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想说一点我最受不了的地方:爱伦坡其实是躺枪了,每次他的作品被大反派引用时,我都一阵揪心。如果大反派真心是爱伦坡的头号粉丝,硬要形式主义生掰硬套的话,那杀人毁眼,就应该是毁一只;nevermore被完全不明所以地用成了slogan,女子裸体自书和血迹斑斑的留名,还有满墙的诗句,仅仅只履行了吓人的作用,或者仅仅只是用来判断杀手信徒的一个指标,真是一种浪费啊。 作为一个爱伦坡的资深粉为什么每次都只是简单粗暴地引用他的作品呢?本来想用爱伦坡做噱头,让反一变成为有深度和广度的优质变态杀人狂魔,不料编剧却在这点上让反一露了怯。感觉大反派对爱伦坡作品的了解就是刚刚百度了一下他而已,本来还可以用得更巧更高雅的,反而成为每一集不得不出来的鸡肋,画虎不成反类犬,完全没有和剧情进展贴合起来。 男一每一次都言之凿凿地咀嚼着那些爱伦坡式符号的意义,最后居然就都没有下文了。如果第五集号召信徒动手不用爱伦坡的诗,那就对着镜头唱遍马赛曲的效果也是一样的呢!大反派说爱伦坡就是我的标志就是我的style,那你为什么不直接在脑袋上画个耐克的勾勾呢?也是just do it 的意思嘛。
纯粹是为了James Purefoy看此剧的,如果这个世界上只控一个大叔的话那肯定是James Purefoy,在《罗马》里魅力无穷的Mark Anthony,可惜在此剧中因为角色的原因造型也好不到哪儿去。
觉得大叔不够帅的可以去看看这些视频..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g2NjIwNzA4.html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g2NjE2MzYw.html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g2NjE1MjI4.html
目前感觉此剧的一个问题是设置了不少悬念,但是每个悬念并没有能力让人抓心挠肝地去想探一个究竟,估计是编剧功力不够,好吧,我再看几集再下结论。
看到有人说比较怀疑一个连环杀手对监狱外的人的操控能力,实际上这个事情我觉得多少有一点可信度,虽然电视剧本身就会有很多虚构夸张的成分。有个朋友说过一句话还是比较有道理的 - 黑人暴力犯罪比较多,白人变态犯罪连环杀手比较多。况且觉得这种剧情的设定也并不是说是Joe对一群人的控制,与其说是控制还不如说是有连环杀手倾向的人想找个能给心灵指引方向的人,就跟大家喜欢哪个明星就会在微博上follow他,虽然知道人家不看评论还每天各种评论 -- 况且Joe还是有帖必回对粉丝十分热心的呢,怎能不让有着共同爱好共同追求的他们激动?再说,据说这种连环杀手的心理和精神世界与常人不同,所以他们的想法大概也不是普通人能够理解得了的,以这个前提看下去这剧情就合理多了。
传说警匪两位大叔是一对?好像目前在剧里还没看出来。期待下一步发展,总体来说打算跟进一季观望一下。
来个故事简介:两大主角也是从谈心开始:那次校园邂逅不久的一个晴朗午后,他坐在了他家舒适的扶手椅上,看他为他泡一杯茶。思想的火花跟眼神的火花一起碰撞……人生若只如初见呐!!!一见倾心诉衷肠啊!!但是注定会走向不同道路的两人往后就只有针锋相对。在一次意外中,他几乎要了他的命……
后来的故事大家也知道了,J教授为了世间的爱与信仰,为了宇宙的和平,白洞和白色的明天,建立了J教授的特别教育学校,致力于发扬**精神并对抗老R……(所以我们是不是可以期待一下EMMA走黑凤凰的道路彻底黑化以后变身终极BOSS?)
