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集
第02集
第03集
第04集
第05集
第06集
第07集
第08集
第09集
第10集
第11集
第12集
第13集
第14集
第15集
第16集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三十
韩国烧酒狂想曲
别再犹豫
看了又看国语第一部
入住汉阳
你回来了
无血无泪普通话版
恋期90天
元敬
夜幕降临2023
不知为何这么好的剧评分不仅低,还在降,主配都很尽心,按惯例应该惹人厌的男二未婚夫,却亦是:爱❤️在尽量呵护,爱❤️离仍在争取,他数度的双眼红红浸满泪水,让人好生唏嘘,一点点不觉得他错,他只是被厉害妈妈养育得有些脆弱,把外表柔弱内心有主见的女主,某种程度视作了自己的英雄和榜样……然后呀然后,李到晛、林秀晶的好都让人无从夸起,感觉虽才十集,却是漫漫两季,好像真的过了四年,女主的惯常笑容已全部成了隐忍和苦痛,而10集终了,李到晛感同身受的理解鼓励,竟让鲜于贞雅那么好听的歌反因太“甜”而略略出戏,只因为——他俩才是真正的在同一个世界,不需要任何第三方的同步同频的同一个世界,虽然走到第十集这一步,一路是几乎完完全全趟着苦涩之河——马上去打分,虽然一个分值微不足道,一定会寻到双语字幕,必须好好听懂不事华美,缺乏机锋的对白里,那些深刻而罕有的因为“懂”所以才必然被点燃的“爱”。没有第8集定律很好,只有第10集互拥很好,因为他们才是命定的长长久久,真的无需那些庸常的朝朝暮暮????
这个故事内核是相互救赎。n看起来它的标签是师生禁忌之恋,但实际上从一开始,胜由与允秀特别的相遇就注定了故事不会是烂俗的走向。
关于救赎,胜由因为天赋带来的负罪感被允秀在合适的时候化解了,让他从无尽的怪圈中解脱。这个时候胜由与允秀是作为两个同样对数学具有热爱的人而相互汲取力量。n他们能够享受到面对题目、解答问题时产生的悸动、兴奋与不安。
随之而来的是胜由感情上的第一个转变,从来只能透过镜头以数学的眼神看待世界的胜由拍下了第一张人像。
这时的胜由青涩、血气方刚,藏不住对未知“题目”的向往。
其实从我的角度来看,允秀此时的感情是交融的,既有由数学产生的共鸣所带来的吸引力,也有灵魂相通产生的悸动。
从允秀与结婚对象的相处便能看出来,一切都是男方安排好并推进的,允秀只是充当执行者,更爱的那个通常会付出的更多。显而易见,允秀与结婚对象缺少共鸣,尤其是对于数学。
关于胜由对允秀的救赎,是两个层次的,其一便是上面所说的对于平凡人生中灵魂相通的疗愈,其二就是这个故事的后半部分,让对于任何“题目”都无法产生想法的允秀重新找回当初那份信念与渴望。
这里便经历了胜由的第二个转变,从难以被揭开的真相意识到自己的弱小,意识到需要有足够的能力来面对“题目”。
沉淀的四年里,胜由与允秀都在暗暗蓄力,像数学家那样,对证明真相的执著从未消弭半分。
对于故事后半部中权势的内容,我不得不打个低分,特权的存在让男女主遭遇了不公,但是讲述得太差劲了,高位者仿佛没有力量也没有脑子,掺杂在主线里显得多余。
胜由感情上的第三个转变来自教授,这个一生都在解题的人说过,若没经历过对题目的倦怠,便解不开真正的题目,从有限中寻求无限。
忘掉一切后就会想要一个崭新的开始。三年后再次重逢的胜由和允秀,终于重拾了那个凌晨在教室黑板上交流真心的能力。
“我不喜欢数学。”
“我喜欢数学。”
哈代与3cut的谜底作为开头与结尾交相辉映,让人又一次发觉简单却韵味十足的首尾呼应是如此富有魅力,就像剧中提到的那些看似普通的数字、结构。
这道爱的证明题,步骤无法明了又完美,因为爱本身具有不完整性,只需要正视自己的内心,倾听它给你的回应。
上周四播放的《忧郁症》第六集片尾众望所归进入到了四年后的时间线,算是全剧的一个重要转折。白胜由的高中时代也正式告一段落,这篇影评算是对于前六集剧情的总结和思考吧。
剧集一开始对于白胜由的刻画非常直接,他是个数学天才,对数字极其敏感,擅长魔方,甚至能透过生活中的各种物体勾勒出函数图像。虽然这个设定略有点夸张,但是我觉得编剧和导演想要表达的是,当你真正热爱某个东西的时候,会不自觉地将它融入进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从之后的剧情我们知道白胜由因为失去了在MIT唯一的朋友而不愿再显露自己的数学天赋,但种种迹象表明,他从未停止对数学的热爱。
男女主最初的相遇是在校外,因为拿错了包,故事以“1729”和“帆布袋”展开,然后我们的视线才转移到学校里,池允秀和白胜由以师生这一全新的身份相遇。其实我觉得这里编剧是有一点巧思的,允秀和胜由因为数学而产生的交集其实早就产生(他们似乎在同一个数学群里),师生关系并不是他们人生交汇的起点和必要条件,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男女主后来产生种种交集的命定感,也降低了他们产生感情的可谴责性。
