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红楼梦》是我最爱的一本书。在看小戏骨《红楼梦》之前,我曾看过《红楼梦》原著不下几十遍,看过87版电视剧《红楼梦》也有十来遍,最近两年一直在读脂评本《红楼梦》。即便如此,对于我这样一个好读书不求甚解的读者来说,《红楼梦》里的好多情节仍然是感觉有点违和或者不可思议的。而在看了小戏骨《红楼梦》之后,很多以前认为不大合理的情节变得合理,很多从前没有注意到的句子越发觉得深刻。n黛玉因在筵席上随口说了几句《牡丹亭》、《西厢记》里的话,被有心人宝钗听见,随后对其谆谆教导了一番。黛玉因此而感念宝钗,在《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风雨夕闷制风雨词》一回里说道“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细细算来,我母亲去世的早,又无姊妹兄弟,我长了今年十五岁,竟没一个人象你前日的话教导我。怨不得云丫头说你好,我往日见他赞你,我还不受用,昨儿我亲自经过,才知道了。”我在看书和87版电视剧时,觉得黛玉因此事而对宝钗改变一贯的看法转而引为知己之举有点不可思议,并没体会到宝钗所劝黛玉的话能够有这样打开黛玉心扉的魔力。但是当我看了小戏骨《红楼梦》之后,看到钟宝儿所扮演的薛宝钗对小黛玉一番宽严正大、循循善诱的教诲,实在心折。那一瞬间,我明白了,是真的存在这样世事洞明又优容宽厚的薛宝钗,是真的存在这样聪明绝顶又单纯诗意的林黛玉。细想想,那时黛玉只有15岁,而宝钗也只17岁,以黛玉这样自小父母双亡无人教诲的境遇,听宝钗细细地规劝自己莫要看杂书移了性情,体会到父母长辈般的教导之心,该觉得多么宝贵。从这一事,也可看出,黛玉才不是一味的小性儿性格,她只是太敏感太纤弱,她原是知好歹、明事理的好姑娘。当宝玉问黛玉,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黛玉这里一番解释后,宝玉说,原来是从小孩儿口没遮拦就接了案了。说的真巧,真真的是“小孩儿”,只有处在同样天真烂漫年纪间的孩子才能演绎呈现出这样明镜般的心思。成年人扮演起这段,饶是演技再好,扮相再美,终觉得有点穿凿做作。n 宝黛的关系,小时候常常是三天两头闹别扭的,为此竟有人误解《红楼梦》仅仅是一部描画小儿女情态的书。要知道,自从《诉肺腑心迷活宝玉,含耻辱情烈死金钏》一回之后,黛玉便知晓了宝玉心意,认定他果然是知己,从此两人就只有心心相印,再无半点争执了。甚至在《绣鸳鸯梦兆绛云轩,识分定情悟梨香院》一回里,竟能拉着湘云开宝钗与宝玉的玩笑。皆因她此时已知晓,宝玉他只取一瓢饮,两人心在一处,是再也拆分不开的了,所以才能心无挂碍肆无忌惮的开玩笑。因人们看书的时候常常忽略了这些姊妹兄弟的实际年龄,就觉着林黛玉俨然一个小心眼的丫头,哪里像一个大家闺秀。如果能意识到,他们那些打打闹闹,皆是小时候的玩意儿,皆是二人未互明心意之前的纠结与试探,这才能更好的理解宝黛二人的情感脉络。这一小打小闹的部分,让相似年龄的小孩子来扮演,最是恰当,成年人描绘来,终究有点脱了形色。看小戏骨《红楼梦》里,演绎“探宝钗黛玉半含酸”一节时,小黛玉使小性儿的情节,竟是可爱的,真配的上脂砚斋所评“以兰为心,以玉为骨,以莲为舌,以冰为神”之语,一点也不违和。