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电影  »  剧情片  »  斯诺登

斯诺登  斯诺登风暴(港) 神鬼骇客:史诺登(台) 斯诺登档案 The Snowden Files Sacha

256人已评分
很差
1.0

主演:约瑟夫·高登-莱维特谢琳·伍德蕾梅丽莎·里奥扎克瑞·昆图汤姆·威尔金森瑞斯·伊凡斯尼古拉斯·凯奇爱德华·斯诺登斯科特·伊斯特伍德罗根·马歇尔-格林蒂莫西·奥利芬特本·施耐泽勒凯斯·斯坦菲尔德乔莉·理查德森杰米斯·巴特勒帕克·索耶克里斯蒂安·孔特雷拉斯

类型:剧情惊悚传记导演:奥利佛·斯通 状态:已完结 年份:2016 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豆瓣ID:25900819热度:374 ℃ 时间:2024-08-14 14:09:06

简介:详情  斯诺登2004年应征入伍、后被派遣到伊拉克战场,因不幸在训练时双腿受伤,斯诺登退役回国后应聘加入中情局。之后,他又进入国安局工作,并意外发现政府在“9·11”事件后对公民电话和社交网络实施大规模监控计划,于是泄露了大...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斯诺登2004年应征入伍、后被派遣到伊拉克战场,因不幸在训练时双腿受伤,斯诺登退役回国后应聘加入中情局。之后,他又进入国安局工作,并意外发现政府在“9·11”事件后对公民电话和社交网络实施大规模监控计划,于是泄露了大量机密文件。事发后,斯诺登遭当局通缉,便逃到香港。此后,他几经辗转逃至俄罗斯寻求庇护
  • 头像
    令希丰
    美国真的偏爱真实事件改编的题材,相对于华语片来说,传记片确是他们擅长的一个电影类型。传记片相当于文学世界里面的报告文学,因为真实,自带一种超越作品本身的神奇效果。这样敏感的题材,普通导演姑勿论能否驾驭这样的题材,单单是有胆量和能耐敢于拍摄这样的题材并且能够通过审核,已经不是一般商业片导演能完成的。奥利弗·斯通就是这样一名能人所不能的导演,对于禁忌主题的开发,这名导演展现了非凡的才华和魄力。看着这样一部自揭短处的美国电影,看着片中提到的那个国家“美国”,仿佛那只是一个虚构捏造的代号,否则这样的电影怎么会有机会上映,并向它的子民陈述一个当局犯错的过程。我想这就是自由的真正意义,即便当权者未必是真的民主、开明,甚至是反面,那里的公民们对于自由和权利的争取和维护意识,已经根植内心并蔚然成风。它像一颗颗种子在公民的心中深植发芽,即便面临当权者的荼毒和收割,荒芜之后,新芽重出,永无断根之日。当权者没得选,种下什么样的种子,有得选。

           斯诺登通过英国《卫报》的记者将这样重大的国家甚至是国际机密公诸于世,一开始你会惊讶斯诺登的勇气,他就这样十足相信了这几个人,压上了自己和家人的身家性命。到最后,我们发觉记者没有让斯诺登失望,没有让那些正在处于监视下的民众失望,他们真正实践了——发表“世界领先的自由派声音”。不禁感叹,这样无惧强权的记者真是令人赞服,像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记者。正因为他们的存在,斯诺登在揭发美国当局监视计划布局时,才不至于以一人之力去对抗一个国家。

           有些职业自带光环和使命感,像医生、记者、教师、律师、军人、政府官员、奥运冠军等等。他们除了跟普通人一样,要遵守最基本的法律和道德规范之外,整个社会对于从事这些职业的人是饱含着期望和依赖感的。这样的期望具体来说,表现在医生应该救死扶伤、记者应该追求真相、教师应该有教无类、律师应该维护法纪、军人应该保家卫国、政府官员应该廉洁为民、奥运冠军应该为国争光……与本片《卫报》的记者相比之下,近年来一些只为追求销量和热度的记者们玩弄着眼球经济的伎俩,把耍着颠倒黑白移花接木的手段,其行为之低劣使整个记者行业蒙羞,这样的人只能称为“伪记者”。唱衰纸媒的言论甚嚣尘上,都说纸媒会隐没在互联网的狂潮之下。但有一点,无论纸媒是否会消亡,可以肯定的是记者这个职业不会消失,他们只是换了一种传播真相的途径,用公众号发布、用推特发布、用网志发布……

