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期
第1期加长版
第2期
第2期加长版
第3期
第3期加长版
第4期
第4期加长版
第5期
第5期加长版
第6期
第6期加长版
第7期
第7期加长版
第8期
第8期加长版
第9期
第9期加长版
第10期
第10期加长版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美好的一天
辽宁卫视春节联欢晚会2025
2025安徽卫视春晚
2024 SBS 演技大赏
百分百开麦舞台纯享版
灌篮少年 第四季
刀锋兄弟
最强棒球
走到要去的地方
盛开的心愿 安徽卫视春节联欢晚会 2022
文|宝华(珞思影视研究组)
听说了吗?“国宝宇宙”又裂变出新玩法了!
这次,《国家宝藏》放量满足热心观众对“大型原创音乐节目”的期待,邀请广大文艺工作者和爱好者“揭榜挂帅”,为国宝创作文艺表演,歌舞戏乐不限,诗词曲赋皆可,更有“AI+VR裸眼3D”技术加持,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艺节目中心的排面全线拉满。
10月23日起每周六晚,全新季播综艺《国家宝藏·展演季》上线央视综艺频道。它应为即将举办的《国家宝藏》特展打造“文艺展品”而生,为观众带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国宝文艺盛宴。首期节目以“少年十八岁”为题,一展泱泱华夏的青春风华。
数天前的10月17日,中国现代考古学刚刚迎来100周年纪念日。让几代考古人筚路蓝缕、不懈努力取得的一系列重大发现真正“活”起来,是时代交给文艺的重任——作为《国家宝藏》的裂变之作,《国家宝藏·展演季》在延伸品牌标识、延承品质水准的基础之上,开创性地使用“电视策展思维”,以主题性、故事性和艺术性的呈现手法,为观众提供难以忘怀的观赏体验,深层激活着国宝背后的人文精神、价值取向和时代内涵。
从“亮家底”到“树气象”
嫁接策展思维开创性打造“电视展厅”
历经三年策划,2021年第四季度,《国家宝藏》将联合三季以来所有合作的博物馆,在故宫博物院文华殿共同举办一场大型实体文物特展。
本次特展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故宫博物院两大文化体共同主办。可以预见,这将会是一场盛况空前的文化盛事,《国家宝藏·展演季》正是缘起于此。节目以为特展打造“文艺展品”为初衷,从前三季81件国宝中选取27件进行创作展演,一个主题串联三件国宝,钩沉三个历史维度,在内容上更加聚焦文艺和文博的结合。
新鲜亮相的《国家宝藏·展演季》以“少年十八岁”为题,艺术再现了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昭陵六骏、聂耳小提琴三件国宝背后的少年故事:十八岁的天才少年王希孟胸怀千里江山,留下一幅旷世奇作;十八岁的太原公子李世民以平定天下为志向,和他的六骏一起冲锋陷阵;十八岁的爱国青年聂耳心忧国家危亡,用一把二手小提琴,奏响了时代的呐喊……
对于熟悉《国家宝藏》的朋友来说,这三件国宝并不陌生,但《国家宝藏·展演季》依然让大家从中品出了耳目一新。
就像节目中“001号讲解员”张国立所说的:“我们透过三件国宝,看到的不仅仅是年轻的身影,更是年少的志气。所谓‘少年’,应是中华民族永远的性格。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上下五千年,仍是风华正茂!”
如今,博物馆正经历从以藏品为中心到以观众为中心的转型,相应地,文物展也从“亮家底”升级到了“树气象”的阶段,“如何展”比“展什么”更重要成为广泛共识。和《国家宝藏》一期一馆的表现方式显著不同,《国家宝藏·展演季》嫁接策展思维,对广大观众进行恰到好处的思维导入和审美引领,大有让荧屏变身“展厅”之妙。
n
此外,出于疫情防控的因素,各大博物馆的参观人数相比以往明显减少。《国家宝藏·展演季》通过对《国家宝藏》的温故知新,也为广大文博爱好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选择。
巧借“揭榜挂帅”模式
开放式集结全社会文艺力量“赛马”
作为一档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从“文博”破题电视文化创新。从以情景剧的方式讲述前世今生的文物故事,到结合音乐、舞蹈、美术、朗诵、戏曲、走秀等丰富多样的艺术手法,再到脑洞大开的热心网友自发开展手绘、诗歌、动漫等衍生二创……文艺性特别是跨界融合性和全民参与性,一直都是《国家宝藏》的鲜明特点。
《国家宝藏·展演季》文艺创作方式令人更加眼前一亮,它推出“揭榜挂帅”机制,这是近几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科研组织模式,强调以开放式创新的形式,最大程度地调动社会各界智力潜能攻关克难。“揭榜挂帅”体现的是“英雄不问出处”的广阔胸怀,传递的是“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用人导向。
与此方法异曲同工,本次《国家宝藏·展演季》对外公布所有参展文物目录,号召广大文艺工作者以及爱好者“揭榜挂帅”。每期节目中,三组国宝创演者依据主题选择文物,以文艺表演诠释对国宝的理解与想象,在视听奇观中挥洒才情和热爱。
首期节目中,来自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的舞者以舞蹈诗剧《只此青绿》选段《入画》,唯美演绎王希孟一气呵成的成画段落。
为了创作,他们至少有八个月的时间在拜访学习,不断从画卷题跋上那句“数以画献,未甚工”中揣摩王希孟的呕心沥血,并尝试从文博人、工艺人的角度重构这幅画的生命历程。
舞台上,群舞演员以身体“绘”成青绿山水,饰演王希孟的男舞者掀起青绿狂潮,入画、落款,最后挥一挥手,将印章消散,表意“此画与天地众人共绘。往来者,但见青绿足矣”。
