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集
第02集
第03集
第04集
第05集
第06集
第07集
第08集
第1集
第2集
第3集
第4集
第5集
第6集
第7集
第8集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十字区的最后国王 第二季
呼叫助产士 第十四季
情理法的春天 第五季
我们的家庭
人人都恨克里斯 第四季
逆转奇兵第四季
我女儿的妈妈第三季
亚森·罗宾 第三季
诊疗中 第一季
小谢尔顿第七季
如果说雅各布有潜在的暴力倾向,那这个妈是实打实的偏执狂,她会不断的说服自己默认雅各布就是凶手。
哪怕还有更多可能性,她也丝毫不去考虑,这样的人,作为母亲是非常可怕的,相较于雅各布得同理性低,她过的度同理心演变成了一种伤害孩子得动机更是匪夷所思。
哪怕雅各布就是凶手,她也没有权利以车祸为代价逼迫雅各布说出一些未必真实的话。
作为一名母亲她十分不合格,作为一个女性,我认为这是极其离谱的塑造,除非他就是有精神问题,那倒也说得过去。
所以我认为最后一集这个可有可无的转折,甚至慢条斯理的在真凶是谁这件事上磨来磨去,其实就是为了证明,最最不正常的其实是这个极端的母亲
一口气看完《捍卫雅各布》,剧中多次使用比喻和符号,没有看过小说原著,就对印象比较深的几个情节稍微展开一些探讨。
其中一个一闪而过的桥段是女律师在雅各布家里向他讲述那个著名的“双缝实验“,细节安插得十分刻意,却也因此被记住了:
在没有加装探测器的情况下光是以波状传输的,而在用探测器观察光量子的时候,它又呈现为颗粒状。光的性质取决于你是否在观察它。
真实生活中,具有二象性的不仅仅是光。很多时候我们的自我表达取决于别人对我们的观测方式。
剧中人物之间存在很多矛盾,最深刻的无疑是雅各布与母亲之间的矛盾:光与观察者。
其中几个特写镜头是劳瑞盯着雅各布的心理医生办公室等候区墙壁上挂着的印象派油画入神,她向医生表达了自己对于印象派绘画的热爱。忠实地画光是印象派画家的一个主要目标,一切都是关于“光的转瞬即逝的本质”的转述,因此许多印象派画家选择在一天中不同的时候和天气条件下反复地描绘同一主题。在这个流派里,光是比描绘对象本身更重要的东西。印象派画家不仅创造了视觉上的愉悦和刺激,比起古典主义或摄影作品更为明显的不同是,位于印象派画作前的欣赏者的意识是流动的。
母亲劳瑞的眼睛接受到光信号后,在大脑中创造了一幅与之对应的视觉印象:朦胧的画面,模糊的印象,通过大脑的加工生成出深信不疑的认知,成为劳瑞审度儿子雅各布和他们一家被卷入的谋杀案的程序。
法庭上控方律师提出的一些具有说服力的控诉(没有实证,注意)、丈夫竭尽全力隐瞒的家族历史、雅各布成长过程中若隐若现的暴力倾向,任何一个条件独立存在都不足以让劳瑞相信自己儿子是杀人凶手,但是当三个条件同时存在时,这种困惑也就能够被合理解释了。
艺术专业出身,在儿童福利机构工作的劳瑞习惯于凭借感性去理解这个世界。这一点,从一开始劳瑞对自己在儿童福利机构的宣传片中的反馈,到后来谋杀案发生后偷偷来到受害者家门外,透过窗户观察失去儿子的悲伤母亲,都足以体现同理共情是她体验这个世界的重要方式。她十分在乎自己带给别人的感受,于是不能忍受别人因为自己的原因而承受痛苦。这样的人格是无法忍受暴行和不公的,即使施暴的一方是自己的至亲。
如果我们遵循亚里士多德的逻辑,悲剧的“美”在于它将有缺陷的人性升华为诗意,劳瑞骨子里对于美的偏爱让她在潜意识里一下子就从无数个可能性中选出了最万劫不复的那一个。
关于宿命,编剧从一开始就将这个观点推到了观众面前,丝毫没有遮遮掩掩。
当劳瑞选择相信雅各布是杀人凶手的时候,她已经深信这就是命运赋予她的角色了:遇见携带暴力基因的完美丈夫,生育冷血无情的杀人恶魔儿子。她沉迷于种种悲剧元素,并且试图以最符合逻辑的方式演完这个剧本。我认为作者在这里试图表达的是“潜意识即命运“这一观点,即使所有存在着的可能性的时候都摆在你的面前,尽管你拥有自由意志,你也只能作出那个唯一的选择。
回到光的波粒二象性,每个人对于事物的感知多来源于我们看待它的观点。在对未来无知的时候,我们只能以因果论的方式看待世界,于是才会对自己的选择感到后悔,怀疑另一些选择可能会更好。这时候的痛苦是,虽然我们拥有自由选择的能力,但是我们的选择导致了一个自己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然而,当我们转换观点以目的论的方式看待这个世界的时候,就会发现即使我们看透了整个未来,也依然无法选择终点。这时候的痛苦是,明知道会有那样的未来,但是无法避免。就两者的效果来看,它们其实都导致了一个人无法选择终点的事实,这个过程的感觉就像在等待被一颗陨石击中,从地面上看它越来越近,但实际上,它一直在到来的路上。
剧中也有相似的比喻:
We're sailing towards an iceberg, this little white peak in the distance getting closer and closer, but really it's been underneath us the whole time. - Jacob
“我们正驶向一座冰山,远处的白色峰顶越来越近,但实际上它一直都在我们下面。”
雅各布的这个比喻源于心理学中非常著名的“冰山理论”,弗洛伊德用冰山来比喻心灵的三个层次。
1.意识(露出海平面的那部分冰山)
2.前意识(在海平面上的那部分冰山,可以让海平面底下的冰山随时升上来)
3.潜意识(在海平面以下的冰山)
在心灵的地形模型中,弗洛伊德将有意识的心灵(包含我们所意识到的所有心理过程)看作是冰山一角。例如,你可能此时感到口渴,决定去喝水。
