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电影  »  剧情片  »  小晓

小晓  Trouble Girl

647人已评分
还可以
5.0

主演:林品彤陈意涵刘俊谦郑志伟郑逸轩郑有杰刘冠廷施名帅蔡亘晏朱芷莹

类型:剧情导演:靳家骅 状态:正片 年份:2023 地区:台湾 语言:国语 豆瓣ID:35942301热度:235 ℃ 时间:2024-08-15 11:16:46

简介:详情  小晓(林品彤 饰)是一位活在自己世界的女孩,因为一个令人揪心的秘密,她在学校被同学霸凌孤立,妈妈薇芳(陈意涵 饰)也视她为麻烦,在国外长期工作的爸爸更像既熟悉又遥远的陌生人,唯有班导保罗(刘俊谦 饰)仿佛能理解并舒缓...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小晓(林品彤 饰)是一位活在自己世界的女孩,因为一个令人揪心的秘密,她在学校被同学霸凌孤立,妈妈薇芳(陈意涵 饰)也视她为麻烦,在国外长期工作的爸爸更像既熟悉又遥远的陌生人,唯有班导保罗(刘俊谦 饰)仿佛能理解并舒缓她 的情绪。一次台风天下课,小晓目睹了妈妈与班导的秘密,困惑的她不仅必须强迫自己适应这个复杂的情感关系,也逐渐发现原来她与妈妈都有各自对生活说不出的无奈…  林品彤凭此片获得第60届金马奖最佳女主角,也是金马史上最年轻的影后。
  • 头像
    superfat0204

    家庭“科幻片”,三个主演各个“身怀绝技”。洒脱爱自由不羁大玩婚外姐弟恋的妈妈,即使是钢琴主妇也不放弃雌竞,哪怕是和闺女。海归无传统观念既可以在母女间左右逢源,又很能在学生与家长间长袖善舞的胆大玩火男老师,虽然中文不流利但可身兼语文、数学、体育等多科教学。患有多动症(看着更像躁郁症),应该与原生家庭问题因素脱不了干系,随时会爆发原地爆炸的问题女孩小学生小晓。小女孩的演技惊为天人,相当炸裂,未来不可限量,拿奖实至名归!另一个留下印象的是客串的哥的刘冠廷,依然又稳又可爱。其实这对母女就是处于不同年龄段的同一个小晓,并在片尾最终合体(是不是能和解很难说),生活就是这么复杂、无望,那怕你是多动症患者,那怕你是片子里超越真实生活的角色。另外说下,在东亚现实中,小晓这种患病初愈的小朋友能重返社会的概率基本为零,更不用说还能重回公立重点学校了。

  • 头像
    大海心理

    最后的一幕,呈现了家庭里的关系,这个关系表现为小晓的心理疾病。

    就像有人说的,孩子只是病着家庭的病。

    小晓来到妈妈的钢琴边,妈妈躺在小晓的床上。

    母女的位置颠倒了,看上去是妈妈在照顾女儿,其实是女儿在照顾妈妈。

    小晓不时表露出想要拯救妈妈、拯救家庭的愿望和努力。

    虽然这些她自己可能未必有那么清晰,可能只是下意识的。

    妈妈的焦虑非常强烈,就算有了情人,她好像也没有什么好转。而老师离开时,她割腕的举动,更让人怀疑,她可能原本就是非常焦虑,这也让她无法帮助女儿容纳情绪。这可能是家庭关系的结果,也可能是原因。

    最后母女躺在床上,表现了母女关系的高度融合,在这种高度融合的关系里,谁也无法自如地生存,没有边界,没有办法恰当地表达情绪,只剩下一些原始的肢体语言。

    老师也是自恋的,配合了妈妈,想成为一个拯救者。结果就是他自己反而被关进了笼子。

    有人可能提到缺席的父亲,这的确是一个现象,但也可能是一个结果。

    女人越是想紧紧抓住男人来缓解焦虑,男人越是想逃离,于是她抓住了女儿。

    女儿就是那只妈妈笼子里的鸟,女儿想放走鸟,其实是女儿自己想离开,又离不开。

  • 头像
    陈眠

    n过动症的孩子和疲惫不堪的母亲,她压垮了妈妈,反过来,母爱也令她窒息。两个人如同在天平两端,你上我下。

    n突然出现的这个人,他自愿做母女之间的缓冲带,在学校尽可能帮助小晓,而他禁忌的身份是,母亲的情人。他长相帅气,温柔体贴善解人意,有足够的耐心劝慰小晓吃药,陪她学习,教她功课,送她望远镜。在老师的身份上,已是做到“登峰造极”。

