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猜你喜欢

    绿豆花是由申景秀执导的一部拍摄于2019年剧情,历史,古装,韩国片在韩国上映,主演由曹政奭,韩艺璃,尹施允,崔武成,朴赫权,徐英姬,闵成旭,安吉江,郑奎镇,朴珪瑛,曹熙奉,赵贤植,金河均,金相浩,文元柱,李政宪,白恩惠,朴智一,李淳元,全茂松,崔元英领衔。  电视剧《绿豆花》原名《牛禁坡》,讲述了1894年东学农民运动的历史中,同父异母兄弟分别成为农民军和围剿队而斗争的故事
  • 头像
    乐己

    初看剧名,对我是没有什么吸引力的。

    回头再看剧名,觉得很有韵味。

    哥哥和弟弟都走上了必然会走的路,虽然对立,但彼此之间的温情和有爱让整部剧的基调不至于被悲壮充满,女主和哥哥的感情线也很期待,战乱时期,或许大家都不会轻易地明朗表露感情,结局怎样谁又知道,毕竟活着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弟弟剧中的形象慢慢饱满起来,看似只是善良没什么能耐的富家子弟,实际上心思还挺重,决断力也强。站在自己的阶级立场,无论是开枪杀掉义军或是做一些即使不愿意但必须要做的事情,他也是会去做或忍受的,大局观从来没有动摇。哥哥从出生到经历注定是义军那一边的,虽然前期欺压平民百姓,也做了恶事,但是哥哥的形象相较而言却是三个主角中最为单纯的一个。想法很简单也很难——找到自己的路,活成自己。女主的魄力很赞,胆量和智力均在线。和哥哥有感情线,希望不至于太悲。

    再表扬一下三位主演的演技,细微的表情和感情都挺到位的,整部剧哀而不伤,主角有一种无论结局怎样都可以接受的勇气。

  • 头像
    曼殊

    还会想起去年的阳光先生,记得故事开头,两位推手看到政府张贴的告示:甲午改革 废除奴隶制度,废除两班特权,是1894年。n这一年发生了什么,对于中国人来说,就是甲午海战和马关条约,是耻辱的记忆,依稀记得历史课本上提过,这场海战的起因有关于朝鲜,有关于东学党运动的失败。但都是一笔带过,不曾细细讲明清政府与朝鲜的关系,以及东学党是个什么组织,有什么诉求和作为。都是机械性的记忆罢了。

    而绿豆花,讲的正是1895年前后东学党运动的始末。与去年的阳光先生在时间线上一脉相承,可作为阳光先生前置的故事看。都带有抗日与爱国的主题。

    但它又不是单纯的抗日剧,是历史剧。

    韩国的历史剧与国内的很不一样。看国内的剧,我总是避不开帝王将相,官场倾轧,场景也是宫廷为主,我们的服道化模糊,台词模糊,看似是古代人,却说着现代风格的话,有着近代革命和反腐的价值观。几乎看不见宫廷之外的世界,社会上,民间里,闺阁内,百姓在干什么,在做什么,他们的衣食住行,喜怒哀乐,全都被忽略,或是浓缩成一句,民心涣散,民生不堪。

    而看韩剧,我能看到很多我们应该有,但却被革除掉的,不再被记忆的社会面貌。

    韩剧展示了两班、中人、平民、贱民,是不可逾越的阶级。行业、处所、穿衣因此而有区别。

    绿豆花中男1是的粗布麻衣,男2的丝绸革履,女主的服色质感都显示出她是一位有财富的常民,而她的职业是包袱商。

    一、嫡庶

    男1男2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在我们的世界观里,应该是没什么区别的。但在朝鲜,似乎是很在乎这个,男1的母亲地位很低,由此儿子也只能作为家奴一样的存在。男2的母亲是正妻,因此他从小生活优渥,父亲虽然只是一名官吏,却积累了不少财富,送他出国留学,去日本开了眼界。

    由此一提:虽然整部剧里抗日的主题明显,但对于日本的开化与进步,他们是始终承认的,并希望自己也变成那样的,这种价值观非常向上。而现在的韩国不也做到了?

    二、师生

    14集黄进士被暴力对待,并不能让我觉得爽快,反而觉得可悲,过重的惩罚也是一种罪孽。

    从第一集男2和黄进士师生间的对话来看,他们以往的情谊不浅,甚至男2谈到理想时,黄进士是支持和赞许的。

    黄进士是典型的两班士大夫,自命清高,有些硬骨,却因为太看重阶级和男2越行越远,反目成仇。

    他的身份是回乡在书院讲学的讲师,接触东学,有开化的倾向,却不提倡西学。他愿意为朋友站台运动,却不同意运动的扩大化,他作为士大夫,忠君思想始终存在,对平民同情也有限,最终又回到自己的立场,维护封建正统思想。

