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集
第02集
第03集
第04集
第05集
第06集
HD中字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开局我在天堂任职死神
重神机潘多拉 普通话版
女子警察的逆袭
怪物弹珠第四季
熊出没之怪兽计划
恶搞之家 第二十一季
数码宝贝大冒险20周年纪念故事
搞姬日常
境界触发者第三季
不当舔狗后,我成了亿万神豪
我至今记得多年前,第一次看到《飞跃巅峰》名场景的震撼:在木星内核的最深处,在决定人类命运存亡的危急关头,女主角怒喝一声撕开半边上衣,露出了一侧毫无遮掩的胸脯。伴随激昂的配乐和强而有力的黑白画面,性与作画的暴力完美合一,全片的战斗被推向最高潮。
但时过境迁,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这个镜头如今已经无法在网络上被光明正大地看到,同时消逝的还有一众女角色的出浴镜头。有人怒斥审核方与举报者缺乏鉴赏艺术的品味,也有人责备部分观众格调低俗,追逐情色,对全片的伟大视而不见。
但以上两类主要观点其实存在矛盾。首先,从观众视角,如果性要素真的毫无缘由,那删掉应该完全不会影响观看体验——画蛇无需添足,爆衣露点既然是蛇足,那审核贴心地删去了不必要的东西,不是人人喜闻乐见的好事么?为什么要为此不爽?
其次,从制作方的角度,如果不是为了色情,制作方让女主角撕掉胸衣有何意义?为什么要瓜田李下给人低俗之嫌?而回归本源,更往深处想:如果不是为了福利,为何要用穿高叉三角裤、裸露大腿的美少女做主角,不用钢健朴实的肌肉大汉?为什么不让男角色穿一样的高叉训练服呢?
难道没有美少女就没有日本动画(anime)么?
不知不觉,我们居然已经来到了日本动画史上最严肃的问题:美少女为何而生?
为什么要有福利与软色情?这些女人要来干嘛?是日本女权意识特别高涨,还是女性真的在军事行动中有所优势?就是她们吸引了素质低劣之徒,导致了无数作品风评被害么?删掉这些不知所谓的婆娘,代之以可靠的中年男子或圆滚滚的拟人动物,是不是就能大幅提高观众质量与作品格调呢?
这个答案当然是否定:美少女恰恰是作品的闪光点,是小众太空科幻的拯救者,风格的塑造者与内容的和谐者,让整个故事也因此强而有力。这要从《飞跃巅峰》的风格与渊源说起。
《飞跃巅峰》在风格上的独特性为何?
是福利色情与王道热血元素的结合,很大程度上对应了美少女与巨型机器人这两大商业要素的特征——“肉”与“燃”,肉即对情色福利的卖弄,燃则是热血的剧情与氛围。
《飞跃巅峰》或许是矫枉过正的产物。在其诞生前,其制作方Gainx完成了一部硬核太空作品《王立宇宙军》,生产不计成本,制作极其精良,主题为严肃冷峻、多数人表面上喜欢但没耐心了解的载人航天。正是这部大作让公司亏损严重,濒临破产。那次失败被归结于没有巨大机器人与美少女。可能受到刺激,Gainax报复性地大量增加了美少女与巨型机甲元素,其产物就是《飞跃巅峰》与之后的EVA。
为弥补亏损、迎合市场而生,《飞跃巅峰》展现对了淳朴大众口味的无限尊重。在热血上体现为极强的机器人战斗作画、战友同心大战宇宙怪兽的王道剧情,在情色上则是毫无遮挡的入浴、裸露、全员美少女角色,和当时颇为新颖乳摇作画,以近乎暴力的方式堆砌在了一起——这一切仿佛在说:你们要看机器人和美少女,我庵野秀明便让你们一次看个够啊!
但在创作者高强技术力的加持下,这两种元素的结合反而形成了一种奇特的化学作用:媚宅的色情元素与硬核的技术乐观主义精神形成了融合,在远离世俗陈规的太空环境中得到了和谐统一。这或许源于性与攻击行为的共性:都是人类演化过程中最强力的身心唤起,其代表的繁衍与战斗都是人类最本能的根源动机。当主角大声怒吼撕掉胸衣、蓄力一击时,当巨型机器人的铁拳捣入星球内壁时,基于性与战的原始兴奋感成为两大要素交融的生理与情感基础。某种程度上,热血的东西也必然是性感,而性感也伴随着强健与活力之美,共享着一系列让人心跳的因素,这也是为什么当两者交融时,可以比单一元素更进一步地提高唤醒水平。或许正是全片无所不在的性暗示点缀让观众的觉醒程度大大提高,燃烧了氛围;也是为什么许多观众会在画面被和谐之后感到有所不对,却又不知原因为何。
而这种将性感与热血融合的作法一直影响了其后由Gainax分裂而出的Trigger社之创作,集中体现在后者出品的科幻动作动画Kill la Kill。该作品充斥对性元素的卖弄、戏谑与自我结构,配合其强力的动作场景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特色,成为了日本动画“肉燃”的代表作品。而《飞跃巅峰》对此类风格的形成功不可没。
但美少女的作用是否仅仅是装点风格的饰品与驱动情绪的燃油,而与内容毫无关联?
