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看了半个小时就满头问号,看了一个小时就在想怎么才一个小时,居然有154分钟那么长,一部让人忍不住看手机时间的电影。
倒不是说多差,还是两国人民立场决然不可调和的那一线思维差异吧。用自身思路完全不能理解这群人到底在干嘛,用霓虹国立场来看,反正他们的反战态度最多就只能是这样了。
海岛上代表真善美的唯一青年女性,就好像这个海岛的化身,一派纯真且温柔知性,但并没有阅历过多少世面(青年男子)。而派(流放)来保护这个海岛的男子,心中充满迷惘,优柔寡断多愁善感,恰恰需要有一个慰藉。所以这俩人不在一起谁在一起。然而并没有什么用。其实真觉得这两个人只是顺剧情需要,全片除了送信小哥的片想哪里有什么爱情。两个人都在自顾自的说着往事心结,可对方只是岔开话题。她自我认知的自己不是他认为的,她认知的他也只是头衔并不是他。对战争的迷惘让两人纠缠,战争的阴霾落定恐怕才是真劳燕分飞。
痛苦什么,迷惘什么,殉什么情,又为什么不殉了,时刻高悬欢愉之上的注定要死的那种“哀”算什么,完全不能认同这群人在折腾个什么劲。
平民美好安宁的生活打碎它,没有的话创造一个美好安宁的感情然后打碎它。于是战争就罪恶了。也罢某国导演首先也是某国人,跳不开反战命题的这个解法。
几乎没有配乐,但不断唱起的各种岛上的本土歌谣,本身就是拉近两人的重要部分。光妹唱了好几首。可惜清唱不太好听。加了鼓或者多点人唱还行。词怪怪的,却还是男主感兴趣的“乡土特质”。以及其实应该有更多方言的,却多数时候在说标准语。
光妹真少女啊……海岛纯真的化身。小裙子那么好看为什么总要打湿它。。
廿七日晚看越川道夫编剧、执导电影《海边的生与死》。满岛光、永山绚斗主演,津嘉山正种、井之胁海等出演。我素来喜欢静笃、散漫的讲述,哪怕有拖沓冗余之嫌。极为简单而寡淡的情节,铺排了两个半小时之长,我却不以为那是不必要的。影片中大量的留白,对于一部文艺情绪浓厚的反战电影,本身即构成叙述之一部分,是充满每一位观众的感官。本片中满岛光的表演实在令我深深感动、震撼。泅过夜色中的浅海;战机声下的裸身洗澡;以为队长行将永诀,在海滩上瘫软跪伏,捧起身下一抔抔岸沙揽入怀中……都是非常有挑战性的戏,真的太悲恸了。就根本而言,这部片子不单单是反战,还是关于那些和圜局乃至广众不甚一样的人,他们的生活,常会面临更多的烦恼、矛盾、曲折,这也令人感慨。读书大约不算一种好的生活,但它尚不太坏,跟黩武比起来,还是好得多了。满岛光擅演老师,擅演恋人,擅演照拂儿童者,擅演乡岛妇女,也擅演哀竭毁顿而后勉力生活的苦命人。这片子可谓「五毒俱全」,益之以咏唱岛歌,完全是福利放送啊。见有人说「这是一部非满岛光不可,但却不可只看满岛光的电影。……其次这是一部剧情片,是一部由某专业演员带来的关于家乡历史的反战风景观光片。」可谓中的之语。
1.生与死
电影里出现过三次呼唤,
第一次是户枝收到信去海边见中尉的晚上,林子中有人对猫头鹰说,“快回去,快回去! ”他说,生灵正在赶往墓地,我想让它们回到原来的地方。
第二次是户枝穿上丧服决心赴死的时候。林中人匆匆奔跑,重复了同样的,稍微简短一些的呼喊。
第三次是海边的户枝等到次日凌晨发现队长仍未出征的时候,她拼命地跑回岛中,重复第一次林中人的自言自语。
呼唤什么:“快回来!为什么要去那么讨厌的地方?那不是该去的地方!”对着已经被死亡笼罩的岛屿呼喊,要将赶往墓地的猫头鹰唤回丛林,要将赶往墓地的人们/自己唤回家中,想要让“死”回到“生”,人们带着宿命感,无力和战争对抗,只能借助这样的方式“不要就这样赴死了!你要活着!我想活着!”
