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国语
正片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真实身份 正体
蛟龙行动
谈途人生
古剑飘渺录
监狱疑云
三
妖天下
少林三十六房
杀生
天鹰复仇记
“人民艺术家”秦怡在5月9日于上海华东医院病逝,享年一百岁。
这些老艺术家距离我们现在的生活较远了,他们也远离银幕很多年了,第一次看到秦怡老师的表演是谢晋的《女篮五号》。于是,为了怀念这位人民艺术家,我又重新看了一下修复版的《女篮五号》。
这部电影的发展是曲折的,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部体育题材彩色片,《女篮五号》的诞生引起了一定的关注,也代表了中国“十七年”电影的繁荣成绩。不过十年后的文革,却让它遭遇了重创,谢晋等电影人也相继受到了影响。好在文革后的拨乱反正为这部电影重新正名,《女篮五号》才重新修复上映,如今在爱奇艺上可以看到修复后的版本。
谢晋的电影具有一定的作者电影色彩,他的电影中带有浓厚的“谢晋风格”,也有学者称其为“谢晋现象”。
《女篮五号》是谢晋早期的作品,在其中已经初现谢晋风格。
1、 女性形象
谢晋导演笔下的女性形象具有一定的主体地位,并非是男权社会的依附品,反而是男权社会历史洪流中的逆行者。
《女篮五号》无疑是以“女性”作为主要角色的,以往的体育片很多都突出男性形象,但是这部电影却展现出“巾帼不让须眉”的风采。女篮队新来的田指导是一位男性,看似是领导着女篮团队的,但实际上,他们是彼此依存、“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关系。
谢晋给予了秦怡饰演的女篮五号林小洁非常直观的成长弧线,她刚开始是一位无心从事篮球事业的人,虽然热爱打球,但是由于成绩优异,她一心想上一个正常的大学,而她的母亲也是这样教育她的。
所以刚开始,林小洁明确告诉田指导,自己不想被保送体校,甚至由于生日聚会而错过了打比赛的时间。但是在与田振华交心的时候,田指导告诉她上体校也不是一件丢人的事情,不是只有差生才会去上体校。林小洁也渐渐明白了篮球的意义,放弃了考正规大学的机会,而积极投身于体育运动中,并且在运动大会上和自己的队员一起夺冠。
看似林小洁是受到了田指导的影响,但其实真正影响林小洁的是她的母亲。她发现一直反对自己的母亲也是一名运动员,而且她产生了进体校的想法也是因为她真正在比赛场上找到了自己。
影片中的女性都具有主动权,而并非是男性所主导的,林小洁如此,林洁也是如此。她与多年前的恋人田振华很久未见,但是她并非是躲闪的,而是在医院偶遇田振华之后主动上前打招呼,与他解开当年的误会。
谢晋笔下的人物并非是软弱、怯懦的,而是积极、果敢、刚强、向上的,具有“铁娘子”般的飒爽品格。
2、 体育兴国
谢晋导演的作品中总是体现出一种时代感,人物与社会环境和时代发展息息相关,他文革后创作的“反思三部曲”则将这个特征表现得更加明显。
《女篮五号》是谢晋1957年创作的影片,那时三大改造刚刚完成,正是中国大发展的时期,但世界承认新中国的并不多,仍旧有许多西方国家称我们是“东亚病夫”。
体育与外交、与大国力量总是有潜在的关联性,谢晋的这部电影《女篮五号》是具有前瞻性的一部作品,他创作这部电影时,中国还没有乒乓外交、女排也没有夺冠,但是他却甚至体育强国的道理,在这部电影中也注入了深沉的爱国热情。
他通过田振华之口让女篮们知道,为了不让洋人称自己是东亚病夫,他们必须要在体育上为国争光,他希望国际运动场上也能升起中国的国旗。
《女篮五号》通过闪回的方式聚焦了两代运动员的不同命运,林小洁的母亲林洁曾经也是女篮运动员,并且和田振华有过一段爱情故事。但是由于当时中国并不需要体育,体育被林洁父亲这样的商人控制着,竟然让田振华的男篮队故意输给洋人,就为了五百块大洋。
