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蒂姆·罗宾斯摩根·弗里曼鲍勃·冈顿威廉姆·赛德勒克兰西·布朗吉尔·贝罗斯马克·罗斯顿詹姆斯·惠特摩杰弗里·德曼拉里·布兰登伯格尼尔·吉恩托利布赖恩·利比大卫·普罗瓦尔约瑟夫·劳格诺祖德·塞克利拉保罗·麦克兰尼芮妮·布莱恩阿方索·弗里曼V·J·福斯特弗兰克·梅德拉诺马克·迈尔斯尼尔·萨默斯耐德·巴拉米布赖恩·戴拉特唐·麦克马纳斯
类型:剧情导演:弗兰克·德拉邦特 状态:正片 年份:1994 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豆瓣ID:1292052热度:713 ℃ 时间:2022-10-05 11:26:59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时间会证明经典的价值,虽然在某些时刻会被误判和忽视。
用上面这句话来描述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丝毫不会让人觉得会有任何夸张和吹捧的意味,因为这部电影在后来多年牢牢占据IMDB和豆瓣电影榜单第一名的位置足以说明一切。但就是这么一部经典的电影,却在其锋芒初露的时候被人们忽视。
这部拍摄于1994年的《肖申克的救赎》并没有在翌年的奥斯卡上大放异彩,它输给了当时风头正劲的“主旋律”影片《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就像一个顽皮的天才,被奥斯卡这个刻板教条的老师,筛出了“好学生奖励”的名单,7项大奖入围、一个都不给!
1994年,传奇的一年
1994年,这或许是世界电影史上最为辉煌的一年。无论从这一年追溯过往,或者往后看到现在的30多年,没有哪一个年份可以与之匹敌。
这一年,全世界工诞生36部经典电影。也因为这样,1994年被称为影史奇迹年,也成为了全世界影迷膜拜的年份。
在美国,这一年有《肖申克的救赎》、《阿甘正传》、昆丁·塔伦提诺的代表作《低俗小说》、动画版的“哈姆雷特”《狮子王》和《燃情岁月》等多部电影。在欧洲,则有温情犯罪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和英式幽默片《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等电影。
而在华语影坛,1994这一年,好的电影有《大话西游》、《饮食男女》、《活着》和《阳光灿烂的日子》。不得不说的是,在1994年,也是周星驰爆发的一年,除了《大话西游》之外,其经典无厘头喜剧电影《国产凌凌漆》和《九品芝麻官》同样也出自这一年。
1994年,不平凡的一年。
时至今日,再也没有哪一年有94年那样能有那么多的经典电影了,永远的94年。
IMDB TOP 250(IMDB注册用户投票选出的有史以来最佳250部电影),1994年片子有6部,其中《肖申克的救赎》排名第一,其它五部是:《低俗小说》、《阿甘正传》、《这个杀手不太冷》、《狮子王》、《艾德·伍德》。
可以说,是DVD发行和家庭录像的流行拯救了《肖申克的救赎》,就像是录像厅拯救了星爷的《大话西游》一样。否则,这部日后的经典可能就会不经意间埋没于影海浮沉之中。也正是这样,《肖申克救赎》这部片子经过一批批观众的认可,获得其所应当获得的评价和口碑。