而钟宝儿所扮演的薛宝钗,亦配得上“浑厚天成”四字。n 原本我在看脂评本《红楼梦》的时候,看到脂砚斋所作批注,有些意思是体会不大到的。譬如《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一回里,宝钗听见红玉与坠儿私语,用一招金蝉脱壳让她们去了疑心,偏反算在黛玉头上。这一段,脂砚斋直赞宝钗:“闺中弱女机变,如此之便,如此之急”。我从前看来,却是不大舒服的,觉着黛玉平白受了冤屈。可随后细想想,《红楼梦》里这样的情节确有不少。比如《尴尬人难免尴尬事,鸳鸯女誓绝鸳鸯偶》一回里,邢夫人盘问平儿去处,丰儿回道:“林姑娘打发了人下请字请了三四次,他才去了。奶奶一进门我就叫他去的。 林姑娘说:告诉你奶奶,我烦他有事呢。”是拿林黛玉做幌子。再比如,《杏子阴假凤泣虚凰,茜纱窗真情揆痴理》一回里,宝玉为维护私自在园中烧纸祭奠菂官的藕官,也拿林黛玉做挡箭牌。从凤姐到宝玉,从雪雁到丰儿,类似情境尚有不少。可知在大观园里,因林黛玉天生娇弱且性格孤僻,又得老太太偏疼,大家有事皆拿她作筏子,竟成了例了。并不是只有宝钗如此。之所以这段情节让很多读者耿耿于怀,皆因是受钗黛对立思想的影响。许多人看红楼梦,常要强强的分个高下是非出来,竟而成黛玉派、宝钗派。岂不知宝钗与黛玉,一个是山中高士,一个是世外仙姝,虽鼎足而立,却亦是惺惺相惜的金兰之交呢。雪芹先生写作《红楼梦》,正是因“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为世间美好女子立传呢!大观园里的女孩子,虽各有命运性情,却都具钟灵毓秀之德。宝钗浑厚,黛玉清越,各有各好,至于白玉微瑕,却更衬其好处,更觉真实。就像宝玉在警幻仙姑处所见到的神仙女子居所,“更喜窗下亦有唾绒,奁间时渍粉污”,这才是真正浑然的“幽微灵秀地”呢!看书看人,若多些“求全之毁,不虞之隙”,倒不好了。要是去了黛玉的小性儿,宝钗的世故,佳人本色可消减不少呢!这又扯远了,呵呵。说回来:),宝钗戏彩蝶一回里,那样宝相庄严的宝姐姐,竟作出“儿童急走追黄蝶”的举动,可知那时也年龄尚幼,亦是童心未泯呢。如果这一回让小戏骨们来演出,想来大家就不会十分怨怪宝姐姐了。
n 在小戏骨《红楼梦》中,有刘姥姥和宝玉隔窗而泣的情节,看到翩翩佳公子小贾宝玉胡子拉碴、鬓发凌乱的样子,我忽然理解了“末世”一词。在探春的判词中,有“生于末世运偏消”一句,我读时对末世有点狐疑,为什么说是末世呢,会不会太严重了。但看到小戏骨《红楼梦》里以疾风暴雨似的节奏描画贾府忽喇喇似大厦倾的各种情节时,尤其是看到宝玉仓皇悲怆的样子,我想起来李后主的词“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何其相似!我终于明白,这是贾府这个家族的末世。朝代有更迭,有治乱,家族亦如。说起来,在封建时代,家族的兴衰荣辱,常常是因统治者的一己好恶而成全或毁灭,更像那易散的彩云,易碎的琉璃,阴晴不定的天气呢。n 以上种种,总而言之,感谢小戏骨《红楼梦》重新清洗了我这双观赏《红楼梦》的眼睛,使我对《红楼梦》的美好纯真与沧桑万象,又多了一层隽永的领会。为孩子们情真意切的演绎点赞。
