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集
第02集
第03集
第04集
第05集
第06集
第07集
第08集
第09集
第10集
第11集
第12集
第13集
第14集
第15集
第16集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奇皇后国语
别再犹豫
入住汉阳
深夜医院
揭密最前线
优越的一天
无血无泪普通话版
灰姑娘游戏2024
灰姑娘游戏
结婚吧YOU
本文首发于“N次放映室”
宅在“云端”似乎给了中国电视剧市场新的曙光,传统媒体仍然依靠黄金档电视剧寻找契机,新媒体则开发出各种云项目留住会员(云综艺、云首映、云···)。
翻看朋友圈,的确发现了一个神奇的现状:平时不看电视剧的开始看了,平时看英美剧的开始看大陆剧了,平时看日韩剧的也开始看国产剧了。
再看猫眼热度,近期热播的行业剧《安家》(详见上一期内容)(链接: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2304442/)依旧稳稳坐在头把交椅,已经把同档期的《完美关系》远远甩在身后。3月7日首次尝试云首映的网剧《重生》也获得了不错的口碑和流量关注。传统电视剧和网剧的齐发力,给疫情下的影视行业带去一丝安慰。
而接下来的几个月,屡败屡战的职场行业剧大有卷土重来之势。按照已开机、已杀青项目统计,至少有34部职场行业剧处于待播状态,涉及26个行业(数据来源于灯塔专业版新剧观察)。
虽说每个剧做宣传的时候都会自封为“国内首部展示XX行业全貌的电视剧”,但是一经开播便会原形毕露,活生生变回我们熟悉的都市言情剧,在谈情说爱中疯狂甩专业词汇······结局已经不重要了!
受够了国产职场剧的狗血,无意间看到08年一部讲述记者群体的韩剧《聚光灯》,瞬间被圈粉。尽管当年被冠以“孙艺珍转型之作”,但是最终成绩平平,并未在当年成为爆款。
十二年过去了,翻看韩国首部讲述记者工作的《聚光灯》,我依然觉得这才是职场行业剧应该有的样子!
1. 挖掘行业内核,聚焦行业痛点
摒弃韩剧杀手锏——谈情说爱的《聚光灯》很用心的呈现了韩国电视台记者的生存现状:
身为菜鸟的徐友珍和大多数职场新人一样,经常犯错,被对手“灌水”,被同事排挤,被领导责骂,而她可以发泄的渠道就是天台、父母和实习生。这样的人设一下子拉近观众和角色的距离,很有代入感。即使你不是这个行业的从业者,却可以从中找到哪怕一点共鸣。
反观我们的行业剧,出场即高光。下至房产中介上至精英律师,个个都是衣着华丽,豪车豪宅。弱弱的问一句:“这是要给我们的孩子传递一种什么价值观?”有了好工作,就会有钱有势?不,应该是有了好工作就会有完美的 爱情吧。(此处省略100字骂骂咧咧)
重要的是《聚光灯》在表现记者的工作中下足了功夫。每天蹲点驻守警察局、医院、政府就为了能拿到第一手头条资讯,根本没有所谓的周末节假日,时刻保证电话通畅,更关键的是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这些都在每一个案件中得到充分体现,即保证了剧集的可看性,又没有过分夸张且偏离行业现状。
再看看我们大多数的同类型剧!矛盾冲突确实没少制造,可最后解决问题的方式不是靠怒目圆睁,就是靠后台真硬,没有看到这个行业应该有的样子。能不能给底层劳动人民一点喘息的机会,看得我们都觉得自己是不是入错行了。
不得不说,韩国在自黑方面确实做到了深入浅出。
社会记者几乎可以接触到国家的方方面面,也同时会触及到很多利益集团的神经。而这个行业也并非课本上给我们灌输的思想——新闻即真实。更多时候,他们也是身不由己,与自己的良知作斗争,与社会的诱惑做斗争,与自己的亲朋好友作斗争。
最后,有勇敢走下去的,也有成为芸芸众生的,当然还有彻底沦陷的。《聚光灯》没有回避记者行业的阴暗面,它用相对柔和的方式揭露了行业的病态,也用理想化的处理给了大众一丝希望。
吴泰锡和徐友珍是这个行业的希望,而政治部长一行人则是这个行业最真实的现状,《聚光灯》在结局没有给出答案,也没有皆大欢喜,因为一切都是未知。
而我们的行业剧远没有达到这样的深度,抓不住行业的内核,也表达不出从业者的心路历程,更不可能做到自黑和自洽,可想而知,也只能靠谈情说爱滥竽充数了。
2. 演员与角色,相互内化的过程
行业剧还有一个关键——演员。如何保证一部剧让人信服,演员作为观众视听方面最关注的点,首当其冲。
如果演员没有深入了解自己饰演的角色所处的行业现状,如果演员没有让自己完全融入这个角色和行业中,如果演员自己都不相信自己,那观众的反应一定是失望的。
《聚光灯》收视率不佳可能和没有过多感情线有关,但不能否认其中的每个角色都深入人心。孙艺珍和池珍熙让人从第一眼就相信他们是记者,那种工作状态,那种生理反应,那种面对新闻事件的态度,都被演绎的恰到好处。采访越狱犯的场景尽管有为剧情做铺垫的夸张效果,但表演的到位,记者与罪犯的你来我往,都让人拍手叫绝。
然而,回到我们的行业剧中,无论是《精英律师》中的靳东,还是《完美关系》中的黄轩,亦或是《亲爱的翻译官》中的杨幂,还有诸如杨颖、邓伦这些演过职场剧的知名演员。只要摆上台面,第一反应依然是“颜值”而非角色。这在我看来就是一个行业剧的失败,演员演出来的角色不够贴近现实,所表现的专业性令人生疑,观剧全程没有代入感。
这些就是我们行业剧不争的现实!
