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堀北真希高良健吾船越英一郎户田惠子姜畅雄山下容莉枝绿友利惠佐藤宽子日向明子宫川一朗太
类型:剧情悬疑导演:深川荣洋 状态:已完结 年份:2011 地区:日本 语言:日语 豆瓣ID:4822829热度:825 ℃ 时间:2024-08-14 12:02:17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可以确信的是,东野圭吾的《白夜行》依然会被继续翻拍。但妄图用影像诠释出如此经典的罪恶故事,却注定是座无可企及的高峰。三个影视化的版本看下来——包括之前期待值较高的这版日影,还是觉得日剧版本最淋漓尽致。n当然,剧集在叙事容量上占据优势,对原著的还原程度最高。但比较这三部作品的改编手法:日剧主打人物关系,放大情感,规避推理因果,无真空叙事;韩影追求冲突,浮于表面,技术层面上移植故事,却情感空洞(大概也和文化差异有关);日影大作减法,对支线人物和事件囫囵吞并,叙事效率反而没得到提升。n对日影的总体感觉是无功无过。毕竟起点高,难度大,但较之原著却存在一个巨大的缺憾,不吐不快。东野圭吾很擅长在动机上花心思,那么,我也很想知道日影创作团队的动机为何,对初始文本的定位在哪。n有一类改编作品,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跨越载体限制,叙事策略巧夺天工,人物刻画锦上添花,又不乏灵光涌现的原创解读。像春风拂过大树,文本原型是夯实的根基,二度创作是疯长的枝叶。树还在那里,入眼却是一派生机。在我的阅读范围内,《朗读者》、《搏击俱乐部》、《闪灵》,以及日影《金色梦乡》、《告白》都是优质的改编电影。那缕春风即是影像独有的优势。n还有一类改编作品,动机复杂且暧昧,虽不能称其为劣质作品,但却是上文提到的优质作品的对立面。如《龙纹身的女孩》(瑞典版)、《挪威的森林》、《第二十二条军规》,在我看来都是改编电影中的败笔。其共性是只将某个话题点拿来为我所用,却无视原著作品整体的叙述野心和表达欲望。这般移花接木,简直盲视,似乎辜负了作者的那份苦心经营。其动机大概有从消费主义出发的嫌疑。n以上两种作品,最大的区别就是灵魂。前者的工作是放大原著的灵魂,无论做到什么程度,是对原著的致敬与褒奖;后者则像个画皮匠,做得再好,也只是一副皮囊。n令人遗憾的是,日影《白夜行》在成片效果上更靠近后者。n对人物的改动,是这版日影无法回避的讨论。先从雪穗和亮司说起吧。对两人生活轨迹的讲述方式基本和原著相同:随着案件展开,从未相遇,高潮与揭底同时降临。虽然完成效果还不错——我听到影院里有人惊呼、抽泣,但却忽视了原著中这对人物最根本的关系。“枪虾与虾虎鱼”,“互利共生”,这是刑警笹垣对雪穗和亮司关系的参悟。原著中处处可见的心机笔触,都在为读者参悟两人关系制造想象的空间。同样,两人各自的行动线索,最终落点都回归于这种关系。白夜中前行,他们彼此关照,其中所蕴含的丰沛情感自不必多说,这是东野圭吾最经典的创造。而在日影中,两人之间的羁绊消失了,似有似无的联结也一再被拉远,这种破坏和割裂将雪穗与亮司置放于平行空间,不仅削弱了每个动作的动机、落点,也使观众对人物心理活动的解读简单化。n日影中堀北真希饰演的雪穗,自私、庸俗、短视,且作案手法低下、陈旧,真的无法令人动容。她与亮司的关系看起来更像简单的利用,却不见“互利共生”。在原著中,雪穗的人物灵魂是什么呢,恰恰是没有灵魂。她为什么只会采取对他人施暴的方式排除异己?原著对施暴的解释为“她相信这种做法能轻易夺走对方的灵魂”,这揭示了雪穗的心为何会成为恶的黑洞,因为那里早已空空荡荡。一句话,将恶女形象推向极致。在日影中,没看到描摹这种灵魂的影像创造和努力。n高良健吾饰演的亮司,戏份被删了太多,以致沦为雪穗吸金的帮凶,人格魅力高损。原著中的亮司聪明、手巧、擅于伪装和变换身份。精通高智商犯罪,十九年间多次与笹垣的调查擦肩而过,真身却永远在其视野之外——像个幽灵般的活着。毙命的那天是雪穗新店开业之夜,这天夜里他为什么要出现?原著中他乔装成圣诞老人分发剪纸,以只有雪穗才能明了的方式进行着隐秘的狂欢。即使不能手牵手在太阳下散步,那两人的名字终于能光明正大的排列在一起(R&Y),就是彼此存在的证明。亮司是为存在而狂欢,而不是心如死灰的面对审判。n关于结局,最大瑕疵莫过于对雪穗的改动。“沿扶梯上楼,背影犹如白色的幽灵”的雪穗,并未让任何人看到她的表情。而日影中我看到了一个向猎物献媚的庸脂俗粉。这个表意明确的解读,使雪穗和亮司的关系更像《幻夜》中的美东和雅也。相对于这般草率的解决争议,我更愿意接受只以背影示人的雪穗。n再来说说其他人物。笹垣的改动不大,这个人物本无大是大非,日影中赋予他更多的是温情、平实,却少了几分执着、精明。阅读原著时,深感笹垣道出每个调查结论时都蕴藏着悲意,虽没作过多描摹,却可想象他的人生已被雪穗和亮司二人改变,伴随着二人的成长,笹垣也不可避免的遭遇创伤。n说点题外话,我对日剧中塑造的笹垣记忆犹新,爱恨交织。那个笹垣像饥饿的猎犬,不肯放过一块碎肉。直到最后,他疲惫的道出一句“大家都空虚了”——雪穗和亮司参与了他的人生,这是代价。这也是我钟爱日剧版本的原因,日剧中每组人物的关系清晰扎实,不留死角,是富有生机且极具自信的创作。日影中笹垣和亮司的终极对决会引发腐女的笑场,就不难解释了,这是人物关系咬合松动的体现。n日影中登场的典子和筱塚是两个多合一的人物,压缩情节我可以理解,但整合人物却让人感到不适。理由很简单,典子已不是典子,而筱塚也非那个筱塚了(更别提筱塚的卡司选的有多失败)。川岛江利子的塑造很生动,人物可爱,但扩写她的篇幅却看不出有何必要。要求电影悉数还原原著人物,的确苛刻。但遗憾的是,以摧毁人物为代价,却并没有换来叙事效率的提高。n很多人认为日影较忠实于原著,我只能说,人物受到损毁,即悖离原著。另外还有一些技术性问题,比如雪穗和亮司犯罪简化,推理点表现直白,对白不够精炼,没有擅用道具和意象……n本来只想针对改编分析下不足的,没想到剥洋葱般写到最后,竟有点批判大会的意味了。日影也不乏自身的优质创造的。比如影片的调度、质感及配乐隐约可见黑色电影的风骨。又如雪穗和亮司是如何互动的,对应摩斯密码闪烁的太阳光,这个浪漫的想象填补了原著的空白。n爱之深,责之切吧。笹垣对雪穗和亮司的行为解释为“他们只是想保护自己的灵魂”,借用下这句话结束此文,作为东野圭吾的粉丝,曾被书中人物感召过的读者——我只是想保护他们的灵魂。n
青春野蛮
胡越的故事国语
猛鬼殿4
回家的路
火云端
韭菜花开
A political thriller. T...
