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电影  »  剧情片  »  这就是英格兰

这就是英格兰  摇滚英格兰 / 这就是英国

203人已评分
还可以
5.0

主演:托马斯·图尔格斯AndrewShim乔·哈特利薇琪·麦克卢尔斯蒂芬·格拉汉姆乔治·纽顿杰克·奥康奈尔

类型:剧情犯罪导演:西恩·迈德斯 状态:正片 年份:2006 地区:英国 语言:英语 豆瓣ID:1806543热度:90 ℃ 时间:2024-08-15 13:31:30

简介:详情  这是一个关于英国“光头仔”群体的故事。1983年的英国,正处于一个动荡时期。12岁的叛逆少年沙恩在放学回家的路上遇到了一群“光头仔”,在同他们大打出手后沙恩也成为了他们中的一员。令沙恩没有想到的是,这些人竟成为他日后...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这是一个关于英国“光头仔”群体的故事。1983年的英国,正处于一个动荡时期。12岁的叛逆少年沙恩在放学回家的路上遇到了一群“光头仔”,在同他们大打出手后沙恩也成为了他们中的一员。令沙恩没有想到的是,这些人竟成为他日后最好的朋友甚至亲如一家人。他们一起,在一个灰色的年代里分享自己的成长和喜怒哀乐
  • 头像
    DereK
    英国在人们眼中是怎样一个国家?乐迷沉迷britpop,球迷为英超疯狂、对足球流氓退避三舍,无数书迷拜读简·奥斯汀、莎士比亚的经典作品,孩子们津津乐道harry potter系列,影迷对优秀英国演员如数家珍hugh grant、emma thompson、kate winslet、colin firth……

    把英国拍成一部电影会是怎样一部电影?discovery或者national geography的纪录片也许会对当地风土人情自然景观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史诗片也许会把丘吉尔先生带领英国人民打倒法西斯的故事宏伟的再次搬上银幕,喜剧片当然要有不逊于《love actually》《briget jone's diary》等全方位解读英式幽默。面对This is England这么一个庞大富有气势的命题,导演shane neadows做出的选择似乎有点出乎意料,影片无意去用电影语言对外塑造一个多么优雅的国度,镜头也转向了那些游走在社会边缘充满愤世嫉俗的年轻人。

    独立电影的敏锐和力道不同于成熟制作发行体系下的精致作品,天然的粗厉与敏锐在短促狭小的时空内展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性格软肋。This is England做到了这一点,不是英式幽默,不是英格兰人民的英勇抗争,这群年轻人的生活直接完整的容纳了英国人性格中暴烈愤怒的一面,愤怒爆发与蔓延全过程的完整记录由小男主角肖恩见证。影片试图在翔实的英国愤青生活中解释根源,寻找方向。1982年那场民众看来毫无意义的英阿之战,巴基斯坦人蜂拥夺走英国人的财富与机会,创伤、压抑、失望点燃了愤怒。在强烈的民族性与信仰的凝聚下,于是无论个人原因还是社会背景造成的愤怒都在愤怒与愤怒之间找到了共鸣,英格兰旗帜不再是一个政治符号,瞬间演化成一个英国人共同依靠共同信仰的精神支柱,以民族为名义的群体抗争开始了,但是,对政府的抗争,对外来移民的排斥却没有因为愤怒的高涨取得胜利。战争的胜利的氛围不能抚平一个12岁因为战争失去父亲男孩幼小的心灵,暴力肮脏的愤青生活所造成的悲剧迫使他放弃了唯一的信仰和依靠——英格兰旗帜。

    缓缓沉入海底的英格兰旗帜在风平浪静的海面上显得寂静感伤,肖恩迷茫的眼神一同把过去的换乱荒诞伴随旗帜一同投向大海。英国这个宏伟命题诠释此刻画上句点,诠释之后是留给英国人甚至外国观众一个关于民族个性的审视与反思。这种反思针对英国,同时却意义普遍;这种反思矛头直指暴力和野蛮,同时又唤起良知与理智,更唤起愤怒之下真空的坚强与自信。
  • 头像
    viennavirus

