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集
第02集
第03集
第04集
第05集
第06集
第07集
第08集
第09集
第10集
第11集
20241017
20241024
20241031
20241107
20241114
20241121
20241128
20241205
20241212
20241219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美好的一天
辽宁卫视春节联欢晚会2025
2025安徽卫视春晚
2024 SBS 演技大赏
百分百开麦舞台纯享版
灌篮少年 第四季
刀锋兄弟
最强棒球
走到要去的地方
盛开的心愿 安徽卫视春节联欢晚会 2022
(全文3419个字)nn【继续啰嗦,啰嗦是人生真谛】n上一期就咬文嚼字了,说什么“买图书,来京东”不如“买图书,上京东”啦啰哩啰嗦的,太啰嗦了,很不好,所以这一期继续啰嗦。这个那个的,君不见,其实啰嗦才是人生真谛。n关于这点,且听我狡辩——我之所见,一个啰嗦的人才是更热爱生活的人,一组啰嗦的人才是更热爱生活的一组人。n换言之,你爱一个人,会爱他的沉默。如果你更爱一个人,会爱她的多舌。n我有这么个断言:就精神层面而言,所有的作家不是疯子就是话痨,要么就是疯子加话痨。nn【开头金句有毛病】n“对于骑马的人来说,人就是马的上半身,马就是人的下半身。”一开镜这一期的特约嘉宾刘亮程就来了这么一句,这句话很好,却也暴露出了刘亮程的毛病,且不说“下半身”这词雅不雅吧,可他要是只说了“人就是马的上半身”该多好。把上半身点明就里,下半身就留给读者想象去嘛,这不好吗?!反正这也成了我觉得他的书不如李娟好看的原因之一了。n或者刘亮程最好的一点是其文字的悲悯和正义,而不是技艺和机巧。n又或许刘亮程最大的功绩不是他的文字,而是发现并提携了李娟。n不过他的书我还是会看,脑子里边看边删。不敢改,删应该可以吧。n把小说散文化的人很多。刘亮程厉害,他把散文小说化,就像把绿洲沙漠化。做到这点的,还有谁?一人而已。看到后面发现他自己也这么说:“我是用写诗的语言写散文,用写散文的语言写小说”。也虽然他自己也说由于约稿要求,他是写了一部分的小说《一个人的村庄》改成了散文,独立成篇,最后组成在一起又成了小说。不过我仍坚持他是少有的做到把散文小说化的人,甚至可以说是这方面的第一杆旗。n不知为何总觉得李娟若写非虚构,可能也会在这方面有意无意地偏向走刘亮程的路。李娟在直播时透露在写小说,对,李娟竟然要写小说了,大致书名都说了,这里就不透露了。嗯一定要保护好李娟。n记得我曾这么说过苏童,他的小说很正经,很小说,虽不似格非那么科班也算比较科班了,但是他的人,却是散文式的。他以身入局,以致他的人散文气息也那么浓烈,隔之千里都能相闻,是独一档的存在。nn【这一期的主角】n上一次阿来来,自带主角光环。这次刘亮程来,也是一样。大西部边疆来的人仿佛自带一种气场,大概类似于贾平凹说路遥的那种“气势磅礴的人”。包括后面大家聊天都是嬉笑怒骂,眉飞色舞的,唯独他喜怒不形于色,和阿来,是一尊文坛上的大将军形象。不管他写得如何,文坛都该有这样的人来镇一镇,以保证良心含量的稳定存在。n而且这次刘亮程来显然是有准备的,海边骑马项目和这个村庄就是他推荐或安排的。另外他还精心准备做个新疆抓饭给大家吃。他说抓饭是新疆的快餐,家里只要有肉有胡萝卜其它有什么都可以统统往里面放。叶子反应快,说:“这很希腊,很自由。”不经意间,这顿饭与文化的距离近了起来。n刘亮程介绍起他的《凿空》,说交通工具更替需要一个过程,当真的更替那天,家里的驴,陪伴人类几千年的驴被小三轮车取代,然后人类就永久失去了一种注视,以前的人回家开门,驴会看你一眼,会带着其特有表情看你一眼的,但是现在“看”你的都只有车辆两个前灯(大意)。nn【有人便矫情】n任何题材拍成影像都难免矫情。或者说,有人的参与的镜头就免不得矫情。矫情这个词从不为别的准备,好像专门为了人。矫情并非贬义词,几乎所有热情都要通过矫情的山洞才能到达另一端风景。而只有当矫情引发不适时才产生贬义。很显然的是,本片的矫情含量不低,却没有引发不适。作家们的矫情有时是诗,有时是画,有时也是人造的星月和大海。nn【文化与大海】n西川说中原文化的缘故,我们的文学对河流的关注远多于大海。叶子说,要画出海的辨识度挺难。nn【李娟人未到也占一席】n因为刘亮程来的缘故,这一期的娟含量颇高。大家都是很给面,不断提到李娟,把话题引到李娟。n不过余华聊到李娟的《记一忘三二》时说它是一本新书,这显然错了。节目让这个播出来是为了彰显啥?还是节目组也没发现?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他说的新是相对新,相对于李娟的其它书而言相当于他自己的出书频率而言。