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都暻秀朴惠秀吴政世金民浩朴真珠白仁权杰瑞德·格里姆斯罗斯·凯特尔
类型:剧情歌舞战争导演:姜炯哲 状态:HD中字 年份:2018 地区:韩国 语言:韩语 豆瓣ID:27042467热度:584 ℃ 时间:2024-08-13 18:14:40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Lizard(来自豆瓣)
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703345915/
影院好读版
這是一部會讓人瞠目結舌的電影,音畫完美的交融以及流利剪接,以及那靈巧與有力的鏡頭運動,都高喊著它的獨一無二,就更別說那將使你嘴角與眼角不受控制的劇情,導演姜炯哲的才華洋溢幾乎要把電影榨到一滴不剩,而且保證跳脫所有你在韓國電影看到的老毛病,喜歡活力四射的預告嗎?那你肯定會愛死正片!愛到發癲!愛到荼蘼!
我一直想看到這樣的韓國電影,不只是表達意念,更能高度掌握形式,使得故事被獨一無二的呈現出來,很可惜,大部分時候,我總是失望。然而本片卻滿足了我,故事本身就很有意思,在巨濟島上關押著韓戰中被俘虜的北韓人以及因各種原因也被關進來的非北韓人,以及生活在此的部分南韓人民,雙方因為國家的不同而對峙著,同時管理該處的美軍則試圖誘使北韓的人民留在自由國土而非返回共產陣營,於是一場以娛樂俘虜、人道措施為名的表演活動被準備起來,而共產陣營與自由陣營之間的角力也偷偷進行,主角盧奇秀不是自由陣營的人,也不是南韓人,他是北韓人,而且哥哥還是北韓的戰爭英雄,他視美國人與嚮往美國的同胞為仇人。然而,某天他從他所仇視的美國人身上看到一種他前所未見的的奇特舞蹈,那是鏗鏘有力的,如電光一般迅速、如雷擊一般響亮的步伐,那被稱為「踢踏舞」,而這喚起了他心中那因戰爭被掩埋的深沈慾望,一發不可收拾的傾瀉了出來,而隨著與其他來自各處的隊友的相處,他過去所確信不疑的世界開始動搖……
在這部電影中出場的人物可謂眾多,然而每個人物都相依相繫的確保了他們在
故事裡發揮的功能與提供的視角,於是我們並不會覺得有任何人物是可以拿掉的,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在細節中逐漸展露出來,進而構造了「集中營」的多面相,我們甚至可以說,主角群相當耀眼,但配角群也不遑多讓,而這正是因為有細緻的劇本所致,我們看到這些人如何因為戰爭改變了命運、改變了本性,於是我們也見證了戰爭的力量,原來,戰爭不只使不同國家的人彼此為敵,彼此傷害,也使自己國家的人為敵,彼此傷害,這是本片能以小見大的細緻做工之處,舉個不劇透的例子,一個在前頭曾在舞會上出場過的士兵,居然電影最後那場聖誕節的表演活動中再度出現,並解了前頭舞會上一個關於他的小小的謎,這樣的細微之處足見劇本上的用心。
而在亮點部分,如同預告所展示的,本片的舞蹈必定可以給觀眾帶來視與聽的滿滿饗宴,每一次迥異的舞蹈都搭配著每一迥異的鏡頭運動,此外,由於故事有著戰俘營背景,故多種語言共存的狀況讓韓語、英語、中文也能跟著被操作起來,我們可以看到許多有「翻譯」需要才能存在的橋段,並同時也有「不需翻譯」的橋段,這種故意塑造的對比值得玩味,究竟人與人的對立是否有那麼牢不可破以及具宿命性,還是我們總是有辦法找到溝通的方式呢?比如共產主義與資本主義所統治的人們難道就得服從於這兩種主義而不能另尋溝通的管道,如從更根本的作為人類的基礎上去索求嗎?這些疑問是大哉問,導演並沒有給出確切的答案,反而是一再使觀眾與主角盧奇秀隨著情節一同猶豫、一同搖擺,最後,導演善用許多電影才能操作的形式來展現角色們的所思所想,將其各種遐想外在化,或者讓所處異處的角色一同跳舞等等……這些都是在一般韓國電影裡鮮少見得的操作,而其在構圖、取景、用色方面都別具心思,使得本片既能讓人大快朵頤又能讓人細細品嚐 。
戰爭改變了所有人的命運,同時使人陷入深深的麻木,不再能計畫未來,只能毫無尊嚴的苟延殘喘,然而藝術卻喚起人的本能,重新感受到被奪走的心跳,並對未來產生期望,姜炯哲用這部近乎藝術水平的電影向我們證明了這一點。最後的那場表演幾乎是令人窒息的,電影的成份充分的融合在一起,造就了這部優異的作品,推薦大家欣賞。
故事背景在上世纪50年代的韩国巨济岛,当时正是朝鲜战争时期,本是同根生的朝鲜半岛上南北双方的民族内战在历时两个月的时间后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登陆仁川反攻朝鲜,金日成求助了刚刚成立的新中国,于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始了抗美援朝。
朝鲜战争的起因,是金日成越过三八线。朝鲜战争的结果,是金日成退回到三八线。朝鲜战争让中国付出了15万人阵亡,30余万人受伤的惨重代价,而南北朝鲜一共有约250万人阵亡,虽然最终朝鲜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支援下挺过美帝的飞机大炮,可背后付出的代价却是巨惨重。
而这部以歌舞片视角代入的反战电影,看起来轻松愉悦,实则让人深思。巨济岛战俘营里美帝根据日内瓦公约充分保障战俘自由上演一场人权大秀,无关政权政见,无关意识形态的差异,只要跳舞就可以释放自我的感觉让五个截然不同的人组合在一起跳起踢踏舞。
真相是:所谓的国民英雄不过是别有用心之人制造出来的傀儡,所谓的尊重人权不过是美帝用来标榜粉饰自己的假面,而水深火热中的百姓需要的是拥有一个完整的家和一个完整的国家。
「在现实利益和意识形态之间。」
