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马克·伯曼安吉拉·科雷亚多米妮克·桑达WalterQuirozSoledadAlfaroRicardoBartisChristinaBecerraChiquinhoBrandãoFranklinCaicedoCarlosCarellaLilianaFloresJuanaHidalgoJustoMartínezKikoMendiveFranciscoNápoliFitoPáezNathánPinzónEduardoRojoFernandoS
类型:剧情导演:费尔南多·索拉纳斯 状态:HD 年份:1992 地区:其它 语言:其它 豆瓣ID:1417911热度:199 ℃ 时间:2022-04-23 18:33:57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索拉纳斯的《旅程》是我看过最美的电影之一。这种美不仅是电影本身精巧灵动的镜头语言,悠扬动听的配乐,不着痕迹的表演,还有超越技术层面的复杂情感——它是文学,是控诉,是哀歌,是对原初世界近乎绝望的乡愁。
《旅程》讲述生活在乌斯怀亚的十七岁少年马丁,在经历生活的变动之后,独自一人踏上寻找父亲的旅程。他从南向北游历拉美大陆, 仿佛更为年轻的切格瓦拉。父亲留下的一本关于拉美游历见闻的连环画,在他的旅途中成为佐证:他遇到了连环画中描述的传奇人物,也体验和见证了比连环画更加魔幻的世界。
这部电影,的确堪称《百年孤独》的文学版。拉美大地的魔幻、残酷与美丽,被费尔南多·索拉纳斯在这部电影里展现得淋漓极致,也让我想到了电影史上另一部神作——以悲悯而诗意的口吻、震撼的长镜头调度讲述古巴历史的《我是古巴》。
从古巴到阿根廷,这片大陆见证了太多历史,承载了太多苦难。她是被切开的血管,是智利流亡者波拉尼奥永远书写的、遥不可及的故乡,她充满神灵却被入侵者蹂躏殆尽,她的诗意诞生于深如安第斯山脉的、无法愈合的伤疤。
当一路艰辛的少年终于抵达了布宜诺斯艾利斯,这座阿根廷的首都却并非他在乌斯怀亚时所憧憬的模样。洪灾遍地,失去一切的人们选择留下来,与洪水并存,也与一切的剥削、荒谬和贫穷共存,在日复一日的绝望中继续生活。
阿根廷总统在漂浮的政府大楼门前,穿着潜水鞋大谈希望;巴拿马举办各国首脑下跪大会,巴西全员戴着紧绷带节约粮食能耗,连马丁父亲的前女友、身为人类学家的她也说,“没办法,这是义务”。
而马丁的中学朋友,一早搬去布宜诺斯艾利斯追寻音乐梦,还在漂浮的破败小船上与乐队成员们演奏,用摇滚乐升起怒火。伴随着他们的音乐,城市高楼在洪水中轰然倒塌。
多次出现的红裙女孩,突然出现又突然离去,自始至终沉默不语,令马丁魂牵梦绕。她是少年爱情理想的化身,亦寄托着更为抽象和宏大的理想。她是未被玷污的纯真时代,是飘荡在拉美人民心中、无法说出口的愿望。
而她的神秘与飘忽,少年徒劳的追寻,则早已暗示了现实的结局——在拉丁美洲,最美好的事物亦最不真实,最不可得。
全片的配乐也极为动听,与影像彼此成就了这一部美得令人心碎的电影——富有磁性的女声,带有吟游诗人的忧郁与空灵;吉他、鼓点、箫…多种乐器的演奏,既空灵又沉重,是来自拉美大地独特的声音。
旅程的最后,马丁没有找到父亲,也停止了寻找。但他找到了整片拉美大陆,找到了他的民族、血液、历史和心跳。在见过了拉美大陆的满目苍夷与荒诞之后,少年也成为了不再需要确认父亲存在的男人。这一趟旅程,令他从乌斯怀亚被隔绝的个体青春进入到真实的世界,令他见识并思考众生,也令他追寻自洽的落点。
我看过的不算多的拉美电影都会是一个寻找父亲或者类似的什么东西的故事. 只有这部够得上史诗和天才之作的格,和它相比,《中央车站》这样的只能算是一个小品.
布宜诺斯艾利斯的那场大水在我的记忆里淹没了十好几年,从十来岁一直到现在,今天终于卷土重来. 好多画面我都还记得,甚至情节,还有感受和体验. 从那时候开始,我开始懵懵懂懂地明白根与寻根这个说不清道不明的事情,这是后来这条精神历程上的基本经验.
