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中字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趣事
宝塔镇河妖之诡墓龙棺
萌犬好声音2
齐木楠雄的灾难真人版
至尊三雄
婚情告急
来日方长
空心大少爷
追影
巴黎
开局两怪老头,在萝拉床底下那刻我真的笑疯,印象很深刻的是对学生说的那番话,大意是艺术家是自私的,他们干不了别的,对那些稳定善良的事物从不在乎,这是一种病,而学生太正常了,他无法像老头那样率性而为,向资本家的约稿献上诚挚的问候,在餐厅吃饭也敢明目张胆的赖账,蹭酒,从观影者角度来这确实是一种艺术的活法,我们多数人受到的是乐于助人,遵纪守法的观念影响,在艺术家眼里这是一生平庸的。
影片后半段,老头艺术家车祸,躺在病床上开始明白了些什么,伙同好基友一起一起玩了一场骗局,死亡是对艺术家的最好成就,效果嘛,显而易见,大家都疯了一样的追捧死前的作品,老头在郊外创作着一副又一副的八十年代的作品,满足那些权贵阶层的艺术需求,靠着这些收益,两个老头过的风生水起,一时间觉得人生即将圆满,直到学生的出现,打破了平静,吵着要揭发他们的骗局,无论给多少钱都不愿意封口,这一幕让我想到之前老头为那个家族企业作画的那一幕,信仰绝不低头,下药哪一幕是对两老的一次加压,后来药效失效,学生回到城市进行检举,但却并没有像想象那样,老头的作品和人设反而因此更加出名了,呼应了那句现实总是一种另外的形式上演。
结尾两老头坐在地上,对着远处的戈壁聊起天来,喝着酒,那一幕真的有被触动到,忙活了大半生,才彻底享受了一点宁静。死亡,我现在反对它。
n当你向我订购艺术品时我给了你一张白纸n因为这件艺术品的名字叫做欺诈n天才疯子n到此为止了n你个老不死的n不用再当艺术家了n狂妄自私完全不讨人喜欢n就像有某种残疾愤世嫉俗固执混蛋n无知的人被教化只会是加倍的无知n当全国人都坐在电视机前看着22个百万富翁追着球跑这个国家没希望n奴役从未结束只是它名叫工作n艺术本就是一种欺诈n一切都是徒劳徒劳n死亡都见鬼去吧n我的挚友
艺术不仅是对真实世界的呈现,它同时也创造了真实。画作不需要看懂,只需要去体会画作对感官的冲击,拥有这些体会,并不需要你是专家或者学者,完全不用。nn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疯狂与雄心让它变得举世无双。有人说它作为首都代表的是一个不曾存在的帝国,它有着欧洲城市的优雅,但又有着恰到好处的衰败,让它无法具备像巴黎那种过分的甜美。布宜诺斯艾利斯充满了混乱,不可预测,自相矛盾,但正是这些缺憾,让这座城市充满了生命力。在这里,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nn即使他在自己的画家朋友最落魄的时候帮助治疗,也让朋友安乐死完成朋友心愿,而且是合法合理途径获得朋友的画作,他也不想趁人之危,朋友也说你尽管拿去这时我已不需要那些画作反而很感谢你对我的治疗和满足安乐死的需求。朋友死后,画作升价,别人却还是觉得他是图谋不轨得到的画作。(虽然电影结尾告诉了我们这是一个不成立的悖论,不过假如它成立了,确实很难办)nn在想什么?n在想死亡。n你对死有什么想法?n持反对态度。