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云当前播放组>

HD中字

非凡云>

HD中字

牛牛云>

正片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猜你喜欢

    阿基米德大战是由山崎贵执导的一部拍摄于2019年剧情,战争片在日本上映,主演由菅田将晖,馆博,滨边美波,柄本佑,小林克也,小日向文世,国村隼,桥爪功,田中泯领衔。  三田纪房人气漫画<阿基米德大战>将拍摄真人电影,山崎贵导演,菅田将晖主演  故事舞台设定在二战对美开战前,为了设计大和号战舰,山本五十六找到了被称为“阿基米德再生”的天才数学家櫂直。然而,随着计划的深入,櫂直发现了军部不可告人的阴谋。  影片将于明年暑假公映,东宝2019年度大作。
  • 头像
    suejet

    《阿基米德大战》

    这是一部值得推荐的电影,因为影片叙事技术高明,语言艺术也很有特色。

    首先,虽然影片改编自三田纪房的同名漫画改编,但是故事绝对不是小孩玩过家家。我稍微查阅了下资料,不仅故事的时代背景明确(1933年,日本在动荡的是时代中大幅摇摆,为了赶快恢复在世界恐慌中疲敝的国力,1032年宣布建立伪满洲国。和同样要打进中国的欧美列强之间的对立更加强烈,这一年,日本推出联合国,日本陷入了被全世界孤立的状态),而且片中涉及的日本海军对于扩充军备的争议,也与现实对应(日本偷袭珍珠港采用的是片中山本五十六提出“航母加飞机群”战斗策略;而日本也的确打造了旧日本海军所建造的最大一级战列舰,也是人类海军舰船史上最大的一级战列舰——大和号。只是片中所提到的2亿日元和资料中的“前后耗资1500亿日元【战后价格】”可能存在差异)。

    其次,故事设计既曲折又自然。

    日本为了侵占中国领土和资源,与列强产生矛盾,战争一触即发。所以,军队里产生两个阵营:一是保守派,认为海战就舰艇作战,所以坚持建造“大和号”战舰来取代即将退伍的“金刚号”战舰;一是创新拍,认为未来作战是飞机群战斗,主张建造航母与飞机。但是很明显“大和号”战舰的造价更加吸引海军大臣的心意,于是乎主张造航母、飞机的山本就挖掘到一个纯粹的数学天才棹直,希望靠他找到“大和号”造价的毛病,以此推翻对方的方案。被山本诱骗的棹直,以为这是靠数学救国,让人民避免陷入战火,改变世界的光荣使命(因为他一听说日本即将对美宣战,而他坚信数学真理,认为“光是工业水平,日本就是美国的50倍,石油产量是日本的120倍,和比我们强大这么多的国家开战,就连小孩也不会觉得能赢”。于是答应了。尽管主张建造大和号的大臣们百般阻挠,根本没有机会获得有关图纸。都是棹直靠着惊人的记忆力和学习力,在短时间掌握了造船的设计技术;通过实地偷窥长门舰的全图以及实地丈量该舰的数据,掌握一些具体的数据对应;而后又是从掌握大量尾崎造船制造战舰的数据资料中找到可以迅速计算造价的函数(其实也是因为时间有限,被迫把大量资料摊开寻找其中的数据联系):我以某份资料为基础,推算出制造军舰的总用铁量和建造费用之间的关系。可以用这个图表表示出来,鱼雷艇或猎潜艇等总用铁量较小的,也就是小型舰艇,它们的制造工艺会更复杂,每吨钢铁所需要的建造费用会上涨,上涨最高的是这部分,也就是潜水艇,潜水艇体积虽小,但建造所需花费较高,反观战舰,虽然总用铁量大,但制造工作较轻松,每吨钢铁所花费的建造费用也能压低。也就是说,建造这样的潜水艇所需的费用,可以用峰值出现在总用铁量1500吨前后的曲线表示出来。这张图表的函数关系,用公式表示出来是这个样子,只要根据这个公式,就能通过舰艇的总用铁量算出这艘舰艇实际所需的建造费用。

    数学本身就是靠已知推未知的技术,而虽然每艘战舰大小、结构、配置不同,由此所需的造价自然也不同。但是基于战舰现有的一组直接对应数据——用铁量和造价,尤其是抓住峰值和谷值,还是能够基本能够描绘其变化,而描述这一变化的函数,代入某一具体的用铁量,自然也能够得到造价(当然片中计算出来的造价完全相同,这也合理,因为本来就是函数的来源依据),拿来推测一艘从未建造过的大战舰也是基本可行的。

