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暂时没有观看记录
主演:白润音刘冠廷陈慕义班铁翔张再兴庄益增傅孟柏黄健玮门胁麦刘奕儿温升豪杨丽音
类型:剧情导演:萧雅全 状态:正片 年份:2023 地区:台湾 语言:国语 豆瓣ID:35611467热度:708 ℃ 时间:2024-08-15 11:26:48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看完《老狐狸》,感觉本片似乎比宫崎骏老爷子的新作更适合叫《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这个名字。
影片的主旨就是——面对“老狐狸”谢老板和“老好人”的父亲廖泰来,这两位人生价值观完全迥异的男人,在最容易被影响的懵懂年纪,童年的廖界会选择怎样的人生之道?
这是一部拍得沉稳细腻、格调复古的影片,以至于在近年来华语片显得颇为罕见,美术风格与配乐,观影的时候都会让人时不时想到杨德昌侯孝贤上个世纪的那些经典作品,甚至还有某些王家卫的影子在里头(经典的抽帧镜头)。
电影中九十年代初台湾的时代背景和大家的生活风貌、闽南话对白也让我感觉很亲切而怀旧,似乎在某些早已变得像晕满雾气的毛玻璃那样模糊的童年记忆里,我也依稀遇到过那些人、那些事,像是走过家门前身穿一袭明艳红裙的漂亮姐姐、闽南腔调粗鲁的中年汉子、踩着自行车骑过出租屋巷子时的夕阳逆光,一些琐碎的早已远去的年月。
这确实是我喜欢的好电影通常拥有那种隽永的质感。
但如果说它还有什么不足,大概就是相比前面提到的大师之作,譬如《一一》、《牯岭街》、《童年往事》等等,少了一点松弛的自然感,从说教式的台词到演出多少都有种隐约的刻意。老狐狸的台词虽然经典,但也将剧作想表达的主旨说得太过直白了,在与观众的思想交互中缺乏了一些暧昧和让人解读自悟的空间。
反倒是剧情交代上,又显得不清不楚了。几段人物纠葛到了电影最后也没有交待完、廖泰来在初恋和漂亮姐姐之间的游离,华老板针对老狐狸的计划,影片开初介绍的股市泡沫对市民生活的影响……这些通通都没讲明白就无声无息就收场了,虽非本片重点,但还是显得遗憾。
影片的重点,还是有关于廖泰来和老狐狸的两种价值观,他们的存在代表着世间普遍存在的两种人——
一种是在乎别人感受的人,另一种是不在乎别人感受的人,而往往是后一种人可以过得更好。
听起来很不公平对吧,但这个世界什么时候又公平过了呢?
现实一直都是这样,过分在乎他人感受,就连快乐时也不敢过于张扬、生怕刺痛那些不快乐的人,只会让自己活得愈加卑微和谨慎,严重的,还会终日困于抑郁和对自我的自省;而能从别人的苦难之上无所谓践踏而过的人,因为不讲规则无所限制,往往也能更快地找到成功的捷径。
古话很早就说过了不是吗?
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
或者再换一句: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那些在乎别人感受的人是很难真正拥有快乐的,因为他们要替别人承担起这个世界痛苦的总量。
许多敏感的人,每每看到社会不公道、新闻热搜上的人间惨事时,也会感同身受地觉得痛苦和难过,为他人的不幸而惩罚自己,但另一类人根本就不会在意,看了也只会撂下四个大字——“干我屁事”。
尽管老狐狸们也可能会在某些情绪化的瞬间去思考这种人生的价值,甚至也会在晚年时后悔,然后希望通过某些慈善、放生、信仰的行为去弥补被他人孤立后内心产生的空洞,但最终,人生早因为本性而定型了。
是要做个高风亮节、但因为善良而显得软弱的人?
还是做只冷漠无情、能利用别人的弱点的老狐狸?
电影的结局,是廖界同时吸收了两者,在长大后成为了一只善良的老狐狸,用圆滑温柔的方式地对抗这个世界的没道理。电影里他的成功显得有点轻而易举,但任谁都知道,这样的结局太过理想化了。
不过即使很理想化,即使我们只能做到将刀片在丢垃圾时在纸板里包好避免割伤环卫工人的这一点点小小的善良,这世界多一些更在乎别人感受的人,多一些“失败者”的背影,是不是也有可能变得更好一点点?
