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中字
正片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青春野蛮
胡越的故事国语
猛鬼殿4
回家的路
火云端
韭菜花开
牛油果的硬度
一曲秦腔
豪客
我是杀人犯
本篇影评摘自豆瓣时间《52倍人生——戴锦华大师电影课》口述稿, “我”即戴锦华老师。
豆瓣的朋友们大家好,今天跟大家分享日本电影之神小津安二郎的最后一部作品《秋刀鱼之味》,也翻译成《秋刀鱼的味道》。选择这部电影还是选择《东京物语》或者是《晚春》之间,我有一点迟疑,但是最后我还是选择了小津安二郎电影生涯的最后的谢幕之作《秋刀鱼之味》。
隐藏的小小的私心是这是我本人看到的第一部小津安二郎的电影,我也记得在影院当中那种深深地被吸引,深深地被浸透的那种观影体验。而与此同时,在我周围也有很多朋友睡着了,或者是离席而去。要知道的是这是在中国电影资料馆,这些共同观影的朋友都是电影界的同行,所以我预告大家说这部电影一定是两极的反应,一部分人认为闷到不能忍受,而另一部分人就是可能和我当年一样喜不自胜地而且也满怀感伤之情地深入到小津安二郎的世界当中。
一开头我已经跟大家分享了,小津安二郎被称为日本电影之神。在小津安二郎创作的时代,他代表了,或者说他创造了一种后来被人们称之为日本电影美学的这样的东西,它形成了一套去展现当代日本人、当代日本人的日常生活、当代日本人式的情感、当代日本人式的人际关系,当然主要是家庭关系,以及在伦理的主题之下的那种深深的对于生命历程的体认和对于人类如此短暂向死而生的生命所怀有的那种深深的彻悟,同时仍然是不能排遣的感伤。这样的一系列的主题、一系列特征使得小津安二郎不仅是日本人心目中的日本电影之神,也是被世界所公认的代表着日本文化或者说日本的美学以及日本人式的生命体验的一位重要的电影导演。
小津安二郎也是身前身后有着截然相反的极端对立的反差的待遇的一位导演,在他身后,对于日本电影之神的身份,尤其是这个日本电影之神所代表的美学、伦理、日本式的呈现,也有极端激烈的抨击、质询。那么我们放到后面来讨论,我们先和大家一起进入到这部电影。
这部电影从一开始就是小津式的风格。他首先向我们展示了60年代日本经济起飞的过程之中,日本的高速度的工业化的和现代化、全球化的进程之中的东京景色,这些景色在今天看起来很难具有直觉的美感,对吧,它是工业空间,一开始就是化工厂似的而且是白烟滚滚的,估计今天的观众第一个直觉就是有毒气体或者空气污染。
但是小津用小津式的从容,用小津式的直面的姿态去捕捉东京的都市、东京都市的景观,而且以小津式的目光或者小津式的姿态——他并不去捕捉大都市的那种繁华、喧嚣、熙熙攘攘,相反他捕捉的是东京的小街小巷,人们家居的空间,人们真实地生活于其中的空间,而且整个空间的造型环境及其贯穿整个影片当中的充满了工业噪音的音响环境,非常真实地再现了普通东京人60年代的日常生活和现实生活。
从一个平凡的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之中的东京都市开始,而后我们进入到了最日常的办公空间以及家居空间,而故事的主部是小津所偏爱的主题也是他长于去展现的主题,是一个嫁女故事。一个即将步入暮年的丧妻的男人如何决定嫁女,并且如何成功地把女儿嫁出的这样一个非常平凡的日常的家庭的故事,而这样的一个所谓嫁女故事,实际上是非常隐忍的也是从容的穿插在对四个家庭的交替呈现以及通过四个家庭非常温婉地展现出的战后日本的生存空间、心灵空间、社会空间。
那么大家都注意到了,四个家庭当然与主人公平山周平,我们就叫他平山先生,也是小津安二郎的御用演员,笠智众所成功出演的一个儒雅的、隐忍的、沉稳的中年即将步入暮年的男人的形象。同时,他显然是一家日本公司当中的中层雇员,不能算作现代社会当中的成功者,当然也不是失败者,以他和女儿道子、次子泽雄所构成的家庭,他们的日常的家居生活,来作为故事的一个重要的家庭生活内景。那个局促的日本式的空间也成为小津去展现他的美学,同时通过他的美学去触碰日本的现实生活以及人类生命人类生存的内里的这样的一种重要的空间和介质。
而另外一个家庭,就是他的长子宏一的家庭,宏一和妻子所组成的一个现代核心家庭,在这个现代核心家庭当中,充满了现代社会或者现代生活当中的日常的欢乐和日常的烦恼。事件主要围绕着两个东西就是这个年轻夫妻的家庭渴望拥有现代的家庭装置也就是一个冰箱,而显然,以宏一的收入还不足以购买或者说支撑这样的一个奢华品,于是他向父亲借钱。
更有趣的一条副线就是宏一的业余爱好,或者宏一的奢侈的、超越自己的社会身份的向往和爱好,就是高尔夫球杆。我想对于今天的中国听众来说,我们不用特别去讲高尔夫作为一种时尚的西化的同时是昂贵的消费以及它和高尔夫的玩家之间的身份标识的作用。当然更有趣的是和我们今天的社会生活完全对位的是,与丈夫宏一对于高尔夫球和高尔夫球杆的这种向往相对应的是妻子买包的愿望。
那么,整个小家庭当中的喜怒哀乐围绕着物欲以及收入的不足,它形成了这样的一种多少有一点喜剧感的又是极具现实意味的困窘。
第三个家庭是故事当中三个男性主人公的老师,我很难判断是中学老师还是小学老师,他们昔日的老师,显然昔日是非常严厉的而且乐于说教的老师,此时显然是一个战后的落魄者,他和已近中年憔悴衰老的女儿经营着一家小面馆。
而第四个家庭则是作为和前三个家庭形成另外一个社会坐标的,也就是主人公平山先生的同学显然也是一个毕生的好友掘井的家庭。我们看到当掘井的家庭出现的时候,首先出现的是一条有纵深的开阔的街道,不再是小津式的镜头那种被阻断的局促的而且也是混乱的这种街道,一个开阔的现代街道旁的住宅,内部是开敞的,也是奢华的。小津式的准确和精细,让我们在小津特有的对于狭小的日本式的走廊或者一个我想是来自日语的一个说法叫函关,拍摄的时候,他会让我们看到在旁边摆放着若干只高尔夫球杆。换句话说,掘井才是可以消费高尔夫球这样一种奢华的时尚的有身份的娱乐生活或者娱乐方式或者运动方式的阶级。而同时更重要的是,他拥有一个年轻的妻子,这和他的两位好友的鳏夫的这种生活状态形成了另外一个有趣的对比。
于是在四个家庭和平山所在的办公空间当中,形成了五个内景之间的穿换,而五个内景之间的穿换是由小津式的固定机位所拍摄的街景,或者我们叫空镜来作为串联来作为节拍,形成了这样的一种流畅的转换以及在交替呈现当中传递出的小津式的对生命的彻悟以及他对于日本社会的从容的怀有淡淡的间离之感的观察。
说到小津安二郎的电影,也是当年直接地击中我使我深深迷恋的这样一个小津安二郎的电影世界的话,恐怕我首先要跟大家分享的是他的影片所采取的一种一以贯之的低机位。在小津的电影当中,他所有的摄影机位置是低于常规电影的取位的,常规电影当中常规机位的选择,是以人类的平均身高的视平线来作为摄影机镜头所在的位置,以形成一种引号“正常的人眼”观察世界的感觉。
