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牛云当前播放组>

正片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猜你喜欢

    有一天是由李睿珺,易小星,田原,王大庆,刘勇宏,杜波,佟志坚,姜颖,杨智麟执导的一部拍摄于2014年剧情片在中国大陆上映,主演由周迅,韩庚,冯绍峰,袁姗姗,张涵予,安以轩,徐帆,斯琴高娃,王千源,熊乃瑾,咏梅,冯嘉怡领衔。影片由9个温暖励志的小故事组成,讲述9个弱势儿童群体追梦的故事。9个故事分别关注的是:贫困儿童、读写困难儿童、智障儿童、被拐卖儿童、盲童、肥胖儿童、聋哑儿童、少数民族留守儿童、服刑人员子女。
  • 头像
    kylegun
    《礼物》最好,最质朴的儿童家庭情感友谊,主题是保护民族文化,从娃娃做起——其实和儿童公益不太沾边?

    《秋扎》与其说突出了肥胖儿童问题,不如说突出了大学生支教的重要性,单纯的影像记录要比强加的旁白好上许多。小胖秋扎和他兄弟都很可爱。

    《看不见的画》也很不错,盲女世界的色彩,突出艺术最真诚的一面。

    最后两大影后压轴的《太阳会飞》,斯琴高娃演技爆棚,短短一段公路对话,就道尽了服刑人员子女抚养体系中的所有辛酸。当然,还有那瓶果酱。

    《小笨蛋日记》和《疯狂的面包》,让人深深感到拍摄团队在电影语言和技术层面的局限,但认读障碍的自尊问题和公益面包店的故事足够真诚,至少看着不让人讨厌。

    《小小电影院》和《回家的路》是华谊影院推广自己的广告吧……虽然要大家关注贫困山区文娱生活和拐卖儿童问题是不错,但是表达手法实在广告过头。刚看开头这两段差点没耐心把整部片子看下去……

    《独唱乐团》…………………………可能让恶搞出身的叫兽表达些正常人类情感真是太难为他了。田原拍盲女画画就拍得很个人化,够真实够触动;但叫兽拍聋哑儿童唱歌,硬是把挺好一件公益行为,整上中国好声音啊天使唱歌飞羽毛啊这些特假特做作的东西,真心难受,像是在用拍电影剥削残疾儿童的感觉。

    除此之外,每一段故事间,典型公益广告式的暖色背影和主题先行的字幕都让人不太舒服。没突出故事本身的传播学意义,反而削弱了其中的现实张力。

    即便如此,在咱们不成熟的电影工业体系下,知道还有这么一群充满社会关怀和艺术追求的电影人存在,无论成品质量如何,都很应该推荐鼓励。

    再说了,也确实有几部拍得很不错。
  • 头像
    马泽尔法克尔
    我自认不算是个很有善心的人,只有心情好而且体力非常充沛时才有一定几率给我看着觉得顺眼的老人家或小孩子让座;只有觉得口袋里一毛一毛的零钱非常累赘时才有一定几率施舍给我看着觉得顺眼的乞讨者。不过今天我却可以厚起脸皮说我也算是日行一善了。

    很早以前就开始注意到这部电影了,因为群星出演的公益片本身就很有话题性了,何况导演一栏还有叫兽的名字。不过我也一度犹豫过是否要去电影院看,毕竟这种明星零片酬参与的公益项目往往是心意到了就行,观众不好对其质量太较真。一直到今天起床看到消息说票价才五块,爱贪小便宜的我立马拿出地图软件把方圆百里内上映这部电影的影院全搜了出来,然后特意冒着雨坐车去一家以前从来没去过的电影院为公益事业贡献我的一份力量。

    这电影我不敢说它是什么震古烁今的传世经典,但绝对是在每年院线公映的电影平均水准之上的,而且要往上很大一块。还没去看的朋友们可以打消自己的疑虑,以这部电影的质量,即使以市场价发行也能让人觉得值回票价,何况它现在只卖区区五块钱。而且欣赏一部有诚意的电影之余还能顺手献一点爱心。

    我最欣赏这部电影发行方的就是它在进行着聪明的慈善事业。慈善不是逼人捐钱,而是用好东西来吸引哪怕是我这种铁公鸡心甘情愿的掏钱,让资源在市场的配合下自然而然的流向它该去的地方。

