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集
第02集
第03集
第04集
第05集
第06集
第07集
第08集
第09集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美好的一天
辽宁卫视春节联欢晚会2025
2025安徽卫视春晚
2024 SBS 演技大赏
百分百开麦舞台纯享版
灌篮少年 第四季
刀锋兄弟
最强棒球
走到要去的地方
盛开的心愿 安徽卫视春节联欢晚会 2022
给第六集打的分,先看到了大致事情,怕自己骂错了还特地去看的这一集,看完只感觉自己强迫灌了一口屎。
大致剧情是男生蹲了十一年监狱(虽然导演否认是杀人,但从纪录片里犯人本人的描述及刑期来看,至少是毁了一个人的一生)然后在隐瞒女友的情况下使其怀孕,孩子刚生下来就去自首坐牢了,十一年相当于对孩子没管过,一出狱就要和女友重归于好。结局是男女主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了……
被判十一年的人在纪录片中我全程没看到他有独立改善自己生活的行为,他所做的一切的目的都是:抓住这个女人,抓住这个独自在上海打拼有房有车的女人。虽然他一无所有,虽然他将来可能有的一切也都是这个女人给他带来的,但他可是愿意把自己的所有都交付出来呢。可是一个吸血虫的一切都是宿主的啊,你有什么配贡献出来的。同时有房有车这一点并不是我想要强调,而是十一年在不断的说这件事,跟自己的母亲强调,她有钱了,咱们卑微一点先把人搞到手吧;跟女生本人强调,你现在有房有车,是我配不上你,但你要离开我,那可不行,你可真不重情义。
关于改过自新,重新生活:
十一年说着要找工作,大半夜给女生发消息:我想你想得睡不着,如果这是两个初中生谈恋爱的对话我还能说句好甜,可你是一个三十多岁、犯过罪、有一个孩子的人了啊,这一段是想表现什么呢?矢志不渝、历久弥坚的爱情?
不知道去了几个地方找工作,给女生发消息:咱俩的事情没解决我都没心思找工作。可真是甩锅的好话术啊,找不到工作不是因为他坐过牢、不是因为他不想吃苦、不是因为他与社会有十多年的时差,只是因为他心里牵挂着你,只是因为你还没给他一个肯定的答案。
在路边有一个也坐过牢的人说雇佣他,但也打了预防针说工作会很辛苦,十一年嘴上说着不怕苦不怕苦,下一个镜头就去人女生老家弟弟那工作了,有够死皮赖脸的哈。完了还要跟人弟弟一起吃饭卖个惨:这么多年错过太多了巴拉巴拉,然后又是哭,还暗戳戳把两人的未来设定成一定会在一起,脸真够大的啊。
关于老婆与孩子:
刚出狱,一大帮人一起吃饭,六年级的女儿说家里爆发了“叙利亚战争”,十一年:我知道我知道你知道嘛家里人嘛巴拉巴拉,配合着制止女儿说话的手势,实在是爹味藏不住了,溢出来了已经。
女儿晚上和爸爸住教他用手机,和妈妈告别的时候十一年让孩子和妈妈再见,在孩子已经说了拜拜的情况下十一年:你就这样跟妈妈说话?看到这差点给我气笑了,怎样呢,孩子的行为我看来没有不礼貌,与母亲有舒适的日常相处模式,而一个从没有教育过孩子的人突然说“就这样跟你妈说话”,不好意思你谁啊,你想怎么说,在镜头前跟妈妈亲亲说舍不得你妈妈我好爱你,展现一个其乐融融充满了爱意的家庭吗?