而你呢?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
豆瓣上线8.0分,侯孝贤亲身监制,2023年台湾金马奖7项提名,更是碾压大热影片《周处除三害》,斩获四项大奖
这部电影,就是萧雅全最新作品《老狐狸》
作为萧雅全第四部长篇电影,《老狐狸》延续了导演关照日常生活,聚焦普通人生活的主题。只是这一次,导演将电影挂靠在一段真实历史事件中,1990年台湾股灾
1987年到1990年两年时间里,台湾股票从2000点暴涨到12000点。金融市场百年不遇的大牛市,让台湾经济爆炸式发展。据统计,当时台湾股票交易所成交量,等于纽约证券交易所和东京证券交易所成交量总和。而台北一家街角的破旧酒店市值,就能等同于于纽约广场酒店,香港文华东方酒店和曼谷东方酒店三家的市值的总和!
可见当时台湾股市的吸金能力令人乍舌。然而,在随后八个月时间里,股市经历断崖式暴跌,直接回落到2000点。无数股民因为血本无归,妻离子散
而电影《老狐狸》便是发生在这一时期的故事。主角廖界与父亲廖泰来相依为命。他们过着朴素又贫困的生活。父亲廖泰来在一家餐厅担任大堂经理,整日辛勤工作,却也只能勉强维持父子两人的生活。儿子廖界沉默寡言,时常受到同学的霸凌。然而,他们都愿意相信生活会变好,来来一定有希望。对于这对父子来说,支撑他们生活下去的最大净胜蜘蛛,就是攒够钱,买一间属于自己房子。
但是突然起来的股市暴涨,让便宜的房价一夜翻倍。崩溃的廖界不知道该何去何从。这时,廖界遇见了房东“老狐狸”谢老板。他拥有的财富和权力,深深吸引了廖界。而谢老板的谆谆教诲,也开启了善良廖界的新世界
电影《老狐狸》透过男孩廖界的视角,洞察当时台湾社会的变动。父亲廖泰来是自己的原生家庭,善良、贫困、乐观是父亲交给自己的人生态度。而老谢是财富、权力、成功的代名词,他奸诈狡猾,唯利是图,但过着自己羡慕的富人生活
一个“穷爸爸”,一个“富叔叔”,高下立判之间,是一个少年如何选择自己人生的时刻
“穷爸爸”廖泰来是乐观的,他和儿子立下“三年约定”,攒够钱买一栋自己的房子。虽然自己的音乐梦想结束了,但每天回家,他也会拿起萨克斯演奏歌曲,享受音乐
他也是善良的,用坏的划纸刀,总会小心翼翼的用纸包好,再用塑胶袋粘牢,以免误伤收垃圾的工人。他更是在电梯里,小声警告刚刚初为人母的妻子,不要太激动,因为他察觉到电梯里有人很悲伤
但他更是“算计”的人,为了省水,洗澡从来不用浴缸,瓦斯热水器只要用完就立马关闸,更是不拧紧水龙头,用盆接水,只因为这招可以省水费,甚至儿子的晚餐,从来是饭店打包回来的剩菜
而“富叔叔”谢老板却是站在强权和财富的一边。他告诉廖界六个人生信条
我们要利用不平等,创造不平等。有人说不平等不好,脑袋坏掉,不平等是地图,清清楚楚帮我们指出赢的方向
断绝同情的方法,很简单,三个步骤:
第一、喝冰开水,第二、闭上眼睛,第三、告诉自己,“干我屁事“
每个人都只能帮助自己
世界不会变,我们只能换位置
在乎别人感受的人=失败的人
而这六条的主旨其实只有一个,想要赚钱,就要竭尽所能,无所不用其极
起初廖界是懵懂的,他不理解“老狐狸”的意思,直到他走进老谢富丽堂皇的别墅,看到他奢侈的私生活。直到他坐上老谢的豪车,炫耀似的从霸凌自己的同学眼前开过。直到他得知同学的母亲在老谢工厂的丑闻,便以此来威胁同学
单纯的廖界第一次品尝到不平等的力量,在绝对强权面前,一切的道德、法律、价值观都是一文不值的。所以在得知楼下面馆老板因为炒股失败,上吊自杀后。廖界的第一反应就是劝老谢把一楼的房子便宜卖给自己
这样冷血的态度,是善良的父亲接受不了。所以当儿子哭着说“楼下有丧事,关我屁事”时,父亲第一次扇了儿子一耳光。但是在老谢眼里,这却是正确的做法,因为廖界太像自己了,童年经历贫苦,渴望改变自己的人生
面对两种生活态度的拉扯,廖界陷入迷茫和困惑。直到他在公园,遇到被自己威胁的同学母亲。对方感谢他为自己保守秘密,廖界才终于明白想要怎样的人生