    电影一共是九个故事,平均每段十分钟左右,大概内容就像其剧情简介里那样。

    第一段是没钱看电影的贫困儿童。这一段以表现童真童趣为主,倒是没怎么刻意渲染主人公们的贫穷问题(还是说拿不出三千块来包场给小朋友们放电影那里就是在点贫穷这个题?我觉得是挺贵的,搁我我也包不起……难道我一不小心又暴露了自己生活在贫困线下这个事实……)。故事一开始是几个小朋友玩Cosplay,四个戴面具的显然是西游四人组,那么那个白衣少女当然就该是白龙马了,结果她居然说自己扮演的是唐三藏的女朋友。不过其实也差不多。主人公小鹏被逼着扮演妖怪,于是他就打扮成了个黄蜂怪,偷偷潜入电影院去对放映机进行逆向工程,然后回家利用黄蜂怪的老家赛博坦岭欧特巴洞的机械术变出了一台机器。最后霸道影城经理宋江知道了他们村里的情况,决定把他们村的电影放映都承包了,事情得到了圆满的解决。第一段故事整体风格比较轻松诙谐。

    第二段是被拐卖儿童。再次提醒这一自然段文字有剧透。第二段的故事性最强,还有点小悬念,所以是这部电影里最怕被剧透的一段。从这一段开始影片就有点虐了。卸任了锦衣卫千户这份很没前途的职业的王千源跟张涵予一样,也是一家影城的经理,用绣春刀随手劈了一个操纵儿童乞讨的恶棍,并收留了这个小孩子,后来还帮他回到了家人的身边。我不太明白为什么华谊对《太极》这个烂尾的系列电影如此情有独钟,第一二段有华谊影城植入的故事里都顺便的植入了《太极》,而且在第二段还成了重要线索。最后小朋友回到家人怀抱,既让人感到安慰,又有些惆怅。毕竟那些恶人给他身心造成的伤害恐怕很难磨灭。

    第三段是讲聋哑儿童学唱歌的,故事的名字叫《独唱乐团》,有点奇怪,我只能理解成是这一段的导演叫兽在对自己刚交的好基友韩寒暗送秋波。万万没想到,王大锤又重操了上一季里选秀节目主持人这个旧业,还搭档了因为被春哥点了32个赞而满血复活的尸哥。尽管是严肃温情的作品,但是有的地方还是能看出我们熟悉的叫兽的风格,比如老师第一次上课叽里呱啦说了一堆学生们没反应,接着镜头拉远拍到一直站在旁边的校长,然后校长吐槽老师不会手语。本段故事中我印象最深的镜头是最后表演时切过来的主角们全穿着白衣的像天使一样的那几秒,这里应该是闪回的老师在带着小朋友们练习的场景,中间还有特写,小朋友们的手都扶在钢琴上,耳不能听声的他们只能靠这种方法来感受和记住乐曲。这一段故事和第五段故事中作为主角的小朋友们虽然勇气可嘉,但他们的梦想都有些不切实际。聋哑人如果对音乐有兴趣的话,其实去学器乐可能阻力也比声乐要小一些。本段故事参与演出的明星是袁姗姗,貌似还特意去学了手语,其诚意值得赞许。不过我还是忍不住要不厚道的黑一发,听说袁姗姗自带旺女二的特殊体质,这一次被她带旺的应该是子墨吧。

    第四段是智障儿童。与它前后的两段相比,我更喜欢这一段,因为它跟我的价值观更相符:发挥每个人的天赋,去让他们做最擅长的事。面包师需要耐心和信心,这正是心思单纯的智障人士所具备的的,所以他们从事这一项工作时可以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第五段是喜欢画画的盲童。变形金刚4的男主角韩庚被大反派禁闭的宇宙飞船吸进去又排泄出来之后因为基因变异而获得了一头银发,之后遇到了拥有绘画天赋的盲眼女孩小莹,并帮她举办了画展。

    第六段是读写障碍儿童。估计不少人都跟我一样被小笨蛋的声音给萌到了。华谊很会充分发挥这些小演员们的优势,既然声线可爱,那就给来给动画片配音好了。不过对于专业成年演员的使用似乎就没那么得心应手了。这一段唯二的配音演员里另一位是安以轩,不但一人配多个角色,而且其中两个人类角色都被设定为北方人。她为了突出北方普通话的口音也是蛮拼的。