          最感动点睛的一幕出现在影片末尾,斯诺登通过视讯软件在TED这个平台作直播,主持人与现场观众与他作交流。他的目光清澈,面容皎洁,他的整个人发挥着光芒(使用柔光)。字幕交代他的女友林赛也搬去俄罗斯与他同住,片尾滚字幕的时候,展示了不少斯诺登与林赛真实的生活照片,不少网友发出感叹觉得他们真人比两名主演都要好看。是的,他们是美丽的,而我们的愿望都想保护这样美丽的人。


    作者:cherie chik
    文章编号:CF040
    日期:2016年11月29日
    影评公众号:wordshowu
    转载请与本人联系,未经许可禁止随意抄袭,侵权必究,特此声明,请自重
  • 头像
    CatXMeow
    “斯诺登事件”就话题性而言无疑是震惊世界的,被搬上荧幕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电影《斯诺登》以传记的形式将这一风口浪尖的人物事迹作了一个基本的梳理,想要更深入地了解这个事件以及背后的博弈想必看一部电影是远远不够的,但作为一名观众以及被政府窥探隐私的民众,电影带给世人的思考无疑是沉重的;美国并不是天堂,但美国也绝不会是地狱,正因为美国有斯诺登这样敢于坚守公义与自由信念的无数斗士,才使得这个国家变得如此强大,在此,祝福斯诺登,以及对追求客观正义的各大媒体致以崇高的敬意。
  • 头像
    韵外之致
    在我每一天工作的早上,我会先设置一个定时备份系统,叫做Epic Shelter。如果有任何紧急情况,比如恐怖分子炸平了在中东的大使馆或者NSA部门的话,这个安全程序能保证我们不会失去任何数据。但是当有访客来的时候,我就得把这些都放到一边了。NSA想通过展示我们的能力让日本人印象深刻,他们喜欢无人机传回的图像,他们知道我们想让他们帮助我们监视日本公民时他们不太高兴,他们说这是违法的。反正无论怎样我们还是监视了整个国家,这一切还没有结束,当我们浏览他们的系统的时候,我们控制到了基础设施建设,我们从小项目开始,比如发电厂、大坝和医院。我们的目的是,如果日本有一天不再是我们的同盟了,那整个日本就会停电。而这不仅仅发生在日本,我们还会在墨西哥安装恶意软件,德国、巴西、澳大利亚。我能理解在中国安装这些,或者俄罗斯和伊朗,委内瑞拉什么的。但是在澳大利亚装就有点想不通了。我们也被强制拥护那些世界领导和工业大佬,跟踪那些丑陋的交易,性丑闻,还有外交照会,让美国在G8谈判中得到好处,或者逼迫巴西的石油工厂,或者帮助那些第三世界不被支持的领导者上位。最终,事实就是,无论这有多不公平,这根本不是与恐怖主义有关的事,恐怖主义只是借口。这是关于经济和社会的控制,而你唯一在保护的就是霸主地位的政府。

    -------------------------------------------------------------------------

    看了这个才知道美国可以让整个日本瞬间全国停电。。霸权的很腻害
  • 头像
    福尔魔歌
    “我叫爱德华·斯诺登,29岁,在夏威夷的博思艾伦咨询公司工作,是美国国家安全局(National Security Agency, NSA)的基础架构分析员······” 2013年6月9日,在轰动全球的“棱镜”计划被曝光的两天后,英国《卫报》首次披露了这起美国历史上最严重泄密事件的主人公爱德华·斯诺登。