影片结尾在成年廖界的画面中结束,此时,廖界已然是一名成功的建筑设计师,他想父亲一样习惯将用断的裁纸刀仔细包裹好,以免误伤他人。他也懂得在回答敏感问题时,喝一口冰水让自己冷静下来
在成年廖界身上,你能看到来自父亲和老谢的影子,但是他选择坚持善意的面对人生,但又不失精密冷静的思维逻辑
有人说《老狐狸》里,既有杨德昌电影情节的影子,也有是枝裕和的影像风格,甚至有侯孝贤的镜头感觉。但这部脱胎于90年代历史的电影,实则是创作者对人性选择的一种反思,它是日常的,如同廖界父子平淡的生活,它也是动荡的,好似股灾来临,赔本的百姓,屈伸权势被侮辱的漂亮姐姐林珍珍和杨君梅。但它更是积极的,happy ending的结局告诫每一个观众,错的是机关算尽的老谢,对的是善良乐观的父亲廖泰来
晚上去看了公司包場的《老狐狸》,這部片調用了一些復古的元素,其實是一則關於人性的寓言。片裡面那些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道理,與其說是人情世故,不如說是一個人的自問自答。
「怎麼樣做會讓我更好?」
「怎麼做才是對的?」
那些關於同理、不平等、強弱、我知道你不知道的類哲學討論,不僅不會發生在老人與兒童之間,也不會發生在一般成人之間,因為人傾向於讓自己心裡舒服,不會提出尷尬而難以自圓其說,會引起他人攻擊的話柄,不斷自我辯護才是人間常態。
廖界、廖泰來、謝老闆,他們是一類人,代表的是「善良是本來面目,無情需要學習」的成長路徑,我卻相信「善良是需要學習的」(並且成功的要件是要能同理各種他人)。
關於價值觀和意識形態,這部片能讓我「同理」的地方並不多。生活中要如何行事,大部分人都是臨機應變、時到時擔當的,能夠先有一套體系,再依恃這套體系闖蕩天下,在我看來是雷.達利歐「原則」等級的教科書了。
能夠讓我被帶入這部片的,還是那些模擬出來的從前光景:深夜小巷、塑膠水勺、英文老歌、破舊麵攤、舊式家具、醉醺醺的喜酒現場,還有父子之間重複的吃洗睡日常:桌上擺的簡單飯菜、堪用卻不好用的熱水器、協助或檢查功課的小學生場景。
在跟小男主角一樣年紀的時候,我住在高雄,同住的只有爸爸。他每天大約六點初就會準時回到家,帶回來兩個便當和我同吃,再幫我簽聯絡簿,一起下兩盤棋,放洗澡水讓我洗澡(當時沒有熱水器),然後就又出門去工作或應酬。
在當時,這裡面沒有什麼情感交流的成分,也沒有價值觀的交流和碰撞,只有日復一日的生活,不能輕易落掉,現在也在工作的我,就知道那是挺不容易的事。
在電影裡面,失去了的媽媽是重要元素,因為沒有她,年輕爸爸的責任變得更沉重,父子想要買房子的欲望也更強、更痛。婚禮上酩酊大醉的廖泰來,固然是為弟弟的成婚而喜悅,也未嘗不是為了自己的喪妻而苦澀。
和導演的看法不同,我不覺得十歲、十一歲是價值觀成長鞏固的階段,那是透過重複的日常培養安全感的年紀,也因此童年才能夠成為人始終可以回去的地方。
其实很明显,本片是一部怀念对日据时代的情怀片。
片中的爸爸其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替身,小民的同理心,而老狐狸则代表日本文化,重视约定,没有同情心。片中的爸爸,其实很像大多数父母一样,很节省,但是不会亏待小孩。老狐狸在穿着方面用了日据的士绅穿着,在小的时候对着日本人说着把房子借给我妈妈,他是仰望的。当他变成富人的时候,他就复制了模仿了这样的造型与行为,以及日本人爱喝冰水这件事。片中那首在车上听的歌也是日据时期的台湾民谣,日本的文化在台湾岛是根深蒂固的影响了人的。日本人教授了台湾许多许多,直到忘记了同理心。
而爸爸呢则是传统中国长辈,辛辛苦苦认认真真做事,保持同理心,为人着想,虽然出了社会,也许这样反而吃亏。为了不伤到别人包起来的美工刀碎片,不伤到别人即使多开心也不能在医院电梯里笑。这是消失了的中国文化,老狐狸的妈妈因为捡垃圾被碎片划到手,这怪谁呢,老狐狸谁也没有怪。
一个是亲生父亲,代表了朴素与同理心,是人性良善的那一面。一个是人生导师那样的循循教导,哪一面是错的呢,这个只能看你的选择,片尾长大了的廖界喝着冰水,考虑了小学的视野问题,原来这些都是可以结合的。