我不知道那时候中国的电视台为什么会放这样一个片子,反正不会早于影片拍摄的1992年,那是这个国家最灰暗的三年的最后,我记得那时候的高音喇叭鼓舞人民我们的年增长率达到了百分之五——在今天,这反而是不可能的事情. 应该几乎是同时,我从中学的图书室,一栋老苏式砖木建筑的人迹罕至的阁楼,偷到几本人民文学,从窗户扔下去,然后跑回后院找到它们,这意味着我遇上了巴尔戈斯·略萨的《酒吧长谈》.
一个少年,穿越整个美洲大陆寻找父亲,穿过全部的历史与现实.
今天的D商会把配乐的PIAZZOLLA作为卖点印在导演SOLANAS的名字上方,这没关系,我根本就不知道那时候我就听过PIAZZOLLA了,再一次接触到他的时候都是在本科毕业前后了. 片子里那个卡车司机应该是哈瓦那俱乐部里的某个老头,IBRAHIM?
王家卫一定看过这个片子,并且像《旺角卡门》剽窃马丁叔叔的《穷街陋巷》一样,用《春光乍泄》剽窃了它,“乌斯怀亚,世界尽头的城市”,就连主题都是剽窃来的——寻根!97敏感期香港人的根(原声也用的PIAZZOLLA)——真正伟大的电影总是具有源泉性的,供不如它伟大的电影剽窃.
我想说,假如有一部电影,能够把整个南美癫狂而又苦难的历史浓缩进这100多分钟光影之中的话,那么唯一的答案,只能是这部电影。
从阿根廷最南部的火地岛,由南向北纵向穿越南美大陆,经过秘鲁、巴西,直到墨西哥。寻找是永恒的主题,表面上儿子骑着单车一路向北寻找离开久远的爸爸,由于“父亲”这一层神圣和象征意义,更是寄托着南美人民在现今政府灰暗统治下企图追寻祖辈精神和真正根基的一种寓言。
然而在想象力用天马行空形容都黯然失色的南美人面前,连政治上讽刺都艺术的难以置信。无论是穿着潜水服的阿根廷总统,还是绑着皮带束身装的巴西总统,以及在一场下跪着的比赛中侥幸获胜的美国总统,这些政要们滑稽可笑的表演用现在流行的一个字形容就是:“囧”。
在无以伦比的囧中,导演的用意不言而喻。这正是拉美艺术的独特魅力所在。
倾斜的火地岛、腾空飞走的战马雕像、瞎着双眼靠感知开车的牙买加卡车司机、飘着粪便和垃圾的布宜诺斯艾利斯、装着死人在水中游泳的棺材、一口会自动发出有节律声音的大鼓、南美丛林里突然蹦出的山贼……熟悉而又陌生的魔幻现实主义标签,让你大饱眼福之余更是往深层次的蕴意里去浮想联翩。
行了,别再喷了。在这样一部伟大的电影面前,任何语言都是累赘的。面对这样的神作,五星也不能表达我对它的全部溢美。我所能做到的,就是竭尽全力,把它推荐给我身边所有认识的、甚至不认识的朋友们。
好电影,永远在时间的磨砺中,不朽。
马丁.卢卡的父亲离开了世界最南端的城市、他的家乡乌斯怀亚,去旅行了,开始一个穿越整个拉美的旅行。他离开了和他有矛盾的、可他依然爱着的前妻,离开了崇拜着他的儿子――马丁。之后在旅行中的所见所闻引起了他对整个拉丁美洲的疑虑,于是有了送给马丁的、对整个拉美旅行见闻的连环画。或许由于必然的乡愁和思恋,他寄给了乌斯怀亚的家人许多信,可都被马丁的妈妈、他的前妻烧了。
马丁,这个对所有学科都感兴趣,尤其是对神奇的拉丁美洲风土人情感兴趣的孩子,被父亲的连环画深深的吸引,决定也去看一看这个神奇的大陆,当然还有寻找父亲的目的。
于是他也离开了动荡不安、大雪纷飞的火地岛上的故乡乌斯怀亚,离开了那所不停的掉下伟人画像的学校、离开了亲生母亲与继父,离开了已经怀孕却堕胎的女友。开始了这段自己的旅行。
