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值得玩味的细节我想提及一下,比如alice由一个小女孩演变成一个踩着高跟鞋挽着头发的年轻女性,暗示了一个父亲看着女儿的成长;导演曾经在爱丁堡居住多年,并把工作室迁移到这里,表示他对这个城市的无限热爱;片子中再度出现三胞胎,与美丽都比较,很多人物角色外形似曾相识,不排除是一个小小的彩蛋?Tatischeff趾高气昂的挽着alice走在街头,之所以这个片子没有被理解为变态的恋童癖,或许是因为片子中蕴含着的天真。穿苏格兰裙的男人大腿好光滑哈。Tatischeff登上的船叫做golden arrow(黄金箭),是史上一个很有名的轮船。电影院播放的是塔蒂的代表作之一《我的舅舅》,影片中出现的一段真人片段就是塔蒂过去的电影影像。好几个镜头是从窗外望进去的,借助一个看似旁观者的角度,更有世态闲凉的感觉。还有电影介绍时,字幕写了一句话a Sophie Tatischeff(给索菲·塔蒂歇夫),这引起了塔蒂的私生女海格尔的不满,她认为这个片子是写给她而不是索菲的,Chomet没有给予她应有的名分。
礼帽中变出白兔,手绢下藏着花束,纷飞的纸牌与彩带齐舞,这些 从逝去时代里走来的魔术再也无法吸引观众的眼球,换来的只有零落的掌声和魔术师落寞的身影。在西维亚•乔迈的动画电影《魔术师》中,Tatischeff就是这样一个过气的魔术师,在时光的逆流中踽踽独行。1959年的巴黎,银幕上的光影流转才是新世纪最耀眼的魔术,盖过了魔术师黯然的目光;而此时的伦敦正被嚎叫与垮掉的一代所淹没,雨中的大本钟斑驳了时间,苍老的钟鸣为所有逝去的美好送葬,只有老祖母能欣赏的魔术中,tati变出的酒更适合自己独斟。当奇技淫巧褪去幻术的光环,潦倒的生活让人无法相信奇迹,当流光溢彩的舞台被喧嚣的摇滚占据,魔术师只有漂泊到远方试试运气,与他形影相随的只有一只旧箱子,一只魔术用的白兔和一张精心卷好随到随贴的演出海报。
在仿佛被时间遗忘的苏格兰海岸小镇酒馆里,tati遇见了改变了他生命轨迹的小女孩。爱丽丝相信魔术师有真正的魔法,相信自己是穿上魔法舞鞋的灰姑娘,一路追随tati来到了爱丁堡。在大城市的洗礼下,爱丽丝觉得橱窗后琳琅满目的衣服、高跟鞋才是让女孩变成公主的真正魔法,对魔术单纯的好奇逐渐被越来越难填满的物质欲求所吞没,永远都有更新的、更美的、更时髦的需要追赶、需要索取。而在魔术师的世界里,魔术其实并不存在,和旅馆里遭人鄙弃的小丑和木偶师一样,tati只是个靠过时把戏糊口的艺人而已。一个在舞台上能“无中生有”的魔术师却变不出面包填饱辘辘饥肠,但他宁愿独吞生活的苦果而不想在女孩渴望的眼神下揭穿现实的残酷。为了给爱丽丝献上一个个惊喜的“魔术时刻”,魔术师所能做的只有拖着老迈的身躯出卖廉价的劳力;当爱丽丝望着新衣心满意足地入梦时,魔术师要面对的则是无尽黑夜将自己吞噬得心力憔悴。当爱丽丝从丑小鸭蜕变成出众的天鹅和白马王子相拥在浪漫的雨夜时,tati用不求回报的父爱完成了一生中最精彩的魔术,不说再见就悄然谢幕,孑然一人继续风雨飘摇的旅程。
西维亚•乔迈酝酿了七年的这部动画少了些《疯狂约会美丽都》里的怪诞和嘲讽,洗尽铅华只剩下淡淡的忧伤,如伦敦的薄雾,如爱丁堡的雨丝,如苏格兰小镇里随风飘散的棉絮,成了未经融化就杳无踪迹的雪花,而真正的寒意渗入人心里。电影的故事来自于一位已故的大师级导演雅克•塔蒂生前写给女儿苏菲的长信,影片中向塔蒂致敬的地方随处可见,首先主人公魔术师的名字就是塔蒂的本名Tatischeff,而魔术师的形象也是基于塔蒂的样子塑造的,魔术师偶然进入的影院中放映的正是塔蒂的《我的叔叔》,影片的结尾,霓虹一点点熄灭,如同《玩乐时间》的最后,热闹的马戏散场,揭开浮华背后的空寂。