优点大家说了很多,我来说两个小瑕疵。一个是送刘姥姥回时,100两银子是太太(王夫人)送的,不是老太太(贾母),这个是延袭了87版的错误。原著这里王夫人后面的话是叫刘以后别再来了(给她丢人现眼,刘是王家亲戚)。二个是抄检到晴雯,原著中晴雯只是把箱子东西倒在地上抗议,电视中顶撞说的你是太太派来的我还是老太太派来的呢,这话是高鹗版里妄添的,这个顶撞的话既不合理(晴雯再大胆的丫头也不可能敢说这个话),同时加出这么一段也会减弱后面探春冲突的戏剧效果。
高中选修文科要求读红楼,当时可以说全班都到了痴迷的程度了,连一字一句我们都仔细琢磨讨论。尤记得和邻桌看到黛玉进京不过六七岁的时候,我们都惊呆了,原来我们看的都是一些小屁孩的故事。当时还开玩笑说,以后发财了,就从全国找几个长的好看又会演戏的小孩子,按原著年龄再拍一版红楼。前几天看见小戏骨版红楼的预告照,我突然想起这事了,于是决定不妨去看看。
这一看,真把我惊着了。原本看红楼说钗黛仪态如何如何,我是不信的,一个小孩能有啥好看的。可小戏骨生生演出来了,一开场漾漾在船上的的那泪眼,着实把我吓了一跳,活脱脱就是小林黛玉。还有宝儿出场的那一抬眼,就是大家闺秀,就是薛宝钗。
还有凤姐,李纨,探春,湘云,袭人,平儿,王夫人,紫鹃等等,都是一水的美人坯子,真是颜狗的世界,太幸福了。
演技就更不要提了,每人对角色的把握都不错,即使是只有几场戏份的小配角,演技都不是盖的。虽然能看出有模仿87版的影子,但也倒可爱。就只看王熙凤给刘姥姥讲茄子是怎么做的那一大段台词,就秒杀一大批小花。语速快,台词难,咬字清晰,竟然语调还把握的特别好,真是天生做演员的料。相较之下,有些流量吐字不清楚,挡住字幕就是嗯嗯唧唧根本听不清楚;有些全靠配音来撑,死背台词没有情感变化;有些普通话都不过关,还有方言土音;更有些,干脆就做个数字小姐,这些人看了这位小凤姐的表演难道不惭愧?
拍戏时是炎夏,孩子们都受了不少苦,但各自都完成的非常出色。看的出来幕后工作人员也都尽心尽力,感谢你们的辛苦付出,小戏骨版红楼是成功的,观众从未奢求更多,好的服道化,好的导演,好的改编。好的演员,好的表演,你们已经做到了。
最后私心表白小宝钗,呜呜呜,太好看了,想偷孩子,图源自网络,侵删。
今天看完了小戏骨全集,总体来说是很不错的,本以为只是小孩子们的玩票,没想到很走心,意料之外的好。按理来说,在年龄方面,这才是最贴合原著的一版,大观园里的姑娘们本来就是一群不过十五岁的孩子呀。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阿凤不过十七岁,只是她一贯凌厉张扬有手腕,反而让大家忘了她其实也是个年纪极轻的少女。黛玉不过六岁,进贾府的年龄有bug,各种说法都有,有说六七岁,有说十二三岁的,六岁嫌小,十三岁嫌大,折中一下十岁,也可以接受。宝玉要大黛玉一岁,两者年纪相若。宝钗进贾府时应当是十四岁。不过李纨倒是要大一些,应该比阿凤还大。总之在主角宝黛钗的年纪上,小戏骨的确是最符合雪芹原意的一版。
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这些十岁左右的小朋友年纪虽小,但表演的很有神韵,本来并没有抱什么意外的期望,只是假期无聊,又兼爱极红楼,所以对红楼的各方面消息都很关注,闲来看看,但没想到各方面都很考究。片头便说了是致敬87,不得不说这实在是太聪明也太讨巧了,知道以自己的能力根本无法超越87,干脆来个cosplay。演员们的服饰妆容,无不是脱胎87而来,连插曲都是十来岁的小朋友唱的,真是满满的诚意。