    第七段是肥胖症和失语症儿童。这一段采用纪录片的手法,由于是真人真事,所以是整部影片九段故事里最感人的。说实话丘扎的外形并不讨喜,但是几分钟的电影看下来,相信所有人都会被他萌到,特别是他两次用手势传情达意时:第一次老师问他怕不怕,他摸了下鼻子模仿了一回李小龙;第二次老师教他讲“我爱你”,他送了个飞吻。丘扎虽然口不能言,但内心却无比光洁通透。在被这小朋友的可爱感染之余,观众也忍不住要为他和他兄弟的境况感到心疼。除了身上的疾病外,他们家的经济状况也让人很难乐观,恐怕比起专门讲贫困儿童的第一段故事更加严峻。

    第八段是少数民族留守儿童。两位小伙伴津津有味的看着哪吒的连环画,一个夸着哪吒真是条威武雄壮的汉子,另一个却说哪吒这姑娘真乃大美人也,于是这成为了两人友谊的尽头。这一段无论是带有民族特色的苍凉的配乐还是小演员骑在白马上英武的身姿,都很有西部片的感觉,是九段故事中最帅气的。

    第九段是服刑人员子女。整个故事都是发生在行驶中的汽车里,基本上完全靠对话来推动。斯琴高娃是个专门收留服刑人员子女的福利院长,这一天要带着一个叫小桃的小女孩去看她狱中的爸爸。开车送他们去探监的周迅曾经也有着跟小桃一样的背景,如今找了个美国华侨暖男要结婚却不敢告诉自己的养母斯琴高娃。母女二人起了冲突,最后小朋友用她的纯真化解了心结。万众期待的周迅压轴出场,不过似乎并没带来什么影后级的表演,所以随后又献唱了主题曲,算是鞠躬尽瘁了。演的最好的仍然是小演员,一颦一笑让人动容。其实整部戏挑大梁的都是这些小朋友们,他们中的很多人也许这一辈子仅有这一次出现在大银幕上的机会,所以都无比珍视;而明星们作为绿叶,则用自己的知名度去吸引观众们来关注这些小演员们用心的表演以及他们背后的社会问题,也是善莫大焉。

    这部电影证明了,用一群明星零片酬出演这种形式,不见得就只能撸出建[哔][哔]液一类的货,也是能拍出真正了不起的电影来的。有不少人说本片其实就是个公益广告大集合,应该上电视。对此我不敢苟同。如我上面描述的,其实本片的几段故事各自对应不同的电影类型,这是一群热爱电影也热心公益的电影人拍出来的一部部迷你电影,它们当然有资格在电影院里放映。此外,人性本贱。对于免费在电视上放的东西,人们常常视而不见,而自己真正掏钱去看的才更有可能会认真品味,并真正思考其反应的社会问题。在电影院里收费观看,乍一看好像传播范围缩小了,但因为接收者看的更仔细了,所以传播效果反而更强。顺便,所得的票款还能用于慈善事业。

    可惜华谊如此细致的安排恐怕还是敌不过现实。全国各地的影院虽然都象征性的对本片表现出支持,网络票价一律五元,但是给它的场次却大多在犄角旮旯里,有的影院甚至只给排一场,还是早上九点的。这电影并非毫无卖点,但是过低的票价还是让影院对它敬而远之。这里我要先称赞一下我去的那家保利旗下的影院,给这电影安排了四五场,其中一场还是排在了晚上六点半这种黄金时段。除了场次之外,票价也是个问题。现在影院为了鼓励观众们网上购票,一般都是在网上买或使用团购券要比在票房柜台直接买便宜得多。我今天到了电影院一看,包钟40,包夜80……错了,是白天场40元,夜晚场80元。网上卖五块的电影到这儿现买票居然差了这么多倍,那些真的热心公益但却不习惯在网上买票的观众,可能会因此成为冤大头,甚至支持公益事业的积极性受挫。我本人还算幸运,提前一个小时就到了,在影院门口忍受着坑爹的手机网络,折腾了十多分钟总算是在线把票给买了。
  • 头像
    一只麦麦
            走进华谊兄弟公益基金负责人孙阿美的办公室,满眼五彩斑斓,可爱得像幼儿园。墙上挂满了贫困地区孩子们笑脸盈盈的合影,以及他们以电影为灵感,创作的一幅幅稚嫩的画作:龙猫,神笔马良,天空之城……基金会的日常任务是给孩子们免费放电影,而在最近的这900天,基金会独立募资,完成了一部叫做《有一天》的电影拍摄与制作。

    《有一天》成本只有不到300万,包含9个故事,关注9种特殊儿童群体,其中有7个故事根据真实事件改编。韩庚、周迅、冯绍峰等12位明星出演,全部都是零片酬。它将于9月10日在全国上映,统一票价仅为5块钱。

