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集
第02集
第03集
第04集
第05集
第06集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2025川渝春晚
美好的一天
辽宁卫视春节联欢晚会2025
2025安徽卫视春晚
2024 SBS 演技大赏
百分百开麦舞台纯享版
灌篮少年 第四季
刀锋兄弟
最强棒球
走到要去的地方
看了一期姜思达最新节目《陷入僵局》,主持人姜思达直面黑粉,探讨为什么自己会被他们被讨厌,有没有消除误会达成理解的可能……就感觉,这行为本身还挺猛的
看完以后怎么说呢,一个感受是我对他似乎比以前观感更好了……以前我会觉得他是一个就很多时候会很虚荣,很庸俗,很喜欢通过标榜真性情来输出一些很世俗观念(例如消费主义),并好用势利、刻薄来表达的人。他本质不坏,只是普通罢了,就像大多数在我身边朋友圈里常会碰到的City boy……节目后就觉得,ok,他缺点还是那些,但优点就很聪明、很自洽,很感性,很善于表达
针对一些问题,这个视频给我不少安慰,所以我很感恩
????关于愤怒或者不够decent的情绪
他回应说:我认为人要有脾气。人可以在体面的时候体面,淑女的时候淑女,在他愤怒的时候他也可以愤怒。
有一种观念是错误的(人在任何时候都应该平和)我看到小偷的时候,我要好声好气的跟你说话,我看到强盗的时候,我要好声好气的跟你说话,在暴力执法的时候,我要好声好气地跟你说话?也许有人能做到吧,但我做不到……就像如果杨永信坐在我对面,我就是会咬牙切齿,如果因为这件事你就会觉得,啊这个人好可怕,好不decent,不是一路人,那好吧,那我也坦然接受
p.s.这里有一个很好笑的点是,该黑粉一上来就抛出大爱指责对方对别人不够宽容,说如果他人不在你的世界里,或者做了什么让你不舒服,你就会对他情绪很负面,可如果是我的话,我就会倾向于要求自己理解他。结果该段慷慨激昂被姜思达一个“那你为什么不理解我?”的反问就指出了其双标的本质。
就超好笑,一个表面崇尚和乐要求别人包容友善的人,镜头一切回后采,就成了一个出口成脏,最言辞不忿的人。这可能是所有喜欢和和美美,站在道德高点指指点点和稀泥的双标x都擅长演的戏码吧?
????关于优越感
他说,优越感是一个结果,并不是他刻意、主动给自己身上贴的金箔。
为什么会给人感受到有优越感,是因为(我是一个有追求,有喜好的人)我会对那些愚蠢、傲慢、无知的行径展现出直给的愤怒。而这个行为会冒犯到愚蠢的行驶者因此他们感到被冒犯进而攻击我优越。(此处,他举了一个电梯关门的例子)明明有些东西是更接近文明的,明明有些东西的确更值得我们践行与推崇的,这不是说一个人在方方面面都可以更优越,但在有些问题上,一些人就是可以更优越,他也有理由更优越。每个人都在文明灯塔下变得更好更优越好不好,大家不要一起比烂好不好?
????关于过度关注自我
他表示,他就是一个喜欢自我求索,向内挖掘的人。
有那么多人如果愿意陪着、见证着自己向内挖掘的过程,那说明这件事多多少少对他们也是有一定帮助,它就有意义。我拼命的自我关注,但我觉得这件事天经地义,我就是对自己很好奇。
????关于失望和不喜欢
他的回应是,不要那么轻易的去喜欢一个人,尤其不要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信仰,因为真的很容易失望。
浓烈的喜欢一个人,对方还没有翻车,我不知道是不是他做人很“高明”,但我不太想追究这件事,因为喜欢可能是因为一部作品,一句话,甚至一个造型,可以喜欢但也可以迅速的不在关注,因为生命里有很多很多有趣的事都值得去看。如果你对我失望,我很抱歉,但也没什么办法……我不希望你不开心、也不希望这种失望是持续的,好像是说,喜欢你了那么久好像自己一直在浪费时间……我身上但凡有一点好,可能也陪了你一段时光吧……那现在我的好,不足以继续陪伴你接下来的时光的话,那就,那就可以到这……可以把这件事想象的轻松一点……
你可能会说,这样听起来就像一些冷漠的大话,但我觉得……没有办法……我确实没法成为所有人想象的那个样子……你可以不喜欢我,你可以仍然保留对我的激烈言辞的个人感受,但我不希望你会持续地因为我而不舒服,不开心……你就,忘了我吧(说到这,他哭了……我也很触动)
未来还会有很多变化,那就让它随便变化吧,不要给自己影响太多,好吗?