这是我对标题的解读。
2.结局
究竟哪个是梦呢?一个是死透,一个是新生。按照我上面的理解,应该是岛民把准备赴死的自身拉了回来,拉手榴弹——户枝的呼喊“快回来!为什么要去那么讨厌的地方?”——新生,这样的映照关系。当终战诏书已下,战争终于宣告结束,中尉脱去军服,战士返乡,人们尝试揭开阴影进行新的生活。但我仍然并不能明白设置这样一个巨幅跳跃的结局的用意是什么。(要表达对于这样一个,一直遭受侵略、剥夺的岛屿,只要和平光顾,人们就会很幸福了??)
3.人物
从影片中看户枝是一个有点偏执,极度缺乏安全感的人,无论是站起身按住中尉迫使他长时间仰起头和自己对话,还是每次见面都显得用力过度的拥抱和挽留。
对于户枝而言,她心中有岛歌,有“岛中的女子不能和外地男子结合”的不安,有因为对方是军人,恐有去无回的不安,有对战争无常,夺人性命的不安。对她而言,爱情是很多跟稻草中的一根吗?于是她死死拽住它——这一天是见面了,但谁知道还有没有明天?
但户枝无论再怎么过度,她也什么都留不住,什么都保护不了,什么也做不到。就算怎么抓住中尉,自杀式袭击仍要发动,中尉仍要牺牲,就算再张开双臂将孩子护在怀里,仍抵挡不了导弹落地,孩子仍要牺牲,就算多么大声怒喊:我讨厌战争!岛上居民仍要拉开手榴弹,他们仍要牺牲。于是户枝也只能拿着短剑,穿上丧服,陪他的爱人赴死。在战争面前,户枝显得太渺小,太不自量力了。
中尉,他随波逐流地,只是因为大学毕业,没有受过正规训练就成了队长,揣着并不适合自己的身份,无法承担自己的责任。他是,一个懦弱的人。一直很迷茫,要问“你是谁?我是谁?”,一直在逃避,从陆地逃向海底,从军歌逃进岛歌,从部队逃进爱人的怀抱,带着命令自我封闭。除了以自暴自弃的方式想要第一个赴死以外,他所做的实在有限。在战争时局下,他被迫扮演不情愿的角色,做着几乎无法做到的事,那些作为普通人的优点,例如温柔,在战争中也成了缺陷。
4.传达
看完了影片,脑子里留下的画面不多,无穷无尽的海浪,无穷无尽的沉默。
“奄美观光片?”并非如此,整部影片并没有太多非常惊艳的奄美风光,多是集中在几个固定场景,是整个奄美大岛非常破碎的一角。
“爱情?”在这段爱情里面,户枝是热情的,主动的,中尉是犹豫的,被动的。户枝大有一种,为了爱情不管不顾,直直地向前冲,爱情就是她的全部,为爱可以牺牲一切的有点盲目的奉献精神。但中尉觉得自己有所背负,有所责任,有所疑惑,他又顾虑,又想投入,又是拥抱,又是推离,犹豫而矛盾。他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他迷茫不知所求,他可能尝试过自我挣扎,但最后还是选择服从命令,甚至只为等着赴死,他知道他一定会离开户枝,他也几乎没有直接地向户枝表达他对她的情感,所以他究竟把这份爱情置于什么位置?