    本来指出了故意降低造价(注意不是抬高造价,中饱私囊;而实际解决也不是偷工减料,而是尾崎低价造战舰,又高价造其他巡洋舰),以求通过采购方案,就可以阻止制造大型战舰——大和号。都是没有想到,负责设计和提出计划的平山造船中将却义正词严地给出了解释:保密需要(我都是为了保卫国家才这么做的。为了保卫日本,1亿2亿,根本不是什么大数字……真相,那种东西有什么意义,你仅凭表面的正义感,讲着大道理,但是,真正的社会不会因为这点东西就产生动摇,真正的正义是存在的。我确实是在尾崎造船的协助下,报出了低于实际的报价,若不这么做,就保守不住建造超大型战舰的机密了。日本似乎要斥资2亿日元来建造一艘新型战舰,如果其他国家得到了这个消息,他们会如何应对,他们必定会通过分析这一预算,对我方战舰的规模和性能做出预测,随后,为了与之抗衡,他们又会造出更大规模的超大型战舰,也就是说,想要骗过敌人,首先要骗过自己。建造战舰的预算必须是公开的,正要利用这点,来骗过敌人)。

    就在这时候,棹直又根据自己之前的研究(顺便而已,但做足功课还是好的),指出了大和号设计存在的问题:大是大了,但是承受风浪的能力却没有解决(如果是只是一年10次左右的小台风的话,风速一般为40米每秒,通常不会有问题,但是如果在产生了低气压的情况下,波浪将从多个方向用来,互相重叠,这时,可能会出产生超乎预想的巨浪,如果台风风速达到50米级,复合产生的波高会达到30米,也就是说发生一年两遇规模的台风时,海上就可能产生足以吞没战舰的巨浪。然而,这个提案的设计中,船体中央覆盖着厚重的装甲,看似坚固,但由于重量分布不均,导致舰首和舰尾变得脆弱,如果这两处受到巨浪的冲击,船体就可能产生裂痕,使船内注水。最坏的情况下,战舰将会沉没)。

    简单地说,事物总是没有两全的,战舰要耐攻击,那么就要制造得笨重,笨重的话就又不灵活,简直就是活靶子;所以,要灵活又要耐攻击,就必须找到一个“最优解”:两者之间的最佳比例。而数学也是找到最优解的一种途径。而发现问题的棹直,当然也早就找到了答案。

    棹直并没有预料到,让自己阻止大和号方案的山本五十六,他为战争提出的方案更大。棹直以为自己成功阻止了战争,靠数学改变了世界,为日本人民换取了和平。其实大错特错。

    后来,被否决的平山造船中将,后来又找了棹直,和他说了真相:战争无可避免;而制造一艘具有象征性的完美强大的战舰,让它在日美战争中沉没,可以让国人早点惊醒,不至于亡国(无论是否造出这艘战舰,这个国家都必将走向战争,大陆是关东军的爆发,满洲国的成立,退出联合国,世界各国对迅速发展的日本感到非常厌恶。更重要的是,当国家被逼到困境时,民众不可能允许选择不打仗,人们仍旧沉醉在“日俄战争”的胜利当中。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已经不是一艘战舰所能左右的了,我们必须要看到更长远的地方,美日一旦开战,日本必败……面对两国间巨大的实力差距,我们无能为力。然而日本人从不懂得认输,相信无论战况多么惨烈,战斗也会持续到最后一兵一卒。若是到了那个时候,日本定将灭亡。但如果这时,有这样一艘,能作为日本象征的巨大战舰,当这艘战舰被敌人击沉时,所产生的绝望感,是不是,就能让这个国家清醒过来呢?正是如此,这艘战舰才如此巨大而美丽。要让所有的人相信,它永不沉没,令人们期待,令人们狂热,最后迎来壮烈的结局,这便是这艘战舰被赋予的使命。我希望造出,能够成为这个国家替身的战舰。它要在国家灭亡之前,作为国家的牺牲品,沉入大海。所以,我为它取了一个与其使命相称的名字——大和)。

    棹直一直认为:拥有最强战舰而产生的骄傲感,必定会让日本走向战争,绝不能让人民产生期盼战争的情感。这艘美丽而又巨大的战舰,对这个国家而言,只是一个诅咒。但没有想到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大和号的沉没,也可以挽救“好战而至死不屈”的日本。

    最后,我们可以据此下个结论:电影很好地利用了事物的两面性,制造了语言精妙的对白,透过这些对白,也让我们明白了语言背后的思维,真相的两面性。伪造战舰的造格,既可以是舞弊以求通过,也可以是蒙蔽敌人;制造强大的战舰,既可以引发国家民族的好战心,也可以让国家民族尽快惊醒。因为,在小的范围里,真理是如此;再大的范围里,真理可能又是另外一回事。

    棹直是个天才数学家,他坚持:数字不会说谎,数字才是真正的正义。这是对的!而且他也的确利用了数学,既由已知推出了未知,也由矛盾计算出最优解。应该说电影通过这个人物的塑造,和人物的工作,非常好地展示了数学的力量。对于普及数学,对于那些不理解数学力量的人而言,这是非常好的教育案例。

    当然,从另一个层面而言,电影又展现了哲学对于数学的碾压。真理是什么?科学是真理,哲学也是真理。棹直代表数学的真理,而平山代表的是哲学的真理,最终看到国家民族的本质,看到世界发展规律的平山是对的!日本是在被原子弹砸了之后才选择投降(即便大和号沉没也没有让日本惊醒)。所以,从语言来看,电影艺术到达了一个表达的高峰!

