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集
第02集
第03集
第04集
第05集
第06集
第07集
第08集
第09集
第10集
第11集
第12集
第13集
第14集
第15集
第16集
第17集
第18集
第19集
第20集
第21集
第22集
第23集
第24集
第25集
第26集
第27集
第1集
第2集
第3集
第4集
第5集
第6集
第7集
第8集
第9集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黎明之前(2011)
追梦—优酷出品青年导演扶植计划
心动警报第一部
新生2024
雪狼
天下第一媒婆 (2006)
花满楼之绝世花魁
总裁的天价前妻
小鼓大戏
花自飘零
但是几集看下来,却很是失望。
首先说,马少骅个人的演技没有问题,但是依旧不能阻止这是一部非常平庸的剧集。
首先是剧本的问题,过于平铺直叙,简直就是一本流水账一般。最先说的就是诛杀安德海,历史上,安德海被杀也是宫里宫外几股势力互相较量的结果,本应该写的惊心动魄,跌宕起伏,结果,普普通通就杀了,毫无波澜可言。
安德海的演员表演也是太浮于表面,熟悉那段历史的都知道,安德海得宠于慈禧面前的原因,怎么可能是一个毫无礼数,好色流于表面的狂狼之人,一方面可能是剧本,一方面也是演员的表演,本来安德海这样一个人物,绝对是个出彩的角色,却演成了一个市井混混一般,有时候,演员红不红,除了玄学,还得是实力说话,本来这样一部正剧,丁宝桢这个角色都很难有出彩的地方,不能说泼天富贵,小火机会是有的,抓不住!
第二个就是配角的表演,虽然请来了一些熟面孔客串,但是毫无助力可言。无论是慈溪,恭亲王等一众人,论气质、论表演,和马少骅基本上不在一个层面上,尽管马少骅个人很努力,很认真,但是他一个人跑的远,后面人跟不上,自然就是不成个样子了。
最后一点,细节做得很不好,丁宝桢回乡一集中,有个女的藏在放食物的箱子里,出来以后说自己几天都没有吃东西了,可是身上的衣服确实崭新无比,穿着崭新的民族服装,说自己几天吃不上饭,看上去很可笑。年轻演员表演上基本不入戏,就是机械的背台词。
以前有句话,红花虽好,还需绿叶相配,这句话放在《丁宝桢》这部电视剧上,很贴切。
历城县令刘玉柏当年做历城县丞,每年40两俸禄,每年800两养廉银,凑不够他儿子进京赶考的路费?让儿子含恨而终?对导演的算账能力表示质疑。
历城县令刘玉柏当年做历城县丞,每年40两俸禄,每年800两养廉银,凑不够他儿子进京赶考的路费?对导演的算账能力表示质疑。
剧中女子跳河自尽,放着帅气多金的男富二代不要,偏偏找个又丑又穷又肥的草民?
女子母亲一介草民,说的台词文化程度最少也是211毕业的,麻烦编剧、导演写剧本的时候长点心
制作预算大有大的做法,小有小的做法,这么不上心又是为何呢?
浮夸的剧情设定和表演,就不能按照历史找一些真实事件还原吗?传记片最重要的是真实,不愿意做功课吗?
不能算精品,但是算是能看吧,马少骅演技没得说,导演、剧本中上,可惜”带资“的那位太水、太明显了,几乎搅了一锅汤。 不能算精品,但是算是能看吧,马少骅演技没得说,导演、剧本中上,可惜”带资“的那位太水、太明显了,几乎搅了一锅汤。 不能算精品,但是算是能看吧,马少骅演技没得说,导演、剧本中上,可惜”带资“的那位太水、太明显了,几乎搅了一锅汤。 不能算精品,但是算是能看吧,马少骅演技没得说,导演、剧本中上,可惜”带资“的那位太水、太明显了,几乎搅了一锅汤。
【第一集】 丁宝桢秉公执法查处刘玉柏
1、丁宝桢准备酒菜与刘玉柏叙旧送行
刘玉柏:从那一刻起我就明白,什么礼义廉耻,什么为国为民,人活着,白花花的银子才是最重要的。
丁宝桢:这不是你贪污之借口。
刘玉柏:纵观大清,没有像你这样做官的。
丁宝桢:我要上对得起国家,下对得起百姓,我对得起我丁家祖上的传承,我永不会落到此等下场。欺人欺天如自欺,负民负国,何忍负之?
【第二集】 丁宝桢当面和安德海叫板
2、丁宝桢要整顿水师
陈云飞:这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大人若想革除水师弊端,恐怕没那么容易。
丁宝桢:再难的事,也要有人去做。莫忘愚公,尚能移山。
【第三集】 丁宝桢惩治贪官污吏
3、娟儿妈恳请丁宝桢颠沛流离季风被抓女子,丁宝桢满口答应。
娟儿妈:我等小民,如尘土浮萍,自不如那安德海位高权重。但还是要恳请大人为我等做主啊,即使杀不了那安德海,也千万不能让娟儿的悲剧重演。这些孩子,她都是有爹娘的。
丁宝桢:夫人大义!你们哪里是尘土浮萍,你们是大清国的天哪!我为一方父母官,哪怕是豁出去这头顶上的顶戴不要,我定不叫人欺辱百姓。
【第四集】 丁宝桢抓安德海误伤圣物
4、丁宝桢自己下厨做酱炒鸡丁请家人吃饭
丁宝桢: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虽说咱没有八珍。但是,粗茶淡饭饱三餐哪。
【第五集】丁宝桢设计抓捕安德海
5、阎敬铭劝丁宝桢给慈禧一个台阶,放安德海过山东,
阎敬铭:给太后一个台阶,放安德海出山东,你这回就忍忍吧,不要找他的麻烦。
丁宝桢:但宝桢做不到,还有自德州掳来的十几名良家民女,依然在船上受着安德海的凌辱、折磨,我身为山东一省的巡抚,我能眼睁睁地看着,装作不知道?那宝桢即使是脖子上架着刀子,我也得要救出这些民女。
阎敬铭:恭亲王对此事,他可是不管不问的哟。
丁宝桢:他能置百姓于不顾,但我不能。我是东省的父母官,东省百姓受不得欺辱。
6、丁体常劝丁宝桢放了安德海,丁宝桢狠狠教训了他。
丁体常:趁现在事情还秋得及,不如放了安德海,您若是秉公执法,便是与西宫皇太后为敌,到时,丁家可能会遭其灾祸,父亲也会有性命之忧。父亲,儿子劝父亲一句,放了安德海。
丁宝桢:此祸我何尝不知?我问你,是百姓的性命重要还是我的性命重要?
丁体常:在儿子心中,父亲的更重要。
丁宝桢:你混账!
丁体常:儿子并没有觉得哪里说错……
丁宝桢:跪下!你难道忘了丁家的祖训了吗?一旦蒙恩受命时,不负朝廷不负家。如今,你居然不顾百姓之性命,我看你的官是白当了!当官,务持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官官称父母,父必真父,母必真母,做几年悬羊头卖狗肉的假事,总不相干。为政者不须多言,须息息省身,克己奉公。我丁家以不负国家为根本,何时变为以自保为根本?自曾祖公迁到贵州开始,便立下家规,子孙后人入私塾就读,有授教者、有入仕者,明理治事,此乃为家训哪!我问你,民为何?
丁体常:民为国之根本。
丁宝桢:做官,当以爱民养民为第一要事,盖民为国本,培养民气,即为培养国脉。凡有害于民者,必尽力而除之;有利于民者,必实心谋之。而今那安德海违背了大清律法,鱼肉百姓,若是放了安德海,那岂不是违背了不负国家之祖训了吗?
丁体常:可没了父亲还要祖训何用?