    从这些数字可以猜到,这部电影从头到尾都是以爱心为推力完成的,少了任何一个环节的接力,都无法实现。而完成这整个过程,花了足足900天时间。这大大超出了发起者阿美的预料,不过她很欣慰,这个具有首创意义的公益电影项目终于开花结果。“我把这辈子、上辈子的感谢都说完了”,阿美讲,从投资、导演、演员到宣传、发行、放映,都是她一个人一个人磨破嘴皮去动员的。现在她一打开话匣子可以滔滔不绝讲上一个多小时,因为这些故事和理念她已经对每一位参与者讲过一遍又一遍。

    阿美决定,无论这次票房怎样,她都要将《有一天》做成一个公益品牌、电影品牌,今后一直做下去。她觉得,或许现在大多数人还没有对精神世界援助的认识,不过可以试着慢慢改变。

    精神世界的援助同样重要 公益电影与“冰桶”异曲同工

    最早,华谊兄弟公益基金的主要任务是推广“零钱电影院”,免费给孩子们放电影。这是国内第一个关注儿童精神世界的公益活动。“很多公益活动过于悲情化了。确实有很多令人悲伤的事情,但也应该让人看到美好的一面。”阿美还举出最近爆红的“挑战冰桶”例子:“冰桶一方面很时尚,不那么悲情,另一方面也让公众了解了一种罕见病。其实它跟我们的电影有点异曲同工,城市人看一场5块钱的电影很轻松,同时又能得到一份爱的教育。”

    “比如聋哑儿童,一般认为主要的捐赠方式就是捐助听器等物品,但其实他们的心灵同样需要帮助。盲童也一样,因为我做这个所以我知道,他们不是看不到,而是有他们独特的‘看’和表达的方式。土耳其有个先天性失明的老爷子,现在60多岁了,从来没看见过这个世界。但是他通过触摸和想象,他可以知道你的样子。他画过很多伟人肖像,还有汽车找他做广告,他摸完一辆车以后就可以画下来,特别震撼。盲人也可以看电影,需要做的就是加一条简练描述的音轨,他就可以明白了。智障儿童,是可以从事简单而有趣的工作的,比如台湾就开了一家智障人员服务的面包店。我们要给他们色彩,要让人们对不如我们幸运的孩子的认识有个质的转变,这是《有一天》想要传达的。”

    “有的机构对我说,阿美你把钱捐给我们,我们能解决一冬天的问题。我说捐钱只能解决一个季度,但是拍电影可以让全国人关注到这些群体。越是这样我就越坚定了要拍这个电影,因为人们的观念还停留在捐钱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上。”阿美说。

    12位明星零片酬演出 周迅为公益“捐出”自己的婚礼

    《有一天》最开始的幕后人员其实只有阿美一个。仅仅秉持着一份热爱公益、热爱电影的心,她开始找到明星、导演、投资人,一个一个磨破嘴皮去“化缘”。“我把我这辈子、上辈子的感谢都说完了”,阿美说。

    对演员,她到处游说,请求他们捐给自己“一天的时间”。“当然到了拍摄的时候其实不止一天,但一天听起来比较容易实现。现在演员档期都很忙,你让她捐十万块钱可能不算什么,但是让她捐出三五天时间,太难了,只能软磨硬泡。拒绝我的人也有很多,我也可以理解。” 韩庚是第一个同意加盟的演员,后来还有周迅、袁珊珊、冯绍峰、徐帆、张涵予、斯琴高娃、咏梅、安以轩、熊乃瑾、王千源、冯嘉怡。

    最让阿美感动的是周迅。周迅在听说这个项目后,思考了几天时间,然后决定出演片中最后一个故事,并把自己的婚礼放在关爱特殊儿童公益演唱会的末尾,作为一个大大的“彩蛋”。“小周把她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天献给了公益,我很感激。尽管很多人更关注婚礼,而忽略了她是为了公益的初衷。”阿美说。

    对于导演,阿美找到了几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导演,给他们挨个讲述各个特殊群体的故事,然后让他们“认领”九个故事中的一个,去到各个机构脚踏实地地考察,并打包基本经费,让他们自己去组建拍摄团队。其中有一个故事是动画片,因为认领者是一位动画导演。该导演第一次认识到读写障碍这种症状,然后赫然发现,原来自己一直学习吃力的儿子正是这类患者。

    对于投资,尽管基金会属于华谊兄弟这么大的公司,但它们却是独立核算的。电影前期无法依仗华谊的经费支持,必须得到外面去一个一个拉。这种公益电影的筹资方式恐怕是国外也未曾实践过的。国外的基金会通常只投资一部分,不会筹得一部电影的全部资金,明星也不可能没有片酬。