而小津安二郎的摄影机机位大大地低于平均身高的视平线的这样的一种选择,已经有太多的研究者指出,事实上小津的这种低机位并不是一种无理据的刻意为之的低机位,不是仅仅为造成每个画面带有一种并不刻意突显的仰拍效果,像我们曾经讲到过的在《公民凯恩》当中,奥逊威尔斯所刻意为之的那样的一种低机位,以便使天花板同时出现在画面当中的这种效果。而小津安二郎的低机位是根据一种日本式的生存或者日本式的日常生活来确定的,就是它仍然是人类日常生活中的视平线,只不过这个人是一个坐在日式的榻榻米上的人,以日式的跪坐或者盘腿而坐坐在塌塌米上的人们的视平线,成为小津安二郎的摄影机机位的选择和依据。
于是,小津的画面由于低机位而呈现出了一种常规电影所没有的稳定感,一种所谓东方式的重心感。我们会说到所谓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如果我们非常本质化地也非常粗暴地给予它描述的话,就是一种是前倾的,一种是后沉的,一种是以追求速度和效率的身体姿态来作为基本依据的,而另一种是以东方文化的这种根——沉稳来作为依据的。而小津的低机位就形成了这样的一种效果。
这样的机位在影片当中的绝大多数场景当中,都会形成一种奇特的视觉效果,同时传递出一种所谓东方或者日本的日常生活当中那种独有的稳定感或者说舒缓感。最突出的是女儿道子出嫁的一场,大家注意到,身穿着日式的新娘装的道子确乎是以日本的姿态跪坐在榻榻米上,而站在榻榻米之上的父亲就呈现在一个并不突显并不张扬的仰拍镜头当中,于是在一个稍仰角的中景镜头当中,并肩而立的父亲和哥哥就构成了这种垂直线条的平形线,形成了一种日本式的亲情或者说不同于西方社会的东方的对血缘亲情的强调的这样一种视觉呈现。
要讨论小津安二郎,当然要讨论小津安二郎式的机位以及这种机位所形成的不同的构图特征以及情感情绪和意义的传达。我们接下来要跟大家分享的一定是他的固定机位,小津安二郎的影片当中绝少运动跟拍镜头,几乎,每个场景当中都是由大量的固定机位所形成的切换来构成影片的时空连续、影片的场景展现以及影片的情绪切换。
前面我们已经讲到过说,小津非常有意识地选择那个局促的被阻断的几乎没有纵深视野的纵深空间来作为他摄影机机位的选择,在固定机位当中,这样的一个空间既携带着宁谧感,又携带着阻隔感,它也是成为小津电影当中的视觉风格、叙事风格和审美特征的一个重要的、基本的、一以贯之的元素。
我看到很多的豆瓣网友都做了这样的阐释、索解和追问,就是在电影当中我们始终没有看到秋刀鱼,我们唯一看到的鱼是海鳗——那个场景以小津式的风格传递出了十足的关于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已经到来,贫穷的低阶级的人的生存困窘,老师不能分辨海鳗这种食物和如此的贪婪的如此的贪吃的来品尝这种他所不能享有的食物的时候的那种满足和那种寒酸。
影片叫《秋刀鱼之味》,很多朋友已经进行了索解,简单地说,秋刀鱼是报秋鱼,秋刀鱼的使用意味着深秋的到来,意味着冬天将临。所以,“秋刀鱼之味”本身携带的是影片当中的主人公,也是很多的小津安二郎电影当中的主人公的这样的一种身份及其生命体验,就是嫁女,儿子娶媳,都意味着孩子的成人礼,孩子的社会成人礼,同时是父母即将步入暮年,生命进入倒计时的一种提示。所以,在小津的作品当中始终充满了这样的一种淡淡的忧伤,这种淡淡的忧伤是生命的迟暮或者说生命倒计时的时刻的开始。
也有太多的朋友都已经讲到说这是小津的最后一部电影,也是在这部电影的准备和拍摄过程当中,他经历了丧母的打击,而小津是一个对母亲极端地敬爱、依恋和某种程度上是有母子相依为命的这样的一种生存状态的一位导演。所以丧母之痛的重击使得在这部影片当中,小津电影特有的那种苍凉和萧索变得更为集中和突出。这也是“秋刀鱼之味”这种命名的重要由来之一,就是秋天已至,秋天将逝,后面是严冬或者说是终结。
除了这个之外,秋刀鱼在日本并不是一种昂贵的鱼类,或者说它是极端日常的,它是小户人家的一种食物,那么它同时携带着小津的另外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他的摄影机所向始终不是戏剧化的人物,始终不是成功者,始终不是那种所谓在一片历史的荒芜当中发出自己响亮声音的那些决策人。他的主人公是小人物,是平凡人,是这种必须承受着也无力反抗日常生活的重压的这样的一些人物。所以我们说这是大概“秋刀鱼之味”的一个基本的题解。
开个玩笑,我说当年我第一次看到这部电影的时候,那种喜不自胜的沉浸和周围一些人们不耐的这种反响,以至曾经一度在我身边的同行朋友当中形成了一个贬义的描述叫做说这部电影有一股秋刀鱼的味道。换句话说,是指它的那种缓慢,指它的那种几乎不发生戏剧性的冲突和戏剧性的事件,它的闷,它的慢,好像这也确实吻合于秋刀鱼作为一种食物,它在日本生活当中的那种平常的平凡的位置。所以它是平凡的,同时它又是像是一个坏消息的传递者,告诉我们凛冬将至。
这样的一个题目的命名已经表明了在这部电影当中小津的一种基本的情感的姿态,或者说一种基本的情感基调。那么太多的小津迷也在关于《秋刀鱼之味》的讨论当中指出了这部影片在小津的作品当中的另外一个特殊的改变,这种特殊的改变就是在这部影片当中,小津一改他从第二部影片就开始的一个作为他个性标识的片头字幕衬底的使用。在此前,小津的几乎所有的作品当中,他都是使用一种极具质感的日本麻布,在影片当中作为片头的字幕衬底,它也像是一个平凡的日式的门帘,带着一种朴素,带着一种温馨,带着一种关于所谓手作或者匠人的想象和记忆。
那么,我的好友,香港影评人黄爱玲,曾经用她的素朴的诗意的,在我感觉当中是和小津的精神极端贴近的语言描述过这个麻布的字幕衬底,她说每一次当它出现的时候,你像走到家门口,你像得到了一个你即将回家的承诺。但是在《秋刀鱼之味》当中,这个视觉元素刚好没有出现。相反,导演选择了一个冷调的蓝绿色的衬底而上面有白色的枝桠。那么,豆瓣网友也非常诗意地把它引申为这是不是忘川,或者说忘川上面的枯枝的投影。非常有意思是,在这部影片当中,是某一种小津的温暖消失了,或者一种新的冷意或者新的寒冷进入的一种表述。
所以,和比如《暖春》这样的作品不同,同样是嫁女故事,影片并没有停止在女儿出嫁的这个时刻。已经有很多的研究者指出,小津的影片当中的婚礼,小津影片当中的所谓嫁女故事,其实准确地又非常微妙地标识着一个日本社会和日本文化的变化过程,就是从东方式的对血缘家庭的重视,也就是丧母之后长女承担起家庭女主人的责任承担起照料父亲同时照料自己的兄弟,让他们去成长,让他们去走向社会,让他们去在社会当中拼搏的这样的一种故事,经由嫁女转换为现代式的家庭观念或者价值观念,也就是核心家庭,是一对夫妻以及他们的生活的这样的一种价值转换的过程。
也有很多朋友分析过,在小津安二郎作品当中经常的是新婚的前夜,父女相对的那样的一个时刻,而在这部影片当中,小津也放弃了这样的一个温情的相对无语同时深情款款的时刻,而直接地进入到婚礼举行的时刻。
刚才我已经讲到过,在这样的一个场景当中,站立在塌塌米上的父兄和跪坐在榻榻米上的新娘,所形成的这样的一种所谓垂直和水平线条之间的稳定感,同时也形成一种对应感或者说对照感,在这部影片当中,小津更强烈地表达了一种似乎是不可抗拒的一种生命的命运的或者说人类生存的宿命性的转折性时刻。
