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集
第02集
第03集
第04集
第05集
第06集
第07集
第08集
第09集
第10集
第11集
第12集
第13集
第14集
第15集
第16集
第17集
第18集
第19集
第20集
第21集
第22集
第23集
第24集
第25集
第26集
第27集
第28集
第29集
第30集
第31集
第32集
第33集
第34集
第35集
第36集
第37集
第38集
第39集
第40集
第41集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黎明之前(2011)
追梦—优酷出品青年导演扶植计划
心动警报第一部
新生2024
雪狼
天下第一媒婆 (2006)
花满楼之绝世花魁
总裁的天价前妻
小鼓大戏
花自飘零
这是一个关于第一代民族工业者,实业救国,自强......
播放指数:1275℃
《老有所依》 第23集在线观看 - 国产剧 - 经典影院 - 最新抢先电影 - 最新好看的经典影视电视剧免费在线观看 http://www.jd773.com/vodplay/22051-1-23.html
这部片看完以后我最大的感受不是养老难题,而是老年人没有自己的生活。这是中国绝大多数老年人共同面临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导致年轻人批判“父母皆祸害”的源头。
中国的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要求他努力学习考上个好大学,大学毕业以后就是找个稳定的工作,然后跟门当户对的人结婚,结婚后就得赶紧生个小孩,趁着身体还不错的时候帮子女带孙子。好多父母甚至希望找工作、结婚和生孩子这三部曲能赶在一两年内完成,这也是好多大学毕业后的人面临的最大压力。
其实,踏入社会的年轻人的父母还没有到严格意义上的老人,基本上都在五六十岁上下,一般说来身体也都还健康,就算有毛病也大多是些小病小灾,还不至于日常生活不能自理。但是他们的日常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呢,他们所有的精力和注意力都放在了孩子身上。操心孩子的工作,催着孩子相亲结婚,最重要的就是抱孙子。他们似乎没有,从来没有考虑过自己的生活,没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孩子永远是人生的中心。
这点光是想想便觉得可怕。片中的雅芝阿姨和方琼阿姨就是典型的例子。雅芝阿姨一直以儿子余淼为中心生活,要什么给什么,最后反倒落得个被赶出家门的下场。从来不为自己考虑的她只能让人看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方琼阿姨呢,则是太依赖子女,希望子女能一直陪伴她。而夹心层的子女们要忙着工作忙着家庭确实不能达到她那么高的陪伴要求,她以各种作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到头来反倒弄僵了自己和子女的关系。
老年人当然需要照顾,这自然也是作为子女应尽的义务。但是我觉得现在我们更该做的是鼓励父母去过自己的生活,将目光从子女身上移回到自己身上。很多时候,这样反倒对大家都好。这个做法并不是不养老人不关心老人,这是个度的问题,把握好了没那么难。不过一辈子都没真正独立过的人要让其独立确实是个不小的挑战。对于年轻人来说还有一个任务便是让自己独立,以防老了以后也变成依赖型老人。
这部片确实反映了当下中国的养老难题,夹心层的压力越来越大。我提到的老人精神独立的生活方式也不能被传统的中国观念所理解和接受,但我认为确实是长久解决老年人问题的一个方法。
这部剧本身虽然立意很好,但禁不起不用心的制作。很多不合情理和逻辑的地方就不一一说了,最大的一点看的不自然的地方就是好人太好,坏人太坏。把所有的优点都集中到一两个人身上,把所有的缺点都集中到一两个人身上,虽然对于人物的某些性格特点需要突出,但这种形式的突出实在让人看着别扭。还有那大堆详细的插播广告,不吐槽了就。
