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猜你喜欢

    海上孟府是由张挺执导的一部拍摄于2013年爱情,国产片在大陆上映,主演由段奕宏,章婷婷,廖凡,陈冲,曾江,马精武,何音,李梦,王希维,万弘杰,周诗璇,陈莹,牛犇,郑楚一,雷汉,曹培昌,唐磊,曲哲明领衔。  这是一个关于第一代民族工业者,实业救国,自强不息的故事。这也是一个漂流的故事,讲的是在荒瘠和残酷的乱世里,仍然有真情,牺牲和自我牺牲的瞬间。这更是一个互相救赎的故事,女人救赎男人,弱者救赎了强者。在一九三零年的上海滩,演绎出的华丽的乱世传奇  作为山东孟子后人的家族领导人孟文禄,接受新式教育,也仍传承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儒士精神,留学回国后极力撇清家族经济与黑帮非法势力的勾结,将家族未来寄希望于实业救国的道路,以拯救风雨飘摇的中国,于是上海滩这一场权力交换的大戏,正式拉开帷幕。  而奉父母之命来上海成亲的张碧兰,无意中救助了孟府少东家孟文禄,就这样毫无准备的闯入了十里洋场的花花世界,在孟府的恩怨纠葛中演绎了一段旷世绝恋。  隐藏在孟府之内的篡权者,深藏上代人的仇恨;位高权重的军师倾力协助,又引出怎样的阴谋?漩涡之内的孟文禄又面临政治联姻与内心真爱的抉择。当张碧兰转身离开上海,回到传统家庭完婚,她却无法封存内心的波澜……
  • 头像
    有橘
    这部剧的感情戏很少外露,澎湃都藏于心间,才是最动人的。
    都说这部剧是中国版的《教父》,在我看来,大抵只有前半部分算得上是,而后半部分,国难当头,已经不再是帮派势力之争,凡仇恨、杀戮和掠夺上升至国与国之间,家族的悲剧与个人的壮烈都沦为熊熊烽火之中的一撮尘土,往事随风。

    想要在乱世里想做一个英雄,在无能政府,无力人民,无良汉奸,无耻侵略者中遗世独立,实在太难了。孟文禄真正做到了吗?我觉得他做到了,也不算是完全做到了。毕竟,在炮火攻击、瓦砾横飞的战乱中,孟家……不复存在了,孟先生这个曾经叱咤上海滩的名号,也绝于海上了。
    我很喜欢段奕宏,喜欢孟文禄这个角色。曾经在看完《教父2》的时候写麦克“孤独尽头你是否惶恐?漫漫长路终究只你一人”,对孟文禄一样适用。身在乱世,肩负家族命运,国难在前,先有国而后有家这是孟所追求的。所以这个角色,注定被赋予孤独,步履维艰。仇人一个个被杀掉,孟的家人也一个个消逝,最后心底里还能剩下什么呢?是漫长无边空虚又深邃的黑夜啊。如果人生能重来,你还会选择孟文禄这个身份吗?

    不会?
    骗你的,人生才没有如果。

    孟文禄这个角色,同时拥有大人物的悲怆和小人物的凄然。在上海滩运筹帷幄,沉稳冷静,手段很辣又带着一颗慈悲的心。在这点上我觉得孟文禄跟麦克柯里昂就不尽相同,孟文禄给自己留足了理由不杀榔头,榔头不领情而已。麦克杀他哥哥,是他的心已被磨砺得刀枪不入,没有一寸柔软了。而最后一集,当心底里那份感情再也不用藏掖,在炮火连天,四处废墟之中他一声一声的喊着爱人的名字,一处一处的寻找爱人身影的时候,他才是一个真真切切的凡人,没有不无所不能,也没有沉着冷静,在那一刻,我坚信,他只想守住这一份霍乱时期的平凡爱情。

    张碧兰这个姑娘我也是很喜欢的,戏演得很自然,不做作。少有民国戏能出一个像她一样兼备清淡,深情,且不作的女生。剧中的感情戏很少,却很动人。海上初逢,孟府生情,江南惜别,上海绝恋。这四个部分占了大概不到一半剧情,每一幕都像最后一眼,每一次牵手和拥抱都像在告别。