或许并非如此,正是柔弱纯洁的少女形象,和谐了本片所属分类——太空军事科幻的争议性。
追根溯源,《飞跃巅峰》的内容与设定很大程度上源自经典太空歌剧,海因莱茵的《星船伞兵》。
《星船伞兵》开创了诸多经典设定,被后世科幻作品代代沿用:邪恶的虫族反派、士兵使用的动力外骨骼机甲、少年主角投身军队,携手战友同外星敌寇开展殊死搏斗。《星船伞兵》中,主角在经历母亲与好友的死亡后,由吊儿郎当的富家子弟成为可靠的军人,一如女主法子在先后失去父亲、好友史密斯后的成长蜕变。甚至主角操纵的机器人也有《星船伞兵》中动机外骨骼的影子,只不过前者在日本机器人文化的加持下更加强大华丽。
但在题材与剧情上的相似之处,也恰恰说明《飞跃巅峰》也受到其科幻渊源的影响,散发军人气质与保守主义倾向,强调奉献、责任与集体主义精神,以及强烈的人类中心与排外主义倾向。换言之,以今天的标准看,这可能是一部右派电影:征用未成年人从军参战;改造行星为炸弹,爆破银河中心,与环保主义背道而驰;对异质文明毫无对话,直接进行灭绝。全剧以一种霍布斯式的悲观视角看待文明间的冲突:各个族群生活在无政府状态下永无止息的算计与冲突中,保全自己的最好方法就是消灭敌人,甚至可以为此不计代价、不顾一切。与《三体》中的黑暗森林法则颇为相似。
同时期的左派作品《安德的游戏》则倾向相反,崇尚以合作为主题的自由主义国际观。同样借助大战虫族的设定,安德系列思考着如何处理与异文明的关系:不是人类是否代表没有人权?没有人权的生物是否可以将其种族灭绝,一如当年白人殖民者对原住民的所作所为?道德与伦理是否只是同类间的默契,根本不具备普遍意义?在《安德的游戏》中,主角同样毁灭了外星虫族的母星,并在之后极度自责:他在未充分沟通的情况下灭绝了一个智慧种族,事实上反映了西方知识分子对殖民时期罪行的道德包袱。出于同样的原因,西方观众们理解安德,而质疑《星船伞兵》。
但为什么我们在《飞跃巅峰》中却感受不到《星船伞兵》的氛围,即使此剧来自同样背负战争原罪、对军国主义文化异常敏感的日本?这或许归功于本片采用的美少女范式,将伦理成分成功从剧中剥离了出来。
其做法一是将敌人变得更加“非人”,更加丑恶可怖,减少毁灭他们的道德争议——因为敌人足够恶心狰狞,使得观众可以毫无心理负担地看着它们被轰杀至渣;
二是把主角变得更加可爱。这也是美少女主角的作用之一。几位角色外形惹人喜爱,彼此间的友谊真挚纯洁,对结束战争有着非常纯良的动机,很大程度淡化了本作浓郁的军事氛围;
三是将战争问题转化为个人问题,将宏大的叙事转化成个人成长奋斗与友情亲情的微观体验。如《萤火虫之墓》中,以孩童主角的视角将“日本战败”解读为“父亲不能回来和自己团聚了”,将战争的大是大非似乎转变为了见仁见智,没有是非对错的天灾。同样,本作借助主角二人的个人视角,人对宇宙生物的毁灭战争,转变成了为战友报仇、和爱人相聚、遵守誓言、让同伴过上美好生活等等美好感人的个人故事,冲淡了战争行为的争议空间。
这可能也是为什么《飞跃巅峰》没有像《星船伞兵》那样被指责为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作品,即使两者的设定与剧情颇有类似之处,也都弘扬着责任、牺牲、奉献、集体主义等精神。而女性角色以其特有的魅力与纯良的情感动机对驱散军事气息起到了重要作用,观众可能感动于她们的情感,忘记了战争与灭绝的残酷本质。
可能会有观众问我是不是想多了。我的很多评论下都有人回复“为什么不能安安静静地看动画?”、“为什么看个动画都要想这么多?”
问这类问题的人可能不知道日本动画的诞生渊源,其最初就是作为政治宣传产生的,军事题材更是日本动画最重要的早期题材之一。某种程度上,近年火热的《进击的巨人》也只是在回归本源。
在明治维新以后,日本政府认识到了动画在宣传上的巨大意义——比起书本文字,动画对儿童更有吸引力,而掌握了儿童的思想,就等于掌握了未来。为此,动画可以成为政府巩固统治,改造新一代人思想的有力武器。其中军方主导的动画《桃太郎的海鹰》就是这样一部典型作品,刻画了桃太郎率领小动物组成的日本舰队痛打恶鬼海军。而在二战后,有着同样想法的手冢治虫则反其道而行之,认为动画既然可以成为洗脑工具宣传丑恶,也可以作为疫苗向儿童观众传播真善美,培养他们对邪恶的抵御能力。这也是为什么相对欧美作品,日本动画在思想深度上挖掘更深,讨论更充分,正是因为动画行业的历史渊源。
而动画诞生之初的前提就是:作品观众越是缺乏思考能力,越是儿童,政治宣传的杀伤力就越是强大。没有政治倾向的作品是不存在的,只在于立场是否被察觉。而动物、机器人、美少女,都是用来装点立场的工具。虽然二战后的日本经过了巨大变革,军方主导的政宣作品也被商业动画所取代,但从日本动画的强大软实力中,仍可以窥见昔日善恶亡魂的徘徊魅影。
所以回到开头的问题,动画美少女为何而生?
