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国语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萌犬好声音2
空心大少爷
追影
死爱面子
隔墙有耳
洋炮进村【废】
天涯海角小萌妻
老爸当家2
布鲁克林吸血鬼
早安秀
落魄的乡镇发廊老板刘更生,在妻子王艳花去世后陷入......
播放指数:996℃
《大电影2.0:两个傻瓜的荒唐事》 HD国语在线观看 - 喜剧片 - 经典影院 - 最新抢先电影 - 最新好看的经典影视电视剧免费在线观看 http://www.jd773.com/vodplay/80109-2-1.html
文/卡帕的镜头
谈起《大电影Ⅱ•两个傻瓜的荒唐事》,必然绕不开两个词,一个是它的前传《大电影Ⅰ》,一个是国产电影。
时间还得拨回到去年,当小成本电影《疯狂的石头》通过人民群众的口耳相传,通过本身过得硬的本土化笑料、演员的精湛演出和剧本的合理编织,造成了2006年电影史上,甚至是近十年中国电影史上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中国观众在裂开嘴狠狠地开心了一回以后,忍不住咂摸着嘴,对国产喜剧又唤起了几分信心。
去年的《大电影Ⅰ》横空出世,导演阿甘的位置有些尴尬,你要说他是借《疯狂的石头》上位,未免有些委屈了这个还算有些想法和功底的导演,想来他也颇憎这个说法;你要说他是完全独立出来了,但是其中恶搞模仿的痕迹又是明显。不过观众还是给予了这个片子很高的支持度。你只看那票房就知,过去虽然喜剧片也还不乏,但是内地就属冯小刚,香港就靠周星驰,哪里轮上了这些年轻新锐导演了?可他和宁浩这波人愣生生闯出了一片天地,倘若没有《大电影Ⅰ》的成绩不错,那么就肯定没有《大电影Ⅱ》的出现。
本土喜剧的出路在哪里?前人成功的经验分明指向了“本土化”三个大字。《大电影Ⅰ》中集中力量抨击的、中国人民最关心的房价问题,成了最闪亮的卖点,对黑心无良的地产商的调侃、对中介的调侃,对有心无力的普通百姓的调侃。荒诞中带些黑色幽默的辛酸。这和《疯狂的石头》里,包世宏等人的小市民群像不谋而合。不过,《大电影Ⅰ》的痕迹多少有些太过刻意,用力太足就显得捉襟见肘,姿势难堪。《大电影Ⅰ》的成功之处在对中国现实的讽刺,失败之处也是在这些细节抢占了太多的精力,反而忽略掉了故事的本身。
导演阿甘最早打出名声,是靠惊悚恐怖片《古镜怪谈》、《天黑请闭眼》等,虽然不能说惊悚效果一流,但是在国内来说的确是拿得出手的几人之一。但是这位男导演拍爱情片就好像差了一点点火候。《短信一月追》可以说是一部典型的国产烂片。就像一个压缩版三流大陆偶像剧,情节、人物、表演、音乐都乏善可陈。启用当时还颇红的男女主角张韶涵和古巨基的时候,我就不看好他们,这两个唱歌都靠脸的偶像,演戏哪里会靠谱?事实上,这部电影最后果然证明了我的猜测没有错。
《时差七小时》因为主演妞妞事件,造成的影响更是从一个娱乐事件上升到了另一个高度,纵然这和导演没有太大的关系,观众也能揣摩出这个导演一肚皮的闷气了。
阿甘身上的经历,折射着的是中国导演的无奈,也是中国城市人的无奈——你首先是在工作,在生活。既然是工作、生活,你又热爱他们,那么你就不得以要遭受一系列看起来啼笑皆非的事情,偏偏每一件看起来无厘头的事情背后,总有一个让人不能轻易忘怀和回避的理由。大概这也是为什么阿甘会一眼看中《幸福的黄色电影》(Torremolinos 73)的原因吧。