无名无款,只此一卷,青绿千载,山河无垠。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王跃工特别感动:“有传言说希孟画完这幅画后不久就离开了人世,但是我觉得在这部舞剧里,各位艺术家为希孟创造了一个最好的结局。”
青年歌手周深为国宝“昭陵六骏”石刻创演歌曲《威凤吟》,大气磅礴的曲风让人梦回大唐,热血演绎少年李世民与六匹骏马征战沙场的历史往事。
据周深透露,这首歌前后出了六七版作曲,他希望用最大的敬意,去遥望被青石记录的峥嵘岁月。
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和一群年轻的音乐人共同演奏聂耳先生的数首经典,舞台中间矗立着的一把小提琴如同聂耳先生的化身,让这场演奏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和鸣。表演尾声的《义勇军进行曲》,澎湃而庄重,将观众内心的敬畏感掀至最高点。
悠长的历史、灿烂的文明,又为文艺的阔步前行贡献着源源不绝的力量。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百舸争流中,实现多元共生的美美与共,当属“文艺风景线”最美的样子。《国家宝藏·展演季》从国家电视台的文化担当出发,引领广大的文艺工作者们向优秀传统文化寻根,向文艺创作高峰挺进,这是历史的启示,也是时代的要求,亦是未来的召唤。
构建视觉上的“国宝宇宙”
叠加前沿拍摄技术赋能今生乐章
我们在博物馆的展柜中所看到的国宝,实际早已脱离了它本身的历史场景,让今人难以分辨它如何诞生、如何使用、如何流转。这也是当代博物馆人正在努力的展陈方向——还原文物的历史场景。
为了这场前所未有的“电视策展”,《国家宝藏·展演季》不仅集结专业的文博资源和顶级的文艺力量,还叠加最为前沿的视觉呈现科技,构建视觉上的“国宝宇宙”。
从2019年年末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积极推进超高清视音频制播呈现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研工作,所研发的“AI+VR裸眼3D”拍摄技术已于2021年总台春晚中首次采用,这一技术让演员突破了传统舞台空间呈现形态,新颖炫酷,科技感十足。
《国家宝藏·展演季》从“展陈空间”起,就利用了“AI+VR裸眼3D”拍摄技术,打造无限延展的五维时空,穿越国宝的历史场景。在“今生乐章”阶段,节目又从历史情境中攫取特殊的切角和视角,赋能文艺表演。
以受到众多网友点赞的歌曲《威风吟》为例,在“一梦长安,一梦戎马,犹似微风,穿云而下”的场景营造下,李世民再也不是历史书上那个身材微胖的皇帝形象,而是一个鲜衣怒马的少年将军,气宇轩昂,乘风而来。
节目播出后,不少观众表示“这是分分钟都在让人起鸡皮疙瘩的节奏”。国宝还能如何开口?历史还能怎样鲜活?《国家宝藏·展演季》正在奋力作答!
有一档综艺,真正称得上宝藏。
没有铺天盖地的宣传,三季均分9.0。
前段时间,它低调回归,开局就是王炸——《国家宝藏·展演季》
这一季,与以往有很大不同。
并没有像常规节目一样介绍文物的前世今生;而是从三季81件国宝中汲取灵感,打造文艺作品。
歌舞戏乐不限,诗词曲赋皆可。
只为展现国宝的血脉精魂,讲述中国故事。
青绿千载,只此一卷
故宫珍宝,稀世罕见。其中,有一幅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
近千年前,18岁少年王希孟耗时半年创作了此画。
以咫尺之地,展现千里江山的风光,堪称是青绿山水画的巅峰之作。
百年间,这幅旷世杰作仅展出过4次,每一次都是摩肩接踵的壮观场面。
2017年,“中国舞坛双子星”周莉亚和韩真也曾排着长队,瞻仰国宝。
她们被画中的色彩吸引,久久不能忘。
便以画为灵感,创作出火遍全网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
舞蹈的创编过程实属不易。能从相关文献寻得的蛛丝马迹,少之又少;关于王希孟的生平,也只有题跋上的短短几句。
曾有人提议,学习影视剧的方式,在大原则允许内进行改编。
但,不敢编也不能编。因为这幅画代表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厚度。
经过了八个多月的琢磨和学习,最终,她们决定从少年背后的工艺出发。
画师、工匠、文博人...多角度重构这幅画作的生命历程。
120分钟内,画卷在舞台上缓缓展开。一位潜心研究《千里江山图》的故宫研究员穿越千年,来到希孟即将完稿之时。
循着“展卷、问篆、唱丝、寻石、习笔、淬墨、入画”的篇章,走进希孟的世界...
这是一次古今对话的过程;也是一次传达民族记忆的创作。
《只此青绿》的末尾阐明了主旨:
“无名无款,只此一卷;青绿千载,山河无垠”
它不仅谱写了一曲工匠精神的赞歌;
更让观众感受到了色彩浓郁的宋代美学和意趣盎然的传统文化。
走进“国风童话”
还有一件出圈的国宝,玉琮。它内圆外方、纹饰精美,是良渚文化的代表。
第一次看见玉琮,戏剧人刘晓邑便被震撼。
“五百年前,我们没有那么好的雕刻工具,他能在一毫米的距离里面,还能再刻出四五道线。”
于是,他从“神人兽面纹”获取灵感,创作了木偶剧《羽人奇遇记》 。
某天,小羽人从睡梦中醒来; 他睁开眼感受着奇妙又美好的世界。
忽然一阵大风,把它吹进了山洞里。就这样,它与被链条拴住的大怪兽相遇。
单纯的小羽人帮助大怪兽砍断绳索,倾听它的故事;又从大怪兽那里解开了自己的身世之谜。
最终,它们变成了知己,造福百姓。
很多人觉得,木偶剧简单幼稚。
但刘晓晔将其与国宝结合,赋予了灵魂;表现出了古代人民最纯粹的相信与善良。
古代工匠,需要花费一生时间做玉琮。他们始终坚信精心雕刻出的玉琮是有灵气的。
其实,这一点与木偶剧相通;要把一个没有生命的玩偶演绎得灵动,最重要的就是自我相信。
如今,我们能见识到祖先创造的奇迹, 在这背后少不了他们乐天派的精神和充满信念感的实践。
而这种相信的力量,也给予了我们精神寄托。
冰上演绎国宝之美
国宝之中,也有不少关于体育的。 比如,清代画作《冰嬉图》。
飞叉、耍刀、弄幡、射箭、双飞燕...