纪录片全程都没有出现女生的父母,从一些细节中我推断女生父母还健在,那么他们被隐藏的原因也不用多说。无论女生的父母是什么态度,十一年真的想与女生过好生活,都应该去拜访女生的家人,就算是受到再多冷嘲热讽、看轻与讥笑都应该去表明自己的态度,展现自己的改过自新,可是直到最后十一年他只是在自己家又掉了几滴眼泪(又哭了????),感谢女生也是半天憋不出一个屁来,这下连好话都不会说了。
我实在感到疑惑的是导演究竟想传递给我怎样的价值观呢?这个故事展现了导演文字里的人人都有改过自新的机会,不要回头看朝前看吗?我横看竖看实在是体会不到,道理都没错,可是片中的十一年是在让我看不到他作为一个人身上的闪光点。对女友的爱?那更像是绑架女友,给自己找一个依靠的借口。对孩子的爱?依旧是绑架女友的托词。对父母的爱?除了嘴上说几句感谢的话掉几滴眼泪也没实际行动。真诚、善良、乐观、热爱生活…通通没有,我要如何与他共情?我为何要与他共情?
《人生第二次》第二集《缺》
论拥有一个表达能力很强的拍摄对象对纪录片的重要性。
小金子真的好可爱,我甚至可以想象如果能当面和他对话,肯定能聊出很有意思的东西。
浅浅记录一下童言童语和镜头组。
(一)黑煤块和红钻石
(二)如果人是一颗 柳树
(三)没有安全感的小孩才会梦到下坠
(四)作词家小金
(五)比诗人还会写诗
(六)一直跑下去吧
大家好,我是《人生第二次》的分集导演王树欢,很高兴可以参与执导第三集《纳》。2020年10月13号,是我第一次见到“62岁容光焕发”的何华杰。62岁是他给自己定的心理年龄,他说,我除了躺在床上,被人照顾着,什么都做不了,就连大小便都没办法控制,我就像个老年人一样。此时他26岁。颈椎6、7节损伤,高位截瘫,胸部以下没知觉。这些医学用词乍一听只会让我觉得很严重,可真正刺疼我的却是生活中那些平常的瞬间。
他的脚会从轮椅的踏板上慢慢滑落,卡在轮子下边,轮椅突然制动,惯性导致身体前倾,整个人从轮椅上摔落,而脚慢慢滑落的过程,他根本感觉不到。
他会上一秒还在吃饭,下一秒眼前变黑突然晕倒。他的尿偶尔会浸透裤子,流向地面,倘若一直不低头,直至蒸干也不会被发现。这是每一个“轮友”日常生活中最为平常的事情。
纪录片的拍摄过程中,总是夹杂着预料之外的事情。得知何华杰要和前女友见面,我便在脑海中过滤那时的场景,他们会以什么样的动作打开局面呢?拥抱?不可能。握手?也不对。亲吻?开什么玩笑。各种不合理的预想在他们见面后的一个轻微的碰拳中破碎了。因为时长等因素这个画面被拿掉,至今我还是有些心疼,忍不住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同样让我心疼的还有何华杰在冰雹中爬上轮椅后的呐喊,带着脏话。我听着伴有脏话的呐喊,比当时被冰雹砸头还疼。毋庸置疑,脏话会被拿掉,不妨大家再回头看下那个片段,心里将脏话补录出来感受下?靠谱,起码可以弥补我的遗憾。
聊到遗憾,他们更有话语权。但面对已然发生的事情,以及再也无法站起来的现实,他们唯一能做的、也是最应该去做的,就是接纳自己。
面对人生,我们也是一样,倘若不愿意接纳真实的自己,那么也是哲学上的残疾。生活已经很疼了,我不太想让观众朋友们看到太多轮椅上发生的难言以及不堪。所以撕掉残疾的标签是我拍摄时最重要的打算。
当在屏幕前看到他们从高处滑下,在篝火旁转圈,在山顶呐喊,在田间吹着蒲公英,我开始羡慕他们。这世上有那么多人,终其一生都被车水马龙的城市所困,被密密麻麻的写字楼所困,被压力、流言、爱情所困,此刻,在川藏线的路上,他们的自由,是回以生活最好的举杯。
总导演秦博说,他被感动了,男人至死是少年,多好啊。