时至今日,我依然记得那年我第一次看这部电影的情景。本科宿舍,阴沉沉的天气,我像是佛前礼拜的善男信女,打开电脑来看这一部电影。一口气看完之后获得的是头脑风暴一般的刺激感。因为关于这部片子可以解读的太多了,甚至连那一句简单的台词“这世界上有一种鸟是管不住的,因为他浑身长满了自有的翅膀”都流传至今。就像郑钧歌中所吟唱的那样“我梦寐以求,是真爱和自由”。奇怪的是,爱情元素在这部电影中是缺失的,少了爱情元素,对于一部电影而言,简直是不可想象的存在,因为在很多时候,串起一个电影故事最佳的主线就是关于爱情。如果非要提及的话,那只能说爱情是将安迪送入冤屈的一个导火线一样,燃烧完就没有了,而安迪获得的是来自法官的两个无期徒刑的宣判。
不仅爱情元素在《肖申克的救赎》中是没有的,就连主人公安迪都以一种别人口述的方式存在着,电影里进入监狱后的安迪没有任何主观表达和叙述。我们在电影中了解的所有关于安迪的一切都来自于摩根·弗里曼饰演的那个瑞德角色的叙述。电影里有种特殊的镜头叫做“上帝视角”,常常是从高空俯视万物的感觉,而在本片中瑞德的视角虽称不上上帝视角,但导演却巧妙地借用瑞德的眼睛用旁观者的角度来对安迪这个特殊的人物角色进行解读。一个曾经很有名望的银行家,因为一次被人们认定的冲动被判刑至监狱服刑,从监狱那段的俯拍全景镜头开始,关于安迪在监狱中的一切就都从瑞德的口中娓娓道来。
在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不知道这个故事将会以怎样的一种方式展开,不知道进入监狱后的安迪会发生什么样的状况,但我们似乎知道,安迪绝不是普通的囚犯。当然,导演的镜头早就告诉我们了一切,开始时候关于安迪在自己车中喝酒以及法庭审判的那场戏与镜头,都在传到着一个信号,当安迪进入这间监狱,电影才刚刚开始。
“越狱”永远是一个好的题材,从1956年的《死亡囚狱》到1960年的《洞》,再到这部《肖申克的救赎》,因为越狱中包含着冲突和矛盾,想想看,狱警和囚徒之间的冲突,囚徒之间微妙的矛盾,而冲突好矛盾往往又是一部电影之所以成为好电影的重要元素。所以,《肖申克的救赎》有着这么个因素在里面,就似乎已经成功了一半。后面的就是看导演的调度和拍摄了,当然,导演弗兰克·德拉邦特做到了,他让这部电影成为了经典。除此之外,另一个人也不得不提,那就是原著作者斯蒂芬·金,一位伟大的小说家,一个作品被最多搬上大银幕的作家。
我们被瑞德看到的一切吸引着,诱惑着,我们迫切想要知道身体瘦弱的安迪怎么样在监狱这个复杂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幸运的是,安迪不仅在这里生存了下来,而且还活的好好的,平时的安迪安静而不多言,但却常常能做出让监狱长为之一惊的举动,比如一个人在监狱的播音间放起自己喜爱的音乐,那个场景中,监狱中安静了,所有的人都抬头凝视,静静聆听从高楼喇叭中传出来活跃在上空的美妙音乐,简直是太神奇了。还有当安迪凭借自己的智慧为瑞德等人争取来修房顶劳作的机会,在午后的微风中,借着啤酒安静地坐在楼顶吹风,那画面已经列入我脑海中最美的场景中去了,不需要用太多的对白来解释,这就在告诉一个被人们忽视已久的问题的答案,如果心是自由的,那么便没有什么可以束缚住你自己。这样的解读和电影中的那句台词一样,在告诉着一些人生中不变的道理,“恐惧让你沦为囚犯,希望让你重获自由。”