我们不拿英美或者日韩的行业剧来做对比,就拿九十年代的港剧来看。那些让内地观众津津乐道的警察、律师、企业家、医生等形象至今仍被奉为经典。其中当然也夹杂着谈情说爱,却并没有像我们那么狗血甚至偏离主题,更何况那时候快拍量产的港剧如今还被很多人不齿。
我们不是没有好的题材,好的剧本和好的演员。可是,如今的我们能想起来的好像还是那部有些粗糙的《重案六组》(还不算完全意义上的职场行业剧)······
《聚光灯》是孙艺珍在2008年演的一部电视剧,播出时间是5月14日,往前数五个月,1月10号,电影《无防备都市》上映,票房161万,损益点160万,基本持平;往后数5个月,10月23号,电影《妻子结婚了》上映,票房179万,损益点166万,略有盈余。11月20日,韩国电影青龙奖颁发,孙艺珍凭《妻子结婚了》拿了这一年的最佳女演员奖。一个人在即将登顶的时候,身上会有不一样的光芒射出,所谓气场二米八,就是形容的这种状态,此时的主角,星光耀眼,不可直视,神挡杀神,佛挡杀佛,与他狭路相逢的人,非死即伤。只能感叹是命运如此。
于是观众能看到,与此时的孙艺珍站在一起的《聚光灯》一剧的三名合作者,个个暗淡无光。男主角池珍熙是一脸中年男人的温和敦厚相,没有剧中冷峻上司的睿智和敏锐,男二晋久便如同剧中人物的设定,是女主角徐友珍的跟班、徒弟和仰慕者,女二赵胤熙和所有韩剧女二一样,刻薄尖酸、满脸不忿,从面相上先输一城,气质上更无从企及,心不甘情不愿地陪站一角,耐心和礼貌均欠奉。这个时候的孙艺珍,像一个精雕细琢的玉瓶儿,有光芒从内胎里透出,美到不可方物。
《聚光灯》是一部职场剧,纯职场,没有一点点爱情戏,这样的剧,一看编剧笔力,二看演员功底。一个顶着“爱情剧女王”桂冠的演员来演一部纯职场剧,本来就是对自己的一种挑战,而观众,因循过去的观影体验,仍然抱着看爱情故事的期望去看这部剧,自然会大失所望。据说这部剧的最后一集播出时收视率跌到个位数,观众都去看同期播出的古装片《一枝梅》去了。即使在国内也是一样,《一枝梅》的分数是8.6分,打分人数有2万5千多,短评6千多条,长评150余篇;《聚光灯》的分数是7.8分,打分人数1千2百有零,短评2百出头,长评15篇。数据相当惨淡。
另一个据说是半途换了编剧,又说没换,只是在中途加了一个编剧,两人有分歧,导致剧情有脱节。我看了演职员表,编剧只有一个,不知具体情况如何。不过看剧情,第10集结束时是讲光华门30万人的烛光集会,男女主角所在的电视台社会部抽调一半人过去支援政治部,女主角徐友珍和徒弟李顺哲都进了负责转播的中继车,于是观众会期待第11集会讲这个大事件,结果第11集一开始,花了两个镜头便一笔带过,叙事主线又回到社会部打算推出的一档时长为一个钟头的新栏目的女主持人竞选上,既虎头蛇尾,又莫明其妙。
我查了一下这个08年的烛光守夜活动,起初是民众为了抗议韩国政府进口美国牛肉的决定,后来议题又涉及到食品安全、医疗保险和公共事业的私营化方案等,由民众的集体理智去推动社会的改革,挑战政府的决策。当时的韩国总统是李明博,烛光守夜活动反对的也是他,那么会不会因为剧情太紧跟时事,迫于某种压力,而改变了剧情?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点。烛光守夜活动是民众积极参议时政,迫使政府妥协,而《聚光灯》这部片子的后半部分内容,却是与这个主题相悖的。在剧情中,是社会精英阶层去挑战政府和财阀的勾结,主张的是精英社会的论调,即民众是盲目的,是被蒙蔽的,是易受煽动的,只着眼于自己眼前那点蝇头小利的短视群体。媒体告诉民众是什么,民众就信什么,媒体被财阀控制,记者去挖掘真相,反被民众置疑和误会,在财阀团体的指挥下,去电视台拉横幅举标语阻击有良知的记者,民众是一群乌合之众。
这真的是一件非常讽刺的事情,在第10集末那么热血地参与到民众运动中去的精英阶层,在后面的故事里与民众产生了割裂。这是编剧的春秋笔法,还是本身就执有这样的观点,而在不经意间就流露出来了呢?也许普通观众是不能分辨这里头的道理,但看了觉得不舒服,感觉有被冒犯感,也是很容易的,这并不需要有多高的学识修养和敏感度。那么观众手指一按,遥控器换台,是再方便不过的事情,去看讨好观众的怪侠“一枝梅”多好玩,观众看个电视剧是为了消遣,还要受电视剧的奚落,是有受虐倾向吗?是有什么毛病吗?
《聚光灯》这部片子16集,大致分4个部分,前5集为一个大章,讲职场新人徐友珍为了抢头条新闻和越狱犯张镇奎几番对峙,这个章节很好看,除了徐友珍和警察为了面子扣下徐友珍的采访录音这条主线,还有GBS电视台和明成日报为了抢新闻互相使绊子设陷阱挖内幕三番五次的交手过程,把电视台的工作人员从实习生、前线记者、制作组长、分管部长,再到电视台社长都牵扯了进来。徐友珍从一开始被警察戏耍、被哥哥出卖、被同事排挤、被越狱犯劫持,但有组长吴太锡的帮助,拿到了头条,赢了这一仗,成为电视台的门面,受到社长的青睐、同事的认可,于是顺利进行到下一章,和前辈蔡明恩竞选主播一职。
赵胤熙演的女二蔡明恩这个角色非常不讨喜,是标准的女二人设,工作上处处刁难小白兔徐友珍不说,面相也难看。赵胤熙的不满从剧中到发布会现场都看得出,其实这个人物没必要这么写,她的作用也没那么大,第11集以后,一路升级的徐友珍已经不知把她甩到哪里去了,演员对角色的不满,可以理解。赵胤熙和孙艺珍同年,小九个月,在剧中演徐友珍的前辈,但比徐友珍小一岁。徐友珍是二线记者,蔡明恩是一线记者,早一年进电视台,在同组同事的眼中,还比徐友珍漂亮。