    ☊ “棱镜”计划于2007年启动。NSA与联邦调查局(Fed
    ☊ “棱镜”计划于2007年启动。NSA与联邦调查局(Fed


    这个身材瘦削、面色苍白、戴着黑框眼镜、留有一圈稀疏山羊胡的神秘男子在2013年5月20日逃离了阳光明媚的夏威夷,从此消失在美国情报部门的视野中。他的再次现身拉开了电影《斯诺登》的序幕,手转魔方作为接头暗号的斯诺登在香港美丽华酒店上演了现实版“谍影重重”。

    在酒店逼仄狭小的房间内,斯诺登与《卫报》驻巴西分社的专栏作家格伦·格林沃尔德、美国纪录片制作人劳拉·珀特阿斯一起策划推出了轰动全球的“棱镜”计划系列报道。而整个事件的过程也被劳拉拍摄成极具政治惊悚风格的纪录片《第四公民》。
     
    爱国者为何走上告密之路?

    与纪录片重点刻画棱镜门始末不同,电影更像是《第四公民》的前传。剧本将更多笔墨着眼于斯诺登的成长背景与如何蜕变的心路历程。

    1983年,ARPA和美国国防部通信局研制成功了用于异构网络的TCP/IP协议。在真正的互联网诞生的这一年,爱德华·斯诺登出生了。

    斯诺登从小热衷于网络游戏与日本动漫,虽然高中辍学,但通过社区学院学习计算机成为微软认证解决方案专家。他还拥有一个典型的爱国家庭:父亲供职于海岸警备队,母亲是地方法院办事员,姐姐是一名律师。斯诺登直言“9·11”恐怖袭击让他变得更加爱国。于是在2004年,20岁的他为了参加伊拉克战争而报名参军。然而不到4个月,他就摔断了双腿,不得不退伍。

    没有学历的斯诺登靠互联网度过了一段难熬的失业时光。2005年,斯诺登在马里安大学做起了保安,却在一年后实现了从保安成为特工的惊人飞跃。极具野心和计算机天赋的他从几千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央情报局(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CIA)的技术分析员。由于对网络的钻研令人惊叹,斯诺登很快获得上司赏识,被派往瑞士日内瓦工作。也正是这段时间让他对美国情报机构宣扬的正义性产生了怀疑。

    斯诺登在日内瓦见识了强大的监控系统,并亲眼目睹了情报人员故意将一名瑞士银行家灌醉并诱使他驾车回家。在该银行家因酒驾被捕后,探员就可以假装救他于危难中,成功招募其为CIA效力,以获取秘密的银行账户信息。斯诺登拒绝与探员配合报警抓酒驾的银行家并提醒上司需留意计算机安全和系统方面已逾越道德底线的问题,结果遭到回绝。因此,斯诺登第一次萌发了揭发此事的念头。但是他当时却选择相信奥马巴总统上台后欲改变权力滥用的誓言。

    2009年底,斯诺登离开了CIA,成为戴尔公司的雇员。2010年,他被派往日本东京,有了比先前更高的权限。电影借斯诺登的双眼向世人展示了无人机监控轰炸的全过程。这一切开始真正让斯诺登心烦意乱,也导致了理想主义青年的彻底梦碎。

    ☊ 格伦的新线人泄露了无人机和监视名单。所有的无人机轰炸都是
    ☊ 格伦的新线人泄露了无人机和监视名单。所有的无人机轰炸都是


    影片以倒叙与插叙相间的手法尽力还原了斯诺登从参军到离开夏威夷前的经历。但是看完整部片子却容易让人误以为斯诺登曝光的导火索源自女友被监控。事实上,格伦·格林沃尔德在《无处可藏:斯诺登、美国国安局与全球监控》一书中抽丝剥茧地揭示了斯诺登的心理变化。结束了日本工作的斯诺登回到马里兰后年薪已超过20万美元。在此期间,他“亲眼看到国安局与民营科技企业合伙窃取公民的通信记录”。