而刚才我们说到,在这部电影当中更为有趣的是,导演并没有停止在嫁女的这个时刻,相反它有一个长长的拖尾或者长长的回声,嫁女之后是三个好友再次聚在掘井的家里面,然后再次出现那样的话题,关于下一次该你了,似乎暗示着说,主人公也可以另娶年轻的妻子,而这显然不论作为一个经济事实,还是作为一个心理事实,都是不可能的。于是对于主人公来说,嫁女不是生命当中的一个段落,而是标识着他自己的生命正在走向孤独。
大家注意到,反复被影评人所讨论的最后的段落当中,它索性让主人公在大醉的状态之下,一方面唱出海军军歌,一方面直接说出以后所有靠自己这样的一个独白,使影片非常明确地告诉我们说,主人公明白在这此后的岁月就是寂寞,就是孤独,就是无助,就是一个孩子们的成长同时意味着父母被留在身后独自面对衰老和死亡的这样的一种选择。
好,我们再回到前面,它中间更有趣的是插入了主人公平山突然离开了朋友们的聚会,而匆匆赶到了一家酒馆,他告诉孩子们说老板娘像妻子,像妻子年轻的时候,尽管已经经儿子认定说并不像她的母亲。
在影片当中的这个空间,它同时叠加着一次奇遇,主人公遇到了战时他的部下,这时候我们知道他曾经是日本海军驱逐舰的舰长,于是这个小酒馆当中有着像妻子年轻时候的老板娘,同时有着军队进行曲的播放,有着他和昔日的部下共同回忆当年的好时光,也是在这个空间当中,两次出现了关于这样的话题就是为什么我们战败了,要是我们没战败会怎么样,我们是不是可以把蓝眼睛的美国人赶到前线去充当炮灰。而在第二次出现这个进行曲的时候,是两个原本互不搭话的独自饮酒的男人之间那个对话说我们战败了,另外一个说对我们战败了。所以我们可以说这是一个隐含着、负载着令主人公可以联想起自己的青年时代,联想起那些逝去的岁月和好时光的空间。
在这样的一个段落之后才是主人公回家,这一次他已经步履不稳,他显然已经大醉,在这儿,小津传递出的消息是,此前,当女儿道子主持着家务的时候,每一次喝酒他都是自我约束的,他从来没有作为一个醉鬼父亲回到他的家里,尽管这是日本男性生活的一个常态。正是作为常态之外的例外,他描述出主人公的那种隐忍的自我约束的充满体认的内心。而这一次,女儿已经离去,他就是一个酒鬼回到了自己的家中。
除了刚才我们讲到的那个喃喃自语说所有靠自己的段落之后,反复被称道的也是最小津式的镜头,我们也可以视为小津安二郎这位导演生命的谢幕式的,是最后那个固定机位。我们在一个全景镜头当中看到景深处的主人公,看到这个步履已经蹒跚的一个醉酒的男人,他走到里面,给自己倒一杯水然后喝下去,坐下来。这样的一个远远的距离之外的凝视,传递了小津的多重认同,既是对一个故事中的男性生命、男性生命状态的认同,也是一种对于生命走向暮年的时候那种无助的陈述。
好,那么说到这里,最后补充的一点是我也很不甘愿,但我必须跟大家分享的一点就是在小津身后,对于小津的日本电影之神的身份的质询,对于小津电影当中表达的讨论和批判,事实上大概和中国观众有着更为直接的联系。它涉及到小津安二郎在二战期间作为侵华日军的军官的这样的身份,它涉及到小津电影当中对于战争表象的那样的呈现。
事实上当我第一次接收到讨论的时候,对我也是一种创伤性的经验,我不得不作为一个热爱小津安二郎,热爱小津安二郎作品的观影者和作为一个中国的所谓的知识分子或者说文化的思考者去处理和面对的一个问题,但是我以为,比较客观地说,小津在他电影当中并没有张扬任何军国主义情绪,只是他的对于战争的反省表达得太过含蓄,而且必须说的是,在《秋刀鱼之味》或者叫《秋刀鱼味道》的这部电影当中,小津似乎也多少有一点放开了他对于战争对于军中生涯的怀旧质感,以至使他原本非常隐忍和淡薄的战争反省变得更加淡薄。
今天我们再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它提示我们的是,历史是一个不可抹除的因素,历史的记忆始终是个人的,也是社会的,始终是心理的也是政治的。所以在这部电影当中,我们其实更多地体认到的是,平山作为一个面对暮年和步入暮年的男性,他对于他自己青春的依恋和怀旧,但是这种青春依恋和怀旧不可能是纯洁的和赤裸的,它同时携带着历史,那么当一个经历战争一个参与战争一个背负着战争当中的血腥的男性,再回首他的也许是张扬的也许是美好的青春时代的时候,是否同时多少在召唤历史的幽灵?这才是一个在小津的日常生活在小津的凡人琐事在小津的优雅和忧伤当中,我们必须去认知也必须去体认,同时做出批判性思考的一个重要的元素。
谢谢大家。
本篇影评摘自豆瓣时间《52倍人生——戴锦华大师电影课》
更多精彩解读,请戳https://douc.cc/2ByaT5
A political thriller. T......
播放指数:999℃
《秋刀鱼之味》 HD中字在线观看 - 剧情片 - 经典影院 - 最新抢先电影 - 最新好看的经典影视电视剧免费在线观看 http://www.jd773.com/vodplay/67122-1-1.html
颇具规模的无序中有屈指可数两个有序——仅仅两个——我一共拥有两位导演的精选集:日本的小津安二郎和英国的库布里克。两位都性格鲜明、盖棺论定。两位又偏偏走了两个极端:一个极简一个极繁;一个重复一个创新;一个浅白东方一个哲学西方;一个淡定从容,一个躁动激越;一个慧眼如炬,一个博大精深。但,毫无疑问,他们的伟大,不分伯仲。
这个不太寒冷的冬季,我开始重温其中一位。本以为温厚的小津比较容易进入,他的那些情节简单情感清澈的故事,我以为比较容易讲述,可每天看一部写一部的频率,到后期真有点力不从心的倦怠。而我总算坚持下来,对自己的热爱有了一个交代,这个冬天的平淡,有了小小一点成功感装饰的斑斓,我很高兴。
该说的我在每篇文字里都说过了,该分析的也分析了,既然饶舌至斯,干脆言无不尽吧,把我想说而前十二篇里没包含的再唠上一唠,也就彻底消停了。
一:家常的风格
王安忆在《汪老讲故事》一文中曾写道:汪曾祺老的小说,可说是顶顶容易读的了。总是最最平凡的字眼,组成最最平凡的句子,说一件最最平凡的事情。轻轻松松带入了读者走一条最最平坦顺利简直的道路,将人一径引入,人们立定了才发现:原来是这里。诱敌深入一般。坚决不竖障碍,而尽是开路,他自己先将困难解决了,再不为难别人。正好与如今将简单的道理表达得百折千回的风气相反,他则把最复杂的事物写得明白如话。他是洞察秋毫便装了糊涂,风云激荡过后回复了平静,他已是世故到了天真的地步。
这段话我觉得同样可以用来形容小津电影的风格。这么凑巧,汪曾祺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他的老师沈从文,也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沈从文的儿子沈虎雏,说他父亲生前评价艺术的好,最常用的一个词是:家常。
那么说,在艺术的王国里,小津,沈从文,汪曾祺他们,是一国人。
二:有趣的情节
小津是淡泊的,又是活泼的;是端庄的,又是幽默的。他的影片充满一个个神来之笔的小玩笑,浸透对生活的体谅和尊重。每篇文字我都举过例子。在此,还想说说几个遗漏的,也特别有意思:
《彼岸花》中不是有个唠唠叨叨总抓不住重点的母亲吗,片中每次她出场,在座的人都要先去上个厕所,开始我还觉得奇怪,后来才明白小津的用意,喋喋不休没完没了的个性,朋友们很清楚,她大驾光临,岂有“怠慢”之理!