《大电影Ⅱ》的又一亮点是它翻拍自西班牙喜剧电影《幸福的黄色电影》(Torremolinos 73)。说起这部片子,它本身来源就是一个真人真事,很难想象世间上真的有这么一个倒霉鬼会让自己老婆出去拍A片的,而更难想象,这个倒霉鬼会用A片像电影大师伯格曼致敬。这部片子的虽然是喜剧风格,但是里子里充满了诡奇的色彩,当年公映的时候,号称“艺术情色片”,虽然只是少部分观看了,却在欧洲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当手法不再新奇的时候,内容被提上了第一位。中国近年来心理健康指数不断下跌。生活指数在上升的同时幸福感指数在下降,城市中大家惶惶不可终日的时候越来越多。生活的压力、工作的压力、感情的压力,人在生活中开始异化。
《大电影Ⅰ》是宁财神的编剧,但是出来以后,并没有太多的好评。大家总还将他框死在《武林外传》里,总希望看一个加长电影版的《武林外传》,实话来说,由于电影和情景剧的类型和表现手法太过不同,观众的期望落空是自然的。这也说明,一个好的电视情景剧编剧未必就能真正做到一个好的喜剧电影编剧。电影是一盘棋的行动,台词重要,但是其他部分也是缺一不可。
说起来可笑,这次郭涛的角色和上回《疯狂的石头》里包世宏的角色有点相似的是,他们同样遭遇男性难以启齿的疾病,上次只是前列腺炎症,这次发展的更严重,郭涛和妻子刘心悠虽然相爱,但是两人却没有办法怀孕生孩子。就是这样的两人,却还得为广大人民群众奉献《新婚指南》这样的东西。原著中那个倒霉的推销员是一个伯格曼的崇拜者,拍的最后一部“大制作”里,充满了对《野草莓》等经典的模仿。这么一个严肃的黑色幽默,加上中国本土化特色,就变成了郭涛通过DV对各种大片的西方。从《黄金甲》到《夜宴》,一个没跑。
一贯从事先锋话剧演出的郭涛,凭着《疯狂的石头》被大众见识到了他精湛的演技,这次《大电影Ⅱ》里又担纲一个外表看起来没心没肺,窝囊又善良的角色,倒是和他一贯以来的角色颇多相似之处,回想他在《恋爱的犀牛》里扮演的那个为爱痴狂的傻马路以及《疯狂的石头》里有心无力的包世宏,走的都是一条路线——有想法,没办法,被现实世界一直逼迫的可怜男,但是骨子里又有股“蔫狠”的劲头。
而《武林外传》捧红了新一批的“谐星”新星,姚晨不算正统的美女,但是“郭芙蓉”的可爱深入人心,大家伙一看见她就愿意乐。曾经和六个影帝飙戏的刘心悠虽然有“小张柏芝”之称,但是演技却还是嫌稚嫩。漂亮是漂亮,但是“花瓶”也的确够花瓶的。
不过,李灿森、林家栋、《疯狂的石头》里的“黑皮”黄渤、谢娜、老牌喜剧演员李琦等都纷纷加盟,为中国的喜剧电影继续尽力。他们演出都是轻车熟路了,虽然可能不够“帅哥美女”的范儿,但是专业喜剧的素质还是在那摆着的,不由得让人看完以后心里舒坦一阵的。
不过,看完以后,对这些恶搞的印象并不深刻,隔着脂肪挠痒的感觉并不如电影细部中那些我们随处可见的生活场景更让我们记忆深刻。毕竟,生活不是恶搞,生活虽然试试戏弄我们,我们从来都不是选择生活,而是被选择,但是每一个人都努力地将卑微艰难的生活活得更有尊严,更有乐趣更有希望。这是黑色幽默也不能改变的,这是笑中带泪的最深刻真谛。
调侃的力度要落实在地面上,低低地贴近地面才能,与其说我们生活在黑色幽默里,更好的说法是,我们时时见证着生活中的黑色幽默,参与和享受着这戏如人生的生活。
郭涛在剧中扮演的是位典型的失意男人,年已四十却一事无成,多年的理想是成为一名艺术摄影家,却无奈在现实中尴尬充当着走街串巷的《新婚指南》图书推销员。一次偶然的机会促发了他把书《新婚指南》拍成DVD的想法,从而围绕着完成拍摄活动引发了系列故事。因郭涛没有遵循演艺圈的潜规则被深怀心机的女演员算计了一把,炮制了“流氓导演”的桃色新闻,没料到该绯闻使得他名声大振。在获得第一笔投资机遇的同时也将家庭危机推向边缘。当克服了种种困难,化解了家庭危机,完成了拍摄活动之后,又一次面临着商业化修改剧本和坚持独立创作艺术化的选择。在生活压力的面前,最终郭涛明白了对于市井小人,并不存在完美的理想境界,人总得在生存的现实和理想的中间灰色地带游旋。既要“做贱”自己,随机应变的顺应时势调整自己,同时却不放弃自己的梦想。有机会便去实现。
