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胡蝶高占非宣景琳郑小秋王献斋高倩苹徐莘愿徐琴芳肖英严工上袁绍梅顾梅君夏佩珍赵丹龚稼农黄耐霜孙敏徐来王征信
类型:剧情导演:张石川李萍倩程步高沈西苓姚苏凤郑正秋徐欣夫陈铿然吴村 状态:正片 年份:1934 地区:中国大陆 语言:汉语普通话 豆瓣ID:1305913热度:327 ℃ 时间:2022-10-11 19:01:03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女儿经》是一部群星云集的女性电影,以一家人的宴请开始,几个分散多年的女同学聚集到一起,细说十多年的遭遇各有各的心酸或意趣。这部电影作为民国时期宣传新生活运动的主旋律大片,其中充满了对新生活的说教,“教育”意义极强。
电影中让人受教的是对于女权的主张,但于当时而言进步的也是对于女权的主张。相较于此前的电影来说,这部明星出品的大片由许多左翼文人领衔,从对于吃人的封建社会和封建家庭的批判,到对于当权者的虚伪的嘲讽,都充满了左派风格。全都是由女性娓娓道来的故事中,生动的展现和洋溢着女性需要独立,女性可以独立的正向意义。将女性的故事作为主要内容,觉醒女性作为电影中的光辉形象,都表现了当时的电影人的专注重心和价值导向。
导演通过对于不同女性境遇的刻画,想要宣扬出女性需要觉醒的主要意图,电影中七个短故事的组合,形式上乏味,但如今同居一堂曾经同处一个教室的人,竟有如此不同的境遇,让电影中想要突出的形象——最终只有投身革命的女性才能获得最好的归属,更加具有说服力。苦总是在甜的对比下更苦。但电影对于女性需要革命的观点却难以过脑深思。
因为听信了男人的话却最后落得“在暴风雨中开启新生活”的;十分聪明懂得拿捏男人的女人;在工作上被男人欺负的女人;被男人包养成为“唇舌‘的女人;因为好赌害怕丈夫责怪而跳楼的女人;成为交际花的女人;投身革命获得爱情与成功的女人。电影中,除了最后也是最开始宴请的主人公,其他的女人成也在男人,败也在男人。很嘲讽,一部宣扬女性独立的电影,却深深浅浅的把女性是否独立是否获得好的结果归根于她与男人的关系是否征服男人看作成功的标准。影片中对于管理丈夫有手段的女人,大家都另眼相待,充满取经之意;对于沉溺爱情信任男人最后却落得个人老珠黄无人在意的结果的女人充满怜悯。整个画面尽是女人,但讲的却是男人。如此新生活,新女性,不要也罢。流于表面的女性电影,显得刻意又矛盾。
而跟令人瞠目的是,在几十年近百年的今天,我们看来仍有同感。弹幕中有人写到:”不同的时代,同样的渣男。“在共同观影中,也有大批的女性观众对于影片中的反派男性的行为义愤填膺。如此共情,不知是人类的两性关系进步微小还是是导演选材高超?而独立女性在今天也是议题,从网络打拳到现实中要求男女共责共担,男女平权意识在不断激增,女性争取独立的行为换了一种又一种。但,好像女性就像《女儿经》中的表演者,在不断的歌颂平等独立,又不停的用父系氏族的标杆衡量世界衡量标准。而男人就像当初坐在银幕后面的主流人群,欣赏表演。
什么是属于女性的独立自由?”等男厕所门口排队时。“嘲讽至极。而当代女性在正视差异,以女性为标杆而竞争时,男女平权可能踏出了阿姆斯特丹的月球探索第一步。