心中有气节的田振华自然不服气,于是带领球队打赢了洋人,没想到却遭遇了报复。林洁的父亲还逼迫二人分手,导致相爱的两个人二十多年都没有彼此的音讯。
可是如今新中国成立了,体育对于新中国来说是一种“脸面”,赢了金牌就是赢了尊严,所以那一代运动员的身上有着战士一样的责任感,他们肩负着民族命运的使命。
3、 中西融合的风格
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中国电影具有明显的民族化倾向,这也是中国电影区别于西方电影的竞争优势。但是谢晋的电影与《一江春水向东流》、《八千里路云和月》中的诗意镜头完全不同,他的电影更像是一种中西方文化的融合。
《女篮五号》中的女篮队长喜欢拉手风琴,这个手风琴在片中的出镜率也非常高。手风琴本来是西洋乐器,但是在这部电影中也不觉得违和。女篮们训练、打闹的时候,队长偶尔会拉手风琴,这自然就形成了影片的伴奏。音乐也并非是抒情性的,而是欢快有活力。
在结尾处,女篮们坐火车参加比赛,大家围在队长周围,队长拉着手风琴,大家一起唱歌,情绪瞬间高涨了起来。
但是整部电影中的服饰、建筑风格还是带有一丝海派气息,林洁的旗袍、田振华过去的长衫以及后来的西装形成了对比。
上海本就是充满了洋气、小资风格的地方,因此谢晋的电影也总是在体现这两种文化的碰撞。
当然,这部电影后来在文革时期遭遇批判,恐怕也是与他的“洋气”有关。按理说,一部彰显民族气节、体育兴国的正能量影片为何会遭遇禁止呢?不过看看文革时期鼓吹的电影就能明白了,当时只有三部电影可以正常放映,那就是《南征北战》、《地道战》和《地雷战》,全都是与人民战争有关系的电影。这种体现个人主义、谈情说爱、女性成长的电影自然遭遇抵制,甚至文革几乎否定了整个十七年的全部电影。
好在谢晋的圆滑,使他没有在文革期间遭遇到迫害,我们还可以在文革之后看到谢晋导演的更多作品,而且不得不说,谢晋导演在文革后的创作更加值得关注。
前几日的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开幕式上,看到了老艺术家秦怡,96岁的高龄,走在红毯上,肤色白皙,鹤发红唇,熠熠生辉,想起之前在CCTV6看过的《女篮五号》,那双灵动的写满故事的大眼睛,在经历人生种种坎坷之后,早已是荣辱不惊,从容淡然,由内而外散发着绝色美人的优雅,那份艺术气质,才真正是惊艳了红毯,是时下艺人难以企及的典范
(转自百度百科节选)该片以简练、朴素的手法生动地表现一群篮球女运动员和她们的指导——一位老篮球名手的生活故事。在整个故事的发展过程中,没有重大的矛盾或尖锐的斗争,然而,影片通过富有真实性的日常生活细节描写,特别是由新中国培养出来的青年业余女篮球员和从旧中国磨练出来的篮球老将在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情上的鲜明对比,有力地吸引了观众。该片给了人们充分的生动、活泼的感觉和足够轻松愉快的感受[4]。(《中国电影》评)nn该片的主旨并不复杂,但是谢晋相当巧妙地把某些上海电影传统嫁接到了延安电影传统上,使影片主旨的传达具有丰富的含义乃至“寓言性”。而在处理田振华与林洁的感情戏时,谢晋该节制时就节制,该煽情时就煽情,使观众被男女主人公的命运所牵引打动,最终完全认同和接受隐藏在其中的“意识形态”。影片的结尾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情调,展现了20世纪50年代单纯的时代氛围[5]。(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饶曙光评)n创作缘起nn谢晋是个体育迷,一直很想拍一部反映体育运动员生活的影片。