吸引更多受众,和谐敏感题材,淡化作品的尖锐之处,让枯燥小众的太空科幻片焕然一新,在大众中找到自己的受众。
当然,以上只是我的个人观点,这个问题见仁见智。以本片为例,对其女性角色存在的意义也有多种解读:生活在今天的人们可能会认为这是一部女性解放作品,弘扬了女人不该是总被男人拯救的公主,也能自己拯救世界的豪情壮志;或者认为这是一部有LGBT风格的百合作品,女主并没有男性配对,相反对“姐姐”有着别样的情愫,是开放性别观念的表现。
不可否认,以上观点也能自圆其说,但我认为这可能算不上创作者采用女性角色的主要初衷。相对于男女混搭,更多美少女角色的最大意义就是有更多的美少女入镜,更能满足淳朴观众的观赏需求。就像腐女兴趣的本质是帅哥,而不是同性恋,所以不会被满身肌肉的Gay片打动。同样,大多数男性受众喜欢的也是美少女本身而非女性解放与百合,不会接受《美国末日2》中艾比那样的女T。这也是为什么动画会着力刻画那些面容秀丽,身材姣好的女性角色,因为其本身就是多数受众幻想的投射,而这些受众可能并没有非常超前的品味。
如果去掉美少女和机器人,改成中年大叔开航天飞机,这部作品或许依然优秀,但可能不会如今天这样广为人知。从《王立宇宙军》向《飞跃巅峰》的风格转变,代表Gainax终于完全意识到了动画的商业属性,即满足广大受众的淳朴需求,远比讨好一小拨审美疲劳的专业人士更为重要。我们能看到良心的剧情与制作,但也不能忽视遍布全片、几近暴力的福利镜头,及其背后埋藏着的对观众品味的嘲讽与怨气。
所以我衷心希望未来有一天,观众能像以前一样,在公开平台再度观赏原版作品。当然不仅仅是因为福利,而是对艺术的追求与鉴赏。我不是在开玩笑,因为去掉了性的驱力,这部作品就是不完整的。不单是指内容与氛围,更是指创作者于其中凝结的经验结晶——既要追求极致,也要对观众的低级趣味永怀尊重之心,而后者可能更为重要,因为有所追求的作品有如繁星,能被人记住的却寥寥无几。这也是这部OVA带给我的直接感触:一种身为创作者无论如何也希望作品被人所看、所消费、所议论的渴望、怒气与冲劲。
参考资料:
日本动漫艺术概论 陈奇佳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首发于B站专栏: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9372184
末日废土,绝境中求生 ......
播放指数:782℃
《飞跃巅峰》 第06集在线观看 - 动漫 - 经典影院 - 最新抢先电影 - 最新好看的经典影视电视剧免费在线观看 http://www.jd773.com/vodplay/69342-1-6.html
GAINAX这个词,也可以这样考虑。老宅人必知晓,不宅的人才不管这狗屁不通的词意为哪般。当然,新生代宅人,如小八之流,要向他们解释GAINAX是很件痛苦的事情。
冈田斗司夫、山贺博之、赤井孝美、贞本义行、庵野秀明、摩砂雪,这些名字我有的熟悉到仅次于施瓦辛格,有的陌生到仅次于舒华辛力加。他们是GAINAX不同时期的主干人物。从冈田斗司夫起,他们就是不折不扣的宅人。他们身上闪耀着这样无比耀眼的光辉:不仅宅,而且宅得荡气回肠,宅得功成名就。其他的动漫制作公司的资本、后台、骨干都没有这样的纯粹,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GAINAX目前是空前绝后的。
上个世纪80年代初(可能就是我出身的一年),这帮疯子组成了GAINAX。做的第一部电影,就是传说中的《王立宇宙军》。哪怕是用现在最挑剔的眼光来看,这部二维手绘作品都是激情四溢的华丽咏叹。可惜,赔了。不要紧,宅男们的热情是恐怖的,赶紧找另一个冤大头赞助做了第二部,就是今天要谈的《飞跃巅峰GUNBUSTER》,被誉为上世纪80年代里程碑式的OVA。可惜,又赔了。第三部,苟延残喘的GAINAX进军TV界,拍出了39话规模的《海底两万里》,我们这群人凡是好好看过的,都视之为当时中国大陆所能看到的最好的动画了。可惜,还是赔了。没有任何一个公司能经得住三连败吧(而且跨度长达10年,恐怖),GAINAX为坚持超越当时时代的制作品质而不断地超支,在我看来,它为什么没有崩溃,实在是一个天大的谜团,或许他们每天起床的口号就是:“赐予我力量吧,我是宅男!”