    与国难相比,个人感情就显得轻如鸿毛了,多深沉的爱意都要被深埋,孟文禄懂,张碧兰也懂,因此两人在上海,就那么一次碰面,那一日,相爱得好像下一秒就是末日。不见面,但不是不想念,不寻找,不代表不惦念。虽然剧里没有说,但我才不信孟文禄没有暗地派人保护张碧兰。爱而不能相拥的感情,最戳人,可孟文禄和张碧兰,让人又难过又触动。就好像这部剧在对读者说,你看啊他们生活在同一个城市,呼吸同一片天空下的空气,阅读同一时刻的报纸,就好像两个人真的在一起似的,怪叫人安心的。

    “唯有此心,耿耿相随”是上海即将沦陷时,孟文禄留给张碧兰的书信,这一句,才真正是倾尽了一生的情。终于能够说出口了,观众都为之舒了口气,胸口那只塞子被拔出,太多情绪随着那首《魂萦旧梦》流泻而出,蔡琴唱“青春一去,永不重逢,海角天涯,无影无踪,燕飞蝶舞,各分西东”,背负太多责任,终有一日可卸下,可感情埋得太深,真怕一去不返,就像那易逝的流光。


    “孟文禄张碧兰终老“
    一切不完美中的最美,就是这部剧最好的归宿了。
  • 头像
    Adele
    很多年没有看国产电视剧,上一部还是甄嬛传,其实甄嬛传也不是太喜欢,一是不喜欢孙俪;二是我对玛丽苏情节的忍受度是零,甄嬛还是有点,女性作者的书太容易自我代入,难免玛丽苏,我觉得这是大多数女性的格局还是太小了;三是斗来斗去,无非男女情爱功名利禄,太过现实,而似乎是少了情怀。所以甄嬛传好则好,总还是觉得格调不高。

    海上孟府,张挺的剧本,剧本出来,本剧成功了一半,因为剧本实在太好了,它有情怀(民族大义,实业救国),有灵魂人物(孟二孟三,本质上是一样的,孟二是成熟后的孟三的范本),有人物成长(孟三的蜕变,张小姐的蜕变,苏沛的蜕变,这三个人物绝对是作者所偏爱的),有大时代(民国众生相,国与国的共生,黑与白的共生),有传奇(孟三多次置死地而后生,情节设置非常引人入胜),有细节(白光的歌,长三书寓),也有爱情,但毫不过分(孟三和张小姐是霸道总裁爱上我,榔头和苏沛是杀人魔头与千金小姐之间的虐恋,老虎和康妮是小人家小儿女的温馨,感情线的起承转合非常自然),有冲突,这些冲突有外部的(中日战争,家族恩怨,江湖恩仇),而更多是人物价值观的冲突(这部分是最精彩的,后面还要提到)。故事从前到后,从轻快走向沉重,每个人似乎都走进了人生的绝路,而主要人物的人生成长则在越来越艰难的人生之路上得到升华(孟二的同归于尽,孟三的逐渐成熟与承担,苏沛旧式小姐的人生解放,张小姐对待爱情及命运的抗争),最后一段倾城之恋,如同走进黑暗的洞穴突然看到阳光,因为这一丝光亮,我们谁都不该放弃前方的路,直到最后一刻。

    三大主角,戏实在太好了,成就了张挺这部精彩的海上孟府。九公孟二孟三之间的每场戏,不论是不动声色,还是激烈冲突的,都有火花四迸之感。廖凡的榔头,章婷婷的张小姐,万弘杰的罗老虎,风头不及三主角,但对人物的把握也十分好。好的演员对一部戏的成就就好像神笔马良,所有纸上的东西都活了过来,不仅赋予人物以灵魂,还有他们个人的味道。

    一部戏的逼格高在哪呢?它得有形而上的部分,也得有形而下的部分。它的表象是精致的,它的内里是充实的。如同其他评论所谈的,它是一部透露着非常传统的东方审美的电视剧作品,它所赞扬的男性形象,孟三,是出世的、有谋略的、可以隐忍的、可以放弃小我的,它赞扬大格局,它所赞扬的女性形象,孟二张小姐苏沛,看似大不相同,其实貌合神离,她们都温柔优雅、愿意牺牲、以柔克刚。这种审美趣味甚至延伸到了配角身上,长三书寓的桃花老六,出身下九流,气质也是大家闺秀的,言谈举止,优雅高贵。