n我记得这书我记得好多年前就读过。最早中华书局出的,2017年,是精装(李娟的书精装好像很少,印象里这本是,然后由新星出版社出的《冬牧场》是),流传不大。后来花城出版社出了,流传挺大。好像现在花城又在再版这本书。n余华更是谈到他有次跟李娟去美国,人家问她你为什么写非虚构。她回答说我不会写虚构。这掌故听着舒服,大约是那种按摩样起养生效果的舒服。n当然就像前面提到的那样,非虚构李娟是要写的。结果怎样呢?要么惊艳,要么被大骂,要么都有。不管怎样,我都想好了我保证自己不骂,然后站在她这之一边。nn【接着听掌故】n西川说他最早是新华社记者,后来听信了海明威的一句话说是一个作家最好要受到点新闻工作的培育但不能超过九年,所以他就选择在八年半的时候“毛乎了”。查了半天,也没查到这个“毛乎了”是什么意思,可以肯定的是他辞职了。n接着刘亮程就谈到李娟,说李娟是这个世纪初找到的他,说李娟非常有才华,是天才型的作家。然后说到有次他请跟李娟的妈吃饭,十几个人吃饭,娟妈能说会道,一个人控场,所以刘亮程说娟妈才是李娟的老师。这番话我以前在别的地方就看他讲过。n接着刘亮程又讲到娟妈是乐天派,眉飞色舞讲自己的一桩桩失败,像在讲别人的故事一样,无形中给李娟提供了素材。但提供素材最多的是娟姥,这个东北女人在《遥远的向日葵地》写到后半段的时候去世了,这本书获得鲁迅文学奖时,刘亮程是评委,他说那么多苦难,李娟以笑言道出,像她妈妈一样,可以说李娟文字气质是妈给的,包括她对待苦难对待贫穷对待生活的方式(大意)。nn【文学是文学,现实是现实】n刘亮程讲到文学的写作过程跟现实关系密切,一旦完成便脱离了这种关系,文学是文学,现实是现实,《一个人的村庄》写作完成后,那个村庄依旧在,但多了一个文学的村庄在它旁边,然后两者彼此独立。n余华讲:“现实与文学的关系其实非常简单,天黑的时候我们写白昼,天亮了以后我们写黑夜。”这金句咔咔的,还得是余华。nn【有个细节,还有个细节】n细节:西川吃刘亮程做的抓饭时感叹吃这么好的饭得聊点什么有意义的话题相对应。这时有人开玩笑提议说那就一起夸夸刘亮程来当作这最有意义的话题。然后一起说感谢刘亮程,接着又慢慢放下筷子嗨聊别的什么去了,不料镜头一转,西川还在吃。提议边吃边聊点什么的是他,提议完就沉默,然后光在那埋头干饭去了的也是他。这让我想到了以前班上也有这种同学,只提议,不参与,那是一些很好玩的人。西川真是有意思一人,肯定能健康长寿。n细节2:当刘亮程端来一大盆抓饭准备招呼大家收拾桌子吃饭时,西川拦下说他知道有个地方吃这饭合适,然后带大家来到了一个离岸不远的海里,中间有个桌子,桌子四周绕着椅子,正好。这才有了节目最后叶子看着美轮美奂的山海边的晚霞感慨:“在海里吃饭还是第一次,好像做梦一样。”诗人就是诗人,他不自觉地做出来的事都是行动艺术,诗味的行为艺术。nn【余华开涮大型现场】n余华似乎每期节目都要涮一涮苏童——n余华:其实每一个人都是平庸的n苏童:你不平庸n余华:我比你平庸,你还有那么多的读者来信。n西川:他什么时候那么多的读者来信?n余华:他后来老的时候去香港,遇到一个老的女读者来信说苏童你怎么老成这样。这种经历我们从来没有过。(问西川)你有过吗?n西川:不是,我想问的是(头转向苏童),她没说你开始变得平庸了吧?n余华(抢着替苏童回答):没有。n西川:那人家老成这样依然不平庸。n余华:所以我说他不平庸。(转向苏童)你是我们这里边唯一一个不平庸的。n苏童(惊呆了,大笑):咿呀n反正不管聊什么聊到最后都是余华涮苏童。当然苏童的反击也精彩的,精彩得不像样子,体现在随后的谈写诗上,那个比上面那出对话还精彩好玩。nn【节目结尾总结语】n刘亮程:文学就是现实对面的一个如梦般的存在。现实是发生给所有人的,文学是发生给一个人的。因为当一个作家面对一个现实或者一大段现实的时候,只是他一个人在面对。《一个人的村庄》这本书为什么叫“一个人的村庄”?是因为当我书写它时所有人都离开了,那段过往岁月剩下我一个人。我带着自己的往事又回到那个村庄,带着自己的太阳去安排那个早晨的日出,带着自己的星星和月亮去布置那片夜空,带着自己内心收藏的草木和万物的声音去布置那个世界。所有文学中的世界都是作家用自己珍藏的这个世间他认为最为珍贵的东西去重新布置出来的。它跟现实的区别显而易见了。n苏童:文学改变不了现实,文学只是帮助人梳理现实,认清现实。或者文学有时会发现别人意识不到的现实。这是文学的功效。n余华:作家最喜欢写的是自己口袋里没有的。如果已经装到自己口袋里边的他就不愿意去写了。或者从另一个解释就是你要通过一个相反的一种方式去写。我们每个人都有生活经历,但是更重要的是心理经历。当我二十多岁去参加笔会的时候,面对的都是年龄比我大很多的那些作家,那些作家经历了很多很多,所以在他们面前的时候,我有过自卑的时候,因为我真正的生活经历就做了五年牙医,跟他们比起来,我的生活经历感觉微不足道。后来我告诉我的那些学生们,衡量一个作家的经历不是生活经历而是心理经历。如果你有敏感的而且无限发展的心理经历的话,那么给你一碗水,你就能够得到一个大海。这是最重要的。nn【这一期很精彩】n当然精彩这一期,所有的对话都像子弹,扫射在汗淋淋的词句雨林身上。雨林像个巨兽接受这一切,它就像借箭的草船方队一样此番收获满满又毫发无伤。nnn2024.12.5写 2024.12.6简单修改nn