    不仅如此,电影的矛盾设计,曲折安排也相当完美:否定之否定,真相外有真相。棹直历尽万难找到估价的方法,却被平山轻松反驳;棹直指出大和号的问题,成功否决了平山的方案;可是回头棹直还是得为平山提供“公式”,让大和号顺利制造出来,因为平山的理论他无法辩驳。而大和号在美国空军的强烈轰炸中,最终还是被击沉(片中还展示了美国战机的一个了不起的细节,被击落后,还在水面上滑翔而起,这让日本军人震撼,但其实也是暗示科技力量的悬殊)。

    而且有些铺垫和细节,比如棹直与一班艺伎做扔扇实验,以实力赶走高级将领;比如棹直作为家庭教师与尾崎造船的千金有瓜葛,尽管只是纯粹地想计算小姐脸上的完美比例,但是小姐对他的爱慕,是后面帮助他获得资料的关键。2020-01-29

    �.=^i�

  • 头像
    零零发

    刚刚在家看完这部电影。

    题材很棒,角度也很新颖。

    日本人对于二战的反思,有很多方面,当然,可能不是《环球时报》要的那些方面。

    不讨论政治,只是谈论电影,感觉可看性很高。

    我老婆对二战一点都不了解,但是仍然是饶有兴致的跟我一起看完了,而且,看懂了。

    对于太平洋战争比较感兴趣也阅读了很多相关书籍的死宅如我,这部电影更是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了解当年日本海军内部航空派和舰队派的斗争。

    同时,作为一个造船专业毕业的人,我对这部片更有格外关注的理由。

    就是觉得男主角用一个晚上搞定了我大学学了4年的课程,实在有点……

    反正用一个公式就算出战舰造价这种事情,我大学老师看了肯定会骂娘的。但是这种槽点,非专业人士不用理会就是了。

    嘿嘿。

    不太多剧透了,推荐这段大家在家闲着的时间,都去看看这部电影。

    说点有趣的。

    剧中的主要人物都是IJN海军军官的身份。有趣的是,片中出现的海军军事军官,都是真实名字,大角岑,岛田繁太郎,永野修身,山本五十六。

    读过老冰的《浩瀚的大洋是赌场》的朋友应该对这些名字在那些年的IJN中的作用都有一些了解。

    有趣的是两位优秀的舰船设计师,用了化名。

    在片中名为“平山”的大和号设计师,就是当年舰政本部造船部的部长平贺让。

    有意思的是这次演员的选取,也十分形似:n

    真实的平贺让:n

    平贺让

    剧中的平山忠道(不知道为什么要用陆军将军栗林忠道的名字)

    平山忠道

    是不是还挺像的?

    另外永野修身和山本五十六那边的造舰将军叫藤刚喜男,这个人应该就是历史上平贺让的前任造舰大臣,藤本喜久雄。

    这个人和平贺让是死对头,片里戏份不多,但是立场还是没错的,反正跟平贺让对着干就是了。n。。。。。。。n

    影片最后,借平山(平贺让)的口,说了一大段拔高立意的话,算是这部电影的初心吧

    舰队派中坚平山(平贺让)中将,对日美国力的巨大差距有着清醒的认识:日美开战,日本必败,但日本人不懂得认输,很可能战至一兵一卒,亡国灭种。n

    日本人死不认输,怎样才能让他们悬崖勒马?n

    建造一艘代表日本灵魂的巨无霸,一旦被美军击沉,巨大的幻灭、绝望,很可能会让狂热的日本民众恢复理智。平山认为,要让所有人都相信这艘美丽的巨舰永不沉没,让他们期待,让他们狂热,最后被击沉,这就是它的使命。n

    这艘战舰将作为日本的象征,代替日本去死,因此,就叫它“大和”。

    。。。。。。。。。。。。n我当然不会相信这会是真实的历史中发生的对话。

    不过把它当做如今日本人,或者说是编剧和导演,对80年前的社会思潮的一种反思,就可以理解了。

    曾经屹立在世界民族的东方,迎来大和民族伟大复兴的日本,毁灭了。

    日本的毁灭,同时波及了整个西太平洋地区,导致了东亚、东南亚、太平洋地区数亿军民的惨剧,几百万日本军人的生命,还有一亿日本老百姓的苦难,以及广岛、长崎人民的鬼魂,还有战后日本两代人的艰辛……等等等等。

    当年的人,也未曾想数十年的时间之后,日本又有了毁灭之后的重生。

    没有一个数学家能算出这中间的得失,留给后人的,只有自己脑海中的思考罢了。

  • 头像
    暹罗猫不会变黑

    20200824更新一下

    居然还有这么多人还把这部电影当反战片,那我就简单粗暴地解释一下

    反战:战争是地狱,所以人类应该避免未来的战争

    日本战后叙事:战争是地狱,所以战争双方都不是好东西,谁也不比谁高尚,谁也别批判谁

    反战败:明知道打不过米国公你还要打,你们是傻X吗?