记一次很多观点混合的影评作业
上世纪三十年代,胡瑛和她的丈夫准备在家宴请当年和她一起读书的同学。胡瑛邀请的,是一群女校的同学,以及她们的校长先生。
当宾客陆续到来后,胡瑛作为主人家,提议大家聊一聊从学校毕业后,这几年的境遇。而女性的话题,总也绕不开男性的,第一位发言的是同学中最年长的大姐,她谈的便是自己和丈夫的一段往事。
结婚初期,两个人也是你侬我侬过一阵子。但好景不长,很快“大姐”便很难见到丈夫的人影了。好不容易等到他回家,不过是换身衣裳就要出去。“大姐”抱怨了几句,却勾出丈夫一箩筐的话来。丈夫嘲讽她这幅人老珠黄的样子,凭什么把他留在家里。也是自己心肠好,才养着她,如果是其他人,恐怕早就把她扔大街上不管了。“大姐”质问他,自己是如何变得人老珠黄的,还不是因为生孩子操持家务。当年追求自己的时候,却不是今日的嘴脸了。丈夫好笑起来,哪个男子追求女子的时候,不是做出鞍前马后的样子,这也能当真。
“大姐”气的跑回娘家,却被娘家人说闲话,说她整天躺在床上装病。已经嫁出去的人了,却在娘家吃闲饭。连底下的老妈子,也摆脸色给她看。
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电影里,女性的自主意识已经开始萌芽了。可是“大姐”的故事,即便放到今天,仍在不少家庭中重演。闲时和姐妹们聊天,若说起自己相恋的男友,总是要强调一下,对自己是如何如何的好。仿佛依仗了这个“好”,其他一切都变的不重要了。交往的就是个“渣”,冲着这份好也能守一辈子。
只是这部电影的第一个故事,就道出了真相。哪个男子在追求的时候,会不卖力表现呢?尚若和“大姐”一样抓住这恋爱时短短的表现出的好,却忘记认真的观察和思考一下自己相处的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最后也怕是要被嫌弃“人老珠黄”扔在家里了吧。
接下来,便轮到“四姐姐”讲述她的故事了,自然也是和她的丈夫有关。她的丈夫,背着她时,就去哄其他女孩子,哄的人家和他去约会。别人自然要问他,你既然有妻子,怎么能和我约会呢?“四姐姐”的丈夫也没什么高明的手段,总不过是些用旧的套路。就是告诉那些女孩子,和妻子早没了感情,已经找了律师准备离婚。那些个女孩子听了,便认为和他出来约会也无不可,都答应了,以至于丈夫的约会倒是排的很满呢。
只不过“四姐姐”是个有手段的人,悄悄的打听清楚了丈夫在外面的情况,便把那些女孩子约到家里来玩。在人前做出恩爱的样子,问丈夫说,外面有些可笑的传言,说我们要离婚,你说奇不奇怪?丈夫被她问的说不出话来,那些女孩子也都明白自己被骗了,自然不再和丈夫约会了。
放到今天,这上世纪老掉牙的手段,还不是被许多已婚的男子在用吗?所以说套路不怕老,关键是管用。想要拈花惹草的男子,哪一个会对着外遇对象说,自己不过是厌倦了妻子,想找些新鲜的刺激。每每用谎言去欺骗姑娘们,却总能成功。等姑娘们投入了感情,总要盼着对方离婚,兑现之前说的和妻子感情不好的话。之后男子就是不做什么,那些姑娘自我欺骗着,就能一年年的潜伏在对方的婚姻之外,期待自己卑微的爱情也有见到阳光的一天。
“小妹”还未成家,也没恋爱的经历,她要讲述的是作为职业女性,在工作场所遇到的事。在百货公司做营业员的“小妹”,还要养活家里生病的父亲和年幼的弟妹,自然穿着上就不能很讲究。于是,被经理叫到办公室责问,关照她要穿的体面一些。
