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JosiasDuarteCecíliaHomemdeMelloVitorJulian
类型:剧情犯罪导演:亚历山大·莫拉托 状态:已完结 年份:2021 地区:其它 语言:其它 豆瓣ID:35546069热度:421 ℃ 时间:2024-08-14 14:16:55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手持长剑的少年还没有屠龙,却已经沦为恶龙 ——引子
《七囚徒》是2021年巴西导演亚历山大·莫拉托指导的一部影片,巴西的七个乡下男孩为了寻求更好的生活背井离乡,踏上了一条打工之路,但误入黑心工厂被老板剥削、囚禁,而智慧的男主人公为了寻求出路开始屈身于黑心剥削者,最后却忘记初心,在灯红酒绿中渐渐迷失自我。这是一部讨论阶层的影片,在如今经济大衰退的背景下,导演借助这部纪实风格的电影讨论着关于人性、欲望、道德等一系列话题,这部影片出彩的部分在于导演对影片立意的整体建构,结局并不像以往大多数讨论阶层的电影一样,在道德和欲望之间,男主渐渐迷失自我选择了后者,这也是这部电影的意义所在。
1.工厂环境中的阶级建构
当一个人处在食物链的底端,他就失去了选择的权利,男主人公小黑就是这样的一种失去选择权的存在。当他及同伴被囚禁的那一刻起,在与工厂这个环境中他们就处在了最底端的位置。而从心理角度说,往往人要改变自己的阶级,首先要做到默认自己的环境与身份,在工厂这个环境中老板路卡是顶端,他的工人们是被剥削的底端。小黑之所以能通过自己的智慧与能干成功在七个囚徒中间获得了老板的赏识,首先基于他默认了自己的底端位置。小黑是如何一步步获得老板的信任的?老板对他的第一次考验来自于“买烟”,他给了小黑足够的钱,而小黑也第一次获得了自由的机会,即使这种自由在老板的控制下其实是相对的,而这也成了小黑的第一次心里挣扎,但在自由和被奴役中间,他挣扎在三选择了后者,而后在老板继续给的他第二次、第三次自由的机会时,他已经没有第一次的犹豫了,直到最后变成老板的左膀右臂,他的阶级提高了,但也意味着他对自己被奴役的身份处于一种默认的状态。
路卡如何一步步打破小黑的心理防线?首先他给了小黑工厂的钥匙,这把代表“权利”的钥匙最终也形成了他与同伴之间一道深深的沟壑,在小黑的心理就产生了一种“他与其它同伴不一样”的奇怪心理。不仅如此,路卡还带小黑领略大城市的繁华,甚至还给了小黑挑选奴隶的机会,让小黑第一次尝到权利的滋味;后来偶然让小黑得知路卡在往他家里悄悄寄钱,这一切都让小黑黑一步步沉沦。随着小黑地位的一步步提高,在这种相对“润物细无声”的洗脑方式下,老板把小黑和伙伴之间的阶层在工厂环境下错开了好几个等级。除了这种以工厂为环境的阶级建树,城市、国家的阶级建树也被导演所提及,把在工厂里无所不能的路卡放在城市的环境中,他也只是个买家和卖家中间的高利益中间商,在路卡带着小黑参见候选总统的一幕中,首先从环境符号来看又比路卡的阶层高了不止十个档次,在工厂中,路卡与工人的区别符号可以理解为“独居室”、“事物”、“穿着”、“管辖权”“自由权”等等,而短短出现了一分钟的候选总统的环境符号则是“泳池”、“party”、“美女”、“锦衣”等等,路卡对总统致予的礼数、礼品,就是他们之间权利的划分。而在亲眼目睹这些之后的小黑,也明白了路卡也不过是社会中的中层阶级者,这也直接影响到了他日后的选择。
2.道德的承载符号——同伴
如果说路卡给予小黑的一切是“欲望”的标志,那么“同伴”和“家人”就是小黑心理道德建树的一座灯塔,小黑的反抗始于自由,始于阶级之争,也始于同伴,在小黑逐渐沦丧的这条线路中,同伴不停反复的拉扯着他心中的正义天秤,从最初一起打工的乡下小伙到后来成了高高在上的管理者,从一起睡脏乱差的宿舍到小黑拥有了独居卧室,从路卡拿着工人家人的照片对他们进行威胁到持枪者变成了小黑本人,从同伴之间商量一起逃走到小黑抓走了逃出去的同伴,可以说同伴的“被奴役”没有变,而小黑却变成了“奴役者”,完成了身份的转换。最后小黑与同伴之间分崩离析,走向截然相反的路,同伴依然在黑暗的宿舍里只能透过铁栅栏看着远走高飞的小黑,而小黑也完全摒弃了同伴,同时摒弃了心中原始的道德观念,完成了道德观的重建。
结语
路卡是从前的小黑,小黑是后来的路卡,而路卡走向最广阔的天地,小黑与迈向了人生的新阶层。让人唏嘘的同时也让人不禁直呼现实。社会是个大染缸,而导演借这部电影所讨论的话题值得思索。
第一个重要的标志是买烟,被信任在这个环境中何其珍贵。同时也从卖烟大妈身上看到,卢卡在别人眼里颇受尊重。
后面一系列,担任记称工作,选新工人,给空枪,给威士忌,寄钱给母亲,去酒吧,甚至酩酊大醉枪放旁边,这完全成了心腹了。
小黑已经不是开始那个时时刻刻惦记着逃跑的奴隶了,已经自我升级为副总了。(栾副总这时该打几个喷嚏了)
最后戏剧性的进入权利漩涡,太讽刺了!