这样的人设,赵胤熙演起来底气不足,年龄比她小,资历比她少,容貌比她差,演技更是比她嫩,那一点不满盘桓在心头,渐渐变成了一种恨意,这种恨意通过眼神透露出来,看得人不寒而栗。赵胤熙的演技始终没进步,到2013年的《九回时间旅行》她演女主角,仍然不够亮眼,我在剧评《莫比乌斯之环:逝去不回,未来可期》中说她“有点聒噪,声线又高,有些刺耳”,其实是很客气的说法,她在那部剧里的表现,不足以与李阵郁抗衡。
第6、7集的内容是徐友珍蔡明恩和别的部门的同事竞选电视台新节目主持人,徐友珍是台长亲自点名,想打造包装她为电视台的门面,成为明星主持人。徐友珍经过吴太锡的提醒,决定坚守记者的信念,离开竞选会场,去报导她想报导的关注普通人的生活的新闻。
这两集是过场戏,第8集由一名议员被刺案件开始,徐友珍被裹挟进永焕建设的调查中,这一次又遇上被永焕建设收买的来自信任并暗恋过的大学前辈的陷害,名誉受损,被迫辞职、停职调查,但凭着拚命三郎的劲头,还有站在她身边的吴太锡和李顺哲的支持,再一次转危为安。这是第三个大章,这个章节以光华门烛光集会完结。
由于烛光集会事件有头没尾,剧情只好又转进到徐友珍和蔡明恩的主持人之争上,这在剧情上和前面的重复了,非常可惜,蔡明恩的工具人设置太明显,都怪不得演员要甩脸子了。编剧让两人经过几轮竞赛,到第12集引出赵律师失踪案,徐友珍再凭死皮赖脸的工夫,找到了躲藏起来的赵律师,赢得他的信任,拿到关键性的证据,最后再次把永焕建设扯进来,这一次的对手不再是警察局,而是国情院和青瓦台。这是第四个章节。
短短两三年内,徐友珍打怪打到了大Boss级别,小小的一个同事蔡明恩只能认输,与她握手言和。在剧情最后,徐友珍用证据说话,让永焕建设的常务和青瓦台的发言人自己走进了电视台,坐在镜头前,由她代表民众发问,在她的连连追击下放弃联盟,互相攻击和推诿,一败涂地。精英站到了台前,财阀和政府丢尽了颜面,这是多么理想化的结局。联系时事,财阀集团的代言人李明博和朴槿惠都进了监狱,但财阀世袭的统治不会改变,换个代言人,卷土重来就是。以“胜利案”为例,代表左派的总统文在寅亲自站到台前挑战财阀,都扳不到一个虫子般的淫媒,还谈何民众意志的胜利。(补充一下,最新消息是判了3年。)
孙艺珍从《无防备都市》起有意识挑选大女主戏,比她大十一岁的前辈“闵大人”池珍熙在这个剧里挂的头番,也盖不住她的锋头,在剧中时常用大喊大叫来表达威严,谁会和大喊大叫的上司谈恋爱?观众一直等着剧中的徐友珍和吴太锡能谈一场恋爱,但徐友珍的前进之路这才不过是开始,当她坐在主持人的位子上,端庄自信地面对镜头,职业带来的美丽在她脸上发着光,这个时候,一场恋爱才是大煞风景的。女主角在编剧的笔下开启爽剧人生,爽到这种地步,在韩剧里是很少有的了。
在这部剧里,孙艺珍表现出她强大的共情能力,即使和劫持她的越狱犯共处六个小时,有来自体力和精神两方面的困顿,也能用言语和真诚感化他,让罪犯放弃负隅顽抗,扔掉枪枝,释放人质,束手就擒。
这个场景,不单是打动了张镇奎,也应该是打动了后来电影《协商》的导演李钟奭,当他在构思这个作品的时候,第一时间想到的女主角就是孙艺珍,河彩允这个人物是比着孙艺珍写的,徐友珍是河彩允的原始范型,在徐友珍的形象上,长出了河彩允的模样。
仙女一生不做无用之功,因为有2008年《聚光灯》里的徐友珍,在时间和条件成熟的时候,催生了2017年《协商》里的河彩允。九年后的孙艺珍,已经踩在了云端之上,触手可及的,是第一眼就看得见的欢喜。
《聚光灯》的情节和台词没有能融入到《爱降》里的,但眼熟的场景有一处,永焕建设的人和曾经的弃子吴议员坐下来谈条件,餐厅背景墙上的垂直绿化和书画条幅,和《爱降》里的一幕有八分相似。这一场戏是来自北朝的逃犯赵哲强与来自南韩的尹家二哥二嫂,在中间人吴科长的安排下坐在一起商议怎么对付尹世丽,同样的种满垂直绿植的背景墙、书法条幅,以及粉色图案的桌旗。可以让两边的人坐下来喝茶谈条件的地方多的是,偏偏采用了这样的一个餐厅,可能不是无意识,而是有意为之。
还有几天不洗澡这个梗,也只出现在工作忙得要死的徐友珍身上:
来欣赏美人吧:
以韩国最初根据调查新闻的“电视台探查报导局”为背......
播放指数:725℃
《聚光灯》 第10集在线观看 - 韩剧 - 经典影院 - 最新抢先电影 - 最新好看的经典影视电视剧免费在线观看 http://www.jd773.com/vodplay/48100-3-10.html
本文首发于“N次放映室”
宅在“云端”似乎给了中国电视剧市场新的曙光,传统媒体仍然依靠黄金档电视剧寻找契机,新媒体则开发出各种云项目留住会员(云综艺、云首映、云···)。
翻看朋友圈,的确发现了一个神奇的现状:平时不看电视剧的开始看了,平时看英美剧的开始看大陆剧了,平时看日韩剧的也开始看国产剧了。
再看猫眼热度,近期热播的行业剧《安家》(详见上一期内容)(链接: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2304442/)依旧稳稳坐在头把交椅,已经把同档期的《完美关系》远远甩在身后。3月7日首次尝试云首映的网剧《重生》也获得了不错的口碑和流量关注。传统电视剧和网剧的齐发力,给疫情下的影视行业带去一丝安慰。
而接下来的几个月,屡败屡战的职场行业剧大有卷土重来之势。按照已开机、已杀青项目统计,至少有34部职场行业剧处于待播状态,涉及26个行业(数据来源于灯塔专业版新剧观察)。
虽说每个剧做宣传的时候都会自封为“国内首部展示XX行业全貌的电视剧”,但是一经开播便会原形毕露,活生生变回我们熟悉的都市言情剧,在谈情说爱中疯狂甩专业词汇······结局已经不重要了!
受够了国产职场剧的狗血,无意间看到08年一部讲述记者群体的韩剧《聚光灯》,瞬间被圈粉。尽管当年被冠以“孙艺珍转型之作”,但是最终成绩平平,并未在当年成为爆款。
十二年过去了,翻看韩国首部讲述记者工作的《聚光灯》,我依然觉得这才是职场行业剧应该有的样子!