可是其他同事却在背后议论纷纷,说她被经理单独叫进办公室,只怕是经理看上了她。明明没有钱置办衣裳,已经愁的不行的“小妹”,却还被几个同事在背后指指点点。别说那时候职业女性本就不多,就是现如今女性早就成为职场主力军了,还是无法避免类似的流言。但凡一个女子,长的出众一些,升职快一些,“一路睡上去”的论调总会出现。更有一种说法,乍一听仿佛有些道理,说女子长的好看点,在职场上总是不吃亏的。但背后的潜台词,不过是无视了女性的工作能力。
“小妹”的薪水也不过勉强够着家里的开销,拿不出钱来买漂亮衣裳,只能去问隔壁相熟的邻居借。借的时候还要撒个谎,说是借了去打样子,不敢说是自己穿了去上班。第二天穿着鲜亮衣服的“小妹”,更是坐实了同事们的猜疑,认为定是跟了经理,才给买了好衣裳。
更有男顾客,看她穿的鲜亮,人也年轻漂亮,就过来吃豆腐。“小妹”气不过,骂了对方几句,就被对方泼了墨水,借的衣服自然也糟蹋了。经理听到吵闹走出来,也不分青红皂白,就说她的不是,还把给她开除了。
原本以为那不过是旧社会发生的事,现在是绝无可能发生了。可是物化女性的事,却一直在上演,只不过有时形式不同罢了。话说前不久盐城“扒灰”事件,不也是物化女性的一种表现形式吗?视频刚出现的时候大众还以为是这个公公的问题,是个别现象。后来男方家里几位重要人物一起上直播,说明这就是他们当地的风俗,全家都和睦着呢,一副你能奈我何的姿态。还有人留言说,这不过是孝顺。孩子长大了,便如同乌鸦反哺,吃到好吃的,也想着给父母尝一口的意思。那娶的新娘,是好吃的东西吗,还要想着孝敬父亲一口?若说是风俗,也不过是陋习。只是在这里好奇一下,被当做一个物件嫁入这样的人家,日常相处只怕都要提着心吊着胆。这新娘的自主意识,还不如上世纪电影中的几个女子呢。
后来校长也说了两位同学的故事,其中一位倒也是来了,只不过匆匆忙忙的到了个场,就跑了。说是自己外面有许多演讲,都等着她去呢。演讲到也是有的,不过没她表现的那么多,自然也没那么忙碌。不过在老同学面前装出忙碌的样子,表示自己是被别人需要的。这位“演讲者”更厉害的地方,是她演讲的内容不过是她丈夫写的稿子,自己却是没什么想法的人。虽然到处宣讲“新女性的精神”,自己的行为和想法却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
这类所谓同学中的“大人物”,倒是不论男女身上都会出现。只不过影片中的这位,变成了自己丈夫的喉舌。在人前台上的时候,表现出自身比其他女性先进的地方。然而背着人的时候,对自己的母亲颐气指使,对自己的丈夫却俯首帖耳。不过是男子的工具,却偏要做出一副新女性的样子给其他人看,放在今日也并不少见。
还有一位从校长转述得知的女同学,并没有到场,也是无法到场的了。因为沉迷赌博,将家中的东西典当一空。以至于丈夫要去会客穿的狐皮袍子都被当了,只能和老妈子一起,瞒着丈夫拿其他衣服去换。谁知道好不容易换回来了,丈夫一穿,嫌短,又要换其他袍子。弄得她手忙脚乱,最后不免被丈夫发现家里值钱的东西原来早没了。最后逼的没办法,只能去跳楼。这个故事结局固然悲惨,但表现形式却颇有些黑色幽默的意味。只不过在呈现主题方面,有一些跑偏了。