    一部高逼格的戏,它的人物是发展的,这种发展的模式一定不是从好到更好,从傻白甜到高冷腹黑牛逼,它的发展和所有真实的人生一样呈现出的首先是一种迸发的力量,就像爆炸,它绝对不是单向的向着好去走。它混沌,它四处冲撞,也曾消沉,也曾走入绝境。它的高贵就在于,它敢于承认它的人物有短处,有局限,它不试图创造完美人格,而这个人物却依旧可以迷人。孟三,作为本剧男主,人物塑造非常有层次。他初回国时,简单,固执,自我为中心。他爹让他当家,他天天打球,他爹让他振兴兵工厂救国,他摔门而出说这个国救不了,他爹给他安排政治婚姻,他当着陈先生陈小姐的面儿说我自己的事儿没人能给我做主。这是一个非常完整的富家公子的小我,这样的人格特性如果脸再好看一点,已经可以吸引万千少女了。但是这样的人,距离导演想塑造的境界却有如云泥之别。故事继续发展,杀清水,孟三意识到世事险恶,强者生存,但是他仍然轻信了马处长;他爹死,孟三意识到自己终于还是要担起这个家的责任,而且这个家要按照他的思路去存续,所以九公必须走,但是张小姐一中枪,他又方寸大乱,他天天守着妹子自言自语什么也不管谁也不见,外面发生什么他很清楚,但是他就是大少爷什么都得的太容易所以任性啊,他说,我在这陪着你,让他们都等着!那时候还是任性。榔头叛变,他带着张小姐出逃青岛,这一段传奇一般的,非常好看。从青岛回来处理榔头,他开始有股狠劲儿,但是在兵工厂贷款的事情上又表现的特别幼稚,直到上了石原的当,再次出逃上海。他去了宁波,见了张小姐,张小姐在庙里表白的那一段,他哭了。但是他没有做任何承诺,因为此时他已经逐渐开始承担,逐渐从小我走向大我。从宁波回到上海,他处事更加成熟老辣,他开始意识到,有些妥协是无奈的也是必要的。此时他的想法是,只要能成大事,小事上先选择妥协也可以。再然后,兵工厂的贷款和订单彻底被否决,榔头跟了日本人,龙娜被绑架,孟三再次选择了妥协。没有主角光环,他没有无所不能。他放弃了兵工厂换回了龙娜,连龙娜的亲妈孟二都气他妇人之仁,而他只是说,这个家折腾不起了。他放弃了爱情,他选择了和陈小姐结婚来换取兵工厂最后的希望。他亲手设计杀了榔头。此时的他已绝非当初回国的那个富家公子,他已有舍弃,他已有承担,他有太多的无奈和无能,但是他也有,始终不忘的坚定。这个坚定就是,我非常喜欢,大家也非常喜欢,他说的那句话:国家现在是什么样子,那是祖宗积的德造的孽,国家未来怎样,要看我们造什么孽积什么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这个意思。对石原的那一枪,是这个人物最后的自我完成。此时他已经完全放弃了小我。我们看到整个故事的推进,就是在一步一步把孟三推入绝境,在这个过程中他不断的在放弃,一直到他的整个小我被粉碎了呈现出强大而高尚的灵魂。

    (额。。还没写完,明天再写=。=)

