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集
第02集
第03集
第04集
第05集
第06集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黎明之前(2011)
追梦—优酷出品青年导演扶植计划
心动警报第一部
新生2024
雪狼
天下第一媒婆 (2006)
花满楼之绝世花魁
总裁的天价前妻
小鼓大戏
花自飘零
【dodo的周末荐影】近日单位有些变化,东北亚局势的波谲云诡也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麻烦,幸亏我发现了一档节目,CCTV10的大型纪录片《中国影像方志》,让我沉浸其中,暂时忘却那些卑鄙龌龊的人和事带给我的不快。片子一共两千多集,每集将近四十分钟,用影像的形式为中国每一个县或县级市书写地方志,侧重点不同,共同的是对历史的追忆和现实的记录,有的地方是我去过的或了解的,有的则根本从来没有听说过,看后很有感触,对中华幅员辽阔文化博大精深更有体会,每天一集的话可以追看五六年,真是太棒了,建议大家都去看看,足不出户,阅遍华夏,如果你出生在县城或乡下,一定可以看到你的家乡,那你的收获可能会更大。
好久没看《中国影像方志》了,今天开始补课,刚看了湖南卷宁乡篇,很奇怪全片一句都没有提及曾经的国家主席刘少奇,却重点提及了何叔衡等“宁乡四髯”和周光召等宁乡籍名人。既然叫影像方志,漏掉刘少奇这么重要的人物和他的故里,应该是有意为之吧!我特意查了一下,刘少奇故里花明楼仍然属于宁乡管辖。
这是一个风景美如画的地方,这里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里保存了数十万张文书,每一张文书都体现出一种质朴的契约精神。这里的服饰别具特色,一道道工序无不彰显着做工的精巧。这里是唐代诗人李白所说的龙标之地,这里仍保留着古老的龙标书院,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在这里传扬发展。
这个小县城曾经是一个重要的商贸之地,大批的苗侗甚至汉族商人往来其间,只为了将大批的木材转运出去,从而获取巨额利润。龙里古城虽然早已失去了它的军事属性,但是由江浙一带官兵带来的汉文化却又使得这里的民房兼具江南水乡般建筑的古朴雅致,花脸龙表演更是演变成了这里节日的重头戏。
引言
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大约四五十万人的县城。不算小,被誉为“”千年古县”,我在此地出生,上学,成长,亲戚无一例外,都在县内。二十多年的经历让我对这篇全椒有了更加细致的关注。
n地名记
全椒,“椒”寓意山丘,“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醉翁亭记》的开头。全椒县志的历史以及全椒的名字沿用,确实有一千多年了。
除了视频里面说的历史,还可追溯到战国时期的各自封地代号,所以村落地名依旧显得千奇百怪,而又具有聚集性,比如以“郢”字结尾的就不下于十个村落(初中登记同学家庭住所发现的。。。)
全椒县的格局如下所示,有一个人工护城河,环形保护着城区中心,河流名称叫“襄河”,环形河流里面有内环,外面是外环,颇有古代作战城墙的风范。
并且城区就叫襄河镇,初中襄河中学也非常有名,整个县区的人基本都被这条母亲河所保护和养育。
n文化记
说起文化,视频里说了五个学院的开端和建立,而我没有猜错的话,我的高中,就是其中的“向阳学院”,为了纪念王阳明的那所。
话说南京一直被称为“金陵”,
而全椒学生都被称为“椒陵学子”,陵字的缘由,我也不甚了解。
下面的“国光楼”拍照视角就是校园内,“官员人等至此下马”碑也是在学校里面的,就在教学楼的旁边,还有个小亭子。也是以前为了尊师重道而树立的,不过现存的碑倒不是最原先的,被修过的。
n人物记
最出名的莫过于 吴敬梓,因为写了《儒林外史》而大火,不过由于他中年后定居去了南京,后面全椒和南京都有他的纪念馆,全椒的只是衣冠冢而已,最近几年大修他的纪念馆,也有弘扬文化之意。
全椒火车站的对面,就是吴敬梓的大像。并且周围人取名字越来越多含有“梓”,排除流行元素,之前我们县确是大多数为了纪念 吴敬梓 的。
