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uel Spade 和 Miles Archer 一起在旧金山经营着一家私家侦探社。nn一天,来了一位美女顾客Wonderly,让他们跟踪一个叫Thursby的男人,因为他拐走了她的姐姐,并预付了200美元酬金。Spade觉得故事蹊跷,佣金也高得离奇,但Miles的反应却是:She is sweet. 并兴奋地主动接手了这个案子。n(66评:女主角Mary Astor的确非常sweet,这一幕她扮演的是寻找姐姐的纯真少女,那无助的大眼睛对着Spade不停放电,的确是我见犹怜)nn事情的发展出人意料,Miles在旅馆外被打死,几个小时后,Thursby也在旅馆里被枪杀。两个警察到Spade家中质问他的行踪,他们怀疑Spade为了替同事报仇杀了Thursby。nn第二天,Miles的遗孀Iva来到侦探社,原来她和Spade早就暗通款曲,她问Spade:Did you kill him? Spade反问道:Who put that bright idea in your head? 好容易支走了Iva,秘书进来告诉Spade,昨晚她去通知死讯的时候,发现Iva刚刚回家,并故意弄乱了床单来故布疑阵,也许是她杀死了自己丈夫。nn美女顾客第二次和Spade见面,是在她刚搬去的旅馆房间,穿着睡衣一脸憔悴的她承认自己前面都是在说谎,她真名是O’Shaughnessy , 和Thursby在香港认识,俩人从香港刚来旧金山。是Thursby杀死了Miles,又被仇人杀死了。她苦苦哀求Spade帮帮她,别把她交给警察,还把自己仅剩的500美元都给了Spade。n(66评:这段Spade有句台词,We didn’t exactly believe your story, we believed your 200 dollars. You paid us more than if you’d told the truth and enough more to make it right. 真相值钱,谎言更值钱,哇咔咔)nnSpade刚回到侦探社,有个名片上洒着栀子花香水的小个子Joel Cairo就来拜访他, 并出价5000美元让Spade帮忙找一只黑鸟塑像。趁Spade不注意,Joel掏出手枪对准了Spade,并打算搜查房间。Spade轻松地一拳就放倒了小个子并搜了他的身,小个子有好几本护照,不过名字倒是真的。这里有个搞笑的桥段,小个子醒来后,表示5000美元的交易继续有效,然后要回了自己的手枪。令Spade苦笑不得的是,小个子拿到手枪,就马上对准Spade,还是坚持搜查了房间。nnSpade去旅馆和美女顾客碰头,出门发现有人盯梢,他机智地甩掉了尾巴。他问O’Shaughnessy是不是认识Joel,还告诉她Joel愿意出5000美元。nO: It’s more than I can ever offer you if I have to bid for your loyalty.nS: What have you ever given me besides money? Have you ever given me any of your confidence, any of the truth? Haven’t you tried to buy my loyalty with money but nothing else?nO: What else is there I can buy you with?nSpade一言不发,狠狠地亲了她一口,然后才说nI don’t care what your secrets are. But I can’t go ahead without more confidence in you than I’ve got now.n最后,Spade提出让O’Shaughnessy和Joel当面谈清楚,地点就选Spade家里。n(66评:男女主人公一直到第30分钟才亲了一嘴,如假包换的确是四十年代的电影啊。不过这个吻竟然值4500美元,到底是美女哦)nn
nn三个人见面了,O’Shaughnessy和Joel本来就是认识的,O表示愿意把falcon 卖给Joel,因为Thursby死后,她认为那个胖子肯定也来了旧金山,她很害怕。但falcon现在不在她手上,还得等一个星期。Joel听说胖子也来了,联想到刚才发现门外有个人在监视,吓得一哆嗦。n突然,两个警察上门来了,原来是打翻了醋缸的Iva看到Spade带了姑娘回家,就通知了警察。Spade当着大家的面编了一个又一个故事,掩护了O’Shaughnessy,骗得警察抓走了Joel。nO’Shaughnessy告诉Spade,falcon是Joel花500美元雇佣了Thursby和她偷出来的,偷来以后Joel要赖帐甩了他们,所以他们先甩了Joel跑了出来――Spade当然不相信她这一套。n(66评:这是本片的第一段高潮戏,Spade操控场面功夫一流,初步显示了他对人性的精准把握和对信息的巧妙控制。可惜的是,男女主人公刚要亲热,就因为看到了楼下像条死狗样盯着他们的盯梢者而兴致全无。)nnnO’Shaughnessy的旅馆被人搜查,Spade通过盯梢者向胖子发出讯息,坏蛋boss终于登场了。Spade斗智斗勇,终于弄清了falcon原来价值连城。但胖子也成功让Spade喝下了药酒昏倒在地并找到了O’Shaughnessy和Joel,也知道了原来falcon是随着鸽子号客轮到达旧金山并在船长Jacoby手上。他们打伤了船长,但船长还是挣扎着带着falcon来到了侦探社把它交给了Spade。nSpade手上有falcon,胖子手上有O’Shaughnessy,胖子要挟她把Spade骗回家,并埋伏在Spade家中。所有人都登场了,高潮总是在结尾。n形势对Spade非常不利,对方有三个人,两个拿着枪。他还得保护一个美女。Spade使用了离间计,成功说服了胖子把杀手兼保镖交给警察,Spade和Joel一起制服了杀手并拿到了枪――这时他反而成了主动的一方。在收了10000美元现金后,Spade把falcon交给了胖子,胖子这才发现他们费尽心机弄来的是个赝品。交易完全作废,胖子一伙抢回了10000美元离开了――Spade马上报告了警察去抓住他们。n看到这里,每个人都以为王子和公主要幸福地。。。。。