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从人物分析开始吧。nn学姐(江怡敏):nn她是一个从小被保护得很好的孩子,就像亭亭说的是掌上明珠,而且从两个人的零碎对话中可以看出,在学姐家中,父亲是有话语权的那一个。她和母亲是附庸,一个靠丈夫赚钱来花,另一个对父亲的管教言听计从。这种长年累月的服从性家庭教育下,形成了学姐在任何边缘行为下都会习惯性地退让、忍耐、服从的软弱性格。nn在她的世界里,是没有反抗和对峙这一说的,也没有所谓的自主的权利,因为这些都是在父权笼罩的家庭中不被允许的存在。所以当她和亭亭的关系发生了质变,或是说早已质变只是在她尚能欲盖弥彰的范围内时,她要强迫自己在这段关系里后退,退回到最初她的价值观中的「朋友」的范围。即便这种退出让她痛苦,但是她也会自欺欺人地安慰自己这是其他人眼中「正确」的选择。怀着这样的想法,她结束了自己的高中时代,又听从家里的安排结婚生子,看似过上了大多数「普通人」的生活。nn如果亭亭没有再次出现,可以预见到怡敏的一生都只是从一个笼子走到了另一个笼子中,麻木且认命。在家从父,出嫁从夫这句话完全就是她的真实写照。她每天除了要像男性一样上班,还要照顾有精神障碍的儿子,回家理所应当地承担起家庭主妇的角色。她的丈夫像是另一个巨婴,一个生活上的白痴,他对于妻子在生活中的面面俱到坐享其成,以至于怡敏只是参加一个婚礼,他帮忙带一天儿子,隔天孩子就因吃坏了肚子而腹泻。同时,他也理所当然地认为即便再晚,吃完的餐具也应该是由妻子回来收拾的。nn面对这样的丈夫,怡敏有想过要反抗吗?显然没有,她认命了,「命苦呗还能怎么样呢?将就着过吧。」大概是这种想法。所以当她从沙发下抽出丈夫打了一天的电玩手柄,拖着疲惫的脚步去收拾餐具,听到丈夫对婆婆「夸赞」自己「把一切都弄得好好的」的时候,她感觉不到高兴,只是觉得悲哀但无力。nn在这段婚姻关系中,她进一步彻底地失去了自我,连手机桌面都是儿子,一周五天在外出差的丈夫,完全指望不上。面对精神障碍的儿子,她显然要付出比其他母亲更多的精力,因此她的生活里,没有「我想要」,只有「儿子需要」,说得难听一些,这是一个守活寡的母亲。nn而亭亭的再度出现,仿佛向她十五年死水一般的生活中投了一颗石子。她自以为压下去、只是一时冲动的少年情愫再次唤醒,或者说她沉睡的自我意识终于开始觉醒。这逼得她开始审视自己的生活,以及早已面目全非的自己。nn十五年后的重逢,惊喜、愧疚、感激以及过去未能表达的爱使怡敏感受到了短暂的快乐。而亭亭对于她生活上的帮助,也让她感受到了家庭中另一半「同伴」的作用,因此她开始重新试着接纳自己,接纳自己的情感。nn过去,她对于自己与亭亭之间的感情是极力否认的态度。可当她在婚礼时看到一对女生同样幸福地举办婚礼分享喜悦时,她产生了一种对于「生活在别处」的好奇与兴奋。所以当亭亭试探性地对自己做出情侣间的亲密接触时,尽管她感到紧张,但同时也怀着猎奇的心理,就像她高中时代在亭亭的怂恿下第一次相互触摸对方的身体。最后的拥吻是她情感到达的顶点,这一刻她是完全属于她自己的、一个完整的人。从她主动抚上亭亭的脖子,对她的吻予取予求时,这十五年来的委屈,悲愤,懊恼,对过去自己软弱逃避的愧疚,以及从未消失过的爱,瞬间把她和亭亭淹没,在这一刻,她用行动代替了语言,正视了自己的内心,同时也对亭亭那么多年的爱第一次正面做出了回应。nn江怡敏终于成了江怡敏,而不是王太太,或是小哲妈妈。nn分割线————————————nn学妹的来了nn写在最前面:n「我希望,我们都能够更加诚实地面对自己,我们都能够变得更勇敢。」nn学妹(钟亭亭):n 她可能是有那么一点神秘色彩的女生,我是说她的家庭方面。虽然看了很多遍,但我仍旧对于她生长于一个什么样的家庭感到困惑。一些个人猜测,或许是单亲或是接近单亲家庭的状态。单从呈现出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没有人物前史的角色。因此以下仅对呈现部分做分析。nn 不难看出,亭亭是一个坦率,正直,同时有强烈自我意识的女生。这一点并不只是表现在她对于性别意识的模糊,她对于一切的情感都是十分单纯、不惨杂质的,可以说在这一方面,她是一个理想化的呈现,与周围所有的人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她是唯一一个特立独行的存在。n n 而从情感角度来说,亭亭之于怡敏,反倒更像是学姐。当她第一次在排球场上看到青春飞扬的怡敏时,怀着好奇与仰慕的感情请求加入排球队,并毫不掩饰自己对于学姐的倾慕。之后不管是训练后第一个与学姐道别,还是主动提出要载学姐回家,都展现了她表达情感的方式简单而热烈。n n 在她的世界里,依赖和喜欢是可以毫不掩饰表达出来的,她所要情感输出的对象是一个「人」,其次才是性别。当怡敏还囿于「非礼勿视」的家庭教育中时,亭亭会觉得「这又没关系」,因为她觉得她们之间的感情已经足够让她提出对彼此身体的探寻,「坦诚相见」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能够增进彼此间情感的一种方式。nn 高中时代亭亭表达好感的方式是莽撞的、不管不顾的,她希望喜欢有回应,至少不被拒绝,希望她们两个人在这个世界上是和别人与众不同的存在,她是一个传统世俗的反叛者。在一次又一次地试探,亲吻,有别于好友间的拥抱后,怡敏的不拒绝与迁就让她产生了找到同类的错觉。因此当怡敏严词提出她与自己的关系已经太近了必须终止时,亭亭感到困惑,震惊、失望和悲伤。