1956年夏天,在他接到上影厂派发的拍摄体育题材影片的任务后,很多人建议他把片子拍成喜剧形式,他也这样设想过。但是,当深入运动队体验生活时,他发现运动员的思想感情是很复杂的,他们的生活也与一般人不同,可写的题材相当多。而根据观察和体验,谢晋发现很多教练和运动员对于解放前后体育从业者社会地位的变化有深切感触。于是,他由此出发,构思了一个通过运动员的个人经历反映体育事业在新旧社会对比的故事[11]。nn演员选择nn演员刘琼是谢晋第一个定下来的人选,因为刘琼和谢晋一样,喜欢打篮球,是上影厂篮球队成员[9]。nn在片中饰演队员的女孩子是从部队、体委和学校选拔来的,都是二十岁左右的非职业演员。在挑选核心人物“5号”时,谢晋看中了上海体育学院的排球队员曹其纬,无奈当时她正在备战全国甲级联赛,不能出来拍戏[11]。谢晋和制片人丁里又到北京向国家体委求助,体委同意把国家女篮的一名队员抽调出来参与拍摄,但是他们与那位运动员谈话时,发现她一口四川话,不适合演电影。此后,谢晋等人跑遍北京的大中学校,仍没找到合适的人选。直到有一天,他们在体委办公室偶然看到了原北京46女中的篮球选手陆晶荪的照片,比较满意,经其本人和父母同意后,把她列为“5号”的候选之一[12]。此外,剧组又在上海的中学和戏剧学院物色了宫德仁、杨爱芬等人。此时,上海体育学院终于同意出借曹其纬。经过试镜,确定曹其纬扮演5号,陆晶荪扮演10号[11]。nn与其他人不同,片中9号队员的扮演者、当时正在天津大学读书的向梅却是未经选拔就意外得到了出演机会。她在上海的亲戚得知上影厂在挑演员,把她的照片交给剧组。剧组讨论后决定录用她。因为当时不许任何单位借调在读大学生,所以在剧组取得了高教部同意借调向梅的批件后,向梅才得以成行[11]。nnn
今天要分享的是我详解字幕电影系列的第29部作品:1957年谢晋执导的彩色故事片《女篮5号》。
原文:详解字幕第29部·珍惜集体的荣光|1957年《女篮5号》
这部电影是我2019年下半年开始大量接触老电影以来,看的比较早的一部,鲜艳的色彩,演员的浓妆,活泼的女篮队员,漂亮的衣装,新旧社会两代人的强烈对比,顽强的竞技信心和集体主义精神,秦怡富于层次感的表演……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次配字幕用的是网络平台上的胶片修复版,色彩鲜艳,画面细节的还原度较高(说人话:这个清晰度是目前网上最接近胶片的版本),这些优势使观众更能体会到影片的艺术效果。
字幕版的链接见评论区。下面是具体介绍。
片名:女篮5号n片长:1小时26分钟n种类:彩色故事片n年份:1957年n出品方: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n监制:上海电影制片公司n编剧:谢晋n导演:谢晋n摄影:黄绍芬、沈西林n副导演:强明n作曲:黄准n美工:王月白、何瑞基n录音:陆仲伯、刘广阶n剪辑:韦纯葆n化妆:王铁彬n篮球指导:朱亚爱n制片主任:丁里n演奏:上影乐团交响乐队n演奏指挥:陈歌辛n
★主要演员表n(角色名……演员名)n田振华……刘琼n林洁……秦怡n林小洁(5号)……曹其纬n老孟……于明德n林洁父亲……崔超明n陶凯……王琪n绅士……金川n陶凯母亲……林榛n朱爱平(3号)……王执方n汪爱珠(9号)……向梅n唐世宝(10号)……陆晶荪n曹小娣(12号)……宫德仁n徐珍珍(7号)……李天秀n王四妹(6号)……李淑清n李秀清(11号)……黄沙飞n杨素琴(8号)……杨爱芬n陈芝芳(4号)……秦俭n宋珉璋(15号)……尤素湘n谢美芬(14号)……彭皎如n
★本片获得的国际奖项n①1957年第6届世界青年联欢节(苏联,莫斯科)银质奖章。n②1960年墨西哥国际电影周(墨西哥)银帽奖。
--☆字幕制作的主要参考文献☆--