《早安》中爱放屁的小善爸,放的屁肯定又闷又响,乍听上去象一个人“嗯”了一声,小善妈每次都跑过来问:“什么事?”小善爸沉着地回答:“没事。”接着又放一个,相同的问答再重复一遍,如一卷录像带反复回放、乐此不疲。这对夫妻,实乃绝配!
再有就是《麦秋》中的孙子小勇,早晨起来骗大人说洗了脸了,大人喝斥他撒谎,明明脸是脏的,回去重洗。小津的镜头于是追随他去了卫生间,看他径直把毛巾在水龙头下打湿一下,又挂了回去。出来理直气壮说洗完了,又此地无银三百两补充道:“没洗的话毛巾不会湿的!”
同样是《麦秋》,小实小勇哥俩为试探大和叔公是不是聋了,狡猾点的哥哥唆使唯命是从的弟弟跑到老人面前大叫:“傻瓜,傻瓜!”,老人动了一下,孩子吓得撒腿就跑。这些童趣的细节,在小津电影里不胜枚举,浓郁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没错,我们就是这样长大的,调皮捣蛋,自作聪明。
三:缺失的恋爱
小津不擅长拍情爱镜头,如果不算《宗方姊妹》中田中娟代微微扬起头的“未遂接吻”,《早春》中丈夫和金鱼在小酒馆的接吻,是小津电影里唯一的接吻镜头。他自己知道那场戏拍得不好,从此不再涉及。一位久居日本的美国影评人,也是第一个把小津电影介绍给海外的唐纳·里奇就此评论说:“恐怕他一辈子也没有吻过女人啊!”
可我觉得没结过婚不等于不能理解恋爱滋味。厚田雄春回忆说,一次他们在片场闲聊天开玩笑,小津问他有没有女朋友,厚田回答:“有啊,是个三条腿的小姐。”小津笑眯眯地说:“三条腿的小姐?多么可爱啊!”
这温馨诙谐的调侃,让我看到小津一颗无拘无束、宽厚美好的心。他只是没遇上他的美人鱼,相信如果他遇上了,美人鱼连去巫婆那儿求解药也不用,更不必忍受在刀尖上舞蹈的痛苦。
四:闺阁情怀
既然小津电影的主题是嫁女儿,那么少女心事的表达一定少不了。虽然战后的日本风气开放了许多,毕竟闺阁中女儿心事代代相仿。少女们对未来将面临巨大改变的生活走向,期望的同时隐隐惧怕,无端感觉被弄脏遭背叛。这一点,《晚春》中纪子的表现就很有代表性,“不干净”是她对长者续弦的第一反应,也是她抗拒婚姻的隐约心结。还没走进生活的人都这样惧怕着吧:怕被生活的泥浆浊气弄脏,被迫放弃,被迫改变,被迫作惨痛的交换。
这样的少女往往有几个要好女友,其中一个出嫁了,其余的未婚者感觉联盟破裂了,朋友变了,婚姻是导致这一切变故的原凶,于是,抗拒婚姻的理由又多一条。《秋日和》中的绫子就跟好友百合子讨论过:“大家都会渐渐疏远的,我们的友谊如果因为结婚而消失的话,那岂不是很悲哀,真没意思!”
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出,在小津眼里,婚姻对女性的震荡比男性大得多,那是完全不同的一种生活,是被迫抛弃自己习惯因此深具安全感的生活,去换一个全然的未知。或许正因为如此,从不追求戏剧性的小津,却喜欢讲述嫁女儿的故事,这是家庭细胞分裂成长的必然步骤、重要瞬间,没有割舍放弃,就无法建造抚育。一个家庭内部的风起云涌,小津敏锐地捕捉到了。
五:战争态度
中日两国,由于漫长历史的恩怨纠葛,导致双方看对方的眼光都矛盾复杂、一言难尽。许多人表示,不喜欢看日本的东西,我理解,因为我也是看日本就来气、有血性的中国人。咱孔圣人说:以德报怨,何以报直。所以我不会左脸被打了一巴掌,还把自己的右脸凑上去,美其名曰“舍身成仁”。可一个只会简单否定的民族不但没气量,甚至没希望,这也是我坚持的。对一个从前敌对,将来还可能敌对的国家我们应该保持足够警惕,这不等于说全盘否定我们就保证了胜利,保全了气节。艺术这东西尤其与国界关系不大,有时候我在中国导演的电影里,闻到一股谗媚的腐气;有时候,我从小津、黑泽明的电影里,感受到纯粹东方、甚至纯粹老庄孔孟的清风豁达。
话虽如此,一个艺术家的政治态度,也至关紧要。纳粹据说普遍艺术修养高,可他们听着瓦格纳欣赏鲁本斯的画面让人不寒而栗。所以我对小津也不是完全“信任”,对上过中国战场的他,我的脑中打着问号,我的眼睛是把手术刀——在整个观影过程中。
从当时的社会环境出发,小津也不可能在讲述生活的影片中宣讲自己的政治主张。但我还是从影片中人物的只言片语“窥探”出点什么,和我想象的一样,一个拥有圆融开放世界观的小津,绝不会是好战份子。《早春》、《茶泡饭之味》、《麦秋》、《秋刀鱼之味》中,都有昔日战友聚会的情节,小津不止一次通过剧中人物之口说:厌恶战争。如果说这不过是战败后面对颓局的无奈之语,那么《秋刀鱼之味》里小津的表态就很明确了:父亲和昔日战友偶然重逢,被对方邀到熟识的酒吧喝酒,老板娘还放了日本军歌,于是发生如下对话:
战友:如果日本战胜了,又会如何?
父亲:(沉吟着)不知道啊。
战友:战胜的话,现在你和我就都在纽约。因为战败,如今的年轻人都崇洋,听着唱片,摇着屁股。战胜的话,那些蓝眼珠子的家伙们会变成武士头,边嚼口香糖边弹三味弦,那副狼狈相!
父亲:可是战败了反而好,不是吗。
“战败了反而好”,这话听来意味深长。小津也只能把话说到这个程度了,在日本军歌声中说出这样一番话,在五十年后的我听来,仍是心惊。
六:气韵悠远的空镜头
前面说过,小津电影总老老实实地讲故事,开始怎样,发展如何,结局怎样。。。从不意识流耍花枪搪塞过去。镜头跟随人物在屋内屋外游走;镜头追寻人物的视线在某处停留。往往人物离开了,镜头还会注视着人物刚刚呆过的场景;人物都转过脸去,镜头还注视着他们刚刚瞭望过的远山白云,诗意就这样产生了。有没有这样的经验:当你深深凝望一处以为无生命的景致,如山如桥如云如水,你会发觉你的凝望被回应了,景致被你的目光赋予生命,或者说,你的目光唤醒了它,这是你们俩之间的秘密,秘密把你们紧紧连结,使你们发出会心的微笑。小津电影里的空镜头,就象是这个秘密的显影剂,给银幕外的观众一个洞悉的机会。我爱死了这些蕴涵无穷的空镜头。
让我们跟随空镜头,一一抚摸墙上的光影变换,阳光下晾晒的衣服,角落里飘动的窗帘,刚刚还冒着热气几案上的茶杯,想象在其中生活着人们的心情,想象自己的生活。电影就这样一步一步、走进你的心里去。
七:遗憾
我买的这两部精选集,包含了小津绝大多数代表作,却“遗漏”了他唯一重拍过一遍的影片《浮草》。一个故事,黑白时代讲述过一遍还不够,彩色时代又要再讲一遍,可见小津对此片的厚爱。网上查询得知:
《浮草物语》(1934年,黑白)
喜八系列的第二部。我们的主角终于离开了东京,却仿似没脚的鸟儿,居无定处。喜八领着流浪戏班来到小镇,却碰上连绵下雨天叫好不叫座。他天天跑去偷会认作侄儿的私生子,情人知道了很生气,差使女艺人色诱他儿子。喜八最后解散了穷途末路的戏班,也认回了亲儿,但他还认了命,不敢留在一个叫「家」的地方。孤独的喜八,呼应着小津战后作品的一众父亲。坂本武的演员活力成了整部戏的动力,看得人神魂颠倒。场景选在小镇,人物清一色穿和服,彷佛传统的回望,质朴麻布衬底的片头字幕首次出现。
《浮草》(1959年,彩色)
小津太喜爱《浮草物语》这片子了,舍不得不多拍一个彩色版。然后觉得,彩色的《浮草》真的很有说服力。戏班错落的色调,原就该是令人心醉亦心碎的艳红。班主如今的名字叫驹十郎,较喜八少一点憨气,却多一份内敛。驹十郎带着一团歌舞伎来到遗世的村子,欢天喜地去会阔别十数载的私生儿,末了却惹来一身寒苍,唯有孤独再上路。主角中村鴈治郎本来就是歌舞伎艺人,影片有不少与旧版对应的地方,如大雨滂沱下重现驹十郎与情人隔街对骂的场面,亦同样好看感人。但二十多年后的情怀,又怎一个愁字能说得了。片末,离开火车的天空,原来是湛蓝的。
心愿就此埋下:我要看《浮草物语》,也要看《浮草》,什么时候能实现呢?