好的电影总能被人看完之后有多种多样的解读,比如在《肖申克的救赎》中就包含着自由和希望,友情和坚持,梦想和追求,天助自助者等等等等,其人生寓意之多,解读之广泛,影响之深远,当之无愧。除此之外,关于瑞德对监狱生活的评价:开始我们憎恶它,后来我们喜欢它,到了最后我们发现已经离不开它,又有着社会学中体制化和社会身份认同的理解和意味。总之,无论如何解读,悲观者总能从这部电影中找到力量,让乐观者走的更坦然,让悲观者充满力量,这或许《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中最深刻的意义所在。
在我看来,《肖申克的救赎》是迄今为止唯一一部让我觉得电影改编和小说原著一样精彩的作品,这一点必须还要感谢一下斯蒂芬·金这位天才而又努力的小说家。很奇怪,小说的内涵来源于人们阅读小说中带来的想象画面,可是在看过电影之后,再度小说,所浮现的画面却又真的如电影一样,这一点,导演和原著作者都达到了近乎完美的统一,这点难能可贵。如果可以的话,我建议看过电影的人可以抽时间找来小说再品读一番,那将会有另一种不同于画面感觉的收获。小说不长,一百多页,并不会耗费你太多时间。
如曾所述,好的电影和好听的歌曲一样,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遗忘,反而每次观看,每次聆听,都会有新的收获,有不同的体验。从第一次看《肖申克的救赎》开始,到后来的每当消极挫败来袭,我总会打开这部电影去从中汲取面对生活的勇气和力量。
有评价说,这是一部男人应该看的电影,怎么会呢?这是一部男人女人都应该看的电影。在将来的某一天,我可能会和儿子或者女儿一起来重温这部经典。影片放映前,我或许会说,这是我生命中最深爱的一部电影,今天拿来和你分享。
原文转自:我们都是肖申克里等待救赎的灵魂
01
“你来对地方了,这里人人都无罪。”
Red笑着对Andy说。
这个杀妻的银行家,因谋杀妻子和她的情夫,被判处终身监禁。
尽管被关进了这座叫肖申克的监狱,他依然极力否认。
犯人经过审判,被判处有罪,他们被关进监狱。
在这里,脱胎换骨成为一个好人,才能走出去。
监狱是惩戒他们的地方,也是救赎他们的地方。
可若想得到真正的救赎,前提是他们得承认自己有罪。
天主教教义里,基于对爱的违背程度,将人类的恶行归于七罪宗:傲慢、嫉妒、暴怒、懒惰、贪婪、暴食和色欲。
人是带着原罪降生的。
可世人不觉得自己有罪,就像肖申克里,犯人都自认无罪。
这世间又无疑不是一座巨大的监狱,围墙外面的是自由、幸福和爱。
我们都被关在肖申克里。
终其一生望着外面的世界,却死不悔改。
02
典狱长诺顿总是手持一本圣经,他训诫新来的犯人们,“把信仰寄托给神,把贱命交付于我。”
在肖申克里,他拥有绝对的权威,仿佛是神的化身,来教化这些邪恶之人。
就像他曾对Andy说,圣经里他最喜欢的是这句,“我是世界的光,跟从我的,就不在黑暗里走,必要得跟着生命的光。”
可他那精致西装里藏着的是道貌岸然。
他靠着这些犯人们,谋取了一笔笔黑钱。
又靠着Andy,将这一笔笔黑钱洗白。
他自认为是主,这些犯人们的命运皆由他来书写。
因此,当Andy找到证人汤米可以为自己洗刷罪名的时候,诺顿害怕贪污的事东窗事发,也无法接受从此再无源源不断的黑钱流入。
他气急败坏,让警备队长海利将汤米射杀,罪名是企图越狱。
黑账本藏在他那幅写有“主的审判迅速降临”挂画后的保险箱里。
他春风得意,又狂妄自大,他从未所知,自己早已触犯了七罪宗里最严重的罪责——傲慢。
他凶残,滥用权力,自诩为神,可终究不是神。
在肖申克里,他只审判别人,却从未审视过自己的内心。
权利蒙蔽了他的心,金钱遮住了他的眼,越陷越深。
