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这两部一看就能明显看出都是女性编剧和导演(Rachel Lee Goldenberg ),所选取的角度和内容都是从女性的“选择”出发,强调"你的身体你做主”。没有父母的参与,孩子父亲也不需给意见,就算堕--胎的经历再艰辛,故事的主人公都庆幸还有这样一个选择,而且从未对此有犹豫。两部电影都有仔细去描述整个问诊、手术的过程,旨在让同样可能面临这样处境的人,做好心理准备,打破之前人们心里对堕--胎这件事的偏见和恐惧。
同时,女导演也会更多地展示年轻女孩在社会上所面临的方方面面的“危险”,以起到警示作用。与《从不 很少 有时 总是》中的女孩个性软弱,总是被强迫、不懂得拒绝不同,本片中的女主人公Veronica( Haley Lu Richardson 饰演)是一个聪明又自强的女孩,她马上就要去知名学府上大学了,而且“中标”也是一次意外,并非她没有避孕意识,甚至男友还是个乐意结婚和承担的男生。可是这样是否会有不同呢?是否男方想承担责任就应该放弃自己的理想,为了这个孩子而改变自己的人生?
公路片+性喜剧。很有点复古的意思,导演和编剧很斯文,把故事讲清楚了。这样其实就很好,明白就行。公路片+性喜剧。很有点复古的意思,导演和编剧很斯文,把故事讲清楚了。这样其实就很好,明白就行。公路片+性喜剧。很有点复古的意思,导演和编剧很斯文,把故事讲清楚了。这样其实就很好,明白就行。
(B+)2007年看《Juno》的时候就曾想,如果这个姑娘没有把孩子生下来,会不会给她带来的痛苦更少?当年的好莱坞能做到《Juno》那样,把孩子生下来送给别人就已经不错了,但现在时代变了,一年中已经有了两部直接讲述青少年堕-胎的电影:年初的《从不 很少 有时 总是》及目前HBO Max上的这部《未怀孕》。只是后者采用了青春喜剧的风格,变成了一场公路冒险,但最终的结果是一致的,都带给年轻女孩很多可思考的内容。
而且这两部一看就能明显看出都是女性编剧和导演(Rachel Lee Goldenberg ),所选取的角度和内容都是从女性的“选择”出发,强调"你的身体你做主”。没有父母的参与,孩子父亲也不需给意见,就算堕--胎的经历再艰辛,故事的主人公都庆幸还有这样一个选择,而且从未对此有犹豫。两部电影都有仔细去描述整个问诊、手术的过程,旨在让同样可能面临这样处境的人,做好心理准备,打破之前人们心里对堕--胎这件事的偏见和恐惧。
同时,女导演也会更多地展示年轻女孩在社会上所面临的方方面面的“危险”,以起到警示作用。与《从不 很少 有时 总是》中的女孩个性软弱,总是被强迫、不懂得拒绝不同,本片中的女主人公Veronica( Haley Lu Richardson 饰演)是一个聪明又自强的女孩,她马上就要去知名学府上大学了,而且“中标”也是一次意外,并非她没有避孕意识,甚至男友还是个乐意结婚和承担的男生。可是这样是否会有不同呢?是否男方想承担责任就应该放弃自己的理想,为了这个孩子而改变自己的人生?
我最喜欢本片的地方就是,它探讨的是,当女方并非处于受害者地位时,她依然需要独立为自己的人生做出选择。堕--胎与否最终还是女生自己的权利。但目前的情况是,很多时候女性会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干扰,很多人会从政--治、宗--教或个人意愿出发,不断干涉女人的决定。像美国很多州无法实行堕胎,或者像片中有一对反-堕--胎的夫妇甚至想绑架女主角给她洗脑,还有女主角的男友也是跟踪到诊所,百般劝服。。。所有来自周遭的这些阻碍都可能导致一个女孩没办法做出自己希望的决定,被操控或强迫,最终为此付出代价。现实中,这样的例子不要太多。
本片也同样谈到了女性对恋爱行为上的很多领悟,比如以前的爱情片里,痴情的男主不断追求、急切求婚等都是感情真挚的表现,但现在女性明白了很多行为其实根本是跟踪狂和控制狂,如果这个人并非你希望要的,或时机不对,就算对方再拼命追求,你依然有权利拒绝。片中女主的好友,作为一个头脑清醒的女同,说出了很多真理,特别适合点醒不少在恋爱中迷失的女孩们。
但是关于堕--胎的电影显然在美国依然是争议性的,总是会有人看不惯,很难成为广泛院线发行的作品。美国人连戴个口罩都有争议,更何况这个议题。但终归,随着女性电影人逐渐获得机会和话语权,这样描述女性真实痛处的电影未来只会越来越多。这些电影一方面希望让人看到作为女人常常要面对的无奈和辛酸,同时也希望年轻女性能更明确自己想要什么,为任何一个自己的决定负责,而不是被周遭的各种阻挠和纷扰所绑架。
本片选择的搞笑、冒险风格,在观看时偶尔会觉得有点夸张和无厘头,但一路上两位女主角的遭遇确实预示着很多未知的危险。从观看角度来说,这部要比《从不 很少 有时 总是》显然更有娱乐性,更容易被大众所关注和接受,也因为涉及更多校园和年轻人生活的内容(比如社交网络),会获得更多共鸣。
这类电影无论什么风格,获不获奖,其实最终的目的都是接触到它的特定目标观众群:年轻女孩。只要年轻女孩可以看到,可以从中获得领悟和警示,目的就达到了。