八:死亡的圆满
大雪纷飞白茫茫,
但愿把它披身上,
倘若今宵我死亡。
这是小津安二郎于1963年12月12日早上所作的一首俳句。一甲子的圆满,死亡都流露出笑意。我相信小津他,去天上拍电影了。
豆瓣的朋友们大家好,今天跟大家分享日本电影之神小津安二郎的最后一部作品《秋刀鱼之味》,也翻译成《秋刀鱼的味道》。选择这部电影还是选择《东京物语》或者是《晚春》之间,我有一点迟疑,但是最后我还是选择了小津安二郎电影生涯的最后的谢幕之作《秋刀鱼之味》。
隐藏的小小的私心是这是我本人看到的第一部小津安二郎的电影,我也记得在影院当中那种深深地被吸引,深深地被浸透的那种观影体验。而与此同时,在我周围也有很多朋友睡着了,或者是离席而去。要知道的是这是在中国电影资料馆,这些共同观影的朋友都是电影界的同行,所以我预告大家说这部电影一定是两极的反应,一部分人认为闷到不能忍受,而另一部分人就是可能和我当年一样喜不自胜地而且也满怀感伤之情地深入到小津安二郎的世界当中。
一开头我已经跟大家分享了,小津安二郎被称为日本电影之神。在小津安二郎创作的时代,他代表了,或者说他创造了一种后来被人们称之为日本电影美学的这样的东西,它形成了一套去展现当代日本人、当代日本人的日常生活、当代日本人式的情感、当代日本人式的人际关系,当然主要是家庭关系,以及在伦理的主题之下的那种深深的对于生命历程的体认和对于人类如此短暂向死而生的生命所怀有的那种深深的彻悟,同时仍然是不能排遣的感伤。这样的一系列的主题、一系列特征使得小津安二郎不仅是日本人心目中的日本电影之神,也是被世界所公认的代表着日本文化或者说日本的美学以及日本人式的生命体验的一位重要的电影导演。
小津安二郎也是身前身后有着截然相反的极端对立的反差的待遇的一位导演,在他身后,对于日本电影之神的身份,尤其是这个日本电影之神所代表的美学、伦理、日本式的呈现,也有极端激烈的抨击、质询。那么我们放到后面来讨论,我们先和大家一起进入到这部电影。
这部电影从一开始就是小津式的风格。他首先向我们展示了60年代日本经济起飞的过程之中,日本的高速度的工业化的和现代化、全球化的进程之中的东京景色,这些景色在今天看起来很难具有直觉的美感,对吧,它是工业空间,一开始就是化工厂似的而且是白烟滚滚的,估计今天的观众第一个直觉就是有毒气体或者空气污染。
但是小津用小津式的从容,用小津式的直面的姿态去捕捉东京的都市、东京都市的景观,而且以小津式的目光或者小津式的姿态——他并不去捕捉大都市的那种繁华、喧嚣、熙熙攘攘,相反他捕捉的是东京的小街小巷,人们家居的空间,人们真实地生活于其中的空间,而且整个空间的造型环境及其贯穿整个影片当中的充满了工业噪音的音响环境,非常真实地再现了普通东京人60年代的日常生活和现实生活。
从一个平凡的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之中的东京都市开始,而后我们进入到了最日常的办公空间以及家居空间,而故事的主部是小津所偏爱的主题也是他长于去展现的主题,是一个嫁女故事。一个即将步入暮年的丧妻的男人如何决定嫁女,并且如何成功地把女儿嫁出的这样一个非常平凡的日常的家庭的故事,而这样的一个所谓嫁女故事,实际上是非常隐忍的也是从容的穿插在对四个家庭的交替呈现以及通过四个家庭非常温婉地展现出的战后日本的生存空间、心灵空间、社会空间。
那么大家都注意到了,四个家庭当然与主人公平山周平,我们就叫他平山先生,也是小津安二郎的御用演员,笠智众所成功出演的一个儒雅的、隐忍的、沉稳的中年即将步入暮年的男人的形象。同时,他显然是一家日本公司当中的中层雇员,不能算作现代社会当中的成功者,当然也不是失败者,以他和女儿道子、次子泽雄所构成的家庭,他们的日常的家居生活,来作为故事的一个重要的家庭生活内景。那个局促的日本式的空间也成为小津去展现他的美学,同时通过他的美学去触碰日本的现实生活以及人类生命人类生存的内里的这样的一种重要的空间和介质。
而另外一个家庭,就是他的长子宏一的家庭,宏一和妻子所组成的一个现代核心家庭,在这个现代核心家庭当中,充满了现代社会或者现代生活当中的日常的欢乐和日常的烦恼。事件主要围绕着两个东西就是这个年轻夫妻的家庭渴望拥有现代的家庭装置也就是一个冰箱,而显然,以宏一的收入还不足以购买或者说支撑这样的一个奢华品,于是他向父亲借钱。
更有趣的一条副线就是宏一的业余爱好,或者宏一的奢侈的、超越自己的社会身份的向往和爱好,就是高尔夫球杆。我想对于今天的中国听众来说,我们不用特别去讲高尔夫作为一种时尚的西化的同时是昂贵的消费以及它和高尔夫的玩家之间的身份标识的作用。当然更有趣的是和我们今天的社会生活完全对位的是,与丈夫宏一对于高尔夫球和高尔夫球杆的这种向往相对应的是妻子买包的愿望。
那么,整个小家庭当中的喜怒哀乐围绕着物欲以及收入的不足,它形成了这样的一种多少有一点喜剧感的又是极具现实意味的困窘。
第三个家庭是故事当中三个男性主人公的老师,我很难判断是中学老师还是小学老师,他们昔日的老师,显然昔日是非常严厉的而且乐于说教的老师,此时显然是一个战后的落魄者,他和已近中年憔悴衰老的女儿经营着一家小面馆。
而第四个家庭则是作为和前三个家庭形成另外一个社会坐标的,也就是主人公平山先生的同学显然也是一个毕生的好友掘井的家庭。我们看到当掘井的家庭出现的时候,首先出现的是一条有纵深的开阔的街道,不再是小津式的镜头那种被阻断的局促的而且也是混乱的这种街道,一个开阔的现代街道旁的住宅,内部是开敞的,也是奢华的。小津式的准确和精细,让我们在小津特有的对于狭小的日本式的走廊或者一个我想是来自日语的一个说法叫函关,拍摄的时候,他会让我们看到在旁边摆放着若干只高尔夫球杆。换句话说,掘井才是可以消费高尔夫球这样一种奢华的时尚的有身份的娱乐生活或者娱乐方式或者运动方式的阶级。而同时更重要的是,他拥有一个年轻的妻子,这和他的两位好友的鳏夫的这种生活状态形成了另外一个有趣的对比。
于是在四个家庭和平山所在的办公空间当中,形成了五个内景之间的穿换,而五个内景之间的穿换是由小津式的固定机位所拍摄的街景,或者我们叫空镜来作为串联来作为节拍,形成了这样的一种流畅的转换以及在交替呈现当中传递出的小津式的对生命的彻悟以及他对于日本社会的从容的怀有淡淡的间离之感的观察。
说到小津安二郎的电影,也是当年直接地击中我使我深深迷恋的这样一个小津安二郎的电影世界的话,恐怕我首先要跟大家分享的是他的影片所采取的一种一以贯之的低机位。在小津的电影当中,他所有的摄影机位置是低于常规电影的取位的,常规电影当中常规机位的选择,是以人类的平均身高的视平线来作为摄影机镜头所在的位置,以形成一种引号“正常的人眼”观察世界的感觉。
