诱导更多粉丝采取极端方式来接近自己。
<图片4>
<图片5>
其次,阿利亚也是一个普通人。普通人上班后,会下班,明星也是一样,他确实是为观众服务没错,但不可能24小时,365天的守候在岗位上,他也要下班,回家去做父母的儿子、妻子的丈夫、孩子的爸爸。如果每个粉丝都提出这样一个“5分钟的请求”,那么以阿利亚的号召力,他将永远无法下班。明星的经济公司会定期办一些粉丝见面会,搞一些明星和粉丝的互动,其实已经考虑了粉丝的心情,粉丝不能得寸进尺的一再索要,明星工作之余的时间都属于明星的私人生活,就像阿利亚回答高拉夫的那样:我人生里的5分钟,为什么要给你?
<图片6>
所以,“5分钟的请求”对阿利亚来说,是一个严重违反原则的行为,他不能妥协。
矛盾就这样产生了,双方都认为自己有理,而无法体会到对方的心情。
当然,我相信大部分观众还是会选择站在高拉夫这一边,毕竟大部分人只有做粉丝的经验,而没有做明星的经历,大部分人非常容易与高拉夫产生共鸣,却无法感知阿利亚的难处,何况“5分钟的请求”看起来是一个多么低微的请求。
阿利亚的失败沟通——论明星的本职工作
其实,不仅仅是粉丝与明星之间不能互相理解,社会上的各行各业又何曾能互相理解?譬如学生与老师、医生与病人等等。这就是为什么常常说,理解万岁!因为这真的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要一个人去理解另一个人的处境,不容易,要互相理解更是难上加难!这时沟通就显得非常重要。
矛盾产生后,高拉夫与阿利亚欠缺的就是良性的沟通。监狱里的那次照面,简直就是一场灾难。
个人认为,阿利亚要承担更多的责任。毕竟,他的社会地位、见识、阅历都要远胜高拉夫,高拉夫只接触过他这么一个明星,他却有无数与粉丝打交道的经验,他本该表现的比高拉夫更好才对,结果他表现的和高拉夫一样差劲。面对高拉夫的热切表白,他无心倾听,对于自己的难处,他又不屑表达,并以严苛的语气,批评了高拉夫,以命令的口吻,让高拉夫远离自己,整个过程表现冷酷,这直接刺激到了满怀热情的高拉夫。
<图片8>
为了心爱的明星,不惜犯罪,高拉夫很明显已经失去理智,这样的人,首先需要的是安抚,而不是批评!何况,高拉夫是为了阿利亚才去犯罪的,阿利亚就算不支持这种行为,但起码得领情吧?与此同时,即便不能真正感受高拉夫的心情,阿利亚也该知道“5分钟的请求”绝对没有恶意,而仅仅出于一份热爱,他不该用对待敌人的态度对待高拉夫。这些,阿利亚显然都没有意识到。
<图片9>
其实,阿利亚对高拉夫是善意的,他特地关照警察不要拷打高拉夫,不要给高拉夫留下案底,但高拉夫都不知道,为什么阿利亚不让高拉夫知道自己的善意,而非要留给他冷酷呢?看得出来,阿利亚非常不擅于处理人际关系。
在随后被高拉夫报复的过程中,阿利亚与媒体、警察、外交官的接触过程中,都表现的只知道认理,却从不考虑别人的感受,也不注意处理事情的方法与手段。
<图片10>
<图片11>
大明星阿利亚的情商很低!
如果阿利亚在监狱见到高拉夫后,给他一个温暖的拥抱,用柔和的言辞慰问他,安静听完高拉夫的表白,再委婉的劝导他,不该做出极端行为,要爱惜自己,并告诉他,警方不会给他留案底,鼓励他重新开始新生活......事情也许就不会发展到后来那样......当然,你也许会说,明星的本分是敬业的表演,而不是处理与粉丝的关系,就像阿利亚说到那样:我是靠自己的打拼才走到今天这一步。言外之意,他不是靠讨好粉丝来取得成功的!这种想法,依旧是低情商的表现,当你的职业和另一个群体紧密联系在一起时,那你就必须具有和那个群体打交道的智慧。就像医生的本职工作是替病人看病,他靠自己的医术吃饭,但也必须学会妥善处理与病人的关系,不是吗?我可以说,每个职业中都包含了人际关系的处理。
<图片12>
所以,学会处理和粉丝的关系,就是明星的本职工作之一,这个层面来说,阿利亚不合格。
高拉夫的疯狂报复——论粉丝的追星心理
尽管阿利亚没有能和高拉夫进行良好的沟通,是他的失职,但高拉夫最后毁了自己的整个人生,很难推脱自己的责任,毕竟自己的人生,自己要负责啊!漫漫人生,谁还没点挫折?就因为明星对自己的态度不好,而放弃自己的整个人生,实在太不应该了!
