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集
第02集
第03集
第04集
第05集
第06集
第07集
第08集
第09集
第10集
第11集
第12集
第13集
第14集
第15集
第16集
第17集
第18集
第19集
第20集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黎明之前(2011)
追梦—优酷出品青年导演扶植计划
心动警报第一部
新生2024
雪狼
天下第一媒婆 (2006)
花满楼之绝世花魁
总裁的天价前妻
小鼓大戏
花自飘零
看了第一集,槽点不少。
首先背景是03年非典时期,且不说为什么要这么设置。目前来看基本看不出这是03年的上海。能看出投入的一些非常敷衍的时代标志,比如诺基亚手机,老式电脑,8号的科比球衣,绿幕设置的上海弄堂……上海弄堂这么难找吗,非得搞个假的,而且这个景搭的也太不像了。只能从到处拉的非典横幅里欺骗自己,这不是2020,这是2003。况且2003年马路上怎么会有那么多汽车啊。还有一处远景穿帮,甚至把2020年的数字都露出来了。
所以从时代背景来说,就让观众难以信服,接受不了这个设定,就很难看进去。倒不如把背景就设置在2020年,新冠疫情时期,说服力还多一些。
其次剧中出现了一些吴语的称谓,比如“嬢嬢”,“好婆”。嬢嬢是称呼爸爸的姐妹,这个问题不大。但是好婆,一般是对外婆或者姥姥的称谓,但是在剧中的设置,这个女主是“好婆”的孙女,正确的称呼应该是“亲婆”或者是“嗯妠”。当然这边有点苛刻了,毕竟称谓这些事情,看各家的习惯,你喊奶奶为“好婆”也不是没有。我这边只是想说,这部剧试图用一些沪语的称谓,和冷不丁冒出来的上海话,来还原上海的味道,这是很业余的。
所以上海这个设定,也让人觉得不接地气。这不是我们印象中的上海家庭,上海弄堂。
对于东北的了解不多,但是接触过的东北朋友不少,郭京飞的东北话也太出戏了……况且是不是对东北有刻板印象啊,说两句东北话就算是东北人了。
再来说说剧情吧,又是比较烂俗的偶遇再偶遇,没有机会创造机会偶遇的故事,这里我就不再赘述了,基本符合目前市面上都市男女爱情烂剧的一切套路。
综上,我的标题基本就能概括我对于这部剧的感受了,真的是不伦不类,不三不四。如果后续的剧情没有更吸引人的点,我是不会再追了。真是白瞎了两个好演员。
楼里有篇评论说n“ 这部剧准确描述了2003年;但是观众却没有真正理解!”n“ 03年的员工没有那么强的权利意识 ” n“ 女生在职场被欺负,是被“安排肉体奉献” ,多数人是觉得自己“忍忍就过去了”。 哪儿像现在,说辞职就辞职? ”n “在抨击‘戏没有03年感觉’的我们,其实不知道03年怎样,带入的是21年的感受,自然觉得很奇怪。 ”
内什么,不好意思,作为同样03年毕业入台企的女性,大概可能勉强可以算“知道03年怎样”?依然觉得这部剧“很奇怪”。这个评论都不能忍了,忍“肉体奉献”?
不是说社会上没有这种事,而是说,即使是在“落后的”03年,价值观上这也不是件忍忍就行的小事。或者说,如果觉得可以忍,就至少会在某种程度上顺从了。既然觉得有问题,不愿意屈从,忍就无从谈起。因为潜规则这种东西,之所以叫规则,是不会一击不成就回归本分公平的,不然谁顺从?这个道理不管是03年还是21年,没什么变化。
诚然,现在的年轻人自我意识更强,离职频次更高,我偶尔也会代沟上身很老学究地觉得“唉呀,怎么这么轻易就不做了呀”“这算什么理由呀”。但!是!性骚扰/潜规则从来就不在此之列好吧?别说80后,我妈这种50后老太太都不会说一个字劝留。nn以下是我关于这剧看不下去的回复摘录:
80后如我依然觉得这片完全看不下去。……几个配角工具人弱智脸谱化到令人发笑,可能剧组以为找来两部翻盖按键手机就是年代感了。连我妈都看不下去。
我就看了不到10分钟,就说这10分钟吧。n开会,女高管满口中英混杂,中英混杂没问题,但怎么混是其实是规律的,不是把句子扯出来随机调换词组成英文的,满满山寨味。n再说台湾企业,台湾企业的企业文化是日式文化,层级关系森严,一般是不会有新人小透明公开在高层会议上越过上司报告的,能参加会议都是扯了。退一步假设这正是女主成功的性格因素,勇于打破常规,勇敢聪慧不啦不啦,但那这样的女主又怎么“职场被欺负,是被'安排肉体奉献',忍忍就过去了”了呢?n03年的职场,辞职才不是那么恐怖的事情,尤其是新鲜人,放在9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大概可能还说得过去,而那时毕竟都改革开放20多年了,还是在上海(到底是以为我们这代人有多土鳖?笑cry)nn最后,花瓶女主管打电话发嗲哭诉委屈,是躲在厕所隔间里的,我重申,厕所隔间。不管是03年13年93年,不论哪里的职场,这合理吗?上面说了这么些,说到底就是情节和人物强行 为剧情服务,女主要出挑,就安排她在会议上出头,要有冲突,就安排职场奉献,安排脸谱化智商低到尘埃的老板高管。也许有人会说10分钟代表不了整部剧,但这样的10分钟还不够劝退吗?