魔术师并不存在,因为魔术师投射在女孩身上的不过是亏欠太久的父爱;魔术师并不存在,因为再好的魔术也变不回与家人在一起的时光;魔术师并不存在,有的只是一个为生活奔波的孤独老人。或许真正的魔术师只存在于流淌的光阴中,无情的双手揪住我们的耳朵,让人无处躲藏。孩子总是向父母索求,因为那时的父母看上去就像魔术师能变出一件件礼物,而当日渐老去的父母再也无从给予时,生命的魔术师会在我们还来不及回头时就将父母变走。
在《魔术师》中,真正让人动容的除了tati的父爱还有艺人们的辛酸。老魔术师、小丑和木偶师是一群与时代和周遭环境格格不入的人。白天使尽浑身解数逗人笑的小丑在晚上洗掉油彩后只有一张绝望的面孔,木偶师唯一的财产小木偶最终在典当行里即使白送都无人问津,而魔术师也沦落得用自己的技法来兜售女士内衣,帮商店招揽生意。雅克•塔蒂本人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不被时代所理解的艺术家呢?在消费社会中,商品成为人们唯一相信的神话,在获取更丰富的信息,捕捉更诱人的感官刺激中,很多人已经遗忘了简单的美好。西维尔•乔迈的动画和雅克•塔蒂的影片一样,只有几句模糊的台词,基本只靠影像本身的魅力征服观众。世上本没有魔术,3D和特效不是魔术,而用心雕刻时光的塔蒂会是天堂中真正的魔术师;世上本没有魔术,与塔蒂心有戚戚的乔迈用手绘般纯净的动画呈现了一场永不过时的魔术。
整部电影的手法是被遗弃的,虽然两者都是通过肢体动作而不是通过语言来表现角色,但魔术师比美丽城更加刻意地使用了传统的镜头,它没有采用那些快速的剪辑,多变的机位与夸张的特写,这样的手法,对于很多人来说已经被遗弃了。
电影的开篇是被遗弃的,虽然任有贝拉塔尔这样坚持拍摄黑白电影的人,但单色电影,默片,乃至手绘动画,已经逐渐被大多数人抛弃。
魔术师自己是被遗弃的,每次上台,他的观众都会显得越来越寥寥无几,他的报酬也越来越少,他越来越难以找到工作糊口。他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他不会使用机器,他不会开新式汽车,他也许也被自己的妻子遗弃(所以他见不到自己的女儿)。最后,他自己甚至也遗弃了魔术,他放走了对自己来说最重要的兔子,他离开了那座城市,在火车上,他不再为孩子将铅笔变长,他不再给予他们幻想,或许在他心里,他认为自己也被爱丽丝所遗弃。
那个小丑是被遗弃的,没有人再想看他的表演,他变成了一个不快乐的小丑,他变得穷困潦倒,甚至在街上会被小孩子当做流浪汉殴打。他只有每天把自己灌醉,在唱片播放的音乐中缅怀自己曾今的辉煌,最后孤独地选择上吊自杀。
腹语师是被遗弃的,他和小丑与魔术师一样,成为了新时代不需要的角色,他也无法通过工作而生存,只好卖掉了像自己亲人一样可以和自己对桌而坐的人偶,最终流落街头。即便如此,也没有人愿意向他施舍,只有同为时代弃儿的魔术师丢给他一枚硬币,在这里,他还遇到了一只同被遗弃的小狗。腹语师的人偶,也同样成为被遗弃的东西,即便它的价格一再下降,却依然没有人愿意将它买下,最后它成为了免费的赠品。
影片最后,整座城市灯火尽灭,万物皆息。那一处处消失光亮的场景,似乎预示着未来它们也逃不掉被遗弃的命运。
由于这部动画并不是西维亚自己的剧本,所以整部影片并没有美丽城三重奏那么辛辣和极端,没有那么漫画化,显得很现实主义,如果极端地来进行判断,它的确不如美丽城。我本以为因为剧本上的差异,使我没有看到西维亚的极端自我风格,会让我产生非常失望的情绪,但整部动画娓娓道来,依然打动人心。
对于动画里的那些新事物,西维亚尽量地使他们看来令人讨厌,比如那个娘娘腔乐队,那个开新式汽车的人,腹语师房间的新主人,那些魔术师新的雇主。而对于旧的事物,则使他们看起来很美好,比如那个刚刚通电的小村庄,在那里,魔术师更受人欢迎,那里的酒吧老板更加热情,也不会克扣魔术师的报酬。在美丽城里,西维亚也将那些老奶奶们表现得可爱而智慧,而将美国文化尽可能地表现得肤浅而愚蠢(因为对法国人来说,那也属于新的事物)。我真心的感觉西维亚是个很恋旧,很坚持传统的人。