播放指数:999℃
日剧版《白夜行》,那些年流行纯爱,主推演员组合,索性去除推理悬念,倒有个七八分模样。韩影版放大警官破案情节,演员卖力,无奈水土不服。如果从忠实于原著的角度来看,三版《白夜行》都难以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无非《白夜行》是东野影响最广泛的作品之一,众口难调;再者,由于近二十年的时间跨度,男女主角历经童年、少年和青年三个阶段,这对演员要求太高;最后是推理和爱情双线并行,有如白天与黑夜,造成改编时需要痛苦取舍,编剧导演难做人。最后结论便是,《白夜行》不可能或者说不适合被映像化,好比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这里头,电影化的难度尤其大。原著内容庞杂,造成了两个电影版都长达两个多小时,而且从上映后的状况来看,日影版《白夜行》票房惨淡,影响力远不及当年的日剧版,这当然不是简单的先来后到问题。
问题首先出在了演员选角上,比之略显大度跟奔放的韩影版,这回的《白夜行》演的太收。尽管都有偶像剧的残留影子,然而堀北真希当真无法胜任雪穗这一角色,始终面瘫示人。外型上,横竖看她,始终还是刚长开的少女模样,就适合在学校里存活。演技上,扮成熟、玩心思,她都没能完成复杂的情感表达,心理变化更是缺乏深层次的演绎。当灵魂人物雪穗都无法站稳脚跟,当演员始终难以令观众信服,《白夜行》的失利就可想而知了。
从故事上,日影版《白夜行》做了很多减法,比如将一些次要男女人物合并,直接省略了亮司的许多经历。这样的做法本是无可厚非,然而大量删减后,亮司和雪穗的关系却遭到了损害,停留于利用和利害上,缺失很大。要知道,书上的文字能带给人无穷的想象(哪怕是留白),虽然词藻可以去描述形容一个人,但被影像化后,人物形象却被固定住,扼制了想象的空间。唯一被生动化的是警官,可惜他对男主角表现出来的情感,是不是有点太过了?
单纯从电影技法来说,日影版《白夜行》未必强过韩影版,过度依赖中景场面,有点浓缩电视剧的意思。与其这般平铺直叙,还不如像韩影版那样确立黑白冲突的基调,注重形式,那样做至少可以表现得更像电影。影片突出阴郁气氛,强调亮司和雪穗是一种“镜面存在”,但没有表现出对位感,此轻彼重,互相剥离。无论是恶还是爱,电影的表现力均有较大不足,只是一味去渲染雪穗的冷与僵,没有深化,实在可惜。【南方都市报 木卫映画 http://gcontent.oeeee.com/2/a2/2a27b8144ac02f67/Blog/ba9/a6ce4f.html】
单纯被这个奇特的名字所吸引。
行走在白色的夜晚,这个矛盾而奇异,甚至对于一般人而言是绝对不可能存在的世界,有的人却在这里生存。
一路上隐隐约约的线索,若有似无地暗示着两个孩子之间奇特的友情和爱情。
在真相大白之前,一切都无从确定。
原著中几乎所有人都保持着一种宿命的静默和悲哀,人性中的阴暗面被无限放大,最终成为了唐泽雪蕙全部的世界。
几乎没有任何激烈的画面描写,桐原亮司是阴暗孤僻的少年,西本雪蕙是狠毒敏锐的少女。
考虑了很久,还是觉得狠毒这个词最适合雪蕙。
除了《白夜行》以为,我们几乎不可能在第二本书中看见这样一位贯穿始终的主角,她带着深沉的恶意而来,又带着深沉的恶意而去,从始至终不曾心软过,不曾忏悔过。
她想要的,她便不择手段要得到,得不到的,就不择手段要毁去,没什么对或者不对,神挡杀神,佛挡杀佛。
在正面描写中雪蕙从未对谁吐露过恶语,她总是温柔的、微笑的,却无形中让人感受到和她之间的距离。
原书中在大量的前情铺垫背景下用微小的细节来四两拨千斤般展现出两人共同生活的点滴联系。
东野圭吾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从不正面描写这两个看似毫无关系的人之间实际共同生活的片段。
典子的手握住桐原亮司下 *体的时候,亮司突然笑了下,“你的手真的好小。”典子当时便非常敏感的想到,那么,以前是谁的手比我大呢?
仅仅这样一句“你的手真的好小”以及桐原亮司嘴角那一闪而过的笑容便让我寒毛直竖般的震惊。
日剧中雪蕙的扮演者是绫濑遥,那传神的猫眼和原著中“漂亮的像女明星一样的脸”的描写十分切合,也几乎是当时我唯一能想到的人选。
但令我看到一半便放弃的便是山田孝之扮演的亮司。
那绝对不是我心目中的亮司,我并不是觉得山田不够漂亮或者演技不够好,而是当他犯错时他会焦躁和恐惧,在一旁的雪蕙则显得更为阴狠老辣。
这不是亮司。
亮司应当是一个沉默而清瘦漂亮的少年,不说话,面色阴郁,抽着烟,却有一种让人想要靠近的魅力,而当某人真的因为吸引而靠近他时却幡然悔悟般明白他之所以与众不同是因为他没有灵魂。
山田孝之是颓废的,时常感到矛盾和焦躁,但亮司却是绝望的,他也会感到矛盾,但比之焦躁更多的是孤独,很少有正常人的情绪。
堀北真希并非是想象中的雪蕙,但好在这些年演技确实有进步,最后她茫然而空洞的离开让我觉得表演地意外的到位。
比之堀北的雪蕙,那么高良健吾的亮司这是意外的惊喜了,意料之外的适合,带着太多秘密的少年样子,喝着啤酒,沉默地剪纸。
在这本电影中他常常挣扎,也深陷于杀人的痛苦中,间或能从他没什么光彩而又压抑的面容中感受到他的绝望和孤独。
可我觉得他是不会挣扎的,他一辈子只为雪蕙而活。
在小说接近尾声的时候,雪蕙突然对着店员说,“我一直生活在黑暗中,但是黑暗中有人照亮了我,那对我来说已经足够,我已经习惯在这样的白夜中行走。”
这段直白的表白让人几乎认定雪蕙是爱亮司的,之前的种种似乎也在间接地印证他们的确是相爱的。
凄美的爱情,这是我们所期待的。
电影因为时间的限制加之要对推理情节做出一个完整的推演于是不得已剪切掉了大段内容,虽然完整的切掉了电脑公司的段落,以及合并多个人物并没有影响故事的叙述性,但是这样却大大削弱的细节的冲击力。
在小说中唐泽雪蕙几乎没有显示出一丝人性的温情。
无论时年幼时用煤气毒死自己的妈妈,还是长大后毫不留情的向恶意中伤自己的女生下手,假如这些可以称之为报复,那么对江利子这个多年好友的下手则让人胆寒了。
江利子信任甚至崇拜她,几乎唯她是从。
电影中学长显得极为懦弱,至始至终都在小声说话,似乎连愤怒的勇气都没有了,而电视剧中柏原崇所扮演的学长则基本是我心目中篠塚一成的样子。
篠塚一成是个英俊而家世良好的男人,他温柔而绅士,唐泽雪蕙绝不是仅仅贪图他的家财,事实上原文中多处暗示这很可能是雪蕙一生中唯一的真爱。
桌子背后的那行字,他们的相遇,非常像一个传统爱情故事的开端,这是雪蕙想要得到的东西,非常非常想要得到的东西。但是没有得到,于是她出手毁了江利子,她得不到的,别人也不可以得到,可她从始至终唯独没有伤害过篠塚一成。
她多年来始终不曾忘却篠塚一成,甚至嫁给篠塚一成的叔叔都是出于想要更为接近他的目的。
后半段唐泽雪蕙慢慢除去了在读者面前所有的掩饰,养母病危,却仅仅因为新店开业第一天需要亲自出席比较好这样一个可以算作微乎其微的理由而拔去了养母的氧气管。
电视剧中仿佛为了照顾观众的情绪而让雪蕙不忍心下手改由桐原亮司代手,在我看来雪蕙是不会不忍心的,因为其后在养母的葬礼上有人奇怪的说了句,“唐泽小姐哭的很伤心说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委屈了自己的母亲要风光的办完葬礼其实却看起来非常普通的样子。”
从头到尾,这个小女孩在乎的只有钱一样东西而已,真心爱着她的养母却连葬礼都舍不得大办,连最后一丝温情都荡然无存了。
再仔细看她那段话,“我一直生活在黑暗中,但是黑暗中有人照亮了我,那对我来说已经足够,我已经习惯在这样的白夜中行走。”
她真的是对店员说的么?