整个六集看下来,池允秀始终是一个非常正面的教师角色,她正直,耐心,宽容,对数学充满热情,以对数学的热爱为出发点展开教学工作。就这点来看,她其实是和亚圣高中格格不入的,这里的孩子们大多只在乎分数和排名,去参加数学社团是为了让自己的履历更好看一点,甚至连教务部长也想尽办法在为那些“特别”的孩子们谋取利益。所以在她剑走偏锋出了一道错题又被白胜由解出来之后,她非常迫切地想要找到他,在她眼里,那个解出题的孩子或许会是这所“分数至上”学校的例外。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池允秀和白胜由是亚圣高中,也是这个教育大环境下的两个逆行者。
后来因为要准备数学竞赛,池允秀和白胜由之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多。胜由开始渐渐展露天赋以及开口谈论那些黑暗的过往,允秀也从最开始的指导他学习数学慢慢变成去引导他思考应该用怎样的态度面对数学。她做这一切是完全没有所谓“私心”的,她只是不愿意看到这样一个有天赋的孩子因为内心的伤痛而被埋没,所以尽全力帮助胜由重建他与数学的关系。这也是她教学理念的体现。她是个会关注学生内心而不仅仅是他们学术表现的老师,“育人”在她的职业生涯中占了比“教书”更重要的地位,教会学生做数学题,得到更高的分数,从来不是她唯一的目标。
有人说她偏心,太过关注白胜由,但我觉得其实并没有,她关心和在乎每一个学生,包括成艺琳。艺琳一次又一次犯错,她一次又一次给她机会。甚至在艺琳破坏了她的自行车导致她摔伤之后,她说出“我担心毁坏的不是自行车,而是这个孩子”这种话。允秀并没有第一时间去谴责她,而是担心她变成这样是不是因为学校和家庭施加了过多的压力,她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在这个孩子彻底走入歧途之前,拉她一把。但是很可惜,艺琳的家庭给了她错误的引导,让她看重自己的分数和排名高过道德品行,她没有接受老师的帮助,最终也没能够回到正途。
说到家庭教育,我觉得白胜由父母的态度也值得一提。他们的确是爱他的,但他们爱天才白民在胜过爱普通人白胜由。或者说,他们对儿子的天赋给予了过多的关注,以至于忽略了他作为一个“人”本身的那些需求。胜由当年去MIT的时候,父母大概满心期望着他们的儿子在会更高的平台上去展现自己的天赋,取得更大的成就。但他们忽略了一点,那时胜由只是个10岁的孩子。一个人去异国他乡,跟比他大的孩子们一起学习,面对陌生的环境和文化,他也许会感到孤独和无助,无法融入他们,也无法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幸运的是,他遇到了同样来自韩国的镇浩哥哥愿意主动跟他交朋友,我相信在MIT的那段时间里,那是他唯一的精神支柱。但有一天,这个支柱因为自己毫不顾忌地展现天赋而轰然倒塌。在一个10岁孩子的眼里,是他害死了这个自己唯一信任的人,对于他来说,这是毁灭性的打击。所以胜由从此开始封闭自己,连同对数学的爱也一并埋藏起来。从各种细节来看,父母应该是对这件事也有所耳闻的,但他们只在乎如何使儿子重拾当年的荣光,甚至都不愿意走进他的内心去看一看那些伤口。白胜佑作为普通孩子应该从父母那里得到的理解和关爱,似乎永远逊于他们对于儿子天才光环的执着。
在胜由高中的戏份中,数学是非常核心的内容。无论作为那些追名逐利的孩子们升学的工具,还是男女主之间交流的语言,它无时无刻不在为剧情发展穿针引线。当初看到这个题材我还是很惊喜的,我们好像讨论了太多文学和艺术,忽略了作为理科的数学也可以同样浪漫(本理科生狂喜),当允秀和胜由专注于那些数字和运算符号的时候,也经历着诗人创作诗歌的过程中的那些悸动和不安。此外,整个剧的基调也比较光明,沦为凡人的天才终于遇到他的伯乐,得到她的理解和引导,重拾了勇气去表达对于数学的热爱,我很开心能看到白胜由身上的这些积极变化。
但因为男女主师生关系的设定,本剧也受到了一些争议。许多网友基于“师生关系不应该被浪漫化”这一论点提出了批判。近年频频爆出一些老师利用师生之间的权力不对等关系去性骚扰学生,又试图以爱之名逃脱罪责的事情。社会大众谴责这种剥削,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保护也投入了更多的关注。所以,我很理解有人会对这种设定比较敏感。但是,一些本来就别有用心的人,为满足一己私欲,将师生关系当作实现压迫的工具,并不意味着这样的压迫在师生关系中必然存在。相反,我觉得男女主通过数学建立的交流相当平等。
此处要提到我很喜欢的一场戏。池允秀带学生去参加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时候,艺琳因为对竞赛正式开始前的内容不感兴趣先离开,允秀和胜由恰巧报名了同一个教授的课,所以一起去听了演讲。在那场戏里,我能明显感觉到男女主对数学的热爱使他们的师生关系遁形,他们更像是朋友或是知己,对喜欢的事物展现出同样的向往和热情。