这是她第一次意识到,两个人之间明明是水到渠成的感情也必须是要符合社会赋予的一般性别意义下的,如果超出了这个范围,喜欢和爱都要收敛。同时她也对怡敏有了新的认知,眼前的这个学姐并不是像在球场上表现出来的那样敢打敢拼,和自己有着同样敢于挑战世俗勇气的人。n n 在明白了这一点后,亭亭感到心灰意冷,她不仅是对选择逃避的怡敏失望,同时也对这个定义所谓「正常」的社会感到失望,这种感觉甚至让她对自己产生了自我怀疑,我相信在她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这种自我怀疑都在反复地对她进行精神折磨。n n 就个人来说,我偏向于认为亭亭是个有一点缺爱的人物,她对于怡敏表现出的依赖带有一种对于安全感的需求,譬如她对于拥抱,对于身体贴近时心动后的表现出的放松与满足感,都让我有一种她在怡敏身上获得了一种归属感,而这种需要在遇到怡敏前是无处安放的。对亭亭而言,怡敏是她「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存在。n n 十五年后与学姐再次相遇的亭亭,已经学会了收敛自己的情绪,扮演一个看似普通的「正常」大人。她明明就坐在对面,也看到怡敏的欲言又止,但是这次她选择慢慢来。不管是在婚姻排队合照的等待过程中,还是在出租车上想要知道她生活近况的探寻,亭亭的试探都是能随时收得回来的,有别于她高中时带着强烈裹挟性的热烈。当她发现怡敏的生活似乎并没有那么如意,譬如年少时憧憬着要摆放在窗边的高脚椅,最后却淹没在鸡零狗碎的生活中时,亭亭开始默默地表达自己的关心:及时递上纸笔让她处理公司急务,照看小哲让她安心处理自己的事情等等。这些行为看起来都是礼貌克制符合「一般朋友」的标准,也让怡敏在长久「伴侣缺失」的婚姻关系中感到温暖以及能够喘息。nn 当然,亭亭也知道,不管是过去对于和自己曾经那么亲密无间的关系,还是如今在生活中的「普通朋友」身份,怡敏都依然选择否认。所以当怡敏在丈夫面前装作与她是初识时,她笑了一下,这个笑里包含谅解,自嘲、意料之中但不会有指责。因为这时候的亭亭不再是高中那个面对与众不同时会困惑,愤怒,乃至质疑自己的小女生,十五年的光阴,已经足够让一个人树立自我认同,构建自己的内心世界来不动声色地对抗世俗。nn 在过去,亭亭只是一个非常简单干净到像一张白纸一样的女生。她不理解为什么相互喜欢不能在一起,为什么要让自己妥协于社会一般标准来以此展示自己是「正常人」,她不理解怡敏的决绝感到。而十五年后,她能够理解所有,她明白这只是个人的选择,她选择了坚持自我对抗世俗标准,而怡敏选择妥协,这都没有错,不能仅仅因为没有被选择而心生怨怼。nn 在这一基础上,亭亭恰到好处的循序渐进来到了第一个关卡。这决定了她和怡敏之间是到此为止还是有质的飞跃,必须直面,没有迂回可言,而这一点,怡敏也清楚知道。亭亭在必须要迈出这一步的时候,生怕出了差错。而拥抱是她们间最熟悉的接触方式,所以她在背后抱时停了一会儿来确认自己是否还能感到当初的那种归属感。在这之后的每一步,她都时刻注意着怡敏的情绪,一直到吻上侧颈和脸颊,而后得到了怡敏的回应。在那一刻亭亭才是能够真正确定眼下的这个人,其实和自己一样爱意未减,至于她的顾虑和犹豫,都可以交给时间慢慢疏解。nn 成熟后的亭亭在和怡敏的婚外情中以无限的包容与耐心让怡敏能够有余力来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因为她自己也经历过自我认同的重建,知道这对于一个几十年来都身处围城从未想过要反抗的普通「女性」会更迷茫、难以取舍。或许最后会失败,她会再一次在选择中被放弃,但她已经不再强求自己是第一选择对象。在这之前,她们能够相互爱一天就是一天。nn 从高中时期小心翼翼试探的爱慕,在十五年后转变为坚如磐石沉默包容的爱。我知道自己会在不同时期反复爱上你,而你也终于予以回应,就很好了。n
第六集前面用了接近一半的篇幅来烘托学姐的两难。
她不是没有尝试过。她说了“我已经喜欢上别人”,她说过那个人是亭亭,她也说过亭亭“懂我”。这是她的一面。
但丈夫让她走的时候,她眼里头一次含着泪,那泪水也是真的。她走出房门,但门并没有被真正关上,也说明了她做这个决定时深深的痛苦。这是学姐的另一面。
在楼下的路上,她两次张望甚至回头看了一下她的家。我为她面对这种抉择时的心碎而难过。
学姐终于为爱奔赴一次了,但是为什么这条路走得如此苦涩呢。
本来就够苦的心情,还要意外得知学妹住在男朋友家,她心情除了苦,可能还有一些辣,似是被人当众扇耳光的那种辣。按响门铃后,还要忍受一段亭亭和男友的对话,开门之后学姐那个眼神,真是冷得让人害怕,但又令人心疼。
走在马路上的两个人,都是穿着居家服,一个是需要兼顾丈夫小孩工作、负担满满的高领毛衫,一个则是年轻情侣在家穿的小背心热裤搭件外套。两个人虽然面对的是同一件事,但是要做的决定,所付出的代价,却完全不同。
学妹叫住她,叫的是“怡敏”,全剧第一次。
亭亭在学生时代一直叫的是学姐,十五年后从来没有叫过她“学姐”或是“怡敏”,我个人觉得,那一刻亭亭是认真的想跟怡敏重新开始,站在一个平等的位置,跟她在一起。但在那一天之前,她可能心里都不确定怡敏会真的愿意跟她走,但是第六集那天晚上,怡敏终于第一次主动出现在亭亭的生活里,那给了亭亭很大的信心和勇气,所以才第一次叫出了“怡敏”。
在天桥上,学姐先把自己的情绪表露。她愤怒,她不解,她质疑这段时间以来亭亭的动机。因为亭亭的出现把她原本风平浪静的生活搞得混乱不已。而原本她是那样一个循规蹈矩、不起波澜的人。