    n有人说这是不正常的妈,和不正常的孩子,只有保罗一个正常人,快跑。可妈妈薇芳就没有努力过吗?她一直那么艰难维系着这个家,维系到她从爱美的钢琴老师变成了一个疯婆子,一个神经质妈妈,疲惫不已还要强撑起精神打点一切。她是嫌自己女儿麻烦,没有足够耐心,但她哪次女儿出事不是随叫随到?几乎牺牲全部了,却无法挤进女儿的世界,也无法让她敞开心门。直到她发现,有一个人比她更容易。

    n不知道保罗是天生就讨人喜欢,还是女儿倾向于这种“温柔攻略”,不管是打摩斯密码,还是乖乖吃药,他总能轻松做到让自己头很痛的事。他甚至好像更关心自己的女儿,让人恍惚,那他做自己的情人又是什么立场,他到底爱谁多一点?

    n这大概是保罗也疑惑的问题,起初他只是想帮助这对如蚕茧一般被束缚的母女,希望小晓能好好和同学相处,不受欺负,适应社会,希望薇芳能喘一口气,开心一点,不是总眉头紧皱。但当他和她们越亲密,越发现自己置身漩涡,他也开始困惑,他到底帮得了她们什么?即便他如同阿甘一般坚持不懈,还是会无奈,会心累,到最后退出这段关系...

    n“老师说,帮助了小晓的同学就可以得到一张贴纸。”实际上,大部分同学一直在欺负她,80排挤异类大概是人类天生的本事,转过头来自己伪装受害者。患有过动症的小晓被同学和家长视为眼中钉,学校也当她烫手山芋,她注意力不集中总干扰课堂秩序,也会在被刺激到时做出意料之外的举动。所以他们就...一而再刺激她,让她成为所有人眼里的“坏孩子”,捉弄取笑的对象。只有在保罗眼里,她是可以被教育的,是应该被善待的,她只是学的比其他人慢一点,脚步慢一点没关系的。或许,小晓喜欢的也正是有同理心的保罗。

    n她对周遭的一切并不敏感,但被反复伤害多次,她分得清楚什么样的是好人,什么样的是垃圾。只是她反击垃圾时,人们会骂她,好奇怪。妈妈为什么跟着保罗回家,好奇怪。老师和妈妈约会,还带着她出去玩,好奇怪。她困惑这世间她所不理解的一切,所以不去想,只专注于学校花园笼子里的那只猫头鹰Kitty。她觉得,他们有着同样的命运。被困于囚笼中,无法飞出去。她欣喜的发现Kitty真的还活着,又困惑的意识到牵过手的女孩并没有把她当朋友。一切只是因为保罗的请求,果然,没人会想跟自己做朋友。所以,她要放飞那只猫头鹰,让它不再被学生打,自己不能自由,至少希望Kitty可以。

    n可她又一次看错了,自由飞翔是猫头鹰甘愿的嘛?他们始终是不一样的,没有惺惺相惜的异类,Kitty早已适应接受了驯化,习惯从人类手中获得粮食。它不是她。其实就算她再不懂事,也看得清楚不过了。这个世界上最关心她的人还是只有妈妈,无论她多么喜欢“待在”大洋彼岸出差的爸爸,留在原地的人是母亲,日日夜夜照顾她的是母亲。社会要求女性履行母职,男的就只是因为出了基因就随时做甩手大爷,她的妈妈被众人视作唯一的谴责对象。不在场的人就永远没有错吗?常年玩消失,时隔许久的嘘寒问暖,连望远镜都以花献佛,回家根本不是关心女儿而是为了卖房子,他从来就没有真正爱过他小孩啊。n有毒、病态的不只是母亲和保罗和自己的关心,还有这个父亲常年缺席的家庭,让她总是积累压力,无法放松下来。保罗固然有错,但他难道没有全心全意对她好吗?好到连母亲都会嫉妒。