前意识包含一个人目前还没有意识到的想法和感觉,但很容易被带入意识。它存在于意识水平之下,在潜意识之上。前意识就像一个心理等候室,思想在那里一直停留,直到它们“成功地吸引了意识的眼睛”(弗洛伊德,1924,第306页),这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可用记忆"这个词的意思。例如,你现在虽然不记得你的手机号码,一旦有人提到它,你便可以很容易地回忆起来。前意识中可能有温和的情绪体验,创伤性和强大的负面情绪会被压抑,因此在前意识中不常见。
最后,潜意识包含了意识无法触及但能影响判断、感觉或行为的心理过程。根据弗洛伊德(1915) 的观点,潜意识是人类行为的主要来源。就像冰山一样,心灵最重要的部分就是你看不见的部分。我们的感情、动机和决定实际上都受到我们过去经历的强有力的影响,并被储存在潜意识的冰层中。
弗洛伊德将这三种系统应用于他的人格结构——本我,自我和超我。这里本我被认为是完全潜意识的,而自我和超我则是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的交织。虽然我们完全了解自己有意识的行为,但我们不知道自己的潜意识里储存了什么信息。潜意识里包含了各种重要的和令人不安的材料,需要我们把它挡在意识之外,因为太危险而不能被完全承认。
潜意识就像一个仓库,一个原始愿望和冲动的“大锅”,包含了我们基于生物的本能,性爱和杀戮,它是对性和侵略的原始冲动,由前意识区域控制和调节。弗洛伊德认为,我们原始的冲动往往无法达到意识,因为它们是我们理性、有意识的自我所不能接受的。人们使用一系列的防御机制,比如压抑,来避免知道他们的无意识动机和感觉是什么。例如,弗洛伊德发现一些事件和欲望往往太可怕或痛苦,他的病人不愿意承认,并认为这些信息被锁在潜意识里,这可以通过压制的过程发生。
事实上,精神分析的目的就是揭示这种防御机制的使用,从而使无意识变得有意识。最初,心理学对心理过程在潜意识层面运作的观点持怀疑态度。然而,随着心理学和精神分析之间差距的缩小,潜意识的概念现在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焦点。例如,认知心理学已经识别出潜意识过程,如程序记忆 (Tulving, 1972),自动处理 (Bargh & Chartrand, 1999);Stroop, 1935) 和社会心理学已经表明内隐加工的重要性 (Greenwald & Banaji, 1995)。这些发现证明了潜意识过程在人类行为中的作用。
随着现代心理学的发展,实验研究揭示了弗洛伊德潜意识理论的局限性,而现代的“适应性潜意识”概念(Wilson, 2004)与精神分析理论并不相同。事实上,弗洛伊德低估了潜意识的重要性,就冰山类比而言,水下有更大一部分的大脑。通过将相当程度的高水平、复杂的处理过程归入潜意识,大脑才能最有效地运作。弗洛伊德(1915)认为潜意识是一个单一的实体,而心理学现在认为,心灵是由一系列模块组成的,这些模块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进化,并在意识之外运作。
当劳瑞从自己制造的车祸中醒来时,她失去了一段记忆,反过来担心雅各布醒来后是否会将她“定罪”。审判者与受审者之间的角色转换更,像是每个人站在人生重要路口回望时经历的一种选择,抑或是前面说到的二象性。
我一直相信遗忘是一种幸存机制。母亲单凭遐想对儿子施加的“罪与罚”,自然一有机会便被大脑当作 “太可怕或痛苦,不愿意承认”的信息,封锁在潜意识里。上文中提过,这是可以通过压制发生的。
病床上,劳瑞看着她的“完美丈夫”安迪说,我只希望我们一家人能回到从前。但是这里没有说是回到多远的从前。让我们假设她想要回到的是那个早晨,谋杀还没有发生的时间里,巴伯一家还是那个大家眼里正常、熟悉、完美的家庭。然后呢?命运的车轮还是会一刻不停地向前行驶,不同的事件会在未来等着她,迫使她必须作出选择,然而选择本身更像是一个陷阱,在你知道你可以做出选择之前,你的过去和你的原生属性就像一口锅一样丢了过来;在你知道你可以选择的当下,无数个潜意识中做出的选择已经造成了面前这堆既成事实。
你甚至没机会追溯究竟是什么东西造就了现在的你,你就已经是你了。
表面上人的自由意志可以选择路径,但是你触及不到的潜意识却早就为你圈定了选项,那么所谓自由意志又何谓自由呢。即使一个人可以通过强大的意志、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去骗过(压制)自己的潜意识,就像职业检察官安迪那样,内心的怀疑已经要将他生吞活剥,却依然在法庭上淡定从容地说服了陪审团儿子是无罪的,妻子是无罪的,自己是无罪的。如果这是一种自由意志下的选择,为何安迪依然无法避开那个破碎的终点。为什么会有这种限制?我不知道。也许就像光速不变原理一样,是一种物理上的限制。
McLeod, S. A. (2015). Unconscious mind. Simply Psychology. https://www.simplypsychology.org/unconscious-mind.html
Freud, S. (1915). The unconscious. SE, 14: 159-204.
Freud, S. (1924). A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psychoanalysis, trans. Joan Riviere.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霧風誌】,看更多影剧评论~
第7集有一个庭审戏的镜头细节的暗示。即公布雅各布小说时,小说下面放着的是犯罪现场——本的面部特写照。这个镜头并不是一闪而过,而是停留了一下下。
试想,为何小说下面放的照片,是本的脸部特写?从这张照片上看,他似乎是死不瞑目,盯着镜头。如果这张照片没有特别的暗示,大可不必在小说下放照片,或是可以放全身的、伤口的照片。
是否暗示着雅各布的这篇小说之下,不在场(已死亡)的被害人对真相的审视?