这份傲慢最终将他反噬,主的审判迅速降临,肖申克成了他的临终之地。
03
Andy很特别。
这一点,从他刚到肖申克的时候,Red就发现了,“他的步伐和谈吐简直是异类,他像在公园散步,无忧无虑,仿佛身披隐形衣。”
Andy的确与众不同。
这部电影之所以伟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它所描绘出的这个人物Andy,本身就是伟大的。
他坚毅,花费了快20年挖通了一所通往自由的隧道。
很多人都被Andy最终越狱成功,在艰难爬过那五百码肮脏恶臭的下水管道后,迎着雷雨,重新拥抱自由的那一幕感动到热泪盈眶。
我却被他漫不经心的一句话所深深震撼。
他为了扩建监狱的图书馆,在明知不可能的情况下,每周给州议会写一封信申请拨款,一连写了六年,最终获得了200美金的赞助和一些旧书的捐赠。
他笑了,说,“我只写了六年。”
Andy的坚持的确令人敬佩,可更可怕的是,他从未对自己的付出要求得到什么回馈。
他不需要胜利与成功去给予自己满足感和动力,他就是惯性一般地去做,任何的获得,仿佛都是意外之喜。
从此,他开始一周寄两封信,最终州议会决定每年给肖申克图书馆500美元好让Andy封笔。
强者自救,圣者渡人。
比起披着神的外衣,内里却是邪恶撒旦的典狱长诺顿,Andy更像是神的化身。
他来到肖申克受难,意为救赎众人的心灵。
他冒着生命危险,靠着自己银行家的从业经验,自荐为警备队长海利免费填写税单。
凭此,他为他的伙伴们赢来了一人三瓶冰镇啤酒。
“阳光洒肩头,仿佛自由人,像在修缮自家屋顶,我们像是造物之主般自在。”Red和他的朋友们喝着啤酒,在这一刻,仿佛体会到了丢失已久的自由。
而Andy,独自坐在凉荫下,嘴角挂着一丝奇异的微笑,静静地看着他们享受这份自在。
他在州议会捐赠的旧物里,找到了一张唱片,冒着被关禁闭的风险,把音乐外放了出来,让整个监狱的人都听到了那首美妙的古典音乐。
Red说自己年轻时吹口琴,可如今没兴致了,在牢里也没意义。
Andy却说,“就是在这里才有意义,有音乐才不会忘记,世上有些东西,是石墙关不住的。在人的内心,有他们管不到的东西,是完全属于你的。”
他扩建监狱里的图书馆,接洽读书会、慈善团体,论斤买入旧书。
越来越多的犯人们在这里读书、看报、听音乐。
他教犯人们识字,帮助他们考取高中文凭。
在人最没有自由,最得不到尊重的时候,Andy不断地给他们找寻生存的意义,这就是他19年牢狱生活里所做的事。
当汤米出现,可以作为证人洗刷他罪名的时候,他看到了重获新生的光。
可很快,这束光就被典狱长诺顿掐灭了。
诺顿命令海利将汤米射杀,这世上,再无人可以证明Andy是无罪的了。
19年的冤狱生活,他的余生,是否还要继续在监狱里度过?
在被关了2个月的独囚禁闭后,很多事,他想明白了。
“我太太说我是个很难理解的人,像一本合起来的书,整天这样抱怨。她很漂亮,老天,我是多么爱她啊,只是不知道如何表达。”
“对,是我杀了她,虽然不是我开的枪,但是我害她离我而去,她就是因我而死的。”
Andy对Red这样说着,更像是在忏悔。
Red安慰他说,“但你不是杀人犯,也许不算是好丈夫,可以后悔,但你无罪。”
Andy恍若圣人,所言所行隐隐似神,可他依然只是个凡人。
肖申克里的Andy看起来如此克制又冷静,可他有七情六欲,也带着原罪降生。
在得知妻子出轨,与那个高球教练厮混在一起,要和自己离婚之后,他抑制不住地暴怒。
他大醉,将子弹装进了枪。
尽管最终他没有杀人,可地上洒落的子弹和酒瓶碎片上沾满了他的指纹,他无力说清。