n(哈哈这对老朋友太有意思了,尤其是结尾重复的“我不接受定制画作”画家第二次说,经纪人对老伙计画家说“你再想一想”,太有意思了)nn结尾其实是画家诈死,一是实际上他虽然曾经是最棒的视觉艺术家,但他的画作风格落后于时代,而他也不愿意跟随潮流,所以他又坚持清高又穷困潦倒,二是他不想参加画展演讲,即使经纪人帮助他办画展保持他画作的知名度与热度,但他本人不喜应酬,诈死也能避开交际,让他投入创作。三是他确实车祸后失忆的时间想过自杀,因为他的清高觉得他与世格格不入,但记起来之后又不想死了。然后他诈死,他的作品价格开始攀升,但他的作品一直有出现在市面上,只是慢慢出现,只有他和他的经纪人知道,别的海外投资人画展合作方都不知道,让画家和经纪人都赚翻了。但之前的毛头学生发现了问题,于是经纪人打算用之前车祸住院帮画家要到的安乐死药物让学生不要举报这个秘密,没想药物过期了学生没死也举报了,他俩缓刑,而更奇特的是画家的作品比诈死之后更高价了,那些人还觉得诈死本身也是一门艺术。nn部分引用:n黑色幽默在于想毒死人没曾想药物过期了;诈死复活后的价格比诈死后还高;合理合法获得画作却因为画作价格攀升被别人认为是不合理获取的;诈死前画家不被市场认可诈死后却被高价收购?人们到底欣赏的是艺术,还是被包装被告知是艺术的艺术?艺术的本质是灵魂深处的审美还是肤浅作势的装逼?n老画家劝退做事认真懂礼貌的学生:你这么好的人品当不了自我的艺术家。n老画家的诈死疯话:奴隶制并没有结束,只是变成了工作;人们上了大学受了教育,这种被教化的无知,是最没救的无知。n画作中有抽象有写实,就好像自然有天地统一,物我两忘的自相矛盾,人间也有如此荒谬离奇却又引人崇拜深思的绝伦往事。
电影一开篇,画廊老板说“……我是个杀人犯“,略显生硬地留下一个悬念,但随后剧情进展地很松散,对这个悬念并不惦记。
上半场剧情虽然老套但还算紧凑,一个精明世故的画廊老板,一个几分率真几分不羁的画家—愤世嫉俗,对阿根廷、对世界很有几分切中要害的批判。因为作品没市场,终于经济上陷入困顿,于是朝着制造戏剧高潮的方向发展,直到被卡车撞个正着。所幸没死,但明显恢复之后几番念叨着不想活了。画廊老板一番小动作之后,某一天,画家终于死了,但之后剧情反而开始松懈。虽然他的死亡让人困惑,但跟影片开始时的悬念似乎不在一个频道上。由于画家寻死的动机很不充分,所以看到这里,对他死亡的事并不太当真。
随后镜头一转,来到一片世外桃源,果然画家复活,但仿佛换了个人。这种转变何来呢?在片中没有看到暗示,如果是逃离鬼门关之后的后怕乃至醒悟,那很容易接受,不过片子没有这种暗示。
片子本来似乎是朝着嘲讽世俗社会虚荣、拜金而去,结果后半场变成了两个家伙狼狈为奸(区别是作恶时一个犹豫不决、一个娴熟果断),在诈骗行为被揭露之后,滋润润地继续分别扮演商人和清高画家的角色,并且继续两人屡撕屡不破的兄弟情谊。可惜,总体上前后调性(tone)的不一致,好像一个黄灿灿的蛋黄正煎着呢突然散了,有点扫兴。
话说回来,这部片子内容上倒有点好玩的细节,比如画家劝走一位准备跟他学徒的年轻人,因为他做事太一板一眼,而画画是什么都干不了的疯子才会干的;画家嘲讽金钱社会,说人们工作是终身在主动做奴隶,足球运动变成了22个亿万富翁在草地上追一只皮球......画家诈死后,阿拉伯大亨向画廊提出要买断他的全部作品,画家照例清高地表示不接活,但如此表示的时候,旁边一同饮酒赏景的经纪商已是心照不宣了。
(文/杨时旸)