而小津安二郎的摄影机机位大大地低于平均身高的视平线的这样的一种选择,已经有太多的研究者指出,事实上小津的这种低机位并不是一种无理据的刻意为之的低机位,不是仅仅为造成每个画面带有一种并不刻意突显的仰拍效果,像我们曾经讲到过的在《公民凯恩》当中,奥逊威尔斯所刻意为之的那样的一种低机位,以便使天花板同时出现在画面当中的这种效果。而小津安二郎的低机位是根据一种日本式的生存或者日本式的日常生活来确定的,就是它仍然是人类日常生活中的视平线,只不过这个人是一个坐在日式的榻榻米上的人,以日式的跪坐或者盘腿而坐坐在塌塌米上的人们的视平线,成为小津安二郎的摄影机机位的选择和依据。
于是,小津的画面由于低机位而呈现出了一种常规电影所没有的稳定感,一种所谓东方式的重心感。我们会说到所谓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如果我们非常本质化地也非常粗暴地给予它描述的话,就是一种是前倾的,一种是后沉的,一种是以追求速度和效率的身体姿态来作为基本依据的,而另一种是以东方文化的这种根——沉稳来作为依据的。而小津的低机位就形成了这样的一种效果。
这样的机位在影片当中的绝大多数场景当中,都会形成一种奇特的视觉效果,同时传递出一种所谓东方或者日本的日常生活当中那种独有的稳定感或者说舒缓感。最突出的是女儿道子出嫁的一场,大家注意到,身穿着日式的新娘装的道子确乎是以日本的姿态跪坐在榻榻米上,而站在榻榻米之上的父亲就呈现在一个并不突显并不张扬的仰拍镜头当中,于是在一个稍仰角的中景镜头当中,并肩而立的父亲和哥哥就构成了这种垂直线条的平形线,形成了一种日本式的亲情或者说不同于西方社会的东方的对血缘亲情的强调的这样一种视觉呈现。
要讨论小津安二郎,当然要讨论小津安二郎式的机位以及这种机位所形成的不同的构图特征以及情感情绪和意义的传达。我们接下来要跟大家分享的一定是他的固定机位,小津安二郎的影片当中绝少运动跟拍镜头,几乎,每个场景当中都是由大量的固定机位所形成的切换来构成影片的时空连续、影片的场景展现以及影片的情绪切换。
前面我们已经讲到过说,小津非常有意识地选择那个局促的被阻断的几乎没有纵深视野的纵深空间来作为他摄影机机位的选择,在固定机位当中,这样的一个空间既携带着宁谧感,又携带着阻隔感,它也是成为小津电影当中的视觉风格、叙事风格和审美特征的一个重要的、基本的、一以贯之的元素。
我看到很多的豆瓣网友都做了这样的阐释、索解和追问,就是在电影当中我们始终没有看到秋刀鱼,我们唯一看到的鱼是海鳗——那个场景以小津式的风格传递出了十足的关于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已经到来,贫穷的低阶级的人的生存困窘,老师不能分辨海鳗这种食物和如此的贪婪的如此的贪吃的来品尝这种他所不能享有的食物的时候的那种满足和那种寒酸。
影片叫《秋刀鱼之味》,很多朋友已经进行了索解,简单地说,秋刀鱼是报秋鱼,秋刀鱼的使用意味着深秋的到来,意味着冬天将临。所以,“秋刀鱼之味”本身携带的是影片当中的主人公,也是很多的小津安二郎电影当中的主人公的这样的一种身份及其生命体验,就是嫁女,儿子娶媳,都意味着孩子的成人礼,孩子的社会成人礼,同时是父母即将步入暮年,生命进入倒计时的一种提示。所以,在小津的作品当中始终充满了这样的一种淡淡的忧伤,这种淡淡的忧伤是生命的迟暮或者说生命倒计时的时刻的开始。
也有太多的朋友都已经讲到说这是小津的最后一部电影,也是在这部电影的准备和拍摄过程当中,他经历了丧母的打击,而小津是一个对母亲极端地敬爱、依恋和某种程度上是有母子相依为命的这样的一种生存状态的一位导演。所以丧母之痛的重击使得在这部影片当中,小津电影特有的那种苍凉和萧索变得更为集中和突出。这也是“秋刀鱼之味”这种命名的重要由来之一,就是秋天已至,秋天将逝,后面是严冬或者说是终结。
除了这个之外,秋刀鱼在日本并不是一种昂贵的鱼类,或者说它是极端日常的,它是小户人家的一种食物,那么它同时携带着小津的另外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他的摄影机所向始终不是戏剧化的人物,始终不是成功者,始终不是那种所谓在一片历史的荒芜当中发出自己响亮声音的那些决策人。他的主人公是小人物,是平凡人,是这种必须承受着也无力反抗日常生活的重压的这样的一些人物。所以我们说这是大概“秋刀鱼之味”的一个基本的题解。
开个玩笑,我说当年我第一次看到这部电影的时候,那种喜不自胜的沉浸和周围一些人们不耐的这种反响,以至曾经一度在我身边的同行朋友当中形成了一个贬义的描述叫做说这部电影有一股秋刀鱼的味道。换句话说,是指它的那种缓慢,指它的那种几乎不发生戏剧性的冲突和戏剧性的事件,它的闷,它的慢,好像这也确实吻合于秋刀鱼作为一种食物,它在日本生活当中的那种平常的平凡的位置。所以它是平凡的,同时它又是像是一个坏消息的传递者,告诉我们凛冬将至。
这样的一个题目的命名已经表明了在这部电影当中小津的一种基本的情感的姿态,或者说一种基本的情感基调。那么太多的小津迷也在关于《秋刀鱼之味》的讨论当中指出了这部影片在小津的作品当中的另外一个特殊的改变,这种特殊的改变就是在这部影片当中,小津一改他从第二部影片就开始的一个作为他个性标识的片头字幕衬底的使用。在此前,小津的几乎所有的作品当中,他都是使用一种极具质感的日本麻布,在影片当中作为片头的字幕衬底,它也像是一个平凡的日式的门帘,带着一种朴素,带着一种温馨,带着一种关于所谓手作或者匠人的想象和记忆。
那么,我的好友,香港影评人黄爱玲,曾经用她的素朴的诗意的,在我感觉当中是和小津的精神极端贴近的语言描述过这个麻布的字幕衬底,她说每一次当它出现的时候,你像走到家门口,你像得到了一个你即将回家的承诺。但是在《秋刀鱼之味》当中,这个视觉元素刚好没有出现。相反,导演选择了一个冷调的蓝绿色的衬底而上面有白色的枝桠。那么,豆瓣网友也非常诗意地把它引申为这是不是忘川,或者说忘川上面的枯枝的投影。非常有意思是,在这部影片当中,是某一种小津的温暖消失了,或者一种新的冷意或者新的寒冷进入的一种表述。
所以,和比如《暖春》这样的作品不同,同样是嫁女故事,影片并没有停止在女儿出嫁的这个时刻。已经有很多的研究者指出,小津的影片当中的婚礼,小津影片当中的所谓嫁女故事,其实准确地又非常微妙地标识着一个日本社会和日本文化的变化过程,就是从东方式的对血缘家庭的重视,也就是丧母之后长女承担起家庭女主人的责任承担起照料父亲同时照料自己的兄弟,让他们去成长,让他们去走向社会,让他们去在社会当中拼搏的这样的一种故事,经由嫁女转换为现代式的家庭观念或者价值观念,也就是核心家庭,是一对夫妻以及他们的生活的这样的一种价值转换的过程。