(此处删节五百字),不料,最精彩的部分就要来了。n因为胖子承认杀手干掉了Thursby和船长,那么是谁杀了侦探Miles?原来是O’Shaughnessy,Spade用严密的逻辑推理,迫使O承认了罪行,但O声泪俱下地恳求Spade掩护她,因为她爱他,他也爱她nO: You’ve been playing with me…just pretending you cared me to trap me like this. You didn’t care at all. You don’t love me! nS: I won’t play the sap for you!nO: Oh, you know it’s not like that, you can’t say that.nS: You never player square with me for half an hour distractions I’ve known you!nO: You know down deep in your heart in spite of anything I’ve done, I love you.nS: I don’t care who loves who, I won’t play the sap for you. I won’t walk in Thursby’s, and I don’t know how many others’ footsteps! You killed Miles and you’re going over for it.nO: How can you do this to me, Sam?n…….n在男女主人公第二次亲吻后,Spade毅然把O交给了警察,一个冷面柔肠的魅力男生顿时变成了一个算计胜过爱情的冷酷侦探。n(66评:真是一部经典的黑色电影,展现的全都是人性的丑陋,没有一丝亮点,更不给柔情一点空间――让你从头凉到脚。)nn
1939年10月17日,华纳公司一线明星乔治•拉夫特(George Raft)信誓旦旦地写信给公司老板Jack L. Warner,不无怒气地抱怨道: 当我来您家时,您曾经告诉过我……我不必去演那些肮脏的坏蛋……我那时曾对您说,我怕制片厂会让我去演那些亨弗莱•鲍嘉才该演的角色,而您答复我说,我永远不必去演一个亨弗莱•鲍嘉的角色。 仅仅是5年之前,亨弗莱•鲍嘉才刚刚以一个小明星的身份与华纳公司签约;仅仅是5年之后,几乎每个华纳公司的人都憎恨他。5年前,制片人Arthur Hopkins相中了这位仍在百老汇跌打滚爬的小演员,让他出演《化石森林》(The Petrified Forest)中杀手Duke Mantee一角,尽管如此,他仍然不怎么看好这位相貌平凡的小明星:“当我看到这位演员时,我犹豫了好一会,因为他就是那种我从来都不会欣赏的演员。他是个少年老成的小子,他的大半生舞台生涯就是在台上穿着白裤子挥舞着网球拍。他怎么看都不像一个冷血的杀手,但他的声音(干燥而又疲惫)却像极了,这就是Mantee的声音。”可是,当华纳公司买下这部戏剧的版权,想把它拍成电影时,他们仍然拒绝使用亨弗莱•鲍嘉。他们希望自己的一线明星Edward G. Robinson能够饰演这个坏蛋;好在,鲍嘉的好友、同为此片主角与制片人的Leslie Howard一纸电报: 致:Jack Warner。我坚持由鲍嘉饰演Mantee。没有鲍嘉,就不签约。L. H. Jack Warner妥协了,但他并不想就此放过鲍嘉。他告诉鲍嘉,他必须取一个艺名,现在这个名字可实在太傻了。鲍嘉顽固地拒绝了。 于是,这个电影史中最为人所知也最为人所顶礼膜拜的名字就这样保住了。鲍嘉从华纳公司拿到了一份每星期550美元的中产工资,乐此不彼地演上了坏蛋。他的确是个坏蛋。他是个花花公子,而事实上,他的第三任妻子Mayo Methot就是这么想的。这对酗酒的夫妻用近似虐待的方式来互相折磨彼此,巴掌和互扔家具早已是家常便饭,有几次,她甚至纵火烧了他们的住所,并把刀插在了他身上。 在制片厂,鲍嘉仍然是众矢之的。没人想演那些“应该由他来演”的角色。1939年,乔治•拉夫特拒绝饰演《一切成真》(It All Came True)的角色,因为这是一个“亨弗莱•鲍嘉才该演的角色”;之后,乔治•拉夫和Paul Muni都拒绝出演《夜困摩天岭》(High Sierra ),本片女主角艾达•卢皮诺(Ida Lupino)“沦落”到只能和鲍嘉搭档,于是,当她被选定出演下一部电影《海湾疑云》(Out of the Fog)时,她声称,如果制片厂仍然选择鲍嘉与其搭档,那她只能坚决辞演。 1941年,华纳想让鲍嘉与乔治•拉夫搭档出演《Manpower》。没多少日子之后,鲍嘉发电报给制片人Hal B. Wallis,字里行间不无愤怒与无奈: 亲爱的Hal:我纯粹当乔治是个朋友。我知道,因为我要出演这部电影,所以他拒绝加入……我很伤心,因为这已经是第二次不能参演一部好片子和演绎一个好角色了,而这仅仅是因为有一个演员拒绝和我合作。 于是,在鲍嘉成为鲍嘉之前,他已经濒临失业的边缘。没有人想和这位脾气暴躁的酒鬼合作。“没人可以和我温和地讨论,我总是把它变成争执。我想那肯定是因为我的声音,或者我这张傲慢的脸——这里肯定有些能让每个人都气爆的东西。没有人当看到我的时候还会喜欢我。我想这就是我总是演坏蛋的原因吧。”
1972年,伍迪•艾伦制作了一部向亨弗莱•鲍嘉致敬的电影,并将其命名为《再弹一次,萨姆》。这可能是鲍嘉所说的最著名的台词了,可是,其实鲍嘉从来没有说过这句话。这句传说中的台词来自于《卡萨布兰卡》,片中的里克是鲍嘉一生中所饰演过的最具人性的角色之一。当在我们的想象中,鲍嘉永远是那个酷意之王,那个沉醉于龙舌酒和香烟的硬汉,那个徘徊在好与坏的边界线之上的存在主义份子时,《卡萨布兰卡》中的鲍嘉却沉沦在了过去与现实的纠结之中,在个人情感与国家主义的纷争中崩裂离析。 “你是什么国籍?” “我是一个酒鬼。” 在1942年之前,鲍嘉并非不是一个酒鬼,也并非不是一个爱国主义者。从某种程度上说,珍珠港事件的爆发促成了鲍嘉事业的转型。如果说在二战中,美国人所要面对的是像希特勒这样残暴、狡猾而又阴暗的反面人物,那么,在《穿越太平洋》(Across the Pacific)等片中,鲍嘉即是希特勒的反面,却也同时是他的孪生兄弟,他同样残暴、狡猾而又阴暗,对民主充满了敌意和不信任,却仍然在关键时刻站在了美国这边。