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长津湖好哭的点其实不是硬煽情,
影片节奏还挺快的,特别是进入战斗部分之后,一场战斗结束,你还没来得及哭,战士们已经进入下一个阶段了。
因为影片没有预备时间给观众流泪,所以观影中,我只感到震撼、憋屈、以及联与当今现实对照的感慨。
片中,因为没有制空权,我们还没奔赴前线的战士被敌机当成赌注一样玩闹扫射。不满十九岁的小山和一群战友的命,竟然只值十美元。
因为没有制空权,我们甚至连中心指挥所都被敌机炸掉,将军躲防空洞,领袖的骨肉被烧死。
因为没有制空权,补给线被炸断,零下四十度的冰天雪地,我军战士们只能挨冻,吃着把牙都给崩掉的冻土豆,看敌军过感恩节。
我在观影过程中,其实有点生气,坐我后面的一对情侣一直在笑,战斗场面在笑,牺牲场面也在笑,一直反复“装备也太原始了吧哈哈哈”
是啊,当年他们就是靠着你们嘴里的“原始得好笑的装备”打下了这场立国之战,让你们能坐在电影院大厅里笑他们啊,他妈的。
我不是军迷,对那段历史知道得也有限,仅仅从家里长辈零星几句“一口炒面一口雪”窥探到几分,
不过电影里倒是展现得还不错,胡军的头盔看着有些怪,像缴获来的日式钢盔?还有一些装备,我无法说出大概,可也能感受到是万国造,所以雷公在缴获到那门炮筒的时候,才会摸着人家炮筒的光滑内壁艳羡地感叹“乖乖”吧。
这就让我不禁想起之前看过志愿军老战士回连队参观的新闻,年轻的战士带老人参观装备,老人第一句先是问,“这个口径都是一样的吧?”年轻战士说“对,都是5.8。”老人又被扶去参观装甲车,在车上问“这有好大功力?”得到回答以后,老人捂了一下眼睛,而后神色如常。
老人在后面采访里说,他想如果当年有这样好的装备,他的战友们不会那么早离开,他想哭,可这里是连队,不能把军人的精神丢了,于是他只是捂了一下眼睛,自己调整了过来。
而观影中的我,没有这样的精神,我捂着眼睛哭泣。
电影中的我们没有制空权,只能咬着牙屈辱着,而现实中,珠海这两天正如火如荼开着航展。咱们不仅有飞机了,更有尖端硬货了。
我为电影中的他们感到憋屈,气愤,但也为“正是因为有了他们,这一份憋屈难受,仅仅只存在于电影之中”流泪。
这或许就是这部长津湖的意义,因为期待这部电影很久而又错过点映,于是我早早就买了今天十点的票,但没想到人还挺多,进场时还惊讶了一会儿。
除去那对烦人的情侣,坐我身边的是一对老夫妻,老爷爷在影院灯光暗下之前,手机里还放着烈士纪念日活动的央视直播。
电影里,牺牲的人说“不要把我一个人留在这里”;现实中,9月3号我们第八批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家。
这种光影与现实的交织,复杂的感慨才是让我流泪的理由。毕竟,纪念英雄的最好方式就是,英雄辈出。
当电影结束,黑底白字的致敬标语伴随韩磊老师的歌声出现;
当我走出影院,看着商场廊外装饰的红旗,真的。
正好是今天,正好是烈日纪念日,看到这部长津湖,是我的荣幸。
幸福,并感激着。
很久以后我才知道,nn九岁和十九岁的中间有十年,nn十九岁和二十九岁的中间,nn却有一生。nn我叫伍万里,nn读万卷书,行万里路。nn我虽然没有读过万卷书,nn但有些人,一生下来就注定要行万里路。nn四处漂泊,无法落脚。nn但偏偏就在我十九岁的时候,nn在抗美援朝的路上,nn那个戴着红围巾的姑娘,nn把她的围巾扔给了我。nn围巾可以让人很暖和,nn可当我真正戴上围巾的那一刻,nn我却冷的厉害。nn也是在那天,nn我才明白,nn织一条围巾要七天,nn抗美援朝要三年,nn可是爱上一个人,nn却只要一眼。nn还记得她追着火车喊,nn长津湖很冷,多穿点衣服。nn我笑了笑,却什么也没有说,nn只是一直带着那一条围巾。nn我和我的战友说,nn我是舍不得离开家乡。nn但我知道,nn我真正舍不得的,nn是再见到她的机会。nn衣服越穿越合身,nn人越见越合拍。nn在火车上,我认识了新的朋友。nn我原以为那是故事的开始,nn没想到有时候,nn开始就是结束。nn只是这一次,我的身边又多了一条项链。nn小山,多好的一个名字。nn可惜,他最后还是倒在了异国的山川中。nn我跟着哥哥,nn从湖州跑到了长津湖。nn我用三颗手榴弹炸开了敌人的碉堡,