丁宝桢:若人人都似你这般,那大清朝的百姓的希望,何在呢?以上是为国为民,以下是为家,你知不知道,山东的官员都以为我会放了安德海,各自都等着给安德海送银子,这回我若是不将安德海正法,那朝中的官员皆会上行下效,那还会有百姓的容身之处吗?我指的百姓,既指你,还有尚未成年的岱生,还有你的子孙,你是让他们都像德州百姓一样人人自危,那岂不是要让他们事事受辱吗?
【第六集】丁宝桢奉旨杀安德海
7、恩承回京,丁宝桢步行送至城外告别。
恩承:你手持圣意,可是你躲过一时能躲过一世吗?
丁宝桢:如有劫来,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若在劫难逃,我也无畏惧。
恩承:这就是所谓丁大人的为官之道?哼,我真的是佩服啊!
丁宝桢: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穿百姓衣,吃百姓饭,勿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为官之道呢,一种为己,一种为理。
恩承:但是还有一种为官之道,叫见风使舵、鉴貌辨色。
丁宝桢:我学不会,也学不来,只求问心无愧吧。
【第七集】丁宝桢带病回山东赈灾
8、丁宝桢回到贵州百感交集,登山高歌。
丁宝桢:燕子飞过九重岩,哪里高来哪里蹲,在世今生天天拼,拼到嘛来世嘛,就拼够。
【第八集】丁宝桢为治水四处筹钱
9、丁宝桢跟文大人说马上要动工修建河堤。
文大人:大人为何如此着急啊?
丁宝桢:光荷泽一府,就有两个县城被大水淹没,决口之水犹如猛兽,受灾的百姓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流离失所、食不果腹、惨不忍睹啊。你我是一方的父母官,简直就是罪孽深重啊。
【第九集】丁宝桢自筹资金修筑堤坝
10、丁宝桢给官员大讲为官之道,众官员跪地认错。
丁宝桢:我丁宝桢自打上任那一日起,我就没睡过一个安稳觉。为官之道,上,要对得起皇上;下,要对得起黎民。我自认为我丁宝桢有许多不足之处,诸位,都是苦读寒窗,才得到的功名哪,为什么一做官,就把圣人教的就抛到九霄云外了呢?
【第十一集】丁宝桢奉旨查贪腐
11、丁宝桢不许文彬和乔松年回家,和他一起在衙门等查账结果。
丁宝桢:这么多银子,不知去向何处,你我身为一省的大员,如何向百姓交代?如何向皇上交代?
文彬:稚璜,过犹不及!
丁宝桢:道理我懂,这种折中调和的处世之道,真适用官场吗?为官一世,真的就是为了保全自己?为了平步青云?民呢?国呢?置于何处?
文彬:我知你素来心系民生,做官为民的道理我也懂得,可如今这官场险恶,你可知道,即使一个区区的知府道台,那背后的靠山都有可能在宫里啊。
丁宝桢:质夫,你也是苦读寒窗的,圣人的道理倒背如流,你不觉得你白活了吗?
文彬:你这是何意?如今这世道,有靠山有银子的人,到哪儿不是畅通无阻?这里补个缺捞上一笔,即便被罢了官,稍加走动便又到别处做了官。
丁宝桢:丁某就是要杜绝此现象,才要整顿吏治。
【第十二集】王廷义栽赃陷害文彬
12、丁宝桢让培荣带兵围住文彬家,不许任何人出入。
丁宝桢:他们串通一气、草菅人命,犹如一窝蛀虫,在蚕食我大清国的根基,在从食不果腹的百姓嘴里——抠食,那我大清国的希望在哪儿?老百姓的出路……又在哪儿?
陈云飞:大人,此时切不可心灰意冷啊!
丁宝桢:云飞多虑了。于国于民,若不铲除这些贪官污吏,我丁宝桢何以为人?我丁家世代为官,我又有何颜面去见我的列祖列宗啊?
陈云飞:大人是想借此机会一鼓作气,将山东官场吏治彻底整治一番!
丁宝桢:当初刘玉柏一死,我便该下此决心。
陈云飞:如今大人对文大人名为看押,实则保护,却也是弥补大人当时的过失。
【第十三集】丁宝桢把范义就地处决
13、丁宝桢只身赴约,邵宇宵痛哭流涕。
丁宝桢:大丈夫立天地之间,当广纳浩然正气,什么不得已而为之的论调,都是搪塞、遮羞之词。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你我皆有选择的余地。一生荣华,又能如何呢?若此生做不了惊天动地之事,当也应该做一些实事,也为自己的后代做个表率,为百姓留个口碑啊。
14、范义临刑
范义:想我范义,这些年费尽心机为些狗官卖命,最后却落得如此下场,你说,人这一辈子,到底图什么呢?
丁宝桢:做人做事,光明磊落,就图个心安理得。
【第十五集】徐建寅被丁宝桢的人品折服
15、丁宝桢为机器局揭牌
丁宝桢:“造化权舆”这四个字不仅是我们的开始,也是东省乃至整个大清朝的一个开始,一个希望啊。
16、徐建寅承认误会丁宝桢,二人以兄弟相称
丁宝桢:自强之路遥远与否,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我们不能自欺欺人,欺人便是欺己啊。
徐建寅:不错,在化学当中,物质和物质之间会发生反应,其实人与人之间同样可以发生反应。大人言传身教,感染身边的同僚和百姓,是为官者的典范。
丁宝桢:言重了,我丁某和大家一样,只不过食君之禄,忠君之事罢了。
徐建寅:见微知著,一个人的爱国爱民的心是藏不住的。
丁宝桢:徐总办也一样,为了机器局鞠躬尽瘁。我们为官的,就是要不负国家为是。
【第十七集】丁宝桢向施耐德展示枪炮威力
17、丁宝桢赏识齐嵩汝才学,想送其去国子监学习
齐嵩汝:嵩汝自幼便没了父亲,我和母亲二人,受尽了欺辱,看尽了人间的冷暖。有些人呢,他们欺负你,不是为了别的,就是因为你穷,因为你没本事。
丁宝桢:那你如今的奋发图强,就是为了今后不再受人欺负?
齐嵩汝:是,也不是。以前是这么想的,不过后来,人到了一定高度,有些事儿就放下不再看了,而是看向更高、更远的地方。
丁宝桢:你年纪轻轻的,就有如此这般的见解,着实难得呀。你放心,我举荐你去国子监学习的事儿,此事过了之后,我会想着去办。
【第十八集】丁宝桢奉旨进京任职
18、丁宝桢让齐嵩汝和他一起回京参加考试
齐嵩汝:老师啊,听闻圣谕并没有写为何让您进京,但是看大人交接政务一事,难道大人要入阁拜相了?
丁宝桢:皇上的圣意,岂是我等妄自揣测,莫要再提此事。
齐嵩汝:是,但是以大人的作为,就算是入阁拜相,那也是理所应当。
丁宝桢:我所做的,不是为了入阁为相,而是为了国家,为了数万的子民。日后你为官,一定要记住初始之心,为官之道,重在利民。
19、二十六个村的百姓为丁宝桢送行,丁宝桢热泪盈眶,跪地致意表决心。
丁宝桢:清风两袖朝天去,不带江南一寸棉,惭愧士民相饯送,马前洒泪注如泉。为官为民,我丁宝桢所做的,皆是父母官应该做的,我丁某,只是做了分内的事,就——就受到——受到乡亲们,如此的礼遇,丁某——丁某感激涕零。食君之禄,担君之忧,受民爱戴,我更须,为百姓服务。心系百姓,只要我丁宝桢为官一天,我便衷心为百姓做事,决不辜负山东百姓的——厚爱。
20、丁宝桢叫齐嵩汝把银票退回送礼官员,并教训了嵩汝一顿。
丁宝桢:他们到这里来等我是何用意,你不清楚?