    这段师生关系的恶化破裂似乎是编剧促进男2成长(黑化)的手段,男2对老师的失望、憎恨、不甘,使他生出消灭等级制度的想法,他把对老师的怨憎转移到了一个阶层。

    男2在15集大开杀戒,无论平民士大夫都成了他枪下冤魂,这样的暴行,似乎割裂了他和乡土的关系,大概也为他投靠日本势力做了铺垫。

    最后,男2开枪杀死作为东学义兵身份战斗的老师,最后在家人面前自尽。

    黄进士死前有一段自白,坦诚坦然的承认了两班造成了国家灭亡,也对男2有愧,但看到他成了日本人的手下,仍是十分鄙视。说,黄泉路上我与你谢罪。他眼角的泪水,不屈的风骨,还是十分动人的。演员的功力不俗。

    这一幕画面做了处理。黄进士倒地那片是彩色,男2那块是黑白。弹幕里都注意到了这种色彩对比,说明观众也是很细腻的啊。男2的世界再也不会有光明色彩了,他已经永堕修罗地狱。他弑师的行为也是罪大恶极的。

    三、女性角色的存在感

    之前有位朋友说,韩剧古装(时代)剧里有一个亮点,就是女主的独立性,不依附男主而存在。她们有技能有事业,还有社交圈和社会身份,很少像国内的古装剧,女性非富即贵,只在宫廷王府活动,无所事事,不事生产。

    大长今会做饭看病,黄真伊会跳舞,贞香会弹琴,高爱信会射击,李阳花开旅店,而这里的宋子文宋客主是一名褓负商 ,是在当时有组织有特权的一类商人,存在于真实的历史,韩剧有专门的的剧讲这类人。

    这一点就非常好,给女主一个当时真实的社会身份,让她有事业有追求,发光发热,就是一种很好的女性意识。士农工商,这四类人,也是我们社会的组成,在明代,也有不少的女商人,山人出入闺阁,贩卖新闻和首饰脂粉,为闺阁小姐与外界建立起联系纽带。但我们的时代剧几乎不会展现这类人。

    宋客主出场就以谈生意的姿态出现,非敌非友,立场中立,似乎是利益至上的,但随着剧情展开,她所见到的不再只是单纯的利润,而是官绅的腐败,战争的残酷,平民的无辜,人性的卑劣,这些促成她个体家国意识的觉悟。

    甲午事变时,她正好在场,国难历历在目,这种屈辱感不分男女与阶层,她得到明成皇后的信任,以生意人的身份以日军斡旋,刺探情报。

    这是一条极其危险的路,但她看起来坚定勇敢,甚至不惜被男1误会。

    我很期待这条女主线,除去感情线,我更愿意看到她在这个时代的作为与自己的意见,韩剧塑造人物的有一个很值得学习地方,就是不给她提前定义好坏高低,让观众体会角色的行为,语言,观点,感知她的冷暖。是很人性的塑造。

    成熟,坚定,有野心,共情力强,演员虽然乍看不是很美,但依然是个值得观察记录的女性角色。

    补充一下女2的感受,戏份不多,但依然记得住。

    演员很漂亮,气质也很闺秀,符合对士大夫家庭中小姐的形象。开头她为男2缝制新衣,绣花都可见款款情意,也是一对佳偶。谁知,事与愿违。

    明心的戏最好看的还是兄长死后的那一段,她一下子变得坚定勇敢,也和男2决裂。非常好的保持了底线,最后她选择成为女教师,教授平民,也是一种有意义的事情。

    四、编剧的历史功底

    个人不太清楚韩国普通民众的历史教育到了什么程度,但至少他们历史剧题材丰富,不被审查管制,就能够看到更多贴近真实的细节吧。

    剧中有不少标注白字说明的地方,历史事件,法规,职业术语,诗词典籍,甚至是主义口号,都认真的解释了下。由此深感编剧的责任感与考据力,肃然起敬,不敢忽略。

    虽然知道现代的韩国民众也不读儒家诗词,不通汉语汉字,但至少能从自家的历史剧里习得不被歪曲的知识文化,有一定的鉴别力,知道阶级,知道敬语,知道封建时代的制度和行业。

    这些,我们的历史剧几乎是不讲的。十分羡慕。

    历史剧真人的命运是已经书写好的,东学义军五位领导人被施以绞刑,死前,他们表现平静,说,甲午年,我们已经看到了。从容就义。而男1领导的义兵运动还在继续,生机勃勃,如漫山遍野的绿豆花。

    1895年,阳光先生里的爱信已经20岁了。两个故事的时间已经连接。朝鲜人民的被殖民史开始,作为有着相似命运和文化的旧宗主国,我们也应叹息与铭记。

  • 头像
    光之羊

    東學的要義是「人即天」。看起來電視劇的拍攝者也知道,人不會是天,有天,有地,有人,也有一切眾生萬物。只是人需要意識到自己的主體性,不是附庸和藩屬,不聽命於人,遭人魚肉,要做出自己的選擇和判斷,並承受其後果。成人(being humanity)是一種痛的抉擇。這部劇講述的是女人、奴婢、庶子、賤民等一系列本不被看作人的人成人的過程,每一個角色的成人都貫穿著對暴力的忍受。但承受暴力的同時是尋找並走自己的路。