民族主义与意识形态对个体压迫在某种层面上说有统治阶级对其既得利益巩固之嫌。路基秀的哥哥路基真就是这样悲剧的人物,只有五岁智商,但却长得人高马大,很难展开脑洞去联想他脸上、身上的伤疤会不会是被强行“打造”出来的,人民需要信仰和榜样人物,有这样的一个传奇平民百姓的存在无疑是对民族的鼓舞,激励他们勇往直前。
路基秀在战俘营可以说是明星人物,因为他的战斗英雄的弟弟,战前曾在苏联舞蹈学院学习的他应该是真心热爱舞蹈,所以最后才在杰克逊中士的感召下加入 Swing Kids。他应该早就知道“战斗英雄”的噱头是怎么回事,不过是统治阶级操纵民众思想的工具,韩国女性联盟主席、女性脱北者的领袖Lee So-yeon在接受参访提到一首古老的朝鲜军歌《成为心爱领袖的子弹》,这歌名已经昭然若揭。电影里,路基秀的断臂短腿同学对美帝糖衣炮弹嗤之以鼻并在战俘营里豪迈激昂的煽动起chi色战俘们浓浓的爱国主义情怀。灌输对最高领导人的至上忠诚与奉献,以及灌输对美日韩的敌意和仇恨,而潜伏最深的朝鲜chi色分子头头最后发现刺杀营长事情失控后第一时间溜之大吉也是讽刺的结局。
「标榜尊重人权者信仰的坍塌。」
巨济岛战俘营位于韩国最南端。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战俘集中营。至1951年6月,关押的朝鲜人民军战俘有152500人,另有22130名中国人民志愿军战俘。美军曾向战俘进行价值观念的教育,试图去转变他们的意识形态和思想,但收效甚微。而根据《日内瓦公约》中关于战俘待遇问题,美帝可谓做足了粉饰自我的表面功夫,但实际上这些虚伪的皮囊不过是需要对外宣传自己国家多么讲人权民主,战俘营面向记者的摆拍,利用传媒的力量制造国际舆论。
而现实中美帝甄别行动中却不分青红皂白,就像最后 营长一声令下Swing Kids几乎被团灭。他们只不过是一群努力生活的人,无关乎政治信仰意识形态的差别,热爱舞蹈的朝鲜少年兵、年纪轻轻就要背负养家重任的少女、贪吃的中国小胖和寻找失散妻子误被俘虏的朝鲜平民,他们奉献了一场绝佳的演出,而那次演出也是他们最后一次表演。
杰克逊中士这个黑人角色也将美国标榜的尊重人权讽刺一番,几个白人士兵面对黑人上司的不敬,就算在今时今日的美国种族歧视也不是新鲜事。那么,究竟是生为黑人更不幸还是韩国女人更不幸呢?这个答案,我想是无解。
影片立意很好,从战俘营里一群人的视角去烘托出更大的主题,反战。谁愿意看到家破人亡,国将不国,一个民族既然生出那么多嫌隙和纠葛,战争无论是胜者还是败者,都要付出巨大的牺牲,尤其是国家最底层的民众,那些如蝼蚁般被践踏被淹没在历史中的人们,那些还怀揣梦想的人们。
P.s.片中除了最后圣诞的一场演出外,男主女主各自奔放自由冲破重重闭锁混剪舞蹈那段也超燃。作为歌舞片观赏也是极好的选择。
日本电影史上,《战场上的圣诞快乐》被认为是最深刻的反战电影之一,英国摇滚巨星大卫·鲍伊和日本著名音乐家坂本龙一的出演促就了本片的一段跨世纪佳话。
而由坂本龙一创作的电影同名配乐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戦场のメリー・クリスマス ]亦是配乐史上不朽的经典之作,相信即便没看过《战场上的圣诞快乐》的观众也应该听过它的同名配乐。
整个东亚地区拍摄的战争片实际并不在少数,出于中日战争、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兵戎相见的近现代史所带来的深远影响,相关题材一直以来都是东亚地区影视剧创作绕不开的重要方向。
但作为战争片亚类型的战俘片却屈指可数,除了小林正树的反战史诗《人间的条件》和大岛渚的《战场上的圣诞快乐》外,几乎再没有值得一提的战俘电影。一味追求商业利润的类型片投资者们似乎只钟情于战争胜利的大场面主旋律歌颂,而从未对战争灰色黯淡的一面感兴趣,从未对战争中失去话语权的历史虚无者们的声音感兴趣。
正因如此,去年年底在韩国本土上映的战俘片《摇摆狂潮》显得更加难能可贵。这部备受期待的韩国商业电影或许无法同大岛渚的《战场上的圣诞快乐》的艺术性相提并论,但这并不妨碍它作为一部值得一看的优秀作品。
影片《摇摆狂潮》的故事背景是朝鲜战争期间著名的“巨济岛事件”。在战争过程中,大约有14万的战俘被关押在朝鲜半岛东南端的巨济岛战俘集中营,主要由美军方面管制。
由于《日内瓦公约》对战俘人权的庇护,巨济岛集中营的战俘们享受着比当时韩国普通百姓还要高质量的生活水平,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一部分获得自由机会的战俘甚至不愿遣返回国。于是,巨济岛集中营爆发了两个不同阵营的斗争。美军在这场暴乱中试图以武力加以镇压,却因此而受到了国际上的指责。
影片切入点正是这场以意识形态为指导的战俘营内部暴乱。为了解决这场旷日持久的暴乱以维护自己的官途,集中营营长与其下属在商议之下,将战俘中声望极高的朝鲜民族战士路基秀释放。故事便跟随主人公路基秀展开。
同时为了扭转备受外界批评指责的不利局面,集中营营长策划向新闻媒体们展示集中营的和谐景象,于是安排擅长踢踏舞的黑人军官杰克逊组织一场由战俘们参与的踢踏舞表演,该表演将于圣诞夜当晚呈现。
在历经一番辛苦筛选之后,杰克逊最终招募到了四位踢踏舞成员,尽管四位成员的水平和学习能力参差不齐,但针对当前的紧急情形来看,也只能是赶鸭子上架,勉强与杰克逊组成一支五人踢踏舞舞团。
从影片所提供的人物身份背景来讲,编剧显然有意识地将五人团设置为影片最大型的现实折射装置,整个舞团几乎囊括了朝鲜战争中所有的弱势角色,从他们的身份背景即可感受到战争的残酷。
路基秀是朝鲜阵营的追随者,被战俘们一致视为朝鲜民族英雄,他早年曾在苏联舞蹈学院求学,舞蹈天赋过人。
但这样一个表面风光无限的角色,却注定是影片中绝对的悲剧性人物:集中营营长将他释放是为了安抚战俘,他只是被利用的棋子;在队友心中他不过是意识形态的符号化身,他没有自由选择的余地;他着迷踢踏舞,但又不得不拒绝这被其身处的意识形态定义的西方资本主义舞蹈。