“我做了那么多难道你都感受不到吗?”对亭亭来说,所有事情包括男朋友,都是可以让步给对学姐的爱。因为这份爱,她接受学姐的所有,包括她的好,她的克制,她的胆怯,她的拒绝,她的逃避,甚至她那句“我们很恶心”。她一直记得,亭亭一直记在心里,她甚至接受了学姐的建议去找男朋友谈恋爱。只是为了不用再想起学姐那句“恶心”。
所以当学姐质问她为什么要介入她的家庭时,亭亭再也绷不住了。她把前面五集故事的委屈倾泻而出,控诉学姐一次又一次地选择抛下她。当初在小巷子遇到暴露狂,学姐叫她不要碰她;学校过道里,学姐说她们以后各回各家;大学以后,学姐开始交男朋友、和男朋友同居,说亭亭以后也会找到陪她的男生。
当初第四集的时候怡敏对亭亭说“我们这样很恶心”,这是一个单方面的评价,她的这种定性会让亭亭难过委屈;但第六集的时候亭亭跟学姐说“你知道我有多讨厌自己喜欢女生这件事吗”的时候,这才是让我真正破防的瞬间,因为这说明亭亭自己的价值观曾经崩溃粉碎过。她那么自信、那么勇敢、那么一往无前的性格,但有过很多个夜晚,她恨自己喜欢女生,恨自己喜欢学姐,恨自己如果不是这样就好了。
这就是为什么她一直换男友的原因。因为她内心充满了不确定感,在我们观众都获悉她和怡敏双向奔赴的故事里,她却孤单地怀疑着这是否只是一场一厢情愿,十五年。我们可以很肯定她不爱她的男友,但是在这种男女关系中,她可以稍微喘口气,不至于被那个真正爱着的人的话所桎梏;也能让她稍微能够忘记一下,自己喜欢女生、喜欢学姐这件事。
这段时间亭亭重遇怡敏,并且和怡敏发生关系,让她好像又能慢慢找回曾经的自己。她还是当初那个为爱可以付出一切的学妹。她可以坚定地对着学姐说出:我喜欢你,这件事从来未曾改变。
但同时,她一直没有信心学姐会选择和她在一起,在这种犹豫下,她才没有及时和男朋友终止关系,而且还被学姐亲自发现。
所以她才会说“我可以去跟男朋友分手,如果这是你要的话”。有个前提,如果,这是怡敏要的话。
这时候,她们的对话出现了一个停顿,亭亭满眼盼望着学姐能说一句话。就一句话。她就可以重获信心。
结果等来了学姐一句:其实我从来不知道我想要什么。
怡敏说她羡慕亭亭。跟她在一起很快乐。每一次在一起的时光都好像最后一次。她不停地说着和亭亭在一起时的感受,但她却没有说她想要什么。
亭亭抛出去的球,学姐没有接。
我感受到的,是两个破碎的人。一个其实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却下不了决心去追求的人,一个敢于追求自己的想要的却三番四次受挫的人。
亭亭知道学姐没有接她抛去的问题,只能伸手抱了抱她。她这么爱面前的这个人,看着她无助无力也没办法恼怒。
怡敏说了一句对不起,那句对不起是她对亭亭所造成的伤害道歉。亭亭的泪,一颗两颗地落下,可能那一刻她心头上的委屈终于得到了舒缓,但是随后学姐下一句的道歉,她知道这是为了这次的离开而道歉。“所以你又要抛下我了吗?” 亭亭虽然是含着笑地问,但她心里是害怕极了。
学姐可能是感受到她的害怕,离开了亭亭的怀抱,很温柔地擦掉她脸上的泪。麻木了五集的学姐,终于流露出了她对亭亭的温柔。然后她好像弥补似的,郑重地讲了一句:亭亭,我很喜欢你。
亭亭听到后的那个表情,我觉得代表了她心里的某一块是补上了的。她这十五年来的缺口,比所有人想象的可能都要大。
“可是”后面的话怡敏没有说完,她主动抱紧了亭亭。她也忍不住皱了眉头落下了泪,那是一种充满惋惜、不甘的落泪;随后她的手紧紧地抓住了亭亭的发梢,再也没有放手,切换角度后,她的表情是另一种神情,有种做了决定后的平静,尽管泪还是止不住的掉下来。
有些人认为,“可是”之后是不忍说下去的告别,也有人认为,“可是”之后是她骤然不舍的心情。
这个结局像是导演(编剧)借着这次重遇在她俩身上生生划了一道伤口,伤口可能会溃烂直至死亡,也可能是长出新肉的良机。我能看到她俩内心脆弱破碎的地方,也能看到疗愈的种子已经种下了。鲸落万物生,破碎了才能重生。
最后借林二汶的《无忘花》歌词结尾:
老情人 心照不宣
冬雪会倦情感会乱
睡醒已是明天
仍期待下一花季可再见
情深不见底不必怕缘浅
会承受你的改变
我从未要你解释 没有名份的吻
无忘花枝不需折
花笑独欠人不见
不记明日黄花昨日现
百折千回 时日流转不了断
好情人 有聚有别
总可再遇抱拥每段
再想已是明天
长留在我心的你不会变
看完前三集的时候,第一感觉是尴尬。但这尴尬究竟是什么,我也不知道。
可能是因为太“写实”,那些年少的暧昧也好,不开窍也好,岁月长河拉扯好多年之后,像故事一样的现状也好,都让我“尴尬”又沉思。
评分这么高,是因为细腻,还是因为大家多多少少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呢?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年少时候有点什么暧昧故事确实挺美好的,可惜的是,我们可能都并没好好扮演其中某一个角色。
年轻的时候,不够开窍,好像是学姐的角色,被爱,也被动;长大以后,又好像过着学妹的生活,看似潇洒,不愿意结婚,在临近中年的时候,机缘巧合在谈着和女朋友未知结果的恋爱。
(此处需要点烟)
电影故事其实真的很平淡,也很普通,学生时代的小小暧昧和学妹“早已知晓”的“单箭头”,学姐的不自知或逃避,包括我认同很多评论说的,两个人只是互相在一起的时候是“相爱”的,是同性之爱,不代表两个人就是同性恋。
第三集末尾的吻戏和床戏,也是让我“点烟”的程度,太像。说这是电视剧,大概,是很多人年少时候的影子吧。窥探往事,所以叹息。
学妹说,“你想试一试吗?”
