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电影《观相》讲述的是没落两班、观相家金乃敬和儿子镇衡来到了汉阳为人观相,因为逐渐声名鹊起,被左相金宗瑞邀请为其甄选人才,得到了左相和国王(端宗)的信任,镇衡也参加了科举考试,成为了一名官员。金宗瑞担忧咄咄逼人的首阳大君(端宗的叔父)图谋篡位,金乃敬看过首阳的面相后也这样认为。金乃敬得知国王在看观相书,发现书上所说的“奸臣之相”在额头上有痣,决定潜入首阳的府邸为其点痣。国王越发怀疑首阳,而金宗瑞也下了刺杀首阳的决心。但是,镇衡由于在政事上秉公,触怒金宗瑞的手下而被弄瞎双眼。镇衡的舅舅为了报仇,向首阳泄露了计划,首阳趁机诛杀金宗瑞并发动政变。镇衡为了保护国王而被打为逆臣,最终被杀,金乃敬幸免于难,离开汉阳回到乡野。正如金乃敬在影片末尾对首阳大君的谋臣韩明浍说的那样,“我只看到了人们的面孔,却没看到时代的车轮,就像只看到了时刻变化的海浪,其实应该看到的却是风向”。
世宗大王去世(1450)以后不过两年,继位的文宗也不幸病逝,朝鲜的王位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落到了当时才十二岁的李弘暐(端宗)身上。当时的朝鲜,可谓人才济济——以金宗瑞、皇甫仁为首的顾命重臣和以成三问、申叔舟等人为首的集贤殿文臣共同辅佐端宗,如果没有意外,本来也能算是一个“盛世”。但是意外,就发生在端宗的叔父首阳大君李瑈身上。
在文风颇盛的世宗朝,首阳大君李瑈是个好武的异类。据说某次他骑马下坡,马失前蹄,摔到地上的他落地之后居然毫发无伤。三朝元老李叔蕃(太宗朝“戊寅靖社”功臣之一)看完都感叹,说此子颇有乃祖之风。李叔蕃自己也没想到,他这随口一说,居然一语成谶。
首阳大君的野心逐渐膨胀。常言道,“秦桧还有仨朋友”,而首阳大君不论从哪方面都比秦桧强得多,于是很多同样怀有野心的人聚集到了首阳大君身旁。有人说“始于明浍,成于麟趾”,也有人说“始于权揽,成于麟趾”。不管怎样,这几个人都起到了突出的作用。
权揽,世宗朝右议政权踶的次子,朝鲜初年著名文人权近(“檀君不是人名而是称号”的说法就是他发明的)的后代,绝对的系出名门。但是不幸的是,世宗31年(1449),权踶因为修史获罪,被追夺告身,“有幸”成为了朝鲜王朝第一个史祸受害者。不甘沉沦的权揽,投到了首阳大君的门下。
韩明浍,艺文馆提学韩尚质之孙,早年父母双亡,屡试不中。因祸得福的是,在这期间他认识了一位改变他命运的朋友——权揽。一番试探下来,权揽发现韩明浍不但处事果决,而且非常有野心,正是策动政变的极好人选。经过权揽的推荐,他进入首阳大君幕下,又为首阳大君推荐了数十位武士。
说到郑麟趾,就必须提及从世宗朝开始的文人荟萃之地——集贤殿。集贤殿实际上已经成为了一派强大的政治势力,甚至可以和皇甫仁、金宗瑞为代表的辅政大臣相颉颃。比如《世宗实录》后面是否附《王礼》的问题上,郑麟趾、申叔舟等集贤殿文臣就战胜了金宗瑞的意见。但是集贤殿内部,也是有着论资排辈的现象的,“超迁”被认为是不合规矩。所以,作为集贤殿的后辈,郑麟趾、申叔舟等人就投向了首阳大君。