剧中不乏其它男女主交流数学的场景,给我的感觉都是简单,平等,而真挚的,它让师生关系内在的不平等隐形,使观众能够将关注点投身于那些灵魂共振的瞬间。比如,池允秀和白胜由一起在黑板上解题的那场戏,实在是值得每一个浪漫主义者为之振臂高呼。在我眼里它可比肩《密会》里的四手联弹,灵魂的交流无需言语,通过黑板上那些图形,符号,和数字,他们完成一次又一次思想的交汇和碰撞。师生关系在本剧中更像是一个使男女主角能自然合理地展开数学交流的契机,即使他们以师生以外的身份相遇,我相信,这个故事会同样扣人心弦。
值得强调的是,本剧在白胜由的学生时代是明确没有感情线的。观众所看到的那些所谓浪漫和暧昧的氛围,其实都是男女主外形,镜头,色调,和配乐的加成,它们或多或少是导演有意从白胜由视角体现的一些东西,而池允秀从头到尾都没有产生过超越师生关系的感情,至少从她眼神中,除了对学生的欣赏和关心外,我没有看到其它内容(这一点我觉得林秀晶演得挺好)。所以,四年后的情感如何变化,会怎样被演绎,是我本人非常期待的一个看点。
最后我想说,这是一个影视作品,它不该被简单地当成现实的映射。在这个人为构建的世界里,那些在现实中不适合生存的理想化元素才得以立足。镜头过滤了现实生活中黑暗的部分,刻画出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在那里,我只看到两个相似的灵魂相遇,靠近,交流,理解,在他们生命短暂交汇的时间里迸发出灼人而耀眼的光亮。
就像池允秀和白胜由寻找那道数学题的答案一样,在寻找这个故事的答案的过程中,观众同样经历着那些激动,不安,与兴奋。我摸索这故事的脉络,着眼于每个被放大的细节,一个眼神,一次触摸,在少年的一呼一吸中,我看到那些纯粹的,热烈的,不加修饰的爱恨。然后一切的界限突然变得模糊起来,时至今日,我或许已经无法分清楚,到底是他们还是我自己,才是那个想要找到答案的人?
(首发于公众号: 霧風誌,欢迎关注! )
从目前播出的前2集中,最吸引我注意的就是导演的清新风格。无论色彩、光影、构图方面都富有美感,注重细节的特写镜头多,营造出强烈的浪漫氛围感,音乐也恰到好处,最难得的一点就是,导演竟然可以用可怕的“数学”,拍出有艺术感,又令人心动的场面!
《忧郁症》的色彩基调是绿色。从海报到剧照、再到每个段落,都在强调绿色。不同场景中的绿色,也都暗示着人物的立场和性格差异。
色彩可以表达主题、刻画人物形象、创造情绪意境,也可以构成属于这部剧特别的影像风格。
最明显的绿色应该就是遍布的绿植。男女主所在之地,往往都会有绿树、绿草或盆栽,室外场景多,有一种视野开阔、舒适的感觉。
男女主相遇的火车驶出隧道后,也是一片绿色的自然景观,明媚的阳光似乎标志着这个新开始。
而教务部长所在的场面,虽然也有绿色,却不是生长在自然,而是作为人文装饰,或是温室栽培的植物。和男女主非常不同。n
第一集的“家长会”所在的饭店,有一整面墙的绿植,复杂的窗户图案把绿色切成一块一块。这里的植物无论真假,都只是作为一种装饰,为了美观而设。
可是在这里男主妈妈穿了绿色西装外套,几乎和背景融为一体,显示出她的存在感非常低,被其他家长排挤和忽视的状况。
教务部长自己空间更加明显了,一整面绿植布置的墙,精心栽培的盆栽。但是这些室内场景没有一点阳光,显得很暗,画面像蒙上了一层灰色。
而其他人物所在场景的绿色,就更加奇怪了,没有绿植,直接用诡异的绿光来表现这些人为了利益和地位、搞特权教育的勾当。
男女主的室内场景就完全不是这样,非常明亮又清新,常见的操作是窗台上放绿植。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有一个画面十分巧妙地体现了导演的美感和用心。
就是教室后方的小窗户,外面设置了一片绿植,这一片绿色虽小,却是这个画面中的“出气口”,帮助女主创造不一样的学习氛围,不是高压紧张的,而是能够“松一口气”的。
第二集的名场面中,这个小窗户也派上用场了。在小窗户外面拍里面,用绿叶当做前景,就与一般用于偷窥或压抑的框框不同,在这里,这个窗框所框起来的空间,是仅仅属于他们两人精神相通的世界。
玻璃上还映出窗外树叶的影子,即使是深夜也觉得绿意盎然。
深夜做数学题,也被多次提到像《密会》中男女主弹钢琴,通过艺术的共鸣达到精神上的交流,弹钢琴本来就比较有浪漫气质,没想到有一天,跟浪漫一点都搭不上边儿的数学也做到了~
如果是现实一定会打开教室大灯,不可能一丁点浪漫感,但这里导演用窗外的一盏黄色路灯当做主要光源,手的影子在黑板上交织出黄、蓝两种色彩,光影之间有一种暧昧在静静流淌。n
还拍男主喉结动的样子、扯领带的样子,不止暧昧,性感也有了。
特写手部动作,女主的手越写越靠近男主,这时他意识到而停顿了。这种停顿中也包含着情绪。
两人手的影子交织在一起,就好像影子在“牵手”,小细节实在是太甜了~
同样的一段内容,从不同的立场和视角,就会变成完全不同的事!
我们看到了浪漫、对数学的爱、灵魂的共鸣,但是教监看到的却是“他们一起过夜!”
而男主爸爸看到的又是“天才儿子回来了!”