    《This is England》拿了英国独立电影大奖和罗马电影节的评委会特别奖,尽管这两年在各种电影节得奖的片子大多摆谱而无趣,好在这一部不在其列。n一个12岁的孩子,从醉生梦死的小混混中走出来,义无反顾地加入光头党。在他看来,Skinhead口中的“This is England”情真意切,马岛战死的父亲需要他以把外籍赶出英伦三岛的形式重获光荣,而真相是,慷慨激昂、义正言辞的虚弱信仰根本不堪一击,所谓的爱国主义只不过给了这群心灵脆弱、失意而满腔愤怒的家伙一个庇护所。对外族的仇恨其实没有什么真实意义,只是为自己的失意做转嫁罢了,Combo暴打黑人Milky,仅仅出于对他人幸福的嫉妒,战争是借口,圣乔治十字章也是借口,以爱国之名,大家各取所需。而Shawn自己,小混混也好,光头党也罢,他只想找到一点温情和慰藉罢了——假如这慰藉拥有形而上的意义,就更合适不过。n电影剧情与02年德国的《Führer Ex(前任领袖)》颇为相似,从流氓到极端民族主义者,原来根本没有多少区别,心情不爽、境遇糟糕,想干点什么的时候,爱国主义总是个不错的名头,在一个失意的国度里能够一呼百应。将自己失败的原因归结到外族的“入侵”上,对他们来说是个好主意,比诚实面对自己要来得简单。而Shane Meadows这部半自传电影从孩童的视角出发,显然比前者更加有趣,也更直白。nStephen Graham把Combo这样一个满心戾气却脆弱不堪的复杂角色演得十分传神。n

  • 头像
    Kakuka
    片尾,当Shane将代表着自己曾经稚嫩信仰的乔治十字旗扔进冰冷的大西洋海水里的时候,他的心是否也如不列颠群岛阴霾的天气一样压抑?

    我们也会如同Shane一样,轻易地被情绪所影响,偏执地为信仰而极端,疯狂地为政治而牺牲:我们会自诩,我多么伟大高尚,我就是这个世界的救世主。而回归现实,我们发现我们对任何一个的伟大的理想都无能为力,在这个地球上微小地如同一只蚂蚁。

    这如同:理想中我们对chei顶礼膜拜,口号中我们高呼要像chei一样为了理想而战斗,而现实中,我们只能在某些场合把印有chei头像的tee穿在身上,仅此而已。

    我们太容易用现实的怒火沸腾起理想的热血。一句句激情的演说,一次次激情的号召,一个个激情的口号,都能使我们一起弹冠相庆,一起群情激奋,一起失去控制,一起撕心裂肺。我们可以高呼自己无罪,然后靠荒蛮行为,一边宣泄自己的失落抑郁,一边把自己打造成为忠者义士。我们与以爱国之名破坏亚裔工场,抢劫亚裔商店,欺负亚裔少年的Combo一伙,又有多少性质上的差别呢?从身边越来越多狂热地崇尚军事铁血,高呼灭日灭美的90后身上,我们又是否能依稀看到Shane的些许影子呢?

    也许,我们需要一种博大的人文主义关怀,人,就是人。也许,我们需要的,只是阳光,空气,水,还有,爱。也许,我们革命不了世界,但可以完善自己。如同三岛由纪夫的《go!大暴走》片头的设问一样:国家是什么?民族是什么?再美丽的花朵,换个名字,依然美丽。

    这里是英格兰?那又怎样。

    当Shane和妈妈再一次翻看父亲照片的时候,Shane也许明白,没有任何政治抑或是信仰,是可以让自己得到精神上的寄托或者解放的。父亲是政治的牺牲品,而自己,其实也是。