影片的上半部分花了很多的笔墨,去展现高拉夫对阿利亚的热爱,就是为下半部分高拉夫的疯狂做铺垫,那些表面看来无害的追星热情中,早就显现无理智的苗头。看看那些高拉夫的自白,“一旦有人说他坏话,我就为之战斗”,“他不仅是位影星,更是我的世界”,这两句明显已经过于狂热,随后我们看到,高拉夫为了追星,荒废了学业,有的科目40分都考不到!这就非常严重了,追星竟然被高拉夫摆在了为自己人生奋斗更高的位置。他甚至用父亲去神庙祈祷,来比喻自己的追星行为,可见追星被高拉夫视为一种信仰!要知道,人是可以为信仰而死的!
高拉夫最后的极端行为,归根结底源于他没有摆准明星在自己生活中的位置,而阿利亚的失败沟通仅仅是个导火线罢了。高拉夫前去寻求与阿利亚见面机会前,就已经是个具有病态心理的人,随后的犯罪,报复,到自杀,只不过是他整个错误人生结出的一颗苦果。
追星不是不可以,但一定要理智!
明星的表演,能让你开心,那他就是你生活中的一味调剂品,明星的言行,能为你树立榜样,那他就是你生活中的一种正能量,但无论如何,明星都不是你人生的主题。人生的主题是实现自我价值和获得真实的感情,明星的成就再大,也无法实现你个人的价值,明星的魅力再大,也不可能给予你真实的感情。明星只不过是人生旅途中,飘过的一朵云彩,它给你平凡的生活带来一丝艳丽的色彩,你会因愉悦而抬头看它,但绝不会为它而活。
失去理智的粉丝,将明星摆到了整个人生命题的位置,注定是一场悲剧,因为你永远无法将明星真正的变成你人生的一部分,就像你永远无法真正的拥有一朵云彩。而当不断升级的狂热需求,没有得到回应和满足后,就只剩下难以面对的空虚和毁灭的决绝。阿利亚恳切的希望高拉夫结束对自己的迷恋,高拉夫表示,他无法面对,于是他选择了死亡,而阿利亚继续以亲情、爱情为线索来挽留高拉夫,高拉夫笑着说“你不理解我”,是啊,将明星作为整个人生的高拉夫,他的心里早就没有了亲情、爱情的位置,这些东西早就不是能够鼓舞他活下去的动力,他只为阿利亚活着。
只为明星活着,太可悲了!
别说是“失去”非亲非故的明星了,哪怕是失去了友情,你也要好好活着,哪怕是失去爱情,你也要好好活着,哪怕是失去亲情,你也要好好活着。记住,这是你的人生,你要为你自己活着!就像阿利亚说的那样,“过自己人生的快乐,是过别人人生的快乐所无法比拟的。”你才是你人生中的真正明星。
惨案的受害者是双方
明星的出现,是为了给这个社会带来快乐,而不是为了霸占粉丝的生活,更不是来毁灭粉丝的人生。如果,粉丝不能很好的理解明星存在的意义,那就会害到自己,就像高拉夫那样,但同时也会害到明星,这可能是很多人没有想到的。
非理智的粉丝总想介入明星的生活,这会给明星带去很多困扰,个别极端者,甚至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就像阿利亚在影片后半段的遭遇,他差点因高拉夫的报复身败名裂,还连累到家人。而最后高拉夫的死,也无疑给阿利亚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子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说的就是这种事情,片尾阿利亚又一次过生日,当面对欢呼的粉丝,他的脸上再也无法绽放往日灿烂的笑容,他仿佛在人群中看到了高拉夫哀怨的脸庞。
由“5分钟的请求”引发的惨案,造成的伤害,是双方的。
影片的故事,让我不由得想起多年前的杨丽娟事件。杨丽娟为了见刘德华一面,竟然使得自己的父亲卖肾、卖房,最终自杀,震惊之余的刘德华,公开谴责了杨丽娟。整个事件,和高拉夫为了见阿利亚,实施殴打犯罪,最终被阿利亚严厉批评,简直如出一辙。不同的是,在杨丽娟事件中,大多人都在议论疯狂追星对杨丽娟家庭带来的伤害,很少有人注意到,刘德华也是受害者。