从中间开始看起的,但是很快掌握了局面,就是简单的排列组合并且加以戏剧化。我们可以用数学来进行简单的概述。好家长A、B;坏家长C、D;好孩子E、F、G;坏孩子H。
好的,我们开始排列:A+E,B+H,C+F,D+G。由此组成的四个家庭,然后各自说了其家庭的特点和其老人的赡养问题。我不知道我这种表述说清楚没有。我来把字母换成人名再来说一遍。
好家长小江头配上孝顺大闺女木兰,好家长亚芝配上混账儿子儿媳余淼和田咪,坏家长方老太配无奈女儿华姐华妹,坏家长江家老二媳妇配上好孩子志新夫妇。(以上轻微剧透)
这么说就简单明了了,四个家庭,不同的组合,最后的结果基本上殊途同归:全部滚进养老院。
赵导年纪大了,拍不动小年轻们的打打闹闹,开始思考自己的养老问题。
不知道赵导他自己是怎样的模式,是好家长配好孩子,还是……
其实整个片子最有意思的就是好家长配好孩子的模式。“别人家的孩子”和老实善良的家长,最后的结果虽然是是其乐融融共享天伦,但是是在养老院里欢声笑语。
明明这种家庭的软件都已经是顶配了,怎么最还是没办法住到一起。在轰轰烈烈的独生子女政策下,每一对年轻夫妻都要赡养两对老人,同时加一个孩子。如果老人和孩子都健康,可自立,那么这对夫妻就烧了高香了,因为这样生活和精力勉强可以平衡。但是如果其中一个,也就是五分之一发生状况,那么后果不堪设想,因为最后一根稻草落到了自己头上,压垮了脆弱的婚姻和家庭。
很多家庭的解体并非偶然,而是很多作用力的结果。人性毫无疑问是自私与无私的自我矛盾,宽容与刻薄的辗转纠结。但是一部电视剧只能尽可能的高大全,把能展现的矛盾都剥离出生活,让人们一看便知“这老太太真像你妈”,“这老头子跟我爸似的”。这四个家庭的问题都太突出太具有代表性,而平常人家只是有一个元素就已经鸡飞狗跳了。
那么好吧,让我们面对现实,在没有那么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养老院,在没有那么一个无私奉献任劳任怨的养老院院长,在没有那么一个审时度势为国为民的zf的现在,就是现在,我们的父母的养老问题到底怎么办?
养老院?在家里照顾?请保姆?一个普通人,普通小老百姓,普通的家庭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现在真的成了一个问题。
送去养老院?且不说养老院的管理设施人员素质收费高低,单单中国人固有的孝道思维就是一个巨大阻碍。宁可老而孤独的困在家里与保姆斗,也不愿去养老院,怕揽上子女不孝,老儿无靠的丑名。可能这种想法,子女更甚。
在家里照顾?要是老伴健在也到好,毕竟能有人说话,要是只剩下了自己,女儿上班,女婿工作,孙子上学,连狗都没有一只,就这样孤零零的守在屋子里等待。等待什么呢?
请保姆?真的比公司招保洁员还要难上十倍。人类的信任感已经直逼底线。
那么到底如何?赵导的意思是找个天上人间般的养老院大家一起乐开怀。社会化养老确实是大势所趋,虽然作为井底之娃,头上的这片圆形的天空下社会化养老还路漫漫其修远,但是这个电视剧还是给我们指明了一条共产之路,跟美国的科幻大片似的,如果邪恶的机器人开始攻击我们,那么我们会在潘多拉星球建一个庇护站,而最为重要的是这笔钱是zf出的。
一部如此狗血的电视剧能把自己看哭,至少我觉得导演这个题材选成功了。
是,国产剧确实是剧本太不行,看10分钟就得吐槽10分钟,演员各种浮夸造作。可是就是在各种铺天盖地的婆媳斗法,二男争一女,无理的穿越等等等等一系列脑残剧轰炸下我是真心觉得老有所依蛮好的。
首先题材直击社会痛点,只要你不是富二代官二代反正就是超级有钱人你就得面临给父母以及伴侣的父母养老问题,剧本还是挺写实的,内容几乎都是生活中处处会发生的情节,至少某些片段我是被打动过。
剧本确实是亮点不够,狗血有余,可是我依然觉得在那么多傻和蠢的电视剧题材里老有所依大概算是有良心了的吧,至少我相信创作者们在编写之时内心是怀着对老人的关怀之情在创作吧。剧中有一个情节是悦悦躺在床上,表示是自己的床,不愿意将房间腾出来给外公和太姥爷住,之后悦悦妈打了悦悦。。。。。一!模!一!样!难道你们小时候没有因为这个挨过打吗!!!还是你们都这么的董事!!!反正我有过%>_<%我也是不愿意把妈妈准备送给外公的吃的!!给外公,就是特别小气自私的那种,然后我妈给我按在椅子上打了一顿。。。。。悦悦妈不是说只是吓唬悦悦么。。。还真是,我从那以后就没再敢这么小气过。也许是有共鸣的小小私心吧,所以才会给予这部剧蛮好的评价。