不要老盯着那些不喜欢你的人说的话看了,因为那是对喜欢你的人的不负责。(by 姜思达)
原文首发在公众号:苏禾的理想国,欢迎关注 :)
1
一个月前看了姜思达采访春夏的那篇文。
一个月后的我脑海里仍然时不时地浮现出春夏那张很素很倔强的脸。
姜思达问她,“我们为什么要成为一个特别的人呢?和别人一样安安稳稳的不好嚒。”
她说,当然不行。
“为什么我们要做自己,
我们为什么反叛,
为什么追求自由,自信,去追求美。
因为我们不能掌握的事情非常多,
不管是被别人影响的,
被环境影响的,被生活,被自然。
抛开这些我能做的就是现在这一点点。
我离开了这一点点,那我是谁呢。
茫茫宇宙中,我与你又有什么区别呢。
就是因为你是你,所以才有这么多人喜欢你。
我觉得这很重要。”
春夏说完这段话,镜头切给了姜思达,一个遮掩不住的,欣赏的,懂得的笑。
就像小时候看书看到很喜欢的段落,哪怕是很长的一段话也能很快地背下来。
这段话在我的字典里大概就是过目不忘的类型了。
2
那天和朋友聊天,说起在国外和国内的区别感受。
后来想想,也许最大的差异是在国外你更像一个个体。每个人可以有不同的想法,背景,喜好,在社会规则中这些差异被尊重和试图被理解。除去工作和政治,在生活上不会有他人干涉或评价你的种种选择。你穿成什么样子走在大街上,也不会有人向你投来猎奇的目光。
而在国内,你更像是一种群居动物。所有的现象都是以趋同的形式席卷而来,比如网红的审美,比如婚姻观,比如商业电影,比如各种风靡一时又迅速被取代的种种。
我想这种价值观的绑架最好的例子是圆桌派里大众对老徐和对俞女神的提问,为什么不结婚,对独身主义者的想法。老徐淡定地回答,我从来都没有说过我是不婚主义者,如果你觉得婚姻对你来说是幸福的,那么我真诚地祝福你。每个人都应该选择让自己舒服的状态。
只是有些在国外很自然轻易的选择,在国内需要异常艰难的挣扎。
没有对错,也不存在绝对。也许这种在外自由的感受是表面的,我们大概始终都没有融入国外的主流生活中,所以我们边缘化的自由潜藏在他们绅士风度的表面之下。
美国越来越两极化富人和中产阶级矛盾,在特朗普和希拉里大选的时候也能很明显地感受到互相不理解。我们校区做为中部唯一一个红色支持希拉里的板块,在特朗普当选之后第二天的课上,一个教授上课的时候用到了trump这个单词(也是上升的意思),然后他停下来说,不行,我要换一个单词。
也许政治本就是针锋相对的,但生活不是。
所以我更欣赏珍惜那些依旧对这个世界有态度的人,有才华的人,知道自己在坚持什么的人。
就像春夏采访中的一句话:
“你讨厌这个世界的什么?”
“我几乎讨厌这个世界的大部分,但一定有小部分的东西留住你。”
对自己的了解大概就是一个获取再做减法的过程。也许你还无法勾勒出什么是你想要的,但你会慢慢知道什么是你不需要的,而一直都在的,就是留住你的那一小部分。
暂无简介......