1. 挖掘行业内核,聚焦行业痛点
摒弃韩剧杀手锏——谈情说爱的《聚光灯》很用心的呈现了韩国电视台记者的生存现状:
身为菜鸟的徐友珍和大多数职场新人一样,经常犯错,被对手“灌水”,被同事排挤,被领导责骂,而她可以发泄的渠道就是天台、父母和实习生。这样的人设一下子拉近观众和角色的距离,很有代入感。即使你不是这个行业的从业者,却可以从中找到哪怕一点共鸣。
反观我们的行业剧,出场即高光。下至房产中介上至精英律师,个个都是衣着华丽,豪车豪宅。弱弱的问一句:“这是要给我们的孩子传递一种什么价值观?”有了好工作,就会有钱有势?不,应该是有了好工作就会有完美的 爱情吧。(此处省略100字骂骂咧咧)
重要的是《聚光灯》在表现记者的工作中下足了功夫。每天蹲点驻守警察局、医院、政府就为了能拿到第一手头条资讯,根本没有所谓的周末节假日,时刻保证电话通畅,更关键的是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这些都在每一个案件中得到充分体现,即保证了剧集的可看性,又没有过分夸张且偏离行业现状。
再看看我们大多数的同类型剧!矛盾冲突确实没少制造,可最后解决问题的方式不是靠怒目圆睁,就是靠后台真硬,没有看到这个行业应该有的样子。能不能给底层劳动人民一点喘息的机会,看得我们都觉得自己是不是入错行了。
不得不说,韩国在自黑方面确实做到了深入浅出。
社会记者几乎可以接触到国家的方方面面,也同时会触及到很多利益集团的神经。而这个行业也并非课本上给我们灌输的思想——新闻即真实。更多时候,他们也是身不由己,与自己的良知作斗争,与社会的诱惑做斗争,与自己的亲朋好友作斗争。
最后,有勇敢走下去的,也有成为芸芸众生的,当然还有彻底沦陷的。《聚光灯》没有回避记者行业的阴暗面,它用相对柔和的方式揭露了行业的病态,也用理想化的处理给了大众一丝希望。
吴泰锡和徐友珍是这个行业的希望,而政治部长一行人则是这个行业最真实的现状,《聚光灯》在结局没有给出答案,也没有皆大欢喜,因为一切都是未知。
而我们的行业剧远没有达到这样的深度,抓不住行业的内核,也表达不出从业者的心路历程,更不可能做到自黑和自洽,可想而知,也只能靠谈情说爱滥竽充数了。
2. 演员与角色,相互内化的过程
行业剧还有一个关键——演员。如何保证一部剧让人信服,演员作为观众视听方面最关注的点,首当其冲。
如果演员没有深入了解自己饰演的角色所处的行业现状,如果演员没有让自己完全融入这个角色和行业中,如果演员自己都不相信自己,那观众的反应一定是失望的。
《聚光灯》收视率不佳可能和没有过多感情线有关,但不能否认其中的每个角色都深入人心。孙艺珍和池珍熙让人从第一眼就相信他们是记者,那种工作状态,那种生理反应,那种面对新闻事件的态度,都被演绎的恰到好处。采访越狱犯的场景尽管有为剧情做铺垫的夸张效果,但表演的到位,记者与罪犯的你来我往,都让人拍手叫绝。
然而,回到我们的行业剧中,无论是《精英律师》中的靳东,还是《完美关系》中的黄轩,亦或是《亲爱的翻译官》中的杨幂,还有诸如杨颖、邓伦这些演过职场剧的知名演员。只要摆上台面,第一反应依然是“颜值”而非角色。这在我看来就是一个行业剧的失败,演员演出来的角色不够贴近现实,所表现的专业性令人生疑,观剧全程没有代入感。
这些就是我们行业剧不争的现实!
我们不拿英美或者日韩的行业剧来做对比,就拿九十年代的港剧来看。那些让内地观众津津乐道的警察、律师、企业家、医生等形象至今仍被奉为经典。其中当然也夹杂着谈情说爱,却并没有像我们那么狗血甚至偏离主题,更何况那时候快拍量产的港剧如今还被很多人不齿。
我们不是没有好的题材,好的剧本和好的演员。可是,如今的我们能想起来的好像还是那部有些粗糙的《重案六组》(还不算完全意义上的职场行业剧)······
一开始就看到张慧英,非常美丽的演员,演技也非常好。还以为她在剧中也有角色,看下去才发现只是客串,目的是为了引出孙艺珍的第一次登场。有的人在友珍出场采访的那个片段中看到记者的风光,但我只看到记者工作的压力和危机,一个二线记者生存的不易。
然后下一个令我印象很深刻的镜头就是吴泰锡的登场,干净利落,是个令人印象深刻的人。他走进海里将漂浮的垃圾捡起,完美的完成了播报。看得出这是个厉害的角色。他从地方调回GBS总部,担任报道局社会部的组长,曾经就是属于他的位子。对于他的过去,我们只能从副组长那里零星的了解到,3年前与主播为了什么事发生争执最后演变为大打出手,后来就被“流放”到GBS地方部,总之是个严厉的人。果然第一天就把大家叫到天台集合“纠正军纪”,也是从第一天就和友珍卯上了。很难忘记CAP一遍一遍严厉地问友珍:“什么叫好像,这算记者的语言嘛?”“是还是不是!”“有还是没有!”“如果你继续这样,只要我做CAP一天你就休想成为一线记者!”,那个瞬间感到了这个男人的强势和这个女人日后生活的艰难。
以前一直有个刻板的印象:池珍熙是温柔的,不管是《大长今》里的闵政浩还是《春日》里的高恩浩,但是当我第一次看到吴泰锡的时候我就发现这个角色真的就是池珍熙的转型之作,而看下去之后,我更坚定了我之前的想法,看来闵大人变成阎王了。很期待。
接着就是GBS与明成日报的自尊心之战,看似冷酷无情的CAP还是秘密匿名把情报快递给了备受打击的友珍,让友珍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在社会部终于不要被说成是个负担了,当友珍笑眯眯的在走廊走的时候,CAP叫住了她,狠狠的泼了盆冷水,并没有认可友珍的能力当然也没有表扬,虽然旁观者的我们看得出其实这是CAP想让友珍戒骄戒躁,但是对于刚打了胜仗的友珍来说这未免太过冷酷,因此友珍心里想必是非常怨恨CAP的。这样也好,可以一边看友珍如何成长一边看友珍如何与CAP相处的。