    n小晓不懂人情世故,也不明白男女之间的复杂纠葛。但她是熟悉自己母亲的,爱漂亮,很节俭,她不是什么很强大的人,疯起来比自己还要可怕,喝醉酒停不下来弹钢琴,她们就是一对疯妈妈和疯小孩。她问保罗,“你真的了解她吗?”也许那一刻,她有想过,希望这个人好好照顾她母亲。可那个人又有搞清楚自己的立场吗?面对这如同困兽一样压抑对峙的母女,他趁虚而入,给了暂时的帮助,又能真正改变什么?如果真正的爱,又怎会打退堂鼓,轻易说再见。

    n小晓最终还是更想要解脱,从这种怪异的状态里,明明很喜欢保罗,却更希望母亲能彻底回到自己身边。“你不要看她没人要,她不会选你的啦”,她们曾经只有彼此,现在,她们也只有彼此了。

    n对薇芳来说,一切好像梦一场,有自欺欺人的荒唐,也有人生罕见的浪漫。有人一度出现充当父职,给她依靠,让她在呼吸不过来时喘一口气,而这个人刚好也是小晓所信赖的。只是美梦终究不长久,无论小晓的父亲什么时候回来,这段关系总会变质,在无比高压紧张的情况下,提前结束了也好,提前结束了,她就什么都没有了。

    n她在小晓的卧室里,一遍遍殴打着拳击球发泄,一如当时疯狂锤球排解压力的小晓,很委屈,很愤怒,埋怨自己命苦,痛恨世界不公,又凉薄自嘲,觉得很好笑,这样的人生,这样一个失败的母亲,这样一个到最后一无所有的女人...到最后,筋疲力尽躺倒在小晓的被褥上。此刻,弹着钢琴的小晓来到她身边,躺在了她身旁,由着妈妈抱住她流泪。母女的羁绊又一次紧紧地束缚在一起,不知道明天如何,但最重要的是,当下她们在彼此身旁。nnPS.看她们吵架虽然很难受,自问根本就照顾不了这样的小孩,我会先崩溃逃跑[抓狂][抓狂]n我私人单方面,给陈意涵颁发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印象中,大发第一次演这么疲惫的角色嘞(我们平常活力满满跟山上猴子都能打一架那种喔~)

    n看完就是说想选刘俊谦当爸,刘俊谦——一款很好的人夫型男主???? 其实我想看她爸永远别回来了,这一家三口凑合凑合也挺好????????

  • 头像
    飘1002

    刘俊谦在接受采访时说,导演形容保罗老师就像天使一样。刘俊谦心想:“天使?我是人诶。”他想的没错,导演想要的保罗老师是一个外表正面健康却藏着很多阴暗面的人。刘俊谦在采访里接着说:“这个人很复杂,其实他要讨好身边每一个人。因为一个异乡人,他去到一个异地,他其实最需要的是要在异地生存下去。他是一个老师,他是有可能会被学校解雇的。他唯一的优势是,因为他是香港人,可能他英语水平高一点,用英文教数学可能是这个学校聘请你的原因。但是你教职不好可能也会被解雇,所以一定要讨好身边的老师、校长、同学。”

    不做老师的人大概不能想象做老师还要讨好学生。以往电影里常出现的老师形象要么是不分青红皂白严厉到让人害怕,要么是懂得循循善诱拯救有各种障碍的小主角(如《叫我第一名》、《放牛班的春天》、《地球上的星星》)。然而老师并不是恶魔或天使那么极端,老师也只是一个需要一份工作安身立命的人。教学的成绩、课堂的纪律、学生的喜爱,家长的评价,同事的看法,都不同程度影响着一个私立学校的老师的饭碗。对异乡人保罗来说,他仅有的优势是英语水平不错,这很容易被替代,于是他的策略便是讨好。而直觉敏锐的孩子很容易发现哪些老师强硬不好惹,哪些老师软弱好欺负。电影里从第一节数学课到最后一节体育课,都体现学生对保罗的不尊重。数学课上,小晓开着外放用手机打游戏,其他学生也没精打采,被叫起来回答问题的学生语气敷衍,听到广播里说放台风假,保罗的表情也松了口气。体育课上,保罗教学生动作时,学生在笑,保罗先说了一遍不要笑,但学生还是笑,他质问学生你在笑什么,也没有得到回应,他只好说了一句“相信你的队友”不了了之。