我好像说的是,“那你试一试吧”
预告片里看到一句:“如果我第一个喜欢上的不是你,我可能会比现在自信”。
当年天真的我逼着她把真相说出,听到的是:
“所有人都有资格说我,只有你没有资格,你非要知道为什么吗?我喜欢的是你”。
“我不是喜欢所有女生,我只是喜欢你”。
懵了。
十几岁的时候,相比现在的大环境再退回很多年,在我还没接触cp也好,百合也好的概念的时候,听到这样的话,大为震撼。陷入奇怪的自责带来的后遗症后,我仿佛也打开了人生中奇妙的一扇门,在探索和自我认知中,感受着神奇又暧昧的氛围。
我感谢推开的那扇门吗?我不知道。如果没有她,我又是怎么样的恋爱观和取向,我也未可知。
但能寥寥回忆起来的记忆是美好的,也算好事。
当时并没有在一起。一定要说,就只是,有暧昧的点滴。直到现在,我们很坦诚大方再去回忆过去的事,我也告诉过她,可能我的启蒙老师就是她,我们约定过,不管怎么样,大家都会在心里留一个特殊的位置,但无关情爱。
告诉我喜欢我的是她,和别的女生先谈恋爱的是她,最后,她也像故事里一样,结婚,生子,我没有问过她过的好不好,“好不好”这个定义太难下。
至于我,长大以后在迷茫和怀疑中,在不停确定着什么,谈过男朋友,谈着女朋友,以后什么归宿,我也不知道。
连读书时期的情节都有影子,可能我年少时候开窍真的晚,关系真的很密切,现在回想起来,我是完全没有意识到,感情从什么时候“不对”的。
读书的时候,也像电影里一样,一起上下课,一起写作业,还互相留宿过。
打打闹闹的过程中,也有很多暧昧的举动,也有玩闹亲过嘴唇。只是我当时,真的不懂。但我不知道,她已经懂了。直到高中毕业,她跟我以“断联”的姿态回避我的时候,我也只是去质问为什么,完全没意识到。
谁没有过一个单车载人时光呢?那个时候放晚自习,我们也是这样回家的。
即便家不是一起,我们也经常你先陪我回家,我先陪你回家。
和电影一样,但没有十五年那么久。再见面的暧昧阶段是什么样子呢,不太记得清了,但又记得清很多细节。回忆起来的时候,很像电视剧的脚本,落在文字上的话会显得很“虚假”。
她会在被我“质问”为什么要跟女生在一起的时候,跟我说因为发现喜欢上我了,但不敢说也不愿意说,她说她觉得我不是也不会是,也不想拉我走“不正确的路”,所以往后的日子,我们并没有什么“确定的关系”。
她会在情人节的时候,突然坐火车来到我的城市,走的时候丢下一张卡片,说情人节快乐。
第一次接吻的情景我会永远记得,她来我住的地方,晚上我坐在窗边涂脸,她好像在旁边站了很久了,前面也不记得说了什么,突然就走过来,俯下身子,抬起我下巴,那是我在知道“被喜欢”以后,第一次和她接吻,第一次和女生接吻。那一瞬间的紧张和心跳,我想我至今都会记得。
(此处需要点烟)后来当我其实也能和男朋友自如接吻的时候,恍惚的时候,也会想到女生的吻和嘴唇,是不一样的。
第一次在床上吻我的情景我也永远记得,为什么看第三集的吻戏我会很尴尬。大抵是那样的对话和过程,都很“写实”。
她跟我躺在床上的时候,是窗边吻的当晚。空气中确实都充满着,暧昧的气息。她说睡不着,因为躺在我身边。现在想想,我也不知道我当时是什么心态,明知道大家没有什么“关系”,是好奇,还是确认那种,我看不够懂,却好像很强烈的心意?我不知道。
她先是很紧紧抱着我,就像学妹背后抱学姐一样。然后深深叹了一口气。来来回回好几次。
忘记了是怎么开始那段“点到为止”的暧昧,隐约中记得自己说着那就试一试,还是没关系?
没关系,“你说没关系的时候,不是没关系的”。
吻就那么落在脸颊、耳边和嘴唇。
我永远记得那一刻的紧张和窒息。
她会跟我在众多朋友聚会的场合,偷偷打闹,靠近,玩彼此的手,在醉酒的时候抱着我,在我陪她去洗手间的时候,关在狭小的隔间偷偷接吻。
陆陆续续的几年间,我们见过面,也一起躺在一张床睡过,她也会环着我睡,这样的接吻,有过寥寥无几的几次,但是每一次都没有继续下去。
用她的理念,她不能对我这样。我也没有对她那样。
很多年后,我想,开始了又没有开始过的“接触”,在那个时候,大概已经让我心乱。
我不知道那些断断续续的年间,我们彼此之间是什么关系,我很难去定义,如果放在电影里,那就是成年之后的“暧昧”空间。
或者说,都挺渣的。
在往后的很多年,我也问过,如果当时她能更直白更直接一点,我能更清楚更勇敢一点,也许我们会有一段不错的“正式”的青春回忆。
现在想想,很多事情都往好的方向发展,有段时间大家都有各自的生活,是我坚持不要用她的方式断联,我说不想失去,我说你相信我我们会有很好的很自然的相处方式。
她现在有了家庭和孩子,我们依然是偶尔可以联系,也不会再有暧昧的,朋友?在很多年以后,甚至可以风轻云淡谈起年少时候的往事。
最近也是最后一次的暧昧,也有一些年了,再次睡在一张床上,我大概是脑袋发热,我说,你可以再吻我一次吗?