画中勾勒的人物栩栩如生;若是他们去参加冬奥可了不得。
为了助力冬奥,节目将《朱克柔缂丝莲塘乳鸭图》与花样滑冰结合。
以莲塘乳鸭图为幕布,伴着古典曲目《长空》。
演绎者是退役多年的奥运冠军,佟健庞清。
双人旋转,宛若在莲花池中一对嬉戏的鸳鸯;舞蹈托举,展示蜻蜓飞舞的场景; 花滑图案步伐,致敬缂丝高超的编织工艺。
表演与莲塘乳鸭图相得益彰,实现了人画合一。可谓,翩若惊鸿宛若游龙。
缂丝讲究的是一针一线,匠人精神。
这一点,便与花样滑冰有异曲同工之妙。
花滑的动作讲究力度、形态。 要想把动作打磨成型组合在一起,就得经历千百次的尝试。
正如节目所说,技术做到极致就是艺术。
这是一种贯穿了中国人的精神底色。
历史瑰宝,永远有人守护
一件国宝,一个作品。 舞台之上即可演绎出上下五千年的故事。
《国家宝藏》让传统文物“走下神坛”;对传统文化进行趣味性包装,赋予了它们生命力。
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也拉进了与年轻人之间的距离。
时代更迭,总会有新鲜的事物出现。
但永远有人燃烧热血,激荡情怀;持之以恒的记录着历史留存下的文化瑰宝。
也只有我们可以大声讲出:《国家宝藏》,只有中国能拍。
距离暑假沉迷国家宝藏已经过去四个月了,那时我还在中学,对大学的生活还全然不知,国家宝藏陪伴我度过了艰涩的备考年和暑假,如今终于再次营业了。是以旧文物的新面貌出现的,还在故宫展演,是不是幸福来得太突然了!
第一集。我最喜欢的是千里江山图,其次是聂耳小提琴,再其次是昭陵六骏,其实都不分上下,后劲十足。但是感觉到这一季不如以前的庄重,感觉偏娱乐了一些。
第三集,按时观看。这集不如第一集惊艳,但是很值得回味,尤其是纵目面具和天球仪。三星堆一直给我一种说不出的神秘感,虽然我没有亲眼见过,但我知道纵目面具非常庞大,它出现在那里就可以引发人的想象。重塑雕像的权利的乐曲混合了许多的元素,乍一听或许觉得很吵很乱,但是它把宇宙的神秘、荒凉、混乱都表达了出来,让我想起当年在科技馆球幕影院午休时空荡的影院里回荡的声音,仿佛自己置身于远古,不明觉厉。
谭维维的歌曲不得不说,词真的太棒了,值得记录下来。中国的神话里有很多,嫦娥、祝融、麒麟、悟空、北斗.......今人将宇宙飞船,手机芯片以他们的名字命名,这是后人对祖先的回应,是中国人独有的浪漫。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驾天马,观苍龙,金嵌珍珠,银镶天河,飞朱雀,载苍穹,神来神往九宫。日月掌灯,玄武刻骨,白虎念诵,天意写情书一封。起笔开天,留白瞳孔,星河盘旋,藏天真在眼中。天生你们,御光成风,紫薇红尘,一道还童,梦外是梦,起点巅峰,低头那诗的天空,一望已回九重。
日月掌灯,玄武刻骨 ,白虎念诵,天意写情书一封。起笔永恒,留白瞳孔,星河盘旋,仰望就是重逢。天生你们,御光成风,紫薇红尘,一道还童,梦外是梦,起点巅峰 ,低头那时的天空,一望已回九重;天生我们,御光成风,紫薇红尘,一道行空,梦外是梦,起点巅峰,低头那诗的星空,一望已回九重。
第四集。在学校的周六,用电脑看的,说实话与预期有一些差距。这期本来有我特别期待的彩绘散乐浮雕和京剧,但是浮雕的乐曲没有那么抓耳,方响的声音最好听,但几乎没听到。不过旧台词常听常新:只愿天下太平,众生平等,落入寻常百姓家。戏俑的展演特别像春晚,不过木偶戏确实很妙。结果是制盐砖最震撼,盐场号子一唱还真带劲。
第五集。止戈为武,这个解释真妙。刘迦的表演真不错,全能型舞者,看他跳舞有被帅到。展演季里涉及了很多舞剧,一下子勾起我的兴趣了。
杂技团的表演,借“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浓缩为风林火山,取兵法的内涵,以竹杠为载体,竹简上的文字便跃然眼前了。
最后西安交响乐团不愧是重磅炸弹,压轴登场。看到四闲倍感亲切,整个乐团配上合唱团,秦军军歌一响,简直血脉喷张啊!话不多说,去b站关注西交了。
第六集。一梦大唐。这个主题让我后悔没有按时追综!和第五集一连肝下来,简直是视听盛宴!这集请来了齐东方教授,他是北大的考古专家,听他说话真的好有感觉,而且他研究的是我在整个中国历史中最感兴趣的汉唐历史,以后有机会我要去往上上找找他的课,听他讲一讲唐朝历史。齐老师对于大唐的感觉是“君见辉煌,我见苍凉”,又看到一句弹幕写道:“历史的劲风吹过,留下满地苍凉”,太有感觉了。这一集的后两个创演太过于精彩,以至于第一场胡文阁的京剧竟然略显得没有那么耀眼,也有可能是因为《梨花开》太过于脍炙人口了,但是不得不说胡老师的扮相真的非常美。看完银香囊的创演我也对杨贵妃产生了一些兴趣,以后打算读一些书深入了解一下。