想不出酷儿的最好朋友是直女的话,能不影响到直女反思自己的性取向是不是社会建构的?除非她自我认同为钢铁直女。
珍贵的友情失而复得,温情满满。身体自主,不耽误自己的人生,也不耽误投胎的找下家,立马打胎,正能量满满。
爆米花电影的好处就是,遇到一个帅T,是个酷儿都是ta的菜,都能立马喜欢了,也没不耽误。
n
今天聊聊电影《未怀孕》。
片名Unpregnant (2020),别名堕胎。
这部电影由HBO Max出品,画面尺度并没有HBO的黄暴污传统艺能,倒是影片内容着重探讨未成年人堕胎的敏感话题。
《未怀孕》预告片
17岁的密苏里州少女维罗妮卡(Veronica)是一名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眼看着就要报考常春藤大学开启大学生涯,她却突然发现自己意外怀孕了。
为了不影响今后的求学和生活,维罗妮卡选择堕胎,偏偏密苏里州规定未成年人不得在无监护人的情况下进行手术,维罗妮卡只能选择前往1448公里之外的新墨西哥州,在那里她才能实现堕胎。
维罗妮卡要瞒着父母出远门,还要找一个“合适”的人陪同,思来想去,维罗妮卡找到了有车的“前”好友蓓丽(Bailey),请求蓓丽带她出趟远门。
就这样两位未成年人踏上了一条堕胎公路旅行。
一路上,维罗妮卡和蓓丽经历种种人和事,有欢乐也有危险。
两人也渐渐敞开心扉,曾经疏远的朋友又一次成为知心好友。
影片中最重要的两条线索就是维罗妮卡和蓓丽两人的成长,以及主题堕胎话题。
少年不识愁滋味,而今识尽愁滋味。
维罗妮卡一路的成长肉眼可见,原本她是一个自私自利唯我独尊型的女孩,只要醒着就接连不断更新朋友圈,整天和她的小团队混在一起,嚼别人舌根。她本人自我感觉却非常不错,是个典型青春叛逆期的熊孩子,怎么看都不招人喜欢。
蓓丽因为当年父母离婚,心理受到冲击,更是将叛逆直白地表现行动上。她染发、毒舌、孤僻,用充满尖刺的外衣包裹住自己,以疏远别人的方式保护自己,在学校里也是出了名的异类。
曾经她们都以为生活就会这样看似苦大仇深地过下去,但当真正的困难来临时,她们才发现自己小脑袋瓜里的烦恼算个屁。
她们相伴上路,远离了熟悉的生活环境后,才知道生活的不易。
幸好一路有你,两人能够在一路上相互扶持。
纵是如此,她们还是遭遇了各种突发状况,警察、极端主义分子,十几个小时的车程,硬是被她们整出了美国西南部冒险之旅的感觉。
片中最为惊喜的应该就是炸鸡叔吉安卡罗·埃斯波西托(Giancarlo Esposito)出现了吧。那个叱咤风云的大叔在这里往谐星发展。
影片采用喜剧形式,表现的话题却很沉重,正常公路旅行并不轻松。
堕胎也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之前《一夜大肚》《朱诺》《从不,很少,有时,总是》等几部电影都从不同角度不同风格进行过讨论。在这个话题上,过度娱乐化会让产生不必要的误会,给人堕胎如儿戏的错觉。
就堕胎话题可以引申出无数讨论,胎儿是否拥有生命权在各地法律都不相同,由此制定的支持堕胎反对堕胎法律也不尽相同。
唯有自尊自信自爱才能自强自立,女性为了避免卷入这种想破头的麻烦,还是要保护好自己。毕竟不管生产还是堕胎,都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情。
喜剧外衣严肃内核,
公路之旅认知自我。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公众号:妙看影视
如果说《从不,很少,有时,总是》是两个女高中生结伴去寻求合法堕胎的现实版“悲剧”电影,那么《未怀孕》则是它的相反面,这部电影更多的是欢乐和不可思议。nn它好像凝结了很多校园喜剧应有的搞笑成分,比如流言蜚语,比如美女成团,如《贱女孩》般的日常校园生活,但实际的脉络又更像是我喜欢的那部《下流女孩》。nn比如Veronica和Bailey的友谊就很像丹妮尔和克拉克的友谊,他们也一起出走冒险,展开一场公路之旅,也一起去找离异的爸爸,结果一样被亲爸惨拒。克拉克如Bailey一样,肥胖、不受待见,一样属于LGBT的一员,他们都在路上遇见了自己心动的人,一起亲了嘴,留下美好的回忆。当然,Veronica和Bailey的友谊也如丹妮尔和克拉克两个人的友谊一样,因为这趟出走,越来越亲密。nn但追根究底,电影呼吁的依然是人权的公平,哪怕《从不,很少,有时,总是》和这部《未怀孕》风格迥异,最后目的性也一致,如好心鲍勃听到两个租车的女孩的目的后,嘲讽的那句话“大zf认为他们可以要求人们如何对待自己的身体,这让我恶心。”nn大抵,权利有利弊,法律也有对错之分,但什么时候能完善,真正的去为人民服务,也就是人们遵守它的时候。nnPS:这部电影欢快的配乐让我感到很开心,两个女孩的演技也不错,而且Bailey的绿色头发是我爱的颜色,有感这是一部看完之后会让人感到轻松、又能深思熟虑的电影,喜欢。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