齐嵩汝:学生以为这就是京城的规矩,就像谁家有了喜事,大家都要添一个彩头……
丁宝桢:糊涂!这是他们的说辞罢了,你怎么就能相信呢?嵩汝啊,你要切记,谨守本心,不要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地使自己失去了方向。
【第十九集】丁宝桢不随波逐流被贬川
21、阎敬铭劝丁宝桢慎重选择
阎敬铭: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有时候,装装样子也是挺好的。稚璜老弟,你此番进京面圣,你可想好了,若是太后召你去军机处,你将如何自处啊?
丁宝桢:我无论到何处,凭公心自处。
阎敬铭:有没有想过,去恭王府啊?
丁宝桢:有。
阎敬铭:先去面圣,后去恭王府,和先去恭王府后去面圣,这结果,可是截然不同的哟。你到底是怎么想的?
丁宝桢:我若是先去见太后,那恭亲王那儿我不好交代,毕竟我支持洋务,别人早把我看成洋务一派了,而且恭亲王这些年也替我挡刀挡枪啊。
阎敬铭:挡刀挡枪,那是你对他有意义,他才替你挡刀挡枪。
丁宝桢:所以我更要先去拜见恭亲王。
阎敬铭:为何?
丁宝桢:恭亲王对我有恩啊,不管他是为了什么,知恩图报,方为君子所为嘛。
阎敬铭:你倒是仗义啊。我来这里就是想和你知会一声,你去见恭亲王,恭亲王未必见你。有些事情,要想好喽。
丁宝桢:丹初兄,我已经想好了,加官进爵之事, 我不在乎;阿谀奉承之事,我不屑去做。
阎敬铭:嗯,此次来京面圣,太后必然拉拢于你,你若答应,那便是入阁为相,你的对手,也就是你的恩人——恭亲王;你若不答应,伤了太后,那你便是恭亲王的弃子。稚璜老弟,你可要好自为之哦。
22、齐嵩汝劝丁宝桢不要放弃入阁为相的机会,丁宝桢只想回山东为百姓做点实事
齐嵩汝:老师,入阁为相,不直是您的心愿吗?大好的机会就在眼前,您怎么能轻言放弃呢?——门生失言,还请老师责罚。
丁宝桢:嵩汝啊,你还是涉世未深哪!官场之事,你想得过于简单了。
齐嵩汝:悉听老师教诲。
丁宝桢:江山不管兴亡事,一任斜阳伴客愁。没错,入阁为相本是我的初衷,能有更大的权力或者站在更高的位置,便能为百姓做更多的事情、更大事情。但是,如今在这残酷的朝堂之上,与其尔虞我诈、鹬蚌相争,我不如回到山东,尽心尽力地多为百姓做点实事。
齐嵩汝:老师的一番话让学生茅塞顿开。京城乃是非之地,学生,愿随老师一起返乡。
丁宝桢:如今你要留在京城,你必须要明辨是非,你要接受各种磨炼,只有经过千锤百炼的才能变成真金。
齐嵩汝:谨凭老师安排。
丁宝桢:我对你只有一个要求。你我读书入仕到底是为了什么?倘若,你日后有机会登上更高的位置,你必须记住,我今晚对你的一席之谈。当官一定要——要为民,要常思常念常做,切不可钻营投机,更不可——以权谋私。
【第二十三集】丁宝桢整顿官商勾结搞贪腐
23、丁宝桢下厨做毛血旺,春兰支招,深受启发,连夜写奏折建议裁撤夫马局。
丁宝桢:辣度不够?那行,我多加点辣椒。
钟春兰:这辣椒啊并非越多越多,辣椒花椒得恰到好处,而且,最好是配上凉茶一起吃,清热消火。
陈云飞:大人白天还是愁眉不展,怎么才半日不到就明了了?
丁宝桢:今日做菜,从中有所感悟,这辣椒要放,但不可多,要有个度,吃多了上火,可配上凉茶一起,便可以达到一种平衡。想到此处,我开了窃。我写了份折子,你看一下。若无问题,即刻差人送往京城。
陈云飞:大人,我们这份折子呈上去,可是要得罪太后的,连恭亲王都在劝您三思啊。
丁宝桢:我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如今这夫马局,它是遗留物,它还有用吗?我查明有用。夫马局,乃国防之用,可如今的夫马局,不作为国防之用,反而祸害百姓。夫马局设立之初,它便横征课税,中饱私囊,盘剥百姓。
陈云飞:若只是如此,依着大人的作风,那定是要裁了。但是京城这一遭,我们知道了夫马局背后的内容,这要是裁了去,我怕大人受牵连。
丁宝桢:世宗宪皇帝曾说过,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我等食禄,皆是民脂民膏,你让我坐视不理,对得住百姓吗?
陈云飞:大人难道就不怕太后的怪罪?
丁宝桢:当然了,唯今之道,也不能硬扛着,但是,我必须向太后奏明:一、这夫马局贪赃枉法、祸害百姓,于国于民不利;二、裁撤掉那些累赘多余、耗费银钱的夫马局,并且,换掉夫马局的管事之人;第三、保留十八处有用的夫马局。如今,列强们他窥伺我西藏啊,保留这十八处的夫马局也是为了兵马调度、粮草屯积,这十八处有用的夫马局在川藏的要道之下,我要奏明太后,如今的四川,已是前沿之地呀。军务要紧,百姓安危,国之大事。
陈云飞:大人思虑周详,但是,即使是太后不因此折责怪大人,也难保不会迁怒啊。
丁宝桢:大丈夫当仁不让,如若畏首畏尾,那还是我丁宝桢吗?