可想而知,老狐狸曾经有一位日本老师,教授了他这些。
海报让我想到了小时候看过的纸质书的封面,明了、复古而简洁,有种极简主义的美学和雅致,立马就有了想看的欲望。去年的金马,这部电影荣获四项大奖, 值得一提的是侯志坚具有感染力的配乐大加分,在制片栏上还看到了侯导的名字,很是欣喜。
看完后的感觉就是很轻盈,有种四两拨千斤的感觉,点到即止。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或许是缺点和遗憾,没有大起大落,甚至有些平淡,但我个人觉得角色的情感与心思巧妙地融入到了日常的点滴和细节中,拍出了细腻的生活感,很有味道。
八九年对我来说是很特殊的一年,但也只能通过照片寻觅一些过往的蛛丝马迹。但片中精细熟悉的布局和着装,还是一下子把我拉回到了那个年代。那一年对很多人来说也是足以影响一生的阶段,有的人一夜暴富,有的人倾家荡产,有的人一命呜呼,这部电影并非是要告诫少走弯路或是指点一二买股票的技巧和诀窍,而是一部反其道而行的“成功学”展现。
“成功”在普世价值观里的定义无非就是名和利,就像片中的老狐狸,开豪车,穿名牌,收房租,做买卖,手握权势,让人对他点头哈腰,形成了他口中的阶级差距造成的不平等和等级划分,而他也强调想要成为他,就必须利用这样的不平等,善于利用人性的弱点。而廖泰来父子就属于不平等体系里的成员,平凡的打工仔,租着一间蜗居,想开一家理发店,还得等三年。
老狐狸和廖泰来形成了一种对立面,但因为廖界的存在,让两者间的界限从明确慢慢变得不再那么清晰。狡猾奸诈的狐狸似乎永远不会有充满善意的一天,就像片中的老狐狸,对于背叛自己的人不留情面,利用善意赚更多。在他的眼里在意别人感受的人,必会错失良机,成为一个失败者。喝冰水,闭起眼,一句干我屁事,唯有跟随强者,强硬自己的内心,活得够自私,才能有所成。
而廖泰来就是一个脚踏实地工作,带着剩饭剩菜回家,节衣缩食的省钱,生活在三点一线的老实人,经常为别人着想,听闻老狐狸的几句话就能将到手的好处拱手让人的“傻瓜”。而廖界的处境某种程度上却和老狐狸的儿时划上了等号,他的所处所见所闻,都让他想要成为“老狐狸”,想要摆脱贫困,不被牵制,不受欺负,不必有求于人,而父亲的为人处世又频频将他拉回原点,让他陷入到进退两难的痛苦和纠结中。
片中廖界受老狐狸的影响,告发了漂亮姐姐,看到她受伤并指责是父亲所为却又心生不忍和愧疚,廖界的头上仿佛出现了动画片里经常出现的黑白天使,侧重点不停地从一方偏向另一方。而监控器一事,则让廖界明白做人求强的同时也需要保留一份善意,心安舒坦多于难受和痛苦,不论对他人还是对自己都是有利的,同时也理解并体谅了父亲。
有钱的确是生存的根本,是能让生活变得更好的有利筹码,如何能聪明的赚钱倒是见仁见智。影片的结局就设计得很有趣,长大成人的廖界明显成为了体面的成功人士,他一边重复着父亲过往将刀片包起来怕伤害到他人的做法,一边像老狐狸一样喝下冰水,言谈间流露出商人的狡黠和老辣,各取所需的廖界,将两者的对立面做到了有效的兼容,原来不那么决绝和狠心,也能走向成功。
而徒有单纯和老实,在被资本洗脑和掌控的生存环境中,似乎早已成了贬义词,和愚蠢画上等号,难以熬出头。换言之人不能一味的本分忍让,人也不能太过薄情寡义,这之间有个度,需要“伯乐”的指引和教导,也需要个人的权衡和把控。再看片中那些有钱有势并想顺势往上爬而失衡的人,光鲜亮丽之下满是伤痛、落寞和孤独,他们丢失了生而为人最宝贵的一部分。
有些人追逐名利,混得风生水起;有些人名利双收,同时也失去了至亲至爱;有的人淡泊名利而知足常乐;有的人不求锦衣玉食,只求问心无愧。其中无关对错,命运、性格和选择罢了。看完,思索片刻,照了下镜子,我妥妥乃愚笨之人,没有大富大贵之命,那就尽量让别人好受点,也求自个内心能一直舒坦自在,便好。
青春野蛮
胡越的故事国语
猛鬼殿4
牛油果的硬度
一曲秦腔
豪客
A political thriller. T...