北极熊部队的指挥官跪倒在我面前,nn我一直以为是我自己赢了。nn可回想起那一刻,nn在那条枯水上,nn我看着飞机对着我们扫射,nn我却无能为力,nn我才知道原来是我自己输了。nn子弹穿透战友们身体的那一刻,nn我想了很多。nn在家乡的爹娘,nn哥哥没有盖起的房子,nn红围巾的姑娘,nn雷公,nn还有我自己。nn那天,我们杀了很多敌人,nn却没能救下爱我的人们。nn我想过很多次战争结束后我们会离开这里,nn可没想到有一天,nn最先离开的却是他们。nn我曾经听人说过,nn其实对于离开的人来说,nn离开的其实是我们。nn我终究还是离开了朝鲜,nn他们留在了长津湖。nn我走了,nn他们永远留在那里了。nn风往南吹,nn水往东流,nn有些人注定要行万里路。nn我经常望着长津湖的方向,nn我觉得那里很美。
看了长津湖,先来说说长津湖
前期这部片子宣传 造势都很强 据说投资大 成本高 又是3位比较有名的导演制作 于是抱着值得一看的心态去看了
整个故事情节很散 可以说没有一个完整的情节闭合 当我感觉马上要到最精彩的地方的时候就莫名结束了 一上来就打 观影的整个过程脑壳里充满了枪声 炮声 我不否认制作团体想通过这种直接的描述战争的惨烈程度来刻画敌我双方的军事技术和装备的悬殊 也强烈表达了我国志愿军不畏困难 誓死保卫祖国的坚决和勇敢 但是情节前后不连贯 真个情节过程就像开车一样 不管你晕不晕 反正我要油门踩到底 不管你感不感动 反正就是很惨烈很残酷很血腥……描述的几次战斗前后铺垫不够 重点不突出 详略不当
主要的几个人物也没有立起来 特别就是万里这个人物 关于他的性格 他为啥总是一副像每个人都欠他钱的样子 为啥他和他哥既不亲密也不是对立 反正就是很尴尬的关系 这个电影前后没有任何铺垫 为啥他的参军理由是不让他哥瞧不起他? 天!制作团队 这个是战争啊 这个是保家卫国的事情! 在生死存亡 民族大义面前 这个参军理由是否显得过于小儿科和个人英雄主义 还有关于他的迷之操作 不听指挥 夜战行军的时候 擅自脱离队去找他哥……等等 可能这些事件是要表达这个人物前期啥都不懂 后期成长 但是后面并没有看到什么成长
我不是易烊千玺的粉 也不是黑粉 走心的评价就是 他用力过猛 我实在无法共情 他演的和少年的你那个角色没有什么区别 只不过这次穿上了军装 最主要的还是剧本都没有把这个人物立起来 另外一个年轻小兵张小山的扮演者都比他自然 再就是吴京 他自己把自己定型了 他演的军人角色感觉都差不多 都是一个样 没有区别 他比较适合硬汉角色 比较适合打戏 他的文戏一般 他和易烊千玺的对白互动台词感觉比较苍白无力……
表现的有亮点的就是胡军的角色了 非常真实 演的也真实 李晨和朱亚文都还可以
关于其他观影者提出的特效制作等点我对特效不是很敏感 不做过多评论 只想给像拍好战争题材的制作团队提点建议 不要一股脑的用场面的堆砌来试图让观众共情 更重要的是人物背后的逻辑 个人认为讲好人物让人物立体鲜活起来以此来以小见大 再显示适度的场面就够了 不然啥都想给观众 啥都没做好
有幸于9.25参加了首映,惊喜于近3h的电影,没想到影评写了3天,越写细节越清晰、动容越深密。
太多太多的细节一刷肯定是看不尽记不全的,对比、隐喻、致敬用的水到渠成,很多彩蛋有待观众们共同挖掘。
铭记历史的用意也远不止于过去,70年前的仗我们在冰天雪地里打完了,70年后的电影里,背景中再二再三的朗读报道、横幅标语、石头碑刻上横竖都写着“一定要收复台湾”。从北走到南,从黑走到白,万里从军且凭一句不让家里的两亩三分地,我辈仍需努力。
本片没有着力于抠观众的泪腺,才把住了细水长流的腔血。紧张中有诙谐,热血中有俏皮,悲壮中有活泼,血肉横飞中有嬉笑怒骂。
最可爱的人,不是因为牺牲才可爱,而是若无恃强发战,生命原本可爱。