杨板莱是无数韩国难民中的一员,她精通中、英、日、韩四国语言,为谋求生计而给杰克逊做贴身翻译。战争使得这位原本有着美好未来的少女被迫流离失所,连吃饱饭都成问题,在她随同舞女们来到战俘营的第一场戏里,她所关注的也只是温饱问题。
杰克逊尽管是美国军人且有其职务,但哪怕是在战争这样的非常时期,身为非裔美国人的他在以白人为主的军队当中也无法避免遭受到歧视的目光。在驻军日本期间,与日本当地女子相恋,日夜祈盼能够回日本与该女子重聚。
组织这场踢踏舞表演是他唯一能够再回到日本的机会,他同样是被上级呼来唤去随手可扔的工具。
中年大叔并非军人,他是误打误撞被关进战俘营的。他加入踢踏舞团的目的很简单,他希望踢踏舞能帮助自己一举成名,这样即便自己无法自由行动,与他在逃难过程中走散的妻子也能够通过新闻找到他。踢踏舞便是其用以找回妻子的唯一希望。
胖子是中国军人(因片中扮演胖子的是韩国本土演员,中文腔听起来较为蹩脚),他自小热爱舞蹈,但却不幸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不能长时间做剧烈的运动。
从整个五人团囊括的中鲜战俘、难民和非裔美国军人的配置来看,创作者很明显关注战争中弱势群体们的声音,而非意识形态的孰优孰劣孰对孰错。
影片核心的反战主题是:无论什么样的战争,对于普通民众来说都是一场灾难。路基秀面对的灾难是无法成为自己,无法去拥抱自己热爱的舞蹈;杨板莱面对的灾难是温饱问题,以及随时有可能夺走自己生命的战争……就连平日对待朝鲜战俘态度颇为恶劣的美国士兵,也会有独自坐在角落望着家人合照而陷入乡愁的时候。
影片《摇摆狂潮》与大岛渚带有作者风格的《战场上的圣诞快乐》相吻合的地方在于,两部电影主要的矛盾是文化层面和国民性气质层面的冲突。
这种双重冲突表现在《战场上的圣诞快乐》里是性格隐忍阴沉的日本陆军大尉世野井和热情开朗的英国陆军少佐杰克的互动,在大原上士和劳伦斯先生身上,我们同样能够看到属于两种民族个性的对峙。
而在《摇摆狂潮》中则是生性倔强的路基秀与包括杰克逊在内的周遭美国军人的较量,同时亦是以踢踏舞为符号化的西方文化对参与踢踏舞表演的战俘们为代表的东方民族的渗透。
在《战场上的圣诞快乐》中,大原上士所缅怀的战俘营的圣诞时光是接近童话般的不可能实现的虚构,大岛渚通过这些不可能实现的虚构场面,解构不同文化的、不同民族立场的个体抛开其文化和立场,让他们都以作为最为基本的人的身份进行交流。
这在《摇摆狂潮》中对应的是与战俘营里两种意识形态斗争格格不入的踢踏舞(事实上,巨济岛战俘营的真实历史里并没有发生过踢踏舞表演,踢踏舞表演本质上是影片为突出主题的虚构想象)。在所有体现民族文化的艺术形式中,音乐和舞蹈毫无疑问是最具表现力和感染力的,它们是跨越地域语言障碍的世界性语言。
踢踏舞暂时性地消除了战俘们和美国军队在意识形态上的对立,他们共同分享着挥洒汗水的喜悦与快感。
而《摇摆狂潮》与《战场上的圣诞快乐》最直接的区别在于,《摇摆狂潮》是一部学习好莱坞经典电影叙事的韩国主流商业制作,它融合了喜剧元素、音乐歌舞片元素及调度、好莱坞传记片的剧本方法,是一部有着太多好莱坞经典作品影子的电影。
影片去年12月份在韩国本土上映时,影评人普遍中等评价和观众给出的高分所形成的反差,似乎也正好反映了《摇摆狂潮》在艺术性和商业性两个门槛上的差距悬殊。
对好莱坞类型片剧本创作和具体拍摄方法的效仿并不是韩国商业电影的独家专利。好莱坞电影对世界范围内所有的电影工业皆有重要影响,去年火爆中国大银幕的社会话题之作《我不是药神》便是一部好莱坞式的电影创作。
相比中国电影工业的好莱坞化,韩国对好莱坞的学习的确领先一步,从早年的《杀人回忆》《老男孩》《汉江怪物》到近年的《恐怖直播》《釜山行》《与神同行》等成功的电影作品中,我们都能够轻而易举找到好莱坞电影的表现技巧和元素。
像奉俊昊、朴赞郁这样拥有自身美学风格的韩国知名导演,也需要学习和运用好莱坞的经典叙事技巧。
与之相辅相成地,在日趋完善的韩国商业电影制作下,韩国新一代演员也获得了表演质感上的提升。韩国青年男演员整体的职业素质不仅比中国强势太多,甚至也与韩国本土的青年女演员拉开了明显的差距,从偶像转型的韩国男演员们投入到正规的电影拍摄过程中来完全不显含糊。
仅以在中国热度较高的几位韩国年轻演员为例,主演《隐秘与伟大》《夺宝联盟》的金秀贤、主演《思悼》《燃烧》的刘亚仁、出演《军舰号》的宋仲基,都在影片中展露了让观众眼前一亮的流畅表演。
而《摇摆狂潮》男主角路基秀的扮演者,以风靡一时的韩国偶像组合EXO成员身份出道的都暻秀(出道艺名为D.O.)同样提交给观众一份优秀的成绩单。
事实上《摇摆狂潮》并不是都暻秀的演员首秀,早在2013年都暻秀便在大银幕上出演了角色,而2014年的那部大热韩剧《没关系,是爱情啊!》更是让都暻秀拿下了韩国百想艺术大赏的新人奖。
都暻秀此后的演艺事业尽管不断有佳作涌现(比如《纯情》《哥哥》《与神同行》),获得了不少的人气奖项或者提名。但由于偶像歌手形象的根深蒂固,直到《摇摆狂潮》这部电影,都暻秀才接到了一个足够展现其表演实力的严肃角色。而结果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都暻秀对主人公路基秀的诠释是成功的、触动人心的。
我们无法回避的事实是,无论是演员职业素质培训,还是类型片的多元化市场,韩国商业电影始终走在中国商业电影的前面。《摇摆狂潮》作为东亚地区较为少见的战争片亚类型的战俘电影,值得被业界赞扬和加以反思。作为优秀的韩国商业制作,这样的作品同样值得去学习。
作者| 卡洛斯的三棵树;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