做东的胡瑛,也说了同学中一位“交际花”的情况。周旋与几个有钱有势的男人之中,看起来是风光的,出门也是锦衣玉食的阔小姐样子。只不过调停摆布几个男人,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最后免不了被戳穿了,总要付出一些代价的。这样的故事古往今来一直在重演,然而为了一时的虚荣,时至今日依旧有不少女性,前赴后继的去走这条路。n
最后两个故事,一悲一喜。一个丈夫得了肺痨,孩子又走失了;另一个救下了革命党,并带着丈夫一同成就了一番事业。但也因为故事太多了,导致影片时长近三个小时,变的冗长了。所以我也放到最后一笔带过,不做重点介绍。
为什么拿这部1934年放映的电影来介绍呢,因为我也没有想到一部几十年前的电影里人物的境遇,放在当下却毫无违和感。而没有违和感,难道不是最违和的事情吗?似乎这几十年,本以为早就改变的东西,却没有改变。盐城拿着旧习俗说事,理直气壮的在婚礼上欺辱新娘。小二姐打着爱的幌子,大张旗鼓的宣称自己睡了已婚名导。这到底是女性独立的进步,还是退步呢?n
我认为,无论男人还是女人,总要当得起一撇一捺这个“人”字。能投入去爱,也能勇敢离开;能独立思考,也能大胆表达;能守着丈夫孩子锅碗瓢盆,心安理得花丈夫赚的钱,也能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美人在骨不在皮!无论你几岁,无论你处在什么状态中,无论你曾经遭遇过什么或得到过什么。若珍视自己,都可以修炼成为最自在,最幸福的那个美人儿。
想加入影心理读者群 请联系平台助理微信:xinliwanka,通关密码:我是读者。如果觉得我们的文章还有些趣味,或许还能给一些提点和帮助,欢迎点赞转发,或打赏支持主创。想跟进一步了解主创,可以关注微博:心理咨询师贾睿。
1.剧情:以十年同学会为线索,讲曾经的老同学聚在一起讲述大家十年经历的事情。还是以女性故事为主。不同性格的人经历不同的人生,有太温柔付出被丈夫抛弃的女人;有十分聪明会调教男人的女人;有丈夫得了肺炎又丢了孩子的女人;有明明被包养却还虚伪的到处做女权主义演讲的女人;有因为好赌倾家荡产自杀的女人;有工作上受尽不公平对待的女人;也有游转在众多男人之间的交际花。总归是一点,过的最好的还是聚会的号召者,日子过得又富裕又体面n2.人物:虽然每个人出场时间并没有多久,但是每个人的穿着仪态细节上处理得非常好,表演也更加生动自然,台词也更加灵动了。印象很深刻的是第一个故事的女主和丈夫吵架的片段,台词功力比之前的老电影有明显的进步。还是有一点,表情僵硬单一,可能借图的话有很多祯表情都是一样的。n3.立意:核心还是女性,从婚姻,工作,社会地位各个方面来讲述女性的故事。通过正反的例子给人启迪意。但是同学聚会唠嗑的背景展开会有一种世俗和批判的感觉。另外同学会上,十年之后大家身份的差别以及在同学会上的一些作态简直和当今调侃的同学会攀比的场景相差无几。让人感觉这个开头的展开就有一股子讽刺味。
真实身份 正体
蛟龙行动
谈途人生
古剑飘渺录
监狱疑云
三
影片根据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一个作家为了逃避越战征...