总体来说,电影长津湖从编剧到导演到演员的配置做到了让团队中每一个参与创作的人都在合 适的位置上发挥出了自己的长处,陈凯歌的风景、文戏,徐克的分镜、侠气,林超贤的爆破、动作,架设在兰晓龙以小见大的成长型战争思考和王树增的悲情丰润,于节奏和远近景的张弛缩放上看下来是很合理舒服的。大段的爆破打斗,俯拍仰拍结合出美军制空机飞弹打的压迫感,志愿军数次被火力压制分散到最后发起总攻时吼出四面楚歌之效,面对冰冷的器械和强大而密集的火力打出五花八门的智慧。
彭总、宋司令的指挥决策,刘秘书的争分夺秒抢救大比例地图,伍千里、余从戎的近身肉搏,雷睢生的炮排压制,平河的远程狙击,梅生的外语、算数在敌后运筹帷幄,伍万里从一个新兵蛋子破壳成为合格的战士,从一路上看见祖国岁月静好的壮丽河山到眼看着跟自己同龄的少年还没抵达战场就成了残骸,从开始拿枪指哥哥、用弹壳砸雷公时的调皮任性到真正面对死亡威胁时第一次杀敌……七连的人没有如何说教他,他自己眼见的生与死、血与火、美与丑足够他从最浅白的杀20个敌人就是英雄理解到什么是战争,什么是英雄,什么是英雄的祖国和我生长的地方。
前有作为儿子的伍千里回家特写,后有教员作为父亲目送儿子上战场的特写。尽管一个在湖州的小渔村,一个在首都的中南海,伍千里刚下战场,毛岸英请缨上阵,他们都有手足,或骨灰一抔,或受困异地,甚至只存在于台词中,而后却有了刘秘书,也有了伍万里。全天下的英雄儿女共有一份守护之心,这是片中毛岸英的台词所明示的,而全天下的父母,无论是在小船上默默注视流泪,还是在雪地里来回踱步,也是一样的。儿子出发,父亲在门口目送;儿子牺牲,从室内视角透过玻璃窗看见父亲停顿的背影。将伟人在父子间属于“人”的一面展露出来,相视一眼星点泪泽就温软了血肉。不止伍万里一个人问过,可刘秘书终究没有名字,没有从何而来,只留下笔记本残页上的三句话。
看见信号弹、隐蔽时趴到尸体身上都会吓一哆嗦的伍万里,随后就看到了自己身边活生生的战友被扫射。从战友放大的瞳孔里看到飞弹向他袭来,或许他还有机会重新找掩体躲避,但一个人动了会暴露所有还活着的战士们……不到生死关头,他们没想开枪。伍万里在家的时候,脖子上挂着长命锁,父母最朴质的愿望。张小山脖子上也挂着个吊坠,是他没有来得及跟自己差不多大的伍万里分享的秘密,大概也是与家人相关,后来这个秘密就被伍万里收进了左胸的口袋里,成为了万里的秘密。
雷公家里只有他一个人了,美军还想着回家和家人一起过节。美军在感恩节大鱼大肉,盛菜都是毫不吝啬的满满一勺,有人想插队加菜,被其他人挤兑出去,美军士兵委屈地说“我不过是想要一块腌肉”,而志愿军在行军火车的睡梦间听到开饭吃包子都能激动地秒醒撞头,在冰雪山谷里一个崩掉牙的小土豆都能倒几手,稍微软一点的留着分给别人——他们竟然还能围绕一个土豆插科打诨、苦中作乐。可见单纯的悲壮是不足以诠释他们的精神的,到底还是心存乐观和希望,对未来有美好的憧憬和盼头,才吃得下非人的艰苦。正如影片中所说,“牺牲不值得炫耀”,不到万不得已,谁又不想生还凯旋,过上太平安稳的日子?
当年军备上的差距是客观而被动的,类似伍千里与伍万里说,上了战场难道要跟敌人说敌强我弱欺负人吗?但以肉身对抗坦克飞机也并非做肉盾送人头,不是不自量力的愚勇,相比于胆识,更可爱的是志愿军聪明机灵的学习能力。敌人不会留喘息之臾,幸而梅生自学了英文,余从戎在以前缴获的坦克中摸索过驾驶,伍万里更是从打水漂、冷兵器、算不准时间而空爆手雷开始热手,情势所逼,快速学习,向敌人学习,才不会被傲慢扼杀于起步。个人不觉得坦克的情节夸张,现实永远比戏剧更富有戏剧性,新中国的第一批飞行员还是日本战俘赶着教出来的,战争打响不熟练也硬着头皮上,照样出了刘玉堤等一批优秀飞行员战士。
除了感恩节大餐和梦里的包子、崩牙的土豆等后勤条件对比,也可以看到初期装备准备的悬殊,在飞机坦克之外,志愿军艰难护送的电台数量本就局促,加上途中损失,轻易不敢暴露,而美军还有富余的闲情雅致收听圣诞歌。与此类似的对比,梅生从家里带出来的是自己参战的物品,是临走前赶拍的女儿近照,说起出征,是妻子陪着他骑了一路的自行车相送,边骑边哭,而七连杀到美军营中,人家墙上贴着的是性感广告女郎的画报。至少可见美军出战时心态上的娱乐、放松、不以为意,一个无言的细节,比高谈赶在过节前收兵回去更能体现对方的轻视:有悍猛的火力傍身,打你还不跟玩儿似的?