电视式微以后,不知道有多久没有把一个节目揉碎来看了。n岛读占据着我这段时间的心,让我心没法不为它而“呼哧”,它离我太近,越来越近,慢慢依偎得紧,它渐变成了一面鼓,被我的心跳敲响。nn【开头·细节一二】n细节一:程永新,可能也叫程永心,豆瓣上是程永新,头条上是程永心,然后岛读一会儿程永新,一会儿程永心。猜想可能两个名字都是对的。n细节二:第一次从苏童那了解到进图书馆要脱帽子,这是对知识的尊重。也不知道是不是他在即兴胡扯。nn【老了要像何碧玉】n余华去接何碧玉。他们相遇。看到何碧玉真舒服,仿佛她整个人身上都长满了微笑,阳光洒在微笑上。她和余华一样都是第二次来克里特岛,她说意大利比较阴柔温和,而希腊则是阳刚偏硬。n不管年轻活成怎样,老了一定要像她。怕的是如果年轻不这样,老了就不会变那样。所以要变那样就要修一条高速公路,这样的人生就简约明了了。nn【房琪来了,刘亮程亮了】n房琪(问刘亮程):老师你更喜欢这种色彩明艳的地方还是冷清孤寂的地方。n刘亮程:我喜欢老地方。因为年龄大,就喜欢老东西,跟自己年龄一样大的东西,能看见时间的东西。我喜欢老地方是因为到这地方来了以后你感觉你不是生活在此时此刻而是古往今来,你能想到你跟亚里士多德、柏拉图这些人会在哪个墙角相遇的,你的某一脚肯定会踩在他的脚印上…如果风景是一棵树,人就是树上的叶子,人是漂泊的风景,如叶飘流的风景。n他们走累了坐了一会又要起身走的时候,刘亮程又说:“嗯,走,树的影子已经伸到墙根了。”nn【命运是个啥】n余华在书迷会里回到读者关于命运的提问中回答:命运控制人,也控制着他的讲述和发声(大意)。n苏童后来解释说:命运是相互作用和否定的。比如卡夫卡因为对自我要求的缘故不让自己的作品发表甚至不写完,出版商和批评家发现了他,并否定了他的不发表。卡夫卡以为他在写幽默,读者发现了幽默背后的眼泪(大意)。nn【总结是花盛开】n总结是开花,还不是结果。结果撒种那是更广大读者心之土地上发生的事。一小片一小片心连接在一起,承接这语言植物的生长。n总结1,叶子说,好的文学是可以进入世界的场域……你作为读者通过文学作品感受到强烈碰撞,哪怕落泪,哪怕万箭穿心,那却也是幸福的时刻,因为它说明我们奇迹般地跨越了鸿沟,抵达了他乡的叙事(大意,且不完全)n叶子这番总结真好,微风化雨,温柔如诉,又像阳光那样极具串联。她的控场不控而控,她的语言漂亮行走,她的优秀还在延续。n总结2,通过各种联系的加强,全世界阅读趣味会慢慢趋同。小说盛宴公平供给所有人,所有人共领其妙。而小说之大妙在于它永远在讲别人的故事,但是它又通过它的精心设计把读者召唤和引导到它的内部,此刻你感受到自己的脉搏,你的脉搏和小说的脉搏开始商量起同频;此刻你发现巨大的幕布升起,你的人生细节正在上映,你很难想象这一刻的真实,因而你错愕不已;此刻你变得敏感,开始观察和细数自己的影子,这时你发现你的影子原来不止一个,有些奔跑,有些仰倒,有些在山顶,有些在山脚有些树林中嘻戏,有些湖底舞蹈(大意+涵指)nn【抵达黄昏】n我是看的录播,直播根本看不见,因为要不断按暂停和拖回看。每次节目结束都是黄昏。杜拉斯说:“一本打开的书也是漫漫长夜。我不知为什么刚才说的话会使我流出了眼泪…一整年中的问题就是黄昏,不论是夏天还是冬天。”一个节目结束也是漫漫长夜。nnn 2024.12.6nn
从第四集看起,诗歌,又在海边朗诵啦!西川再一次加入,很亲切。n第五集,是古希腊,戏剧,喜剧和悲剧等等,原来古希腊的悲剧并不是中国理解的悲伤的意思。n第六集,在路上,这一期很轻松,我也很喜欢在路上的感觉,其实公路文学的魅力就是一直在运动变化中。n回看第一集基本是一边干家务一边听下来的,日出是一个新的开始,原来外国用太阳来描述爱情,而中国常用月亮描述爱情,真的不可思议,读书就是思想在路上,这一期孟非也来了,人人可以成为读者,这个节目也让我们看到了平时作家的样子!n第七集,村庄,刘亮程来啦,他和余华,苏童一起骑马,太神奇了。他们一起在海中吃抓饭,聊李娟,太美好啦!一个人的村庄这本书怎么样呢!n第二集,才知道他们在克里特岛,这一期有马家辉,他真是有意思啊,和叶子在古老的露天剧场挑当地的舞,买一本读不懂但有感觉的希腊书,在希腊发现一个书架书店,有莫言和北岛的书,真的很神奇,玩着抽乌龟谈论神话酒神,这一季真的很轻松!