衣服变化也很有意思,先是自己的妈妈送的新衣服,然后在垃圾站的脏臭汗衫,检察官上门换的橘黄色干净衣服,卢卡送了一身出门办事的衣服,最后去卢卡老大家party的T恤衫。
本片的高潮就是,小黑还在尝试问卢卡其他人是否签合同,干完活能离开吗?卢卡说了两点,1,你很幸运,2,有个空缺职位,你不干就回垃圾站。压根没提旁人咋样。精彩的地方来了,小黑低下了头。人性啊!小黑不能被苛求更多了。
感觉真正厉害的人是卢卡,洗脑润物细无声。否则能被老大拉到身边,看那个接班人一脸不爽的样子,卢卡说,有的忙了。
然后去看卢卡妈妈,这是给卢克赤裸裸的洗白,妈妈眼里的卢卡,聪明,胆大,孝顺,天生leader,他说的就是法律,你跟着他会有大好前途!
从此死心塌地了,追逃跑奴隶,拿要挟照片吓唬奴隶,卢卡接班人问不是7个人吗,卢卡看了眼小黑,说都在这了,小伙伴烫伤小黑,最后给个六人群像铁门落下,小黑在车上若有所思的眼神,表明进化完成。
小黑,失去了自由被迫沦为了劳工,日夜工作,却连洗澡的权利都没有。官商勾结,就算逃出去报警也会被抓送回来。被老板拿父母的生命来威胁工作,防止逃跑,如同被套上了层无形枷锁,无法逃脱。身边的伙伴更是猪队友,胆怯懦弱/欺软怕硬/纸上谈兵,聪明的小黑,好像除了妥协和助纣为虐外就别无他法。
以小见大,这让我想到了当时身处旧中国的那位伟人,当时的旧社会才是真的让人绝望到极致。嘉兴游船上的十三名年轻人,为了自由和尊严去奋斗,救自己,也是救中国。在那个过程中犯的错,遇到的诱惑,不是历史的三言两语就可概括。聪明的人真的有很多路可以选,但伟人却选择了最难的一条,且坚持不变。这支撑他能一直下来的,我相信,是在船上那刻,一同确定下来的思想,并一同努力。
回到正题,社会是个大染缸,你很难一个人去改变全部,只能被逐渐同化。当小黑选择用妥协去为伙伴们争取自由的时候,就是在慢慢变成恶龙的过程。他的初心也许是好的,可他跟原来的社会冲突。被所敌视,跟伙伴没有一个统一的思想。各找出路,慢慢只能沦为自私自利。
革命能成功离不开一个统一的思想,“枪杆子里出政权”。
站在上帝视角看,解答方法有二:
与伙伴共同确定思想,分工明确。小黑去谋取老板信任,伙伴适度反抗。
1、等待合适的机会,控制住老板,严刑逼供把钱全套出来,再让老板打电话把他的同伙骗过来,一并解决。(直到所有知道小黑劳工身份的人全部杀完,这里人数大概3个)然后把尸体埋了。然后小黑与同乡回老家发展分赃各奔东西,老板连废铁场都亲力亲为,只要把线索断了,议员就很难去为这小boss报仇,只能吃哑巴亏(有被发现的风险)。
2、把老板绑架后,逼供出他犯罪的记录(废铁场开了这么久,之前的劳工都不在了,说明犯罪不少)。然后找大使馆帮助,用老板的钱请媒体大肆宣传,借助国际力量和网络舆论,让国家下手整顿。这样大家都能活在阳光下,明哲保身。
一个人去屠龙终究变成恶龙,当一群人抱着共同的目标去屠龙时,必将屠尽恶龙。用恶龙留下的宝藏,改变那个破旧不堪的农村。
现代巴西版的包身工,站在小黑哥马图斯的角度看,除了服从,基本就是无解的局。
马图斯不是没有想过反抗,最开始策划逃跑,白人小哥怂了,他就揍了卢克,但是毫无卵用,已经跑出去的卷毛小黑被警察送了回来就说明了一切。卷毛小黑跑出去以后估计是报警了,结果就是被警察乐呵呵给送回来,只是帮警察增收了而已。