    它的价值观是多元的。不知道大家看出来没,本剧其实有四个男主角(孟三、榔头、九公、老虎)和四个女主角(孟二、张小姐、陈小姐、康妮)。我们把孟三看做是导演的核心价值观,那么榔头、九公、老虎都是他的对照组。有评论说人物脸谱化,我非常不认同。榔头和九公是反面人物么?他们一无是处无恶不作么?显然不是的。他们有非常完整的人格特性,他们的人生和行为都由其人格特性和价值观所引导,自然的走向了故事后来的结局。榔头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的一切行为都是小我的,他坚毅、果断、阴狠,他也很有头脑,他爱他的母亲,他向往爱情,对于孟二孟三,他嘴上恨之入骨,内心也存有不忍。苏沛说他说的特别好,你不是个坏人,你只是个坏孩子。九公是以孟家为中心的,在他心中,孟家的存续高于一切,为此他可以害死并肩打天下的兄弟(老孟),他可以起起伏伏一再隐忍,陪着孟三反反复复胡闹,为他善后,为他好打理一切。我想如果后来孟三完全放弃了实业救国这回事,按照他的想法,和日本人周旋共生,继续鸦片赌场的生意,他会愿意辅佐他。孟三、九公、榔头,他们都在做着自己认为对的事情,他们之间的矛盾在于他们想要利益最大化的对象不一样。这是格局上的差异。我认为最终他们都完成了自己,功过自有看官来评论。老虎的存在是另外一种假设,如果导演价值观中的这个男主人公不是家世显赫权倾天下呢?他是否就完成不了英雄人物的自我实现?老虎这个人物是导演给的答案。本剧里的四位主要女性,必须要承认,她们的人生境界是不如四位男主角的。她们的人生基本都在依附和寻求依附的过程中。气场强大如孟二,她骨子里也是三从四德的,她牢牢记得她爹死前的嘱托,守护好孟家,守护好孟三。张小姐和康妮,是完全一样的人物设定,她们勇敢、坚强,为爱而生。反倒是苏沛,虽然在故事里她的命运不及张小姐幸运,但是最终她从寻求依附的困局里面走出来了,找到了自我。

    它的细节处理很有味道。白光的歌始终贯穿全剧,给本剧一种分明而饱满的时代感,特意穿插了长三书寓,亦是代表了当时的文化。对于小人物的刻画,破费心思,张小姐说宁波话的前清进士爹古董顽固,老虎的帅随从少尉勇敢忠诚,长三书寓的桃花老六风情高贵,老虎的前妻交际花沉迷上海的声色犬马,后来在大上海成为废墟之前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恍如黄粱一梦令人哀叹。它没有潦草带过这些小人物让它们成为路人甲,这些小人物闪光的存在着,呈现出整个大时代的众生相。

    最后还想说一下它的爱情。我想张挺导演一定是非常浪漫的人相信这世界上有真爱,他才可以把爱情写的这么美好。本剧里三段爱情,孟三张小姐、榔头陈小姐、老虎和康妮,无一例外都非常美好。孟张的爱情,是非常理想化的,几乎是完美的,没有怨恨,没有误解,没有背叛,只求相知不求相守。得知孟三结婚,张小姐说的一句话点了题,她说,只要我知道他,他也知道我,这就够了。导演没有让他们成天爱来爱去死去活来,有豆友评论说,男女主角几乎是以十集一次的频率见面=。=张小姐是导演给男主角孟三的一个非常甜蜜的礼物,她不哭不闹不作,她说,我就是要在这里守着他,她说,有时候走在大街上我就会想,这是他走过的。一脸甜蜜。大家想想,这是不是就是爱情最单纯的样子。她中枪的时候,孟三寸步不离的守护,她要回去结婚,孟三救她未婚夫,变戏法一样的送了一大堆礼物,在宁波庙里,她的表白,这是他们第一次清楚明白的了解了彼此的心意。她逃婚回上海,孟三知道后去找她让她回家,她站在桥上说,我要干什么是我自己的事儿(言下之意其实是我爱你是我自己的事儿),你没资格管我。在桥上互看,两人都眼神坚定。孟三问她,你要跳是吧?孟三先跳了,她立刻跟着跳下去。这是他们爱情的确认,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生死相许。非常美好,非常非常美好。战争爆发,孟三被日本人控制住,军工厂已经转移去了武汉,我想孟三已经没打算活了。于是留了那封信和船票给她,“剔肉还父,剔骨还母,唯有此心,耿耿相随”,这是最后的表白,不负张小姐说的那句“只要我知道他,他也知道我,就够了”。感谢导演最后给了倾城之恋的结局。这是对人世无常的悲悯。

    本剧里面我最喜欢,也是最完美的人物是陈冲演的二姐。我想导演怎么能塑造出这么好的一个人,她的为人处世简直是所有女孩子应该学习的范本。

    电影里很多细节的处理,都有话剧的感觉。一束光打在一个人身上,然后陈述大段的独白。孟府家宴,舞台和众人,也有话剧舞台的感觉。好几次孟三在街上,张小姐乘车而过。非常戏剧化的处理。

