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随便在电影服务器上找了个电影《One Night With The King》,与王一夜。看了一半还是迷迷糊糊的,讲的是波斯王后以斯帖(Esther)的故事,回头上网查了查才知道圣经上说以斯帖是犹太人,她是国王薛西斯的第二任王后,她以自己的智慧与信仰拯救了犹太民族。圣经中提到她慧而美,祷告三日,为了拯救犹太人违背了当时至高无上的法律,没有蒙召站在王的面前,王非但没有惩罚她,反倒为她的美所倾倒,举起权杖赦免了她,允诺答应她任何要求,哪怕是他的一半江山,她却只是提出让敌人哈曼与国王一起参加她的晚宴。不能在朝堂之上提出这样的要求,多么聪明的举动。
《与王一夜》又译为《命运在召唤》,而该片在故事本身的现实寓意上远比一个所谓“史诗巨片”的称呼要来得有意义。
虽然导演迈克·萨亚贝尔对史诗片的把握掌控能力还差点意思、欠点火候,片中部分对白还有点做作、拘泥,仿佛为了说话而说话,难逃装腔作势的嫌疑,但是那个历史久远的故事,对当今世界某些地域和平进展频频受阻的事实而言,却有着特殊的启示意味。
影片取材自《旧约全书》中波斯王后以斯帖的传奇故事。故事的背景是古波斯帝国的鼎盛时期,国王亚哈随鲁(卢克·高斯饰演)统治下的国土辽阔,涵盖了从印度到古实的127个省份。骁勇善战又刚愎自用的亚哈随鲁在王亲国戚等人的诱使下,废掉了胆敢抗旨的美丽王后瓦实提,虽然他很宠爱她(瓦实提的原意是“最好的”),但是“不能忤逆国王的命令”,这是不可动摇的“法令”。随后,因为“国不可无后”,国王颁令,开始了“海选”王后。
天真可爱的犹太少女哈大莎(蒂凡妮·都彭饰演)在年幼时父母即遭种族主义者仇杀,亲戚未底改(约翰·瑞斯-戴维斯饰演)在波斯皇宫做文书抄写工作,接她来到波斯首都书珊城。哈大莎在那儿自由自在地成长,总幻想着有朝一日还能重返犹太人的故乡以色列。
进宫之前,未底改要求哈大莎严守身世秘密,并且改名为“以斯帖”。以斯帖是个喜欢阅读的女孩儿,书籍给予了她智慧和胆识,在一干乍被抓进宫时就给吓傻眼了、又在金银珠宝面前癫狂到没形象的“美女”中间,聪明淡定的她显得卓尔不群。很快,她得到了国王的贴身太监希该的赏识,希该向国王大力推荐她,纯真温婉的以斯帖终于成为了波斯王后,并且得到了国王全身心的宠爱。
以斯帖十分敏锐,很快就意识到自己已置身于危机四伏的政治漩涡中,也发现国王的宠臣哈曼(詹姆斯·卡利斯饰演)就是杀害自己父母的幕后真凶。升了官发了财的哈曼素来就对犹太人怀有刻骨的仇恨,并以屠杀犹太人为己任,他耍弄政治手腕并博取了国王的信赖。朝门外,未底改不肯向杀害过自己亲人的哈曼下跪,哈曼挥动权杖抽了末底改,并且得知了末底改的犹太人身份……终于,哈曼处心积虑地诱使国王颁下了一道恐怖而血腥的旨意:屠杀犹太人——亚达月十三日,要将犹太人不分男女老幼,斩尽杀绝。一场人间惨剧开始了……
面对国王对其身世的质疑,痛苦无助的以斯帖选择了沉默,这引发了国王的不满,他们的关系已滑到了危险的边缘,国王不再见以斯帖,似乎以斯帖注定要成为另一个废后,或者更糟。
眼见犹太人面临灭族劫难,未底改鼓励以斯帖:“你现在是犹太人惟一的希望,有权力也有义务去为自己的人民辩护……”以斯帖感到了命运在召唤,虽然她已有30天不曾蒙召(国王规定——若非蒙召而擅见王者,一律处死),但她视死如归地说出了那句流传千年的经典:“死就死吧。”大不了和族人们一起赴死。