如果你看过雅克塔蒂的表演,我相信你会为西维亚的动画表演所折服的,我期待西维亚的下一部作品,能做到绝对的极端自我。
另外还有个彩蛋,即是开场不久,魔术师下了火车开始登上轮船时,下面出现一个警察,这个警察是西维亚动画处女作老妇与鸽子中的那个警察,他也同时在美丽城中当做彩蛋出现过。
插图对比版
下载
700m
115 提取码:t23363eca
1080p 4.7g
ed2k://|file|%5B%E9%AD%94%E6%9C%AF%E5%B8%88%5D.L.Illusionniste.2010.FRENCH.1080p.BluRay.x264-FHD.mkv|4695303405|7392240a9fa05104f822b2e1fb297d77|h=ayfr6tiqm3azztdzfiruncxnhkljorfi|/
原声 f7e22f1f4b
官网特别棒http://www.lillusionniste-lefilm.com/推荐点击,可以下载超巨大剧照做桌面,还有原画的绘画过程。法语。
看着看着,我觉得我的心都要碎了。
2003年Sylvain Chomet的疯狂约会美丽都震惊了世界,他娴熟流畅的动作,婉约的配乐,画面精细立意巧妙,人物角色让人惟妙惟肖(当时看完这个电影,恰巧认识了一个我们学院的师兄,也是瘦骨嶙峋,尖尖大大的鼻子,好多人都觉得他像美丽都里的孙子,我痴痴的跟着这个师兄跑了一路,恍惚间觉得荧幕上的人一溜小跑的跑到了生活里。)
后来知道魔术师这个片子,真是忍不住要大声欢呼啊。
无论是放在哪一个时代,他的动画都是标志性的:
极少的台词--仅依靠动作以及配乐画面讲观者的情绪带向高潮,与默片异曲同工;手绘与CG结合的二维动画,你看一眼便觉得惊叹,他们是那样的用心啊!要怎样的沉着怎样的耐心,才能不嫌劳苦的一帧一帧的作画?形象分明而带有讽刺意味的人物设定,典型的欧洲动画,这又与现在占领市场大多数的好莱坞制作鲜明的区分起来了;片子带着一股浓浓的法式优雅,像是刚泡好的咖啡,吸一口香到骨子里,看着看着忽然觉得自己也慢慢的优雅起来,沉着起来。
和美丽都一样,这个片子同样也表达了现代与过去之间的冲突。
电影讲述了一个这样的故事:
二战末期巴黎的一个老杂耍魔术师Tatischeff(塔蒂真实的名字)他的魔术古板老套,与当时新兴起的摇滚文化行成了鲜明的对比,仅有他一直在带身边的那一张海报,证实了他曾经的辉煌。为了生计,他不得不远走他乡,来到伦敦和苏格兰,来来往往于各种偏僻的小村庄来演出走穴。有一次,他在苏格兰的小村庄酒吧里,认识了一个年轻的英格兰招待员alice。她天真而且无辜,并相信Tatischeff的魔术是真的,这是源自于神灵的。于是她悄悄的跟着Tatischeff坐上了前往爱丁堡的船。在船上,alice一度淡若自如的坐在位置上比划着让Tatischeff变出一张船票,这就很好的说明了alice的纯真。
于是他们租住在一个旅馆里,alice心安理得的接受Tatischeff的各种赠予,这对于她来说,就是魔术。他们语言不通,于是Tatischeff非常可爱的说一句话翻一下字典,他们之间发生了不少有趣的小细节。可是电视机的时代已经迅速的席卷了全球,留给魔术的舞台越来越少,年轻的一代,譬如alice,更多的只会被披头士所吸引,而不是那只被塞进帽子里的兔子。为了生活Tatischeff不得不去做洗车工人,甚至是去画招贴海报,在商场做魔术吸引顾客。渐渐地Tatischeff觉得自己再度被孤立了。当他发现alice陷入了热恋中时,他明白了是时候要离开了,于是他把他的兔子放在狮子山上,拿着行李默默地离开了。留给alice的,有一些票子,还有一张字条,写着“魔术是不存在的”。alice默默地看着纸条,拎着行李箱,啪一下灯关了。火车里Tatischeff看了看一张照片,一个陌生婴儿的残破照片。
先来交代一下这个片子的幕后背景。