    华谊零分账教师节公映 票价只要5块钱

    “电影需要一种爱心的接力。刚开始就我一个人,导演演员一个一个去找;后来华谊开始帮助我做宣传发行,是一个接力棒;我们再去影响院线,又是一个接力棒;你今天来采访,媒体宣传也是一个接力。”阿美说。

    电影很快要在9月10号在全国上映了。院线这一块,连阿美自己也觉得会很困难:“想说服人家放一部零分账的公益电影,简直是天方夜谭。现在每张票5块钱在三线城市可能才勉强够成本。”

    票价真的只有5块钱?会给影院补贴吗?阿美摇摇头说,“华谊作为上市公司,不能随便给出这样的补偿,作为基金会也没这样的权利。基金会可以给打工子弟学校做包场,但是院线只能一个一个去说服,让他们明白做这件事情的意义,没有捷径。现在有些爱心人士也站出来了,说要包场。这部电影包场很便宜,又能献爱心,一举两得。”

    “我现在已经不去考虑上映后的问题了。这部电影有种独特的生命力,我觉得哪怕只在电影院上映一天,也有它独特的命数在里面。这就是我拍摄的这900天的心态,没有任何杂念。就像周迅看完电影说的,‘它是如此纯粹,令人感动。’”
  • 头像
    怪力乱神
    昨天看了「有一天」。我对这部电影一直抱有好感是因为他们在用一种聪明而且可能可持续的方式在做公益,其实对电影内容本身无期待。但在电影院,我依然跟所有人一样,数度泪流满面。

    我看到有人评论说,这部电影的水准在当今商业电影的平均水准之上,即使正常售价也可以值回票价。这种说法可能稍显夸张,把人看哭不是衡量电影优劣的标准,但「有一天」的确是部充满亮点的电影,从电影角度而言,我要给它点赞。但作为被专业化儿童工作熏陶过的公益从业者,观影过程中,我的头脑尽是专业审视,苛刻地发现了数个槽点。

    前两个故事问题最集中。

    第一个故事,小小电影院。这部短片落脚点在影院经理的慷慨(或者爱心?)解决了一切。这有点像对一个权力拥有者的歌功颂德。如果经理不这么慷慨,或者一个慷慨的人不具备这个权力,是不是孩子们的愿望就无法被满足了?是不是孩子们的愿望需要寄希望于又慷慨又有权力的人?更重要的是,经理的慷慨竟然是为了弥补父亲吹牛无法实现的缺憾。这给人的感觉是,牛随便吹,不能实现也不要紧,反正有别人帮忙来补缺。对于孩子的教育,这是大忌。另外,孩子偷了影院的胶片,这个行为在影片中一直没有得到正面教育的回应,而是获得了谅解以及经理的慷慨。虽然孩子偷胶片是为了给伙伴们放电影这样的"好事",但"偷窃"这个行为并不能因为是做"好事"而被鼓励,在儿童教育中,理当被纠正。
    这部短片,从头到尾都是bug。

    第二个故事。华谊严重地广告植入被我谅解了,这不是重点,整个故事传达的理念是没有问题的,即只要你多管"闲事",就可以帮被拐孩子回家。被拐卖的儿童因为流动性强,的确需要发现他们的民众报警和关照。但是电影中呈现的程序出了问题。
    影院经理在与人贩子发生冲突时,员工报警的事由是"打架",当时我就惊呆了。难道不应该报警说发现了被拐儿童和人贩子吗?所以在接下来看到孩子出现在经理办公室,经理给他糖吃时,我几乎坐立不安。啊喂,难道不应该是警察驾到把人贩子一网打尽,把孩子送回老家吗?如果孩子的父母有报警,警察那有案底,肯定能帮孩子找到家,而不是孩子恰好看了《太极》恰好发现场景是自己家恰好影院经理可以联系到制片方问地址。如果孩子父母没报过警,那无论是送福利院还是找寄养家庭,都有一套程序,并非谁看见孩子可怜就带回家收养。你如何保证你有让这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能力?
    民众的多管闲事应该是看见被拐卖儿童、乞讨儿童以及携儿童乞讨的成立刻报警,而且是在哪儿看见在哪儿报。一个儿童工作者分享过她的报警经历,她说,当时警察很快就来了,带走了人贩子和孩子。现在政府的公信力可能已经下降到人们对警察也不信任,所以可能有人会提出:如何保证警察会负责任地护送孩子回家? 近年通过多年的倡导,公安部已经非常重视儿童拐卖问题,也下决心加大了惩治拐卖的力度,对于携儿童乞讨的事,他们是管定了。再说,一个警察不履行职责是很容易被追究的,一个路人甲如果不履行"职责"(其实没有法律规定他有这个责任,对应的,他也没有随便收养孩子的权利),那如何追究责任?