【第二十四集】恩承利用齐嵩汝诬陷丁宝桢
24、丁宝桢在秋闱乡试考场预祝学生们取得好成绩
丁宝桢:我知道各位士子今日齐聚此地,乃是为了秋闱之大事。学而优则仕,读书入仕,是各位为进取的途径,我也希望各样士子能潜心答题,夺取功名,他日同朝为官,为民请命。希望各位志士,能珍视人品,正身立说,光明坦荡。丁某,忝任本次秋闱的监考,我身负朝廷的重托,当为各位士子担保,考场必整肃公平,进取者,必一视同仁,若舞弊不法之人,丁某,则严惩不贷。
25、考生们认定丁宝桢收受贿赂,借酒浇愁,痛斥官场的黑暗与腐败。
丁宝桢:我为官多年,人情冷暖、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你整我、我整你,我见多了。他,他们哪,我在意的,我在意的是百姓,整我丁宝桢可以,不应该,不应该以科举之名啊。科举是什么?科举是寒门士子入仕的唯一渠道啊。为了要整我丁宝桢,搅得天下民怨沸腾,让所有的学子寒心,寒心哪。学子是什么?莘莘学子才是大清,才是我大清的期望啊。
陈云飞:仅凭大人一己之力,怎可与大势抗衡,我看大人这官不做也罢,不如告老还乡。
金小妹:我同意,眼不见为净。
钟春兰:莫要胡说,他们两个喝多了,赶快把他们扶进去。
丁宝桢:夫人,不是我们喝多了,不是我们喝多了,是他们喝醉了,是他们喝醉了。他们醉了,他们糊涂,我大清才糊涂。
【第二十五集】丁宝桢劝齐嵩汝做个好官
26、丁宝桢把齐嵩汝叫到家里狠狠教训一番,希望他能悬崖勒马。
丁宝桢:嵩汝,你近来的所作所为,实在是叫人失望啊。
齐嵩汝:属下所为,全然按规矩办事。自认,并无过错。
丁宝桢:无过错?逃难的灾民,你非但没有开门赈灾,反而横加阻拦,此为不爱民之过;你为保自己的政绩无损,胡乱把一些捐纳的庸官塞入机器局,此为不作为之过;下属奉献的节礼,你非但没有制止,反而悉数收纳,此为不洁身自好之过。这一件件一桩桩,哪些是为师教你的?嵩汝,如今这官场上的所作所为,那都是陈年积攒下来的陋习,如果你以此陋习为自己的行事标准,那迟早有一天,你会吃尽苦头。你吃尽苦头是小,你让百姓吃尽苦头,那你脖子上这颗脑袋迟早得搬家。悬崖勒马吧。我这儿有《孟子》一篇,你拿回去,多多临摹对你会有好处。你千万要记住,为官之道,本心在民,若事事不系百姓,那官位迟早得变成黑色,那到时,后悔莫及呀。
【第二十六集】齐嵩汝因母亲的死幡然悔悟
27、齐嵩汝料理完母亲后事,找丁宝桢认错,丁宝桢狠狠教训。
丁宝桢:自上次,你我师生交谈之后,你之事仍挂于我心。你我乃师生啊,此接续之缘,接何续何,你齐嵩汝心里自会明白。其实自科举案这个事一开始,我便有所怀疑,科举案之后,太后突然派你到四川任成都知府,我当时就明白,你到成都,任成都知府是有人故意而为之,换句话说,是有人在利用你的野心。我,明里暗里,多次出言训诫,可是你始终没有参透为师的苦心。我不知道你还记得吗,你上任之后,我对你说过,我说嵩汝啊,你一为官就得此任,切记不可骄躁,牢记潜心为民啊。我知道你想早一些位极人臣,用自己的方式匡世济民,但是你忘了,不积跬步无以成千里,不懂得爱民,不配为官。前辈的教导,怎么就忘了呢?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莫以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饭,穿百姓衣,莫以百姓好欺,自己也是百姓。你齐嵩汝就是太在意官位了,殊不知你无论在什么位置上,哪怕在一方知县,或者更低的官位呢,你只要心系百姓,便是百姓之福啊。
齐嵩汝:是我追名逐利,被迷了心窍,枉费老师的苦心栽培。
丁宝桢:嵩汝啊,若是我等都随波逐流,事事都着眼于自己的私利,那国家的安危谁顾?百姓的性命谁顾?子子孙孙的未来谁顾?为师告诉你,无论身处何处,来时一身清白,走时问心无愧呀。只有这样才不枉来此人间,走一遭。为官,便要不负朝廷,不负家。
齐嵩汝:学生悔之晚矣。
丁宝桢:不,只要真心悔悟,何时都不晚。
【第二十七集】丁宝桢冒死向慈禧谏言
28、进宫路上丁宝桢内心独白
丁宝桢:《仁王经》里说,人生弹指六十刹那,这一刹那,便是九百生灭,起先,我想不通这九百生灭怎会这样轻易,后来,我做了地方督抚,我便知晓,彼时自己的刹那决定,所关系的,并非仅仅是这九百生灭。如今,我虽无力回天,但是我却还在任上,我便还能为民,我便还能救民,这民,就是我当官人的天。不负朝廷不负家。
29、丁宝桢面见慈禧冒死谏言
丁宝桢:川省,乃是直取我国西藏的要地,如今,一些外国列强,窥伺我藏地,时有之久,包藏祸心,所图不轨,四川一失则四通八达,天下藩篱,尽坏。
慈禧:你们都不让我花钱,可是你们一个机器局就是六万两。
丁宝桢:回禀太后,机器局初创之时,开拓地基,建造厂房,购买机器及运输机器,俱在此六万金之内,非全以六万金造枪炮也。太后,若在此时机器局速行停止,则前功尽弃。臣来京之前,去往四川机器局,查明当时的财务政况。现在,大三款,小十三款整顿意见,奏明太后,过目。
慈禧:丁大人,你可知道,为何仅仅关停你一家机器局?
丁宝桢:臣,得罪同傣。
慈禧:你连我都给得罪了。
丁宝桢:臣一心一意想的都是江山,和太后,想的,是我黎民百姓。
慈禧:裁撤夫马局的时候,你在奏折里给我留了面子,可你知道吗?你断的不仅仅是内务府一条财路啊!
丁宝桢:臣知道,臣,有一份详细的记录单,请太后过目。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太后得到的五十万两,下面过了多少手,被盘剥了多少,太后心中有数,我,不敢欺瞒。
丁宝桢:太后息怒。
慈禧:真是岂有此理!丁大人,听说你最近身体不适,起来吧。
丁宝桢:谢太后。
慈禧:小李子,赐座。
丁宝桢:谢太后。还有,体用之分。现在办洋务是强体,但若不整顿吏治,恐怕到头来,只会舍本逐末。
慈禧:看来我的半个朝廷都是贪蠹之臣啊。
丁宝桢:他们贪的,是钱,钱是怎么来的?是用权换来的。太后知道,我们明开捐纳收钱,知道官员们在底下怎么售卖朝廷的权力呀?这是恩承多年来贪赃枉法的部分证据,请太后过目。这只是臣在东省、川省两地查到的,那其他省份呢?臣不敢想啊。
慈禧:好你个恩承,我的朝廷,都成了你的点心铺子了。给我把吏部和三法司的叫来,一会儿进来议一议,是该杀还是该剐。
丁宝桢:太后息怒。臣是想,在圣上和太后之下,不能再有一层网,让他们私相授受。
慈禧:爱卿的心,我明白,不如,你就留在我的身边,免得再生出什么祸端,也害了我。
丁宝桢:臣,年纪老了,近日身体,也每况愈下,若臣留在京城,恐怕,也帮不了太后什么,臣还是请还四川,复开机器局,多造一支枪,便能为我大清的藩篱;增加一根篱笆,多造一颗子弹。便能为我大清抵挡住一个入侵者。
慈禧:罢了,小李子,传我的口谕,复开四川省机器局,交给丁宝桢,全权料理。
丁宝桢:叩谢太后。
30、丁宝桢带着丁体常和陈云飞来到山顶,俯瞰大好河山,感慨万千。
丁宝桢:民心乐,民气和,则不乱,而国家,予以平康。可是当下,列强环伺,国家要安康,百姓要安乐,只有办好洋务啊。
陈云飞:复办机器局,看来洋务一事,又有希望了。
丁宝桢:今后机器局,我便格外用心,只要在世一刻,我便投身洋务一刻,用自己造好的枪炮,抵御外侮,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31、丁宝桢带着百姓一起祭拜河神,诚心诚意向黄河祈祷。
丁宝桢:终我丁宝桢一生,不使一事不可对民,不有一念不可对民,凡有害民者,必尽力除之;有利于民者,必实心谋之。此心此情,黄河作证。
32、丁宝桢离世,结束语旁白。
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六十六岁的丁宝桢在四川总督任上离世。丁宝桢任山东巡抚十年,四川总督十年,将手中俸银资助穷苦百姓,以致入不敷出。丁宝桢在病危之时,竟然债台高筑,,他在弥留之际,仍不忘所欠债务,他上奏朝廷写道,所借之银,今生难以奉还,有待来生,衔环以报。丁宝桢病逝,光绪帝闻之动容而称,遽闻溘逝,悼惜殊深,传旨追赠丁宝桢为太子太保,谥号文诚,入祀贤良祠,朝廷特免其债务,拨款抚恤,丁家方能料理其丧事。贵州、四川、山东三地闻丁宝桢离世,皆上疏让其在当地厚葬,山东百姓呼声最烈,朝廷特传旨将丁宝桢葬于山东,并在三地建祠,让三地百姓凭吊。人非圣贤无高下,世代中庸不可差。读书耕田不误时,精忠报国品自嘉。廉洁奉公身高洁,尊老爱幼在天涯。一旦蒙恩受命时,不负朝廷不负家。
【全剧终】
这是一个关于第一代民族工业者,实业救国,自强......