社会部的编辑会议也是好戏连台的地方。大家一一报告一天取材的结果然后由CAP决定是否用作9点新闻SPOTLIGHT的报道。大家的取材一般都能得到认可,只有友珍的基本上都是被砍掉的,CAP连看都不看友珍就直接下一个。从长远看这对友珍的成长是非常有帮助的,但就眼前来看,这是友珍最艰难的阶段。人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友珍选择了前者,于是这些直接构成了张振奎的案件。说实话,蛮佩服友珍的勇气,居然敢和一个集杀人犯、越狱犯、盗窃犯于一身的人独处。从这当中也可以看出一个记者的工作压力的巨大,为了抢到头条不惜以身试险,虽然CAP为了友珍的安全一再反对,安排她做内勤不让她有时间与张振奎接触,但是友珍最后还是溜出了CAP的保护圈。第一次看到CAP那么生气那么着急,当与友珍失去联系之后,感觉一直很冷静的CAP好像也乱了阵脚。我想之所以CAP担心友珍也许是因为他知道友珍和他自己其实是一种人,是那种为了抢到头条、报道真实不惜冒生命危险的人,因为他知道自己如果有这样的机会也一定不会放弃的所以他害怕友珍做这样的傻事伤害到自己。也许有的人从这里看到了爱情,但是我要说,这里恐怕只有一个上司对下属的担心和关爱。
在张振奎案件里友珍体现出了一个记者应该有的素质,临危不乱,同时友珍第一次表现出了成为新闻主播的潜力,当然这也与CAP一直在耳机里对她的鼓励有关。当友珍离开别墅和CAP两人面对面站着时,刚才的坚强突然都消失了,一个真实的友珍出现在CAP面前,在经历了6小时人质劫持之后,在死亡的边缘徘徊了之后,在看到那么多同事在为自己担心之后,友珍哭着说出“对不起”,反反复复地。CAP 轻轻地把友珍拥入怀中。一个小细节,CAP的眼睛也是红红的,应该是种庆幸吧,自己的部下安全回来之后的庆幸。这个拥抱应该说是全剧中最后也是唯一的一个拥抱,然而这无关爱情。
由于GBS NEWS速报关于张振奎事件的采访,友珍成为了国民英雄,她也被授予优秀记者奖,开心的友珍带着礼物去感谢CAP,原以为可以从CAP那里听到肯定的话,但是CAP仍然是冷冷的,没有一丁点儿的表扬,要友珍有这功夫还不如去取材——这真的是属于CAP独有的特别培养下属的方法。当然友珍是很难接受的,她难免心里认为CAP对她有点看法。
接下来就是GBS遴选新的新闻主播的事件。GBS社长看中友珍在张振奎事件中积聚起的知名度和人气破格推荐了友珍参加测试,社会部另外一个参加遴选的人就是明恩,这是友珍和明恩第一次正面竞争。但是CAP非常不希望友珍参加遴选,尽管要设计形象要培训,CAP仍然要友珍去取材采访。友珍并不想放弃这次遴选的好机会,因此CAP的做法让她很窝火。第一次测试的项目是播报新闻,友珍因为没有时间准备因此表现得不是很好,相反自信很足的明恩却完美的完成了。然而友珍还是步履蹒跚地迈进了第二次测试的考场。在电梯口友珍遇见了CAP,CAP认为现在的记者不肯脚踏实地地去取材而是想在新闻里露面,不是想成为主播而是想成为明星,他认为友珍也是这样想的,他让友珍好好想想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友珍心里很不是滋味。第二次测试的题目是NEWS 速报,这非常考验主播的临场发挥能力,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友珍走进房间,发现CAP坐在评委席里,然而CAP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没有任何表情,简单介绍了速报的内容之后,测试就开始,由于张振奎事件,我们都知道友珍是有这个能力,果然友珍尽管有些紧张还是出色地完成了速报。然而明恩就没那么好运了,之前的自信消失不见,紧张得简直不知道说什么好,结果也可想而知。友珍偶然从同事那里得知,那天给友珍最高分的是CAP,这让友珍非常迷惑,她不理解CAP 这样做的原因,因为她知道CAP不希望她成为主播。终于友珍鼓起勇气问了CAP。CAP告诉友珍他并没有给她最高分,而是给了她与她的能力相适合的分数,之前不想让她参加遴选是因为他认为友珍具有成为优秀记者的潜质,不希望浪费这个能力,但是还是希望她能在最终测试中摘得桂冠。坐在最终测试考场中的友珍收到了她一直想要采访的老奶奶在医院辞世的消息,CAP让她思考的问题又一次来到她的脑中:是要成为一个报道真实的记者还是成为一个主播,放弃自己一直以来的梦想。友珍渐渐明白了自己的内心,她想成为一个报道真实的记者,一个不只是报道事故也报道这个社会中温暖一面的记者,她突然明白了CAP,于是友珍跑着离开了测试场赶到了医院,完美地完成了老奶奶的深度报道,她做出了自己的抉择。夜幕降临,友珍疲惫地回到放送局,在大厅遇见了CAP,不确定地问CAP自己是否做得正确,CAP第一次肯定地说“做得好!”,并伸出了手欢迎友珍回到报道局社会部。握手,基于互相理解基础之上的握手。从那一天开始,这两个人成为了可以分享秘密的知己的关系。然而这仍然无关爱情。