劳动监管部门上门调查访谈,看似是个机会,实则不然。卢克敢让调查人员进来,就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只要马图斯敢稍有异动,不但救不了自己,也会在卢克的信任测试中彻底失败。马图斯和三个伙伴刚被骗来废品厂时候,除了他们并没有别的工人,但废品厂可不是刚刚新建立的,可以想想之前发生了什么。
工厂管理人卢克喝醉被马图斯扶回来,马图斯也想过是不是该杀了卢克然后大家一起逃跑。幸好马图斯没有这么做,后来卢克带马图斯去见的老板,是个有私人武装护卫有权有势的议员,即便马图斯有机会杀了卢克,议员老板也会很容易让马图斯和他的家人消失的彻彻底底的。
马图斯和几个伙伴虽然是被骗来的,但陷入的是一个体系性的奴隶制囚笼。只要这个体系没有外界更强势的权力来打破,他们几乎没有任何翻身的希望。被卢克看重并信任的马图斯,只是个例外而已。
当年的黑砖窑,看似只是几个黑心老板和打手作恶,但当地那些“有关部门”在那么长的时间里真的就是毫无察觉吗?外地媒体曝光以后才查处的查处、取缔的取缔、控制的控制,个个都显得义正言辞刚正不阿的样子。
所以《包身工》这种文章还是看到的人越少越好。
看电影的时候总觉得在那里听说过这种事情,搜索了一番原来是听过一本书《用后即弃的人》。作者在书中提出一个新概念叫“新奴隶制”,区别于传统的奴隶制,新奴隶制重点不在于拥有奴隶,而是控制他们,通过“债务质役”“契约奴隶制”。如果是拥有奴隶、把奴隶视为财产,用坏了最起码会心疼,而新奴隶制下,只是把他们看做是消耗品,对奴隶主来说不再考虑永久保存,而是尽快榨干,然后就会像扔掉耗尽电量的干电池一样,弃旧换新,也就是骗来新员工接替前一批劳工的工作。
如果不是看书、看电影,很难想象如今的世界依然存在奴隶制。《用后即弃的人》的作者告诉我们,奴隶制并没有消失,只是变得更加隐蔽,世界上还有大约2700万人口处于被奴役的状态,其中既有感染艾滋病而被丢弃的妓女,也有打工还债却掉入砖窑化成灰烬的劳工,还有被当作干电池一样“用后即弃”的木炭工人。2700万人是个什么概念?如果这2700万人组成一个国家,这个国家的人数将排进世界前50名,超过世界五分之四的国家或地区的人口。
“债务质役”,在南亚落后地区比较常见,它最大的特点是,因债务而产生,而且这种债务会代代相传。“契约奴隶制”,在低端工业逐步发展的南美、东南亚,一些雇主会披着合法“契约”的外衣,做着压榨劳工身心的非法勾当。
从电影中我们也能够看到,卢卡也并非丧失人性的人,也就是说这种新奴隶制并不是由一小撮很坏很坏的人造成的悲剧,而是由于当今世界的一些不合理因素导致了奴隶制必然存在。这是一个系统性问题,而不是某个局部出了BUG。系统性问题就需要从系统层面解决。马图斯选择“打不过就加入”的策略其实是对的,对整个系统来说,其个别人的反抗是掀不起多大浪花的。哪怕仅仅是出于自救的反抗,也是孙猴子难逃如来神掌。只能期待站在更高维度的人从系统层面解决这种问题。
《用后即弃的人》出版于1999年,距今二十多年了,现状变得如何了呢?目前没有看到新的内容,所以不得而知。联合国出台了一些打击人口贩卖的协议,也不知是否有成效。不管怎么说,通过电影和书籍的传播让更多人意识这些问题,就会推动世界产生改变。
青春野蛮
胡越的故事国语
猛鬼殿4
回家的路
火云端
韭菜花开
A political thriller. T...