播放指数:1275℃
《丁宝桢》 第10集在线观看 - 国产剧 - 经典影院 - 最新抢先电影 - 最新好看的经典影视电视剧免费在线观看 http://www.jd773.com/vodplay/59497-2-10.html
个人是马少骅老师的粉丝,很喜欢他的演技。所以听到由他主演的《丁宝桢》在央八播出,也是很期待。
但是几集看下来,却很是失望。
首先说,马少骅个人的演技没有问题,但是依旧不能阻止这是一部非常平庸的剧集。
首先是剧本的问题,过于平铺直叙,简直就是一本流水账一般。最先说的就是诛杀安德海,历史上,安德海被杀也是宫里宫外几股势力互相较量的结果,本应该写的惊心动魄,跌宕起伏,结果,普普通通就杀了,毫无波澜可言。
安德海的演员表演也是太浮于表面,熟悉那段历史的都知道,安德海得宠于慈禧面前的原因,怎么可能是一个毫无礼数,好色流于表面的狂狼之人,一方面可能是剧本,一方面也是演员的表演,本来安德海这样一个人物,绝对是个出彩的角色,却演成了一个市井混混一般,有时候,演员红不红,除了玄学,还得是实力说话,本来这样一部正剧,丁宝桢这个角色都很难有出彩的地方,不能说泼天富贵,小火机会是有的,抓不住!
第二个就是配角的表演,虽然请来了一些熟面孔客串,但是毫无助力可言。无论是慈溪,恭亲王等一众人,论气质、论表演,和马少骅基本上不在一个层面上,尽管马少骅个人很努力,很认真,但是他一个人跑的远,后面人跟不上,自然就是不成个样子了。
最后一点,细节做得很不好,丁宝桢回乡一集中,有个女的藏在放食物的箱子里,出来以后说自己几天都没有吃东西了,可是身上的衣服确实崭新无比,穿着崭新的民族服装,说自己几天吃不上饭,看上去很可笑。年轻演员表演上基本不入戏,就是机械的背台词。
以前有句话,红花虽好,还需绿叶相配,这句话放在《丁宝桢》这部电视剧上,很贴切。
历城县令刘玉柏当年做历城县丞,每年40两俸禄,每年800两养廉银,凑不够他儿子进京赶考的路费?让儿子含恨而终?对导演的算账能力表示质疑。
历城县令刘玉柏当年做历城县丞,每年40两俸禄,每年800两养廉银,凑不够他儿子进京赶考的路费?对导演的算账能力表示质疑。
历城县令刘玉柏当年做历城县丞,每年40两俸禄,每年800两养廉银,凑不够他儿子进京赶考的路费?对导演的算账能力表示质疑。
剧中女子跳河自尽,放着帅气多金的男富二代不要,偏偏找个又丑又穷又肥的草民?
女子母亲一介草民,说的台词文化程度最少也是211毕业的,麻烦编剧、导演写剧本的时候长点心
制作预算大有大的做法,小有小的做法,这么不上心又是为何呢?
浮夸的剧情设定和表演,就不能按照历史找一些真实事件还原吗?传记片最重要的是真实,不愿意做功课吗?
不能算精品,但是算是能看吧,马少骅演技没得说,导演、剧本中上,可惜”带资“的那位太水、太明显了,几乎搅了一锅汤。 不能算精品,但是算是能看吧,马少骅演技没得说,导演、剧本中上,可惜”带资“的那位太水、太明显了,几乎搅了一锅汤。 不能算精品,但是算是能看吧,马少骅演技没得说,导演、剧本中上,可惜”带资“的那位太水、太明显了,几乎搅了一锅汤。 不能算精品,但是算是能看吧,马少骅演技没得说,导演、剧本中上,可惜”带资“的那位太水、太明显了,几乎搅了一锅汤。
【第一集】 丁宝桢秉公执法查处刘玉柏
1、丁宝桢准备酒菜与刘玉柏叙旧送行
刘玉柏:从那一刻起我就明白,什么礼义廉耻,什么为国为民,人活着,白花花的银子才是最重要的。
丁宝桢:这不是你贪污之借口。
刘玉柏:纵观大清,没有像你这样做官的。
丁宝桢:我要上对得起国家,下对得起百姓,我对得起我丁家祖上的传承,我永不会落到此等下场。欺人欺天如自欺,负民负国,何忍负之?
【第二集】 丁宝桢当面和安德海叫板
2、丁宝桢要整顿水师
陈云飞:这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大人若想革除水师弊端,恐怕没那么容易。
丁宝桢:再难的事,也要有人去做。莫忘愚公,尚能移山。
【第三集】 丁宝桢惩治贪官污吏
3、娟儿妈恳请丁宝桢颠沛流离季风被抓女子,丁宝桢满口答应。
娟儿妈:我等小民,如尘土浮萍,自不如那安德海位高权重。但还是要恳请大人为我等做主啊,即使杀不了那安德海,也千万不能让娟儿的悲剧重演。这些孩子,她都是有爹娘的。
丁宝桢:夫人大义!你们哪里是尘土浮萍,你们是大清国的天哪!我为一方父母官,哪怕是豁出去这头顶上的顶戴不要,我定不叫人欺辱百姓。
【第四集】 丁宝桢抓安德海误伤圣物
4、丁宝桢自己下厨做酱炒鸡丁请家人吃饭
丁宝桢: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虽说咱没有八珍。但是,粗茶淡饭饱三餐哪。
【第五集】丁宝桢设计抓捕安德海
5、阎敬铭劝丁宝桢给慈禧一个台阶,放安德海过山东,
阎敬铭:给太后一个台阶,放安德海出山东,你这回就忍忍吧,不要找他的麻烦。
丁宝桢:但宝桢做不到,还有自德州掳来的十几名良家民女,依然在船上受着安德海的凌辱、折磨,我身为山东一省的巡抚,我能眼睁睁地看着,装作不知道?那宝桢即使是脖子上架着刀子,我也得要救出这些民女。
阎敬铭:恭亲王对此事,他可是不管不问的哟。
丁宝桢:他能置百姓于不顾,但我不能。我是东省的父母官,东省百姓受不得欺辱。
6、丁体常劝丁宝桢放了安德海,丁宝桢狠狠教训了他。
丁体常:趁现在事情还秋得及,不如放了安德海,您若是秉公执法,便是与西宫皇太后为敌,到时,丁家可能会遭其灾祸,父亲也会有性命之忧。父亲,儿子劝父亲一句,放了安德海。
丁宝桢:此祸我何尝不知?我问你,是百姓的性命重要还是我的性命重要?
丁体常:在儿子心中,父亲的更重要。
丁宝桢:你混账!
丁体常:儿子并没有觉得哪里说错……
丁宝桢:跪下!你难道忘了丁家的祖训了吗?一旦蒙恩受命时,不负朝廷不负家。如今,你居然不顾百姓之性命,我看你的官是白当了!当官,务持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官官称父母,父必真父,母必真母,做几年悬羊头卖狗肉的假事,总不相干。为政者不须多言,须息息省身,克己奉公。我丁家以不负国家为根本,何时变为以自保为根本?自曾祖公迁到贵州开始,便立下家规,子孙后人入私塾就读,有授教者、有入仕者,明理治事,此乃为家训哪!我问你,民为何?
丁体常:民为国之根本。
丁宝桢:做官,当以爱民养民为第一要事,盖民为国本,培养民气,即为培养国脉。凡有害于民者,必尽力而除之;有利于民者,必实心谋之。而今那安德海违背了大清律法,鱼肉百姓,若是放了安德海,那岂不是违背了不负国家之祖训了吗?
丁体常:可没了父亲还要祖训何用?