    一部电视或者电影作品,有好几个层次,首先是造梦、然后是讲故事、再然后是塑造人物、最后是升华部分,以及所有的细节处理。海上孟府都属上乘。看完已经一周了,这个梦还在我心里,意犹未尽。
  • 头像
    zx中学时代
         作为一个段位较low的普通观众,我大概能理解这部剧为什么不火。
          观众喜闻乐见的是贤妻最后斗死小三,草根逆袭成总裁,单纯少女转为腹黑御姐可大杀四方一统后宫。大抵是因为这些元素满足了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
          但是《海上孟府》没有。
           留洋归来的孟三少爷秉承孟家祖训以及父亲遗志,欲意实业救国,以武器制造保我山河,驱逐异族。但是全剧看下来,他做到了什么呢?
           榔头叛变他暗度陈仓成功逃脱,重返上海壮志满满欲贷款重新振兴军工厂实业救国,无功而返败兴而归。深陷日本人陷阱,再次逃离上海,假死中绝地反击,挽孟家于大厦将倾。侄女被榔头勾结日本人绑架,被逼无奈放弃贷款。认清现实,政府孱弱江湖水深,只得重开烟管赌场以稳定人心筹措资金。战争日近,把军工厂转移到武汉。被日本人控制,战火中侥幸逃脱,寻得爱人,在震天的炮火中登上了开往武汉的船只。
          看出来了吗?虽然情节概述的并不完整,但孟三少爷整部剧都做到了什么呢?在家族内部、江湖帮派、国民政府、外国势力、日本军部的错综复杂的势力中,他屡次想“进”,但一步没进成——他要贷款振兴军工厂,没贷成。他要关掉荼毒国民贻害无穷的烟管赌场,希望上海风清气正,他没关成。他屡次被迫“退”——逃亡山东逃亡宁波躲在长三书寓,最后逃亡武汉。每一步都在艰难的斡旋、斗争,也只做到了“守”——侥幸守住了自己的命,守住了被转移到武汉的军工厂。
            我想象中的民国传奇剧应该是由愣头青拼杀出一条血路,最后坐稳江湖威震四方,然后实业救国,白手起家奋斗为民族工业之首。这样看着才比较励志比较燃情才看得酣畅淋漓呀。
             但对比本剧,看得太憋屈了是吗?由开篇孟三少爷的风头无两雄心壮志,孟家的举足轻重的大佬地位到最后孟文禄仓皇狼藉的蹲坐在船上,飘零败落的孟家,这简直就是一个理想热血小青年的梦想破灭史,一个百年传承大家族的败落史。
            哪有观众会在上班一天后愿意看一部这么憋屈的剧?
            可这恰恰才是这部剧的可贵之处。
            即便幼稚如我也渐渐的明白了生存的尴尬,世道的艰难。一腔热血总是让人们热泪盈眶,义无反顾总是让人们抚掌暗叹。可是真相是泪流完了继续假笑,掌拍完了仍旧龟缩。何况是孟文禄血雨腥风的大上海。我感谢编剧没有把他写成一个一路光风霁月清白无瑕的孟家领袖。当榔头对他说:“你最终还是变成了我”时,当我意识到电视剧前期孟文禄的服装都是洋派的西装,而到后期他的服装开始是一袭深青长衫时,我愈发感叹这部电视剧的可贵——它给观众造梦,但观众从梦里看到真实。
            可是编剧还是善良,或者可以这么说,天道还是有公义。因为看完憋屈的情节后,长吁一口气,会感觉元气正在复原。因为在欲进却退的情节中有一根定海神针一样的根基,那就是孟文禄始终没有进退失据。我认为他的成长恰恰与《一代宗师》中所言“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的顺序是反过来的。他秉承孟家精神,无论是留洋期间还是留洋归来,他都有“见众生”的胸怀。在上海滩各种势力中他开始“见天地”,而在“见天地”的过程中,他终于“见自己”,由一个略微任性傲娇的少爷成长为杀伐果断胸有韬略的孟家领袖。但始终没变的是他一如始终的“见众生”——“国家现在是什么样子,都是我们祖上积的德造的孽,国家将来是什么样子,都看我们现在积什么德,造什么孽!”
            他的确一步没“进”,只勉强做到了“守”,侥幸守住了自己的命,守住了被转移到武汉的军工厂,但是最可贵的是,即便是黑道中前行,他也守住了自己实业救国的初心,他守住了中国人的脊梁和气节。在我看来,这比所有民国传奇奋斗剧都要振奋人心。看一个人的魄力和胸怀,不仅要看他见过的天地,更要看他方寸胸中的众生。在国民政府孱弱腐败,军工厂因老孟先生秉书直言而见弃于蒋的情况下,只因胸中有众生,便不曾改变和放弃!这是这部“憋屈”的剧最为光明和动人之处。也是它的格局远远高于其他民国传奇剧的地方。
            胡适说: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可看完这部剧,我想说,惨淡中,如果一寸没进,没关系。如果还退了两寸,也没关系。只要守住了初心,那我就心生欢喜。
            