“我贱故我在!”,“人至贱则无敌!”当郭涛和他两位邻居演员在阳台上振臂高呼这两句话时,我明白了这部电影真正想传达给人们的思想主题:平凡而不卑微,顺应时势,夹缝中“低贱”化生存,理想坚持中完善自我生活。
那位推销员最终成为一名摄影家,虽然只有一部自己的创作《新婚指南》,虽然从事的也只是平民艺术——帮人拍摄婚礼。但毕竟,他通过努力改善了家庭窘境并实现了多年的平凡梦想——导演。这就是一个平凡人的故事。平凡却值得敬意。
我贱故我在,并非贬毁人们肆意放弃自我尊严只求生存。只是想赞颂那些适时而生、不停奋斗、独立自我的生命。
在藏北海拔五六千米的高原上,有次我走的太累了,坐在山岗上喘气休息,听着满山谷呼啸的风声,环顾四方,除了五颜六色裸露的山体外,寸草不生。而就此时,我俯身发现我坐的岩石下紧贴着岩缝开着米粒大的紫色花簇。惊诧之余也不得不赞叹它们的顽强,无人欣赏又如何,卑微又如何,对他们而言,花开花落就是生命的过程。并不曾因无人赞赏而改变。
在厦门认识了位印度教授,我们在厦门大学门口那条大街逛夜市,晚上12点多了,有些小贩为了躲避城管还摆着地摊,卖着三五元的小商品。那位印度先生突然很感叹对我说:“我很敬佩这些人,如此辛劳的工作,虽然我知道生活不易,毕竟,是靠自己双手在努力”
我贱故我在,谁又能将我怎样。
*强烈建议各位看看,是一部充满人情的搞笑悲情喜剧。远比浮夸大片来的真实得多。
电影选择一个不为内地观众熟知又颇具创意的欧洲剧本进行本土化改编,既吸纳了优秀立意又不失再创作的空间,重要的是该题材选择有现实意义而又内涵丰富,不只是反映小人物生活和奋斗的辛酸,还带有文艺工作者一些自嘲的意味,细节上也多加入了对不少对社会现象的反讽如选秀活动潜规则激情戏等,既加强了娱乐效果其敏锐性又能让观众产生认同感。
人物角色的选择方面则既显商业又见新锐,有内地新喜剧走红的一些代表人物郭涛黄渤姚晨,又有来自港台的潜质新人美女刘心悠以及少与内地合作的黄金配角李灿森张达明,另外还起用内地最具个性化搞笑风格的娱乐主持谢娜,这样搭配的目的显然是谋求某些新鲜感和出其不意的娱乐性。结果,谢娜极具天赋的搞笑演出成就了电影的一大惊喜和发现。
电影形式感十足,动漫制作的开篇和末尾令人颇感新颖,而镜头剪接光线色彩也颇为讲究显然是费了不少心思。制作上的用心让这部商业电影加重了文艺色彩显得厚重起来,相比以往除商业大片外的内地电影在这方面多显得不够时尚,追求形式感和精细制作也为内地电影人做出表率。
优点鲜明但可惜的是不足之处也颇为明显,电影最大的问题仍是未能将风格和氛围协调统一地贯穿始终,前半段笑料不断让观众笑的很开心很捧腹到后半段则轻松搞笑的气氛却大大削弱,而夫妻吵架那段甚至有些煽情让观众的情绪一下无法扭转,显得过于突兀。
有观点认为笑中带泪才是最好的喜剧其实并非如此,严谨的文艺作品要给人流畅自然的观感而深刻的内涵也并非只能通过悲情的方式来表达,周星驰的电影很多也都是表现小人物的辛酸但观看时的快乐却不会伴随过于突兀的感动。以前的舞台小品表演经常会在搞笑过程中加入突然的煽情,通常效果只是制造冷场让观众不得不靠鼓掌来化解尴尬,但后来小品创作基本都改掉了这一点,要搞笑就不必煽情,深刻不一定是笑中带泪的感动,只要笑中带来触动思考和回味就足够了。
另外故事的改编也多少有些虎头蛇尾的感觉,前边男主人公为拍戏选角以及遭遇潜规则曝光的情节铺陈的过多,到后边夫妻打算共同拍戏的部分以及遇到资金困难的挫折部分的情节设计略显潦草薄弱。而女主人公一夜情和男主人公验精到后来知道孩子不是自己的这个细节设计也有些争议,其实若没有这个情节可能更好,只要表现出男女主人公通过拍戏挽救了濒临危机的婚姻会让电影的思想表达更清晰。