两年的相处,我和何华杰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哥们,他和我讲出事以前的自己很拼,在蒙古出差累到腿软,也舍不得花130块钱去按摩一下,现在好了,针扎都没有感觉了。他说导儿,其实我很不想和坐轮椅的人交朋友,就好像对面坐的是自己,我不想要这面镜子,但是又有什么办法呢?自己都不接受自己生活怎么继续呢?他说,网络上很多人给我加油,给我鼓励,其实我真的更希望他们和我聊聊家长里短,当然可以买我的眼镜就更好了。他说,为什么健全的人要在我们身上看到所谓的正能量呢,不是反了吗?他说,导儿,坐车一定要扎安全带。
我从不鼓励他,还经常吐槽他油腻。他说我土,说我游戏打得菜。还要逼我进他的直播间看他无聊的直播,所以,朋友们啊,帮我顶一会儿,你们去看吧。如果有需要,大家可以考虑去看看他卖的眼镜。曾有网友吐槽他,能去这么多地方还不是因为有钱。其实不然,小伙子这么拼命的直播,是因为家里还有百万的外债,他需要帮家里承担。
其实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面对好的坏的无言以对的或是乏善可陈的”人生第二次“,我经常能够想起他们的话:“所以这就是生活,哪怕我们是在淋雨,哪怕我们在淋冰雹,都是tmd爽的事情。”“我们活着就是要解决困难的。”“人都有老的那天啊。”“相信你自己会慢慢好起来的,别着急。”“我们的生活不过是麻烦些罢了。”是啊,愿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会以这句“那儿有彩虹!”笑着收尾。
倘若需要给人生第二次一种解读,我希望是:我们要允许任何事情的发生,也要接纳任何发生过的事情。
此致,敬...
看到四五分钟就气不打一出来,父母失去儿子,需要上综艺节目相认,事先不告诉人家结果,还要搞成芝麻开门一样留个悬念,让母亲在迟迟的等待中痛苦、流泪、站不稳,让十几年后的第一次相见暴露在聚光灯下审视,让人怀疑是真情流露还是表演,仔细好好想想不觉得这个节目有大病吗这个节目的导演有点反社会吗?!
大家好,我是《人生第二次》总导演秦博。影片就要播出了,百感交集。这两年中,我几度焦虑,拍着拍着有的故事就废了;有的故事拍到了,又几度怀疑,放得出去吗?会有人耐心看这么沉重的故事吗?影片定档了,我还在担心,问总制片人张昊,这次没有意外了吧?没错,这个剧集的关键词就是“意外”。剧中人遭遇意外,剧外的我们也不是局外人,也经历着种种意外。“意外”,让紧绷的神经松不下来。
这部剧集的前一季,是2020年年初播出的《人生第一次》。当时观众的反馈让人觉得很美好。在b站、微博、豆瓣上,经常会看到有人说,这是一部普通人的“人生图鉴”,有小确幸,有小温暖,有那种人生路途中磕磕碰碰的挑战,但不卖惨,挺治愈的。但到了“第二次”,虽然也是普通人的“人生图鉴”,但这次沉重得多。打个不恰当的比方,“第一次”像一页页的散文小品,“第二次”像一本本大部头的小说,很重很沉,有点让人透不过气。人生的河流从“第一次”开始缓缓流,到了“第二次”,波涛汹涌,卷起了大风浪。
这种变化不是毫无来由的,它在现实里有迹可循。那是2020年1月底,我们在后期刚做完《人生第一次》第五集“上班”,生活就突然被按下了暂停键:武汉,封城了。人类和新型冠状病毒的战争正式打响了。
武汉,上海,这两次疫情我都身处其中。这种意外感,带给我的冲击实在强烈。看着文件夹里的“人生第一次”,从出生到长大,从进城到结婚,从相守到告别,这些平凡却透亮的日子是那么珍贵。而疫情却提醒我们,推开世界的门,不仅仅只有这些美好,还有一个个意外。意外就像人生河流中的巨浪,一下子就能让我们明白命运是多么无常。在意外中,人性释放出两种强烈的情感:一种是“怕”。它引发出傲慢、猜忌、恐惧和分裂;另一种是“爱”。它唤来了信任、忧患、勇气和团结。怕与爱两种情绪,就像DNA的两条链条,搅动着人类社会,影响着我们共同的命运。