根本没有必要,突然的剖白让这段话显得无比突兀,她是说给自己听的,她只是想让自己看起来不那么冷漠和孤独。
雪蕙强调过了,亮司不是太阳,是黑夜中的光,照亮了她前行的路,事实上也仅止于此了。
她的太阳其实是篠塚一成。
在养母葬礼结束后穿着黑色礼服她还试图勾引篠塚一成。
只是最后一次她也没有成功,并且篠塚一成从来不曾相信她,人生中唯一一次可能出现太阳的机会就这样没有了。
这时她才说,黑暗中有人照亮了我,那对我来说已经足够。
她认命了,除了钱什么也不想要。
至于那个店名,R&Y
让无数人觉得是真爱的表现,真的么?或许那只是一段友谊的纪念,一段即将逝去的友谊的纪念。
桐原亮司的宿命早已确定。
雪蕙看着他,面无表情,就像假人一样,空洞地说着,“我不认识他。”
她走向了她灯火通明的店中。
她继续在黑暗中行走,那家店成为了新的光亮。
亮司并不是唯一的。
再看到第一版预告片时,我第一反应是“你们这帮人是拉不到投资商所以做出那么简陋的预告片么?”
看完电影以后,我才惊觉,制作方太狡诈了。
白夜行这部作品分别在06年,09年,11年,短短5年间就被搬上荧幕三次,号召力非同一般,无论选角如何死忠们都会追,各路剧饭也会抱着挑刺的心理前去围观,再加上堀北首次挑战恶女,票房上该号召到的都已经号召到了。紧接着韩版上映后就放出映画化消息,选上堀北,放出那么烂的预告片,这些你们绝对都是故意的!在一片“不看好”的氛围中十足的降低了大众的期待值,另一边却默默的埋下了一枚深水炸弹——桐原亮司(高良健吾)。
无论哪一次评论白夜行,雪穗都绝对是当之无愧的首位,但是这次我想先说亮司。
本来毫无期待甚至抱着看笑话心态,看完后却觉得得到了意外的馈赠——桐原亮司。
在雪穗吸去所有关注时,不得不说这是一次非常聪明的重心转移(雪穗→亮司)。与原著相比,亮司的戏份做了大幅度删减,仿制银行卡和软件公司这些情节完全砍掉,药剂师这部分也做了很大修改,亮司这个角色彻底抛弃了自身的存在感而成为了雪穗“背后的影子”。如果没有最后十五分钟,这个亮司无疑是非常非常失败的。但是“伏笔”这玩意一直是日本电影最为擅长的手段,耐心而克制的铺陈后再给出猛力的最后一击。这里的亮司便是力度堪比深水炸弹的最后一击。
我是很容易被“瞬间”捕获的人,纵使警察大叔在天桥上喊着让人频频笑场的“基情”表白,坐在天台如暗夜天使般的高良健吾展开璀璨的笑容的那一瞬间,我还是被捕获了。
那一刻要死的BGM,从之前的钢琴独奏骤然停顿,随着亮司的笑容展开而后爆发出来,我的眼泪便已开始在眼眶中打转。每一次嘴角的抽动和眉间皱纹的加深,都流泄出这十九年来他所背负的苦楚,所有印象中的亮司,想象中的亮司纷至沓来,聚齐在高良健吾身上。
这个男人,他就是桐原亮司了!
“我的天空里没有太阳,总是黑夜,但并不暗,因为有东西代替了太阳。虽然没有太阳那么明亮,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凭借着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当成白天。”
我想编剧一定是念这段话念了上百遍(笑,此次桐原亮司的诠释重心完全放在了“黑夜中的阳光”上。有一个与雪穗无关的细节看的当下便非常为之触动,典子在与亮司做时,特写打在典子的脸上,她用很幸福的表情说“好温暖”。
温暖是阳光所具有的属性,只为雪穗一个人照耀的阳光,终于被另一个女人感受到,“好温暖”这句话从典子口中说出比从雪穗口中说出更触动人心。
用镜子反射光的方法来传递暗号的设定,实际上也是紧扣“阳光”这个象征意义。2小时20分处,小亮司用镜子将阳光反射到小雪穗脸上,光斑晃动之间,他用稚嫩的声音说“这世上,只有我们知道的秘密”。
我想,镜头没有表现出来的,雪穗抬头所看见的亮司,一定是绽放着光芒的。
高良健吾实在是太适合亮司这个角色了,举手投足间散发出的阴郁厌世之气与原著中的亮司吻合度直逼百分之百。最后十分钟快速穿插剪辑中的忍耐,无声恸哭无疑将全片推向了高潮。对我这个原著党来说最后十分钟在情感上得到很大的满足,书对亮司的内心挣扎描写及其节制,甚至令人觉得亮司除了对待雪穗以外,简直就是天生的恶魔。剧版试图描绘出亮司从软弱到坚强的心理轨迹,但却完全丧失了小说中对亮司阴鸷这样的定位。对比之下,我不禁要大赞这次的快剪实在是太棒了!在原著节制的风格基础上,用简单几个有强烈冲击力的镜头体现出亮司的挣扎。这就是文字所无法比拟的影像的魅力。
与剧版截然不同的是,这次子役的光芒集中在小亮司身上,大概是制作方也觉得我家闺女的小雪穗是无人能够超越了,所以干脆“自暴自弃”将可以出彩的点都堆到了小亮司身上。与剧版不同的是,幼年的剧情做了很大的改动,整次事件从小雪穗善后变成了全部由小亮司策划主导。虽然说这样的改动有点弱化雪穗,但是面对着这副样子的小雪穗,我只能说:编剧大人,改的太好了!!你把小雪穗的戏删光我都没问题(喂太过分了,这样的小雪穗真的具有吸引萝莉控怪蜀黍的能力么?(喂你够了
小亮司将小雪穗推出门后的一系列表演,以及结尾处边撕心裂肺的痛哭边狂奔,在水洼中洗去手上的鲜血,都让我不禁想为小亮司鼓掌叫好!