播放指数:979℃
《陷入姜局》 第02集在线观看 - 综艺 - 经典影院 - 最新抢先电影 - 最新好看的经典影视电视剧免费在线观看 http://www.jd773.com/vodplay/62706-1-2.html
看了一期姜思达最新节目《陷入僵局》,主持人姜思达直面黑粉,探讨为什么自己会被他们被讨厌,有没有消除误会达成理解的可能……就感觉,这行为本身还挺猛的
看完以后怎么说呢,一个感受是我对他似乎比以前观感更好了……以前我会觉得他是一个就很多时候会很虚荣,很庸俗,很喜欢通过标榜真性情来输出一些很世俗观念(例如消费主义),并好用势利、刻薄来表达的人。他本质不坏,只是普通罢了,就像大多数在我身边朋友圈里常会碰到的City boy……节目后就觉得,ok,他缺点还是那些,但优点就很聪明、很自洽,很感性,很善于表达
针对一些问题,这个视频给我不少安慰,所以我很感恩
????关于愤怒或者不够decent的情绪
他回应说:我认为人要有脾气。人可以在体面的时候体面,淑女的时候淑女,在他愤怒的时候他也可以愤怒。
有一种观念是错误的(人在任何时候都应该平和)我看到小偷的时候,我要好声好气的跟你说话,我看到强盗的时候,我要好声好气的跟你说话,在暴力执法的时候,我要好声好气地跟你说话?也许有人能做到吧,但我做不到……就像如果杨永信坐在我对面,我就是会咬牙切齿,如果因为这件事你就会觉得,啊这个人好可怕,好不decent,不是一路人,那好吧,那我也坦然接受
p.s.这里有一个很好笑的点是,该黑粉一上来就抛出大爱指责对方对别人不够宽容,说如果他人不在你的世界里,或者做了什么让你不舒服,你就会对他情绪很负面,可如果是我的话,我就会倾向于要求自己理解他。结果该段慷慨激昂被姜思达一个“那你为什么不理解我?”的反问就指出了其双标的本质。
就超好笑,一个表面崇尚和乐要求别人包容友善的人,镜头一切回后采,就成了一个出口成脏,最言辞不忿的人。这可能是所有喜欢和和美美,站在道德高点指指点点和稀泥的双标x都擅长演的戏码吧?
????关于优越感
他说,优越感是一个结果,并不是他刻意、主动给自己身上贴的金箔。
为什么会给人感受到有优越感,是因为(我是一个有追求,有喜好的人)我会对那些愚蠢、傲慢、无知的行径展现出直给的愤怒。而这个行为会冒犯到愚蠢的行驶者因此他们感到被冒犯进而攻击我优越。(此处,他举了一个电梯关门的例子)明明有些东西是更接近文明的,明明有些东西的确更值得我们践行与推崇的,这不是说一个人在方方面面都可以更优越,但在有些问题上,一些人就是可以更优越,他也有理由更优越。每个人都在文明灯塔下变得更好更优越好不好,大家不要一起比烂好不好?
????关于过度关注自我
他表示,他就是一个喜欢自我求索,向内挖掘的人。
有那么多人如果愿意陪着、见证着自己向内挖掘的过程,那说明这件事多多少少对他们也是有一定帮助,它就有意义。我拼命的自我关注,但我觉得这件事天经地义,我就是对自己很好奇。
????关于失望和不喜欢
他的回应是,不要那么轻易的去喜欢一个人,尤其不要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信仰,因为真的很容易失望。
浓烈的喜欢一个人,对方还没有翻车,我不知道是不是他做人很“高明”,但我不太想追究这件事,因为喜欢可能是因为一部作品,一句话,甚至一个造型,可以喜欢但也可以迅速的不在关注,因为生命里有很多很多有趣的事都值得去看。如果你对我失望,我很抱歉,但也没什么办法……我不希望你不开心、也不希望这种失望是持续的,好像是说,喜欢你了那么久好像自己一直在浪费时间……我身上但凡有一点好,可能也陪了你一段时光吧……那现在我的好,不足以继续陪伴你接下来的时光的话,那就,那就可以到这……可以把这件事想象的轻松一点……
你可能会说,这样听起来就像一些冷漠的大话,但我觉得……没有办法……我确实没法成为所有人想象的那个样子……你可以不喜欢我,你可以仍然保留对我的激烈言辞的个人感受,但我不希望你会持续地因为我而不舒服,不开心……你就,忘了我吧(说到这,他哭了……我也很触动)
未来还会有很多变化,那就让它随便变化吧,不要给自己影响太多,好吗?
