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集
第02集
第03集
第04集
第05集
第06集
第07集
第08集
第09集
第10集
第11集
第12集
第13集
第14集
第15集
第16集
第17集
第18集
第19集
第20集
第21集
第22集
第23集
第24集
第25集
第26集
第27集
第28集
第29集
第30集
第31集
第32集
第33集
第34集
第35集
第36集
第37集
第38集
第39集
第40集
第41集
第42集
第43集
第44集
第45集
第46集
第47集
第48集
第1集
第2集
第3集
第4集
第5集
第6集
第7集
第8集
第9集
第48集完结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战火四千金
国色芳华
反诈骗行动组
追梦—优酷出品青年导演扶植计划
花青歌
心动警报第一部
新生2024
雪狼
与晨同光
天下第一媒婆 (2006)
真心不想给这个剧差评,前面的李延年电影级别的水平了,太好看了。于敏也让我产生了对科研工作者的敬意。默默无闻张富清,开始以为只是一个复员军人,帮乡亲致富的,没想到也能文能武,厉害。
唯独这个黄晓明,我真心不想给这个剧减分,请允许我在这里骂骂他吧。
黄小明和陈好,可能因为他们都是帅哥美女吧,偶像包袱放不下来,他们演的不是黄旭华和他老伴,演的就是他们自己,黄晓明和陈好的故事。
同样是科研工作者,于敏感觉不但聪明,而且心系氢弹,也爱家人,但为了国家,只能委屈了老婆孩子,一心做科研。黄晓明虽然也把词都念出来了,但感觉他心里没货,没有灵魂的念台词。于敏也执拗,是因为自己这么多年累积的知识水平,是对科研工作的认真负责而执拗。黄晓明的执拗就是霸道总裁。
还有于敏拍出来了一年一年的年代感。黄晓明和陈好的年代感比较模糊,就算他们一直搬家,孩子也经常换,但这两人不符合当时社会的精致的妆容,精致的发型。黄晓明不管熬夜多久,除了头发乱一些,脸上的妆容不变,连些倦容都没有,哎。雨中找孩子,那精致的带水妆容,只是脸上摸了两条黑,和鼻尖上一点点,衣服都没湿。敢不敢不要这么帅啦?
陈好更是,除了发型,妆容都没变过,后面比她女儿都年轻,身材还那么好,跟20多岁似的。这些年保养的是真好啊。
谈演技就更没啥谈的了,张富清妈妈死的时候郭涛演的,真的是因为工作不能尽孝,感动的都哭了,黄晓明把头浸入水里,哎,你要是不干活你就回去吧。不过说实话整段我也没看黄晓明做过些什么。孩子那段,他和陈好,太偶像剧了,想直接跳台。还有最后陈好哭着哭着就笑了,救命啊。
借用张富清吐槽国产战争片的话说,那些做科研的科学家,都是艰苦奋斗多年,从无到有,用自己的生命去研究出来的,不是靠谈恋爱,耍帅,霸道,潜水艇就能变出来的,这种变出来的片子,我们也不爱看,太跳脱了
请求制片方以后拍这种正剧不要再找这么"美"的演员了,这么真实感人的事情,被几个舍不得放下自己美颜的演员强行演假了。太糟蹋东西了。
没有把研究核潜艇如何攻坚克难作为突出重点,一些鸡毛蒜皮的爱情、家长里短贯穿整的剧情,例如,两个孩子放学后到海边玩,遇到台风,就遭遇了危险,接着就是找孩子,抢救,吵架等等,这狗血的剧情实在不符合功勋这样的主题,给科学研究技术攻关的情节太少了,也没有深刻刻画苏联是如何卡我们脖子,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如何一步步发展起来,只是轻描淡写而过,反倒是爱情成了这一章的主要主题了,这是一大败笔
(一)
以前对于我军(广义上说是所有红色军队)所特有的“政委”“指导员”这一类职务,以及相应的文学艺术形象,吃瓜群众们多少存在一些误解与偏见,总体印象就是脸谱化、高大全,就会耍嘴皮子说漂亮话、喊口号,尽玩儿虚的,婆婆妈妈唧唧歪歪总拖后腿…真正真刀真枪打硬仗打胜仗,还得靠团长营长连长排长班长带着战士们去冲锋陷阵浴血奋战…