亮司君,你终于扳回一局!
==========雪穗========
不知道说堀北是此次制作方用以降低影片期待值的牺牲品会不会太阴谋论了。但是堀北真的是从颜,身材到气质没有一点和雪穗符合,当初雪穗的定妆一出,我甚至预感这次连韩版都不如。很难说清楚雪穗应该是怎样的,但就外形和气质来说,目前三个版本的成年雪穗,最符合的应该是孙艺珍。对于堀北真希,她身上确实有邪气(参见东京少年),可这种邪气与雪穗截然不同。堀北的邪气是硬的,而雪穗的邪气则柔媚甚至带着一丝妖气,这一点连之前颇为令人称道的绫濑遥版雪穗也没有。反而是从孙艺珍身上,我看到了这股柔媚的邪气。
所以从雪穗的选角角度来说,无疑很失败。不过有一个好处是,如此的高的违和度会令观众们早早的做好心理建设。由堀北从镜头里传递出来的雪穗,说的好听点是隐忍,说的不好听是面瘫。这样的雪穗太瘦小了,即便她一直端着高雅美女的架子并且还自带脸部表情慢动作播放器,从走出来的第一刻气场上就输了。不过唯一有一点感觉与原著中的雪穗很符合,那就是高雅背后的做作和鄙俗之气,这是所有的雪穗(包括子役)当中所没有的。
当然这一切都不能怪堀北真希本人,在有限的形象和气质上,她的发挥已经到极致了。大概每一个认真看过影片的人都能感觉到堀北本人在很努力的诠释着雪穗。
事实上,从雪穗结婚以后,不知道是我适应了还是怎么回事,这种形象和气质上的违和感在渐渐的消失。最后一场戏亮司死后,雪穗转身离开后的面部表情特写,说老实话,蛮令我惊讶的。微妙的眼光变化,看得出她在面部表情上下了很多功夫,想必对当时雪穗的心理揣测了很多。
原著中对于最后雪穗的描写是这样的:只见雪穗正沿扶梯上楼,背影如白色的幽灵。她一次都没有回头。
所以这个白色幽灵般的背影,终究没有人能演绎出来么?
唯一有一处堀北的演绎让我有“非她不可”的感觉,便是穿着婚纱对窗外亮司的腼腆一笑,虽然这个比喻很俗滥,但是我还是要说,真是春风化雨一般啊。这个笑容甚至令我觉得,堀北从头绷脸绷到尾,为的就是这一刻与亮司相视而笑。当其他版本都在用眼泪来证明爱时,这个笑容比所有的眼泪都要珍贵。
总的来说,角色上的天然吻合与本来不吻合而努力去吻合就是不一样,堀北版雪穗唯一打动人心的资本,就是堀北真希本人透过镜头所透露出来的努力和真诚了。。。
关于小雪穗,我还是闭嘴吧,不然我害怕我心底的黑黑会控制不住跑出来,对一个小孩如此苛求是不对的。
===========
剧情上的改动大致上来说,我持赞同态度。
2个半小时的影片时间,对于一部接近500页,从幼年写到成年的小说来说,注定是要做大幅度删减。那些喊着为什么这个情节被删了,那个情节被减了的人,你倒是塞给我看看啊。
雪穗是站在台上的这个人,而亮司站在幕后,雪穗和亮司两个人的戏份,如果要减少一个人的,那肯定是亮司的,而且出彩点最后可都在亮司身上。
将雪穗所经历的男人全部缩为一成一个,这点有点残念,其实我还是蛮喜欢雪穗作为后母的二次婚姻这段情节,不过基于篇幅的限制,这种改编也算得上明智之举。但是一成这个男人后面是怎么搞得,面瘫也就算了,笼罩在他身边那股鬼片的氛围是怎么回事,餐厅里那场戏我还以为我在看鬼来电4.
好吧,接受这个改编后,继女变成了妹妹,妹妹也有与哥哥一脉相承的鬼片气质(喂够了。值得庆幸的是“压床”那场戏保留了,原著中我很喜欢这一段,至今仍记得读完之后脊背发凉的感觉。堀北的表演表情台词都蛮到位的,只是少了些韵,嘛一噶,灵韵这种东西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典子的情节改编很出色(到底她是不是叫典子?不管了),典子这个人选角很好,长的很路人,笑起来却能暖及心窝,令人切实的感觉到幸福。这样的笑容对亮司来说一定是一道致命的伤疤……雅蠛蝶,我好像整个被高良健吾版的亮司收买了,回过头来想跟他有关的情节都又明智又出色,我真的病了T T。
===============
这次影片风格遭到很多责难,主要集中在阴沉,老旧,难看上面。
说太阴沉的应该大部分是剧迷,我倒是很喜欢这版压抑阴沉的风格,反倒是剧一股纯爱味让人很不舒服,剧里亮死后哭的梨花带雨的雪穗每次都让我起一身鸡皮疙瘩。演绎一个压抑而绝望的爱情故事当然需要这样的风格,这个不想多说了。
倒是风格上的老旧,我过了很久才适应过来。片头“白夜行”三个字用极为复古的斜体字硬生生的打在画面上,我心里已吐槽千遍“你们真的有这么缺钱么有这么缺钱么”。直到笹垣案发后去探访西本家,陋巷里各色麻木丑陋的面孔一一从镜头前滑过,我突然明白过来导演在做什么。
他在试图用生硬和粗粝来还原白夜行的世界。
我从未从画面上去想象过西本雪穗的生活环境,剧版里西本家顶多算得上穷困,家徒四壁,我很自然而然的接受下来并未做多想。这次影版的布景加上了邻居,生活在穷苦边缘的人们如浮世绘一般。我猛然醒悟过来雪穗从小生活在怎样的世界中,她的隐忍和谨慎从何而来,她的鄙俗之气怎样在她性格中生根发芽。
人心是无法战胜恶魔的。
雪穗和亮司眼中的世界应是这样,充满伤人的冷硬棱角,腐烂着散发出恶臭,恶魔的世界。
于是我渐渐的喜欢上了这股包含着厌弃的压抑感,丑陋、生硬、粗粝,硌的人心发痛。
很可惜,雪穗选角上的失败是硬伤,除去这点,再将那段槽点很多的笹垣警官的基情表白收一收的话,这部电影整体上还是很不错的。