不要老盯着那些不喜欢你的人说的话看了,因为那是对喜欢你的人的不负责。(by 姜思达)
原文首发在公众号:苏禾的理想国,欢迎关注 :)
1
一个月前看了姜思达采访春夏的那篇文。
一个月后的我脑海里仍然时不时地浮现出春夏那张很素很倔强的脸。
姜思达问她,“我们为什么要成为一个特别的人呢?和别人一样安安稳稳的不好嚒。”
她说,当然不行。
“为什么我们要做自己,
我们为什么反叛,
为什么追求自由,自信,去追求美。
因为我们不能掌握的事情非常多,
不管是被别人影响的,
被环境影响的,被生活,被自然。
抛开这些我能做的就是现在这一点点。
我离开了这一点点,那我是谁呢。
茫茫宇宙中,我与你又有什么区别呢。
就是因为你是你,所以才有这么多人喜欢你。
我觉得这很重要。”
春夏说完这段话,镜头切给了姜思达,一个遮掩不住的,欣赏的,懂得的笑。
就像小时候看书看到很喜欢的段落,哪怕是很长的一段话也能很快地背下来。
这段话在我的字典里大概就是过目不忘的类型了。
2
那天和朋友聊天,说起在国外和国内的区别感受。
后来想想,也许最大的差异是在国外你更像一个个体。每个人可以有不同的想法,背景,喜好,在社会规则中这些差异被尊重和试图被理解。除去工作和政治,在生活上不会有他人干涉或评价你的种种选择。你穿成什么样子走在大街上,也不会有人向你投来猎奇的目光。
而在国内,你更像是一种群居动物。所有的现象都是以趋同的形式席卷而来,比如网红的审美,比如婚姻观,比如商业电影,比如各种风靡一时又迅速被取代的种种。
我想这种价值观的绑架最好的例子是圆桌派里大众对老徐和对俞女神的提问,为什么不结婚,对独身主义者的想法。老徐淡定地回答,我从来都没有说过我是不婚主义者,如果你觉得婚姻对你来说是幸福的,那么我真诚地祝福你。每个人都应该选择让自己舒服的状态。
只是有些在国外很自然轻易的选择,在国内需要异常艰难的挣扎。
没有对错,也不存在绝对。也许这种在外自由的感受是表面的,我们大概始终都没有融入国外的主流生活中,所以我们边缘化的自由潜藏在他们绅士风度的表面之下。
美国越来越两极化富人和中产阶级矛盾,在特朗普和希拉里大选的时候也能很明显地感受到互相不理解。我们校区做为中部唯一一个红色支持希拉里的板块,在特朗普当选之后第二天的课上,一个教授上课的时候用到了trump这个单词(也是上升的意思),然后他停下来说,不行,我要换一个单词。
也许政治本就是针锋相对的,但生活不是。
所以我更欣赏珍惜那些依旧对这个世界有态度的人,有才华的人,知道自己在坚持什么的人。
就像春夏采访中的一句话:
“你讨厌这个世界的什么?”
“我几乎讨厌这个世界的大部分,但一定有小部分的东西留住你。”
对自己的了解大概就是一个获取再做减法的过程。也许你还无法勾勒出什么是你想要的,但你会慢慢知道什么是你不需要的,而一直都在的,就是留住你的那一小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