编辑|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出处
巨济岛,韩国境内仅次于济州岛的第二大岛屿。
1951年11月,美军在巨济岛,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战俘营巨济岛俘虏收容所。巨济岛事件是指朝鲜战争期间,美军在巨济岛上建立战俘营的一段历史。
在那里,美军曾向战俘进行价值观念的教育,试图建立反共思想。包括派来教会的神父,曾向志愿军战俘传教,借此希望借由宗教心灵的建设,来达到宣化的目的,但同化立场的付出并没有获得成效。
日内瓦公约是1864年至1949年在瑞士日内瓦缔结的关于保护平民和战争受难者的一系列国际公约的总称。根据日内瓦公约,战俘的人权被摆在首位,在巨济岛的战俘的自由时间得到了保障。
故事的背景就是这样。
美军需要一个可以展现战俘营良好状态的舞蹈团。美军的黑人中士 Jackson 被委派组建舞蹈团。
误闯美军营偷吃罐头的北朝鲜少年兵。n 一心想着在心怀不轨的联谊聚会上偷吃曲奇饼干的少女。 n开心的时候会举高手臂到扯破衣服胳肢窝的中国胖男孩。 n想通过跳舞出名而寻找失散妻子的北朝鲜汉子。
——这个团队的出场人员的设定,看起来有点儿像战俘营踢踏舞版西游记。
路基秀,并不是战俘营的普通北朝鲜男孩儿。他的哥哥是抗战英雄,所以他在战俘营中的身份也变得很高。
他中学时就因为卓越的舞蹈才华被特招进了前苏联的舞蹈学校。随后,战争爆发了。卷入了战争的他,被押解进了战俘营。
Jackson 中士燃起了他想要重新跳舞的欲望。
无关种族、无关战争,他内心的那个声音一遍遍的告诉他——他就是要跳舞。
应不应该做,是要由自己决定的。如果不尝试一下,你怎么知道你放弃的是什么。
减肥、找老婆、赚外快。每个人想跳舞的原因不一样,但是跳舞时快乐的样子是一样的。
各怀心事的四个人,最终齐心协力救出被诬陷软禁的 Jackson 中士。他们四个在媒体探访战俘营的时候,在泥地里跳了一支踢踏舞 。
还没有经过打磨的舞蹈动作,虽然笨拙,但也足够让这个 Jackson 这个青年黑人感动坏了。
这不仅是两个国家的战争,也是理念和热爱的战争。
民族的理念和踢踏舞的身世水火不容。踢踏舞是自由的象征,太平盛世时被疯狂追捧,世道衰落,人们却迁怒于自由。
路基秀是民族英雄,但却去追捧一堆美帝国主义的玩意。人们都是这样想的。他们只看到了他的「背叛」,却没有看到他纯粹的「热爱」。
他们把路基秀的踢踏舞鞋扔进了大锅饭的炉灶里,试图用这种方法逼迫他停止跳舞 —— 路基秀跳上了炉灶的平台上,没有舞鞋没有音乐,但他依然跳得比任何一次都要全力以赴。
踢踏舞鞋底的那枚金属片,在炉灶的火光里,被燃烧得金光闪闪。
战俘营里涌起了反抗美军的力量。被镇压的战俘们组织起了一股武装力量。
武装力量找到路基秀——命令他在表演后刺杀美军营长。
为了能继续跳舞,他接受了这个死亡命令。他从来没有想过要成为民族英雄,他只想回到舞台上完成一支舞曲,即使这一次的代价是要付出生命。
小时候,听了很多《圣经》里的故事。后来记得最清楚的,是诺亚方舟。整个世界都是一片汪洋,只有一枝小船,载着成双的动物迎浪前行。后来,这里成了一片新天新地,人们有都忘记了此前的事。
故事到最后戛然而止,一种失落感涌上我的心头,我依旧惦念着那个被机枪射穿了腿的路基秀。没有了腿的路基秀,就像没有了七十二变的孙悟空,唉。
没有人知道他最后去了哪里,我宁可他和孙悟空一样,挂了一个斗战胜佛的虚衔后悄然隐世。
数十年后,年迈的 Jackson 中士回到了战俘营的遗址。
当他布满皱纹的手掌抚过地板上留下的踢踏舞鞋痕迹,仿佛穿过时空看见了那群跳舞的年轻人们,他们曾一起热烈的共舞。
这个小小的礼堂却比卡耐基音乐厅还让他们觉得振奋,Swing Kids 的表演获得了人生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的满堂彩。
Jackson 中士余生都会怀念半个世纪前的这个圣诞夜。假如能回到往日时光,哪怕只有一个晚上。
摇摆狂潮nn有人说这部电影说明了战争再残酷也掩不住最喜爱的事物。n可我觉得这明明是“就算你再有热爱的事物也掩不住冷战的背景”。nn电影前一半有多轻松多欢喜多能让人眼里只有踢踏舞,后一半就有多沉重多压抑多能让人感受到战争的残忍。nn少年路基秀,聪明,张扬。口嫌体正直,嘴上说着不会和反动分子跳舞,痛恨反动分子,还是使了个小技俩,不忍伤害“傻子”。嘴上说着不会跳美帝舞,还是听见节拍就忍不住舞蹈。
n他和杰克逊和小胖他们一样,热爱舞蹈。n心里是热情,就是纯真。所以热爱无论贵贱,不分阵营,无视隔阂。语言不通,可以用舞蹈交流;争个胜负,就拿踢踏舞鞋斗个酣畅淋漓。n这才是热爱一个事物的魅力所在。nn如果这是个励志电影,就到此为止了。可它显然不是。n被清脆的舞点掩盖的是不谈人性的战争。n光国来了。他用激昂的演讲和残疾的身体鼓动战俘们,为共产主义献身。n暗色的红是火光。燃起战俘的斗志,却浇灭了基秀的舞蹈。n只因是美国的巧克力,就咒骂出“妻子女儿都被轮奸”的话;只因是美帝舞,就顷刻间被拖下“人民英雄弟弟”的高位被众人殴打。n
这才是真实。n这才是冷战。
圣诞夜,疯狂地宣言,沉醉的舞步,冲动的浅吻,一瞬间,基秀仿佛已经到达了世界上最传奇的卡耐基音乐厅,他在舞台中央忘我的旋转,台下座无虚席。n
就连结局也没有丝毫让步,没有丝毫哄骗的安慰,这是最真实的结局。nn这部电影啊,说着“去他妈的意识形态”还是被意识形态干掉了。但是,别让那些压迫泯灭你所有的热情吧。
温德米尔儿童
奇袭
不要忘记敌人
撒哈拉1995
血战丛林
游牧战神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英国被安置和重建的大屠杀儿...