    面对小晓母女时,保罗也多次使用讨好的策略,比如在小晓和妈妈薇芳吵架后,他第一次露出严厉的一面让小晓罚站,但那也只是为了让薇芳能消气,当薇芳离开,保罗马上露出温柔面貌悄声告诉小晓:“我刚刚和妈妈去买了曼陀珠和巧克力,你可以带去请同学吃好不好?”这样的讨好让小晓也明白他不过是个纸老虎,当他再次假装严厉地教育小晓时,小晓毫不客气地喝了一口果汁吐到他身上,并骂他:“你这臭三八!死娘炮!”,此时的薇芳弹着钢琴平淡地说:“老师先休息吧。”看,这对母女都知道他是个好欺负的。于是后半夜母女俩毫不顾忌地在家疯玩,把保罗吵醒后还要他一起加入打扑克,直玩了一整夜,小晓困得不行,薇芳还要逼她接着玩。薇芳的疯第一次当着保罗面展现出来,好像她已经笃定这个男人总是会讨好她们。而且,只是讨好,没有真正教育小晓的能力。

    这就是小晓的困境即便有保罗的介入也好转不了的原因。当老师用不成熟的方式应对周围环境时,学生如何能学会健康的人际交往方式:小晓用零食讨好后桌却碰了钉子;新转来的女生为了讨好保罗与小晓做朋友,在得知保罗即将离开后加入欺凌小晓的队伍;小晓的同学们更是为了获得贴纸的奖励变着花样欺负小晓,并向家长告状自己如何因小晓而身心受创。当家长联合起来要求赶走小晓时,学校组长的态度似乎是站在小晓这边,他拿出辅导室文件试图证明小晓的情况有所好转。可同样是他,在调查小晓推倒同学事件时,他并没有弄清事情的真相就做了给小晓停课三天的处罚。这让我感觉,组长并没有真的相信小晓在好转,而是出于对两边家长都不想得罪的心理在和稀泥,对,和保罗差不多。

    所以薇芳当着组长面嘲讽学校提倡“爱的教育”,这里的老师没有一个是我们刻板印象里的恶魔老师,但也没有一个是真正充满爱心的天使,大家都是走着不出错的流程,不想被投诉到砸了饭碗的普通人。也许这样的学校教育下,培养出的就会是像电影中那样一群虚伪利己的学生吧。

  • 头像
    Mr. Infamous

    去年末,有三位一零后演员异常夺目。

    《小晓》的女主角林品彤成了金马史上最年轻的影后,而黄梓乐和何珀廉联袂出演的《年少日记》,则是叫许多人心口渗血的「集体创伤」。

    两部聚焦少年人困境的电影都很有杀伤力,前段时间能在香港同期放映,又催生出更大的低气压。

    在《年少日记》里,学生的一封匿名遗书,以及正在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把焦头烂额的郑Sir带回年少光景,从尘封多时的日记本里回看严厉缺爱得畸形的家庭环境,是如何吞噬本该快乐的童年时光,并导向无可挽回的悲剧。

    《年少日记》

    《小晓》则更线性地把视角附着在同名主角,一个过动症女孩身上。与母亲失和的父亲常年在外,母亲则跟班导好上,当她以比常人躁动的状态对应并不稳定的家庭、并不友好的校园,心境愈发躁动。

    两部电影,分别产自港台,本来当然毫无关联,但并置的时候,使劲方向又很一致。很突出的一点是,它们通过少年之死和少女之病无形中的互文,先决地控诉东亚传统家庭模式的压抑、残害。

    而其实,他们所处的家庭环境存在巨大差异。

    《年少日记》的郑有杰资质平平,尤其是在天才般发光的弟弟郑有俊映衬下,他成了精英家庭的所谓耻辱,对母亲随便责骂的父亲对他自然是拳打脚踢,冷嘲热讽,而当母亲、弟弟集体失语,他费力的讨好换不来任何怜悯,只能日渐加固对自己一无是处的认知。