可以确信的是,东野圭吾的《白夜行》依然会被继续翻拍。但妄图用影像诠释出如此经典的罪恶故事,却注定是座无可企及的高峰。三个影视化的版本看下来——包括之前期待值较高的这版日影,还是觉得日剧版本最淋漓尽致。n当然,剧集在叙事容量上占据优势,对原著的还原程度最高。但比较这三部作品的改编手法:日剧主打人物关系,放大情感,规避推理因果,无真空叙事;韩影追求冲突,浮于表面,技术层面上移植故事,却情感空洞(大概也和文化差异有关);日影大作减法,对支线人物和事件囫囵吞并,叙事效率反而没得到提升。n对日影的总体感觉是无功无过。毕竟起点高,难度大,但较之原著却存在一个巨大的缺憾,不吐不快。东野圭吾很擅长在动机上花心思,那么,我也很想知道日影创作团队的动机为何,对初始文本的定位在哪。n有一类改编作品,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跨越载体限制,叙事策略巧夺天工,人物刻画锦上添花,又不乏灵光涌现的原创解读。像春风拂过大树,文本原型是夯实的根基,二度创作是疯长的枝叶。树还在那里,入眼却是一派生机。在我的阅读范围内,《朗读者》、《搏击俱乐部》、《闪灵》,以及日影《金色梦乡》、《告白》都是优质的改编电影。那缕春风即是影像独有的优势。n还有一类改编作品,动机复杂且暧昧,虽不能称其为劣质作品,但却是上文提到的优质作品的对立面。如《龙纹身的女孩》(瑞典版)、《挪威的森林》、《第二十二条军规》,在我看来都是改编电影中的败笔。其共性是只将某个话题点拿来为我所用,却无视原著作品整体的叙述野心和表达欲望。这般移花接木,简直盲视,似乎辜负了作者的那份苦心经营。其动机大概有从消费主义出发的嫌疑。n以上两种作品,最大的区别就是灵魂。前者的工作是放大原著的灵魂,无论做到什么程度,是对原著的致敬与褒奖;后者则像个画皮匠,做得再好,也只是一副皮囊。n令人遗憾的是,日影《白夜行》在成片效果上更靠近后者。n对人物的改动,是这版日影无法回避的讨论。先从雪穗和亮司说起吧。对两人生活轨迹的讲述方式基本和原著相同:随着案件展开,从未相遇,高潮与揭底同时降临。虽然完成效果还不错——我听到影院里有人惊呼、抽泣,但却忽视了原著中这对人物最根本的关系。“枪虾与虾虎鱼”,“互利共生”,这是刑警笹垣对雪穗和亮司关系的参悟。原著中处处可见的心机笔触,都在为读者参悟两人关系制造想象的空间。同样,两人各自的行动线索,最终落点都回归于这种关系。白夜中前行,他们彼此关照,其中所蕴含的丰沛情感自不必多说,这是东野圭吾最经典的创造。而在日影中,两人之间的羁绊消失了,似有似无的联结也一再被拉远,这种破坏和割裂将雪穗与亮司置放于平行空间,不仅削弱了每个动作的动机、落点,也使观众对人物心理活动的解读简单化。n日影中堀北真希饰演的雪穗,自私、庸俗、短视,且作案手法低下、陈旧,真的无法令人动容。她与亮司的关系看起来更像简单的利用,却不见“互利共生”。在原著中,雪穗的人物灵魂是什么呢,恰恰是没有灵魂。她为什么只会采取对他人施暴的方式排除异己?原著对施暴的解释为“她相信这种做法能轻易夺走对方的灵魂”,这揭示了雪穗的心为何会成为恶的黑洞,因为那里早已空空荡荡。一句话,将恶女形象推向极致。在日影中,没看到描摹这种灵魂的影像创造和努力。n高良健吾饰演的亮司,戏份被删了太多,以致沦为雪穗吸金的帮凶,人格魅力高损。原著中的亮司聪明、手巧、擅于伪装和变换身份。精通高智商犯罪,十九年间多次与笹垣的调查擦肩而过,真身却永远在其视野之外——像个幽灵般的活着。毙命的那天是雪穗新店开业之夜,这天夜里他为什么要出现?原著中他乔装成圣诞老人分发剪纸,以只有雪穗才能明了的方式进行着隐秘的狂欢。即使不能手牵手在太阳下散步,那两人的名字终于能光明正大的排列在一起(R&Y),就是彼此存在的证明。亮司是为存在而狂欢,而不是心如死灰的面对审判。n关于结局,最大瑕疵莫过于对雪穗的改动。“沿扶梯上楼,背影犹如白色的幽灵”的雪穗,并未让任何人看到她的表情。而日影中我看到了一个向猎物献媚的庸脂俗粉。这个表意明确的解读,使雪穗和亮司的关系更像《幻夜》中的美东和雅也。相对于这般草率的解决争议,我更愿意接受只以背影示人的雪穗。n再来说说其他人物。笹垣的改动不大,这个人物本无大是大非,日影中赋予他更多的是温情、平实,却少了几分执着、精明。阅读原著时,深感笹垣道出每个调查结论时都蕴藏着悲意,虽没作过多描摹,却可想象他的人生已被雪穗和亮司二人改变,伴随着二人的成长,笹垣也不可避免的遭遇创伤。n说点题外话,我对日剧中塑造的笹垣记忆犹新,爱恨交织。那个笹垣像饥饿的猎犬,不肯放过一块碎肉。直到最后,他疲惫的道出一句“大家都空虚了”——雪穗和亮司参与了他的人生,这是代价。这也是我钟爱日剧版本的原因,日剧中每组人物的关系清晰扎实,不留死角,是富有生机且极具自信的创作。日影中笹垣和亮司的终极对决会引发腐女的笑场,就不难解释了,这是人物关系咬合松动的体现。n日影中登场的典子和筱塚是两个多合一的人物,压缩情节我可以理解,但整合人物却让人感到不适。理由很简单,典子已不是典子,而筱塚也非那个筱塚了(更别提筱塚的卡司选的有多失败)。川岛江利子的塑造很生动,人物可爱,但扩写她的篇幅却看不出有何必要。要求电影悉数还原原著人物,的确苛刻。但遗憾的是,以摧毁人物为代价,却并没有换来叙事效率的提高。n很多人认为日影较忠实于原著,我只能说,人物受到损毁,即悖离原著。另外还有一些技术性问题,比如雪穗和亮司犯罪简化,推理点表现直白,对白不够精炼,没有擅用道具和意象……n本来只想针对改编分析下不足的,没想到剥洋葱般写到最后,竟有点批判大会的意味了。日影也不乏自身的优质创造的。比如影片的调度、质感及配乐隐约可见黑色电影的风骨。又如雪穗和亮司是如何互动的,对应摩斯密码闪烁的太阳光,这个浪漫的想象填补了原著的空白。n爱之深,责之切吧。笹垣对雪穗和亮司的行为解释为“他们只是想保护自己的灵魂”,借用下这句话结束此文,作为东野圭吾的粉丝,曾被书中人物感召过的读者——我只是想保护他们的灵魂。n
记得在早稻田大学的面试的时候,一位早大的教授问我:你认为日本文学有什么特点?