小说不能算直接证据。但让妈妈从这一刻起非常坚定地认为,雅各布就是凶手了。镜头慢慢推进,她听不到周围的声音了。
妈妈是对真相最执着的一人。她认为是自己没有早点发现孩子的问题,罪责感很重。比起道德的审判,她在进行自我审判,怕自己是个不够格的母亲。
爸爸一直保持着“捍卫”的立场,同时他的检察官身份,让他可以客观看待,没有直接证据不会轻易相信。顺便解释一下他当时为什么要扔刀,是他很熟悉检察官的手段,他知道如果找到了疑似的凶器(可能成为危险的直接证据),就算检验不出什么,检方也会大做文章,拼命诱导陪审团。刀留着,只有坏处,不可能证明清白。
从无罪推论看,没有直接证据出现,雅各布的小说这种程度的东西,说是幻想完全成立。而从妈妈的角度,已经相信雅各布有罪,在她看来,小说就是认罪。小说中也展现出细微而真实的矛盾,一是出现了“记住这种感觉,以后回味”的字眼,似乎产生了杀人快感;二是最后洗刀,水面倒映他的脸,他知道一切都不同了,表现出一种认识到自己的罪怎么也洗刷不清的悲剧意味。
雅各布的第二次风波,镜头中他的脸和身体一半明亮一半黑暗,也是暗示真相的不明朗,且他没那么简单。后面我们知道了他在撒谎。
原著中hope没有回来,失踪并很可能死亡,妈妈在他的衬衫上发现了血。就很明显的指向雅各布是凶手。但是剧中改了,hope回来,让真相更加模糊不定,是故意弱化了真相,弱化了悬疑部分,让我们更关注法律、舆论对整个家庭的影响。当然,这样的改动,不排除是出于迷惑观众的目的,利用坏人不能用苹果这种奇怪的准则……这样一来,雅各布是凶手的重要线索少了,观众很难认定他是凶手,但不代表导演编剧改变了原著的意图,将他变成无辜的人。
被弱化的真相,代替的重点是家庭的分解,由上面的对称构图,看出男女主站在各自的框框底下。最后一张最为巧妙,面对面,中间却隔了墙。其实这一幕挺适合当结尾最后一幕的。车祸,太戏剧化了,而且因为前面的改动,显得最后女主的爆发太神经质,好像在无中生有…
总体上,整部剧8集都是压抑的蓝黑冷色调,节奏缓慢,中间略有沉闷,但是7、8集很精彩。立意很高,这部剧的确无心探讨犯人是谁以及其犯罪心理,这是比较特别的地方。虽然有探讨青少年心理及犯罪问题,但是重点放在了法律、舆论都打着寻找真相的旗号去“捍卫”自己的形象或立场,却并不真的客观公正,如检察官各种诱导陪审团只想定罪;舆论成为了道德审判官导致一家人无法正常生活甚至最终解体的悲剧…
刚开始以为是悬疑剧,等更新等得心焦,就翻来英文版小说看。看完发现,作为小说,讲述的是罪案发生后,每个人用不同的方式defending Jacob,更多注重的是社会伦理而不是悬疑,比普通悬疑剧立意要高一些,不过大多数观众是把它当悬疑剧来看,所以会强求一个结果。
不得不说小说要比改编合理。小说里,Hope死了,Jacob同样摆脱了杀人嫌疑,但是妈妈看到了白衬衫上的血,从一开始坚信儿子没杀人,到怀疑,到后悔自己怀疑儿子,到又一次陷入怀疑,到绝望崩溃显得很自然。前面七集都很贴近原著,最后一集的改编扣一分。
Andy去质问父亲是不是杀了Patz时,有一段对话也去掉了:Patz活着受审,Jacob还有洗清嫌疑的可能性,Patz告罪自杀只会让案件终结,Jacob在别人眼里只是逃脱了法律,但是永远也摆脱不了杀人嫌疑,剧中也只是案件撤销,不是无罪,a free man,not an innocent man。这里爷爷用自己的方法defending Jacob,点题了,不过好心办了坏事,编剧没体现出来很遗憾。
父母也在用不同的方式捍卫Jacob。父亲是在defending自己这个观点,就不赘述了;很喜欢小说里描述车祸那一段,Jacob按照惯常坐在后排,妈妈也没有像往常一样因为没系安全带批评他,速度越来越快,到140时Jacob看到妈妈松开了安全带,Jacob来不及系上自己的安全带,砰!
另外小说里,Andy是一个50多岁,中年得子的公务员,那个讨人厌的公诉律师Neal是Andy一手培养起来的,他的所有手段、优点、缺点,Andy都一清二楚,基本上可以说是牵着Neal的鼻子走,从这点看,克里斯桃不太符合一个久经职场的中年精英公务员的形象。大小姐说买了紧身泳衣,以为能看到泳装桃,结果还是捂的严严实实的,差评,扣一分,哈哈哈。
看剧时还在纳闷,Patz自缢和勒死警察查不出来吗,听豆油分析电视剧里恋童癖自杀以及车祸现场都是Andy脑补事实,不是眼见事实,才恍然大悟。的确这俩都是封闭空间,没有外人准确知道发生了什么。欧美剧已经进化出倒叙、插叙、事实、脑补事实交叉叙述的拍摄方法,而国产剧还是习惯了把观众当傻子,以正叙、观众眼见为实的传统方法,即使有倒叙插叙也生怕观众不理解,恨不得把备注刻在屏幕上台词中, 拍摄方法很赞,值得加一星。
这部剧其实重点倒真不是雅各布是否无辜,而是在于看整个过程,包括司法的公正性、社会舆情还有当事人的心态变化等等。不过我还是想花点时间理一下我认为雅各布不是杀本真凶的理由。
其实很简单,就是看从逻辑上讲,有罪论能不能说得通。
对雅各布不利的"证据"(不光是上了法庭的证据,而是开启上帝视角的观众能看到的一切)有:
1. 他被本霸凌,对本怀有很深的恶意,甚至对他的死亡也没有很多同情(无论是本死后他在网上的言论,还是咨询师的评估都表现了这一点);
2. 他买了一把刀,还有炫耀之意,事后被爸爸丢掉,没做过任何检测(我觉得这里很能表现爸爸对他的怀疑,你哪怕找个地方藏起来,或者做个简单的鲁米诺测试也好,因为丢掉,反而无法证明那把刀不是凶器);
3. 根据咨询师的评估,他确实存在暴力和低共情的基因,也表现出了低共情能力;
4. 在网上发布自己的"表情包"(美国精神病人),在网上发布第一视角杀人爽文;
5. 似乎很不会处理人际关系,说好的好哥们,第一集就反水把他卖了,为了帮他不惜抖出自己丑事的莎拉,居然转头就被他骂slut(不过要注意两人后来显然还是和好了);
6. 在网上看过很不健康的东西。
好像差不多就这些了。
如果雅各布是凶手,那么我能想到三种可能性:
1. 他一直是个反社会的小变态,心里早就有了杀人冲动,买刀也是想伺机报复本,于是终于被他找到了机会杀人;
2. 他并没有变态的杀人冲动,但的确在一时冲动之下杀了人,事后还是后悔的;
3. 并非一直有杀人冲动,但在一时冲动下杀了人,但杀出爽劲儿了,事后暗爽大于后悔。
在开始分析前,我要说我相信咨询师的评估,就是雅各布具有较低的共情力,另外雅各布始终是坚称自己无辜的(当他被问到时,他一直说自己没杀人,包括最后洛莉跟他在车上时,明显能看出他的承认只是为了安抚洛莉的情绪),那么我就认为雅各布是没有认罪意愿的。
如果假定他杀了人,杀本后又不打算被抓,有意隐瞒自己的行为,那他实际的行为就太蠢了。
如果那把刀是凶器,那么他似乎完全没有处理凶器的想法。因为最简单的处理办法是擦掉刀上明显的指纹,然后丢掉或埋掉。如果他用刀杀了人,然后选择清洗干净再拿回家(这里就有不合理的地方,按说他是走了那条小道直接去了学校,如果中途杀了人,他是去哪进行了清理的?因为本的尸体很快就被发现了,也没有任何地方提到雅各布当天迟到了),然后却又把刀就放在他爸爸轻易就找到的地方吗?如果这把刀成了第一血的纪念品,让他不惜费劲去清洗、冒险带回来,却又随意地放在抽屉里吗?