就是感觉我军一支部队好比一个传统的大家庭,主官是爹,是作为主心骨存在的大家长,战士们是如狼似虎的杨家将七郎八虎一样的热血儿男,而政委指导员呢,则是唠唠叨叨婆婆妈妈的老妈妈,就算是佘太君穆桂英,但终归定位还是个家庭主妇,热心肠,碎嘴子,喜欢瞎操心但往往吃力不讨好,一旦遇到事儿,还得是男主外女主内…总之,政委指导员这类军队政工干部的形象,在吃瓜群众的印象里,就是个类似“娘们儿”一样的阴柔担当,所谓“战争让女人走开”,打仗毕竟还是要靠男人,要是指望杨门女将十二寡妇征西,那也太不靠谱了…
拿我来说,之所以有这样的刻板印象,一方面是由于自己的人生阅历中,除了上学时期的短暂军训,基本与军旅生活没有交集,所以对于军队是陌生、隔膜、缺乏了解的,仅凭一知半解就去狭隘地理解与定位了我军政工干部的角色;另一方面,也要拜长期以来,我们的文艺作品所赐…咱们的军旅题材的小说影视剧的热门作品里边,所塑造的政委指导员的形象,大多非常干瘪与模式化,反正给我的印象就是,举个最典型的例子,《亮剑》这部剧,如果把政委赵刚的戏份都删了,此剧魅力几乎不会怎么减色,但是,如果抽掉了团长李云龙,那这剧就没法儿看了…说实话,我个人的感觉,政委赵刚的存在感,还不如和尚、孔二愣子、李云龙前女友、老婆以及李云龙后来的那个保镖呢…
总之,政委指导员的形象在我看来,就是绿叶与陪衬,从角色吸引力而言,几乎可有可无…
另外,中学时学近现代史,是背过“三湾改编”“支部建在连上”这些知识点的,但对于“支部建在连上”对于我军的深刻意义,是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的…
直到这几天看了新鲜出炉的主旋律献礼电视剧《功勋》第一单元,即“李延年篇”(本剧应该是一个单元六集),王雷演的李延年,演得非常出彩,最重要的是这部剧制作非常精良,剧本特别扎实…我是没想到,无意中看了一眼一部主旋律红色题材电视剧,就被王雷演的李延年一段战前动员的演讲,给震撼到了,然后就被吸引着看下去了,哇塞,战争场面,服化道细节,感觉是国产近现代战争剧的巅峰水平啊!绝对拍出了电影大片质感,几乎不逊色于“兄弟连”“钢锯岭”!太特么考究了!…更没想到的是,短短六集电视剧看下来,我一下子就彻底理解了我志愿军当年开挂一样的强大战斗力是怎么来的了!也一下子就勾连起了中学历史课就学过的我军“支部建在连上”的知识点,并彻悟了其深远意义与独特价值了!
(二)
电视剧所截取的这段故事,剧情很简单~李延年,当时是抗美援朝战场上我志愿军一名连指导员,在没有连长的情况下,他又当爹又当妈,率领这个连队战士去坚守一个高地…他们营的任务是在总攻发起之前,夺下这个秃山头并守住它几天几夜…之前先后派上去两个连,几乎都拼光了,他带本营最后一个连上去,收拾残兵,合并组成一个新的连队“泰山连”,在他的指挥下,打退联合国军大炮坦克开路、步兵轮番上阵的多次疯狂进攻,阵地经过双方多次反复争夺,最后守高地的我军弹尽粮绝,就剩11个人还活着的情况下,硬是守住了阵地,等来了总攻…
看上去很老套很俗套的剧情对吧?但墙裂推荐喜欢战争片的豆友去看看这六集!对于国产战争剧来说,此剧拍出了很多出人意料的新意呢!
也怪之前此类题材作品“神剧”太多,给我们普通观众的感觉,我军打胜仗就是扔扔手榴弹、吹吹冲锋号那样如同儿戏一样简单…可是,这部剧却从整体脉络、机理、细节上,用心地给出了令人信服的解释:不要小看当年我军打仗的技术含量、智力因素,特别是基层团队的战术先进性、实用性、灵活性及有效性!仅凭匹夫之勇和一腔热血地猛打猛冲,可以谱写出悲壮惨烈的绝唱,但无法确保以弱胜强的结局!我们的志愿军,在装备落后缺乏补给等诸多不利条件下,于异国他乡能硬刚武装到牙齿的联合国军三年而打个平手,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做到的!必然是具备了某些人无我有的独具优势的核心竞争力,才能确保实现的!
这个独到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这短短六集电视剧,正是试图从细节入手,解析其中的原理!
就不剧透了,推荐大家亲自去电视剧中寻找答案吧!
(三)
总之,我在观剧过程中,是生出许多感慨与恍然大悟的~
原来,政委指导员这样的军队政工干部的存在,是构成我军核心战斗力的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啊!