因此雷公牺牲前向美军炮筒里瞄的那一眼,新奇又羡慕,隔着屏幕,看到的是后世罹患的火力不足恐惧症。可是他没来得及看到现在的大炮口径,没机会摸一摸自家产的坦克炮筒。扑到滚烫冒烟的标识弹上面时,仿佛看到的不是一个虚构的人物,是扑枪口的黄继光、是忍火烧的邱少云,借雷公之口替他们斯哈斯哈地呼气,替他们喊疼。一如活在台词里的伍百里对伍千里说过的“帮帮我”,这两处剧情当中还夹着那段“哪有打不死的英雄”。将英雄放归于人,更是活生生的肉体凡胎。回应了长久以来苦难肉身和钢铁意志之间的争议:它们并非矛盾不可共存。反而因为爹娘生养的身体发肤会疼、会流血、会死亡,所以才更显得在极端情况下精神意志超脱于肉体疼痛的可敬。
英雄不是刻意逞出来的,从抱着炸药包冲的杨根思到每一个牺牲的无名战士,从现实中日军剖开杨靖宇肚子所受到的震撼到电影里美军对着冻成冰雕的战士们敬礼,真正的英雄是为谋生路而无惧赴死门。所以在耳濡目染下,伍万里的成长从让打小一直“欺负”自己的哥哥看得起自己变成让敌人看得起自己,从捍卫自己家分到的那份田地变成守护万里如画江山。作为战争片,长津湖不止拍出了爆破的宏大场面,更四两拨千斤地在残酷中提炼出一个人心灵不受战火扭曲的抽枝拔节,每一步进阶都清晰可见。
不止人是有细节有面目有生气的,在借景抒情的手法上也没有舍弃掉艺术性。
乔羽老先生给《我的祖国》作词的灵感,是由他从上海坐火车到长春一路上经过长江的体验而来。他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条大河”,无论出生在何时何地,家门口几乎都会有一条河,即使是很小的河流,在幼小者的心目中也是一条大河。这首歌一开始初定确实叫《一条大河》,现在也许还会有人记错。
于是开局设定伍家在浙江湖州的渔船上,伍千里战后涉水归家,抱着哥哥伍百里的骨灰坛,冲擦肩的艄公吹一哨子,惊起一排的水鸟,之前还在发呆的连长伍千里到这时才终于找回烟火人间的实感。他吹的或许本该是从父亲伍十里那里继承来的艄公号,可他实际上吹的是战场上带下来的冲锋哨。看似平淡温馨的开头,隐去了百年血战,唯余惊起一滩鸥鹭般的幻梦。
个十百千万,既是传承,也是希望后辈越走越远、越飞越高的拳拳之心。多希望,战争只是一场噩梦。等水鸟应着艄公的号子飞回,噩梦就此醒来,像伍千里回家吃上团圆饭时信誓旦旦的那样无仗可打,伍百里会跟他一起逮住岸边撒欢打水漂的伍万里,捏捏他的脸调侃一声“包子”。而等伍千里重新出发,与开头回家时的近景特写不同,远景一叶孤舟泛波水中,身后家还在岸上,眼前大河浪宽,从家门边的河到国门边的河,从小家到大家,虽千万人吾往矣。
中途火车也经过河,水面倒影很美,映着桥和火车蒸汽。再后来,在火车上的那一幕长城落日,看到了北方,看到了万里关山,与伍千里伍万里从小生活的江南水乡相对应,补全了红日大光下多娇的山河完璧。千百年前的防线岿然不动,火车载着战士驶出家乡,去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月辉从门缝透过,照在小白杨一样的伍万里脸上、眼底,披上了一层“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边塞苍劲诗意,浇灌着少年一夜疯长,身似山河挺脊梁。好一派为了开辟新天地,唤醒了沉睡的高山,让那河流改变了模样,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到处都有青春的力量。也就是从那一夜罚站开始,之前一直喜欢窝着肩背、斜着身体和目光的伍万里站姿变直了,眼神变正了。战士们常说背后是祖国,其实祖国背后也是一个个可爱的人,彼此支撑为信仰,世代传颂着“不教胡马度阴山”的信念。