瓢泼大雨中,以斯帖赤足跑向国王正在大宴群臣的正殿,为民请命。当她勉力推开那两扇沉重的大门时,解救自己濒临灭绝民族的勇气、渴望和坚强的意志让她充满了力量,俨然由阿多拉化身为充满力量的希瑞。
手无寸铁的王后一步步地踏上台阶,在卫兵刀剑霍霍的紧逼下,在贵族大臣们震耳的“杀”声中,国王及时抓住了卫兵挥出的佩刀。国王宽恕了以斯帖,并理解了她隐瞒身世的苦衷,虽然国王不能反悔自己下过的命令,但他能赋予犹太人相等的权力——对敌人给予最血腥的回击。最终,哈曼被吊死在绞刑架上——这原本是哈曼打算用以对付未底改的。
片中的书珊城依山而建、巍峨雄浑,气势不凡,波斯国王的宫殿金壁辉煌、灿烂夺目、极尽奢华之能事,然而所有这些都只是历史故事豪华的铺垫。在充斥着征服与杀戮、种族矛盾与仇恨、阴谋诡计与夺权篡位以及普通生命毫无保障的时代,犹太孤女以斯帖的故事仿佛天边一缕淡粉色的曙光,以其特有的勇气、温顺、纯真、隐忍和智慧,最终挽救了陷入无边黑暗却仍然顽强绵延的犹太民族,造就了一个来之不易的和平时期。对照当今的某些事件,更让人思绪万千。一位奥兰多评论家就该片的评论比较靠谱——以斯帖的信仰源于她自己对人性和勇敢的理解。所以,以斯帖的传奇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故事,即使是在距离其发生的2500多年后的今天。
很多人认为以斯帖代表着犹太民族的一种处世态度,为了纪念她,犹太人设立了“普林节”,各地的犹太人在节日那天一起欢庆,籍此表达对以斯帖的感激之情,并纪念这位勇气不凡的女人。
(http://nicolew.blog.hexun.com/7776720_d.html)
《与王一夜》在一开头就说一个民族被犹太民族所灭,哈曼的父亲被杀,于是哈曼带着对犹太人的仇恨而来。哈曼疯狂报复身在波斯的犹太人,反映了一段历史时期被屠杀的犹太民族是如何期待和平。哈曼身为当时的宰相,利用一切手段打击屠杀犹太人,这有点冤冤相报的味道。同时,犹太人也在利用智慧和手段,为生存创造条件,哪怕要牺牲‘女王’,也要让王不出征。这个有点傻的以斯帖完全不像个纯种犹太人,完全没那种自私自利的表现,以近乎完美的女人形态出现在镜头前。镜头中的犹太男人表现稍微真实点,多少把自私自利、出卖亲友的行为表现得尽量到位。我很佩服以斯帖的养父末底改,此男的表现一点都不男人。利诱、拐骗、威胁,可以说为达目的无所不用其极,是一个狡猾到极点的老狐狸,故事中后期的主要阴谋家、黑手。可惜在本片后期中没有细致表现末底改的镜头细节,让我遗憾没有机会学习末底改的手段。但我相信,末底改所代表的犹太富人才是赢家,他们不用被屠杀而给国王出钱造船,而笨国王又一次被愚弄了。可怜的波斯人,狡猾的犹太人……
而今日另外一扇宫门的开启,却将信心透过我的眼眸铭刻在了灵魂里,这是属神的。
开启紫禁城的,是守门的太监;而开启波斯王宫大门的,却是王的皇后。虽然影片名叫《与王一夜》,但是海报却以一个女子柔弱的身躯推开一扇巨大的门作视觉的冲击,并且在下方赫然的写着“命运的召唤”(The Call of Destiny)。
影片基本还原了圣经旧约《以斯帖记》跌宕起伏富而有戏剧性的历史,是发生在约公元前400多年的波斯国薛西斯王和王后以斯帖并宫墙之内的故事-关于爱情,关于权谋,关于民族,关于信心。