平板里看到的男主是被“困”在门框里的。光和女主都被黑暗的门框遮挡住了。
在女主面前,对数学的热爱是自由、自然而然;在爸爸面前,数学变成了束缚他的工具、名利的象征,加上他的心理阴影,眼神瞬间变得很痛。
爸爸推儿子撞柜子这里也是,用了柜子的门框做遮挡,把白胜佑框在那。“奖杯”的世界锁住了他。
其实开头就有一个小细节,爸爸把奖杯拿出来排成一排,仔细地擦拭。就说明他很留恋这些奖,也就是留恋过去的天才儿子带给他的荣耀。
所以后面他对儿子说出“有时我就当你已经死了”这种话,也是早有铺垫了,他一点都不关心儿子精神状况,只是虚荣心作祟。
另一边,女主也没有得到应有的精神之爱,未婚夫没过问就把房子都布置好了,这个“家”看起来很昏暗,缺少绿色、缺少生机、活力和爱。
只有在男女主在一起的时候,画面才会重新拥有清新的生命力。
最典型就是第一集的“找到了”ending场景。
女主一开始去教室、篮球馆那些人多的空间找了一遍,都没有,最后才发现男主独自一人躺在木头凉亭里。
他一直是很孤独的,不跟别的同学一起玩,拥有独处的空间,而这空间又是特别的。
因为他与其他同学为了成绩而被动、死板地学习不同,他的世界是从无开始创造的世界,这种创造,具有真正的生命力。n
这种生命力的具体展现,就是透过强烈的绿色来完成的。
看拍摄花絮,因掉在李到晛脸上才知道的假树叶, 看来导演真的有意增强绿色的存在!让树看起来更茂密,增加了影像的造型美。
因此可以说,《忧郁症》里的绿色,具有特别的意义,它象征着创造力、健康的生命力、自然生长的活力、充满生机的爱。
而这些美好的词,又恰好和剧名“忧郁症”的阴沉气形成强烈对比,它并不像《人间失格》那样忧郁,反而是从一开始就带着治愈的希望、浪漫之爱的,一次崭新的出发。
好久没有写剧评了,来写一下吧。因为我现在也做着数学老师的工作,所以一口气把这部剧看完了。
首先,这部剧把数学和生活相结合的视角,我真的很喜欢。前面几集里,女主在讲解数学与生活相结合的时候,真的闪闪发光啊。希望我也可以成为这样闪闪发光的数学老师吧。再来说说题材,比较有挑战性,但是其实是一部很清纯的剧啊,全剧直到最终才轻轻kiss了一下呀,真的是,韩国典型的纯爱韩剧了。
感觉这部剧的节奏有点偏慢,但是配乐做的不错。前面几集,导演在镜头语言上特别着力地去刻画男女主,当时看的我确实有点点不适。更喜欢后面小白变大白,嘿嘿,因为,男主这个演员,我是真的很喜欢呀,其实我是先看了黑暗荣耀一二季对李到晛产生了兴趣,所以翻出来他的作品来看的。(盲猜黑暗荣耀的金大编剧是不是因为看了李到晛的这部作品,所以钦点他来演黑暗荣耀的男主的~)
说回正题,其实在感情线上没什么问题,看的过程也是有点小虐。男女主都喜欢数学,热爱数学,数学本身确实就是有无穷魅力的学科。个人觉得,对于青少年来说,很多时候都是因为对于老师的喜爱延伸到这个学科上。我觉得这部剧的剧情,其实不仅仅是因为男女主都喜爱数学,我觉得一开始,应该是因为女主作为男主的老师,看到男主这个学生很封闭自己、自暴自弃,通过和男主的父亲有了接触,反而希望男主可以活的自由一点(其实这个观念我真的很喜欢,我自己也是这样的吧,希望我的学生们都可以活的自由一点),而且出于对学生天赋才华的欣赏,这样的举动这个设定也非常合理,而且女主作为教师,她的角色设定是非常正面的。其实老师和学生一起彻夜解题,就像是两个志同道合的人终于相遇,特别是女主在男主高中时期,对他而言更像是一个拯救者/引导者,愿意耐心地去帮助他打开心房,帮助他打开自己尘封已久的内心,带领他去抚平自己内心的创伤。但是编剧其实没有过多地去着墨男主的感情变化过程,给我的感觉像是,男主因为被女主的关心和引导,渐渐爱上了女主。但是这种青少年的“爱”,导演没有过多地去叙述,只是通过一些镜头来展示。
整部剧的色调非常清新,特别是结合校园里的绿植,以及构图美学都很棒,属于赏心悦目。画面确实是很美的。很喜欢其中男女共打一把伞的几个镜头,非常唯美。怎么说呢,当然了,就是有不少也比较常见的小清新设定,去济州岛,逛美术馆,看展,浪漫韩剧嘛,必然还要有雨天、雪天等元素。
到了后面,男主小白变大白,此时他仿佛就承担了拯救者的角色了,这次他终于可以以成年人的身份去守护自己爱的人。后面对数学的着墨就变少了,可能如果讨论太深刻了,这部剧就不能属于爱情剧了吧。韩剧嘛~~~大家都懂的,不要太较真,enjoy此刻的唯美和浪漫就好。感觉这部剧的设定上中规中矩吧,配角财阀几条线有点乱,感觉剧情有些生硬,可能不然怕凑不够16集吧,哈哈哈。
因为很喜欢男主这个演员,哈哈哈,小白变大白,骑着重机摩托车,真是帅死了!!!最后想带一笔聊一下这个剧名,我觉得这个剧名应该是根据剧中提到的那幅画而来。其实翻译成忧郁症感觉有点不太能够体现这个剧的情感,如果把标题定位Melancholia也许会更好。:)
暂无简介......