本有欺凌他的历史,他对本的遭遇毫无同情似乎也说得通,可为什么非要在大家哀悼他的时候说不合时宜的话呢(开头网上的留言)?如果杀人行为有一定的预谋性,这时他应该考虑的是掩盖自己的嫌疑,而不是让自己变成众矢之的吧?后面的表情包和爽文也是这个道理。
或许他就是反社会呢?他受到强烈反社会情绪支配,无法控制想留言、P照片和发爽文的冲动?但如果是这样,这种冲动应该是具有一定一致性的,但在事情发生之前,他也是有朋友的(虽然很快就反水了),而事情发生后,他还跟莎拉建立了友谊,甚至是中间冷战了一段时间后,两人又再次和好(我真的挺难想象如果不是雅各布道歉,莎拉凭啥还理他)。我认为这都表现了雅各布想建立正常情感关系的意愿,这跟反社会人格就有一定的冲突(但也可能他有这个意愿,却因为反社会倾向而难以长期维系正常情感关系)。
可是如果他杀了人,且有反社会心理,让他从中感到了快感,那么这种快感按说是需要不断去升级的。这个可以参考《心灵猎人》《犯罪心理》等美剧。那么评论、P图和爽文显然跟杀人行为比是个下降,而非上升。另外如果是他杀人,那么杀人之前也应该有个上升曲线。就是著名的"尿床、虐待动物和纵火",但剧中又从未提到他之前或之后有任何此类事件。如果他有控制不住的反社会欲望,需要靠评论、P图和爽文来满足,第七集里,当他的爽文被当众读出来时,他的表情应该是得到满足,而不是默默落泪。还是我前面说的,这种情绪和冲动如果存在,应该有一致性,如果他的变态欲望需要靠非得在这样关键的时刻来写爽文来发泄(写在网上哦,说明他希望有人看到),那么当他终于得到这种公开的宣泄时,应该有难掩的满足,甚至是得意,而不是一种"这下完蛋了"的感觉。
如果他杀了人,又感到懊悔,这在剧集中就完全看不出来了。他的行为更像遭到委屈而不断闹情绪的青少年,而非一个被愧疚和懊悔纠缠的人,对比他妈妈就看出来了,洛莉显然是心里有愧的,因为她不怎么相信儿子。
综上所述,我更倾向于认为雅各布没杀人,但因为本的欺凌,他对本的死毫无同情(低共情也是个因素),当他看到网上的一片哀悼时,难以控制心中的愤怒、因为本死了,他就盖棺定论成了白莲花,曾受到他欺负的雅各布才会气不不打一处来地出言呛那些同学;
当他受到朋友背叛,所有人的误会(这时明明还没被定罪,他就已经社会死了),让感到冤枉和孤立的雅各布产生了逆反心态,才会PO了那张照片,你们都觉得我是个变态是吗,就是这样是吗;
莎拉的事也是这样,他本来以为当世界一片黑暗时,还有个人仍愿意亲近他,做他的朋友,随即却发现此人不过是心怀愧疚(只是从雅各布的角度说),便恶言相向(渣啊,人家还不是帮了你),其实是受伤后的反应;
《心灵猎人》同名原著(联调局行为分析组创始人著作)里,写道同样是受到欺凌,女性会倾向于自残,而男性会倾向于攻击他人,我认为雅各布看那些所谓cut porn更多是以影像形式来补偿自己的宣泄心理;
而那篇爽文我觉得更是说明了他的无辜,本死了,被他欺负过的人似乎再也没机会说出自己的委屈了,雅各布内心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独,把自己的委屈和怨恨都化为文字,想用文字来杀死残留在心里的那个霸凌者(要注意剧里已经说明,文中没有任何一处是报纸上没有的),这其实是一种充满懦弱和无奈的抵抗(所以我才称其为爽文,因为这完全是雅各布在宣泄情绪,从这段文字的描述就能看出来,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其实很强大的形象,而把对方说得似乎毫无还手之力),而当文章在庭上被读出来时,雅各布意识到自己的委屈和孤独再不会被理解,这篇承载了自己痛苦的文章变成了自己的罪证,这才会无助地流泪。
雅各布的一系列操作确实堪称愚蠢至极,不过像我上面分析的那样,我认为更多是一个无辜者在强烈的委屈和孤独感下的行为。
我个人看到他在庭上落泪时,就非常相信他的无辜了。但是他爸爸其实从一开始就对他抱有怀疑,只是一直不肯对自己承认,而到最后,连他亲妈都不相信他,甚至精神崩溃到要带他一起死。雅各布如果醒来,并且记得妈妈的行为,真不知道这个家还要怎么维系下去。
如果有不同意见,欢迎大家一起理智讨论~
暂无简介......