这是一部向法国最伟大的喜剧大师雅克·塔蒂致敬的片子。原剧本是雅克·塔蒂本人于1956年创作的一个鲜为人知的作品,被认为那是写给他当时才十几岁的私生女海尔格(Helga Marie-Jeanne Schiel)的一封特殊的信。这个剧本一直没有被搬上荧幕,是因为塔蒂本人认为片子蕴含太多私人情绪,隐晦而且让人感到不愉快。塔蒂与妻子米谢琳·温特的女儿索菲(Sophie Tatischeff)认为除了他的父亲塔蒂先生没人可以更好的演绎出这个片子。2000年,索菲将这个剧本交给了当时靠着处女短片杀入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正在制作Les Triplettes de Belleville (美丽都三姐妹)、并且是默片粉丝的法国动画导演Chomet手中。他们之间的认识源于Chomet向索菲寻求剪辑使用一段塔蒂在电影Jour de fête(节日)中的片段,索菲提出一个建议,让Chomet制作一个动画中的tati,她不希望任何人来演绎他的父亲。不久索菲与世长辞,而私生女海格尔作为长女成为塔蒂唯一在世的直系亲属。
二战期间海格尔的母亲与少年塔蒂相恋,但是塔蒂家人反对他们结婚,最后海格尔母亲远走他乡并写下协议承诺不追究塔蒂作为父亲的责任。可能出于愧疚,成名后的塔蒂并未与前来相见的海格尔相认,不久便写出了这部深藏柜中的作品,以表达他内心的情感。
特吕弗曾称赞道:“一部布烈松或塔蒂的电影,必然是一部出自一位天才的作品。”杜拉斯也曾说,她鄙视所有活着的导演,除了雅克·塔蒂和戈达尔。与卓别林不同的是,卓别林式的喜剧是小丑性质的,他的流浪汉是邋遢的荒诞的,而塔蒂塑造出来的角色,永远是优雅的,比如他荧幕上的经典形象于洛先生,一位游荡在城市与城市之间,不知以何为生计的社会底曾人物,穿着故作体面的西装,因为塔蒂很高大(近2米的身高)裤子总是有点短,露出一截的袜子,小皮鞋,带着一柄黑色的雨伞,帽子或者旅行箱。有的时候是一件大风衣,头发永远是梳的很有条理,表情严肃仿佛毫不在意。于洛先生是个永远都在旅行的流浪汉。甚至故事上也不太一样,卓别林作为一个左翼艺术家,他的故事冒险性的浪漫主义的,而塔蒂就像是一杯咖啡,他的电影是都市,平淡的几乎没有故事没有结尾,那是生活里的每一个人。他并不迷恋于单一形象的塑造,他的电影永远是群体的肖像,有一个人评述塔蒂的电影,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说法,说“每个人都是于洛先生,每一个人都一样可笑,因为,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它本身就是可笑的。”某种程度来说,塔蒂就是个固执的魔术师。他不屑于去取悦观众,反而一次又一次地以颠覆性的方式来挑战人们对自己生活的思考。默剧被认为是一种失传的技艺,如何通过尽心设计的动作和画面来引人发笑,是我们现在这个声色具备的年代无法理解的。于是塔蒂也被称为是失传的技艺人。
了解了背景后,你忽然明白,为什么Tatischeff会对素不相识的alice这么溺宠,潜意识里,他把这个小姑娘当成是自己的女儿,那个他没有尽到父亲职责的女儿。影片带有一贯塔蒂的风格,里面有各种不如意的小人物,住在楼上想要自杀的小丑,最后卖掉心爱的木偶烂醉如泥乞讨的腹语师,爱丽丝羡慕过的走在街上的潮流女性,以及后来也曾羡慕的看着自己的初到城市的土气小妞。电影尾声的一段城市的鸟瞰片段,然后alice和心上人亲吻,看得我心都碎了,这个城市是这么的辉煌,爱丁堡的天际线从来没有看起来这么美好过,若不是这个城市真正存在着,你不敢相信,世界上有这么一个美丽的地方。他那么美,可是那么的无情却又温情。当alice离开酒店后,一股风吹开了Tatischeff留在桌上的法英词典,书页哗哗的翻动,映在墙上的像是一个展翅欲翔的蝴蝶,它挣扎了很久,最后还是没有飞动。最后周围的灯渐渐地熄了,这个城市陷入了睡眠。