历史总是不缺戏剧性的一幕。当GAINAX众英雄看见手中诞生的精品如此叫好不叫座,他们出离地愤怒。反正必然是失败的,他们以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壮士断腕且破罐子破摔之气概,摒弃了所有他们以为会卖座的元素,干干脆脆明明白白真真切切地走反商业反传统反社会反人类之路线,制作了一部神鬼皆泣的个性之作。反讽的是,这个最真诚又最不真诚的作品成为了新世纪到来之前日本动漫界的最后一首绝唱。
总而言之,GAINAX终于熬到了EVA时代。是的,EVA时代,任何一个亲历过的人,都可以感受那时代的潮水以摧枯拉朽不可一世的逆天之势席卷整个宅界的场面。那时候,它代言着唯一的美。我反复地问自己,这时代能重复吗?能重复吗?不,不能,去年就证明了,EVA自己都不能,哪怕它以任何夸张姿态涅磐重生。
我好像离题万里了。总之,本文献给GAINAX早期的伟大作品——《飞跃巅峰GUNBUSTER》,因为2003年GAINAX20周年时又出了《飞跃巅峰2DIEBUSTER》,所以第一部又叫TOP1,第二部又叫TOP2。
TOP1实在也是很有个性。赔本的原因,我相信不是因为不受欢迎或卖得不好,而是因为制作太精良了,入不敷出。TOP1一共六集,每一集都有不同的使命和不同的风格。整体观感,仿佛是在乘坐一辆只有上升没有下降的云霄飞车,当你以为飞车开到了轨道顶端,它又会带你到城市之巅;你以为这是终点,它又带你到世界屋脊;当你为高原反应而惊慌时,会发现你最后到了卫星轨道了。每一集的构思和气势都精彩到让你忘记前一集的优秀,使得观看经历无比爽快。
看第一集,你会发现这简直是《青春的火焰》的翻版。女子校园里,一开始菜得不能再菜的主角,强得不能再强的前辈,无理找茬的学姐,严格冷酷的教练,还有一起同患难的知己,外加没有母亲、又失去父爱的人格动因。稀疏平常的人设(虽然CD是大名鼎鼎的美树本晴彦,虽然有LOLI有熟女),傻傻的机设(恶,教练机真的挺傻),你会吃惊于这OVA竟然会和《罗德岛战记》齐名。这就是GAINAX的坏,或者说是监督庵野秀明的鬼。
第二集一下子就进入了太空。惊艳的不是几个看似无意实则故意的露点场景,而是其中关于光速穿梭的描绘,主角高屋法子(又名典子)在光速中看到了很久以前爸爸失事的飞船,把人心动机与物理奇观结合在一起,让人深深入戏。
第三集,法子竟然有了初恋,再让初恋情人在十分钟后在恐怖的太空中死去,一句遗言都没有,可谓死得莫名其妙。欧欧,看,剧情开始有BT向的个性了。
第四集伊始,以“人类是银河系的病毒”破题,当时可谓惊世骇俗的言论。初现设计风格独特的外星虫子(当然是银河系杀病毒的免疫系统咯),我相信这种借鉴电子显微镜下的蛋白体的设定影响了后来《宇宙骑士》中拉达姆的设定。最后,实行最后三分钟拯救大法,一直神龙见首不见尾的GUNBUSTER终于现身,小试牛刀就让人领教了什么叫做“超级系”机器人设定。
好,如果说第四集是“超级”,那么第五集就是“夸张”了。一亿,注意,是一亿的敌人来进攻地球,遮天蔽日,全宇宙70%的视野是敌人!!!而人类的防守方式,是制造一个黑洞,把土星外的太阳系全毁了。……该怎么评价这场战斗呢?可能是我所能想象到的规模最大的战斗了。真的,当时我是这么想的,说明我的想象力真的有限。这么说是因为还有第六集。
如果说第五集是“夸张”,那么第六集就是“变态”,是的,完完全全是变态。从第一个字幕“15年后”起,本片变成宽屏黑白,你会发现因为时空旅行的关系,曾经是高屋法子战友的熟女学姐变成熟女阿姨了(当然越熟越有观赏价值),人类最后一搏,把土星压缩成月球大小,再以它为核心,制造了绝对空前绝后的空间炸弹(片中老船长说人类竟然能制造这样巨大的东西,我实在同感啊同感),穿越虫洞(片中所谓WARP应该就是虫洞理论),把外星虫的老巢——整个银河系核心给炸了!!!亲爱的庵野叔叔,你的太空观也太太太……扭曲了吧!!!空间上的震撼已经达到了顶级,而当两位主角乘着光速回到地球跟前的时候,地球时间竟然过了一万两千年!!!圆圆的地球不仅海岸线变了,而且一片死寂,没有一线光亮与生机。最终作战难道失败了?人类真的没有熬过来吗?当我们的心情随着黑白的画面和低沉的音乐渐渐沉入谷底的时候,突然,黑色的地球出现了一丝光亮——每一个小小的光点都是一个城市生命的点燃,随后无数个城市共同组合成四个大字:“欢迎回家”!!!画面突然全彩,音乐突然昂扬,我不得不承认,虽然煽情手法很传统,但是不哭实在是很难的事情!不是因为音乐,不是因为故事,我是被这个坚守了一万两千年的承诺完完全全感动了!被一种大气磅礴的胸襟震撼了!在这种时候,人的眼泪不是流出来的,而是溢出来的!英雄永远不会在人类记忆中被忘却,这是一种怎样的积极、乐观、阳光、理想、和谐的历史观!!!它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追求——对真善美的追求!!!