    半島的影視和文學中不乏有訴說這樣的痛,例如《全臺壹》中說「우리는 기계가 아니다」,《抗拒:柳寬順的故事》中說「우리는 개구리가 아니다」,不是機器也不是青蛙的代價,便是自主的承受肉體的苦痛乃至於死亡,這是不斷發生的輪迴。事實上,做機器和青蛙,同樣要承受這些肉身的苦痛和死亡,而那些痛根本是無法被文字記載和言說的,因為是「非人」的痛,而機器和青蛙不會言說。文字被人壟斷了。

    1894年的半島發出了「我們是人」的聲音,並一直在走成人之路,百年之內也沒有走到盡頭,劇集中反覆出現「路」的意象,每個人都在選擇自己的路——只有人才能找到自己的路——盡管路的過程是痛楚,而盡頭是虛無。但承受的痛,證明了人的存在。寫於2024年3月23日的香港。

  • 头像
    栗子同学

    《绿豆花》是2019年的一部韩国历史剧,故事背景是19世纪末的朝鲜东学农民运动。会看这部剧完全是一种偶然,不过鉴于我从来都是在偶然的寻觅中发现冷门好料,这部片子看不到一半时我就觉得这次自己又挖到了宝。因为对韩国演艺圈并不很关心,演员表里除了一些脸熟的黄金配角,主角中除了演白家庶长子白以刚的曹政奭因为电影《观相》而留下了印象,其他一概都很陌生。所以也就不存在因人追剧的可能性。可以说从一开始让我有兴趣想看下去的动力只有故事题材——农民运动。

    在影视剧中有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同样都是演绎时代的激烈变革,演绎战争的作品比演绎革命运动的作品多得多。很多所谓的讲革命运动的作品,其实也不过是战争片套个壳子,根本没有实质性的关于革命的内核在里头。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就在一水之隔的日本,年年都拍大河剧,安土桃山战国年代的题材都快被拍烂了,人们对各家势力的战国名将如数家珍,却鲜少看到有一向一揆POV的作品。(如果谁知道的话请推荐给我)

    古今中外对农民运动的评价都是很负面的,在中国就算是在思想非常开放的春秋战国,像柳下跖这样的搞民众起义的头领都会被先贤们不雅地冠以“盗”之名。因为贵族打架你打我我伐你,各自胜负都是体面体统内之事,谁都不想被自己的后方税仓翻了斗。农民运动是贵族统治阶级的通感之痛,所以一概批倒批臭就对了。

    《绿豆花》一剧在豆瓣的简介很简单,而就是这寥寥的一行字,其中的“东学农民运动”吸引我开始看这部长达48集的电视剧。我是罕少有兴趣看电视连续剧的,尤其很长的那种。因为长剧往往注水严重很浪费时间。而韩剧中很喜欢用的浪漫煽情加重了这种灾难性注水现象。然而因为农民运动背景的题材实在少见,不过打从一开始我就打定主意,看一集,不好看就不看下去了省的浪费时间。

    然而这一看,我整个五一假期就全赔进去了。

    《绿豆花》的简介很诚实,这确实是一部描写东学农民运动的片子。扎扎实实长了个“农民革命”的内核,这实在很难得,令人钦佩。在历史上全琒准其实并没有明确表现出有剧中演绎得那么高的觉悟(剧中绿豆将军曾暗示白以刚应当以推翻更高层作为目标),但艺术作品毕竟不是纪录片,存在创作人自由演绎的空间,也折现出创作人的更现代化的理念。东学倡导的的“人即天”被巧妙地演绎成了韩国版的人权宣言:众生平等。关于《绿》一剧对东学农民革命的演绎,此处不作细说以免把话题开得太大。然而剧中对执纲所这些运动成果的描绘,其实是很有趣的,我国也是经历过工农专政改造的国家,但对大时代的描绘却留于样板化,也许在百年之后,当我国的影视文化也可以有像韩国影视文化人那样大的创作空间时,希望有后贤能不忘前事,秉实执言。

    大仲马把历史比喻成挂衣服的架子。以历史为题材背景的作品无不如此,不过历史剧和故事片又有不同,故事片是挂在架子上卖衣服的,而历史剧则是挂件衣服卖架子。《绿豆花》被归为后者就注定了其重心不同。这也不可避免地导致片中肯定会有不少脸谱化的角色专门负责跑剧情。在我看来,白以刚就是这样的一个主角。宋阁主则是为了在另一个位面跑主线剧情而塑造的女一号。但个人感觉宋比白的设置更自然一些,可能这是由于女性角色特有的婉转吧。大体上两者重量相当,之间的感情互动也很自然而不突兀。让人衷心希望男女主最终能走到一起。