后来河上的桥被炸了,火车被迫停下舍弃,战士们搬着军备物资撤离,也呼应了后来三炸水门桥的胶着。而雷公驾车带着标识弹转移美军注意力的那一幕,镜头从他背后拍时,背景音乐终于用了《我的祖国》,曲调舒缓温柔,跟眼前的血战形成强烈的反差,致敬经典的同时,也暗涵了身后上甘岭的惨烈战事。当镜头转到雷公身前时,发现他已经中弹失血,此时他却哼唱起家乡的《沂蒙山小调》。
《上甘岭》唱“一条大河波浪宽”,《长津湖》唱“人人都说沂蒙山好”,山河两无恙,才是处处好风光。前有画面从视觉上映水望山地呈现,此处两段歌曲的衔接、伴奏到人声的切换更是从听觉上跨越千万里版图,构筑出千万人守护的同一片名为“祖国”的土地。只不过来自水乡的伍千里、伍万里兄弟家有老父母等着,梅生有妻女等着、有不认识的邻里乡亲称颂着,来自沂蒙山的雷公家里却已经没有能说沂蒙山好的人了……
全片只有一句明确了当时的气温,再没有人说过天冷。只见村民们抓紧时间补给的棉衣、四川来的余从戎抄着手冻住的鼻涕、拒穿棉衣陪战士们挨冻的宋司令和他身边战士冻伤的脸、七连战士们轮番抱在怀里捂的炮筒、平河等狙击手时不时要放在口中呵热的扣扳机的手指、冻得能崩掉万里牙齿的土豆和那些没人说如何保存才得以保持软乎的土豆……当美军撤离途中看到那些已经变成冰雕的战士时,也能感受到宋司令口中无畏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与老天爷较劲,敢教热血化坚冰的精神,肃然起敬的那一刻,印证了雷公生前教诲伍万里的那句“让敌人看得起”。
全片也没有太多普通人民的镜头,除了伍家的乡亲,等他们到了朝战前线,碎石场上已是尸横遍野,没人知道那些碎石有多少是被炸碎的,或许就像铁原阻击战中被炸得像化掉的冰淇淋山。与美军交火的村庄,并没有村民出现,全村的生物,只剩下了一头被炸烂的牛,在作战中成为了临时依靠的掩体,被击中时,肉还会抽搐。以一头耕牛的横死,窥见整个村庄的下场。
除了伍万里入伍时能够自报姓名的七连战士,在那本名单上,雷公是第一页最后一排的那个,也是那一页最后一个被划掉的;而在伍百里和伍千里兄弟下面两个被划掉的名字叫做“连里”和“连根”,应该也是一对手足,却已经双双战死沙场,跟伍百里之间夹着顽强又摇摇欲坠的伍千里。在那个巴掌大的本子上,写的就是人民的血脉至亲,冷冰冰的蓝墨水、红方框就是战争贻害的抽象表达。
满目黄绿尘土和皑皑白雪中,数次缀了星点的红色。红旗、红烟、红围巾,对应着荣耀、危难和温情的火种。片头集结登车和片尾欢送美军都飘扬着红旗,红烟是情感情绪推叠到高潮处的宣泄喷薄,红围巾则隐约被伍万里掖在了胸口的军装之下,细细长长,融融暖暖,不能被敌人发现,也不想失却于无情的战争之中。等战争结束,他就可以不用顾忌地带着鲜红地围巾,回去找那个姑娘,请哥哥帮他说媳妇儿。
如果说山河相关的画面歌曲致敬了《上甘岭》,讨炮的台词致敬了《亮剑》,那么结尾处遍地红旗黄军装冲到岸边送美军舰回家的画面或许还致敬了《横空出世》,充实了承上启下的因果。第九兵团之间的互呛和北极熊团之间的得瑟,笑闹间说的却是无数生命的代价,只不过第九兵团说起来的还是牺牲和缴获,伍万里想要枪炮被教育自己去战场上缴,北极熊团炫耀的则是靠着先进军武的轻松碾压。也正是在朝战中罹患火力不足恐惧症,所以深知落后根本无法把敌人摁到文明的谈判桌上,所以必须马不停蹄地搞出蘑菇弹才能挺直腰杆子。《横空出世》中蘑菇弹试爆成功后满戈壁沸腾着狂奔着欢欣鼓舞的黄军装迎接大国新生重器的喜悦,恰恰承接了朝鲜半岛岸边沸腾着狂奔着欢欣鼓舞的黄军装遣送联合国军回他们老家的喜悦。
历史事件的先后与电影艺术作品的先后交错着,《长津湖》在自身独立完整的故事线之外,精巧地补充连贯了几部经典之作,更使其自身的用心雕琢可见一斑,也让那一段历史的拼图能够更加楔成一个整体,让年轻人更好细化理解继往开来的整个因果逻辑。在优秀工业化电影的技术流之外,用心用脑子才是当下影视剧,尤其是主旋律电影最难能可贵的核心。