最近上映的电视剧《两个人的世界》,里面有个场景让人非常迷惑:女主跟母亲闹不愉快,一个人跑出家门,外面下着雨,没有打伞,还遇到了男主(没有截图,大家有兴趣可以自行去看)整个在雨中至少呆了有超过二十分钟,这样一场雨中戏。女主竟然从头发到衣服,完全没有一丝被雨淋到,头发仍然光亮连水沫星子都看不到!剧情可以解释女主的狼狈,但是女演员怎么能允许自己的形象邋遢狼狈呢?!拍戏就只能一直美美的,完全不能为了角色有任何扮丑出丑吗?
女主年龄跨度从刚读大学的20岁到婚育后的38岁左右吧,如果把主角不同年龄段的状态拉出来对比,会发现除了发型有变化,衣服有所不同,,,其他几乎没有不同。请问现实20岁的人和40岁的人,精神风貌上能几乎完全一样吗?
而男主呢,从表演上的确让人能分辨主角不同年龄不同时间段的心态面貌,然而你说40岁的男人演20多岁的时候,能稍微身材管理一下减减肥吗?用发福的中年脸庞去强行扮演小年轻,让观众看着也很出戏。
前段时间热播的《乔家的儿女》,也是比较热门的题材,兄弟姐妹们的成长年代,见证了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这段历史。五个人相互扶持一路成长,最后都陆续成家立业。
男演员尚且通过演技展现不同年代角色从生涩懵懂到成熟的过程,女演员对年代的把控却完全通过妆发。
三妹四美,尤其是演四美的女生,这是不能接受自己在荧幕上变老变丑吗,演到角色三四十岁的样子,仍旧是精致的面庞和妆容,只是换个短发、穿件旧式毛衣,就以为自己可以演三十多岁妈妈的样子,不仅演不出阅历世故,也没有一点点面容的沧桑变化。就是孩子故作姿态扮大人的感觉,怎么看怎么别扭。
男演员几乎少有注重身材管理,女演员又过分颜值焦虑。
现在的影视作品都是怎么了?
一下子就梦回十几年前看《奋斗》的时候了,《两个人的世界》就播出后,第一反应就是王珞丹姐姐怎么这么多年过去了还是一点都没变,演绎这种奋斗青年依旧毫无违和感啊,变老的只有我而已吗?!偏题了,打住打住,总之两个人的世界同样也是一部励志向的电视剧,很生活,很实际。我们都是年轻人,梦想和成长都是一点点悟出来的。故事讲述两个沪漂相识相知相爱共同奋斗的成长故事。(感兴趣的uu指路百视tv,我前两集在电视上看直播,后来看回放发现他家是独播来着)
剧中有几个特别吸引我的片段:
文嘉在职场遇到性骚扰,仍能够鼓起勇气为女性发声,反对职场性骚扰和职场霸凌。
面对同事的排挤,面对上司的刁难,文佳嘉不但没有退缩,反倒是逆风翻盘反败为胜。
看了几集,挺喜欢的,它来源于生活,但是不是平常看到的那种高于生活甚多的那种,所以不要把它当成是简单的励志电视剧,你也把自己放到一个平和的年轻人心态看一看,看看能不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我们都能从中感悟出许多。
看了几集,有些话不吐不快:
1、剧情老套,人物设置夸张且过于脸谱化;
2、演员演技不佳,让人时时出戏,最糟糕的是郭京飞操一口半吊子东北话,成了本剧的一个大败笔!王珞丹还好一些,但似乎投入度不够。
3、导演在把握细节上处理不到位,与生活严重脱节,让人感觉处处在“做戏”!