社会部泰锡派的聚会,是实习生正式融入社会部这个集体的庆祝式,所有社会部的记者都要参加。那一天是全剧最轻松最快乐的一天,大家在游乐场玩碰碰车,为了“报复”CAP平时的严厉,所有人都目标一致地像CAP撞去,结果当然是平时威风的CAP被撞得晕头转向。真的是非常“解恨”呢。之后CAP像副组长透露深层报道节目的记者已经决定了,要把友珍留在自己身边培养,一直觉得副组长对CAP有好感,这是整个社会部都认证的事情,因此副组长的表情立刻变得无法捉摸。之后,社会部同仁们一起喝酒玩游戏,这里是我最喜欢的部分——交换身份游戏。总之很巧,友珍和CAP交换身份,CAP变成了实习生而友珍变成了新任CAP,这两个人都是张振奎事件的主角,因此大家都开始起哄,友珍很得意,因为终于可以“报仇”了,CAP被像赶鸭子一样赶上阵,没办法,偶尔娱乐下属也是一个好的上司应该做的。于是友珍就开始尽力的“报复”起CAP,看着曾经 CAP说过的话从友珍嘴里说出来,真的是非常爽快的一件事,下面的人一片叫好。但最绝的还在后面,友珍问CAP社会部谁最漂亮,这可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说出来了无异于表白,于是在众人的起哄下CAP说:“都很漂亮!”,但是这样的答案很难使下属满意,于是大家催促他老实告白,就在这个时候,CAP的手机响了,迤逦瞬间不见,工作又摆在他们面前。
之后就是永焕建设NEW CITY的事件。与永焕建设结下的梁子一直延续到最后一集,可见这绝对是一个终极BOSS。但事实上我对这一段并没有什么很深的感触,只是有点零星的感触。
首先,我很佩服CAP。当然在这之前我就很佩服CAP,他的判断力、他的决断力、他的冷静、他的能力、他的自信,可以说他的一切都让我衷心地敬佩,我知道他是一个坚持内心所坚持的信念的人,因此他会为了公众的知情权而揭发自己亲身父亲,会为了正义而赌上自己的前途,吴泰锡就是这样一个人。但是他也有温柔的一面,他对于下属尽管严格,但是在危险的时候他担心下属的安慰要胜于他自己的。他也会细心地为熬夜完成取材的友珍送去蚊香和花露水。他也会有软弱的时候,但是更多的时候是坚强是坚持。这样的男人是很难不让人欣赏的。
在看过《聚光灯》之后,非常喜欢CAP这个称呼,没事也要一个人叫两声,感觉很幸福。
其次,我看到了一种精神——坚持记者的自尊心。记者是报道真实的,不管有多少威胁有多少艰难,都要捍卫记者的自尊心,在友珍的成长过程中,永焕建设事件应该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在面对永焕建设的诱惑、威胁,友珍从来没有忘记过自己身为一个记者的责任和自尊心。CAP为了真实报道了自己父亲受贿的事实,他用自己的痛苦换了他对记者自尊心的维护。报道局局长在面对CAP要求报道西海岛经济特区丑闻的时候让步的原因也是身为新闻人的责任和自尊心。不过话说过来,编剧们实在是顽固啊,固守制作真正的职业剧的信念,硬是把好好的LOVE LINE砍掉,我想这直接造成了《聚光灯》后期收视率的直线下降,没有爱情戏应该说是这部剧最大的遗憾。
最后要说一下两个主演。孙艺珍一直是我最欣赏的韩国女演员,鉴于李恩珠自杀身亡,她现在是我唯一欣赏的韩国女演员。之前孙艺珍给我的感觉是美丽与清纯,当然在《恋爱时代》里有成熟的表演,但是在《聚光灯》中孙艺珍给我一种以前从来没有在她身上看到过的可能性,素颜马尾职业装,一个连洗头都没时间的女记者的形象。但是仍然感觉到她的美,成熟的美,不是靠外表而是内在。可以说孙艺珍把徐友珍这个角色演活了,是孙艺珍转型的成功之作。
再来说说池珍熙,就像我之前说过的,我一直把池珍熙自动归为温柔型,因为就我看过的他的作品,他的形象就是温柔而包容的。但是在《聚光灯》中他的强势让我大吃一惊,却不得不佩服这竟然也很适合他。CAP的魅力是通过池珍熙传达出来,那种自信、坚持、执着甚至是偶尔的软弱被他表演的非常真实有说服力,让人情不自禁地沦陷CAP。
不得不感叹收视率真的是非常现实、残酷的东西,我认为《聚光灯》是韩剧中不可多得的好作品,是韩剧历史上真正的职业剧,然而大概是观众群对于消化过于专业的剧情感到很吃力,因此收视率一直不是很高,而后来加上LOVE LINE被砍掉,导致收视率下落得更快,最为令人难过的是,最终回的收视率竟是开播以来最低的一次。这实在让人感到非常难过。作为一个观众,我不会被收视率所影响,只要我觉得好看,哪怕收视率是0%,我也会坚持下去,但是对于辛勤拍摄的演员们来说收视率是他们不得不面对的东西,好的收视率无疑是一种鼓励,而收视垫底即使再豁达的演员估计都很难承受,尤其是对于两位多年未拍摄电视剧的演员。因此我心里也感到很难过。只能希望之后不要接MBC的电视剧。。。
其实这是一部十分仓促的电视剧,前期的宣传也不是很多,因此在开播的时候与同时档的《一枝梅》比起来明显处于弱势。由于剧本的问题,拍摄一直很赶,这是我看过的电视剧中唯一一部从第四集开始就没有预告片的电视剧,可见进度的赶,这就造成在细节的地方难免存在问题。但是这并不影响《聚光灯》成为一部出色的电视剧。另外就是在第八集的时候突然传出要换编剧,后来原来的编剧没换,但是又有两个编剧加入,但是之后的剧情基本还是没什么明显的走向上的变化,如果说有,那就是之前存在的暧昧的LOVE LINE在之后完全不见踪影。
我认为好的电视剧是揭示问题的而不是粉饰太平的,当然这样的电视剧会给人沉重的感觉,但是却可以引发思考。《聚光灯》恰恰是这样的电视剧。它让我们思考这个社会的现实以及什么是责任与真实,它通过GBS社会部的新闻取材,更具体来说,是通过二线记者徐友珍的成长史展示一个社会人的责任和担待。同时又通过诸如永焕建设、NEW CITY这样的事件揭示了这个社会的现实,通过这些大财团对GBS 新闻播报的打压揭示了媒体的话语权正在受到钱权的限制,而正是这样更显示出了坚守自己记者的自尊心和责任感的记者们的伟大之处。从这个角度来说,《聚光灯》出色地回答了企划里提出的问题。