端宗元年(1453),首阳大君趁拜访金宗瑞之机将其刺杀,随即率兵控制王宫,矫诏召集诸臣。当皇甫仁、赵克宽、李穰等人来到宫中的时候,面对的是重重包围着王宫的士兵,以及手持“杀生簿”的韩明浍。数位重臣就这样糊里糊涂地成了首阳大君的刀下之鬼(其实是锤死的,不是砍死的),而幸存的大臣看到满地的血迹和环绕王宫的士兵,哪敢多言?端宗也只能将“军国重事,悉委世祖总治”。此事,史称“癸酉靖难”。
其实靖难之后,日后为端宗复辟奔走的集贤殿诸臣并没有像想象的一样马上开始组织推翻首阳大君的活动——他们甚至曾经为了获得所赐的“靖难功臣”封号而摆宴庆贺。只有一个人除外,他就是“死六臣”之手的成三问。也许,那时他就看清了这只“大虎”的本质。
(和电影里不同的是,被时人称作虎的不是金宗瑞,而是首阳大君)
两年后,首阳大君逼迫端宗退位,端宗被尊为“太上王”,形同软禁。这时,集贤殿文臣们终于认清了首阳大君,不,是世祖的本质,他们广泛联络诸臣,意图拥戴端宗复位。这时,集贤殿诸臣发生了第二次分化。成三问、朴彭年等人选择了忠于道义,而申叔舟选择了向世祖效忠。创制韩文,编撰《龙飞御天歌》,译介汉籍......曾经在韩国历史上合力写下浓墨重彩的好友,因为不同的信念分道扬镳。(在刺杀世祖前,有人问成三问如何处置申叔舟,成三问对此的回答是“不可不杀之”)
世祖元年(1456),成三问等人试图刺杀世祖的计划暴露,成三问、朴彭年、河纬地、李垲、俞应孚和柳诚源六人为首的数百人被杀,史称“死六臣”。(与此同时还有金时习等六人不仕新君,归隐山林,史称“生六臣”)在凌迟的刑场上,饱受酷刑折磨的文人们留下了他们最后的诗句:
死后,这些“逆贼”也没能入土为安,他们的遗体被分散到朝鲜八道的不同地方埋葬,似乎是想让魂魄都无栖身之所。而为了防止再有人打着端宗的旗号造反,他被降为鲁山君,流放到江原道。流放的生活究竟孤寂到了什么程度,从他的诗作里可见一斑:
世祖二年(1457),为了永绝后患,在申叔舟的提议下,世祖遣人赐死鲁山君。
一如“靖难”后的永乐成为了明朝声威的顶点,世祖时代,朝鲜王朝进入了她的全盛时期。
韩明浍在世祖继位后历经睿宗、成宗朝,权势不倒,四封功臣、三朝元老、两代国丈(睿宗的章顺王后韩氏和成宗的恭惠王后韩氏均是韩明浍之女)的他,以七十多岁的高龄得以善终。但是正如电影所言,“总有一天小浪会变成大浪,如同大浪总有一天会变成无数水滴”,韩明浍因为牵连了成宗废尹氏之事,被燕山君开棺戮尸。
申叔舟在世祖一朝得以一展所长,北击女真、出使日本,著有朝鲜王朝第一部介绍日本的作品《海东诸国纪》。但是申叔舟依旧没有摆脱阿附世祖带来的恶名,韩语中将绿豆芽(容易变质)称作“叔舟豆芽”,就是来自申叔舟。
如果他们从一开始就没听到那些预言,结果还会是这样吗?也许会有很大的不同,然而历史只有必然,没有假设。的确,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预言实现了预言,但是预言本身并不会凭空而生,在预言背后是一系列因果循环在交织起作用。祸因恶积,福缘善庆。种什么因,就会得什么果。正是种下的因,决定了他一定要听到这个预言,而这个预言又最终推动了果报的实现。世宗的二儿子、文宗的弟弟、端宗的叔父首阳君,对于权力超乎想象的欲望和勇猛刚武的气概,继承的正是世宗的风范;而剧情中多次提到,世宗本身就是篡逆上位的。文宗早逝,癸酉靖难,完全可以看作是世宗篡逆所给子孙带来的果报。而首阳君屠杀无辜臣民,虽然继位14年后因恶疾和负罪感皈依佛教,但最终还是暴毙而亡。他的谋士韩明浍阴险残暴,因为观相师预言他结局悲惨,会被砍头,晚年战战兢兢,临深履薄,善终之时他以为观相师看错了,算命就是种迷信,结果是死亡17年后被拖出坟墓斩首。而观相师希求显达,不想苟活,寻找机会靠近官吏,谁知最后也是卷入宫廷斗争,被政治玩弄,连自己亲生的孩子也无法保住。