因此,《人生第二次》用八集八个字,两两对应的方式,尝试讲述着中国人情感深处的爱与怕。“圆”与“缺”,关乎骨肉亲情的分离和重逢;“纳”与“拒”,讨论身体的缺陷和容貌的焦虑;“是”与“非”,聚焦司法领域,记录出狱后的二次人生,以及期待公平正义的申诉人;“破”与“立”,则对准了时代新女性,她们有的走出不幸的婚姻,有的不甘在流水线做工,通过自学,改变了命运。这些人,命运中遭遇了这样或那样的意外,在命运的大风浪中,努力学着抗争与和解。学着去战胜怕,去找到爱。
每一集里,都有戳我心肺的点。比如,一个母亲丢了孩子,二十年后母子重逢,警察让彼此在电话打个招呼,妈妈不知道该如何开口,便在电话里向儿子做起自我介绍,母亲这样说,“你好,我是你的妈妈,你过得好吗?”;再比如,十来岁的小金子被母亲抛弃后,跟着一帮孩子练习长跑,他对着摄影机坚定但也不那么确信地说道,“这世界谁不迷茫?”;还有,一对夫妻离婚后,读小学的小儿子跟着爸爸生活,妈妈为了辅导儿子英语,和爸爸商量好,去男方家里的一个小房间辅导儿子功课,不过在男方下班前要悄声离开。在这个家里,她甚至没有一双拖鞋。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故事里的人和故事外的我们一样,有时绝望,又不得不往前走。走着走着,就走出了荆棘,走出了命运安排给自己的困境。
希望每个看完影片的人,都能从他们的经历里,感受到生活的信念。这种信念,就像泰戈尔说的那样:“信念是鸟,它在黎明前的仍然黑暗之际,感受到了光明,唱出了歌。”
这种信念在此刻,对身处疫情之中,在上海的我,很重要。它让我坚定地相信,在经历命运的大风浪后,明天会更好。我们一定会比现在更强大。
暂无简介......
播放指数:979℃
《人生第二次》 第03集在线观看 - 综艺 - 经典影院 - 最新抢先电影 - 最新好看的经典影视电视剧免费在线观看 http://www.jd773.com/vodplay/35562-1-3.html
给第六集打的分,先看到了大致事情,怕自己骂错了还特地去看的这一集,看完只感觉自己强迫灌了一口屎。
大致剧情是男生蹲了十一年监狱(虽然导演否认是杀人,但从纪录片里犯人本人的描述及刑期来看,至少是毁了一个人的一生)然后在隐瞒女友的情况下使其怀孕,孩子刚生下来就去自首坐牢了,十一年相当于对孩子没管过,一出狱就要和女友重归于好。结局是男女主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了……
被判十一年的人在纪录片中我全程没看到他有独立改善自己生活的行为,他所做的一切的目的都是:抓住这个女人,抓住这个独自在上海打拼有房有车的女人。虽然他一无所有,虽然他将来可能有的一切也都是这个女人给他带来的,但他可是愿意把自己的所有都交付出来呢。可是一个吸血虫的一切都是宿主的啊,你有什么配贡献出来的。同时有房有车这一点并不是我想要强调,而是十一年在不断的说这件事,跟自己的母亲强调,她有钱了,咱们卑微一点先把人搞到手吧;跟女生本人强调,你现在有房有车,是我配不上你,但你要离开我,那可不行,你可真不重情义。
关于改过自新,重新生活:
十一年说着要找工作,大半夜给女生发消息:我想你想得睡不着,如果这是两个初中生谈恋爱的对话我还能说句好甜,可你是一个三十多岁、犯过罪、有一个孩子的人了啊,这一段是想表现什么呢?矢志不渝、历久弥坚的爱情?