播放指数:984℃
《捍卫雅各布》 第06集在线观看 - 欧美剧 - 经典影院 - 最新抢先电影 - 最新好看的经典影视电视剧免费在线观看 http://www.jd773.com/vodplay/33063-1-6.html
如果说雅各布有潜在的暴力倾向,那这个妈是实打实的偏执狂,她会不断的说服自己默认雅各布就是凶手。
哪怕还有更多可能性,她也丝毫不去考虑,这样的人,作为母亲是非常可怕的,相较于雅各布得同理性低,她过的度同理心演变成了一种伤害孩子得动机更是匪夷所思。
哪怕雅各布就是凶手,她也没有权利以车祸为代价逼迫雅各布说出一些未必真实的话。
作为一名母亲她十分不合格,作为一个女性,我认为这是极其离谱的塑造,除非他就是有精神问题,那倒也说得过去。
所以我认为最后一集这个可有可无的转折,甚至慢条斯理的在真凶是谁这件事上磨来磨去,其实就是为了证明,最最不正常的其实是这个极端的母亲
一口气看完《捍卫雅各布》,剧中多次使用比喻和符号,没有看过小说原著,就对印象比较深的几个情节稍微展开一些探讨。
其中一个一闪而过的桥段是女律师在雅各布家里向他讲述那个著名的“双缝实验“,细节安插得十分刻意,却也因此被记住了:
真实生活中,具有二象性的不仅仅是光。很多时候我们的自我表达取决于别人对我们的观测方式。
剧中人物之间存在很多矛盾,最深刻的无疑是雅各布与母亲之间的矛盾:光与观察者。
其中几个特写镜头是劳瑞盯着雅各布的心理医生办公室等候区墙壁上挂着的印象派油画入神,她向医生表达了自己对于印象派绘画的热爱。忠实地画光是印象派画家的一个主要目标,一切都是关于“光的转瞬即逝的本质”的转述,因此许多印象派画家选择在一天中不同的时候和天气条件下反复地描绘同一主题。在这个流派里,光是比描绘对象本身更重要的东西。印象派画家不仅创造了视觉上的愉悦和刺激,比起古典主义或摄影作品更为明显的不同是,位于印象派画作前的欣赏者的意识是流动的。
母亲劳瑞的眼睛接受到光信号后,在大脑中创造了一幅与之对应的视觉印象:朦胧的画面,模糊的印象,通过大脑的加工生成出深信不疑的认知,成为劳瑞审度儿子雅各布和他们一家被卷入的谋杀案的程序。
法庭上控方律师提出的一些具有说服力的控诉(没有实证,注意)、丈夫竭尽全力隐瞒的家族历史、雅各布成长过程中若隐若现的暴力倾向,任何一个条件独立存在都不足以让劳瑞相信自己儿子是杀人凶手,但是当三个条件同时存在时,这种困惑也就能够被合理解释了。
艺术专业出身,在儿童福利机构工作的劳瑞习惯于凭借感性去理解这个世界。这一点,从一开始劳瑞对自己在儿童福利机构的宣传片中的反馈,到后来谋杀案发生后偷偷来到受害者家门外,透过窗户观察失去儿子的悲伤母亲,都足以体现同理共情是她体验这个世界的重要方式。她十分在乎自己带给别人的感受,于是不能忍受别人因为自己的原因而承受痛苦。这样的人格是无法忍受暴行和不公的,即使施暴的一方是自己的至亲。
如果我们遵循亚里士多德的逻辑,悲剧的“美”在于它将有缺陷的人性升华为诗意,劳瑞骨子里对于美的偏爱让她在潜意识里一下子就从无数个可能性中选出了最万劫不复的那一个。
关于宿命,编剧从一开始就将这个观点推到了观众面前,丝毫没有遮遮掩掩。
当劳瑞选择相信雅各布是杀人凶手的时候,她已经深信这就是命运赋予她的角色了:遇见携带暴力基因的完美丈夫,生育冷血无情的杀人恶魔儿子。她沉迷于种种悲剧元素,并且试图以最符合逻辑的方式演完这个剧本。我认为作者在这里试图表达的是“潜意识即命运“这一观点,即使所有存在着的可能性的时候都摆在你的面前,尽管你拥有自由意志,你也只能作出那个唯一的选择。
回到光的波粒二象性,每个人对于事物的感知多来源于我们看待它的观点。在对未来无知的时候,我们只能以因果论的方式看待世界,于是才会对自己的选择感到后悔,怀疑另一些选择可能会更好。这时候的痛苦是,虽然我们拥有自由选择的能力,但是我们的选择导致了一个自己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然而,当我们转换观点以目的论的方式看待这个世界的时候,就会发现即使我们看透了整个未来,也依然无法选择终点。这时候的痛苦是,明知道会有那样的未来,但是无法避免。就两者的效果来看,它们其实都导致了一个人无法选择终点的事实,这个过程的感觉就像在等待被一颗陨石击中,从地面上看它越来越近,但实际上,它一直在到来的路上。
剧中也有相似的比喻:
“我们正驶向一座冰山,远处的白色峰顶越来越近,但实际上它一直都在我们下面。”
雅各布的这个比喻源于心理学中非常著名的“冰山理论”,弗洛伊德用冰山来比喻心灵的三个层次。
1.意识(露出海平面的那部分冰山)
2.前意识(在海平面上的那部分冰山,可以让海平面底下的冰山随时升上来)
3.潜意识(在海平面以下的冰山)
在心灵的地形模型中,弗洛伊德将有意识的心灵(包含我们所意识到的所有心理过程)看作是冰山一角。例如,你可能此时感到口渴,决定去喝水。
前意识包含一个人目前还没有意识到的想法和感觉,但很容易被带入意识。它存在于意识水平之下,在潜意识之上。前意识就像一个心理等候室,思想在那里一直停留,直到它们“成功地吸引了意识的眼睛”(弗洛伊德,1924,第306页),这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可用记忆"这个词的意思。例如,你现在虽然不记得你的手机号码,一旦有人提到它,你便可以很容易地回忆起来。前意识中可能有温和的情绪体验,创伤性和强大的负面情绪会被压抑,因此在前意识中不常见。