丁宝桢:若人人都似你这般,那大清朝的百姓的希望,何在呢?以上是为国为民,以下是为家,你知不知道,山东的官员都以为我会放了安德海,各自都等着给安德海送银子,这回我若是不将安德海正法,那朝中的官员皆会上行下效,那还会有百姓的容身之处吗?我指的百姓,既指你,还有尚未成年的岱生,还有你的子孙,你是让他们都像德州百姓一样人人自危,那岂不是要让他们事事受辱吗?
【第六集】丁宝桢奉旨杀安德海
7、恩承回京,丁宝桢步行送至城外告别。
恩承:你手持圣意,可是你躲过一时能躲过一世吗?
丁宝桢:如有劫来,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若在劫难逃,我也无畏惧。
恩承:这就是所谓丁大人的为官之道?哼,我真的是佩服啊!
丁宝桢: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穿百姓衣,吃百姓饭,勿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为官之道呢,一种为己,一种为理。
恩承:但是还有一种为官之道,叫见风使舵、鉴貌辨色。
丁宝桢:我学不会,也学不来,只求问心无愧吧。
【第七集】丁宝桢带病回山东赈灾
8、丁宝桢回到贵州百感交集,登山高歌。
丁宝桢:燕子飞过九重岩,哪里高来哪里蹲,在世今生天天拼,拼到嘛来世嘛,就拼够。
【第八集】丁宝桢为治水四处筹钱
9、丁宝桢跟文大人说马上要动工修建河堤。
文大人:大人为何如此着急啊?
丁宝桢:光荷泽一府,就有两个县城被大水淹没,决口之水犹如猛兽,受灾的百姓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流离失所、食不果腹、惨不忍睹啊。你我是一方的父母官,简直就是罪孽深重啊。
【第九集】丁宝桢自筹资金修筑堤坝
10、丁宝桢给官员大讲为官之道,众官员跪地认错。
丁宝桢:我丁宝桢自打上任那一日起,我就没睡过一个安稳觉。为官之道,上,要对得起皇上;下,要对得起黎民。我自认为我丁宝桢有许多不足之处,诸位,都是苦读寒窗,才得到的功名哪,为什么一做官,就把圣人教的就抛到九霄云外了呢?
【第十一集】丁宝桢奉旨查贪腐
11、丁宝桢不许文彬和乔松年回家,和他一起在衙门等查账结果。
丁宝桢:这么多银子,不知去向何处,你我身为一省的大员,如何向百姓交代?如何向皇上交代?
文彬:稚璜,过犹不及!
丁宝桢:道理我懂,这种折中调和的处世之道,真适用官场吗?为官一世,真的就是为了保全自己?为了平步青云?民呢?国呢?置于何处?
文彬:我知你素来心系民生,做官为民的道理我也懂得,可如今这官场险恶,你可知道,即使一个区区的知府道台,那背后的靠山都有可能在宫里啊。
丁宝桢:质夫,你也是苦读寒窗的,圣人的道理倒背如流,你不觉得你白活了吗?
文彬:你这是何意?如今这世道,有靠山有银子的人,到哪儿不是畅通无阻?这里补个缺捞上一笔,即便被罢了官,稍加走动便又到别处做了官。
丁宝桢:丁某就是要杜绝此现象,才要整顿吏治。
【第十二集】王廷义栽赃陷害文彬
12、丁宝桢让培荣带兵围住文彬家,不许任何人出入。
丁宝桢:他们串通一气、草菅人命,犹如一窝蛀虫,在蚕食我大清国的根基,在从食不果腹的百姓嘴里——抠食,那我大清国的希望在哪儿?老百姓的出路……又在哪儿?
陈云飞:大人,此时切不可心灰意冷啊!
丁宝桢:云飞多虑了。于国于民,若不铲除这些贪官污吏,我丁宝桢何以为人?我丁家世代为官,我又有何颜面去见我的列祖列宗啊?
陈云飞:大人是想借此机会一鼓作气,将山东官场吏治彻底整治一番!
丁宝桢:当初刘玉柏一死,我便该下此决心。
陈云飞:如今大人对文大人名为看押,实则保护,却也是弥补大人当时的过失。
【第十三集】丁宝桢把范义就地处决
13、丁宝桢只身赴约,邵宇宵痛哭流涕。
丁宝桢:大丈夫立天地之间,当广纳浩然正气,什么不得已而为之的论调,都是搪塞、遮羞之词。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你我皆有选择的余地。一生荣华,又能如何呢?若此生做不了惊天动地之事,当也应该做一些实事,也为自己的后代做个表率,为百姓留个口碑啊。
14、范义临刑
范义:想我范义,这些年费尽心机为些狗官卖命,最后却落得如此下场,你说,人这一辈子,到底图什么呢?
丁宝桢:做人做事,光明磊落,就图个心安理得。
【第十五集】徐建寅被丁宝桢的人品折服
15、丁宝桢为机器局揭牌
丁宝桢:“造化权舆”这四个字不仅是我们的开始,也是东省乃至整个大清朝的一个开始,一个希望啊。
16、徐建寅承认误会丁宝桢,二人以兄弟相称
丁宝桢:自强之路遥远与否,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我们不能自欺欺人,欺人便是欺己啊。
徐建寅:不错,在化学当中,物质和物质之间会发生反应,其实人与人之间同样可以发生反应。大人言传身教,感染身边的同僚和百姓,是为官者的典范。
丁宝桢:言重了,我丁某和大家一样,只不过食君之禄,忠君之事罢了。
徐建寅:见微知著,一个人的爱国爱民的心是藏不住的。
丁宝桢:徐总办也一样,为了机器局鞠躬尽瘁。我们为官的,就是要不负国家为是。
【第十七集】丁宝桢向施耐德展示枪炮威力
17、丁宝桢赏识齐嵩汝才学,想送其去国子监学习
齐嵩汝:嵩汝自幼便没了父亲,我和母亲二人,受尽了欺辱,看尽了人间的冷暖。有些人呢,他们欺负你,不是为了别的,就是因为你穷,因为你没本事。
丁宝桢:那你如今的奋发图强,就是为了今后不再受人欺负?
齐嵩汝:是,也不是。以前是这么想的,不过后来,人到了一定高度,有些事儿就放下不再看了,而是看向更高、更远的地方。
丁宝桢:你年纪轻轻的,就有如此这般的见解,着实难得呀。你放心,我举荐你去国子监学习的事儿,此事过了之后,我会想着去办。
【第十八集】丁宝桢奉旨进京任职
18、丁宝桢让齐嵩汝和他一起回京参加考试
齐嵩汝:老师啊,听闻圣谕并没有写为何让您进京,但是看大人交接政务一事,难道大人要入阁拜相了?
丁宝桢:皇上的圣意,岂是我等妄自揣测,莫要再提此事。
齐嵩汝:是,但是以大人的作为,就算是入阁拜相,那也是理所应当。
丁宝桢:我所做的,不是为了入阁为相,而是为了国家,为了数万的子民。日后你为官,一定要记住初始之心,为官之道,重在利民。
19、二十六个村的百姓为丁宝桢送行,丁宝桢热泪盈眶,跪地致意表决心。
丁宝桢:清风两袖朝天去,不带江南一寸棉,惭愧士民相饯送,马前洒泪注如泉。为官为民,我丁宝桢所做的,皆是父母官应该做的,我丁某,只是做了分内的事,就——就受到——受到乡亲们,如此的礼遇,丁某——丁某感激涕零。食君之禄,担君之忧,受民爱戴,我更须,为百姓服务。心系百姓,只要我丁宝桢为官一天,我便衷心为百姓做事,决不辜负山东百姓的——厚爱。
20、丁宝桢叫齐嵩汝把银票退回送礼官员,并教训了嵩汝一顿。
丁宝桢:他们到这里来等我是何用意,你不清楚?