相比于吴敬梓,另外的那一位名人,县内知之甚少。也没有任何纪念馆而言,不知为何。
南屏山上的笔峰塔,也记录着各种名人。(没错,就是这几年新建的),夜晚通体火红,铃铛悠悠,藏在竹林中。
n红色记
红色部分,我不予深入了,毕竟离着南京近,略过大部分的历史渊源和荣耀。
n民俗记
酥笏牌,因为形似上朝用的那个板而闻名,我们一般叫它“火牌”,是我超级爱吃的,但是我的朋友们不大喜欢这种口感。因为不甜不咸不辣不苦,只有酥脆感,连一点点的盐味都没有。我觉得就是精髓所在,哈哈。
我们全椒一直很多民俗,特别热闹。
大年三十上坟(无论男女,我姑姑们也是分别都会去的,而且男方也要去拜祭女方的先人),然后晚上吃团圆饭。“年保鱼”不能动,要留着。
正月初一去串门,正月初二拜舅舅。
我很难那天给舅舅们拜年,因为他们也要给他们舅舅们拜年,我爸妈也都分开给自家的舅舅拜年( •̥́ ˍ •̀ू )
后面正月初九逢滁州琅琊山庙会
正月十四是灯会,全椒县所有中小学生都要做灯,然后挂满县城的所有街道,晚上算是灯会了,特别热闹。我的弟弟妹妹每年做灯都想哭(┯_┯)还是硬性指标。
正月十五过小年。
正月十六走太平桥,上过央视新闻,确实太平桥方圆五里就开始只能步行了。(然而我记得我小时候,那里只是个破烂的木头桥눈_눈)
然后后面乱七八糟的庙会,逢神山寺庙(那个寺庙真的是清修的和尚,还有斋饭,据说不管历史天气如何,那天的神山寺从来都是阳光明媚)
逢三塔寺,白马寺。。。。我记得都是千年古寺来着。
然后端午节要吃全红的菜,鸭蛋啦,苋菜啦,龙虾啦,,,。。
n发展记
提到发展,我就知道肯定会提到“全椒县柴油机厂”,非常有名的国企,养活了多少人,整个小区都是他们单位给提供的员工住所公寓(不过后面变卖了很多公寓以维持资金流)。多少人以进入这个工厂为荣。
其实还是有非常的特色和民俗没有被记录,除了“马厂酥火笏牌”还有“管坝牛肉”blabla都是一绝。
还有各个下面镇的考古和文化,各个宗教信仰都能存在全椒之中,并且由来已久。确是奇迹。
n后记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全椒人,上大学前基本没有出过县城。家里所有亲戚都在县城内。我的同学大多也是这样,很少有留守儿童和外出打工的现象。高中每个班级最多一个人住校。所以家人和谐,各种民俗才能得以保留,我们的同学出去不自卑,不自满。
当时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包括我们的车牌都是“皖M”,经济一直为之诟病。
然而我个人觉得,重男轻女,传宗接代一堆不和谐的思想,在安徽尤其之多,然而我从小感受到的确实男女平等,尤其是教育资源和机会。甚至连上坟这种,我都要搞明白四个姓氏的源来(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即使我是女性)。
而且对于环境保护的理念,我虽生于农村,但是小学每个人每年植树节强制要求种10颗树,我记忆犹深,还要挂上我们的名字和班级。后来退耕还林越来越多,稀有品种的鸟也倒是见得越来越多(各种颜色,头顶羽毛的都有)。
后期长期在一线二线城市读书工作,甚至国外的接触,很多事情和态度我都不那么盲目,因为心里有一个完整家的构像。
感谢全椒!更感谢这个节目愿意拍出一部分她的面貌!欢迎大家来玩,哈哈哈(全椒县有直达高铁站)
没人给我发钱所以我长话短说。对文史感兴趣的人可以看看“地名记”“考古记”等前三段。商人官员外地游客推荐看后面的。此片子基本就是为地方产业布局新规划-推动地方经济而来。
举点例子,今天这集辽宁岫岩(满族自治县)。多数缺乏文史常识的观众可能不知道,这是一个满族人口占到94%以上的自治县,这意味此地是一个比云南那些自治州自治县更少数民族多的多的地区。可全片只有一处捎带着提到了满族。重点讲了什么呢?皮影戏(文化),青团(美食),养蚕缫丝,玉雕(发展) ……这几样‘’地方特色‘’是不是很奇怪吧,想不到这是介绍岫岩吧?除了岫玉,没一样本土原生的。
宁强那集倒是讲了不少羌族,一个全国只有30来万人,被同化的差不多了的古老民族,有本族文化特色的婚俗也是因为能演给游客才出现在片中……当然还提到了青木川和魏辅臣建立的辅仁中学。历史是不会多讲的,拍过电视剧当然要说。去过的人应该都能看出来旅游对于此地的意义。
这是一个关于第一代民族工业者,实业救国,自强......