第二场斯斯与帆这个组合完全可以说让我眼前一亮。他们创作的歌曲非常清新,这在我所有听过的音乐当中都非常少见,唱出了那种“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雨过后的灵动的感觉,真是宝藏!立马就把那首歌找出来收藏了。最后阿兰用带有藏族元素的唱腔来表达对文成公主的致敬也非常出色。
第七集,国风运动,直接把奥运冠军或者世界冠军请来,我只能说太牌面了。
第八集,甲骨文,看海报的时候发现有萨顶顶特别期待,但其实看了正片之后没有那么惊艳。
第九集,国风童话,看之前没有特别关注推送,但是被惊艳到了,这一整集都特别治愈。第一部分贾湖骨笛的芭蕾舞真的很优美,不论是演员还是表演,而且我竟然有被磕到!第二部分的木偶戏,真的太妙了,这是我第一次看到把操作师也带到台上来,而且一点违和感都没有的木偶戏。它的创意也非常好,用一些比较抽象的元素组合在一起展现出来的东西却特别生动,非常精彩。另外月亮姐姐真的好可爱~
第十季,完结篇,前有黄河水,现有华夏土,整一个番外呼应,太妙了~
有好有坏吧,质量难以控制。n第一期第一个作品,千里江山图,《只此青绿·入画》片段非常棒,以人舞绘千里江山,创意极棒,有机会定要去看舞台剧支持一下。n第三期第一个舞蹈作品,美!第三件有句话不错“人生漫漫,有人见尘埃,有人见星空”。 n我们即是为过去的人活着,又是为将来的人活着的民族。先组以千万年光阴为代价,为我们积累起足够的智慧。而今天,如此多才华横溢,求知若渴的天文工作者们,遵循着先祖的步伐,将中国人探索宇宙的边界,不断的前推。幸甚至哉,歌以咏志。n第四期第一个中央民族乐团《踏歌行》。n第五期第二个杂技好刺激惊险。文艺战线的老兵也有风花雪月,风是铁马秋风,花是战地黄花,雪是楼船夜雪,月是边关冷月。如此铿锵,却又如此浪漫。n第六期唐代印象不止有辉煌,即“君见辉煌,我见苍凉”。第二个作品斯斯与帆的《哢春声》不错,这个组合全靠帆帆撑着……第三个作品阿兰唱的《你的心就是我的愿》非常大气,舞台特效极美。主要是阿兰结尾说藏族结婚没有彩礼的!!!????????
第七期第一个中国艺术体操表演的飞天舞蹈非常美!第三个花样滑冰和背景音乐长空展演缂丝乳鸭图,虽然没有特别绚丽的技巧展现,但是诚意满满。
第八期第一个李思思衣服好漂亮。这段馆长前后的讲解很棒。王羲之之前书法承汉隶,变化不多,隶味很重。但是王羲之推陈出新,跨时代的用行书展现自己的心境,直接跨越了书法的缓慢变化,所以才会被称为书圣。
第九期国风童话主题。
第一个芭蕾舞舞姿极为优美。童话总是给人一种真善美的感觉。而芭蕾就跟这个真有最大的关系,因为一个芭蕾舞演员,想要在舞台上立住站稳,靠的就是她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这种真就是来自于他们技术本身所需要付出的每一滴汗水和血水。其次,芭蕾的美很纯粹,是因为它回归到了生命本身,追求了肢体最极致的表达,最强烈的让你感受到那份鲜活的生命力。
《国家宝藏》文物特展,一如窗口,斗室之内可观中华乾坤之大,意蕴之远;一如矩尺,俯仰之间可度文明源流之长,滋养之广。国宝特展的举办,离不开几代考古人。筚路蓝缕,发掘遗存,揭示历史,转化新知。2021年,适逢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
历史不应无声静静流淌,文物就应该发出这样的铮铮之声,惊艳它所经过的每个年代。
(摘自百度百科)
第一期:少年十八岁n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舞蹈诗剧《只此青绿》选段n昭陵六骏——《威凤吟》n聂耳小提琴——随想曲《致敬聂耳先生》
第二期:乾隆乾隆n各种釉彩大瓶——童谣《谁说瓷母不可能》n商周十供——《礼化行》n清乾隆农耕商贸图外销壁纸——音乐短剧《沧海离枝》
第三期:星汉灿烂n“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膊——《心之愿》选段《五星出东方》n青铜纵目面具——《天·眼》n金嵌珍珠天球仪——《一念星空》
第四期:惟石能言n彩绘散乐浮雕——国乐合奏《踏歌行》n制盐画像砖——《新编盐场号子》n侯马金代董氏墓戏俑——《戏梦乐园》
第五期:止戈为武n铜奔马——《天马来》n银雀山《孙子兵法》《孙膑兵法》汉简——《风林火山》n跪射武士俑——《秦军军歌》
第六期:一梦大唐n葡萄花鸟纹银香囊——交响京剧《大唐贵妃》n长沙窑青釉褐彩诗文执壶——《哢春声》n法王洞文成公主像——《你的心就是我的愿》
第七期:国风运动会n莫高窟第220窟——《飞天乐舞》n文衡山先生手植藤——《紫潭映梦》n朱克柔缂丝莲塘乳鸭图——《长空》
第八期:一字千钧n万岁通天帖——《万岁通天帖》n云梦睡虎地秦简——《秦时家书》nYH127甲骨窖穴——《甲骨谣》
第九期:国风童话n贾湖骨笛——《男孩与鹤》n玉琮——《羽人奇遇记》n大报恩寺琉璃塔拱门——《风铃奇缘》
暂无简介......