[1] 《谢晋电影选集·体育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n[2] 《中国电影剧本选集(三)》,中国电影出版社,1959年9月第1版,1979年10月第2版。n[3] 《电影新歌选(6-10)合订本》,中国电影出版社,1959年6月。
1958年正直大跃进时期,在如此急躁的社会环境下能拍出如此富有轻松、活泼氛围的影片,实属不易。证明,那时的电影游离于政治边缘,未受太多影响。
采用倒叙的方式,展开故事的第二幕,即真正的故事。以小林作为男主与其妻子的联系纽带,通过小林的“成长”展现,来推动副线(男主与其妻子的情感线的发展。)
影片批判了中国部分资产阶级在面对西方列强时的软弱与无能,以致导致对自己人的伤害(男主所在的排球队的老板出卖了他们,让他们输球)。但面对软弱的上级,中国百姓不能输,要鼓起勇气,要振作起来的(男主鼓舞同伴,要振作)。
面对人生死的时候,医生或许出于维护自身利益,而冷漠的婉拒了男主女友的请求(即男主被输了球的排球队人员的报复所致的伤,而女主为此问医生可否缓一缓再交钱。)以及医院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让男主妻子填写“如有意外,与本院无关”的条约。增强了影片的悬疑感,可能为之后男主的命运变迁做了铺垫。
戏剧化的写实主义传统,东方人伦传统叙事(家庭悲剧)。现实与回忆穿插进行叙事。将观众处于全知视角,剧中人物(男主女儿)处于未知视角,让观众对剧中人物的命运走向产生好奇、担忧、期盼。而男主女儿这的未知视角一直延续到剧终,给人意犹未尽之感。
与《天云山传奇》一样,男女主的分开是被迫的,男女主无能为力。多年后通过某个巧合,然后回忆起来当年的往事。
仍旧有政治意识的灌输,如小林(男主女儿)因过生日而比赛迟到,同伴说她不承认就是思想上的问题。
中国一直以来对体育生的轻视,认为体育生都是差生。
影片根据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一个作家为了逃避越战征......
播放指数:988℃
《女篮5号》 正片在线观看 - 剧情片 - 经典影院 - 最新抢先电影 - 最新好看的经典影视电视剧免费在线观看 http://www.jd773.com/vodplay/62485-2-1.html
“人民艺术家”秦怡在5月9日于上海华东医院病逝,享年一百岁。
这些老艺术家距离我们现在的生活较远了,他们也远离银幕很多年了,第一次看到秦怡老师的表演是谢晋的《女篮五号》。于是,为了怀念这位人民艺术家,我又重新看了一下修复版的《女篮五号》。
这部电影的发展是曲折的,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部体育题材彩色片,《女篮五号》的诞生引起了一定的关注,也代表了中国“十七年”电影的繁荣成绩。不过十年后的文革,却让它遭遇了重创,谢晋等电影人也相继受到了影响。好在文革后的拨乱反正为这部电影重新正名,《女篮五号》才重新修复上映,如今在爱奇艺上可以看到修复后的版本。
谢晋的电影具有一定的作者电影色彩,他的电影中带有浓厚的“谢晋风格”,也有学者称其为“谢晋现象”。
《女篮五号》是谢晋早期的作品,在其中已经初现谢晋风格。
1、 女性形象
谢晋导演笔下的女性形象具有一定的主体地位,并非是男权社会的依附品,反而是男权社会历史洪流中的逆行者。
《女篮五号》无疑是以“女性”作为主要角色的,以往的体育片很多都突出男性形象,但是这部电影却展现出“巾帼不让须眉”的风采。女篮队新来的田指导是一位男性,看似是领导着女篮团队的,但实际上,他们是彼此依存、“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关系。
谢晋给予了秦怡饰演的女篮五号林小洁非常直观的成长弧线,她刚开始是一位无心从事篮球事业的人,虽然热爱打球,但是由于成绩优异,她一心想上一个正常的大学,而她的母亲也是这样教育她的。