    而这毕竟是电视剧不是历史教育片,必然需要有特别吸引人的角色在其中。自然而然,白家嫡子小少爷白以贤就是这个特别吸引人的闪光点。不过在我看来,白老爷的光彩跟以贤相比完全不虚。这部很主旋律的正剧中,白天的道理由绿豆将军讲出来了,夜晚的道理却是出自白老爷之口。

    须知,整部片子最令我动容的场景并不在高潮的牛禁坡义兵慨然赴死,而是白以贤去当了出头无望的吏房,和失意的白老爷一起走出逼仄的办事厅,一老一少都着白衣的背影。费尽心思培养长大以当上宰相为前程目标的儿子兜兜转转却还是走上了父亲的老路。龙生龙风生风,老鼠生儿子只配打洞,不是两班为什么要作两班的梦呢?

    在这部剧中,有一对表里师生:绿豆将军是白以刚的人生导师,这对师徒象征着正面的也是主旨倡导的主旋律精神;白老爷则是白以贤的人生参谋,这对父子的理念是负面的阴暗的,也是大主题所反对的。但很可惜,整部剧看完,更打动我的却是白家父子。

    如果说白以刚是跟了绿豆将军以后开了挂,那么白以贤就是一出生就开挂。但跟后来买了官方终生挂的庶子哥哥不一样,白家嫡子的挂从甲午农民战争就到期了以后再没续上费。从小就聪明伶俐被白老爷当作掌上明珠翻身希望的白少爷在19世纪末就留洋去日本庆应私塾读书并以首席生的成绩毕业返乡。《绿豆花》的开篇第一个出现的不是男一号白以刚而是被包裹得严严实实在寒冬中骑马走在遍地饿殍中的白以贤。白家嫡子并非他父亲那样的铁石心肠,相反是个心有善念的青年,所以在开片他会把食物投向快要饿死的流民并发出长长的叹息。可惜能写下“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魏太祖在屠徐州时也是眼睛都不眨的。人就是那么复杂的生物,尤其那些受过高等教育的聪明人。

    白以贤就是这样一个复杂的聪明人。看到有一则影评说白以贤“每一次的生关死劫,看似没有选择地方其实都有退路”只是他选择了对自己最有利的所以走到了后来的境地,乍一看却是如此,但仔细想想白以贤真的有退路吗?设身处地地想想如果自己是白以贤,能选择别的路吗?有的路看似在那里,但当你走进会发现只是可达鸭画在山壁上的隧道,你敢撞过去,它就能让你头破血流。不是谁都有白以刚的终生挂的,白以贤不是没有怂,只是没得选。身怀宰相之才,却只能靠父亲一路送金条保送去考科。满腹经纶通晓时事却因为无法证明是待考的学生而被征兵去当炮灰。为了不沦没在普通乡兵之中当炮灰而去当了狙击手,在庆应读的西学在旧式官僚眼里狗屁不值,还不如兴趣爱好的射击来得有价值。这就好比读书考试认真学习念了高新专业最后却因为化妆化得好作了个直播带货的小网红。虽然都是混口饭吃,可白以贤是个有远大抱负的高材生。设身处地换位思考,谁愿意这样埋没自己呢?狗屎不如的选项不叫有的选。况且国家又不是人才多到漫出来了,身居高位的指挥使是个连马关条约都不看就敢去跟清廷借兵的莽夫,庙堂之上到处是买官鬻爵送上去的禄蠹。腾驾罢牛骖蹇驴,骥垂两耳服盐车。横江湖之鱣鲸,固将制于蝼蚁。正像白老爷在灯下对白以贤说得那样,国家灭亡时又不会挂榜发文,聪明人都站到别国那边去了,这种国家就是亡了。

    说到这里我不禁就想到了我非常喜欢的一个历史人物:伍子胥。在中国,伍子胥应该是家喻户晓的英雄。但其实只要稍微留意一下历史,就会发现伍子胥的理念是非常不附和传统价值观的。楚平王杀了他的父兄,他就想方设法逃到吴国。拼了命游说吴王击楚,吴王僚不干他就帮肯干的公子光杀而代之。他励精图治,振兴吴国击破故国的首都郢,把已经去世的楚王挖出来开棺鞭尸。开棺鞭尸这种狠事在周礼之下估计是前无古人的发明。所以如果说盗墓的要拜曹操当祖师爷,鞭尸的就应该去拜伍子胥。