鲍嘉一下子从恶棍变成了英雄,可只有《卡萨布兰卡》抹去了这位犬儒主义者的阴冷,让他披上了一席夜色温柔。 不过,对于“臭名昭著”的英格丽•褒曼来说,鲍嘉仍然是那位私家侦探斯派德。“我吻了他,但我从来不了解他。”她不无抱怨地说道,“他从他的服装室走了出来,完成了他的戏份,然后就离开了。”对于褒曼这种把每一次拍片都当作罗曼史游戏的明星来说,鲍嘉俨然是一个苦行僧似的斯多葛主义者。当然,这一次,褒曼甚至不知道自己应该爱谁。《卡萨布兰卡》这部影史中最为伟大的电影起初不过是一个临阵磨枪的作品,演员们在拍完前一天的戏份之后甚至都无法确定第二天的剧本。褒曼从头至尾都在问导演柯蒂斯,她到底是应该去爱鲍嘉所饰演的里克还是保罗•亨利德所饰演的维克特。“尽量在他们二者之间保持暧昧态度。”柯蒂斯回答道。好吧,影史中一段潜在的佳话就这样被扼杀了,褒曼与鲍嘉之间并没有擦出任何的火花,更何况鲍嘉还比褒曼矮了好几公分,必须每天穿着增高鞋与褒曼对戏呢。多年之后,当鲍嘉再次与褒曼相遇,褒曼早已是意大利导演罗西里尼的妻子了,“你曾经是一个好演员,”鲍嘉不无讽刺地说道,“现在你成啥啦?”“一个快乐的女人。” 在鲍嘉的一生中,曾经与他合作过的传奇女星为数众多,但很少有能与他擦出火花的,他的银幕形象仿佛和他本身无限接近,总是令人退避三舍。可往往是在这些不愉快的经历中,鲍嘉的银幕形象却得到了某种程度的软化。1954年,与奥黛丽•赫本合作《龙凤配》(Sabrina)是一次痛苦的经历。他讨厌比利•怀尔德,认为自己并不适合这个角色;他也讨厌天真的奥黛丽•赫本,他觉得这位穿着纪梵希成衣的女星根本不会演戏,只会卖弄她的身段与无邪的大眼睛。自然,奥黛丽•赫本正沉浸在她与本片第二男主角威廉•霍顿的盲目热恋之中,于是,现实和虚构,再次相映成趣。电影中的赫本同样疯狂地迷恋着霍顿,而鲍嘉所饰演的那个毫无趣味的冷面大哥,永远都只是无聊的点缀而已,当霍顿开着名车、手持香槟时,鲍嘉却只是一个资本数据的奴隶。在《龙凤配》中,鲍嘉成为了自己的对立面。他就是资本主义的终极象征,永远生活在成本和利润的癫狂计算中,可正是结尾鲍嘉对这一切的抛弃和对爱情的拥抱才使这个人物成为了鲍嘉一生中最为温柔的角色。 与另外一位赫本小姐的合作发生在1951年。老道的凯瑟琳•赫本显然更得鲍嘉的心意。不过,刚开始时,他们都不是第一人选。这本来是一部为大卫•尼文(David Niven)和贝蒂•戴维斯(Bette Davis)准备的电影,在制片人兼导演约翰•休斯敦的坚持下,变成了鲍嘉电影生涯中又一个里程碑。鲍嘉和凯瑟琳•赫本从来没有合作过,《非洲女皇号》却使两人成为了终生的朋友。本片主要的场景在刚果完成,鲍嘉携妻子劳伦•白考尔共同前往。对于白考尔来说,拍摄《非洲女皇号》的经历无疑是愉快的,几乎每日都在狩猎与冒险的刺激中渡过,可鲍嘉却并非是那种海明威式的男子汉,只能在酒精中消磨去酷热的每一天。而赫本的乐观却出乎鲍嘉的预料,“她根本就不喝水,她就像是在康涅狄格州度假那般熬过了那段时间。” 不管拍摄的条件有多辛苦,约翰•休斯敦这位老友再次证明了他是鲍嘉一生的伯乐。《非洲女皇号》是鲍嘉第一部彩色电影,这是人们第一次在大银幕上看到非黑白色的鲍嘉。对于绝大多数影迷来说,鲍嘉永远生活在黑白的世界。他的世界由低机位拍摄、低调摄影和雨夜街道组成,可《非洲女皇号》出色的Technicolor摄影却证明鲍嘉那种野性的生存法则不仅适合于都市的犯罪丛林,也同样适合于荒蛮的原始世界。不过,有点反讽的是,虽然鲍嘉永远被当作一个现代都市反英雄而被铭记,他洞悉现代文明的腐败,从而犬儒似地对待是故人情,可真正为他赢得奥斯卡小金人的却是这部电影中那位联系野蛮与文明的使者。 当然,谁又能忘却鲍嘉与劳伦•白考尔之间那段脍炙人口的银幕佳话呢。1944年,他45岁,而她只有19岁。她只是一个模特,而他却早已贵为华纳一号男星。白考尔受霍华德•霍克斯之邀过来面试《江湖侠侣》(To Have or Have Not)的女主角,并把她介绍给了鲍嘉。之后,鲍嘉遇到白考尔,并对她说:“我刚看了你的面试。我们在一起肯定会很有趣。”于是,鲍嘉开始了他第一段、也是唯一一段银幕艳史。刚开始,这是一段痛苦的拉锯战,鲍嘉的妻子仍然争吵不休,而霍华德•霍克斯也在另外一边争风吃醋。但鲍嘉仍然用他的真心诚意与出色演技征服了白考尔。终于,他们在1945年低调结婚。1949年,他们生下第一个儿子,并把他命名为史蒂夫,这正是《江湖侠侣》中鲍嘉所饰演的那个人物。他们的婚姻生活甜蜜却又短暂。50年代中期,鲍嘉日渐消瘦,长期的酗酒终于把他过早地送入死神的怀抱。他是一个硬汉,他从来不为他做出的选择后悔。因此,人们记得他所说过的最后一句话就是:“我本就不应该喝苏格兰酒,我还是该喝马天尼。” 我们无从考证鲍嘉到底是否有说过这些话,但和那句“再弹一次,萨姆”一样,我们宁愿相信鲍嘉说过。因为这,都是这位硬汉的温柔证明。
蓓蓓的电影世界:http://blog.sina.com.cn/bblovesmovies
黑色电影不是black movie/film.而是Film noir.我特意查了一下这个词,means法国轮盘赌里的黑色数字。但实际上,NOIR是一个法语单词,就是“黑色"的意思。无论百度里如何定义“黑色电影”,在我看来,黑色电影的主题大多数表现的是人类最现实的本质——自私,而且不留一点浪漫主义和幻想主义在电影里。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如果说爱情片是把人们对爱情的美好夙愿寄托在电影男女主角速成班的话,那么黑色电影就是把人类的自私,贪婪,懒惰和欲望在电影世界里进行最赤裸的揭露和展示。看完黑色电影,就像上完一趟教育课一样,让人们时刻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大染缸里时刻保持警惕。所以不得不说1941年的黑白经典影片放在至今仍然非常具备“教育”意义。