播放指数:653℃
《忧郁症2021》 第03集在线观看 - 韩剧 - 经典影院 - 最新抢先电影 - 最新好看的经典影视电视剧免费在线观看 http://www.jd773.com/vodplay/35535-1-3.html
不知为何这么好的剧评分不仅低,还在降,主配都很尽心,按惯例应该惹人厌的男二未婚夫,却亦是:爱❤️在尽量呵护,爱❤️离仍在争取,他数度的双眼红红浸满泪水,让人好生唏嘘,一点点不觉得他错,他只是被厉害妈妈养育得有些脆弱,把外表柔弱内心有主见的女主,某种程度视作了自己的英雄和榜样……然后呀然后,李到晛、林秀晶的好都让人无从夸起,感觉虽才十集,却是漫漫两季,好像真的过了四年,女主的惯常笑容已全部成了隐忍和苦痛,而10集终了,李到晛感同身受的理解鼓励,竟让鲜于贞雅那么好听的歌反因太“甜”而略略出戏,只因为——他俩才是真正的在同一个世界,不需要任何第三方的同步同频的同一个世界,虽然走到第十集这一步,一路是几乎完完全全趟着苦涩之河——马上去打分,虽然一个分值微不足道,一定会寻到双语字幕,必须好好听懂不事华美,缺乏机锋的对白里,那些深刻而罕有的因为“懂”所以才必然被点燃的“爱”。没有第8集定律很好,只有第10集互拥很好,因为他们才是命定的长长久久,真的无需那些庸常的朝朝暮暮????
这个故事内核是相互救赎。n看起来它的标签是师生禁忌之恋,但实际上从一开始,胜由与允秀特别的相遇就注定了故事不会是烂俗的走向。
关于救赎,胜由因为天赋带来的负罪感被允秀在合适的时候化解了,让他从无尽的怪圈中解脱。这个时候胜由与允秀是作为两个同样对数学具有热爱的人而相互汲取力量。n他们能够享受到面对题目、解答问题时产生的悸动、兴奋与不安。
随之而来的是胜由感情上的第一个转变,从来只能透过镜头以数学的眼神看待世界的胜由拍下了第一张人像。
这时的胜由青涩、血气方刚,藏不住对未知“题目”的向往。
其实从我的角度来看,允秀此时的感情是交融的,既有由数学产生的共鸣所带来的吸引力,也有灵魂相通产生的悸动。
从允秀与结婚对象的相处便能看出来,一切都是男方安排好并推进的,允秀只是充当执行者,更爱的那个通常会付出的更多。显而易见,允秀与结婚对象缺少共鸣,尤其是对于数学。
关于胜由对允秀的救赎,是两个层次的,其一便是上面所说的对于平凡人生中灵魂相通的疗愈,其二就是这个故事的后半部分,让对于任何“题目”都无法产生想法的允秀重新找回当初那份信念与渴望。
这里便经历了胜由的第二个转变,从难以被揭开的真相意识到自己的弱小,意识到需要有足够的能力来面对“题目”。
沉淀的四年里,胜由与允秀都在暗暗蓄力,像数学家那样,对证明真相的执著从未消弭半分。
对于故事后半部中权势的内容,我不得不打个低分,特权的存在让男女主遭遇了不公,但是讲述得太差劲了,高位者仿佛没有力量也没有脑子,掺杂在主线里显得多余。
胜由感情上的第三个转变来自教授,这个一生都在解题的人说过,若没经历过对题目的倦怠,便解不开真正的题目,从有限中寻求无限。
忘掉一切后就会想要一个崭新的开始。三年后再次重逢的胜由和允秀,终于重拾了那个凌晨在教室黑板上交流真心的能力。
“我不喜欢数学。”
“我喜欢数学。”
哈代与3cut的谜底作为开头与结尾交相辉映,让人又一次发觉简单却韵味十足的首尾呼应是如此富有魅力,就像剧中提到的那些看似普通的数字、结构。
这道爱的证明题,步骤无法明了又完美,因为爱本身具有不完整性,只需要正视自己的内心,倾听它给你的回应。
上周四播放的《忧郁症》第六集片尾众望所归进入到了四年后的时间线,算是全剧的一个重要转折。白胜由的高中时代也正式告一段落,这篇影评算是对于前六集剧情的总结和思考吧。
剧集一开始对于白胜由的刻画非常直接,他是个数学天才,对数字极其敏感,擅长魔方,甚至能透过生活中的各种物体勾勒出函数图像。虽然这个设定略有点夸张,但是我觉得编剧和导演想要表达的是,当你真正热爱某个东西的时候,会不自觉地将它融入进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从之后的剧情我们知道白胜由因为失去了在MIT唯一的朋友而不愿再显露自己的数学天赋,但种种迹象表明,他从未停止对数学的热爱。
男女主最初的相遇是在校外,因为拿错了包,故事以“1729”和“帆布袋”展开,然后我们的视线才转移到学校里,池允秀和白胜由以师生这一全新的身份相遇。其实我觉得这里编剧是有一点巧思的,允秀和胜由因为数学而产生的交集其实早就产生(他们似乎在同一个数学群里),师生关系并不是他们人生交汇的起点和必要条件,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男女主后来产生种种交集的命定感,也降低了他们产生感情的可谴责性。