    就这么简单

    ——————————————————

    许多评论将本片归为反战片,但我个人的观看体验:这部电影并不是反战,而是反战败。而反战和反战败,完全是两回事。

    国内的宣传很误导人,动不动就右翼崛起,一刀把日本人分为了承认战争罪行的左翼和否认战争罪行的右翼。事实上,对旧日本军国主义的危害最了解的并不是我们这些外国人,毕竟是日本人吃了几个月的燃烧弹和两枚核弹。对旧日本军头们的狂妄和愚蠢最了解的当然也是日本人。

    但这并不意味着认同“旧日本军头们是蠢货”的日本人认同“侵华战争是在犯罪”,这一点很重要。反战,和反战败,是大相径庭的两个概念。

    实际上我接触到的普通日本人的想法非常简单而功利主义是"旧日本军头们蠢就蠢在吃掉了东三省还不停手,没有和美国人签订协议。"注意这里的协议,99%的中国人应该都不知道在卢沟桥事变之前,罗斯福因为优先欧洲的战略试图和日本人达成协议稳住太平洋局势,协议的内容基本上是:原则上承认伪满洲国;承认日本人对朝鲜半岛的占领;维持美日石油贸易等等。简单来说就是只要日本人停手,不再扩张势力,那么美国人愿意亚洲局势维持现状,并保持美日石油贸易不中断。但是这个协议最后被日本人拒绝了,决策流程后人不得而知。后面的历史就是我们熟悉的美日矛盾激化,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战争爆发,珍珠港,太平洋战争,日本投降。

    这就是最普遍的日本人的想法,侵华战争是没错的,毕竟从朝鲜开始到东三省,日本人就是靠着夺取海外资源发展起来的。错就错在吃了东三省之后还不停手(下级军官独走,上层军官实际上是反对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错就错在明知道打不过美国人还要打。

    换句话说就是:我去抢劫没问题,毕竟我就靠抢劫发家致富,错就错在没有及时收手,错就错在明知道洋基佬我打不过他,还要惹他。

    这就是本片给我的观感。发动侵略战争不是罪行,只是国家基于自身利益的决策。九一八不是侵华,只是扶持了伪满洲国独立。至于侵略朝鲜在本片则提都没提,日本史学界甚至认为日本出兵朝鲜是帮助朝鲜王朝从清王朝统治下独立的“义战”。“义战”的结果就是朝鲜被纳入日本领土,朝鲜百姓要学日语改日本姓名,全盘“日化”。军头们瞄着世界警察预备役美利坚做战争准备也都是群蠢货,因为根本打不赢为什么要打。要是打得赢的话嘛...............那道理就不然自明了。

    这就是我说的,反战和反战败是两回事,不应该混为一谈。现在大多数日本人反感旧日本军队(尤其是陆军),但他们并不反战,只是反战败。本片的思想也是如此,反对和美国人战斗只是因为打不赢,而没有触及到为什么要和美国人打、为什么会和美国人打、为什么美日矛盾会激化。

    (题外话,旧日本帝国发家全部来自于对外侵略和掠夺,从甲午战争入侵朝鲜,到日俄战争,到侵略东三省,再到全面侵华,再到珍珠港后全面入侵东南亚。从民族情绪来讲他们必然会承认侵略的正当性,因为如果承认侵略是一种罪行,那么请算下来从甲午战争开始日本人发家以后的一切都是“赃物”。没人愿意承认自己做错了事情,民众作为一个集体更不愿意承认自己做错了事情)

    这就是我为什么不认同本片的主题是“反战”。

    另外说回这部电影。

    日本人特别崇拜天才,特别喜欢捧天才,影视作品中也特别喜欢塑造天才。而且这个天才还不能是个正常人,那样不够有味道。必须得有点怪癖的天才才是天才,例如不喜欢洗衣服的秋山真之。因为狂热的追捧天才,还出现了辻 政信这种可以模仿秋山真之,装成天才的旧日本军官。我想日本人大概特别没法接受历史唯物主义。

    本片实际上就是套了个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背景的天才片。男主角是个有点怪癖的天才,完成了一项常人所不能完成的工作,最后也一定是不被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成为了一个人世间彷徨的孤独灵魂。没什么好说的,基本就是这个日式天才片的套路。

    我个人一直不是很习惯比较夸张的日式表演方式,不过本片显然值得仔细看一遍,但是不值得仔细看好几遍。没有题材加分,所以按我的标准三星。

    另外我再多说一句题外话,旧日本海军用更贵的小船拉低大船报价实际上是真事,我记得没错还闹出过公案。

    根据我以前看的资料,大和号的具体造价是没有准确数字的。因为造船不是一锤子买卖,建造过程中币值也在改变,额外继续追加投资是很正常的情况。男主的算法也不可能直接得到过去造船耗资,因为没有计算通货膨胀。