我的回答是:当你拿起一本日本的小说的时候,你不知道读完这本小说后的自己的价值观会发生怎样的改变。作家们肆意描写着性,谋杀,毒品以及病态的心。而这些真实存在的,我们故意说服自己去忽视的细节,往往在一衣带水的文字里得到赤裸裸的暴露。日本作家们像是催眠师一样,用他们的语言更改着我们对生活的认知与理解。世界在我们的眼中呈现了另外的一副模样,它不光是美好的,它还掺杂着血淋淋的罪恶。这是世界的补全,也是人性的补全。
已经不需要我来提及川端康成,村上春树,渡边淳一这些响彻国内外的日本作家,单单是近几年在中国掀起狂澜的东野圭吾就足以诠释。在我去日本留学之前的假期,每每逛到书店,总会看到最醒目的书架上满满的摆放着东野圭吾的各种小说。
也许很多很多年之后人们会忘记东野圭吾甚至其他日本作家的曾经铺天盖地的各种小说,但是一代代人过去,他们会记得一本《白夜行》。
初读白夜行是在同名电视剧已经上演后很多年的一个高二的夏天,很厚的一本书,舍不得有丝毫间断的读完后,直到翻过最后一页的时候感到了彻骨的冷。
{小说本身}
白夜行就像很多为人称道的小说一样,故事本身有一个置身于缜密思维之下的合理结局,而这个结局实在是太过于震撼,让人在反复的咀嚼和回味的同时找不出一丝的破绽,不知是不是每位读者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当读及白夜行最后几页的时候,虽然脑海中再反复的回忆着每一个细节但又无能为力的目睹着所谓的真实一点点的剥落它华丽的外衣,露出原本残忍又颓败的样子。
不可能不可能,怎么可能十几年前命案的凶手是曾经还在上小学的亮司?怎么可能是两个小孩子平静的冷酷的杀死了自己的父母?怎么可能会有那样的狠心的母亲和那样变态的父亲?怎么会有一个人为了另一个人那样绝决的去犯罪?怎么会有那样的爱情在罪恶的笼罩下奄奄一息的活着?怎么会有那样的人从孩提时期就放弃了追寻阳光的权利而背负起一生的黑色?怎么会有这样的人踏着淋漓的鲜血一步一步的越走越高?怎么会有这样的情感让你混乱的分不清是真情还是利用?又怎么会有这样的罪行背负着爱的名义让人怜悯又愤怒?
但是这就是结局,以雪穗头也不回的离开作为终结。
我很庆幸没有看过绫濑遥版日剧白夜行,因为它善意的将整个结局篡改成了一个符合大众心理承受能力的结局。但是很遗憾,正是因为书中的结局里雪穗走的是那么的决然,那么的毫无留恋,才使得整部书拥有了让人震撼的力量。这个结尾就像是一个冰冷的句号。相比较于一整本精心编制的谜题而言,雪穗的冷酷显得充满了自相矛盾的瑕疵与破绽。我们不在确定亮司放弃了活着得权利所守望的爱情是否真的存在过。但是那句雪穗曾经的那句“我的天空里没有太阳,总是黑夜,但并不暗,因为有东西代替了太阳。虽然没有太阳那么明亮,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凭借着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当成白天。我从来就没有太阳,所以不怕失去。”以及代表了雪穗亮司两人名字的R&Y,仿佛都在隐隐的留给我们一丝念想一丝希望——他爱着她,而她也爱着他。也许这也正是亮司赖以生存的一米阳光。但是他还是死了,死在她面前,而她笑容依旧的说着我不认识他,走的彻底,再也不曾回头。东野圭吾的小说打碎了这层温情的外壳,也许现实就是,他爱着她,而她却不曾爱过。
书的腰封上写着“绝望的念想,悲恸的守望”,显得何其的精准而深刻,令人动容。
东野设下了一个绝望的局,无人不是困兽,在劫难逃。
{关于演员——高良健吾}
初识高良健吾小朋友是在赤西的《BANGAGE》里面,Land的贝司手YUKIA。绷带里面,满腹才情却低调深藏的乐队成员,总是一个人坐在吊灯摇曳的乐屋独自调音的他,用没什么语调的话语描述着自己的leader的时候,眼神里的那种坚定让人动容:“能够在leader的眼睛里看到一整片延伸下去的地平线。”
对于BANDAGE,赤西仁的戏份并不是本片中最精彩的,作为KT的饭,赤西仁的歌声我们早就已经打心眼里的佩服。但是在我看来,这部片子里面最出彩的一场戏是高良健吾和女主角在海边的那场。因为熟悉岩井竣二的电影,所以绷带里面所展示的晃动的画面,骤然而停歇的声音自然是一种岩井竣二的标志,不足为奇,但是真正让我打心底里感慨,“啊,这就是继莉莉周之后的岩井竣二和小林武史”的却是这样的镜头:
一身黑色皮衣的YUKIA靠着机车在一束街边的灯光下瞇着眼睛点上一支烟:“你知道孤独的颜色么?”镜头焦点外模糊了身形的女主角摇摇头。下一秒镜头已经切转到海边公路上疾驰的机车,背景音是引擎的轰鸣。毫无暖色的海边,一波一波的海浪拍击着沙滩,耳边是潮涌的宣泄和小林武史的《孤独の色》强烈的鼓点和着YUKIA淡淡的嗓音:像这样张开手,闭上眼,试着和宇宙的鼓动同步,直到你感受到。”灰色的云朵缓缓的浮在灰色的海面上,安定的钢琴声一个音符一个音符的演奏着,仿佛跟随着地球的心脏缓缓的进行。他说:当孤身一人成为一种深刻的痛苦,就会渴望融入温暖的所在。这是,黑色的痛苦。他用一种温柔的速度俯在她的耳边喃喃低语,诱惑着她,他们接吻。下一秒,演绎到高潮的背景音骤停,唯一听见的是他冷酷的打碎上一秒全部温柔的声音:背叛,随随便便的和别的男人来到这里,就是孤独。是你破坏了LANDS。掷地有声。
用了这么多的篇幅来描写高良健吾留给我的第一印象丝毫不为过,当我坐在涉谷的电影院第一次看到《白夜行》电影版的预告片的时候,看到亮司的扮演者是高良健吾的时候,说实话,基于BANDAGE里他留给我的印象,心中有一种“对啊,亮司就应该让他来演”的心情。高良健吾有一张适合极了文艺范儿的脸,以及一双看不见底的眼睛。岩井竣二式的这个海边片段,就仿佛为他量身定做。无法把握,无从猜测他的下一秒将会发生什么,骨子里的孤独的气息,让人觉得这孩子只单单的适合黑白混淆的灰色。