据说这是好莱坞近年来对犹太人历史最宽容的一部作品。影片的大致情节是一个本为奴隶的犹太女子,反而做了波斯王后,并在宫廷斗争中,以自己的智慧和信心挽救了族人的命运。这不是一个辛德瑞拉式的童话,而是一个如埃及王子式的神迹。华丽的皇宫,充满张力的关系,以及为大卫、以斯帖并我们信心创世成终的上帝,当宫门被推开的时候,地上的国与天上的国在此刻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命运不是宿命,乃是神的呼召。基本在同年,在遥远的彼岸,王在圆环套圆环城悲剧式的宿命论中被弑杀,皇宫内的爱恨情仇也就被永远地禁锢在了“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圆环之中。
“将事隐秘,乃神的荣耀; 将事查清,乃君王的荣耀。”
其实电影与圣经说的还是有些出入的,电影中更突出的是爱,以斯帖成了身负血海深仇的孤女,但她依然天真活泼调皮兼具智慧,她爱读书讲故事,得到了训练她们的希该的喜爱,他派她替国王念历代国记,她却给他讲了雅各与拉结的爱情故事,他迷上了她的故事,也迷上了她,两人谈论各自对爱的理解,这就是“与王一夜”了,她也喜欢上了王,梦中他恍然入梦轻轻亲吻她的额角。不久她终于嫁给了王,谁能说清,她是心机,还是爱情,也许可以说最重的心机就是没有心机。
婚后两人感情深厚和谐,但两人之间终会有误会猜忌,王颁布禁令如果不被蒙召,王后不得进宫见他,恰逢哈曼在此刻提出处决所有犹太人,她的叔叔末底改将所有犹太人命运托付于她,她明知自己一旦违背法律与契约,会被处死,还是告诉所有犹太人,为她祈祷三日,她三日之内不吃不喝,向神祈祷,她的仆人为免她送死,将她的轿子派走,她就在大雨中走到行宫中,面对满朝愤怒的百官,王向他举起了权杖赦免了她,然后她按照神的意旨终于战胜了哈曼,王不再出征,犹太人也得以幸免。看到这里虽然有渲染的成分,也还是很感动的,以斯帖对劝阻她的仆人说:杀死巨人非利士之前大卫也是这么做的 关于"大卫和巨人非利士" 你知道最吸引我的是什么吗? 大卫的胜利不是因为他技艺的高超而是因为他的信仰坚定。是啊,因为爱就是坚定的信仰。
也因为爱,以斯帖得以力挽狂澜,哈曼终于被处死。
此后每年巴比伦历法中的亚达月(约在公历的二三月间的)13至15日犹太人都要隆重举行"谱珥节"的庆典。
看了这个片子,我也有更多的感想,王的前任王后,也是貌美无匹,厌倦战争,但她在劝阻王的过程中却是站在王的敌对面上,王举办宴会,她也举办宴会,与王分庭抗礼,王选召她参加宴会,她却拒绝参加,结果惹得王勃然大怒,终于废后,以斯帖才得以成为第二任王后,她的话:我是王后,不是仆人,我不可以离开自己的客人。口气颇像现代的女权主义者,反观以斯帖虽温柔但却坚韧,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的信仰,但她不是与王对抗,她是用爱包容,用故事来劝说,就是因为她的信仰坚定,她用自己女人的智慧,终于赢得了王。也救了所有的犹太人。看了这些,我们所有的女人或者说是部分女人真是不得不沉思了。
很好的一部片子,很优美的景色,很睿智的台词。
比如那句:有人教育我,当你拜访国王时,不要期待礼物,而是带一件礼物放在他脚下。
再比如那句:将事隐密,乃神的品质;将事查清,乃君王的荣耀。
切题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