n边盯着进度条看完的第一集。想着有一天年老,也会边盯着自己的岁月边看风景,就像风景里藏有刻度。nn这一集最受启发的是余华说的描写有静止的,有向前的,普通的静止堆积,伟大的变化向前(大意)。nn这一集最“受记”的一句话是:“太阳会忘记闪耀吗?”我很想叛逆地说,太阳不会。反过来想,如果我说太阳会,好像也是叛逆。就像昏晨的太阳都是太阳(自己)一样。nn岛屿让我想起我的手是空的,因为有约半个月没有抓起一本书了而是空的。它的空,是静止的,雕塑般的静止,等待着一本书的降落、停留,开启一段几天几小时的相遇,最终这些会被蓝眼睛摄去,形成或可以说是美好的一湾档案。nn岛屿之所以让我这么想,跟它本身就是一个“阅读被诠释合集”。它以各种形式在说阅读,阅读是一只猫,被观看,以风云变幻成道的形式。我也该刻意地谈起阅读,想跟着叶子说它也是太阳——波伏娃口里幸福的徽章,会刻进以后所有的记忆。nn我又想,阅读,大概是为了完成什么吧?那到底是为了完成什么呢?我想象世界上有个巨大的广场,能容纳地球70亿人,大家都来到这,每人手拿一本书高声阅读,那是什么?是仪式,是巨大的祭奠。所以我们每一个人的阅读,便是一个个小小的祭奠,为文化,文明,为一切逝去,为春潮,为乌云,为即将消失的光。nn我阅读,并想着,书,迟早死在我手上。死后变成一滩血水,融进我的手掌心,继而无可避免地变成身体的潮汐,那亲切亲爱的潮汐,把漂泊的故乡这次运抵到我跟前,我看着故乡如此陌生,因为它因风霜反而变得年轻,不像我对它年老的设定。nn我很高兴,同时感恩,现在还有个岛屿读书,它以娱乐的形式做非娱乐的事情。你看现在的综艺节目,一片焦躁,都是一副为了流量可以不惜一切的架势嘴脸,都无刻不在想着制造话题,硬要把生活搞成肥皂剧或者质量低劣的悬疑。而庆幸的是,岛屿在做着相反的事。nn想着多年以后,我和朋友谈起,那时有个节目叫岛屿读书,那又将是什么日子?nn那将是什么日子?不得而知。那是一个晴天,阴天?不得而知。确定的是,那是一个黄昏。nn一个瘦小的、摇摆踟蹰的日落,在顶住无数声潮汐的召唤之后,明明下定了决定却假装不经意地躲去山林。他那在那一刻什么都没想,只有一个期待——它自认为还算像样的期待,就是,苏童、莫言或者余华会把它的一生当成传奇写进一本故事集。它想又似乎已经来不及想:那么多日落,凭什么苏童莫言余华们会写它?nn
n 2024.10.22
【我永远相信,文学的力量】
年度论证自己是文盲真人秀再度回归,然后把舞台放在了希腊的克里特岛。地中海的风景真是漂亮,蔚蓝的海面、清澈的海风,然后这般美景下,我更加坚信自己文盲的设定。
第一集的播出其实稍显失望,即便希腊确实动人,但毕竟我希望在节目里看到的,是海岛与书屋、阅读与日常、文学与大海。景点的打卡当然好,毕竟风格确实怡人、我也超级想去希腊玩。可如果只是这样,那就是一般的旅游综艺了,倒也用不上动员余华和苏童。
还好后面开始就回到了我喜欢的风格。
作为欧中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既然来到克里特岛,单纯看看表面,肯定没意思,找一些希腊文化研究者来一次文化之旅,这才对味。
希腊文学的深刻,不能只提一嘴。
于是旅居此地的希腊文学研究者杨少波出现了,于是三代都研究希腊文化的罗彤也出现了。于是希腊的海边剧场上演起了中国的河北梆子。然后罗彤说到了自己的祖父,古希腊文学翻译家罗念生。她说罗老先生后来回到希腊,那是隔了半个世纪的光阴,罗老先生很激动:“我摸到爱情海的海水了。”
然后我就哭啦~
暂无简介......