也有很多朋友分析过,在小津安二郎作品当中经常的是新婚的前夜,父女相对的那样的一个时刻,而在这部影片当中,小津也放弃了这样的一个温情的相对无语同时深情款款的时刻,而直接地进入到婚礼举行的时刻。
刚才我已经讲到过,在这样的一个场景当中,站立在塌塌米上的父兄和跪坐在榻榻米上的新娘,所形成的这样的一种所谓垂直和水平线条之间的稳定感,同时也形成一种对应感或者说对照感,在这部影片当中,小津更强烈地表达了一种似乎是不可抗拒的一种生命的命运的或者说人类生存的宿命性的转折性时刻。
而刚才我们说到,在这部电影当中更为有趣的是,导演并没有停止在嫁女的这个时刻,相反它有一个长长的拖尾或者长长的回声,嫁女之后是三个好友再次聚在掘井的家里面,然后再次出现那样的话题,关于下一次该你了,似乎暗示着说,主人公也可以另娶年轻的妻子,而这显然不论作为一个经济事实,还是作为一个心理事实,都是不可能的。于是对于主人公来说,嫁女不是生命当中的一个段落,而是标识着他自己的生命正在走向孤独。
大家注意到,反复被影评人所讨论的最后的段落当中,它索性让主人公在大醉的状态之下,一方面唱出海军军歌,一方面直接说出以后所有靠自己这样的一个独白,使影片非常明确地告诉我们说,主人公明白在这此后的岁月就是寂寞,就是孤独,就是无助,就是一个孩子们的成长同时意味着父母被留在身后独自面对衰老和死亡的这样的一种选择。
好,我们再回到前面,它中间更有趣的是插入了主人公平山突然离开了朋友们的聚会,而匆匆赶到了一家酒馆,他告诉孩子们说老板娘像妻子,像妻子年轻的时候,尽管已经经儿子认定说并不像她的母亲。
在影片当中的这个空间,它同时叠加着一次奇遇,主人公遇到了战时他的部下,这时候我们知道他曾经是日本海军驱逐舰的舰长,于是这个小酒馆当中有着像妻子年轻时候的老板娘,同时有着军队进行曲的播放,有着他和昔日的部下共同回忆当年的好时光,也是在这个空间当中,两次出现了关于这样的话题就是为什么我们战败了,要是我们没战败会怎么样,我们是不是可以把蓝眼睛的美国人赶到前线去充当炮灰。而在第二次出现这个进行曲的时候,是两个原本互不搭话的独自饮酒的男人之间那个对话说我们战败了,另外一个说对我们战败了。所以我们可以说这是一个隐含着、负载着令主人公可以联想起自己的青年时代,联想起那些逝去的岁月和好时光的空间。
在这样的一个段落之后才是主人公回家,这一次他已经步履不稳,他显然已经大醉,在这儿,小津传递出的消息是,此前,当女儿道子主持着家务的时候,每一次喝酒他都是自我约束的,他从来没有作为一个醉鬼父亲回到他的家里,尽管这是日本男性生活的一个常态。正是作为常态之外的例外,他描述出主人公的那种隐忍的自我约束的充满体认的内心。而这一次,女儿已经离去,他就是一个酒鬼回到了自己的家中。
除了刚才我们讲到的那个喃喃自语说所有靠自己的段落之后,反复被称道的也是最小津式的镜头,我们也可以视为小津安二郎这位导演生命的谢幕式的,是最后那个固定机位。我们在一个全景镜头当中看到景深处的主人公,看到这个步履已经蹒跚的一个醉酒的男人,他走到里面,给自己倒一杯水然后喝下去,坐下来。这样的一个远远的距离之外的凝视,传递了小津的多重认同,既是对一个故事中的男性生命、男性生命状态的认同,也是一种对于生命走向暮年的时候那种无助的陈述。
好,那么说到这里,最后补充的一点是我也很不甘愿,但我必须跟大家分享的一点就是在小津身后,对于小津的日本电影之神的身份的质询,对于小津电影当中表达的讨论和批判,事实上大概和中国观众有着更为直接的联系。它涉及到小津安二郎在二战期间作为侵华日军的军官的这样的身份,它涉及到小津电影当中对于战争表象的那样的呈现。
事实上当我第一次接收到讨论的时候,对我也是一种创伤性的经验,我不得不作为一个热爱小津安二郎,热爱小津安二郎作品的观影者和作为一个中国的所谓的知识分子或者说文化的思考者去处理和面对的一个问题,但是我以为,比较客观地说,小津在他电影当中并没有张扬任何军国主义情绪,只是他的对于战争的反省表达得太过含蓄,而且必须说的是,在《秋刀鱼之味》或者叫《秋刀鱼味道》的这部电影当中,小津似乎也多少有一点放开了他对于战争对于军中生涯的怀旧质感,以至使他原本非常隐忍和淡薄的战争反省变得更加淡薄。
今天我们再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它提示我们的是,历史是一个不可抹除的因素,历史的记忆始终是个人的,也是社会的,始终是心理的也是政治的。所以在这部电影当中,我们其实更多地体认到的是,平山作为一个面对暮年和步入暮年的男性,他对于他自己青春的依恋和怀旧,但是这种青春依恋和怀旧不可能是纯洁的和赤裸的,它同时携带着历史,那么当一个经历战争一个参与战争一个背负着战争当中的血腥的男性,再回首他的也许是张扬的也许是美好的青春时代的时候,是否同时多少在召唤历史的幽灵?这才是一个在小津的日常生活在小津的凡人琐事在小津的优雅和忧伤当中,我们必须去认知也必须去体认,同时做出批判性思考的一个重要的元素。
谢谢大家。
本篇影评摘自豆瓣时间《52倍人生——戴锦华大师电影课》
更多精彩解读,请戳https://douc.cc/2ByaT5
樱花开得灿烂,
一个人留在这里,我只感到茫然。
想起秋刀鱼之味,
残落的樱花有如布碎,
清酒带着黄莲的苦味。
这是小津在写《秋刀鱼之味》剧本时留在日记里的诗句,终于讲到他的这部压卷之作了。我必须坦白说,在我的CD包里它本来不排在最后,我一直想要遵循一个偶然的顺序重温小津,最终没有完全做到,目光在“秋刀鱼之味”几个字上略过,直奔了《小早川家之秋》。
最后的留到最后,这不是最悲伤的小津,却是我们这些观众心中永恒的绝唱,一次过于冗长深深沉溺久久徘徊的观影过程,终于跟小津的生命步伐和上节拍。
与《小早川家之秋》故事实际发生于盛夏一样,《秋刀鱼之味》却通篇没出现过秋刀鱼的身影。足堪玩味的名字,小津取其秋风萧瑟和寒冬寂寥的凄冷之意。不是日本人恐怕难以理解这个名字所代表的季节更迭和心理感觉。网上查询得知,秋刀鱼是从每年八、九月份到次年三月,依次在日本列岛巡游的鱼类,所到之处,预示着秋季甚至严冬的到来。秋刀鱼不象其他的鱼类,它的烹饪方法一般只有一种,撒上细盐在火上烤。为了体验什么是秋刀鱼之味,上周我还专门从超市里买来秋刀鱼,细长细长如一片片饱满的柳叶。第一次,我怕压不住腥味,就按四川人的传统配以葱姜同烤,可那腥味仿佛更浓烈了,令人不快地凝聚齿间。第二次,我老老实实按照日本人的方法,只撒了点细盐,没想到烤出来滋味清苦中略带回甘。原来这就是“秋刀鱼之味”,这是小津一直追求、到后期完全化作他影片灵魂的味道啊。