  • 头像
    苍茫的原野
    【暗夜,之孤狼--孟文禄】
    最初,白色洋装的青年跨越船铉走向迎候的家人,明媚阳光下笑意略带狡撷。秉承先父的遗志和自己的理想却示人以不谙世故玩世不恭,这是伪装,却也是最后的恣意轻狂岁月。然而,家族产业全面转向,严重影响固有利益的骤变带来的强烈反击,并不是他用伪装能够对抗的。被追杀,家族争斗,求贷无门,被构陷入狱,汽轮爆炸,订单取消。。。政府、军阀、列强、帮派、家族各方激烈冲突,殊死的搏斗给了孟文禄一个又一个血的教训,一步步,白衣青年被推向最黑暗也是最真实的绝境,见识人间的无耻与残酷。观者并不知道孟文禄进行了怎样的思考。但当他去宁波向纯净岁月作最后的告别,脱口而出的“我这样的人没有一生”时,当转头不再看虔诚祁祷的少女时。选择已经作出。这个本可以在海外悠然生活抑或在十里洋场奢华度日的孟家少爷。义无反顾选择了最艰难也最危险的道路。只为心中不灭的家国理想。
    再次回到上海的他不再有单纯阳光的双眸。沉静的眼神在暗夜中冷冷闪烁着锐利。所有的一切尽在布局掌控中,那些不见天日的力量必须为我所用。血色的上海就是我的战场。。。
       设鸿门夜宴坐阵收天网,不惜以婚姻达成交易。为收孟府旧部,狠狠刺向自己的三刀是要以江湖的方式威慑征服江湖。在刀剑影,枪声乱的夜上海,以黑制黑,即使是在暗夜之中我也要求得正义。
        那一夜,室外,花园草坪上衣香鬓影歌舞升平;室内,端坐沙发上的男子从容沉稳,老式台灯变幻的光影里,漆黑眼眸的男子定格般镇定。从此,只有意犹未尽的筹谋,再没有了匹敌的对手。暗夜,之孤狼。
    青色长衫的男子游走在腥风血雨黑白两道。他的信念始终如一。内心的仁慈也足以使他不迷失。也许,有过寂寥。只有面对那个叫张碧兰的女子时,他才恢复阳光青年的本来模样但这样的日子他也并没有给自己多少。不过幸好,最终他们一起走向未来。

       孟子曰,人皆可以为尧舜。

    【微笑的牺牲--孟二姐】
      阳光下,上海码头,典雅的旗袍,碎花洋伞,迎来海归的三弟。二姐的微笑温馨喜悦。
    这是最后的古典时代的古典女子,坚守着古典的优雅,有着古典的修养和品德。与那个时代的女子一样,她们的命运早就与家族的命运紧紧结合融为一体,婚姻,生活,所有的一切都是大家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来没有她们独立的自己。为家族而存在,为家族而牺牲,就是她们的宿命。
    孟府里,长年病危的老父,精神失常的大姐,坚执理想但被俗务羁绊的三弟,年幼的爱女。都是她必须守护的人。时代浪潮中孟府如巨舰在大海颠簸,风雨飘摇,父亲庞大的事业,家族的利益,漫长艰难的守成是这个女子的使命。精明的洞察世事,机智灵活的应变手段,这个聪慧的女子自如行走在上海滩。对父亲的遗愿,三弟的理想,竭尽全力支持。她的牺牲也许只是习惯,正如她始终不变的微笑。只是,当痛失爱女,霎那白头的那一夜,对“无我”的人生,她是否有过些许的犹疑?
    又是上海码头,但不是迎接是告别。依旧是阳光下,依旧是微笑的二姐。只是这微笑里再也掩不去眼底那无法抹去的哀伤。她告诉三弟,只是出去转转我会很好,只有她一个人知道,这是永别,她将要去完全她最后的使命:消灭家族最大的毒瘤。为三弟的未来扫平障碍。只有她一个人知道,她将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然而,她微笑着。告别而去。
    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