白夜行里面的亮司,我们与其将之比作一个有血有肉会哭会笑的人,还不如将之视为一个已经死去的行尸走肉。从目睹父亲变态的丑行开始,从他举起剪纸刀的时候开始,这个孩子已经被放弃了生存在阳光下的权利。在高良健吾的身上,我们看到了这种自弃式的黯淡。但这份阴暗并不仅仅是由一副呆滞的面孔就可以表现出来的。屏幕上的亮司不会笑,甚至连冷笑仿佛都不曾出现在他的脸上,但是观者却能从亮司的脸上读出一种厌世的讽刺,这是高良健吾所表现出来的。他不会让我们察觉角色本身的悲欢,但是当故事不断的伸展延伸,当真相不断的浮出水面,当各种细节渐渐的指向他的时候,人们依然不愿意相信这个太过充满孤独意味的少年是所有罪恶的执行者。高良健吾总会展现出一种超脱于现实之外的表情,那绝对不是呆板木张,而是太过的平静默然,无法看透他的想法。亮司这个角色非常像是雪穗掌控下的杀手,他不需要去判断事情的对错的去杀人,但是他又和杀手不同,因为他的服从和绝决甚至对雪穗的保护没有任何的回报。但是在不断的用罪恶染黑自己的同时,亮司也必然是在不断的质疑着自己,在道德与情感之间煎熬辗转,随着一次次的服从与执行,亮司的双手依然沾满了洗不掉的的血污,他已然无处回头。这份痛苦的自责自我否定自我嘲讽清晰而完整的被捕捉到,并且呈现了出来:杀掉松浦之前极力捂住嘴巴无声的痛哭切断了自己存在的最后可能,典子死去的楼前用力眨过一下的眼睛掩饰了转瞬即逝的悲伤,机械的做着侵犯动作的躯体眼神空洞的仿佛没有生命。高良健吾版的亮司相比较山田孝之版的亮介少了一些让人胆寒的手段与心机,多了一些让观者无能为力的悲哀。
高良健吾的和警官对峙的最后一幕是在夜晚的楼顶,早已白发满头的警官呼哧带喘的跑上大楼的顶层,男人穿一件青白色的破旧衬衫坐在对面大楼顶层的栏杆上,抬起头浅笑着说:“你终于找到我了”,就像是很久很久以前就早已预料到一样,又或者是他已经等待着这一天很久了,也许更像是一种解脱。消瘦的男人一个人坐在可以看得见雪穗店铺的楼顶,衣衫在晚风中猎猎的飞扬着,那淡淡的笑容笑得很寥寥,孤寂得好像下一秒就会消失在墨色的夜里再也寻不到。年迈的警官奋力的挽留着劝慰着,男人的面容在灯火阑珊里明明灭灭瞧不真切。“等着别动”警官转身跑向楼梯,想要去到对面的楼顶,就在转身的一瞬间,他抬起头,眼神里再也看不到些许得温情和脆弱,满眼的无望和绝决:“一切都是我干的。”再一个转身,身后只残存下那一片清冷的夜色。
有的时候真的会让人觉得一个演员永远有一部只有他能演的的电影,而白夜行里面的亮司之于高良健吾就像是相契合的两片拼图一样,有着一样的色彩。
{关于演员——堀北真希}
白夜行电影上映前,各路人士对堀北真希担当唐泽雪穗这一角色表示非常不看好,毕竟堀北尚年轻难以担负这个角色。确实,堀北真希虽然算是新一代日本一线女演员中难以忽视的一个,但是放眼这姑娘的演绎生涯,无论是《野猪大改造》《花样少男少女》《欺诈猎人》《Innocent Love》都难逃花瓶+迷迷糊糊的少女形象。也许深川荣洋导演看重的正是她的那种清纯的容貌以及年轻的形象,而事实证明确实堀北为日本电影版白夜行吸收了很多男性观众,记得我1月29号那天去看首映的时候身边的三个男孩子就是冲着堀北而去看电影的。对我来说,对堀北的印象一直不错,小姑娘确实非常招人喜欢,生活中的堀北真希也的确就是那种迷迷糊糊的,坐电车也会站着睡着而坐过站的天然呆女孩。
可是唐泽雪穗绝对不是一个仅仅依靠漂亮的外表就可以诠释的花瓶。唐泽是一个极其矛盾的个体,她本身是一个幼年因为母亲不管不顾而遭到性骚扰的女孩,而被亮司救出来后,凭借着自己的巧言而被名门贵妇收养,一步一步利用身边的人而有计划的向着自己想要的生活走去的女人。应该说让白夜行无端增添一抹寒光的就是唐泽雪穗这个人物。从杀死自己的母亲,帮亮司提供证词,回答警察的询问,到找邻居开门并发现自己母亲的尸体,这一切一切如同杀人惯犯一样的缜密精细到每个细节的思维方式,竟然出自一个还在上小学的小女孩,简直让人不寒而栗。雪穗是一个非常懂得利用别人来达成自己野心的人,并且有仇必报而且手法凶残。这些本性被掩饰在不正世事的恬然的外表下,暗藏杀机。
我必须要说,堀北的表现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她可以说比较准确的表现出了雪穗那种时时刻刻都在刻意隐忍的外表,虽然有的时候让人感觉到有一点点面瘫的感觉,但是很好的捕捉了雪穗即使在笑着也仅仅是皮笑肉不笑的那种伪装。堀北姑娘其实最让人喜欢的就是她的笑容,但是为了配合本片整体的气氛和角色的性格,我们几乎没有看到那种灿烂的微笑。而唯一的一个雪穗真心的微笑是在片尾,暂且按下不表。
日剧白夜行非常失败的篡改了结局,而我非常热忱的早早订好票来看此次的电影版首映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本片真实的还原了东野圭吾的原版结局。虽然早在预告片的时候就已经看到雪穗那句经典的“我不认识他”,但是一连串的看到全片之后,经过了高良健吾上一幕和警官先生精彩的对手戏之后,看着堀北版的雪穗一步一步淡定的走到亮司的尸体前,面对着警官的哭诉,平静的说出:“我不认识他”的时候,我真的觉得堀北尽了全力去试图演绎好雪穗的角色,她微微的眯起眼睛仿佛努力的克制住面部的表情,几乎用一种叹息式的,自我催眠感觉的语气说出了『私、知らない』而在她退后一步转身离去的时候,我几乎是死死的盯着堀北面部的表情,她用了一种缓慢的几乎难以察觉的速度随着自己的步伐在变换脸部的表情,从微微的眼神失焦到坚定的看向前方,从僵硬的嘴角慢慢的现出一丝淡淡的冷笑再转变为温和的笑容,这些极其微小的细节堀北处理的非常完美,至少在这一幕让我可以毫不含糊的称赞她的演技。
{关于演员——船越英一郎}
看过很多船越英一郎大叔的配角戏,说实在的,在白夜行的荧幕上再次见到他只是觉得熟悉而已,但是在看过白夜行之后我想我会彻底的记住这个大叔。船越英一郎饰演的警官笹垣润三是日剧乃至日影里面常见的警探形象——被罪犯耍着玩。但是船越英一郎的警官形象却让我多了一分敬佩和感动。