播放指数:979℃
《国家宝藏·展演季》 第10期加长版在线观看 - 综艺 - 经典影院 - 最新抢先电影 - 最新好看的经典影视电视剧免费在线观看 http://www.jd773.com/vodplay/62698-1-20.html
文|宝华(珞思影视研究组)
听说了吗?“国宝宇宙”又裂变出新玩法了!
这次,《国家宝藏》放量满足热心观众对“大型原创音乐节目”的期待,邀请广大文艺工作者和爱好者“揭榜挂帅”,为国宝创作文艺表演,歌舞戏乐不限,诗词曲赋皆可,更有“AI+VR裸眼3D”技术加持,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艺节目中心的排面全线拉满。
10月23日起每周六晚,全新季播综艺《国家宝藏·展演季》上线央视综艺频道。它应为即将举办的《国家宝藏》特展打造“文艺展品”而生,为观众带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国宝文艺盛宴。首期节目以“少年十八岁”为题,一展泱泱华夏的青春风华。
数天前的10月17日,中国现代考古学刚刚迎来100周年纪念日。让几代考古人筚路蓝缕、不懈努力取得的一系列重大发现真正“活”起来,是时代交给文艺的重任——作为《国家宝藏》的裂变之作,《国家宝藏·展演季》在延伸品牌标识、延承品质水准的基础之上,开创性地使用“电视策展思维”,以主题性、故事性和艺术性的呈现手法,为观众提供难以忘怀的观赏体验,深层激活着国宝背后的人文精神、价值取向和时代内涵。
从“亮家底”到“树气象”
嫁接策展思维开创性打造“电视展厅”
历经三年策划,2021年第四季度,《国家宝藏》将联合三季以来所有合作的博物馆,在故宫博物院文华殿共同举办一场大型实体文物特展。
本次特展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故宫博物院两大文化体共同主办。可以预见,这将会是一场盛况空前的文化盛事,《国家宝藏·展演季》正是缘起于此。节目以为特展打造“文艺展品”为初衷,从前三季81件国宝中选取27件进行创作展演,一个主题串联三件国宝,钩沉三个历史维度,在内容上更加聚焦文艺和文博的结合。
新鲜亮相的《国家宝藏·展演季》以“少年十八岁”为题,艺术再现了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昭陵六骏、聂耳小提琴三件国宝背后的少年故事:十八岁的天才少年王希孟胸怀千里江山,留下一幅旷世奇作;十八岁的太原公子李世民以平定天下为志向,和他的六骏一起冲锋陷阵;十八岁的爱国青年聂耳心忧国家危亡,用一把二手小提琴,奏响了时代的呐喊……
对于熟悉《国家宝藏》的朋友来说,这三件国宝并不陌生,但《国家宝藏·展演季》依然让大家从中品出了耳目一新。
就像节目中“001号讲解员”张国立所说的:“我们透过三件国宝,看到的不仅仅是年轻的身影,更是年少的志气。所谓‘少年’,应是中华民族永远的性格。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上下五千年,仍是风华正茂!”
如今,博物馆正经历从以藏品为中心到以观众为中心的转型,相应地,文物展也从“亮家底”升级到了“树气象”的阶段,“如何展”比“展什么”更重要成为广泛共识。和《国家宝藏》一期一馆的表现方式显著不同,《国家宝藏·展演季》嫁接策展思维,对广大观众进行恰到好处的思维导入和审美引领,大有让荧屏变身“展厅”之妙。
n
此外,出于疫情防控的因素,各大博物馆的参观人数相比以往明显减少。《国家宝藏·展演季》通过对《国家宝藏》的温故知新,也为广大文博爱好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选择。
巧借“揭榜挂帅”模式
开放式集结全社会文艺力量“赛马”
作为一档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从“文博”破题电视文化创新。从以情景剧的方式讲述前世今生的文物故事,到结合音乐、舞蹈、美术、朗诵、戏曲、走秀等丰富多样的艺术手法,再到脑洞大开的热心网友自发开展手绘、诗歌、动漫等衍生二创……文艺性特别是跨界融合性和全民参与性,一直都是《国家宝藏》的鲜明特点。
《国家宝藏·展演季》文艺创作方式令人更加眼前一亮,它推出“揭榜挂帅”机制,这是近几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科研组织模式,强调以开放式创新的形式,最大程度地调动社会各界智力潜能攻关克难。“揭榜挂帅”体现的是“英雄不问出处”的广阔胸怀,传递的是“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用人导向。
与此方法异曲同工,本次《国家宝藏·展演季》对外公布所有参展文物目录,号召广大文艺工作者以及爱好者“揭榜挂帅”。每期节目中,三组国宝创演者依据主题选择文物,以文艺表演诠释对国宝的理解与想象,在视听奇观中挥洒才情和热爱。
首期节目中,来自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的舞者以舞蹈诗剧《只此青绿》选段《入画》,唯美演绎王希孟一气呵成的成画段落。
n
为了创作,他们至少有八个月的时间在拜访学习,不断从画卷题跋上那句“数以画献,未甚工”中揣摩王希孟的呕心沥血,并尝试从文博人、工艺人的角度重构这幅画的生命历程。
舞台上,群舞演员以身体“绘”成青绿山水,饰演王希孟的男舞者掀起青绿狂潮,入画、落款,最后挥一挥手,将印章消散,表意“此画与天地众人共绘。往来者,但见青绿足矣”。
无名无款,只此一卷,青绿千载,山河无垠。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王跃工特别感动:“有传言说希孟画完这幅画后不久就离开了人世,但是我觉得在这部舞剧里,各位艺术家为希孟创造了一个最好的结局。”