    【每个人的初恋--张碧兰】
    一条小河水流淌,小船悠悠载着我俩。多年以后,泛黄的照片,人物模糊,但那美好的青春笑魇透过褪色的时光直达我们内心,那时的一切仿佛又在眼前,风儿穿越时光吹动我们的发梢,蓝天绿地上花草的清香依旧沁入肺腑。。。这是关于张碧兰的记忆,这是杨柳堤,晓风岸,佳人伴郎三许愿的美丽画面。那少女纯净如水的微笑与春天融为一体,这是美好与梦幻,这是我们每个人的初恋。

    那日,那时

    那日,船上相遇,你救了我,谢谢你。
    那时,我求你救人,与你相伴,开心嬉戏,无忧无虑。你是好人,我知道。
    那日,为救我你中枪昏迷。你知道吗?我已爱上你,但不能告诉你。你快醒来,你要活着。我愿付出所有,只求你醒来,只愿你幸福。
    那时,你做难吃的菜,你逼我锻炼,你带我逃亡。我已信赖你,我想依靠你。但我不能说,不能说,不能告诉你。
    那日,你与我泛舟小河,光影中你的笑魇最美。你为我祈愿,但要做别人的新娘。我可以等你吗?夏夜的渡口,你没有来。
    那时,我逃到上海,我想见你,我不能见你,繁杂的都市,默默关注你。
    今天,你要跳下去吗?跳吧,我和你一起跳。是的,这个世界不再重要。是的,我可以不要这个世界,这个没有你的世界,我不要!我们一起跳!

    -------春光和煦,草地嫩绿。从此,我们拥有了对方。我们拥有了这个世界。我们的世界。

    【畸型的爱也是爱--孟大姐与榔头的母子情】
    剧中,漆黑的雨夜,浑身重伤的榔头在狂风雷电暴雨中爬行几公里回到孟府,蜷缩在母亲的床边安心死去时,我不禁发出“畸型的爱也是爱呀”的感慨。待到孟大姐在自家院子里用手挖个坑掩埋榔头,搬来椅子躺在坑边陪着她死去的儿子时,我不禁又感慨了一遍。
    失去丈夫,失去父亲,只剩相依为命的母子寄身在孟府,人们说,不幸可以磨砺人,但不幸更可以毁灭人。人格的缺陷使他们根本无法走出不幸,深陷其中的他们内心充满了仇恨与愤怒,嫉妒,仇恨,报复,这些成为他们生活的全部内容。他们只想要报复。相互依靠支持是他们的精神源泉,唯有对方才是世界上唯一能够了解自己的人。畸型的母子情。但看着榔头耐心哄着母亲吃药,母亲在儿子面前任性如小女儿,只有在儿子关爱目光中才安心睡觉。看着榔头对孟大姐有宠意的怜爱。真是令观剧者不胜慨叹。人的命运各有波折,但究竟在自己的掌握中,向上的努力挣扎才能决定自己的未来。榔头终于没有爬出人性的深渊走向了毁灭;孟大姐最后大梦惊醒走出了精神泥潭。
    以前姜文谈《北京人在纽约》中成功的角色关系曾说:“对妻子女儿般宠爱;对情人母亲般依恋;对女儿情人般欣赏”,深以为然。海上孟府剧中对母子俩人仿佛情人一般的感情设定很大胆也很罕见。但相当符合本剧人物啊。
    变态的人也是人,畸型的爱也是爱,狗血的剧情也是剧情。何况,我们生活中多得是更狗血的剧情天天在发生,不是嘛。

