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军官莱恩(弗兰克·辛纳特拉 Frank Sinatra 饰)成为了德军的俘虏关进了位于意大利的战俘营中,除了莱恩外,这里还关押了六百多名英国战俘。莱恩的智慧和善良很快就得到了战俘们的拥簇,他成为了营地里首当其冲的“领导人” 营地里的生活充满了痛苦与压迫,随着时间的推移,为了生存,大家的内心里开始打起了逃跑的念头。可是,德军戒备森严,想要逃出生天又谈何容易,俘虏们将目光和希望寄托在了莱恩的身上。背负着大家的信任,莱恩能够完成这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吗?要知道,计划一旦失败,他们所要面临的结局只有一个,那就是死亡。
这是一部很早就下载了的电影,能有四~五年了。本以为这是一部IMDB250系列的电影,兴高采烈的看完了。谁知道,此《大逃亡》不是彼《大逃亡》。我竟然把两部同为《大逃亡》的电影搞混了。列属于IMDB250的那一部英文名字是《The Great Escape》,我看得却是《Von Ryan's Express》,他们唯一的共同点就是中文名字都是《大逃亡》。我现在很郁闷,浪费了时间,看了一部本不属于IMDB250的老电影。只好重新下载1963年的那部,重新再看。这年头,竟然还会出现这样的事情,怪只怪那些把两部电影翻译成一个名字的人,不知道容易搞混吗?
http://qfmeng.blogbus.com/logs/146441227.html
这是一部很早就下载了的电影,能有四~五年了。本以为这是一部IMDB250系列的电影,兴高采烈的看完了。谁知道,此《大逃亡》不是彼《大逃亡》。我竟然把两部同为《大逃亡》的电影搞混了。列属于IMDB250的那一部英文名字是《The Great Escape》,我看得却是《Von Ryan's Express》,他们唯一的共同点就是中文名字都是《大逃亡》。我现在很郁闷,浪费了时间,看了一部本不属于IMDB250的老电影。只好重新下载1963年的那部,重新再看。这年头,竟然还会出现这样的事情,怪只怪那些把两部电影翻译成一个名字的人,不知道容易搞混吗?
根据影片的名字,可以推测出这部电影大致情节,讲述人们如何逃走的故事。1943年的意大利,在意大利战俘营里关押着很多英国士兵与少数几个美国兵。他们有分歧,英国人要越狱,美国人要好好活下去。没过多久,意大利投降了,德军占领了意大利。这些战俘们被德军抓获,送上了一列战俘火车。美国人的军衔最高,英国人只好听从美国军官指挥,在行驶的过程中,战俘们制服了德军头目,占领了火车,并骗过了很多德军,一路逃往瑞士。快到达瑞士时,他们遭到了德军的追击,战俘们在美国军官的带领下奋起反击。可是英勇的美国军官不幸被德军击毙,他死了却让很多人活着逃了出去,影片就此结束。
本片上映于1965年,虽然距今有一段时间了,但故事不落俗套,给了我很大的惊喜。电影的主线比较单一,就是他们如何逃走的过程。这个过程处处充满着悬念,战俘们如何摆脱德军的控制?如何占领火车?逃走的德军军官会有什么行动?战俘们逃往哪里?能不能越过米兰?最后能不能到达瑞士?情节引入入胜,很好的吸引住了观众。这样猜不到故事情节走向的电影,现在越来越少了,观看的过程很愉悦,是一种享受。总之,这是一部很好看的电影。
可是那个年代的电影,避免不了人物的脸谱化、模式化。在本片中,则是把德国纳粹塑造成了一群群的笨蛋,意大利人是一帮害怕战争的胆小鬼与墙头草,英国人是顽固不化的老古板,美国人则是智勇双全、带领战俘们逃亡成功的就义英雄。丑化敌人,美化自己,而且还把美国人自己塑造成英雄的形象,实在让我无语。具体它们塑造的如何,我就不说了,一句话——不现实。这样模式化的人物形象,看起来我都想笑,就像我们现在电视里放的抗战片一样,日本鬼子总是傻傻的吃败仗,我们八路军则永远是英勇无畏的获得节节胜利。看来美国人也曾经有过这样一个阶段,只不过这种刻画人物的方式在欧美已经被淘汰。反观我们,却依然乐此不疲的使用着。我们还是停留在欧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水平。
此外,电影中除了各种军队以及战斗场面外,还可以偶见一些意大利的风土人情。当他们来到罗马的时候,那些罗马的建筑,确实让人震撼。意大利丰富的文化,让人叹为观止。可惜这些画面不多,大多是一些野外的场景,如果能多一些城市内的景色就好了。本片还有一点不得不提,片尾时德军飞机攻击战俘列车的画面很真实,在那个年代可以拍摄出那么真实完美的空中画面,很了不起。从这些也可以看出,本片在那个年代应该属于大制作吧。