我很喜欢的黛玉双目含露欲流,童稚天真,有点婴儿肥,十分可爱,遗憾的是缺少黛玉天生的清愁气质。三春的同框虽然服色相同,但很明显可以看出谁是谁,迎春温婉,探春大气,惜春尚小,小姑娘们用手帕捂住嘴咯咯笑,很有大家女儿的娇俏矜持之态。宝钗确实演出了大姐姐的感觉,小戏骨红楼充分考虑到了青少年观众,所以砍掉了所有的感情戏,我们所能看到的宝黛,完全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一派天真,宝钗更是真心的喜欢黛玉,在这版里恐怕没有人敢再说宝钗阴险了吧。演李纨的小女孩实在很美,宛如一枝小古梅,典雅大方,素淡雅致,简直美如画。宝玉的演员我不太满意,太呆板了,一点也不淘气。演贾母、王夫人、薛姨妈、以及贾政这一代人的小朋友,虽然一本正经的故作老成,但又可爱又可敬,看起来并没有违和的感觉,反而很舒服,可能是因为全剧都是由孩子们来参演的吧。就连87中没有的角色,刘姥姥的女婿狗儿,也就是板儿的父亲,也表演的十分生动。真是不知道剧组从哪里找出这么一群灵动的小女孩,灵动,就是灵动,眼波顾盼之间,举手投足之间,一颦一笑之间,一言一语之间,都透着未经世事的纯真,这种纯真是无法矫饰的,大观园本就是红楼女儿的青春乐园,和雪芹的原意很契合。就好像87,王扶林坚持启用新演员,绝不让观众有跳戏之感。我之前从来没有看过小戏骨,因为有红楼的题材才慕名一观,相信很多观众都和我一样,看着小朋友的新面孔,感到更多的是惊喜和意外。
想必不用我挨个介绍,大家都可以很容易的看出是谁,是哪个场景了。
但是也并不是没有缺点,完全照搬87,连87受到诟病的地方也模仿了,比如晴雯歌总是作为喜庆气氛的配乐,元春省亲,众芳进大观园,听的我实在一脸黑线,因为87的配乐不当,每次听到晴雯歌我就感觉特别喜庆,有好事发生一样……晴雯我对不住你。
以及小朋友们背台词很明显,很生硬,不够流畅,确实是有“演戏”的感觉,剧本让黛玉哭,黛玉就哭,剧本让黛玉搂住宝钗叫好姐姐,黛玉就按着这么表演,剧本让阿凤笑先闻,阿凤就得夸张的一路笑过来,剧本让探春动怒,探春便怒,当然也不能够太过苛求,小朋友已经是很出色的完成任务了。所有人物的结局都草草交代在这简短的三十分钟内,难度太大,完成的也不令人甚满意,一个人物顶多几个镜头,不过十几秒,根本无法说明问题,也不足以向没看过红楼原著的小朋友们交代清楚故事结局。
我很爱红楼,自从少女时起读红,便误堕红海,一入大梦,终生不醒,我有一个极深刻,也是极主观的感受是,红楼这样悲凉的一部书,写尽人情冷暖,富贵无常,很容易让人沉迷进去,张爱玲梦魇,俞平伯梦辨,吕启祥梦寻,很多人读进去红楼,便一生也走不出了,而且从我自身的感受来说,红楼的悲剧气氛容易令人消沉,敏感,多思,所谓「悲凉之雾,遍被华林。」这并不是积极方面的影响,我觉得读一本书太痴迷,不是好事。红楼非是经历过一番人生苦涩不能读懂,我到现在也不敢说对红楼也多深刻的看法。不知道这些小朋友们对人物的真正理解有几分,我倒希望她们现在千万不要懂得。87以来,演戏带给演员们的影响几乎是萦绕终生的,甚至致命,多少人演了这出红楼梦,再也没能走出来。小戏骨的最后一集真是不忍看下去,她们实在是太小,太脆弱,太美好,本来是鲜妍明媚的一群小姑娘,转眼间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对这群孩子而言真的能够承受的来吗?