播放指数:999℃
手持长剑的少年还没有屠龙,却已经沦为恶龙 ——引子
《七囚徒》是2021年巴西导演亚历山大·莫拉托指导的一部影片,巴西的七个乡下男孩为了寻求更好的生活背井离乡,踏上了一条打工之路,但误入黑心工厂被老板剥削、囚禁,而智慧的男主人公为了寻求出路开始屈身于黑心剥削者,最后却忘记初心,在灯红酒绿中渐渐迷失自我。这是一部讨论阶层的影片,在如今经济大衰退的背景下,导演借助这部纪实风格的电影讨论着关于人性、欲望、道德等一系列话题,这部影片出彩的部分在于导演对影片立意的整体建构,结局并不像以往大多数讨论阶层的电影一样,在道德和欲望之间,男主渐渐迷失自我选择了后者,这也是这部电影的意义所在。
1.工厂环境中的阶级建构
当一个人处在食物链的底端,他就失去了选择的权利,男主人公小黑就是这样的一种失去选择权的存在。当他及同伴被囚禁的那一刻起,在与工厂这个环境中他们就处在了最底端的位置。而从心理角度说,往往人要改变自己的阶级,首先要做到默认自己的环境与身份,在工厂这个环境中老板路卡是顶端,他的工人们是被剥削的底端。小黑之所以能通过自己的智慧与能干成功在七个囚徒中间获得了老板的赏识,首先基于他默认了自己的底端位置。小黑是如何一步步获得老板的信任的?老板对他的第一次考验来自于“买烟”,他给了小黑足够的钱,而小黑也第一次获得了自由的机会,即使这种自由在老板的控制下其实是相对的,而这也成了小黑的第一次心里挣扎,但在自由和被奴役中间,他挣扎在三选择了后者,而后在老板继续给的他第二次、第三次自由的机会时,他已经没有第一次的犹豫了,直到最后变成老板的左膀右臂,他的阶级提高了,但也意味着他对自己被奴役的身份处于一种默认的状态。
路卡如何一步步打破小黑的心理防线?首先他给了小黑工厂的钥匙,这把代表“权利”的钥匙最终也形成了他与同伴之间一道深深的沟壑,在小黑的心理就产生了一种“他与其它同伴不一样”的奇怪心理。不仅如此,路卡还带小黑领略大城市的繁华,甚至还给了小黑挑选奴隶的机会,让小黑第一次尝到权利的滋味;后来偶然让小黑得知路卡在往他家里悄悄寄钱,这一切都让小黑黑一步步沉沦。随着小黑地位的一步步提高,在这种相对“润物细无声”的洗脑方式下,老板把小黑和伙伴之间的阶层在工厂环境下错开了好几个等级。除了这种以工厂为环境的阶级建树,城市、国家的阶级建树也被导演所提及,把在工厂里无所不能的路卡放在城市的环境中,他也只是个买家和卖家中间的高利益中间商,在路卡带着小黑参见候选总统的一幕中,首先从环境符号来看又比路卡的阶层高了不止十个档次,在工厂中,路卡与工人的区别符号可以理解为“独居室”、“事物”、“穿着”、“管辖权”“自由权”等等,而短短出现了一分钟的候选总统的环境符号则是“泳池”、“party”、“美女”、“锦衣”等等,路卡对总统致予的礼数、礼品,就是他们之间权利的划分。而在亲眼目睹这些之后的小黑,也明白了路卡也不过是社会中的中层阶级者,这也直接影响到了他日后的选择。
2.道德的承载符号——同伴
如果说路卡给予小黑的一切是“欲望”的标志,那么“同伴”和“家人”就是小黑心理道德建树的一座灯塔,小黑的反抗始于自由,始于阶级之争,也始于同伴,在小黑逐渐沦丧的这条线路中,同伴不停反复的拉扯着他心中的正义天秤,从最初一起打工的乡下小伙到后来成了高高在上的管理者,从一起睡脏乱差的宿舍到小黑拥有了独居卧室,从路卡拿着工人家人的照片对他们进行威胁到持枪者变成了小黑本人,从同伴之间商量一起逃走到小黑抓走了逃出去的同伴,可以说同伴的“被奴役”没有变,而小黑却变成了“奴役者”,完成了身份的转换。最后小黑与同伴之间分崩离析,走向截然相反的路,同伴依然在黑暗的宿舍里只能透过铁栅栏看着远走高飞的小黑,而小黑也完全摒弃了同伴,同时摒弃了心中原始的道德观念,完成了道德观的重建。
结语
路卡是从前的小黑,小黑是后来的路卡,而路卡走向最广阔的天地,小黑与迈向了人生的新阶层。让人唏嘘的同时也让人不禁直呼现实。社会是个大染缸,而导演借这部电影所讨论的话题值得思索。
第一个重要的标志是买烟,被信任在这个环境中何其珍贵。同时也从卖烟大妈身上看到,卢卡在别人眼里颇受尊重。
后面一系列,担任记称工作,选新工人,给空枪,给威士忌,寄钱给母亲,去酒吧,甚至酩酊大醉枪放旁边,这完全成了心腹了。
小黑已经不是开始那个时时刻刻惦记着逃跑的奴隶了,已经自我升级为副总了。(栾副总这时该打几个喷嚏了)
最后戏剧性的进入权利漩涡,太讽刺了!