原来,支部建在连上,真的是高瞻远瞩的神来之笔啊!竟然有着如此令人叹服的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啊!…
剧中李延年领导的这个连队,一半战士是“解放战士”,就是从国军中俘虏或投诚过来的!有到了朝鲜战场还想开小差当逃兵溜回家乡去的,有被对面国军派驻联合国军的特务阵前喊话点名许给高官厚禄的……我之前很不理解,同一群人,当年作国军时,解放战争中就一触即溃,但加入到我军之后,仅仅经过短暂改造,投身抗美援朝战场,怎么就能一下子变成了死战不退的特殊材料制成的人?…看了这六集电视剧,我找到了一些合情合理的令人信服的依据……
还有,百十来人的轻装步兵,在敌人大炮轮番轰击、坦克开道、全副武装的步兵潮水般一层层车轮攻击之下,要怎么做,才能守住一个光秃秃的山头几天几夜?电视剧里细致刻画了李延年是怎么分兵派将、配置资源、布置防线,真正打起来,又是怎么根据具体的战场形势变化,调整部署…其中各种随机应变、灵活机动、跟敌人斗心眼儿,简直把孙子兵法三十六计的智慧用活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人的能动性超水平发挥的情况下,就硬是一步步活生生的做到了!
(四)
伟大领袖说抗美援朝战争,敌人是钢多气少,我们是钢少气多…那么,钢少气多具体要怎么做才能战胜钢多气少?仅仅靠人海战术、拿人去死磕人家的钢吗?在供给源源不断的钢铁炮弹炸弹子弹覆盖之下,恐怕有多少人也不够看的吧?反正我在以往观看国产影视剧过程中,留下的印象是,似乎仅仅靠我们的战士不怕牺牲勇于牺牲,就可以简单地抹平人家钢多我们钢少的悬殊差距了,但是稍微动脑子想想,你信吗?…看了这部剧的前六集,我才明白,只有发挥我军支部建在连上的独特优势,特别是一个称职的连指导员的存在,才有可能给每个战士心上灌注同样一股浩然之气,真正把一个集体凝神聚气,所有人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真正是人人奋勇个个争先地、发自内心地愿意超越生死、去把自己奉献给一个更远大的梦想,甘愿燃烧自己去做助力这个大家共同的梦想早日实现的燃料!这就有了可靠的、虽九死而无悔、哪怕一时战局不利也不会衰减的士气!
然而气只是一个方面的保障,另一方面,是在钢上做文章,在大量的气与极其有限的钢的巧妙结合而发挥最大效用上做文章!比如,好钢要用在刀刃上!比如,虽因人人浩气在心而人人皆可慨然赴死,但这也并非就是义和团式的自杀式冲锋蛮干啊!反而是更要讲究策略与效率!我们守阵地的就这一百来人,几天几夜没有援兵与补给,敌人却是死了一层,又攻上来一层,弹药补给几乎源源不断…这种情况下,要连续几天几夜确保阵地不丢,那必然需要有比敌人更高的智慧、更巧妙的办法、以更小的伤亡代价去更高效更大量地杀伤敌人!具体怎么做?去看电视剧,去看李延年!
第一次写评论,因为感觉不吐不快。
看了《长津湖》,总觉得意难平,不知道为什么,看了B站“李大钊”老师的分析,才终于感到茅塞顿开。下面其实以老师的观点为主,但也有一些我的思考。(原链接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WP4y1t7St?)
第一方面,从战争动机角度,相比于《金刚川》,《长津湖》在语言上,是通过大人物明确讲清了”为何而战“的,但是电影里,比角色语言更重要的是叙述语言,是隐含在镜头里的和角色表演中的,而长津湖的镜头语言,仍然是”战争痛苦“、”结束战争“,这有不少例子,最典型的,可能就是”我们这代人不打,就要下一代人去打“这句台词,乍一听,完全没毛病,但细细一想,完全不是这回事,一方面,从先烈们角度,我们这代人不打,难道结局不就是下代人被奴役,被像朝鲜人民一样欺侮,我们的后代,哪里还有什么机会战斗,先烈们会不明白这样的道理么?另一方面,对于我们后辈,难道先辈打了,我们就可以躺平了么?并不是,战斗仍然在继续,在经济、科研领域,甚至,极端一些,如有必要,我们也要在战场上战,说后代不用战斗,确实可能是先烈们美好的愿望,但对于革命战士,我觉得还是显得幼稚了一些,为什么会有这种认识上的差异?