n 《红楼梦》是我最爱的一本书。在看小戏骨《红楼梦》之前,我曾看过《红楼梦》原著不下几十遍,看过87版电视剧《红楼梦》也有十来遍,最近两年一直在读脂评本《红楼梦》。即便如此,对于我这样一个好读书不求甚解的读者来说,《红楼梦》里的好多情节仍然是感觉有点违和或者不可思议的。而在看了小戏骨《红楼梦》之后,很多以前认为不大合理的情节变得合理,很多从前没有注意到的句子越发觉得深刻。n黛玉因在筵席上随口说了几句《牡丹亭》、《西厢记》里的话,被有心人宝钗听见,随后对其谆谆教导了一番。黛玉因此而感念宝钗,在《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风雨夕闷制风雨词》一回里说道“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细细算来,我母亲去世的早,又无姊妹兄弟,我长了今年十五岁,竟没一个人象你前日的话教导我。怨不得云丫头说你好,我往日见他赞你,我还不受用,昨儿我亲自经过,才知道了。”我在看书和87版电视剧时,觉得黛玉因此事而对宝钗改变一贯的看法转而引为知己之举有点不可思议,并没体会到宝钗所劝黛玉的话能够有这样打开黛玉心扉的魔力。但是当我看了小戏骨《红楼梦》之后,看到钟宝儿所扮演的薛宝钗对小黛玉一番宽严正大、循循善诱的教诲,实在心折。那一瞬间,我明白了,是真的存在这样世事洞明又优容宽厚的薛宝钗,是真的存在这样聪明绝顶又单纯诗意的林黛玉。细想想,那时黛玉只有15岁,而宝钗也只17岁,以黛玉这样自小父母双亡无人教诲的境遇,听宝钗细细地规劝自己莫要看杂书移了性情,体会到父母长辈般的教导之心,该觉得多么宝贵。从这一事,也可看出,黛玉才不是一味的小性儿性格,她只是太敏感太纤弱,她原是知好歹、明事理的好姑娘。当宝玉问黛玉,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黛玉这里一番解释后,宝玉说,原来是从小孩儿口没遮拦就接了案了。说的真巧,真真的是“小孩儿”,只有处在同样天真烂漫年纪间的孩子才能演绎呈现出这样明镜般的心思。成年人扮演起这段,饶是演技再好,扮相再美,终觉得有点穿凿做作。n 宝黛的关系,小时候常常是三天两头闹别扭的,为此竟有人误解《红楼梦》仅仅是一部描画小儿女情态的书。要知道,自从《诉肺腑心迷活宝玉,含耻辱情烈死金钏》一回之后,黛玉便知晓了宝玉心意,认定他果然是知己,从此两人就只有心心相印,再无半点争执了。甚至在《绣鸳鸯梦兆绛云轩,识分定情悟梨香院》一回里,竟能拉着湘云开宝钗与宝玉的玩笑。皆因她此时已知晓,宝玉他只取一瓢饮,两人心在一处,是再也拆分不开的了,所以才能心无挂碍肆无忌惮的开玩笑。因人们看书的时候常常忽略了这些姊妹兄弟的实际年龄,就觉着林黛玉俨然一个小心眼的丫头,哪里像一个大家闺秀。如果能意识到,他们那些打打闹闹,皆是小时候的玩意儿,皆是二人未互明心意之前的纠结与试探,这才能更好的理解宝黛二人的情感脉络。