这个似曾相识的悲情不是就是人物立场翻转版的X-MAN嘛!!!所以这剧根本就是X-man同人故事嘛~
《杀人信徒》使我想起了《沉默的羔羊》,区别于汉尼拔的吃货属性,连环杀手乔•卡罗尔(杰姆斯•鲍弗)则喜欢挖眼睛;在今后的剧情里,乔•卡罗尔将像汉尼拔一样,既是潜在的连环杀手们的榜样,又是瑞恩•哈迪(凯文•贝肯)最可信的智囊,这种强烈的落差将是这部电视剧的戏剧张力得以体现的地方。
作为一个失败的小说作者,乔•卡罗尔用成为连环杀手的方式来完成自己对爱伦•坡的致敬,也是他对“眼睛是灵魂的窗户”和“死亡是一种美,因为它能升华一个人的灵魂”这种理念的模仿。因为爱伦•坡的小说所展现的这种理念给予了乔•卡罗尔一种欲望暗示:即美的香消玉殒成就了美,并使其得以升华。作为一个崇拜者、学习者和创作者的乔•卡罗尔,他对受害者的摧残,正是他为了向他人也向自己表达这疯狂的崇拜的手段,这些被他选定的受害者则变成了他表达崇拜的祭品。
事实上,崇拜与仇恨是硬币的两面,各自为对方的阴影,乔•卡罗尔对爱伦•坡的模仿,有着一种隐藏的竞争关系,他渴望能够如爱伦•坡一样知名,但现实中,他创作的小说却遭到了出版商和评论界的抨击,他原本对爱伦•坡的这种带着崇拜与恨意的竞争欲望无法得以实现,于是他转而要去夺去那些妙龄美少女的眼睛和生命。他不再只限于纸上谈兵,而要亲手实践。他所假定的对手不是瑞恩•哈迪(他说的直截了当,“你是我小说中一个不太情愿的男主人公”),而是爱伦•坡;但爱伦•坡已经作古多年,他的这一竞争欲望的客体是一团虚无,这是卡罗尔的可悲又是可怕之处,可悲是这一竞争无法取胜(你不能和死人较劲),可怕是正因为爱伦•坡已死,这竞争就是一个无底洞,卡罗尔会乐此不疲地玩下去。
这电视剧的剧名是The Following,精确地概括了这剧的核心剧情。如果说卡罗尔是对爱伦•坡的模仿,那么他的信徒们则是对他的模仿,他们都在追寻前人的理念,尽管这理念是如此荒唐和恐怖。事实上,我想编剧或许也有一层寓意会被想到,比起“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座断背山”更为准确的表达应该是“每个人心中都有冲破禁忌的欲望”,而这些信徒(追随者)正是因为乔•卡罗尔而敢于实践这一欲望,并潜意识里将卡罗尔当作自己行为的竞争者。处于竞争关系中的乔•卡罗尔因此才能够以这种不寻常的方式,和瑞恩•哈迪站在同一边。
这部剧还有一处让人着迷的地方就是,乔•卡罗尔是拿出棋子开启棋局的人,但是他在试播集最后主动求抓,这就使他脱离了对棋子的控制,于是这些“追随者”虽然在不断复制他的手法或者模仿他对理念的表达,但是他们的时间、地点、方式都是不确定的,而这也是这部剧每集剧情的立足点,这种不可预知性再辅之以卡罗尔与哈迪之间这种相爱相杀的戏码,还是很有看头的。
我好像几乎从来不写吐槽的评论,可见这片是底线
此片一开播就被微博上各个美剧达人美剧神马号的强推
大反派不但是高智商连环杀手还是忧郁文艺系清新大叔
正角的男一是失意酒鬼“伤心”型男FBI探员
《沉默的羔羊》如果改成电视剧,每集都得让汉尼拔露脸,料想也翻不出新花样了。杀手信徒的情节设置,让这个类型剧在各路罪案剧扎堆儿的今天,突然就显得有那么一点与众不同。
这样的设置,本来有可能创造出又一个经典性感的变态杀人狂魔,却生生被纸老虎般的情节给毁了。如果对手太弱,反派再强大也会显得苍白无力。