今年的黑马热剧《觉醒年代》做得公认的好,所以在《长津湖》里又看到壮烈的张晚意也感到惊喜,同样少年演员还有史彭元,青年演员李岷城、耿乐,加上唐国强、刘劲、林永健、周小斌等一众老熟人,主演名单里面没有体现,但细看过去处处惊喜,没一个拉跨的。七连主角团则更是各显其才,评至此用的都是角色名,正因观后能让人真正相信,他们就是片中的角色,台词质朴浅显无一句冗余。
各部登车时不同人的肢体语言一下子就彰显出七连各位的性格;吴京的演技突破在哭戏,开篇磕头时倒流在船板上的眼泪,说到百里和拿本子划雷公名字后忍不住的痛哭;朱亚文演文戏时的南方俊秀生和架炮时声嘶力竭大喊“去死”时的杀气所形成的反差鲜明;李晨的余从戎一开始逗万里说雷公耳朵受损之后经坦克一战自己也有点被炸到耳鸣,对比坑伍万里时欠欠的神情更令人揪心;胡军有山东大汉的憨萌,他们从五湖四海奔赴而来,弥留时,雷公只念叨着一句,“别把我一个人留在这里”,也铺垫了近七十年后仍没有忘记一次次地尽量把朝鲜战场上牺牲烈士们的忠骨接回来的做法,正是用崇高的礼遇践行和兑现祖国不会忘记每一个为后世开太平而抛头颅洒热血的最可爱的人的承诺。
伍千里和雷公象征的山水刚柔互补,在军中充当了伍万里父兄般的角色,一个让伍万里初期像小尾巴一样依赖,屡次贸然追随,一个是伍万里入伍时不服整蛊的对象,但又言传身教了他很多道理。他们传道、陪伴、见证了万里一路的成长,不仅仅是作为一名合格的战士,更是成为了高尚的人。七连的主要角色都是曾经参加过战斗的成熟老兵,伍万里加入其中的一抹跳色就显得格外活泛辛辣,五彩鲜明。极具投射天赋的玩闹少年被周围的战友们保护得很好,他的飞速成长是穿插在战火纷飞中的只言片语和肢体、神态到眼神层次丰富的转变。
第一阶段是驯服野性,伍千里教训他别拿枪指人、雷公不给他抄家伙追打赤手空拳的余从戎,讲究公平礼义,不仗着自己有机会借助武器就欺负手无寸铁的人,中华朴素而传统的侠道,最基本的反战意识,稀松平常到不需要浓墨重彩地铺陈;
第二阶段是培养战士,因为从小父母哥哥宠爱,因为想要证明自己也像保家卫国的哥哥那样有本事,才总喜欢装作小大人,去挑衅和叛逆成年人的看轻,但却从没有真的想要伤害别人。可战争空洞粗暴的火光与流血,击穿了他的虚张声势,张小山牺牲后,伍万里捧着他的项链躲在角落流泪,这才显现出少年的任性野性不过是奶猫挠人,哥哥给他擦泪时他的哀痛和柔软展露无遗。前面一直闹着要枪甚至罚站也愿意背着枪的伍万里,此时只顾缩着肩膀握着战友的项链痛哭,而前面伍千里还在教导他不要拿枪指人、雷公还只给他空弹壳,此时伍千里又进一步教他战士不能把枪扔在地上。从擅自乱跑让大家担心的小鬼,到危急时刻可以给他递刀、枪、手雷的可靠战友,万里建立在聪敏机动之上的纪律性慢慢被调教出来了,对时机判断的准确把握也获得了七连战友们的信任,对应上了千里之前说的“到了战场上你就知道他们到底接不接受你”,百炼成钢,用兵一时;
第三阶段是差点成为杀戮机器。血性有别于嗜杀,前者是要别人知道自己捍卫底线有决心有魄力,是不怕找事的威武之师;而后者则是在对手已经不具威胁的情况下滥杀,践踏他人尊严,不把人当人看,如试刀、试弹的草靶,凌驾于生命之上肆意炫耀优越强悍的武器。万里此前目睹了战友平白的牺牲,本就桀骜的少年心中当然有愤恨。但他本性善良,第一次面对敌人与战友们缠斗,哥哥终于让他开枪了,他反而下不去手。观众也许会调侃他新兵上阵没经验发怵,但其实,害怕的本质是对生命有敬畏。无论跟哥哥们怎么玩笑打闹,可真正杀人,哪怕是杀敌,到底是不一样的,人命不是玩闹。他一手枪一手刀却迟迟不忍伤人,直到因为犹豫被敌人毫不犹豫地扑倒,敌人只管置他于死地。迫不得已,他开出了第一枪。敌人的热血洒到他身上,开了这个头,后面扔手雷便没了障碍。当体验过自己可以结束别人的生命,野性和恨意又会冒头,做英雄的荣耀也在诱惑——杀20个敌人就是英雄。于是杀红了眼的万里一时忘了自己是为什么才不得不杀人,一心凑数,急于达成所谓“英雄”的量化条件,冲进敌军主营的万里恍惚如之前驾着战机扫射的美军:在他们眼里,碎石场上躺着的已是尸体,既然活人都可以被毫无尊严地射杀,死后不过是用来保持自己军械热乎的腐尸烂肉,权当杀戮机器们赌钱消遣的玩具;