比如这部电影出现的每个人物,都没有纯粹意义上的好人和坏人之分,而只是被欲望和金钱附身的自私又真实的人物。所有想要争夺“马耳他之鹰”的人都是被金钱欲望所驱使的掠夺者,包括胖子,法国同性恋以及蛇蝎美女。他们被金钱的欲望所蔽了双眼,为了争夺无价之宝骗人,害人,骗人和杀人。他们已经不在乎投入产出比,已经不去衡量为了这样一个无价之宝自己付出的是否值得。我最开始想不通胖子为了得到这个“马耳他之鹰”已经足足等了17年,耗去了大量精力,财力和物力,直到最后一刻发现马耳他之鹰只是一块黑铅,也仍然不放弃的会继续踏上去伊斯坦布尔寻找真迹的脚步,而他已经为此杀了多少人,我们不得而知;蛇蝎美女,起初只是为了想得到500美元,最后也开始觊觎这件无价之宝,不择手段杀掉原本的同伙,再以自己的美貌骗取 亨弗莱·鲍嘉的同情和帮助,只可惜她错就错在她遇到的这位私家侦探,也不是省油的灯,他的心肠也不是纯粹的好人。 同伴被误杀, 亨弗莱·鲍嘉平静的对待还加上一句:出来混,迟早都要还。(好江湖哟马耳他之鹰The <wbr>Maltese <wbr>Falcon);他的冷酷不是外表装出来的,而是骨子里就是那么一个就事论事,实事求是,给多少钱办多少事的人。所以他最后哪怕迷恋于蛇蝎美女的美色,但是他仍然亲手把她送进了监狱。他最后对蛇蝎美女说出的那段话(其实我觉得他更多的是在给自己分析每种可能性的后果),恰好阐述了他是多么理智又自私的一个人。他决定亲手把杀死同伴的凶手,也就是蛇蝎美女送给警察局,不是因为他突然间对死去的同伴有了感情(不然也不会跟同伴的妻子有染)而是因为他觉得如果既然自己知道了凶手而不供出去,在私家侦探这个行业里自己将会臭名昭著;他也之所以把蛇蝎美女供出去也是考虑到如果包庇她,那么他们双方都会被对方抓到把柄,迟早要出事儿;他连如果马耳他之鹰是珍品,他也考虑到如果私吞它(他的聪明才智是足以做到的)他以后会过上什么样的日子。
每个场景的每一段对话的信息量都很大。本片基本上都是以封闭空间的人物对话为主,每一次对话都值得细细品味(我几乎每个场景都看了2遍,不然对话里面包含的信息量太大,一遍又要看字幕又要听画面根本搞不赢),在没有特技,大制作,噱头和技巧的电影手段下,这种全靠对话达到惊悚和紧张效果的影片,我觉得是相当难拍,拍不好就是流水账,拍好了就是惊世之作,例如《这个男人来自地球》以及很多希区柯克的影片,包括《夺命绳》《19级阶梯》。特别是亨弗莱·鲍嘉那段最后的独白是人性对本性最为彻底的一次本文分析。当警察问他,桌子上那只鹰是什么?他说:那是人类梦想的原料。这时候,无论是胖子的执着,还是蛇蝎美女的狠毒,一切都有解释了。他们追求的已经不再是一个实际的金子做出的马耳他之鹰,而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发财梦”。
ps: 没有人比亨弗莱·鲍嘉更适合出演这个自私冷酷聪明又世故的侦探形象。虽然他不是典型的好莱坞帅哥,甚至总是给人感觉凶巴巴的一张皱脸,但是他的嗓音他的硬朗的走姿就是他无法比拟的男性魅力所在。
萨姆·斯佩德和搭档阿切尔在旧金山市开了一家侦探事务所。一天,一位贵妇登门拜访,委托他们寻找自己失踪的妹妹。他们立刻展开调查,发现这名贵妇的妹妹与一位叫做瑟斯的神秘男子在一起。本 来以为这只是一件普通的失踪案,但是事情的发展出乎他们所料
对黑色电影丝毫没有抵抗力,对白精彩,低调打光在我看来很美丽。剧情的精彩时隔这么多年依旧不减,演员的演技在那个时代就是完美,相似作品有很多,从年代看这个就是鼻祖了。
Samuel Spade 和 Miles Archer 一起在旧金山经营着一家私家侦探社。nn一天,来了一位美女顾客Wonderly,让他们跟踪一个叫Thursby的男人,因为他拐走了她的姐姐,并预付了200美元酬金。Spade觉得故事蹊跷,佣金也高得离奇,但Miles的反应却是:She is sweet. 并兴奋地主动接手了这个案子。n(66评:女主角Mary Astor的确非常sweet,这一幕她扮演的是寻找姐姐的纯真少女,那无助的大眼睛对着Spade不停放电,的确是我见犹怜)nn事情的发展出人意料,Miles在旅馆外被打死,几个小时后,Thursby也在旅馆里被枪杀。两个警察到Spade家中质问他的行踪,他们怀疑Spade为了替同事报仇杀了Thursby。nn第二天,Miles的遗孀Iva来到侦探社,原来她和Spade早就暗通款曲,她问Spade:Did you kill him? Spade反问道:Who put that bright idea in your head? 好容易支走了Iva,秘书进来告诉Spade,昨晚她去通知死讯的时候,发现Iva刚刚回家,并故意弄乱了床单来故布疑阵,也许是她杀死了自己丈夫。nn美女顾客第二次和Spade见面,是在她刚搬去的旅馆房间,穿着睡衣一脸憔悴的她承认自己前面都是在说谎,她真名是O’Shaughnessy , 和Thursby在香港认识,俩人从香港刚来旧金山。是Thursby杀死了Miles,又被仇人杀死了。她苦苦哀求Spade帮帮她,别把她交给警察,还把自己仅剩的500美元都给了Spade。n(66评:这段Spade有句台词,We didn’t exactly believe your story, we believed your 200 dollars. You paid us more than if you’d told the truth and enough more to make it right. 真相值钱,谎言更值钱,哇咔咔)nnSpade刚回到侦探社,有个名片上洒着栀子花香水的小个子Joel Cairo就来拜访他, 并出价5000美元让Spade帮忙找一只黑鸟塑像。趁Spade不注意,Joel掏出手枪对准了Spade,并打算搜查房间。Spade轻松地一拳就放倒了小个子并搜了他的身,小个子有好几本护照,不过名字倒是真的。这里有个搞笑的桥段,小个子醒来后,表示5000美元的交易继续有效,然后要回了自己的手枪。令Spade苦笑不得的是,小个子拿到手枪,就马上对准Spade,还是坚持搜查了房间。nnSpade去旅馆和美女顾客碰头,出门发现有人盯梢,他机智地甩掉了尾巴。他问O’Shaughnessy是不是认识Joel,还告诉她Joel愿意出5000美元。nO: It’s more than I can ever offer you if I have to bid for your loyalty.nS: What have you ever given me besides money? Have you ever given me any of your confidence, any of the truth? Haven’t you tried to buy my loyalty with money but nothing else?nO: What else is there I can buy you with?nSpade一言不发,狠狠地亲了她一口,然后才说nI don’t care what your secrets are. But I can’t go ahead without more confidence in you than I’ve got now.n最后,Spade提出让O’Shaughnessy和Joel当面谈清楚,地点就选Spade家里。n(66评:男女主人公一直到第30分钟才亲了一嘴,如假包换的确是四十年代的电影啊。不过这个吻竟然值4500美元,到底是美女哦)nn