TOP1就是这样一部积极向上、热情四溢的作品。很宅(甚至可以看到《风之谷》的海报,庵野对自己画的巨神兵是不是异常得意啊,听说标题、对话、构图等充满了对《宇宙战舰大和号》的致敬,而这些是比我更老很多的宅男们考究的事情了),很女权,很有魅力、张力和魄力。宅是GAINAX永远的归宿。G社的英雄们啊,你们归宅,真的也需要一万两千年吗?
几分钟之内我决定喜欢上这片子。
1988年,我出生的年份,那是的动画还是手绘,那时的镰刀斧头还叫苏联。时间的跨度为所有东西带来了新的味道。初登Excelion时高屋和姐姐身上的制服让我恍惚到奥运比赛的会场,红彤彤的西装然后一个红日旗,投着那个时代的味道。这种时间的味道散布gunbuster的全身。
说来也奇怪了明明叫gunbuster这样的大机器人动画标签式的名字,却又一身硬科幻的骨头。
还有些HBO的感觉,用明显有意的露点镜头做出一种自然不造作的气氛来。
庵野的恶(优)趣味也初露头角,镜头的剪切,字幕的运用,黑白画,素描都让我这个从少年时迷恋EVA的成年人大叹:"nazukashi~"。带着有色眼镜,我看到了碇司令和冬月的组合,我看到了nerv的三贤人司令室。果然是美树本晴彦的人设,姐姐活脱脱一个明美。
不能否认推动主线故事的人物关系处理的近乎狗血,细节还需自助脑补,但是我羡慕在这片上映时能看到他的人们到嫉妒。我跟着片子同年诞生,都是旧时代的遗老了。片子看多了总是静不下心来慢慢品味,找不到初见的悸动,总想试着评论,比较,挑毛病。就像看儒勒凡尔纳一样,站在那个时代的人们的心境来看,一种宏大就会展现在眼前。就像在长久的黑暗隧道行走后上天赏给你的一处光彩熠熠,空气鲜活的出口一样。我羡慕在这片上映时能看到他的人们到嫉妒。额外插一句,其实他的缺点和《三体》差不多,优点也是。仔细分析分析两者还是很有嚼头的。
关于人物,有个细节不知是不是我多心了,感觉妙的非凡。迎击来袭时高屋的男友史密斯叫道你帮我干掉右上边的那只,还在中二的女主只一晃身,敌人就过去了,没有史密斯的任何镜头他就淡淡的去了。简约的非凡,但朴实的完全一副硬科幻的做派,反而显得无比细腻。可是这与剧中一贯的人物处理不太一致,也许真的是想得太多。
近光速下运动与静止的两个世界经历着完全不一样的时空,每个人物所在的故事线或因际会而相遇或因因缘而分离,一分一瞬可万年。人的一生短暂两代人首尾可跨百年,可是有史至今人类亦不过走了50个百年而已。区区一个个体,怎能独自承受地质纪年的跨度,银芯已毁,何处归途,慢慢归途的终点,幸好有你,有家,有一句お帰りなさい!
那时候的动画第一帧出现在屏幕上的时候,那种明艳的色彩和厚重的画面,就已经明确的显示了那时候日本动画精细的匠人气质。一样是大制作的华丽演出,现在电脑渲染,动辄3d建模的动画,却已经很难表现出类似的色彩冲击。
人说当匠人将心血灌注与作品之中的时候,再平凡的作品,都会因为匠人的融入其中的生命而与众不同。
具体到这部作品上,就是,明明是设定如此没完成,制作明显缺钱缺的要死,题材是那时候都已经拍烂的机器人动画,都能在gainax那帮死宅的爱之下,变成了入此醒目的作品。
缺钱就不说了:明晃晃的铅笔画和黑白片,让多少人第一次看的时候要么觉得片源有问题,要么觉得的播放器/电脑有问题。
设定就更不用提:一般来说,机器人动画,尤其是那时候的机器人动画,都是敌人死的差不多就行了。但是类似飞越巅峰这种的,连基本的设定都没有,出场就是一片一片死的主儿,也确实不多。
除此意外的喷点更是不计其数:没完没了的必杀死,合体变身还有主题歌的桥段,而且咋看都是百合的要死的角色,等等等等。
但是最要命的是:偏偏这片子非常好看。
只有六集的OVA,于是时间上明明很多东西不足以交待,但是聊聊数笔的却往往足以渲染气氛。
明明是很烂俗的剧情,但是再疯子们的疯狂之下,变成了不朽的作品。
很多桥段煽情的要死:第一次出场的gunbuster,煽情的要死的一万两千年之后,等等。
虽然故事的大框架来讲是并无特别的作品,但是这是灌注了gainax元老们宅精神的作品。
明明2的要命,明明中二的要死,但是偏偏好看。
这就是那个时代的缩影,这就是gainax那帮疯子的当年。
我至今记得多年前,第一次看到《飞跃巅峰》名场景的震撼:在木星内核的最深处,在决定人类命运存亡的危急关头,女主角怒喝一声撕开半边上衣,露出了一侧毫无遮掩的胸脯。伴随激昂的配乐和强而有力的黑白画面,性与作画的暴力完美合一,全片的战斗被推向最高潮。
但时过境迁,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这个镜头如今已经无法在网络上被光明正大地看到,同时消逝的还有一众女角色的出浴镜头。有人怒斥审核方与举报者缺乏鉴赏艺术的品味,也有人责备部分观众格调低俗,追逐情色,对全片的伟大视而不见。
但以上两类主要观点其实存在矛盾。首先,从观众视角,如果性要素真的毫无缘由,那删掉应该完全不会影响观看体验——画蛇无需添足,爆衣露点既然是蛇足,那审核贴心地删去了不必要的东西,不是人人喜闻乐见的好事么?为什么要为此不爽?
