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四轮不同的面试环节选出的15名选手会再经过一轮面试选拔出9个选手进入到实习环节。这轮比较接近实际,属于压力测试,和我多年的面试小朋友的方法差不多。我比较常问的话题:1)Walk me through DCF,然后怎么计算FCFF,WACC,得到的是Enterprise Value还是Equity Value。虽然这个问题很基本,但是真的能做到入会贯通并没有几个人。2)我会针对面试者的简历,找到一个相对时间比较长,写的非常fancy的实习经历drill down每一个细节,尤其是说自己做过财务模型,写过行业研究报告的,我都会把可比公司,竞争对手,进入壁垒问一个遍。有没有真正做过简历中写的事情,一清二楚。3)我会让他说自己最大的困难或者挑战,然后是怎么克服的。看看他是否真的能够承受起投行中遇到的种种困难。一般来说,我都会留几分钟时间,来让小朋友问问题。我比较忌讳,其实觉得大部分面试官都会介意的三类问题:1)面试之前看过面试官的LinkedIn的主页,然后不经大脑思考的问为什么面试官从一家投行跳到另一家投行。这个问题首先对他没有任何益处,其次是不经允许翻一个未来老板的旧账,就像是扒光了衣服在你面前。2)问投行的工作是什么样子的,what's everyday work scope?我遇到这种问题,哪怕是之前面试再好,我都会淘汰他,这说明他对要工作的职位毫无认知,在申请前也没有做任何功课。3)问面试官如何平衡工作与生活。首先接受了投行的这份工作就意味着要牺牲生活,尤其是工作的头两年,哪里有生活可言。其次这么问的童鞋多半对这份工作的工作量和压力有些担忧,哪怕真的来实习、工作也都会吃不消。
我本来是冲着金融行业来涨姿势的,结果到后期real看一期我想却要忍着不吐槽和喷。
金融行业的特点:和互联网大厂开发算法岗、法学红圈所同属高薪行业,但是更看学历,更内卷,可能更高薪。
这个综艺,在裤首页上都看不到宣传,在围脖热搜榜都没几个热搜,可见多糊。
但是还好糊、没有流量扶持,不然在围脖里,一些人和一些不摆在明面上的现象,会被骂得一批,锤得一批。
槽点开始⬇️
⭐️1⃣⭐️纵使是华泰这种大厂,关系户/皇族光环➕阶层差异强得一批。
有的名校实习生水平和情商差得一批。
林子健是怎么pk过其他水平高多了的、来面试的实习生的,是怎么被婉婷pick的。基础知识好差(EP01)、瞎介绍理财(EP03),一直水到最后一期。
谢真、赵峰楠和大佬老板讲话、反驳,跟和家里叔叔说话没差别。(EP05)
⭐️2⃣⭐️实习生(有的槽点可能是剪辑的锅)
⭕️依木兰⭕️
用工具走捷径(EP01)
抄袭行研报告(EP02)
虚假交易 刷kpi不考虑客户手续费(EP05)
爱哭 偷换概念逻辑 卖惨 (EP01 05)
情商低(EP02 07)
劫同事苏、申的客户 为了完成任务而被“忽悠”(EP09)
因为后期镜头少、我周追,容易忽略一些其他的。
我觉得,真挺给北大(还是光华)和新疆丢人的。
而且你能相信他最后拿到offer了吗❓我真的不知道几位总在想什么?赵姐不比依木兰强还智商、情商、态度、气质好?
⭕️林子健⭕️
妥妥的皇族和抱大腿的水p,一路扮人畜无害的小奶牛。我都不知道为什么国语进步有什么值得夸的(EP03),对其他人公平吗!
EP03瞎介绍理财还情商低。
EP09就是看两个水货搞业务。
⭕️谢真⭕️
作、茶、有钱人家无所顾忌、口无遮拦的小孩(EP05 06)。我都不知道有什么能够胜任组长的地方,还不是靠抱大腿、组员强(苏俊鑫、林鹰谷)。
⭕️申紫豪⭕️
IQ140的人设从头至尾不亮(跟苏、林一比),我都不知道本科川大(不是说川大不好)有什么蜜汁自信 IQ140上不了top10不招黑吗?