核心问题,我觉得在于战争观,西方、日本的文艺作品中,会刻意强调战争的虚无性,双方士兵都是战争的受害者,战争是大人物的游戏,我们要一起结束战争,这就是现代西方的话语,顺着这套话语,怎么拍朝鲜战争都是歪的,因为我们的战争观不一样,在我们志愿兵战士的战争观中,战争是政治的延伸,正如政治对于保障人们的生活不可或缺一样,在必要的情况下,战争也一样不可或缺,我们是踏上战场只是为了胜利,然后达成政治上的目的,绝不是为了苟活,绝不是为了我自己回家——正是因为怀着这样的斗志,战士们才能舍生忘死,一往无前。而对于后辈,先烈们的英勇战斗是为了保卫当下,也是为后辈捍卫继续战斗的资格,如有必要他们会期待我们也勇猛战斗,捍卫革命成果——不用战斗,听起来美好,但在当时的国际形势下,在先烈们的战斗意志下,这种期盼显得软弱而幼稚,美国士兵会这么想我不会觉得奇怪,但对于志愿军战士,我觉得差了点意思。
另外,在战争观上,很有趣的一点是,西方文艺作品会宣传,战争会把人变成野兽,做出不人不鬼的事情来,我们看到,在战场上,他们确实也这么做了。但为什么,我们的志愿军战士能做到善待俘虏?为什么我们的志愿军战士没变成野兽?我们在经历的,不是同样的战争么?
第二方面,从战争方法角度,《长津湖》还是用美国大片方式演绎了我们“为何能胜”,很多细节即使不是军事爱好者的我都觉得离谱,主角团牺牲这么小,有下集就能金刚不坏,为所欲为么——看完之后我会觉得费解,我们凭什么赢了美国佬?我是看到了斗志,看到了排山倒海的数量,但对于现代战争,数量和斗志,有用么?现代化武器的代差不正是这两者的克星么?
然后我在“李大钊”老师的评论区,看到了《功勋》的推荐,来到这里,一口气看了六集,终于舒服了。《功勋》解答了我的疑惑,告诉我,志愿军战士在指导员的帮助下,是清楚“为何而战”的,因此他们才能积极、灵活、勇猛;志愿军战士们是会动脑子,绞尽了脑汁,想出了各种办法,然后再加上他们的无畏英勇,才抹平了装备代差,和美国佬打得旗鼓相当的——即使我们做到了这么好,我们依旧为落后付出了惨痛代价,无数英魂埋骨他乡。合理又热血,抗美援朝,这样一场伟大的战争,难道不值得一份这样的剧本、这样的表演么?
《长津湖》有进步,还行,但《功勋》的李延年篇,才是我所期待的。
这是一部难得的表现我军基层政工干部的影视剧,可以说大放异彩,吊打改开以来所有军事题材的影视剧。
以往影视剧里表现的基层政工干部是什么样?《集结号》里干预指挥员作战部署,鲁莽冲锋结果被炸成两截的指导员牺牲后,连队有没有指导员仿佛没什么差别。《亮剑》里的政委成了管家婆,得处处维护迁就团长的权威,政工工作基本没影。
《能文能武李延年》剧集相对完美诠释了基层政工干部:
1.领会上级作战意图,配合军事指挥员,有较强的军事指挥技能,作战中根据分工指挥部分行动,军事指挥员牺牲后可以立即遂行指挥职能。
2.浅入深出得给战士们讲明为什么而战,为什么而死,是的,人都怕死,但是之所以能克服恐惧直面死亡,爆发出惊人的能量,是因为要守护远比自己生命重要的东西进而自我实现。战士个人不是工具人,而是自我解放后尽最大可能做最好的自己,把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伟大事业结合起来,高度自觉能动的个体构建出远超一切对手的能聚能散的组织体。
3.熟悉了解战士们的情况,做思想工作,让战士们在政治上成长进步,建设巩固党组织;化解矛盾,保持队伍的团结、激发队伍和战士的战斗热情;沟通协调军地、兵民关系,维护军纪。李延年的“尊重和信任也是战斗力”、铿锵有力但又质朴坦诚的战场动员讲话、对连队里的解放战士的个人情况了如指掌等等就是体现。
剧里令人动容的地方太多了,战士们高呼为朝鲜人民报仇再现了那个年代的国际主义精神;小安东的经历再现了旧中国一个苦孩子是怎么新生的;战士们提到了不参军打仗打跑还乡团就过不好日子;眼瞎战士背着断腿战士冲锋;这些画面非常催泪。
剧集非常用心得展现了营连级阵地进攻、防御战,就看阵地建设、营连班组战斗战术衔接、战斗通讯(军号、哨子、手电筒)、轻重火力配合那叫一个专业!袭扰侦察敌火力配置、假人浪费敌火力、防御阶段灵活变换阵地伏击,尽显我指战员的战斗智慧!让笔者作为一个伪军迷看得过瘾!