其次,从制作方的角度,如果不是为了色情,制作方让女主角撕掉胸衣有何意义?为什么要瓜田李下给人低俗之嫌?而回归本源,更往深处想:如果不是为了福利,为何要用穿高叉三角裤、裸露大腿的美少女做主角,不用钢健朴实的肌肉大汉?为什么不让男角色穿一样的高叉训练服呢?
难道没有美少女就没有日本动画(anime)么?
不知不觉,我们居然已经来到了日本动画史上最严肃的问题:美少女为何而生?
为什么要有福利与软色情?这些女人要来干嘛?是日本女权意识特别高涨,还是女性真的在军事行动中有所优势?就是她们吸引了素质低劣之徒,导致了无数作品风评被害么?删掉这些不知所谓的婆娘,代之以可靠的中年男子或圆滚滚的拟人动物,是不是就能大幅提高观众质量与作品格调呢?
这个答案当然是否定:美少女恰恰是作品的闪光点,是小众太空科幻的拯救者,风格的塑造者与内容的和谐者,让整个故事也因此强而有力。这要从《飞跃巅峰》的风格与渊源说起。
风格的“肉”与“燃”
《飞跃巅峰》在风格上的独特性为何?
是福利色情与王道热血元素的结合,很大程度上对应了美少女与巨型机器人这两大商业要素的特征——“肉”与“燃”,肉即对情色福利的卖弄,燃则是热血的剧情与氛围。
《飞跃巅峰》或许是矫枉过正的产物。在其诞生前,其制作方Gainx完成了一部硬核太空作品《王立宇宙军》,生产不计成本,制作极其精良,主题为严肃冷峻、多数人表面上喜欢但没耐心了解的载人航天。正是这部大作让公司亏损严重,濒临破产。那次失败被归结于没有巨大机器人与美少女。可能受到刺激,Gainax报复性地大量增加了美少女与巨型机甲元素,其产物就是《飞跃巅峰》与之后的EVA。
为弥补亏损、迎合市场而生,《飞跃巅峰》展现对了淳朴大众口味的无限尊重。在热血上体现为极强的机器人战斗作画、战友同心大战宇宙怪兽的王道剧情,在情色上则是毫无遮挡的入浴、裸露、全员美少女角色,和当时颇为新颖乳摇作画,以近乎暴力的方式堆砌在了一起——这一切仿佛在说:你们要看机器人和美少女,我庵野秀明便让你们一次看个够啊!
但在创作者高强技术力的加持下,这两种元素的结合反而形成了一种奇特的化学作用:媚宅的色情元素与硬核的技术乐观主义精神形成了融合,在远离世俗陈规的太空环境中得到了和谐统一。这或许源于性与攻击行为的共性:都是人类演化过程中最强力的身心唤起,其代表的繁衍与战斗都是人类最本能的根源动机。当主角大声怒吼撕掉胸衣、蓄力一击时,当巨型机器人的铁拳捣入星球内壁时,基于性与战的原始兴奋感成为两大要素交融的生理与情感基础。某种程度上,热血的东西也必然是性感,而性感也伴随着强健与活力之美,共享着一系列让人心跳的因素,这也是为什么当两者交融时,可以比单一元素更进一步地提高唤醒水平。或许正是全片无所不在的性暗示点缀让观众的觉醒程度大大提高,燃烧了氛围;也是为什么许多观众会在画面被和谐之后感到有所不对,却又不知原因为何。
而这种将性感与热血融合的作法一直影响了其后由Gainax分裂而出的Trigger社之创作,集中体现在后者出品的科幻动作动画Kill la Kill。该作品充斥对性元素的卖弄、戏谑与自我结构,配合其强力的动作场景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特色,成为了日本动画“肉燃”的代表作品。而《飞跃巅峰》对此类风格的形成功不可没。
但美少女的作用是否仅仅是装点风格的饰品与驱动情绪的燃油,而与内容毫无关联?