    斯诺登目睹了庞大的国家监控体系的秘密搭建过程,而这一体系并未受到任何监管和制约。当他意识到只要人们在网上交流,NSA就能收集、存储和分析他们的通信内容时,他下定决心将这一切秘密公之于众。

    2012年,斯诺登被调去夏威夷。一年后,为了下载完整描述国安局秘密监控活动所需的最后一批资料,他申请了博思艾伦咨询公司夏威夷一处的职位。工作不到三个月,斯诺登以癫痫病为由离开了夏威夷逃往香港,身上携带着从世界最强大情报机构内部窃取的约170万份秘密文件。

    斯诺登在接受《卫报》记者采访时说道:“我不想生活在没有隐私、没有自由、把互联网的独特价值都消灭掉的世界里。” 在他的价值体系中,互联网赋予了他自由、探索的机会和自我实现的途径。也许正是网络这种史无前例的独特价值让斯诺登不顾一切地去捍卫他心中的正义与信仰。

    斯诺登逃亡背后的国家角力

    身份曝光后,全世界都在追寻斯诺登的下落,他却在香港人间蒸发了。也许很多人会有疑问,为何斯诺登的人生像开了挂一样竟然能躲过FBI和CIA的联合追杀?电影的后半段披露了帮助斯诺登藏身的关键人物。在加拿大律师罗伯特·蒂博的安排下,斯诺登躲进了香港贫民区的难民家。而维基解密也成为斯诺登金蝉脱壳的幕后策划。

    斯诺登随后的逃亡过程并未在电影中展开,但皆被记录在《斯诺登的大逃亡》一片中。斯诺登事件的不断发酵也令各国间的隐性较量与权力制衡愈演愈烈。为混淆美国视听,维基解密以斯诺登的名字买了十几张由香港飞出的机票。据说,当时大批记者购买了飞往哈瓦那的机票,结果飞机上一大半乘客都是记者,却没见到斯诺登本人。此时,美国也早已向香港特区政府和斯诺登可能去往的国家施压,但是斯诺登还是在维基解密记者莎拉·哈里森的陪同下成功离开香港。

    由于美国国务院把爱德华·约瑟夫·斯诺登的名字错写成爱德华·詹姆士·斯诺登,导致香港没有足够的时间再次审核。针对放生斯诺登的美方指控,香港国会议员叶刘淑仪机智地回应:“我们香港人对法律总是仔细处理,他们得再次核对拼字,确定那是美国当局想要的人”。她还指出“斯诺登离境时,他的护照仍然有效,也许美国应该早点冻结他的护照”。

    当斯诺登抵达莫斯科机场时,美国已取消了他的护照。除了与俄罗斯多次交涉,还派出一架前中情局引渡飞机来运送斯诺登回国。

    一开始,普京是拒绝斯诺登进入俄罗斯的。然而事情很快便峰回路转。

    玻利维亚总统埃沃·莫拉莱斯当时在俄罗斯出席会议,并表示愿意考虑为斯诺登提供庇护。结果,莫拉莱斯在回国途中突然遭到法、葡、意三国拒绝过境,总统专机被迫降落在奥地利。在证实飞机上没有斯诺登后,三国才放行莫拉莱斯回家。总统专机在奥受辱不仅引发了南美国家的强烈谴责,也给美国带来了天大的尴尬。更令美国颜面扫地的是,俄罗斯竟答应给予斯诺登为期一年的政治庇护。

    选择藏匿于言论自由又有中国大陆撑腰的香港,为了不被抹黑而不直接飞往俄罗斯,最终阴差阳错留在俄罗斯成为俄罗斯制衡美国的筹码。这场惊心动魄的猫鼠游戏无不体现了斯诺登缜密的思维和卓越的政治头脑。
     