事实上,杨丽娟事件给刘德华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据华仔透露,当时他非常的内疚,与此同时,他几乎每天会收到上百个疯狂粉丝的来电,以死相挟要求见面,由于担心再出现“第二个杨爸爸”,他天天在惊恐中度过,甚至一听到电话响就会浑身发抖,并因此产生严重的失眠,最后不得不求助于心理医生。
所以,粉丝们要认知到,理智追星,不但是爱惜自己的表现,也是爱惜明星的表现,如果你真的热爱那个明星,就不要采取疯狂的追星行为,因为这种行为,不仅仅是在伤害你自己,也是在伤害你所爱的明星。
本片票房失利的简单分析
影片深入的展示了粉丝与明星双方的心情与难处,并且在劝导粉丝理智追星的同时,提出了明星学会与粉丝沟通的必要性,与此同时,反映了疯狂追星给双方带来的负面作用。可以说,整个故事将疯狂追星这种社会现象背后的所有环节都纳入了考量,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和引导价值。
可以说,这是沙鲁克·汗近年来少有的具有深意的作品,并且他一人分饰两角,展现了扎实的演技功底。
但为什么票房失利呢?
首先,沙鲁克·汗是偶像明星,他的作品中,爱情是必要元素,但这部电影中,却没有爱情的呈现。
其次,不管是高拉夫还是阿利亚,都不讨喜,高拉夫太疯狂,阿利亚太冷酷。
再者,结局不好,基本上印度人不喜欢悲惨的结局,如果最后高拉夫能幡然醒悟,回归正途,开始新的人生,也许观众接受度会高很多。
不管票房如何,我想为这部作品点赞,为沙鲁克·汗点赞。
——————————————————————————————————————
想看更多有关印度电影的评论,欢迎订阅公众平台“Indianmovie”。
当这部电影还没有引进的时候,我就一直在关注这部电影。为什么呢?因为我一个朋友是沙鲁克·汗的粉丝。有一天他跟我说,沙沙(粉丝对沙鲁克·汗的昵称,也要叫沙皇的)的新片印度票房惨败。这让我挺震惊,虽然不太了解印度电影,但对沙鲁克·汗在印度的号召力还是了解,这位在宝莱坞可谓是万人敬仰的超级大牌,在世界范围内也有着影响力,他的作品票房失利,还是非常少见的。n
nn随后我登陆外网,发现这部叫做《FAN》的电影口碑不错啊。IMDB评分7.5,烂番茄82%的新鲜度。nn不过当看完这部电影的时候,我大概能了解这片为啥不受印度人民喜爱了。
nnn粉丝与明星互撕的故事,让我想起了两部电影,1981年劳伦·白考的《夺命影迷》和1996年罗伯特·德尼罗的《狂迷》,三部电影的共同点,就是用戏剧化手法刻画身为一名粉丝的心理,为了偶像进而走火入魔,疯狂、偏执。说句夸张点的话,这玩意跟邪教差不了多少,而且结局都挺悲惨。
nnn入迷如狂
nn《脑残粉》这个中文译名还是非常恰当的。nn都是类似的故事,本片与《夺命影迷》《狂迷》不同之处在于:上述作品的粉丝,在狂迷偶像的同时,生活中都遭遇到各种各样的不顺,有点“玩物丧志”的感觉。他们认为,自己为偶像付出了一切,偶像也要对自己负责,也就是说,主人公都要求偶像达到某种目的才肯罢休。比如《狂迷》中的罗伯特·德尼罗,绑架了偶像的儿子,要求对方必须在下一场比赛中打出全垒打,意思就是,我为了你都这样了,你必须对得起我。
nnn《脑残粉》中的高瑞夫却不一样。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色,从小迷恋大明星阿利安,为了对方什么事都肯做,甚至连命都不要也无所谓。他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对方,且不要求对方的回报,只是一个五分钟见面,签个名、合张影完事。但被拒绝之后,这位一直以来的世界观崩塌,进而粉丝转黑。把这部明星与粉丝互撕的电影变成了动作片惊悚片。nn也就是说,《脑残粉》的核心在于,粉丝眼中偶像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异,导致了悲剧。电影对粉丝心态的刻画很准确。这名粉丝高瑞夫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脑残粉↓↓nn“因为有你,我才能活的很好,而且我也希望你过得更好,你今天的成就,都是身为粉丝的我给你的。”这一切都是建立在自我的意愿之上。但是,随着自己从小到大一直建立的世界观在与偶像见面之后却崩塌,那么“我要让你过得不好,没有我,你丫什么也不是。”n