“反战?”每个人在战争中都如同浮萍一般,带着很痛苦的宿命感。岛上的居民手无缚鸡之力,只能躲,只能逃,只能在国家战败之际,在山洞里拉开手榴弹自尽。无法自救,也没有人来救,士兵的到来不为保护而为封锁岛屿以待自杀式袭击,即使岛中有空袭他们也只能,也只是视而不见。人民对军人有怨言,军人也自我否定,但最后没有任何人改变什么,“只能这样下去了”也许有过与命运抗争的想法,但最终无人有所行动。
虽然这样自我解读,但总觉电影还是沉闷,又显平淡,反战的情感除了那句“我讨厌战争”似乎都是侧面描述,人与人节奏缓慢的对话后的沉默,好像要靠大量留白来表达,有的能够理解,有的觉得太碎片化了,沉默的次数太多,时间太长,我找不到重点。情感变化又极端,我跟不上节奏。
5.光
想了很久还是不知从何下笔,那就不写了。总之,那出现又立刻消失的光束照在户枝脸上,她冲着镜头慢慢地露出笑容的画面很震撼,很抽象,很意象。为了这个笑容,前的铺垫后的对比都是必要的,然后我就死死盯着腹肌盯了一分钟。
作为反战电影,作为“海边的生与死”,它渲染战争笼罩在人们头上的死亡阴影,以及人们内心深处尚存的对和平和生命的渴望,电影按生——死——生线路进行,主人公的爱情在生与死的夹缝中产生,是战争中的救济,也是战争导致的悲剧。
但我相信在导演和满岛光的脑中,这应该是一个更连贯的故事,而不是我眼中大面积平淡中堆砌了碎片化的情感。比起将这孕育着奄美特征的,独特的反战&爱情讲明白,导演看上去更倾向于拍给自己看,我不懂奄美的历史,文化,习俗,不太能接受导演这让人怎么看着闷怎么来的拍摄手法,就注定我错过了很多电影要传达的信息,让人有些不甘心。(而且光妹主役一次电影不容易啊)
每年的固定动作无非就是日影系列必看,今年第一部是《海边的生与死》,满岛光与永山绪斗饰演一对战争末期的恋人,在远离主战场的小岛上,为着不知何时要出发的敢死队整日担心。两人面对着战争无奈又厌恶,期盼着在战争的阴影下能够在岛上寻得一片世外桃源,哪怕求而不得,撕心裂肺,却失而复得。
这部影片在节奏上着实是缓慢,往往用固定的长镜头交代一个场景内所有事情,不做剪辑也不加快表演节奏,这可能是导演的坚持。观看时身边很多人已经坐立不安受困于这缓慢的剧情,然而这的确契合着这个战争末期小岛的气质,这里安静的可怕,在前半部影片中几乎感受不到战争给这里带来的阴霾,孩子依旧挂着质朴的笑脸,村民依旧围圈跳着舞蹈,海风吹过树叶沙沙的也只是惬意。只有驻扎在这里的敢死队员自己喝酒激励自己要为国捐躯时,才恍惚间想起这根本不是世外桃源,战争的阴霾早就笼罩着整个日本岛,东京沦陷,广岛被炸。这个小岛不过矗在阴云的边界而已。
一介书生转身化为敢死队队长,恋上了一个教书姑娘,爱慕着对方,在战争之下谈着风花雪月。永山绪斗的角色作为敢死队队长实则一直围绕着“生”,保护着孩子,梦想着去蒙古、大亚洲,带来山中的百合,为满岛光扮演的户枝老师带来爱的希望,最后企图用敢死的使命壮举换来岛民的生,船未出发战争就已结束,在毫无战争灰色调的烈阳海边脱下了制服。
小岛教书姑娘却演绎着无畏生死,户枝老师活着,却时刻可以为了爱人赴“死”,面对着躲进山里的通知,毅然独自面对空袭留在了村中,面临着头顶战机的恐惧却因为孩子消散,大喊着蹲下躲过机关枪,与死擦肩而过。面对队长简短的毫无说明的信,并无犹豫的在午夜冒险游过礁石,浑身湿透在木屋等待,哪怕第一次队长的爽约,依然执着等待。即使在敢死队即将出发之际,独自沐浴净身后再度来到木屋前,在痛苦的撕扯中送走了队长,打算在跳崖入海伴随队长而去,却在迎来朝霞的那刻,向死而生了。
这个故事到这里似乎迎来了反战成功的美好结局,是这样么?
队长与老师并无做任何事,在这个因为战争无甚影响的小岛上捱着日子,战争并不因他们改变,时间也并无因他们驻足,他们操着他们自己细碎的心,日子就这样流淌过,他们只是因头顶那朵不知何时会下雨的乌云担心而已,况且最终,历史的大风吹走了那朵云,在这个导演构筑的乌托邦小岛上,满眼都是关于书生气浓浓的小情怀,花草芳芳,读书朗朗,哪怕唱着敌人的歌《long long ago》又如何?因此满岛光与永山绪斗的爱情在这里也成了小情小感,并无时代寄托。战争结束抹干泪花接着恋爱,士兵也不过回乡再见父母,日子照常过。
反战?根本不是导演着眼的,战争不过是个虚无的背景。离开影院的我只想着,如果这是一对住在东京的爱人,故事是不是就截然不同了呢?或许《东京的生与死》只关乎死,而在这里,《海边的生与死》只与生有关。
写在前面的话
这是一部非满岛光不可,但却不可只看满岛光的电影。
首先有一个基本前提,你知道满岛光是一名专业演员,是那种把自身放在角色之后的演员。所以这里没有小雀,没有蜂矢,没有洋子,只有奄美大岛上那个热情似火的冲绳女子——户枝老师。
其次这是一部剧情片,是一部由某专业演员带来的关于家乡历史的反战风景观光片,不是偶像片、爽片,所以可能会看脸失败,看风景看到睡着。它只是有它执着的想要传达的一些东西。
所以,这里我们看到的只有户枝老师与朔队长的故事,而不是满岛光与永山绚斗的故事。
以下部分会先写关于电影背景方面的信息,适合观影前的人观看,后半部分是关于电影本身,适合观看后的人来理解与探讨。由于电影刚刚开始上映,目前也没有成品资源,有些资料可能会有谬误,欢迎指正。(图片都来自已公开信息)
背景分析 —— 观影前可看
1.为什么要选择满岛光
补充一点,满岛光爷爷为美军驻奄美大岛部队驻军,奶奶为奄美岛民。所以这部关于奄美大岛历史的电影,可以说是非满岛光不可。她的家族,血液,本身就属于这历史的一部分。
2.关于琉球、冲绳、奄美大岛的地理位置与历史
琉球在哪里?