    伍子胥的父亲给这个小儿子的评语是“刚戾忍卼”,虽然能成大事,却不见得是什么褒扬之辞。楚王杀他爹时怕斩草不除根,诱惑伍奢的两个儿子过来就死,假意许诺只要他们上郢就能免其父一死。伍子胥的哥哥束手就缚,伍子胥却说去了就会被楚王冚家铲于是拒捕跑了。后来他的父兄果然一起被杀。按照忠孝观念来看,伍子胥拒绝赴京与父凶一同殉难就是大不孝,后来引吴阀楚破郢鞭楚王尸是大不忠,这家伙不忠不孝五毒俱全简直是传统礼法观念的完全反面教材。可后人对这位不忠不孝的大毒草的评价却奇高,太史公更是评价“向令伍子胥从奢俱死,何异蝼蚁。弃小义,雪大耻,名垂於後世”。倘使伍员真的跟着老哥一起去给楚王冚家铲了,在太史公看来就是一文不值了。可见先秦早汉的古人价值观,在儒家文化还没有称王称霸的一千多年前,我国先人们的思想是多么豪迈进步和自由开放。

    在诸子百家的时代,国家在先贤巨子们的眼中无异于大公司,而在此间流动的人才不过是打工的。自由市场,良禽择木,众人遇我众人报之,国士遇我国士报之。公元前的国人思想放在今天看来依然时髦得不得了,这才叫普世思想,超越时间语言种族地域的隔阂,生而为人都能认同的思想。

    楚平王杀伍子胥全家,伍子胥呕心沥血怂恿吴王阀楚也要把仇人棺材都刨出来。仇人是国君又如何,国君为雠就不能报吗?好友申包胥批评伍员做人太超过,伍员告诉他日暮途远故倒行逆施。凡事已极,无可无不可。但伍子胥真的是一个无父无君的卑鄙小人吗?专诸,要离,乃至大名鼎鼎的孙子都是伍员举荐出来的人才。尤其兵家的孙子,起初阖闾对孙武并不感冒,伍子胥倒车轱辘念盘缠经前前后后推了七次才推出了这位举世闻名的兵法大家。千金马易得而伯乐难求,可见伍子胥在举用贤能时是非常有眼光而且很卖力的一个人。可你要说他胸襟宽广吧,夫差赐死他时,他要人将他挖目悬门,诅咒夫差身死国灭要看他完蛋。导致夫差自刎时还得让人“连繴组以罩吾目”以免到地府见相父时没地儿搁脸,讲道理人活成伍员这样了才叫痛快淋漓。

    我孔孟之书读的少,君纲父常观念比较淡泊。不免奇怪为什么豪迈的中国士人们从先秦的可以把国君当成菜市场,一路走到了翘着屁股磕头跪下自称奴才的可悲模样。甚至成功地把这种观念对外输出到了属国。

    白老爷对白利贤说首先有人然后才有国,人才都没了国家也就不复存在了。这句话中的智慧完全可以比肩全琒准的“人即天”众生平等论。

    白以贤的人生一路走来我所见最大的问题不是作错了选择,而是做事太实诚。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白少爷却轴得要命,让他做事他就兢兢业业做事,不去考虑后果。指挥使逼他当狙击手杀义兵,他就认认真真没日没夜去全州城外放冷枪,一枪消灭一个敌人。搞的连官军的军官都批评他杀人如麻太残忍。这种狗屁任务放放水又如何呢?睁眼闭眼混日子有时候是一种处世哲学。可就是有白以贤这种轴人,要么不作要作就要把事情作好。所以他当狙击手杀义兵有多卖力,去执纲所执事时就有多卖力,后来帮日本人跑腿也就有多卖力。这种对做事的认真态度是埋在白以贤骨子里的,所以我说白以贤这个角色的塑造非常成功,即便几经巨变,其实白以贤一直都是白以贤,脾气操行一直都没变。

    同样的棉花,既可以用来保暖也可以用以藏冰,就看怎么用了。朝鲜作为祖国没有用好这种人才,首当其冲该责怪的不是身如飘萍的渺小的个人,而是国家的纳贤体制和官僚系统。说人不是器物,有自由选择的权力,可蝼蚁尚且偷生,大丈夫立于天地间,身怀匡扶济世之才,怎么就非要逼的人去走绝路呢?白以刚那条路可不就是绝路吗?要不是开着主角光环,怎么着都该跟南伯一样死在牛禁坡底下了。站在高层的人晃动时势的大树,站在底层的如蚁白丁单是被落叶砸到就拍死了,大道理说说都轻松,设身处地几个人能不怂?