播放指数:979℃
《我在岛屿读书第三季》 第05集在线观看 - 综艺 - 经典影院 - 最新抢先电影 - 最新好看的经典影视电视剧免费在线观看 http://www.jd773.com/vodplay/109978-1-5.html
(全文3419个字)nn【继续啰嗦,啰嗦是人生真谛】n上一期就咬文嚼字了,说什么“买图书,来京东”不如“买图书,上京东”啦啰哩啰嗦的,太啰嗦了,很不好,所以这一期继续啰嗦。这个那个的,君不见,其实啰嗦才是人生真谛。n关于这点,且听我狡辩——我之所见,一个啰嗦的人才是更热爱生活的人,一组啰嗦的人才是更热爱生活的一组人。n换言之,你爱一个人,会爱他的沉默。如果你更爱一个人,会爱她的多舌。n我有这么个断言:就精神层面而言,所有的作家不是疯子就是话痨,要么就是疯子加话痨。nn【开头金句有毛病】n“对于骑马的人来说,人就是马的上半身,马就是人的下半身。”一开镜这一期的特约嘉宾刘亮程就来了这么一句,这句话很好,却也暴露出了刘亮程的毛病,且不说“下半身”这词雅不雅吧,可他要是只说了“人就是马的上半身”该多好。把上半身点明就里,下半身就留给读者想象去嘛,这不好吗?!反正这也成了我觉得他的书不如李娟好看的原因之一了。n或者刘亮程最好的一点是其文字的悲悯和正义,而不是技艺和机巧。n又或许刘亮程最大的功绩不是他的文字,而是发现并提携了李娟。n不过他的书我还是会看,脑子里边看边删。不敢改,删应该可以吧。n把小说散文化的人很多。刘亮程厉害,他把散文小说化,就像把绿洲沙漠化。做到这点的,还有谁?一人而已。看到后面发现他自己也这么说:“我是用写诗的语言写散文,用写散文的语言写小说”。也虽然他自己也说由于约稿要求,他是写了一部分的小说《一个人的村庄》改成了散文,独立成篇,最后组成在一起又成了小说。不过我仍坚持他是少有的做到把散文小说化的人,甚至可以说是这方面的第一杆旗。n不知为何总觉得李娟若写非虚构,可能也会在这方面有意无意地偏向走刘亮程的路。李娟在直播时透露在写小说,对,李娟竟然要写小说了,大致书名都说了,这里就不透露了。嗯一定要保护好李娟。n记得我曾这么说过苏童,他的小说很正经,很小说,虽不似格非那么科班也算比较科班了,但是他的人,却是散文式的。他以身入局,以致他的人散文气息也那么浓烈,隔之千里都能相闻,是独一档的存在。nn【这一期的主角】n上一次阿来来,自带主角光环。这次刘亮程来,也是一样。大西部边疆来的人仿佛自带一种气场,大概类似于贾平凹说路遥的那种“气势磅礴的人”。包括后面大家聊天都是嬉笑怒骂,眉飞色舞的,唯独他喜怒不形于色,和阿来,是一尊文坛上的大将军形象。不管他写得如何,文坛都该有这样的人来镇一镇,以保证良心含量的稳定存在。n而且这次刘亮程来显然是有准备的,海边骑马项目和这个村庄就是他推荐或安排的。另外他还精心准备做个新疆抓饭给大家吃。他说抓饭是新疆的快餐,家里只要有肉有胡萝卜其它有什么都可以统统往里面放。叶子反应快,说:“这很希腊,很自由。”不经意间,这顿饭与文化的距离近了起来。n刘亮程介绍起他的《凿空》,说交通工具更替需要一个过程,当真的更替那天,家里的驴,陪伴人类几千年的驴被小三轮车取代,然后人类就永久失去了一种注视,以前的人回家开门,驴会看你一眼,会带着其特有表情看你一眼的,但是现在“看”你的都只有车辆两个前灯(大意)。nn【有人便矫情】n任何题材拍成影像都难免矫情。或者说,有人的参与的镜头就免不得矫情。矫情这个词从不为别的准备,好像专门为了人。矫情并非贬义词,几乎所有热情都要通过矫情的山洞才能到达另一端风景。而只有当矫情引发不适时才产生贬义。很显然的是,本片的矫情含量不低,却没有引发不适。作家们的矫情有时是诗,有时是画,有时也是人造的星月和大海。nn【文化与大海】n西川说中原文化的缘故,我们的文学对河流的关注远多于大海。叶子说,要画出海的辨识度挺难。nn【李娟人未到也占一席】n因为刘亮程来的缘故,这一期的娟含量颇高。大家都是很给面,不断提到李娟,把话题引到李娟。n不过余华聊到李娟的《记一忘三二》时说它是一本新书,这显然错了。节目让这个播出来是为了彰显啥?还是节目组也没发现?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他说的新是相对新,相对于李娟的其它书而言相当于他自己的出书频率而言。n我记得这书我记得好多年前就读过。最早中华书局出的,2017年,是精装(李娟的书精装好像很少,印象里这本是,然后由新星出版社出的《冬牧场》是),流传不大。后来花城出版社出了,流传挺大。好像现在花城又在再版这本书。n余华更是谈到他有次跟李娟去美国,人家问她你为什么写非虚构。