最后,潜意识包含了意识无法触及但能影响判断、感觉或行为的心理过程。根据弗洛伊德(1915) 的观点,潜意识是人类行为的主要来源。就像冰山一样,心灵最重要的部分就是你看不见的部分。我们的感情、动机和决定实际上都受到我们过去经历的强有力的影响,并被储存在潜意识的冰层中。
弗洛伊德将这三种系统应用于他的人格结构——本我,自我和超我。这里本我被认为是完全潜意识的,而自我和超我则是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的交织。虽然我们完全了解自己有意识的行为,但我们不知道自己的潜意识里储存了什么信息。潜意识里包含了各种重要的和令人不安的材料,需要我们把它挡在意识之外,因为太危险而不能被完全承认。
潜意识就像一个仓库,一个原始愿望和冲动的“大锅”,包含了我们基于生物的本能,性爱和杀戮,它是对性和侵略的原始冲动,由前意识区域控制和调节。弗洛伊德认为,我们原始的冲动往往无法达到意识,因为它们是我们理性、有意识的自我所不能接受的。人们使用一系列的防御机制,比如压抑,来避免知道他们的无意识动机和感觉是什么。例如,弗洛伊德发现一些事件和欲望往往太可怕或痛苦,他的病人不愿意承认,并认为这些信息被锁在潜意识里,这可以通过压制的过程发生。
事实上,精神分析的目的就是揭示这种防御机制的使用,从而使无意识变得有意识。最初,心理学对心理过程在潜意识层面运作的观点持怀疑态度。然而,随着心理学和精神分析之间差距的缩小,潜意识的概念现在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焦点。例如,认知心理学已经识别出潜意识过程,如程序记忆 (Tulving, 1972),自动处理 (Bargh & Chartrand, 1999);Stroop, 1935) 和社会心理学已经表明内隐加工的重要性 (Greenwald & Banaji, 1995)。这些发现证明了潜意识过程在人类行为中的作用。
随着现代心理学的发展,实验研究揭示了弗洛伊德潜意识理论的局限性,而现代的“适应性潜意识”概念(Wilson, 2004)与精神分析理论并不相同。事实上,弗洛伊德低估了潜意识的重要性,就冰山类比而言,水下有更大一部分的大脑。通过将相当程度的高水平、复杂的处理过程归入潜意识,大脑才能最有效地运作。弗洛伊德(1915)认为潜意识是一个单一的实体,而心理学现在认为,心灵是由一系列模块组成的,这些模块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进化,并在意识之外运作。
当劳瑞从自己制造的车祸中醒来时,她失去了一段记忆,反过来担心雅各布醒来后是否会将她“定罪”。审判者与受审者之间的角色转换更,像是每个人站在人生重要路口回望时经历的一种选择,抑或是前面说到的二象性。
我一直相信遗忘是一种幸存机制。母亲单凭遐想对儿子施加的“罪与罚”,自然一有机会便被大脑当作 “太可怕或痛苦,不愿意承认”的信息,封锁在潜意识里。上文中提过,这是可以通过压制发生的。
病床上,劳瑞看着她的“完美丈夫”安迪说,我只希望我们一家人能回到从前。但是这里没有说是回到多远的从前。让我们假设她想要回到的是那个早晨,谋杀还没有发生的时间里,巴伯一家还是那个大家眼里正常、熟悉、完美的家庭。然后呢?命运的车轮还是会一刻不停地向前行驶,不同的事件会在未来等着她,迫使她必须作出选择,然而选择本身更像是一个陷阱,在你知道你可以做出选择之前,你的过去和你的原生属性就像一口锅一样丢了过来;在你知道你可以选择的当下,无数个潜意识中做出的选择已经造成了面前这堆既成事实。
你甚至没机会追溯究竟是什么东西造就了现在的你,你就已经是你了。
表面上人的自由意志可以选择路径,但是你触及不到的潜意识却早就为你圈定了选项,那么所谓自由意志又何谓自由呢。即使一个人可以通过强大的意志、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去骗过(压制)自己的潜意识,就像职业检察官安迪那样,内心的怀疑已经要将他生吞活剥,却依然在法庭上淡定从容地说服了陪审团儿子是无罪的,妻子是无罪的,自己是无罪的。如果这是一种自由意志下的选择,为何安迪依然无法避开那个破碎的终点。为什么会有这种限制?我不知道。也许就像光速不变原理一样,是一种物理上的限制。
McLeod, S. A. (2015). Unconscious mind. Simply Psychology. https://www.simplypsychology.org/unconscious-mind.html
Freud, S. (1915). The unconscious. SE, 14: 159-204.
Freud, S. (1924). A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psychoanalysis, trans. Joan Riviere.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霧風誌】,看更多影剧评论~
第7集有一个庭审戏的镜头细节的暗示。即公布雅各布小说时,小说下面放着的是犯罪现场——本的面部特写照。这个镜头并不是一闪而过,而是停留了一下下。
试想,为何小说下面放的照片,是本的脸部特写?从这张照片上看,他似乎是死不瞑目,盯着镜头。如果这张照片没有特别的暗示,大可不必在小说下放照片,或是可以放全身的、伤口的照片。
是否暗示着雅各布的这篇小说之下,不在场(已死亡)的被害人对真相的审视?