    【忠诚与背叛--张九公】
      忠诚与背叛,这是一组反向的词语。然而的确会一体两面的同时显现于一个人身上。海上孟府中,这个人就是张九公,孟府最有实权的大管家,他既是老孟先生打江山时最忠心耿耿的追随者,又是对老孟先生下毒,阻扰小孟先生舍家救国的最大叛徒。
      从忠诚到背叛,仿佛只是一步之遥。剧中也并没给出叛意是从哪个时刻开始的。编剧并没有走恶俗的套路:他的背叛并不是因为某个女人;他的背叛并不是源自财富分配不公,犒赏不够;他的背叛也不是因为自己想当老大;他的背叛甚至不是不再被信任,被剥夺权力。都不是,然而,他背叛了。过去看那些老套路时我一直为背叛者也为被背叛者鸣不平:女人,财产,权力,信任。。。把他们双方当什么了?!他们双方的水平只有这么点?!一直在想,总有一种背叛是发自内心的真正彻底的背叛。就像爱情的消失,没有外因,就是再也没有了。这个比喻可能不合适。这次总算如愿,在此剧中见到我所认可的“真正的背叛”。
    直到临死之前九公的几句话才揭开了背叛的疑团,跟随老孟先生出生入死,提着脑袋游走在上海滩黑白两道,建立起第一号的孟家大业,现实了财富,名望,权势,这些世人趋之若鹜一生追逐的人生目标。也正是张九公生命中唯一看重舍弃一切都要追逐要现实要保持的目标。在他的世界观里,任何事只要是与财富,名望,权势一致的,都可以做;其他任何与这些相悖的,就应该牺牲掉。无论是国家大义还是家族利益都必须以此为唯一标准。所以,对于孟家两代人的实业救国,舍家为国理想,张九公不能理解,更不可接受。甚至认为,是孟老先生背叛了他们最初的目标。于是,这个在暗黑世界里早已浸渍成暗黑灵魂的人成为了最大的背叛者,他以最阴暗恶毒狠辣的手段阻扰小孟先生理想的现实。价值观的差异,人生道路相反的选择,这是真正的决裂,所导致的背叛是真正发自内心的背叛。
    人心的距离有多远?永隔天河。

    【爱的误区,生活的误区--陈苏沛】
        有云:未知生,焉知死?! 又云:未知恨,焉知爱?!
        人类多么容易陷入自我的误区。把怜悯当成爱,把宽恕当成爱。这么做时,常常真诚地感动了自己。然而,不知真像没有是否对错的宽恕永远是虚幻的;而未经历真实生活痛与快的爱更是苍白无力的。
    一个养尊处优信奉基督教的富家小姐爱上一个杀伐成性的恶徒,这是老套的故事,也并不鲜见于我们的生活。爱情心理学早就告诉我们,这不是她爱上他,这是她爱上了“她爱上他”。她爱这个“爱情”中的自己。在这个“爱情”中,陈苏沛小姐可以得到年轻人叛逆的刺激;用爱的牺牲去“挽救”他,更可现实教义中“大爱”得到心理满足。这是爱的误区,也是生活的误区。对这样的姑娘,无论是当时还是今天,我都不会严加论断,但一定会告诉她,下楼看看门外:那个在百乐门卖卷烟自食其力的女孩,她的期望是她的爱人能对她表白。那个陪各种男人打牌消遣的交际花有个生病的孩子要靠她养。那个逃婚来上海的姑娘不敢去找她的爱人因为听说他订婚了。被圈养远离真实生活无法感知生命残酷律动怎么能有键康鲜活勃勃生机的爱情?So,当你的生活对了,你的爱情才能对。
    上海战火燃起,陈苏沛第一次挣脱了父亲的禁锢,在混乱的大街上,高喊:“我要开始我的新生活!”。这是真正成年的自觉意识醒来了吧。街头救助伤员,走出临时帐篷时,不见了孟文禄的身影,并不感觉失落。好了,现在这个失去了未婚夫,失去了情人,失去了富贵稳定生活的小姐,失去了往昔所有的陈苏沛,至此才是得到了真实的生活。从此能够真正去感知爱情。谨祝。

热播榜

复制短链接
本网站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即时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11-2025  合作邮箱:ystousu@gmail.com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