播放指数:999℃
看完《老狐狸》,感觉本片似乎比宫崎骏老爷子的新作更适合叫《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这个名字。
影片的主旨就是——面对“老狐狸”谢老板和“老好人”的父亲廖泰来,这两位人生价值观完全迥异的男人,在最容易被影响的懵懂年纪,童年的廖界会选择怎样的人生之道?
这是一部拍得沉稳细腻、格调复古的影片,以至于在近年来华语片显得颇为罕见,美术风格与配乐,观影的时候都会让人时不时想到杨德昌侯孝贤上个世纪的那些经典作品,甚至还有某些王家卫的影子在里头(经典的抽帧镜头)。
电影中九十年代初台湾的时代背景和大家的生活风貌、闽南话对白也让我感觉很亲切而怀旧,似乎在某些早已变得像晕满雾气的毛玻璃那样模糊的童年记忆里,我也依稀遇到过那些人、那些事,像是走过家门前身穿一袭明艳红裙的漂亮姐姐、闽南腔调粗鲁的中年汉子、踩着自行车骑过出租屋巷子时的夕阳逆光,一些琐碎的早已远去的年月。
这确实是我喜欢的好电影通常拥有那种隽永的质感。
但如果说它还有什么不足,大概就是相比前面提到的大师之作,譬如《一一》、《牯岭街》、《童年往事》等等,少了一点松弛的自然感,从说教式的台词到演出多少都有种隐约的刻意。老狐狸的台词虽然经典,但也将剧作想表达的主旨说得太过直白了,在与观众的思想交互中缺乏了一些暧昧和让人解读自悟的空间。
反倒是剧情交代上,又显得不清不楚了。几段人物纠葛到了电影最后也没有交待完、廖泰来在初恋和漂亮姐姐之间的游离,华老板针对老狐狸的计划,影片开初介绍的股市泡沫对市民生活的影响……这些通通都没讲明白就无声无息就收场了,虽非本片重点,但还是显得遗憾。
影片的重点,还是有关于廖泰来和老狐狸的两种价值观,他们的存在代表着世间普遍存在的两种人——
一种是在乎别人感受的人,另一种是不在乎别人感受的人,而往往是后一种人可以过得更好。
听起来很不公平对吧,但这个世界什么时候又公平过了呢?
现实一直都是这样,过分在乎他人感受,就连快乐时也不敢过于张扬、生怕刺痛那些不快乐的人,只会让自己活得愈加卑微和谨慎,严重的,还会终日困于抑郁和对自我的自省;而能从别人的苦难之上无所谓践踏而过的人,因为不讲规则无所限制,往往也能更快地找到成功的捷径。
古话很早就说过了不是吗?
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
或者再换一句: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那些在乎别人感受的人是很难真正拥有快乐的,因为他们要替别人承担起这个世界痛苦的总量。
许多敏感的人,每每看到社会不公道、新闻热搜上的人间惨事时,也会感同身受地觉得痛苦和难过,为他人的不幸而惩罚自己,但另一类人根本就不会在意,看了也只会撂下四个大字——“干我屁事”。
尽管老狐狸们也可能会在某些情绪化的瞬间去思考这种人生的价值,甚至也会在晚年时后悔,然后希望通过某些慈善、放生、信仰的行为去弥补被他人孤立后内心产生的空洞,但最终,人生早因为本性而定型了。
是要做个高风亮节、但因为善良而显得软弱的人?
还是做只冷漠无情、能利用别人的弱点的老狐狸?
电影的结局,是廖界同时吸收了两者,在长大后成为了一只善良的老狐狸,用圆滑温柔的方式地对抗这个世界的没道理。电影里他的成功显得有点轻而易举,但任谁都知道,这样的结局太过理想化了。
不过即使很理想化,即使我们只能做到将刀片在丢垃圾时在纸板里包好避免割伤环卫工人的这一点点小小的善良,这世界多一些更在乎别人感受的人,多一些“失败者”的背影,是不是也有可能变得更好一点点?