好油、好爱演,两次ppt汇报拖累别人。话说重视实习都不排练的吗,我们本科、硕士答辩都会掐时答辩,更何况这是工作。
⭕️蔡俊杰⭕️
清华本硕还有工作经验,我不知道为什么会还第一个被淘汰。
不过大家看他会议记录(EP01)、模拟操盘(EP05)、讲课(EP06)确实水平一般。
不过大哥人是真的好(EP02)。
⭕️苏俊鑫⭕️
颜值、水平、待人都是人间理想男友型,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滤镜打得太白了(跟片尾曲、围脖自拍比)。
这个综艺后期从迟到和立项(EP09 10),导师们有点打压我苏了,心疼。
⭕️林鹰谷⭕️
业务能力强,自信,有气场,霸气外漏。
我不知道为什么剪辑前期凹钙达人设,中期凹饿货+不重视工作人设,后期炒和小韩的cp。编剧和剪辑太糟糕了。
⭕️赵峰楠⭕️
其实我一直觉得赵姐表现很好(大家可以关注从头到尾她每期末的排位)我一直觉得她毋庸置疑第3个offer。本科生、年轻、一边国外学习任务一边实习、表现还不错、家里有矿,但是没有offer(盲猜要读盐所以被导师ignore了?)
⭐️3⃣⭐️评审团
不知道大家觉不觉得评审团镜头好多。我本来觉得《令人心动的offer1》很烦了,这个不仅话多,还真没几个下过凡。
除了呼兰能打、有学历、有经验,其他几个的IQ、学历和综艺角色,求不要卖学霸和努力人设了。
你们的数学、逻辑、学校、业务、经历真的能指导实习生吗?你们是吃了明星、网红、流量的红利。
而且马东老师不要cue任嘉伦了(本人国超粉)。他每次发言我是真的尴尬、心疼和怕招黑????
大家看下来可以李好全程没几句话、划水。一发言脸上写满了精致利己主义和“我就是来坐坐看看不说话,然后拿通告费走人。”nn⭐️4⃣⭐️神仙剪辑(贬义)
你剪不出冲突就算了,你还笋实习生形象(林鹰谷)。
n⭐️5⃣⭐️抄袭《令人心动的offer2》
EP01的超时提交邮件,我real第一期就扑面的熟悉感。
EP12,不要打感情牌好吗。
其他期,不知道大家看的时候有没有一种,某些导师和实习生是奔着流量和当网红去的,熟悉感。
⭐️6⃣⭐️剧本
EP08、10,其实我觉得小苏那组业务、表现更好,但是导师、评委、编剧导演偏偏要营造“绝地反击”、小概率的鸡汤结局。
n⭐️7⃣⭐️向客户推荐基金那两期EP03 04
大家去看这两期会发现,有的实习生水平还没客户懂事。
我一个散户炒鸡我都不会、不敢向客户打包票。
一些题外话思考:大家有没有觉得19-20年股市形势、21年部分板块形势很好,只要碰上????市进场出场,(再不济阅读众v推文抄作业)收益率25%的任务不难吧,华泰这样的大厂为什么要用3年?(保命狗头:我外行,我只是疑惑和对大厂有期待、高要求)
n⭐️8⃣⭐️不要念广告了,好烦
盯着念可还行,你但凡加点剧情我都觉得有态度。心疼呼兰。
⭐️9⃣⭐️其他的槽点暂时还没想到,后期(或欢迎)观友补充、探讨。
考核:会议纪要
类别:性质,编号,主题,创建日期,修改日期,与会人员
Tips:
1. 记重点,对内容进行提炼,玩笑话不要记
2. 记谁在说话
3. 内容要有层次感和逻辑,标题化处理会议内容
4. 数据宁肯空着也不能出错
考核一:行业研究
行业:白酒,在线教育,智慧健康/医疗,包装水,殡葬,电影,音频,航空
Tips:
1. 角度:现状、问题、未来机会
2. 抓住一个着眼点
3. 标注出处,ppt不要有图和动画