nn所以,这是一个从极爱到极恨的心态转化。nnn
nn身份换位
nn一人分饰两角,是这部电影最大的噱头,两位本来长得就比较像,后半段不但“雀占鸠巢”,还“喧宾夺主”。把偶像搞到身败名裂,自己乐在其中。“换身份”这个梗非常有趣,抛弃刻意毁掉对方名誉的行为,二者都以对方的身份完成一段故事,也使得二者的心态都发生了变化。n
nn就是这就是“换位思考”的概念,但前期二者都犯了同样的错误。一面是偏执的粉丝,热情似火,心甘心愿的奉献,只是偏执入迷。一面是高高在上的明星,有些耍大牌,不想自己被打扰,但表达方式不对,同样也是偏执。这部电影名为《脑残粉》,不单单描述了一个疯狂的粉丝,我想导演还打算在片中融入人性化的思维。明星与粉丝之间的互为关系,并不是单独一方可以独立达成的。nn到了最后,在天台上那场戏,沙鲁克·汗演的两个角色,才算真正的合二为一,但依然逃不掉一个悲剧性的结尾。其实,电影在天台之上二者搏斗之后的交谈,就可以收尾了。但依然做出了一个“没有道歉”的梗,反而有些刻意。n
nn作为一部宝莱坞出品的作品,电影算是不走寻常路,全程没有歌舞“插队”不说,电影的故事节奏、剪辑和音乐都很棒,几场动作场面和气氛调度有板有眼。用句俗话来形容,不,这很不印度。能看出导演的野心很大,打算做出一部国际大片范儿,打破印度电影长期以来的刻板模式。他这一步走的很正确,但印度人民并不买账。因为....
nnnn脑残粉并不是天朝的专利
nn可以看出,很多观众看完电影都将电影的故事联系起国内,比如杨丽娟事件啊,那名为了周董自杀的少年(忘了叫啥名),还有某大片的粉丝那句著名的“你折断我的翅膀,我毁掉你的天堂”的话语(其实这句话是来源于《英雄联盟》),都是脑残粉的现象。感觉,中国脑残粉太多了。nn但是,要论偶像崇拜情结,印度敢称第二。敢称第一的,大概也只有金三胖那个国家了。
nnn印度,是“偶像崇拜”的重灾区。这与印度的宗教习俗有关。印度主要信仰印度教,印度教中神灵,会化身为各种形象拯救世界于危难之中,久而久之印度就形成了非常浓厚的偶像崇拜情结,他们认为英雄、大人物都是神灵的化身,偶像明星也不例外,当人们崇拜某个大人物时,就不知不觉的赋予英雄某种神性、将其神格化。nn而且印度教,直接宣扬世袭等级制度,把种姓制度作为核心教义,印度“解放前”,歧视妇女都是国家法律名门规定的,这在别的国家是不敢想象的。你这辈子是个小屌丝,就是因为你上辈子是个傻逼,没准下辈子还是一个德行。要打破这种轮回,你就要虔诚,要信仰、崇拜我们的神,奉献你的一切,反抗是没有用的。
nnn正是这种宗教习俗,造就了印度非常浓厚的偶像崇拜风气。记得看过一段视频,《巴霍巴利王》公映的时候,印度人看片时就跟嗑药一样,站在凳子上狂舞大喊,在他们眼里,电影里的角色,就是神的化身。同理,现实中那些高高在上的偶像人物,同样也值得小屁民们崇拜,你们值得粉丝这样为你付出。nn所以,知道这部电影为什么在印度不受待见了吧。这部电影并没有歌舞、没有爱情、结尾悲情,都是印度观众不太喜欢的方式。而且,印度大部分偶像的粉丝,都是高瑞夫这个样子。如此打脸的片儿,当然不买账了。
nnnPS,沙鲁克·汗不愧是“宝莱坞之王”,演得真棒。nnPPS,我觉得这个电影,可以拍个中国版,估计很热闹。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