    《年少日记》

    导演卓亦谦第一次拍摄长片,决定从自己熟悉的阶层环境入手。身在官宦家庭,他的阅历及其观察点、出发点,形成了别于其他新导演的先天特色,毕竟这几年新人操刀的优质港片,大多聚焦平民甚至贫民,比如《一念无明》《沦落人》。

    不过关于这一层面,《年少日记》也有涉及。当郑Sir在班上思忖谁写遗书的时候,信笺上的文字就被拆到一个个寻常人家的女生那里,她们共同「念」完了遗书,以壁花姿态贡献出更广大阶层的苦困背景。

    这样疏淡的背景让真相查找充满茫然的氛围,既是因为师生关系本质疏淡,无从获知深层缘由,一如校园暴力受害者无法与郑Sir达成共识,也一如人与人之间本就难以更变隔膜状态,又是因为足以譬喻社会的学校从根源上拒绝更多包容与关切,正如单凭遗书提及男友,就断定想要自杀的必定是女孩子。

    《年少日记》

    在这组普泛且多年无解的常态困厄上,郑家这个对外精心维系阔绰、体面的大中产阶级家庭,就被导演推演成更霸权、更窒息的内外牢笼。

    它依然是有明显阶级压迫的。没有了寻常的经济困境,无从经济独立、尚且不能做主的少年就是这一微缩体系里的贫苦底层,掌控了经济命脉的父亲也掌控了生杀大权,提供不了物质与精神价值、抵达不了社会高位的少年,作为父亲口中的「垃圾」,是格格不入的异质,只能等待系统冰冷清除。

    事已至此,他喝的鸡汤——最爱的漫画总是告诫他长大了就能成为想要成为的大人——就被现状下了毒,成了毒鸡汤。

    《年少日记》

    他至死都不会明白,不是所有努力都有回报,不是所有回报都足够扭转当下绝境,在更高级也更原始的家庭/社会体系里,被不断扭曲放大的诸多社会法则,比如弱肉强食、物尽其用,提前绞杀了他。

    头上始终悬着一个绞刑架的还有小晓。《小晓》剥出的家庭会往中产下沉许多,一定程度上,她可以是《年少日记》里那些被各种问题困扰的女生,但是她的特殊性会跟郑有杰一样,填补得了整个东亚传统家庭图景的缺口。

    过动症固然有病理上的解释,注意力确实让小晓无法跟一般学生那样专注学习或者沟通,而放在她所处的环境里,过动症又像是应激,整个外界都在以超乎她理解范畴的方式在瓦解和重构,大人以爱的名义行不爱的举动,一个又一个焦点的轮替,专注随着恒定安全感的丧失而丧失。

    《小晓》

    家庭如此,学校也如此。病情带来的暴躁使她人缘很差,难得来了一位体己朋友,收获的却是公然的背刺。朦朦胧胧地对成为母亲情人的班导产生些微情愫,又引发了成人的惊恐,尤其是母亲秘而不宣的嫉恨,班导如同诱饵的接纳。

    她的世界不过是学校那个巨大的鸟笼,自己则是那只任人打量、取笑的猫头鹰。郑有杰的生活大差不差。

    被社会规训甚至碾压过后,他们试图说更好的英语,或者把零食带到班上分享,但是语法不对,得到了父亲更大的羞辱,零食被扔回去,没有人要领班级底层的好意。

    《小晓》

    很多观众说从他们的生活里看到自己,那当然并非大家都有非富则贵的条件,最基本的一点,是在东亚传统家庭模式里看到野蛮的棍棒教育,看到父权的霸道与母性的失语,看到望子成龙如何成为刑具,看到悲剧连一声正确的叹息都召集不来。

    共鸣点,或者说旨意,又不止如此。两部电影都在不同的环境里展现固化且古板的阶级与秩序,而我们在所谓进步的趋势里,只能沮丧地在现实的各个角落发现这样的困局。

    只是少部分半知半觉的人死了,很多的人还一知半解地继续这趟名为探索实则越走越窄的行程,从郑有杰到郑有俊和小晓,他们历经生命中巨大真谛的揭晓,剩余的半吊子魂灵,也许才是我们再度更新体验的又一个起点。