nn三个人见面了,O’Shaughnessy和Joel本来就是认识的,O表示愿意把falcon 卖给Joel,因为Thursby死后,她认为那个胖子肯定也来了旧金山,她很害怕。但falcon现在不在她手上,还得等一个星期。Joel听说胖子也来了,联想到刚才发现门外有个人在监视,吓得一哆嗦。n突然,两个警察上门来了,原来是打翻了醋缸的Iva看到Spade带了姑娘回家,就通知了警察。Spade当着大家的面编了一个又一个故事,掩护了O’Shaughnessy,骗得警察抓走了Joel。nO’Shaughnessy告诉Spade,falcon是Joel花500美元雇佣了Thursby和她偷出来的,偷来以后Joel要赖帐甩了他们,所以他们先甩了Joel跑了出来――Spade当然不相信她这一套。n(66评:这是本片的第一段高潮戏,Spade操控场面功夫一流,初步显示了他对人性的精准把握和对信息的巧妙控制。可惜的是,男女主人公刚要亲热,就因为看到了楼下像条死狗样盯着他们的盯梢者而兴致全无。)nnnO’Shaughnessy的旅馆被人搜查,Spade通过盯梢者向胖子发出讯息,坏蛋boss终于登场了。Spade斗智斗勇,终于弄清了falcon原来价值连城。但胖子也成功让Spade喝下了药酒昏倒在地并找到了O’Shaughnessy和Joel,也知道了原来falcon是随着鸽子号客轮到达旧金山并在船长Jacoby手上。他们打伤了船长,但船长还是挣扎着带着falcon来到了侦探社把它交给了Spade。nSpade手上有falcon,胖子手上有O’Shaughnessy,胖子要挟她把Spade骗回家,并埋伏在Spade家中。所有人都登场了,高潮总是在结尾。n形势对Spade非常不利,对方有三个人,两个拿着枪。他还得保护一个美女。Spade使用了离间计,成功说服了胖子把杀手兼保镖交给警察,Spade和Joel一起制服了杀手并拿到了枪――这时他反而成了主动的一方。在收了10000美元现金后,Spade把falcon交给了胖子,胖子这才发现他们费尽心机弄来的是个赝品。交易完全作废,胖子一伙抢回了10000美元离开了――Spade马上报告了警察去抓住他们。n看到这里,每个人都以为王子和公主要幸福地。。。。。(此处删节五百字),不料,最精彩的部分就要来了。n因为胖子承认杀手干掉了Thursby和船长,那么是谁杀了侦探Miles?原来是O’Shaughnessy,Spade用严密的逻辑推理,迫使O承认了罪行,但O声泪俱下地恳求Spade掩护她,因为她爱他,他也爱她nO: You’ve been playing with me…just pretending you cared me to trap me like this. You didn’t care at all. You don’t love me! nS: I won’t play the sap for you!nO: Oh, you know it’s not like that, you can’t say that.nS: You never player square with me for half an hour distractions I’ve known you!nO: You know down deep in your heart in spite of anything I’ve done, I love you.nS: I don’t care who loves who, I won’t play the sap for you. I won’t walk in Thursby’s, and I don’t know how many others’ footsteps! You killed Miles and you’re going over for it.nO: How can you do this to me, Sam?n…….n在男女主人公第二次亲吻后,Spade毅然把O交给了警察,一个冷面柔肠的魅力男生顿时变成了一个算计胜过爱情的冷酷侦探。n(66评:真是一部经典的黑色电影,展现的全都是人性的丑陋,没有一丝亮点,更不给柔情一点空间――让你从头凉到脚。)nn
无论从哪方面看,鲍嘉总是一个暗夜行者。
——亨利•安杰尔(Henri Agel)
我吻了他,但我从来不了解他。
——英格丽•褒曼(Ingrid Bergman)
1939年10月17日,华纳公司一线明星乔治•拉夫特(George Raft)信誓旦旦地写信给公司老板Jack L. Warner,不无怒气地抱怨道:
当我来您家时,您曾经告诉过我……我不必去演那些肮脏的坏蛋……我那时曾对您说,我怕制片厂会让我去演那些亨弗莱•鲍嘉才该演的角色,而您答复我说,我永远不必去演一个亨弗莱•鲍嘉的角色。
仅仅是5年之前,亨弗莱•鲍嘉才刚刚以一个小明星的身份与华纳公司签约;仅仅是5年之后,几乎每个华纳公司的人都憎恨他。5年前,制片人Arthur Hopkins相中了这位仍在百老汇跌打滚爬的小演员,让他出演《化石森林》(The Petrified Forest)中杀手Duke Mantee一角,尽管如此,他仍然不怎么看好这位相貌平凡的小明星:“当我看到这位演员时,我犹豫了好一会,因为他就是那种我从来都不会欣赏的演员。他是个少年老成的小子,他的大半生舞台生涯就是在台上穿着白裤子挥舞着网球拍。他怎么看都不像一个冷血的杀手,但他的声音(干燥而又疲惫)却像极了,这就是Mantee的声音。”可是,当华纳公司买下这部戏剧的版权,想把它拍成电影时,他们仍然拒绝使用亨弗莱•鲍嘉。他们希望自己的一线明星Edward G. Robinson能够饰演这个坏蛋;好在,鲍嘉的好友、同为此片主角与制片人的Leslie Howard一纸电报:
致:Jack Warner。我坚持由鲍嘉饰演Mantee。没有鲍嘉,就不签约。L. H.