这一小打小闹的部分,让相似年龄的小孩子来扮演,最是恰当,成年人描绘来,终究有点脱了形色。看小戏骨《红楼梦》里,演绎“探宝钗黛玉半含酸”一节时,小黛玉使小性儿的情节,竟是可爱的,真配的上脂砚斋所评“以兰为心,以玉为骨,以莲为舌,以冰为神”之语,一点也不违和。而钟宝儿所扮演的薛宝钗,亦配得上“浑厚天成”四字。n 原本我在看脂评本《红楼梦》的时候,看到脂砚斋所作批注,有些意思是体会不大到的。譬如《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一回里,宝钗听见红玉与坠儿私语,用一招金蝉脱壳让她们去了疑心,偏反算在黛玉头上。这一段,脂砚斋直赞宝钗:“闺中弱女机变,如此之便,如此之急”。我从前看来,却是不大舒服的,觉着黛玉平白受了冤屈。可随后细想想,《红楼梦》里这样的情节确有不少。比如《尴尬人难免尴尬事,鸳鸯女誓绝鸳鸯偶》一回里,邢夫人盘问平儿去处,丰儿回道:“林姑娘打发了人下请字请了三四次,他才去了。奶奶一进门我就叫他去的。 林姑娘说:告诉你奶奶,我烦他有事呢。”是拿林黛玉做幌子。再比如,《杏子阴假凤泣虚凰,茜纱窗真情揆痴理》一回里,宝玉为维护私自在园中烧纸祭奠菂官的藕官,也拿林黛玉做挡箭牌。从凤姐到宝玉,从雪雁到丰儿,类似情境尚有不少。可知在大观园里,因林黛玉天生娇弱且性格孤僻,又得老太太偏疼,大家有事皆拿她作筏子,竟成了例了。并不是只有宝钗如此。之所以这段情节让很多读者耿耿于怀,皆因是受钗黛对立思想的影响。许多人看红楼梦,常要强强的分个高下是非出来,竟而成黛玉派、宝钗派。岂不知宝钗与黛玉,一个是山中高士,一个是世外仙姝,虽鼎足而立,却亦是惺惺相惜的金兰之交呢。雪芹先生写作《红楼梦》,正是因“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为世间美好女子立传呢!大观园里的女孩子,虽各有命运性情,却都具钟灵毓秀之德。宝钗浑厚,黛玉清越,各有各好,至于白玉微瑕,却更衬其好处,更觉真实。就像宝玉在警幻仙姑处所见到的神仙女子居所,“更喜窗下亦有唾绒,奁间时渍粉污”,这才是真正浑然的“幽微灵秀地”呢!看书看人,若多些“求全之毁,不虞之隙”,倒不好了。要是去了黛玉的小性儿,宝钗的世故,佳人本色可消减不少呢!这又扯远了,呵呵。说回来:),宝钗戏彩蝶一回里,那样宝相庄严的宝姐姐,竟作出“儿童急走追黄蝶”的举动,可知那时也年龄尚幼,亦是童心未泯呢。如果这一回让小戏骨们来演出,想来大家就不会十分怨怪宝姐姐了。
n 在小戏骨《红楼梦》中,有刘姥姥和宝玉隔窗而泣的情节,看到翩翩佳公子小贾宝玉胡子拉碴、鬓发凌乱的样子,我忽然理解了“末世”一词。在探春的判词中,有“生于末世运偏消”一句,我读时对末世有点狐疑,为什么说是末世呢,会不会太严重了。但看到小戏骨《红楼梦》里以疾风暴雨似的节奏描画贾府忽喇喇似大厦倾的各种情节时,尤其是看到宝玉仓皇悲怆的样子,我想起来李后主的词“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何其相似!