从第一集开始该片的主旋律就是展现FBI的无能、警察的无力、受害者的无辜可爱、信徒们的无邪烂漫、反派的无所畏惧以及男一警探的一无是处。
FBI的电话追踪,IP地址追踪就从来没追到过,反之杀手们从来都是想上网就上网想打电话就打电话,完全没有障碍。
FBI不管去保护谁,谁都会死掉,一个主妇也能随便从他们的贴身保护中消失。杀手们钻墙打洞电话绑架看个电视接收领袖指示,简直是沟通零距离啊。
FBI永远排查不出保姆邻居路人甲乙的隐藏身份直到他们杀人越货逃之夭夭,才会在监狱录像里找到:哦,原来某年某月某日他们来探监过大反派。
FBI永远是一堆人坐在办公室里对着电脑屏幕电话线卖萌,男探员跳陷阱都是孤身上路,终于到第四集第五集舍得花钱给龙套演员了,去送死可以多带一个垫背的,变成双口相声。我们都知道美国经济衰退,可你到底是有多么的警力匮乏啊?
另一个令人瞠目的地方是,这个剧里的警察狱警都是被秒杀的,我不禁想到难道信徒们各个都练了独孤九剑,或是修过印度催眠?大家都来不及拔枪就直接喷血倒地而亡了。还有人民警察的支援永远都是姗姗来迟,第五集的搜救,就4个人分成两组上路了,好歹你们也已经知道要排查25个农场啊,好歹你们也已经知道对方至少有3个凶残的连环杀手了吧!
男猪脚也号称是研究该案的专家,但他居然可以等到那么迟才发现要去保护那几个大反派报复的对象,你这个专家到底是有多么的不专业啊?后知后觉也就算了,他还反复纠结睡了人家老婆该如何收场,大婶都扑你好几次了,全部人都晓得你俩有奸情了,江湖儿女不拘小节的,好伐?
男猪脚心脏带起搏器且没有配枪,每次临到有陷阱要跳,他就真的一声不吭地去了,大反派每次都幽幽地说我不要你死不要你死就不要你死,我非要你看着别人死要你救而不得,要你心碎了无痕。这一切忽然很基情很有琼瑶阿姨的神韵啊,是不是?
片中其他的吐槽点实在太多,就不一一列举了。其他人写的吐槽贴也很欢乐。
最后想说一点我最受不了的地方:爱伦坡其实是躺枪了,每次他的作品被大反派引用时,我都一阵揪心。如果大反派真心是爱伦坡的头号粉丝,硬要形式主义生掰硬套的话,那杀人毁眼,就应该是毁一只;nevermore被完全不明所以地用成了slogan,女子裸体自书和血迹斑斑的留名,还有满墙的诗句,仅仅只履行了吓人的作用,或者仅仅只是用来判断杀手信徒的一个指标,真是一种浪费啊。
作为一个爱伦坡的资深粉为什么每次都只是简单粗暴地引用他的作品呢?本来想用爱伦坡做噱头,让反一变成为有深度和广度的优质变态杀人狂魔,不料编剧却在这点上让反一露了怯。感觉大反派对爱伦坡作品的了解就是刚刚百度了一下他而已,本来还可以用得更巧更高雅的,反而成为每一集不得不出来的鸡肋,画虎不成反类犬,完全没有和剧情进展贴合起来。
男一每一次都言之凿凿地咀嚼着那些爱伦坡式符号的意义,最后居然就都没有下文了。如果第五集号召信徒动手不用爱伦坡的诗,那就对着镜头唱遍马赛曲的效果也是一样的呢!大反派说爱伦坡就是我的标志就是我的style,那你为什么不直接在脑袋上画个耐克的勾勾呢?也是just do it 的意思嘛。
我去喝口水顺顺气先。
07集JOE的老婆,智商简直还不如一般的家庭主妇,而这孩子不管是不是7岁显然智商都低于正常水平,我外甥女不到7岁甄嬛传都看得比我还明白。剧中这样设置,是为了让杀手信徒们省心么?我都不想再说ryan每一次每一次不带脑子就往前冲是不是因为要得五一劳动奖章?这个女律师被胁迫的戏份也一直缺乏逻辑啊,早也是死晚也是死……