而你呢?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
豆瓣上线8.0分,侯孝贤亲身监制,2023年台湾金马奖7项提名,更是碾压大热影片《周处除三害》,斩获四项大奖
这部电影,就是萧雅全最新作品《老狐狸》
作为萧雅全第四部长篇电影,《老狐狸》延续了导演关照日常生活,聚焦普通人生活的主题。只是这一次,导演将电影挂靠在一段真实历史事件中,1990年台湾股灾
1987年到1990年两年时间里,台湾股票从2000点暴涨到12000点。金融市场百年不遇的大牛市,让台湾经济爆炸式发展。据统计,当时台湾股票交易所成交量,等于纽约证券交易所和东京证券交易所成交量总和。而台北一家街角的破旧酒店市值,就能等同于于纽约广场酒店,香港文华东方酒店和曼谷东方酒店三家的市值的总和!
可见当时台湾股市的吸金能力令人乍舌。然而,在随后八个月时间里,股市经历断崖式暴跌,直接回落到2000点。无数股民因为血本无归,妻离子散
而电影《老狐狸》便是发生在这一时期的故事。主角廖界与父亲廖泰来相依为命。他们过着朴素又贫困的生活。父亲廖泰来在一家餐厅担任大堂经理,整日辛勤工作,却也只能勉强维持父子两人的生活。儿子廖界沉默寡言,时常受到同学的霸凌。然而,他们都愿意相信生活会变好,来来一定有希望。对于这对父子来说,支撑他们生活下去的最大净胜蜘蛛,就是攒够钱,买一间属于自己房子。
但是突然起来的股市暴涨,让便宜的房价一夜翻倍。崩溃的廖界不知道该何去何从。这时,廖界遇见了房东“老狐狸”谢老板。他拥有的财富和权力,深深吸引了廖界。而谢老板的谆谆教诲,也开启了善良廖界的新世界
电影《老狐狸》透过男孩廖界的视角,洞察当时台湾社会的变动。父亲廖泰来是自己的原生家庭,善良、贫困、乐观是父亲交给自己的人生态度。而老谢是财富、权力、成功的代名词,他奸诈狡猾,唯利是图,但过着自己羡慕的富人生活
一个“穷爸爸”,一个“富叔叔”,高下立判之间,是一个少年如何选择自己人生的时刻
“穷爸爸”廖泰来是乐观的,他和儿子立下“三年约定”,攒够钱买一栋自己的房子。虽然自己的音乐梦想结束了,但每天回家,他也会拿起萨克斯演奏歌曲,享受音乐
他也是善良的,用坏的划纸刀,总会小心翼翼的用纸包好,再用塑胶袋粘牢,以免误伤收垃圾的工人。他更是在电梯里,小声警告刚刚初为人母的妻子,不要太激动,因为他察觉到电梯里有人很悲伤
但他更是“算计”的人,为了省水,洗澡从来不用浴缸,瓦斯热水器只要用完就立马关闸,更是不拧紧水龙头,用盆接水,只因为这招可以省水费,甚至儿子的晚餐,从来是饭店打包回来的剩菜
而“富叔叔”谢老板却是站在强权和财富的一边。他告诉廖界六个人生信条
起初廖界是懵懂的,他不理解“老狐狸”的意思,直到他走进老谢富丽堂皇的别墅,看到他奢侈的私生活。直到他坐上老谢的豪车,炫耀似的从霸凌自己的同学眼前开过。直到他得知同学的母亲在老谢工厂的丑闻,便以此来威胁同学
单纯的廖界第一次品尝到不平等的力量,在绝对强权面前,一切的道德、法律、价值观都是一文不值的。所以在得知楼下面馆老板因为炒股失败,上吊自杀后。廖界的第一反应就是劝老谢把一楼的房子便宜卖给自己
这样冷血的态度,是善良的父亲接受不了。所以当儿子哭着说“楼下有丧事,关我屁事”时,父亲第一次扇了儿子一耳光。但是在老谢眼里,这却是正确的做法,因为廖界太像自己了,童年经历贫苦,渴望改变自己的人生
面对两种生活态度的拉扯,廖界陷入迷茫和困惑。直到他在公园,遇到被自己威胁的同学母亲。对方感谢他为自己保守秘密,廖界才终于明白想要怎样的人生
影片结尾在成年廖界的画面中结束,此时,廖界已然是一名成功的建筑设计师,他想父亲一样习惯将用断的裁纸刀仔细包裹好,以免误伤他人。他也懂得在回答敏感问题时,喝一口冰水让自己冷静下来
在成年廖界身上,你能看到来自父亲和老谢的影子,但是他选择坚持善意的面对人生,但又不失精密冷静的思维逻辑