    白以贤的轴让他做事时心无旁骛,认准一个目标不计牺牲不择手段也要达成,这是白老爷的基因遗传。可办大事与办小事不同,就是要面面俱到,关心巨细,见微知著。崔行首帮日军收集军粮米时会一拍大腿说不干了,但聪明如白以贤看到日军的暴行时却没怀疑日本人的野心远不止于协助开化。

    世上哪有那么好的天上掉馅饼的事呢?苏秦游走列国时,看到苗头不对就会开溜,士可择主士亦可弃主。朝鲜的封建官僚体制不能养士所以背弃之,残暴的日本军国主义殖民者难道就不能背弃吗?真的撂挑子不干了武田也不会拿枪爆他的头吧。可惜白以贤这个轴人在给日本人办事时兢兢业业把自己的后路都堵完了,搞的十里八乡都知道了他是个朝奸。所以啊,凡事做事留一线——可这是白老爷没有的气度和人生哲学,于是他也无从传授给白少爷。

    哥哥白以刚作为一个跑主线用的主角,给我留下的印象远没有弟弟白少爷深刻,这跟他的主角挂是分不开的。因为我们真实的人生并没有挂,所以看到开挂的人生是很难产生认同感的。回想一下,白以刚亲手救过弟弟吗?似乎并没有,白以刚几次都只是饶过白以贤的命。不杀和救的区别是很大的。而相反,白以贤却着实几次救过白以刚的命。白以贤这个杀人如麻的巨恶,不仅屡次救过大哥的命,还亲手救过父亲和小娘的命。这种剧情上的鲜明对比,对一直止于喊高大上口号的男主角白以刚其实是很不利的。

    剧中多次提到小时候哥哥总是帮弟弟出头,但其实弟弟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哥哥总是不在那里不是吗?白以刚回到执纲所的时候发现母亲流月被打得卧床不起,气得立刻要出门找凶手报仇。这个时候如果角色是真实的人,难道不会立刻联想到,连流月这种老好人都被整成这样了,恃才傲物有身为执纲首的白以贤当初受到的阻力有多大?衷情的姑娘被勒婚自己又被揭发“老鬼”的往事时心理会有多崩溃吗?杀人亡命难道不是绝壁之上留给弟弟唯一的独木桥?

    一部主旋律的正剧历史剧,有的地方只能如此安排。可作为观众的人,活生生的人会联想,会发生同理心,会对同理心缺失的地方产生不认同感。而这种不认同感会造成对被如此安排的角色产生相应亲疏,这不是是非口号所能左右的,因为我们首先是自然人。

    在读史时,很多伟大的历史人物被记录下各式各样的典故和英雄行为。可很少有历史人物像伍子胥一样让我觉得真实亲切栩栩如生,一个不受教条约束的,从心随性,恩怨分明的另类英雄,一个活明白了的了不起的人。报仇雪恨一直是最能激发人共鸣热情的点。

    要问GOT粉丝最痛快的戏是哪一场,相信很多人都会选二丫全灭弗雷家族报家仇。而在《绿豆花》中要问哪场戏看得人最痛快,大概率白以贤两次在古阜开屠杀会上榜。能让人产生同理心的角色才会深入人心。在角色设计这一点上,弟弟毫无疑问胜出了。

    对于白以贤的结局安排上我是不大满意的,虽然不管从主旋律硬性要求上,还是从编剧对角色的偏爱上,这都是最好的选择。但这并不符合常理。不过电视不是电影,要求不能太多,就当作是编剧对白少爷的怜悯吧。

  • 头像
    Eucaly

    很少看一部剧看到最后像现在这样对编剧主创心存感谢。

    当白老爷在酒桌上云淡风轻地说着,国家其实已经亡了,亡国又不会昭告天下。国家就是人,当你们这样的人都站到日本人那边去的时候已经没有国家了。白利贤红了眼眶泪光隐现。我心想他要能死在他哥手上已经是最好的结局了。后来义兵企图拿枪崩他时他面目冷峻,不闪不避,让人更加坚定了这种想法。感谢编剧最后安排他自尽谢罪,感谢让他以白利贤而不是妖怪的身份终此一生,感谢至亲都在场送他一程。

    当黄进士的尸身被抬回古阜自宅,妹妹明心鞋也未着地冲出来含泪道哥哥你这一生想要做的事都已经做到了,之后的每一集我都提心吊胆地怕这位失去依靠的两班小姐会自我了断,感谢编剧让她在宋子仁的支持下找到了自己能做的事和生存的意义。

    还要感谢最终的剧名没有选义兵惨烈葬身血染而成的决战之地牛禁坡,而选择了充满诗意与希望的绿豆花。虽然渺小不足道,却成片漫开遍野,在白日不到之处以顽强的生命力不息抗争,自有撼动人心的力量。

    感谢编剧没有选择全琫准明成皇后大院君井上薰等历史人物来演绎主要剧情,而是虚构了白家的两兄弟和包袱商巾帼被家国命运的洪流裹挟着,在不断抉择中成就的故事。普通人在史册上也许无迹可循,可他们的喜怒哀乐、挣扎反抗、忏悔救赎,尽管灰飞烟灭却是切实曾存在于此。历史的发展也并不全由上层你来我往的政治斗争和权力角逐所推动,地缘、自然、经济、人口、制度等等因由盘根错节,生在这个历史时代的人没有人是真正的旁观者。