整个六集看下来,池允秀始终是一个非常正面的教师角色,她正直,耐心,宽容,对数学充满热情,以对数学的热爱为出发点展开教学工作。就这点来看,她其实是和亚圣高中格格不入的,这里的孩子们大多只在乎分数和排名,去参加数学社团是为了让自己的履历更好看一点,甚至连教务部长也想尽办法在为那些“特别”的孩子们谋取利益。所以在她剑走偏锋出了一道错题又被白胜由解出来之后,她非常迫切地想要找到他,在她眼里,那个解出题的孩子或许会是这所“分数至上”学校的例外。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池允秀和白胜由是亚圣高中,也是这个教育大环境下的两个逆行者。
后来因为要准备数学竞赛,池允秀和白胜由之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多。胜由开始渐渐展露天赋以及开口谈论那些黑暗的过往,允秀也从最开始的指导他学习数学慢慢变成去引导他思考应该用怎样的态度面对数学。她做这一切是完全没有所谓“私心”的,她只是不愿意看到这样一个有天赋的孩子因为内心的伤痛而被埋没,所以尽全力帮助胜由重建他与数学的关系。这也是她教学理念的体现。她是个会关注学生内心而不仅仅是他们学术表现的老师,“育人”在她的职业生涯中占了比“教书”更重要的地位,教会学生做数学题,得到更高的分数,从来不是她唯一的目标。
有人说她偏心,太过关注白胜由,但我觉得其实并没有,她关心和在乎每一个学生,包括成艺琳。艺琳一次又一次犯错,她一次又一次给她机会。甚至在艺琳破坏了她的自行车导致她摔伤之后,她说出“我担心毁坏的不是自行车,而是这个孩子”这种话。允秀并没有第一时间去谴责她,而是担心她变成这样是不是因为学校和家庭施加了过多的压力,她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在这个孩子彻底走入歧途之前,拉她一把。但是很可惜,艺琳的家庭给了她错误的引导,让她看重自己的分数和排名高过道德品行,她没有接受老师的帮助,最终也没能够回到正途。
说到家庭教育,我觉得白胜由父母的态度也值得一提。他们的确是爱他的,但他们爱天才白民在胜过爱普通人白胜由。或者说,他们对儿子的天赋给予了过多的关注,以至于忽略了他作为一个“人”本身的那些需求。胜由当年去MIT的时候,父母大概满心期望着他们的儿子在会更高的平台上去展现自己的天赋,取得更大的成就。但他们忽略了一点,那时胜由只是个10岁的孩子。一个人去异国他乡,跟比他大的孩子们一起学习,面对陌生的环境和文化,他也许会感到孤独和无助,无法融入他们,也无法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幸运的是,他遇到了同样来自韩国的镇浩哥哥愿意主动跟他交朋友,我相信在MIT的那段时间里,那是他唯一的精神支柱。但有一天,这个支柱因为自己毫不顾忌地展现天赋而轰然倒塌。在一个10岁孩子的眼里,是他害死了这个自己唯一信任的人,对于他来说,这是毁灭性的打击。所以胜由从此开始封闭自己,连同对数学的爱也一并埋藏起来。从各种细节来看,父母应该是对这件事也有所耳闻的,但他们只在乎如何使儿子重拾当年的荣光,甚至都不愿意走进他的内心去看一看那些伤口。白胜佑作为普通孩子应该从父母那里得到的理解和关爱,似乎永远逊于他们对于儿子天才光环的执着。
在胜由高中的戏份中,数学是非常核心的内容。无论作为那些追名逐利的孩子们升学的工具,还是男女主之间交流的语言,它无时无刻不在为剧情发展穿针引线。当初看到这个题材我还是很惊喜的,我们好像讨论了太多文学和艺术,忽略了作为理科的数学也可以同样浪漫(本理科生狂喜),当允秀和胜由专注于那些数字和运算符号的时候,也经历着诗人创作诗歌的过程中的那些悸动和不安。此外,整个剧的基调也比较光明,沦为凡人的天才终于遇到他的伯乐,得到她的理解和引导,重拾了勇气去表达对于数学的热爱,我很开心能看到白胜由身上的这些积极变化。
但因为男女主师生关系的设定,本剧也受到了一些争议。许多网友基于“师生关系不应该被浪漫化”这一论点提出了批判。近年频频爆出一些老师利用师生之间的权力不对等关系去性骚扰学生,又试图以爱之名逃脱罪责的事情。社会大众谴责这种剥削,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保护也投入了更多的关注。所以,我很理解有人会对这种设定比较敏感。但是,一些本来就别有用心的人,为满足一己私欲,将师生关系当作实现压迫的工具,并不意味着这样的压迫在师生关系中必然存在。相反,我觉得男女主通过数学建立的交流相当平等。
此处要提到我很喜欢的一场戏。池允秀带学生去参加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时候,艺琳因为对竞赛正式开始前的内容不感兴趣先离开,允秀和胜由恰巧报名了同一个教授的课,所以一起去听了演讲。在那场戏里,我能明显感觉到男女主对数学的热爱使他们的师生关系遁形,他们更像是朋友或是知己,对喜欢的事物展现出同样的向往和热情。