播放指数:988℃
《女儿经》是一部群星云集的女性电影,以一家人的宴请开始,几个分散多年的女同学聚集到一起,细说十多年的遭遇各有各的心酸或意趣。这部电影作为民国时期宣传新生活运动的主旋律大片,其中充满了对新生活的说教,“教育”意义极强。
电影中让人受教的是对于女权的主张,但于当时而言进步的也是对于女权的主张。相较于此前的电影来说,这部明星出品的大片由许多左翼文人领衔,从对于吃人的封建社会和封建家庭的批判,到对于当权者的虚伪的嘲讽,都充满了左派风格。全都是由女性娓娓道来的故事中,生动的展现和洋溢着女性需要独立,女性可以独立的正向意义。将女性的故事作为主要内容,觉醒女性作为电影中的光辉形象,都表现了当时的电影人的专注重心和价值导向。
导演通过对于不同女性境遇的刻画,想要宣扬出女性需要觉醒的主要意图,电影中七个短故事的组合,形式上乏味,但如今同居一堂曾经同处一个教室的人,竟有如此不同的境遇,让电影中想要突出的形象——最终只有投身革命的女性才能获得最好的归属,更加具有说服力。苦总是在甜的对比下更苦。但电影对于女性需要革命的观点却难以过脑深思。
因为听信了男人的话却最后落得“在暴风雨中开启新生活”的;十分聪明懂得拿捏男人的女人;在工作上被男人欺负的女人;被男人包养成为“唇舌‘的女人;因为好赌害怕丈夫责怪而跳楼的女人;成为交际花的女人;投身革命获得爱情与成功的女人。电影中,除了最后也是最开始宴请的主人公,其他的女人成也在男人,败也在男人。很嘲讽,一部宣扬女性独立的电影,却深深浅浅的把女性是否独立是否获得好的结果归根于她与男人的关系是否征服男人看作成功的标准。影片中对于管理丈夫有手段的女人,大家都另眼相待,充满取经之意;对于沉溺爱情信任男人最后却落得个人老珠黄无人在意的结果的女人充满怜悯。整个画面尽是女人,但讲的却是男人。如此新生活,新女性,不要也罢。流于表面的女性电影,显得刻意又矛盾。
而跟令人瞠目的是,在几十年近百年的今天,我们看来仍有同感。弹幕中有人写到:”不同的时代,同样的渣男。“在共同观影中,也有大批的女性观众对于影片中的反派男性的行为义愤填膺。如此共情,不知是人类的两性关系进步微小还是是导演选材高超?而独立女性在今天也是议题,从网络打拳到现实中要求男女共责共担,男女平权意识在不断激增,女性争取独立的行为换了一种又一种。但,好像女性就像《女儿经》中的表演者,在不断的歌颂平等独立,又不停的用父系氏族的标杆衡量世界衡量标准。而男人就像当初坐在银幕后面的主流人群,欣赏表演。
什么是属于女性的独立自由?”等男厕所门口排队时。“嘲讽至极。而当代女性在正视差异,以女性为标杆而竞争时,男女平权可能踏出了阿姆斯特丹的月球探索第一步。
记一次很多观点混合的影评作业
上世纪三十年代,胡瑛和她的丈夫准备在家宴请当年和她一起读书的同学。胡瑛邀请的,是一群女校的同学,以及她们的校长先生。
当宾客陆续到来后,胡瑛作为主人家,提议大家聊一聊从学校毕业后,这几年的境遇。而女性的话题,总也绕不开男性的,第一位发言的是同学中最年长的大姐,她谈的便是自己和丈夫的一段往事。
结婚初期,两个人也是你侬我侬过一阵子。但好景不长,很快“大姐”便很难见到丈夫的人影了。好不容易等到他回家,不过是换身衣裳就要出去。“大姐”抱怨了几句,却勾出丈夫一箩筐的话来。丈夫嘲讽她这幅人老珠黄的样子,凭什么把他留在家里。也是自己心肠好,才养着她,如果是其他人,恐怕早就把她扔大街上不管了。“大姐”质问他,自己是如何变得人老珠黄的,还不是因为生孩子操持家务。当年追求自己的时候,却不是今日的嘴脸了。丈夫好笑起来,哪个男子追求女子的时候,不是做出鞍前马后的样子,这也能当真。
“大姐”气的跑回娘家,却被娘家人说闲话,说她整天躺在床上装病。已经嫁出去的人了,却在娘家吃闲饭。连底下的老妈子,也摆脸色给她看。