我终于明白,这是贾府这个家族的末世。朝代有更迭,有治乱,家族亦如。说起来,在封建时代,家族的兴衰荣辱,常常是因统治者的一己好恶而成全或毁灭,更像那易散的彩云,易碎的琉璃,阴晴不定的天气呢。n 以上种种,总而言之,感谢小戏骨《红楼梦》重新清洗了我这双观赏《红楼梦》的眼睛,使我对《红楼梦》的美好纯真与沧桑万象,又多了一层隽永的领会。为孩子们情真意切的演绎点赞。
虽总是口口声声说自己不是俗人,但看到微博上这么火我还是看了,人嘛科科总想着证明自己是不一样的烟火不是?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宝钗抬起头的那一霎那,莞尔一笑,我的老脸也跟着荡漾了起来。这让我不得不佩服导演,这是从哪儿选来的这些个小美人。于是就毫不犹豫地办了会员,知识产权要普及,大家也要看正版不要去求资源。
说实在的看定妆照视频李纨出现时就有弹幕说“这肯定是李纨没跑了”,加上这个孩子本身就带有温婉的模样,长的是真好看,感觉如果给她一个大人的身子也不会觉得违和,但这个角色本身就是平平淡淡的样子,所以没多大演技出彩的地方也没什么过错。
我最喜欢的就是演王熙凤这个小女孩,台词是真好,口齿清晰,咬字也很清楚,说话声音很脆很清透,让人听了就很舒服,小眼神带着些许狠厉和算计,之前这个角色让邓婕老师演的实在太棒,所以在看之前我对王熙凤这个角色是带有“考验”的心态在等待她出场。因为其他的角色或温婉可人,或小家碧玉,或果敢要强,这些特质孩子饰演起来难度应该不是特别大,再加上有87版红楼作为教材,孩子学东西又特别快,但唯独王熙凤这个角色对于孩子来说着实不好拿捏,刚出场爽朗的笑声让我怀疑过是不是有幕后配音,后查了一下发现都是这群孩子们现场收声,厉害了,还有调戏刘姥姥时的大段台词像水萝卜一样干干脆脆清清爽爽的就说出来了,尤其要表扬一下这个小演员在演抄家那段戏的表演,书中本身王熙凤是两面都不想得罪的,所以一直在中斡旋,两边的台阶都给的足足的,这让我想起之前看的一版红楼演的好像王熙凤和探春成了对立面,看起来像王熙凤主张搜东西,可这并不是书中想表达的意思。最后临死的一幕,闭上眼还有一滴泪从眼角划过,也是奇了怪了谁能想到三十岁的我也会因为看一群孩子演戏而哭。
黛玉一直是我的心肝肉,记得高中时课外选读中有一篇《黛玉初入贾府》我几乎是一个字一个字抠出来读的,起初我有些担心哭戏太多,这个小女孩不能很好的入戏出戏,结果这个小女孩说哭就哭,拍摄结束就和小演员们玩玩闹闹,有一段花絮导演说开始,她喊着等一下等一下,酝酿了几秒就说可以了,再抬头已经是眼圈泛红,含着泪微皱眉头,我的心也都跟着她去了,她有一句台词“从会吃饭就吃药”,腔调一出我就猛拍大腿“有了有了,就是这个感觉。”且剧中小黛玉那微微吃醋怼人的小模样儿真是让我不知怎么办好。
这是宝玉要摔玉时黛玉无措的样子,宝玉啊宝玉你可真是…看到林妹妹哭你不也心疼吗?