不过这些可能都不是电影所要表达的主题。影片中多次提到明朝,而明朝朱棣的靖难之役是在1402年,癸酉靖难是在1453年。篡逆之恶,代不乏人。朱棣也好,首阳君也好,都只是时代风向中的一朵浪花。“我只是看到了人们的面孔,却没有看到时代的车轮,就像只看到了时刻变化的海浪,其实应该看的却是风向,海浪是因风而起的。”时代就是风向,洪流就是命运,人则是大大小小的浪花,随时代的风向而动。但是对于解释学来说,你把风向理解为因果,也是完全讲得通的。总觉得人其实是很可怜的,跳不出因果,又挣脱不了时代的车轮,到最后就是一个棋子,一种工具。有趣的是,朱元璋诛杀功臣,自以为这样便子孙无忧,结果换来的也是太子早逝和成祖篡位的果报。历史不会重复,但历史总是有着惊人的相似。
不同的是,《蜘蛛巢城》模仿的是莎剧《麦克白》,《功夫熊猫》系列动画则完全是国外的产物,相较而言,这部韩国电影《观相》更有东方的宿命色彩,这也是它更技高一筹的地方。尤其要提出的是,整部电影只有两个钟头多一点,而最重量级的主角首阳君的出场,是拍到一个钟头的时候,然后霸气外露秒杀一切。有时候,真的不得不佩服韩国人的耐心,换了在中国,像李政宰这么国宝级的艺人,不用五分钟都砸出来了,非要等电影拍到一半,观众全走光了。影片中几次插科打诨的冷幽默,以及剧情的几次惊天大逆转,显示出了导演炉火纯青的超强驾驭能力。这部电影的获奖,预告了韩国又一个重量级导演诞生了。这些年来,随着李沧东、金基德、许秦豪、奉俊昊、金知云、姜帝圭、李在荣等等电影大师和天才的崛起,中国电影在历史、政治、哲学、爱情、伦理、恐怖等各种领域全线崩溃,惨不忍睹。我一年只看三到四部电影,但是中国电影我是坚决不看的。
这大概让很多试图翻两本书、请两位老师、背几张图解就学到一招半式的观众大失所望。但稍微想想,窥性情,测心思,知未来,哪是那么容易上手的技巧。古人确有这方面的智慧,那是几千年揣摩人类处世之道积累下的宝贵财富,但古人也教导我们,天机不可泄露,至少不该也不会那么轻易的泄漏。
观相术在片中并非屌炸天的神术,反而是个较尴尬的存在。相师最早小试牛刀,揭穿谋杀犯一幕,换了柯南剧,疑犯肯定会套路化的来一句“你有证据吗”,这相师就没辙了。但他用的是《千谎百计》的心理攻势,让疑犯主动招供了,影片也巧妙的将这个窘境回避过去。这里罔顾逻辑的炫耀相术神通广大,是欲扬先抑,为之后的悲剧做伏笔。
调查谋杀案时指明,死者是长寿之相,却偏偏早丧,属于命里之外,点出相师智有不逮之处。命理变数太多,即使将一张相里里外外端详至尽,也不可能精确预测出未来。后面相师又告诫儿子“警惕面向变坏”,说明人性复杂变量之多,非相师可以穷尽。再者,身在此山中,焉能不诉诸感性。相师心系儿子,有了感情投入,一叶障目,理性打了折扣,水平再高,也要出偏颇了。
心知相术乃是一门“混沌学科”,因此相师本人也并不抱有十足信心。主角预测自己晚年鸿运大开,等真得到王的青睐,委以重任、平步青云之际,并没有“早就料到”的云淡风轻,反而与普通人撞了大运的诚惶诚恐和喜不自禁并无二致。城头变幻大王旗的年代里,相术再能勘破天机,也只能臣服在政治游戏的规则下。相术师成群结队跟风膜拜强权,某女术士当众阿谀奉承,死于刀下,连自己的生死大事都看不穿,何其悲哀。繁复诡变的权力斗争中,一切互为因果,主角企望以点痣铲除对手,岂料一圈连锁反应下来,反给对手增加了胜算,真有点《蝴蝶效应》越改越糟糕的讽刺意味。