考核二:财富管理
流程:
1. pre-research了解客户以及客户需求
2. 客户经理培训/投资顾问对接
3. 客户沟通并让客户信服为什么要把财富给我们管理:
- 目前市场的情况
- 未来年化预期收入
- 预期收入里给配置相关资产
- 风险测评
- 服务流程
客户case:
1. 彭云飞fly:电竞选手,待配置资产200万,想在上海买房,三年盈利150万,每年二三十万收入,支出三四万房租,无偏好行业而是看中盈利,
2. 刘伯敏:连锁包子铺创始人,33岁,1000万资产待配置,年轻但保守,
投资目的:教育,置业,支持企业经营
3. 曹先生:房地产客户,盈利目标50%,最大亏损30%,
老人,小孩
168万元
期限:3-5年
最大亏损/回撤:30-40万
希望是客观的一套解决方案/咨询,而不是一只产品
4. 艺考培训老师:23岁,工作三年,待配置资产10万,资产增值需求较高,有较多冲动消费带来的负债(6.2万),基本消费10-12万,花销18-20万,收入19.6万(0.8*12+10),偏好电竞行业,希望能盈利,风险承受能力强/能接受全部亏损,买过基金
5. 孙女士:退休,服装平面模特,月收入1万多,养老,孙女,不到200万
回撤20%-30%
期限:3-5年
考核三:模拟债券交易(固收 )
初始本金:一亿
目标:3亿交易量(016十年国债)
三支利率债
台账记录
工作节奏:
7:30开工搜集前夜市场信息,
7:45投资晨会,盘前准备
9:00人民银行公开市场操作情况
9:30cpi ppi公布
11:35国债招标结束
午休1小时
17:00复盘
软件:Quebee(用于交易),万德(看资讯)
重要信息:cpi,ppi,通胀,利率债,权益市场走势,人民币汇率走势etc.
话术要素:
1. 交易标的
2. 交易方向
3. 交易量
4. 交易价格
考核四 投资银行
现场调查/FDD,了解客户服装上市品牌a,了解并购业务,并购方案建议书
2标的:国潮服装品牌b,欧洲轻奢女装品牌c
考点:商业辩论、估值、市场占有率、渠道
并购方案:执行摘要,市场分析,双方 公司概要(情况和需求),投资亮点(行业分析/评判标准,并购rationale,案例分析),估值分析,交易结构,风险提示
行业分析,synergy,可比公司估值,竞品分析,财务分析
国潮服装品牌b
轻资产 转型 部分自研自产
跨境并购的风险
投行在并购中的价值是促成交易而不是游说
对投行的提防
国内一般是买方顾问*(业务多,审批和融资程序,新兴市场做买方,成熟市场做买方)
买方痛点:rationale
谨慎乐观
考核五 股权投资
立项书,实地调查,投决会
目的:战略投资和财务投资;0和1
市场规模,团队,商业模式,竞品分析
项目1 宠物用品全品类公司
项目2 机器人流程自动化(PRA)软件开发商
项目3 中性主义快时尚设计师服装品牌
考核方向:行业研究能力,公司的判断能力,竞品的分析能力
核心思考点:项目天花板(投资前景),投资护城河
考核六 5G
4g:解决个人消费者需求
5g:从个人消费变成改变社会(?)
未来发展/应用方向:影响人类生命安全的,物品价值高的
未来经济发展重点:生物工程、半导体技术、新消费
自我总结
自我评价五纬度(申紫豪):专业度、个人能力、为人处事、纪律责任
印象最深的事情?最成长、最难熬、最深刻、前后变化、自我收获?
如何定义你在团队中的角色?觉得谁最适合做leader?