    感谢编剧没有把阵营分为非黑即白的好人坏人,而以真实历史框架下的虚构故事展现出时代的精神与内核,足以激励或警醒后来人。

    两位男主的父亲白老爷身为中人,做着全罗道古阜郡吏房,却有着与其身份毫不相衬的妄想——我作为小吏的儿子来到这个世界,可我要作为宰相的父亲离开。他苦心钻营,放刁使坏,巴结有权势的使道贵族,欺压无倚靠的布衣小民。白老爷对自己的夙愿有着清晰的路线规划,嫡出的中人次子自幼聪颖过人,因此备受呵护,接受贵族教育留学日本,品貌风度与贵族子弟全然无异,只待科举金榜题名便能名正言顺地位列两班。庶出的贱民长子则被培养成连姓名都不配拥有的一方恶霸,未来让他接班白家的吏房事业已是天大的恩典。白老爷利己自私无血无泪,却忍辱负重能屈能伸;自以为洞悉了这世上的生存之道,却对世道的好坏对错一概不论;抱着想要跨越阶级壁垒的野心,却又无条件地接受了阶级的界定,并希望这条通天的捷径上只容得下自己的家门。他将自己的人生经验奉为圭臬地教导两个儿子,发现规则的漏洞破绽必须心狠手辣,守着做人的尊严也毫无益处,气节既不能当饭吃也不能挡枪子。东学党大捷时他厚着脸皮说自己一早信了东学,日本人来了又扯出太阳旗高呼万岁,做的一株优秀的墙头草才有肉啖。他肮脏,丑陋,现实得可怕,却也真实得可怕。

    白老爷是真小人,黄进士即是伪君子,我前半段恨他恨得简直牙痒痒。为了自己的体面,暗中使出手段把自己的学生送上战场借刀杀人。表面上以儒家忠孝礼仪仁占据着道义的制高点,背地里却黄口白牙地背信弃义。他刚愎自用,抱残守缺,两眼不见门外时局世道的变化,一心守着士大夫的尊严,认定国家只能是两班贵族的国家。然而看到最后我的气愤也变成了伤感,白老爷固然是没有信念的人,黄进士的信念却是没能跟上时代的信念,连坚守本身也都成了可悲的执念。黄小姐被勒婚这节可谓神来之笔,将渐渐步入正轨的白利贤逼得暴走,也让不食人间烟火的黄进士最终见识了他誓守的礼法规矩是如何严酷不公,杀人不见血。黄进士醒悟之后的意志是做一个真正的两班,在黄泉路上为自己犯下的错误赎罪,战死牛禁坡是成就他的大义了却他心愿的最好结局。

    女主的父亲是全罗道包袱商人的首领,人生目标是管理好自己的包袱商人组织,积累财富成为巨贾。宋老在每一次势力的矛盾交锋当中都选择了支持看起来强悍的一方,所以他一次也没有站在农民起义首领全琫准这边。宋老信仰的是强权,国家兴亡不值一提,爱女和崔行首的安危远比万民性命家国存亡重要得多。

    老一辈的人守着世界既有法则奔走营生的时候,年轻人在思考,世界为什么是这样,世界应该是怎样、可以是怎样,各自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白老爷的大儿子白利康成了全琫准的亲兵队长,先战官兵再战日寇。小儿子白利贤杀人逃亡做了日本在朝鲜的天佑侠首领,继而回乡官任使道。宋老的女儿宋子仁不惜巨资为东学党提供粮草军备,却因父亲与日本人通风报信,眼睁睁看着万名同胞血肉之躯被日寇屠戮。

    对白利贤我真是心痛。他剪发改装作为日本浪人首领来到全州旅阁,面对宋子仁的震惊一脸无所谓的笑容,我当时硬忍住才没有跟女主一起流下泪来。开篇善良聪慧有抱负的矜骄公子,是怎样走到了这副人不人鬼不鬼的境地,究竟是哪里出了错。是父亲的野心害了他吗,送他去日本学习才有了百发百中的枪法,妄想娶两班闺秀胁迫了黄进士才有了与黄小姐的婚事。是黄进士的私心害了他吗,为了破坏婚约烧了他的儒生名册将他送上战场,回来之后又扯破脸强行退婚。是因为东匪与官军的战争吗,你不死我就活不了的人间炼狱。或者怪勒婚黄小姐的义兵混子?拿他隐瞒的罪行要挟他,将他逼得举枪大开杀戒。还是干脆怪万恶的日本人,再归罪于阶级鸿沟不能逾越的社会制度。思考这些似是而非的因由的过程中,我忽然震惊地意识到白利贤其实与白老爷极其相似。他嘴上不屑于白老爷的处事哲学,行动上却很诚实地实践着白老爷的教导。他某种程度上来说甚至更糟,他是有责任感、有良心、懂是非、重感情版本的白老爷。每一次的生关死劫,看似没有选择地方其实都有退路,可他偏偏一次都没有怂。每一次的抉择,被逼也好无奈也罢,他都选择了牺牲掉不利自己的对立面,他在压力下是绝对利己的人。被黄进士陷害了,反过来拉他上一回战场;为了在军营有一席之地,杀掉一堆东匪无所谓;只要能去汉阳,全琫准的性命不值一提;为同伴复仇的人居然是为了钱,不可以屈服于这种人;不能做逃犯就此沉沦,要投靠日本人成就事业。在他眼里,事情没有是非对错,只有利害关系。他以为牛禁坡万人鲜血能换来朝鲜开化的明天,梦想中有自己一席之地的明天,那万人尸身却真的变成了他父亲口中要一直踩上去才能向上走的阶梯。