    虚无而盲目的信仰,在现实的磨砺下,抑或更加虔诚,抑或一瞬破灭。我们的祖父辈如是,父辈如是,我们80后如是,90后如是。

    重要的是,回归现实,我们的价值何在?我们的理想何在?
  • 头像
    stevie大雯儿
         结尾太悲伤了 肖恩为了米尔克哭泣 拿着爸爸的照片 希望米尔克好起来 妈妈拉起他的手 他仍走到开始独自一人玩耍的遍布杂草的海滩 拿出不列颠的十字架旗 把它扔进水里
       悲伤的不能自持的背景音乐一刻未停
       肖恩在搁浅的旧船上发呆 斑驳的废弃的建筑里骑单车 他是个十二岁的小男孩 是个没办法定义青春的年纪 他能很有风度的对自己喜欢的女孩子说小心脚下为她开门舌吻被称赞专业很有情调的说话并成功的追到业已成年的味儿做女朋友 他开始穿着不合体的喇叭裤被嘲笑然后打架再被惩罚回家寡言少语 他想念牺牲的爸爸 他并不是不爱妈妈 他只是迷惘而又无法逃脱 他的身旁出现了新朋友和更新的朋友 他进入一些无法逃脱的成长和蜕变和环境 他身边的世界被破坏了再被重新构造 然后再次破碎
        这是1983年 这是不安的年代 这是一场不安的命运 这是不安的英格兰 不安而迷惘 如何逃脱呢
      那些不安如同潮湿的海风 遍布英格兰岛 那些莫名极端的政治如此幼稚却振奋着一些不安的人的心灵 让他们以为自己被渗透了以为自己是清醒的以为撒切尔愚弄了他们 那些黄昏般的色调暗暗的 是唱着这个时代的迷茫吗 那些关于政治和战争的场景都不完整 那些战争仅仅被侧面讲述 或电台演讲或电视新闻 告诉我们1983年的英格兰经历着什么样的扭曲 不仅是这个安静的小镇没有方向 英格兰也没有
       肖恩也没有
       肖恩巧遇光头党成员 然后成了光头党 肖恩孱弱又单纯 光头党似乎相对是强者且发疯般看待社会 但肖恩却能在康博提起战争和丧命的战士时跳起来拳脚相加 那个没有方向的混乱年代里 伤痛和快乐强大和弱小甚至是非黑白爱和恨都无法表现得汀渭分明 肖恩渴望关怀 于是他对伍迪的善意之手抱着极大的热诚 他更渴望爸爸肯定自己 于是他又抱着更大的热诚投入到康博幼稚的抵制和破坏行动里去 他怎么能知道 表面强悍的康博 竟能在对洛儿表白失败后哭得不像个男人 他需要的是不沉重的友情 不是沉重的政治抱负 不是方向感归属感 他需要的是友情 是不需要定义的可以挥霍的青春
       然后肖恩做了选择 选择了康博而不是伍迪 他的初衷改变了 不是希望童年多些朋友多些快乐少些孤独寂寞 不是不受人欺负 而是想成为一个男子汉 想当个大人 他开始接受另一种价值观 他重新构造了自己的另一个世界 然后肖恩变了 他辱骂巴基斯坦人 抢劫便利商店 他折射了那个时代的残忍 所有一切美好的初衷从善的转为恶的 那个时代的环境不知不觉如射线般放出影响 于是激烈和残暴的伤痕仿佛受了鼓励一般无知的放纵
     肖恩的信仰最终还是倒塌了 受伤的米尔克应该会醒过来 破坏无法带来舒适感安慰感 可能快乐来自自己的女朋友味儿 她很简单 她没有害人的思想 她不想影响别人 她贪恋亲吻 她带着真正的安稳感 肖恩郑重的请她做女朋友 拉着她的手时笑是发自于内心 其实爱才能从冰冷中将自己救赎 无论是对父亲的爱还是对女孩的爱 不必恐惧海滩多么萧条国旗慢慢沉没
       所有英格兰的腔调1983年的味道虚幻的故事沧桑的寂寞都像是真实可信的 我心里涌动着一张仿佛长大了一点的肖恩的悲伤的脸
  • 头像
    飛渡先生
          愤怒这种东西,在一个人年轻的时候,一旦被发了芽,它就会以异常惊人的速度快速疯长。尽管很多时候它都是被扭曲的,是经不住推敲的;愤怒这种东西,一旦和粗糙的爱国主义扯上关系,无论是谁上了谁,那最终只有一个结果——干净的身子被糟蹋了。尽管很多时候它们本身就不是清白的。愤怒有时很装,爱国主义也同样好不到哪去。当一切真相大白的时候,那些曾为之为呼喊过的口号,高举起过的拳头,甚至流过的血都不过是一场关于成长的热血进行曲。在巨大的雕像和挡不住的时间之下,所有的人都是跑龙套的,如同十二岁的少年Shane。