    第九个故事,太阳会飞。当着孩子的面,斯琴高娃一直处于在准备点烟而没点的状态。我怀疑是导演没有想好让斯琴高娃做什么。因为片子中间忽然出现斯琴高娃又在吃苹果了,而片子末尾还是最开始那根没点着的烟,有点穿帮的感觉。可能导演的确是有sense,不能在儿童面前抽烟,所以一直没让烟点燃,只是让斯琴高娃一直叼着一根没点燃的烟,然后还装模作样地吐了一口烟圈。既然如此,为什么不直接设置为她一直在吃苹果?抽烟的设计,既没有满足不能在儿童面前抽烟的原则,也没有让观众观感愉悦。斯琴高娃在短片绝大多数时间里,都被塑造成一个张牙舞爪的“太后”角色,我以为这是为了真实反映福利院的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实际上也是行为糟糕的人,并不懂得如何正确教育孩子。但后来四两拨千斤的和解,让我觉得有点没交代完。那么,这样的冲突之后,福利院工作人员还是这么横这么恶劣言行吗?电影没有说,而是以大家其实还是很有感情心还是柔软的结束了。我认为,不能以儿童工作者“到底心还是善良的”来宽容他们实质上对儿童有伤害的行为。

    其他故事都很好。尤其是《秋扎》和《礼物》, 这两部片子,毋庸置疑在国内电影平均水准之上,单独拿出来,都是佳片。《独唱乐团》里还有一个亮点。音乐老师要带聋哑孩子去电视上参加音乐大赛前,学校管理员老师问了一个关键问题,“你问过孩子吗?”一个简单的问题表明这个老师很有sense。从儿童权利角度来说,是尊重了儿童的参与权。当你要为儿童做出决定时,不能自己说了算,需要征询孩子的意见。但这个故事可能也存在一个问题。音乐老师是因为在音乐造诣上“差那么一点点”,而去聋哑学校找灵感。因为她想教孩子们唱歌,而教孩子们唱歌。看上去美的事情,孩子们当然愿意了,但是儿童参与需要参考儿童渐进发展能力,当孩子并没有客观的判断能力时,是不适宜完全按照孩子的意愿实施的。聋哑孩子的艺术天分,大可从乐器演奏或绘画上突破。可音乐老师偏要做“最不可能的”。虽然最后成功了,但我很想知道,从医学角度来说,这对聋哑儿童是不是没有伤害?如果了解了这件事对于孩子的利害,而不是单纯为了创造一件“看上去很美”的事,再做决定,才是没有风险的。因为我不懂医学,所以没有把这个问题放到上面几个问题一起评论,只是提出了这样一个疑问。

    无论如何,在这个浮躁浮夸物欲横流的时代,对于所有诚恳地、有情怀的电影,都应该鼓励。但不能永远把情怀当作错误的护身符。两手抓,两手硬。
  • 头像
    啊哈

    “有一天”代表希望,梦想,未来。今天,我和同学门怀着沉重又复杂的心情看完了“有一天”这部电影。这部电影有九个单元故事组成。故事各不相同,但都蕴含着努力,汗水,梦想,希望……n《小小电影院》中的小鹏,通过自己的努力发明创造,就是为了帮爸爸弥补欠下小朋友们的承诺,他不怕困难,乐观生活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回家的路》中,看到被人贩子拐卖,打的浑身是伤的孩子们,我哭了,他们可能只需要一点关心,一次关注,就能重回父母的怀抱。《读唱乐团》讲的是一群先天聋哑的孩子非常喜欢唱歌,他们希望在无声的世界里能唱出最美妙的声音,通过老师的帮助,他们终于完成了自己人生中乐章的书写。《秋扎》中,年仅8岁,体重达120斤的小男孩,秋扎。在医生的诊断下的了肥胖症,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付出:跑步上学,跳绳,打篮球,体重在慢慢下降,他希望自己有一天能和正常人一样。是啊!他们是多么可爱呀!他们的生活和经历是我们无法想象的。n

热播榜

复制短链接
本网站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即时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11-2025  合作邮箱:ystousu@gmail.com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