相比起人生惨淡创痛的《东京暮色》;“子欲养而亲不在”、怅惘凄伤的《东京物语》,这部真正伴随死亡足音款款而来的电影,却温厚多了。小津在创作剧本的时候,相伴一生的老母亲由于感冒引发急性肺炎,于八十八岁高龄去世。仅仅两个月后,小津本人也被诊断出患有颈部恶性肿瘤,开始接受痛苦的化疗。《秋刀鱼之味》这部电影因此在小津一贯擅长并喜欢的恬淡讲述中,凭添了几分拥抱命运的焦灼和急切。对命运的感喟也超越际遇的偶然变为生命的恒长。
平山虽然妻子早逝,但儿女孝顺,生活算得美满。日子如水般流逝过去,感觉渐渐麻木,对身边事微妙但重要的变化视而不见。他有一个已经二十四岁的女儿,可当老同学提出相亲建议,他却说,还是孩子呢,没一点女人味。
我想起小津研究专家佐藤忠男先生说过,早期小津受美国电影影响,也拍过表现父子关系的故事,到后来逐渐转变到父女关系上,因为他了悟到,父亲与女儿的关系更能表达日本人的情感。事实上,父女关系中的依恋、崇拜、忠贞,甚至排它,都是东方情感所特有的,这种亲情要细究起来简直带着恋爱的成分:从娘胎里就注定的某种情愫,永远不可能被其他关系完全取代,所以格外难以割舍。
扩展开去,亲情间或多或少总有这样“排它而洁癖”的爱意成份存在。小津的第一部有声片《独生子》,片头字幕开宗明义:“人生悲剧的第一幕从成为父母子女的关系开始。”从那个时候起,小津就在一个个相似又不似的家庭故事中探讨着这种失去、失落,和随之而来的孤独、寂寞。可不是吗,当你眷恋注定要失去的东西,失落就难免了,而人生值得眷恋的哪一样能够保证永久。
在这个缺失后建立新秩序的家庭里,女儿自觉代替了母亲的角色,管理家中大小杂事,她训斥弟弟和父亲晚回家也不说一声,发出“再这样就不给留饭”的威胁,已然不是一个女儿的口吻。父亲对女儿大包大揽的“管教”安之若素,如一件穿久了抚平所有折皱的家常衣服,柔软贴身,无拘无束,带着股熟悉而令人安心的味道。这是一个家庭最好的时候,平山一直这样认为。直到专为中学老师单瓢举行的同学会上,老师醉后的潦倒和失态,“晚景凄凉”四字才在酒酣耳热的调笑中惊心动魄地突显出来。相依为命的老师和女儿,到最后都是孤独的,孤独是人生投射在地上的巨大阴影,不知不觉吞噬掉亲情的温暖和人性的良善。平山这才着急起来,他不愿意自己和女儿,尤其是女儿,变成老师的女儿那样。
由此我又想到了奥斯丁,她笔下那一场场为了撮和婚姻目的而举办的舞会,想到了她本人作为老处女郁郁而终的一生。这其实跟小津的人生在某些方面暗自相合,难怪物伤其类,一个的故事会让人联想起另一个。奥斯丁笔下也有这样因婚姻耽搁、年岁渐长而积重难返的乖戾。生命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延续,人类含辛茹苦忍受生途悠悠的折磨,如果仅止个体生命的愁苦和享乐,便失去意义。一个家庭的割舍是另一个家庭繁衍的基础,人生的空白与圆满、失去与获得,总是相对的。晚年的小津信奉轮回,人类代代相衍、生生不息的传承,在他眼中渐臻通达圆满。轻叹一声,拂去心中尘埃,生命的孤独由生到死,无处不在。确认这一点后,心踏实下来。
我想小津是了悟了的,“哀而不伤”的种种一一细数,他的人生意趣最终着落在“不伤”二字。忍受着丧母之痛,忍耐着身体里不知名病灶的啃噬,《秋刀鱼之味》的风格却至为爽朗。音乐是轻快的,色彩是绚丽的,有一桢平山长子夫妇所住公寓,好太阳的休息天,家家户户晒被子的的远景,那满眼缤纷竟恍似阿莫多瓦的怡红快绿。
而彩色时代连续剧般的小酒馆玩笑持续着。也许是为了弥补《秋日和》中那位被老友们撩拨起心愿、又没挠到痒处鳏夫的遗憾,《秋刀鱼之味》给同一个演员饰演的人物安排了个年轻的续弦。影片中许多笑话就由这“人逢喜事精神爽”而来,并且罕见地出现了关于死亡的笑话。众所周知东方人对死亡是敬畏而忌讳的。可笠智众扮演的一脸严肃的老父竟也附和着爱开玩笑的河合,骗老板娘说,掘井死了,也许受不了新夫人的刺激吧。老板娘正将信将疑,掘井本人神采奕奕走了进来。对这个时刻的小津而言,死亡俨然和酒桌上的一杯一盏同样家常,不是用来惧怕的,倒是用来调侃的。相比起死亡放下的轻松,生命漫长的孤独更令人难耐吧。我甚至猜想,当身体茫然着懵懂着,灵魂其实早做好了上路的准备。这一切,在影片中通过酒桌上一如既往的谈笑,不经意地流露出来。
又一个不愿出嫁的女儿,《秋日和》和《晚春》,是母亲再婚父亲续弦的谎话动摇了女儿的决心。《秋刀鱼之味》没这么复杂,小津彻底摒弃戏剧化的冲突,只说人生常态的惰性。平静生活磨人意志,以为这就是天长地久。出于少女的羞涩还是教养的含蓄,总之女儿错过了心底暗恋的意中人,昏暗灯光下,一双没有眼泪但明显哭过的眼睛,是哀叹生命轨迹的无常无奈,还是哀叹心路历程的曲折婉转,我们不得而知。
这下平山真的急了,因为自己的缘故,耽误了女儿一回,无论如何也不能耽误第二回。他主动联络一开始给女儿介绍相亲对象的河合,希望事情能有转机。这一段最有意思:河合、掘井不紧不慢下着围棋,仿佛存心报复平山开头的怠慢,拿他如今的迫切寻开心。平山提起话头,掘井老实不客气接过去说,可不能这样脚踏两只船呀!对面的河合也说,你慢吞吞地,正好掘井这边有合适对象,昨天又是星期六,就安排他们见面了。二人一唱一和说得跟真的似的,平山惊出一身冷汗。一样东西不在意也就罢了,当你决定在乎它时却被告知没你的份了,失落之心就是这样产生的吧:有在乎才会有失落,有欲望才会有伤害。
河合夫人看不过去,过来打断。平山这才明白虚惊一场。掘井笑道:“有什么,你不还开玩笑说我死了吗!”这就是相知一生的老友啊,我想象小津、野田高梧、厚田雄春他们在一起喝酒时,也是这般百无禁忌地谈笑。
片末女儿出嫁一场,是《晚春》一幕的变奏和回响:一样地美丽安详,一样地盈盈作别,人生,在亲人万般不舍的注视下,迈入一个新阶段。
小津脑海中的人生画卷,到最后总是空旷屋内、留下孤寂老人端坐的身影,而绝唱之作稍有变化,笠智众饰演的父亲参加完女儿婚礼,独自去小酒馆缅怀逝去和失去,代表年轻时代飞扬岁月的军歌化作惆怅的酒意,凉飕飕的感伤随即涌来。老人步履蹒跚回到家中,儿子先去睡了。镜头此时一点点滑过客厅、楼梯、窗帘、几案,和暗淡的光影,这视线象是眷恋家庭的女儿留下的,又象是想念女儿的父亲随女儿的视线一一抚摸她的眷恋。远远地,笠智众在清冷的厨房一摇一晃倒水喝,之后颓然坐下,人生苍凉的背影不忍卒看,无端想到柳三变歌咏秋天、歌咏离别的词句: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晚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无人倾诉、永远孤独。小津带着这样的宿命去了,就在这一年的12月12日(正好是他的生日)他在世间圆满完成一甲子的轮回,如一个洞悉生命真相的智者,释然放手,奔赴另一个命运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