她和以前一样,翻过身来,接吻,一次。
再然后我又说了一句话,好像没有感觉了。说完我们就都没说话了。
想说,感谢过去的时光,让我有好的回忆,如果一定要用现在的我去看过去的我,我想,我一定心动过,或者说,我在被爱的过程中,也有爱。
故事挺好,还不知道第四集以后的发展,愿我们都有回忆,也希望现在和未来,都好。
为什么一定要结婚,才有家呢?
我们心中的家,什么时候才能自由明朗。
是的,这部每集仅「15分钟」,片名有点小清新的6集短剧,下周就要迎来大结局了。实际上全片加起来也只有一部电影的体量,被拆成这个样子,相当于让观众花上一个月的耐心看完一部电影,而且要为最后的15分钟再等上一周,着实煎熬。
无论如何,这种播出方式都是对观众不友好的,但《第一次遇见花香的那刻》一上线就拿下豆瓣高分,此后一连霸榜数日,这种现象合理么?
还算合理,因为每年毫不遮掩地讲述女同故事的华语影视剧简直凤毛麟角,而「结合真实当下」就更是一种奢求。
本剧导演邓依涵本身是有心理学背景的,她曾创作过《亲爱的卵男日记》的剧本,导演过短片《玫瑰色的裙》,前者探讨了同志的生育困境,后者是关于青少年的性别认同。由此可见,《第一次遇见花香的那刻》同样属于她所擅长的题材类型。nn若要形容《第一次遇见花香的那刻》,首先需要坦诚的是,我并不觉得这部剧在横与纵的拓展上有多么给人惊喜,如果说它有重量,大概也就是一场梦的重量。
但「梦」又是不可被低估的享受,事实上,有很多观众需要并愿意等待一部剧或是一部电影提供这样的梦,也正如大家所看到的,这部剧的内容已经被观众疯狂扩写了,以至于每个情节都能成为结合个人经验进行讨论的故事底板,如此,它的价值终究是大于那场梦了。
影视剧中,同性情侣间的虐恋一度是无法动摇的故事底色,台剧《孤恋花》和《逆女》都是经典案例。这些故事往往比异性恋的虐恋故事来得更写实、更凄惨,如今每当人们谈到同性恋情侣的故事,也总容易把「勇气」这个词搬上台面。
的确,在同性恋的世界里,「勇气」需要被用来对抗更多的恐惧。
在这部剧中,从青少年到成年,学姐怡敏和学妹亭亭始终被内心真实的声音炙烤着,如果没有真正的成长和释然,这种痛苦还会持续更久,那么她们的灵魂中始终有那么一块不曾直面世界,某一个自己也没有「活过」。
我想,剧中她们青春期时的恋情和对自我认同的探索是《水仙花开》式的。
成年后再相遇,一人已有枷锁般的家庭,一人仍在自由地漂泊着,她们之间的阻碍是《卡罗尔》式的。
但最后影片整体给人的感觉比较纯净,更像是简单质朴的《爱的甘露》,这部les片是1985年的,有着对性少数群体非常排斥的时代背景。
但无论有着怎样的阻碍,该影片最大的价值是对女同性恋爱情故事的处理方式,《爱的甘露》完全是「唤醒式」的,旨在唤醒她们在被压抑的日常里对情感的知觉。
而且《第一次遇见花香的那刻》颇具女性气质的一处是,它不争夺情感,而是专注于向内的,对个人情感的审视。
或许这才是能够引发共鸣的地方,剧情没有以结果为导向,而是让角色在个人情感世界里寻找自洽,归根结底还是类似的问题——「我的爱是怎样的爱、我的爱是否足够隐藏/暴露、我的爱可不可以(单向/双向)地持续下去」。
两个女主都有类似的困扰,只不过处理方式不同,这就诞生了冲突,但就算观众会入戏,跟随剧情评比出谁在情感中更胆怯,谁在情感中更吃亏,这些判定也无法带来真正的分歧,因为这只是一种「合情合理的因人而异」,毕竟亲密关系里创造遗憾的方式还是非常多样的。
其实剧中有很多值得细抠的细节,因为导演和编剧给的点都很精准,各位列文虎克们大概已经把这些细节吃透了。其中可以肯定的是,林辰唏饰演的怡敏是个双性恋,而程予希饰演的亭亭虽未明示,但她应该更偏向女同性恋一点(仅根据剧情推测)。
对此,影片处理得真实又得当,她们除了性取向上的差异,以及互有好感的事实,隔在彼此之间的障碍物并没有因为同性婚姻的合法而瞬间瓦解。
台湾2019年通过同性婚姻法,此后人们的观念至少已经升级到对「同性之间的爱情是爱情,同性之间的婚姻是婚姻」的认同。
但除此之外,有待升级的观念还有更多,比如关于家庭构成的传统概念,夫妻分工的既定模式,一切都涉及到两个生命体长达一生的理智规划,如果说性取向是关于爱情,那上面的这些基本都与爱情无关。
对于已经进入家庭的双性恋来说,如果不是非要进行抉择,选择「既定的生活」并不像女同性恋想象的那样痛苦。就像第5集那句亭亭的质问「你明明可以很特别,为什么要和大家一样」。nn事实上,双性恋女性爱上一个男人、进入家庭、育儿并成为母亲的选择并不是一种背叛,就像不想生育的独立女性同样没理由指责想要生育的女性,这都是很正当的个人选择。
但亭亭需要面对的问题的确很狰狞,那就是,双性恋确实可以做到「和大家都一样,只和你不一样」,而且她没有违心。「她不必去特别」,这既是自由的一种,也是特权的一种。nn但另一面,怡敏身上还叠加了「母亲」的社会身份,这让故事的现实层面变得更加复杂,而且不难发现,怡敏也是受困的,她更容易拥有被社会所默认的「女性理应拥有的东西」,一个老公、一个孩子,还有一个传统的异性恋家庭。
这些东西一旦拥有,那么对于家庭中的女性而言,其绑定程度要远远大于男性,毕竟同性婚姻的合法无法改良异性恋婚姻的经营模式。
所以倒不如承认怡敏从来都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性,她不那么追求自我探索,于她而言,如果想做忠于内心的「好爱人」,代价是做社会眼光中的「坏女人、坏妻子、坏母亲」,这是普遍的女性困境,是不分性取向的。