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电影里,女性的自主意识已经开始萌芽了。可是“大姐”的故事,即便放到今天,仍在不少家庭中重演。闲时和姐妹们聊天,若说起自己相恋的男友,总是要强调一下,对自己是如何如何的好。仿佛依仗了这个“好”,其他一切都变的不重要了。交往的就是个“渣”,冲着这份好也能守一辈子。
只是这部电影的第一个故事,就道出了真相。哪个男子在追求的时候,会不卖力表现呢?尚若和“大姐”一样抓住这恋爱时短短的表现出的好,却忘记认真的观察和思考一下自己相处的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最后也怕是要被嫌弃“人老珠黄”扔在家里了吧。
接下来,便轮到“四姐姐”讲述她的故事了,自然也是和她的丈夫有关。她的丈夫,背着她时,就去哄其他女孩子,哄的人家和他去约会。别人自然要问他,你既然有妻子,怎么能和我约会呢?“四姐姐”的丈夫也没什么高明的手段,总不过是些用旧的套路。就是告诉那些女孩子,和妻子早没了感情,已经找了律师准备离婚。那些个女孩子听了,便认为和他出来约会也无不可,都答应了,以至于丈夫的约会倒是排的很满呢。
只不过“四姐姐”是个有手段的人,悄悄的打听清楚了丈夫在外面的情况,便把那些女孩子约到家里来玩。在人前做出恩爱的样子,问丈夫说,外面有些可笑的传言,说我们要离婚,你说奇不奇怪?丈夫被她问的说不出话来,那些女孩子也都明白自己被骗了,自然不再和丈夫约会了。
放到今天,这上世纪老掉牙的手段,还不是被许多已婚的男子在用吗?所以说套路不怕老,关键是管用。想要拈花惹草的男子,哪一个会对着外遇对象说,自己不过是厌倦了妻子,想找些新鲜的刺激。每每用谎言去欺骗姑娘们,却总能成功。等姑娘们投入了感情,总要盼着对方离婚,兑现之前说的和妻子感情不好的话。之后男子就是不做什么,那些姑娘自我欺骗着,就能一年年的潜伏在对方的婚姻之外,期待自己卑微的爱情也有见到阳光的一天。
“小妹”还未成家,也没恋爱的经历,她要讲述的是作为职业女性,在工作场所遇到的事。在百货公司做营业员的“小妹”,还要养活家里生病的父亲和年幼的弟妹,自然穿着上就不能很讲究。于是,被经理叫到办公室责问,关照她要穿的体面一些。
可是其他同事却在背后议论纷纷,说她被经理单独叫进办公室,只怕是经理看上了她。明明没有钱置办衣裳,已经愁的不行的“小妹”,却还被几个同事在背后指指点点。别说那时候职业女性本就不多,就是现如今女性早就成为职场主力军了,还是无法避免类似的流言。但凡一个女子,长的出众一些,升职快一些,“一路睡上去”的论调总会出现。更有一种说法,乍一听仿佛有些道理,说女子长的好看点,在职场上总是不吃亏的。但背后的潜台词,不过是无视了女性的工作能力。
“小妹”的薪水也不过勉强够着家里的开销,拿不出钱来买漂亮衣裳,只能去问隔壁相熟的邻居借。借的时候还要撒个谎,说是借了去打样子,不敢说是自己穿了去上班。第二天穿着鲜亮衣服的“小妹”,更是坐实了同事们的猜疑,认为定是跟了经理,才给买了好衣裳。
更有男顾客,看她穿的鲜亮,人也年轻漂亮,就过来吃豆腐。“小妹”气不过,骂了对方几句,就被对方泼了墨水,借的衣服自然也糟蹋了。经理听到吵闹走出来,也不分青红皂白,就说她的不是,还把给她开除了。