    也不存在航母派和战列舰派你死我活、有你没我的撕逼,的确是有对资源的争夺,但是不存在造战列舰就不造航母的零和博弈。实际上日本人对美国人的九段作战计划就是要航母配合战列舰出击,1937年的丸三计划决定两艘战列舰(大和 武藏)和两艘航母(翔鹤 瑞鹤)。

    因为大和级是一造两艘,自然也不存在“建造一艘独一无二的大和号,让它成为日本的象征,然后被击沉代替旧日本死去”这种美好的想法。

  • 头像
    瑞鶴

    本文是我发在公众号“循迹晓讲”上的文章,也授权了公众号“尼伯龙根工厂”转载。既然这篇文章讲的主题就是大和战舰,那就搬到豆瓣来吧。

    89年前的今天,日本关东军发动了侵占东北三省军事行动,东北军统帅张学良下令不抵抗,不到五个月时间,东北全境沦陷。

    随后,国联派遣由英国人李顿率领的调查团赴中国东北。

    1933年2月24日,国联大会以42票赞成,日本1票反对,通过了19国委员会关于接受《李顿调查团报告书》决议,重申不承认伪满洲国。

    日本于3月28日以抗议该报告书为由,宣布退出国际联盟,从此日本在国际上陷入空前的孤立。

    随着国际环境的日益恶化,日本军部加紧扩军备战,面对未来与美国的战争,日本海军想到用举国之力建造“大和级战列舰”,妄想用大炮巨舰在太平洋战场上与美国决一死战。

    大和号战列舰和她的姊妹舰武藏,在军迷和历史爱好者眼中可谓是一个图腾般的存在。围绕着这一级“史上最大的战列舰”,赞誉和诋毁的言论都是非常多的。

    日本人亲手建造了这两艘战列舰,而他们在战后对这两艘船有很矛盾的心理

    一方面,日本人很为大和号自豪,现在去日本还可以去广岛县吴市参观那里的“战舰大和博物馆”,博物馆附近,当年建造大和号的船坞还留着,上面有现在日本人的题字——“战舰大和诞生之地”,言辞中的骄傲之情不难想见。

    “大和”级战列舰,旧日本海军的图腾,本文作者制作的武藏号战列舰模型 图源:瑞鹤

    可是另一方面,战后日本人也对“该不该建造大和号战列舰”进行了反思,在民间的舆论中,战舰大和被誉为“昭和三大马鹿(蠢货)”之首,那言外之意就是“不该造这艘战列舰”。

    日本人对战舰大和的矛盾心理在影视作品中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阿基米德大战》中的大和号 图源网络

    2005年,日本拍了一部《男人的大和》,那部电影聚焦的是大和号战列舰的最后一战。

    而2019年,日本电影《阿基米德大战》针对“该不该造大和号战列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具体的内容我就不剧透了,电影里一个观点提的很有意思——“大和号必须死,日本才能活”。

    那么,真的是这样么?

    01造价昂贵的战舰大和

    大和级战列舰在整个战列舰史上都算得上空前绝后的巨舰。

    20世纪30年代,日本国会中公开的每艘大和级战列舰的造价是9800万日元,而实际上每一艘大和级战列舰的造价超过了1.7亿日元(有说法实际费用为1亿2898万3091日元)。

    要注意当时的日元跟现在可不是一个概念,这1.7亿日元放到21世纪,这笔钱接近3000亿日元,也就是25亿美元左右,相当于10个球星内马尔的转会费用,真的是一笔超乎想象的巨款了。

    有人说,大和号不是日本海军的机密武器么,为什么要报备国会?难道不可以暗地里偷偷建造,最后来个“震惊!美国慌了”的大杀器?

    这是因为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已经具备了基本的现代国家理念,人们不再认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皇虽然在名义上管辖着一切,但是任何的国家支出都来自于对平民财富的税收,造军舰当然也不例外。

    所谓现代国家,“国家花的每一分钱都必须对国民有所交代”是一个深入人心的理念,每年的军费预算就算是走形式,国会也必须审批才能通过。

    舾装中的大和号战列舰 图源网络

    不过大和这样的战舰毕竟要在性能上碾压英美鬼畜,所以绝对不能让外国人从造价上推断出日本在造什么,不然这样的国之重器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了。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人在造价上做手脚是必然的。呈现国会的预算上,一艘大和级战列舰的造价是9800万日元,这笔钱“看上去也就可以造一艘一般的战舰”罢了。

    实际上,日本海军为每艘大和级战列舰虚构了三艘驱逐舰和0.5艘潜艇,还提高了飞龙号航空母舰建造的报价和金刚号战列舰的改造报价,这样一来,大和号和武藏号战列舰的实际造价就在账上被平了。

    对于当时深受军国主义影响的日本民众来说,看到自己的血汗钱被拿来发展了海军,自然也是没意见的,至于造什么军舰,反正大日本海军天下无敌就对了。

    电影《阿基米德大战》截图 图源网络

    我们刚才说过,每一艘大和级战列舰实际的造价在1937年是1.3亿日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29%,或者整个国家预算的3%。

    要知道整个1940年,全日本民间住宅总投资也不过1.38亿日元,道路建设费用是1.35亿日元。两艘大和级战列舰加起来的造价,相当于全日本一年不盖房子不修路的成本。

    实际上,在日本海军的计划中,大和级战列舰至少要建造四艘,这样的吞金巨兽对于当时并不富裕的日本,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负担。

    02大和级战列舰是否毫无必要?