电影有缺陷并不是大问题,勇于求新和尝试才是最重要的。前段时间内地电影节上获奖和入围的好多作品对观众来说都相当陌生,这种现象反衬了内地电影创作的尴尬,因此内地电影的振兴不仅需要知名大导演在商业大片上的探索,更需要更多年轻和新锐导演能够像本片导演阿甘那样拿出更多的想法和野心。
2007-12-19
然后就是想查查“人至贱则无敌”这话到底是什么意思,网上有一些解释,有点乱。应该是从成语“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来的,出自《汉书东方朔》,大致的意思是:水太清,鱼就存不住身,对人要求太苛刻,就没有人能当他的伙伴。比喻过分计较人的小缺点,就不能团结人。在百度知道上有一个问题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贱则无敌! 下面的回复比较有代表性。比如说“一个人贱到了极点什么都无所谓了,当然就无敌了”、“俗话说,不怕不要命的,就怕不要脸的,贱到一定程度就无敌了”。但是这样的解释显然并不能打消我的疑问,更不能让我接受片子的结尾。
不过命不当决,今天早上在地铁里看石康的《心碎你好》时,看到了一句话,“一般来讲,只要在欲望与物质上不过于贪婪,便可不受别人的摆布与支配,只要放弃虚荣心,便可逃避一种不幸的命运。”,我顿悟了,一下子对人至贱则无敌有了理解,也能接受片子里的结尾了。
片子最后,文耀一家生活幸福,个人事业成功。开始我觉得这只是表面现象,文耀虽然得到了表面上的幸福,但心底里一定还是郁闷的。看过心碎你好里面的那句话以后我不那么想了,就像文耀自己说的那样,快40的人了,一无是处。虽然一直在努力,但看不到什么希望。如果至贱、放弃本不能放弃的东西,一切问题迎刃而解、无敌。文耀拍准A片无所谓,养别人的孩子无所谓,小鱼出卖自己无所谓,至贱以后真的就无敌了。
我现在用笔写的字儿很难看,无甚结构,非一笔一划也非连笔。现在用笔写字儿的机会越来越少,但我想这不是主要原因,觉得最主要的原因是小时候没有好好练字儿。我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练习连笔字儿,其实那个时候刚会写字儿,一笔一划的好好写都还写不利索呢。为什么练习写连笔字儿?因为大人们都写连笔字儿、写字写的好的人都写连笔字儿,谁谁谁都能写连笔字儿了,这在我身边是个特别值得荣耀的事情,也是大人们互相夸奖自己的孩子的谈资。于是我在还没写好字的时候就开始不认真写字,写所谓的连笔字儿,结果就是现在我写的字很难看,没有结构,自己看了都难受。
这里面充斥着急躁、浮躁的成分,同时也有按照别人的要求做事的成分,小时候这样的例子很多,长大了更多。我经常想让让我的世界慢下来、静下来,想让自己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但总觉得有种看不见的力量在后台推着我。可能这股力量会一直把我推到火葬场!因为确实有很多人直到死也还生活在别人的、规则的条条框框里面,从没有获得过一丁点的自由,哪怕只是自我内心世界的自由。
人生苦短,能幸福的时间归了扒堆儿的也就那点儿时间,太坚持原则,对自己、对周围的人太严格,这辈子可能就完蛋了。每个人都视图把自己框起来,必须得有工作、好工作,必须得承担家庭的责任,必须得这样儿,必须得那样儿……。为什么是必须呢?不必须了会怎样?当然,还是应该去努力争取、努力奋斗、努力承担责任,只不过不要给自己太多压力,学会放弃。让自己的那点儿时间过的舒坦些,这个舒坦是自己舒坦,自己定义的舒坦。不是为了什么规则、为了什么别人,强迫自己怎样之后的舒坦。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这么想,但没有几个人能做到,真的很难做到“至贱”。