原本以为那不过是旧社会发生的事,现在是绝无可能发生了。可是物化女性的事,却一直在上演,只不过有时形式不同罢了。话说前不久盐城“扒灰”事件,不也是物化女性的一种表现形式吗?视频刚出现的时候大众还以为是这个公公的问题,是个别现象。后来男方家里几位重要人物一起上直播,说明这就是他们当地的风俗,全家都和睦着呢,一副你能奈我何的姿态。还有人留言说,这不过是孝顺。孩子长大了,便如同乌鸦反哺,吃到好吃的,也想着给父母尝一口的意思。那娶的新娘,是好吃的东西吗,还要想着孝敬父亲一口?若说是风俗,也不过是陋习。只是在这里好奇一下,被当做一个物件嫁入这样的人家,日常相处只怕都要提着心吊着胆。这新娘的自主意识,还不如上世纪电影中的几个女子呢。
后来校长也说了两位同学的故事,其中一位倒也是来了,只不过匆匆忙忙的到了个场,就跑了。说是自己外面有许多演讲,都等着她去呢。演讲到也是有的,不过没她表现的那么多,自然也没那么忙碌。不过在老同学面前装出忙碌的样子,表示自己是被别人需要的。这位“演讲者”更厉害的地方,是她演讲的内容不过是她丈夫写的稿子,自己却是没什么想法的人。虽然到处宣讲“新女性的精神”,自己的行为和想法却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
这类所谓同学中的“大人物”,倒是不论男女身上都会出现。只不过影片中的这位,变成了自己丈夫的喉舌。在人前台上的时候,表现出自身比其他女性先进的地方。然而背着人的时候,对自己的母亲颐气指使,对自己的丈夫却俯首帖耳。不过是男子的工具,却偏要做出一副新女性的样子给其他人看,放在今日也并不少见。
还有一位从校长转述得知的女同学,并没有到场,也是无法到场的了。因为沉迷赌博,将家中的东西典当一空。以至于丈夫要去会客穿的狐皮袍子都被当了,只能和老妈子一起,瞒着丈夫拿其他衣服去换。谁知道好不容易换回来了,丈夫一穿,嫌短,又要换其他袍子。弄得她手忙脚乱,最后不免被丈夫发现家里值钱的东西原来早没了。最后逼的没办法,只能去跳楼。这个故事结局固然悲惨,但表现形式却颇有些黑色幽默的意味。只不过在呈现主题方面,有一些跑偏了。
做东的胡瑛,也说了同学中一位“交际花”的情况。周旋与几个有钱有势的男人之中,看起来是风光的,出门也是锦衣玉食的阔小姐样子。只不过调停摆布几个男人,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最后免不了被戳穿了,总要付出一些代价的。这样的故事古往今来一直在重演,然而为了一时的虚荣,时至今日依旧有不少女性,前赴后继的去走这条路。n
最后两个故事,一悲一喜。一个丈夫得了肺痨,孩子又走失了;另一个救下了革命党,并带着丈夫一同成就了一番事业。但也因为故事太多了,导致影片时长近三个小时,变的冗长了。所以我也放到最后一笔带过,不做重点介绍。
为什么拿这部1934年放映的电影来介绍呢,因为我也没有想到一部几十年前的电影里人物的境遇,放在当下却毫无违和感。而没有违和感,难道不是最违和的事情吗?似乎这几十年,本以为早就改变的东西,却没有改变。盐城拿着旧习俗说事,理直气壮的在婚礼上欺辱新娘。小二姐打着爱的幌子,大张旗鼓的宣称自己睡了已婚名导。这到底是女性独立的进步,还是退步呢?n
我认为,无论男人还是女人,总要当得起一撇一捺这个“人”字。能投入去爱,也能勇敢离开;能独立思考,也能大胆表达;能守着丈夫孩子锅碗瓢盆,心安理得花丈夫赚的钱,也能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美人在骨不在皮!无论你几岁,无论你处在什么状态中,无论你曾经遭遇过什么或得到过什么。若珍视自己,都可以修炼成为最自在,最幸福的那个美人儿。
想加入影心理读者群 请联系平台助理微信:xinliwanka,通关密码:我是读者。如果觉得我们的文章还有些趣味,或许还能给一些提点和帮助,欢迎点赞转发,或打赏支持主创。想跟进一步了解主创,可以关注微博:心理咨询师贾睿。