她回答说我不会写虚构。这掌故听着舒服,大约是那种按摩样起养生效果的舒服。n当然就像前面提到的那样,非虚构李娟是要写的。结果怎样呢?要么惊艳,要么被大骂,要么都有。不管怎样,我都想好了我保证自己不骂,然后站在她这之一边。nn【接着听掌故】n西川说他最早是新华社记者,后来听信了海明威的一句话说是一个作家最好要受到点新闻工作的培育但不能超过九年,所以他就选择在八年半的时候“毛乎了”。查了半天,也没查到这个“毛乎了”是什么意思,可以肯定的是他辞职了。n接着刘亮程就谈到李娟,说李娟是这个世纪初找到的他,说李娟非常有才华,是天才型的作家。然后说到有次他请跟李娟的妈吃饭,十几个人吃饭,娟妈能说会道,一个人控场,所以刘亮程说娟妈才是李娟的老师。这番话我以前在别的地方就看他讲过。n接着刘亮程又讲到娟妈是乐天派,眉飞色舞讲自己的一桩桩失败,像在讲别人的故事一样,无形中给李娟提供了素材。但提供素材最多的是娟姥,这个东北女人在《遥远的向日葵地》写到后半段的时候去世了,这本书获得鲁迅文学奖时,刘亮程是评委,他说那么多苦难,李娟以笑言道出,像她妈妈一样,可以说李娟文字气质是妈给的,包括她对待苦难对待贫穷对待生活的方式(大意)。nn【文学是文学,现实是现实】n刘亮程讲到文学的写作过程跟现实关系密切,一旦完成便脱离了这种关系,文学是文学,现实是现实,《一个人的村庄》写作完成后,那个村庄依旧在,但多了一个文学的村庄在它旁边,然后两者彼此独立。n余华讲:“现实与文学的关系其实非常简单,天黑的时候我们写白昼,天亮了以后我们写黑夜。”这金句咔咔的,还得是余华。nn【有个细节,还有个细节】n细节:西川吃刘亮程做的抓饭时感叹吃这么好的饭得聊点什么有意义的话题相对应。这时有人开玩笑提议说那就一起夸夸刘亮程来当作这最有意义的话题。然后一起说感谢刘亮程,接着又慢慢放下筷子嗨聊别的什么去了,不料镜头一转,西川还在吃。提议边吃边聊点什么的是他,提议完就沉默,然后光在那埋头干饭去了的也是他。这让我想到了以前班上也有这种同学,只提议,不参与,那是一些很好玩的人。西川真是有意思一人,肯定能健康长寿。n细节2:当刘亮程端来一大盆抓饭准备招呼大家收拾桌子吃饭时,西川拦下说他知道有个地方吃这饭合适,然后带大家来到了一个离岸不远的海里,中间有个桌子,桌子四周绕着椅子,正好。这才有了节目最后叶子看着美轮美奂的山海边的晚霞感慨:“在海里吃饭还是第一次,好像做梦一样。”诗人就是诗人,他不自觉地做出来的事都是行动艺术,诗味的行为艺术。nn【余华开涮大型现场】n余华似乎每期节目都要涮一涮苏童——n余华:其实每一个人都是平庸的n苏童:你不平庸n余华:我比你平庸,你还有那么多的读者来信。n西川:他什么时候那么多的读者来信?n余华:他后来老的时候去香港,遇到一个老的女读者来信说苏童你怎么老成这样。这种经历我们从来没有过。(问西川)你有过吗?n西川:不是,我想问的是(头转向苏童),她没说你开始变得平庸了吧?n余华(抢着替苏童回答):没有。n西川:那人家老成这样依然不平庸。n余华:所以我说他不平庸。(转向苏童)你是我们这里边唯一一个不平庸的。n苏童(惊呆了,大笑):咿呀n反正不管聊什么聊到最后都是余华涮苏童。当然苏童的反击也精彩的,精彩得不像样子,体现在随后的谈写诗上,那个比上面那出对话还精彩好玩。nn【节目结尾总结语】n刘亮程:文学就是现实对面的一个如梦般的存在。现实是发生给所有人的,文学是发生给一个人的。因为当一个作家面对一个现实或者一大段现实的时候,只是他一个人在面对。《一个人的村庄》这本书为什么叫“一个人的村庄”?是因为当我书写它时所有人都离开了,那段过往岁月剩下我一个人。我带着自己的往事又回到那个村庄,带着自己的太阳去安排那个早晨的日出,带着自己的星星和月亮去布置那片夜空,带着自己内心收藏的草木和万物的声音去布置那个世界。所有文学中的世界都是作家用自己珍藏的这个世间他认为最为珍贵的东西去重新布置出来的。它跟现实的区别显而易见了。n苏童:文学改变不了现实,文学只是帮助人梳理现实,认清现实。或者文学有时会发现别人意识不到的现实。这是文学的功效。n余华:作家最喜欢写的是自己口袋里没有的。如果已经装到自己口袋里边的他就不愿意去写了。或者从另一个解释就是你要通过一个相反的一种方式去写。我们每个人都有生活经历,但是更重要的是心理经历。当我二十多岁去参加笔会的时候,面对的都是年龄比我大很多的那些作家,那些作家经历了很多很多,所以在他们面前的时候,我有过自卑的时候,因为我真正的生活经历就做了五年牙医,跟他们比起来,我的生活经历感觉微不足道。后来我告诉我的那些学生们,衡量一个作家的经历不是生活经历而是心理经历。如果你有敏感的而且无限发展的心理经历的话,那么给你一碗水,你就能够得到一个大海。这是最重要的。nn【这一期很精彩】n当然精彩这一期,所有的对话都像子弹,扫射在汗淋淋的词句雨林身上。雨林像个巨兽接受这一切,它就像借箭的草船方队一样此番收获满满又毫发无伤。nnn2024.12.5写 2024.12.6简单修改nn