想象十年之后的自己
“好的实习不是一帆风顺,而是要找到你的痛点”(陈铭这句说得太好了)
节目笔记:
1. 领导交代完任务后,及时复述总结一下自己的理解
2. 没有任务了及时跟领导沟通,保持沟通比自己在那里瞎想更有意义
3. 职场是做事情的地方,所有的一切都建立在你能把本职工作做好的基础上
4. 职场最后一名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明白这是一条长期的道路,而被一时的打击所影响
5. 打电话这一段太搞笑了,不过真的太理解了
6. 跟客户沟通不是闲聊,更多的是要保持专业性,要让他们有收获;所有的咨询都是建议,不是作保证;用数据沟通;scenario analysis(客户希望见到对比)
7. 跟老板提问前先思考,以讨论的形式
8. 跟客户沟通要占据主动权,不能被客户控场
9. 专业能力,沟通能力(复杂问题白话解释),阅人能力
10. 职场中要表现出严谨、专业、认真、对他人的尊重
11. 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的重要性,超出我们的相信
投行沟通技巧:
1. 重点是要听对方的需求,切忌听到一点就大聊特聊
2. 察言观色
3. 适当提问
4. 对年轻同事的质疑:调动全公司的资源
5. 信息收集:投资品种、投资期限、风险等级
6. 定期复盘
7. 不要称客户为散户,而要用个人投资者,或者客户
人物分析
赵峰楠(我心目中的Nr.1!)
优点:理性,思路清晰,表达得体,大方,有气场亲和力,语言表达功底,格局大
缺点:(没有!)
苏俊鑫(我心目中的Nr.2!)
优点:专业基础好,做事周全,工作经验,领导力,低调
缺点:(没有!)
林鹰谷(我心目中的Nr.3!)
优点:自信/人格魅力,会控场/口齿清晰/沟通能力,大方,投行职业表达
缺点:态度傲慢,换位思考力,太不拘小节
韩彬蔚:
优点:形象气质佳,口齿清晰,可塑性强,认真上心
缺点:专业性,紧张
林子建
优点:英语
缺点:不自信,中文,专业力
伊木兰
优点:亲和力,凝聚力
缺点:稳定性,抗挫折力,专业度,情绪管理,灵活度
谢真:
优点:反应快、松弛,有亲和力
缺点:抢占话语权高地,情绪管理
申紫豪:
优点:数学思维,团队领导力,成长性,担当性
缺点:难合作,沟通晦涩
蔡世杰:
优点:稳重,专业基础好,换位思考能力强,
缺点:战略性思维(突出自己的长处,期望管理、展现自己的相对优势,摆低姿态关注到自己的成长上)、职场老好人(没有绩效的祥和职场不需要)、没有展现出自己的上进心,不懂装懂实在是太拉垮了
我的小思考:
职场要不要主动当队长:分明是大雷,根据实力和context而定,扬长避短。
新人要多提问多搜集信息,有的时候我们觉得是自己能力不足,但其实只是你的信息不够。
最近出的两档职场类综艺,《闪闪发光的你》和《初入职场的我们》,因为正好是大四正在实习的阶段,所以全都追了。当然,去年《令人心动的offer》也有追,虽然没看完。
相比看实习生们斗智斗勇,我其实更喜欢看导师,大概是职场小白渴求从大佬身上获得职场生存法则吧。《offer》和《初入职场》的导师,个人是真不喜欢这样的领导。结果万万没想到,《闪闪发光的你》超出我的预期了!简单的说一下《闪闪发光的你》的导师为什么更合我胃口:
1.《令人心动的offer》:骨子里的傲慢和双标
看了几期,我只能说,我看到的都是阶级鄙视链、精英主义,带教律师生龙活虎地展现了红圈所的自负和傲慢。
丁辉因为落款写了史欣悦律师团队,几位老师立即质疑他是在讨好上司???实习生落款写负责人的名字有什么问题吗?我只是一个刚来的实习生我配在客户面前提我的名字吗?我觉得如果是我,我也会这样写啊。
“心里有什么,眼睛就会看到什么”,导师这样的恶意揣测,不仅不善良,而且让我觉得三观不正。
同时,几位导师时常带着优越感来品评其他人,包括同行,言语中展现出来的不屑和傲慢一览无余。作为一名实习生,我不希望我未来的上司会是这样的,职场中的第一位老师是很重要的。
总之,带教律师用他们的有色眼镜看人,双标也非常明显,这不应该是一档职场类综艺应该展现的三观。
所以看了几期,导师劝退。
2.《初入职场的我们》:不成熟的领导
这档节目最大的槽点,大概就在于张翰。
感觉这更像是张翰来历练的,旁边的董明珠才是他应该好好学习的榜样。
临时换题、极其随意的员工评定,以及硬凹出来的霸总气质。我大概算是明白了,为什么大家都建议第一次实习尽量找大厂,张翰自己的工作都整不明白呢,就在这儿指导别人的工作。
我实在不明白,在张翰那儿实习能学到什么?赶紧跑吧!