其实连环杀手都有边缘性人格,这比一般常见的反社会人格更特别,他们很难建立信任感,经常对人产生怀疑。。。。。。所以JOE大规模地培养和组织连环杀手犯罪从根本上就完全说不通,想想那对gay couple死忠的萌样,根本就是身心健康和谐社会的三好公民啊。
先不说那爱伦坡标签被拿来给信徒们统一风格,光是反一探视时寥寥几句就能让连环杀手有组织有纪律起来,你当你是云南五毒教教主啊,几个眼神就能当迷情蛊用了?信徒们为什么信他,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还想说一句:警察和FBI都是吃干饭的,都是吃干饭的,都是吃干饭的!joe要换监狱必有猫腻,你们都不走脑子的么?
PS:想知道有多少人是上豆瓣来看这片的欢乐吐槽啊?是的请举手哦~
嘻嘻,我是看完别人写的吐槽贴,觉得还没吐过瘾就自己再写一个。
或者翻译过来念一遍:我是主角我怕谁。
其实这个道理吧,浸淫罪案剧这么多年的我们哪会不懂。只不过我们猜中了这结局,却猜不中这处(xia)处(che)神(ji)展(ba)开(dan)的实现过程。
为了贯彻有始有终的原则,到后来我都是一边当喜剧片撸一边等结局啊。
我有生之年还是第一次看到,主演们把一直以来编剧和观众之间秘而不宣的的共同法则直接当台词念出来了:
变态杀手:“哈哈哈哈你也会栽在我手里今天我就要杀了你哈哈哈哈哈”
Ryan探员:“你不可以杀我,我是主角,现在还没到大结局的时候哦。”
变态杀手:“………………………………那…………好吧………………”
……………………………………
编剧你写台词还可以再没有下限一点。
与此同时,笼罩在主角光环下的Ryan探员每次的神来一笔也要笑死我。
比如这样——
“站住不要动我是FBI!”
“如果我动了?”
“我会杀了你。”
“呵呵我才不信呢你们FBI怎么可能杀……”
“砰”
“啊”
再比如这样——
“快把线索交出来我是FBI!”
“才不要告诉你”
“再不说打断你的腿哦”
“少来啊你是FBI你怎么能随便打……”
“啪”“啪”“啪”
“啊”“啊”“啊”
身为正义的化身FBI真是辜负了人民群众对你们的信任好么= 。。 =
早知道编剧是这种风格我一定要去剧组旁边摆摊卖盒饭。每天妥妥的发出去一卡车便当不是梦。
或者卖卖番茄酱,生意应该也不错。
演员就算了。神の外挂的男女主角不是我等凡人可以觊觎的。演完一定折寿十年。
大反派的外在形象和内在智商之间落差太大,不想演他。
剩下的,不管演信徒还是被害者都是五分钟挂点命,脸上的妆还没捂热呢,已经默默捧起便当吃了起来,片酬一定跟我的死状一样惨不忍睹。
豁出去卖肉搞基露点玩3P也撑不过五集戏份,而且心路历程跟性取向一样百转千回,到后来我一定会忘了自己到底是爱谁来着。
除非我真的等钱救命,然后只好屌雷玛顶硬上的去演那个真·婊·子EMMA了。
可是嘛我又并不是那么缺钱。sigh。
这么说来还是继续支起我的盒饭摊吧。第二季(如果有的话)生意一定比现在还好。
但是这部剧我绝对一眼也不要再看。
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