所以刚开始,林小洁明确告诉田指导,自己不想被保送体校,甚至由于生日聚会而错过了打比赛的时间。但是在与田振华交心的时候,田指导告诉她上体校也不是一件丢人的事情,不是只有差生才会去上体校。林小洁也渐渐明白了篮球的意义,放弃了考正规大学的机会,而积极投身于体育运动中,并且在运动大会上和自己的队员一起夺冠。
看似林小洁是受到了田指导的影响,但其实真正影响林小洁的是她的母亲。她发现一直反对自己的母亲也是一名运动员,而且她产生了进体校的想法也是因为她真正在比赛场上找到了自己。
影片中的女性都具有主动权,而并非是男性所主导的,林小洁如此,林洁也是如此。她与多年前的恋人田振华很久未见,但是她并非是躲闪的,而是在医院偶遇田振华之后主动上前打招呼,与他解开当年的误会。
谢晋笔下的人物并非是软弱、怯懦的,而是积极、果敢、刚强、向上的,具有“铁娘子”般的飒爽品格。
2、 体育兴国
谢晋导演的作品中总是体现出一种时代感,人物与社会环境和时代发展息息相关,他文革后创作的“反思三部曲”则将这个特征表现得更加明显。
《女篮五号》是谢晋1957年创作的影片,那时三大改造刚刚完成,正是中国大发展的时期,但世界承认新中国的并不多,仍旧有许多西方国家称我们是“东亚病夫”。
体育与外交、与大国力量总是有潜在的关联性,谢晋的这部电影《女篮五号》是具有前瞻性的一部作品,他创作这部电影时,中国还没有乒乓外交、女排也没有夺冠,但是他却甚至体育强国的道理,在这部电影中也注入了深沉的爱国热情。
他通过田振华之口让女篮们知道,为了不让洋人称自己是东亚病夫,他们必须要在体育上为国争光,他希望国际运动场上也能升起中国的国旗。
《女篮五号》通过闪回的方式聚焦了两代运动员的不同命运,林小洁的母亲林洁曾经也是女篮运动员,并且和田振华有过一段爱情故事。但是由于当时中国并不需要体育,体育被林洁父亲这样的商人控制着,竟然让田振华的男篮队故意输给洋人,就为了五百块大洋。
心中有气节的田振华自然不服气,于是带领球队打赢了洋人,没想到却遭遇了报复。林洁的父亲还逼迫二人分手,导致相爱的两个人二十多年都没有彼此的音讯。
可是如今新中国成立了,体育对于新中国来说是一种“脸面”,赢了金牌就是赢了尊严,所以那一代运动员的身上有着战士一样的责任感,他们肩负着民族命运的使命。
3、 中西融合的风格
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中国电影具有明显的民族化倾向,这也是中国电影区别于西方电影的竞争优势。但是谢晋的电影与《一江春水向东流》、《八千里路云和月》中的诗意镜头完全不同,他的电影更像是一种中西方文化的融合。
《女篮五号》中的女篮队长喜欢拉手风琴,这个手风琴在片中的出镜率也非常高。手风琴本来是西洋乐器,但是在这部电影中也不觉得违和。女篮们训练、打闹的时候,队长偶尔会拉手风琴,这自然就形成了影片的伴奏。音乐也并非是抒情性的,而是欢快有活力。
在结尾处,女篮们坐火车参加比赛,大家围在队长周围,队长拉着手风琴,大家一起唱歌,情绪瞬间高涨了起来。
但是整部电影中的服饰、建筑风格还是带有一丝海派气息,林洁的旗袍、田振华过去的长衫以及后来的西装形成了对比。
上海本就是充满了洋气、小资风格的地方,因此谢晋的电影也总是在体现这两种文化的碰撞。
当然,这部电影后来在文革时期遭遇批判,恐怕也是与他的“洋气”有关。按理说,一部彰显民族气节、体育兴国的正能量影片为何会遭遇禁止呢?不过看看文革时期鼓吹的电影就能明白了,当时只有三部电影可以正常放映,那就是《南征北战》、《地道战》和《地雷战》,全都是与人民战争有关系的电影。这种体现个人主义、谈情说爱、女性成长的电影自然遭遇抵制,甚至文革几乎否定了整个十七年的全部电影。
好在谢晋的圆滑,使他没有在文革期间遭遇到迫害,我们还可以在文革之后看到谢晋导演的更多作品,而且不得不说,谢晋导演在文革后的创作更加值得关注。