播放指数:57℃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Lizard(来自豆瓣)
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703345915/
影院好读版
這是一部會讓人瞠目結舌的電影,音畫完美的交融以及流利剪接,以及那靈巧與有力的鏡頭運動,都高喊著它的獨一無二,就更別說那將使你嘴角與眼角不受控制的劇情,導演姜炯哲的才華洋溢幾乎要把電影榨到一滴不剩,而且保證跳脫所有你在韓國電影看到的老毛病,喜歡活力四射的預告嗎?那你肯定會愛死正片!愛到發癲!愛到荼蘼!
我一直想看到這樣的韓國電影,不只是表達意念,更能高度掌握形式,使得故事被獨一無二的呈現出來,很可惜,大部分時候,我總是失望。然而本片卻滿足了我,故事本身就很有意思,在巨濟島上關押著韓戰中被俘虜的北韓人以及因各種原因也被關進來的非北韓人,以及生活在此的部分南韓人民,雙方因為國家的不同而對峙著,同時管理該處的美軍則試圖誘使北韓的人民留在自由國土而非返回共產陣營,於是一場以娛樂俘虜、人道措施為名的表演活動被準備起來,而共產陣營與自由陣營之間的角力也偷偷進行,主角盧奇秀不是自由陣營的人,也不是南韓人,他是北韓人,而且哥哥還是北韓的戰爭英雄,他視美國人與嚮往美國的同胞為仇人。然而,某天他從他所仇視的美國人身上看到一種他前所未見的的奇特舞蹈,那是鏗鏘有力的,如電光一般迅速、如雷擊一般響亮的步伐,那被稱為「踢踏舞」,而這喚起了他心中那因戰爭被掩埋的深沈慾望,一發不可收拾的傾瀉了出來,而隨著與其他來自各處的隊友的相處,他過去所確信不疑的世界開始動搖……
在這部電影中出場的人物可謂眾多,然而每個人物都相依相繫的確保了他們在
故事裡發揮的功能與提供的視角,於是我們並不會覺得有任何人物是可以拿掉的,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在細節中逐漸展露出來,進而構造了「集中營」的多面相,我們甚至可以說,主角群相當耀眼,但配角群也不遑多讓,而這正是因為有細緻的劇本所致,我們看到這些人如何因為戰爭改變了命運、改變了本性,於是我們也見證了戰爭的力量,原來,戰爭不只使不同國家的人彼此為敵,彼此傷害,也使自己國家的人為敵,彼此傷害,這是本片能以小見大的細緻做工之處,舉個不劇透的例子,一個在前頭曾在舞會上出場過的士兵,居然電影最後那場聖誕節的表演活動中再度出現,並解了前頭舞會上一個關於他的小小的謎,這樣的細微之處足見劇本上的用心。
而在亮點部分,如同預告所展示的,本片的舞蹈必定可以給觀眾帶來視與聽的滿滿饗宴,每一次迥異的舞蹈都搭配著每一迥異的鏡頭運動,此外,由於故事有著戰俘營背景,故多種語言共存的狀況讓韓語、英語、中文也能跟著被操作起來,我們可以看到許多有「翻譯」需要才能存在的橋段,並同時也有「不需翻譯」的橋段,這種故意塑造的對比值得玩味,究竟人與人的對立是否有那麼牢不可破以及具宿命性,還是我們總是有辦法找到溝通的方式呢?比如共產主義與資本主義所統治的人們難道就得服從於這兩種主義而不能另尋溝通的管道,如從更根本的作為人類的基礎上去索求嗎?這些疑問是大哉問,導演並沒有給出確切的答案,反而是一再使觀眾與主角盧奇秀隨著情節一同猶豫、一同搖擺,最後,導演善用許多電影才能操作的形式來展現角色們的所思所想,將其各種遐想外在化,或者讓所處異處的角色一同跳舞等等……這些都是在一般韓國電影裡鮮少見得的操作,而其在構圖、取景、用色方面都別具心思,使得本片既能讓人大快朵頤又能讓人細細品嚐 。
戰爭改變了所有人的命運,同時使人陷入深深的麻木,不再能計畫未來,只能毫無尊嚴的苟延殘喘,然而藝術卻喚起人的本能,重新感受到被奪走的心跳,並對未來產生期望,姜炯哲用這部近乎藝術水平的電影向我們證明了這一點。最後的那場表演幾乎是令人窒息的,電影的成份充分的融合在一起,造就了這部優異的作品,推薦大家欣賞。
故事背景在上世纪50年代的韩国巨济岛,当时正是朝鲜战争时期,本是同根生的朝鲜半岛上南北双方的民族内战在历时两个月的时间后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登陆仁川反攻朝鲜,金日成求助了刚刚成立的新中国,于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始了抗美援朝。
朝鲜战争的起因,是金日成越过三八线。朝鲜战争的结果,是金日成退回到三八线。朝鲜战争让中国付出了15万人阵亡,30余万人受伤的惨重代价,而南北朝鲜一共有约250万人阵亡,虽然最终朝鲜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支援下挺过美帝的飞机大炮,可背后付出的代价却是巨惨重。
而这部以歌舞片视角代入的反战电影,看起来轻松愉悦,实则让人深思。巨济岛战俘营里美帝根据日内瓦公约充分保障战俘自由上演一场人权大秀,无关政权政见,无关意识形态的差异,只要跳舞就可以释放自我的感觉让五个截然不同的人组合在一起跳起踢踏舞。
真相是:所谓的国民英雄不过是别有用心之人制造出来的傀儡,所谓的尊重人权不过是美帝用来标榜粉饰自己的假面,而水深火热中的百姓需要的是拥有一个完整的家和一个完整的国家。
「在现实利益和意识形态之间。」
民族主义与意识形态对个体压迫在某种层面上说有统治阶级对其既得利益巩固之嫌。路基秀的哥哥路基真就是这样悲剧的人物,只有五岁智商,但却长得人高马大,很难展开脑洞去联想他脸上、身上的伤疤会不会是被强行“打造”出来的,人民需要信仰和榜样人物,有这样的一个传奇平民百姓的存在无疑是对民族的鼓舞,激励他们勇往直前。