青年歌手周深为国宝“昭陵六骏”石刻创演歌曲《威凤吟》,大气磅礴的曲风让人梦回大唐,热血演绎少年李世民与六匹骏马征战沙场的历史往事。
据周深透露,这首歌前后出了六七版作曲,他希望用最大的敬意,去遥望被青石记录的峥嵘岁月。
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和一群年轻的音乐人共同演奏聂耳先生的数首经典,舞台中间矗立着的一把小提琴如同聂耳先生的化身,让这场演奏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和鸣。表演尾声的《义勇军进行曲》,澎湃而庄重,将观众内心的敬畏感掀至最高点。
悠长的历史、灿烂的文明,又为文艺的阔步前行贡献着源源不绝的力量。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百舸争流中,实现多元共生的美美与共,当属“文艺风景线”最美的样子。《国家宝藏·展演季》从国家电视台的文化担当出发,引领广大的文艺工作者们向优秀传统文化寻根,向文艺创作高峰挺进,这是历史的启示,也是时代的要求,亦是未来的召唤。
构建视觉上的“国宝宇宙”
叠加前沿拍摄技术赋能今生乐章
我们在博物馆的展柜中所看到的国宝,实际早已脱离了它本身的历史场景,让今人难以分辨它如何诞生、如何使用、如何流转。这也是当代博物馆人正在努力的展陈方向——还原文物的历史场景。
为了这场前所未有的“电视策展”,《国家宝藏·展演季》不仅集结专业的文博资源和顶级的文艺力量,还叠加最为前沿的视觉呈现科技,构建视觉上的“国宝宇宙”。
从2019年年末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积极推进超高清视音频制播呈现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研工作,所研发的“AI+VR裸眼3D”拍摄技术已于2021年总台春晚中首次采用,这一技术让演员突破了传统舞台空间呈现形态,新颖炫酷,科技感十足。
《国家宝藏·展演季》从“展陈空间”起,就利用了“AI+VR裸眼3D”拍摄技术,打造无限延展的五维时空,穿越国宝的历史场景。在“今生乐章”阶段,节目又从历史情境中攫取特殊的切角和视角,赋能文艺表演。
以受到众多网友点赞的歌曲《威风吟》为例,在“一梦长安,一梦戎马,犹似微风,穿云而下”的场景营造下,李世民再也不是历史书上那个身材微胖的皇帝形象,而是一个鲜衣怒马的少年将军,气宇轩昂,乘风而来。
节目播出后,不少观众表示“这是分分钟都在让人起鸡皮疙瘩的节奏”。国宝还能如何开口?历史还能怎样鲜活?《国家宝藏·展演季》正在奋力作答!
有一档综艺,真正称得上宝藏。
没有铺天盖地的宣传,三季均分9.0。
前段时间,它低调回归,开局就是王炸——《国家宝藏·展演季》
这一季,与以往有很大不同。
并没有像常规节目一样介绍文物的前世今生;而是从三季81件国宝中汲取灵感,打造文艺作品。
歌舞戏乐不限,诗词曲赋皆可。
只为展现国宝的血脉精魂,讲述中国故事。
青绿千载,只此一卷
故宫珍宝,稀世罕见。其中,有一幅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
近千年前,18岁少年王希孟耗时半年创作了此画。
以咫尺之地,展现千里江山的风光,堪称是青绿山水画的巅峰之作。
百年间,这幅旷世杰作仅展出过4次,每一次都是摩肩接踵的壮观场面。
2017年,“中国舞坛双子星”周莉亚和韩真也曾排着长队,瞻仰国宝。
她们被画中的色彩吸引,久久不能忘。
便以画为灵感,创作出火遍全网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
舞蹈的创编过程实属不易。能从相关文献寻得的蛛丝马迹,少之又少;关于王希孟的生平,也只有题跋上的短短几句。
曾有人提议,学习影视剧的方式,在大原则允许内进行改编。
但,不敢编也不能编。因为这幅画代表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厚度。
经过了八个多月的琢磨和学习,最终,她们决定从少年背后的工艺出发。
画师、工匠、文博人...多角度重构这幅画作的生命历程。
120分钟内,画卷在舞台上缓缓展开。一位潜心研究《千里江山图》的故宫研究员穿越千年,来到希孟即将完稿之时。
循着“展卷、问篆、唱丝、寻石、习笔、淬墨、入画”的篇章,走进希孟的世界...
这是一次古今对话的过程;也是一次传达民族记忆的创作。
《只此青绿》的末尾阐明了主旨:
“无名无款,只此一卷;青绿千载,山河无垠”
它不仅谱写了一曲工匠精神的赞歌;
更让观众感受到了色彩浓郁的宋代美学和意趣盎然的传统文化。
走进“国风童话”
还有一件出圈的国宝,玉琮。它内圆外方、纹饰精美,是良渚文化的代表。
第一次看见玉琮,戏剧人刘晓邑便被震撼。
“五百年前,我们没有那么好的雕刻工具,他能在一毫米的距离里面,还能再刻出四五道线。”
于是,他从“神人兽面纹”获取灵感,创作了木偶剧《羽人奇遇记》 。
某天,小羽人从睡梦中醒来; 他睁开眼感受着奇妙又美好的世界。
忽然一阵大风,把它吹进了山洞里。就这样,它与被链条拴住的大怪兽相遇。
单纯的小羽人帮助大怪兽砍断绳索,倾听它的故事;又从大怪兽那里解开了自己的身世之谜。
最终,它们变成了知己,造福百姓。
很多人觉得,木偶剧简单幼稚。
但刘晓晔将其与国宝结合,赋予了灵魂;表现出了古代人民最纯粹的相信与善良。
古代工匠,需要花费一生时间做玉琮。他们始终坚信精心雕刻出的玉琮是有灵气的。
其实,这一点与木偶剧相通;要把一个没有生命的玩偶演绎得灵动,最重要的就是自我相信。
如今,我们能见识到祖先创造的奇迹, 在这背后少不了他们乐天派的精神和充满信念感的实践。
而这种相信的力量,也给予了我们精神寄托。
冰上演绎国宝之美
国宝之中,也有不少关于体育的。 比如,清代画作《冰嬉图》。
飞叉、耍刀、弄幡、射箭、双飞燕...