前几日的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开幕式上,看到了老艺术家秦怡,96岁的高龄,走在红毯上,肤色白皙,鹤发红唇,熠熠生辉,想起之前在CCTV6看过的《女篮五号》,那双灵动的写满故事的大眼睛,在经历人生种种坎坷之后,早已是荣辱不惊,从容淡然,由内而外散发着绝色美人的优雅,那份艺术气质,才真正是惊艳了红毯,是时下艺人难以企及的典范
(转自百度百科节选)该片以简练、朴素的手法生动地表现一群篮球女运动员和她们的指导——一位老篮球名手的生活故事。在整个故事的发展过程中,没有重大的矛盾或尖锐的斗争,然而,影片通过富有真实性的日常生活细节描写,特别是由新中国培养出来的青年业余女篮球员和从旧中国磨练出来的篮球老将在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情上的鲜明对比,有力地吸引了观众。该片给了人们充分的生动、活泼的感觉和足够轻松愉快的感受[4]。(《中国电影》评)nn该片的主旨并不复杂,但是谢晋相当巧妙地把某些上海电影传统嫁接到了延安电影传统上,使影片主旨的传达具有丰富的含义乃至“寓言性”。而在处理田振华与林洁的感情戏时,谢晋该节制时就节制,该煽情时就煽情,使观众被男女主人公的命运所牵引打动,最终完全认同和接受隐藏在其中的“意识形态”。影片的结尾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情调,展现了20世纪50年代单纯的时代氛围[5]。(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饶曙光评)n创作缘起nn谢晋是个体育迷,一直很想拍一部反映体育运动员生活的影片。1956年夏天,在他接到上影厂派发的拍摄体育题材影片的任务后,很多人建议他把片子拍成喜剧形式,他也这样设想过。但是,当深入运动队体验生活时,他发现运动员的思想感情是很复杂的,他们的生活也与一般人不同,可写的题材相当多。而根据观察和体验,谢晋发现很多教练和运动员对于解放前后体育从业者社会地位的变化有深切感触。于是,他由此出发,构思了一个通过运动员的个人经历反映体育事业在新旧社会对比的故事[11]。nn演员选择nn演员刘琼是谢晋第一个定下来的人选,因为刘琼和谢晋一样,喜欢打篮球,是上影厂篮球队成员[9]。nn在片中饰演队员的女孩子是从部队、体委和学校选拔来的,都是二十岁左右的非职业演员。在挑选核心人物“5号”时,谢晋看中了上海体育学院的排球队员曹其纬,无奈当时她正在备战全国甲级联赛,不能出来拍戏[11]。谢晋和制片人丁里又到北京向国家体委求助,体委同意把国家女篮的一名队员抽调出来参与拍摄,但是他们与那位运动员谈话时,发现她一口四川话,不适合演电影。此后,谢晋等人跑遍北京的大中学校,仍没找到合适的人选。直到有一天,他们在体委办公室偶然看到了原北京46女中的篮球选手陆晶荪的照片,比较满意,经其本人和父母同意后,把她列为“5号”的候选之一[12]。此外,剧组又在上海的中学和戏剧学院物色了宫德仁、杨爱芬等人。此时,上海体育学院终于同意出借曹其纬。经过试镜,确定曹其纬扮演5号,陆晶荪扮演10号[11]。nn与其他人不同,片中9号队员的扮演者、当时正在天津大学读书的向梅却是未经选拔就意外得到了出演机会。她在上海的亲戚得知上影厂在挑演员,把她的照片交给剧组。剧组讨论后决定录用她。因为当时不许任何单位借调在读大学生,所以在剧组取得了高教部同意借调向梅的批件后,向梅才得以成行[11]。nnn
今天要分享的是我详解字幕电影系列的第29部作品:1957年谢晋执导的彩色故事片《女篮5号》。
原文:详解字幕第29部·珍惜集体的荣光|1957年《女篮5号》