有一些值得玩味的细节我想提及一下,比如alice由一个小女孩演变成一个踩着高跟鞋挽着头发的年轻女性,暗示了一个父亲看着女儿的成长;导演曾经在爱丁堡居住多年,并把工作室迁移到这里,表示他对这个城市的无限热爱;片子中再度出现三胞胎,与美丽都比较,很多人物角色外形似曾相识,不排除是一个小小的彩蛋?Tatischeff趾高气昂的挽着alice走在街头,之所以这个片子没有被理解为变态的恋童癖,或许是因为片子中蕴含着的天真。穿苏格兰裙的男人大腿好光滑哈。Tatischeff登上的船叫做golden arrow(黄金箭),是史上一个很有名的轮船。电影院播放的是塔蒂的代表作之一《我的舅舅》,影片中出现的一段真人片段就是塔蒂过去的电影影像。好几个镜头是从窗外望进去的,借助一个看似旁观者的角度,更有世态闲凉的感觉。还有电影介绍时,字幕写了一句话a Sophie Tatischeff(给索菲·塔蒂歇夫),这引起了塔蒂的私生女海格尔的不满,她认为这个片子是写给她而不是索菲的,Chomet没有给予她应有的名分。
动画中Tatischeff的形象是由Laurent Kircher,一个年轻的原画师创作的,原著中故事发生在捷克斯洛伐克,可是Chomet把它搬迁到了50年代末期的苏格兰,他认为这个不是一个冒险故事,这更像是一个父女之间亲情的叙述。这个动画原来声称花费了1千万英磅,最后电影追加了7百万英镑,动用了180个动画师,其中有80个曾经参与了美丽都三姐妹的制作,动画最初在苏格兰的动画工作室制作,后期是在巴黎和伦敦做的,特别注意的是,有5%的工作是在南韩完成的,主要是渲染和整理等。影片中Tatischeff与alice和背景是分别画的,最后通过3D软件合成。他们运用独特的粉彩调色,将爱丁堡和苏格兰农村景色表现的完美无瑕。看到一个形容词,称为“end-of-an-era doom-and-gloom”。 (我不知道要怎么翻译,只是这个词形象的说明了严峻的现实问题,意思大概就是一个时代到达末日,结束了?)
悲凉的不仅仅是一个时代的结束,同时我们鲜明的看到杂耍是怎么被濒临了,它不仅仅不再是人们的最爱,甚至他失去了让人们欢笑的魔力。
《 Télérama》里评述这个电影,给了4星。她将电影与chomet的旧作相比较,认为“魔术师有着和美丽都一样的温柔细腻与深沉,同时它又是滑稽和让人不安的。但是我们还是能从侧面看到导演本身的才能是如何的无与伦比。”著名的《L'Express》里的Christophe Carrière倒是不太满意chomet的导演,他认为故事本身非常聪明,但是“chomet笨拙的淹没在塔蒂的忧郁中,更多的表现对一个大师的致敬胜于其个人的情绪抒发。尽管这还是一个漂亮的作品,无懈可击的画面和让人惊讶的情结(比如炖兔子那一段章节)有的人会喜欢这个动画多一点,仅此而已。”
征询塔蒂后人关于《魔术师》的改编事宜时,塔蒂小女儿表示,不希望由任何演员来饰演父亲。于是,把塔蒂形象搬上银幕的最好方式就只有动画片了。塔蒂擅长自编自导自演的默剧哑剧,乔迈的动画片也几乎不需要台词,简直是天造地设。无独有偶,观看这部独特的《魔术师》,我们可以不需要中文或者是任何语言的字幕。
回想《瓦力》那会,前半部分被人惊呼为神作,原因就是无对白,观众用心去感受就可以了。等到话多一闹,影片就多了好莱坞烟火气息,不是个味道。《魔术师》更是如此,它善始善终,像极了一部默片,几乎不需要旁白对白,许多对话完全借助肢体和表情来表现。此外像苏格兰的风光、爱丁堡的城市风貌,出现在画面上简直美得惊人。
可以从几个不同高度去看待《魔术师》,一是作为艺术的电影。上世纪中叶,电影遭遇过困难处境,被电视等新兴媒体所打击,这的确很容易让人想到片中的魔术师,卖力演出、无人欣赏。要知道,电影最早是魔术杂耍性质的活动影像,剪辑等技术更是将其魔力一面发挥得淋漓尽致。类似困惑甚至延续到了现在,许多电影(尤其是艺术电影)观者寥寥,无法取悦多数世人。你说不清楚它们是在讲什么,拍这样的电影、表演那样的魔术到底有何意义,难道不是骗人、蒙蔽大众的各种把戏?电影和魔术到底有何意义?