从被阿根廷政府出卖用以偿还外债的巴塔哥尼亚高原到几乎被洪水淹没的布宜诺斯艾利斯,从已经变成沙漠和有毒物品堆放站的玻利维亚到贫穷的安第斯山区,从秘鲁古城库斯克到亚马逊河,从巴拉伊索金矿到加勒比海海岸,从哥伦比亚到墨西哥。马丁遇到了总是开着大货车扭来扭去的残缺不全的拉美人,遇到了从智利来的船老大,遇到了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祖母与堂妹,遇到了不停击鼓以掀起“喧嚣的战争”的铁托,遇到了被利马大学生强暴的库斯克女孩,遇到了爸爸现在的巴西妻子以及爸爸墨西哥的同事;看到了“为了祖国而努力游泳”的阿根廷人和他们的总统蛤蟆博士,看到了外债重4.95公斤的秘鲁高原穷困的印第安人,看到廉价出卖自己劳动力的巴西工人,看到为了节约能源而“紧缩绷带”的巴西国民和他们的总统蝌蚪博士,看到哥伦比亚猖獗的犯罪活动,看到出席“下跪国家首脑会议”的各国元首包括拉美人亲密的朋友、美国总统“豺狼先生”。是的,在这块大陆和当前形势下,唯一保证自己安全的姿势就是屈膝下跪,因为站直了就要被飞弹打中,趴下又证明你已经死了。
马丁在旅途中遇到的那个总是一言不发的红衣女孩出现了三次,马丁问她:“你从哪来?”“你叫什么名字?”,“你为什么不说话?”。如果把那个虚幻的女孩看成是马丁自己,那他岂不是在进行一种自我的天问,在寻求一种人类最朴素问题的答案。是的,“我从哪来?”,“我叫什么?”……
而马丁最终的目的,他要寻找的父亲呢?对马丁而言找不找到父亲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在心中父亲已经早已和他在一起了。
导演费尔南多.索拉纳斯营造了一个幻想现实主义下的拉美大陆,许多的片子中的现实是基于导演幻想的,而片中又插入许多魔幻现实主义的传说与故事。或许幻想现实主义与魔幻现实主义的区别就在于前者是基于幻想,而后者是在现实基础上加故事。至于具体的关于幻想现实主义的内容可以通过博而赫斯的小说了解。总之,幸运的是,所有这一切我们在索拉纳斯的《旅行》和《云》中都看到了。
当我翻译完索拉纳斯给观众的信后,觉得有必要重新为这部电影写点东西。因为我不想拘泥于对那些魔幻现实主义场景的表述。n《旅行》拍摄于1992年。那一年,西方世界正举行着各种庆祝哥伦布“发现”新大陆500周年的活动。但是拉美人民不会忘记特诺奇蒂特兰城的火光,不会忘记500年前的大屠杀,他们举行各种各样的反庆祝活动,来抵制这场官方筹划的纪念。索拉纳斯正是这众多民众中的一个。n旅行的路途其实有两条。一条是横向的,地理意义上的,是马丁从地球最南端的乌斯怀亚到墨西哥的瓦哈卡。另一条是纵向的,内在的,是拉美大陆几百年来积淀的“丰饶的苦难”。n我们看到这块大陆的现状,正被外债和饥饿侵蚀,政治腐败,生态破坏。我们也看到残缺不全的拉美人、希望的铁托从马丁父亲的连环画到马丁的旅途,他们是那段辛酸历史的古老见证者,他们的存在意味着一切还没有结束。n横向的旅行与纵向的历史相统一,这很容易让我想到安哲罗普洛斯的《尤利西斯的生命之旅》。他们都深知自己所在的这片土地承受了多少苦难,不同的是安哲带着“旁观者的超脱和长者的悲悯”*凝视着我们,索拉纳斯却站在我们中间。所以一个是诗,一个是小说。n索拉纳斯说《旅行》是一部关于马丁的奥德赛,讲述了马丁在最绝妙的冒险中的奇幻之旅,是对自我的重新创作。它是一场对外的“发现”之旅,更是一场内心的“发现”之旅,寻父,即意味着寻根,寻找自己的历史,寻找自我身份的体认。通过回溯过去、目睹现状,马丁内心的力量在旅途中一点点积聚。最后他不再寻找,因为他已明白需要去担当:“享受人生的同时,也要负起责任。”n索拉纳斯给马丁安排了一个饶有意味的姓氏:Nunca(决不),似乎要表达这样一种决心,等走完这趟“发现”之旅,也即拉美人民成为自我“发现”的主体去面对未来之时,现在这一切决不会再发生。他没有像墨西哥人民那样去拉倒哥伦布的塑像,却通过这样一次拍摄,作出了掷地有声的回击,让我们看到他们的热情和无尽的梦想。nn带*号的引我的一个朋友语nn关于索拉纳斯: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3272718/