剧中不乏其它男女主交流数学的场景,给我的感觉都是简单,平等,而真挚的,它让师生关系内在的不平等隐形,使观众能够将关注点投身于那些灵魂共振的瞬间。比如,池允秀和白胜由一起在黑板上解题的那场戏,实在是值得每一个浪漫主义者为之振臂高呼。在我眼里它可比肩《密会》里的四手联弹,灵魂的交流无需言语,通过黑板上那些图形,符号,和数字,他们完成一次又一次思想的交汇和碰撞。师生关系在本剧中更像是一个使男女主角能自然合理地展开数学交流的契机,即使他们以师生以外的身份相遇,我相信,这个故事会同样扣人心弦。
值得强调的是,本剧在白胜由的学生时代是明确没有感情线的。观众所看到的那些所谓浪漫和暧昧的氛围,其实都是男女主外形,镜头,色调,和配乐的加成,它们或多或少是导演有意从白胜由视角体现的一些东西,而池允秀从头到尾都没有产生过超越师生关系的感情,至少从她眼神中,除了对学生的欣赏和关心外,我没有看到其它内容(这一点我觉得林秀晶演得挺好)。所以,四年后的情感如何变化,会怎样被演绎,是我本人非常期待的一个看点。
最后我想说,这是一个影视作品,它不该被简单地当成现实的映射。在这个人为构建的世界里,那些在现实中不适合生存的理想化元素才得以立足。镜头过滤了现实生活中黑暗的部分,刻画出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在那里,我只看到两个相似的灵魂相遇,靠近,交流,理解,在他们生命短暂交汇的时间里迸发出灼人而耀眼的光亮。
就像池允秀和白胜由寻找那道数学题的答案一样,在寻找这个故事的答案的过程中,观众同样经历着那些激动,不安,与兴奋。我摸索这故事的脉络,着眼于每个被放大的细节,一个眼神,一次触摸,在少年的一呼一吸中,我看到那些纯粹的,热烈的,不加修饰的爱恨。然后一切的界限突然变得模糊起来,时至今日,我或许已经无法分清楚,到底是他们还是我自己,才是那个想要找到答案的人?
(首发于公众号: 霧風誌,欢迎关注! )
从目前播出的前2集中,最吸引我注意的就是导演的清新风格。无论色彩、光影、构图方面都富有美感,注重细节的特写镜头多,营造出强烈的浪漫氛围感,音乐也恰到好处,最难得的一点就是,导演竟然可以用可怕的“数学”,拍出有艺术感,又令人心动的场面!
《忧郁症》的色彩基调是绿色。从海报到剧照、再到每个段落,都在强调绿色。不同场景中的绿色,也都暗示着人物的立场和性格差异。
色彩可以表达主题、刻画人物形象、创造情绪意境,也可以构成属于这部剧特别的影像风格。
最明显的绿色应该就是遍布的绿植。男女主所在之地,往往都会有绿树、绿草或盆栽,室外场景多,有一种视野开阔、舒适的感觉。
男女主相遇的火车驶出隧道后,也是一片绿色的自然景观,明媚的阳光似乎标志着这个新开始。
而教务部长所在的场面,虽然也有绿色,却不是生长在自然,而是作为人文装饰,或是温室栽培的植物。和男女主非常不同。n
第一集的“家长会”所在的饭店,有一整面墙的绿植,复杂的窗户图案把绿色切成一块一块。这里的植物无论真假,都只是作为一种装饰,为了美观而设。
可是在这里男主妈妈穿了绿色西装外套,几乎和背景融为一体,显示出她的存在感非常低,被其他家长排挤和忽视的状况。
教务部长自己空间更加明显了,一整面绿植布置的墙,精心栽培的盆栽。但是这些室内场景没有一点阳光,显得很暗,画面像蒙上了一层灰色。
而其他人物所在场景的绿色,就更加奇怪了,没有绿植,直接用诡异的绿光来表现这些人为了利益和地位、搞特权教育的勾当。
男女主的室内场景就完全不是这样,非常明亮又清新,常见的操作是窗台上放绿植。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有一个画面十分巧妙地体现了导演的美感和用心。
就是教室后方的小窗户,外面设置了一片绿植,这一片绿色虽小,却是这个画面中的“出气口”,帮助女主创造不一样的学习氛围,不是高压紧张的,而是能够“松一口气”的。
第二集的名场面中,这个小窗户也派上用场了。在小窗户外面拍里面,用绿叶当做前景,就与一般用于偷窥或压抑的框框不同,在这里,这个窗框所框起来的空间,是仅仅属于他们两人精神相通的世界。
玻璃上还映出窗外树叶的影子,即使是深夜也觉得绿意盎然。
深夜做数学题,也被多次提到像《密会》中男女主弹钢琴,通过艺术的共鸣达到精神上的交流,弹钢琴本来就比较有浪漫气质,没想到有一天,跟浪漫一点都搭不上边儿的数学也做到了~
如果是现实一定会打开教室大灯,不可能一丁点浪漫感,但这里导演用窗外的一盏黄色路灯当做主要光源,手的影子在黑板上交织出黄、蓝两种色彩,光影之间有一种暧昧在静静流淌。n
还拍男主喉结动的样子、扯领带的样子,不止暧昧,性感也有了。
特写手部动作,女主的手越写越靠近男主,这时他意识到而停顿了。这种停顿中也包含着情绪。
两人手的影子交织在一起,就好像影子在“牵手”,小细节实在是太甜了~
同样的一段内容,从不同的立场和视角,就会变成完全不同的事!
我们看到了浪漫、对数学的爱、灵魂的共鸣,但是教监看到的却是“他们一起过夜!”
而男主爸爸看到的又是“天才儿子回来了!”