不知道去了几个地方找工作,给女生发消息:咱俩的事情没解决我都没心思找工作。可真是甩锅的好话术啊,找不到工作不是因为他坐过牢、不是因为他不想吃苦、不是因为他与社会有十多年的时差,只是因为他心里牵挂着你,只是因为你还没给他一个肯定的答案。
在路边有一个也坐过牢的人说雇佣他,但也打了预防针说工作会很辛苦,十一年嘴上说着不怕苦不怕苦,下一个镜头就去人女生老家弟弟那工作了,有够死皮赖脸的哈。完了还要跟人弟弟一起吃饭卖个惨:这么多年错过太多了巴拉巴拉,然后又是哭,还暗戳戳把两人的未来设定成一定会在一起,脸真够大的啊。
关于老婆与孩子:
刚出狱,一大帮人一起吃饭,六年级的女儿说家里爆发了“叙利亚战争”,十一年:我知道我知道你知道嘛家里人嘛巴拉巴拉,配合着制止女儿说话的手势,实在是爹味藏不住了,溢出来了已经。
女儿晚上和爸爸住教他用手机,和妈妈告别的时候十一年让孩子和妈妈再见,在孩子已经说了拜拜的情况下十一年:你就这样跟妈妈说话?看到这差点给我气笑了,怎样呢,孩子的行为我看来没有不礼貌,与母亲有舒适的日常相处模式,而一个从没有教育过孩子的人突然说“就这样跟你妈说话”,不好意思你谁啊,你想怎么说,在镜头前跟妈妈亲亲说舍不得你妈妈我好爱你,展现一个其乐融融充满了爱意的家庭吗?
纪录片全程都没有出现女生的父母,从一些细节中我推断女生父母还健在,那么他们被隐藏的原因也不用多说。无论女生的父母是什么态度,十一年真的想与女生过好生活,都应该去拜访女生的家人,就算是受到再多冷嘲热讽、看轻与讥笑都应该去表明自己的态度,展现自己的改过自新,可是直到最后十一年他只是在自己家又掉了几滴眼泪(又哭了????),感谢女生也是半天憋不出一个屁来,这下连好话都不会说了。
我实在感到疑惑的是导演究竟想传递给我怎样的价值观呢?这个故事展现了导演文字里的人人都有改过自新的机会,不要回头看朝前看吗?我横看竖看实在是体会不到,道理都没错,可是片中的十一年是在让我看不到他作为一个人身上的闪光点。对女友的爱?那更像是绑架女友,给自己找一个依靠的借口。对孩子的爱?依旧是绑架女友的托词。对父母的爱?除了嘴上说几句感谢的话掉几滴眼泪也没实际行动。真诚、善良、乐观、热爱生活…通通没有,我要如何与他共情?我为何要与他共情?
《人生第二次》第二集《缺》
论拥有一个表达能力很强的拍摄对象对纪录片的重要性。
小金子真的好可爱,我甚至可以想象如果能当面和他对话,肯定能聊出很有意思的东西。
浅浅记录一下童言童语和镜头组。
(一)黑煤块和红钻石
(二)如果人是一颗 柳树
(三)没有安全感的小孩才会梦到下坠
(四)作词家小金
(五)比诗人还会写诗
(六)一直跑下去吧
大家好,我是《人生第二次》的分集导演王树欢,很高兴可以参与执导第三集《纳》。2020年10月13号,是我第一次见到“62岁容光焕发”的何华杰。62岁是他给自己定的心理年龄,他说,我除了躺在床上,被人照顾着,什么都做不了,就连大小便都没办法控制,我就像个老年人一样。此时他26岁。颈椎6、7节损伤,高位截瘫,胸部以下没知觉。这些医学用词乍一听只会让我觉得很严重,可真正刺疼我的却是生活中那些平常的瞬间。
他的脚会从轮椅的踏板上慢慢滑落,卡在轮子下边,轮椅突然制动,惯性导致身体前倾,整个人从轮椅上摔落,而脚慢慢滑落的过程,他根本感觉不到。
他会上一秒还在吃饭,下一秒眼前变黑突然晕倒。他的尿偶尔会浸透裤子,流向地面,倘若一直不低头,直至蒸干也不会被发现。这是每一个“轮友”日常生活中最为平常的事情。