    像特工一样拍电影

    虽然《斯诺登》上映后在美国主流媒体圈并未收获良好的口碑,连票房都差点“扑街”,但是该片能出现在大银幕就足以令人震撼。据导演奥利佛·斯通说,在拍摄影片期间,他与制作人莫里茨·伯曼采取多项措施联手避开美国政府的监视。他不仅将拍摄地由美国转移到德国,连群众演员都由德国人扮演,并用代号“萨沙”命名整个拍摄过程。

    为了不引起NSA的注意,斯通和伯曼用尽了洪荒之力。他们避免使用电话或邮件讨论制作细节,仅靠笔记和面对面沟通。他们把剧本存储在从未接入互联网的电脑里。如果需要邮寄,伯曼会打乱页码顺序,找4家不同的快递公司,分别发送4个邮包,送往4个不同的地址。
     
    安全抑或自由?叛徒还是英雄?

    “9·11”以后,美国政府以防恐之名通过立法获得了一系列监视特权。然而监视行为却逐渐演变成对社会、经济以及政治的操纵,互联网也为国家间的竞争提供了新型战场。斯诺登手上一些未曝光的文件表明NSA同样参与了经济和贸易间谍活动、外交间谍活动以及针对全世界人民的监控活动。

    “棱镜”计划只是众多秘密监控项目中的冰山一角。还有英国针对全球电话和网络流量的光缆系统进行秘密监控的“颞颥”项目,NSA在全球150个地点设置超过700个服务器用来监控一切网络行为的“X-Keyscore”项目,能够把从电脑和电信网络收集到的数据按国家展示在地球上的“无国界线人”计划等。

    ☊ “X-Keyscore”项目全球分布图
    ☊ “X-Keyscore”项目全球分布图


    不仅如此,由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组成的“五眼”情报联盟可以共享大部分情报。这些隐藏在太阳之下的监控行为令奥威尔小说《1984》中的老大哥重归江湖,并在全球人民的头上撒下了一张监控大网,随时盯着我们的一举一动。

    斯诺登的上司在影片中说了一句引人思考的话:“大部分美国人根本不想要什么自由,他们要的是安全。”诚然,有法律制约、媒体监督的合理监控并不会引发众怒。但是在“棱镜”门事件中,监控行为不仅逾越了美国宪法,还无视他国公民隐私,连美国情报部门自身的安全核查流程都存在极大的疏漏。并且在“棱镜”计划系列报道推出的过程中,《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等美国主流媒体也遭遇体制的障碍,媒体腐败的运作机制也无情地嘲笑了西方一贯标榜的新闻自由。

    在电影之外,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也让个人隐私变得不堪一击。不论是在美国还是在中国,各大互联网巨头都纷纷建立大数据分析与挖掘平台,试图精准地分析消费者的行为、爱好与需求,全方位地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也许很多人会认为没有做坏事就不怕被监听,甚至觉得这没什么大不了。但斯诺登显然是那个为了自由宁愿失去自由的理想主义者。

    纵使拿着高薪,在世界最强大的情报部门工作,斯诺登却始终一脸忧愁。直到他带出了SD卡里的机密文件走出夏威夷基地时,那张扑克脸才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他的背影渐渐被强烈的光亮所吞噬,仿佛去了一个谁也不知道的地方。

    影片结尾,导演猝不及防给观众送上一颗大彩蛋。当大家已然沉浸于约瑟夫·高登·莱维特惟妙惟肖的表演和与斯诺登极其相似的声音语气时,画面却悄无声息地切换到斯诺登本人。“我不再担心明天会发生什么,我很高兴自己今天做出的决定。” 在一间朴素幽静、萦绕着异域风情的别墅里,斯诺登缓缓望向窗外,脸上现出一丝浅浅的谜之微笑。

    目前,斯诺登仍然生活在俄罗斯,一边批评着俄罗斯政府的弊端,一边推出了电音单曲。谁也不知道斯诺登心里在想什么,但当他被问到 “你觉得自己是英雄还是叛徒”时,这个谜一般的男子答道:“我只是一个美国公民。”