平板里看到的男主是被“困”在门框里的。光和女主都被黑暗的门框遮挡住了。
在女主面前,对数学的热爱是自由、自然而然;在爸爸面前,数学变成了束缚他的工具、名利的象征,加上他的心理阴影,眼神瞬间变得很痛。
爸爸推儿子撞柜子这里也是,用了柜子的门框做遮挡,把白胜佑框在那。“奖杯”的世界锁住了他。
其实开头就有一个小细节,爸爸把奖杯拿出来排成一排,仔细地擦拭。就说明他很留恋这些奖,也就是留恋过去的天才儿子带给他的荣耀。
所以后面他对儿子说出“有时我就当你已经死了”这种话,也是早有铺垫了,他一点都不关心儿子精神状况,只是虚荣心作祟。
另一边,女主也没有得到应有的精神之爱,未婚夫没过问就把房子都布置好了,这个“家”看起来很昏暗,缺少绿色、缺少生机、活力和爱。
只有在男女主在一起的时候,画面才会重新拥有清新的生命力。
最典型就是第一集的“找到了”ending场景。
女主一开始去教室、篮球馆那些人多的空间找了一遍,都没有,最后才发现男主独自一人躺在木头凉亭里。
他一直是很孤独的,不跟别的同学一起玩,拥有独处的空间,而这空间又是特别的。
因为他与其他同学为了成绩而被动、死板地学习不同,他的世界是从无开始创造的世界,这种创造,具有真正的生命力。n
这种生命力的具体展现,就是透过强烈的绿色来完成的。
看拍摄花絮,因掉在李到晛脸上才知道的假树叶, 看来导演真的有意增强绿色的存在!让树看起来更茂密,增加了影像的造型美。
因此可以说,《忧郁症》里的绿色,具有特别的意义,它象征着创造力、健康的生命力、自然生长的活力、充满生机的爱。
而这些美好的词,又恰好和剧名“忧郁症”的阴沉气形成强烈对比,它并不像《人间失格》那样忧郁,反而是从一开始就带着治愈的希望、浪漫之爱的,一次崭新的出发。
好久没有写剧评了,来写一下吧。因为我现在也做着数学老师的工作,所以一口气把这部剧看完了。
首先,这部剧把数学和生活相结合的视角,我真的很喜欢。前面几集里,女主在讲解数学与生活相结合的时候,真的闪闪发光啊。希望我也可以成为这样闪闪发光的数学老师吧。再来说说题材,比较有挑战性,但是其实是一部很清纯的剧啊,全剧直到最终才轻轻kiss了一下呀,真的是,韩国典型的纯爱韩剧了。
感觉这部剧的节奏有点偏慢,但是配乐做的不错。前面几集,导演在镜头语言上特别着力地去刻画男女主,当时看的我确实有点点不适。更喜欢后面小白变大白,嘿嘿,因为,男主这个演员,我是真的很喜欢呀,其实我是先看了黑暗荣耀一二季对李到晛产生了兴趣,所以翻出来他的作品来看的。(盲猜黑暗荣耀的金大编剧是不是因为看了李到晛的这部作品,所以钦点他来演黑暗荣耀的男主的~)
说回正题,其实在感情线上没什么问题,看的过程也是有点小虐。男女主都喜欢数学,热爱数学,数学本身确实就是有无穷魅力的学科。个人觉得,对于青少年来说,很多时候都是因为对于老师的喜爱延伸到这个学科上。我觉得这部剧的剧情,其实不仅仅是因为男女主都喜爱数学,我觉得一开始,应该是因为女主作为男主的老师,看到男主这个学生很封闭自己、自暴自弃,通过和男主的父亲有了接触,反而希望男主可以活的自由一点(其实这个观念我真的很喜欢,我自己也是这样的吧,希望我的学生们都可以活的自由一点),而且出于对学生天赋才华的欣赏,这样的举动这个设定也非常合理,而且女主作为教师,她的角色设定是非常正面的。其实老师和学生一起彻夜解题,就像是两个志同道合的人终于相遇,特别是女主在男主高中时期,对他而言更像是一个拯救者/引导者,愿意耐心地去帮助他打开心房,帮助他打开自己尘封已久的内心,带领他去抚平自己内心的创伤。但是编剧其实没有过多地去着墨男主的感情变化过程,给我的感觉像是,男主因为被女主的关心和引导,渐渐爱上了女主。但是这种青少年的“爱”,导演没有过多地去叙述,只是通过一些镜头来展示。
整部剧的色调非常清新,特别是结合校园里的绿植,以及构图美学都很棒,属于赏心悦目。画面确实是很美的。很喜欢其中男女共打一把伞的几个镜头,非常唯美。怎么说呢,当然了,就是有不少也比较常见的小清新设定,去济州岛,逛美术馆,看展,浪漫韩剧嘛,必然还要有雨天、雪天等元素。
到了后面,男主小白变大白,此时他仿佛就承担了拯救者的角色了,这次他终于可以以成年人的身份去守护自己爱的人。后面对数学的着墨就变少了,可能如果讨论太深刻了,这部剧就不能属于爱情剧了吧。韩剧嘛~~~大家都懂的,不要太较真,enjoy此刻的唯美和浪漫就好。感觉这部剧的设定上中规中矩吧,配角财阀几条线有点乱,感觉剧情有些生硬,可能不然怕凑不够16集吧,哈哈哈。
因为很喜欢男主这个演员,哈哈哈,小白变大白,骑着重机摩托车,真是帅死了!!!最后想带一笔聊一下这个剧名,我觉得这个剧名应该是根据剧中提到的那幅画而来。其实翻译成忧郁症感觉有点不太能够体现这个剧的情感,如果把标题定位Melancholia也许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