第四阶段是真正成为了文明之师、和平之师、正义之师的一员。万里毕竟年轻,热血上头的惯性使然,不及分辨,向敌人学来的不仅是作战技巧,还有盲目的较劲。在美军将领已经中枪昏迷,摔倒在地时,他举枪念叨“还差8个就20了”,这时千里教给他的最后一课是“有的枪必须开,有的枪可以不开”。这句看似教育万里,也实在批判了前面那两个比赛扫射尸体的美国空军飞行员,何况那个的情节设计也让人联想起抗日战争时期在南京大屠杀中比赛杀人的日军。但与开头在家千里一把夺过万里的枪强制按住他不同,也与雷公踩住可作武器的工具不让万里拿到不同,千里此时除了劝导,并没有行动上的阻止。可见至此千里已经非常信任弟弟经过了历练,不会是一个冲动不计后果的莽夫,他将最后的考验留给万里自己判断取舍,就像绝世武功的最后一层,必须要万里自己去领悟突破:是成为和敌人一样一旦占据优势就放纵欺负别人的麻木冷漠的刽子手?还是坚守理性和人性,哪怕对方杀了自己那么多同胞,但此时在自己面前的只是一个失去攻击性的昏迷之人,选择不趁人之危,穷寇莫追?最终,万里扛住了仇恨,抗住了贪功,只朝北极熊团的团旗发泄数枪,千里看着他的眼神充满了慈爱、认可与赞许,万里真正得到了哥哥的看得起,也得到了文明、和平及正义的看得起,那可是比他强大得多的敌人都没能得到的东西。
整部电影至此,万里完全成长为了一名优秀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而炸了一个多小时的工业化商业爽片,在易烊千玺第一次惶恐难安不忍杀敌和最后天人交战止住杀意的前后两段眼神戏中,于无声处点睛了铁血工笔。一张一弛,一放一收,在层层递进、升华修正的成长中参透了为保护而战并非为凌虐而杀,引七连战士和敌军正反向的操作为鉴,以易烊千玺一个伍万里角色经受反复淬炼的波线养成娓娓道来,从一个具象缩影可窥正义战争与非正义战争的本质区别。
最后,在战争片里浅谈反战。或许没有凄美的玫瑰迎向敌人枪口那样视觉冲击强烈的乌托邦式理想化反战,但凭几千年渡过了大大小小的劫归来还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实践经验,中式反战必然更侧重于真正能有效反战的方法论。自大一统之后,中国的劲敌从匈奴一茬茬地换到了美国,有的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有的入华夏而华夏之,中国靠实用主义始终坚守在牌桌上,到底是舍弃了那些华而不实的美梦,摸索出了能行走于黑暗森林的至简大道。
从苏武牧羊19年到孟晚舟被困1028天,从顾维钧无奈痛哭到杨洁篪说“美国没有资格从实力的角度同中国说话”,尸山血海里爬出来的华夏从古至今领悟到的能实际起到反战作用的训诫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是“古者以仁为本……以战止战,虽战可以”,是“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是“落后就要挨打”,是“勿谓言之不预”,是“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是伍千里说的“我们俩把该打的仗都打完了,不让你打”,是梅生说的“我们不打,我们的下一代就要打”,是雷睢生牺牲前念念不忘的“沂蒙山上好风光”……在自身处于劣势时,幻想靠袒露柔软的肚皮、用真诚的善与美就能够感化敌人,使之进化到克服弱肉强食的兽性本能是不可控、不现实的。富有同情者自会同情,热衷欺凌者照样欺凌。抗美援朝这一战结束,将战争拦在国门之外七十余年,还有比这更有说服力的反战宣传吗?