衣服变化也很有意思,先是自己的妈妈送的新衣服,然后在垃圾站的脏臭汗衫,检察官上门换的橘黄色干净衣服,卢卡送了一身出门办事的衣服,最后去卢卡老大家party的T恤衫。
本片的高潮就是,小黑还在尝试问卢卡其他人是否签合同,干完活能离开吗?卢卡说了两点,1,你很幸运,2,有个空缺职位,你不干就回垃圾站。压根没提旁人咋样。精彩的地方来了,小黑低下了头。人性啊!小黑不能被苛求更多了。
感觉真正厉害的人是卢卡,洗脑润物细无声。否则能被老大拉到身边,看那个接班人一脸不爽的样子,卢卡说,有的忙了。
然后去看卢卡妈妈,这是给卢克赤裸裸的洗白,妈妈眼里的卢卡,聪明,胆大,孝顺,天生leader,他说的就是法律,你跟着他会有大好前途!
从此死心塌地了,追逃跑奴隶,拿要挟照片吓唬奴隶,卢卡接班人问不是7个人吗,卢卡看了眼小黑,说都在这了,小伙伴烫伤小黑,最后给个六人群像铁门落下,小黑在车上若有所思的眼神,表明进化完成。
小黑,失去了自由被迫沦为了劳工,日夜工作,却连洗澡的权利都没有。官商勾结,就算逃出去报警也会被抓送回来。被老板拿父母的生命来威胁工作,防止逃跑,如同被套上了层无形枷锁,无法逃脱。身边的伙伴更是猪队友,胆怯懦弱/欺软怕硬/纸上谈兵,聪明的小黑,好像除了妥协和助纣为虐外就别无他法。
以小见大,这让我想到了当时身处旧中国的那位伟人,当时的旧社会才是真的让人绝望到极致。嘉兴游船上的十三名年轻人,为了自由和尊严去奋斗,救自己,也是救中国。在那个过程中犯的错,遇到的诱惑,不是历史的三言两语就可概括。聪明的人真的有很多路可以选,但伟人却选择了最难的一条,且坚持不变。这支撑他能一直下来的,我相信,是在船上那刻,一同确定下来的思想,并一同努力。
回到正题,社会是个大染缸,你很难一个人去改变全部,只能被逐渐同化。当小黑选择用妥协去为伙伴们争取自由的时候,就是在慢慢变成恶龙的过程。他的初心也许是好的,可他跟原来的社会冲突。被所敌视,跟伙伴没有一个统一的思想。各找出路,慢慢只能沦为自私自利。
革命能成功离不开一个统一的思想,“枪杆子里出政权”。
站在上帝视角看,解答方法有二:
与伙伴共同确定思想,分工明确。小黑去谋取老板信任,伙伴适度反抗。
1、等待合适的机会,控制住老板,严刑逼供把钱全套出来,再让老板打电话把他的同伙骗过来,一并解决。(直到所有知道小黑劳工身份的人全部杀完,这里人数大概3个)然后把尸体埋了。然后小黑与同乡回老家发展分赃各奔东西,老板连废铁场都亲力亲为,只要把线索断了,议员就很难去为这小boss报仇,只能吃哑巴亏(有被发现的风险)。
2、把老板绑架后,逼供出他犯罪的记录(废铁场开了这么久,之前的劳工都不在了,说明犯罪不少)。然后找大使馆帮助,用老板的钱请媒体大肆宣传,借助国际力量和网络舆论,让国家下手整顿。这样大家都能活在阳光下,明哲保身。
一个人去屠龙终究变成恶龙,当一群人抱着共同的目标去屠龙时,必将屠尽恶龙。用恶龙留下的宝藏,改变那个破旧不堪的农村。
现代巴西版的包身工,站在小黑哥马图斯的角度看,除了服从,基本就是无解的局。
马图斯不是没有想过反抗,最开始策划逃跑,白人小哥怂了,他就揍了卢克,但是毫无卵用,已经跑出去的卷毛小黑被警察送了回来就说明了一切。卷毛小黑跑出去以后估计是报警了,结果就是被警察乐呵呵给送回来,只是帮警察增收了而已。