画中勾勒的人物栩栩如生;若是他们去参加冬奥可了不得。
为了助力冬奥,节目将《朱克柔缂丝莲塘乳鸭图》与花样滑冰结合。
以莲塘乳鸭图为幕布,伴着古典曲目《长空》。
演绎者是退役多年的奥运冠军,佟健庞清。
双人旋转,宛若在莲花池中一对嬉戏的鸳鸯;舞蹈托举,展示蜻蜓飞舞的场景; 花滑图案步伐,致敬缂丝高超的编织工艺。
表演与莲塘乳鸭图相得益彰,实现了人画合一。可谓,翩若惊鸿宛若游龙。
缂丝讲究的是一针一线,匠人精神。
这一点,便与花样滑冰有异曲同工之妙。
花滑的动作讲究力度、形态。 要想把动作打磨成型组合在一起,就得经历千百次的尝试。
正如节目所说,技术做到极致就是艺术。
这是一种贯穿了中国人的精神底色。
历史瑰宝,永远有人守护
一件国宝,一个作品。 舞台之上即可演绎出上下五千年的故事。
《国家宝藏》让传统文物“走下神坛”;对传统文化进行趣味性包装,赋予了它们生命力。
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也拉进了与年轻人之间的距离。
时代更迭,总会有新鲜的事物出现。
但永远有人燃烧热血,激荡情怀;持之以恒的记录着历史留存下的文化瑰宝。
也只有我们可以大声讲出:《国家宝藏》,只有中国能拍。
距离暑假沉迷国家宝藏已经过去四个月了,那时我还在中学,对大学的生活还全然不知,国家宝藏陪伴我度过了艰涩的备考年和暑假,如今终于再次营业了。是以旧文物的新面貌出现的,还在故宫展演,是不是幸福来得太突然了!
第一集。我最喜欢的是千里江山图,其次是聂耳小提琴,再其次是昭陵六骏,其实都不分上下,后劲十足。但是感觉到这一季不如以前的庄重,感觉偏娱乐了一些。
第三集,按时观看。这集不如第一集惊艳,但是很值得回味,尤其是纵目面具和天球仪。三星堆一直给我一种说不出的神秘感,虽然我没有亲眼见过,但我知道纵目面具非常庞大,它出现在那里就可以引发人的想象。重塑雕像的权利的乐曲混合了许多的元素,乍一听或许觉得很吵很乱,但是它把宇宙的神秘、荒凉、混乱都表达了出来,让我想起当年在科技馆球幕影院午休时空荡的影院里回荡的声音,仿佛自己置身于远古,不明觉厉。
谭维维的歌曲不得不说,词真的太棒了,值得记录下来。中国的神话里有很多,嫦娥、祝融、麒麟、悟空、北斗.......今人将宇宙飞船,手机芯片以他们的名字命名,这是后人对祖先的回应,是中国人独有的浪漫。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驾天马,观苍龙,金嵌珍珠,银镶天河,飞朱雀,载苍穹,神来神往九宫。日月掌灯,玄武刻骨,白虎念诵,天意写情书一封。起笔开天,留白瞳孔,星河盘旋,藏天真在眼中。天生你们,御光成风,紫薇红尘,一道还童,梦外是梦,起点巅峰,低头那诗的天空,一望已回九重。
日月掌灯,玄武刻骨 ,白虎念诵,天意写情书一封。起笔永恒,留白瞳孔,星河盘旋,仰望就是重逢。天生你们,御光成风,紫薇红尘,一道还童,梦外是梦,起点巅峰 ,低头那时的天空,一望已回九重;天生我们,御光成风,紫薇红尘,一道行空,梦外是梦,起点巅峰,低头那诗的星空,一望已回九重。
第四集。在学校的周六,用电脑看的,说实话与预期有一些差距。这期本来有我特别期待的彩绘散乐浮雕和京剧,但是浮雕的乐曲没有那么抓耳,方响的声音最好听,但几乎没听到。不过旧台词常听常新:只愿天下太平,众生平等,落入寻常百姓家。戏俑的展演特别像春晚,不过木偶戏确实很妙。结果是制盐砖最震撼,盐场号子一唱还真带劲。
第五集。止戈为武,这个解释真妙。刘迦的表演真不错,全能型舞者,看他跳舞有被帅到。展演季里涉及了很多舞剧,一下子勾起我的兴趣了。
杂技团的表演,借“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浓缩为风林火山,取兵法的内涵,以竹杠为载体,竹简上的文字便跃然眼前了。
最后西安交响乐团不愧是重磅炸弹,压轴登场。看到四闲倍感亲切,整个乐团配上合唱团,秦军军歌一响,简直血脉喷张啊!话不多说,去b站关注西交了。
第六集。一梦大唐。这个主题让我后悔没有按时追综!和第五集一连肝下来,简直是视听盛宴!这集请来了齐东方教授,他是北大的考古专家,听他说话真的好有感觉,而且他研究的是我在整个中国历史中最感兴趣的汉唐历史,以后有机会我要去往上上找找他的课,听他讲一讲唐朝历史。齐老师对于大唐的感觉是“君见辉煌,我见苍凉”,又看到一句弹幕写道:“历史的劲风吹过,留下满地苍凉”,太有感觉了。这一集的后两个创演太过于精彩,以至于第一场胡文阁的京剧竟然略显得没有那么耀眼,也有可能是因为《梨花开》太过于脍炙人口了,但是不得不说胡老师的扮相真的非常美。看完银香囊的创演我也对杨贵妃产生了一些兴趣,以后打算读一些书深入了解一下。
第二场斯斯与帆这个组合完全可以说让我眼前一亮。他们创作的歌曲非常清新,这在我所有听过的音乐当中都非常少见,唱出了那种“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雨过后的灵动的感觉,真是宝藏!立马就把那首歌找出来收藏了。最后阿兰用带有藏族元素的唱腔来表达对文成公主的致敬也非常出色。