电视式微以后,不知道有多久没有把一个节目揉碎来看了。n岛读占据着我这段时间的心,让我心没法不为它而“呼哧”,它离我太近,越来越近,慢慢依偎得紧,它渐变成了一面鼓,被我的心跳敲响。nn【开头·细节一二】n细节一:程永新,可能也叫程永心,豆瓣上是程永新,头条上是程永心,然后岛读一会儿程永新,一会儿程永心。猜想可能两个名字都是对的。n细节二:第一次从苏童那了解到进图书馆要脱帽子,这是对知识的尊重。也不知道是不是他在即兴胡扯。nn【老了要像何碧玉】n余华去接何碧玉。他们相遇。看到何碧玉真舒服,仿佛她整个人身上都长满了微笑,阳光洒在微笑上。她和余华一样都是第二次来克里特岛,她说意大利比较阴柔温和,而希腊则是阳刚偏硬。n不管年轻活成怎样,老了一定要像她。怕的是如果年轻不这样,老了就不会变那样。所以要变那样就要修一条高速公路,这样的人生就简约明了了。nn【房琪来了,刘亮程亮了】n房琪(问刘亮程):老师你更喜欢这种色彩明艳的地方还是冷清孤寂的地方。n刘亮程:我喜欢老地方。因为年龄大,就喜欢老东西,跟自己年龄一样大的东西,能看见时间的东西。我喜欢老地方是因为到这地方来了以后你感觉你不是生活在此时此刻而是古往今来,你能想到你跟亚里士多德、柏拉图这些人会在哪个墙角相遇的,你的某一脚肯定会踩在他的脚印上…如果风景是一棵树,人就是树上的叶子,人是漂泊的风景,如叶飘流的风景。n他们走累了坐了一会又要起身走的时候,刘亮程又说:“嗯,走,树的影子已经伸到墙根了。”nn【命运是个啥】n余华在书迷会里回到读者关于命运的提问中回答:命运控制人,也控制着他的讲述和发声(大意)。n苏童后来解释说:命运是相互作用和否定的。比如卡夫卡因为对自我要求的缘故不让自己的作品发表甚至不写完,出版商和批评家发现了他,并否定了他的不发表。卡夫卡以为他在写幽默,读者发现了幽默背后的眼泪(大意)。nn【总结是花盛开】n总结是开花,还不是结果。结果撒种那是更广大读者心之土地上发生的事。一小片一小片心连接在一起,承接这语言植物的生长。n总结1,叶子说,好的文学是可以进入世界的场域……你作为读者通过文学作品感受到强烈碰撞,哪怕落泪,哪怕万箭穿心,那却也是幸福的时刻,因为它说明我们奇迹般地跨越了鸿沟,抵达了他乡的叙事(大意,且不完全)n叶子这番总结真好,微风化雨,温柔如诉,又像阳光那样极具串联。她的控场不控而控,她的语言漂亮行走,她的优秀还在延续。n总结2,通过各种联系的加强,全世界阅读趣味会慢慢趋同。小说盛宴公平供给所有人,所有人共领其妙。而小说之大妙在于它永远在讲别人的故事,但是它又通过它的精心设计把读者召唤和引导到它的内部,此刻你感受到自己的脉搏,你的脉搏和小说的脉搏开始商量起同频;此刻你发现巨大的幕布升起,你的人生细节正在上映,你很难想象这一刻的真实,因而你错愕不已;此刻你变得敏感,开始观察和细数自己的影子,这时你发现你的影子原来不止一个,有些奔跑,有些仰倒,有些在山顶,有些在山脚有些树林中嘻戏,有些湖底舞蹈(大意+涵指)nn【抵达黄昏】n我是看的录播,直播根本看不见,因为要不断按暂停和拖回看。每次节目结束都是黄昏。杜拉斯说:“一本打开的书也是漫漫长夜。我不知为什么刚才说的话会使我流出了眼泪…一整年中的问题就是黄昏,不论是夏天还是冬天。”一个节目结束也是漫漫长夜。nnn 2024.12.6nn
从第四集看起,诗歌,又在海边朗诵啦!西川再一次加入,很亲切。n第五集,是古希腊,戏剧,喜剧和悲剧等等,原来古希腊的悲剧并不是中国理解的悲伤的意思。n第六集,在路上,这一期很轻松,我也很喜欢在路上的感觉,其实公路文学的魅力就是一直在运动变化中。n回看第一集基本是一边干家务一边听下来的,日出是一个新的开始,原来外国用太阳来描述爱情,而中国常用月亮描述爱情,真的不可思议,读书就是思想在路上,这一期孟非也来了,人人可以成为读者,这个节目也让我们看到了平时作家的样子!n第七集,村庄,刘亮程来啦,他和余华,苏童一起骑马,太神奇了。他们一起在海中吃抓饭,聊李娟,太美好啦!一个人的村庄这本书怎么样呢!n第二集,才知道他们在克里特岛,这一期有马家辉,他真是有意思啊,和叶子在古老的露天剧场挑当地的舞,买一本读不懂但有感觉的希腊书,在希腊发现一个书架书店,有莫言和北岛的书,真的很神奇,玩着抽乌龟谈论神话酒神,这一季真的很轻松!