这部电影是我2019年下半年开始大量接触老电影以来,看的比较早的一部,鲜艳的色彩,演员的浓妆,活泼的女篮队员,漂亮的衣装,新旧社会两代人的强烈对比,顽强的竞技信心和集体主义精神,秦怡富于层次感的表演……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次配字幕用的是网络平台上的胶片修复版,色彩鲜艳,画面细节的还原度较高(说人话:这个清晰度是目前网上最接近胶片的版本),这些优势使观众更能体会到影片的艺术效果。
字幕版的链接见评论区。下面是具体介绍。
影片基本信息
片名:女篮5号n片长:1小时26分钟n种类:彩色故事片n年份:1957年n出品方: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n监制:上海电影制片公司n编剧:谢晋n导演:谢晋n摄影:黄绍芬、沈西林n副导演:强明n作曲:黄准n美工:王月白、何瑞基n录音:陆仲伯、刘广阶n剪辑:韦纯葆n化妆:王铁彬n篮球指导:朱亚爱n制片主任:丁里n演奏:上影乐团交响乐队n演奏指挥:陈歌辛n
★主要演员表n(角色名……演员名)n田振华……刘琼n林洁……秦怡n林小洁(5号)……曹其纬n老孟……于明德n林洁父亲……崔超明n陶凯……王琪n绅士……金川n陶凯母亲……林榛n朱爱平(3号)……王执方n汪爱珠(9号)……向梅n唐世宝(10号)……陆晶荪n曹小娣(12号)……宫德仁n徐珍珍(7号)……李天秀n王四妹(6号)……李淑清n李秀清(11号)……黄沙飞n杨素琴(8号)……杨爱芬n陈芝芳(4号)……秦俭n宋珉璋(15号)……尤素湘n谢美芬(14号)……彭皎如n
★本片获得的国际奖项n①1957年第6届世界青年联欢节(苏联,莫斯科)银质奖章。n②1960年墨西哥国际电影周(墨西哥)银帽奖。
--☆字幕制作的主要参考文献☆--
[1] 《谢晋电影选集·体育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n[2] 《中国电影剧本选集(三)》,中国电影出版社,1959年9月第1版,1979年10月第2版。n[3] 《电影新歌选(6-10)合订本》,中国电影出版社,1959年6月。
字幕版截图
1958年正直大跃进时期,在如此急躁的社会环境下能拍出如此富有轻松、活泼氛围的影片,实属不易。证明,那时的电影游离于政治边缘,未受太多影响。
采用倒叙的方式,展开故事的第二幕,即真正的故事。以小林作为男主与其妻子的联系纽带,通过小林的“成长”展现,来推动副线(男主与其妻子的情感线的发展。)
影片批判了中国部分资产阶级在面对西方列强时的软弱与无能,以致导致对自己人的伤害(男主所在的排球队的老板出卖了他们,让他们输球)。但面对软弱的上级,中国百姓不能输,要鼓起勇气,要振作起来的(男主鼓舞同伴,要振作)。
面对人生死的时候,医生或许出于维护自身利益,而冷漠的婉拒了男主女友的请求(即男主被输了球的排球队人员的报复所致的伤,而女主为此问医生可否缓一缓再交钱。)以及医院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让男主妻子填写“如有意外,与本院无关”的条约。增强了影片的悬疑感,可能为之后男主的命运变迁做了铺垫。
戏剧化的写实主义传统,东方人伦传统叙事(家庭悲剧)。现实与回忆穿插进行叙事。将观众处于全知视角,剧中人物(男主女儿)处于未知视角,让观众对剧中人物的命运走向产生好奇、担忧、期盼。而男主女儿这的未知视角一直延续到剧终,给人意犹未尽之感。
与《天云山传奇》一样,男女主的分开是被迫的,男女主无能为力。多年后通过某个巧合,然后回忆起来当年的往事。
仍旧有政治意识的灌输,如小林(男主女儿)因过生日而比赛迟到,同伴说她不承认就是思想上的问题。
中国一直以来对体育生的轻视,认为体育生都是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