两年前的《杰出公民》让无数影迷惊叹不已,一个虚构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归乡故事,虚实相生、幻影重重,充满对人心深渊的探底,满篇都是幽默又尖锐的讽刺,更有趣的是它四连拨千斤的处理方式,不断反转,让人们不知道是谁玩弄了谁。《杰出公民》的导演加斯顿·杜帕拉特交出了新作《我的杰作》,一部从内部气质到外部形态都与前作类似的电影,依旧有着放松又精准的表演,金句迭出的台词以及接连不断的反转。
这一次,导演依然聚焦知识分子,上一次是作家,这一次是画家,或许,在他看来,知识分子是独特的群体,易于作为代理人表现自己想要表现的内容——真诚的、虚妄的、肉身的、形而上的,一切一切,这个群体既潜藏于普罗大众,又因为他们独特的工作和思考模式而明显地区别于大多数人。无论是画家还是作家,他们作为角色,都很易于被“使用”。与《杰出公民》中功成名就的诺奖得主不同,《我的杰作》中的画家伦佐纳维尔贫困潦倒,性格乖张,愤世嫉俗,他的经纪人阿图罗斯尔瓦是一个成功圆滑的画廊主人,他们是多年的朋友,在画家短暂的早年成功之后,迅速过气,新买主们更青睐于那些概念性的当代艺术,而对于伦佐纳维尔缺乏变化的朴素作品兴趣寥寥。不得志让原本就古怪的画家更变本加厉,在一次次把事情搞砸之后,两个男人几乎闹翻。这个当口,画家遭遇了一场车祸,住进医院,醒来时几乎忘了一切,包括自己的身份,老朋友阿图罗斯尔瓦不计前嫌赶来照看,之后,一切走向了奇怪的方向。
这个故事以画家遭遇车祸为中点折成两段,前一半像是导演让那个性格乖戾的画家代替自己嘲讽了当代艺术圈的一切可笑和粗鄙,后一半却突然变得清奇,悬念被迅速堆积起来,从这开始,人们会渐渐看到越来越多的《杰出公民》的影子和手法,那些真实和假象互为表里的桥段,那些明明知道一切都终将反转但就是看起来依然不疾不徐的铺排,真是和前作异曲同工。当然,这个鬼才导演是不会满足于只写一些对于艺术圈、知识分子和中产阶级的嘲弄和白眼的,他始终想努力写出一些人心深处的暗流和暗礁。上一个故事里,那些暗箭来自于故乡的发小和老友,作家是承受者,而这一次,却调转了过来,画家变成了发起攻击的人。
那些影迷们熟悉的、一直盼望的反转就此展开,最初,人们以为这故事想写贪婪,关于一个画廊老板利用多年的友情窃取已故画家的作品发横财的故事,很快,这就被打破,曾经意外进入画家生活的年轻人变成了一个正义使者,搅乱一切,所以,观众又会以为这故事关乎正义终将战胜不义,但最终却发现,仍然不对,死亡不过是一场合谋,画家和画廊老板联手欺骗整个世界。
从外部去看,这无非是一场涉及欺诈和贪婪的故事,但实际上,在内里,这有着更加复杂的况味,它写出了一种精神消亡史。最初,画家代表着一种反抗力量,他坚持自己那种古老的风格,嘲笑一切向当代艺术转型的作品和作者,他拿着枪大步流星踏进画廊,朝着自己的画作开枪,然后气愤地说,“现在它现代了,你可以卖了。”这嘲讽准确又有力度。但后来呢?这样一个老头,却开始躲在郊外的一桩童话般的小屋里,做起了欺诈的生意,在被曾经崇敬自己的年轻人识破之后,还试图为自己编织一套说辞与话术,甚至想对其灭口。从故事设置上讲,它有点虎头蛇尾的遗憾,但从精神意义上说,它写出了一种微妙的状态——当朋克变成奸商,从对抗到顺从再到合谋,从抵抗性的、批判性的、审视性的艺术家态度变成了一种服务型的、合作型的、顺应型的商业环节。某种程度上说,如果说《杰出公民》写了一种把犹如草船借箭般的收纳暗箭转化成艺术的力道,那么《我的杰作》则写出了一种当下更现实的,精神力量的溃散与湮灭。反抗的人和机制都自动缴械,一个顺从的时代就这样开始了。
当成年的压力变得太大而无法承受时,一个女人就......