再来就是演员,两位大主角就不说了,没啥好印象,主要也是通过他们彰显各个社会问题和养老上的家庭矛盾吧,我一开始是因为刘蓓还能坚持看看,本来那个大BOOS的形象我不咋喜欢,但是因为她是刘蓓啊。。。感觉好亲切。。。就算是发型台词都犀利我也喜欢啊。乔振宇的现代戏完全看不出来是乔振宇。咪子的角色确实真是讨人嫌可是演咪子的女孩长的不讨人嫌,也还能看看。演爷爷奶奶的老年演员们各方面都挺出彩的,我自己是觉得太姥爷演的太有爱了!!!问儿子是不是和女人通话的时候真是萌到我了。。。。
最后说一下剧中时时刻刻入境的赞助们!!!怡宝,去年一整年我们单位都喝怡宝来着,今年年初不知道是买到假的了还是咋的,桶装怡宝有股很难闻的味道,很明显没有原来喝的口感好,后来换了别的。卜蜂莲花!!!!坑爹货,从来没见过大幅度长时间的有过折扣,如果要大量采购会多走两里路去xx福采购。
再最后祝天下所有的父母都平安健康。
这一声喊是如此的犀利直白痛击内心,以至于作为观众的我在那一瞬间惊慌失措,差点摁下了电视机的电源开关。
电视剧《老有所依》是导演赵宝刚早已拍得烂熟的“社会话题剧”,概念为先,剧情在后。剧本先是按照国内最为普遍“4+2+1”倒金字塔型家庭结构模型而设置了主角江木兰(刘涛饰)一家,触及了独生子女政策而带来的养老弊端,再带出了“空巢老人”、“黄昏恋”、“安乐死”各类话题;由江木兰二叔一家影射分家不公的传统中国家庭矛盾;游手好闲的余淼(乔振宇饰)一家则负责展示“啃老”话题;而另一主角雷颂华(刘蓓饰)与母亲方琼之间的冲突无关经济压力,却直面了两代人观念不合之下的沟通困局,凡此种种,几乎将当下所有的养老话题一网打尽。提出问题之后,编导亦试图给各种矛盾寻求解决之道,例如将父母送到养老院、提倡老人之间的互帮互助、政府职能部门的介入等等,尤其是全剧贯穿始终所宣扬的孝道、宽容、无私奉献一类的精神,令《老有所依》被深深打上了主旋律烙印,一如赵宝刚所有热衷于喊口号的电视剧前作们。
然而回归细节,除了依旧铺天盖地的植入广告,此剧又是如斯的“不赵宝刚”。不同于《奋斗》、《青春》之流主角做个生意动辄就能赚好几个亿,也不同于《北京青年》把几个富二代心血来潮的离家出走硬拗成80后青春事件,《老有所依》难得的放低了视角与姿态。退休老人会为了争抢超市的半价排骨而推攘摔倒;江木兰与老公吕希会为了每月2500元的保姆费陷入困境;木兰二婶会因为每斤肉价涨了八块而不再让公公吃肉;当瘫痪在床的母亲要求“有尊严的死去”,吕希痛苦的选择了顺从却也带了一丝释然;每月1000来块钱的养老金就可以导致余淼与养母谢亚芝数十年母子情的分崩离析。镜头之下几个家庭尴尬又鲜血淋漓的故事如拆骨之疼、切肤之殇,硬梆梆的戳中了我们避无可避的现实之痛。这也是为什么年轻的观众在网络上一边倒地将此剧评价为“不忍卒看”,而年长的观众却围坐电视机旁,成为此剧最有力的追随者,表情严肃,不发一言。
当艺术创作与现实生活无限叠加之时,真实的力量是可以如此轻易的将观者击倒。如同方琼老太的一声痛喊,瞬间打碎了我对《老有所依》所有道貌岸然的分析与苍白空洞的批评。在养老这一热点议题上,我们常常讨论开放二胎的益处、督促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作出改进、声讨身边不孝的子女,避而不谈那些正在发生或是即将发生在自己与父母身上的疼痛,佯装理智,逃离现实,仿佛随着社会的进步,一切问题将迎刃而解。
站在这个基础上,我大可批评《老有所依》空喊口号、过于狗血,但回到自身,我又不得不问自己,我们的父母长辈,或是未来老去的自己,最迫切需要的到底是制度的改革,还是子女来自真心的问候与关怀?就像方琼痛呼之后,女儿雷颂华回头斩钉截铁的告诉母亲:我们绝不会和你一样的。回到家,雷颂华却又疑惑的问丈夫:我以后真的会变成我妈那样吗?
或许只有等到老去的那一天,我们独自面对死亡的恐惧与子女的疏离,才能找到这类问题的解答。于是我们将如同今天追看《老有所依》的父母观众那样,表情严肃,不发一言,最终泪流满面。
@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