《聚光灯》是孙艺珍在2008年演的一部电视剧,播出时间是5月14日,往前数五个月,1月10号,电影《无防备都市》上映,票房161万,损益点160万,基本持平;往后数5个月,10月23号,电影《妻子结婚了》上映,票房179万,损益点166万,略有盈余。11月20日,韩国电影青龙奖颁发,孙艺珍凭《妻子结婚了》拿了这一年的最佳女演员奖。一个人在即将登顶的时候,身上会有不一样的光芒射出,所谓气场二米八,就是形容的这种状态,此时的主角,星光耀眼,不可直视,神挡杀神,佛挡杀佛,与他狭路相逢的人,非死即伤。只能感叹是命运如此。
于是观众能看到,与此时的孙艺珍站在一起的《聚光灯》一剧的三名合作者,个个暗淡无光。男主角池珍熙是一脸中年男人的温和敦厚相,没有剧中冷峻上司的睿智和敏锐,男二晋久便如同剧中人物的设定,是女主角徐友珍的跟班、徒弟和仰慕者,女二赵胤熙和所有韩剧女二一样,刻薄尖酸、满脸不忿,从面相上先输一城,气质上更无从企及,心不甘情不愿地陪站一角,耐心和礼貌均欠奉。这个时候的孙艺珍,像一个精雕细琢的玉瓶儿,有光芒从内胎里透出,美到不可方物。
《聚光灯》是一部职场剧,纯职场,没有一点点爱情戏,这样的剧,一看编剧笔力,二看演员功底。一个顶着“爱情剧女王”桂冠的演员来演一部纯职场剧,本来就是对自己的一种挑战,而观众,因循过去的观影体验,仍然抱着看爱情故事的期望去看这部剧,自然会大失所望。据说这部剧的最后一集播出时收视率跌到个位数,观众都去看同期播出的古装片《一枝梅》去了。即使在国内也是一样,《一枝梅》的分数是8.6分,打分人数有2万5千多,短评6千多条,长评150余篇;《聚光灯》的分数是7.8分,打分人数1千2百有零,短评2百出头,长评15篇。数据相当惨淡。
另一个据说是半途换了编剧,又说没换,只是在中途加了一个编剧,两人有分歧,导致剧情有脱节。我看了演职员表,编剧只有一个,不知具体情况如何。不过看剧情,第10集结束时是讲光华门30万人的烛光集会,男女主角所在的电视台社会部抽调一半人过去支援政治部,女主角徐友珍和徒弟李顺哲都进了负责转播的中继车,于是观众会期待第11集会讲这个大事件,结果第11集一开始,花了两个镜头便一笔带过,叙事主线又回到社会部打算推出的一档时长为一个钟头的新栏目的女主持人竞选上,既虎头蛇尾,又莫明其妙。
我查了一下这个08年的烛光守夜活动,起初是民众为了抗议韩国政府进口美国牛肉的决定,后来议题又涉及到食品安全、医疗保险和公共事业的私营化方案等,由民众的集体理智去推动社会的改革,挑战政府的决策。当时的韩国总统是李明博,烛光守夜活动反对的也是他,那么会不会因为剧情太紧跟时事,迫于某种压力,而改变了剧情?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点。烛光守夜活动是民众积极参议时政,迫使政府妥协,而《聚光灯》这部片子的后半部分内容,却是与这个主题相悖的。在剧情中,是社会精英阶层去挑战政府和财阀的勾结,主张的是精英社会的论调,即民众是盲目的,是被蒙蔽的,是易受煽动的,只着眼于自己眼前那点蝇头小利的短视群体。媒体告诉民众是什么,民众就信什么,媒体被财阀控制,记者去挖掘真相,反被民众置疑和误会,在财阀团体的指挥下,去电视台拉横幅举标语阻击有良知的记者,民众是一群乌合之众。
这真的是一件非常讽刺的事情,在第10集末那么热血地参与到民众运动中去的精英阶层,在后面的故事里与民众产生了割裂。这是编剧的春秋笔法,还是本身就执有这样的观点,而在不经意间就流露出来了呢?也许普通观众是不能分辨这里头的道理,但看了觉得不舒服,感觉有被冒犯感,也是很容易的,这并不需要有多高的学识修养和敏感度。那么观众手指一按,遥控器换台,是再方便不过的事情,去看讨好观众的怪侠“一枝梅”多好玩,观众看个电视剧是为了消遣,还要受电视剧的奚落,是有受虐倾向吗?是有什么毛病吗?
《聚光灯》这部片子16集,大致分4个部分,前5集为一个大章,讲职场新人徐友珍为了抢头条新闻和越狱犯张镇奎几番对峙,这个章节很好看,除了徐友珍和警察为了面子扣下徐友珍的采访录音这条主线,还有GBS电视台和明成日报为了抢新闻互相使绊子设陷阱挖内幕三番五次的交手过程,把电视台的工作人员从实习生、前线记者、制作组长、分管部长,再到电视台社长都牵扯了进来。徐友珍从一开始被警察戏耍、被哥哥出卖、被同事排挤、被越狱犯劫持,但有组长吴太锡的帮助,拿到了头条,赢了这一仗,成为电视台的门面,受到社长的青睐、同事的认可,于是顺利进行到下一章,和前辈蔡明恩竞选主播一职。
赵胤熙演的女二蔡明恩这个角色非常不讨喜,是标准的女二人设,工作上处处刁难小白兔徐友珍不说,面相也难看。赵胤熙的不满从剧中到发布会现场都看得出,其实这个人物没必要这么写,她的作用也没那么大,第11集以后,一路升级的徐友珍已经不知把她甩到哪里去了,演员对角色的不满,可以理解。赵胤熙和孙艺珍同年,小九个月,在剧中演徐友珍的前辈,但比徐友珍小一岁。徐友珍是二线记者,蔡明恩是一线记者,早一年进电视台,在同组同事的眼中,还比徐友珍漂亮。
这样的人设,赵胤熙演起来底气不足,年龄比她小,资历比她少,容貌比她差,演技更是比她嫩,那一点不满盘桓在心头,渐渐变成了一种恨意,这种恨意通过眼神透露出来,看得人不寒而栗。赵胤熙的演技始终没进步,到2013年的《九回时间旅行》她演女主角,仍然不够亮眼,我在剧评《莫比乌斯之环:逝去不回,未来可期》中说她“有点聒噪,声线又高,有些刺耳”,其实是很客气的说法,她在那部剧里的表现,不足以与李阵郁抗衡。
第6、7集的内容是徐友珍蔡明恩和别的部门的同事竞选电视台新节目主持人,徐友珍是台长亲自点名,想打造包装她为电视台的门面,成为明星主持人。徐友珍经过吴太锡的提醒,决定坚守记者的信念,离开竞选会场,去报导她想报导的关注普通人的生活的新闻。