齐嵩汝:学生以为这就是京城的规矩,就像谁家有了喜事,大家都要添一个彩头……
丁宝桢:糊涂!这是他们的说辞罢了,你怎么就能相信呢?嵩汝啊,你要切记,谨守本心,不要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地使自己失去了方向。
【第十九集】丁宝桢不随波逐流被贬川
21、阎敬铭劝丁宝桢慎重选择
阎敬铭: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有时候,装装样子也是挺好的。稚璜老弟,你此番进京面圣,你可想好了,若是太后召你去军机处,你将如何自处啊?
丁宝桢:我无论到何处,凭公心自处。
阎敬铭:有没有想过,去恭王府啊?
丁宝桢:有。
阎敬铭:先去面圣,后去恭王府,和先去恭王府后去面圣,这结果,可是截然不同的哟。你到底是怎么想的?
丁宝桢:我若是先去见太后,那恭亲王那儿我不好交代,毕竟我支持洋务,别人早把我看成洋务一派了,而且恭亲王这些年也替我挡刀挡枪啊。
阎敬铭:挡刀挡枪,那是你对他有意义,他才替你挡刀挡枪。
丁宝桢:所以我更要先去拜见恭亲王。
阎敬铭:为何?
丁宝桢:恭亲王对我有恩啊,不管他是为了什么,知恩图报,方为君子所为嘛。
阎敬铭:你倒是仗义啊。我来这里就是想和你知会一声,你去见恭亲王,恭亲王未必见你。有些事情,要想好喽。
丁宝桢:丹初兄,我已经想好了,加官进爵之事, 我不在乎;阿谀奉承之事,我不屑去做。
阎敬铭:嗯,此次来京面圣,太后必然拉拢于你,你若答应,那便是入阁为相,你的对手,也就是你的恩人——恭亲王;你若不答应,伤了太后,那你便是恭亲王的弃子。稚璜老弟,你可要好自为之哦。
22、齐嵩汝劝丁宝桢不要放弃入阁为相的机会,丁宝桢只想回山东为百姓做点实事
齐嵩汝:老师,入阁为相,不直是您的心愿吗?大好的机会就在眼前,您怎么能轻言放弃呢?——门生失言,还请老师责罚。
丁宝桢:嵩汝啊,你还是涉世未深哪!官场之事,你想得过于简单了。
齐嵩汝:悉听老师教诲。
丁宝桢:江山不管兴亡事,一任斜阳伴客愁。没错,入阁为相本是我的初衷,能有更大的权力或者站在更高的位置,便能为百姓做更多的事情、更大事情。但是,如今在这残酷的朝堂之上,与其尔虞我诈、鹬蚌相争,我不如回到山东,尽心尽力地多为百姓做点实事。
齐嵩汝:老师的一番话让学生茅塞顿开。京城乃是非之地,学生,愿随老师一起返乡。
丁宝桢:如今你要留在京城,你必须要明辨是非,你要接受各种磨炼,只有经过千锤百炼的才能变成真金。
齐嵩汝:谨凭老师安排。
丁宝桢:我对你只有一个要求。你我读书入仕到底是为了什么?倘若,你日后有机会登上更高的位置,你必须记住,我今晚对你的一席之谈。当官一定要——要为民,要常思常念常做,切不可钻营投机,更不可——以权谋私。
【第二十三集】丁宝桢整顿官商勾结搞贪腐
23、丁宝桢下厨做毛血旺,春兰支招,深受启发,连夜写奏折建议裁撤夫马局。
丁宝桢:辣度不够?那行,我多加点辣椒。
钟春兰:这辣椒啊并非越多越多,辣椒花椒得恰到好处,而且,最好是配上凉茶一起吃,清热消火。
陈云飞:大人白天还是愁眉不展,怎么才半日不到就明了了?
丁宝桢:今日做菜,从中有所感悟,这辣椒要放,但不可多,要有个度,吃多了上火,可配上凉茶一起,便可以达到一种平衡。想到此处,我开了窃。我写了份折子,你看一下。若无问题,即刻差人送往京城。
陈云飞:大人,我们这份折子呈上去,可是要得罪太后的,连恭亲王都在劝您三思啊。
丁宝桢:我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如今这夫马局,它是遗留物,它还有用吗?我查明有用。夫马局,乃国防之用,可如今的夫马局,不作为国防之用,反而祸害百姓。夫马局设立之初,它便横征课税,中饱私囊,盘剥百姓。
陈云飞:若只是如此,依着大人的作风,那定是要裁了。但是京城这一遭,我们知道了夫马局背后的内容,这要是裁了去,我怕大人受牵连。
丁宝桢:世宗宪皇帝曾说过,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我等食禄,皆是民脂民膏,你让我坐视不理,对得住百姓吗?
陈云飞:大人难道就不怕太后的怪罪?
丁宝桢:当然了,唯今之道,也不能硬扛着,但是,我必须向太后奏明:一、这夫马局贪赃枉法、祸害百姓,于国于民不利;二、裁撤掉那些累赘多余、耗费银钱的夫马局,并且,换掉夫马局的管事之人;第三、保留十八处有用的夫马局。如今,列强们他窥伺我西藏啊,保留这十八处的夫马局也是为了兵马调度、粮草屯积,这十八处有用的夫马局在川藏的要道之下,我要奏明太后,如今的四川,已是前沿之地呀。军务要紧,百姓安危,国之大事。
陈云飞:大人思虑周详,但是,即使是太后不因此折责怪大人,也难保不会迁怒啊。
丁宝桢:大丈夫当仁不让,如若畏首畏尾,那还是我丁宝桢吗?