    他的抱负确实广大,是人生理想是奋斗目标,我几乎像白老爷一样期待着他的成功,可是谁来决定谁是可以被这所谓的大义而牺牲掉的人呢。就像白老爷,凭什么决定大儿子就得连名字都不配有地隐身背后,凭什么要求大儿子自我了断只为别给自己弟弟添堵。只因为对方没有力量吗。通过欺凌弱小湮没人命得来上位,真的是梦寐以求的新世界该有的模样吗。都承旨为了不暴露主上请全琫准勤王抗日的旨意,在白利贤的逼供下自己抢刀抹了脖子。白利贤说自己弄不懂为什么都承旨会这么做,因为他从来没有为谁牺牲过,他始终认为只有自己的正义至关重要。

    可正义有时并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无辜之人所受的牵连。

    白利贤的信念,是出仕为官、安民强国的抱负。在执纲所的短暂时光,大概是他最心满意足的日子。在百废待兴的忙乱和各方质疑中,亲手写下执纲所的门牌,不顾非议任命身为奴婢的流月做执事。在两班们的反抗下,让流月亲手烧了自己的奴婢文书,大声质问着,你见过会流泪的财产吗。那是他整部剧最理直气壮、毫无纠结,最光辉伟岸的时刻。多想时间就停留在这一刻。

    他的人生真正可悲的地方在于他若生为贵族,施展满腔抱负只是水到渠成。可生为小吏的儿子,这抱负便成了一生求而不得的镜花水月。即使施展手段强求到手,化身鬼怪的他业已自认配不上自己的初心大志。

    比起白利贤的人设和层次,哥哥白利康的相对来说简单很多,经过古阜动乱的夜晚找回了真正的自我。他善良正直、机敏果敢、有情有义,是个基本上完全正面的角色,也能没有偏差地预测他的行为路线,所以若没有与宋子仁的感情线不免会有些单调。不过他这条线是正经的主线,也见证了全琫准与东学党在历史当中的起承转合,高潮与结局。

    全篇的女性人物都刻画得极好,没有菟丝子也没有解语花,简直让人泪流满面。宋子仁不必说,聪慧刚毅,大方干练,不卑不亢,永远是笔直的腰板,凛然的气质。撒娇耍赖时又十分娇蛮可爱。分配给她的剧情发展就算把主人公性别换为男性也并不违和,这个角色首先是人,其次才是女人。善良隐忍、坚强宽容的流月,作为家里的奴婢年幼时被白老爷强行收房,不被当人看待受尽了委屈,却告诉自己儿子不能做没有名字的那家伙,要堂堂正正做个人。自己什么难听话都能忍受,却会在人诋毁儿子的时候勇敢地争辩。尽管难过不舍还是理解支持儿子的事业,在白家艰难的时候宽恕了白家不曾善待他的人。还有明心小姐,她对爱情的坚守和最后的决绝,许多举动在那个时代都需要非凡的勇气,我怕她自裁实在是我看低了她。

    纵观全剧,我最感慨的还是剧中人面对命运的态度。即使是我认知最复杂的白老爷,面对命运的大开大阖也没有过丝毫的退缩。每个人都按着自己的信念与理想,奋不顾身地或蝇营狗苟或揭竿勇进。即使是让人痛心疾首的白利贤,最后拿起手枪说这是我能做的最后一件事,也是自己主动的选择。每个人在命运的关口,都在认真地思考抉择,没有人自暴自弃随波逐流。不论活成什么样,不论人生在历史的洪流中多么微渺,他们都曾经拼尽全力地活过,足以慰藉人心。

    感谢编剧给了每个人恰如其分甚至是求仁得仁的结局。

    剧中白老爷劝做上使道的小儿子说,过去做的事不必在意,记忆无法战胜岁月。

    个人的记忆在时间面前也许不值一提,漫开遍野的的绿豆花却是万世如一。

    它们是岁月的注解,是历史的见证,也是不逊于牡丹的美丽。

    照片一节也是巧妙地将剧和现实联系了起来。

热播榜

复制短链接
本网站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即时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11-2025  合作邮箱:[email protected]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