3.《闪闪发光的你》:双商在线,职场标杆
相较以上两档节目,《闪闪发光》四位带教老师我觉得算是我期望遇到的老板的类型。尤其是张继强老师,职场上遇到这样的领导绝对受益一生。
首先,这档节目在面试问题上,就很真实,算是面试的时候会问到的一些常规问题,也挺考验实习生的真实能力的。我要说这节目能教人很多面试技巧就显得我太像水军了,但是我确实承认,很多面试问题我都有认真思考,毕竟我也是正在经历无数次面试的人。
反观offer里,在面试的时候有导师问到:“如果成立家庭,会不会更向家庭倾斜一些”,这样的问题十分令人无语。
并且,四位导师明显是公正且有原则的,不是通过学历和简历评分就片面地框定实习生的能力,而是很认真的考量大家在面试环节的表现最后才选出要留下的实习生。比如林鹰谷,简历非常能打,最后还不是命悬一线,被导师们使用了复活权才挽救了回来。
总之,就闪光目前播出的两期来说,导师们的三观我都非常赞同,实习生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的,会继续追下去。
相比人气居高不下的热门选手林鹰谷、苏俊鑫,其实我一直看好的,是大家眼中的冷门选手申紫豪。第一眼看他,就觉得他长得很有明星相,有几分像薛之谦,花絮中他几次幽默的表现和唱歌,又让人觉得这个实习生应该是团队里活跃气氛的担当,性格应该不错。其次就是在面试环节,他艺高人胆大,并且也很会把握时机,力压苏俊鑫。
但是面试之后的几期节目中,他的实力好像一直都没有发挥出来。无论是之前写的会议纪要还是做的行业调研报告,排名都没有很靠前,而且正如继强总所说,看得越多,越觉得他的表达很“做作”。
这次看完最新一期的《闪闪发光的你》,我感觉他的缺点在这一集真的彻底暴露了。这一次,他和赵峰楠搭档给中年夫妻做财富管理。在给客户出方案时,他主张给客户多几个方案去选择,个人以为,他应该是想向客户传递出自己的这个团队很专业很有能力的信息,但是这个不是在完成课堂作业,而是在职场中为客户服务,我觉得继强总点评的时候就说得很好,三套方案就等于没有方案,一般大多数人都会有选择困难症,如果这个时候还给客户三套方案,最后还是需要客户去做出选择,这就显得非常不专业了!
我自己的工作虽然不是金融行业,但我也是一个乙方,根据我自身的经验来看,其实大多数时候客户并不知道他们想要什么,我们能做的就是帮客户做出最好的选择,然后说服客户选择我们选择的方案。
更让人觉得“惨不忍睹”的是,申紫豪说话的时候可以说是相当“不接地气”。向客户汇报方案时,几乎每一句话都要有一两个专业名词,这可能也是所有刚进入职场的人的通病吧,用一些专业名词来武装自己,让客户认可自己,尤其是在金融这个专业门槛比较高的行业。
但为客户服务,本质上还是与客户的沟通,真正的专业应该是你能用大白话把专业知识解释清楚并且让客户听懂,这才是能力的体现。
这一期的申紫豪,彻底暴露了短板,但是鉴于他是我一开始就PICK的选手,我几乎内心都是和呼兰一样的呐喊,申紫豪,赶紧把导师们的建议都听进去啊!说真的,从前几期的综合排名来看,会议纪要倒数,行业研究报告倒数,这一期个性化资产配置又被1、2、3、4、5的指出不足,我真的很担心这个孩子不能留到最后,成为被淘汰的那一个。
希望145智商,又是难得的基础学科数学出身的申紫豪,能够在后面的节目里面发挥出他的长处,我始终认为这是一个好苗子,如果他最后没有成功,实在是太可惜了!赶紧闪闪发光起来吧!