【第二十四集】恩承利用齐嵩汝诬陷丁宝桢
24、丁宝桢在秋闱乡试考场预祝学生们取得好成绩
丁宝桢:我知道各位士子今日齐聚此地,乃是为了秋闱之大事。学而优则仕,读书入仕,是各位为进取的途径,我也希望各样士子能潜心答题,夺取功名,他日同朝为官,为民请命。希望各位志士,能珍视人品,正身立说,光明坦荡。丁某,忝任本次秋闱的监考,我身负朝廷的重托,当为各位士子担保,考场必整肃公平,进取者,必一视同仁,若舞弊不法之人,丁某,则严惩不贷。
25、考生们认定丁宝桢收受贿赂,借酒浇愁,痛斥官场的黑暗与腐败。
丁宝桢:我为官多年,人情冷暖、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你整我、我整你,我见多了。他,他们哪,我在意的,我在意的是百姓,整我丁宝桢可以,不应该,不应该以科举之名啊。科举是什么?科举是寒门士子入仕的唯一渠道啊。为了要整我丁宝桢,搅得天下民怨沸腾,让所有的学子寒心,寒心哪。学子是什么?莘莘学子才是大清,才是我大清的期望啊。
陈云飞:仅凭大人一己之力,怎可与大势抗衡,我看大人这官不做也罢,不如告老还乡。
金小妹:我同意,眼不见为净。
钟春兰:莫要胡说,他们两个喝多了,赶快把他们扶进去。
丁宝桢:夫人,不是我们喝多了,不是我们喝多了,是他们喝醉了,是他们喝醉了。他们醉了,他们糊涂,我大清才糊涂。
【第二十五集】丁宝桢劝齐嵩汝做个好官
26、丁宝桢把齐嵩汝叫到家里狠狠教训一番,希望他能悬崖勒马。
丁宝桢:嵩汝,你近来的所作所为,实在是叫人失望啊。
齐嵩汝:属下所为,全然按规矩办事。自认,并无过错。
丁宝桢:无过错?逃难的灾民,你非但没有开门赈灾,反而横加阻拦,此为不爱民之过;你为保自己的政绩无损,胡乱把一些捐纳的庸官塞入机器局,此为不作为之过;下属奉献的节礼,你非但没有制止,反而悉数收纳,此为不洁身自好之过。这一件件一桩桩,哪些是为师教你的?嵩汝,如今这官场上的所作所为,那都是陈年积攒下来的陋习,如果你以此陋习为自己的行事标准,那迟早有一天,你会吃尽苦头。你吃尽苦头是小,你让百姓吃尽苦头,那你脖子上这颗脑袋迟早得搬家。悬崖勒马吧。我这儿有《孟子》一篇,你拿回去,多多临摹对你会有好处。你千万要记住,为官之道,本心在民,若事事不系百姓,那官位迟早得变成黑色,那到时,后悔莫及呀。
【第二十六集】齐嵩汝因母亲的死幡然悔悟
27、齐嵩汝料理完母亲后事,找丁宝桢认错,丁宝桢狠狠教训。
丁宝桢:自上次,你我师生交谈之后,你之事仍挂于我心。你我乃师生啊,此接续之缘,接何续何,你齐嵩汝心里自会明白。其实自科举案这个事一开始,我便有所怀疑,科举案之后,太后突然派你到四川任成都知府,我当时就明白,你到成都,任成都知府是有人故意而为之,换句话说,是有人在利用你的野心。我,明里暗里,多次出言训诫,可是你始终没有参透为师的苦心。我不知道你还记得吗,你上任之后,我对你说过,我说嵩汝啊,你一为官就得此任,切记不可骄躁,牢记潜心为民啊。我知道你想早一些位极人臣,用自己的方式匡世济民,但是你忘了,不积跬步无以成千里,不懂得爱民,不配为官。前辈的教导,怎么就忘了呢?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莫以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饭,穿百姓衣,莫以百姓好欺,自己也是百姓。你齐嵩汝就是太在意官位了,殊不知你无论在什么位置上,哪怕在一方知县,或者更低的官位呢,你只要心系百姓,便是百姓之福啊。
齐嵩汝:是我追名逐利,被迷了心窍,枉费老师的苦心栽培。
丁宝桢:嵩汝啊,若是我等都随波逐流,事事都着眼于自己的私利,那国家的安危谁顾?百姓的性命谁顾?子子孙孙的未来谁顾?为师告诉你,无论身处何处,来时一身清白,走时问心无愧呀。只有这样才不枉来此人间,走一遭。为官,便要不负朝廷,不负家。
齐嵩汝:学生悔之晚矣。
丁宝桢:不,只要真心悔悟,何时都不晚。
【第二十七集】丁宝桢冒死向慈禧谏言
28、进宫路上丁宝桢内心独白
丁宝桢:《仁王经》里说,人生弹指六十刹那,这一刹那,便是九百生灭,起先,我想不通这九百生灭怎会这样轻易,后来,我做了地方督抚,我便知晓,彼时自己的刹那决定,所关系的,并非仅仅是这九百生灭。如今,我虽无力回天,但是我却还在任上,我便还能为民,我便还能救民,这民,就是我当官人的天。不负朝廷不负家。
29、丁宝桢面见慈禧冒死谏言
丁宝桢:川省,乃是直取我国西藏的要地,如今,一些外国列强,窥伺我藏地,时有之久,包藏祸心,所图不轨,四川一失则四通八达,天下藩篱,尽坏。
慈禧:你们都不让我花钱,可是你们一个机器局就是六万两。
丁宝桢:回禀太后,机器局初创之时,开拓地基,建造厂房,购买机器及运输机器,俱在此六万金之内,非全以六万金造枪炮也。太后,若在此时机器局速行停止,则前功尽弃。臣来京之前,去往四川机器局,查明当时的财务政况。现在,大三款,小十三款整顿意见,奏明太后,过目。
慈禧:丁大人,你可知道,为何仅仅关停你一家机器局?
丁宝桢:臣,得罪同傣。
慈禧:你连我都给得罪了。
丁宝桢:臣一心一意想的都是江山,和太后,想的,是我黎民百姓。
慈禧:裁撤夫马局的时候,你在奏折里给我留了面子,可你知道吗?你断的不仅仅是内务府一条财路啊!
丁宝桢:臣知道,臣,有一份详细的记录单,请太后过目。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太后得到的五十万两,下面过了多少手,被盘剥了多少,太后心中有数,我,不敢欺瞒。
丁宝桢:太后息怒。
慈禧:真是岂有此理!丁大人,听说你最近身体不适,起来吧。
丁宝桢:谢太后。
慈禧:小李子,赐座。
丁宝桢:谢太后。还有,体用之分。现在办洋务是强体,但若不整顿吏治,恐怕到头来,只会舍本逐末。
慈禧:看来我的半个朝廷都是贪蠹之臣啊。
丁宝桢:他们贪的,是钱,钱是怎么来的?是用权换来的。太后知道,我们明开捐纳收钱,知道官员们在底下怎么售卖朝廷的权力呀?这是恩承多年来贪赃枉法的部分证据,请太后过目。这只是臣在东省、川省两地查到的,那其他省份呢?臣不敢想啊。
慈禧:好你个恩承,我的朝廷,都成了你的点心铺子了。给我把吏部和三法司的叫来,一会儿进来议一议,是该杀还是该剐。
丁宝桢:太后息怒。臣是想,在圣上和太后之下,不能再有一层网,让他们私相授受。
慈禧:爱卿的心,我明白,不如,你就留在我的身边,免得再生出什么祸端,也害了我。
丁宝桢:臣,年纪老了,近日身体,也每况愈下,若臣留在京城,恐怕,也帮不了太后什么,臣还是请还四川,复开机器局,多造一支枪,便能为我大清的藩篱;增加一根篱笆,多造一颗子弹。便能为我大清抵挡住一个入侵者。
慈禧:罢了,小李子,传我的口谕,复开四川省机器局,交给丁宝桢,全权料理。
丁宝桢:叩谢太后。
30、丁宝桢带着丁体常和陈云飞来到山顶,俯瞰大好河山,感慨万千。
丁宝桢:民心乐,民气和,则不乱,而国家,予以平康。可是当下,列强环伺,国家要安康,百姓要安乐,只有办好洋务啊。
陈云飞:复办机器局,看来洋务一事,又有希望了。
丁宝桢:今后机器局,我便格外用心,只要在世一刻,我便投身洋务一刻,用自己造好的枪炮,抵御外侮,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31、丁宝桢带着百姓一起祭拜河神,诚心诚意向黄河祈祷。
丁宝桢:终我丁宝桢一生,不使一事不可对民,不有一念不可对民,凡有害民者,必尽力除之;有利于民者,必实心谋之。此心此情,黄河作证。
32、丁宝桢离世,结束语旁白。
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六十六岁的丁宝桢在四川总督任上离世。丁宝桢任山东巡抚十年,四川总督十年,将手中俸银资助穷苦百姓,以致入不敷出。丁宝桢在病危之时,竟然债台高筑,,他在弥留之际,仍不忘所欠债务,他上奏朝廷写道,所借之银,今生难以奉还,有待来生,衔环以报。丁宝桢病逝,光绪帝闻之动容而称,遽闻溘逝,悼惜殊深,传旨追赠丁宝桢为太子太保,谥号文诚,入祀贤良祠,朝廷特免其债务,拨款抚恤,丁家方能料理其丧事。贵州、四川、山东三地闻丁宝桢离世,皆上疏让其在当地厚葬,山东百姓呼声最烈,朝廷特传旨将丁宝桢葬于山东,并在三地建祠,让三地百姓凭吊。人非圣贤无高下,世代中庸不可差。读书耕田不误时,精忠报国品自嘉。廉洁奉公身高洁,尊老爱幼在天涯。一旦蒙恩受命时,不负朝廷不负家。
【全剧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