    两艘大和级战列舰建成服役之后长期充当联合舰队旗舰,在后方无所事事,最后被美军航空兵炸沉。

    站在后世的角度,很容易得出“大和级战列舰大而无当,毫无用处”的结论,除了让美国人浪费了一些鱼雷炸弹,它们还能干什么?(关于大和级二号舰武藏的最后一战,我在公众号“尼伯龙根工厂”写过一篇小文,请点击《歌利亚之死:战舰武藏的沉没》进入阅读)

    而且不仅后世批评大和,在决定建造大和之前,日本海军内部就有很强烈的声音反对建造这样的巨舰,比如山本五十六、大西泷治郎,他们都是主张“未来的海战都是要用飞机去打的”。

    大西泷治郎的态度更加强烈,说“把造大和的材料给我,我能造几千架飞机,把美国的军舰都给炸沉”。为这事儿他还想找海军军令部当面陈词,但被拦住了——“天皇也是要排场的啊,大和战舰就是天皇陛下的排场。”

    1943年,裕仁天皇“御临幸”战舰武藏,两艘大和级战舰的确是给足了日本海军面子 图源网络

    似乎山本五十六和大西泷治郎有先见之明。但是我们忽略了一点,那就是“站在后来者的角度去指责前人是容易的”,而任何历史事件的当事人都不具备预测未来的能力。

    决定建造大和级战列舰是20世纪30年代的事情,那会儿整个世界上,大炮巨舰主义是海军绝对的主流,纵然有一些人看到了航空兵潜在的能力,但这些“洞察”是基于一些演习,而不是任何实战的经验

    接受新的事物总是需要一个过程,而20世纪30年代的海军军人们又都是从小目睹着几次舰队大决战成长起来的,想让海军主流接受“航空主兵”的概念,在飞机还什么都没做的情况下确实太难了。

    不惟日本海军,整个世界的海军,那会儿都这样。

    对日本海军来说,情况可能更严峻一些。这是由两个因素造成的。首先是日本海军的传统

    这个传统可不是说说而已,自打明治维新之后,日本海军历次海战的胜利都是建立在军舰的大炮之上,对于他们而言,并不知道除了“大炮巨舰”之外任何获取胜利的可能。

    日本人的性格凡事认真,但很容易走极端,换句话说,他们很容易把过去一些成功的经验总结出来,并固化成一些教条主义的东西。也不能说“这些过去的经验”是不对的,但是一旦把这些东西固定成教条,去指导将来不确定的未来,那就会导致深重的灾难。

    反映对马海战的油画作品。这场海战的大胜使得日本海军思维愈发的固步自封了 图源网络

    对于日本海军来说,他们从经验中提取的教条就是《海战要务令》,这个要务令并没有给航空兵和航空母舰留出太多的空间,大日本海军的主力只能是战列舰,不能是别的——这件事情也不是没人提出质疑,但是思维的惯性十分可怕,说起来这样思维的惰性也是人性的弱点。

    既然有现成的指导,我为什么还要挑战权威啊。所以,我们站在后世的角度来讲能看得出大和级不合时宜,但在当时主流的意见中,大和级战列舰必须造。

    其次,比“精神传统”更重要的是日本的经济实力

    日本海军很清楚,凭借自己的国力想和假想敌美国比拼战舰数量非常不现实,那就只能在质量上取胜,凭借着几艘超级战列舰扭转乾坤。

    当时的日本是第三海军强国,但其综合国力比之于英美差的很远。对于英美来说,战舰之外再造几艘航空母舰虽然也要花费巨大,但还不至于伤筋动骨。

    但对于日本而言,自己并没有足够的资本同时建造超级战列舰和足够多的航空母舰,这就是个二选一的选择题,不存在“我都要”的可能。我们带入当事人的视角,既然日本海军过去的成功都是靠着大炮巨舰,那有什么理由在这个重大决策上改弦更张呢?

    所以站在当时日本海军决策层的角度来看,大和级战列舰是必须要去造的。虽然在后世看来,“两艘大和级战列舰的花费足够造四艘翔鹤级航空母舰了”。

    “战舰大和博物馆”内的1:10大和号模型 图源网络

    问题是,就算把大和级战列舰的资源都拿来造航母,能造的出来么,造出来能有战斗力么?

    造船这件事情不是说有钱有材料就能造的(更何况日本这些东西都缺),总得有场地吧。

    当时全日本能造大军舰的船坞都是有数的,如果这两艘大和级战列舰改建成四艘翔鹤级航空母舰,那么能找得到四个大的船坞容纳这些航母么?