因为男票的老板是婉婷总,算半完成任务看完了第一集。出乎意料的这个节目给了我很多惊喜,觉得整个制作和阵容绝对不输令人心动的offer,希望它可以有更多的流量和宣传,被更多人看到。可能也是因为与我个人经历更贴近,让我的代入感非常强。
我从大学本科毕业,满打满算做了8年投行,今年年初也离开了这个行业。对于投行,我非常同意婉婷总“浓烈”二字的总结。的确,它对一个年轻人体力和心力都是极大的考验,因为这份工作,可能要放弃很多,牺牲很多,也要接受家人和朋友的不理解,埋怨我是一个拜金主义者,因为每天张嘴闭嘴几十亿,出入五星级酒店高级餐厅。熬夜是家常便饭,放鸽子当鸽王也是经常的事。这一路见证了很多人从这个行业离开,大多都是因为身体吃不消,或者压力太大。然而,让我久久不愿意离开的原因也是不胜枚举,年纪轻轻经验尚浅就可以跟公司高管平起平坐侃侃而谈;满世界飞来来去去路演,听投资人和企业家畅所欲言;自己的项目总是登上各大新闻媒体的头版头条就像永远不会觉得腻的鸡血。还有最最重要的最不舍的就是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和同事。
第一集是筛选环节,而非正式实习。30进15,有四种面试环节,其中小组无领导讨论和辩论环节比较中规中矩,所以也被剪辑师识趣的砍掉了很多。第一个是婉婷总主持的盲盒项目pitch环节,非常新颖,其实也是和投行业务最贴近的环节。第一个展示的是赵一恋,综合排名第一,我觉得她可以把垃圾桶延伸到ESG,是个挺出彩的点子,但是作为投资项目,光靠一腔热血是没办法拿到投资人的钱。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凡是不符合经济规律的商业模式都不会持久。所以婉婷总的问题很一针见血,而赵一恋全程没有提及任何投资相关概念,所以被淘汰并不意外。韩滨蔚相较而言就言之有物,产品定位也比较清晰,针对婉婷总对于年轻人购买力低的质疑也是防守的不错。崔睿涵,相同的道理,奶粉的定位太杂,目标消费者并不清晰。林子健全程彪英文,倒也没什么,但是扯到区块链赋能车厘子供应链,我就感觉有点蹭热度之嫌。估计节目组为了收视率和diversity,把他录取也算合情合理。
第二个智力测试环节,说实话,我并没有看懂这个游戏环节,如果一个人拍卖获得这个基金,那这个基金的钱他是否可以参与到下一轮的竞拍。如果可以的话,第一轮40个金币,获得这个基金的人为什么不直接碾压拍第二轮?为什么出价50%的基金价值是合理的?唯一我觉得还比较有意思的是申紫豪和苏俊鑫两个人轮流借金币想在下一轮处于chip leader的优势地位。其他全程无亮点。如果是我的智商有限没有参透游戏的真谛,请在评论区留言点醒我。
通过四轮不同的面试环节选出的15名选手会再经过一轮面试选拔出9个选手进入到实习环节。这轮比较接近实际,属于压力测试,和我多年的面试小朋友的方法差不多。我比较常问的话题:1)Walk me through DCF,然后怎么计算FCFF,WACC,得到的是Enterprise Value还是Equity Value。虽然这个问题很基本,但是真的能做到入会贯通并没有几个人。2)我会针对面试者的简历,找到一个相对时间比较长,写的非常fancy的实习经历drill down每一个细节,尤其是说自己做过财务模型,写过行业研究报告的,我都会把可比公司,竞争对手,进入壁垒问一个遍。有没有真正做过简历中写的事情,一清二楚。3)我会让他说自己最大的困难或者挑战,然后是怎么克服的。看看他是否真的能够承受起投行中遇到的种种困难。一般来说,我都会留几分钟时间,来让小朋友问问题。我比较忌讳,其实觉得大部分面试官都会介意的三类问题:1)面试之前看过面试官的LinkedIn的主页,然后不经大脑思考的问为什么面试官从一家投行跳到另一家投行。这个问题首先对他没有任何益处,其次是不经允许翻一个未来老板的旧账,就像是扒光了衣服在你面前。2)问投行的工作是什么样子的,what's everyday work scope?我遇到这种问题,哪怕是之前面试再好,我都会淘汰他,这说明他对要工作的职位毫无认知,在申请前也没有做任何功课。3)问面试官如何平衡工作与生活。首先接受了投行的这份工作就意味着要牺牲生活,尤其是工作的头两年,哪里有生活可言。其次这么问的童鞋多半对这份工作的工作量和压力有些担忧,哪怕真的来实习、工作也都会吃不消。