    《年少日记》

    在这样一个局面下,针对脸谱化失真的指摘至少是不那么重要的。好比说,郑有杰的处境是不是过分悲惨了些,已经是大律师的父亲竟然会连基本的同理心与爱心都没有……

    虽然说叙事方式不同的《小晓》在这方面有更好表现,具有生命力和生发性的角色被事件推搡前进、累积,可以有很多未知的表现,但是即便极端情况在《铁爪》等各种电影里司空见惯,单拎《年少日记》这则现实寓言出来,也无非是舍弃不必要的铺垫罢了。

    譬如父亲之所以如此凶悍,正因为自己验证了父辈的棍棒教育行之有效。这些段落删掉了。当他已经是符号一样的存在,预示的早就是大家长制、父权的极恶代表,根本毋庸赘言。

    《年少日记》

    母亲同理,那些指指点点的路人同理。

    所以同样失去过绝望的朋友的卓亦谦从第一部短片《至少在梦里》,拍到《年少日记》,当与自我有所重叠的郑Sir看到网络酸民对轻生者嘲弄后,会愤恨回喷他们的轻率与阴损。

    更重要的是,在铺垫即便不能帮忙也至少可以陪伴的理念时,他想寻找、放大他们求救的讯号。

    他让郑有杰跟河马玩偶对话,让他看励志漫画,更让他尝试改变父母对自己的看法,获得更多生存空间,只可惜屡屡失误,反而引起更多反噬。

    他主动让父亲打他,但父亲说这都是浪费力气,他向母亲哭泣,但母亲用更机械、无力的哭泣宣示,她甚至不是一个完整的人,他去拥抱弟弟,而弟弟看透所有,只觉虚妄,就像天台上两兄弟唯一一次戏耍,谈起尽管擅长「学习」,却不爱读书,一切不过逢场作戏。

    《年少日记》

    卓亦谦的追问不止于此。葬礼上人们对跳下去的是郑有杰感到不幸中的大幸,网络上多的是对当事人心理素质的嘲讽,连接小晓的外在环境,双标的家长们断章取义,无非是世情,而又因为是世情,叫人不由透过他们的压力,思虑社会变成这样,一定早于我们对这个社会产生认知之前。

    殊途同归的两部电影有很强的合力。生活如同不断压缩的促狭空间,充满尖刺,无从呼吸,而成人世界不过是多年媳妇熬成婆后的报复钳制,自身一塌糊涂,却可以道貌岸然。少年与少女们更敏感、更纯粹的认知和反应,加速推演那种崩溃的普遍趋势。

    叙述性诡计中,郑有杰选择了垃圾的结局,郑有俊代入了郑有杰的宿命,而小晓在一场暴雨后把象征多方欲望的班导囚在自我投射的牢笼里,然后在疾风骤雨中换来与母亲时长未知的偃旗息鼓。

    《小晓》

    男性与男性没有办法在传统语境里「服软」,只能硬碰硬地走向悲剧,女性相互拥抱,哪怕带刺,但是在故事线里截停了更大悲剧的可能。

    不同走向,有不同的考量与深度,哪怕有或技术或塑造上的遗憾,但是卓亦谦和靳家骅这些新导演,持续爆发出成熟的新能量。

    诚然,近年相比之下,台湾电影不像香港电影那样总被唱衰,难得出了像《年少日记》《白日之下》这样的佳作,影迷还要苦口婆心地自证港片不死。

    《年少日记》

    这两部电影的监制尔冬升倒是聊过,现在香港电影行业跟过往、跟内地都不一样,更多学院派,门槛往上,工作往下,很多人就会在实操中积累许多经验。卓亦谦是科班出身,此前除了执导、剪辑短片,还参与了《激战》《杀破狼·贪狼》等电影的编剧,等到第一部长片《年少日记》上映,十年已过。

    像他这类人才涌入行业,一边有「首部剧情电影计划」等项目的扶持,一边有尔冬升等真正大佬在商业与艺术两方面的把关,香港电影反而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而我们要盯的,当然不该是在内地上映的区区几部商业制作。

    反过来,随着王小帅走入媒体焦点,胡波往事再被提起,我们会有谈论「内地片已死」的一天吗?

    (原载于虹膜公众号)

本网站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即时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11-2025  合作邮箱:[email protected]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