n边盯着进度条看完的第一集。想着有一天年老,也会边盯着自己的岁月边看风景,就像风景里藏有刻度。nn这一集最受启发的是余华说的描写有静止的,有向前的,普通的静止堆积,伟大的变化向前(大意)。nn这一集最“受记”的一句话是:“太阳会忘记闪耀吗?”我很想叛逆地说,太阳不会。反过来想,如果我说太阳会,好像也是叛逆。就像昏晨的太阳都是太阳(自己)一样。nn岛屿让我想起我的手是空的,因为有约半个月没有抓起一本书了而是空的。它的空,是静止的,雕塑般的静止,等待着一本书的降落、停留,开启一段几天几小时的相遇,最终这些会被蓝眼睛摄去,形成或可以说是美好的一湾档案。nn岛屿之所以让我这么想,跟它本身就是一个“阅读被诠释合集”。它以各种形式在说阅读,阅读是一只猫,被观看,以风云变幻成道的形式。我也该刻意地谈起阅读,想跟着叶子说它也是太阳——波伏娃口里幸福的徽章,会刻进以后所有的记忆。nn我又想,阅读,大概是为了完成什么吧?那到底是为了完成什么呢?我想象世界上有个巨大的广场,能容纳地球70亿人,大家都来到这,每人手拿一本书高声阅读,那是什么?是仪式,是巨大的祭奠。所以我们每一个人的阅读,便是一个个小小的祭奠,为文化,文明,为一切逝去,为春潮,为乌云,为即将消失的光。nn我阅读,并想着,书,迟早死在我手上。死后变成一滩血水,融进我的手掌心,继而无可避免地变成身体的潮汐,那亲切亲爱的潮汐,把漂泊的故乡这次运抵到我跟前,我看着故乡如此陌生,因为它因风霜反而变得年轻,不像我对它年老的设定。nn我很高兴,同时感恩,现在还有个岛屿读书,它以娱乐的形式做非娱乐的事情。你看现在的综艺节目,一片焦躁,都是一副为了流量可以不惜一切的架势嘴脸,都无刻不在想着制造话题,硬要把生活搞成肥皂剧或者质量低劣的悬疑。而庆幸的是,岛屿在做着相反的事。nn想着多年以后,我和朋友谈起,那时有个节目叫岛屿读书,那又将是什么日子?nn那将是什么日子?不得而知。那是一个晴天,阴天?不得而知。确定的是,那是一个黄昏。nn一个瘦小的、摇摆踟蹰的日落,在顶住无数声潮汐的召唤之后,明明下定了决定却假装不经意地躲去山林。他那在那一刻什么都没想,只有一个期待——它自认为还算像样的期待,就是,苏童、莫言或者余华会把它的一生当成传奇写进一本故事集。它想又似乎已经来不及想:那么多日落,凭什么苏童莫言余华们会写它?nn
n 2024.10.22
【我永远相信,文学的力量】
年度论证自己是文盲真人秀再度回归,然后把舞台放在了希腊的克里特岛。地中海的风景真是漂亮,蔚蓝的海面、清澈的海风,然后这般美景下,我更加坚信自己文盲的设定。
第一集的播出其实稍显失望,即便希腊确实动人,但毕竟我希望在节目里看到的,是海岛与书屋、阅读与日常、文学与大海。景点的打卡当然好,毕竟风格确实怡人、我也超级想去希腊玩。可如果只是这样,那就是一般的旅游综艺了,倒也用不上动员余华和苏童。
还好后面开始就回到了我喜欢的风格。
作为欧中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既然来到克里特岛,单纯看看表面,肯定没意思,找一些希腊文化研究者来一次文化之旅,这才对味。
希腊文学的深刻,不能只提一嘴。
于是旅居此地的希腊文学研究者杨少波出现了,于是三代都研究希腊文化的罗彤也出现了。于是希腊的海边剧场上演起了中国的河北梆子。然后罗彤说到了自己的祖父,古希腊文学翻译家罗念生。她说罗老先生后来回到希腊,那是隔了半个世纪的光阴,罗老先生很激动:“我摸到爱情海的海水了。”
然后我就哭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