1.剧情:以十年同学会为线索,讲曾经的老同学聚在一起讲述大家十年经历的事情。还是以女性故事为主。不同性格的人经历不同的人生,有太温柔付出被丈夫抛弃的女人;有十分聪明会调教男人的女人;有丈夫得了肺炎又丢了孩子的女人;有明明被包养却还虚伪的到处做女权主义演讲的女人;有因为好赌倾家荡产自杀的女人;有工作上受尽不公平对待的女人;也有游转在众多男人之间的交际花。总归是一点,过的最好的还是聚会的号召者,日子过得又富裕又体面n2.人物:虽然每个人出场时间并没有多久,但是每个人的穿着仪态细节上处理得非常好,表演也更加生动自然,台词也更加灵动了。印象很深刻的是第一个故事的女主和丈夫吵架的片段,台词功力比之前的老电影有明显的进步。还是有一点,表情僵硬单一,可能借图的话有很多祯表情都是一样的。n3.立意:核心还是女性,从婚姻,工作,社会地位各个方面来讲述女性的故事。通过正反的例子给人启迪意。但是同学聚会唠嗑的背景展开会有一种世俗和批判的感觉。另外同学会上,十年之后大家身份的差别以及在同学会上的一些作态简直和当今调侃的同学会攀比的场景相差无几。让人感觉这个开头的展开就有一股子讽刺味。
影片通过几个女人十年后聚首回忆往昔,形成了《一千零一夜》和《坎特伯雷集》的叙事模式.
影片中受苦的女人都是诉苦,而像反面女性形象的高华和徐玲,都是男人叙述的,当然,女人是不会把自己的缺点说出来的,这就需要一个人来代替她叙述,这时候男性角色就出来了。姑且不论这个男性角色是否能够充当这个全知全能的叙述者,这种男性叙述,代表着一种男性的“看”。
宣琳是大姐,她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所以她追求自由恋爱和小家庭,但在过度操劳下变成了憔悴的黄脸婆,丈夫嫌弃她。在发生这种不幸后,她试图寻求庇护,她像惠焘妈求助,惠焘妈还怪她的理念带坏了她的儿子,说她现在只知吃斋拜佛;她像娘家求助,在娘家受到了弟妹和嫂子的欺负。她有段话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即“在暴风雨中找我的路,外面风雨大,里面也不一定安全的”。这是一个在婚姻受伤后寻求在社会上自立的女性。
严素则是一个很会算计丈夫的妻子,最后她通过搜尽丈夫的小金柜、智斗小三而把丈夫抓得死死的。影片中有个场景挺有意思的。做丈夫的跟外面的情人吹嘘自己,老婆是老虎,那他就是打虎的武松,但老婆真正在场时,情人嘲弄他怎么不去打虎,他说,这里不是景阳岗,他也没有喝醉。还有一个时钟滴答滴答的画外音和着二人藏钱拿钱的颇具幽默的场景,很有寓意。
在高华的故事里,校长讲述了她虚伪的女性独立生活。这里面有很多的趣味性,她的高谈阔论和她的作风奢靡堕落形成鲜明对比,让人印象深刻。有句话是这么形容她的,她是大皮包的魔术家,演讲稿的传声筒。画外音带有很强的批评性。
朱雯。
好赌女人徐玲。戏剧性很强。画外音带有很强的批评性。
播音员夏云。
交际花徐莉。画面分割时,打接电话,姓翰的画面大于她的画面。姓孙的和姓王的对立。画外音带有很强的批评性。影片中为什么这个故事用女人的画外音,这是因为,对于交际花,男性叙述是很难形成批评的,他们可以说人好赌、虚伪不好,但他们一般不会说花心不好,即使知道花心不好,但他们也很难做到,因此在这里,校长就没有作为画外音的提供者而出现,而是一个女性,女性天性的从一而终的天性让她们最反感交际花了,正如谈论徐莉的是这三个受了社会受了家庭伤害的女性。
胡瑛。
影片中的叠印、画面分割等镜头语言十足。在声画同步、声画分立、声画对位方面也运用娴熟。
影片中最后提到女性不仅要独立,要自由,更要为国家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