纪录片的拍摄过程中,总是夹杂着预料之外的事情。得知何华杰要和前女友见面,我便在脑海中过滤那时的场景,他们会以什么样的动作打开局面呢?拥抱?不可能。握手?也不对。亲吻?开什么玩笑。各种不合理的预想在他们见面后的一个轻微的碰拳中破碎了。因为时长等因素这个画面被拿掉,至今我还是有些心疼,忍不住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同样让我心疼的还有何华杰在冰雹中爬上轮椅后的呐喊,带着脏话。我听着伴有脏话的呐喊,比当时被冰雹砸头还疼。毋庸置疑,脏话会被拿掉,不妨大家再回头看下那个片段,心里将脏话补录出来感受下?靠谱,起码可以弥补我的遗憾。
聊到遗憾,他们更有话语权。但面对已然发生的事情,以及再也无法站起来的现实,他们唯一能做的、也是最应该去做的,就是接纳自己。
面对人生,我们也是一样,倘若不愿意接纳真实的自己,那么也是哲学上的残疾。生活已经很疼了,我不太想让观众朋友们看到太多轮椅上发生的难言以及不堪。所以撕掉残疾的标签是我拍摄时最重要的打算。
当在屏幕前看到他们从高处滑下,在篝火旁转圈,在山顶呐喊,在田间吹着蒲公英,我开始羡慕他们。这世上有那么多人,终其一生都被车水马龙的城市所困,被密密麻麻的写字楼所困,被压力、流言、爱情所困,此刻,在川藏线的路上,他们的自由,是回以生活最好的举杯。
总导演秦博说,他被感动了,男人至死是少年,多好啊。
两年的相处,我和何华杰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哥们,他和我讲出事以前的自己很拼,在蒙古出差累到腿软,也舍不得花130块钱去按摩一下,现在好了,针扎都没有感觉了。他说导儿,其实我很不想和坐轮椅的人交朋友,就好像对面坐的是自己,我不想要这面镜子,但是又有什么办法呢?自己都不接受自己生活怎么继续呢?他说,网络上很多人给我加油,给我鼓励,其实我真的更希望他们和我聊聊家长里短,当然可以买我的眼镜就更好了。他说,为什么健全的人要在我们身上看到所谓的正能量呢,不是反了吗?他说,导儿,坐车一定要扎安全带。
我从不鼓励他,还经常吐槽他油腻。他说我土,说我游戏打得菜。还要逼我进他的直播间看他无聊的直播,所以,朋友们啊,帮我顶一会儿,你们去看吧。如果有需要,大家可以考虑去看看他卖的眼镜。曾有网友吐槽他,能去这么多地方还不是因为有钱。其实不然,小伙子这么拼命的直播,是因为家里还有百万的外债,他需要帮家里承担。
其实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面对好的坏的无言以对的或是乏善可陈的”人生第二次“,我经常能够想起他们的话:“所以这就是生活,哪怕我们是在淋雨,哪怕我们在淋冰雹,都是tmd爽的事情。”“我们活着就是要解决困难的。”“人都有老的那天啊。”“相信你自己会慢慢好起来的,别着急。”“我们的生活不过是麻烦些罢了。”是啊,愿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会以这句“那儿有彩虹!”笑着收尾。
倘若需要给人生第二次一种解读,我希望是:我们要允许任何事情的发生,也要接纳任何发生过的事情。
此致,敬...
看到四五分钟就气不打一出来,父母失去儿子,需要上综艺节目相认,事先不告诉人家结果,还要搞成芝麻开门一样留个悬念,让母亲在迟迟的等待中痛苦、流泪、站不稳,让十几年后的第一次相见暴露在聚光灯下审视,让人怀疑是真情流露还是表演,仔细好好想想不觉得这个节目有大病吗这个节目的导演有点反社会吗?!