总之,原来印象不错的演员被这部戏拉低了档次!
这是一个关于第一代民族工业者,实业救国,自强......
播放指数:1275℃
《两个人的世界》 第04集在线观看 - 国产剧 - 经典影院 - 最新抢先电影 - 最新好看的经典影视电视剧免费在线观看 http://www.jd773.com/vodplay/35618-1-4.html
看了第一集,槽点不少。
首先背景是03年非典时期,且不说为什么要这么设置。目前来看基本看不出这是03年的上海。能看出投入的一些非常敷衍的时代标志,比如诺基亚手机,老式电脑,8号的科比球衣,绿幕设置的上海弄堂……上海弄堂这么难找吗,非得搞个假的,而且这个景搭的也太不像了。只能从到处拉的非典横幅里欺骗自己,这不是2020,这是2003。况且2003年马路上怎么会有那么多汽车啊。还有一处远景穿帮,甚至把2020年的数字都露出来了。
所以从时代背景来说,就让观众难以信服,接受不了这个设定,就很难看进去。倒不如把背景就设置在2020年,新冠疫情时期,说服力还多一些。
其次剧中出现了一些吴语的称谓,比如“嬢嬢”,“好婆”。嬢嬢是称呼爸爸的姐妹,这个问题不大。但是好婆,一般是对外婆或者姥姥的称谓,但是在剧中的设置,这个女主是“好婆”的孙女,正确的称呼应该是“亲婆”或者是“嗯妠”。当然这边有点苛刻了,毕竟称谓这些事情,看各家的习惯,你喊奶奶为“好婆”也不是没有。我这边只是想说,这部剧试图用一些沪语的称谓,和冷不丁冒出来的上海话,来还原上海的味道,这是很业余的。
所以上海这个设定,也让人觉得不接地气。这不是我们印象中的上海家庭,上海弄堂。
对于东北的了解不多,但是接触过的东北朋友不少,郭京飞的东北话也太出戏了……况且是不是对东北有刻板印象啊,说两句东北话就算是东北人了。
再来说说剧情吧,又是比较烂俗的偶遇再偶遇,没有机会创造机会偶遇的故事,这里我就不再赘述了,基本符合目前市面上都市男女爱情烂剧的一切套路。
综上,我的标题基本就能概括我对于这部剧的感受了,真的是不伦不类,不三不四。如果后续的剧情没有更吸引人的点,我是不会再追了。真是白瞎了两个好演员。
楼里有篇评论说n“ 这部剧准确描述了2003年;但是观众却没有真正理解!”n“ 03年的员工没有那么强的权利意识 ” n“ 女生在职场被欺负,是被“安排肉体奉献” ,多数人是觉得自己“忍忍就过去了”。 哪儿像现在,说辞职就辞职? ”n “在抨击‘戏没有03年感觉’的我们,其实不知道03年怎样,带入的是21年的感受,自然觉得很奇怪。 ”
内什么,不好意思,作为同样03年毕业入台企的女性,大概可能勉强可以算“知道03年怎样”?依然觉得这部剧“很奇怪”。这个评论都不能忍了,忍“肉体奉献”?
不是说社会上没有这种事,而是说,即使是在“落后的”03年,价值观上这也不是件忍忍就行的小事。或者说,如果觉得可以忍,就至少会在某种程度上顺从了。既然觉得有问题,不愿意屈从,忍就无从谈起。因为潜规则这种东西,之所以叫规则,是不会一击不成就回归本分公平的,不然谁顺从?这个道理不管是03年还是21年,没什么变化。
诚然,现在的年轻人自我意识更强,离职频次更高,我偶尔也会代沟上身很老学究地觉得“唉呀,怎么这么轻易就不做了呀”“这算什么理由呀”。但!是!性骚扰/潜规则从来就不在此之列好吧?别说80后,我妈这种50后老太太都不会说一个字劝留。nn以下是我关于这剧看不下去的回复摘录:
80后如我依然觉得这片完全看不下去。……几个配角工具人弱智脸谱化到令人发笑,可能剧组以为找来两部翻盖按键手机就是年代感了。连我妈都看不下去。
我就看了不到10分钟,就说这10分钟吧。n开会,女高管满口中英混杂,中英混杂没问题,但怎么混是其实是规律的,不是把句子扯出来随机调换词组成英文的,满满山寨味。n再说台湾企业,台湾企业的企业文化是日式文化,层级关系森严,一般是不会有新人小透明公开在高层会议上越过上司报告的,能参加会议都是扯了。退一步假设这正是女主成功的性格因素,勇于打破常规,勇敢聪慧不啦不啦,但那这样的女主又怎么“职场被欺负,是被'安排肉体奉献',忍忍就过去了”了呢?n03年的职场,辞职才不是那么恐怖的事情,尤其是新鲜人,放在9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大概可能还说得过去,而那时毕竟都改革开放20多年了,还是在上海(到底是以为我们这代人有多土鳖?笑cry)nn最后,花瓶女主管打电话发嗲哭诉委屈,是躲在厕所隔间里的,我重申,厕所隔间。不管是03年13年93年,不论哪里的职场,这合理吗?上面说了这么些,说到底就是情节和人物强行 为剧情服务,女主要出挑,就安排她在会议上出头,要有冲突,就安排职场奉献,安排脸谱化智商低到尘埃的老板高管。也许有人会说10分钟代表不了整部剧,但这样的10分钟还不够劝退吗?