路基秀在战俘营可以说是明星人物,因为他的战斗英雄的弟弟,战前曾在苏联舞蹈学院学习的他应该是真心热爱舞蹈,所以最后才在杰克逊中士的感召下加入 Swing Kids。他应该早就知道“战斗英雄”的噱头是怎么回事,不过是统治阶级操纵民众思想的工具,韩国女性联盟主席、女性脱北者的领袖Lee So-yeon在接受参访提到一首古老的朝鲜军歌《成为心爱领袖的子弹》,这歌名已经昭然若揭。电影里,路基秀的断臂短腿同学对美帝糖衣炮弹嗤之以鼻并在战俘营里豪迈激昂的煽动起chi色战俘们浓浓的爱国主义情怀。灌输对最高领导人的至上忠诚与奉献,以及灌输对美日韩的敌意和仇恨,而潜伏最深的朝鲜chi色分子头头最后发现刺杀营长事情失控后第一时间溜之大吉也是讽刺的结局。
「标榜尊重人权者信仰的坍塌。」
巨济岛战俘营位于韩国最南端。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战俘集中营。至1951年6月,关押的朝鲜人民军战俘有152500人,另有22130名中国人民志愿军战俘。美军曾向战俘进行价值观念的教育,试图去转变他们的意识形态和思想,但收效甚微。而根据《日内瓦公约》中关于战俘待遇问题,美帝可谓做足了粉饰自我的表面功夫,但实际上这些虚伪的皮囊不过是需要对外宣传自己国家多么讲人权民主,战俘营面向记者的摆拍,利用传媒的力量制造国际舆论。
而现实中美帝甄别行动中却不分青红皂白,就像最后 营长一声令下Swing Kids几乎被团灭。他们只不过是一群努力生活的人,无关乎政治信仰意识形态的差别,热爱舞蹈的朝鲜少年兵、年纪轻轻就要背负养家重任的少女、贪吃的中国小胖和寻找失散妻子误被俘虏的朝鲜平民,他们奉献了一场绝佳的演出,而那次演出也是他们最后一次表演。
杰克逊中士这个黑人角色也将美国标榜的尊重人权讽刺一番,几个白人士兵面对黑人上司的不敬,就算在今时今日的美国种族歧视也不是新鲜事。那么,究竟是生为黑人更不幸还是韩国女人更不幸呢?这个答案,我想是无解。
影片立意很好,从战俘营里一群人的视角去烘托出更大的主题,反战。谁愿意看到家破人亡,国将不国,一个民族既然生出那么多嫌隙和纠葛,战争无论是胜者还是败者,都要付出巨大的牺牲,尤其是国家最底层的民众,那些如蝼蚁般被践踏被淹没在历史中的人们,那些还怀揣梦想的人们。
P.s.片中除了最后圣诞的一场演出外,男主女主各自奔放自由冲破重重闭锁混剪舞蹈那段也超燃。作为歌舞片观赏也是极好的选择。
日本电影史上,《战场上的圣诞快乐》被认为是最深刻的反战电影之一,英国摇滚巨星大卫·鲍伊和日本著名音乐家坂本龙一的出演促就了本片的一段跨世纪佳话。
而由坂本龙一创作的电影同名配乐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戦场のメリー・クリスマス ]亦是配乐史上不朽的经典之作,相信即便没看过《战场上的圣诞快乐》的观众也应该听过它的同名配乐。
整个东亚地区拍摄的战争片实际并不在少数,出于中日战争、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兵戎相见的近现代史所带来的深远影响,相关题材一直以来都是东亚地区影视剧创作绕不开的重要方向。
但作为战争片亚类型的战俘片却屈指可数,除了小林正树的反战史诗《人间的条件》和大岛渚的《战场上的圣诞快乐》外,几乎再没有值得一提的战俘电影。一味追求商业利润的类型片投资者们似乎只钟情于战争胜利的大场面主旋律歌颂,而从未对战争灰色黯淡的一面感兴趣,从未对战争中失去话语权的历史虚无者们的声音感兴趣。
正因如此,去年年底在韩国本土上映的战俘片《摇摆狂潮》显得更加难能可贵。这部备受期待的韩国商业电影或许无法同大岛渚的《战场上的圣诞快乐》的艺术性相提并论,但这并不妨碍它作为一部值得一看的优秀作品。
影片《摇摆狂潮》的故事背景是朝鲜战争期间著名的“巨济岛事件”。在战争过程中,大约有14万的战俘被关押在朝鲜半岛东南端的巨济岛战俘集中营,主要由美军方面管制。
由于《日内瓦公约》对战俘人权的庇护,巨济岛集中营的战俘们享受着比当时韩国普通百姓还要高质量的生活水平,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一部分获得自由机会的战俘甚至不愿遣返回国。于是,巨济岛集中营爆发了两个不同阵营的斗争。美军在这场暴乱中试图以武力加以镇压,却因此而受到了国际上的指责。
影片切入点正是这场以意识形态为指导的战俘营内部暴乱。为了解决这场旷日持久的暴乱以维护自己的官途,集中营营长与其下属在商议之下,将战俘中声望极高的朝鲜民族战士路基秀释放。故事便跟随主人公路基秀展开。
同时为了扭转备受外界批评指责的不利局面,集中营营长策划向新闻媒体们展示集中营的和谐景象,于是安排擅长踢踏舞的黑人军官杰克逊组织一场由战俘们参与的踢踏舞表演,该表演将于圣诞夜当晚呈现。
在历经一番辛苦筛选之后,杰克逊最终招募到了四位踢踏舞成员,尽管四位成员的水平和学习能力参差不齐,但针对当前的紧急情形来看,也只能是赶鸭子上架,勉强与杰克逊组成一支五人踢踏舞舞团。
从影片所提供的人物身份背景来讲,编剧显然有意识地将五人团设置为影片最大型的现实折射装置,整个舞团几乎囊括了朝鲜战争中所有的弱势角色,从他们的身份背景即可感受到战争的残酷。
路基秀是朝鲜阵营的追随者,被战俘们一致视为朝鲜民族英雄,他早年曾在苏联舞蹈学院求学,舞蹈天赋过人。
但这样一个表面风光无限的角色,却注定是影片中绝对的悲剧性人物:集中营营长将他释放是为了安抚战俘,他只是被利用的棋子;在队友心中他不过是意识形态的符号化身,他没有自由选择的余地;他着迷踢踏舞,但又不得不拒绝这被其身处的意识形态定义的西方资本主义舞蹈。