这两集是过场戏,第8集由一名议员被刺案件开始,徐友珍被裹挟进永焕建设的调查中,这一次又遇上被永焕建设收买的来自信任并暗恋过的大学前辈的陷害,名誉受损,被迫辞职、停职调查,但凭着拚命三郎的劲头,还有站在她身边的吴太锡和李顺哲的支持,再一次转危为安。这是第三个大章,这个章节以光华门烛光集会完结。
由于烛光集会事件有头没尾,剧情只好又转进到徐友珍和蔡明恩的主持人之争上,这在剧情上和前面的重复了,非常可惜,蔡明恩的工具人设置太明显,都怪不得演员要甩脸子了。编剧让两人经过几轮竞赛,到第12集引出赵律师失踪案,徐友珍再凭死皮赖脸的工夫,找到了躲藏起来的赵律师,赢得他的信任,拿到关键性的证据,最后再次把永焕建设扯进来,这一次的对手不再是警察局,而是国情院和青瓦台。这是第四个章节。
短短两三年内,徐友珍打怪打到了大Boss级别,小小的一个同事蔡明恩只能认输,与她握手言和。在剧情最后,徐友珍用证据说话,让永焕建设的常务和青瓦台的发言人自己走进了电视台,坐在镜头前,由她代表民众发问,在她的连连追击下放弃联盟,互相攻击和推诿,一败涂地。精英站到了台前,财阀和政府丢尽了颜面,这是多么理想化的结局。联系时事,财阀集团的代言人李明博和朴槿惠都进了监狱,但财阀世袭的统治不会改变,换个代言人,卷土重来就是。以“胜利案”为例,代表左派的总统文在寅亲自站到台前挑战财阀,都扳不到一个虫子般的淫媒,还谈何民众意志的胜利。(补充一下,最新消息是判了3年。)
孙艺珍从《无防备都市》起有意识挑选大女主戏,比她大十一岁的前辈“闵大人”池珍熙在这个剧里挂的头番,也盖不住她的锋头,在剧中时常用大喊大叫来表达威严,谁会和大喊大叫的上司谈恋爱?观众一直等着剧中的徐友珍和吴太锡能谈一场恋爱,但徐友珍的前进之路这才不过是开始,当她坐在主持人的位子上,端庄自信地面对镜头,职业带来的美丽在她脸上发着光,这个时候,一场恋爱才是大煞风景的。女主角在编剧的笔下开启爽剧人生,爽到这种地步,在韩剧里是很少有的了。
在这部剧里,孙艺珍表现出她强大的共情能力,即使和劫持她的越狱犯共处六个小时,有来自体力和精神两方面的困顿,也能用言语和真诚感化他,让罪犯放弃负隅顽抗,扔掉枪枝,释放人质,束手就擒。
这个场景,不单是打动了张镇奎,也应该是打动了后来电影《协商》的导演李钟奭,当他在构思这个作品的时候,第一时间想到的女主角就是孙艺珍,河彩允这个人物是比着孙艺珍写的,徐友珍是河彩允的原始范型,在徐友珍的形象上,长出了河彩允的模样。
仙女一生不做无用之功,因为有2008年《聚光灯》里的徐友珍,在时间和条件成熟的时候,催生了2017年《协商》里的河彩允。九年后的孙艺珍,已经踩在了云端之上,触手可及的,是第一眼就看得见的欢喜。
《聚光灯》的情节和台词没有能融入到《爱降》里的,但眼熟的场景有一处,永焕建设的人和曾经的弃子吴议员坐下来谈条件,餐厅背景墙上的垂直绿化和书画条幅,和《爱降》里的一幕有八分相似。这一场戏是来自北朝的逃犯赵哲强与来自南韩的尹家二哥二嫂,在中间人吴科长的安排下坐在一起商议怎么对付尹世丽,同样的种满垂直绿植的背景墙、书法条幅,以及粉色图案的桌旗。可以让两边的人坐下来喝茶谈条件的地方多的是,偏偏采用了这样的一个餐厅,可能不是无意识,而是有意为之。
还有几天不洗澡这个梗,也只出现在工作忙得要死的徐友珍身上:
来欣赏美人吧:
突然想起去年暑假在报社实习的日子,所以在片中很能找到认同感,比如“女人当男人,男人当牲口使”,“实习生的生是牲口的牲”之类的。记者是非常辛苦而又收入微波的职业,尤其对于女性来说,可能忙起来真的连吃饭睡觉这些基本生活保障都无法完成,社会版记者也基本是所有版面最辛苦的,很多题材采访起来困难重重,也最直接面对社会的黑暗面,很有可能费劲心思做到最后却因为牵涉面太大而无法被报道。当然不是所有社会版记者都会像电视剧里演的,直接和罪犯接触——据我所知这个几率是非常小的。但这并不妨碍这部剧的精彩。仍然在跟,期待许记者给我们更多精彩的报到!
电视台是那种典型的外行人羡慕内行人心酸的行业。大家看到的是记者出现在新闻现场的潇洒、主持人镜头前的光鲜、编导剪出的精彩节目;可有多少人了解这些高级民工挨导演骂、熬夜赶节目等等等等的辛苦?特别是记者,为了抢新闻甚至不能顾及个人安全。以前也没怎么注意过影视作品中的记者形象,有印象的也就是<The Insider>、<All the President's Men>吧,还都是把记者放在了某大事件的背景中,而没有关注那些最平凡也最普遍的小记者们的日常生活。这部《聚光灯》就把光打在了这个群体身上。
看了两集,感觉还是挺符合实际的,原来韩国的电视台也这样啊:一线欺二线,老人压新人,尤其是看到那几个二线记者训实习生的时候,感觉很熟悉:)。当然如果只聚集在这些细枝末节上,这部剧顶多也就是堆泡沫,女主角对记者这个行业的感情绝对可以让某些人动容。详细的事情为了避免剧透就不提了,不过这个情节值得注意:她被上级呵斥后到警局等新闻,记者室内的同行们都已经睡觉了,打开笔记本电脑,桌面是她那级的实习记者班毕业合影,照片上的年轻人意气风发,可女主角的话告诉了我们一个事实:“只有我,还想当记者。”。为什么电视台和报社工作那么辛苦还有人在坚持工作?这是很多人永远理解不了的。
男主角感觉一般,不过他教女主角如果像一名记者一样思考和说话的那些还是挺受用的。
当然抛开描写记者这个因素,这部剧值得关注的地方还是很多的。在这里我们可以发扬一下八卦精神,从多个角度来看。比如开场时的直播节目中那辆帅呆了的HD OB van;比如韩国警察局居然可以让记者在里面驻扎;比如媒体之间的恶性竞争(这点其实我觉得挺奇怪的,为什么一家报社会和家电视台过不去?);当然对于男性观众,孙艺珍这个名字就是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