小说不能算直接证据。但让妈妈从这一刻起非常坚定地认为,雅各布就是凶手了。镜头慢慢推进,她听不到周围的声音了。
妈妈是对真相最执着的一人。她认为是自己没有早点发现孩子的问题,罪责感很重。比起道德的审判,她在进行自我审判,怕自己是个不够格的母亲。
爸爸一直保持着“捍卫”的立场,同时他的检察官身份,让他可以客观看待,没有直接证据不会轻易相信。顺便解释一下他当时为什么要扔刀,是他很熟悉检察官的手段,他知道如果找到了疑似的凶器(可能成为危险的直接证据),就算检验不出什么,检方也会大做文章,拼命诱导陪审团。刀留着,只有坏处,不可能证明清白。
从无罪推论看,没有直接证据出现,雅各布的小说这种程度的东西,说是幻想完全成立。而从妈妈的角度,已经相信雅各布有罪,在她看来,小说就是认罪。小说中也展现出细微而真实的矛盾,一是出现了“记住这种感觉,以后回味”的字眼,似乎产生了杀人快感;二是最后洗刀,水面倒映他的脸,他知道一切都不同了,表现出一种认识到自己的罪怎么也洗刷不清的悲剧意味。
雅各布的第二次风波,镜头中他的脸和身体一半明亮一半黑暗,也是暗示真相的不明朗,且他没那么简单。后面我们知道了他在撒谎。
原著中hope没有回来,失踪并很可能死亡,妈妈在他的衬衫上发现了血。就很明显的指向雅各布是凶手。但是剧中改了,hope回来,让真相更加模糊不定,是故意弱化了真相,弱化了悬疑部分,让我们更关注法律、舆论对整个家庭的影响。当然,这样的改动,不排除是出于迷惑观众的目的,利用坏人不能用苹果这种奇怪的准则……这样一来,雅各布是凶手的重要线索少了,观众很难认定他是凶手,但不代表导演编剧改变了原著的意图,将他变成无辜的人。
被弱化的真相,代替的重点是家庭的分解,由上面的对称构图,看出男女主站在各自的框框底下。最后一张最为巧妙,面对面,中间却隔了墙。其实这一幕挺适合当结尾最后一幕的。车祸,太戏剧化了,而且因为前面的改动,显得最后女主的爆发太神经质,好像在无中生有…
总体上,整部剧8集都是压抑的蓝黑冷色调,节奏缓慢,中间略有沉闷,但是7、8集很精彩。立意很高,这部剧的确无心探讨犯人是谁以及其犯罪心理,这是比较特别的地方。虽然有探讨青少年心理及犯罪问题,但是重点放在了法律、舆论都打着寻找真相的旗号去“捍卫”自己的形象或立场,却并不真的客观公正,如检察官各种诱导陪审团只想定罪;舆论成为了道德审判官导致一家人无法正常生活甚至最终解体的悲剧…
刚开始以为是悬疑剧,等更新等得心焦,就翻来英文版小说看。看完发现,作为小说,讲述的是罪案发生后,每个人用不同的方式defending Jacob,更多注重的是社会伦理而不是悬疑,比普通悬疑剧立意要高一些,不过大多数观众是把它当悬疑剧来看,所以会强求一个结果。
不得不说小说要比改编合理。小说里,Hope死了,Jacob同样摆脱了杀人嫌疑,但是妈妈看到了白衬衫上的血,从一开始坚信儿子没杀人,到怀疑,到后悔自己怀疑儿子,到又一次陷入怀疑,到绝望崩溃显得很自然。前面七集都很贴近原著,最后一集的改编扣一分。
Andy去质问父亲是不是杀了Patz时,有一段对话也去掉了:Patz活着受审,Jacob还有洗清嫌疑的可能性,Patz告罪自杀只会让案件终结,Jacob在别人眼里只是逃脱了法律,但是永远也摆脱不了杀人嫌疑,剧中也只是案件撤销,不是无罪,a free man,not an innocent man。这里爷爷用自己的方法defending Jacob,点题了,不过好心办了坏事,编剧没体现出来很遗憾。
父母也在用不同的方式捍卫Jacob。父亲是在defending自己这个观点,就不赘述了;很喜欢小说里描述车祸那一段,Jacob按照惯常坐在后排,妈妈也没有像往常一样因为没系安全带批评他,速度越来越快,到140时Jacob看到妈妈松开了安全带,Jacob来不及系上自己的安全带,砰!
另外小说里,Andy是一个50多岁,中年得子的公务员,那个讨人厌的公诉律师Neal是Andy一手培养起来的,他的所有手段、优点、缺点,Andy都一清二楚,基本上可以说是牵着Neal的鼻子走,从这点看,克里斯桃不太符合一个久经职场的中年精英公务员的形象。大小姐说买了紧身泳衣,以为能看到泳装桃,结果还是捂的严严实实的,差评,扣一分,哈哈哈。
看剧时还在纳闷,Patz自缢和勒死警察查不出来吗,听豆油分析电视剧里恋童癖自杀以及车祸现场都是Andy脑补事实,不是眼见事实,才恍然大悟。的确这俩都是封闭空间,没有外人准确知道发生了什么。欧美剧已经进化出倒叙、插叙、事实、脑补事实交叉叙述的拍摄方法,而国产剧还是习惯了把观众当傻子,以正叙、观众眼见为实的传统方法,即使有倒叙插叙也生怕观众不理解,恨不得把备注刻在屏幕上台词中, 拍摄方法很赞,值得加一星。
这部剧其实重点倒真不是雅各布是否无辜,而是在于看整个过程,包括司法的公正性、社会舆情还有当事人的心态变化等等。不过我还是想花点时间理一下我认为雅各布不是杀本真凶的理由。
其实很简单,就是看从逻辑上讲,有罪论能不能说得通。
对雅各布不利的"证据"(不光是上了法庭的证据,而是开启上帝视角的观众能看到的一切)有:
1. 他被本霸凌,对本怀有很深的恶意,甚至对他的死亡也没有很多同情(无论是本死后他在网上的言论,还是咨询师的评估都表现了这一点);
2. 他买了一把刀,还有炫耀之意,事后被爸爸丢掉,没做过任何检测(我觉得这里很能表现爸爸对他的怀疑,你哪怕找个地方藏起来,或者做个简单的鲁米诺测试也好,因为丢掉,反而无法证明那把刀不是凶器);
3. 根据咨询师的评估,他确实存在暴力和低共情的基因,也表现出了低共情能力;
4. 在网上发布自己的"表情包"(美国精神病人),在网上发布第一视角杀人爽文;
5. 似乎很不会处理人际关系,说好的好哥们,第一集就反水把他卖了,为了帮他不惜抖出自己丑事的莎拉,居然转头就被他骂slut(不过要注意两人后来显然还是和好了);
6. 在网上看过很不健康的东西。
好像差不多就这些了。
如果雅各布是凶手,那么我能想到三种可能性:
1. 他一直是个反社会的小变态,心里早就有了杀人冲动,买刀也是想伺机报复本,于是终于被他找到了机会杀人;
2. 他并没有变态的杀人冲动,但的确在一时冲动之下杀了人,事后还是后悔的;
3. 并非一直有杀人冲动,但在一时冲动下杀了人,但杀出爽劲儿了,事后暗爽大于后悔。
在开始分析前,我要说我相信咨询师的评估,就是雅各布具有较低的共情力,另外雅各布始终是坚称自己无辜的(当他被问到时,他一直说自己没杀人,包括最后洛莉跟他在车上时,明显能看出他的承认只是为了安抚洛莉的情绪),那么我就认为雅各布是没有认罪意愿的。
如果假定他杀了人,杀本后又不打算被抓,有意隐瞒自己的行为,那他实际的行为就太蠢了。
如果那把刀是凶器,那么他似乎完全没有处理凶器的想法。因为最简单的处理办法是擦掉刀上明显的指纹,然后丢掉或埋掉。如果他用刀杀了人,然后选择清洗干净再拿回家(这里就有不合理的地方,按说他是走了那条小道直接去了学校,如果中途杀了人,他是去哪进行了清理的?因为本的尸体很快就被发现了,也没有任何地方提到雅各布当天迟到了),然后却又把刀就放在他爸爸轻易就找到的地方吗?如果这把刀成了第一血的纪念品,让他不惜费劲去清洗、冒险带回来,却又随意地放在抽屉里吗?