其次是雅克·塔蒂,动画片的故事是他说与女儿听。由西维亚·乔迈来改编呈现,不说魔术师的形象本身,影片成了一种无需避讳的致敬。《魔术师》里,可以看到《玩乐时光》的饭店之夜,瘦高个子、一身西装皮鞋的老头被当做了开门的接待员。为了避开小女孩,魔术师闯进了电影院,推着衣架剪完票,撞见了银幕上在演《我的舅舅》。
再有是父女关系以及人人能懂的父爱,这才是《魔术师》的情感内核。电影到最后产生了难以释怀的情感失落,与魔术师对位存在的小丑和腹语人,他们不仅失意,结局是如此无奈。尤其是腹语人的玩偶化身,被丢在了橱窗里,即便是免费的也没人要。魔术师没有那般凄凉的下场,然而他还是离开了小女孩,不再表演魔术,走上了流浪的道路。
片中的魔术师只有一名忠实观众,小女孩啥都不懂,她相信魔术的存在。魔术师只会表演老套的变兔子,他好像一生都在变这个。他并不成功,但他最成功的魔术是让女孩顺利成长,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人生。后来,女孩看上了商场的东西,然而她没有钱,身边的小伙子也变不了魔术。这时候,她方才慢慢明白,世间没有万能的魔术,无所不能的魔术师也不存在。
女友曾跟我说过的一则往事,小时候父亲带她去省城,在大饭店里吃东西。她没见着点菜也没见着付钱,就看到一盘接一盘的菜被端上来,满满一大桌子,吃也吃不完。当时,她觉得就像变魔术一样,后来回家逢人便说,省城真好。那时候,父亲就是女儿心中的魔术师。
从小到大,一位父亲可以给女儿很多东西,从赞美夸奖到好看鞋子新衣裳,他像魔术师一般伟大。但魔术师是不存在的,他更不可能陪着你一辈子,变出如意郎君,变出完美人生。对挑剔和永不满足的孩子来说,随着他们一天天不断长大,他会发现父亲技艺退化,表现奇差,好似一辈子只在表演礼帽里抓兔子。比起失败的魔术师,将来某一天,他们会发现更残酷的事情,那就是魔术师还要先一步离开。那时候,他们方才怀念与魔术师在一起的时光。
雨中的爱丁堡,来来往往的路人,躺在地上打滚的醉鬼,没人会去在意到生活中的大小魔术。灯光暗去,魔术师的表演结束了。当魔术师和女孩都走了以后,房间空无一人。窗外风起,打在墙壁上的影子不断幻化。那一刻,哪怕是影子,它也会充满了感情,看得人整颗心都要碎了。那一刻,你真的看到了吗?【北京青年报】
故事发生在50年代末,正当年轻人的摇滚乐横扫秀场,帕斯帕斯,一个年老的法国魔术师渐渐失去了观众,生计难以为继。他带着道具和一只小兔子到伦敦碰运气,却依旧没有观众,直到偶然的机会来到苏格兰高地上一个偏远的小镇。娱乐稀少的小镇居民热烈欢迎魔术师的到来,更是在这里,帕斯帕斯碰到了他一生中最后一个观众,孤女爱丽丝。爱丽丝相信魔术是真的,相信魔术师可以变出任何想要的东西,当帕斯帕斯离开小镇的时候,爱丽丝瞧瞧跟着他上了船。在爱丁堡,他们住进了最简陋破旧的旅社,同住的都是些穷困潦倒的艺人。魔术师勉强靠演出维持生计,可是爱丽丝爱上了玻璃橱窗里的美丽衣裙和鞋子,并且要魔术师变给她。不会说英文的魔术师在演出的空档尝试了各种卑微的工作,给爱丽丝买了她所有喜欢的东西——却总是以魔术的形式变给她,从来没有戳破她那个相信魔术的梦。