最近上映的电视剧《两个人的世界》,里面有个场景让人非常迷惑:女主跟母亲闹不愉快,一个人跑出家门,外面下着雨,没有打伞,还遇到了男主(没有截图,大家有兴趣可以自行去看)整个在雨中至少呆了有超过二十分钟,这样一场雨中戏。女主竟然从头发到衣服,完全没有一丝被雨淋到,头发仍然光亮连水沫星子都看不到!剧情可以解释女主的狼狈,但是女演员怎么能允许自己的形象邋遢狼狈呢?!拍戏就只能一直美美的,完全不能为了角色有任何扮丑出丑吗?
女主年龄跨度从刚读大学的20岁到婚育后的38岁左右吧,如果把主角不同年龄段的状态拉出来对比,会发现除了发型有变化,衣服有所不同,,,其他几乎没有不同。请问现实20岁的人和40岁的人,精神风貌上能几乎完全一样吗?
而男主呢,从表演上的确让人能分辨主角不同年龄不同时间段的心态面貌,然而你说40岁的男人演20多岁的时候,能稍微身材管理一下减减肥吗?用发福的中年脸庞去强行扮演小年轻,让观众看着也很出戏。
前段时间热播的《乔家的儿女》,也是比较热门的题材,兄弟姐妹们的成长年代,见证了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这段历史。五个人相互扶持一路成长,最后都陆续成家立业。
男演员尚且通过演技展现不同年代角色从生涩懵懂到成熟的过程,女演员对年代的把控却完全通过妆发。
三妹四美,尤其是演四美的女生,这是不能接受自己在荧幕上变老变丑吗,演到角色三四十岁的样子,仍旧是精致的面庞和妆容,只是换个短发、穿件旧式毛衣,就以为自己可以演三十多岁妈妈的样子,不仅演不出阅历世故,也没有一点点面容的沧桑变化。就是孩子故作姿态扮大人的感觉,怎么看怎么别扭。
男演员几乎少有注重身材管理,女演员又过分颜值焦虑。
现在的影视作品都是怎么了?
一下子就梦回十几年前看《奋斗》的时候了,《两个人的世界》就播出后,第一反应就是王珞丹姐姐怎么这么多年过去了还是一点都没变,演绎这种奋斗青年依旧毫无违和感啊,变老的只有我而已吗?!偏题了,打住打住,总之两个人的世界同样也是一部励志向的电视剧,很生活,很实际。我们都是年轻人,梦想和成长都是一点点悟出来的。故事讲述两个沪漂相识相知相爱共同奋斗的成长故事。(感兴趣的uu指路百视tv,我前两集在电视上看直播,后来看回放发现他家是独播来着)
剧中有几个特别吸引我的片段:
文嘉在职场遇到性骚扰,仍能够鼓起勇气为女性发声,反对职场性骚扰和职场霸凌。
面对同事的排挤,面对上司的刁难,文佳嘉不但没有退缩,反倒是逆风翻盘反败为胜。
看了几集,挺喜欢的,它来源于生活,但是不是平常看到的那种高于生活甚多的那种,所以不要把它当成是简单的励志电视剧,你也把自己放到一个平和的年轻人心态看一看,看看能不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我们都能从中感悟出许多。
看了几集,有些话不吐不快:
1、剧情老套,人物设置夸张且过于脸谱化;
2、演员演技不佳,让人时时出戏,最糟糕的是郭京飞操一口半吊子东北话,成了本剧的一个大败笔!王珞丹还好一些,但似乎投入度不够。
3、导演在把握细节上处理不到位,与生活严重脱节,让人感觉处处在“做戏”!
总之,原来印象不错的演员被这部戏拉低了档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