男主角Frank Sinatra是一位歌手,让我很惊讶。歌手来演电影,属于玩票性质。客观来说,他在本片的表演中规中矩,没有太出彩的表现,也不是很差。他给我留下的印象只有一张面无表情的脸,仅此而已。其余演员,一样没什么特别的印象,而且他们的资料网上也很少,不提也罢。
总之,一部好看的电影,当然好看指的的是情节好看,至于人物塑造什么的,就姑且笑之吧。
序列:0443
Von.Ryans.Express.1965.DUALAUDiO.DVDRiP.XViD.iNTERNAL-KiSS
2011-07-12
很欢乐的“公路冒险”+“逃亡”模式。当年上映,应该说给了国内一次非常生动的战争题材电影教育;只不过,我们最终发现,唯一学到了的,就是编造“神剧”的厚脸皮。
现在回看,仍然津津有味;但是,也觉得这部片有一个最失败的地方。
一列满载盟军战俘的列车,从遍地德军的敌占区逃出:这个赤果果的“神剧”故事,决定了这部片子只能走喜剧样式。片中有很多与之吻合的桥段:战俘们脱光光烧掉衣服逼着监狱长发放新装,美军牧师扮成德国军官办签证,盖世太保强行上车居然是为了换取美国手表……神剧嘛,你就得这么神经、神气、神奇地整。
然而,电影似乎不敢放开手脚像《虎口脱险》那样一神到底;一种皱紧眉头审视战争的严肃态度,可以说一直左右着一切。约400名战俘躲在丛林废墟被德军发现,一下子就死了数十人;押上列车时伤员又全部被德军屠杀;德酋情妇虽有通敌之举但毕竟手上并无命案,结果因逃跑被战俘们灭口;最后我们的主角,集沧桑睿智、温柔宽厚于一身的成熟大叔,也命丧胜利大门的门槛外……
没错,这些情节确实反映了战争的残酷与罪恶;但你揉进一个明显是喜剧风格的故事里面,就带来了很多的压抑与痛惜,极大地破坏了风格的统一性、协调性。
假如有人日后重拍,我希望能够更欢乐一些。另外在结构安排上,监狱戏可以大力缩减,把篇幅多用在铁道上。像“破坏编组控制室”这一场,片中只有一个正在里面乱砸的场景;事实上,从摸掉警卫到进入控制室,大有文章可做,完全可以编出很多搞笑桥段的。
《战俘列车》这部电影,让人想到惠特曼《我的船长!》,因为两者之间,都歌颂了男性的优秀品质,那就是:坚毅,勇敢,果断,刚强,忠诚,豪放,以及男子汉之间的信任。这些男人本应具有的秉性,在这个伪娘当道,人妖横行的性征紊乱世道,却日渐稀少,值得电影公司和教育机构把这部60年代的老片翻找出来,认真观摩,以重塑社会环境。在影片中,传奇歌手Frank Sinatra饰演了一位美军飞行员赖恩,因飞机被防空炮火击毁坠地,而被关入意大利的战俘营,他的到来,即刻改变了原先紧张的氛围:因英国战俘的最高长官被狱方虐致死,导致双方陷入紧张的对峙。而赖恩因他的上校军衔最高,取得了战俘中的领导权。他随即主动与狱方交涉,改善僵硬的关系,使伤员能得到治疗,食品能够保障,浴室重新开放。在此过程中,还要处理与部下关于越狱的意见分歧,英国人认为那怕逃出一个,都是胜利。赖恩却认为不计成本及希望不大的行动,只会造成更多伤害,表示反对,由此误会发生,产生隔阂,以致众人视他为懦夫。不过后来为替战友争取更多人道待遇,不惜开罪意大利人而被关入黑屋受罚,由此才得到大家的尊敬。
但以上战俘营中的风云,只是前序,此片的重头戏,是在离狱后,赖恩上校率领着几百名战俘,控制了一辆火车,准备集体奔卦自由之地——中立国端士。但在后有德兵追击,前有重重关卡的情况下,该如何前往?这就是电影的精彩之处了,赖恩上校与他的同伴,一路涉危履险,出生入死,过关斩将,化险为夷,既有短兵相接的智斗,也有针锋相对的抗衡,还有危旅之中的搞笑之举:与盖世太保的丝袜交易,如此幽默的情节,让人在捏一把汗的同时,不禁又莞然一笑。通片看下来,镜头干净利落,毫不拖泥带水,而且在故事的周转起合、前承后续之下,不需要华丽特技,也不多需要炫目视听,单凭情节本身的紧凑及演员的本色表演,就可以让气氛高度紧张,心境即刻凝聚,让观众在目不转睛,屏气凝神中,被全身心的带入剧情,与片中角色的命运共沉浮,同患难。所以,何谓久经岁月考验的经典,何谓永不褪色的出众品质,来看看此片,就清楚了,而不是如某国电影自吹自夸式的标榜。最终,赖恩上校带领着他的部下,穿过火线封锁,扛过装甲追击,到达了自由之地,在铁道上完成了一次漂亮的飞行,而他自己,却倒在德军的枪口之下,跌落在徐徐开动的火车之前,让车上的战友们无语凝噎,这是影片的结局,也是他的命运,英雄末路,豪杰迟暮,才会使观众泪满襟。只是每当看到这一幕,我都恨赖恩上校为什么不生在中国,可以享受领导先走的待遇。
也许是技术的原因,我的印象里这部电影是黑白的.直到我费尽心思让人从英国给我带回了原版DVD,才发现这是彩色的故事.就象童年的梦,终于成真了.DVD拿在手里,心象被熨斗熨过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