因为怡敏这个角色优柔寡断,以至于观众一直怀疑她根本不喜欢学妹亭亭,除了在老公面前装不认识亭亭,下图中这种微妙的细节也被导演捕捉到了,哪怕无人逼迫,她还是会更靠近自己的丈夫和家庭。
但是她并没有达到令人厌恶的程度,因为林辰唏把怡敏这个角色塑造成了「惊弓之鸟」,任何有悖于安稳现状的变动都是令她怯懦的,不只是耗人的工作、老公和孩子,可能还有突如其来的真挚情感,无论事好事坏,都是对当下的威胁。
同性之爱的重新萌发对亭亭来说是试探和失望的回声,但对于怡敏,则是要重新经历亭亭已然经受的一切考验,如此,她的胆怯和疲惫也是可以理解的。不然你看,她对丈夫出柜后得到的反应,和当年她对亭亭说的话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不过回过头来再看「勇敢」的亭亭,她一直在承担选择的代价,这样的故事如果放在内地就更惨了,因为在「不能选择」的同时也要承担代价,最后变成了「别无选择的代价」。
怡敏当下的恐惧比对出了亭亭的勇敢和包容,这点很难否认。
所以看待这样的关系,不是爱与不爱的区别,也不是爱与更爱的区别,我宁愿把她们看作两条错位的平行线,两个人处在不同的阶段,面对不同的困境,如果不能对彼此足够包容到一种同频的程度,任何为爱冒险都将是幻想,毕竟冒险的代价很大。
在同性婚姻没有合法的社会里,这个挑战就更大了。其实在第一集就被狠狠虐到了,两个女生的婚礼,太稀少了,当时怡敏的表现也暴露了她从来没有正视过个人感受的事实,而那没有被唤醒的部分就像终生携带的死胎,感受着诡异的阵痛。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郑宜农为该剧创作的同名主题曲,其歌词直白到可以直接作为全剧主旨,同时也是最简短和诗意的点评。nn「那终将是我认识世界的那一天。」n「那是生的渴望,必须要靠近你。」n「那阵无畏的风将经过我们,嘲弄着那一公分的距离。」
抽出这三句歌词,倒着排列,基本就是本剧大体剧情了。
郑宜农本身就就是公开出柜的艺人,由她来创作主题曲再合适不过,这里面可能多多少少有她自己的感同身受在。
不过还是要说,观众非常需要更多关于女性情感和女性处境的影视作品存在,我认为关于女性的故事远远没有被挖尽。
因为更多作品还是围绕着那几个最醒目、最为人熟知的焦虑命题做铁饭碗,作品之间互为复读机,把不同的女性经验进行瓜分并各立门派,持「虽期盼发声却不真正交流」的姿态。
但在看完这部作品之后,你会发现现实生活中的女性情感世界是复杂而丰富的。希望以后能有更多资金投给这样的作品,一部电影时长拆成六集播放这种事最好不要再出现啦,真的残忍。
先从人物分析开始吧。nn学姐(江怡敏):nn她是一个从小被保护得很好的孩子,就像亭亭说的是掌上明珠,而且从两个人的零碎对话中可以看出,在学姐家中,父亲是有话语权的那一个。她和母亲是附庸,一个靠丈夫赚钱来花,另一个对父亲的管教言听计从。这种长年累月的服从性家庭教育下,形成了学姐在任何边缘行为下都会习惯性地退让、忍耐、服从的软弱性格。nn在她的世界里,是没有反抗和对峙这一说的,也没有所谓的自主的权利,因为这些都是在父权笼罩的家庭中不被允许的存在。所以当她和亭亭的关系发生了质变,或是说早已质变只是在她尚能欲盖弥彰的范围内时,她要强迫自己在这段关系里后退,退回到最初她的价值观中的「朋友」的范围。即便这种退出让她痛苦,但是她也会自欺欺人地安慰自己这是其他人眼中「正确」的选择。怀着这样的想法,她结束了自己的高中时代,又听从家里的安排结婚生子,看似过上了大多数「普通人」的生活。nn如果亭亭没有再次出现,可以预见到怡敏的一生都只是从一个笼子走到了另一个笼子中,麻木且认命。在家从父,出嫁从夫这句话完全就是她的真实写照。她每天除了要像男性一样上班,还要照顾有精神障碍的儿子,回家理所应当地承担起家庭主妇的角色。她的丈夫像是另一个巨婴,一个生活上的白痴,他对于妻子在生活中的面面俱到坐享其成,以至于怡敏只是参加一个婚礼,他帮忙带一天儿子,隔天孩子就因吃坏了肚子而腹泻。同时,他也理所当然地认为即便再晚,吃完的餐具也应该是由妻子回来收拾的。nn面对这样的丈夫,怡敏有想过要反抗吗?显然没有,她认命了,「命苦呗还能怎么样呢?将就着过吧。」大概是这种想法。所以当她从沙发下抽出丈夫打了一天的电玩手柄,拖着疲惫的脚步去收拾餐具,听到丈夫对婆婆「夸赞」自己「把一切都弄得好好的」的时候,她感觉不到高兴,只是觉得悲哀但无力。nn在这段婚姻关系中,她进一步彻底地失去了自我,连手机桌面都是儿子,一周五天在外出差的丈夫,完全指望不上。面对精神障碍的儿子,她显然要付出比其他母亲更多的精力,因此她的生活里,没有「我想要」,只有「儿子需要」,说得难听一些,这是一个守活寡的母亲。nn而亭亭的再度出现,仿佛向她十五年死水一般的生活中投了一颗石子。她自以为压下去、只是一时冲动的少年情愫再次唤醒,或者说她沉睡的自我意识终于开始觉醒。这逼得她开始审视自己的生活,以及早已面目全非的自己。nn十五年后的重逢,惊喜、愧疚、感激以及过去未能表达的爱使怡敏感受到了短暂的快乐。而亭亭对于她生活上的帮助,也让她感受到了家庭中另一半「同伴」的作用,因此她开始重新试着接纳自己,接纳自己的情感。nn过去,她对于自己与亭亭之间的感情是极力否认的态度。