《功勋》第三单元影评:战士归田未卸甲-默默无闻张富清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3904488/
该剧讲述了一名奇女子由牡丹培育而起,终达济民......
播放指数:3446℃
《功勋》 第03集在线观看 - 国产剧 - 经典影院 - 最新抢先电影 - 最新好看的经典影视电视剧免费在线观看 http://www.jd773.com/vodplay/55552-1-3.html
真心不想给这个剧差评,前面的李延年电影级别的水平了,太好看了。于敏也让我产生了对科研工作者的敬意。默默无闻张富清,开始以为只是一个复员军人,帮乡亲致富的,没想到也能文能武,厉害。
唯独这个黄晓明,我真心不想给这个剧减分,请允许我在这里骂骂他吧。
黄小明和陈好,可能因为他们都是帅哥美女吧,偶像包袱放不下来,他们演的不是黄旭华和他老伴,演的就是他们自己,黄晓明和陈好的故事。
同样是科研工作者,于敏感觉不但聪明,而且心系氢弹,也爱家人,但为了国家,只能委屈了老婆孩子,一心做科研。黄晓明虽然也把词都念出来了,但感觉他心里没货,没有灵魂的念台词。于敏也执拗,是因为自己这么多年累积的知识水平,是对科研工作的认真负责而执拗。黄晓明的执拗就是霸道总裁。
还有于敏拍出来了一年一年的年代感。黄晓明和陈好的年代感比较模糊,就算他们一直搬家,孩子也经常换,但这两人不符合当时社会的精致的妆容,精致的发型。黄晓明不管熬夜多久,除了头发乱一些,脸上的妆容不变,连些倦容都没有,哎。雨中找孩子,那精致的带水妆容,只是脸上摸了两条黑,和鼻尖上一点点,衣服都没湿。敢不敢不要这么帅啦?
陈好更是,除了发型,妆容都没变过,后面比她女儿都年轻,身材还那么好,跟20多岁似的。这些年保养的是真好啊。
谈演技就更没啥谈的了,张富清妈妈死的时候郭涛演的,真的是因为工作不能尽孝,感动的都哭了,黄晓明把头浸入水里,哎,你要是不干活你就回去吧。不过说实话整段我也没看黄晓明做过些什么。孩子那段,他和陈好,太偶像剧了,想直接跳台。还有最后陈好哭着哭着就笑了,救命啊。
借用张富清吐槽国产战争片的话说,那些做科研的科学家,都是艰苦奋斗多年,从无到有,用自己的生命去研究出来的,不是靠谈恋爱,耍帅,霸道,潜水艇就能变出来的,这种变出来的片子,我们也不爱看,太跳脱了
请求制片方以后拍这种正剧不要再找这么"美"的演员了,这么真实感人的事情,被几个舍不得放下自己美颜的演员强行演假了。太糟蹋东西了。
没有把研究核潜艇如何攻坚克难作为突出重点,一些鸡毛蒜皮的爱情、家长里短贯穿整的剧情,例如,两个孩子放学后到海边玩,遇到台风,就遭遇了危险,接着就是找孩子,抢救,吵架等等,这狗血的剧情实在不符合功勋这样的主题,给科学研究技术攻关的情节太少了,也没有深刻刻画苏联是如何卡我们脖子,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如何一步步发展起来,只是轻描淡写而过,反倒是爱情成了这一章的主要主题了,这是一大败笔
(一)
以前对于我军(广义上说是所有红色军队)所特有的“政委”“指导员”这一类职务,以及相应的文学艺术形象,吃瓜群众们多少存在一些误解与偏见,总体印象就是脸谱化、高大全,就会耍嘴皮子说漂亮话、喊口号,尽玩儿虚的,婆婆妈妈唧唧歪歪总拖后腿…真正真刀真枪打硬仗打胜仗,还得靠团长营长连长排长班长带着战士们去冲锋陷阵浴血奋战…
就是感觉我军一支部队好比一个传统的大家庭,主官是爹,是作为主心骨存在的大家长,战士们是如狼似虎的杨家将七郎八虎一样的热血儿男,而政委指导员呢,则是唠唠叨叨婆婆妈妈的老妈妈,就算是佘太君穆桂英,但终归定位还是个家庭主妇,热心肠,碎嘴子,喜欢瞎操心但往往吃力不讨好,一旦遇到事儿,还得是男主外女主内…总之,政委指导员这类军队政工干部的形象,在吃瓜群众的印象里,就是个类似“娘们儿”一样的阴柔担当,所谓“战争让女人走开”,打仗毕竟还是要靠男人,要是指望杨门女将十二寡妇征西,那也太不靠谱了…