          对于Shane来说,如果说他对爱国主义有什么直接理解的话,那完全是因为他死去的父亲。但是,他压根不知道在离英国那么远的南大西洋进行的那场没屁眼儿的战争到底是为了什么才打起来的。他在学校是一个经常被人捉弄的角色,因为他穿着大喇叭裤和死在马岛的老爸。Shane虽然有一个家,但他还是深深地生活在缺乏安全感与归属感的环境下。这个时候,一群以Woody为首的Skinhead们收留了他。他们无忧无虑,享受着音乐、啤酒和足球。他们与世无争,按照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生活。友谊与自由的光芒迅速让Shane感到了温暖与归属。他开始学着像他们一样剃光剃着头发,脚踏Dr.Martens靴子,穿着Ben Sherman的衣服。然而加入Skinhead并不是Shane个体生命得到拯救的一个起点。在这群Skinhead里,马上因为新成员Combo的到来而发生分裂。是只在外表上做一个Skinhead,还是彻头彻尾地把Skinhead当作行动的武器,Shane必须做一个选择——是继续以游戏般的心态玩下去还是在爱国主义的召唤下用行动证明自己的Skinhead身份。
          Combo这个人,是导演着力塑造的一个人物。同样是Skinhead,Woody代表的是一群忠于自己生活方式,有自己生活态度的一群人,他们虽然对社会而言也是叛逆的群体,但他们并没有太多的杀伤力。而Combo却是和Woody等人完全不同的类型。他不但贯彻着Skinhead的形式,更是把Skinhead的精神付诸于行动。和Shane一样,他有着深深的被遗弃感。他愤怒,他以爱国主义的名义身体力行着他的极端行为。在影片的结尾,他拳拳到肉地击打着自己曾经的朋友,仅仅他的肤色是棕色的。其实和Combo和Shane都是没有父亲的人,Shane是在现实生活中失去了父亲,而Combo则是整个英格兰的弃子,他认为他被全英格兰抛弃了。他的极端行为完全是一个被社会抛弃之人歇斯底里的反应。他是因为得不到而发怒,而发狂。也正于此,Combo最终和他们分道扬镳。Combo的命运既是个体的命运,也同样是整个国家的命运在个人身上的投射。
          但不管怎样,Shane终究会自己长大。在年少的岁月经历过的种种,终究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在他的脑海中留下不同的轨迹。在成长的路上,对与错的界限并不总是那么清晰明了。像Shane一样,必须自己学会判断学会选择学会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过什么样的生活走什么样的路。Woody和Combo甚至Shane的父亲都不重要,愤怒是不是真的,爱国主义是不是靠谱这些也都不重要,真正的觉醒总是在复杂遭遇发生的背后才显得弥足珍贵。那个手指上的黑色十字架绝不仅仅是英格兰的全部,十二岁的Shane也仍然要有更远的路要走。当你有足够宽阔的胸膛迎接英吉利海峡的狂风时,你就会知道哪里才是真正的英格兰。
     
本网站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即时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11-2025  合作邮箱:[email protected]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