所以对几位选手的回答我都觉得挺好的,不卑不亢挺住了压力,最后15个选手选谁进入实习环节,我都不会太意外,期待下一期揭晓答案。其中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伊木兰,他说自己之所以本科就工作是因为负担不起研究生的学费,这一下子就勾起了我的回忆。我们那年大四是学硕改专硕的第一年,记得当时的学费是一年15万,虽然和出国留学的花销不能比,可能一线城市的家庭也觉得九牛一毛,可是对于二三线城市或者更偏远的地区,一个普通的工薪阶层来说,真的是一笔巨额资金。而且百分之九十的学生还不能留在本校,需要去深圳。也许过了快10年,15万的学费估计也水涨船高,深圳租房估计也非常贵。我非常能够与伊木兰共情,感觉这并不是为了节目效果强行熔梗,而是大多数大学毕业生需要面临的问题。不过如节目中的机枪总所言,机会是不缺的,会在不经意的地方出现。也许是这些高等院校想要与美国高校看齐,培养更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但是这学费却成了很多人难以跨过的门槛。美国的教育只属于有钱人,我不希望看到中国也会沦落到同样的境地,但愿可以有更多的奖学金助学金帮助更多的莘莘学子。
第二集还没来得及看,但是我想说的是,投行也许看起来光鲜亮丽,“高不可攀”,可是并不是只有闪闪发光的人才能进入到这个行业。的确,门槛很高,学历实习经验人脉都因为各种内卷不断严苛(记得我大学的那会儿我只有个四大的实习就拿到了offer),但是真的在这个行业走的长远的,并不是那些最闪亮的星。很多人觉得自己不可一世聪明绝顶,而不愿意做dirty work;很多人看到周围的富二代、官二代、关系户每天可以怡然自得,而自己要苦逼加班;很多人发现客户不可理喻对牛弹琴,老板毫无底线的满足客户和大老板的无理要求;很多人看到自己通宵几夜画的书做的模型,开会时连翻开都没有翻开;他们愤愤离开,但却不知道要去哪里。我不反对想好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职业规划而离开投行,但是仅仅是因为一点委屈而离开别人挤破了头都进不来的地方,我觉得非常不值得。我想劝劝那些坚持不住想要放弃的人,冷静的泡个澡吃个冰淇淋,想想自己来到这个地方最初的初衷是什么,是不是这个平台的价值都挖掘到了。但是,我更想告诉想要进入这个行业的人,不要因为觉得自己普通就望而却步,其实投行的工作都不难,无非是画画PPT,在excel算算加减乘除,只要是知道这个行业需要什么样的质素和经历,一步一个脚印,不断靠近,都是会实现的。其实,现实世界里,很多banker说话都会紧张,不敢正视对面的人,他们对于上市并购的规则也是不清不楚,他们也经常被按在地上摩擦,所以不要被节目中所蒙蔽。
希望未来几期会越来越精彩,特别期待有一些真正的项目。令人心动的offer里我特别喜欢他们做pro bono,帮助一些弱势群体解决法律问题,让这些精英看到世间冷暖、世态炎凉,他们的真情流露特别动人。但是投行里能有什么帮助穷人的项目,我还有点小担心。我之前的公司倒是经常去做志愿者,我去海边捡过垃圾,到孤儿院陪小朋友玩,给留守儿童画贺卡,这些都有点不痛不痒,都没有真正的帮助到他们,只是满足了既得利益者想要显示自己利他主义的企图,也没有利用到自己的专业金融知识。希望节目组能有更好的创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