本有欺凌他的历史,他对本的遭遇毫无同情似乎也说得通,可为什么非要在大家哀悼他的时候说不合时宜的话呢(开头网上的留言)?如果杀人行为有一定的预谋性,这时他应该考虑的是掩盖自己的嫌疑,而不是让自己变成众矢之的吧?后面的表情包和爽文也是这个道理。
或许他就是反社会呢?他受到强烈反社会情绪支配,无法控制想留言、P照片和发爽文的冲动?但如果是这样,这种冲动应该是具有一定一致性的,但在事情发生之前,他也是有朋友的(虽然很快就反水了),而事情发生后,他还跟莎拉建立了友谊,甚至是中间冷战了一段时间后,两人又再次和好(我真的挺难想象如果不是雅各布道歉,莎拉凭啥还理他)。我认为这都表现了雅各布想建立正常情感关系的意愿,这跟反社会人格就有一定的冲突(但也可能他有这个意愿,却因为反社会倾向而难以长期维系正常情感关系)。
可是如果他杀了人,且有反社会心理,让他从中感到了快感,那么这种快感按说是需要不断去升级的。这个可以参考《心灵猎人》《犯罪心理》等美剧。那么评论、P图和爽文显然跟杀人行为比是个下降,而非上升。另外如果是他杀人,那么杀人之前也应该有个上升曲线。就是著名的"尿床、虐待动物和纵火",但剧中又从未提到他之前或之后有任何此类事件。如果他有控制不住的反社会欲望,需要靠评论、P图和爽文来满足,第七集里,当他的爽文被当众读出来时,他的表情应该是得到满足,而不是默默落泪。还是我前面说的,这种情绪和冲动如果存在,应该有一致性,如果他的变态欲望需要靠非得在这样关键的时刻来写爽文来发泄(写在网上哦,说明他希望有人看到),那么当他终于得到这种公开的宣泄时,应该有难掩的满足,甚至是得意,而不是一种"这下完蛋了"的感觉。
如果他杀了人,又感到懊悔,这在剧集中就完全看不出来了。他的行为更像遭到委屈而不断闹情绪的青少年,而非一个被愧疚和懊悔纠缠的人,对比他妈妈就看出来了,洛莉显然是心里有愧的,因为她不怎么相信儿子。
综上所述,我更倾向于认为雅各布没杀人,但因为本的欺凌,他对本的死毫无同情(低共情也是个因素),当他看到网上的一片哀悼时,难以控制心中的愤怒、因为本死了,他就盖棺定论成了白莲花,曾受到他欺负的雅各布才会气不不打一处来地出言呛那些同学;
当他受到朋友背叛,所有人的误会(这时明明还没被定罪,他就已经社会死了),让感到冤枉和孤立的雅各布产生了逆反心态,才会PO了那张照片,你们都觉得我是个变态是吗,就是这样是吗;
莎拉的事也是这样,他本来以为当世界一片黑暗时,还有个人仍愿意亲近他,做他的朋友,随即却发现此人不过是心怀愧疚(只是从雅各布的角度说),便恶言相向(渣啊,人家还不是帮了你),其实是受伤后的反应;
《心灵猎人》同名原著(联调局行为分析组创始人著作)里,写道同样是受到欺凌,女性会倾向于自残,而男性会倾向于攻击他人,我认为雅各布看那些所谓cut porn更多是以影像形式来补偿自己的宣泄心理;
而那篇爽文我觉得更是说明了他的无辜,本死了,被他欺负过的人似乎再也没机会说出自己的委屈了,雅各布内心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独,把自己的委屈和怨恨都化为文字,想用文字来杀死残留在心里的那个霸凌者(要注意剧里已经说明,文中没有任何一处是报纸上没有的),这其实是一种充满懦弱和无奈的抵抗(所以我才称其为爽文,因为这完全是雅各布在宣泄情绪,从这段文字的描述就能看出来,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其实很强大的形象,而把对方说得似乎毫无还手之力),而当文章在庭上被读出来时,雅各布意识到自己的委屈和孤独再不会被理解,这篇承载了自己痛苦的文章变成了自己的罪证,这才会无助地流泪。
雅各布的一系列操作确实堪称愚蠢至极,不过像我上面分析的那样,我认为更多是一个无辜者在强烈的委屈和孤独感下的行为。
我个人看到他在庭上落泪时,就非常相信他的无辜了。但是他爸爸其实从一开始就对他抱有怀疑,只是一直不肯对自己承认,而到最后,连他亲妈都不相信他,甚至精神崩溃到要带他一起死。雅各布如果醒来,并且记得妈妈的行为,真不知道这个家还要怎么维系下去。
如果有不同意见,欢迎大家一起理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