大家好,我是《人生第二次》总导演秦博。影片就要播出了,百感交集。这两年中,我几度焦虑,拍着拍着有的故事就废了;有的故事拍到了,又几度怀疑,放得出去吗?会有人耐心看这么沉重的故事吗?影片定档了,我还在担心,问总制片人张昊,这次没有意外了吧?没错,这个剧集的关键词就是“意外”。剧中人遭遇意外,剧外的我们也不是局外人,也经历着种种意外。“意外”,让紧绷的神经松不下来。
这部剧集的前一季,是2020年年初播出的《人生第一次》。当时观众的反馈让人觉得很美好。在b站、微博、豆瓣上,经常会看到有人说,这是一部普通人的“人生图鉴”,有小确幸,有小温暖,有那种人生路途中磕磕碰碰的挑战,但不卖惨,挺治愈的。但到了“第二次”,虽然也是普通人的“人生图鉴”,但这次沉重得多。打个不恰当的比方,“第一次”像一页页的散文小品,“第二次”像一本本大部头的小说,很重很沉,有点让人透不过气。人生的河流从“第一次”开始缓缓流,到了“第二次”,波涛汹涌,卷起了大风浪。
这种变化不是毫无来由的,它在现实里有迹可循。那是2020年1月底,我们在后期刚做完《人生第一次》第五集“上班”,生活就突然被按下了暂停键:武汉,封城了。人类和新型冠状病毒的战争正式打响了。
武汉,上海,这两次疫情我都身处其中。这种意外感,带给我的冲击实在强烈。看着文件夹里的“人生第一次”,从出生到长大,从进城到结婚,从相守到告别,这些平凡却透亮的日子是那么珍贵。而疫情却提醒我们,推开世界的门,不仅仅只有这些美好,还有一个个意外。意外就像人生河流中的巨浪,一下子就能让我们明白命运是多么无常。在意外中,人性释放出两种强烈的情感:一种是“怕”。它引发出傲慢、猜忌、恐惧和分裂;另一种是“爱”。它唤来了信任、忧患、勇气和团结。怕与爱两种情绪,就像DNA的两条链条,搅动着人类社会,影响着我们共同的命运。
因此,《人生第二次》用八集八个字,两两对应的方式,尝试讲述着中国人情感深处的爱与怕。“圆”与“缺”,关乎骨肉亲情的分离和重逢;“纳”与“拒”,讨论身体的缺陷和容貌的焦虑;“是”与“非”,聚焦司法领域,记录出狱后的二次人生,以及期待公平正义的申诉人;“破”与“立”,则对准了时代新女性,她们有的走出不幸的婚姻,有的不甘在流水线做工,通过自学,改变了命运。这些人,命运中遭遇了这样或那样的意外,在命运的大风浪中,努力学着抗争与和解。学着去战胜怕,去找到爱。
每一集里,都有戳我心肺的点。比如,一个母亲丢了孩子,二十年后母子重逢,警察让彼此在电话打个招呼,妈妈不知道该如何开口,便在电话里向儿子做起自我介绍,母亲这样说,“你好,我是你的妈妈,你过得好吗?”;再比如,十来岁的小金子被母亲抛弃后,跟着一帮孩子练习长跑,他对着摄影机坚定但也不那么确信地说道,“这世界谁不迷茫?”;还有,一对夫妻离婚后,读小学的小儿子跟着爸爸生活,妈妈为了辅导儿子英语,和爸爸商量好,去男方家里的一个小房间辅导儿子功课,不过在男方下班前要悄声离开。在这个家里,她甚至没有一双拖鞋。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故事里的人和故事外的我们一样,有时绝望,又不得不往前走。走着走着,就走出了荆棘,走出了命运安排给自己的困境。
希望每个看完影片的人,都能从他们的经历里,感受到生活的信念。这种信念,就像泰戈尔说的那样:“信念是鸟,它在黎明前的仍然黑暗之际,感受到了光明,唱出了歌。”
这种信念在此刻,对身处疫情之中,在上海的我,很重要。它让我坚定地相信,在经历命运的大风浪后,明天会更好。我们一定会比现在更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