劳动监管部门上门调查访谈,看似是个机会,实则不然。卢克敢让调查人员进来,就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只要马图斯敢稍有异动,不但救不了自己,也会在卢克的信任测试中彻底失败。马图斯和三个伙伴刚被骗来废品厂时候,除了他们并没有别的工人,但废品厂可不是刚刚新建立的,可以想想之前发生了什么。
工厂管理人卢克喝醉被马图斯扶回来,马图斯也想过是不是该杀了卢克然后大家一起逃跑。幸好马图斯没有这么做,后来卢克带马图斯去见的老板,是个有私人武装护卫有权有势的议员,即便马图斯有机会杀了卢克,议员老板也会很容易让马图斯和他的家人消失的彻彻底底的。
马图斯和几个伙伴虽然是被骗来的,但陷入的是一个体系性的奴隶制囚笼。只要这个体系没有外界更强势的权力来打破,他们几乎没有任何翻身的希望。被卢克看重并信任的马图斯,只是个例外而已。
当年的黑砖窑,看似只是几个黑心老板和打手作恶,但当地那些“有关部门”在那么长的时间里真的就是毫无察觉吗?外地媒体曝光以后才查处的查处、取缔的取缔、控制的控制,个个都显得义正言辞刚正不阿的样子。
所以《包身工》这种文章还是看到的人越少越好。
看电影的时候总觉得在那里听说过这种事情,搜索了一番原来是听过一本书《用后即弃的人》。作者在书中提出一个新概念叫“新奴隶制”,区别于传统的奴隶制,新奴隶制重点不在于拥有奴隶,而是控制他们,通过“债务质役”“契约奴隶制”。如果是拥有奴隶、把奴隶视为财产,用坏了最起码会心疼,而新奴隶制下,只是把他们看做是消耗品,对奴隶主来说不再考虑永久保存,而是尽快榨干,然后就会像扔掉耗尽电量的干电池一样,弃旧换新,也就是骗来新员工接替前一批劳工的工作。
如果不是看书、看电影,很难想象如今的世界依然存在奴隶制。《用后即弃的人》的作者告诉我们,奴隶制并没有消失,只是变得更加隐蔽,世界上还有大约2700万人口处于被奴役的状态,其中既有感染艾滋病而被丢弃的妓女,也有打工还债却掉入砖窑化成灰烬的劳工,还有被当作干电池一样“用后即弃”的木炭工人。2700万人是个什么概念?如果这2700万人组成一个国家,这个国家的人数将排进世界前50名,超过世界五分之四的国家或地区的人口。
“债务质役”,在南亚落后地区比较常见,它最大的特点是,因债务而产生,而且这种债务会代代相传。“契约奴隶制”,在低端工业逐步发展的南美、东南亚,一些雇主会披着合法“契约”的外衣,做着压榨劳工身心的非法勾当。
从电影中我们也能够看到,卢卡也并非丧失人性的人,也就是说这种新奴隶制并不是由一小撮很坏很坏的人造成的悲剧,而是由于当今世界的一些不合理因素导致了奴隶制必然存在。这是一个系统性问题,而不是某个局部出了BUG。系统性问题就需要从系统层面解决。马图斯选择“打不过就加入”的策略其实是对的,对整个系统来说,其个别人的反抗是掀不起多大浪花的。哪怕仅仅是出于自救的反抗,也是孙猴子难逃如来神掌。只能期待站在更高维度的人从系统层面解决这种问题。
《用后即弃的人》出版于1999年,距今二十多年了,现状变得如何了呢?目前没有看到新的内容,所以不得而知。联合国出台了一些打击人口贩卖的协议,也不知是否有成效。不管怎么说,通过电影和书籍的传播让更多人意识这些问题,就会推动世界产生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