可当她在婚礼时看到一对女生同样幸福地举办婚礼分享喜悦时,她产生了一种对于「生活在别处」的好奇与兴奋。所以当亭亭试探性地对自己做出情侣间的亲密接触时,尽管她感到紧张,但同时也怀着猎奇的心理,就像她高中时代在亭亭的怂恿下第一次相互触摸对方的身体。最后的拥吻是她情感到达的顶点,这一刻她是完全属于她自己的、一个完整的人。从她主动抚上亭亭的脖子,对她的吻予取予求时,这十五年来的委屈,悲愤,懊恼,对过去自己软弱逃避的愧疚,以及从未消失过的爱,瞬间把她和亭亭淹没,在这一刻,她用行动代替了语言,正视了自己的内心,同时也对亭亭那么多年的爱第一次正面做出了回应。nn江怡敏终于成了江怡敏,而不是王太太,或是小哲妈妈。nn分割线————————————nn学妹的来了nn写在最前面:n「我希望,我们都能够更加诚实地面对自己,我们都能够变得更勇敢。」nn学妹(钟亭亭):n 她可能是有那么一点神秘色彩的女生,我是说她的家庭方面。虽然看了很多遍,但我仍旧对于她生长于一个什么样的家庭感到困惑。一些个人猜测,或许是单亲或是接近单亲家庭的状态。单从呈现出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没有人物前史的角色。因此以下仅对呈现部分做分析。nn 不难看出,亭亭是一个坦率,正直,同时有强烈自我意识的女生。这一点并不只是表现在她对于性别意识的模糊,她对于一切的情感都是十分单纯、不惨杂质的,可以说在这一方面,她是一个理想化的呈现,与周围所有的人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她是唯一一个特立独行的存在。n n 而从情感角度来说,亭亭之于怡敏,反倒更像是学姐。当她第一次在排球场上看到青春飞扬的怡敏时,怀着好奇与仰慕的感情请求加入排球队,并毫不掩饰自己对于学姐的倾慕。之后不管是训练后第一个与学姐道别,还是主动提出要载学姐回家,都展现了她表达情感的方式简单而热烈。n n 在她的世界里,依赖和喜欢是可以毫不掩饰表达出来的,她所要情感输出的对象是一个「人」,其次才是性别。当怡敏还囿于「非礼勿视」的家庭教育中时,亭亭会觉得「这又没关系」,因为她觉得她们之间的感情已经足够让她提出对彼此身体的探寻,「坦诚相见」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能够增进彼此间情感的一种方式。nn 高中时代亭亭表达好感的方式是莽撞的、不管不顾的,她希望喜欢有回应,至少不被拒绝,希望她们两个人在这个世界上是和别人与众不同的存在,她是一个传统世俗的反叛者。在一次又一次地试探,亲吻,有别于好友间的拥抱后,怡敏的不拒绝与迁就让她产生了找到同类的错觉。因此当怡敏严词提出她与自己的关系已经太近了必须终止时,亭亭感到困惑,震惊、失望和悲伤。这是她第一次意识到,两个人之间明明是水到渠成的感情也必须是要符合社会赋予的一般性别意义下的,如果超出了这个范围,喜欢和爱都要收敛。同时她也对怡敏有了新的认知,眼前的这个学姐并不是像在球场上表现出来的那样敢打敢拼,和自己有着同样敢于挑战世俗勇气的人。n n 在明白了这一点后,亭亭感到心灰意冷,她不仅是对选择逃避的怡敏失望,同时也对这个定义所谓「正常」的社会感到失望,这种感觉甚至让她对自己产生了自我怀疑,我相信在她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这种自我怀疑都在反复地对她进行精神折磨。n n 就个人来说,我偏向于认为亭亭是个有一点缺爱的人物,她对于怡敏表现出的依赖带有一种对于安全感的需求,譬如她对于拥抱,对于身体贴近时心动后的表现出的放松与满足感,都让我有一种她在怡敏身上获得了一种归属感,而这种需要在遇到怡敏前是无处安放的。对亭亭而言,怡敏是她「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存在。n n 十五年后与学姐再次相遇的亭亭,已经学会了收敛自己的情绪,扮演一个看似普通的「正常」大人。她明明就坐在对面,也看到怡敏的欲言又止,但是这次她选择慢慢来。不管是在婚姻排队合照的等待过程中,还是在出租车上想要知道她生活近况的探寻,亭亭的试探都是能随时收得回来的,有别于她高中时带着强烈裹挟性的热烈。当她发现怡敏的生活似乎并没有那么如意,譬如年少时憧憬着要摆放在窗边的高脚椅,最后却淹没在鸡零狗碎的生活中时,亭亭开始默默地表达自己的关心:及时递上纸笔让她处理公司急务,照看小哲让她安心处理自己的事情等等。这些行为看起来都是礼貌克制符合「一般朋友」的标准,也让怡敏在长久「伴侣缺失」的婚姻关系中感到温暖以及能够喘息。nn 当然,亭亭也知道,不管是过去对于和自己曾经那么亲密无间的关系,还是如今在生活中的「普通朋友」身份,怡敏都依然选择否认。所以当怡敏在丈夫面前装作与她是初识时,她笑了一下,这个笑里包含谅解,自嘲、意料之中但不会有指责。因为这时候的亭亭不再是高中那个面对与众不同时会困惑,愤怒,乃至质疑自己的小女生,十五年的光阴,已经足够让一个人树立自我认同,构建自己的内心世界来不动声色地对抗世俗。nn 在过去,亭亭只是一个非常简单干净到像一张白纸一样的女生。她不理解为什么相互喜欢不能在一起,为什么要让自己妥协于社会一般标准来以此展示自己是「正常人」,她不理解怡敏的决绝感到。