从踏进肖申克的那一刻起,他就从未承认过自己的罪行。
可十九年后,他却恍然大悟,不是我开的枪,却是我杀的她。
那条通往自由的隧道,他早已挖好,他在等待。
等待这一刻,“老婆和她情夫不是我杀的,我犯的错已偿清。”
他用十九年,救赎了自己。
没人可以关住他,除非是他将自己束缚。
十九年后的这一刻,他最终放下了仇恨,解放了自己。
他知道,是时候离开了。
04
Andy曾问过Red,为何叫这个名字。
Red只淡淡地回应他,大概因为我是爱尔兰人吧。
Red是英文单词救赎Redemption的前三个字母。
事实上,他是这部电影真正的主角,他代表着我们平凡的大多数人。
当Andy初入肖申克的时候,Red已经在这里待了20年。
他算是这里的老油条了,除了没有自由,在监狱里的日子过得还算不错,起码不会受到欺负。
他有一帮朋友,也有着一点本事,肖申克里的人都要通过他去买外面的东西。
这样的人,在监狱里度过了20年,在他的身上,已经丝毫看不出一点戾气。
可他就像我们大多数人一样,犯了“懒惰”的罪。
这种懒惰不是指身体上的懒惰,而是怯懦,是固地自封,是不满眼前现状却依然安于现状,是一步步朝着不作任何承担的惰性生活迈进。
自由意味着责任,正因为如此,虽然我们都向往和追求自由,可事实上,我们都惧怕自由。
他对Andy说,“希望是危险的东西,希望能把人弄疯,希望无用,你最好认命。”
因为不抱任何希望,也就不会有失望。
因为大概率得不到,就在心里把它彻底否认,如此,就可以心安理得地不去做任何努力和改变。
当年迈的布鲁克获得假释出狱,在监狱里待了五十年的他,已经无法适应外面的世界,最终选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Red说,“监狱是个奇怪的地方。起先你恨它,然后习惯它,更久后,你离不开它。这就是体制化。”
可围住人、囚困人的从不只是监狱。
Red在他被监禁了30年的时候,申请假释再次被驳回,Andy送给了他一个礼物,是支口琴。
他希望Red终有一天走出肖申克的时候,不要走上布鲁克的老路。
他希望这支口琴能给他带来力量。
晚上熄灯后,Red反复抚摸着这支口琴,放到嘴边,最终还是没有吹响。
后来,Andy越狱成功,再后来,在Red服刑40年后,他终于获得了假释的机会。
在肖申克里待了40年,如今,他终于走出去了。
可像布鲁克一样,他无法适应外面的生活,他也想过自杀。
即使离开了监狱,事实上,他也无时无刻不被肖申克囚禁着。
他最终没有死,是因为他心里还遵守着与Andy的约定。
他买了指南针,坐车去了巴克斯顿,找到了那棵大树,在树下挖出了Andy留给他的东西。
是一些钱和Andy写给他的一封信:
“既然走了这么远的路,干脆再走远一点吧,你还记得那个地方的名字,是吗?”
“记住,Red,心怀希望是一件好事,也许是人间至善,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
他违反了假释条例,私自出城,买了票,踏上了一条未知的道路。
可这一次,他不再害怕了。
“要么忙于生存,要么赶着去死。”
“我激动得坐不住不停地想,自由人才会这么兴奋吧,踏上未知旅程的自由人。”
“我希望成功越过边界,我希望能跟老友握握手,我希望太平洋如梦中一般蓝。”
这一刻,他不再畏惧未知,只有对美好的憧憬。
这一刻,他挣脱了心中的枷锁,自由了。
这一刻,他终于走出了肖申克。
05
电影里有句经典的台词:“有种鸟是关不住的,它的每一片羽毛上都洒满了自由的光辉。”
自由对于人来说,究竟意外着什么?