中国自己切身经历过有效反战的前提从来都是自强自立。只有在实力上让对方斟酌找你茬的成本高昂、收效难佳,才可能将对方拉回谈判桌上,用理想中的文明方式解决矛盾和争端,正如《横空出世》里的台词“有枪不用,和没有枪,是两码事”。首先要有枪,才有底气挺直腰杆周旋博弈、平衡牵制,才能让他国不敢轻易打自己的歪主意;可一旦真的有了枪,是否能做到收枪克制?《长津湖》作为国产战争片的新标杆并未溢美现实情况,哪怕说电影偏纪录片风格,拍得还可以更唯美、更艺术加工,但终归是谨慎地参照了实际。
本片前有美军战机居高临下地扫射,后有伍千里伍万里两兄弟居高临下地站在中弹的美军将领面前,高低之势逆转,但伍家两兄弟却守住了成“人”的奥义,简朴一句“有的枪必须开,有的枪可以不开”足够深刻。前半截说你要是存心欺负我,何止你的命,我连自己的命都豁得出去,告诉你什么叫“该打的仗”;后半截说等我翻盘得势,大可以牙还牙,却更愿以放下屠刀示范给天下人看什么叫武德,什么叫尊重对手,什么叫不轻敌,什么叫“不该打的仗”。
中式反战讲究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讲究先礼后兵,讲究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一时落后不一定野蛮,一时先进不一定文明。弱时求生于自强,强时止戈于自制,反战才不会沦为空中楼阁、纸上谈兵。见证过太多王朝兴衰更迭,这句台词折射出至今仍延续活力的中华文明普及到种地、打鱼的广大群众都能理解的底层逻辑,直白平实,但却是承接于“让敌人看得起”之后全片文戏的戏眼和内蕴至高点,故而在本片中亦可见常怀反战哲思和人道主义关怀的兰晓龙手笔。
《长津湖》的情绪渲染与姜文的风格、冯小宁的战争三部曲截然不同。八国联军也好,土匪恶霸也好,抗日战争也好,都已经在建国前打完了。盖棺定论去调侃挖苦、悲悯哀叹,算是清了陈积心头的瘀血,怎么酣畅淋漓都不为过。但《长津湖》中的镜头语言从被掀翻在地还在播放圣诞歌的收音机,到俯拍坐在虚化的圣诞树背景前沉默的麦克阿瑟形成与其出场时仰拍运镜的对比,再到海面上铩羽而归的美国舰队……都阴阳内涵得相对克制。
尽管美国吃过瘪,却是没翻篇的进行时,是没凝结成痂的创口,至今仍徘徊在北边的朝鲜半岛和南边的中国海,收复台湾还是留给吾辈的事业,中国也不再是当年那个光脚不怕穿鞋的中国。咱也穿上鞋了,自然要尽量省下光脚的招儿。
因此,在影片中狂轰滥炸的历史灰烬和眼球盛宴之下,重新生长出的更应是后浪烹小鲜的胆色、眼光与智慧。正如本片为“新兵蛋子”正名所赋予的全新释义那样——被人从外面被啄开只会被吃掉,有本事自己从里面啄开,没准是只鹰。
如今的电影工业早已让战争片的场面达到了二十年前无法想象的境界,但《大决战三部曲》、《血战台儿庄》这些8、90年代的作品却依然被誉为国产战争片的巅峰,这其中的原因,尽在这部国庆档大作之中。
三个小时篇幅还原长津湖战役,本来绰绰有余,但编导团队在追求视觉效果和主旋律情绪的方针下,却把战役简化为了战斗。恢弘的战场实景拍摄的确能让三个小时转瞬即逝,但看完后你会发现,对于长津湖这场抗美援朝最惨烈战役的全貌,你的印象依然是模糊的。
如果你看过十年前八一电影制片厂的纪录片《冰血长津湖》,就会知道这一战的制胜点在于志愿军利用长津湖的特殊地形,制定的诱敌深入,分而围之的打法。实操中的关键,则在于十万大军以无数战士冻死冻伤的代价,趁夜秘密急行军,分割穿插包围美军精锐。但以上这些,在这部电影中竟然几乎被完全省略,取而代之的是一场游离于主线之外的通讯塔之战。编剧宁愿强行插入几场怀念大哥,抑或是该不该对敌人补刀的尴尬文戏,也不愿多做一些战略层面的铺陈和解析。一两句旁白和北极熊团长一句“他们是从天上来的吗”,就潦草带过了志愿军在此战中最可歌可泣的部分。也许只能解释为,拍摄部队行军的效果,远不如真刀实枪的战场精彩吧。
一部对题材失去宏观把控的作品,对于作品本身的整体把控也注定失败。所以在主线战事拍完后,五分钟内竟出现了柯大川、杨根思和史密斯将军三个不同视角的段落——前两个更是毫无铺垫的大乱入——我竟也并不意外。有佳句无佳章的观感,在结局突然到来之前早已定型。没有《大决战》等经典之作中对待重大战役的宏观严肃视角,制作再精良,明星再扎堆,场面再刺激再精彩,也不过像是加强版的抗美神片,过个眼瘾罢了。哪怕中间某些段落的确曾让我热血沸腾,走出影院回味,却发现情绪的立足点似乎并不可靠。几乎通篇以采访和图片形式呈现的《冰血长津湖》里,才有着那一战最真实最动人的全貌。每一个电影版《长津湖》的观众,都值得去重温一遍那部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