播放指数:1275℃
《中国影像方志》 第02集在线观看 - 国产剧 - 经典影院 - 最新抢先电影 - 最新好看的经典影视电视剧免费在线观看 http://www.jd773.com/vodplay/28598-1-2.html
【dodo的周末荐影】近日单位有些变化,东北亚局势的波谲云诡也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麻烦,幸亏我发现了一档节目,CCTV10的大型纪录片《中国影像方志》,让我沉浸其中,暂时忘却那些卑鄙龌龊的人和事带给我的不快。片子一共两千多集,每集将近四十分钟,用影像的形式为中国每一个县或县级市书写地方志,侧重点不同,共同的是对历史的追忆和现实的记录,有的地方是我去过的或了解的,有的则根本从来没有听说过,看后很有感触,对中华幅员辽阔文化博大精深更有体会,每天一集的话可以追看五六年,真是太棒了,建议大家都去看看,足不出户,阅遍华夏,如果你出生在县城或乡下,一定可以看到你的家乡,那你的收获可能会更大。
好久没看《中国影像方志》了,今天开始补课,刚看了湖南卷宁乡篇,很奇怪全片一句都没有提及曾经的国家主席刘少奇,却重点提及了何叔衡等“宁乡四髯”和周光召等宁乡籍名人。既然叫影像方志,漏掉刘少奇这么重要的人物和他的故里,应该是有意为之吧!我特意查了一下,刘少奇故里花明楼仍然属于宁乡管辖。
这是一个风景美如画的地方,这里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里保存了数十万张文书,每一张文书都体现出一种质朴的契约精神。这里的服饰别具特色,一道道工序无不彰显着做工的精巧。这里是唐代诗人李白所说的龙标之地,这里仍保留着古老的龙标书院,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在这里传扬发展。
这个小县城曾经是一个重要的商贸之地,大批的苗侗甚至汉族商人往来其间,只为了将大批的木材转运出去,从而获取巨额利润。龙里古城虽然早已失去了它的军事属性,但是由江浙一带官兵带来的汉文化却又使得这里的民房兼具江南水乡般建筑的古朴雅致,花脸龙表演更是演变成了这里节日的重头戏。
引言
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大约四五十万人的县城。不算小,被誉为“”千年古县”,我在此地出生,上学,成长,亲戚无一例外,都在县内。二十多年的经历让我对这篇全椒有了更加细致的关注。
n地名记
全椒,“椒”寓意山丘,“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醉翁亭记》的开头。全椒县志的历史以及全椒的名字沿用,确实有一千多年了。
除了视频里面说的历史,还可追溯到战国时期的各自封地代号,所以村落地名依旧显得千奇百怪,而又具有聚集性,比如以“郢”字结尾的就不下于十个村落(初中登记同学家庭住所发现的。。。)
全椒县的格局如下所示,有一个人工护城河,环形保护着城区中心,河流名称叫“襄河”,环形河流里面有内环,外面是外环,颇有古代作战城墙的风范。
并且城区就叫襄河镇,初中襄河中学也非常有名,整个县区的人基本都被这条母亲河所保护和养育。
n文化记
说起文化,视频里说了五个学院的开端和建立,而我没有猜错的话,我的高中,就是其中的“向阳学院”,为了纪念王阳明的那所。
话说南京一直被称为“金陵”,
而全椒学生都被称为“椒陵学子”,陵字的缘由,我也不甚了解。
下面的“国光楼”拍照视角就是校园内,“官员人等至此下马”碑也是在学校里面的,就在教学楼的旁边,还有个小亭子。也是以前为了尊师重道而树立的,不过现存的碑倒不是最原先的,被修过的。
n人物记
最出名的莫过于 吴敬梓,因为写了《儒林外史》而大火,不过由于他中年后定居去了南京,后面全椒和南京都有他的纪念馆,全椒的只是衣冠冢而已,最近几年大修他的纪念馆,也有弘扬文化之意。
全椒火车站的对面,就是吴敬梓的大像。并且周围人取名字越来越多含有“梓”,排除流行元素,之前我们县确是大多数为了纪念 吴敬梓 的。
相比于吴敬梓,另外的那一位名人,县内知之甚少。也没有任何纪念馆而言,不知为何。
南屏山上的笔峰塔,也记录着各种名人。(没错,就是这几年新建的),夜晚通体火红,铃铛悠悠,藏在竹林中。