当然这部剧也有缺点,本着不要捧杀的心态也是要说一说的,有些动作还是略显生硬,比如宝玉摔玉的时候,王熙凤说自己该打该打时的动作,还有姨娘撒泼时的动作,其实我在看这部剧到中后半段时就已经忘了这是群孩子在演戏了,袭人希望宝玉搬出园子说的话让我感觉她就是个大人,还有王善保家的妈妈那副小人仗势兴风作浪的嘴脸实在精彩让人气的牙痒痒,但是到姨娘撒泼那里我一下子出戏忍不住大笑,第一主要是她在换牙,有一颗小牙牙掉了,再有就是她表演成分略重,还带着稚嫩,看着她坐在地上哭喊着没人给她做主,让我忍不住想给她一颗棒棒糖。
不过也无伤大雅,大家起初看这部剧其实大多数都是本着“逗小孩儿乐”的心态,就像自家孩子在幼儿园要表演了,虽有瑕疵但大人们也会捧场鼓掌,但真的仔细看了之后发现这部剧的几个孩子都很惊艳,瑕不掩瑜,在这个一代嘲笑后一代是脑残的现在,我甚至能感觉到这些孩子在用他们肉乎乎的小手狠狠地抽打着大人们的脸,这群孩子真的不得了,给他们个证明自己的机会,真的会让人眼前一亮。
且相比较这些年的电视剧,仙侠古装剧泛滥,虽故事情节不同但套路都差不多,甚至演员也都是那几个熟脸,人物性格也都千篇一律,让人看着乏味,要么就是抄袭,在不就是打着女性崛起的旗号却还是依靠男人…这会员还真是办了之后就没什么想看的了。
另外我不是很喜欢有人说这是消费孩子,还有人说要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的,说着什么…该什么年纪就做什么年纪的事情,看看自己多大岁数了,结婚了吗?存款多少了?你也应该在你的年纪做适合的事情不是么?如果你和我说每个人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那就别用同样一种方式绑架孩子,双标的很烦。你觉得孩子不喜欢演戏的话,会有如此好的演技和台词功底吗?多去看看片场花絮,孩子们玩的很开心而且很享受演戏的过程,让孩子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才是正确的,我发现很多人对待孩子的态度,大多抱着指望他十八周岁pia的一下成人懂事成熟,你敢这么做我都不敢这么信。另外说句实在的,你以为你在哄孩子,殊不知有时孩子在哄你,到底是孩子要童真,还是你想给孩子你所失去的童真?
以上。
——————————————————
这段时间不断的有人私信骚扰我,跟我讲着各种规矩、不合适和伤仲永,我在强调一遍,小戏骨本意并不是造星,而是现在的社会很多孩子已经不太懂我们的传统经典了,小戏骨他们拍了很多部作品,《红楼梦》只是其中一部,其他的作品还有《花木兰》《刘三姐》《白蛇传》等等…而且在编剧过程中导演也会避开敏感部分,《红楼梦》这条主线本就是讲凤姐无意的施恩结果救了巧儿一命的因果,导演原话是说“要让人们眼里有穷人,不要瞧不起穷人。”也不知道戳到你们哪一根神经了就一直私信我和我讲各种规矩。
而且你知道什么叫消费孩子吗?用孩子来增加自己的曝光度,卖孩子人设那才是消费孩子!这几个孩子是认认真真演了戏交了答卷的,何来消费一说?想想孩子们表演歌舞,台下一群领导老师家长,还有的家长很喜欢在饭局上“来来来给你这几个叔叔唱首歌。”相比较这种敷衍的回应,才容易把孩子的爱好给毁了吧,小戏骨把孩子们的表演欲专业化一点搬到大荧幕中来怎么了?
喔对了还有说这是满足大人恋童心理的,我都不知道说你什么好,如果按照你的逻辑,那么枪战片不能拍,因为满足了有暴力倾向的人的心理,警匪刑侦不能拍,因为好人会学着犯罪,家庭伦理也不能拍,爱人容易出轨,同性恋题材也不能拍,直的看了都会变弯!省省吧,你给坏人放一万遍有教育意义的片子他也不见得变好,所以是你有问题,还是作品有问题?
我不是不喜欢辩论,不回复不是我认输,而是我这个人辩论太认逻辑,最后容易造成我自己钻进逻辑的牛角尖中,毕竟我是个喜欢对着镜子问“你是谁”的人,我怕头疼。所以以后过来我地盘找事的人一律删除,别问我是不是心虚了,老娘不是收钱办事的不惯着你们的毛病,这个楼是我的,我想干嘛就干嘛,因为我有钱,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