Jack Warner妥协了,但他并不想就此放过鲍嘉。他告诉鲍嘉,他必须取一个艺名,现在这个名字可实在太傻了。鲍嘉顽固地拒绝了。
于是,这个电影史中最为人所知也最为人所顶礼膜拜的名字就这样保住了。鲍嘉从华纳公司拿到了一份每星期550美元的中产工资,乐此不彼地演上了坏蛋。他的确是个坏蛋。他是个花花公子,而事实上,他的第三任妻子Mayo Methot就是这么想的。这对酗酒的夫妻用近似虐待的方式来互相折磨彼此,巴掌和互扔家具早已是家常便饭,有几次,她甚至纵火烧了他们的住所,并把刀插在了他身上。
在制片厂,鲍嘉仍然是众矢之的。没人想演那些“应该由他来演”的角色。1939年,乔治•拉夫特拒绝饰演《一切成真》(It All Came True)的角色,因为这是一个“亨弗莱•鲍嘉才该演的角色”;之后,乔治•拉夫和Paul Muni都拒绝出演《夜困摩天岭》(High Sierra ),本片女主角艾达•卢皮诺(Ida Lupino)“沦落”到只能和鲍嘉搭档,于是,当她被选定出演下一部电影《海湾疑云》(Out of the Fog)时,她声称,如果制片厂仍然选择鲍嘉与其搭档,那她只能坚决辞演。
1941年,华纳想让鲍嘉与乔治•拉夫搭档出演《Manpower》。没多少日子之后,鲍嘉发电报给制片人Hal B. Wallis,字里行间不无愤怒与无奈:
亲爱的Hal:我纯粹当乔治是个朋友。我知道,因为我要出演这部电影,所以他拒绝加入……我很伤心,因为这已经是第二次不能参演一部好片子和演绎一个好角色了,而这仅仅是因为有一个演员拒绝和我合作。
于是,在鲍嘉成为鲍嘉之前,他已经濒临失业的边缘。没有人想和这位脾气暴躁的酒鬼合作。“没人可以和我温和地讨论,我总是把它变成争执。我想那肯定是因为我的声音,或者我这张傲慢的脸——这里肯定有些能让每个人都气爆的东西。没有人当看到我的时候还会喜欢我。我想这就是我总是演坏蛋的原因吧。”
也许,是命中注定吧,或者时代使然,鲍嘉艺术生涯中的阻碍者反而成了他的推手,所有他的愤怒、阴郁和暴躁反而成就了这位新一代的明星。1941年晚些时候,华纳公司决定翻拍达希尔•汉密特的名著《马耳他之鹰》,由初次执导话筒的John Huston执导,饰演剧中私家侦探Sam Spade一角的仍然是那位大名鼎鼎的乔治•拉夫。一如既往地,过于明哲保身的乔治•拉夫仍然写信向Jack Warner抱怨道:
正如您所了解的那样,我强烈地认为,您让我接拍的《马耳他之鹰》一片并不是一部重要的电影。因此,我必须提醒您,在我和您签署新合约之前,您向我保证过,您不会要求我出演任何片子,除非那是一部重要的电影。
乔治•拉夫对初任导演的John Huston没有一丁点信心,并认为这只是一次毫无新意可言的翻拍而已。Sam Spade这个角色,终于在万般无奈中,落入了鲍嘉的手中。
虽然没有选角权,John Huston也许仍然心中暗喜制片厂还是选择了鲍嘉。这两位酒鬼之间的友谊始于《夜困摩天岭》,John Huston是这部电影的编剧,而他的父亲、传奇演员Walter Huston则在片中与鲍嘉搭档。鲍嘉崇敬Huston,他显然认为这是一位天才型的编剧和导演。而对于一位喜欢酗酒和吵架的演员来说,再没有什么比一位和他同样喜欢酗酒和吵架的导演来得适合了。
毫无疑问,Huston是鲍嘉生命中最为重要的人物,正是他在《马耳他之鹰》中所塑造的Sam Spade一角,使鲍嘉一举成为新一代的个性男星。我们无从得知,到底是鲍嘉还是Huston赋予了这个人物以如此暧昧的魅力,但我们非常明确,如果没有鲍嘉,《马耳他之鹰》会变成一部怎样羸弱无力的电影。
这是一个愤世嫉俗的孤独者。世界不断地向他发起攻击,他必须去战胜它从而得以控制自己的生命。没有人是可以相信的,“每个人都有需要掩饰的东西,”他曾经说道。Spade本人就是这样一个依靠掩饰和不断变换身份来维系残喘的人。他说话毒辣,眼神冰冷,毫无感情地观察着这个世界,正如巴赞如此准确地描述道:“他才不是加里•库柏或者道格拉斯•范朋克!无论演恶棍还是侦探,他的成功首先因为他能直击要害,而后是敏锐的洞察力。他的出击效率证明他的实力,更证明他的应对能力。他总是恰到好处,精准有力,最重要的是,正逢其时。他出手次数不多,却总能让对方手忙脚乱。接着,落入他手中的左轮手枪就成了有头脑的武器,一切争论立时哑然。”