拿我来说,之所以有这样的刻板印象,一方面是由于自己的人生阅历中,除了上学时期的短暂军训,基本与军旅生活没有交集,所以对于军队是陌生、隔膜、缺乏了解的,仅凭一知半解就去狭隘地理解与定位了我军政工干部的角色;另一方面,也要拜长期以来,我们的文艺作品所赐…咱们的军旅题材的小说影视剧的热门作品里边,所塑造的政委指导员的形象,大多非常干瘪与模式化,反正给我的印象就是,举个最典型的例子,《亮剑》这部剧,如果把政委赵刚的戏份都删了,此剧魅力几乎不会怎么减色,但是,如果抽掉了团长李云龙,那这剧就没法儿看了…说实话,我个人的感觉,政委赵刚的存在感,还不如和尚、孔二愣子、李云龙前女友、老婆以及李云龙后来的那个保镖呢…
总之,政委指导员的形象在我看来,就是绿叶与陪衬,从角色吸引力而言,几乎可有可无…
另外,中学时学近现代史,是背过“三湾改编”“支部建在连上”这些知识点的,但对于“支部建在连上”对于我军的深刻意义,是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的…
直到这几天看了新鲜出炉的主旋律献礼电视剧《功勋》第一单元,即“李延年篇”(本剧应该是一个单元六集),王雷演的李延年,演得非常出彩,最重要的是这部剧制作非常精良,剧本特别扎实…我是没想到,无意中看了一眼一部主旋律红色题材电视剧,就被王雷演的李延年一段战前动员的演讲,给震撼到了,然后就被吸引着看下去了,哇塞,战争场面,服化道细节,感觉是国产近现代战争剧的巅峰水平啊!绝对拍出了电影大片质感,几乎不逊色于“兄弟连”“钢锯岭”!太特么考究了!…更没想到的是,短短六集电视剧看下来,我一下子就彻底理解了我志愿军当年开挂一样的强大战斗力是怎么来的了!也一下子就勾连起了中学历史课就学过的我军“支部建在连上”的知识点,并彻悟了其深远意义与独特价值了!
(二)
电视剧所截取的这段故事,剧情很简单~李延年,当时是抗美援朝战场上我志愿军一名连指导员,在没有连长的情况下,他又当爹又当妈,率领这个连队战士去坚守一个高地…他们营的任务是在总攻发起之前,夺下这个秃山头并守住它几天几夜…之前先后派上去两个连,几乎都拼光了,他带本营最后一个连上去,收拾残兵,合并组成一个新的连队“泰山连”,在他的指挥下,打退联合国军大炮坦克开路、步兵轮番上阵的多次疯狂进攻,阵地经过双方多次反复争夺,最后守高地的我军弹尽粮绝,就剩11个人还活着的情况下,硬是守住了阵地,等来了总攻…
看上去很老套很俗套的剧情对吧?但墙裂推荐喜欢战争片的豆友去看看这六集!对于国产战争剧来说,此剧拍出了很多出人意料的新意呢!
也怪之前此类题材作品“神剧”太多,给我们普通观众的感觉,我军打胜仗就是扔扔手榴弹、吹吹冲锋号那样如同儿戏一样简单…可是,这部剧却从整体脉络、机理、细节上,用心地给出了令人信服的解释:不要小看当年我军打仗的技术含量、智力因素,特别是基层团队的战术先进性、实用性、灵活性及有效性!仅凭匹夫之勇和一腔热血地猛打猛冲,可以谱写出悲壮惨烈的绝唱,但无法确保以弱胜强的结局!我们的志愿军,在装备落后缺乏补给等诸多不利条件下,于异国他乡能硬刚武装到牙齿的联合国军三年而打个平手,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做到的!必然是具备了某些人无我有的独具优势的核心竞争力,才能确保实现的!
这个独到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这短短六集电视剧,正是试图从细节入手,解析其中的原理!
就不剧透了,推荐大家亲自去电视剧中寻找答案吧!
(三)
总之,我在观剧过程中,是生出许多感慨与恍然大悟的~
原来,政委指导员这样的军队政工干部的存在,是构成我军核心战斗力的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啊!