    别忘了,当时其他海军的主力战列舰也在进行现代化改造,也要占用船坞资源。当真“航空主兵”造航母去的话,日本的船坞是不够用的,这是很现实的问题。

    翔鹤号航空母舰的设计者在舰体前留影,这么巨大的航空母舰也是要占大船坞的 图源网络

    除了船坞之外,还有熟练工人呢,日本真能找到更多的熟练工人造航母?真能找到更多的熟练工人造更多的飞机?就算有了航母有了飞机,那么,日本真的能找到更多的精英飞行员?这些问题哪一个不比船坞更难解决?

    日本到了二战末期,其实也是有航母的,也不缺飞机,但他们没有合格的飞行员了,于是许多的飞机只能去神风,那些个航母也就只能在港口里挨炸。

    战争末期被炸沉在军港里的天城号航空母舰,光有航母没有后续的跟进,就是这样的下场 图源网络

    说白了,真要航空主兵,意味着整个海军的深层架构进行变革。这绝不仅仅是“造什么船”这么简单的事情。所谓的改革,组织和思维的革新是最难的,纵观历史,从来如此。

    所以,大和也只能是这样的大和,在当时,没有任何别的选择。

    03大和号真的毁了日本吗?

    电影《阿基米德大战》当中,反对建造大和号的观点是这样的,“如果这样的战舰真的建成了,日本就要同美国开战,到时候日本就万劫不复了。所以,不论如何,都必须阻止这样的战舰建造计划”。

    真是这样么?

    我们应该知道的一点事实是,日本海军很早就把美国当假想敌了。多少年以来,日本海军就是这样子向议会要军费,虽然他们当中有不少人也知道,真要同美国打起来,日本无论如何都不是对手,“这是连小孩子都知道的事情”。

    正在沉没的大和号战列舰 图源《阿基米德大战》

    但在许多情况下,谎言说着说着自己就信了,于是昭和时代以来,日本屡次在国际上制造事端,更是慢慢地蜕变成了一个军国主义国家,政府不能控制军队了,军队当中的中下级军官更是屡屡“下克上”,先搞出个大新闻再说。

    这样子,日本军队是越来越狂妄,而国家在国际上愈发孤立,这才是日本滑向万劫不复深渊的根本原因。

    就算没有大和号战列舰,山本海军大将不也计划着用航空母舰偷袭珍珠港么?历史中的山本对于日本的国运并不无辜,但是他也清楚,面对一场怎么看都赢不了的战争,第一次偷袭就取得决定性战果是他唯一的选择。

    换句话说,只要日本是那种军国主义体制,有没有大和号,结果其实没什么区别。

    听到“玉音放送”后痛哭不已,长跪不起的日本民众 图源网络

    咱们中国人对吴越争霸的故事不陌生。吴王夫差是怎么灭亡的呢?有人说是勾践卧薪尝胆,有人说是美人计,等等等等。但是《国语》中记载了一段魏文侯君臣的对话,很有意思,这段对话不难,全文摘录于此。

    “吴之所以亡者何也?”

    对曰,“百战百胜。”

    文侯曰:“百战百胜,国之福也,吴之所以亡者何也?”

    对曰:“百战则民疲,百胜则主骄。以骄主,驭疲民,未有不亡者也。

    这段话可以原封不动地移植到昭和年间的日本身上,都不用改动一个字。要不怎么说,太阳底下无新事呢。

    所以,军国日本的灭亡,有没有大和号其实都一样,有些事情是早就注定的,不是一艘船能够左右。

    04大和必须死,日本才能活n

    电影《男人的大和号》当中,有一个镜头给我印象很深刻。

    当时船上的官兵接到了出击命令,也知道这是一次必死的任务,有人就觉得“这样去死很不值”,在船上还爆发了小小的骚乱。一名军官面对这样的疑虑,这么给大家的赴死去找理由——为了日本的新生,你们要做赴死的先驱,这不是你们的夙愿么?

    图源《阿基米德大战》

    类似的话在《阿基米德大战》中也有出现。大和号的设计师(以平贺让为原型)坦白地说,他也知道日本跟美国打仗必败无疑,所以,他要让大和号替日本去死,这样才能迎来国家的新生。

    真是这样的么?当时的人果真有这么高的觉悟?恐怕未必是这样的。

    但确实,大和沉没,日本战败之后,的确这个国家迎来了新生。这样的新生,是建立在彻底战败,无条件投降的基础上的。面对祖国的战败,有的人走不出来,但更多的人“拥抱战败”,这才有了战后那个让人刮目相看的日本。

    所以,说“大和必须死,日本才能活”,也不能说错。但这里的大和,指的不仅仅是一艘战列舰。

    图源《阿基米德大战》

    1945年4月7日,战舰大和携带着单程燃料向冲绳方向做决死突击,途中被美国舰载机的饱和攻击击沉。

    十年前,我看到过旅日华人俞天任先生写的文章,提到战舰大和的沉没,他说了一些让我至今印象深刻的话——

    “大和号战列舰是日本海军的象征,更是东亚人民苦难的象征。没人说得清战舰厚厚的钢板,有多少是靠着东北老百姓卖儿女的钱凑出来的,也没人说得清战舰高耸的桅杆上的雷达天线,有多少是来自日本娼妓的卖身钱.......如今,这些都没了,沉在了太平洋的底下。”