他期望与人接近,可他的多疑和统治欲却颠覆了这种虚妄的美好。和Sam Spade这个人物一样,鲍嘉总是紧张地收缩着他的双手,随时准备着,当有人质问他的权威时,他会把手指绞得咯咯响。当敌人被打败后,他会对着他狰狞地笑,或者朝他的脸吐出一缕烟圈。
这种近乎执迷的举动与其说是用来攻击人的,不如说是自我保护。为了那种危在旦夕的男性气概。在影片中,当Spade第一次亲吻剧中的蛇蝎美女Brigid时,他用手深深地掐住了她的喉咙,一场温柔瞬间成为恐怖,容易使人想起鲍嘉与他前三任妻子之间的关系。他总是在躲避危险的亲密,用暴力重申着男子对女子的肉体征服。的确,没有人能够了解鲍嘉,“他每次开口说话都让人琢磨不透。他那副下巴叫人忍不住想到一具活死尸合不拢的嘴巴,一个即将带着微笑消失的忧愁男子的最后表情。那是地地道道的死亡的微笑。”
如果说在Spade与Brigid的关系中,鲍嘉只是男性气概的具象的话,那么,在Spade与彼得•洛演绎的开罗之间,这种男性气概的隐喻则成为了一种抽象:当他俩初次遭遇时,Spade正在舐舔着烟纸制作香烟,而后者则踏着轻佻的脚步抚摸着手中的雨伞,这显然是一个同性恋式的角色。之后,Spade口中叼着烟,狠狠地揍了开罗一顿。在鲍嘉的精彩演绎中,这个场景具有了某种暧昧的施虐/受虐的性质,Spade这个人物是如此恐惧自己的男性气概的丧失,以至于把对同性恋的恐惧反而转化成为了具有强烈性暗示意味的场景。
无论是《马耳他之鹰》中的Spade,还是其后同样著名的《夜长梦多》中的Marlowe,鲍嘉所饰演的人物总是强硬的、内省的、感情受到压抑的,并喜欢香烟与威士忌;他总是那个被命运做决定的男人,酗酒在他脸上留下的线条揭示了“驻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里的被判缓刑的尸身”。他既是死神,也是对死神的绝望反抗。理解鲍嘉诚如特吕弗和巴赞者,总是会指出鲍嘉成名的必然性:他的银幕形象总是和战后美国普遍意志的消沉有关。他命中注定被那种叫做黑色电影的类型片被捆绑在一起。他的存在与其说是为了表现对中产阶级价值观的轻蔑,不如说是一种为了存在的存在。在肮脏的地下世界,或者在同样肮脏的好莱坞,他存在,是为了幸存下去,没有人,比鲍嘉更能够明白其中的道理与辛酸。“他一出场,已然是又一天光线昏弱的破晓时分;在同天神的惨烈搏斗中侥幸胜出后,他脸上布满他的所见,写满他所了解的全部内情给他压上的沉重负荷,已有十次他都死里逃生,不用问,为了我们他会再撑一回。”巴赞动情地说道。
让我们再次回到鲍嘉的时代。他的时代不是约翰•韦恩的时代,他恰恰是约翰•韦恩的反面。如果说韦恩的西部牛仔是主动的、凯旋的和无畏无惧的话,那么,鲍嘉则是被动的、受虐的以及病态地好奇。他从来都不帅,甚至有点老气。好吧,也许就是因为老天赐予他这副普通的身材与相貌以及那个坏脾气:他够矮,因此能够表现黑帮分子的暴躁;他够高,因此能够保存西部牛仔的些许尊严;他的身体硬邦邦的,于是能够敏捷之如城市电影中的英雄;当然,谁又能忘记他嘴上的那条标志性的疤痕呢,于是,他的说话总是如此不清不楚,却总是要如同放炮那般妙语连珠、句句不饶人。
鲍嘉,或许永远是个谜吧。
“再弹一次,萨姆。”
——酷意之王的温柔
1972年,伍迪•艾伦制作了一部向亨弗莱•鲍嘉致敬的电影,并将其命名为《再弹一次,萨姆》。这可能是鲍嘉所说的最著名的台词了,可是,其实鲍嘉从来没有说过这句话。这句传说中的台词来自于《卡萨布兰卡》,片中的里克是鲍嘉一生中所饰演过的最具人性的角色之一。当在我们的想象中,鲍嘉永远是那个酷意之王,那个沉醉于龙舌酒和香烟的硬汉,那个徘徊在好与坏的边界线之上的存在主义份子时,《卡萨布兰卡》中的鲍嘉却沉沦在了过去与现实的纠结之中,在个人情感与国家主义的纷争中崩裂离析。
“你是什么国籍?”