引用内容: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出自《汉书 东方朔》。是时,东方朔以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之喻,委婉地要求汉武帝“举大德,赦小过,无求备于一人之义也。”不要求全责备,而应广揽人才,大胆起用人才。此乃本句之原意。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见于《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宫》。《汉书.东方朔传》也有同样的用法。徒,就是同类或伙伴的意思,译为现在的话就是 “朋友”。人太精明了就没有伙伴没有朋友,因为精明者往往容不得他人有小小的过错或性格上的小小差异,他过分要求与一己的同一或者要求所有人一举一动均符合或者满足一己的标准,但人总是有着各种不同的性格和待人处事的方式,除非是克隆体,否则永远无法达到每事的一致的,因此出现摩擦以至矛盾、冲突就是必然的结果,此时如果不能以一种宽容的精神调和于其间,事势就将无法收拾,结局便是人心不附,众叛亲离。
《大电影2》:那些被艺术搞了的搞艺术的 文/图宾根木匠
1. 片名
本片的完整片名是《大电影2.0之两个傻瓜的荒唐事》,用全角字符足足有十三个之多,
原来入场前以为只是去年那部《大电影之数百亿》的续集,后来发现除了导演阿甘、演员黄渤和姚晨,以及制片人之一的邓炽垣,两片基本毫无联系。说老实话,《数百亿》的剧本比较薄弱,虽然在上海租房子的我跟宁财神一样痛恨那帮温州炒房团(我租的房子的房东就是温州人),但是《数百亿》太过为搞笑而搞笑,把数个恶搞著名电影片段的场景硬生生的剪接在一起,缺乏内在的情节联系,属于强行挠你痒痒的那种搞笑方式,除了分别操四川和河南口音的两个包工头戏仿《断背山》那一场让我开怀了一阵,其余的都乏善可陈。
看完《大电影2》本来有些惊喜,但是看字幕时没注意编剧的名字,后来回家一查,原来本片是翻拍自2003年的西班牙影片《幸福的黄色电影》,原创权并非在我们,于是就有些失望。当然为了与我们的国情相适应,编剧汪海林的添油加醋功不可没。从我个人的观影经历来看,汪编剧似乎才是制片人真正的财神。看来,这捣鼓过《铁齿铜牙纪晓岚》和《神医喜来乐》的编剧,文学功底确实不一般。
此外,那长长的片名也值得一提,在我印象里,似乎算是大陆最长的电影片名了。
2. 规则
为了讽刺选秀,片中也来了段选秀的戏。当然那些形形色色的选秀者极尽揶揄、龌龊之能事,但我理解这还是属于简单的笑料——当然是十分成功的——只有到了谢娜饰演的那位不择手段一心想当演员的女孩美凤出现,才让选秀这场戏一下子戳到了整个社会的某种痛处。
四川女孩美凤说着一口四川话,着装打扮大胆、低俗,仅及大腿的裙子和厚底的高跟鞋让所有男人见到这个女孩的第一面时就开始想入非非。不过文耀和阿毛的工作态度其实还是认真的,只有一台DV机的他们也不够资格搞什么潜规则,但是美凤却迫不及待的趴在床上和两位男生大谈“体验角色”,而她也并非等闲之辈,身子在床上辗转腾挪也没忘了拿余光瞟着自己带来的另一台DV机开始工作了没有。
最牛X的是,当美凤后来看到以导演自居的文耀再次出现时,她迫不及待的勾住他的脖子,大声说道:“导演,我们就按规则办事吧!”