原来,支部建在连上,真的是高瞻远瞩的神来之笔啊!竟然有着如此令人叹服的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啊!…
剧中李延年领导的这个连队,一半战士是“解放战士”,就是从国军中俘虏或投诚过来的!有到了朝鲜战场还想开小差当逃兵溜回家乡去的,有被对面国军派驻联合国军的特务阵前喊话点名许给高官厚禄的……我之前很不理解,同一群人,当年作国军时,解放战争中就一触即溃,但加入到我军之后,仅仅经过短暂改造,投身抗美援朝战场,怎么就能一下子变成了死战不退的特殊材料制成的人?…看了这六集电视剧,我找到了一些合情合理的令人信服的依据……
还有,百十来人的轻装步兵,在敌人大炮轮番轰击、坦克开道、全副武装的步兵潮水般一层层车轮攻击之下,要怎么做,才能守住一个光秃秃的山头几天几夜?电视剧里细致刻画了李延年是怎么分兵派将、配置资源、布置防线,真正打起来,又是怎么根据具体的战场形势变化,调整部署…其中各种随机应变、灵活机动、跟敌人斗心眼儿,简直把孙子兵法三十六计的智慧用活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人的能动性超水平发挥的情况下,就硬是一步步活生生的做到了!
(四)
伟大领袖说抗美援朝战争,敌人是钢多气少,我们是钢少气多…那么,钢少气多具体要怎么做才能战胜钢多气少?仅仅靠人海战术、拿人去死磕人家的钢吗?在供给源源不断的钢铁炮弹炸弹子弹覆盖之下,恐怕有多少人也不够看的吧?反正我在以往观看国产影视剧过程中,留下的印象是,似乎仅仅靠我们的战士不怕牺牲勇于牺牲,就可以简单地抹平人家钢多我们钢少的悬殊差距了,但是稍微动脑子想想,你信吗?…看了这部剧的前六集,我才明白,只有发挥我军支部建在连上的独特优势,特别是一个称职的连指导员的存在,才有可能给每个战士心上灌注同样一股浩然之气,真正把一个集体凝神聚气,所有人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真正是人人奋勇个个争先地、发自内心地愿意超越生死、去把自己奉献给一个更远大的梦想,甘愿燃烧自己去做助力这个大家共同的梦想早日实现的燃料!这就有了可靠的、虽九死而无悔、哪怕一时战局不利也不会衰减的士气!
然而气只是一个方面的保障,另一方面,是在钢上做文章,在大量的气与极其有限的钢的巧妙结合而发挥最大效用上做文章!比如,好钢要用在刀刃上!比如,虽因人人浩气在心而人人皆可慨然赴死,但这也并非就是义和团式的自杀式冲锋蛮干啊!反而是更要讲究策略与效率!我们守阵地的就这一百来人,几天几夜没有援兵与补给,敌人却是死了一层,又攻上来一层,弹药补给几乎源源不断…这种情况下,要连续几天几夜确保阵地不丢,那必然需要有比敌人更高的智慧、更巧妙的办法、以更小的伤亡代价去更高效更大量地杀伤敌人!具体怎么做?去看电视剧,去看李延年!
第一次写评论,因为感觉不吐不快。
看了《长津湖》,总觉得意难平,不知道为什么,看了B站“李大钊”老师的分析,才终于感到茅塞顿开。下面其实以老师的观点为主,但也有一些我的思考。(原链接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WP4y1t7St?)
第一方面,从战争动机角度,相比于《金刚川》,《长津湖》在语言上,是通过大人物明确讲清了”为何而战“的,但是电影里,比角色语言更重要的是叙述语言,是隐含在镜头里的和角色表演中的,而长津湖的镜头语言,仍然是”战争痛苦“、”结束战争“,这有不少例子,最典型的,可能就是”我们这代人不打,就要下一代人去打“这句台词,乍一听,完全没毛病,但细细一想,完全不是这回事,一方面,从先烈们角度,我们这代人不打,难道结局不就是下代人被奴役,被像朝鲜人民一样欺侮,我们的后代,哪里还有什么机会战斗,先烈们会不明白这样的道理么?另一方面,对于我们后辈,难道先辈打了,我们就可以躺平了么?并不是,战斗仍然在继续,在经济、科研领域,甚至,极端一些,如有必要,我们也要在战场上战,说后代不用战斗,确实可能是先烈们美好的愿望,但对于革命战士,我觉得还是显得幼稚了一些,为什么会有这种认识上的差异?