从地图上琉球的位置,我们可以感受到,这样一片孤岛,悬在太平洋上,离大陆、台湾、日本相近的距离,却它很难界定隶属于谁,也许,它只属于大海。
下图红框为故事发生的主要地点:
奄美大岛在琉球群岛北部,冲绳在南部。本次故事主要地点在奄美大岛中的加计吕麻岛。
二战前后的奄美与冲绳
故事发生在二战太平洋战场1945年6-8月前后,日本投降前夕。
这里有几个关键词,电影中会着重涉及:自杀式袭击、原子弹轰炸、平民伤亡或自杀、日本投降。先简单做一下基本科普:
自杀式袭击 —— 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日军在中途岛海战失败后,为了对抗美国海军强大的优势,挽救其战败的局面,利用日本人的武士道精神,按照“一人、一机、一弹换一舰”的要求,对美国海军舰艇编队、登陆部队及固定的集群目标实施的自杀式攻击的特别攻击队。这种行为广泛地用于二战后期的战场上。
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事件 —— 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军在1945年8月6日与8月9日,分别在日本的广岛市与长崎市投下原子弹,这也是历史上人类目前唯一一次在战争中使用核武。6天后,也就是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
冲绳的平民伤亡 —— 根据不同的估计,介于10%至33%的平民在战斗中死亡 。「 随着美军即将来临的胜利,平民往往会在日军强迫下实行集体自杀,日军告诉当地人说胜利的美军士兵都将进行横冲直撞的杀戮和强奸。 」
冲绳与奄美的殖民时代 —— 1945年日本投降后,根据《波茨坦公告》,日本放弃了除日本四岛以外的所有领土。琉球群岛(包括现今冲绳县和鹿儿岛县的奄美群岛)被美国军事占领,并施行“信托统治”。 其后, 美国在1953年与1972年先后将奄美群岛与冲绳群岛的管理权重新移交日本。
可以看到在这样的背景下,冲绳与奄美是怎样的一种历史存在。
3. 「琉球语」与 「奄美岛呗」
琉球语 —— 与日语、朝鲜语有近似关系,同时吸收了闽语(尤其是福州话)的词汇。 由于各种琉球语与日语存在显著的差异且无法互通,现代国际学者普遍认为琉球语是与日语不同的一系列语言。
岛呗 —— 指的是奄美群岛的民谣。 在琉球语奄美方言中,“シマ”(shima)不仅是“岛”的意思,更包含“故乡”的意思;“唄”(ウタ / uta)则是“民谣”的意思。因此“岛呗”一词原本意思是“故乡的民谣” 。 其特点在技巧上简单来说便是真假音之间的快速转换,以传达出一种身处海岛的悠闲意境。 代表人物 —— 朝崎郁恵、中孝介
电影中前期反复引用的这首 "おぼくり~ええうみ" 又称八月歌, 即是在阴历八月跳舞时所唱的歌, 边唱边跳.。浓浓的沧桑,却又纯净、治愈,荡尽心中污浊。
电影分析 —— 观影后讨论 (以下部分涉及剧透,慎看)
如果上面的资料已经看的你头昏脑胀,那么接下来还是回到电影本身,看它如何表达和组合这些元素。
1.时间线设定
故事开场设定在1945年夏,正值冲绳岛战役期间。朔中尉受命来到奄美,封锁了岛上部分区域,为之后的自杀袭击美军舰队做待命准备。
其后户枝父亲在报纸上看到,冲绳岛全面陷落的新闻,即将全面北上,推进进程至冲绳岛战役结束6月底。由地图可以看到,奄美正在冲绳北部。其后就开始了奄美的全面轰炸。
七至八月是户枝老师与朔队长相知相爱的一段时间,也是电影前中期主要表达的部分,既短暂而又漫长,既享受而又煎熬。