    福尔魔歌的光影世界
    福尔魔歌的光影世界
  • 头像
    SATURaiN
    三年前,斯诺登的名字传遍了大街小巷。这个震惊了世界,打脸了美国政府的网红从此被贴上了各类标签:英雄,叛徒,异见者,爱国者等等。三年后,我们这些吃瓜群众终于可以从大屏幕上看到他的故事,更加全面地认识这个充满争议的神秘男子。上周四美国导演奥利佛·斯通 (Oliver Stone) 现身圣地亚哥动漫展。这一次,他带来了新片《斯诺登》(Snowden)的最新预告片。

    斯通说:“《斯诺登》是一个远超生活的故事,而这个故事现在就在我们的鼻子底下发生,它影响着我们在座的绝大部分观众。”当天,斯诺登本人还特地用Google Hangouts视频连线了现场,他“开玩笑”说美国政府也可能正在看直播。

    回到电影本身,其实这部电影拍摄的过程非常艰难。首先,斯诺登的题材异常敏感。在前期,因为自我审查和公司董事会的强烈阻止,这个项目被所有美国电影公司拒之门外。之后,斯通从法国和德国融到了拍摄资金,还找来了发行过奥斯卡最佳影片《聚焦》(Spotlight) 的开路影业 (Open Road Films) 负责宣发。当斯通接到电影项目邀约时,他的内心也是忐忑不安。直觉告诉他这是个烫手山芋,一旦接拍,势必会引起舆论。弄不好他还会被扣上叛国贼的大帽子。

    斯通一向迷恋政治题材。他导演的《野战排》Platoon (1986)、《生于七月四日》Born on the Fourth of July (1989)、《刺杀肯尼迪》JFK (1991)、《尼克松》Nixon (1995)、《指挥官》Comandante (2003) 等等都是好莱坞经典的政治电影。但是对于《斯诺登》,他非常担忧,不知道自己能否胜任这个题材。毕竟,这一次牵涉的可是全世界的人民。最后,在德国制作人莫里茨·伯曼的劝说下,斯通在2014年1月悄悄见了一次正在莫斯科政治避难的斯诺登。正是这次会面,让斯通立刻被斯诺登吸引。接下来的事情也就顺理成章了。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后,斯通在心里默默为斯诺登加上了两个标签:顽强,坚定。“斯诺登仍然是一个谜。我们尽可能地交流了很多,他也非常配合我们。但是还有很多事情是我们目前所不知道的,他希望未来的某一天再来揭秘这些事。”除了和斯诺登本人接触,这部电影还整合了英国卫报记者卢克·哈丁的《斯诺登档案》,斯诺登俄罗斯律师安纳托利·库齐利纳的虚构小说《章鱼时代》以及早前纪录片《第四公民》。

    但是,这部电影并不是一部纪录片。囧囧有神的囧瑟夫这一次将为这个世界级网红带盐。导演斯通认为囧瑟夫是扮演斯诺登的不二人选。2014年刚开始写剧本时,他便找到了囧瑟夫。囧瑟夫平时就是一个喜欢各种挑战的怪咖,他的戏路是宽到可以让路人闭嘴惊艳的。近年鲜少出演大片的囧瑟夫主要精力都放在了自己影视公司的运营和参演独立影片上,比如前段时间的《云中行走》The Walk 2015。出演斯诺登也正好符合囧囧最近走的路线,于是他愉快地接下了这项重任。另外,最重要的理由可能还是囧瑟夫忠于自己的判断。在他心中,斯通导演是美国电影界第一爱国者。为了支持导演的立场,囧瑟夫甚至把自己的部分片酬捐给了美国民权同盟。采访中囧瑟夫还提到过他非常欣赏斯诺登身上的乐观态度:“关于科技,关于未来,以及科技将如何提高民主政治和人类的生活状况,斯诺登都表现出非常乐观的态度。”