影片也反映,当时社会对于相术的态度,和如今大众对待冷读、心理学、行为分析大同小异。有人斥之为迷信邪说或魔术表演,此乃人的本能心理所致,因为作为“玄术”,原理不透明,是个大黑箱子,看高人从现象推到结论,少了中间过程,他说啥就是啥,难免被斥为神棍。当然并非解释不了,而是要引用的素材太复杂,若每次看相都长篇大论,岂不是赔本买卖。也有人出于感情原因而本能排斥相术,多半是听到了不悦,片中小王起初便是如此。为数最多的则存着将信将疑之心,或将之当做救命稻草,或视作宁可信其有的娱乐产物,相师声名远播,携带礼品趋之若鹜者甚众,这更接近一种明星效应,正如当下的许多气功、风水大师,且不论法术真假,明星光环是实实在在的,自然能吸引达官贵人踏破门槛。
归根到底,《观相》是历史片,有别于奇门遁甲的东方奇幻片,所以对相术的描绘,摒弃玄之又玄的世外高人和神仙道术,呈现一种草根大众可以欣然接受的通俗文化。到了后半段被用作政治角力,试探和反试探,伪装和揭露,寻找证据,削弱政敌,已经越发靠拢悬疑片的一种心理战略。西方有灵媒破案剧,借助超自然力量揭发凶手,韩国从相术切入演绎擅长的历史题材,也颇具匠心和旨趣。而我们国家因为各种原因,不能严肃处理此类素材,许多本可以大做文章的传统文化,被浪费在吊儿郎当的神话和戏说剧里,至为可惜。(文/方聿南)
左相和首阳两位大人中自己必须选择一方,而选择左相之后又坚贞不渝帮助除掉首阳。他以为自己的一切努力,比如点痣,都是为了利用皇上除掉首阳,殊不知,点痣之前的首阳已经放弃夺权了。正是他的「正义之举」导致首阳最后的反叛。
观相师以为看到了未来就能掌控未来。其实他只是未来的一个环节。一个确定的未来包括很多不确定的未来因素,人的局限让他目光短浅,不可能洞悉所有变量因素。这也是很多人会说算命师为什么算不出自己的命运,因为关心则乱,缺乏理性的认知就会失去精确性。
一切都是因果循环,你想要避免的结果,恰恰是你的努力造成的。命运就是让人哭笑不得。
李宗盛大哥才是洞悉世间无常的智者,歌词道出一切:想得却不可得,你耐人生何!
ps:在这篇影评里,我的那句“首阳在点痣之前就放弃夺权”,是比较有争议的。这句话确实比较草率,故事发展的推动力被我一句带过,在这里给各位看官致歉。另外因为影评写于观影之后的很长时间,所以很多细节会被忽略。等lz忙完论文一定会重温此片,为各位呈现一个详细版的,敬请期待!
都教授的那句话怎么说的:不管愿不愿意,该发生的终究会发生,地球人称之为,命运。
李政宰演的这个篡国奸贼心狠手辣,坏事做绝,但是又很有魅力,看着就是能办大事业的人,这就是片中一再说的“想当王的人”,当国柄衰微之时,他周围自然会团聚一群群的野心家,势力滚雪球般的壮大,直至改朝换代。大势如此,岂是相士和忠臣靠着一个小皇帝所能扭转的。
李政宰这就是活曹操啊,那么多演曹操、司马懿的,哪个能演出这个奸雄劲来?
宋康昊演的相士自以为能看穿人的命运,掌握了历史的钥匙,殊不知在历史大潮面前,自己只是个无足轻重的小浪花,连自己的命运都不能看清,何谈相人?
宋康昊和李政宰真是好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