八月初,广岛与长崎遭到了原子弹轰炸,战争也进入了白热化阶段,朔队长接到了准备袭击的指令,却因为船只受潮损坏,最终没有出海,迎来了第二天8月15日的投降宣告,幸存下来,向死而生。
2.拍摄手法和音乐风格
在这里, 「岛」与 「海」才是主角。
电影几乎全程执着的采用着远景长镜头的拍摄手法,只为呈现最完美的海与朝阳。至于主角,只是生存在这海岛上的两个普通人,进行着他们本来应该普普通通的爱情而已。
音乐亦是如此,整部电影竟没有一首bgm,静,只有无限长的静谧,一如这海岛,所有的音乐,只有「岛呗」和「海浪声」。
如果你感到昏昏欲睡了,大致应该是因为以上两个原因之一吧(笑)。
「生」与 「死」,不少观众(包括我第一次)在主角大量对话晦暗的场景与镜头一转刺眼的阳光海滩下被惊呆了,这什么鬼,为什么转的这么剧烈,为什么主角不打光?如果你还愿意再看一遍(哈哈),认真观察,你会发现几乎这一明一暗,夜晚白天夜晚白天,是刻意的暗与刻意的亮,情感在黑暗中滋生,却向着死亡迈进,而在“机枪扫射下幸存的孩子们”、“long long ago”、“最后一夜后的破晓”、“襁褓中的婴儿啼哭”以及最后的“元気です”这些光明中,发现生的所在。
3.人物设定
「户枝老师」—— 一个简单纯粹,为爱燃烧的女子。
户枝的性格其实非常简单,不需过多分析。她的爱情纯粹而炽热,只是想与心爱的人相伴,无惧任何险阻。这里讨论下满岛光的演绎。之所以在篇首就强调我们应该着重看户枝,而不是满岛,正是因为满岛实在是个人光彩非常耀眼的演员,让你无法忽略她是光妹。但是这里仍然想说,户枝只是一个普通的海岛女老师,她的过去很简单,现在很简单,爱情也很简单。她就是这样一个强烈追求自己所要,燃烧殆尽也无悔的人,她厌恶战争,不想离开重要的人,她热爱她的孩子们,即使在危险的轰炸期,还在认真的为板报墙贴上孩子们最新的画。
——「我是谁? 你是保护我们的队长。 那你是谁? 我是户枝。」
所以当她为中尉而燃烧的时候,你无需问为什么,也无需带入光妹,这就是户枝,用尽生命一切爱着朔中尉的户枝。
——「 户枝是属于这个岛的,岛会保佑她。 」
「朔中尉」—— 一个善良懦弱,无法继续前进的军人。
朔中尉是一个性格极其克制内敛的人,温吞、善良,自我评价为「我是一个懦夫」。要了解朔中尉,首先就要抛下一个普遍认知中对军人的印象,坚强,刚硬。完完全全不是这样。他会去户枝家借《古事记》,会看到池塘里快要干死的蝌蚪而不忍,带回来自己养,会无法与唱军歌的集体合群,会因为不想进入陆军(参战)而主动加入海军,会不愿意指挥别人而宁愿被别人指挥(与其让别人送死,不如自己送死),会在自杀式袭击的舰艇里种土豆。
——「我一直就这样被动的被推着走,突然有一天发现,自己已经站在了瀑布的顶端」
所以你问户枝为什么爱他,我想大概是那颗温柔的心,克制而温暖。下士来通知户枝队长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时,户枝微笑着问下士,你要吃土豆吗?不知道为什么,就温暖到了我的心,本来应该与世无争的普通人,卷入了时代的洪流,被冲击到支离破碎。
4.关键剧情分析
4.1「沐浴」与「送葬」
嗯,这段戏大概谁也不会忘了,剧情来到高点。户枝收到队长当晚即将袭击的消息,相约与队长共同赴死。电影给了这段沐浴戏1分钟以上的镜头,这样的冷水涤濯,这样的告别之夜,我没法给这段情景以任何情色联想,一切就到这,such a pure soul。
之后户枝拿出母亲的丧服,里白外黑,点上唇妆,耳边传来村民集合准备集体自尽的呼号声,带着短刀,慷慨赴死。