杨板莱是无数韩国难民中的一员,她精通中、英、日、韩四国语言,为谋求生计而给杰克逊做贴身翻译。战争使得这位原本有着美好未来的少女被迫流离失所,连吃饱饭都成问题,在她随同舞女们来到战俘营的第一场戏里,她所关注的也只是温饱问题。
杰克逊尽管是美国军人且有其职务,但哪怕是在战争这样的非常时期,身为非裔美国人的他在以白人为主的军队当中也无法避免遭受到歧视的目光。在驻军日本期间,与日本当地女子相恋,日夜祈盼能够回日本与该女子重聚。
组织这场踢踏舞表演是他唯一能够再回到日本的机会,他同样是被上级呼来唤去随手可扔的工具。
中年大叔并非军人,他是误打误撞被关进战俘营的。他加入踢踏舞团的目的很简单,他希望踢踏舞能帮助自己一举成名,这样即便自己无法自由行动,与他在逃难过程中走散的妻子也能够通过新闻找到他。踢踏舞便是其用以找回妻子的唯一希望。
胖子是中国军人(因片中扮演胖子的是韩国本土演员,中文腔听起来较为蹩脚),他自小热爱舞蹈,但却不幸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不能长时间做剧烈的运动。
从整个五人团囊括的中鲜战俘、难民和非裔美国军人的配置来看,创作者很明显关注战争中弱势群体们的声音,而非意识形态的孰优孰劣孰对孰错。
影片核心的反战主题是:无论什么样的战争,对于普通民众来说都是一场灾难。路基秀面对的灾难是无法成为自己,无法去拥抱自己热爱的舞蹈;杨板莱面对的灾难是温饱问题,以及随时有可能夺走自己生命的战争……就连平日对待朝鲜战俘态度颇为恶劣的美国士兵,也会有独自坐在角落望着家人合照而陷入乡愁的时候。
影片《摇摆狂潮》与大岛渚带有作者风格的《战场上的圣诞快乐》相吻合的地方在于,两部电影主要的矛盾是文化层面和国民性气质层面的冲突。
这种双重冲突表现在《战场上的圣诞快乐》里是性格隐忍阴沉的日本陆军大尉世野井和热情开朗的英国陆军少佐杰克的互动,在大原上士和劳伦斯先生身上,我们同样能够看到属于两种民族个性的对峙。
而在《摇摆狂潮》中则是生性倔强的路基秀与包括杰克逊在内的周遭美国军人的较量,同时亦是以踢踏舞为符号化的西方文化对参与踢踏舞表演的战俘们为代表的东方民族的渗透。
在《战场上的圣诞快乐》中,大原上士所缅怀的战俘营的圣诞时光是接近童话般的不可能实现的虚构,大岛渚通过这些不可能实现的虚构场面,解构不同文化的、不同民族立场的个体抛开其文化和立场,让他们都以作为最为基本的人的身份进行交流。
这在《摇摆狂潮》中对应的是与战俘营里两种意识形态斗争格格不入的踢踏舞(事实上,巨济岛战俘营的真实历史里并没有发生过踢踏舞表演,踢踏舞表演本质上是影片为突出主题的虚构想象)。在所有体现民族文化的艺术形式中,音乐和舞蹈毫无疑问是最具表现力和感染力的,它们是跨越地域语言障碍的世界性语言。
踢踏舞暂时性地消除了战俘们和美国军队在意识形态上的对立,他们共同分享着挥洒汗水的喜悦与快感。
而《摇摆狂潮》与《战场上的圣诞快乐》最直接的区别在于,《摇摆狂潮》是一部学习好莱坞经典电影叙事的韩国主流商业制作,它融合了喜剧元素、音乐歌舞片元素及调度、好莱坞传记片的剧本方法,是一部有着太多好莱坞经典作品影子的电影。
影片去年12月份在韩国本土上映时,影评人普遍中等评价和观众给出的高分所形成的反差,似乎也正好反映了《摇摆狂潮》在艺术性和商业性两个门槛上的差距悬殊。
对好莱坞类型片剧本创作和具体拍摄方法的效仿并不是韩国商业电影的独家专利。好莱坞电影对世界范围内所有的电影工业皆有重要影响,去年火爆中国大银幕的社会话题之作《我不是药神》便是一部好莱坞式的电影创作。
相比中国电影工业的好莱坞化,韩国对好莱坞的学习的确领先一步,从早年的《杀人回忆》《老男孩》《汉江怪物》到近年的《恐怖直播》《釜山行》《与神同行》等成功的电影作品中,我们都能够轻而易举找到好莱坞电影的表现技巧和元素。
像奉俊昊、朴赞郁这样拥有自身美学风格的韩国知名导演,也需要学习和运用好莱坞的经典叙事技巧。
与之相辅相成地,在日趋完善的韩国商业电影制作下,韩国新一代演员也获得了表演质感上的提升。韩国青年男演员整体的职业素质不仅比中国强势太多,甚至也与韩国本土的青年女演员拉开了明显的差距,从偶像转型的韩国男演员们投入到正规的电影拍摄过程中来完全不显含糊。
仅以在中国热度较高的几位韩国年轻演员为例,主演《隐秘与伟大》《夺宝联盟》的金秀贤、主演《思悼》《燃烧》的刘亚仁、出演《军舰号》的宋仲基,都在影片中展露了让观众眼前一亮的流畅表演。
而《摇摆狂潮》男主角路基秀的扮演者,以风靡一时的韩国偶像组合EXO成员身份出道的都暻秀(出道艺名为D.O.)同样提交给观众一份优秀的成绩单。
事实上《摇摆狂潮》并不是都暻秀的演员首秀,早在2013年都暻秀便在大银幕上出演了角色,而2014年的那部大热韩剧《没关系,是爱情啊!》更是让都暻秀拿下了韩国百想艺术大赏的新人奖。
都暻秀此后的演艺事业尽管不断有佳作涌现(比如《纯情》《哥哥》《与神同行》),获得了不少的人气奖项或者提名。但由于偶像歌手形象的根深蒂固,直到《摇摆狂潮》这部电影,都暻秀才接到了一个足够展现其表演实力的严肃角色。而结果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都暻秀对主人公路基秀的诠释是成功的、触动人心的。
我们无法回避的事实是,无论是演员职业素质培训,还是类型片的多元化市场,韩国商业电影始终走在中国商业电影的前面。《摇摆狂潮》作为东亚地区较为少见的战争片亚类型的战俘电影,值得被业界赞扬和加以反思。作为优秀的韩国商业制作,这样的作品同样值得去学习。
作者| 卡洛斯的三棵树;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