很多人反馈说船越英一郎演的角色面瘫,但是我的见解相反,可以说船越大叔是整部片子里面演技最好的演员。他饰演的警官总是微笑着,让人觉得那种微笑的全片中唯一可以看得见的一丝温暖,但是那抹微笑总是很轻易的很细腻的被另外一种表情代替,那就是震惊。警官是整个故事的线索,因为他的穷追不舍而得以真相大白,他所发现的每个证据总是再将当年那件悬而未断的案子推往一个他所不能接受的,同时也是观者所不能接受的方向发展,所以,他总是在震惊,他总是在用一种‘怎么可能’的面孔推进着整个事件的发展。他所追寻的真相是要亲手把罪名放置在一个他曾经审讯过的生活在暗无天日的恐惧中的少年身上,他所渴望得知的事实是要把这个冷酷的诡计归功于一个他曾经以为单纯可爱的纯洁无辜的少女身上。也许整个片子里面,最悲情的角色该属于船越大叔,因为他所诠释的是一个目睹着人性是如何的丑陋扭曲的观者。于是最后的最后,警官再也无法保持这象征希望的那抹微笑,他只能抱着亮司冰冷而残损的尸体哭的心酸而悲哀。
{关于演员——小男孩}
饰演亮司童年的孩子让我仿佛看到了未来的一颗影视奇葩,虽然不知道这孩子的名字,但是无论是医龙里面的小心脏病人还是code blue里面的黑田医生的的儿子,都让这个孩子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白夜行里关于他的第一幕是警官先生到亮司房间求证,当他坐在旋转的椅子上转过身的时候,看惯了这个孩子各种生动的表情的我实在不能接受他那种异常阴暗的神色,虽然这孩子使劲为了追求阴暗的感觉而皱眉的动作,但是作为一个孩子来说,这已经非常好了。小男孩主要的戏份在揭露真相的那部分,欢乐的小学生活难得的成为这部电影里面温馨的一幕,亮司和雪穗的笑容绽放在美好的儿时生活中,直到亮司看到自己的爸爸牵走雪穗走往一个废旧的大楼,此时小男孩眼中的焦虑和不安表现的非常生动。亮司杀死了自己的父亲,男孩颤抖的双手保持着纂着剪刀的姿势,满眼的恐慌和不敢相信,下一秒男孩涣散的眼光转到雪穗身上,他拼命的拉起雪穗的手把她推出大楼的门外,然后一点点的阖上了大门。雪穗努力的想要让他和自己一起离开这里,但是男孩遥遥头依然慢慢的阖上了门,就像是一个缓缓许下的承诺一样,从此他把自己隐藏在见不得人的黑暗里。小男孩饰演的亮司在阖上门后一边哭着用水桶赌住大门,一边哭着为自己用刀刺到但却仍剩下一口气的父亲终结了生命,系好了腰带。小男孩把一切的开始演出了一个成人演员才能表现的绝望。
{关于导演及编剧}
正如我之前所言,我非常非常不喜欢日剧版本的白夜行,虽然可能电视剧更能容易的让观众接受,但是我欣赏的这部日本版的白夜行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它最大程度上的还原了原书本来的结构和结局。虽然进行了一定量的删减但是完全忠于原作的结局使得整部片子具有了思考的空间和人性的分量。
电影所使用的色调近似于studio的感觉,近似于黑白但是又不全是黑白,可以分辨的出不同的颜色只不过渲染出了一种冷峻的效果。白夜行三个字出现在大屏幕上的时候非常像是树立在田野间的惨白色的十字架,让人觉得压抑,而这感觉就像在读东野圭吾的原著时的心情,明明眼前是是简单的语句,却好像在文字的背后蕴藏着让人难以承受的景象。
将一本五百多页的小说压缩成一部电影并非易事,全片两个多小时的长度已经到达了极限,但是还是不能避免的在影片中后部出现了拖沓的感觉,如果不是东野圭吾的重视读者我想很难保证后半部分我不会睡着。
但是我还是要大言不惭的继续重复的称赞结尾的部分,由警官而娓娓道来的真相简直让人有行云流水的酣畅只感,加之小童星的精彩演绎使得整个影片的高潮非常不同凡响。导演深川容洋对原著进行了适当的删减,去掉了很多的人物,甚至将几个人物的形象合并在一个角色的身上,但是我认为这种做法非但没有破坏原著的感觉反而使得整本书搬到荧幕上后简化了不必要的情节而留出时间来更加细腻的表现人物的情感,本片还运用了大量的人物的特写从而突出了人物细微变幻的表情,这也成为了本片最大的特点之一。有人说把软件公司那部分全盘删除并不合适但是我们仔细想一想就会发现事实上软件公司的那部分的删节与否并不会构成对整个主线的影响,反而现在删去软件公司的本片显得非常的自然流畅。
让我充分感受到深川荣洋作为一个日本导演的感性是在他插入的原著所没有的一个桥段里面。这个小小的,可能总计不到5分钟的片段,是长大后的雪穗和亮司唯一的面对面的交集,而导演将这个简单的片段分割成了三个部分,当你在片尾终于将这三个片段看过之后,你就会顿时明白了何所谓“无望的守候”,还未察觉就已然泪下:第一个部分我们只看到亮司身着脏兮兮的工装,不知面对着什么泪流满面的笑着,这个片段穿插的非常突兀,上一秒还淡然的离开典子死去公寓的他,为何漠然如他下一秒却突然像情感爆发一样?第二个部分是,雪穗在和未婚夫高宫挑选婚纱,雪穗穿上婚纱魅力非常,她非常优雅的看向站在玻璃窗旁的未婚夫高宫,高宫回以赞许的眼神。第三个部分是在最后的片尾,穿上婚纱的雪穗看向未婚夫后,慢慢的把视线轻轻调离了未婚夫身旁的玻璃窗外,窗外是穿着工人装的亮司仰头望着她,然后雪穗突然在一瞬间对着窗外的亮司绽放了笑颜,就像是曾经的那个单纯的小姑娘,那笑容是那么的温暖而灿烂,窗外的亮司泪流满面的笑着,也许很悲伤,也许很心酸,又也许真的在为她高兴。是利用也好,是真心也罢,原来她曾经单单只为了他而那么美丽的微笑过。
深川导演没有像电视剧那样强制性的改变了原著,而是顺从着东野圭吾的意图而铺陈给观众一个开放性的结局,那爱情是否存在过已经不再重要,导演只是想用他的方式来解读白夜行的真谛。
{落幕}
我没有想到我能把一篇本该在一看完电影就完成的影评拖沓了这么久,虽然此时再来回忆已经又很多记不清出的地方,但是我用七千字来码出的这篇影评确实满载着我的真实感触,如果有机会我会想要再看一次这部电影。
“只希望能手牵手在太阳下散步”——桐原亮司如是说。
“我的天空里没有太阳,总是黑夜,但并不暗,因为有东西代替了太阳。虽然没有太阳那么明亮,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凭借着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当成白天。我从来就没有太阳,所以不怕失去。”——唐泽雪穗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