播放指数:941℃
《亡命大画家》 HD中字在线观看 - 喜剧片 - 经典影院 - 最新抢先电影 - 最新好看的经典影视电视剧免费在线观看 http://www.jd773.com/vodplay/60197-1-1.html
开局两怪老头,在萝拉床底下那刻我真的笑疯,印象很深刻的是对学生说的那番话,大意是艺术家是自私的,他们干不了别的,对那些稳定善良的事物从不在乎,这是一种病,而学生太正常了,他无法像老头那样率性而为,向资本家的约稿献上诚挚的问候,在餐厅吃饭也敢明目张胆的赖账,蹭酒,从观影者角度来这确实是一种艺术的活法,我们多数人受到的是乐于助人,遵纪守法的观念影响,在艺术家眼里这是一生平庸的。
影片后半段,老头艺术家车祸,躺在病床上开始明白了些什么,伙同好基友一起一起玩了一场骗局,死亡是对艺术家的最好成就,效果嘛,显而易见,大家都疯了一样的追捧死前的作品,老头在郊外创作着一副又一副的八十年代的作品,满足那些权贵阶层的艺术需求,靠着这些收益,两个老头过的风生水起,一时间觉得人生即将圆满,直到学生的出现,打破了平静,吵着要揭发他们的骗局,无论给多少钱都不愿意封口,这一幕让我想到之前老头为那个家族企业作画的那一幕,信仰绝不低头,下药哪一幕是对两老的一次加压,后来药效失效,学生回到城市进行检举,但却并没有像想象那样,老头的作品和人设反而因此更加出名了,呼应了那句现实总是一种另外的形式上演。
结尾两老头坐在地上,对着远处的戈壁聊起天来,喝着酒,那一幕真的有被触动到,忙活了大半生,才彻底享受了一点宁静。死亡,我现在反对它。
n当你向我订购艺术品时我给了你一张白纸n因为这件艺术品的名字叫做欺诈n天才疯子n到此为止了n你个老不死的n不用再当艺术家了n狂妄自私完全不讨人喜欢n就像有某种残疾愤世嫉俗固执混蛋n无知的人被教化只会是加倍的无知n当全国人都坐在电视机前看着22个百万富翁追着球跑这个国家没希望n奴役从未结束只是它名叫工作n艺术本就是一种欺诈n一切都是徒劳徒劳n死亡都见鬼去吧n我的挚友
艺术不仅是对真实世界的呈现,它同时也创造了真实。画作不需要看懂,只需要去体会画作对感官的冲击,拥有这些体会,并不需要你是专家或者学者,完全不用。nn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疯狂与雄心让它变得举世无双。有人说它作为首都代表的是一个不曾存在的帝国,它有着欧洲城市的优雅,但又有着恰到好处的衰败,让它无法具备像巴黎那种过分的甜美。布宜诺斯艾利斯充满了混乱,不可预测,自相矛盾,但正是这些缺憾,让这座城市充满了生命力。在这里,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nn即使他在自己的画家朋友最落魄的时候帮助治疗,也让朋友安乐死完成朋友心愿,而且是合法合理途径获得朋友的画作,他也不想趁人之危,朋友也说你尽管拿去这时我已不需要那些画作反而很感谢你对我的治疗和满足安乐死的需求。朋友死后,画作升价,别人却还是觉得他是图谋不轨得到的画作。(虽然电影结尾告诉了我们这是一个不成立的悖论,不过假如它成立了,确实很难办)nn在想什么?n在想死亡。n你对死有什么想法?n持反对态度。n(哈哈这对老朋友太有意思了,尤其是结尾重复的“我不接受定制画作”画家第二次说,经纪人对老伙计画家说“你再想一想”,太有意思了)nn结尾其实是画家诈死,一是实际上他虽然曾经是最棒的视觉艺术家,但他的画作风格落后于时代,而他也不愿意跟随潮流,所以他又坚持清高又穷困潦倒,二是他不想参加画展演讲,即使经纪人帮助他办画展保持他画作的知名度与热度,但他本人不喜应酬,诈死也能避开交际,让他投入创作。