有人说《老狐狸》里,既有杨德昌电影情节的影子,也有是枝裕和的影像风格,甚至有侯孝贤的镜头感觉。但这部脱胎于90年代历史的电影,实则是创作者对人性选择的一种反思,它是日常的,如同廖界父子平淡的生活,它也是动荡的,好似股灾来临,赔本的百姓,屈伸权势被侮辱的漂亮姐姐林珍珍和杨君梅。但它更是积极的,happy ending的结局告诫每一个观众,错的是机关算尽的老谢,对的是善良乐观的父亲廖泰来
晚上去看了公司包場的《老狐狸》,這部片調用了一些復古的元素,其實是一則關於人性的寓言。片裡面那些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道理,與其說是人情世故,不如說是一個人的自問自答。
「怎麼樣做會讓我更好?」
「怎麼做才是對的?」
那些關於同理、不平等、強弱、我知道你不知道的類哲學討論,不僅不會發生在老人與兒童之間,也不會發生在一般成人之間,因為人傾向於讓自己心裡舒服,不會提出尷尬而難以自圓其說,會引起他人攻擊的話柄,不斷自我辯護才是人間常態。
廖界、廖泰來、謝老闆,他們是一類人,代表的是「善良是本來面目,無情需要學習」的成長路徑,我卻相信「善良是需要學習的」(並且成功的要件是要能同理各種他人)。
關於價值觀和意識形態,這部片能讓我「同理」的地方並不多。生活中要如何行事,大部分人都是臨機應變、時到時擔當的,能夠先有一套體系,再依恃這套體系闖蕩天下,在我看來是雷.達利歐「原則」等級的教科書了。
能夠讓我被帶入這部片的,還是那些模擬出來的從前光景:深夜小巷、塑膠水勺、英文老歌、破舊麵攤、舊式家具、醉醺醺的喜酒現場,還有父子之間重複的吃洗睡日常:桌上擺的簡單飯菜、堪用卻不好用的熱水器、協助或檢查功課的小學生場景。
在跟小男主角一樣年紀的時候,我住在高雄,同住的只有爸爸。他每天大約六點初就會準時回到家,帶回來兩個便當和我同吃,再幫我簽聯絡簿,一起下兩盤棋,放洗澡水讓我洗澡(當時沒有熱水器),然後就又出門去工作或應酬。
在當時,這裡面沒有什麼情感交流的成分,也沒有價值觀的交流和碰撞,只有日復一日的生活,不能輕易落掉,現在也在工作的我,就知道那是挺不容易的事。
在電影裡面,失去了的媽媽是重要元素,因為沒有她,年輕爸爸的責任變得更沉重,父子想要買房子的欲望也更強、更痛。婚禮上酩酊大醉的廖泰來,固然是為弟弟的成婚而喜悅,也未嘗不是為了自己的喪妻而苦澀。
和導演的看法不同,我不覺得十歲、十一歲是價值觀成長鞏固的階段,那是透過重複的日常培養安全感的年紀,也因此童年才能夠成為人始終可以回去的地方。
其实很明显,本片是一部怀念对日据时代的情怀片。
片中的爸爸其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替身,小民的同理心,而老狐狸则代表日本文化,重视约定,没有同情心。片中的爸爸,其实很像大多数父母一样,很节省,但是不会亏待小孩。老狐狸在穿着方面用了日据的士绅穿着,在小的时候对着日本人说着把房子借给我妈妈,他是仰望的。当他变成富人的时候,他就复制了模仿了这样的造型与行为,以及日本人爱喝冰水这件事。片中那首在车上听的歌也是日据时期的台湾民谣,日本的文化在台湾岛是根深蒂固的影响了人的。日本人教授了台湾许多许多,直到忘记了同理心。
而爸爸呢则是传统中国长辈,辛辛苦苦认认真真做事,保持同理心,为人着想,虽然出了社会,也许这样反而吃亏。为了不伤到别人包起来的美工刀碎片,不伤到别人即使多开心也不能在医院电梯里笑。这是消失了的中国文化,老狐狸的妈妈因为捡垃圾被碎片划到手,这怪谁呢,老狐狸谁也没有怪。
一个是亲生父亲,代表了朴素与同理心,是人性良善的那一面。一个是人生导师那样的循循教导,哪一面是错的呢,这个只能看你的选择,片尾长大了的廖界喝着冰水,考虑了小学的视野问题,原来这些都是可以结合的。
可想而知,老狐狸曾经有一位日本老师,教授了他这些。