规则?什么规则?前段时间曾有不少女演员爆料,说上戏要跟导演那啥那啥才行,媒体抖出来后皆以“潜规则”称之。
全行业公认的潜规则,其实就是公开的规则了,美凤姑娘的这个用词一针见血指出了当前某行业利益交换的实质运作过程。
“美凤”这个名字固然是为了讽刺我国台湾地区的某璩姓议员,但这个人物的所作所为,委实折射出了一个圈子的沉沦——以前我们叫他们“文艺界”,现在我们叫他们“娱乐圈”。
3. 导演
走投无路的音像出版社负责人赵希对着前来取闹的文耀大喊:“你丫就是一傻X,一史奴比!……推开窗户,满大街都是导演!”
这话说的在理。好莱坞有句俗话:一个人什么都懂,就让他去当导演;一个人什么都不懂,那也让他去当导演(文耀就是黄色书籍推销员出身,买了一DV就以导演自诩了)。用黎叔的话来说,导演其实是“一点技术含量也没有”的,尽是些虚头巴脑的东西,往难了说,跟塔科夫斯基一样客死异乡也难挣着钱;往易了说,多摆几盆菊花盆景就可以坐在家中等着数钞票玩了。当然这是导演自身素质的问题,一般的观众、影迷无须关心。可问题是,一般写影评的家伙往往都有囿于内心的导演梦,据说巴赞在临死前也在张罗着个人电影的开拍,套用姜文的话,那些醉心于“谈做爱的太监”们,大都是生命不息、导心不死的。
片中的那个制片人刚从大狱里放出来,脖子里拇指粗的金链子光芒四射,而且这厮商业眼光极准,一伺认出文耀便是因跟美凤上床闹到街知巷闻的“著名”色情导演,便迫不及待的拍出一叠人民币,朗声大笑道:“这个家伙拍的,就是狗屎我也要。”
于是就有些疑惑了,这制片人的素质,咋就这么低捏?后来想想,人家没错,导演往往不喜欢制片人,但没有制片人的腰包,哪有导演在摄影机后面的吆五喝六?其实每一个导演都要感谢制片人。美凤说,演员的身体不是演员的,是导演的;在我看来,导演的作品也不是导演的,是制片人的。马克思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绝对是真理。
所以,既然是人家的东西,还那么较真干啥?
4. 搞艺术
爱森斯坦说,镜头画面将我们引向感情,感情又将我们引向思想。
费里尼说,我是一个小丑,电影就是我的马戏团。
爱森斯坦的话没错,电影就那么回事,人们看电影当然跟感情思想什么的息息相关。
费里尼却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你见过那么横的小丑吗?导演在剧组里是要说一不二的,小丑能吗?