    只有这些都彻底没了,一个国家才能迎来新生吧。当时的人未必有意识,但的确,大和之死才是日本新生的开始,只是,这个代价太过于沉重了

  • 头像
    西风独自凉

    1941年10月20日,大和号战列舰海试:

    作为史上最大的战列舰,大和号长263米、宽38.9米,满载排水量72810吨,配备9门460毫米主炮,一发炮弹1.5吨,成为军国日本的精神图腾:埃及有金字塔,中国有长城,日本有大和号。

    然而,这个号称无敌战舰的钢铁巨兽,在太平洋战争中几乎没发生什么作用就被美军击沉:

    大和号爆炸沉没产生的巨大烟云,200公里之外都能看到,似在宣告军国主义的覆灭:

    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

    从《战舰大和》(1953)到《男人们的大和》(2005),日本描述大和号的影片数不胜数,根据三田纪房同名漫画改编的战争大片《阿基米德大战》脑洞大开,从全新的角度演绎大和号的前世今生。

    片头再现1945年4月7日大和号的死亡之旅:坊之岬海战。

    美军战斗机、轰炸机、鱼雷攻击机蜂拥而至,冒着铺天炮火拼命攻击。

    剧组显然考证过战斗细节:美军汲取了击沉武藏号耗时太长的教训,先消灭大和号左舷的防空火力,再用鱼雷攻击左舷,使其横倾——

    影片忠实地还原了这一细节:

    制作精良,连水线以下附着在舰体上的贝类、海藻、浮游生物都没放过,真的很可以:

    一名美军飞行员跳伞落海,马上被卡特琳水上飞机救走,日军看得目瞪口呆:

    这个镜头非常形象地说明了日美综合国力和战争理念上的巨大差距。

    时间回到1933年,日本陆海军争风吃醋由来已久,海军内部的航母派与舰队派就海军未来的战略和造舰计划,也存在激烈的争论。

    曾在美国留学的山本五十六,深知海战的未来是航母时代,对巨舰大炮主义嗤之以鼻。

    舰队派岛田繁太郎认为:“从空中攻击是小人行为,不是我们高贵的帝国海军的做法,舰队决战才是海军的本职!”

    数学天才棹直非常厌恶不顾民生、穷兵黩武的日本军阀,山本五十六请他出任审计,找出舰队派造舰预算的漏洞,以便将有限的资金用来建造航母。

    最终决定会议,棹直拿出独创的一套公式,根据吨位就能推算出军舰造价。世界上哪有这样的公式,忽悠,您接着忽悠——舰队派:妙高号巡洋舰9700吨。棹直很快算了出来:2816万元。

    根据棹直的计算,舰队派造舰预算8900万的数据有误,实际上高达1.7564亿日元。航母派要求舰队派解释为何要谎报军舰造价,后者索性承认预算造假:为了保卫日本,钱算什么?虚报预算是为了麻痹敌人。

    片尾再次出现超级大逆转,反战派棹直居然被说服,帮助建造大和号!

    谁也不傻,舰队派中坚平山(平贺让)中将,对日美国力的巨大差距有着清醒的认识:日美开战,日本必败!

    日本人死不认输,怎样才能让他们悬崖勒马?

    平山认为,建造一艘代表日本灵魂的巨无霸,一旦被美军击沉,巨大的幻灭、绝望,很可能会让狂热的日本民众恢复理智。要让所有人都相信这艘美丽的巨舰永不沉没,令人们期待,令人们狂热,最后被击沉,这就是它的使命。

    这艘战舰将作为日本的象征,代替日本去死,因此,命名为:大和。

    1942年,棹直望着大和号流下了热泪。

    你怎么哭了?
    在我眼中,这艘战舰就好像是日本。

    日本海军不乏山本五十六、山口多闻这样优秀的反对侵华战争的战略、战术大师,但日本国民日穿钢板外加天花板的民族主义、爱国激情驱使陆军暴走,海军精英再多也只是增添精致的炮灰。

    山本五十六曾经在一封信里写道:

    试图挽救海军的努力是徒劳的,或许唯一的办法就是自暴自弃,再重新开始。

    《山本五十六》(1968)三船敏郎对山本坠机前精神状态的演绎动人心魄:

    战后日本海军不服气,复盘太平洋战争,结果是就算中途岛日军大获全胜,也只能推迟投降,战败无可避免。

    二战美国一共造了各式航母155艘,支撑这种巨大的军工生产能力的文化、教育、科研等综合国力,日本望尘莫及。

    日本黄金一代之后,左翼电影青黄不接,《阿基米德大战》算是近年来日本最优秀的战争片:

    脑洞清奇,回味无穷:大和号的出生,就是为了以死亡警醒国民。

热播榜

复制短链接
本网站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即时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11-2025  合作邮箱:[email protected]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