海报让我想到了小时候看过的纸质书的封面,明了、复古而简洁,有种极简主义的美学和雅致,立马就有了想看的欲望。去年的金马,这部电影荣获四项大奖, 值得一提的是侯志坚具有感染力的配乐大加分,在制片栏上还看到了侯导的名字,很是欣喜。
看完后的感觉就是很轻盈,有种四两拨千斤的感觉,点到即止。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或许是缺点和遗憾,没有大起大落,甚至有些平淡,但我个人觉得角色的情感与心思巧妙地融入到了日常的点滴和细节中,拍出了细腻的生活感,很有味道。
八九年对我来说是很特殊的一年,但也只能通过照片寻觅一些过往的蛛丝马迹。但片中精细熟悉的布局和着装,还是一下子把我拉回到了那个年代。那一年对很多人来说也是足以影响一生的阶段,有的人一夜暴富,有的人倾家荡产,有的人一命呜呼,这部电影并非是要告诫少走弯路或是指点一二买股票的技巧和诀窍,而是一部反其道而行的“成功学”展现。
“成功”在普世价值观里的定义无非就是名和利,就像片中的老狐狸,开豪车,穿名牌,收房租,做买卖,手握权势,让人对他点头哈腰,形成了他口中的阶级差距造成的不平等和等级划分,而他也强调想要成为他,就必须利用这样的不平等,善于利用人性的弱点。而廖泰来父子就属于不平等体系里的成员,平凡的打工仔,租着一间蜗居,想开一家理发店,还得等三年。
老狐狸和廖泰来形成了一种对立面,但因为廖界的存在,让两者间的界限从明确慢慢变得不再那么清晰。狡猾奸诈的狐狸似乎永远不会有充满善意的一天,就像片中的老狐狸,对于背叛自己的人不留情面,利用善意赚更多。在他的眼里在意别人感受的人,必会错失良机,成为一个失败者。喝冰水,闭起眼,一句干我屁事,唯有跟随强者,强硬自己的内心,活得够自私,才能有所成。
而廖泰来就是一个脚踏实地工作,带着剩饭剩菜回家,节衣缩食的省钱,生活在三点一线的老实人,经常为别人着想,听闻老狐狸的几句话就能将到手的好处拱手让人的“傻瓜”。而廖界的处境某种程度上却和老狐狸的儿时划上了等号,他的所处所见所闻,都让他想要成为“老狐狸”,想要摆脱贫困,不被牵制,不受欺负,不必有求于人,而父亲的为人处世又频频将他拉回原点,让他陷入到进退两难的痛苦和纠结中。
片中廖界受老狐狸的影响,告发了漂亮姐姐,看到她受伤并指责是父亲所为却又心生不忍和愧疚,廖界的头上仿佛出现了动画片里经常出现的黑白天使,侧重点不停地从一方偏向另一方。而监控器一事,则让廖界明白做人求强的同时也需要保留一份善意,心安舒坦多于难受和痛苦,不论对他人还是对自己都是有利的,同时也理解并体谅了父亲。
有钱的确是生存的根本,是能让生活变得更好的有利筹码,如何能聪明的赚钱倒是见仁见智。影片的结局就设计得很有趣,长大成人的廖界明显成为了体面的成功人士,他一边重复着父亲过往将刀片包起来怕伤害到他人的做法,一边像老狐狸一样喝下冰水,言谈间流露出商人的狡黠和老辣,各取所需的廖界,将两者的对立面做到了有效的兼容,原来不那么决绝和狠心,也能走向成功。
而徒有单纯和老实,在被资本洗脑和掌控的生存环境中,似乎早已成了贬义词,和愚蠢画上等号,难以熬出头。换言之人不能一味的本分忍让,人也不能太过薄情寡义,这之间有个度,需要“伯乐”的指引和教导,也需要个人的权衡和把控。再看片中那些有钱有势并想顺势往上爬而失衡的人,光鲜亮丽之下满是伤痛、落寞和孤独,他们丢失了生而为人最宝贵的一部分。
有些人追逐名利,混得风生水起;有些人名利双收,同时也失去了至亲至爱;有的人淡泊名利而知足常乐;有的人不求锦衣玉食,只求问心无愧。其中无关对错,命运、性格和选择罢了。看完,思索片刻,照了下镜子,我妥妥乃愚笨之人,没有大富大贵之命,那就尽量让别人好受点,也求自个内心能一直舒坦自在,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