如果你问为什么要有这段洗澡戏,就户枝本身而言,这是洗尽一切身前事,以最纯粹的状态迎接死亡的艺术系表达。就满岛光本身而言,这大概是继《爱的曝光》、《Pride》之后,满岛再一次想要剥离过去自己的外壳,向死而生的仪式性洗礼。这是她会做的事,不为任何人,就是为了让自己的生命再一次重生。非如此,你不会看到后来举重若轻,古灵精怪又纯净无比的「世吹雀」,完全不同于过往的角色和自己。
4.2「手榴弹」与「出生的婴儿」,结局探讨
关于结局,其实是有一些争议。究竟是HE还是BE,各有相应的一些线索支持。
「Happy Ending」—— 队长在临别之夜告诉户枝,一定要在海边等他,这只是一次演戏,袭击只会在夜里进行,一定要等到天亮,相信他。直至破晓,真的什么也没有发生,这时耳边传来清晨的鸟鸣(呼应电影开头户枝教小朋友模仿鸟叫的情节),突然想起了村里集合自尽的孩子们和老人,大喊着「快回去,快回去」,回到村里先是死一般寂静,后来听到了孩子们的笑声,终于松了一口气。回到家里,父亲安详的坐在门口,等她回家。而队长也收到了天皇发布的投降宣告,脱下军装,战争结束了。一切安好。
「Bad Ending」—— 只提供线索:1.户枝父亲在集体自尽的情节时,的确拉断了手榴弹的拉环,那究竟是为什么没有爆炸呢?不得而知;2.为什么最后的情节急转直上,来的如此阳光明媚,幸福的不像是真的?
4.3 反战的思考在哪里?
——「这里的花,谁都可以摘。这里的山,谁都可以占有。」
他们来了,他们走了,他们随意的采摘,他们随意的变卖。我想这大概是冲绳岛民心中的无奈呐喊。无论日占,美占,亦或无休止的争夺。死亡的总是人民,牺牲的,也总是人民。岛民无法去从政治、历史的高度上去探讨究竟这里属于谁,怎样才是对的。他们只能通过户枝的口,不断的喊出「我厌恶战争!我厌恶战争!我厌恶战争!我厌恶战争!」。
他们只是生存在这样一个孤岛,说着这样的语言,唱着这样的歌。然后背负这样的人生。他们无需为日本岛上那群嗜血的军国分子再背负更多,这里是他们为自己的生命呐喊的声音。
5.简评演技
这里无意再去强调满岛的演技,究竟几何,看客心中当然自了。这里只祝满岛明年能够在颁奖季收获一些回报,真正奠定在电影届中的地位,和安藤樱好好做一对瑜亮(哈哈哈)。
永山绚斗,似乎还略显稚嫩,虽然朔中尉有如此多可爱的优点,但因为电影本身的长镜头表达没有近景,只能靠演员的肢体语言时,就显得有些苍白,并没有很好的传达出来。使得我在第一遍观影时,对朔中尉这个角色各种迷。如何表达温柔善良这种属性,相信没有比瑛太更有发言权的了,b太还需要好好锻炼啊。
6.电影叙事节奏
大概观众一定会不解,为什么节奏会如此的慢。就我个人理解,就是想强烈表达岛上生活的平静与慢,这就是奄美的日常。只是平白的转述给了各位观众。
但观众是否要接受这种设定,买账,我觉得也不必勉强。不论是剧本还是摄影手法还是主角,都可以不买账。各自有各自的坚持而已。但不论就电影前后首尾的种种细节设计,光影的对比暗合主题,音乐的表达,我都认为这是一部完成度比较高的电影,只是受众广度不大,内容晦涩,需要太多的背景知识理解。想必这和我们并不了解日本历史有相当大的关系。
总结
如果你是满岛光忠实影迷,这部电影5星必看,这是满岛光生命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是她又一次重生,且为自己的家族、血脉、人民呐喊的作品,也是她30岁前的最后一部作品,希望你会了解。
如果你只是想看光妹的颜以及秀恩爱,我想我只能给到3星,因为既没有美美的打光和颜,也没有浪漫且动人心弦的爱情剧情。如果想找到这些,大概会让你失望。
最后,
致光妹
有些故事,可以只说给知音听。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