或许并非如此,正是柔弱纯洁的少女形象,和谐了本片所属分类——太空军事科幻的争议性。
军事科幻的和谐者
追根溯源,《飞跃巅峰》的内容与设定很大程度上源自经典太空歌剧,海因莱茵的《星船伞兵》。
《星船伞兵》开创了诸多经典设定,被后世科幻作品代代沿用:邪恶的虫族反派、士兵使用的动力外骨骼机甲、少年主角投身军队,携手战友同外星敌寇开展殊死搏斗。《星船伞兵》中,主角在经历母亲与好友的死亡后,由吊儿郎当的富家子弟成为可靠的军人,一如女主法子在先后失去父亲、好友史密斯后的成长蜕变。甚至主角操纵的机器人也有《星船伞兵》中动机外骨骼的影子,只不过前者在日本机器人文化的加持下更加强大华丽。
但在题材与剧情上的相似之处,也恰恰说明《飞跃巅峰》也受到其科幻渊源的影响,散发军人气质与保守主义倾向,强调奉献、责任与集体主义精神,以及强烈的人类中心与排外主义倾向。换言之,以今天的标准看,这可能是一部右派电影:征用未成年人从军参战;改造行星为炸弹,爆破银河中心,与环保主义背道而驰;对异质文明毫无对话,直接进行灭绝。全剧以一种霍布斯式的悲观视角看待文明间的冲突:各个族群生活在无政府状态下永无止息的算计与冲突中,保全自己的最好方法就是消灭敌人,甚至可以为此不计代价、不顾一切。与《三体》中的黑暗森林法则颇为相似。
同时期的左派作品《安德的游戏》则倾向相反,崇尚以合作为主题的自由主义国际观。同样借助大战虫族的设定,安德系列思考着如何处理与异文明的关系:不是人类是否代表没有人权?没有人权的生物是否可以将其种族灭绝,一如当年白人殖民者对原住民的所作所为?道德与伦理是否只是同类间的默契,根本不具备普遍意义?在《安德的游戏》中,主角同样毁灭了外星虫族的母星,并在之后极度自责:他在未充分沟通的情况下灭绝了一个智慧种族,事实上反映了西方知识分子对殖民时期罪行的道德包袱。出于同样的原因,西方观众们理解安德,而质疑《星船伞兵》。
但为什么我们在《飞跃巅峰》中却感受不到《星船伞兵》的氛围,即使此剧来自同样背负战争原罪、对军国主义文化异常敏感的日本?这或许归功于本片采用的美少女范式,将伦理成分成功从剧中剥离了出来。
其做法一是将敌人变得更加“非人”,更加丑恶可怖,减少毁灭他们的道德争议——因为敌人足够恶心狰狞,使得观众可以毫无心理负担地看着它们被轰杀至渣;
二是把主角变得更加可爱。这也是美少女主角的作用之一。几位角色外形惹人喜爱,彼此间的友谊真挚纯洁,对结束战争有着非常纯良的动机,很大程度淡化了本作浓郁的军事氛围;
三是将战争问题转化为个人问题,将宏大的叙事转化成个人成长奋斗与友情亲情的微观体验。如《萤火虫之墓》中,以孩童主角的视角将“日本战败”解读为“父亲不能回来和自己团聚了”,将战争的大是大非似乎转变为了见仁见智,没有是非对错的天灾。同样,本作借助主角二人的个人视角,人对宇宙生物的毁灭战争,转变成了为战友报仇、和爱人相聚、遵守誓言、让同伴过上美好生活等等美好感人的个人故事,冲淡了战争行为的争议空间。
这可能也是为什么《飞跃巅峰》没有像《星船伞兵》那样被指责为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作品,即使两者的设定与剧情颇有类似之处,也都弘扬着责任、牺牲、奉献、集体主义等精神。而女性角色以其特有的魅力与纯良的情感动机对驱散军事气息起到了重要作用,观众可能感动于她们的情感,忘记了战争与灭绝的残酷本质。
动画的政治
可能会有观众问我是不是想多了。我的很多评论下都有人回复“为什么不能安安静静地看动画?”、“为什么看个动画都要想这么多?”
问这类问题的人可能不知道日本动画的诞生渊源,其最初就是作为政治宣传产生的,军事题材更是日本动画最重要的早期题材之一。某种程度上,近年火热的《进击的巨人》也只是在回归本源。
在明治维新以后,日本政府认识到了动画在宣传上的巨大意义——比起书本文字,动画对儿童更有吸引力,而掌握了儿童的思想,就等于掌握了未来。为此,动画可以成为政府巩固统治,改造新一代人思想的有力武器。其中军方主导的动画《桃太郎的海鹰》就是这样一部典型作品,刻画了桃太郎率领小动物组成的日本舰队痛打恶鬼海军。而在二战后,有着同样想法的手冢治虫则反其道而行之,认为动画既然可以成为洗脑工具宣传丑恶,也可以作为疫苗向儿童观众传播真善美,培养他们对邪恶的抵御能力。这也是为什么相对欧美作品,日本动画在思想深度上挖掘更深,讨论更充分,正是因为动画行业的历史渊源。
而动画诞生之初的前提就是:作品观众越是缺乏思考能力,越是儿童,政治宣传的杀伤力就越是强大。没有政治倾向的作品是不存在的,只在于立场是否被察觉。而动物、机器人、美少女,都是用来装点立场的工具。虽然二战后的日本经过了巨大变革,军方主导的政宣作品也被商业动画所取代,但从日本动画的强大软实力中,仍可以窥见昔日善恶亡魂的徘徊魅影。
结 语
所以回到开头的问题,动画美少女为何而生?