三是他确实车祸后失忆的时间想过自杀,因为他的清高觉得他与世格格不入,但记起来之后又不想死了。然后他诈死,他的作品价格开始攀升,但他的作品一直有出现在市面上,只是慢慢出现,只有他和他的经纪人知道,别的海外投资人画展合作方都不知道,让画家和经纪人都赚翻了。但之前的毛头学生发现了问题,于是经纪人打算用之前车祸住院帮画家要到的安乐死药物让学生不要举报这个秘密,没想药物过期了学生没死也举报了,他俩缓刑,而更奇特的是画家的作品比诈死之后更高价了,那些人还觉得诈死本身也是一门艺术。nn部分引用:n黑色幽默在于想毒死人没曾想药物过期了;诈死复活后的价格比诈死后还高;合理合法获得画作却因为画作价格攀升被别人认为是不合理获取的;诈死前画家不被市场认可诈死后却被高价收购?人们到底欣赏的是艺术,还是被包装被告知是艺术的艺术?艺术的本质是灵魂深处的审美还是肤浅作势的装逼?n老画家劝退做事认真懂礼貌的学生:你这么好的人品当不了自我的艺术家。n老画家的诈死疯话:奴隶制并没有结束,只是变成了工作;人们上了大学受了教育,这种被教化的无知,是最没救的无知。n画作中有抽象有写实,就好像自然有天地统一,物我两忘的自相矛盾,人间也有如此荒谬离奇却又引人崇拜深思的绝伦往事。
电影一开篇,画廊老板说“……我是个杀人犯“,略显生硬地留下一个悬念,但随后剧情进展地很松散,对这个悬念并不惦记。
上半场剧情虽然老套但还算紧凑,一个精明世故的画廊老板,一个几分率真几分不羁的画家—愤世嫉俗,对阿根廷、对世界很有几分切中要害的批判。因为作品没市场,终于经济上陷入困顿,于是朝着制造戏剧高潮的方向发展,直到被卡车撞个正着。所幸没死,但明显恢复之后几番念叨着不想活了。画廊老板一番小动作之后,某一天,画家终于死了,但之后剧情反而开始松懈。虽然他的死亡让人困惑,但跟影片开始时的悬念似乎不在一个频道上。由于画家寻死的动机很不充分,所以看到这里,对他死亡的事并不太当真。
随后镜头一转,来到一片世外桃源,果然画家复活,但仿佛换了个人。这种转变何来呢?在片中没有看到暗示,如果是逃离鬼门关之后的后怕乃至醒悟,那很容易接受,不过片子没有这种暗示。
片子本来似乎是朝着嘲讽世俗社会虚荣、拜金而去,结果后半场变成了两个家伙狼狈为奸(区别是作恶时一个犹豫不决、一个娴熟果断),在诈骗行为被揭露之后,滋润润地继续分别扮演商人和清高画家的角色,并且继续两人屡撕屡不破的兄弟情谊。可惜,总体上前后调性(tone)的不一致,好像一个黄灿灿的蛋黄正煎着呢突然散了,有点扫兴。
话说回来,这部片子内容上倒有点好玩的细节,比如画家劝走一位准备跟他学徒的年轻人,因为他做事太一板一眼,而画画是什么都干不了的疯子才会干的;画家嘲讽金钱社会,说人们工作是终身在主动做奴隶,足球运动变成了22个亿万富翁在草地上追一只皮球......画家诈死后,阿拉伯大亨向画廊提出要买断他的全部作品,画家照例清高地表示不接活,但如此表示的时候,旁边一同饮酒赏景的经纪商已是心照不宣了。
(文/杨时旸)
两年前的《杰出公民》让无数影迷惊叹不已,一个虚构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归乡故事,虚实相生、幻影重重,充满对人心深渊的探底,满篇都是幽默又尖锐的讽刺,更有趣的是它四连拨千斤的处理方式,不断反转,让人们不知道是谁玩弄了谁。《杰出公民》的导演加斯顿·杜帕拉特交出了新作《我的杰作》,一部从内部气质到外部形态都与前作类似的电影,依旧有着放松又精准的表演,金句迭出的台词以及接连不断的反转。