第七集,国风运动,直接把奥运冠军或者世界冠军请来,我只能说太牌面了。
第八集,甲骨文,看海报的时候发现有萨顶顶特别期待,但其实看了正片之后没有那么惊艳。
第九集,国风童话,看之前没有特别关注推送,但是被惊艳到了,这一整集都特别治愈。第一部分贾湖骨笛的芭蕾舞真的很优美,不论是演员还是表演,而且我竟然有被磕到!第二部分的木偶戏,真的太妙了,这是我第一次看到把操作师也带到台上来,而且一点违和感都没有的木偶戏。它的创意也非常好,用一些比较抽象的元素组合在一起展现出来的东西却特别生动,非常精彩。另外月亮姐姐真的好可爱~
第十季,完结篇,前有黄河水,现有华夏土,整一个番外呼应,太妙了~
有好有坏吧,质量难以控制。n第一期第一个作品,千里江山图,《只此青绿·入画》片段非常棒,以人舞绘千里江山,创意极棒,有机会定要去看舞台剧支持一下。n第三期第一个舞蹈作品,美!第三件有句话不错“人生漫漫,有人见尘埃,有人见星空”。 n我们即是为过去的人活着,又是为将来的人活着的民族。先组以千万年光阴为代价,为我们积累起足够的智慧。而今天,如此多才华横溢,求知若渴的天文工作者们,遵循着先祖的步伐,将中国人探索宇宙的边界,不断的前推。幸甚至哉,歌以咏志。n第四期第一个中央民族乐团《踏歌行》。n第五期第二个杂技好刺激惊险。文艺战线的老兵也有风花雪月,风是铁马秋风,花是战地黄花,雪是楼船夜雪,月是边关冷月。如此铿锵,却又如此浪漫。n第六期唐代印象不止有辉煌,即“君见辉煌,我见苍凉”。第二个作品斯斯与帆的《哢春声》不错,这个组合全靠帆帆撑着……第三个作品阿兰唱的《你的心就是我的愿》非常大气,舞台特效极美。主要是阿兰结尾说藏族结婚没有彩礼的!!!????????
第七期第一个中国艺术体操表演的飞天舞蹈非常美!第三个花样滑冰和背景音乐长空展演缂丝乳鸭图,虽然没有特别绚丽的技巧展现,但是诚意满满。
第八期第一个李思思衣服好漂亮。这段馆长前后的讲解很棒。王羲之之前书法承汉隶,变化不多,隶味很重。但是王羲之推陈出新,跨时代的用行书展现自己的心境,直接跨越了书法的缓慢变化,所以才会被称为书圣。
第九期国风童话主题。
第一个芭蕾舞舞姿极为优美。童话总是给人一种真善美的感觉。而芭蕾就跟这个真有最大的关系,因为一个芭蕾舞演员,想要在舞台上立住站稳,靠的就是她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这种真就是来自于他们技术本身所需要付出的每一滴汗水和血水。其次,芭蕾的美很纯粹,是因为它回归到了生命本身,追求了肢体最极致的表达,最强烈的让你感受到那份鲜活的生命力。
《国家宝藏》文物特展,一如窗口,斗室之内可观中华乾坤之大,意蕴之远;一如矩尺,俯仰之间可度文明源流之长,滋养之广。国宝特展的举办,离不开几代考古人。筚路蓝缕,发掘遗存,揭示历史,转化新知。2021年,适逢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
历史不应无声静静流淌,文物就应该发出这样的铮铮之声,惊艳它所经过的每个年代。
(摘自百度百科)
第一期:少年十八岁n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舞蹈诗剧《只此青绿》选段n昭陵六骏——《威凤吟》n聂耳小提琴——随想曲《致敬聂耳先生》
第二期:乾隆乾隆n各种釉彩大瓶——童谣《谁说瓷母不可能》n商周十供——《礼化行》n清乾隆农耕商贸图外销壁纸——音乐短剧《沧海离枝》
第三期:星汉灿烂n“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膊——《心之愿》选段《五星出东方》n青铜纵目面具——《天·眼》n金嵌珍珠天球仪——《一念星空》
第四期:惟石能言n彩绘散乐浮雕——国乐合奏《踏歌行》n制盐画像砖——《新编盐场号子》n侯马金代董氏墓戏俑——《戏梦乐园》
第五期:止戈为武n铜奔马——《天马来》n银雀山《孙子兵法》《孙膑兵法》汉简——《风林火山》n跪射武士俑——《秦军军歌》
第六期:一梦大唐n葡萄花鸟纹银香囊——交响京剧《大唐贵妃》n长沙窑青釉褐彩诗文执壶——《哢春声》n法王洞文成公主像——《你的心就是我的愿》
第七期:国风运动会n莫高窟第220窟——《飞天乐舞》n文衡山先生手植藤——《紫潭映梦》n朱克柔缂丝莲塘乳鸭图——《长空》
第八期:一字千钧n万岁通天帖——《万岁通天帖》n云梦睡虎地秦简——《秦时家书》nYH127甲骨窖穴——《甲骨谣》
第九期:国风童话n贾湖骨笛——《男孩与鹤》n玉琮——《羽人奇遇记》n大报恩寺琉璃塔拱门——《风铃奇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