n红色记
红色部分,我不予深入了,毕竟离着南京近,略过大部分的历史渊源和荣耀。
n民俗记
酥笏牌,因为形似上朝用的那个板而闻名,我们一般叫它“火牌”,是我超级爱吃的,但是我的朋友们不大喜欢这种口感。因为不甜不咸不辣不苦,只有酥脆感,连一点点的盐味都没有。我觉得就是精髓所在,哈哈。
我们全椒一直很多民俗,特别热闹。
大年三十上坟(无论男女,我姑姑们也是分别都会去的,而且男方也要去拜祭女方的先人),然后晚上吃团圆饭。“年保鱼”不能动,要留着。
正月初一去串门,正月初二拜舅舅。
我很难那天给舅舅们拜年,因为他们也要给他们舅舅们拜年,我爸妈也都分开给自家的舅舅拜年( •̥́ ˍ •̀ू )
后面正月初九逢滁州琅琊山庙会
正月十四是灯会,全椒县所有中小学生都要做灯,然后挂满县城的所有街道,晚上算是灯会了,特别热闹。我的弟弟妹妹每年做灯都想哭(┯_┯)还是硬性指标。
正月十五过小年。
正月十六走太平桥,上过央视新闻,确实太平桥方圆五里就开始只能步行了。(然而我记得我小时候,那里只是个破烂的木头桥눈_눈)
然后后面乱七八糟的庙会,逢神山寺庙(那个寺庙真的是清修的和尚,还有斋饭,据说不管历史天气如何,那天的神山寺从来都是阳光明媚)
逢三塔寺,白马寺。。。。我记得都是千年古寺来着。
然后端午节要吃全红的菜,鸭蛋啦,苋菜啦,龙虾啦,,,。。
n发展记
提到发展,我就知道肯定会提到“全椒县柴油机厂”,非常有名的国企,养活了多少人,整个小区都是他们单位给提供的员工住所公寓(不过后面变卖了很多公寓以维持资金流)。多少人以进入这个工厂为荣。
其实还是有非常的特色和民俗没有被记录,除了“马厂酥火笏牌”还有“管坝牛肉”blabla都是一绝。
还有各个下面镇的考古和文化,各个宗教信仰都能存在全椒之中,并且由来已久。确是奇迹。
n后记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全椒人,上大学前基本没有出过县城。家里所有亲戚都在县城内。我的同学大多也是这样,很少有留守儿童和外出打工的现象。高中每个班级最多一个人住校。所以家人和谐,各种民俗才能得以保留,我们的同学出去不自卑,不自满。
当时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包括我们的车牌都是“皖M”,经济一直为之诟病。
然而我个人觉得,重男轻女,传宗接代一堆不和谐的思想,在安徽尤其之多,然而我从小感受到的确实男女平等,尤其是教育资源和机会。甚至连上坟这种,我都要搞明白四个姓氏的源来(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即使我是女性)。
而且对于环境保护的理念,我虽生于农村,但是小学每个人每年植树节强制要求种10颗树,我记忆犹深,还要挂上我们的名字和班级。后来退耕还林越来越多,稀有品种的鸟也倒是见得越来越多(各种颜色,头顶羽毛的都有)。
后期长期在一线二线城市读书工作,甚至国外的接触,很多事情和态度我都不那么盲目,因为心里有一个完整家的构像。
感谢全椒!更感谢这个节目愿意拍出一部分她的面貌!欢迎大家来玩,哈哈哈(全椒县有直达高铁站)
没人给我发钱所以我长话短说。对文史感兴趣的人可以看看“地名记”“考古记”等前三段。商人官员外地游客推荐看后面的。此片子基本就是为地方产业布局新规划-推动地方经济而来。
举点例子,今天这集辽宁岫岩(满族自治县)。多数缺乏文史常识的观众可能不知道,这是一个满族人口占到94%以上的自治县,这意味此地是一个比云南那些自治州自治县更少数民族多的多的地区。可全片只有一处捎带着提到了满族。重点讲了什么呢?皮影戏(文化),青团(美食),养蚕缫丝,玉雕(发展) ……这几样‘’地方特色‘’是不是很奇怪吧,想不到这是介绍岫岩吧?除了岫玉,没一样本土原生的。
宁强那集倒是讲了不少羌族,一个全国只有30来万人,被同化的差不多了的古老民族,有本族文化特色的婚俗也是因为能演给游客才出现在片中……当然还提到了青木川和魏辅臣建立的辅仁中学。历史是不会多讲的,拍过电视剧当然要说。去过的人应该都能看出来旅游对于此地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