费大师的艺术成就我不置疑,这话却有些矫情,再粗俗一点,这叫“装X”。
可文耀的爷爷就一直记着这装X的话,每每伺弄个小摄影机时就将此语奉为圭臬;后来,文耀的父亲和文耀自己都谨记不忘。而且,这句话让文耀最终以为自己能当一个导演——在骨子里,他不过是个salesman罢了。
我在编剧圈里装X的时候,每次跟制片人导演一起聊剧本,他们最后总是以“搞艺术的”来称呼我。开始我以为这是人家客气,后来才明白,这话意味着我在他们心中只是个傻X。
网上流行一句话,说如果生活强奸了你,与其反抗,还不如顺从享受。我觉得这还不是最佳方案,如果生活强奸了你,你应该想办法把它变成通奸,这才是王道。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搞艺术的,最终难免被艺术给搞了。
毛主席说,文艺要为工农兵服务,这话才是搞艺术的的指路明灯。既然是为工农兵服务,那搞艺术的能凭借艺术手段来跟全体工农兵通奸,岂不快哉?
让搞艺术的被艺术搞得更猛烈些吧!
5. 文化
建设和谐社会,夫妻性生活不和谐是万万不行的,须知这社会乃是由无数个微小的家庭组成的,家庭细胞不和谐,社会肌体当然要生病。所以,患有无精症的文耀抱着妻子生下的儿子,欣然接受了“文化”这个颇有意味的名字。
我以为,文耀是爱妻子的,在医院的采精室里做活塞运动时,文耀要把墙上的美人像换成妻子的照片才弄得出来,而且一次还不过瘾,末了还想找护士要第二个瓶子。一般来说,陌生女人对男性的刺激更大才对,但在这种时候文耀还需要妻子的照片上阵,可见他是真爱她。
爱,不是拿来说的,而是拿来做的。文耀抱着从妻子肚子里呱呱坠地的“儿子”,不仅隐瞒了自己罹患无精症的事实,还大作感慨状的说到:“咱们终于有文化了啊!”这样的男人,真是好男人,想必他会用一生去守护这个温馨的小家,守护这个只有他知道的秘密。
小文化在刚学会走路时就无师自通的播放起了“爸爸”拍摄的那部《新婚指南》的DVD,一时整个房间里洋溢着那温馨的台词:“冰河解冻、彩蝶纷飞、狗熊撒欢、春暖花开、万物复苏,这是个交配的好季节……”张楚唱过,“孤独的人是可耻的”,该办事时就得办事,季节到了,我们就没有理由枉费这大好时光。
那小孩子的名字到底是个虾米意思?
文化是个杂种。
昂得死蛋的?
6. 怎么办
片尾曲很过瘾,没注意是谁唱的,好像刚开始是一些陕西方言,然后就大唱什么“怎么办?按照我的方案……怎么办?多吃杂粮蔬菜和鸡蛋”云云。
Rap很过瘾,音乐也不错,加点钢琴就算R&B了吧。
因为就狂吼的“怎么办”三字像大珠小珠落玉盘般清晰,索性就以为这首歌就叫《怎么办》了。
怎么办?这是个很好的题目,导演阿甘在电影里给的回答,是通过文耀、燕子和阿毛三人在天台上大喊“人至贱则无敌”来给出的。
人至贱则无敌,这的确是条真理。落实在建设和谐社会的现实里,就是要敢于跟一切不和谐的和可能变成不和谐的事物、人员作斗争。毛主席说,“与人斗争,其乐无穷”,秉承着这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还有什么事情办不成?所以,首先要放下一切包袱,把自己变成“至贱”的,才有可能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车尔尼雪夫斯基在《怎么办?》里通过一个傻瓜和一桩傻瓜的案件引出了整个故事,现在想想,文耀身上是不是有点那傻瓜的影子?
我住的小区附近有几家KTV和夜总会,有一次跟小蜜逛街时看着里面走出的红男绿女,她迷惑不解的问我:“打铃,为什么现在的社会笑贫不笑娼呢?”
我回答:“是啊,为什么呢。”
P.S.预告片里有大段恶搞《黄金甲》的场景,影院版却只保留了几个稍纵即逝的镜头,看来某导演的淫威让阿甘也颇为顾忌啊~~
图宾根木匠
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