“我是一个酒鬼。”
在1942年之前,鲍嘉并非不是一个酒鬼,也并非不是一个爱国主义者。从某种程度上说,珍珠港事件的爆发促成了鲍嘉事业的转型。如果说在二战中,美国人所要面对的是像希特勒这样残暴、狡猾而又阴暗的反面人物,那么,在《穿越太平洋》(Across the Pacific)等片中,鲍嘉即是希特勒的反面,却也同时是他的孪生兄弟,他同样残暴、狡猾而又阴暗,对民主充满了敌意和不信任,却仍然在关键时刻站在了美国这边。鲍嘉一下子从恶棍变成了英雄,可只有《卡萨布兰卡》抹去了这位犬儒主义者的阴冷,让他披上了一席夜色温柔。
不过,对于“臭名昭著”的英格丽•褒曼来说,鲍嘉仍然是那位私家侦探斯派德。“我吻了他,但我从来不了解他。”她不无抱怨地说道,“他从他的服装室走了出来,完成了他的戏份,然后就离开了。”对于褒曼这种把每一次拍片都当作罗曼史游戏的明星来说,鲍嘉俨然是一个苦行僧似的斯多葛主义者。当然,这一次,褒曼甚至不知道自己应该爱谁。《卡萨布兰卡》这部影史中最为伟大的电影起初不过是一个临阵磨枪的作品,演员们在拍完前一天的戏份之后甚至都无法确定第二天的剧本。褒曼从头至尾都在问导演柯蒂斯,她到底是应该去爱鲍嘉所饰演的里克还是保罗•亨利德所饰演的维克特。“尽量在他们二者之间保持暧昧态度。”柯蒂斯回答道。好吧,影史中一段潜在的佳话就这样被扼杀了,褒曼与鲍嘉之间并没有擦出任何的火花,更何况鲍嘉还比褒曼矮了好几公分,必须每天穿着增高鞋与褒曼对戏呢。多年之后,当鲍嘉再次与褒曼相遇,褒曼早已是意大利导演罗西里尼的妻子了,“你曾经是一个好演员,”鲍嘉不无讽刺地说道,“现在你成啥啦?”“一个快乐的女人。”
在鲍嘉的一生中,曾经与他合作过的传奇女星为数众多,但很少有能与他擦出火花的,他的银幕形象仿佛和他本身无限接近,总是令人退避三舍。可往往是在这些不愉快的经历中,鲍嘉的银幕形象却得到了某种程度的软化。1954年,与奥黛丽•赫本合作《龙凤配》(Sabrina)是一次痛苦的经历。他讨厌比利•怀尔德,认为自己并不适合这个角色;他也讨厌天真的奥黛丽•赫本,他觉得这位穿着纪梵希成衣的女星根本不会演戏,只会卖弄她的身段与无邪的大眼睛。自然,奥黛丽•赫本正沉浸在她与本片第二男主角威廉•霍顿的盲目热恋之中,于是,现实和虚构,再次相映成趣。电影中的赫本同样疯狂地迷恋着霍顿,而鲍嘉所饰演的那个毫无趣味的冷面大哥,永远都只是无聊的点缀而已,当霍顿开着名车、手持香槟时,鲍嘉却只是一个资本数据的奴隶。在《龙凤配》中,鲍嘉成为了自己的对立面。他就是资本主义的终极象征,永远生活在成本和利润的癫狂计算中,可正是结尾鲍嘉对这一切的抛弃和对爱情的拥抱才使这个人物成为了鲍嘉一生中最为温柔的角色。
与另外一位赫本小姐的合作发生在1951年。老道的凯瑟琳•赫本显然更得鲍嘉的心意。不过,刚开始时,他们都不是第一人选。这本来是一部为大卫•尼文(David Niven)和贝蒂•戴维斯(Bette Davis)准备的电影,在制片人兼导演约翰•休斯敦的坚持下,变成了鲍嘉电影生涯中又一个里程碑。鲍嘉和凯瑟琳•赫本从来没有合作过,《非洲女皇号》却使两人成为了终生的朋友。本片主要的场景在刚果完成,鲍嘉携妻子劳伦•白考尔共同前往。对于白考尔来说,拍摄《非洲女皇号》的经历无疑是愉快的,几乎每日都在狩猎与冒险的刺激中渡过,可鲍嘉却并非是那种海明威式的男子汉,只能在酒精中消磨去酷热的每一天。而赫本的乐观却出乎鲍嘉的预料,“她根本就不喝水,她就像是在康涅狄格州度假那般熬过了那段时间。”
不管拍摄的条件有多辛苦,约翰•休斯敦这位老友再次证明了他是鲍嘉一生的伯乐。《非洲女皇号》是鲍嘉第一部彩色电影,这是人们第一次在大银幕上看到非黑白色的鲍嘉。对于绝大多数影迷来说,鲍嘉永远生活在黑白的世界。他的世界由低机位拍摄、低调摄影和雨夜街道组成,可《非洲女皇号》出色的Technicolor摄影却证明鲍嘉那种野性的生存法则不仅适合于都市的犯罪丛林,也同样适合于荒蛮的原始世界。不过,有点反讽的是,虽然鲍嘉永远被当作一个现代都市反英雄而被铭记,他洞悉现代文明的腐败,从而犬儒似地对待是故人情,可真正为他赢得奥斯卡小金人的却是这部电影中那位联系野蛮与文明的使者。
当然,谁又能忘却鲍嘉与劳伦•白考尔之间那段脍炙人口的银幕佳话呢。1944年,他45岁,而她只有19岁。她只是一个模特,而他却早已贵为华纳一号男星。白考尔受霍华德•霍克斯之邀过来面试《江湖侠侣》(To Have or Have Not)的女主角,并把她介绍给了鲍嘉。之后,鲍嘉遇到白考尔,并对她说:“我刚看了你的面试。我们在一起肯定会很有趣。”于是,鲍嘉开始了他第一段、也是唯一一段银幕艳史。刚开始,这是一段痛苦的拉锯战,鲍嘉的妻子仍然争吵不休,而霍华德•霍克斯也在另外一边争风吃醋。但鲍嘉仍然用他的真心诚意与出色演技征服了白考尔。终于,他们在1945年低调结婚。1949年,他们生下第一个儿子,并把他命名为史蒂夫,这正是《江湖侠侣》中鲍嘉所饰演的那个人物。他们的婚姻生活甜蜜却又短暂。50年代中期,鲍嘉日渐消瘦,长期的酗酒终于把他过早地送入死神的怀抱。他是一个硬汉,他从来不为他做出的选择后悔。因此,人们记得他所说过的最后一句话就是:“我本就不应该喝苏格兰酒,我还是该喝马天尼。”
我们无从考证鲍嘉到底是否有说过这些话,但和那句“再弹一次,萨姆”一样,我们宁愿相信鲍嘉说过。因为这,都是这位硬汉的温柔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