而十五年后,她能够理解所有,她明白这只是个人的选择,她选择了坚持自我对抗世俗标准,而怡敏选择妥协,这都没有错,不能仅仅因为没有被选择而心生怨怼。nn 在这一基础上,亭亭恰到好处的循序渐进来到了第一个关卡。这决定了她和怡敏之间是到此为止还是有质的飞跃,必须直面,没有迂回可言,而这一点,怡敏也清楚知道。亭亭在必须要迈出这一步的时候,生怕出了差错。而拥抱是她们间最熟悉的接触方式,所以她在背后抱时停了一会儿来确认自己是否还能感到当初的那种归属感。在这之后的每一步,她都时刻注意着怡敏的情绪,一直到吻上侧颈和脸颊,而后得到了怡敏的回应。在那一刻亭亭才是能够真正确定眼下的这个人,其实和自己一样爱意未减,至于她的顾虑和犹豫,都可以交给时间慢慢疏解。nn 成熟后的亭亭在和怡敏的婚外情中以无限的包容与耐心让怡敏能够有余力来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因为她自己也经历过自我认同的重建,知道这对于一个几十年来都身处围城从未想过要反抗的普通「女性」会更迷茫、难以取舍。或许最后会失败,她会再一次在选择中被放弃,但她已经不再强求自己是第一选择对象。在这之前,她们能够相互爱一天就是一天。nn 从高中时期小心翼翼试探的爱慕,在十五年后转变为坚如磐石沉默包容的爱。我知道自己会在不同时期反复爱上你,而你也终于予以回应,就很好了。n
恋人的重逢如果都可以和怡敏和亭亭这样
未尝不是最好的结果
我和高中恋人重逢,是在大学快毕业时间的同学聚会
来的有些谁我也不记得
我就记得我们互相像是朋友一样说着一些有的没的
眼神一点不闪躲,客气的就和朋友一样
临走时候
和亭亭一样,我说你怎么回去?
然后我们一起踏上了地铁,呼啸而过的地铁声音盖住了我们的对话
也许我们也没说什么
坐过了我的站,坐过了她的站
我们没有说话,在车厢的柱子这里
我望着她,我说我过站了
她说那我送你再坐回去吧
我们就跨到了对面的站台
当列车驶来的时候,我说,你想不想去我住的地方坐一坐
她说好阿,笑起来一样没心没肺的样子
我们走进老小区的路上,周围黑乎乎的路上一个人没有
她身上的香水味很好闻,很冷的夜晚,月光下我们没有说话
我们的过去简直比电视剧中的还要狗血一些
和所有卑微的爱人一样,一边听她说着我爱你,
一边陪她去看她喜欢的男生,在海边吹着冷风的自己像个傻子一样
无数次对自己说可以了,不要爱了,她不爱你
但当她对你笑,你也就忘记了那些伤疤
接受她口中的补习,接受她看着其他男孩子打球
你以为看不见也许就和她说的一样,他们是朋友
也无数次的问出那句,那你为什么不理我?
求求你,不要不理我
亭亭说这句的时候,我简直代入了我自己,我整个青春
可是她没有回应
那个年代没有手机,不在一个班级之后,要遇到的可能性很低
孤独感要把我吞没,我也无人可说,也没有朋友
身边人虽然没有明显表露,但对于这种关系或多或少指指点点
我当时极度抑郁,如果胆子大一点也许都死了
我也永远记得班里一个男孩子和我说的话
你们两个人好恶心,搞txl
当时我们在文艺表演上台之前,我听了愣了一下,我不知道她听到没有
她上台表演,我是她身后的陪衬
我发誓这是我这辈子听到最难过的话
所以我相信亭亭听到她最爱的女人和她说出这句“恶心”
她的心肯定有一道永远无法填平的伤痕
这是多么深刻的伤痕,刻在青春残酷的深处
但是
亭亭是卑微的,我们也是卑微的
当我打开门的时候,钥匙转动的声音有些迟钝
随后她拥抱了我,吻了我
我们在门口吻了很久,不知道为什么她开始哭,眼泪就顺着她的脸滑落下来
我们走到房间床上,没有开灯,没有脱衣服抱在一起
做完我说,留下来吧
她说太晚了,我要回家了,送送我吧
我们依然走在老公房的花园里,我说你身上的香水好好闻
ck,我一直用这个牌子,她声音中透露着自信,她像是回到了现实
我们怎么告别的我不记得
我看不清她的脸,那天有点冷了
随后发展和剧情一样,回到现实中的女人,她就是不爱你的
你说我等你,我们再见一下,她不回复
我说我去了花市,看到你最爱的花给你寄过来,她不回复
我说你为什么不理我,
她就像消失一样,再次在你生命中
我感觉我疯了,我吃不下睡不着,我觉得自己好贱,为什么还要和这样的女人有关系,自己现在的生活不是很好吗
所以亭亭肯定也是这样问自己,现在生活不是很好吗,为什么看到她就疯了
你忘记她带给你的那些伤疤吗?
之后没多久,我通过社交媒体看到了她的婚纱照
那天我走在上班的路上,阳光很好,她和一个陌生的男人结婚照
还是笑的很开心
那年我22岁,我觉得我的青春彻底结束了
她的社交媒体上永远都是她的男朋友,老公的照片
他们过的多么快乐和幸福
她做的饭菜是多么丰富好吃
你永远也不知道她到底隐瞒了什么
就像亭亭说的,如果我第一个喜欢的不是你,我想我会更自信
自己对于亲密关系的不安,多疑,猜忌和害怕,
那些无可言语的不确定
让自己在过了十几年后的深夜,依然耿耿于怀的写下了这些
我说,有时候我想我要是没有认识你该多好,我以前应该会过的更快乐
为什么突然这么说,她过了会发消息过来
但你不觉得人生多了段经历也不错嘛,现在偶尔还可以和我聊聊天
但我们好像从来没有好好聊过
我想,如果没有认识你,也许我会更自信
这个关我什么事?
所以
亭亭,我觉得你值得更好的人
你的学姐
她不是不爱你
她只是没有那么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