核心问题,我觉得在于战争观,西方、日本的文艺作品中,会刻意强调战争的虚无性,双方士兵都是战争的受害者,战争是大人物的游戏,我们要一起结束战争,这就是现代西方的话语,顺着这套话语,怎么拍朝鲜战争都是歪的,因为我们的战争观不一样,在我们志愿兵战士的战争观中,战争是政治的延伸,正如政治对于保障人们的生活不可或缺一样,在必要的情况下,战争也一样不可或缺,我们是踏上战场只是为了胜利,然后达成政治上的目的,绝不是为了苟活,绝不是为了我自己回家——正是因为怀着这样的斗志,战士们才能舍生忘死,一往无前。而对于后辈,先烈们的英勇战斗是为了保卫当下,也是为后辈捍卫继续战斗的资格,如有必要他们会期待我们也勇猛战斗,捍卫革命成果——不用战斗,听起来美好,但在当时的国际形势下,在先烈们的战斗意志下,这种期盼显得软弱而幼稚,美国士兵会这么想我不会觉得奇怪,但对于志愿军战士,我觉得差了点意思。
另外,在战争观上,很有趣的一点是,西方文艺作品会宣传,战争会把人变成野兽,做出不人不鬼的事情来,我们看到,在战场上,他们确实也这么做了。但为什么,我们的志愿军战士能做到善待俘虏?为什么我们的志愿军战士没变成野兽?我们在经历的,不是同样的战争么?
第二方面,从战争方法角度,《长津湖》还是用美国大片方式演绎了我们“为何能胜”,很多细节即使不是军事爱好者的我都觉得离谱,主角团牺牲这么小,有下集就能金刚不坏,为所欲为么——看完之后我会觉得费解,我们凭什么赢了美国佬?我是看到了斗志,看到了排山倒海的数量,但对于现代战争,数量和斗志,有用么?现代化武器的代差不正是这两者的克星么?
然后我在“李大钊”老师的评论区,看到了《功勋》的推荐,来到这里,一口气看了六集,终于舒服了。《功勋》解答了我的疑惑,告诉我,志愿军战士在指导员的帮助下,是清楚“为何而战”的,因此他们才能积极、灵活、勇猛;志愿军战士们是会动脑子,绞尽了脑汁,想出了各种办法,然后再加上他们的无畏英勇,才抹平了装备代差,和美国佬打得旗鼓相当的——即使我们做到了这么好,我们依旧为落后付出了惨痛代价,无数英魂埋骨他乡。合理又热血,抗美援朝,这样一场伟大的战争,难道不值得一份这样的剧本、这样的表演么?
《长津湖》有进步,还行,但《功勋》的李延年篇,才是我所期待的。
这是一部难得的表现我军基层政工干部的影视剧,可以说大放异彩,吊打改开以来所有军事题材的影视剧。
以往影视剧里表现的基层政工干部是什么样?《集结号》里干预指挥员作战部署,鲁莽冲锋结果被炸成两截的指导员牺牲后,连队有没有指导员仿佛没什么差别。《亮剑》里的政委成了管家婆,得处处维护迁就团长的权威,政工工作基本没影。
《能文能武李延年》剧集相对完美诠释了基层政工干部:
1.领会上级作战意图,配合军事指挥员,有较强的军事指挥技能,作战中根据分工指挥部分行动,军事指挥员牺牲后可以立即遂行指挥职能。
2.浅入深出得给战士们讲明为什么而战,为什么而死,是的,人都怕死,但是之所以能克服恐惧直面死亡,爆发出惊人的能量,是因为要守护远比自己生命重要的东西进而自我实现。战士个人不是工具人,而是自我解放后尽最大可能做最好的自己,把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伟大事业结合起来,高度自觉能动的个体构建出远超一切对手的能聚能散的组织体。
3.熟悉了解战士们的情况,做思想工作,让战士们在政治上成长进步,建设巩固党组织;化解矛盾,保持队伍的团结、激发队伍和战士的战斗热情;沟通协调军地、兵民关系,维护军纪。李延年的“尊重和信任也是战斗力”、铿锵有力但又质朴坦诚的战场动员讲话、对连队里的解放战士的个人情况了如指掌等等就是体现。
剧里令人动容的地方太多了,战士们高呼为朝鲜人民报仇再现了那个年代的国际主义精神;小安东的经历再现了旧中国一个苦孩子是怎么新生的;战士们提到了不参军打仗打跑还乡团就过不好日子;眼瞎战士背着断腿战士冲锋;这些画面非常催泪。
剧集非常用心得展现了营连级阵地进攻、防御战,就看阵地建设、营连班组战斗战术衔接、战斗通讯(军号、哨子、手电筒)、轻重火力配合那叫一个专业!袭扰侦察敌火力配置、假人浪费敌火力、防御阶段灵活变换阵地伏击,尽显我指战员的战斗智慧!让笔者作为一个伪军迷看得过瘾!
《功勋》第三单元影评:战士归田未卸甲-默默无闻张富清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3904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