编辑|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出处
巨济岛,韩国境内仅次于济州岛的第二大岛屿。
1951年11月,美军在巨济岛,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战俘营巨济岛俘虏收容所。巨济岛事件是指朝鲜战争期间,美军在巨济岛上建立战俘营的一段历史。
在那里,美军曾向战俘进行价值观念的教育,试图建立反共思想。包括派来教会的神父,曾向志愿军战俘传教,借此希望借由宗教心灵的建设,来达到宣化的目的,但同化立场的付出并没有获得成效。
日内瓦公约是1864年至1949年在瑞士日内瓦缔结的关于保护平民和战争受难者的一系列国际公约的总称。根据日内瓦公约,战俘的人权被摆在首位,在巨济岛的战俘的自由时间得到了保障。
故事的背景就是这样。
美军需要一个可以展现战俘营良好状态的舞蹈团。美军的黑人中士 Jackson 被委派组建舞蹈团。
误闯美军营偷吃罐头的北朝鲜少年兵。n 一心想着在心怀不轨的联谊聚会上偷吃曲奇饼干的少女。 n开心的时候会举高手臂到扯破衣服胳肢窝的中国胖男孩。 n想通过跳舞出名而寻找失散妻子的北朝鲜汉子。
——这个团队的出场人员的设定,看起来有点儿像战俘营踢踏舞版西游记。
路基秀,并不是战俘营的普通北朝鲜男孩儿。他的哥哥是抗战英雄,所以他在战俘营中的身份也变得很高。
他中学时就因为卓越的舞蹈才华被特招进了前苏联的舞蹈学校。随后,战争爆发了。卷入了战争的他,被押解进了战俘营。
Jackson 中士燃起了他想要重新跳舞的欲望。
无关种族、无关战争,他内心的那个声音一遍遍的告诉他——他就是要跳舞。
应不应该做,是要由自己决定的。如果不尝试一下,你怎么知道你放弃的是什么。
减肥、找老婆、赚外快。每个人想跳舞的原因不一样,但是跳舞时快乐的样子是一样的。
各怀心事的四个人,最终齐心协力救出被诬陷软禁的 Jackson 中士。他们四个在媒体探访战俘营的时候,在泥地里跳了一支踢踏舞 。
还没有经过打磨的舞蹈动作,虽然笨拙,但也足够让这个 Jackson 这个青年黑人感动坏了。
这不仅是两个国家的战争,也是理念和热爱的战争。
民族的理念和踢踏舞的身世水火不容。踢踏舞是自由的象征,太平盛世时被疯狂追捧,世道衰落,人们却迁怒于自由。
路基秀是民族英雄,但却去追捧一堆美帝国主义的玩意。人们都是这样想的。他们只看到了他的「背叛」,却没有看到他纯粹的「热爱」。
他们把路基秀的踢踏舞鞋扔进了大锅饭的炉灶里,试图用这种方法逼迫他停止跳舞 —— 路基秀跳上了炉灶的平台上,没有舞鞋没有音乐,但他依然跳得比任何一次都要全力以赴。
踢踏舞鞋底的那枚金属片,在炉灶的火光里,被燃烧得金光闪闪。
战俘营里涌起了反抗美军的力量。被镇压的战俘们组织起了一股武装力量。
武装力量找到路基秀——命令他在表演后刺杀美军营长。
为了能继续跳舞,他接受了这个死亡命令。他从来没有想过要成为民族英雄,他只想回到舞台上完成一支舞曲,即使这一次的代价是要付出生命。
小时候,听了很多《圣经》里的故事。后来记得最清楚的,是诺亚方舟。整个世界都是一片汪洋,只有一枝小船,载着成双的动物迎浪前行。后来,这里成了一片新天新地,人们有都忘记了此前的事。
故事到最后戛然而止,一种失落感涌上我的心头,我依旧惦念着那个被机枪射穿了腿的路基秀。没有了腿的路基秀,就像没有了七十二变的孙悟空,唉。
没有人知道他最后去了哪里,我宁可他和孙悟空一样,挂了一个斗战胜佛的虚衔后悄然隐世。
数十年后,年迈的 Jackson 中士回到了战俘营的遗址。
当他布满皱纹的手掌抚过地板上留下的踢踏舞鞋痕迹,仿佛穿过时空看见了那群跳舞的年轻人们,他们曾一起热烈的共舞。
这个小小的礼堂却比卡耐基音乐厅还让他们觉得振奋,Swing Kids 的表演获得了人生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的满堂彩。
Jackson 中士余生都会怀念半个世纪前的这个圣诞夜。假如能回到往日时光,哪怕只有一个晚上。
摇摆狂潮nn有人说这部电影说明了战争再残酷也掩不住最喜爱的事物。n可我觉得这明明是“就算你再有热爱的事物也掩不住冷战的背景”。nn电影前一半有多轻松多欢喜多能让人眼里只有踢踏舞,后一半就有多沉重多压抑多能让人感受到战争的残忍。nn少年路基秀,聪明,张扬。口嫌体正直,嘴上说着不会和反动分子跳舞,痛恨反动分子,还是使了个小技俩,不忍伤害“傻子”。嘴上说着不会跳美帝舞,还是听见节拍就忍不住舞蹈。
n他和杰克逊和小胖他们一样,热爱舞蹈。n心里是热情,就是纯真。所以热爱无论贵贱,不分阵营,无视隔阂。语言不通,可以用舞蹈交流;争个胜负,就拿踢踏舞鞋斗个酣畅淋漓。n这才是热爱一个事物的魅力所在。nn如果这是个励志电影,就到此为止了。可它显然不是。n被清脆的舞点掩盖的是不谈人性的战争。n光国来了。他用激昂的演讲和残疾的身体鼓动战俘们,为共产主义献身。n暗色的红是火光。燃起战俘的斗志,却浇灭了基秀的舞蹈。n只因是美国的巧克力,就咒骂出“妻子女儿都被轮奸”的话;只因是美帝舞,就顷刻间被拖下“人民英雄弟弟”的高位被众人殴打。n
这才是真实。n这才是冷战。
圣诞夜,疯狂地宣言,沉醉的舞步,冲动的浅吻,一瞬间,基秀仿佛已经到达了世界上最传奇的卡耐基音乐厅,他在舞台中央忘我的旋转,台下座无虚席。n
就连结局也没有丝毫让步,没有丝毫哄骗的安慰,这是最真实的结局。nn这部电影啊,说着“去他妈的意识形态”还是被意识形态干掉了。但是,别让那些压迫泯灭你所有的热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