我们每个人都多少被那傲慢、嫉妒、暴怒、懒惰、贪婪、暴食和色欲试炼着,它们损害人类的灵性,让我们自己受伤,也伤害着那些我们所爱的人们。
我们终其一生与外界抗争,我们常常以为是外界的一切剥夺了我们的幸福与爱,我们恨关住了我们的肖申克。
可事实上,是我们自己一直在抗拒,是我们自己把幸福与爱推远,总是要到彻底失去的时候才去审视自己的内心。
Andy早就把洞挖好了,他却迟迟没走。
Red获得了假释,他拥有了自由,却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
因为那时的他们,心结未解。
当我们真正与自己和解,或许那时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否则,不过是逃出了一个牢笼,又进入到一个更大的牢笼里罢了。
就像有些鸟,即使飞出了牢笼,也一样被天空束缚着。
周末看了一部美国影片《肖申克的救赎》(《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讲的是一位因冤案入狱的年轻银行家在牢中如何追寻自由的故事。
不同的人看同样的影片可能都有不同的感受。对于目前无力改变现状的我,看完这部影片后最深的感受就是:才华、毅力两样,是任何人在任何境况下得到自由的最佳通途。
片中的年轻银行家,凭着对银行财务知识的精通,在狱中,不仅为自己赢得了生命的安全、些许的自由,更为狱友争取到了物质、精神上的利益。也正因为对财务的精通,也使得男主角最后彻底击败残暴、阴险的狱长,并且使自己获得物质上的自由。
另一方面,看看那六年每周不懈的申请信、N年每周两封的申请信、用那“600年也挖不出隧道”的石斧日日不懈掘出的隧道、雷电声中用石块砸破的下水管道、边呕吐边匍匐爬过的500吗长的的恶臭的下水道……这一切无不深深刻画一个词:毅力。
任何一个人,想要最后获得蓝天白云下的自由,一定一定要具备这两样的--过人的才华、坚韧的毅力。
我也终于悟出为什么我目前还在郁闷的原因:
第一:没有拿得出手的才华
小时候很喜欢画画,但长大后专心读圣贤书,高考,画笔再也没有提起过。
大学时学医,但是学医的日子被我用来学吉他、读闲书。工作之后,吉他没有时间去练,自然荒废。
一直以来,也断断续续、打渔晒网地练习过书法、篆刻、素描、漫画、photoshop、flash、Dreamweaver、园艺……等等感兴趣的事,可是,无论哪个,都是典型地浅尝辄止,中途放弃的原因虽然各不相同,但说起来,最后都是没能坚持。
所以,我基本上就是那种什么都会一点,什么都拿不出手来的人。
第二:没有坚韧的毅力
其实从上面就可以看出来了,那么多爱好,那么多尝试,最后都止于我的半途而废。假使有一样能坚持半年,那结果都很不一样了。
我是那种典型的“无志人常立志”。我有一个笔记簿,专门用来写计划的。不知道别人有没有这样一个本子,我是不得不专门辟一个这样的小簿子,因为每过一段时间,我订的那计划都会更新一下。
其实每次订计划的时候,都希望自己能一直做下去的,但是,……
知道自己没常性,所以最近的一次计划订了之后,我在计划后面郑重写下:“希望能坚持三个月”--结果,一个月后,这几个字让我写新计划的时候没勇气去看前面。
在豆瓣上看到人家为《肖申克的救赎》写的影评,对影片情节、表演、内涵等分析之精辟,令我惭愧。可是,我还是躲在一边偷偷写下了这篇文字。纵使我文字功底很差,纵使我思想肤浅得可以,但是每个小人物对任何事物都有权利拥有她的感受--况且是如此美好的事物。这部影片对我触动之大,在于,第一次,我晓得了自己一直那么努力、却一直在郁闷的原因。也许,有人和我有同感?