    有趣的是,虽然《斯诺登》的男主是囧瑟夫,但导演透露电影的最后斯诺登本人也会以某种形式出场,本色出演哦。据说这短短的一场戏从各个角度共拍了九条,也真是苦了没有任何表演经验的斯诺登了。导演吐槽:“那真是难熬的一天,我和川普叔拍戏的时候都没有这么痛苦。”纳尼?宇宙第一网红川普也演过斯通的电影?原来在《华尔街 2》中,川普饰演了一个小小的角色,后来公映版中被无情剪掉了。

    回到《斯诺登》,这是一部很奥斯卡的影片。除了囧瑟夫,配角也都非常实力派。从扮演斯诺登女朋友的当红小花旦谢琳·伍德蕾 Shailene Woodley,到扮演《第四公民》纪录片导演的梅丽莎·里奥 Melissa Leo,都是混过奥斯卡的大咖。而尼古拉斯·凯奇 Nicolas Cage 这次也会客串一个情报官员的角色。

    电影选材的野心就更不必多说了。影片呈现了斯诺登的十年传奇:由于腿部受伤离开军队,22岁的斯诺登便加入了CIA美国中央情报局。25岁时,他又转入NSA美国国家安全局成为数据承包的情报专家。30岁入境香港曝光了棱镜事件,披露了NSA通过各大科技公司监控全世界人民的私人通讯信息。从此斯诺登成为了美国全球通缉犯,踏上逃亡之路。

    斯诺登与女友琳赛的感情线是一个重要切入点。据英媒2013年的报道,斯诺登在泄密前有个稳定的女朋友,两人本打算结婚。棱镜事件爆发后导致他们的婚姻计划搁浅。上周在圣地亚哥的特别放映场上,斯诺登特意表示了对斯通的感谢。感谢导演展现了他们的爱情,也给了前女友琳赛一个重新树立形象的机会。场记并没有从预告片中看出导演斯通本人明显的主观表达。可能相比于政治教育片,导演更希望观众能看完电影后独立进行判断。预告片中斯诺登把数据藏在了魔方中。在离开NSA过安检时,他把魔方随意地丢给了保安,若无其事地过了安检门并顺利带着数据离开,这戏剧化的一幕开始了网红斯诺登的传奇之路。

    随后的情节在香港迅速展开:当时斯诺登离开美国后第一站便选择了香港。一方面是因为香港的言论自由,媒体集中,他的曝光可以受到高度关注。另一方面是因为香港有130个国家驻港机构,去哪里躲避都很方便。对于中国观众而言,比较有趣的是斯诺登爆料过NSA曾入侵中国网络系统,时间长达4年。而相较于NSA在全球范围内的61000个“黑客行动”,这仅仅是冰山一角。据披露,代号棱镜的秘密项目可以接入互联网公司的中心服务器。因此所有用户的音频、视频、照片、电邮和文件都可被美国政府监视。事件爆发后,美国最具影响力的民权组织 “美国公民自由联盟” 起诉棱镜侵犯言论自由及公民隐私权,违反美国宪法。面对突如其来的事实,整个世界都震惊了。

    时至今日,棱镜事件还未完结,斯诺登仍在俄罗斯境内政治避难。但是网红就是网红,斯诺登2013年及2015年被两次提名诺贝尔和平奖。2015年9月6日,他还获得挪威 “比昂松言论自由奖”,当时一把空椅子代其领了奖。现在斯诺登在俄罗斯境内过上了相对平静低调的生活。据说他现在在某大型网站从事网站维护工作。今年4月,不甘寂寞的网红斯诺登发布了一首动次大次单曲《EXIT》,是与法国著名电子音乐制作人让·米歇尔·雅尔联手打造。关于这首单曲,斯诺登在《卫报》发布的视频中说到:“作为不是很酷的工程师,自己可以参与文化项目很让自己吃惊。”很显然,现在的他依然非常开心。
本网站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即时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11-2025  合作邮箱:[email protected]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