吸引更多受众,和谐敏感题材,淡化作品的尖锐之处,让枯燥小众的太空科幻片焕然一新,在大众中找到自己的受众。
当然,以上只是我的个人观点,这个问题见仁见智。以本片为例,对其女性角色存在的意义也有多种解读:生活在今天的人们可能会认为这是一部女性解放作品,弘扬了女人不该是总被男人拯救的公主,也能自己拯救世界的豪情壮志;或者认为这是一部有LGBT风格的百合作品,女主并没有男性配对,相反对“姐姐”有着别样的情愫,是开放性别观念的表现。
不可否认,以上观点也能自圆其说,但我认为这可能算不上创作者采用女性角色的主要初衷。相对于男女混搭,更多美少女角色的最大意义就是有更多的美少女入镜,更能满足淳朴观众的观赏需求。就像腐女兴趣的本质是帅哥,而不是同性恋,所以不会被满身肌肉的Gay片打动。同样,大多数男性受众喜欢的也是美少女本身而非女性解放与百合,不会接受《美国末日2》中艾比那样的女T。这也是为什么动画会着力刻画那些面容秀丽,身材姣好的女性角色,因为其本身就是多数受众幻想的投射,而这些受众可能并没有非常超前的品味。
如果去掉美少女和机器人,改成中年大叔开航天飞机,这部作品或许依然优秀,但可能不会如今天这样广为人知。从《王立宇宙军》向《飞跃巅峰》的风格转变,代表Gainax终于完全意识到了动画的商业属性,即满足广大受众的淳朴需求,远比讨好一小拨审美疲劳的专业人士更为重要。我们能看到良心的剧情与制作,但也不能忽视遍布全片、几近暴力的福利镜头,及其背后埋藏着的对观众品味的嘲讽与怨气。
所以我衷心希望未来有一天,观众能像以前一样,在公开平台再度观赏原版作品。当然不仅仅是因为福利,而是对艺术的追求与鉴赏。我不是在开玩笑,因为去掉了性的驱力,这部作品就是不完整的。不单是指内容与氛围,更是指创作者于其中凝结的经验结晶——既要追求极致,也要对观众的低级趣味永怀尊重之心,而后者可能更为重要,因为有所追求的作品有如繁星,能被人记住的却寥寥无几。这也是这部OVA带给我的直接感触:一种身为创作者无论如何也希望作品被人所看、所消费、所议论的渴望、怒气与冲劲。
参考资料:
日本动漫艺术概论 陈奇佳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首发于B站专栏: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9372184
科幻的较高境界,在于探讨人类在变化的社会背景下的不变的永恒的情感。
而科幻的最高境界,在于从物理定律推导出人类的悲欢离合,阴晴圆缺。
我从来没有想过科幻可以达到这种境界,直到我看完这部1988年的动画。
虽然动画里的Gunbuster和宇宙怪兽是完全超越科学定律的无理存在,然而这并不影响此片在科幻方面的出色表现。引力时间膨胀效应、宇宙风、黑洞、坍缩、虫洞、Warp……这些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中的推论,都被动画一一采用并和剧情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甚至更确切的讲,并非剧情结合了物理定律,而是物理定律推导出了剧情。如果没有引力时间膨胀效应,女主角就不必经历时间奔流、故人西去的苦痛;如果没有黑洞坍缩,Gunbuster就不必献出自己的引擎从而失去Warp能力,女主角就不必在宇宙中漂流12000年;如果没有Warp,那么战斗就不会在离地球如此之远的地方进行,引力时间膨胀效应的效果也不会这么明显……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
日本动漫的一般人生观是,生存的意义在于守护自己的“羁绊”。
而这部动画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它不但用物理定律推导出悲欢离合,更是用物理定律修正了传统的人生哲学。它揭示了,上述人生观只有在低速运行的情况下才有意义。在光速飞行的情况下,你无法与别人经历相同的时间,你的“社会关系”和“羁绊”也将随风而逝。实际上,当你独自光速飞行之时,你已经和死去没什么区别。动画中的两名女主角深知个中之痛,然而在故事末尾,为了人类的明天,为了子孙后代不必经历这种苦痛,毅然献出引擎,选择光速飞回地球,这种慨然赴死的气概令人动容。然而,她们虽然失去了个人的羁绊,却得到了人类的羁绊。在那个遥远的蔚蓝星球上,人类代代繁衍,代代相传,守候了她们12000年;那个镶满太平洋的オカエリナサイ,代表了人类12000年的感激与企盼……在这一刻,此动画已经凌驾于一切科幻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