而他的回报,就是爱丽丝开心的笑脸和甜甜的吻。魔术师很满足,虽然有时候,他会看着一张照片沮丧。直到有一天,魔术师发现爱丽丝不见了,发了疯似的寻找她,终于撞见她和一个英俊的男孩手挽手走在一起。帕斯帕斯明白女孩找到了依赖的人。于是,他留下钱给女孩,还有一张字条:魔术师不存在,就这样像魔术一样“消失”。电影的结尾,那张总是让魔术师黯然神伤的照片终于清清楚楚的放在观众面前:一个小女婴,魔术师不知所终的女儿。所有的故事都缘起自魔术师对自己女儿没能完成的爱,如果说电影里有什么了不起的魔术,那也正是这份爱。
帕斯帕斯的魔术也真的太老套了,从礼帽里拉出兔子,从袖子里变出纸牌,从手帕下变出酒,难怪每次观众都提不起精神来。这些魔术表演让他受尽嘲笑,观众的冷淡也让他深深失落。可是爱丽丝相信他的魔术,他从来都不让她失望。为了买她喜欢的东西也让她吃的更好点儿,他半夜里去做洗车工、在珍妮丝商场的橱窗里“变”出商品促销、在威士忌酒店里“变”出酒做广告……他的“魔术”是爱丽丝脚下一双小红鞋、然后是一件高贵的白色大衣、一条美丽的蓝色裙子、一双白高跟鞋,却又不仅仅是衣服;从小红鞋到白色高跟鞋,是爱丽丝从“女孩”变成“女人”、从一个自卑的乡下小孩变成优雅、自信的城里女人的“奇迹”。无论他们的环境如何艰辛,同旅馆的落魄艺人们在贫困中消沉、酗酒、甚至绝望到颓废的坐在街边乞讨、上吊自杀,却因为小女孩坚信的魔法与幻想,帕斯帕斯坚持的对女孩子的爱,让他们从未沮丧沉沦,反而保有温暖、创造了女孩成长的奇迹。当女孩变为女人,当女孩找到爱情,帕斯帕斯不再变魔术了,他将小兔归放在狮王山上,只身上路,因为,他已经变完了这一生最伟大的魔术。
这个发生在爱丁堡的故事也受到了爱丁堡的礼遇。电影作为2010年爱丁堡电影节的开幕影片,在平日演出歌剧与芭蕾舞的festival theatre上演。导演Sylvain Chomet曾经在爱丁堡生活了五年,这次带着献给这座城市的电影回来,他说“这是这个地球上最好的地方”。从电影每一个画面都看的到他的深情,尤其是在这里生活过的人才会明白那些细节:细密如线的雨丝、厚厚的云层飞快划过头顶时,在眼前的草地上一道金色的光浮动过去、雨里的海鸥与鸽子、在prince street上向北边望,看到远处的闪耀海洋与山坡、城堡下公园里看书的人们……这座城市里的流浪艺人至今也还在日复一日在街头、破败的酒吧、小剧场里上演着各种把戏。在珍妮丝商场,电影里帕斯帕斯表演魔术促销的那个橱窗,这几天换上了电影节的海报。电影和现实并不是那么容易分清楚,不仅电影里许多的场景都是真的,不仅电影悠扬的风笛和城里的风笛连成一片,更重要的是,电影画里蕴含着那种说不清楚的爱丁堡的触感、呼吸、心跳和体香。
我平时很少在评论里面大量复述故事,可是今天却不知不觉在这么做。电影本身很美好也很简单,努力复述或者评价都是无用的。所有我建议,一个被父母好好爱过的孩子,一个能够懂得的人,亲自去看看这部电影,一切的感动都会了然于心。6月20日,是英国的父亲节,我想说,趁着父母还没有像变魔术一样的消失,好好的去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