距离斯蒂芬·金(Stephen King)和德拉邦特(Frank Darabont)们缔造这部伟大的作品已经有十年了。我知道美好的东西想必大家都能感受,但是很抱歉,我的聒噪仍将一如既往。
在我眼里,肖申克的救赎与信念、自由和友谊有关。
[1]信 念
瑞德(Red)说,希望是危险的东西,是精神苦闷的根源。重重挤压之下的牢狱里呆了三十年的他的确有资格这么说。因为从进来的那一天起,狱长就说过,「把灵魂交给上帝,把身体交给我。」除了他能弄来的香烟和印着裸女的扑克牌,任何其他异动在这个黑暗的高墙之内似乎都无法生长。
然而安迪(Andy)告诉他,「记住,希望是好事——甚至也许是人间至善。而美好的事永不消失。」
所以安迪能够用二十年挖开瑞德认为六百年都无法凿穿的隧洞。当他终于爬出五百码恶臭的污水管道,站在瓢泼大雨中情不自禁的时候,我们仿佛看到信念刺穿重重黑幕,在暗夜中打了一道夺目霹雳。亮光之下,我们懦弱的灵魂纷纷在安迪张开的双臂下现形,并且颤抖。
庸常生活里的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按部就班,习惯了先说「那不可能」,习惯了没有奇迹,习惯了,习惯了。可是正如《飞越疯人院》(One Flew over the Cuckcoo’s Nest)中说的那样,「不试试,怎么知道呢?」
试着留住一些信念,在它们丧失殆尽之前。它们也许无法最终实现,也许无法让我们更有意义的活着——甚至对于我自己而言,它们只会愈加带给我来更多的虚无感。然而我知道我有多需要这样的虚伪与自欺,因为你可以说我在做梦,但我不会是仅有的一个。
——我们已经看到监狱长打开藏有安迪凿石锤的《圣经》时,翻至那页正是《出埃及记》。这个章节详细描述了犹太教徒逃离埃及的过程。
[2]自 由
我到今天也始终不明白,这两个意大利女人在唱什么。事实上,我也不想去明白。有些东西不说更好。我想,那是非笔墨可形容的美境。然而却令你如此心伤。
那声音飞扬,高远入云,超过任何在禁锢中的囚犯们所梦,仿佛一只美丽的小鸟,飞入这灰色的鸟笼,让那些围墙消失,令铁窗中的所有犯人,感到一刻的自由。
当安迪不顾一切地在监狱的喇叭里放《费加罗的婚礼》(Le Nozze di Figaro)时,镜头缓缓划过正在广场上放风的犯人们和狱警们。他们叫人感动地静立当地,抛却所有愤懑、狠毒和怨怼,沐浴着我从未觉得如此自由的阳光。莫扎特的乐声铺洒在这些人们身上,来自俗世的美妙音符似乎将他们都濯洗得纯净无比。
强者自救,圣者渡人。我这才明白安迪的用意。修屋顶的时候,他为大家争取来啤酒,事实上是为大家争取到那种像在修缮自家的屋顶一般自在的感觉,所以他不喝酒,微笑却带着巨大的幸福;放费加罗的婚礼,也是要唤醒他们已丧失殆尽的自由感。
然而强者终究是少数。自由面前,更多的人们纷纷选择禁锢。在监狱图书馆呆了五十年的布鲁克斯(Brooks),为了不被假释,竟然想通过伤害狱友来达到留在监狱的目的。很奇怪吗?自由本来应该是人们向往和追求的东西。可是布鲁克斯们却早已经被监狱的规则之下规则了自己,他们需要规则,需要秩序,如果没有它们,甚至无法生存。
「监狱里的高墙实在是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是体制化。」假瑞德之口,斯蒂芬·金直指卑微。
布鲁克斯得到了身体的自由,灵魂却已经被无可挽回地体制化。他终于没有能够摆脱对自由无法适应的困境,悬梁自尽。而睿智如瑞德,在出狱之后也悲哀地发现,自己竟然连撒尿都要向经理报告,否则一滴尿都挤不出来。他也考虑如何违规以便回到监狱,甚至考虑与 布鲁克斯一样离开。
要么忙着生活,要么忙着等死(Busy for living, or busy for death)。步履匆匆的人们也许应该偶尔驻足,跳出来看看自己的模样。我们终会知道,习惯于服从规则的人们将付出巨大代价来习惯本来属于每一个个体的自由。
[3]友 谊
此片无关爱情,除了背叛。有的只是监狱中的男人间的友谊。瑞德和安迪的那种友谊置放在高墙之下,似乎比我们纷繁俗世中的友情来得更加纯粹和干净。他们都是内敛的人,然而洞悉一切,心意契合。我喜欢这种感情。所以在他们终于相会在太平洋小岛的阳光沙滩之上的时候,忍不住一人笑了。
如果我在肖申克,我会是谁?如果你在肖申克,你又会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