这一次,导演依然聚焦知识分子,上一次是作家,这一次是画家,或许,在他看来,知识分子是独特的群体,易于作为代理人表现自己想要表现的内容——真诚的、虚妄的、肉身的、形而上的,一切一切,这个群体既潜藏于普罗大众,又因为他们独特的工作和思考模式而明显地区别于大多数人。无论是画家还是作家,他们作为角色,都很易于被“使用”。与《杰出公民》中功成名就的诺奖得主不同,《我的杰作》中的画家伦佐纳维尔贫困潦倒,性格乖张,愤世嫉俗,他的经纪人阿图罗斯尔瓦是一个成功圆滑的画廊主人,他们是多年的朋友,在画家短暂的早年成功之后,迅速过气,新买主们更青睐于那些概念性的当代艺术,而对于伦佐纳维尔缺乏变化的朴素作品兴趣寥寥。不得志让原本就古怪的画家更变本加厉,在一次次把事情搞砸之后,两个男人几乎闹翻。这个当口,画家遭遇了一场车祸,住进医院,醒来时几乎忘了一切,包括自己的身份,老朋友阿图罗斯尔瓦不计前嫌赶来照看,之后,一切走向了奇怪的方向。
这个故事以画家遭遇车祸为中点折成两段,前一半像是导演让那个性格乖戾的画家代替自己嘲讽了当代艺术圈的一切可笑和粗鄙,后一半却突然变得清奇,悬念被迅速堆积起来,从这开始,人们会渐渐看到越来越多的《杰出公民》的影子和手法,那些真实和假象互为表里的桥段,那些明明知道一切都终将反转但就是看起来依然不疾不徐的铺排,真是和前作异曲同工。当然,这个鬼才导演是不会满足于只写一些对于艺术圈、知识分子和中产阶级的嘲弄和白眼的,他始终想努力写出一些人心深处的暗流和暗礁。上一个故事里,那些暗箭来自于故乡的发小和老友,作家是承受者,而这一次,却调转了过来,画家变成了发起攻击的人。
那些影迷们熟悉的、一直盼望的反转就此展开,最初,人们以为这故事想写贪婪,关于一个画廊老板利用多年的友情窃取已故画家的作品发横财的故事,很快,这就被打破,曾经意外进入画家生活的年轻人变成了一个正义使者,搅乱一切,所以,观众又会以为这故事关乎正义终将战胜不义,但最终却发现,仍然不对,死亡不过是一场合谋,画家和画廊老板联手欺骗整个世界。
从外部去看,这无非是一场涉及欺诈和贪婪的故事,但实际上,在内里,这有着更加复杂的况味,它写出了一种精神消亡史。最初,画家代表着一种反抗力量,他坚持自己那种古老的风格,嘲笑一切向当代艺术转型的作品和作者,他拿着枪大步流星踏进画廊,朝着自己的画作开枪,然后气愤地说,“现在它现代了,你可以卖了。”这嘲讽准确又有力度。但后来呢?这样一个老头,却开始躲在郊外的一桩童话般的小屋里,做起了欺诈的生意,在被曾经崇敬自己的年轻人识破之后,还试图为自己编织一套说辞与话术,甚至想对其灭口。从故事设置上讲,它有点虎头蛇尾的遗憾,但从精神意义上说,它写出了一种微妙的状态——当朋克变成奸商,从对抗到顺从再到合谋,从抵抗性的、批判性的、审视性的艺术家态度变成了一种服务型的、合作型的、顺应型的商业环节。某种程度上说,如果说《杰出公民》写了一种把犹如草船借箭般的收纳暗箭转化成艺术的力道,那么《我的杰作》则写出了一种当下更现实的,精神力量的溃散与湮灭。反抗的人和机制都自动缴械,一个顺从的时代就这样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